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5:07:5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群眾文化活動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當前,我國各級政府工作的核心是發展當地經濟,提高當地人民生活水平。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對這一核心的認識產生偏差,一味地注重“發展經濟”,并將其作為了日常工作的首要任務,甚至認為群眾文化工作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與當地經濟的發展毫無關聯。這就造成了認知的偏差,認為每年舉辦幾場下鄉演出、放幾次電影,或者組織一個比賽就可以了,這種認知嚴重阻礙了基層文化活動的開展。
(二)單一、陳舊的形式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與此同時對文化生活的要求也在逐漸增加。這時如果我們一味地沿用一些舊形式,不思進取、不求創新,根本無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由此可見,我國的群眾文化建設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群眾文化活動也急需得到進一步的重視與豐富。
(三)民間文化隊伍的質量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在一些地區,自主組成的民間表演隊伍越來越多,并在群眾文化活動中占據了一席之地。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到這些民間團體始終存在著良莠不齊的現象,有的為了吸引群眾觀看,甚至會表演一些低俗、不雅的節目,這就對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偏離了群眾文化活動的初衷,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產生了極大的反面影響。
二、如何更好地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一)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
群眾文化工作的宗旨,就是“千方百計地把基層群眾的文化活動搞豐富、搞熱鬧”。要想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依托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積極開發民族民間文化資源,適時開展一些諸如瞻仰革命圣地,參觀主題展覽,開展讀書演講、知識競賽,以及燈會、歌會、戲劇節、主題文化節等各具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讓人民群眾在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學習革命歷史,以此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加強群眾文化的人才隊伍建設
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文化工作人才隊伍的艱辛付出和大力推動。要想使人民群眾享受到豐富多彩的文化,我們必須重視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培養群眾文化骨干,加大扶持力度,充分發揮民間藝人、文化能人在活躍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作用。首先,在隊伍建設上,應加強后備力量的培養和各層次在職人員的培訓。各地的相關部門應在高層次人才培養上拓寬思路、創新方式,不僅要適當借鑒其他地區的經驗,還要改變對文藝人才的評價方式,不僅要注重職稱、學歷,還應結合其業務技能和業績進行綜合評價,這是推動群眾文化隊伍建設尤其是培養高素質文藝人才的一個重要保證。其次,要加大人事制度改革,搞活文化管理機制。各級文化部門要把培訓文化業務骨干作為自己的工作內容列入計劃之中,大力扶持群眾自發組建文化社團和演出團隊,并加強業務指導,建立群眾文化活動的長效機制,擴充群眾文化的人才隊伍,實現群眾文化工作發展繁榮的良性循環。
(三)完善群眾文化活動的陣地建設
二、群眾文化建設打造品牌活動面臨的問題
群眾文化建設要從很高的標準來打造品牌活動,不僅要有較好的思想內涵,還要有較高的藝術品位,并且要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現實中,很多群眾文化活動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主要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
1.思路受限制,理念較守舊。出于各種目的,政府、社會機構都經常舉辦各種群眾文化活動,較多的活動是帶有引導性的目的,或者是為了豐富大家的業余生活。不可否認,這種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受到了歡迎,但是,某種程度上,部分活動忽視了時代的變化,忽視了人民群眾的需要,社會接軌的現實。所以,很多時候活動形式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2.優勢不明顯,特色不鮮明。要形成品牌,群眾文化就要開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動。大部分群眾文化活動都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量身打造,期望能夠做成優勢項目。現實情況是,大部分群眾文化活動由于活動形式類似、內容雷同,難以做成精品活動,也就無法擴大影響。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依托專業優勢,瞄準需求,就地開發。如寧德市“魅力閩東”文藝演出,其傳統項目大型畬族歌舞《鳳凰到此》就是基于寧德市畬族歌舞團的天然優勢及專業的訓練,并長期表演,才深受群眾喜愛,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影響力。
3.轉型難度大,創新力度少。群眾文化的傳統活動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受到群眾喜愛的,但是不見得能夠完全跟上潮流,得到更多的群眾歡迎。如果要跟上時代潮流,那就意味著轉型,加大力度創新。轉型能否成功,這是需要市場考驗的。組織方一般不敢輕易嘗試,只能維持現狀,更別提創新。
三、群眾文化品牌活動的發展路徑
群眾文化品牌活動是在一定范圍、具有一定水準、有較大影響力、有較高層次的群眾文化活動,在群眾文化建設中打造有影響力的品牌活動要立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只有被人民群眾所喜愛、認可和接受,這樣的品牌活動才是成功的。
1.全民參與,措施得力。當前,人民群眾從事群眾文化活動的場所相對龐大的需求來說較為有限。大家普遍利用公園、廣場甚至部分空地來開展活動,一是人員眾多,場地較小;二是部分場地車來車往,給活動開展帶來不便;三是活動會給周邊的居民帶來困擾。比如,近來深受廣大人民歡迎的廣場舞就遇到了較多的麻煩,場地的限制使喜愛這項活動的人民只能在廣場、居民樓之間、公園跳舞,活動時間普遍是晚上,這些場所的居民較多在家,聲音較大時就造成了影響。近期,廣場舞活動者和周邊居民的沖突時有發生,個別甚至有武力發生。由此看來,需要政府、社會和廣大人民都參與進來,形成良好的機制,采取一定的措施,群眾文化活動才能較好地開展。政府要在盡可能的基礎上,開辟較多的場地用于人民開展活動,保證大多數人能夠從事文化實踐。社會機構引導人民利用合適的地點在合適的時間開展活動,避免引發沖突,以便活動能夠順利開展,并長期存在。人民也需要配合政府、社會機構,結合實際情況,利用有利條件創造性地開展活動,找準切入點,形成特色,以期形成品牌。
2.繼承傳統,創新發展。活動品牌的一個優勢就是立足本地、借助本土文化資源,走別人無法簡單復制的道路。傳統文化傳承歷史悠久,深受當地人民群眾的喜愛,只是因為時代的發展,沒有與時俱進,以致人民群眾不夠喜愛,部分傳統丟失。我們需要在傳統文化中挖掘較好的、適應新時展的群眾文化,不斷探索,多次開展相應活動,找到人民群眾喜愛的方式,并在此基礎上再次創作,保證傳統文化能夠與時代同進步,讓人民群眾能夠一直喜歡。一旦達到這種地步,群眾文化活動就形成了本地特色,貼近人民生活,才能提高活動檔次,才有可能形成品牌,才能滿足廣大人民的精神需求。
十報告中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為人民提供廣闊文化舞臺,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新局面。
一、何為群眾文化活動
群眾文化活動是人民群眾以自身為活動主體,以娛樂方式為主要內容,以滿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為目的的文化活動。正是因為群眾的主動參與性,群眾在活動中才能實現自我教育,陶冶情操和審美享受,并在健康的審美享受中建立和升華高尚的審美趣味,提高自身的文化藝術修養和境界。
群眾文化活動集中性與分散性并存,表現在:一是地點上,既有分散在各戶進行的,又有集中在城區、村廣場、公園、文體場館等開展的;二是參與人數上,既有以群體形式進行的活動,又有以個體形式出現的活動;三是類型上,,既有依照各自興趣愛好分散選擇參加不同類型項目的活動,又有不同興趣愛好的人集中選擇參加的同一類型項目的活動。
二、群眾文化活動存在的問題
我縣發展群眾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城鄉發展不均。就我縣群眾文化活動總體情況來看,城區的文化活動多于其他鎮的文化活動;而有些鄉鎮一年也就幾場群眾文化活動,不足以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二是重視程度不夠。一些基層干部文化意識較弱,對文化建設在農村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和諧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不把群眾文化活動擺上位置,這是農村群眾文化發展緩、不平衡的一個重要原因。三是群眾文化隊伍人才培養不夠。專業技術人才對文化活動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今后要加大對群眾文化人才的培養。
三、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推進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
目前,我縣每個鄉鎮都建設了綜合文化站,100%的行政村建有文化廣場,農家書屋也實現了全覆蓋。如何利用好這些文體設施組織開展好群眾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活動,是一項長期研究的課題。
(一)以黨的理論為指導,扎實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關于群眾文化工作科學發展、統籌兼顧的精神,切實推動我縣的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廣饒縣文化軟實力,為服務于廣饒縣的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推動文化強縣建設!
(二)文化陣地是開展文化活動的基礎
今年,我縣不斷加大文化惠民資金投入,促進縣鄉村三級文化體系建設,文化陣地實現全覆蓋。為每個鄉鎮和街道文化廣場配備必要的舞臺設施和燈光影像設備,努力推進科學化、人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文化陣地的示范帶動作用,要逐步把群眾文化活動的新設施、新內容、新節目、新動態傳遞給群眾,發揮其示范帶動的力量。
(三)深入基層,貼近生活
必須深入到社區、村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1、選取有代表性的生活小事進行提煉加工。相聲、小品、快板、秧歌、戲曲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創作新的作品,使文藝演出更貼近老百姓的生活。
2、活動形式要豐富多樣。群眾文化活動的對象、參與者都是群眾,而廣大群眾的文化愛好又千差萬別,要滿足不同層次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就要開展多門類、多形式的文化活動。如美術、攝影、書法、棋類、健身、工藝制作等展示、競賽活動。
3、作為一名文化工作者,對收集到的信息都要認真對待,找到問題的根源,向相關領導匯報,并在文藝活動中用藝術手段最大限度的化解這些人民內部矛盾,為社會的和諧與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四)強化輔導培訓
要有針對性舉辦各種類型的培訓班,傳授文化活動知識和技能,大力培養各種人才,進一步拓展分散活動層面。今年我縣依托新型農民學校,開展了百姓健康舞、攝影、鼓子秧歌高層次免費
二、群眾文化活動貼近生活、源于生活。對群文攝影而言,生活是創作的惟一源泉
只有通過深入生活,通過必要的藝術規律,才能創作出形式美、含蓄美、有新意、有激情、有感染力的、情景交融的意境。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情況、開展狀況,是拍攝群眾文化活動的基礎。一般而言,想要拍一幅好照片,那么色彩賞心悅目、構圖嚴謹和諧足矣;但想要創造出一件好作品,我們就要求有內涵、有張力、富于想象、能產生心靈碰撞,才能產生藝術感染力。群文攝影一般需要在拍攝前做充分的前期資料準備工作,要對即將拍攝的文化活動做充分的了解與調查,需要閱讀和搜集詳盡的資料。如到社區露天廣場拍攝照片,要了解場地的大體情況,在正式拍攝之前,最好提前拿到節目單,了解節目的進程。或者多看看排練,尤其是彩排,盡可能掌握節目內容、舞臺畫面、燈光效果等。又如少數民族的火把節最有價值的還是抓住眾人舉著火把轉圈的場面,民間藝術中的秧歌和腰鼓舞場面跳躍動作的高大形象等,這些都是需要貼近生活,事先搜集資料才能掌握,只有事先做好功課,在攝影時才能信手拈來,靈活使用各種攝影技巧。總之,在群眾文化活動中有很多攝影藝術題材可以捕捉。群文攝影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只有貼近群眾、貼近藝術,用“心”去攝影才能出好作品。
三、群文攝影作品都是反映群眾文化活動內容的,以紀實性場面居多,如果缺少明快光影效果及動態效果,則會缺乏視覺沖擊力,不是上乘之作
因此,在攝影時,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表現形式去進行攝影創作,善于從平淡中捕捉精彩的畫面。因此,攝影師創作群眾文化活動攝影時可以從光線、色彩、影調以及時間和空間等各個角度,根據其創作的內容充分發揮各個造型語言的特點和優勢,以滿足創作主題的需要。
(1)光線。
在群眾文化活動攝影中,文化活動的舉辦場地對光的影響至關重大。攝影藝術是用光來造型的藝術形式,對光線的依賴程度遠遠大于其他視覺藝術。無論是取景、布光、曝光,還是對被攝體的如實描繪、揭示或表現都離不開光線,光線的強弱、聚散、方向、距離等都會對畫面效果帶來直接影響。可以說,光線是攝影的靈魂,它決定了整個作品的基調。同樣一個物體,在不同強度和不同顏色的光線下會呈現出不同的感覺。攝影藝術的光影語言在表現色彩、影調和空間,突出主體形象,增強環境氣氛渲染和視覺造型表現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審美作用。此外,光線還能夠引發人們不同的情緒感受和聯想,表達特定的情感和情緒,增強作品中的人文色彩。
(2)色彩。
群文攝影中,可以用不同的色彩能夠表達不同的主題和人物的情感。攝影藝術不僅能夠描繪客觀的色彩世界,還可以發揮色彩的性格表現不同的情調,增強作品的藝術效果。攝影藝術中的色彩和光線有著密切的關系。光線的明暗強弱、入射角度和方向都會影響畫面的色彩基調。因為受客觀事物本身色彩的制約,攝影師完全通過色彩還原來實現色彩展現,即選擇事物本身的色彩,再現鏡頭前的色彩,這種視覺表現語言給人的色彩美感更直接、親切、真實。為了使影像色彩更為豐富細膩,攝影師還可以通過選用不同的膠片、濾色鏡以及后期制作等手段來控制畫面的色彩趨向和基調,突出色彩的重音,增強畫面的效果。
(3)影調。
攝影畫面在光線作用下產生的由白到淺灰、由淺灰到深灰、由深灰到黑等多層次的調子。群眾文化活動攝影中通常可以把攝影影調分為高調和低調、軟調和硬調。影調的重要作用使攝影能對豐富多彩、千變萬化的自然景物的顏色進行高度概括,高層次反映、篩選和提煉,使之成為一種概括力和含蓄性都極強的藝術,使之更易于揭示事物的內在靈魂之處,表現攝影師的思想感情和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
(4)時間和空間。
攝影展示的是一種時間和空間的概念。時間的多層次拓展和空間的轉移疊加作為攝影獨特的可拓展性語言,一直是攝影的表現手法和造型手段。群眾文化活動攝影雖然有持續時間長的特點,但往往精彩只在一瞬間。攝影是一種隨時間而增加其魅力的藝術表現形式,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種捕捉時間的藝術。群眾文化活動也具有規模大、參與人數多的特點,因此攝影的紀實性、瞬間性、圖像性決定了群文攝影藝術的形象往往是空間的定格。攝影的瞬間性特征決定了攝影藝術難于表現時間的流逝,難以表現事物變化的過程。為了能加大表現力度和幅度,攝影藝術著力于對藝術形象深層意蘊的發掘和意境的開拓,使作品更富有內涵和意義。
四、每個人不同,每個角度不同,每個層面不同,攝影作品也千差萬別
群眾文化活動攝影主體多,受眾廣,因此,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拍攝,創作者和世界之間,創作者和創作者之間,世界和創作者之間,圖像和創作者之間,觀者和圖像之間,觀者和創作者之間,觀者和世界之間等等的各種交流,攝影作品各種各樣,每件作品的背后都滲透著種種的干擾和觸動,或許是作者內心世界的反應,或許是世界圖像的反應,或許是抵抗內心世界的反應,或許是迎合世界的反應,攝影同繪畫等其他藝術一樣,在記錄著多樣的關系,帶來了觀看的繽紛。要創作出一幅優秀的群文攝影作品,攝影技巧也必不可少。群文攝影工作者自身文化、業務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群文攝影活動的質量和發展前景。一部頂好的相機不會操作,也拍不出好照片。沒有熟練的操作技能,遇到精彩的場面,也不可能將最佳瞬間真實地記錄在底片上。一名優秀的群文攝影師應該掌握的技巧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點:
(1)善于觀察。
從某種意義上說,攝影,百分之九十是觀察,百分之十才是拍攝,不善觀察就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拍攝。一幅優秀的攝影作品不僅僅只機械地表現被攝對象的外觀,而是要深刻地揭示出其內涵和神韻。雖然高明的觀察并不能保證創作出上乘之作,但是,沒有這種觀察力,要獲得優秀的攝影表現力是決不可能的。
(2)善于對比。
所謂對比,就是在畫面中將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或兩種存在巨大差異的表現形式并列,使之互為依存,互為映襯,以產生強烈的視覺刺激,突出主體。對比是攝影創作中極為常用的表現方法,它的具體形式通常包括虛實對比、影調對比、色彩對比、大小對比和透視對比等。對比的運用,并不是一味地追求畫面內容或形式上的對立,絕對的對立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我們所需要的是一種和諧之中的對比,這樣才符合更高層次的審美要求。
(3)設計和運用線條。
雖然線條是最基本的視覺元素,卻具有極大的表現力。它不僅能表現形狀,確定邊界,指示方向和暗示空間,而且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例如:水平線——暗示著寧靜、鎮定和安詳,視覺上有平穩感。垂線——與堅定的信念相聯系,有雄壯和抗爭之意,視覺上有嚴正、直接之感等。線條不僅能通過粗細、曲折、長短、數量以及在畫面中的位置,給人造成各種印象或引起各種感覺,而且還具有引導性,在畫面中,它能夠有效地引導受眾目光按照一定的順序逐一地從主體的一個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因此,在所有的視覺藝術創作中都非常重視線條的設計和運用。
(4)運用前景。
運用前景是攝影創作中常見的表現手法。由于前景是被攝體的一部分或被攝體周圍環境的一部分,因而可以象征近的概念。前景在畫面中所占的面積越大,近的感覺也就越明顯。不僅如此,從構圖和視覺感受角度來說,前景還有增強透視和空間感、平衡和美化畫面或將受眾的視線引向被攝主體的作用;而從內容的表達上來說,前景還可以起著說明、解釋主題或渲染氣氛的作用。
(5)調節透視。
攝影的成像特性之一就是用一個二維空間表現出三維空間。與三維空間相比,二維空間沒有前后(深度)這一維度空間,這使得從客觀上說,許多再現的被攝對象有可能失去原有的立體感和空間感。因此,在攝影創作中,攝影師如何利用人對深度的知覺經驗,盡可能突破平面視覺的局限,在二維的平面空間中表現出被攝對象的空間層次感和立體感就顯得尤為重要。要創造性地對攝影中的透視表現加以調節和控制,攝影者除了掌握線形透視、空氣透視和散點透視的基本規律外,還必須深諳線條、光照強度、光線的硬軟、光線的方向、拍攝距離、拍攝方向、影像清晰度、鏡頭的焦距和視角、色調、畫面布局等影響透視的要素。優秀的群眾文化活動攝影作品,必然包涵豐富的情感。攝影是一種創造性的精神活動,當客觀對象滿足于個人情感需要時,就能夠引起其創作的沖動,促使其積極思考并進行創作。情感被認為是對客觀事物做出的一種心理反映,是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愛憎傾向,同人的要求、愿望、理想聯系在一起,帶有強烈的主觀性。人是一種感情動物,攝影師的情感比一般人還要豐富。攝影師是在情感的支配下去觀察現實,選擇畫面的,客觀外物之所以能在攝影師的眼中成為被攝對象,其原因就在于客觀外物的某些特征與攝影師的情感相契合,而成為攝影師抒感的載體,成為攝影拍攝的對象。我們看到鮮艷的花朵、茂密的森林、堅韌的巖石會生發感情,聽到一場動聽的音樂會或者看到一場精彩的球賽會生發感情,看到奧運會運動健兒為國爭光努力拼搏以及地震后人們失去家園和親人痛苦的表情更能生發感情,可以說生活中的各種情形都是情感生發的源泉。當攝影師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被攝對象中去的時候,通過鏡頭,提煉加工,我們就可以從他的攝影作品中觀照出攝影師的喜怒、愛憎、抑揚、褒貶的情感傾向性來。而攝影師在創作中所運用的各種表現手法,也是在情感的支配下,巧妙運用光線、線條、色彩、構圖等攝影要素去表現現實的,并通過作品表達了攝影師本人的思想感情。
中圖分類號:G2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3)09-0226-02
所謂的文化廣場,是對廣場的進一步定位,文化廣場具有廣場本身的特點,即它是戶外開闊的活動場所。是城鄉之間很大的平整空間。文化廣場則強調文化氣息,強調該廣場主要是用于文化活動。早在遠古時代,人們的“文化”活動就是在“廣場”上進行,當時地方遼闊,人們借以舉行各種祭祀、集會以及商議本族、本部落之事,可謂“文化廣場”的早期雛形。
文化廣場需要有人類的參與,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交往產生的產物。在新的時代下,它被賦予新的涵義,向人們展示了它新的形態、屬性與意涵。
一、文化廣場的特點
文化廣場在群眾活動中產生,符合人們的生活需要,一直延續下來,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調味劑。因之它的特點便有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群眾性。[1]群眾是文化廣場長期保留下來的最主要原因。改革開放以后,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更加迫切,群眾的大范圍參與使文化廣場的再次繁榮成為可能。
其次是開放性。廣場本身就有開放的含義,群眾的廣泛參與更使它不可能躲進象牙塔,而體現兼容并包、外向開放的性質。
再次是公開性。文化廣場是公共物品,文化廣場里的擺設和裝飾都是所在區域全體人民的共同財產,不具有排他性。因此文化廣場往往也是公益活動的不二選擇,如文藝晚會、文藝演出以及各種展覽等等。
最后是義務性。其實這個特點在上述的幾個特點中都有包括。文化廣場是免費的,它備受觀眾的喜愛與青睞,它能夠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細微的變化,它活躍人的神經,給人一種視覺上或者聽覺上的享受,它更趨向平民化,也特別讓人親近。
由于具有以上特點,文化廣場在所在區域的公關服務體系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表現出獨特的作用。它的持續時間很長,受益范圍也廣,演出的場次更是不計其數。它不費分文卻填補了廣大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空白,人們的精神追求也不僅再限于自娛自樂,而是共同性的一起歡樂;它把小型的晚會等文藝活動進行擴大化和平民化,表現出時展所應有的趨勢。
二、文化廣場所具有的功能
文化廣場的特點直接決定了它的功能與效應。筆者試將其功能概括為五個方面。
第一,教育功能。文化廣場上的活動都是積極的、健康的、為達到一定的教育或宣傳目的的活動,因此多數有教化作用,且是寓教于樂的。在輕松的形式下,包含了催人上進的主題,潛移默化中給百姓傳遞了正能量。
第二,輻射功能。文化廣場范圍廣闊,帶動了附近房地產的發展,在文化廣場附近居住,可以隨時抓住文化活動的觀看機會。同時,文化廣場本身所具有的經濟、方便、快捷和魅力也給其他社會領域提供了范本。
第三,交流功能。信息時代的到來,雖然給人們帶來交流的便利,但卻拉大了人們之間面對面交流的距離。通過文化廣場的各種活動,人們走出來,不再沉迷于虛假的世界,敞開心扉、共同娛樂、共同學習、互相傾訴,使人們的心理保持健康。[2]
第四,引導功能。文化廣場通過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不僅教育、而且引導人們朝著理想的發展前進。廣場上的舞蹈、歌唱活動,書法、攝影展的普及,都在無形中引領居民向更高層次的生活、更有文化品位的人生境界靠攏。
第五,窗口功能。文化廣場的活動可展示當地的精神風貌與藝術追求,以及獨具特色的本地文藝樣式,從而向來往的外地、外藉人士宣揚了本地的風神與氣韻。例如鎮江市文廣新局、文化館舉辦的“文化惠民”、“送戲下鄉”、“文心大舞臺·大家一起來”等廣場綜藝演出是鎮江百姓生產、生活的寫照,是地道的本土風味,外來人員可以藉此感受到千年古城的文化氛圍、可以體驗到當地與眾不同的風俗習慣、可以看到文明傳承到如今的現代鎮江。
三、文化廣場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作用
文化廣場既具有如此豐富的功能,它的作用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它是群眾文化的基本方式,表現了基礎性的地位。[3]它是人們進行各種休閑娛樂活動,進行集會、比賽以及健身活動的重要場所。它包括組織活動和非組織活動、公益性活動和規模相對較小的靈活的個人活動等。筆者認為可以大膽地說一句:文化廣場是群眾文化的縮影。
在以往的認知中,我們容易把它局限于城市里的各大廣場。事實上,它的腳步已走進鄉鎮、農村。科學技術的使用,使得富余勞動力增多,同時也減輕了人們的負擔,村民日益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束縛,開展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這使文化廣場深入鄉鎮甚至田間地頭成為可能,人們借助這個平臺認識他人、了解未知的文化生活并增強自身的文化積累。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文化廣場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是人們精神需求的產物,是時展的附屬品,同時也是群眾文化日益豐富的重要體現。它就像是一個窗口,向外來人展示了這個地方的文化習慣;同時也是一個平臺,把群眾的所思、所想以及所為向世人毫無保留地表達出來。它可以有效地彰顯該地方的文化特色,并在不斷的演示中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促進了城區、鄉村或者是社會的公共安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集體文化的繼承與延續。
參考文獻:
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向大處說,是為建設社會主義服務,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需要;向小處說,就是為豐富群眾精神生活,滿足群眾心理需求,提高群眾幸福指數。一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是宣傳黨政方針的需要。群眾文化活動是宣傳黨和政府政策的重要載體,通過各種宣傳方式,從不同角度,向群眾做好宣傳教育,傳播先進文化思想,抵制陳舊文化,用社會主義發展觀占領文化陣地。這也是時展的需要。二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是群眾精神生活的迫切要求。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不僅給群眾帶來精神的享受,也給群眾帶來更多的實用信息。因為現在的文化活動并不是單一的文娛表演,而是帶有豐富的科技、經貿等信息,這也是群眾最需要的最看重的。三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載體。群眾文化活動是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中華文化就是我們民族和國家的靈魂,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就是要弘揚民族文化,這是建設社會和諧的精神支柱。通過文化建設,可以最大限度增強群眾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是促進社會繁榮的重要手段。
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壯大提高基層文化隊伍
一是實施“政團合一”改革,提升現有文化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在實際的文化建設中,各地主管部門與藝術團體應加強合作,形成合力,不斷提升文化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的開展與實施。具體而言,各地主管部門與藝術團體應采取聯合辦學、定向委培等方式,有計劃地將一批現有演職人員送至專門的藝術職業學院進行系統培訓,形成長效機制,不斷提高文化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
二是加強內部管理,完善專業文化隊伍建設。各地主管部門應深入研究與制定文化單位從業人員的資格條件,嚴把人員入口關,配齊、配足相關的工作人員。同時,各部門還應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崗位責任制,對相關的從業人員進行嚴格考核,進一步完善文化隊伍建設,提高相關人員的業務素質。
三是建立激勵機制,壯大民間文化活動團隊。在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各地應充分發揮老年體協和專業文藝團體退休人員、民間藝人的龍頭作用,鼓勵他們建立更多的業余文化團隊。同時,各地還應在一定程度上,對業績突出的民間文藝團隊及個人給予一定的補貼和獎勵,不斷激發他們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此外,對于那些在各類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優秀人才,各地主管部門還應采取多種方式,組織專業人員對他們進行輔導培訓,進而不斷壯大民間文化活動團隊。四是充分發揮基層文化館的職能,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的發展壯大。文化館可以向人民群眾宣傳黨和政府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還可以充分運用自身的文化藝術手段,進一步組織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因此,各地區的文化館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工作職能,進一步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的深入開展。具體而言,文化館可以組織開展一些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形式,如音樂、舞蹈、小品、攝影、曲藝等方面,激發人民群眾的參與熱情。同時,文化館還可以利用自身的文化職能,搜集、整理一些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遺產,建立、健全群眾文化藝術檔案,或者管理、聯絡一些當地的文化團體,共同組織和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等,這些都可以很好地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的順利開展,真正發揮其在文化建設中的指導作用。
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帶動了我國的文化發展,而文化的主要形式是群眾文化。如何提高群眾文化素質是文化工作者現如今所面臨的重大難題,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開展能直接影響到人民的精神享受。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開展依據社會發展形勢,具有一定的動態性,群眾文化工作要跟上時展的步伐,結合當前主流的文化生活。
一、群眾文化概述
(一)群眾文化的內涵
群眾文化是以人民群眾為主體,以娛樂方式為內容,以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要求為目的的文化。喜、怒、哀、樂、驚、恐、悲是人民群眾表達自身情緒的主要方法,它存在于人民群眾的生活中,使得人民群眾參與文化活動并成為活動的主體,人民群眾在文化活動中能實現自我表演、自我娛樂、自我學習、自我欣賞等,合理、高質量的文化活動能有效提高人民的自身素質和修養,進而豐富人民的精神享受。
(二)基本特點
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活動是文化活動,而文化活動的特點是群眾數量的集中與分散,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參與人數特點
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時,雖然有不參與活動的群眾,但是參與其中的人員具有一定的集中性。
2.開展地點特點
集中進行文化活動的場所有公園、廣場、體育館等大型公共場所,分散進行文化活動的場所根據環境不同各具特點。
3.參與項目特點
人民群眾進行文化活動時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參與不同的活動項目為分散項目,而有些興趣愛好相同的人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統一選擇參加同一活動項目為集中項目。
二、群眾文化的要素
主辦方組織并開展群眾文化活動都是存在一定目的的,不存在目的性的文化活動缺乏文化傳播的意義。文化活動的組織與開展都會受所需的資源質量、數量、群眾的意見等影響。活動是群眾文化的生命和載體,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開展能給人民群眾提供精神食糧,帶來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因此,文化活動的策劃者在進行活動策劃時會根據文化活動的動機、目的和內容來確定新的活動形式,并通過長期的社會實踐,群眾意見的情況來決定文化活動的組織與開展。
三、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開展
經過研究分析群眾文化活動的特點和要素,文化工作者應從以下幾點來改善并提高文化活動內容,并有效進行組織。
(一)爭取領導的支持和人民群眾的參與
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兩個重要因素是各級領導的支持和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如果沒有領導的行政、資金支持,就沒有物資保障,那么文化活動的開展將寸步難行。同樣,領導給予行政、資金支持,人民群眾的參與度不高,缺乏活動主題,文化活動也無法順利開展,這兩個重要因素在文化活動中缺一不可。
(二)以集體活動為載體,提高活動水平
群眾文化活動中分散活動是最常見的,同時,群眾文化事業單位應履行職責,適當組織各種高質量的集中文化活動,為分散活動的人民群眾提供綜合交流的平臺和集中展示的機會。在初創而尚未普及流行的新形式、新內容的文化活動前提下,集中活動應率先推廣和舉辦,加強宣傳并擴大影響,并在普及的活動上,組織開展高質量的集中活動,力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強化輔導,優化服務,培養文化隊伍
群眾文化需要新的特點,并符合群眾精神需求。首先要加強群眾需求的分析,重視調研,及時交流和總結群眾文化活動的成果,掌握文化活動的發展動態,及時對分散活動進行有效的科學指導,并將分散活動朝健康的方向引導,以到達改變以往的工作模式、活動思路及角色。其次,加強典型示范,發揮示范作用,根據自身條件進行合理的目標引導,帶動分散活動提高其水平,豐富其內容。
(四)依托陣地活動,強化輻射、示范效應
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文化不斷繁榮的同時帶動了群眾的文化活動。群眾文化活動是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文化活動的發展還存在著許多困難,對于組織與開展文化活動緊密聯系到基層群眾的利益,文化活動的開展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活動,通過文化活動有效的提高群眾的文化素質。
一、組織與開展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意義
(一)在滿足群眾教師生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群眾文化活動不僅是單一文藝表演,更能豐富基層群眾生活,在提高群眾文化生活質量的同時,更滿足了群眾的精神需求。
(二)有利于宣傳黨政方針
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有利于群眾之間的信息傳播,方便了黨政方針的宣傳。有關部門可以在群眾文化活動中加入積極的思想宣傳,樹立良好的活動形象,有效的實施黨政的宣傳。
(三)在構建和諧社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國擁有著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播。民族文化的有效傳播,積極的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將我國的由古至今的精神文明文化擴大到各個領域,幫助黨和國家建立更好的和諧社會。
二、群眾文化的內涵
(一)群眾文化的基本定位
想要做好群眾文化必須了解群眾文化的本質是什么。經濟是改變一個國家的關鍵,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群眾文化活動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由于市場經濟不斷深入到群眾的生活中去,群眾的文化生活也被帶入市場經濟中,許多文化館、藝術館為了跟隨市場經濟的腳步,吸取了商場中的不良風氣,搞一些不切實際的噱頭,失去了原本的社會地位和功能。文化對于群眾來說是不能被其他事物所取代的,群眾文化的特殊地位和社會功能不會因為市場經濟的沖擊而改變。
(二)群眾文化的意義
群眾文化是民眾以娛樂方式為主要內容的一項關乎群眾自身的文化,能夠滿足群眾對精神生活的需求。群眾文化與群眾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可以表達群眾的基本情感,群眾文化的發展和產生貫穿著人類的勞動生活全過程。正因為群眾文化與群眾密不可分,群眾才會主動參與到其中,自愿接受文化的熏陶,培養正確的審美觀,提高群眾的文化藝術修養。
(三)群眾文化的特點
目前群眾文化活動的特點為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地方存在于社會的各個角落,在各個公共場所都可以展開群眾文化生活。從活動分類上來講,群眾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分散的選擇喜歡的項目進行活動,也有興趣不同的群眾選擇一起統一的活動。群眾中既有進行的集中活動,又有以個體形式出現的分散活動,確保了群眾的個性發展。
三、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具體措施
(一)群眾文化活動中有效發揮政府的作用
想要更好發展群眾文化活動,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級政府在組織文化活動中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包括鄉鎮與農村也要重視群眾的文化活動。政府需要在資金方面大量投入,在建設群眾文化活動中提供資金的支持,加速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提高群眾參加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各級政府需要豐富文化活動的形式,增加群眾參與的熱情,不論是公辦、民辦組織活動,政府都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增強各種組織方的積極性。各級政府在各個方面給予幫助,提供專業的指導意見,幫助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質量,提高群眾的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
(二)群眾文化活動中搭建群眾文化設施和活動平臺
群眾文化建設需要基礎文化的支持,基礎文化設施是群眾文化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想要更好的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就要加強基礎文化建設, 基礎文化不僅局限于圖書館等文化中心,還需要建設適合群眾活動的場所。許多地區的公共活動場所由于長期無人管理,造成了活動設施損壞,降級群眾的活動熱情,政府要在管理方面加強管理力度,盡可能的提升群眾參加活動的積極性,讓群眾在文化活又刑逑腫隕淼募壑怠
(三)有效提高活動管理部門的隊伍素質
群眾文化建設管理是發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關鍵,要加強管理部門自身的管理力度,提升管理部門的專業素質。管理部門在挑員工時就需要對員工的各方面素質進行考核,選拔具有專業素質的優秀員工,為更好的發展群眾文化活動打好基礎。在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過程中,要不斷提高管理部門員工的專業素質,要定期進行專業素養的培訓活動,確保管理部門在文化活動中的關鍵作用。對于那些做出積極貢獻的員工要進行相應的獎勵,促進員工發揮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結束語: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上,政府不僅要重視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要注重滿足群眾的精神生活。想要更好的提升群眾的精神文明素質,就要將群眾文化活動深入到群眾的生活中。在群眾文化活動的建設上加大力度,各級政府提供多方面的扶持,才能將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更加完善,激發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群眾文化活動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途徑。
中圖分類號:G2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24-0276-01
基層文化建設發展是在全球化、現代化、城市化和市場化的多重背景下進行的。其一,當今全球化進程日益迅猛,中國自加入WTO后在更大更深更廣的程度上卷入到世界一體化潮流中去,全球化不僅僅是經濟的全球化,更多地體現為文化的全球化。當今各種國外文化、思潮涌入中國,良莠不齊,這對農村文化的辨識、涵納、拒斥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二,基層文化建設是傳統文化寄生的土壤,幾千年封建文化傳統和農村地域的封閉性、農民思想觀念的保守性和狹隘性、農村經濟的落后性使得基層文化建設的發展更為艱難,尤其在現代化的強烈催逼下反而顯得“手忙腳亂”。
在文化市場化的今天,文化的傳播更多的受制于市場利益和資本的驅動,低俗、落后的文化產品進入農村并廣為傳播給基層文化建設健康發展設置了阻礙。
一、新時期群眾文化活動的現狀
一直以來,在基層文化建設中,我們都十分重視發揮國辦文化的主渠道作用,建立起以文化館、圖書館為龍頭,以鄉文化站、文化中心為樞紐,以村文化室為基礎的多層次的基層文化建設網。但要真正把文化“種”在農村,就一定要重視農民自身在基層文化建設中的主觀能動性,讓農民自己走上前臺、當好主角,從而使得基層文化建設自身造血功能進一步增強,農民群眾參與農村文化建設的熱情不斷高漲。
一方面,政府鼓勵各種形式的農民自辦文化,培養一批文化中心戶、文化大院,組建一批農民文藝創作隊伍,扶持一批民間職業劇團、農村業余劇團,讓農民從看演出、參加活動到自己演出、自己搞活動。如在湖北襄樊農村,就活躍著一種“鄉村夜話”文藝形式,群眾自發把各村的特色表演節目,整合成深入田間地頭的“文化超市”,滿足農民自演自賞、自娛自樂的追求,十分受歡迎。在江西婺源農村,不少農民喜愛書法、繪畫、詩詞、攝影,他們經常聚在一起,切磋技藝,交流心得。在貴州安順、獨山農村,農民自編自導花燈小戲,成為鄉村文化的一道風景。另一方面,在各級政府的培育和農民群眾的積極參與下,通過在廣大農村成立文化科技示范戶來樹立典型弘揚先進。文化科技示范戶通過贈送的電教設備和文化科技資料,積極開展技術培訓,信息交流,倡導文明健康的文娛活動。
二、新時期群眾文化活動在基層文化建設中的價值
基層文化建設的發展,一方面應增強農民的現代社會競爭、開拓、創新、求實的價值觀念,另一方面使農民的婚育行為、人際交往、消費行為、投資行為等更具科學性,而且使農民具有從事各類的專業生產和經營的技能,全方位的提高農民的素質,從而實現由傳統人向現代人的轉變。
(一)增強農民凝聚力
群眾文化如同一塊巨型磁石,吸引著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其中,從而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群眾文化把成千上萬素不相識的人組織在一起,通過群體文化活動,創造互相溝通、互相理解、互相幫助、互相關愛的團結氛圍與和諧環境,形成巨大的合力。建設和諧農村,中央要求“要尊重農民的意愿”,這是對農民在和諧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肯定。這里所講的“意愿”,筆者理解應該是農民的集體意志。但是,受幾千年來形成的“小農意識”的影響,涉及農民個人、家庭利益時,農民的意愿很難得到統一和貫徹。基層文化建設所具有的群眾性、大眾化特點,對農民之間的個性差異能起到很好的磨合作用。
(二)規范社會道德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道德建設。道德建設是維護農村社會秩序、規范人們思想和行為的重要手段。群眾文化使它的參與者從單獨的個體走到群體中,形成和諧的群體,共同創造美好家園,共同保護美好家園,共同享受美好家園。個體和諧的道德水準與道德狀態,形成了群體的和諧道德水準與道德心態,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基層文化建設活動因其群眾性、教育性、娛樂性特征及寓德于文、寓教于樂的傳統成為深受廣大農民喜愛的道德教育的活動。
(三)緩和社會心理危機
嚴格按照上級要求,制定《“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實施方案》,召開動員部署會,建立各類清單,做到規定動作到位,自選工作有特色。
(一)體系建設加快推進
根據__市委《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文件要求,我局在前期走訪調研、座談等工作基礎上,為區委、區政府代擬文稿《__區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文件已于5月23日出臺并實施,為加快構建我區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供了政策依據和保障。
(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啟用__區社會公共文化績效評估系統,積極開展文化下鄉工作。強化文化禮堂的使用實效與日常管理,推進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加強文化隊伍建設,提升整體素質。
(三)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今年以來,我局已舉辦公益性藝術類免費培訓班、2016“服務__,文化一家親”--“醉美富春”__市五地走親文藝演出活動等各種形式的文藝活動。
截至5月底,已組織開展書畫下鄉、送書下鄉、“走讀__”講座下鄉等文化下鄉活動172場。
農村電影放映活動于5月20日全面展開,截至6月11日,已放映409場。
(四)圖書服務穩步推進
1.圖書資源和服務網點日益豐富。截至5月,新上架圖書9212種、19141冊,購買電子圖書1.5萬冊,立體書近百冊;新建少兒電子書閱讀坊;新建圖書流通點6個,配置圖書6千冊。
2.讀者活動更具特色。重點開展__區第六屆__讀書節系列活動。目前已舉辦“走讀__”活動3期、__大講堂3期等活動。
(五)文藝作品推陳出新
由____越劇藝術傳習院重新改編的現代越劇《__》亮相2016“__之春”藝術節暨__市新劇(節)目匯演,該劇以__本地抗戰英烈__事跡為題材,省市專家評委對演出表示肯定。
(一)加大文物保護力度
2016年計劃修繕農村歷史建筑20處。截至5月底,所有項目的方案設計均已完成。其中3處已竣工驗收,1處進入施工階段,2處進入招投標程序,4處完成預算制作。
積極開展博物館史料征集和展陳設計工作。__造紙遺址保護工程二期項目已向浙江省文物局申報立項,等待國家文物局審批。
繼續開展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對杭黃鐵路沿線開展搶救性發掘工作。開展全區文保單位、文保點及農村歷史建筑修繕工地開展安全巡查。舉辦首屆__區最美古建筑攝影大賽。做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放接待工作和文物“四有”工作。
(二)強化非遺保護與傳承
不斷完善非遺體系建設。積極組織安頂云霧茶制作技藝等申報第五批浙江省非遺代表性名錄,施肩吾傳說等申報第六批__市非遺代表性名錄項目;召開全區鎮級非遺名錄項目申報推進會,開展鎮級非遺名錄項目建設;開展__市級以上瀕危項目調查工作;對國家級非遺項目竹紙制作技藝等開展搶救性記錄,拍攝宣傳記錄片。
開展非遺進禮堂、進校園、進景區工作。《__市__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觀民俗卷》正式出版。通過前期不懈努力,今年4月__區被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授予中國竹紙之鄉特色區域稱號。組織__竹紙代表性傳承人__和喻仁水參加文化部舉辦的首屆非遺傳承人研修班學習。
(一)審批服務效能進一步提升
繼續理清行政審批權力清單,調整核對行政審批事項,確保審批平臺由區級向省政務服務網順利切換。截至目前,共受理、辦結各類事項753件。其中即辦率92.5%,提前辦結率100%。在區行政服務中心的短信回訪和現場問卷抽查中,群眾滿意率均為100%。
(二)文化市場監管進一步加強
充分運用法律手段開展管理,完善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與公安、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緊密協作,加強日常巡查與安全隱患的排查處置,經常性開展安全生產宣傳與教育,嚴厲打擊各類違法行為。
截至6月7日,共出動執法人員673人次,檢查文化經營單位956家次,處理投訴舉報7起,立案24起,結案19起,警告12家次,罰款10萬元,停業整頓4家,吊銷許可證1家,收繳非法書刊5428冊、非法音像制品18788張。
一是及時傳達上級有關文件精神,認真做好
春節、“兩會”等重要保障期的安全播出工作,切實保障我區廣播電視的安全播出。二是及時調整區廣播電視安全播出領導協調小組,進一步明確了各部門工作職責,確保工作落到實處。三是堅持“一季度一督查”工作制度,加強監督和協調,堅決杜絕發生廣播電視安全播出事故。保持與中心各單位的對接,強化溝通與交流。監督管理文化中心的安全保衛、消防、會務服務等工作。截至6月12日,共接待各類會議184場,其中100人以上會議32場,得到了各界的好評。
1、根據職責,全力做好__安保維穩工作。
2、繼續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
3、積極推進實施__區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工作,對照《__區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督查、統計各鄉鎮(街道)及各職能部門的完成情況。
4、做好政府采購送戲(演出)下鄉標書修改定稿、公告等公開招標工作,完成60場送戲(演出)下鄉任務;組織實施送戲(演出)下鄉、送書下鄉、“走讀__”講座下鄉等文化下鄉活動,下半年完成130場,全年完成300場目標任務。
5、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培訓,著力打造一支懂文化、會管理的復合型隊伍,同時構建區、鄉、村三級文化志愿者隊伍網絡體系,參與公共文化服務。
6、充實公共文化服務內容:為貫徹公共文化服務精神,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大力實施館內文化設施免費對外開放,計劃繼續舉辦免費對外公益性藝術類培訓。
7、實效推進鄉鎮街道圖書分館建設;完善農家書屋,推進鄉村(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完成圖書館rfid智能管理項目的立項與招投標,建好圖書館rfid智能管理系統,推進智慧圖書館建設。
8、完善非遺名錄體系,重點保護并向基層延伸、推進鎮級名錄工作;繼續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文化禮堂活動;出版《守望竹紙——2015中國竹紙保護與發展研討活動論文集》;完成國遺從書《孝子祭》的初稿編撰工作;啟動《__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觀傳統美術卷》的編撰工作;做好相關非遺課題的調研工作。
9、繼續開展__讀書節系列活動。
10、完成20處農村歷史建筑的修繕工作。
11、推進__宋代造紙遺址保護大棚項目二期工程建設。
12、做好勝利浙江受降紀念館、郁達夫故居日常開放管理工作。
13、做好區博物館布展前期主題確定、設計工作。
14、完成全區部分地下重點文物分布區的調查和劃定工作, 為地下歷史文物保護提供依據。
15、繼續開展全區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
16、繼續協助實施__古鎮五年維修計劃。
17、開展文化市場監管,做好綜合整治工作。
18、做好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