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5:08:4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設計教育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藝術設計類的創業教育在高等教育課程體系內不完善,主要表現為教學教改研究大多缺乏可執行性,無法融入現有高等教育體系的課程模式。
(3)藝術設計教育轄多個專業方向,不同專業方向的知識壁壘增加了創業教育課程設置的難度。
(4)“創業教育”游離于“正規教育”之外,大多通過課外活動的形式進行,這種看似“穩妥”的辦法往往流于形式,使學生們激情有余而內功不足。解決以上問題的辦法,不在文獻歸納式的定性研究,而在于實證,即在創業教育的具體操作環節進行實證研究。本研究力求通過設計適合藝術設計專業的創業教育課程,為該專業高等教育課程體系進行補充,實證其具體操作環節的可行性。
二課程設計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第一,目前中國高校的專業課程多是單元制,一段時間內完成一門或一個單元的課程,而創業教育在時間上的需求是分階段、漸進式可持續實踐的模式。設置一門單元制課程或課余時間講座,都不是創業教育在教學時段上最好的選擇。第二,中國高校藝術設計范疇內包含多個專業方向,如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產品外觀設計、服裝設計、工藝美術設計等。這些專業因設計對象及專業范疇不同,會形成較明顯的專業壁壘。創業教育作為面向所有專業學生的通識課,在操作層面如果細化到滿足這些專業的不同特點,除創業理論外,在創業訓練或實踐環節很難做到統一指導。往往一門創業教育課程只能停留在理論教學階段,課程的實踐環節因專業的差異化而夭折。不論專業教師的配備,還是不同專業方向學生的實踐課題選擇,都將因“眾口難調”而流于形式。第三,在創業訓練環節創新不足。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1)許多創業實踐或訓練項目就是依托現有設計公司的工作崗位進行模擬,其實質更傾向于職業教育。
(2)發現市場空白,主動創新就業崗位的實踐項目較少,或流于務虛概念,可實現性差。如何將“市場、專業、創新”三者有機結合,成了創業教育在實踐環節急需解決的問題。
三突破專業壁壘及常規課程觀念的創業教育
第一,信息技術與網絡平臺為完善單元制創業教育課程提供幫助。常規的單元制課程,受時間、地點等因素制約,適合理論教學,而實踐訓練及指導環節則可以通過創業教育網絡平臺的建設得以完善。利用微博、微信等公眾平臺,組織由多個專業教師組成的創業教育團隊進行平臺建設維護。平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版塊:創業課程教材及資料電子檔、創業課程視頻教材、學生創業項目案例積累、創業指導區、創業經驗交流區、對外信息展示與接洽。前兩個版塊用于學生的自學需要,是提倡自學能力培養的有益補充;學生創業項目案例積累是經過教師指導整理后創業案例的過程展示,由此可以對學生起到很好的啟發作用;創業指導區,利用微信等即時聊天平臺,以創業指導教師團隊為主導,聯合企業設計師、工程師等職業導師為學生的創業實踐隨時提供指導;創業經驗交流區是學生內部的信息交流平臺,可根據各自的專業特點、創業需求,自由組成項目團隊,為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提供專屬平臺;對外信息展示與接洽版塊是創業教育課程與現實社會接軌的對接平臺。為使課程成果不流于形式,也為了找尋課程效果的客觀檢驗方法,利用對外信息展示與接洽版塊,將學生的創業項目面向社會展示,一方面增進學生與社會的交流互動,另一方面也為一些好的項目尋求外界的合作伙伴,進而為創業項目成果轉化提供可能。
第二,目前高校課程的設計多趨于模式化,創業教育課程的模式化雖然方便了學生的模仿,卻制約了創新思想在創業過程中的作用,專業壁壘使學生很難跳出已有職業范疇的束縛。如服裝設計的學生,很難從其他角度重新思考自己的專業知識在除設計服裝外,還可以創造什么樣的價值;平面設計的學生除了設計CI、廣告、裝幀等,還能夠發掘出什么新的市場空白。嘗試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突破觀念上的專業界限,結合其他專業的知識,組合創新,構建創業實踐的核心基礎——原創事物。圍繞原創事物開展的創業實踐,才是將創新融入創業訓練最有效的途徑。作為通識課程,創業教育需要將原創事物從無到有的過程作為實踐教育的重點內容。面對專業壁壘,可以忽略觀念上的專業界限,從市場出發,以新產品或服務滿足市場需求的角度切入創業項目的設計訓練,不論什么專業方向,都可以發掘自身知識結構能夠創新的原創事物。例如,環藝專業的學生開發裝飾建材產品作為創業項目核心;服裝專業的學生開發手機時尚資訊APP;工藝美術專業的學生開發陶瓷玩具等,這些原創事物的一個共同特點便是屬于藝術產品范疇,因此將“藝術產品開發”作為各藝術設計專業的通識課課題最能打通專業壁壘,體現創新思想。藝術產品開發的具體授課內容可包括以下幾部分:市場調研、產品需求分析、藝術產品開發設計、產品推廣等。市場調研可以訓練學生快速了解市場、了解受眾需求;產品需求分析訓練學生挖掘市場空白的能力;藝術產品開發,則利用學生自身的知識結構設計全新的產品或服務,結合專利申請等內容,強化創新與知識產權意識;產品推廣則是項目訓練成果的一種檢驗。通過藝術產品開發這樣的課題,不僅可以輕易突破創業教育實踐環節中不同專業壁壘的限制,還可以作為創新思維的切入點,將課程模式化的禁錮影響降到最低。
(一)藝術教育是設計市場的源頭和基礎
藝術是一種創造活動,藝術的存在必須要通過創造活動。而藝術教育是啟迪受教對象的藝術智慧和藝術技藝,是啟迪不斷挖掘其藝術潛能與創意的教育。是把藝術作為教育內容象對象傳授藝術智慧、技能和精神。設計市場大量的投入和文化創意的崛起在與藝術教育。因此,設計市場從產生之初,就和藝術教育具有緊密的關系。其次,在知識經濟時代中,設計市場是藝術教育的延伸和新發展。目前,隨著現代全球市場的發展和高新技術的產生,傳統藝術形態得到了升級、換代和更新,同時,還引起了藝術制作、銷售方式的改變,產生了大量的藝術品種和形式,形成了設計市場更為豐富的藝術品種,具備了全新的形態。如:新媒體利用電腦、數字成像技術等先進科技手段研發產生了手機電視、網絡電視等新的藝術樣式。融合其他多種藝術形式的特點,借助電腦軟件、多媒體技術等,電子游戲產生了動漫網游等藝術新形態。從而形成了一道道藝術教育的新景觀,設計市場延伸了當代藝術教育的樣式,發展豐富了藝術教育的新專業。
(二)設計市場能夠推動高校藝術教育的發展
設計市場與高校藝術教育發展具有緊密相連的關系,藝術教育是設計市場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不能把藝術教育與設計市場分離開,它對設計市場的成長和發展負有很大的責任。高等藝術教育不但能促進設計市場的規模擴張和結構的進一步優化,還能為設計市場的發展提供各類文化創意人才,在藝術產品及相關服務的創新、傳播和應用方面,藝術教育與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作為設計市場的孵化源,高校藝術教育體系的建立,會促進設計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和繁茂。反之,設計市場的科學發展也會推動高校藝術教育與文化創意產業的關系成為一種良性循環,使高校藝術教育具有藝術文化教育與技術培養、藝術創意與人才聚集、科研與服務一體化。隨著時代的進步和設計市場的不斷發展,我們逐漸意識到加強藝術教育能夠提高人的全民素質和創造能力,能夠實現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統一,全面開發腦功能,從而使藝術教育的規模不斷的在擴大。一方面,設計市場的發展催生了一大批新的藝術專業的誕生,推動了高校藝術教育的發展,提高了藝術教育的飛速發展。另一方面,在設計市場中,藝術教育成了一個大的組成部分———文化藝術教育產業。
(三)人才培養和智力支持的相輔相成
任何具有震撼力的藝術作品必然是打破常規或超越現實,而藝術教育的魅力主要在于培養有創新思維的藝術人才,不在于作品的形式,在設計市場中,對藝術的創意詮釋就是要具有創新思維的涌動藝術人才。英國學者佛羅里達曾經說過:“從根本上看,依靠設計市場人力資本的大量投入和文化創意階層的崛起,使設計市場獲得了告訴的發展”。而美國藝術教育家阿恩海姆也認為,藝術教育可以提高人的感知能力,藝術的基礎是感知,感知能力則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設計市場中的文化創意則是發揮感知覺思維和實踐感知能力的活動。因此,當今藝術教育承擔了設計市場的責任和使命,能夠極大的促進和提高人的思維能力,培養人們敏捷的感知力和無限的創造力、豐富的想象力,任何思維都是通過意象進行的。尤其是創造性思維。通過知覺選擇后,這種意象培養教育而成。從根本上,通過高校的藝術教育,藝術教育實現了人類藝術化生活理想的堅實脊梁,承擔了向設計市場源源不斷輸送可持續發展人才的基地作用,使激發和喚起了人的本能創造性,使藝術欣賞和創造活動成了一種知覺思維活動,使大學生能夠接軌生氣勃勃的社會文化生活和設計市場,培養和造就了大學生具有較高的藝術素養和知覺思維的能力,從而為設計市場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持,提高了設計市場的發展。
二、藝術教育與設計市場相結合的有效途徑
(一)結合設計市場需求,突出藝術技能的實踐,實現創新創新轉型
技能訓練是藝術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在藝術大眾化和普及方面,傳統模式下的藝術教育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卻過于單調和模式化。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設計市場的時代已經來臨,藝術教育在突出藝術技能訓練的同時,應該適應設計市場發展的要求,積極的結合設計市場向創新型藝術教育轉變。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創新型藝術教育是一種擴散性的學習方式,是對學生經驗技能的培養具有更多更廣泛含義上的擴展,并不是對傳統技能型教育一味的拋棄。在學習中,要求學生掌握自我決策的能力和獨立分析的能力,采取積極主動地學習方法,以創新意識的涌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發展方向。首先,在教學內容上,高校藝術教育要重視“綜合性”,根據設計市場的需求,建設一些相關或融合型的綜合性課程,加入思維訓練方面課程的建設,從而適應當代藝術學科發展,讓學生擁有其他相關專業的知識,從而使藝術教育呈現多學科交叉的趨勢,如: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學、經濟學、創意學等。其次,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與教師的教學方法具有很大的關系,因此,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水平,把學生的思維向發散性、獨創性和靈活性方面引導。同時,為了激發學生的情感,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設計市場的需求,有意識的增加一些探索性課題,從而達到開發他們創造潛能的目的。隨著藝術教育的轉型,教師應該充分掌握學科前沿的最新知識和研究成果,要具備創新素質,具有扎實寬厚的專業知識,應該從過去單純的傳授者向信息資源的調配者轉變。另外,針對各專業和課程的具體實際,高校藝術教育要強調教學環節的實踐性,加大實踐課程比例,在實踐中,使學生感知和鍛煉,完成自己的創造性學習。同時,為了提高學生創新能力,要增開綜合性設計型實驗,減少驗證型實驗。
(二)結合設計市場,重視砥礪,構建藝術教育多元化平臺
2轉型期高校機類畢業設計改革思路
畢業設計時間:轉型期高校培養的目標是職業技能型人才,畢業設計完全不用到最后一個學期完成,有想法的學生大三可提前申請做畢業設計,學生提出畢業設計內容,教師對可行性和工作量把關,根據內容和學生探討,師生共同制定畢業設計任務書,這樣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想法不受任何約束創新設計。畢業設計選題:目前畢設題目多雷同或沿用往屆題目,設計內容與實踐脫節嚴重,題目不能做到因人而異。轉型期高校教師準備的題目應以工程實踐型為主,理論型為輔,聯合企業技術人員共同完成選題。教師可根據學生個人實際情況來制定選題,為下一步深入開展研究奠定基礎。指導教師選擇:提前在單位實習的學生,畢業設計指導教師聘請實習單位工程師或者經驗豐富的工人師傅作為指導教師,設計內容為本單位的實際生產項目,企業創新過程中的實際問題與學生畢業設計相結合,不僅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提高學生求知的欲望和提升畢業設計的技術含量,更重要的是學生與實際生產和創新設計接觸,必將會更快的走向生產一線。但由于企業人員對學校的畢業設計要求不清楚,學校可以針對企業配備校內專業教師完成輔助工作,這樣既能把握好畢業設計的任務量和要求,又能與企業建立長期培養機制,同時彌補了專業教師帶多名學生不足的問題。畢業設計答辯:畢業設計答辯環節直接明了的考核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以往答辯是對參加畢設所有學生進行答辯,每一個學生至少10分鐘答辯時間。轉型期高校應轉變傳統答辯思想,畢業設計成績直接由指導教師進行考核,給出答辯成績。對于想取得優秀成績的學生可以提出申請,統一組織答辯。但答辯上交資料應取消上交圖紙和設計說明書,避免紙上談兵,取而代之則是上交畢業設計完成的加工或者創新設計實物,教師針對所做實物進行答辯。
典型的工業設計專業主要設置在大學的藝術系,能授予美術或理學方面的學士學位,其中大多數得到美國全國藝術和設計院校協會(NASAD)的認證。平均每一個工業設計專業有100位本科生,其中22位女生、18位少數民族學生。這些本科生中每年大約有18位畢業。畢業生中有81%在畢業4年后仍在從事他們所選擇的專業。典型的工業設計專業有4位全職教師和8位兼職教師,另外還有2位教輔人員,擔任秘書和實驗室指導工作。工業設計專業中,州立為26所,私立為23所。如果是州立的工業設計專業,本州學生的學費平均是每年2600美元,而私立的學費平均是每年14000美元.大約一半的工業設計專業設有研究生課程。在設有研究生課程的工業設計專業中,平均有20名在讀研究生,其中有6位女生、3位少數民族學生和5位外國學生。
在49所經美國工業設計師協會注冊的工業設計專業中,有15所還沒有獲得美國全國藝術和設計院校協會的認證。美國工業設計師協會已經決定,5年后將只承認獲美國全國藝術和設計院校協會認證的工業設計專業。根據1996年的統計,全美有37個工業設計專業設在大學,6個設在學院,4個在藝術院校。這一格局變化不大。
根據專業在院校的學科隸屬關系來劃分,有23個工業設計專業設在藝術與設計課程中,其中9個設在設計學院,2個設在建筑學院,6個設在美術學院。有8個工業設計專業設在工學院。近40%的工業設計專業沒有或幾乎沒有與藝術類學科聯系在一起。由于美國的教育體制鼓勵各專業發展各自的教學特色,因此每一個工業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都各不相同。尤其是在工業設計的專業課程與基礎教育課程的比例上,各校的區別很大。高的達75/25,而低的僅為20/80。平均值為56/44。總體來看,專業課的比例有下降的趨勢。
美國工業設計專業授予的學位種類繁多,從美術到文科、理科的學位均有,也有專門的工業設計學位。本科的學制一般為4年,也有3年、4.5年和5年制的。近年來,美國的工業設計教育發展很快,1998年在美國工業設計師協會認可的工業設計專業就讀的本科生為4326人,其中女生為945人(占21.8%)。最小的工業設計專業有本科生13人,最大的有340人。
隨著美國經濟的強勁發展,對高層次工業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日趨擴大。1998年美國有27所院校設有工業設計研究生課程,包括各類碩士及博士學位課程。從1996年到1998年,在校研究生的總數從269人增加到了528人,幾乎增加了一倍。人數最多的研究生課程有140位注冊研究生。
美國最早開設的工業設計專業已有76年的歷史,而最新的專業僅開辦了7年。平均的歷史為37年。在過去的40-50年間,大約有24300學生獲得了與工業設計相關的學士學位。
二、美國工業設計的人才規格要求
美國工業設計師協會1998年就工業設計的人才規格向全美的設計公司、企業的設計部門等工業設計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單位進行了問卷調查,以了解就業市場對工業設計教育的要求。調查的主要內容是要求用人單位就工業設計本科生應具有的專業資質和技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問卷列舉了26個相關的項目,要求被調查人對這些項目在設計教育中的重要性作出評價。根據調查的結果,26個項目的重要性排序如下:
1、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2、2-D概念草圖;
3、口頭及書面的表達;
4、材料與生產工藝;
5、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
6、多學科交流;
7、概念模型制作;
8、企業實習;
9、設計理論;
10、數理知識;
11、平面設計;
12、工程技術;
13、認知與消費心理;
14、研究與信息處理;
15、市場營銷實踐;
16、藝術與設計史;
17、藝術與人文學;
18、計算機輔助工程設計;
19、人體測量及作業分析;
20、全尺寸模型制作;21、工作樣機制作;
22、展示樣機制作;
23、機械制圖;
24、計算機生成圖像;
25、快速原型;
26、視頻/多媒體制作。
上列排序中前九項被認為是非常重要,最后兩項為非必要,其余為重要。
其他推薦的項目有:工作態度、幽默感、多元文化意識、環境意識、色彩理論、雕塑、寫生、時間管理、基礎2-D和3-D設計、建筑與室內設計基礎、信息設計、倫理學、人際交往、外語、表現技法等。
三、美國工業設計教育的特點
美國是最早實現工業設計職業化的國家,其工業設計教育也有悠久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形成了鮮明的特色。美國工業設計教育的重點,一開始就放在產品設計上,而且有越來越專業化的趨勢,例如美國藝術中心設計學院的主導專業是汽車設計,克蘭布魯克設計學院的主導專業是家具設計,而筆者曾訪問進修過的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設計學院的工業設計則有重視通用設計(UniversalDesign)的傳統。這種專業化的趨勢是與美國高度商業化的社會對設計人材要求的結果。近十余年來,計算機輔助設計在美國已逐漸普及,工業設計的程序與方法,工業設計的思維方式乃至工業設計的對象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工業設計教育產生了很大的沖擊,為了應付時代的挑戰,工業設計的教育體制及方法都有了重大的改革。美國工業設計師協會的設計教育委員會為此進行了大量的工作,每年均舉行專門的研討會,探討設計教育改革的思路,交流各院校設計教育改革的經驗。根據筆者在美國近一年考察訪問的經歷,美國工業設計教育有如下的特點,可供中國設計教育界的同仁借鑒。
1.強調工業設計的程序與方法
早在美國工業設計職業化的初期,美國不少設計事務所就制定了詳盡的工業設計的程序與方法,以保證產品設計的商業成功。美國的設計教育也同樣重視培養學生嚴謹的設計程序與方法。教師在設計課前制定了詳細的設計指導書,對設計過程的每個階段如選題、市場調研、成本分析、市場營銷、產品設計都有明確的要求,尤其重視學生規范化的設計表達,設計表達不僅包括文字表達、視覺形象表達,也包括口頭的設計表達。通過種這嚴謹的訓練,使學生具有較高的職業素質,并且對工業設計的內涵有較完整的理解,也有利于學生順利進入就業市場。通過幾年的專業學習,工業設計的學生通常可以積累一些完整的設計案例,成為他們求職的重要資料。
2.順應社會需求,培養務實人材
美國工業設計的就業市場競爭激烈,企業要求工業設計的畢業生能盡快進入角色。為了適應社會的要求,學校的設計教育必須盡可能地與企業對設計師的具體要求銜接。除了在課程設置上滿足企業需要外,學校還特別注意與企業的密切合作,不僅與企業共同開發產品,也鼓勵學生到企業進行較長期的實習,了解企業工業設計的具體運作情況。學生的設計課題通常也來自企業。學校在計算機輔助設計的軟硬件配置方面也盡量與企業接軌。
3.注意與相關學科的合作、培養設計師的協作精神
工業設計在企業中的運作通常需要與管理、市場、技術等方面密切合作,一個合格的工業設計師必須具有協作精神,善于與各方面的專家打交道。為了培養設計師的團隊觀念,設計院系的一些課題是由工業設計的學生與管理學院、工程學院的學生組織課題組,充分發揮各自的專業知識,共同完成從消費者調查、市場分析、產品定位、產品開發設計、工程分析、市場營銷的全過程。這樣做的結果不僅培養了工業設計學生的協作精神,使他們更加全面理解了產品開發設的特點,確保產品能在商業上取得成功。而且也使管理及工程的學生對設計有了較深入的了解,有助于將來在企業中與設計師的合作。
4.重視計算機輔助設計
美國的設計院校十分重視計算機輔助設計,大都配備了先進的軟硬件的設備。在重視學生2-D草圖訓練的基礎上,各類設計基本上都在計算機上完成,教學管理也廣泛使用計算機,如教師的教案,學生的作業均可在網上獲得,E-mail成了師生交流的重要手段。不少學生還采用數字化投影儀,以多媒體來展示自己的作品。為了使學生真正掌握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CAID),在產品設計中要求實體建模,并且有產品的結構及裝配關系。常用的軟件有Form-z、Alias、Pro-E、MicroStation等,3DSMax由于是非參數化的表面建模,通常不用于工業產品設計。部分有條件的學校還開設了有關快速原型技術(RP)的課程。虛擬現實在設計教育中也有應用。
5.強調工業產品設計
在美國,工業設計就是產品設計的同義語,因此,工業設計專業強調以產品設計為重點,而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則另有特別設置的專業。在課程安排上是以產品設計為中心,同時也要求學生掌握機械、人機、材料等工程方面的知識。這樣的明確專業方向設置是與美國工業設計成熟的職業化密切相關的。在美國有許多專業從事產品設計的公司,而許多大企業也設有專業的產品設計部門,從事專業產品設計的學生有廣泛的就業市場。6.強調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二、藝術設計素質教育對其他學科的影響
(一)藝術設計素質教育對傳統繪畫專業的影響
繪畫與設計本就是相輔相成的,它們之間必然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以吳冠中老先生的作品《人之家》為例,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藝術設計素質教育對傳統繪畫專業的影響。吳冠中老先生于1999年創作的水墨畫作品《人之家》,在實際生活中選取題材,作品的題材貼近生活,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創作手法上,不再是對事物的簡單臨摹與復制,而是融入了作家本身的創作情感和審美傾向,是對自然事物的再創造。吳冠中老先生在他的作品里巧妙地運用了點、線、面等構成畫面的基本要素,作品在傳統的水墨畫的基礎上,將畫面的各個部分分解為點、線、面等基本構圖元素并進行設計重組。吳冠中這位老藝術家選取最簡單,最貼近生活的題材,卻給了我們非同一般的藝術視覺,給了畫面不一樣的藝術靈動感。所以,吳冠中老先生的作品里有一種“設計味”。這也是使他為我們所熟知的一種方式。我們在繪畫過程中也可以結合藝術設計,這樣,就可以營造出新的圖形樣式和空間形態,強化畫面的視覺效果,同時,還有利于發散我們的創造性思維。
(二)藝術設計素質教育對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影響
如今我們的教育是九年義務教育,而我們九年義務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對社會有用的新型人才。所以,中小學的美術教育是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中一門必修的藝術文化課程,是學校實施美術教育的重要途徑。中小學美術教育課程對于陶冶學生們的情操,提高美術文化素養,培養藝術創想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藝術設計素質教育的目的在于通過美術教育,培養學生們對美術的興趣和愛好,提高學生們對于美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了解,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例如在生活中,一幅有創意的畫或者海報,可以更加吸引人來駐足觀看,在人們駐足觀看的同時,即使這種創意深入人心,又能激發由此創意衍生出來的其他創意,這樣,就提高了人們的想象力。
(三)藝術設計素質教育對理工課的影響
藝術設計與理工課程里學的東西看似牛馬不相及,但細細想來,它們之間還是存在著很大的聯系的。理工課程深刻地體現了藝術設計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理工課程的教學目的。理工課程的教學目的并不僅僅是為了受教育者能夠利用學習來的知識,生產出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來,還要求受教育者所生產出來的東西具有審美價值。而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產出來的東西也就要求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僅從這一點來看,理工課程中就體現著藝術設計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中外教育發展史證明,教學過程中離不開藝術設計因素的參與。在對人類發展和進步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身上,幾乎都體現著藝術家的氣質。例如達•芬奇,他本身既是一個科學家,又是一個能創作出像《蒙娜麗莎的微笑》這樣流芳百世的藝術作品的藝術家。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科學家通過藝術設計素質教育,豐富了他們的想象力,拓展了他們的視野,使他們的思想可以自由地翱翔,甚至對他們思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四)藝術設計素質教育對環境學的影響
環境學被定義為“新興交叉邊緣學科”,這也就決定了它的學科體系構成應該是多遠化和特色化的統一。所以環境學與其他相關學科的滲透和交叉是大勢所趨,以系統論的觀點和方法為基礎,努力向其他學科吸收營養并保持自身的特色,是構建環境學的關鍵。環境學里面不僅僅是包括如何將環境治理的更好,還包括對環境的美化,及現在所說的環境藝術設計。現今,環境藝術設計所涉及的領域也越來越廣泛,由最初的簡單的室內環境設計轉變為環境藝術設計,再到當前乃至今后的環境系統整合設計,學科的內涵和外延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環境藝術設計不單單只是環境的范疇,更涉及到藝術的領域,而體現更多的,則是藝術。舉個例子,在生活中,綠化越來越重要,當我們走在大街上時,我們所看到的,無論是馬路上的綠化帶,還是街道兩旁的大樹,無不體現著綠化的作用,而這種綠化,不僅僅是吸收車輛所排放的廢氣,還有美化城市的作用。再舉個例子,現如今,我們的公園越來越漂亮,里面的設計越來越新穎別致,這都是藝術設計的作用。加入了藝術設計的成分,我們生活中的環境才會變得越來越美好。
(五)藝術設計素質教育對中國古典文學的影響
講故事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學習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存儲、提取和傳遞信息。對于中國古典文學愛好者來說,故事也是一種設計方法。“劇本設計法”是中國古典文學同藝術設計的一次關于藝術的碰撞。我們通常所閱讀的小說,可能需要幾十萬字去描述其中所要表達的內容,但這需要幾十萬字所要表達的內容,可能通過幾幅畫就可以明明白白的表達出其中的意思,而且形象生動,通俗易懂。用故事去思考問題,用畫來表述。由于中國傳統的觀念,我們無論是在現實說話中還是在文字描述中,都喜歡含蓄,語言較為溫婉,這樣,才能突出中國古典文學的美感,可是也因為如此,很多時候,我們的古典文學太陽春白雪,不夠直白,有時就會讓人看不懂,而加入了具有藝術設計的畫作,就會幫助人們理解文學其中的含義,這樣就會使得人們對中國古典文學更加感興趣。
(六)藝術設計素質教育對高等教育體系中其他學科的影響
“設計”是一門綜合性特別強的學科,需要其他學科知識的輔助,而在現如今的社會,跨學科發展也成為當今藝術設計教育的一大趨勢。在現行的高等教育體系中,非設計專業的課程加入藝術設計素質教育,也是散發其學生的創意思維和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徑。我們的高考模式太注重分數,而忽視了藝術設計素質教育,所以在高等教育體系中,這就得到了一定的彌補。這樣有利于學生們盡早擺脫思想禁錮的枷鎖,及時掙脫思維定式的牢籠,在自己的天空中自由地暢想。
藝術設計專業教育與文化創意產業之間有著緊密聯系,可以說,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是我國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的基礎,而文化創意產業則是我國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發展的風向標。二者相互依存,互相作用。
(一)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助力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在培養文化創意產業人才方面,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文化創意產業是通過人的能力將藝術與文化進行創新、升華而形成經濟價值的產業。在這個過程中,人的創造力是發展的最根本動力。正是由于藝術設計教育具有這樣的特性和內涵,因此其對人的創新能力的開發有重要影響。其次,近些年越來越多的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走向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業浪潮中。圍繞一個好的藝術設計創意可以衍生出很多高質量的文化產品,甚至形成產業鏈條,惠及其他產業。藝術設計教育培養的“高、精、尖”人才正是文化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再次,幾乎所有的文化創意產業的門類和分支都需要大量的藝術設計人才,而從創意設計到制作推廣,再到文化創意產業運行的各個環節均離不開設計人員的參與。只有具有創新性、具有美感的設計才能夠實現對產品內容的表現,從而提升文化產品的附加值。從這個角度來說,藝術設計教育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支持是不容忽視的。
(二)文化創意產業引導藝術設計專業教育
第一,伴隨著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近些年圍繞著如何提升文化軟實力,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我國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推動文化創意相關產業發展的政策意見。這些政策其中包含著關于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的理念與策略。因此,與之密切相連的是,藝術設計教育也必然要根據這些方針作出相應的調整和改變。第二,隨著文化創意產業對我國社會經濟所做貢獻的日益增大,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人們的普遍共識。在此前提下,過去那種側重于仿造和貼牌,低附加值、缺乏核心競爭力的文化加工產品必然會被高附加值、自主創新的文化創意產品所取代。這樣的轉變對我國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形成了新的導向。第三,我國傳統藝術正面臨著新媒體和全球化的沖擊,如何通過具有創意的設計讓這些文化資源得以延續和重生,在保留其文化價值的同時又能符合當代文化市場的需求,需要更多適應新形勢和新環境的創新設計人才。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只有順應文化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構建起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和文創產業之間有效的對接,才能使學生學有所用,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由此可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與走向起到了引領我國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發展的作用。
二、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發展重心
我國的文創產業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快速發展之后,產業特征以及人才標準逐漸清晰起來,這為我國藝術設計教育的培養目標提供了一些啟示。
(一)提升文化素質培養高度
文化是創意滋生的土壤。一個優秀的創意設計一定是凝結了創造者對某種文化的獨特認識、深入觀察以及審美理解,蘊含了創造者對多種知識和思想資源的吸收、轉化與提煉。因此,提高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創作能力,文化素養的加強必然是重中之重,文化素質的培養可以說是藝術設計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而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專業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大多偏重于對學生專業水平的培養,忽視了對文化素質的要求,沒有將文化素養的提升作為專業培養的重要方向。一些院校不只是在專業招生時不太看重文化課成績,在大學期間的文化課安排也不夠充分,導致一些學生只重視專業課的學習,而缺少歷史文化知識的積淀,由此也導致其設計創意原創度不高,設計產品無法呈現出足夠的內涵和活力。因此,筆者認為必須要轉變教育觀念,將文化素質的培養上升到與專業培養同等重要的高度,使之成為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重心之一。
(二)注重對實踐能力的培養
一般來說,一個文化創意項目的成功,要經歷市場調研、信息分析、設計策劃、制作生產、營銷推廣等多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要密切聯系文化消費市場,是在提出合理實施策略之后將其付諸于實踐。因此,實踐性一直以來都是文化創意產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決定了人才培養中動手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必要性。在現代藝術設計教育中,特別需要強化并落實這一理念,需要將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目標與市場需求對接起來,既要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積累,又要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應該也是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發展的重心之一。
(三)信息技術的使用與掌握
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互聯網、大數據、云技術、虛擬現實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成為文化創意產業成長的新助力。文化創意人才也可以借助互聯網、新媒體平臺、大數據等多重手段,更加高效和便捷地實現信息交互、資源分配,以及市場分析和創意整合,并通過現代技術強化藝術和文化元素結合的表現力,提升內容輸出時帶給人的豐富體驗感。因此,藝術設計教育需要加強對學生相關科技應用能力的培養力度,把對信息技術的使用和掌握作為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重要一環,以培養出更多能夠適應數字技術環境與當代媒介發展特點的文化創意類人才。
(四)培養復合型跨界人才
文化創意產業的內容不僅包含文化創意,還涉及到藝術、管理、規劃、營銷、科技等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交叉性和綜合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應該說,今天的藝術設計已不再是過去的技能性學科,所培養的人才應具有跨界能力、多元的知識儲備和廣闊視野。所以根據這樣的需求,未來的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就不能停留在只讓學生掌握藝術設計的技能上,還要通過多種教育途徑、多方面知識的灌輸來拓寬學生視野,讓學生學會如何探索創意設計與科技、文化知識以及相關產業的結合點,運用更廣闊的思維模式,跨學科、跨領域、跨行業,融合多元文化和藝術語言來實現創新。因此,培養復合型跨界人才既是藝術設計專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發展方向,也是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
三、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發展對策
(一)明確培養目標,構建新的教育理念
清晰的培養目標是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改革的堅實基礎。因此,各藝術設計院校首先要確立明確的培養目標,構建起以創新創意能力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充分發揮其對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培養作用。為此,一方面,藝術設計院校要從外部打造一個靈活高效的創意生態,樹立以人為本的培養方針,關注每個個體的主觀能動發展;另一方面,要從內部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來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意能力。教師要注重學生設計創新思維的建立與方法的應用,指導學生建立起宏觀、系統、整體的設計思維習慣,培養他們在創新中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豐富課程設置,打造多元化課程體系
當前我國的藝術設計專業已覆蓋了人文、藝術、經濟、傳播、管理、計算機等多個領域,形成“大設計”的概念,這也正好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綜合性、多樣性、復雜性特征以及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相吻合。因此,藝術設計學院在課程的設置上也需順應這一發展態勢,加快課程體系的建設與教學內容的調整:第一,可根據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自身原有的特色和基礎開設與文化創意產業對接的選修課程,如文化創意產業概論、文化產業管理、文化創意產業與藝術設計等課程,以增強學生對文化創意產業知識的了解及對文化市場的認知;第二,可以適當增加人文課程的比重,如開設文化思想史、文化發展史、文化經濟、文化哲學等相關課程,著力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增強創意人才的文化底蘊;第三,需要增開一些與新技術應用相關的課程,如虛擬現實、新媒體界面設計等,使學生在設計中能夠熟練操作并運用最新技術,自如地將設計理念與高新技術相結合。
二、教學設計的整體思路
現代教學設計理論認為教學要有短期設計和長期設計。實踐中,我們體會到實施學段整體設計和主題課時設計相結合的設計策略,有利于高中英語課堂的提質升效。學段整體設計分為高一、高二、高三三個學段,整體設計由年級備課組長組織實施,主題課時設計由備課組合作實施。這樣,把學段整體設計和主題課時設計有機結合起來,深化了教學改革,較好地實現了系統化教學。
1.高一學段的整體設計
我們把高一學段的整體教學目標設定為學會認知,學會適應新環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自主學習能力。高中學段是承上啟下的關鍵學段,在基礎教育的地位特殊,既要向各類各級高校輸送優質生源,又要做好初高中的銜接工作。為此,我們以科學發展觀和系統科學為指導,對高中學段的教學作出整體安排。即,高中學段教學的整體目標是學會認知,學會適應變化,提升綜合實踐活動能力。認知就是知識的習得與使用,通俗地說,就是一個人如何看待周圍世界和你自己的以及人的頭腦是怎樣去看待和理解周圍發生的事?知識是個體通過與環境相互作用后獲得的。學習知識有兩個過程,一是“學”,二是“習”。“習”不只是反復做練習,更重要的是社會實踐,把所學的東西通過實踐轉變成能力。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獲取知識,更關鍵的是把知識轉變成能力和經驗,進而轉變成智慧。學習能力就是當你需要知識的時候,能找到知識,能創造出知識。所以,我們要的主要任務就是讓學生感受自主學習的活力與美感,使其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高中學段的主流教學模式是認知教學模式。但并不反對教師根據自己的優勢和偏好采用不同模式教學,但不管什么模式,其核心是學會認知,學會自主學習。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新知識,觀察新世界,適應高中學習的新環境,培養觀察能力,學會認知學習,固化自主學習習慣。學習者只有在依靠自己的知識經驗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才能不斷重新建構對各種事物和觀點的認識和見解。感覺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認知它。因此,英語學習可以被視作培養學生能力的一種手段。高一學段可以通過預習感知、情境認知、協作對話、運用小結等方式獲得知識與能力。
2.高二學段的整體設計
高二是高中學段的承上啟下的關鍵期,學生要參加省級的學業水平測試,學習任務繁重,學習的壓力增大。高二學段的整體教學目標是強化思維,培養問題意識,善于在互動交往中學習,不斷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與品質,學會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往與合作。這個目標是基于傳統教學的弊端提出的,長期以來,我們的學生不會提問,不會質疑,不會討論,不善創新,不善與人交往。眾所周知,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還是現實思維活動的物質形式。思維是人腦反映和認識客觀現實的積極過程,它在語言物質材料的基礎上形成、存在和發展。以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反映現實過程是抽象思維;以表情、意志、美感反映現實的過程是形象思維。兩種思維都會反映在語言的意義之中。所以,語言教師既要認識語言與思維的密切關系,又要知道學習是發生在學習者和他人的交往和互動之中。高二學段采用的是多元互動的教學模式。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人機互動、人材(教材)互動,包括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動,學會與人交往,交流互鑒知識與技能的本領。思維是學習活動的核心,學會思維十分重要。思維是以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反映客觀世界,思維總是和問題連在一起的。愛因斯坦曾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問題又總是與教學內容連在一起的,有了問題,思維就有了方向,就有了解決問題的動力與美感。教學互動過程中的問題解決在學生能力的培養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大力提倡合作學習,把學生分成若學習小組,小組之間相互提問,共同探討,教師的角色就變成了組織者、引導者、主持人或者幫助者。實踐證明,互動教學就是通過人際交往、多方互動、共同探討、展示交流最終達到共同提高的教學過程,教學效果顯著。
3.高三學段的整體設計
高三學段的整體教學目標是遵循學習規律,學會探究學習,把所學的知識系統化并且轉化為技能,培養創新思維。高三學生要參加高考,是整個高中學段的決戰階段,需要學習運用大量知識、概念。把握教學節奏,增強學生自信十分重要。近年來,高考也在不斷改革,重基礎,考能力的導向十分明確。因此,在高三復習迎考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問題,在整合中解決問題,促進所學知識系統化并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了。高三涵蓋了高中階段的全部知識,這是知識系統化的極佳時段,也是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最佳時機。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把知識轉化成為技能,把經驗轉化為智慧,提升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和創新素養。高三的教學模式是系統教學。高三要花很長的時間用來復習迎考,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把所學知識系統化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和相關事物放在系統中加以考量。所謂系統是指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學會去探究整體與部分,整體與外部環境如何聯系和相互作用,探究系統的成分、結構、功能之間的關系等。這樣能更好地促進新知識和原有知識的相互聯系與作用,形成新的認知結構,還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三教學可以采用整體感知、逐層深入、系統謀劃及反饋調控來獲得更優化的教學效果,為學生進入高校學習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
二、設計藝術教育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現代藝術作品
設計、工藝領域的教學是中學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通過闡述科學與藝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設計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和創造性地應用一些最前沿的技術,并且能夠在實操、練習、制作中培養熱愛科技、勤于動手的好習慣。通過練習制作各種設計作品,學生觀察、反思生活現象,然后將自己的作品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體驗設計的美和巧妙。1989年,丹麥設計師魏格納設計了一把弓形椅子,這把融入了先進技術的椅子符合力學和人體工程學,材質運用巧妙,制作精良,搬運輕便,具有很好的使用功能。這些在設計藝術方面具有特質的作品可以在教學實踐中大量引用,從多個側面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和體驗,讓學生體會設計的結構美、功能美、科技美等。
將現代設計領域的一些新的形式和內容作為教學內容,注重知識的不斷更新,有利于開闊學生的眼界、拓寬青年學生的藝術思路。如,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的嶄新手法,數碼多媒體組合的快速發展,為視覺傳達藝術帶來了新的發展可能性。運用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進行的圖像合成、添加濾鏡等多種處理方式,使人與人之間傳遞信息的方式發生了巨大改變,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創造出一種新穎的、前所未有的設計形式。將這些內容補充到教學中能夠充分開拓學生的思維,使其更好地理解現代平面作品。
三、設計教學的多元化更接近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感知特性
設計作品涵蓋的內容很廣,形態各異,因其融于日常生活,其在情感性、藝術性、娛樂性等方面更為接近學生的情感特征和智力水平,學生樂于接受,易于學習和理解。一個完整的設計過程是對“藝術”“現代設計”“工藝”等方面知識的思維整合,即從創新思維、價值觀、工作方式到各種材料的體驗、技術觀念、情感表白等方面的綜合考慮,是手腦并用的學習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啟發智力的有效手段。設計工藝教學是熟悉材料和工具的活動,要獲得設計綜合能力就需要多樣的心智和技巧,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與實踐能力,豐富他們的知識層次,加強其對綜合技巧的掌握,鍛煉其良好的心理素質,包括耐心、嚴謹、堅強,以及樂于探索、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和生活態度。青少年時期是積累知識、感知人生、掌握各種技能、養成良好習慣和塑造高尚人格的關鍵階段。
這一階段學生喜歡操作性的教學內容,他們希望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展示自己的能力以獲得認可。設計類教學內容為他們提供了發展興趣和實踐的機會,促使他們綜合運用已掌握的知識探索未知,通過實際活動發現事物間的本質聯系,并嘗試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具體問題。他們在教師的指導和鼓勵下進行材料實驗和動手制作,為尋求、探索以收獲自己的成果而奮斗。設計類教學內容還培養了學生的交際能力,使其學會積極參與,與他人協作和處理人際關系,對于理解傳統道德觀念和傳承民族文化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教育意義。羅恩菲德教授在其《創造與心智的成長》一書中,通過研究論證,為青少年開出了青春期藝術教育方略,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課程方案是設計或與設計有關的課程,包括插花、園藝、珠寶、攝影、招貼等各種各樣的教學內容。這充分說明了設計教育課程對促進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意義,它是未來基礎藝術教育的主要課程。
四、國外中小學的設計藝術教育現狀
二、轉型期高職藝術景觀設計專業創業現狀分析
高職藝術設計教育發展速度驚人,到目前為止在校學生達80萬人,導致每年有大量的畢業生需要就業,但是由于中國高校持續擴招、經濟體制的轉軌、產業結構的調整及社會勞動人事制度的改革引發的高職藝術院校的就業壓力十分嚴峻,就業形勢很不樂觀。根據廣州媒體報道,近年來廣州美術學院高校就業率連續兩年排名倒數第三。而通過分析這兩年藝術類畢業生就業現狀發現,部分景觀設計類畢業生主動創業,讓自主創業成為解決就業燃眉之急的有效途徑。據統計,美國20%~30%的大學生畢業后自主創業。但是國內高職藝術景觀設計專業學生的創業狀況仍處于整體比例較低、急需突破發展的階段。
1.高職藝術景觀設計專業大學生對創業認識不夠。
Schum-peter認為,創業指對企業組織實行新組合、新產品、新服務、新原材料來源、新生產方法、新市場和新的組織形式的措施。而高職藝術景觀設計專業畢業生通常的短暫性的接單、培訓、家庭作坊式等不能算真正的創業。大學生創業是一項系統工程,因為在解決自身就業的同時,又能幫助其他人就業。并且創業要基于創新的基礎上才能釋放出潛力。
2.高職藝術景觀設計專業大學生的心理、能力、性格等主觀因素不夠。
主要體現在:缺乏創業心理準備,對創業的艱難性和風險性認識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較差;欠缺創業知識和創業能力,與創業相關的注冊、管理、營銷、融資等各方面知識不足;藝術類學生的性格比如與團隊協調合作能力,以及缺乏資金、缺乏市場經驗等因素也制約著創業的成功。
3.政府和高校的支持工作沒有做到位。
創業方面,政府的政策還不到位,沒有特別完善的政策系統做支撐,比如提供相應的資金或者免稅政策等措施;同時市場環境也不是很充分。而且高校的引導教育不足,創業教育的實施目前還停留在文件層面,很少有學校鼓勵且幫助畢業生進行創業。學校的創業也只是停留在口號方面。盡管高職藝術景觀設計專業大學生創業已有一段時間,但發展速度之慢,對經濟的提高沒有什么作用。
三、開展高職藝術設計學生創業教育
在越來越多的高職藝術景觀設計專業大學生面臨著就業壓力問題的時候,必須改變高職藝術景觀設計專業傳統的就業理念,從加強創業教育開始,引導和扶持高職景觀設計專業大學生的自主創業行為。在教育中轉變就業與創業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實踐探索構建高職藝術景觀設計專業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提高高職藝術景觀設計專業學生就業與創業能力,通過創業教育提高大學生的創業率,通過培養就業能力提高就業質量。
1.創業教育目標。
在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下,以如何提高高職藝術景觀設計專業學生就業質量與創業能力為目的,將當今社會需求和未來社會發展對高職藝術景觀設計專業人才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職業基本素養進行分析,對畢業生就業指導進行創新。改變傳統的就業觀念,以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為核心,構建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教育體系,采取就業與創業相結合的方式,對高職藝術景觀設計專業學生的自主創業進行引導和扶持。通過校企合作、項目式教學、教師工作室、學生工作坊等教學模式的創新改革,最終達到既有創新精神又有創業能力的高素質的高職藝術景觀設計專業人才目標。
2.創業教育開展的內容。
首先,分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和高職藝術設計教育的本質規律,發現高職藝術景觀設計專業創業教育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以專業的創業課程改革的實踐活動為線索,在分析、比較、總結國內外職業藝術景觀設計創業教育課程模式改革的經驗后,獲得具有中國特色、本土化的就業與創業教育教改成果。其次,在教學中重點對學生的專業能力、學習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溝通能力、意志品質、進取心和求知欲、敬業精神、責任意識、團隊意識進行培養,建立具有促進高職藝術景觀設計專業學生就業,以及提升創業能力的教育課程體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引導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培養與提高學生的就業與創業能力,努力使學生具有適應不同工作環境與崗位要求的、穩定的、可持續發展的就業與創業能力。
3.創業教育開展的思路。
開展創業教育的途徑有很多,如培養高職藝術景觀設計專業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加強高職藝術景觀設計專業學生職業素質和能力訓練,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能;營建高職藝術景觀設計專業真實職業的環境與平臺,掌握學生的職業能力;指導高職藝術景觀設計專業學生創業的計劃與行為,學生以創業帶動就業等。要不斷開拓與優化創業教育的開展思路,全方位地促進創業教育的開展,使學生具備多項創業素質,提高創業成功的幾率。
4.創業教育實施方法。
在教學中開展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的提升就業質量與創業能力教育的實踐模式。以全面提升學生就業質量與創業能力為導向,對專業教學環節進行整合創新。加強高職院校藝術景觀設計專業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建設策略的研究,包括校園精神、物質層面的職業素養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實踐教學、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職業素養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育人條件下高職院校藝術景觀設計類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建設的探討。如在教學中可開設系列類似創業心理學、企業管理、公司運作等方面的選修課程,滿足學生提升創業素質與能力的需要。以企業真實設計項目作為主要教學內容,通過“市場、企業、課堂”三位一體的教學場,“教師工作室、學生工作坊、實訓室”三位一體的教學鏈的有效途徑,培養適應行業發展需要的“發展型、復合型、創新型”技術人才,全面提升學生綜合設計能力。同時在教學中利用課賽結合、以賽促教、課程對接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創新水平。以全面提升就業質量與創業能力為導向,創新畢業設計教學模式。
四、特色與創新
1.從傳統的高職藝術景觀設計教學模式中突圍,探索以就業與創業為導向的教學模式。
變“傳統模擬設計課題”為“真實的企業設計項目”,提高學生高職藝術景觀設計創新技能;變“傳統畢業設計實習”為“畢業設計頂崗實習”,提高高職景觀設計學生的職業技能;變“傳統學校教學場所”為“行業、企業、課堂”三位一體的教學場,引導學生進入未來的職業場;變“傳統教學環節”為“教師工作室、學生工作坊、實訓室”三位一體的教學鏈,通過教、學、做形成職業能力,以創業帶動就業。
2.校企雙師指導,以企業項目設計為載體的“項目參與式”創業教學方法的探索。
目前,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幾乎都存在工作過程中技能不過關、不能適應工作環境的情況。為了畢業生能夠很快適應工作環境,具備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學校與企業應進行實際項目及工學結合市場化方式改革教學方法,學校教師與企業能工巧匠共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突出教學成果,提升學生就業與創業能力。這樣,學生既具備一定的理論素養,同時具備實際操作能力,在工作過程中一定可以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
3.確立以就業與創業為導向和核心的設計師職業素能,提升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應以就業和創業為導向,以提高設計師職業素能為目標,將其內化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院校藝術景觀設計類學生職業素能教育過程中,找到職業素能教育教學和社會相結合的切入點,為創業帶動就業的人才培養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范本。
4.形成一個全面強化提高學生綜合設計能力的畢業設計,整合教學環節。
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加強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將創業融入學生的畢業設計之中,實現兩者的結合,從而創新基于就業與創業導向的畢業設計教學模式,以期全面提高學生就業質量。
單一的顏色對于一個設計作品來是不能充分展現所要表達內涵的,除非有特定的要求。如果色彩與色彩進行搭配,就會展現一定的美感效果。但是色彩與色彩之間搭配不得當就會適得其反。有效的利用美術教育當中色彩原理顯得相當之重要。在美術教育當中知道,暖色與暖色之間、暖色與中間色之間搭配會產生溫暖、溫馨,給人以親近的效果。冷色與冷色之間、冷色與中間中間色之間就會產生寒冷、高冷的氣質。高明度色彩與高明度色彩之間搭配就會產生特別明亮的感覺。灰暗色彩與灰暗色彩進行搭配就會產生一種非常幽暗、低調、內斂的感覺。如果把兩種差異比較大顏色進行搭配,起到的效果就是特別的不自然、生硬。把多種多樣的顏色、不同的明亮程度的顏色搭配到一起,所產生的效果就是,特別靈動、可愛、活潑。如果要營造一種安安靜靜的氣氛、氛圍,那就把色彩度相對不高、明度較暗的色彩進行搭配。如果想要展現華麗、外放、張揚的個性就要把色彩度較高的顏色搭配到一起。如果要展現沉穩、低調,就把色彩度低的搭配到一起。可以說顏色之間的搭配,使衣服的表情更加豐富。在赤橙黃綠青藍紫當中,這些顏色的符號又是不同的,有的顏色會給人以興奮,如黃色、紅色、橙色。有的顏色給人以沉靜,如內斂,青紫、青綠、青色。有的顏色熱情似火、陽光奔放,如紅色。有的顏色給人以沉穩、冷靜,如藍色。這就是美術教育當中所說的色彩聯想。當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年齡段、性別之間以及個體對于顏色的聯想是有差異性的。因此,在服裝設計當中一定要有效地利用色彩、利用色彩聯想、顏色之間的搭配,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服裝設計水平。
1.2色彩的調和與選擇
色彩的調和就是把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顏色按照一定的規律性、秩序性、和諧性搭配到一起,起到設計當中所想要的效果,或幽暗或愉悅。美術教育中色彩調和知識的掌握與運用會使服裝作品的藝術性更加飽滿。例如,對一個面料的純度、明度進行降低,那么就利用黑色對面料進行調和。對服裝色彩的純度進行降低、明度提高,那就利用白色進行顏色調和。對服裝色彩度、色相進行降低,就要利用灰色進行調和。對服裝顏色對比度進行調和,就利用原色進行調和。例如,紅色與綠色的對比度太過于強烈,那么就加入原色黃色進行調節。黃色和綠色產生橙色、黃色和紅色產生黃綠色,如此對于顏色對比度過大的問題就得意解決。再有,服裝色彩選擇性上無不利用美術教育當中所學的知識。一個人的國度、民族、性別、年齡、性格、信仰、高矮胖瘦的不同,在服裝設計顏色的選擇上就會一定的差異性。美術教育當中,對于每個顏色表情都有詳細的介紹。紅色,代表著熱情奔放、活力四射。橙色,代表著和藹、陽光、有活力。黃色代表機靈、調皮。藍色代表著理性。綠色代表著,溫和、有親和力。紫色,代表著純情、熱情。掌握了這些美術知識,才會對服裝顏色選擇上做到心中有數。
2服裝設計中的點與線
在美術教育當中知道,點與線在構圖當中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點與線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如點的位置、多少、大小形狀、色彩及質地。線條的,運動性和方向性的變化,將對服裝的功能性、裝飾性產生影響。設計當中,想要使服裝更具層次,點的利用發揮了關鍵性作用。將點進行一定的排列組合,衣服上形成紋樣。將這種紋樣設計到衣服上之后,就不難發現其主體、賓體的層次感啦。如何在設計當中做到變化多樣、思路新穎,點的排列、對稱、顏色、尺寸大小是重要因素,利用點的不斷變化,使得設計更具空間感、更加豐富多彩。服裝作品的韻律表達、節奏表達、情感表達,都是通過點的變化取得的。再說線,線的利用是服裝設計中總要的工具。線是服裝兩個面之間的紐帶,線的貫穿才使得服裝成為一個整體。服裝的結構、造型、裝飾、形體都需要線來完成。一件服裝設計作品,想要有形態美感、獨特風格,都是通過線來變現、創造的。一件服裝的完美程度,在于它對人體美的展現。美術教育當中線形藝術對于服裝展現的美發揮著作用。線形藝術,對于服裝空間、服裝風格產生影響。無數點的集合和線的延伸便產生了面。充分的、有效地的把握好點線之間藝術性,最終才能完成服裝設計的主導,也就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