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3 23:35:0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描寫中秋佳節的詩,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都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何況是這象征團圓美滿的中秋佳節呢。
3、在賞月之際,家中的親人都會情不自禁的想起身在異鄉的親人,而異鄉的人也會情不自禁的想起家中的親人。因此,中秋節有“團圓節”之稱,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
4、在那一條條寬闊的大街上,人們正在XXX哩!可愛的螢火蟲也在成群結隊地飛來飛去,為人們“打路”。在一間間亮堂堂的房子里,人們正在那吃月餅,賞月,看著那個猶如白玉盤似的月亮,人們都笑了。天上的月亮照亮了大地,河面倒映著天上的月亮,美極了!
5、時至中秋,人間桂花落。在滿空的月光里,飄落的何止是桂花,而是那毫不張揚的靜美和纏綿不絕的馨香。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圓月缺來寄托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深情。“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對月抒懷;“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是唐代“詩圣”杜甫的對月感懷。
6、很久以前,有位癡心女子奔月了,中秋的月光自此變得格外迷人,人們亦自此遺忘了其他的月光。
7、中秋的月最美,是那樣詩情畫意;中秋的月最柔,是那樣柔情似水;中秋的月最明,是那樣如水似鏡。中秋節是我們中國人的團圓節,每到這一天,許多遠離家鄉的游子,紛紛趕回家中,與父母親友歡聚一堂、把酒言歡。
8、在盡情賞月之際,家中的親人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異鄉的游子,異鄉的游子也總會情不自禁地思念起其家中的親人。
9、許許多多的神話傳說塑造了今天的中秋節而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征團圓,所以又稱為團圓節。
10、我愿隨明月在云中漫步,聽她講浪漫的古老傳說,也愿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愿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臺或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感受月亮帶給我的美。
11、大街上、馬路上,一股又一股的紅流分別流向東、西、南、北。人們手中的燈籠所發出的光照遍這片土地,照遍天涯海角,照遍全國的每個角落!屋檐下,幾盞大紅宮燈照亮了鄉間小巷,幾盞大紅宮燈就代表人們心中的那份歡樂。你瞧!連秋蟬也不甘示弱,趴在樹上唱著歌:“秋月多美麗,知了,知了。”就在這時,大小朋友們也不由自主地唱起《十五的月亮》這首歌來,這歌聲動聽極了!
12、在這個夜晚,月亮顯得異常明亮,我們,在飯后賞月,看著這月亮,我不禁聯想到了嫦娥,她為了自己的丈夫,不惜自己飛向遙遠而寒冷的月球,真令人感動啊!
13、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獲。我愿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14、多么美好的夜晚呀!多么美好的中秋節呀!圓圓的月亮,五彩繽紛的煙花。紅紅的燈籠,使這個中秋節變得分外熱鬧。我愛中秋節,這是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也是一個讓人難忘的夜晚。
15、在這金秋送爽、丹桂飄香,喜獲豐收的季節,當人們還沉浸在舉國歡騰的“國慶”氛圍之時,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兩節同輝,九州共慶!
16、秋天,丹桂飄香,金黃而豐腴,是一個五谷收獲的季節,也是一個讓人思念和期待的季節,秋風秋雨秋意濃,在這充滿詩情畫意和喜悅的金秋中,最迷人的莫過于中秋夜那一輪掛在天上的明月了。
17、這樣的中秋,大抵因為太快樂,常常顧不上想家。玩得盡興而歸,才想起給家里打個電話。深更半夜里,母親被電話擾醒,還不忘問我吃了月餅。那年月,一家四口人,分三地。天上一輪明月,地上彼此相望。中秋的月兒圓,人卻不團圓。
18、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獲的積蓄,又是收獲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于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著人內心即將收獲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19、中國人歷來把團圓看得彌足珍貴,月圓人有緣,相聚在xx,此時此刻,員工朋友們!你們放棄了與家人、與親人共祝佳節美好時光,仍然堅守崗位、辛勤工作在銷售第一線,我代表公司向你們表示感謝!員工朋友們,你們辛苦了!
20、中秋之夜,捧香茗一杯,依欄凝望那遙遠的夜空,任憑思緒飛離那夜色的迷茫,根根清茶染浸了思念,月是故鄉明。那如水的月華,像親人思念的目光,牽動著多少遠在異鄉游子的心,為這月思踏上歸航,而在那云影闌珊處,又有多少慈祥的母親,翹首望月盼兒歸。中秋的月亮,分外圓潤,分外明亮,有一種萬家團圓的美好,人們望月寄思,那圓潤的月亮之上,裝滿了人們對遠方親人深深的思念和祝愿。
21、“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又一個中秋之節在我的夢幻里姍姍來臨。中秋夜,含情脈脈,飄逸抒情,充滿溫馨;中秋月,圓滿明亮,撩人心弦,逗人遐思。中秋似一個優美的神話,一年又一年脈脈相傳,一代又一代濃情思念。遠古的情愫,舉家的團聚,都將在這金桂飄香的時刻里呈現、流露。
22、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媽媽每年都要親手給我們做月餅吃。媽媽做的月餅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輕人情有獨鐘。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23、在中秋佳節之即,讓我們向辛勤哺育我們的父母,無私奉獻的老師們真城說一聲:您辛苦了!我們會努力學習文化知識,長大成為祖國有用之材,為國家的建設,民族的振興,奉獻自己的力量!
24、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嘗著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獲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
中秋節傳統食品的喻意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賞時”。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團圓節或月夕、仲秋節、八月節等。有關中秋節的來歷眾說不一,據專家考證,在中國傳統的三大節日——春節、端午和中秋中,中秋節形成最晚。不過,與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中秋也有著悠久的源頭,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的敬月
習俗和秋祀活動。
我國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禮俗,據《周禮》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農歷八月中旬,又是秋糧收獲之際,人們為了答謝神祗的護佑而舉行一系列儀式和慶祝活動,稱為“秋報”。中秋時節,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因此,后來祭月的成分便逐漸為賞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漸褪去,而這一節慶活動卻延續下來,并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在中秋節的演變過程中,古老的禮俗與眾多神話傳說,及中華傳統文化中其他諸多因素結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了內涵豐富的重要節慶。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圍繞著月宮的一系列神話,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唐明皇游月宮等,它們給月宮掛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絢麗的光環,使之充滿浪漫色彩。唐代中秋賞月宴飲之俗已頗為盛行。從流傳下來的眾多描寫中秋的詩句中,可以看到當時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話與中秋賞月聯系在一起了。唐朝初年,中秋節可能已成為固定的節日。不過,當時中秋節似乎還是以賞月和玩月為主,還沒有在民間廣泛流行。
中秋節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間盛行應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并出現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賞月、吃月餅、賞桂、觀潮等節慶活動蔚然成風。
《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征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團圓。
明清時期,中秋始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設“月光位”,準備瓜果月餅,“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餅必須是圓的,瓜果切成如蓮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紙,上面繪有月神和玉兔搗藥等圖案。祭月后將月光紙焚燒,所供的果餅分給家中的每個成員。中秋節是合家團圓的日子,人們互相饋贈月餅表達良好祝愿,很多人家還要設宴賞月,一片佳節盛況。
明清以來,中秋節日益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不僅全國各地,甚至在我國很多少數民族和東南亞等地逐漸傳播開來。在賞月、吃月餅等活動的基礎上,各地還逐漸發展出“賣兔兒爺”、“樹中秋”、“舞火龍”、“走月亮”等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使得中秋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內涵,更加迷人。
中秋節時,云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圍繞著中秋節,自古以來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風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的習俗。
中秋節傳統食品桂花糕
桂花酒,八月桂花香,的確,中秋之際正是桂花飄香的時候。中秋節時許多人家都會用桂花最桂花糕或者浸桂花酒。無論是桂花糕還是桂花酒都無一例外地散發出桂花特有的香味。
田螺
在廣東許多地方,中秋節還會有吃螺螄的習慣。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時節。而且螺肉營養豐富,所含的維生素A又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
月餅
月餅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傳統小吃之一,中秋節節日食俗。其中廣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月餅被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愛。月餅圓又圓,又是合家分吃,象征著團圓和睦,在中秋節這一天是必食之品。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于中秋節所食。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于唐朝開始。
鴨肉
元末時期,蒙古統治者欺壓漢人,漢人決定推翻元人。但當時統制嚴厲,不能明著組織斗爭,就用暗語。當時漢人稱蒙古人為“噠子”,就取諧音“鴨子”。大家約定,中秋節吃鴨子,就是中秋節大家一起采取行動,推翻元人統治。而且,八月份的鴨子整好肥瘦適宜,口感很好,有滋陰補血的功效。
大閘蟹
第二組很快就上陣了,這一次由主持人親自出馬,為我們帶來文章的朗誦,這篇文章滿滿是對月的贊美與作者的真情實感,令我不禁眼含熱淚。集體朗誦更觸動了我,仿佛自己的夢想在那碧藍的天空中,在那銀白色的月光中自由飛翔。不僅讓我感動,還讓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終于到我們上場了,伴隨著《月的足跡》,我們開始了朗誦:“我望見有兩個月亮,一般的樣,不同的相......”在徐志摩筆下,月亮被寫的栩栩如生,全場觀眾都沉浸了。
賞月,在唐代也叫玩月。傳說唐明皇八月十五到御花園游玩賞月,在道人羅公遠陪奉下夢游月宮,見到廣寒宮門口有高大的桂花樹,樹下有一只白兔在搗藥;宮城里到處是奇花異草,一片瓊樓玉宇,大廳內還有數百位仙女翩翩起舞,并有美妙動人的音樂伴奏。在民間,拜月、賞月的風俗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唐代詩人賞月、玩月的詩作也特別多。“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李白的《把酒問月》更是膾炙人口,流傳千古。
到宋代,賞月、拜月蔚然成風。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宋都東京(今開封)在中秋節前所有酒店都要賣新酒。所有酒樓都要重新結彩、裝飾一新。據《夢粱錄》記載,到了中秋夜賞月之時,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樓臨軒玩月。更多的小康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圍子女”。人們不肯虛度好時光,至深夜仍不愿散去。用家宴團圓的形式共度佳節,是中秋節進一步普及的標志。中秋佳節,金桂飄香,南方還有賞桂折桂、望月觀潮的風尚。“寄語重門休上鎖。夜潮留向月中看”,形象地描寫了月下觀潮的佳趣。
天津華德福知己學園20xx中秋慶典邀請函
——知己遇見洵美
“月兒圓圓掛天邊,
餅兒圓圓甜又甜。
臉兒圓圓笑翻了天,
桌兒圓圓慶團圓。”
一首朗朗的小兒歌,唱出了美好的中秋節。
中秋節自古以來就是最有人情、充滿詩情畫意的一個傳統節日。它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中秋也意味著收獲豐收的到來。相信這樣的聚會能帶給孩子們溫暖與美好的回憶,唯愿這樣的美好珍藏在每個人一生的心中。
值此中秋佳節,天津華德福知己學園與天津洵美華德福兒童之家一起邀約眾位朋友相聚,共度節日慶典。
慶典時間:
20xx年9月13日(周五)上午8:40-12:15
流程:
8:40-9:00 簽到,參觀,自由活動
9:00-10:00 晨圈、竹竿舞、拔河
10:00-10:30 偶戲
10:30-11:00 做月餅/烤地瓜
11:00-12:00 市集/整理
12:00-12:15 摸秋/結束
費用:
一大一小 50元;兩大一小 100元
報名:
a. 知己學園和洵美兒童之家的園內家長請發送信息“知己/洵美+姓名+中秋慶典”,
b. 園外朋友請發送信息“姓名+幾大幾小+中秋慶典”
獲得確認后,轉賬付款。
慶典地點:
天津華德福知己學園
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鎮津同線3號橋(雙河村北) 柳青度假莊園內
詳細地址及交通指南 點擊鏈接了解
溫馨提示:
1. 倡導環保,請自帶水杯,以及簡單餐具享用市集美食。
2. 請穿輕便鞋子,自帶防暑用品
3. 園內植物多,請做好家人和孩子的防蚊蟲叮咬工作
4. 參加市集的朋友,請提前準備售賣的物品。請勿售賣電子類的產品;提倡健康的食物、用具、二手產品以及個人制作物品。活動結束,請大家積極協助完成清潔整理工作。
5. 請在校園內活動,看護好自己的孩子;如孩子在學堂園院子外活動,請通知雙方機構負責人,孩子家長務必要自覺陪伴。
20xx中秋節幼兒園慶典邀請函(二)
中秋佳節
月到中秋分外明
每逢佳節倍思親
月似銀光花似雪,手把花枝對新月
林業吟秋 ,窗櫳如畫 ,丹桂香風發
中秋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
與家人歡聚一堂,
賞月亮吃月餅,其樂融融
小時候每逢中秋節,總會一家人團聚于月亮的銀輝之中,大人們談天說地,小孩子們打鬧追逐,但還不時地瞄幾眼那空桌子,直至擺上自家做的月餅、白糖芋頭、清甜的柿子、酸溜溜的桔子,就從來沒有過的自覺地坐到滿滿人的桌邊,一邊聽著那遙遠的卻又近得發著光的月娘娘的故事,似夢似真,最后什么時候睡著了也不太清楚。唯有那暖暖的愛、銀銀的月海、甜甜的月餅,涼颼颼的風存留于記憶中,那么真切又那么的遙遠!
兒時的經歷對一個人有著深遠的影響,當我們回顧生命,在記憶長河中,都有著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著屬于它自己獨有的光芒,使人一次又一次情不自禁的去回憶它。
和孩子們一起過節,動手做一次月餅,那其中的滋味一定會讓你回味不已;和孩子一起過節,和孩子一起創作與眾不同的燈籠;和孩子們一起過節,老師們會獻出一臺美妙的偶戲,一臺希望能讓孩子們對月亮留下美好畫面的偶戲;和孩子們一起過節,我們還會在夜晚來臨前,相約猜燈謎。
孩子們需要節日和慶典,因為節日慶典是人們對自然節奏的感應,那些重要的節日其實是人類對自然界發生轉折與更新的認知與體驗,每一年重復循環的節日,不斷提醒我們與天地同感,提醒我們有些事物是永恒的。但其實,作為大人,何嘗不需要這種與自然連接的節奏呢?所以,感謝我們的孩子,正因為他們,我們越來越有熱情去重新創造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快樂地享受我們的生活。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在中秋節的前夕,爸爸媽媽們將在寶貝家帶著孩子們圍在一起吃月餅、做手工、聽故事、猜燈謎、唱歌和游戲,讓那份團園與美好一直圍繞著我們......
活動時間:
9月12日下午5點至7點
活動流程:
5:00--5:10 來園 問好
5:10--5:40 做月餅
5:40--6:00 裝飾燈籠
6:00--6:15 偶戲
6:15--6:30 猜燈謎 換取禮物
6:30 --7:00 食物分享
7:00--7:10 整理 再見
活動邀約:
活動邀請2-6歲孩子的家庭10組,名額有限哦!
收費標準:
每個家庭40元
活動地點:
寶貝家華德福幼兒園(曲江城市花園8棟)
報名方式:
添加史老師微信
備注活動報名,格式為:中秋慶典+孩子小名+聯系方式。微信轉賬成功后,即報名成功。
溫馨提示:
請您為家人和孩子準備睡吧,餐具和室內鞋。
請家長發揮想象力,運用您靈巧的雙手準備健康的分享食物。
活動期間,請家長自行照顧好孩子,若提前離開請告知老師。
院內植物多,請做好您和孩子的放蚊蟲叮咬工作。
20xx中秋節幼兒園慶典邀請函(三)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潔。
偏皎潔,知他多少,陰晴圓缺。
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
好時節,愿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民間古老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20xx,中秋又將至。好久不見。??
下周四我們將迎來華福學校第四次中秋節慶,在此誠邀大家前來參加。做月餅、觀戲劇,享佳宴、做游戲,提燈籠、賞月亮,熱鬧又好玩。??
9月12日周四下午16:00-19:30,紅旗西路小廟溝,期待大家的到來!??
20xx中秋節幼兒園慶典邀請函(四)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xx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xx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中秋活動:20xx年9月12日晚6:30,潤知園
6:30 團圓圈
6:50~7:20 偶戲、祭月
7:20~7:50 團圓宴
8:00 再見圈
【祭月流程】
1、【陳設】 月出后,向月亮的方向安放好祭臺,擺放好祭品,點燃紅燭,鋪好席子
2、【就位】主祭,執事,贊禮正坐于主祭席上,參祭者正坐在祭者席上
3、【祭月】執事帶上三根香,主祭上香祭酒,向月神鞠躬,再將香插于香爐中,如此三次
4、【讀祝】執事遞上贊美月亮的祝文,主祭向月亮展開誦讀
5、【焚祝文及月光紙】主祭將祝文及月光紙放到席前小盆里焚燒
6、【拜月】主祭及參祭者一起向月神行參拜之禮(拜兩次)
7、【從獻】主祭離開奠席,參祭者按照男女長幼之序依次到奠席前,跪,上香(拿一只香),默默祈禱心中所愿,然后向月神行拜禮一次,直至所有女性參祭者拜完
8、【禮成】至此中秋祭月儀式完成
溫馨提示:
1、中秋活動于20xx年9月12號下午6:30正式開始。請各位家長用完晚餐后6:00到園,孩子們在園里用晚餐。
2、祭月和偶戲同時開始,孩子們參加偶戲活動,家長參加祭月儀式。祭月儀式時,每個班級家長按照年齡大小依次站好。
祭月是一個很神圣的儀式,希望大家帶著一顆崇敬之心保持安靜。
祭月時請大家首選漢服,沒有的請穿中式服裝,平底鞋。不穿短褲,短裙,人字拖。
3、請大家自帶水杯
4、請開車來的家長把車停到大觀園或者大門外
20xx中秋節幼兒園慶典邀請函(五)
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中秋傳說
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后擴散到民間的。
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 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傳說唐玄宗夢游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后擴散到民間的。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慶典流程
時間:9月12日下午
邀請家庭:在園家庭及準備入園家庭
報名方式:家長群內接龍
慶典流程:16:00-17:00 簽到、摸秋、手工--蠟燭燈籠
17:00-17:15:晨圈
17:15-17:30:偶戲
17:30-17:50:親子游戲
17:50-18:50:團圓宴+集市+猜燈謎
19:00-19:30:賞月、歌唱
注意事項
1、【著裝】良辰美景,建議家長為孩子及自己準備漢服、裙裝或傳統服裝,讓我們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一、幫助學生了解中秋傳統文化。
1、學校通過布置學生自行了解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去了解中秋節文化,了解本地中秋節的特色,為教室舉行中秋知識主題班會做準備。XX實驗學校開展了習俗調查,月餅調查等活動,為在中秋知識共享,傳遞中秋思念主題班隊會做準備,收到較好的成效。
2、進行我們的節日中秋節國旗下講話。XX西路學校、XX學校、XX小學等學校書記,利用升旗儀式活動進行主題講話。
3、板報宣傳,讓學生多渠道了解中秋傳統文化知識。XX西路學校政教處布置各班進行教室黑板報的制作,要讓學生們了解節日的來由,該校團支部還制作了一版專題板報;石柱嶺小學大隊部舉行 中秋節 話中秋為主題的黑板報活動,讓學生在喜迎中秋的氛圍中進一步了解中國的節日文化。
二、幫助學生過好中秋節。
1、中秋節是人們盼望團圓、思念親人這情感的寄托節日,是一個以親情為主干線的節日。石柱嶺小學通過給學生布置給長輩一片孝心、給親人一份關心的作業形式,讓學生給親人送上一份節日的問候。學生們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主動說感謝父母的話、練習給親人發慰問短息、學習發節日祝賀電子郵件等形式,給父母帶去了很多驚喜。
2、品月餅、賞圓月,是傳統節日的主要內容。部分學校通過班會課,開展師生共享月餅、共談中秋習俗、共品月餅的香甜等活動來感受中秋節日的快樂。例:XX小學:開展吃月餅,知中秋,話傳統主題班會課。白沙小學開展品月中隊會,邀請與該校結對的區直機關青年志愿者們到會共慶佳節。蘇圩中學是農村寄宿制學校,由于第二天早上7點半按時上課,所以很多老師都提前回校。為了讓全體的教職工過一個喜慶祥和的中秋節,增加教職工之間的交流,學校舉行中秋之夜茶話會在羅校長的組織下,由學校工會安排開展全體教職工的中秋之夜茶話會。晚上8點鐘,皓月之下的操場上,茶話會拉開了序幕。教職工歡聚一堂,一邊品月餅賞月,一邊交流中秋話題,在歡快的交談中,達到拉近了同事間的距離,增進了彼此間的感情,更有利于和諧校園創建。XX小學結合月亮美麗的傳說,舉行我心中的月亮繪畫比賽。
3、賞花燈也是中秋節的一個內容。通過組織學生動手學做制花燈的活動,讓學生更有興趣參加花燈的觀賞。XX實驗學校組織五六年級的同學制作手工花燈,學生興高采烈,一派節日的快樂氣氛;XX小學作品展示在學校宣傳櫥窗里,成了校園里一道特別的風景,不時引來學生和父母的觀看,也得到城區領導的贊賞。
三、幫助學生體會、感受傳統文化內涵。
開展經典誦讀,感受經典文化。部分學校開展講民俗故事、經典誦讀、演小品、唱中秋主題的歌曲等形式來釋解傳統節日的內涵,感受傳統節日的魅力。江南路小學開展月到中秋分外圓的詩歌朗誦與中秋傳說、小故事的表演結合起來的主題活動,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對中秋節濃厚的興趣;XX學校結合該校園文化建設 誦讀經典,打造書香詩意校園的亮點開展誦古詩,迎中秋活動,由語文老師帶領學生把校園詩書廊上張貼的古詩詞選出描寫中秋佳節的古詩句,進行大聲朗誦。XX小學開展 經典古詩文書法比賽,以誦讀古詩文、書寫規范字的形式慶祝中秋節,還從各班選派10名學生參加校級統一進行的經典古詩文書法比賽;福建路小學開展誦讀《讀唐詩》活動,選派部分學生參加9月8日晚南寧市精神文明辦在南寧市民族廣場舉行的我們的節日中秋團圓慶佳節,經典誦明月晚會活動和9月9日下午參加由南寧市精神文明辦、南寧市教育局聯合舉辦的我們的節日中秋中秋誦明月經典誦讀活動。
四、教育學生尊老敬老。
我的中秋節小學作文1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風俗,都有自己的節日,每一個節日都蘊涵著它值得紀念的意義。《我們的節日》一書中,詳細描寫了我國的傳統節日和現代節日,還有部分外國節日。閱讀了此書后,就能對這些節日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從而讓大家更愛這些節日,更愛這個民族,更愛這個社會,更愛這個家園……漸漸地,你會發現,原來節日也能夠過得如此有意義,如此值得回憶。
一聽到農歷八月十五的中秋節,人們首先跳入腦海的便是那又大又圓的月亮,隨后想到中秋節的風俗習慣,賞月、吃月餅等,到后來也會慢慢聯想起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的故事,讓人回味無窮。俗話說“月到中秋分外明”,不錯,中秋節的夜晚,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家家戶戶來到陽臺上,走到樹陰下,抬頭望著墨藍的天空,觀賞這一輪滾圓的月亮,這一道皎潔的月光。中秋節,是團聚的節日,身于五湖四海的兒女們總會回到家鄉,與父母親戚吃上一頓團圓飯。雖然只是一頓飯,卻是老人們最樸實的期盼。吃吃月餅,看看孩子,聊聊生活,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卻足以讓他們臉上露出漣漪般燦爛的微笑,漸漸蕩漾開來,一圈又一圈……然而,有些人由于多種原因并不能回到父母身邊,只能寄托這夜晚,望著月亮,對家人勾起一絲絲的回憶,對著天空,向著月光,許下心愿,望家人們能夠幸福、平安。李白在《靜夜思》中的心情也正是如此吧。
而對于我們,現在要做的,只是共同攜手創建我們的家園,讓它變得更加美好。比如就對于中秋節來說,我們可以陪親戚家人一起吃飯;可以自己親手學著做月餅,讓這個節日過得有價值,有意義;可以尋找、搜集一些節日的來歷,充實我們腦袋里的知識,并且把這些知識傳給其他人,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國家的節日;也可以關心孤寡老人,讓他們在中秋節時同樣能感受到愛的溫暖……很多很多值得我們做的事正在等著我們去做,只要大家都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夠讓我們的身影踏遍更多的泥土,讓我們的節日影響更多的人心,讓我們的家園充實更多的地方!
我的中秋節小學作文2“今人不是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此詩句出自李白筆下的《把酒問月》。多么優美的詩句,而又有些滄桑和凄涼,啊,這就是潔白無瑕的月亮嗎?
夕陽的火紅色漸漸從天邊退去,一輪粉紅色的月亮從天邊緩緩飄到夜空中。月亮是一個婀娜的舞女,舞姿是那么文靜而又賢淑,美得讓我不得不如癡如醉地,一往深情地望著她。
每當心中懷念家人時,總會去看看那皎潔的明月,把思念之情寄托于月亮之上,讓自己有一絲安慰。
中秋節是一個家人團聚的日子,是一個令人高興的日子。我們正在那柔和的月光下,吃著美味的月餅,看著天空的明月,大家竟是多么開心。
望著月亮,看著樓下車水馬龍,心中不由地升起一陣傷感,望著那作業多如一座山,便想到那月中的嫦娥。可是廣寒宮里只有嫦娥自己,雖然沒有作業,可她沒有家人和朋友,多么寂寞呀!還是生活在有家人和朋友的世界里才會更加快樂。
夜空中的月是皎潔的,是無私的,月亮供我們盡情抒發自己的情感,各種各樣的情感,七情六欲。在月亮上,我們的心情能夠平靜下來,放松下來,用不著忐忑不安,惴惴不安。月亮的清明把我們的煩惱一掃而光。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古人把月亮的美抒發在自己的筆下,讓我們有了一個有血有肉,內涵了千萬情腸的月亮,月亮也就越發美麗而多情。
再看看夜空,彎彎的月亮掛在天幕上,凄涼,神秘,孤獨,寂寞,溫馨,含情,幽怨,也正是這些,讓我們看一眼就忘不了,無論在什么情況下,百看不厭,如醉如癡,是啊,我們對月亮有著永久的寄托!
月亮,我們珍貴的精神花園,我們靈魂的舞池。
我的中秋節小學作文3今年的中秋節又到了。嫦娥在月宮里玩著電腦,這臺電腦可是玉帝在春節時送給她的,自從聯上了互聯網,嫦娥天天在網上游,一刻也沒閑著。
而電腦周圍則堆放著各路神仙送來的五花八門的月餅。正所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玉帝在月餅上刻上了自己的卡通形象;王母娘娘則是把月餅做成了仙桃形狀的;而七仙女自己親手做的月餅,充滿了仙氣;孫悟空更是神通廣大,做了一個天庭最最的月餅,還打破了世界記錄呢!
這各式各樣的月餅,有的包裝精美,有的品質優良。嫦娥看著這些可愛的月餅,咽了咽口水,雖說年年吃月餅,但這些品種不一的月餅還是有很大的誘惑。
吃完了月餅,嫦娥漫不經心地瀏覽著網頁,忽然發現,今年月餅不僅有面和餡做成的,還推出了電子月餅,嫦娥心血來潮,立即買下了一個,用電子郵件發給了哪吒。這時嫦娥打開收件箱,發現了一封電子郵件,原來是唐僧發給她的。打開一看,是一份電子月餅,發出動人的音樂,變換著精美的圖畫。
嫦娥想用她半生不熟的電腦技術辦一個月餅展覽會,但她發現已經有人辦了。一看,原來是玉兔辦的。
嫦娥氣得臉色都變了,嫦娥氣沖牛斗,吼得整個月宮都震動了:“玉兔,你給我過來!你不好好搗藥,跑到網上干什么?”誰知玉兔卻不以為然地說:“現在月宮也都機械化了,什么都是全自動的,我的任務早都完成了,我還在網上推銷我搗的藥,連憂忘兔也十分欣賞我搗的藥,他還向我高價收購呢!誰像你呀,在網上玩了那么久,連網友都沒有,真差勁!”嫦娥覺得十分沒面子,自己好歹也是月宮的主人,中秋節的主角,竟讓玉兔搶了風頭。嫦娥氣的抓起玉兔就打。
唉,可憐的玉兔,明明說的是實話,還要挨打!
我的中秋節小學作文4秋高氣爽,氣爽秋高,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八月十五中秋節,我們全家都喜歡過中秋節,我爸,我媽,我哥,我姐,我弟,我妹也全喜歡過中秋節,因為中秋節這天,我們全家能在一起合家歡樂地吃月餅。
今年中秋節,恰逢農歷八月十五,黃昏的傍晚,玉兔東升,皎潔的月亮正照耀著一輪圓月,天空中有幾朵潔白的云彩飄蕩在云朵中間,微風颯颯,徐徐地吹著小風,月光下的葡萄架上有幾串沉甸甸的葡萄,正掛在葡萄架上,幾只螢火蟲飛來飛去,又飛去飛來,是那么的有情調,這情調又是那么的迷人。
我和弟弟,弟弟也和我,我倆站在院子中央,抬著頭,仰脖看那天上的月亮,我說:“看吶,這邊的月亮升起來了!”弟弟說:“看吶,那邊的月亮也升起來了!”這時,在院子里的全家人,也包括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幾乎全都異口同聲地一起喊道:“看吶,東邊的月亮真的升起來了!”
好大好圓的月亮啊,它既像一輪明月,又像一輪圓月,正在升起來!
我們在院子里高興得簡直就是高興,沒有人能說出這不是高興,我們全家人都喜歡這美麗而又美觀的中秋節,尤其是在八月十五這天,正巧又趕上中秋節,真是雙喜臨門吶!
月有悲歡離合,人有陰晴圓缺,此時此刻,正是全國各地的全國各族人民全家在一起合家團圓的好日子,讓我們一起高高舉起月餅,共同暢飲這一杯高興的月餅吧!
夜色已經很深了,深夜也漸漸地濃了,皓月當空,映著皎潔的月光,我們全家都流連忘返,懷著無比高興的心情,依然興致勃勃地在院子里看著那輪明亮的月亮!
今年的中秋節,真是讓人難忘啊,但愿明年八月十五,還能趕上中秋節!作文
我的中秋節小學作文5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中秋節是個美好、祥和具有詩情畫意的節日。家家戶戶歡聚一堂,享受天倫之樂。“每逢佳節備思親”,誰都希望在中秋佳節能夠得以全家團聚,這是人之常情。
在這樣一個圓滿、美好、溫馨的節日里,我們一家四口來到了國家四A級景區——巽寮灣,它巽寮灣位于惠東縣城平山鎮南部,南海大亞灣的東部。那里依山傍海,山海相嵌,海天交融。
伴著火辣辣的太陽,經過長途跋涉的我們來到了這美麗的地方。不愧是4A級景區!剛一下車,一股清新的海風就迎面拂來,把熱全都吹跑了!好似熱烈歡迎我們的到來。
當換好泳裝,赤著腳,踩著細軟、無邊無際的銀沙,在陽光的沐浴下,望著閃閃發光的大海,心里是無盡的輕松愉悅。
“嘩”的.一聲,伴隨著濺起的浪花,我跳進了海里。真清爽啊!在溫暖的陽光的沐浴下,泡著涼爽的海水,這種待遇可不是所有人都能有的呢!不一會兒,我便在海里游了起來。我一會兒蛙泳,一會兒蝶泳,好似一條歡快的魚兒在水中暢游,與大海嬉戲。時而嗆到了幾口咸咸的海水,一邊“呸呸”地吐,一邊傻傻地笑。
夜晚就這么悄悄來臨了,玩累了的我早已回到了旅館,正與家人一起吃月餅呢!看著那一張張臉上蕩漾的笑容,洋溢的幸福,我也不禁笑了,是那樣美好,那樣甜蜜……
夜,靜悄悄的,一陣涼爽的風穿過我的窗戶,輕輕地撫摸我的臉;我站在窗前,癡情地望著十五的月亮和偶爾綻放的絢爛“花朵”。
玉盤一般的圓月懸于高空,散發著朦朧的光輝,使清冷,寂靜的天空有一絲溫暖與光。再加上時有時無的煙花的裝點,變得更加璀璨。月光透過窗戶,投入了細細碎碎的月影,宛如剪紙一般,有條理而美麗。在這一刻,天地充滿靜的安。
對于上文所提到的問題,我們首先要思考的是:怎樣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引導提高學生學習文言詩文積極性和自覺性。那就是先要縮短學生與作品在生活上的距離感,從而消除他們對于古詩的恐懼心理。以下是我們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幾種有利于將學生生活與古詩學習有機溝通起來的方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 帶領學生走近傳統詩詞。
在教學傳統詩詞的時候,我們要以教材為載體,除了要做好對教材中所選編的內容的教學外,還要重視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和拓展,使學生更好地走近傳統詩詞,使他們對傳統詩詞有更好的認識和了解。比如教材的內容是選自《詩經》,我們就應增加講述《詩經》的"六義"和它得以保存下來的歷史及對后世的重要影響等。我們這樣做就可以使學生更全面地了解我國傳統詩詞在體裁上是不斷發展演變的,有"風"、"騷"、"樂府"、"五言詩"、"七言詩"、"雜言詩"、"律詩"、"絕句"等。也可以使學生更多了解歷代有重大成就和影響的詩人,如: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具有"建安風骨"的"三曹"、"七子";田園詩人陶淵明、"王孟";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還有"唐宋家"等。此外,還可以讓學生了解到一些有關詩人的生活故事,如:屈原投汩羅江、曹植七步賦詩等。
2 引導學生將傳統詩詞與現實生活相聯系
就如前面所述,在中秋佳節指導學生吟唱相關古詩一樣,我進一步將這種方法推廣到日常教學滲透中去。要求學生根據時令或節日去尋找相應的詩文佳句,在課前用三五分鐘來向其他同學進行介紹。例如:快到中秋節了,我便先要求學生總結我們以前學過的描寫月亮的詩句;然后,要求學生在課外尋找有關的詩句,在課堂上講解給其他學生聽;秋天到了,我便要求學生去尋找寫秋天的詩句,師生一起討論世人對秋天的感情有什么區別,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區別。這樣一來,學生的主動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在這一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復習了舊的知識,學到了新的知識,而且,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也從這一個過程中得到了心理的滿足,更重要的是,學生懂得了,古詩詞對于一般的學生而言,并不是什么陽春白雪,遙不可及的,它們已經滲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在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后,學生對古詩文的興趣得到了鞏固,有一些學生已經自己在課外背了許多的古詩了。
3 從培養學生的想象入手。
初中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課要上得有趣,就要充分調動和發揮他們想象力。可以引導學生想象課文內容,即引導學生通過想象走進課文,力求把單調的文字符號變成形象生動的畫面,使遠古的畫面進入學生的腦海。可以指導學生以現代人的思想去評析古人古文,使古代人物的思想注入現代的內容。也可以續寫或改寫古詩文,使學生覺得新奇,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如馬致遠《天凈沙秋思》的教學,抓住九種景物,要求學生展開想象,口頭描述詩的意境,學生很快就描述出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通過想象聯想的手法,讓學生面對面跟古人對話,將學生與作者的距離拉近。以現代人的思想去評析古人古文,使學生有話可說,激發學習興趣。如教《桃花源記》時,引領學生想象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美麗以及桃花源內百姓安居樂業的生活情景。讓學生討論如何認識陶淵明所創造的理想社會。讓學生發揮想象說說桃花源存在到今天會是什么樣的。這樣,學生用現代的觀點去想象,大大增強了閱讀興趣,既學習了文言知識,增強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達到一舉多得的效果。
4 加強學生文言知識的積累
中秋本是一個尋常的節令,由于中秋之夜那輪皎潔的滿月所負載的種種希望與祝愿就使這個平常的秋夜在中國人的文化傳統中散發著月色一樣溫情而又迷朦的色彩。月圓人圓成為中國人最為期盼的生存狀態之一。而中國文學里的中秋之月既是人事圓滿的象征,又是人生失意后希望、企羨和感傷等情感的綜合體。而對于身心俱無著落的南宋遺民而言,人生的圓滿無疑是癡人說夢。如果說其它的社會群體還能夠在未來的人生中依稀看到圓滿的希望,那么南宋遺民的人生卻絕絲毫沒有獲取圓滿的可能。在他們的中秋情結中少有“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1]式的豁達和自我安慰。明澈的月亮總是無情地以圓滿刺激著遺民無法拒絕的缺憾人生。在中秋月圓襯托下南宋遺民更加體味到家國破碎、身世飄零的辛酸與無奈,因此,強烈綿長的悲苦之感構成了遺民中秋詞的主要情感取向。
一
陰柔之美是明月在中國人心中最為本質的審美特征。當文人們把情感托寄于明月時,她總能以溫暖的情愫分擔和慰藉人們心靈的痛苦。可以說,明月在中國文學的多數語境中始終是一種溫情脈脈的形象。但在遺民的中秋詞中明月卻失去了這種溫情的意味,取而代之的是凄寒悲苦的情調:
明月如冰,亂云飛下斜河去。旋呼艇子載簫聲,風景還如故。裊裊余懷何許。聽尊前、嗚嗚似訴。近年潮信,萬里陰晴,和天無據。有客秋風,去時留下金盤露。少年終夜奏胡笳,誰料歸無路。同是江南倦旅。對嬋娟、君歌我舞。醉中休問,明月明年,人在何處。
――劉辰翁《燭影搖紅?丙子中秋泛月》
去年云掩冰輪皎。喜今歲、微陰俱掃。乾坤一片玉琉璃,怎算得、清光多少。無歌無酒癡頑老。對愁影、翻嫌分曉。天公原不負中秋,我自把、中秋誤了。
――蔣 捷《步蟾宮》
中秋之月皎潔明澈,清輝如水,歷來文人墨客常用“玉”、“銀”、“清”、“素”等語詞來形容她的澄明無瑕和高雅絕塵。雖然它們明顯帶有清冷色調,但表現的是明月超然物外的情韻,并不影響明月溫情形象的傳達。人們在清冷幽靜的月光中,心境往往能達到寧靜的境界,這時無論是思鄉懷人還是感悟人生,都可以思接千載神馳心系。在這個過程中,由月的清遠孤獨引發的是人們對個人憂愁憂思不同程度的超越。明月那種慰藉者與化解者的溫情形象也由此凸現出來了。而在遺民詞人的詞作中,詞人對月的感受則由清冷轉為了凄寒。例如劉辰翁和蔣捷的這兩首詞的首句分別用“明月如冰”和“去年云掩冰輪皎”來寫明月。“冰”成為了兩位詞人對中秋之月不約而同的感受。“冰”在物理性質上的特征是寒冷和堅硬,在常態情況下,寒冷與堅硬并不能給人帶來愉快地感覺。在心理感受上,與“玉”、“銀”、“清”、“素”等語詞所描述的清幽淡遠的感受相比,遺民詞人用“冰”的寒冷堅硬突出表現的是明月在詞人心中留下的陰寒之感。其實,在以前的詩詞中也曾有人用“冰”來形容中秋之月,比如葉夢得《念奴嬌?中秋》當中就有“洞庭波冷,望冰輪初轉”之句。但這些詩詞當中的“冰”在其具體語境中主要是著眼于月亮自身所具有的清高孤遠的意蘊。而在遺民中秋詞的語境中“冰”則是重在展現詞人對明月的心理感受。文人們在作品中所描繪的物理世界往往能夠折射出他們的心靈世界。錢鐘書先生在《談藝錄》的一個論斷對此頗有啟示性,他說:“我既有障,物遂失真”[1]。正是由于作者心靈的扭曲,其筆下的物象才會失真變形。亡國亡天下的民族和社會悲劇,飄零淪落、前途無望的個人悲劇所匯聚成的深哀劇痛如一道枷鎖緊緊桎梏著遺民詞人們的心靈。在痛苦的重壓與束縛下他們攝取物象時所突出的都是那些能夠充分表現其痛苦心境的因素。如前所述,明月有清冷的特征,遺民詞人就將這一因素突出放大,使月在感官層面變形為“冰”,在心靈體驗層面變形為凄寒。這正是心靈的痛苦之“障”,使事物在他們的感受中失去本真的狀態。明月也不再是原來溫情的形象,而是在給人銳利的感官刺激同時成為了折射痛苦的鏡子。因此,凄寒悲苦幾乎成了遺民對中秋之月,進而是對整個中秋節的共同感受。
二
“借月傳情”是中國古代以中秋為題材的作品共性化的抒情方式。而在那些作品中對中秋之月圓滿、明澈等形貌描寫是作品必不可少的內容之一。同時,月的形貌特征又刺激著相對應的情感生發深化,并且在作品中暗示出情感內涵。兩者是互為表里的依存關系。遺民中秋詞中對明月形貌的描繪從整體上看與以往這些作品有著不小的差異,即中秋之月的形貌不再是遺民詞人描繪的重點:
滿目飛明鏡。憶年時、呼朋樓上,暢懷觴詠。圓到今宵依舊好,詩酒不成佳興。身恰在、燕臺天近。一段凄涼心中事,被秋光、照破無余蘊。卻不是,訴貧病。 宮庭花草埋幽徑。想夜來、女墻還有過來蟾影。千古詞人傷情處,舊說石城形勝。今又說、斷橋風韻。客里嬋娟都相似,只后朝、不見潮來信。且喜得,四邊靜。
――汪夢斗《金縷曲》
莎草被長洲。吳江拍岸流,憶故家、西北高樓。十載客窗憔悴損,搔短鬢、獨悲秋。 人在塞邊頭,斷鴻書寄不。記當年、一片閑愁。舞罷羽衣塵滿面,誰伴我,廣寒游。
――汪元量《唐多令?吳江中秋》
這兩首遺民中秋詞顯而易見的共同之處就是對中秋之月感官上的描繪在詞中所占分量很小。汪夢斗《金縷曲》中也只有開頭一句“滿目飛明鏡”尚可算是對十五明月形貌的描寫。汪元量的《唐多令》中絕大多數詞句不論直接還是間接根本一句也沒有提到月亮的形貌,只是最后一句“廣寒游”將詞情與月亮聯系起來。這種淡化對中秋之月形貌描寫的現象在遺民中秋詞中是普遍存在的。略寫或不寫明月形貌的作品在數量上成為了遺民中秋詞的主流。
可以說,遺民詞人對明月形貌的淡化處理顯示出明月形貌描繪與情感內涵傳達之間存在著隔閡。但這并不意味著先前中秋文學里情感與明月形貌互為依存、相互對應的關系模式在他們作品里已經徹底瓦解。這種現象的出現是與遺民中秋詞的情感取向有著直接聯系的。是情感取向的高度一致性決定了詞人對明月形貌感受的類型化。這里所謂“情感取向的高度一致”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從群體創作上看,遺民詞人們借中秋詞所傳達出來的主導情感幾乎是一致的,都是亡國悲嘆,個體差異較小。另一層含義是從個體創作上看,同一位遺民詞人在不同條件下創作的中秋詞其主導情感也體現出高度的一致性,時空和情境的不同使作品應具有的情感差異被完全弱化,亡國的悲苦成為了每首中秋詞共同的主旋律。比如汪夢斗在《金縷曲》中“憶年時、呼朋樓上,暢懷觴詠”的懷人傷感和憂怨人生不圓滿的“訴貧病”并不是“一段心中凄涼事”的起因,詞人傷情之處是在于“舊說石城形勝。今又說、斷橋風韻。”“石城”為金陵別稱,“斷橋”乃臨安西湖的象征。金陵故都曾見正過六朝的興亡,西湖則目睹了宋的滅亡。“說石城形勝”是過去文人傷懷的原因,所以謂其“舊”。而詞人傷情是因“今說、斷橋風韻”,痛悼故國而至。可見,其中秋感懷仍然是以家國之悲為主的。這種以亡國之恨為抒情旨歸的情感表達,直接形成了作品主導情感內涵的高度一致。無論遺民詞人側重描繪明月形貌的哪一種特征,其直接或間接承擔與表現的情感實質都是相同的亡國悲苦。因而,在以抒情為最終目的創作中,對抒情不能起到本質性推動作用的明月形貌在情感表達時必然要被淡化。最為直接的表現就是對明月形貌作一般物理屬性的類型化摹寫,比如,遺民詞人們多從月形狀之圓,月輝之亮等最直觀的物象特征落筆,所描繪的是圓、亮等初級化普遍性的感受,缺少因時因地因人的不同而應具有的個性特征。
三
遺民中秋詞的悲苦取向還體現為詞中明月消減孤寂愁苦功能的弱化。面對中秋之月的圓滿而喟嘆自己生命中的種種缺憾是以中秋為表現題材的文學作品所傳遞的共同情感信息,也是中秋的重要文化意蘊之一。在這一點上南宋遺民的中秋詞當然也不例外,但與其它時期中秋詞相比,其差異在于遺民中秋詞不能實現對悲劇性情感的超越,反而在中秋之月的刺激下傳達出更為悲苦的情感意蘊。也就是說,遺民中秋詞中所表露的遺民心靈的痛苦是無法從明月中獲得慰藉和消解的,對遺民而言,明月不是溫情的分擔者,而是無情的刺激者。
在遺民的中秋詞中沒有傳統中秋詞常見的因月之圓滿而產生的歡樂意識和冷靜深刻的哲學思考,有的只是遺民們無計可消除的亡國悲情。比如翻檢一下遺民詞人劉辰翁的中秋詞,我們會詫異于他的“多愁善感”。在他為數不多的中秋詞中以“愁”、“恨”、“凄然”等語詞直接表現愁苦不堪之情的就有十四處之多,而通過對比、烘托、暗示、象征等間接方式來表現的則更是比比皆是:
濕云待向三更吐。更是沉沉雨。眼前兒女意堪憐。不說明朝后日、說明年。當年知道晴三鼓。便似佳期誤。笑他拜月不曾圓。只是今朝北望、也凄然。
――《虞美人?壬午中秋雨后不見月》
群動各已息,在汝夢中游。塵埃大地如水,兒女不堪愁。寂寂古人安在,冉冉吾年如此,何處有高樓。客有洞簫者,淚下不能收。 庾樓墜,秦樓渺,楚樓休。知公所恨何事,不是為封侯。自有此山此月,說甚何年何處,重泛木蘭舟。起舞酹英魄,余憤海西流。
――《水調歌頭?癸未中秋,吉文共馬得昌泛江》
根據題解我們可以準確地認定這三首詞均是入元之后的作品。《虞美人》和《水調歌頭》分別寫于1282年和1283年,距元軍占領都城臨安六、七年的時間。此時遺民們的心態在時間的磨礪中已經逐漸走向相對的穩定,銳利的傷痛也轉化為綿綿長恨,并且理性的思索與感悟代替了簡單的沖動。所以,這一時期的詞作所表達的情感雖然即時的沖擊力減弱,但情感的復雜和深沉卻更令人刻骨銘心,也更能體現出遺民情感的普遍性狀態。《虞美人》是寫一個秋雨將息,無月可賞的中秋之夜。詞的上片詞人的情感是通過“眼前兒女”這一中介才與中秋發生關聯的。他利用這種隱曲的筆法將自己設置為中秋的局外人,其目的是為了突出自己所承受的比“眼前兒女”更“堪憐”的愁苦。詞的下片將筆觸直接落到了“自己”的中秋上,不過這是“當年”的中秋佳節。雖然寫得饒有情趣,但流露的是對未曾珍惜“佳期”的懊悔之意。“只是今朝北望、也凄然”,當回想也只能喚起更為悲慨的心緒時,情感上的愁苦寂寞、懊悔辛酸便是不言自明的了。所以,這首詞中被烏云遮蔽的明月實際上是詞人悲苦情感的刺激者,并把悲苦被渲染得更為濃重。和《虞美人》曲筆寫情相比,《水調歌頭》中詞人的情感是以淋漓盡致的方式抒發出來的。詞人在詞的開端勾勒出萬籟俱寂,有如夢境般清靜的中秋月夜。但詞人的心緒卻并沒有因此而寧靜。他的情感在這個月夜中象洶涌的海水一樣奔騰。其中有家國不再的痛苦與凄涼,有身無所寄的悲憤與孤獨,有世換的無奈與滄桑,有對友人遺民情懷的理解,有對志士仁人的懷念。諸多情感無不展現著遺民心靈深處的愁苦孤寂。“愁”、“淚”、“憤”等語詞更是直接地揭示出情感的本質要素。中秋之月在這首詞當中幾乎是一個隱去的、背景式的概念,以它來化解詞人愁苦孤寂之感更是無從談起。性情豁達豪爽的劉辰翁尚且如此,其它詞人中秋詞情感的悲苦更是可想而知的。中秋佳節應有的歡愉隨著故國的滅亡而在遺民的中秋詞中難覓蹤影。強烈持久的“愁”與“恨”成為了遺民中秋詞情感的主旋律。
不管是以何種方式表達,可以說歷代的中秋之詞都不乏人生失意之嘆、生命坎坷之悲,但唯有遺民中秋詞中的痛苦不能化解于心,整體情感呈現出悲苦難當的傾向。究其原因,汪夢斗《金縷曲》中的一句詞說到了是處,“一段凄涼心中事,被秋光、照破無余蘊。卻不是訴貧病。”貧病顯達等個人際遇不是遺民“凄涼心中事”的核心內涵,國家民族的衰落才是糾纏遺民的真正夢魘。對以兼濟天下為己任、有著極強社會責任感和憂患意識的中國士人而言,這是他們心靈中最為痛楚和敏感的創傷。面對個體命運的挫折多舛,他們尚可將化解痛苦、一笑而過的灑脫當作超邁的人生境界來追求。但國家民族的苦難是他們永遠不能淡然面對的傷痛。南宋遺民在他們的中秋詞中所表現出來的悲苦的情感取向正是中國士人這種文化心態的群體性外化。
注釋:
《水調歌頭》
北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賞析】
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蘇軾把青天當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問,顯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氣魄。李白的《把酒問月》詩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不過李白這里的語氣比較舒緩,蘇軾因為是想飛往月宮,所以語氣更關注、更迫切。“明月幾時有?”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驚嘆造化的巧妙。讀者從中可以感到詩人對明月的贊美與向往。
但蘇軾畢竟更熱愛人間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趁著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與自己的清影為伴,一起舞蹈嬉戲的意思。李白《月下獨酌》說:“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蘇軾的“起舞弄清影”就是從這里脫胎出來的。“高處不勝寒”并非作者不愿歸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才是根本之所在。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碼還可以與自己清影為伴。這首詞從幻想上天寫起,寫到這里又回到熱愛人間的感情上來。從“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轉折開闔中,展示了蘇軾情感的波瀾起伏。他終于從幻覺回到現實,在出世與入世的矛盾糾葛中,入世思想最終占了上風。“何似在人間”是毫無疑問的肯定,雄健的筆力顯示了情感的強烈。
“明月幾時有?”這在九百年前蘇軾的時代,是一個無法回答的謎,而在今天科學家已經可以推算出來了。乘風入月,這在蘇軾不過是一種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為現實。可是,今天讀蘇軾的詞,讀者仍然不能不贊嘆他那豐富的想象力。
從藝術成就上看,此篇屬于蘇詞代表作之一。它構思奇拔,畦徑獨辟,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在格調上則是“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胡寅《酒邊詞序》),是歷來公認的中秋詞中的絕唱。從表現方面來說,詞的前半縱寫,后半橫敘。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轉。前半是對歷代神話的推陳出新,也是對魏晉六朝仙詩的遞嬗發展。后半純用白描,人月雙及。它名為演繹物理,實則闡釋人事。筆致錯綜回環,搖曳多姿。從布局方面來說,上片凌空而起,入處似虛;下片波瀾層疊,返虛轉實。最后虛實交錯,紆徐作結。全詞設景清麗雄闊,以詠月為中心表達了游仙“歸去”與直舞“人間”、離欲與入世的盾和困惑,以及曠達自適,人生長久的樂觀枋度和美好愿望,極富哲理與人情。立意高遠,構思新穎,意境清新如畫。最后以曠達情懷收束,是詞人情懷的自然流露。情韻兼勝,境界壯美,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此詞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體現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格。
作者既標舉了“絕塵寰的宇宙意識”,又摒棄那種“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錯愕”情態(聞一多評《春江花月夜》語)。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對待自然界的變化發展,而是努力從自然規律中尋求“隨緣自娛”的生活意義。所以,盡管這首詞基本上是一種情懷寥落的秋的吟詠,讀來卻并不缺乏“觸處生春”、引人向上的韻致。
對于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是推崇備至。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認為是寫中秋的詞里的一首,這是一點也不過分的。這首詞仿佛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尋味。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吳潛《霜天曉角》:“且唱東坡《水調》,清露下,滿襟雪。”《水滸傳》第三十回寫八月十五“可唱個中秋對月對景的曲兒”,唱的就是這“一支東坡學士中秋《水調歌》。”可見宋元時傳唱之盛。全詞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向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人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
2、神話色彩的中秋詩詞——李商隱《嫦娥》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解:李商隱這首詩以嫦娥奔月的神話為背景,寫出了詩人清高的品格。李商隱的這首詩被選入新課標課本,李商隱擅長用隱喻,孩子熟讀李商隱的詩會更加有助于加深對唐詩的理解。
3、最雄渾的中秋詩詞——張九齡《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注解:張九齡是一代名相,他可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廣東人哦!張九齡遭到貶謫時,恰逢中秋佳節,于是望月傷懷,思念家人,寫下了這首中秋表達思念的名作。這首詩也入選了新課標課本。
4、有親情味的中秋詩詞——杜甫《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注解:杜甫這首詩表達了對親人的無限思念,但是在戰亂紛紛的年代只好把相思寄托在月亮之上。“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流傳至今的千古名句。這首詩入選新課標課本。
5、最寂寥的中秋詩詞——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望盡,不知秋思落誰家。
注解:這首詩展現了一種寂寥的意境。先寫月色,后寫思念,“不知秋思落誰家”一句更是被世人所贊譽。這首詩是一首經典之作,在新課標也是要求背誦的唐詩。
6、最有邊塞味的中秋詩詞——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注解:月亮總是古人用來傳達思念的意象,同一個月亮,分隔兩地的人卻不能一起觀賞。李白這首詩寫出了妻子對遠在邊塞的丈夫的思念。新課標要求背誦此詩。
7、最浪漫的中秋詩詞——劉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注解:此詩明明是寫秋天月色,但是卻充滿了一種活躍的氣氛。蟲聲喧囂,趕走了秋天的寂寥,讓人感受到一種浪漫。新課標要求背誦此詩。
8、最傷感的中秋詩詞——白居易《中秋月》
萬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繞天涯。
誰人隴外久征戰,何處庭前新別離。
失寵故姬歸怨夜,沒蕃老將上樓時。
照他幾許人斷腸,玉兔銀蟾遠不知。
注解:白居易一直是以敘事詩見長,但是這首《中秋月》卻寫得十分纏綿傷感。中秋月圓夜,本是團圓時,但是思念之人分隔兩地,白居易說月亮不懂得這種斷腸的牽掛,可謂傷感至極。
9、最俏皮的中秋詩詞——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注解:這首中秋的詩寫得十分俏皮,恰如皮日休的名字一樣。皮日休寫下這首詩的前一年剛剛高中進士,所謂意氣風發,因此此詩的意境也是清新明快,是眾多中秋詩詞之中為數不多的“俏皮之作”。
10、中秋詩詞
《中秋》
作者:李樸 年代:唐
皓魄當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譯文】:浩瀚廣闊的夜空中,月亮象寶鏡般升起,萬籟無聲,空中只有淡薄的云,遙望太空,這一輪滿月,足以平分秋色, 在那薄云的四通八達的大路上映照得千里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