時間:2023-03-13 11:26:5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代表考察報告,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紐約國際口腔研討會暨設展(GNYDM)規模宏大
紐約國際口腔研討暨展覽會(GNYDM)是國際上規模最大最重要的牙科藥品和技術的貿易展覽會.每年全世界牙科方面的代表匯聚在美國紐約,展示高水平的產品和技術,并討論這個領域的最新發展動向.迄今為止,紐約國際口腔研討暨設備展已成功舉辦了80屆.
2005年紐約國際口腔研討暨設備展共吸引了來自不同國家的1400名參展商,和來自77個國家的41788名觀眾.即將于2005年11月27日-11月30日舉辦的第81屆紐約國際牙科展,也將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屆時來自全球的專業人士將共聚紐約,分享81年來世界牙科領域的成功經驗.
隨著中國口腔醫學行業的巨大發展,以及代表美國最新技術的產品在中國所具有的潛在市場,美國駐華使館商務處鼓勵中國衛生行政官員,醫院負責人及企業的代表參與此次活動并希望能通過此次訪問同美國口腔醫學行業的相關組織建立有效的聯系,同時能對美國口腔醫學行業有進一步的了解.
二,美國的醫療保健體系給我們的啟迪
在加州大學佛雷斯洛分校LylesEenter,參加中美醫院管理研討會,由加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BerjApkarian講座,題為"美國醫療保險系統與管理實踐".
美國醫療衛生系統因其具有全世界最先進最發達的醫療技術,病人享有選擇醫療服務機構的自由而號稱全世界之"最好";但同時又因其缺乏全國性醫療保健制度,醫療衛生高投入伴隨低產出而自認為全世界之"最糟".無論是衛生總費用,人均醫療費用或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均為全世界最高.2004年美國衛生總費用占DGP的15.9%,人均衛生費用3500美元,而衡量衛生事業產出的居民衛生指標卻不盡人意.15%的人口因未參加醫療保險而無法享受醫療服務.
美國醫療衛生系統主要由醫療服務機構,醫療保險組織,醫療保險參加者組成.人們通過雇主或自行購買醫療保險,生病后到醫療服務機構就醫,醫療費用由醫療保險組織向醫療服務機構支付,該環節中,醫療費用支付方式以及對病人使用醫療服務的管理極大程度上左右著醫療衛生資源的使用模式和使用率.
(一)美國的醫療服務機構主要由美國醫院,美國醫生診所,護理院,康復中心等機構所組成,美國醫院與國內醫院相比,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不同:
(1)醫院與醫生的關系.醫生與醫院關系松散,大多數并不作為雇員與醫院共存一體.他們在醫生診所和一所或多所醫院工作.由于美國醫療費用支付體系明確設立了醫生的收費項目,醫生與醫院的收入各自分開,例如―個住院病人的醫療費用分兩部分,一部分直接支付給醫生本人,作為其技術勞動的價值體現,另一部分支付給醫院,作為醫院提供醫療設施的補償,這些設施服務包括醫院提供的醫療場地,檢查,檢驗設備,治療設備,護士,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等.醫生既是醫院的客人,又是醫院的消費者.醫生通過介紹,轉診,治療病人,消費了醫院的醫療資源,使得醫院的投資得以回收.
(2)醫院與醫療保險組織的關系.保險組織象一只無形的巨手,利用市場原理調節醫院的收費標準,左右醫療資源的使用模式.醫療保險組織對醫院的制約度很大,它嚴格規定了醫療費用償付標準,建立了整套衡量醫療資源是否合理使用的評價標準.通過法律強制性設立了獨立于保險組織和醫院之外的醫生同行評議組織;要求醫院設立監控部門.這些機構和部門使用統一標準評價病人入院和住院的合理性,如發現不合理的情況,保險公司有權減付或拒付病人的醫療費用.由于住院費用昂貴,保險公司為控制醫療費用,致力于降低病人住院天數,要求病人在急性病期入院,經過治療(平均住院5―7天)進入恢復期后,即轉到費用相對低廉的護理院或家庭護理中心,或直接在醫生診所隨診.醫院,醫生診所,護理院,康復中心形成了緊密的合作鏈.
美國醫生診所
近60%的醫生擁有自己的診所.醫生診所門診量不僅占總門診量的70%,而且其規模小,數量多,分布廣,病人就醫方便.病人由醫生診所介紹到醫院住院治療,出院后仍回到原診所隨訪看病,保證了病人治療的連續性和醫療質量的提高.醫生診所通常只提供一些基本醫療服務.
(二)美國醫療保險組織(又稱為醫療保險計劃,醫療保險公司,第三方或付費方)
美國法律規定,凡7人以上公司的雇主必須為雇員(甚至包括家屬)購買醫療保險.美國65%的總人口通過雇主購買了醫療保險;80%以上的人口參加了各種各樣的醫療保險.80%的醫療總費用由醫療保險組織支付.毫不夸張地說,醫療保險公司在醫療服務系統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市委、市政府對這次赴云南考察活動高度重視,多次專題進行研究部署,市委辦和市旅委、市文化局進行了充分準備,按要求精心確定了考察線路和考察內容。代表團先后赴云南省麗江市、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玉溪市和昆明市等5個州、市,實地考察了麗江古城、蝴蝶泉、玉龍雪山、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蒼山洱海、撫仙湖、聶耳文化廣場、石林等近20個景區景點,期間觀看了《印象麗江》、《納西古樂》、《麗水金沙》、《勐巴拉娜西》、《蝴蝶之夢》、《云南映象》等6臺精彩的文化旅游精品節目。代表團所到州、市,受到當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熱情接待,雙方充分交流了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并就進一步擴大旅游合作進行探討和協商。考察結束返回后,召開了考察學習座談會。會上,代表團成員結合云南之行所見所聞,圍繞“為什么要推進文化與旅游結合和文化與旅游結合的重點、形式、主體”等講感受、談體會、議措施、提建議,深入交流,踴躍發言。大家普遍認為,在全市上下認真貫徹全省旅游發展大會精神、進一步掀起黃山旅游發展第三次的形勢下,市委、市政府組織旅游文化代表團赴云南考察學習非常必要、非常及時。這次考察學習主題突出,針對性強,使我們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路,云南各地在文化與旅游的緊密結合、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民族文化的挖掘利用、文化旅游產業的培育發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積累的經驗,給了我們很多啟示。通過考察,進一步增強了加快我市文化與旅游結合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二、云南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主要做法和經驗
近年來,云南各地高度重視文化與旅游的融合,大力開發文化旅游產品,文化旅游產業實現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可以說,這些年云南旅游加快發展的過程,就是旅游與文化有機融合、互為平臺、相互促進的過程。
(一)不斷豐富旅游的文化內涵,全方位提升旅游品位。在云南考察期間,無論是進入景區景點,還是走到城市鄉村,我們處處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具有濃郁民族文化特色的節慶旅游活動始終是云南旅游的主軸。云南各地依托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深入挖掘、整理和開發利用民族歌舞、歷史遺跡、民俗民風、名人故里、飲食文化、宗教文化、民間工藝品等各種形態的文化旅游產品,扶持文化產業發展,從“賣景點”向“賣文化”轉變,較好地適應了旅游需求從單純注重觀光旅游向注重民俗文化體驗的轉變。如洱海游輪上的《三道茶》歌舞表演、蝴蝶泉公園蝴蝶養殖和放飛、傣族園的潑水聯歡等游客參與性強的項目,都成為新的亮點和賣點,提高了景區景點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二)統籌規劃,推進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緊密結合、和諧發展。在云南期間,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在發展旅游產業時,又非常重視文化產業的巨大促進作用,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以文化驅動旅游經濟更好更快發展;各地都十分重視運用旅游產業搭建起來的巨大市場平臺,高起點地開拓特色文化消費市場。我們考察所到地區在規劃、布局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時,都站在全局的戰略高度,根據自身資源優勢,準確進行產業定位,提出明確的發展目標和措施。麗江市提出“打造文化旅游名市、建設國際精品旅游勝地”的奮斗目標,確定了文化和旅游的支柱產業地位,各級政府都成立了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建立良好的決策和協調機制,及時研究解決文化和旅游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同時,強化文化、旅游管理部門的綜合協調、監督檢查、行業管理和指導服務職能,形成部門之間、行業之間、地區之間的聯動機制。昆明提出打好生態、文化、民族風情“三張牌”,加強對各類旅游資源的挖掘、開發,著力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充分展示昆明旅游的魅力。
(三)廣泛開辟渠道,大力促銷文化旅游產品。我們每到一地,首先進入視野的是景區景點、文藝表演的大型宣傳廣告。各地制作的宣傳冊、光碟等宣傳品精美別致,各種旅游工藝品、紀念品琳瑯滿目。各旅游城市宣傳的方式多種多樣。昆明首開城市形象宣傳先河,2000年就在中央電視臺推出“昆明天天是春天”的城市形象廣告。《云南映象》有一套人馬常年在國外巡演,生動形象地促銷了云南旅游。西雙版納對歌舞節目《勐巴拉娜西》的宣傳更是細致入微,從機場到演出場地,都有演員手持宣傳品進行宣傳促銷。麗江通過舉辦東巴文化藝術節、《愛我麗江》全國攝影大賽等大型活動及參加世界遺產論壇等提升了知名度和影響力。玉溪則借助聶耳文化品牌宣傳造勢。借助影視作品宣傳促銷也是云南的一大特色。《天龍八部》的熱播又掀起了大理宣傳促銷的新,《五朵金花》讓人們熟悉了大理。國際著名演藝界人士高倉健、張藝謀聯手在麗江攝制了影片《千里走單騎》,并在麗江古城舉辦了規模盛大的首映式。《茶馬古道》、、《鐵血高原》《一米陽光》等40多個影視劇組到麗江拍攝,并在中央電視臺和20多家省臺播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麗江熱。麗江、大理也成為全國著名的影視基地。
(四)打造文化旅游精品,以精品項目帶動產業發展。云南各地堅持實施精品戰略,加快文化旅游精品項目的培育和建設。推出了麗江木府、大理古城、麗江古城、崇圣寺、聶耳文化廣場、云南民族村等文化旅游品牌,塑造了東巴文化、納西古樂、摩梭風情等人文資源品牌,傾力打造的大型民族歌舞晚會《云南映象》、《麗水金沙》、《蝴蝶之夢》和大型實景演出《印象麗江》等氣勢宏大、讓人震撼,均成為當地旅游的一大熱點和賣點。
(五)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為文化旅游發展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撐。云南各地十分重視文化和旅游人才隊伍建設,通過用好本土人才、引進緊缺人才和加強學習培訓等方式,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素質。云南少數民族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民間人才濟濟。聞名海內外的《納西古樂》,就是納西族人宣科運用現代商業手段進行運作,成功推出的民族文化品牌。《印象麗江》(雪山篇)600名演員全都是普通農民,來自10個少數民族;《云南映象》70%的演員也直接選自少數民族村寨。為了高起點、大手筆打造文化精品,則聘請高手策劃、編導。《云南映象》由著名舞蹈家楊麗萍任總編導及藝術總監,《印象麗江》則由著名導演張藝謀、王潮歌、樊躍聯合執導。云南的旅游服務人員總體素質也比較高。代表團所到州、市的接待、導游人員都能將當地的歷史文化、民族風情、景區景點和經濟社會各方面情況介紹得頭頭是道,而且待人熱情,大方得體,讓人對云南留下美好印象。昆明師范大學、云南大學、昆明大學等8所大專院校及7所中等職業學校分別開設旅游專業和專科班,為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后備軍。
(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旅游業發展。麗江、大理等地抓住國家和省文化體制改革試點的機遇,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為目標,大膽創新管理體制、創新投資機制、創新管理思路、優化創業環境,推進政事分開、政企分開、管辦分離,建立了黨委領導、行業自律、政府管理、企事業單位依法經營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讓文化單位、企業真正成為市場主體。體制機制的創新,帶來了文化事業的進一步繁榮和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大理引進云南盛興集團投資3.63億元,整體開發建設鶴慶新華村,將新華村建成特色明顯、規模龐大的民間工藝品交易市場。麗江引進深圳能量公司,與麗江民族歌舞團聯合組建了麗江雪山演藝公司,投資1100多萬元策劃演出了《麗水金沙》;引進北京映象公司投資2億多元,推出《印象麗江》;與杭州宋城集團、浙江橫店影視集團等文化企業達成協議,合作開展文化旅游產品開發和影視基地建設,建成了觀音峽民族文化旅游景區。同時,引導和鼓勵市內民間資本創辦民族歌舞晚宴、動感麗江露天廣場演唱、古城各類文化小型展覽館等文化企業,激發全民參與文化產業的積極性。一個多元的文化投融資體制已經形成。2006年,麗江市文化產業增加值6.9億元,占全市GDP的8.9%;大理州文化產業增加值23億元,占全州GDP的8.5%,文化產業成長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支柱產業。
三、加快我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借鑒云南的經驗,主要向云南學什么?我們認為,首要的是學習云南重視發展文化生產力的理念,學習他們將文化與旅游有機結合的思維方式和抓結合上知難而進、不屈不撓的韌勁。云南之行,讓我們看到了差距。我市旅游與云南旅游相比,差距主要就在文化與旅游的結合還不緊密。云南有風情濃郁的少數民族文化,我市有獨具特色的xx文化,而且毗鄰長三角,鄰江近海,承東啟西,區位優勢非常明顯,我們發展文化旅游的先天條件和現實基礎同這次考察所到的云南5州、市相比,并不遜色。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與旅游結合的問題,各區縣也都依托各自的優勢資源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從全市總體情況看,xx文化的挖掘、整理和開發利用還遠遠不夠,我市的景區景點文化含量相對較低,尤其缺乏形象鮮明、競爭力強的文化旅游產品,文化與旅游還存在“兩張皮”的現象。當前,我市旅游正處在調整優化產品結構、進一步增強綜合競爭力的關鍵時期,必須把推進文化與旅游深度結合作為一個核心問題來抓,打響黃山文化旅游品牌。為此,初步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抓緊制定相關政策,為文化旅游發展提供強力保障。市委、市政府成立領導組,統籌抓好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發展,并出臺《關于推進文化與旅游深度結合、加快文化旅游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文化旅游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各相關部門依據這個意見,研究制定扶持文化旅游業發展的具體政策措施。
(二)進一步統一全市上下的思想認識,把發展文化旅游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全市上下都要充分認識發展文化生產力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是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文化產業在許多發達國家都居于主導和支柱產業的地位。這次我們到云南,也注意到有不少城市提出來“以文化生產力驅動經濟生產力”,非常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世界旅游組織斷言,文化旅游必將成為人們生活的新時尚。我們xx必須準確把握世界旅游發展的大趨勢,順勢而為,爭取主動,扭轉把文化和經濟割裂開來的落后觀念,樹立“文化就是財富”的理念,把文化旅游作為提升“xxx”行動計劃、打造“xxxx”、實現“xxxx”目標的重要抓手,作為推進旅游國際化的重要途徑,作為旅游發展第x次的重要內容,也要引導全市各方面認清我市發展文化旅游的優勢和基礎,增強信心和決心。從現在開始,各級各部門要做到思想上更加重視,認識上更加統一,措施上更加有力,行動上更加堅決,推動我市文化旅游發展的大跨越。
1.1本標準規定了新建、擴建和晉升省級自然保護區評審的具體指標和指標的賦分標準。
1.2本標準適用于評審新建、擴建和晉升省級自然保護區。
2.名詞解釋
省級自然保護區——在本省境內具有典型意義、在科學上有影響或者有特殊科學研究價值,并由省政府批準建立的自然保護區。
自然生態系統類自然保護區——以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及其生境組成的生態系統作為主要保護對象的一類自然保護區,具體分為森林生態系統類型、海洋與海岸生態系統類型、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荒漠生態系統類型和草原與草甸生態系統類型。
野生生物類自然保護區——以野生生物物種,尤其是珍稀瀕危物種種群及其自然生境為主要保護對象的一類自然保護區,具體分為野生動物類型和野生植物類型。
自然遺跡類自然保護區——以特殊意義的地質遺跡和古生物遺跡等作為主要保護對象的一類自然保護區,具體分為地質遺跡類型和古生物遺跡類型。
3.申報與評審
3.1申報新建、擴建和晉升省級自然保護區,由自然保護區所在地市(縣)人民政府商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后向省政府提出申請,或者有關自然保護區主管部門商自然保護區所在地市(縣)人民政府同意后向省政府提出申請。
3.2省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負責新建、擴建和晉升省級自然保護區的評審工作。評審委員會根據有關規定程序建立。
3.3申報新建、擴建和晉升省級自然保護區,必須提交下列材料:
3.3.1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申報書;
3.3.2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報告;
3.3.3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含全島1:100萬或市縣區域1:20萬的交通位置圖);
3.3.4自然保護區地形圖、水文地質圖、植被圖(自然生態系統或野生生物、自然遺跡分布圖)、土地利用現狀圖、規劃圖等1:1萬~1:5萬圖件資料;
3.3.5自然保護區的自然景觀及主要保護對象的錄像帶、照片集;
3.3.6擬新建立、擴建和晉升省級自然保護區所在地市(縣)政府意見;土地使用證、林權證或土地(海域)使用權屬證明文件等;
3.3.7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證明材料。
3.4自然保護區申報材料評審專家組由省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專家5人或7人組成,與申報的省級自然保護區專業性質相關的專家應當占評審專家組成員的80%。省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辦公室根據申報擬建自然保護區的類型及主要保護對象,提出自然保護區申報材料評審專家組名單,經省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主任(副主任)批準。
3.5自然保護區評審工作采用專家實地考察評估及申報材料會議評審的方式。自然保護區申報材料評審會由省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辦公室組織專家組召開。專家組通過對擬建保護區實地考察和審閱申報材料,根據各位專家填寫的自然保護區申報評審表,形成專家組書面評審意見。
4.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必須具備的條件
4.1省級自然生態系統類自然保護區必備條件:
4.1.1生態系統在本省轄區內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4.1.2生態系統在本省轄區內為或屬僅有的生物群落或生境類型;
4.1.3生態系統被認為本省所屬生物氣候帶中具有高度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4.1.4生態系統保持較好的自然性,雖曾遭到人為干擾,但破壞程度較輕,尚可恢復到原有的自然狀態。
4.1.5生態系統完整或基本完整,保護區的面積基本上尚能維持其完整性。
4.1.6生態系統雖未能完全滿足上述條件,但對促進本省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安全具有重大意義,如對保護自然資源、保持水土和改善環境有重要意義的自然保護區。
4.2省級野生生物類自然保護區必備條件:
4.2.1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的主要分布區和省級重點保護動、植物種的集中分布區、主要棲息地及繁殖地;或轄區內或所屬生物地理省中較著名的野生生物物種集中分布區;或國內野生生物物種模式標本集中產地;或轄區內、外重要野生經濟動、植物或重要馴化物種親緣種的產地。
4.2.2生境維持在較好的自然狀態,受人為影響較小。
4.2.3其保護區面積要求能夠維持保護物種種群的生存和繁衍。
4.3省級自然遺跡類自然保護區必備條件:
4.3.1在本轄區內、外同類自然遺跡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4.3.2在國內稀有,在本轄區僅有;
4.3.3尚保持較好的自然性,受人為破壞較小;
4.3.4基本保持完整,保護區面積尚能保持其完整性。
5.評審指標
5.1申報擬新建省級自然保護區的評審指標由自然屬性、可保護屬性和前期基礎工作三個部分組成,其下分為不同的具體指標。根據各指標的重要程度,分別賦于一定分值,總分為100分。評審指標總得分為60分以上(含60分),且分項評審指標得分不出現0分時,具有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條件;評審指標總得分小于60分時,或分項評審指標得分出現0分時,均具有否決意義。
5.2省級自然保護區擴建,市縣級自然保護區晉升省級自然保護區評審指標由自然屬性、可保護屬性、前期基礎工作和保護管理基礎四個部分組成。其中,自然屬性、可保護屬性和前期基礎工作的得分占總評審分的70%,保護管理基礎得分占總評審分的30%。四個組成部分評審指標總得分小于60分時,具有否決意義。分項評審指標得分出現0分時,同樣具有否決意義。
保護管理基礎由機構設置與人員配備、建設管理條件兩部分組成,作為省級自然保護區擴建,市縣級自然保護區晉升省級自然保護區評審用,總分為100分。
6.自然生態系統類自然保護區評審指標及賦分
6.1自然屬性(60分)
6.1.1典型性(15分)
a、屬本省同類型自然生態系統中的典型代表。(15分)
b、屬本省的很好代表。(12分)
c、屬本省的較好代表。(9分)
d、代表性一般。(0分)
6.1.2脆弱性(15分)
a、地理分布狹窄、破壞后極難恢復。(15分)
b、地理分布較狹窄、破壞后較難恢復。(12分)
c、地理分布比較狹窄、但破壞后恢復的難度不大。(9分)
d、地理分布較普遍,破壞后容易恢復。(0分)
6.1.3多樣性(10分)
a、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與結構極為復雜,類型復雜多樣;物種相對豐度極高。(10分)
b、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與結構比較復雜,類型比較豐富;物種相對豐度較高。(8分)
c、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與結構比較簡單,類型較少;但物種相對豐度較高。(6分)
d、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與結構簡單,類型單一;物種相對豐度較低。(0分)
6.1.4稀有性(10分)
a、屬國內珍稀或瀕危、殘遺類型。(10分)
b、屬省內珍稀或瀕危、殘遺類型。(8分)
c、在省內分布較少或有特殊保護價值。(6分)
d、在省內分布比較普遍。(0分)
6.1.5自然性(10分)
a、基本處于自然狀態,人為干擾極少,保護區內無居民。(10分)
b、雖有少量人為干擾,但核心區保持自然狀態,且核心區內無居民。(8分)
c、受到比較明顯的人為干擾,核心區內有少量居民分布,但核心區基本保持自然狀態。(6分)
d、人為干擾非常明顯,且核心區受到人為破壞。(0分)
6.2可保護屬性(30分)
6.2.1面積適宜性(12分)
a、面積足以有效維持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核心區面積占總面積的35%以上。(12分)
b、面積基本滿足有效維持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核心區面積占總面積的25—30%。(9分)
c、面積尚可維持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核心區面積占總面積的20—25%;核心區面積以島嶼狀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7分)
d、面積不能維持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且不能滿足c款有關條件的自然保護區。(0分)
6.2.2科學價值(10分)
a、在生態、遺傳等方面具有極高研究價值。(10分)
b、在生態、遺傳等方面具有較高研究價值。(8分)
c、在生態、遺傳等方面具有一般研究價值。(6分)
d、在生態、遺傳等方面沒有研究價值。(0分)
6.2.3經濟和社會價值(8分)
a、在資源利用、旅游、教育等多方面具有重大意義。(8分)
b、在資源利用、旅游、教育等多方面具有較大意義。(6分)
c、在資源利用、旅游、教育等多方面具有一般意義。(4分)
6.3前期基礎工作(10分)
6.3.1邊界劃定和土地權屬(5分)
a、邊界清楚,無土地使用權屬糾紛,已獲得全部土地的使用權并領取了土地使用證(提供土地紅線圖或市縣有關部門核準且蓋印的擬建保護區范圍圖);擬建保護區范圍含有海域的,須提交海洋部門出具的海域使用批準文件。(5分)
b、邊界清楚,無土地使用權屬糾紛,已獲得核心區土地的使用權并領取了土地使用證(提供土地紅線圖或市縣有關部門核準且蓋印的擬建保護區范圍圖);擬建保護區范圍含有海域的,須提交海洋部門出具的海域使用批準文件。(4分)
c、雖未獲得土地(海域)使用權、林權證,但邊界清楚,無土地使用權屬糾紛。(3分)
d、邊界不清,土地(海域)使用權屬或林權存在較大的爭議。(0分)
6.3.2基礎工作(5分)
a、完成綜合科學考察,系統全面掌握資源、環境本底情況,編制完成詳細綜合考察報告和總體規劃,收集了完整的樣本材料。(5分)
b、完成多學科科學考察,基本掌握資源、環境本底情況,編制完成較詳細綜合考察報告和總體規劃,收集了大部分樣本材料。(4分)
c、完成針對主要保護對象的科學考察,初步掌握資源、環境本底特征,完成了初步的科學考察報告和總體規劃,收集了主要保護對象的樣本材料。(3分)
d、開展科學考察,編制總體規劃和考察報告,但選擇主要保護對象依據不足,不明確,研究不深入。(1分)
e、尚未開展科學考察,無考察報告和總體規劃。(0分)
7.野生生物類自然保護區評審指標及賦分
7.1自然屬性(70分)
7.1.1物種珍稀瀕危性(30分)
a、主要保護物種為國家一類重點保護物種。(30分)
b、主要保護物種為國家二類重點保護物種。(24分)
c、主要保護物種為國家三類重點保護植物、省重點保護物種或三有名錄保護的動物,或雖未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物種,但確實屬于我國特有的瀕危物種。(18分)
d、主要保護物種未列為省以上重點保護物種,但屬珍稀或地方特有種。(15分)
e、主要保護物種為普遍常見物種。(5分)
7.1.2物種代表性(10分)
a、區系和分類學上具有全國性代表意義。(10分)
b、區系和分類學上具有全省性代表意義。(8分)
c、區系和分類學上在省內具有一定的代表意義。(6分)
d、區系和分類學不具有代表意義。(0分)
7.1.3繁衍能力(10分)
a、主要保護對象在保護區內具有合理的種群結構,能保證物種的正常繁衍。(10分)
b、主要保護對象在保護區內種群結構單一,數量較少,但具備繁衍的能力。(8分)
c、主要保護對象在保護區內種群結構不合理,數量少,不具備繁衍的能力,或為偶見種。(6分)
d、主要保護對象在保護區內種群結構不合理,數量極少,在樣方面積內僅為偶見種。(0分)
7.1.4生境重要性(10分)
a、省唯一的極重要生境。(10分)
b、省內極為重要生境之一。(8分)
c、國內重要生境之一。(6分)
d、普通生境(0分)。
7.1.5生境自然性(10分)
a、基本處于自然狀態,人為干擾極少。(10分)
b、雖有少量人為干擾,但核心區保持自然狀態。(8分)
c、受到明顯的人為干擾,但核心區基本保持自然狀態。(6分)
d、受到嚴重破壞且難以恢復。(0分)
7.2可保護屬性(20分)
7.2.1面積適宜性(8分)
a、面積足以保證主要保護物種的正常繁衍或生存,且核心區面積占總面積的35%。(8分)
b、面積基本能保證主要保護物種的正常繁衍或生存,且核心區面積占總面積的30%。(6分)
c、面積尚能達到主要保護物種的正常繁衍或生存的最低需求,且核心區面積占總面積的25%。(5分)
d、面積不能達到主要保護物種的正常繁衍或生存的最低需求,且不能滿足c有關條件的自然保護區。(0分)
7.2.2科學價值(8分)
a、在生態、遺傳等方面具有極高研究價值。(8分)
b、在生態、遺傳等方面具有較高研究價值。(6分)
c、在生態、遺傳等方面具有一般研究價值。(3分)
7.2.3經濟和社會價值(4分)
a、在資源利用、旅游、教育等多方面具有重大意義。(4分)
b、在資源利用、旅游、教育等多方面具有較大意義。(3分)
c、在資源利用、旅游、教育等多方面具有一般意義。(1分)
7.3前期基礎工作(10分)
7.3.1邊界劃定和土地權屬(5分)
a、邊界清楚,無土地使用權屬糾紛,已獲得全部土地的使用權并領取了土地使用證或林權證(提供土地紅線圖或市縣有關部門核準且蓋印的擬建保護區范圍圖);擬建保護區范圍含有海域的,須提交海洋部門出具的海域使用批準文件。(5分)
b、邊界清楚,無土地使用權屬糾紛,已獲得核心區土地的使用權并領取了土地使用證(提供土地紅線圖或市縣有關部門核準且蓋印的擬建保護區范圍圖);擬建保護區范圍含有海域的,須提交海洋部門出具的海域使用批準文件。(4分)
c、雖未獲得土地(海域)使用權、林權證,但邊界清楚,無土地使用權屬糾紛。(3分)
d、邊界不清,土地(海域)使用權屬或林權存在較大的爭議。(0分)
7.3.2基礎工作(5分)
a、完成綜合科學考察,系統全面掌握資源、環境本底情況,編制完成詳細綜合考察報告和總體規劃,收集了完整的樣本材料,制作多媒體錄像、圖片資料。(5分)
b、完成綜合科學考察,基本掌握資源、環境本底情況,編制完成較詳細綜合考察報告和總體規劃,收集了大部分樣本材料,制作多媒體錄像、圖片資料。(4分)
c、完成針對主要保護對象的科學考察,初步掌握資源、環境本底情況,完成了部分或初步的科學考察報告和總體規劃,收集了主要保護對象的樣本材料,制作多媒體錄像、圖片資料。(3分)
d、尚未開展科學考察,無考察報告和總體規劃。(0分)
8.自然遺跡類自然保護區評審指標及賦分
8.1自然屬性(60分)
8.1.1典型性(20分)
a、遺跡的類型、內容、規模等具有國際對比意義。(20分)
b、遺跡的類型、內容、規模等具有全國性對比意義。(16分)
c、遺跡的類型、內容、規模等在國內具有重要的地學意義。(12分)
d、遺跡的類型、內容、規模等屬國內常見。(10分)
e、遺跡的類型、內容、規模等較為普通。(0分)
8.1.2稀有性(10分)
a、屬世界上唯一或極特殊的遺跡。(10分)
b、屬世界上少有或國內唯一的遺跡。(8分)
c、屬全國少有的遺跡。(6分)
d、在國內外均不具特殊性的普通遺跡。(0分)
8.1.3自然性(15分)
a、基本保持自然狀態,未受到或極少受到人為破壞之遺跡。(15分)
b、雖受到一定程度的人為破壞,但影響程度很低或稍加人工整理可恢復原有面貌之遺跡。(12分)
c、受到比較明顯的人為破壞,但經人工整理后仍有較大保護價值之遺跡。(9分)
d、人為破壞嚴重,極難恢復之遺跡。(0分)
8.1.4系統性和完整性(10分)
a、遺跡的形成過程和表觀現象保存系統而完整,內容豐富多樣。(10分)
b、遺跡的形成過程的表觀現象保存比較系統、完整,內容較多樣。(8分)
c、遺跡的形成過程和表觀現象保存不夠系統、完整,但基本能反映該類型遺跡的主要特征。(6分)
d、遺跡的形成過程和表觀現象保存較少,內容單一,不能反映該類型遺跡的基本特征。(0分)
8.2可保護屬性(30分)
8.2.1面積適宜性(10分)
a、面積足以有效保護遺跡的全部保護對象,核心區面積占總面積的40%。(10分)
b、面積能夠保護遺跡的全部保護對象,核心區面積占總面積的30%。(8分)
c、面積基本能夠保護遺跡的全部保護對象,核心區面積占總面積的20%,但能有效保護遺跡的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6分)
d、面積不能達到遺跡保護的最低需求,內部功能分區無法滿足主要保護對象的保護要求。(0分)
8.2.2科學價值(15分)
a、在自然史、地學、礦物學等方面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15分)
b、在自然史、地學、礦物學等方面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12分)
c、在自然史、地學、礦物學等方面具有一般的科學價值。(9分)
d、在自然史、地學、礦物學等方面不具有科學價值。(6分)
8.2.3經濟和社會價值(5分)
a、在資源利用、旅游、教育等多方面具有重大意義。(5分)
b、在資源利用、旅游、教育等多方面具較有大意義。(4分)
c、在資源利用、旅游、教育等多方面具有一般意義。(3分)
d、在資源利用、旅游、教育等多方面沒有意義。(1分)
8.3前期基礎工作(10分)
8.3.1邊界劃定和土地權屬(5分)
a、邊界清楚,無土地使用權屬糾紛,已獲得全部土地的使用權并領取了土地使用證(提供土地紅線圖或市縣有關部門核準且蓋印的擬建保護區范圍圖);擬建保護區范圍含有海域的,須提交海洋部門出具的海域使用批準文件。(5分)
b、邊界清楚,無土地使用權屬糾紛,已獲得核心區土地的使用權并領取了土地使用證(提供土地紅線圖或市縣有關部門核準且蓋印的擬建保護區范圍圖);擬建保護區范圍含有海域的,須提交海洋部門出具的海域使用批準文件。(4分)
c、雖未獲得土地(海域)使用權、林權證,但邊界清楚,無土地使用權屬糾紛。(3分)
d、邊界不清,土地(海域)使用權屬或林權存在較大的爭議。(0分)
8.3.2基礎工作(5分)
a、完成綜合科學考察,系統全面掌握資源、環境本底情況,編制完成詳細綜合考察報告和總體規劃,收集了完整的樣本材料,制作多媒體錄像、圖片資料。(5分)
b、完成綜合科學考察,基本掌握資源、環境本底情況,編制完成較詳細綜合考察報告和總體規劃,收集了大部分的樣本材料,制作多媒體錄像、圖片資料。(4分)
c、完成針對主要保護對象的科學考察,初步掌握資源、環境本底情況,完成了部分或初步的科學考察報告和總體規劃,收集了主要保護對象的樣本材料,制作多媒體錄像、圖片資料。(3分)
d、尚未開展科學考察,無考察報告和總體規劃。(0分)
9.保護管理基礎(100分)
9.1機構設置與人員配備(60分)
a、已建立管理機構,配備管理人員,且管理機構經政府或編制委員會批準,管理人員納入事業編制(須附文件復印件);管理人員崗位責任明確,中專以上學歷管理人員占總管理人員的比例≥40%。(60分)
b、已建立管理機構,配備管理人員,且管理機構經政府或編制委員會批準,管理人員納入事業編制(須附文件復印件);管理人員崗位責任明確,中專以上學歷管理人員占總管理人員的比例≥25%。(48分)
c、已建立管理機構,配備管理人員,管理機構經政府或編制委員會批準(須附文件復印件),但管理人員沒有納入事業編制;保護區巡護工作正常開展,管理人員數量尚能滿足資源保護和日常管理的需要。(36分)
d、管理機構尚未取得政府或編制委員會批準,但現階段設有臨時管理機構和配備專職管理人員;保護區巡護工作正常開展,管理人員數量不能滿足資源保護和日常管理的需要。(24分)
e、沒有管理機構,配備專職管理人員,而管理目標不明確、不合理,只能維持一般的巡護工作。(10分)
f、沒有管理機構,配備管理人員,但管理人員由其他管理人員兼職。(5分)
9.2建設管理條件(40分)
a、具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包括辦公、保護、科研、宣傳教育、交通、通訊、生活用房、檔案資料房等設施,巡護日記資料齊全,資源、資料檔案歸檔,設有專人管理。(40分)
b、具備管理所需的辦公、保護、宣傳教育、交通、通訊、生活用房、檔案資料房等設施,巡護日記資料齊全,資源、資料檔案歸檔管理。(32分)
4月28日午夜,李星一行終于與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文國棟書記見面,表達了四家聯合組織希望在玉樹災區捐建“手拉手”小學的意向,文書記對此表示衷心的感謝。由于目前災區的重建規劃還未最終出臺,所以暫時無法確定具體捐建的小學。文書記許諾將盡快安排主管教育的周洪源州長近期與我們聯系,希望盡早與捐款執行機構-北京慈善總會簽訂捐建意向書。待重建方案確定后,玉樹州政府將再次邀請“拉住孩子的手”代表前往玉樹,根據捐款總額挑選、確定需要捐建的“手拉手”小學。
抵達當晚李星一行借住在玉樹州地震中心區--結古鎮跑馬場內,于次日凌晨遭遇4.1級余震,震感強烈。
近日,經與北京慈善總會溝通確認:四家聯合組織的捐款已基本到位,另有SEE會員、北京銀信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民耕)為青海玉樹“手拉手”小學捐款10萬元。截至目前,青海玉樹“手拉手”小學的捐建資金總額為110萬元人民幣。
“拉住孩子的手”項目執行官 劉莉
原因,說復雜很復雜,說簡單也簡單。當年徽班進京興盛繁榮之時,那是什么年代?中國和世界還是什么模樣兒?億萬民眾,既無電視可看,又無廣播可聽,更談不上到影院看電影了。飯后無事呆著,不看京劇看什么?
如今可大不同了。且不說思想活躍、興趣廣泛、整天粘在網上下不來的年輕人,就是曾經看過京劇也喜歡過京劇的中老年人,那么多電影電視,那么多各式各樣的消遣娛樂,已經能大大地滿足他們的各種娛樂需求了,自然,他們就大大地減少了對京劇的需求。
需求與價值成正比——這是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原理。需求減少了,價值就降低了。需求沒有了,價值也就沒有了。
供給與價值成反比——這是經濟學又一基本原理。此原理可以解釋為什么全國那么多京劇院團都困難重重,難以生存。供給太多了,價值就降低了嘛。
道理,就這么簡單。
看到一份專家學者赴河南、黑龍江等地考察后撰寫的《關于京劇院團及京劇藝術發展現狀的考察報告》,列舉了當今中國京劇藝術面臨的五大困難:經費嚴重短缺、藝術水平下降、演出隊伍不穩、觀眾流失嚴重、缺乏演出場所。
以上五條,都是事實,但五條之中,我以為最要命的還是第四條——觀眾流失嚴重。倘若沒有觀眾,京劇演給誰看?可不就得陷入“多演多賠,不演不賠”的尷尬境地嗎?
怎么辦呢?考察報告提出六條對策,是否恰當,能否見效,按下不表。筆者在此也提幾條對策,對不對的,給那些有志振興京劇者留作參考吧。
一是收縮。辦不下去的那些個省市劇團什么的,干脆別辦了。辦了沒人看,辦來干什么?
二是調整。劣的就汰,優的則留。有前途的劇團,亦須重新整合,要辦,就下決心辦好。
三是扶持。國家撥出專款,給予必要扶持,京劇這類小眾藝術,光靠市場,肯定不行。
2011年有10座城市在發展產業集群領域被兄弟省市作為學習目的地考察學習,共涉及考察點15個,其中上海4個,被考察5次,排在首位。
上海臨港產業區面積241平方公里,主要分為重裝備區、物流園區、主產業區、綜合園區、奉賢園區五大功能區塊。產業區已經基本形成了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大型船舶關鍵件、發電及輸變電設備、海洋工程設備、航空零部件配套等五大裝備產業制造基地,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預計今年該區將實現工業總產值超過450億元。
“上海臨港產業區按照體現國家戰略、體現上海優勢、體現國際競爭力的戰略定位進行規劃和建設,配套功能完善,尤其是發展臨港產業的現念、思維方式和工作路數值得學習借鑒。”
――江蘇鹽城黨政代表團
基礎設施建設:華北未來重要綜合通樞紐――石家莊新客站
2011年全國在基礎設施與交通航運建設領域有6座城市處于領先,共涉及考察點10個,其中河北省石家莊市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成績突出,排在全國前列。
石家莊新客站區域占地7.9平方公里,由建設大街、南二環、中華大街、槐安路圍合而成,是華北地區重要的以客運為主的綜合通樞紐。鐵路入地工程,讓城市橋東橋西的分割成為歷史,貨運外遷結束了百年貨運市內穿行的歷史,原有場地全部改為綠地,城市中心區的環境和景觀大大改善。
“新客站鐵路入地工程,讓城市橋東橋西的分割成為歷史,貨運外遷結束了百年貨運市內穿行的歷史,原有場地全部改為綠地,城市中心區的環境和景觀大大改善。”
――石家莊市委書記孫瑞彬
城市建設與舊城改造: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特色與宜居兼顧的新城市發展典范――錢江新城
2011年全國在城市建設與舊城區改造領域有15座城市處于領先,共涉及考察點26個,其中以浙江杭州市的考察點最為集中,被考察次數7次,排在全國首位。
錢江新城位于杭州主城東南、錢塘江北岸,占地30平方公里,是杭州實施“城市東擴、旅游西進,沿江開發、跨越發展”戰略的先導性工程。新城建設2001年啟動以來,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強度投入、高效能管理,核心區4平方公里內的中央商務區、國際會議中心、大劇院、市民中心等已陸續投入使用。錢江新城中心區的空間規劃布局上,從大范圍、大尺度、高視點的角度,體現現代城市以高層建筑群為核心的特色。在建筑風格上,以香港中環、上海陸家嘴和紐約曼哈頓為標榜,在建筑的“高度”、“亮度”和“密度”三方面將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重點突出3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筑群,最高天際線可以達到600余米。不僅完美體現了杭州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風貌,也尊重了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歷史格局。
“規劃是城市建設的龍頭,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要學習杭州等地的先進經驗,不僅請專家規劃,還要尊重市民意見;不僅制定好規劃,還要嚴格執行規劃,要制定一流規劃,建設好我們的城市,讓城市有特色、更宜居。”
――山西黨政代表團
低碳技術與新能源:采用“兩型”技術建立的文化藝術品――長株潭兩型社會展覽館
2011年全國在城市建設與舊城區改造領域有9座城市處于領先,共涉及考察點19個,其中以湖南省長沙市和江西省南昌市的考察點最為集中,分別被考察次數7次,排在全國首位。
現代快報消息:
對于近日有關亞洲某國申報端午節為文化遺產的報道,有關專家認為,這是一種“搶注”行為,但最后“搶注”成功可能性不大。
江蘇省六朝史學會副會長、蘇州大學張承宗教授說,這件事就如同眼下流行的商標搶注現象一樣,大家都看好有“賣點”,也不管到底是起源于哪里,反正搶注到手就能利用發展旅游、引起注意力,甚至獲得發展資金等。張承宗教授說,這件事必須引起國家的充分重視,建議及時召開專家論證會,將全國專家召集在一起,搬出各種學術著作和有關史料,向聯合國證實到底是起源于哪國。同時還應該加大宣傳力度,不但在國內,還要宣傳到國外去,民間也應該充分重視過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
而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研究委員會高級顧問、上海交大林源祥教授則認為,端午節起源于我國是不爭的事實,這個亞洲國家是絕對不可能申請成功的。林教授稱,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在程序上需要國家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報的后備名單,國務院的總理和副總理要在申報書上簽字。接下來會安排專家審閱申報書,再派專家實地考察并寫考察報告書。收齊專家的報告書后將召開考察會議,如果該國的申報在考察會議上通過后,還將再開一次會議最后討論并進行定論。申報成功之后還要經得起世界各地專家人士的檢驗,專家隨時可以將他們的意見反饋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我國專家的意見肯定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加考察培訓期間,培訓團先后訪問了多倫多、蒙特利爾、京士頓、溫哥華等加拿大主要城市,重點考察了城市古街區市政中心、中央商務區及規劃區范圍的城市基礎設施及人居環境建設和發展情況,聽取當地政府官員及城市規劃和管理專家的介紹,并就城市規劃建設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座談和討論。培訓團一行受到蒙特利爾、京士頓、溫哥華等市政府的高度重視,蒙特利爾市市長熱拉爾·特朗伯雷(geraldtrembly)、京士頓市市長哈維·羅森(harveyrosen)、溫哥華市副市長施民信(timsteveon)與培訓團全體成員進行了熱情交流。
培訓團還訪問了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瑞爾森大學、麥吉爾大學、女王大學、bc大學等著名學府,聆聽知名教授和專家的講座。傳承英、法文化和體現北美區域特點的加拿大,在規劃理念的人本性、程序的民主性、實施的可持續性、建筑設計的藝術性等方面給學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培訓、考察,培訓團成員普遍感到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路,豐富了知識,增強了自覺堅持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建設美好家園的信心。
一、重視生態環境是城市規劃建設的首要目標
加拿大國土遼闊,自然環境優越,當我們乘坐的飛機越過加拿大領空時,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藍天、碧海、雪山、森林。然而在實地考察過程中,我們不僅贊嘆加拿大國土優美的自然生態大環境,更敬佩近百年來歷屆城市政府對城市生態環境的高度重視。所到的每個城市分布著無數的城市公園、街頭綠地、小區綠地。在風景如畫、森林環抱的濱海城市溫哥華市中心的史丹利公園(stanleypark)里,竟然還完好地保留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在經濟發達、寸土寸金的多倫多市中心區,仍建有許多供人休憩的街頭綠島、小片綠地。城市政府不僅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而且對環境建設的投入也非常重視。如多倫多市一個舊磚廠原想搞商業、住宅房地產開發,但市政府與業主多次協商、談判,力勸業主放棄房地產開發,買下這片土地,認真規劃,多方籌資,逐步改造成一個綠樹常青(evergreen)的環境保護游覽基地。在女王大學約翰(johnmeligrana)教授陪同我們考察的京士頓郊區的別墅小區,不僅考慮生活污水處理,而且還將雨水收集到蓄水池,經生物處理后排放到河流。在京士頓湖濱一家工業企業搬走后,原廠區的土地經翻新等技術處理后才允許搞房地產開發。在城市公園里,到處可見人與和平鴿、小松鼠追逐游嬉,融為一體,好一幅人、自然、動物和諧共存的畫卷。
營造環境可改善生存條件,提升土地價值,集聚人氣,發展產業,提升城市競爭力。女王大學規劃建筑學院院長、國務院特聘外籍專家梁鶴年教授說得好,如果沒有紐約中央公園,就不會有曼哈頓周邊高樓的價值連城,甚至不會有紐約在世界的國際金融經濟中心地位。冷靜分析,放眼國際國內特別是浙江省的區域背景,××最大的優勢就是生態環境,××市是中國生態示范區,生態環境質量第一市,慶元縣是中國環境質量第一縣。環境就是生產力,環境是××實現跨越發展的資本。我們一定要更加清醒,更加執著,堅定信心,采取有力措施,保護好、改造好大自然賦予××的這片大好生態環境。與此同時,我們要順應時展潮流,不僅要認真保護好自然環境、尤其是城市周邊的森林公園;更重要的是按照建設最佳人居城市的要求,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效能管理好城市,近期要建設好江濱公園,改造好城市內公園--萬象山公園,有計劃改造好街頭綠地、小區綠地,營造優美的城市小環境,把××建設成為國家級園林城市、山水城市、生態城市、宜居城市。
關鍵詞:
工程教育;工程師;對策;工程實踐訓練
0引言
我國要實現兩個百年的奮斗目標,其一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創新型國家,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發展道路。其核心是提高技術含量、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這就需要創新,創新的關鍵在人才。《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當前我國人才發展總體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比還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特別是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匱乏,人才創新創業能力不強,人才資源開發投入不足”。當前我國經濟建設中最大量、最迫切需要的是高素質的工程技術人才,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是以應用為主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程教育。工程實踐能力訓練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優勢和本質所在,強調通過工程實踐訓練使學生在校期間獲得工程師能力的基本訓練。因此,本文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特征的新型工業化時期我國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實踐訓練中存在的問題為核心進行討論,使工程教育工程實踐訓練更加科學化、合理化和規范化,能夠更好的引導工程教育對經濟建設新階段所需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
1高等工程教育與工程實踐訓練
1.1高等工程教育
實施高等工程教育,院校的階段性培養目標是使受教育者獲得較為系統的理工學科的理論知識、基本技能與能力,使其在畢業時,具備成為合格工程師的基本素質和條件(或者稱為工程師的毛坯)。院校高等工程教育是培育和造就合格工程師的基礎和重要環節。高等工程教育的內涵是以技術科學作為主要學科基礎,以培養能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工程師為目標的專業教育。工程教育的本質特點是實踐性、創新性、綜合性和經濟性,它既具有普通高等教育的共性,又具有顯著的工程實踐性[1]。這里“技術科學”是指“把工程實際中所用的許多設計原則加以提煉、整理和總結,使之上升成為理論,因而就能夠把工程實際的各個不同領域的共同性顯示出來,并服務于工程技術。理論分析是技術科學的主要內容”[2]。
1.2現代工程師的素養和能力要求
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工程師。因此,在討論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實踐訓練的內涵之前,需要進一步明確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背景下對現代工程師的基本素養和能力要求。首先,現代工程所具有的科學性、社會性、實踐性、創新性和復雜性等特征日益突出,所應用的內容不斷擴展,已經形成了以研究、開發、設計、制造、運行、營銷、管理和咨詢等為主要環節的工程鏈[1]。若將綠色制造和資源循環的理念融入其中,并將營銷、管理和咨詢中所獲得的信息用于再制造和指導新產品的研發,那么實際上現代工程就由工程鏈演變成了工程環,高質量、適銷對路產品的生產在工程環中螺旋式的上升和前進。其次,現代工程中的工程鏈(環)的每一個環節都有許多工程和技術問題,需要工程師予以合理的解決。這就使得現代工程需要大批能夠綜合應用現代科學理論知識和技術的手段,具備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和兼容并包人文精神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第三,從現代工程意義看,一種產品的成功與否越來越多地取決于它對環境的作用和其性價比。所以,必須在工程過程中加入背景因素。這種背景因素概況起來既包括企業的和組織的背景,也有顧客的愿望,還包括社會的、政治的、經濟的、環境的和文化的因素,可稱之為非技術因素。如果院校工程教育忽視了這些關鍵的非技術因素,其結果使工程師只能在現代工程中處于從屬地位,也就失去了在現代工程中的領導地位和主體作用。市場呼喚工程師型的企業家和企業家型的工程師,現代工程師需要有能力組織團隊、制定戰略,協作創新的領導能力。因此,一名現代工程師應當要能夠綜合應用科學知識、方法和技術手段分析和解決工程問題,完成工程科學和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任務。在知識方面需要掌握由自然科學基礎、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如工程經濟、環保、管理和法律等)組成的通識教育和技術科學構成的學科專業基礎;在能力方面通過工程實踐訓練從而具備工程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包括組織領導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在德育方面養成良好的個人修養、基本道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修養等[3-4]。
1.3一名合格工程師的培養環節
縱觀世界各國的工程實踐經驗和情況,培養一名合格的工程師大體需要用7~9年時間,期間要經歷和完成三個重要環節。一是工程科學知識的學習;二是工程實踐的訓練;三是工程經歷或者說工作實際的體驗[5]。前兩個環節的實施應該是相互融合交叉進行,通常在院校工程教育階段進行,特別是第二個環節的實施雖屬于院校工程教育培養階段,但是必須要有學校和企業的密切合作才能真正完成初步的工程師基本素質訓練;第三個環節的實施和水平的提升在工作崗位中進行,即工程實際中進行,屬于繼續工程教育。所謂繼續工程教育是指建立在大學教育基礎上的對在職工程技術人員進行知識與技能的更新、補充和提高的教育,是培訓而不是學歷、學位教育。工程經歷這個環節沒有終點,將伴隨工程師終生。因此,工程實踐訓練是院校高等工程教育的核心內容、本質與特色體現,是高等工程教育區別于其它類型教育的標志。可以將其內涵概括為:工程實踐訓練就是院校高等工程教育為培養工程技術人才所必須進行的工程實踐活動模式和內容的總和。工程實踐訓練是促進工科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用結合、以便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盡快適應工作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和訓練工科大學生基本的工程綜合、設計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唯一途徑,它包括校內和校外兩個工程實踐訓練場所。
2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實踐訓練的演變與存在的問題
2.1國內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實踐的歷史變化
1895年,天津大學的前身———北洋大學堂建立,以實業救國、強國和注重工程人才培養為目標,她的誕生標志著中國現代高等教育特別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開始。我國的高等工程教育在20世紀20年代開始是學習美國的高等工程教育,解放后效仿蘇聯模式在校辦工廠中進行工程實踐訓練,同時校辦工廠具備生產功能,實現了教學和生產一體化。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又逐步轉向以美國為代表的高等工程教育為目標。必須注意到美國的高等工程教育也在不斷調整,從偏重科學、研究主導的工程教育,在近20年來也已經更加重視工程實踐性。美國的工業企業具有強大的研發背景和高水平的比較完善的繼續工程教育體系,從而可以彌補院校工程教育對工程實踐關注的不足。相比之下,我國的工業界并不具備很強的研發背景和實力,多數企業也不具備良好的繼續工程教育條件。于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的工科院校紛紛在校內建立了實踐教育基地――工程訓練中心,實現對學生的工程實踐訓練,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6]。從起步到現在100多年來,我國的高等工程教育的發展是從學習和借鑒歐美到效仿前蘇聯、然后又回到跟蹤學習以美國為代表的高等工程教育模式的過程中,同時積極探索自身道路中不斷前進的。
2.2國內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問題
建國以來,特別是我國改革開放至今,高等工程教育培養了數千萬的工程技術人才,有力地支撐了我國工業體系的形成和發展;高等工程教育辦學規模居世界第一;基本形成了較為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體系和結構。基本滿足了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多層次、多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的大量需求;從2005年到現在我國高等工程教育認證從無到有,2013年已經加入“華盛頓協議”成為該協議組織第21個成員,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并與國際實質等效的工程教育認證體系。但是我們的院校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程實踐訓練和能力培養方面目前還存在如下的主要問題:(1)對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實踐訓練重要性地位的認識不到位。效仿早期美國高等工程教育思想,以科學研究主導工程教育,重視理論、輕視實踐,再加上受我國傳統思想的影響,重“學”輕“術”,工程實踐訓練的重要性地位沒有很好的得到保障。(2)有些雖然認識到了工程實踐訓練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性,但是,沒有平衡好工程實踐訓練與理論教學之間的關系,工程實踐教育過程要么依附于理論教學,要么完全獨立于理論教學。(3)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比較完善的工程教育實踐訓練內容體系、一般標準、評價機制和保障機制。(4)實施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實踐訓練的大多數教師缺乏工程實踐訓練,工程知識、工程經歷、工程規范和實際生產經驗不足,嚴重制約工科大學生的工程實踐訓練水平。(5)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封閉辦學。開放辦學、產學研密切合作的有效體制和長效機制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企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技術人員在高校兼職、指導學生工程實踐訓練的機制沒有形成。(6)工程實踐訓練投入不足。學生和教師的精力投入均不足,既包括總體時間上的不足,也包括實踐訓練的工作量強度不夠、訓練內容的先進性和時代性滯后。在我國這樣大規模的院校工程教育背景下,經費投入也相對缺乏,設備和技術相對落后。
3工程實踐訓練的指導思想與方法
3.1正確認識院校高等工程教育的問題
從原國家教委工程教育考察團1995年赴美考察報告《回歸工程•多樣化•宏觀管理》[5],中國工程院工程教育代表團2002年的《訪美考察報告》[7]和2005年清華大學工程教育認證考察團對德國的訪問考察報告《德國工程教育認證及改革與發展的考察報告》[8],等等。可以看出,上述這些問題在當時美國和德國或多或少的同樣存在,但是這些國家都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我國,雖然也認識到了所存在問題的共性與我國自己的特殊性。但是,沒有完全形成有效和長效的改革措施,或者措施落實不到位。這其中的主要和重要的背景差異是:美國和德國等國家都是已經完成了工業化的高度發達的后工業化國家,而我國是一個快速發展中的國家,而且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也許有人會因此說,中國的工業化程度還沒有達到歐美那樣的程度,高等工程教育自然趕不上他們。但是,必須清醒認識到,如果高等工程教育不能超前培養出具有較強工程實踐能力的工程技術人才,那么我國的新型工業化和小康社會何時才能實現?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優先發展是我國的一項重要國策。因此,面對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背景,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目標要求,以及歐美發達國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現狀與經驗,我們的高等工程教育必須面對現實存在的問題,在總結和繼承我們自己工程教育中工程實踐訓練好的傳統和借鑒歐美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早日從高等工程教育大國進入高等工程教育強國,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提供強大的引領、支撐和保障作用。
3.2加強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實踐訓練的思想與方法
工程實踐教育既不是理論教育,也不是單純的實際操作和崗位能力,而是根據教育目標組織的有明確理論指導下的既動腦又動手的實踐活動,要體現現代科技和工程綜合特征以及產業界的需求。院校工程教育中的工程實踐訓練體系承載著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任,需要著重解決好兩個問題。一是培養什么樣的工程實踐能力,即目標定位問題;二是怎么樣培養這種能力的問題,即途徑方式方法問題。工程實踐訓練體系應該由總布局(框架)、內容與目標要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構成。應用型本科院校工科工程實踐訓練體系構建的指導思想應該確立為:加強專業基礎、拓寬專業口徑、突出工程實踐、培養實踐能力、學會技術創新、注重工程應用。并貫徹如下的方法要求:
(1)堅持工程實踐訓練是高等工程教育的本質與特色。通過工程實踐教育、訓練,著力提升學生的工程素養,著力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
(2)堅持技術科學教育與工程實踐訓練緊密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突出工程實踐訓練。工程實踐訓練并非完全依附于理論知識體系的從屬,實踐能力與理論知識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
(3)遵循認知規律和大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工程實踐訓練內容分層次循序漸進,由基礎、設計、綜合到創新,由相對獨立到交叉融合。
(4)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工程技術人才培養道路。工程教育必須主動服務國家戰略發展需求,主動服務行業企業需求,工程實踐訓練更加重視與工業界的密切合作和交流。行業、企業應該成為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5)更加重視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國際化原則。工程實踐訓練和能力培養考慮逐步與國際接軌,反映時代新技術與發展趨勢,在世界范圍內逐步形成我們的競爭優勢。
(6)工程實踐訓練要求指導教師須參加企業實踐鍛煉,提高自身的工程實踐能力,成為掌握理論知識能勝任理論教學、具有實踐能力能夠指導學生工程實踐訓練和具有技術和產品研發能力能夠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的“三能型”教師。
(7)在實施工程實踐訓練時要注意,相對獨立開設的實驗課、實訓等環節盡可能由工程實踐能力強的講授相關理論課教師承擔,這樣教師就能夠發現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容易出現什么樣的問題,哪一些理論知識的理解有偏差等等,從而有利于后續不斷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如果將兩者完全割裂開來,由不同的教師承擔,則改進教學的效果是會打折扣的。
4結語
本文以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實踐訓練中存在的問題為主進行了討論,針對當前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實踐訓練存在的主要問題,以現代工程師的素養和能力培養為目標,確立了工程實踐訓練及其內涵,提出了加強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實踐訓練的思想方法。這和當前我國開展的工程教育認證的標準與要求是一致的,從而為高等工程教育實現培養工程師目標而實施的工程實踐訓練提供了指導。
作者:羅印升 俞洋 沈琳 劉曉杰 單位:江蘇理工學院電氣信息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朱高峰.論我國工程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教學研究,1999,22(1):19-22.
[2]錢學森.工程控制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3]余壽文,王孫禺.中國高等工程教育與工程師培養[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4(3):1-7.
[4]朱高峰.工程教育中的幾個理念問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1-5.
[5]國家教委工程教育考察團.回歸工程•多樣化•宏觀管理:赴美考察報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6(1):59-67.
然而,推廣垃圾分類政策13年來,始終收效甚微。在上海世博會上,加拿大、我國臺灣等多個國家或地區展示了他們的垃圾處理方式,給了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他們的垃圾分類政策之所以取得成功,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加強了民眾的教育宣傳工作。要“從娃娃抓起”,從小事抓起。為此,我們開展了“家庭‘屎殼郎’行動”——家庭垃圾分類處理的系列科普實踐活動。
活動目的
科學態度與價值觀的養成
通過活動,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讓學生樂意提出問題并積極探究答案,從小養成關心身邊事、關注未來事的習慣;讓學生意識到家庭垃圾分類是一種保護環境、使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行為,也是公民的一種社會責任;理解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理念,從小養成愛護環境、保護自然的習慣;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質疑與合作,學會交流與分享。
科學知識的認知
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對地球環境和人類健康所帶來的危害,知道垃圾分類處理的重要意義,掌握家庭垃圾分類處理的基本方法;讓學生知道減少垃圾危害的根本辦法是“減量、分類、回收再利用”,最終方法是“垃圾零廢棄”;啟發學生思維,帶動家庭、社區開展各種實際行動,減少家庭垃圾的產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共創美好生活環境。
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通過活動,讓學生初步具備調查、訪問、收集分析資料、交流表達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簡單的方案設計以及想象和創新。
活動內容
整個活動分為“屎殼郎‘識’垃圾”“屎殼郎‘辨’垃圾”和“屎殼郎‘秀’垃圾”三個系列(見圖1,圖中紅色部分為重點活動)。
活動過程
系列活動一:屎殼郎“識”垃圾
活動1—1:認識城市垃圾的危害
活動時間:2010年4月22日-4月29日
活動過程及具體要求4月22日,結合“世界地球日”的紀念活動,全校師生集合在操場舉行主題校會暨開幕式活動。以班級為單位收看關于城市垃圾問題的專題教育片,并確立各自研究的專題和活動方案。分年級、分專題開展探究活動:三四年級以小組為單位制作一份關于垃圾危害的電子小報,上傳至學校主題網站,進行網絡展評;五年級以班級為單位,以垃圾的危害為主題,利用每天中午時間輪流為一二年級同學舉行一次專題宣講會,并由低年級小朋友評選出最佳作品。各年級學生完成學習單。
活動1 2:探索城市垃圾的處理方式
活動時間:2010年5-12月
活動過程及具體要求:考察世博園的垃圾處理問題,完成考察前的信息收集工作,并在考察完成后,完成有關考察報告。實地考察蘊藻浜垃圾處理碼頭,設計一份考察方案并撰寫考察報告。
活動1-3:發現身邊的垃圾問題
活動時間:2010年4月-2011年2月
活動過程及具體要求:發放一份告知書,征得家長配合;通過完成觀察記錄表,初步學習觀察、記錄,以及收集信息的方法;由探究老師利用探究課專門講解有關的數據統計的方法后,請五年級同學完成統計分析工作,并初步學會數據的收集、分析工作。
系列活動二:屎殼郎“辨”垃圾
在對城市垃圾問題有了一個充分了解以后,讓師生、家長認識到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從我們的身邊小事做起,盡量減少日常生活中垃圾的產生,并開展分類回收活動。利用6月5日“世界環境日”,向全體師生和家長發出“家庭‘屎殼郎’行動”的倡議書,號召大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減少垃圾危害。并鼓勵大家開展“家庭垃圾處理創意金點子競賽”和“廢舊電池‘綠箱子’行動”。(見表1)
系列活動三:屎殼郎“秀”垃圾
活動3-1:變廢為寶綠滿家圊行動
活動時間:2011年3—10月
活動過程及具體要求:3月12日,向全體師生、家長發出倡議。要求大家開展“變廢為寶綠滿家園行動”,開展無土栽培容器設計比賽。具體要求:利用家庭日常廢棄品設計一個無土栽培容器,學校為每戶家庭送上一份蔬菜種子,開展無土栽培實驗,并鼓勵大家開展各種蔬菜或花卉的種植實驗。
活動5-2:垃圾分類進社區活動
活動時間:2011年8-10月
活動過程及具體要求:利用科技節閉幕式,邀請居民代表參與學校的各項表彰、互動節目,了解垃圾分類的積極意義;向社區居民、路人發放垃圾分類的宣傳單;為社區居民做小品劇表演,宣傳垃圾分類知識。
活動3-3:垃圾分類能力親子大賽暨總結表彰大會
活動時間:2011年10月
活動過程及具體要求如下。
垃圾分類電子小報優秀作品展評:每班根據網絡投票數的多少,挑選出5件作品,統一制作在90cm×120cm的KT板上,布置在進校門的兩側,由每位學生和來賓來評選出最好的20件作品。
家庭垃圾分類調查報告展示:由科技室組織有關學科教師評選出20篇優秀調查報告,統一制作在90cm×120cm的KT板上,布置在學校櫥窗里,供同學和來賓品鑒,并擇優推薦參加有關比賽。
家庭垃圾分類創意金點子展評:在學校主題網站展示的同時,由學校邀請有關專家,評選出50個最具創意金點子,命名為學校的“創意智多星”,并推薦參加區級的創意金點子比賽。
“變廢為寶綠滿家園行動”作品展評:將學生在家庭中利用廢棄日用品改造成的無土栽培容器和栽培的蔬菜帶到學校參加展評,由家長代表、專家代表共同評選出優秀作品并予以表彰。
優秀主題宣講會展示:由在前期宣講會中表現出色的班級,向全校師生和來賓進行表演。
垃圾分類能力趣味親子大賽:同居委會合作,邀請社區居民,以家庭為單位在校園網上進行知識競賽,在閉幕式這一天進行表彰。
表彰活動:利用新聞媒體和網絡,再次向全體市民發出家庭“屎殼郎”行動倡議書。
@活動的教育意義及特色
通過這次系列科普實踐活動,可以增長學生的課外知識,增進他們對所生活城市的了解,激發他們對自然的喜愛之情,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從小關心身邊、關注未來的良好習慣,樹立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協作精神,提高社會實踐能力。
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區別于以往活動最大的特色就是:
活動主題緊緊圍繞“世博”理念,結合“世界環境日”等重要紀念日開展活動,把握社會熱點,緊貼學生生活實際,體現可持續發展理念,具有鮮明的時代感。
充分挖掘學校附近的社會資源服務學校科普教育。上海環境物流有限公司(蘊藻浜碼頭)是全市最大,最先進的兩個垃圾處理碼頭之一,距離學校只有800米左右,是一處極好的科普教育基地。
本次活動通過學生帶動家庭與社區的科普宣傳活動,在延續“世博”精神,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改善城市形象等一系列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本次活動充分運用了現代信息技術來激發學生、市民參與的興趣,提高了教育效率,擴大了學校科普教育的影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