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5:07:0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視頻教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將童話故事(如“畫中人”)客串于拼音教學,能使枯躁的拼音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如P36那幅圖的教學可以這樣進行:
1.在一張神奇美麗的畫中,有許多可愛的音節娃娃,它們一個一個地走下來,幫助我們學習拼音來了。你知道他們叫什么名字嗎?(生一一讀),師粘貼在黑板上。2.現在它們該回家了。可是,它們來得太急,忘記了回家的路,你們能幫助它們找找家嗎?你是怎樣幫助它找到的家?(訓練生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3.畫中音節娃娃回到家后,這幅畫就掛起來了,畫上變得熱鬧起來。你能想象出五個音節娃娃在一起發生了什么故事嗎?(生展開想象編故事,學得興趣盎然。)
二、移花接木——插入新聞
10月8日,是中國隊阿曼隊進行足球出線比賽,也是全國球迷矚目的一場球賽,中國隊以1:0提前兩局獲得出線資格。第二天上午學拼音部分P36~-二、三兩題。在復習聲母/頃序的基礎上,我將這則新聞巧妙地插入這兩道題中,豐富了學生接收的信息量。我是這樣穿插的:1.聲母媽媽都是球迷,字母王國的國王為她們買了23張球票讓它們有順序坐在體育館的座位上。先幫國王點點名,看看是哪些聲母媽媽遲到了?(生口頭填空)國王請你們再幫一下忙,給這些遲到了的聲母媽媽照張相片,曝一下光,你會嗎?(生填進所缺聲母)2.師:中國隊終于以1:0大獲全勝,提前兩局出線。到2002年,我們男足終于可以沖出亞洲,參加夢寐以求了四十多年的世界杯足球賽,23位聲母,既興奮又激動,她們快速沖到綠茵場上,站成這樣的隊形,以特有方式慶祝。(生問:為什么這么亂?)我說:亂嗎?按它們排列的順序描出這根帶子,你就可以發現他們慶祝男足出線的特有方式。(生快速連線)一學生叫起來:啊,她們站成了一頭大象的形狀。大象正搖旗高喊:中國出線了!
故事編到這兒就結束了,可學生的情緒還沉浸在與聲母媽媽一樣的激動興奮中。他們激動地回顧了昨晚觀足球賽時家人的表現和自己的感受,非常自然地受到了一次愛國主義的教育。
本文作者:廉玉梅工作單位:黑龍江省輕工業技工學校
針對上述食品發酵工藝學的教學方法所存在的問題和教育缺陷,結合我國實際的教育制度情況,筆者提出了以下幾點課程創新與改革方式,以供大家參考借鑒。教學方式的改革創新為了使學生在食品發酵工藝學的學習過程中形成一個系統的概念,強化學生的基礎理論掌握情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我們應該適時的轉變教學方式,采取了“圍繞教材內容,抓住一條主線”的方法,即將發酵食品生產中各研究對象的共性規律提煉出來,內容包括菌種選育及種子擴大培養、培養基制備、培養基滅菌與空氣的凈化、發酵條件控制、下游加工過程五大部分。之后,分別將常見的發酵產品如酒類、氨基酸、檸檬酸、核苷酸、黃原膠的具體生產工藝作為典型的案例來剖析,為學生今后走向社會從事各種發酵行業的工作拓寬道路。另外,在具體章節的講述和安排上注意注重各個單元工藝操作的有機結合,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系,如將課本上原本歸在有機酸發酵中的醋酸發酵放在酒精和白酒之后講解,目的在于使學生對醋的生產與酒的生產之間的關系有一個更為清楚的認識,真正理解“酒放酸了就變成醋”的道理。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創新實驗教學內容是人才培養的主要落腳點之一,也是實驗課程教學改革關鍵所在。目前傳統的實驗內容偏重于認知性和驗證性,這種實驗教學模式和內容與現代社會的需求相比就顯得尤為不足。做好實驗課程通過開展實驗課程,可使學生通過實際動手和觀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進一步深化和培養了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源于并指導實踐的意識,這是學生進行創新的基石。另外,對于實驗課程中的相關準備工作可以由老師指點,讓學生自己動手準備,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可以培養其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積極開展綜合性實驗綜合性實驗是指包含著若干個小實驗內容,要運用幾種不同的技術才能完成的一個整體性實驗。通過這種實驗訓練,可以實現以學生自我訓練為主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動手能力,鍛煉學生運用基本實驗技能組合完成綜合性實驗的能力,也可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掌握全局的能力,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創新性地進行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是相輔相成的,如何使實驗教學貼近理論教學,激發學習興趣,走出驗證性實驗、小實驗的舊框架,向綜合性實驗、大實驗實現轉變是我們在設計實驗項目時的指導原則。在實際的實驗操作過程中,可以通過不同的實驗形式使學生從根本上理順理論與實驗的關系,能夠更加全面系統地掌握發酵工程領域的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思維,改變了以往學生實驗“照方抓藥”、“紙上談兵”、缺乏感性認識的弊端。
總之,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密切相關,理論教學使學生對所做實驗“知其所以然”,而實驗教學又使學生對所學理論“溫故而知新”,最終達到理論和實驗教學的雙豐收。2.3考核制度的改革創新在食品發酵工藝學的考核內容上,可以轉變原來單純的卷面考核方式,采用多種渠道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最后進行綜合考核。比如在筆試測試題中加入較多的能力測試,采用卷面考試和實驗考試的綜合成績作為考核指標,同時結合學生平時的作業實踐情況,包括學生的實驗設計、實驗報告、自我評價和同學之間相互評價等多方面因素,全面綜合的進行考核。以上實驗考核方式的改革,有利于調動學生重視并積極開展實驗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隨著我國教育制度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進行轉變,2l世紀對綜合型人才的需求也逐漸加大。為了適應現代化人才市場的需要,為食品發酵行業培養創新性的人才,應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內容、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食品發酵工藝學課程的創新和改革對于加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科研能力、創新思維有積極作用。只有大力開展食品發酵工藝學課程改革,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的新世紀復合型發酵工藝人才,進而才能不斷的促進發酵工藝的發展。
2方法
2.1品管圈的建立
根據自愿參加的原則進行招募,建立品管圈,取名“手長圈”,寓意手術室護士共同進步、一起成長。共12人,圈長1名,負責組織開展圈內活動,監督圈內活動內容;指導員3名,負責護理技術指導、示范及音視頻采制、多媒體制作等,其余為圈員,均為新護士。
2.2主題選定
采用頭腦風暴法確定“視頻教學提高護理工作質量”的品管圈活動主題。通過采制最新的臨床影像資料,配合既有多媒體技術資料,在品管圈質量管理體系引導下,進行學習、培訓與交流。
2.3活動規劃
確定品管圈的活動周期、活動細則、工作職責、圈員的培訓計劃和培訓方式等。品管圈成員采用六何分析法(5,W1,H原則),通過每周的圈會進行相關資料的學習,交流學習經驗和體會,總結和分析教學和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方案,并收集、整理各種信息反饋。
2.4現狀分析
手術室護理工作具有專業性強、無菌操作要求高、突發事件多等特點,護理工作緊張而繁雜,新護士在參加工作初期難免會感到無所適從。通過品管圈活動的問卷調查,根據帕累托法,將存在的問題進行排序,列出問題比較突出的前5項,分別為:術式復雜與醫生溝通配合難;無菌操作要求高,容易出現操作失誤;手術器械繁多,熟悉度低,物品準備不足;心理緊張,忙中容易出錯,自信心不足;手術室環境布局復雜等。
2.5對策擬定與實施
根據手術室新護士在臨床實踐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擬定整改方案。定期開展品管圈活動,了解圈員的實際需求,在圈會活動中交流心得體會,通過有針對性的視頻教學培訓,提高新護士的理論水平和臨床工作質量。具體措施包括:①圈長和指導員方面,將手術室的各項專業操作技術拍成視頻短片,制成多媒體資料,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并分析異同點,使抽象的無菌化操作具體化,對較難掌握的部分可以重復播放,并指出其重點和難點;注意收集新護士在臨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癥結,提出可行性解決方案,并進行示范引導,分享臨床實踐和思想的心得體會,注重圈員核心能力的養成;運用雙向反饋機制,通過對新護士圈員的綜合考核及量表調查,評價品管圈活動的實施進展情況,掌握品管圈活動的實施動向。②新護士圈員方面,培養無菌觀念,熟練掌握手術室操作的基礎理論和無菌操作的基本技能,通過視頻和多媒體資料的學習,對照自身找出存在的問題并適時加以改正;強化自身綜合能力,通過理論學習和臨床實踐,有意識地提高在臨床手術工作中的溝通配合能力和心理素質;在圈會中積極提出臨床遇到的困難,分享在實踐中學到的好方法和心得體會,在互相交流學習中不斷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克服工作壓力,樹立在臨床工作中的自信心。
2.6效果評價
在品管圈視頻教學活動前后,對新護士的理論和實際操作進行考核,理論考核主要采取試卷形式,操作考核計算多項技術操作所得分數的總和,其中包括器械物品準備的完備率、專業手術器械的熟悉度、臨床實際操作的正確率等;通過向臨床手術醫師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了解新護士在活動前后與醫師溝通配合能力的變化;通過發放自我滿意度評價調查問卷,了解新護士在活動前后心理承受能力、行為控制能力和對自己工作水平主觀感受的變化。
2.7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3結果
3.1品管圈活動前后護理工作質量的比較
活動實施后,器械物品準備的完備率、專業手術器械的熟悉度、臨床實際操作的正確率較實施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2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后醫師滿意度的比較
活動實施后,非常滿意和滿意的人數較實施前增多,一般滿意和不滿意的人數減少,滿意度呈上升趨勢,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3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后自我評價滿意度的比較
活動實施后非常滿意和滿意的人數較實施前增多,一般和不滿意的人數減少,滿意度呈上升趨勢,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4討論
品管圈活動有利于提高手術室新護士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有助于快速掌握手術室無菌操作的技術要領,提高綜合業務素質和基礎護理的工作質量。通過開展品管圈活動,將現代化的視頻影像技術應用于新護士的培訓教學之中,有利于新護士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通過指導人員的親身示范講解,并與自己的實際操作進行對比,從而更容易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通過品管圈管理模式的應用,加強了教與學的雙向互動,有利于新護士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和實踐的積極性,主動發掘自己的能力特長和工作中的訣竅,再通過與其他圈員的相互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品管圈的開展有利于指導員及時發現新護士的技術短板,把握培訓的重點和難點,剖析熱點問題,并實時更新視頻教學內容,就圈員關心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和示范。品管圈活動有利于提高圈員的應急處置能力、與醫師的溝通協調和配合能力,有助于圈員開放個性,增進護士及醫師之間的熟識和溝通交流。此次品管圈活動得到了外科醫師和麻醉醫師的大力支持,在視頻的采制過程中,突出了手術配合的流程以及手術醫師的習慣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指導,有效地促進了醫護間的溝通,提高了臨床醫師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通過開展品管圈活動,使新護士通過不斷學習,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逐漸提升自身能力和綜合業務素質,這些改變都有利于提高新護士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自信心和責任感。
2存在的問題與分析
但是,我們認為以上教學方法還存在一些問題值得商榷:(1)雖然提問和啟發教學方法強調對學生思維的啟發,但限于課堂上知識資源和時間有限,加上學生自身免疫學知識匱乏,學生很難對提出的問題和啟發有深刻的回答。(2)教學互動模式能使學生在上課前積極準備備課筆記,提前備好板書或多媒體課件,可成為學生掌握課堂知識以及提高學習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但我們在實踐中發現,學生在講課時,其他組學生由于缺乏課前學習,難于引起思維上的共鳴,該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有限。(3)雖然教師們注意到在授課過程中應多關注教學中的問題與生活中平常事之間的聯系,但沒有推動學生去思考這些問題和聯系,是老師將這種有機聯系帶入課堂,因此對提高食品免疫學的教學質量有限。(4)“三環教學法”是從教師出發,以講清概念為目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限。以上方法針對免疫學中概念眾多,聯系復雜、內容晦澀難懂等問題,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入手,想方設法使教學內容簡明化,增加學習的趣味性。但是這些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對創新人才的培養要求,在調動學生學習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查找、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獨立思考、發現、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
3探究式教學模式構建的關鍵
目前在食品免疫學課程方面還沒有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報道,因此在食品免疫學課程中有必要引入探究式教學模式。我們認為,探究式教學研究應包括三個方面:(1)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構建包括問題設計、小組討論、課堂討論、總結歸納四個步驟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其中問題設計為重點。(2)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踐。在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踐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正確地運用探究方法、收集信息資料、設計探究方案、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總結探究結果等能力,培養良好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3)探究式教學模式有效性的評價。以對學生學習行為的有效性和教師教學行為的有效性的定性評價為主,以對學生的學習結果、認知水平的定量評價為輔。學生學習行為的有效性從學生面對問題的態度、處理問題的方式、解決問題的品質等方面進行評價。為促進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以及在探究過程中對學生的進步和存在的問題進行連續的反饋,以便做出適當的學習活動計劃和教學計劃的調整和修改,需要對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問題情境設計是探究式學習方法成功的關鍵。選題或學習的材料具有一定的難度、探究的問題具有新穎性是保障探究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如果探究性選題很膚淺,缺乏新意,則探究式教學就只剩下形式,學生也會失去主動學習的興趣。這要求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創設與教學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而又有一定難度和新意的選題,使選題發生的情景和現實問題類似,學生在近似真實的情境下進行學習,才能激發出聯想思維和學習興趣,利用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新知識,從而構建起新的知識體系。
要實現由驗證型實驗教學方法向啟發式的實驗教學方法的轉變,教師應首先樹立啟發式實驗教育的教學理念,變傳統的單向知識傳授模式為知識傳授與啟發探索相結合的模式。這樣才能將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同時,通過啟發式實驗教育,能使學生變“模仿”實驗為“探索發現”實驗。這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是將學習知識、培養技能和能力融為一體的載體,學生將會對課堂產生極大的興趣。
1.2教師啟發式的實驗教學
以往填鴨式的有機實驗課堂教學形式單調,難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望和創造欲望,學生只是在眾多的知識當中被動地接受教師講授的現象、原理、規律等,缺乏主動、積極地去認知、探究。教師啟發式的實驗教學則在實驗之初,介紹目前幾種常用的實驗方案,啟發學生通過比較發現幾種方案的優缺點及適用范圍,然后引導學生提出適合實驗室應用的實驗方案或對某個步驟提出改進方案,最終讓學生分組實驗進行對比和驗證。實驗過程需要學生在全過程手腦并用,并讓學生在改進的實驗與已有的實驗步驟和現象的對比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根源。如用于液體混合物分離的蒸餾與分餾實驗,在教材中是兩個各自獨立的基本實驗操作,我們則將兩個實驗合并為一個實驗,讓學生通過分析自己得到的蒸餾與回流的實驗結果,得到蒸餾與分餾操作在分離液體混合物的異同,從而得到不同分離方法的適用范圍。又例如在乙酰水楊酸的實驗中,書中的方案是固定水楊酸與乙酸酐的用量,計算收率。而改進后的方案為,設置不同劑量比例的實驗組,讓同學分組操作,不同實驗組之間通過對比實驗現象與收率,分析原因,通過對不同劑量組數據的分析,使同學在這一過程中認識到酰化劑的劑量對反應的影響。通過這種改革,使學生在一種探索研究性氛圍中幫助學生掌握實驗要點、難點及注意事項,使學生深刻理解實驗步驟的設置原理,規范實驗操作。通過這種啟發式實驗教學,激發學生探索和創造性研究的積極性,從被動接受者轉變成知識的創造者,為他們將來進行畢業設計、科研工作做準備。
2啟發式科研訓練在有機化學實驗課程的實施效果
以往傳統實驗教學主要以講授法和演示法為主,學生只要“照方抓藥”式被動開展實驗,缺乏思考、分析、提煉和整合歸納知識的能力。啟發式實驗教學則實現了教學與科研的雙贏。大二年級學生在實驗課結束后感言:“有機化學實驗很鍛煉我們實驗技能”。他們在有機化學課堂中了受到科研的啟蒙教育,能主動以較大的興趣投入到課堂的科研訓練過程中,在提高綜合實踐能力的同時,創新意識和能力能夠得到明顯提高。
食品科學實踐教學包括六個環節,分別是社會實習、社會調查、平時作業、實驗教學、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其中重點是平時作業、實驗教學、社會調查和畢業設計。各個環節在食品科學課程中的教學目的和手段均不同(見表1)。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教學的基礎性,激發學生實驗的積極性,在畢業設計的最后階段還應注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表1實踐環節設置方式設置目的平時作業教師布置鞏固課堂知識實驗教學開設實驗課驗證和鞏固所學課程知識,培訓基本實踐技能社會調查開設教學實習環節學生將課堂知識點對號入座,培養主動觀察、分析、綜合運用食品包裝知識的能力畢業設計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食品包裝問題的能力(1)基礎性方面。在食品科學課程實驗中,讓學生動手實驗,深化鞏固課本基礎知識,在學生自己摸索過程中,達到教學培養目標。如對食品材料的鑒別、食品包裝原理實驗和食品技術應用的實驗。(2)實驗積極性,不僅是指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包括提高教師實驗教學的積極性。教師要對實踐教學充滿信心,將熱情貫穿于實踐教學每個環節,帶動學生動手實踐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調查,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理解和掌握知識。(3)學生畢業階段的系統性。畢業設計是對學生食品科學學習結果的驗收。教師應當重視畢業設計中階段性知識的實踐教學,引導學生整理升華平時所學的食品科學知識,鼓勵學生進行實踐調查。在畢業設計階段,學生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整合與實踐。(4)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食品科學是近幾年興起的交叉學科,新技術、新成果不斷產生。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鼓勵學生把學科前沿知識,結合生活生產需要融入學習中。事實證明,學生在發揮主觀能動性基礎上開展的食品科學調查,效果明顯。學生通過查詢跨學科知識,結合自己的理解,學習效果超越了課堂教學。
2多媒體在實踐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2.1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興趣在以往的食品科學教學中,教師通常借助靜態圖片向學生講解教學內容,學生憑揣摩和想象理解機械原理和內部結構。對于較難理解的內容,學生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況下,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受到打擊。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師可以形象生動地展示機械操作的原理和食品生成過程中發生的變化,簡單明了,將單調枯燥的學科知識直觀形象地傳遞給學生[1]。例如:講解生物的屠宰過程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將屠宰過程視頻播放給學生,展現生豬擊暈、脫毛、劈半等過程。這種反映生產實際的視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減輕了教師備課的壓力。學生在觀看視頻過程中,不斷向教師提出問題,師生高效互動,提高了教學效率。
2.2適應實踐教學信息量大的特點食品科學課堂教學信息量較大,教師如果按照板書畫圖加講解的方式授課,課堂教學效率太低,無法在規定學時內完成課程教學。而課本囊括的內容有限,學生需要了解更多食品科學的實踐知識才能適應目前食品科學市場的需求。如在餅干生產教學中,要講清楚如何在一條生產線上進行全自動化生產,教學信息量非常大。為節省教學時間,教師可以將餅干生產中各個環節的視頻播放給學生觀看,并結合視頻進行講解。在學生到食品生產企業實習之前,開展這樣的實踐教學,效果更好,針對性更強。
2.3有助于活躍課堂氛圍圖像、聲音、動畫、文字等多種信息呈現方式的結合,能夠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主動投入食品科學課程學習中[2]。教師通過多媒體對學生開展啟發式教學,在學生不懂不會之處,師生進行交流探討,讓學生既獲得了知識,又在心中留下疑問,啟發他們在課下進行二次思考,加深了課堂實驗的效果,鞏固了所學知識。
2.4有助于學生實踐創新專業性強是食品科學學科的一個特點,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實踐創新,探索新理論、新思想、新技術,是本學科真正魅力所在[3]。學生的實踐是創新的實踐,這些新的知識,課本上沒有,也沒有具體成型的教學資料,但是可以通過網絡搜集這些新理論散落在社會各方面的碎片,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啟發學生開展食品科學知識創新實踐研究。
3食品科學多媒體教學的實現
(1)從實踐角度理解教材。在理解教材的同時,教師要從學科特點出發,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新的思考。教師要處理好傳統教材與現代食品科學教學之間的關系,堅持理論和實踐統一,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學科知識體系,更要提高學生運用這些知識進行實踐的能力。學科知識體系的建立,要注意知識的逐步傳授和新知識的發展。例如:在“關于食品營養成分的分析調查中”,要求計算好食物的營養成分。食物的營養成分包括維生素類、脂肪類、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在6個學時的教學中,如果不對學科知識劃分重點,每個環節、每個知識點都講解,顯然是不可能實現的,教學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在新的教學思維指導下,我們從學生實踐的角度對本節內容重新編寫。學生畢業后,本節課中廣泛運用的知識點是水分和蛋白質類的測定方法。在對分析方法進行重點講解之后,我們給學生播放食物分析過程的視頻。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實踐運用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后,引導學生從實踐角度對知識進行區分,然后講解分析實驗中的采樣、檢測等具體問題。在教學中,我們配以課堂教學實驗儀器設備進行生動教學,學生的實踐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得到較大提高。
(2)精心制作課堂多媒體課件。筆者以“凱氏定氮法”檢測食物中的蛋白質為例,介紹食品科學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制作。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我們將檢測過程拍攝下來,剪輯好多媒體教學素材。拍攝之前,我們要思考兩個問題:一是實驗方法的可操作性,二是配套儀器是否與單個實驗相同。拍攝時,要有關鍵點,如蒸餾倒吸和堿化終點、滴定終點等重點問題,要注意對比變化,便于學生從多媒體素材中快速抓住學習重點。多媒體教學的重點是有效傳播知識,所以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要進行細致認真的思考,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和知識結構進行設計。制作多媒體課件時,教師要對實驗器材、實驗中的注意事項進行延伸[4],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動態思考。同時,要注意課堂之外趣味知識的補充,如行業發展前景等。
(3)提高課堂內容的實踐性。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中,要保留和發展傳統教學中的有益手段,把實驗的思考方法教給學生,培養他們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多媒體教學可以結合傳統教學方法開展,如對比、系統分析和實例解剖講解、定性和定量實驗法等。在學生學習實驗原理時,教師要從實驗方法方面引導學生理解知識,把自己的實踐經驗傳授給學生,調動學生開展食品科學實驗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實踐思維。
(4)其他注意問題。雖然多媒體教學有很多優勢,但教育過程不能過分依賴多媒體。在某些情況下,板書教學更簡單,更易于學生理解。開展多媒體教學,要理論聯系實際,直觀展示知識,避免繁復冗長的表達。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媒體和教學方法。多媒體能夠承載更多的信息量,但在長時間的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后,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跟不上教師授課速度。為保證課堂教學效率,教師的教學方法應多樣化,增加師生間的互動與交流。
教學行為是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或意圖所采取的一系列問題解決辦法,是在教師自我監控下的一種有選擇的技術,是教師素質的外化形式。隨著新課程的實施,為了解貧困山區中小學教師的教學行為發生哪些變化、還存在什么問題,研究基于對“貧困山區義務教育新課程實施問題研究”的調查,以山西省忻州市貧困縣的中小學為調查范圍,從教師、學生、校長三方面調查了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以期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采取改進策略。
一、調查結果
從調查的數據,我們既可以發現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也可以了解其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課堂教學行為方面
1、在教學內容的處理上
有82.29%的教師能根據具體情況對教材內容經常拓展,有自己的補充,重點、難點突出。這充分說明新教材確實體現了生成的特征,突出了新教材所強調的教學過程中的創造與補充。但有17.71%的教師“照本宣科”,不對教材作深入鉆研與分析,滿足于條條框框的知識講授,資料貧乏,講課思路較狹窄。
2、在教師關注點上
一是從關注學生考試結果向關注學生的發展,表現為有82.1%的學生覺得教師在課堂上不再把目光集中在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身上。二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不同問題。61.3%的學生認為教師不僅關心學生回答是否正確,而且對思考過程、回答結果有無創造性更為關注;有30%的學生認為教師關注知識的掌握,有39.1%的學生認為教師更關注教師能力的發展。這說明還有三分一的教師的教育觀念沒能扭轉過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不夠。
3、對學生的課外輔導及時間上
布置課外作業和輔導,是課堂教學的繼續與補充,有助于鞏固課堂和檢驗書本知識,有利于因材施教。調查顯示:有2.08%的教師對學生放任自流,從來不輔導學生;一周輔導學生1-2小時的占教師總數的36.46%;有84.38%的教師感到新課改加重了他們的工作負擔。如表1。
中小學教師輔導時間的縮短,與教師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不符;工作量加大,使教師對新課程研究很少,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與程序,對三維目標難以顧及,忙于應付,疲于備課。
(二)學生的學習方式方面
新課程觀認為,學生不是被人塑造和控制、供人驅使和利用的工具,而是有其內在價值的獨特生命。課改的根本目的就是幫助學生身心、個性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新課改實施后,學生學習方式發生很大變化。結果如表2。
調查表明,近一半學生認為作業量不多,用較少的時間就可以完成;為了提高聽課的針對性,70%多的學生能提前預習;學生在課堂上,能積極思維,踴躍發言,充分發揮了自己的主體性,學習方式正在發生著可喜的變化。但約有50%的學生認為作業量較多或非常多,這說明部分教師還沒有改變教學方法,仍通過題海戰術來提高教學效果。有10%的學生不能提前預習功課,學習盲目、被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被激發起來。
(三)教師自我反思方面
自我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和再學習活動,是教師教學行為轉變的有效途徑。通過教學反思,教師可以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自我,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調查顯示,有28.13%的教師認為教學反思很重要,每節課后都寫授課體會與感受;有38.54%的教師認為比較重要,一般情況下都要寫;有30.21%的教師認為沒有時間,只能偶爾進行;另有3.125%的教師認為對自己沒有幫助,從沒有反思過,且此部分調查對象集中在農村初中。這說明還有三分之一的教師對教學反思的作用認識不足,所以不能自覺地進行,甚至從不反思,這勢必影響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影響教學效果。(四)合作學習方面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很多教師把能否進行自主、合作或探究學習作為新課程行為的標志。于是,課堂上采用分組、討論的教師達61.2%,“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喜歡說哪個就說哪個”等形式充斥著整個課堂,異常“活躍”。尊重學生,讓學生充分發揮其自主性,積極思維,踴躍發言,及時肯定學生的長處都是可取的。但部分教師過于追求“時髦”的外在形式,學生能懂的要學生分組討論,能獨立完成的任務讓學生合作,能自主時不讓學生獨立;學生有探究欲望時,為趕時間,71.2%的教學內容由教師直接講述,告知結論。這致使學生看不到合作的必要性,體驗不到分工協作的快樂。
二、原因分析
造成教師教學行為問題的因素有很多,研究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受傳統觀念影響,新課程理念模糊
課程理念是進行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表達越明確,把握越準確,對教育實踐的指導作用越強。從調查結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傳統的教學觀念已深深扎根于部分教師(占1/3)的頭腦中,這自然會干擾、阻礙他們對新課程理念的吸收。在他們的認識中,教學的目的就是提高成績。因此,不顧學生的實際與感受,將學生作為接納知識的容器,隨心所欲;一味地向專家學習、向權威學習,視專家、權威為標準、真理。另外,還有15.63%的一線教師認為新課程理念過于理想化,不分學科的三維目標過于泛化,這必然影響教師對教學目標的把握。
(二)教師培訓力度不夠,流于表面形式
教師素質直接影響教育改革的成敗。我國的新課程改革是一場全新的對課程理念、課程管理體制以及課程實施的深刻變革,更加需要全面、深刻的教師培訓來保證。但是,目前教師的培訓針對性不強,一般限于專家的集中講授,表現出表面化、形式化的傾向,與教師的實際要求不吻合。例如:當前主要是分層次地對教師進行培訓,地市級或省級教師由省級教育學院培訓,縣級教師由地市級教育部門培訓,農村教師由縣教育局來培訓,且近90%是采用專家講授、集中培訓的方式;優秀教師、教學能手的講授僅占10%左右,且對教師如何向他人學習、向書本學習、向網絡學習缺乏引導與監督,從而使教師的知識源頭缺乏活水,知識陳舊或行為茫然。
(三)教師壓力過大
新課程改革倡導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強調學生主體作用和創造能力的培養。但這類學習方式一般適用于小班教學,在大班或復式班運用,教師需要更認真地設計,在備課與方法上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忻州市有國家級貧困縣11個,占全國貧困縣(35個)的31.43%;目前小學中有復式班的學校占總數的61.1%,復式班占總班數的20.64%,復式班學生占小學生總數的31.2%。再加上對學生能力、主體性的培養,教師難以適應。此外,經濟的貧困導致大多數教師工資待遇低,生活負擔重,經濟壓力大,這一切都極大地影響了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
(四)教師職業倦怠感較強。
教師職業倦怠是指長期工作在高度壓力下的教師,在情緒、認知、行為等方面表現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狀態。長期的壓力和倦怠不僅造成教師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適,同時也影響著教學水平。這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情緒衰竭,即極度疲勞狀態,工作熱情完全消失,每天機械奔波于家庭與教室之間;第二,非人性化,即教師個體以消極否定、麻木不仁的態度對待服務對象;第三,個人成就感低,表現為教師對自己工作的意義與價值評價降低。高年齡、高教齡的教師職業倦怠明顯高于年輕教師,小學教師明顯高于中學教師。如此消極的心理狀態顯然難以有合理的教學行為,難以適應基礎教育改革。
(五)評價體系滯后
評價體系,尤其是考試制度的改革,是落實課程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社會與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如何評價學校、學校如何評價教師、教師如何評價學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教師教學行為。在升學率至上的今天,“學校轟轟烈烈地搞素質教育”“扎扎實實地抓應試教育”。而作為學生監護人的家長一方面希望孩子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卻又擔心孩子考試成績,兩相權衡下還是多以升學為主要追求。個別學校搞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受到家長的強烈抵制;每年一度的評優、評模、晉升職稱等常規工作,仍以升學率為主要標準……如此評價標準下的教學方式自然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相悖,評價制度的滯后與不完善已成為制約教師教學行為轉變的瓶頸。
三、改進教師教學行為的有效對策
(一)通過多種途徑,積極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首先在于其能夠轉變傳統教育理念。在這方面,除了教師自學新課標外,學校還要通過培訓、觀摩錄像等多種途徑,使教師深刻領會新課標蘊含的時代內涵和本質要求,從內心深處樹立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嚴格遵循教育規律,切實轉變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態度,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學生觀、發展觀、知識觀和課程觀,激發教師對教育改革的內在動機與熱情。
(二)強化教師的自我反思意識,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教學活動是一個動態過程,它由人類的主體性構筑而成,需要教師對教學行為不斷進行批判性反思。教師的反思意識是教師真正改變教學行為的前提,對于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反思內容包括教學觀念、教學實踐、能力結構、處理學生問題的方法、教學結果等,它是基于提高自我教學能力的強烈愿望,以教師的教學需要和個性特征為前提,“它指明了處于教學實踐中的人,應該審視教學過程,反思自身行為的合理性程度。”有反思意識,才能以教學主體的身份投入教學之中,對教學表現出審慎的態度,不斷地促使自己朝既定的方向努力。而缺乏反思意識的教師,改進教學行為就只能停留在口頭上。
(三)加強教師培訓力度,提高培訓的針對性、目的性
第一,我們應該對培訓的形式及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要動員全體教師參與,使培訓的內容更加貼近教師實際,與其日常的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加強反思;將培訓內容深入到微觀層次,少一些集中講授,多一些現場觀摩;少一些理論知識的傳授,多一些有指導性的討論與研究,將科學規范的案例示范于課堂,使教學觀念在教學實踐中有所體現;將新教材的分析與課題設計聯系起來,將教學理念與教學活動結合起來,以促進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第二,加強不同層次的教師培訓,將宏觀與微觀、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著重對教師進行課程基本理論、課改目標及理論、教學原則與教材、具體的教學策略、學科教學案例等方面的培訓,從多方面健全培訓制度。
(四)降低教師壓力,消除其職業倦怠,使教師保持健康的心態
食品生物化學課程是高職院校食品專業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就是為食品專業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和未來就業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食品生物化學課程的設置應該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發展方向做出合理調整,講授課程要有重點有目標。
1.2理論實際相結合激發學生興趣。
食品生物化學課程主要是一門研究關于食品成分的結構、組成、功能以及性質,和食品成分在其加工、運輸、貯藏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學科。課程涉及的知識面較為寬廣,理論性、實踐性較強,但課程知識點零散、系統性不強以及章節相對獨立,所以高職院校的學生會在接受知識過程中產生畏難的情緒。然而,食品生物化學與日常的生活聯系緊密,這一獨特的優點使得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與實際生活聯系的地方,一旦學生對該課程產生興趣,就很快會讓知識變難為易。
2.現代化教學手段
2.1制作動態教學課件。
食品生物化學課程的內容抽象,但又十分重要,所以可以使用CAI課件,把課程所要使用的數據、文字、聲音、圖像和視頻等結合在一起集成處理,這樣的教學效果會非常理想。
2.2制作PPT。
在制作PPT的過程中,盡量不要出現大段的文字,最好使用大量的圖片、圖例或表格,適量的動態內容也是很有必要的。字體應該比較飽滿,字號適中,重要的知識點一定要醒目,例如使用字體加粗格式等。重要的知識點可以運用適量的超鏈接來清晰展現,將啟發式提問貫穿于整個PPT。
2.3寓教于樂。
運用多媒體或者制作flash讓課程處于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使學生有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這樣對于學生學習食品生物化學課程會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這種形式不宜過多使用,過度的多媒體和flash教學會使學生產生視覺上的疲勞,老師的教學任務也會因為大量的實踐而難以完成。
2.4互動教學。
高職學校可以建立食品生物化學課程網站,將任課老師的課件和教學資料放在網上,以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自主學習,來彌補在課堂上遺漏的知識點。此外,學校可以砸網站上設立學生試題自測盒老師對學生疑難點答疑,真正落實教學互動,這樣一來就提高了學生對學習的熱情,教師也能在對學生的答疑和學生自測中更好的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即時查漏補缺。
3.加強實驗室的基礎設施建設
實驗室是食品生物化學課程進行教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對延伸課堂教學的知識點、以理論指導實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學校進行教學和科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良好素質和較強能力的重要實踐基地。所以,實驗室的基礎設施建設是食品生物化學課程專業建設的關鍵組成部分,同時鞏固了專業學科的建設。第一,要加大對食品生物化學課程實驗室建設經費的投入,使實驗室的條件完善、設備先進,讓學生在畢業以后很快就能適應工作崗位。第二,要提高實驗教學地位,重視培養實驗師資力量,注重完善實驗室的實驗人員配置,建立具有專業化的實驗隊伍,為學生的自主實驗創造有利的條件。第三,教師要積極鼓勵學有余力且對課程有興趣的學生參加實驗準備過程、實驗管理和教師的科研活動,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自主組織實驗,達到一個鍛煉學生組織協調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目的,提高管理水平。
4.教學相長
教師在學生知識的講授過程中扮演著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教師的品德和言行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每位教師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學生做一個良好的榜樣,提高自身的業務學習、文明禮貌、政治素養和敬業精神等。科學文化素質是高職院校教師從事教學方面工作的最根本素質。可能學生喜歡某門課程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喜歡該課程的任課教師,自然就會學好這門課程。所以,作為一名受學生喜愛的教師應該做到充分準備并且理解講課內容、課上注重與學生互動、講課方式幽默詼諧通俗易懂、課下關心學生并且時常與學生交流。教師應時刻提升自我,揚長避短,促進教學順利展開。
5.內容、實際和專業三者結合,貫穿課程
培養學生實踐技能是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最本質的區別,所以食品生物化學課程就算只是專業基礎課,其課程內容也要優化,要貼近實際而不僅僅是系統性的知識。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教師不能忘記要時刻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的課程學習內容,為以后專業課的知識學習打下結實的基礎。
二、本次課程內容在課程中的地位
乳品的加工工藝是《食品工藝學》課程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學生通過學習熟悉乳制品的主要化學成分及加工原理;了解市場鮮乳的主要種類及其加工工藝特點及產品質量標準;通過學習,能自行設計消毒乳和滅菌乳的加工工藝,會分析消毒乳和超高溫滅菌乳加工的參數及質量問題的原因;掌握制品品質控制的手段及檢測方法;為學生在今后在工作中處理實際問題作好準備。亦希望通過學習提高學生團隊合作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及職業道德意識。教學重點在于對消毒乳和滅菌乳的區別及其加工工藝的設計,存在問題的分析及解決辦法的設計。
三、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PBL教學模式中尤其強調集體協作和團隊精神,因此,為了便于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在實施PBL教學前先讓學生自由組合形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6~7人,各組選出一名組長,負責組織學習。對課前準備階而言,由于在PBL教學模式中,特別強調在教師的點撥下,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使學生帶著問題邊聽課邊尋找答案,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問題的設置是PBL教學的核心。好的問題可極大的引發學生的求知欲,而設置不佳的問題卻會使學生感覺課程枯燥、無味,喪失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生的能力情況,規劃學習的重點、難點,查閱相關教材、文獻資料并設計有針對性的討論問題。根據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充分發揮學生親身經驗對于專業知識學習的作用,考慮到市售鮮乳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接觸的實際產品,為學生設計安排了分組進行市場鮮乳產品種類調研,通過該活動討論以下幾個問題:市場鮮乳產品的主要包裝形式、保藏條件及其感官風味特點。對教師而言,為了有效調動課堂氣氛,也需要在課前收集準備不同形式的市售鮮乳產品,如消毒乳(新鮮杯、玻璃瓶、塑料桶裝、屋形乳)、超高溫滅菌乳(利樂包、塑料袋),以便在授課過程中展示說明。此外,現代化教學手段如視聽技術、錄像設備、網絡等具有直觀、形象、動態、交互和重復性的優點,可使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活潑,因此,教師在課前已收集大量的資料并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及巴式殺菌乳生產過程的影像資料。
(二)問題導向式教學設計
1.已有知識的激活。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課程導入可以先聲奪人,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加學生對后續教學內容的接受度。對本課程而言,考慮到專業知識的系統連貫性,可以從總結講授過的內容入手,提出問題導入新課。例如,可以圍繞前期已講授過的乳的主要成分及其理化性質、加工特性設計以下問題:原料乳有哪些特點?其主要營養成分有哪些?原料乳中有無微生物,相關衛生標準是如何規定的?原料乳中酶的作用?原料乳的保藏特性?這樣抓住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通過設問、討論的方式使學生思路順利過渡,并最終歸納出“原料乳若不及時加工,就會腐敗變質,失去其營養價值和商品價值”這一結論,引出對原料乳進行進一步加工的必要性。
2.問題的提出和探究。在問題導向式教學中,所有的學習由問題而起,因此,提出問題是問題導向式教學中一切探究活動的起點,也是教學設計的要點。對教師而言,提出問題、幫助學生的學習更豐富是問題導向式教學的中心;對學生而言,提出自己疑問的過程,可以加深、拓展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對專業知識的深層理解。在教學設計中,教師需要把握在課堂中提出問題的時機、目的及方式。在本次課程中,基于課前準備階段安排的各小組已對市場鮮乳產品種類調研活動進行了分析和討論,此時多媒體課件給出問題,如市場的鮮乳產品按保質期可以分為幾種?按保藏條件可以分為幾類?在包裝上又有什么特點?并請各小組對本組的調研活動進行簡單匯報,其他小組同學可以進行提問。在課堂發言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把握全局,對學生理解上的偏頗進行有效引導,對學生回答不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并對各小組的調研活動進行點評。然后教師出示準備的各種市售鮮乳的樣品,對討論內容進行歸納總結。
3.學習遷移,形成認知結構。通過匯報和提問環節,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前期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對問題的疑團也激發了學生深入學習的動力。此時,應順勢將知識融會貫通,構建有效的乳品加工知識體系。因此,我們可以先請學生觀看“巴氏殺菌乳”的生產錄像;隨后提出問題,你在錄像中看到了什么?(生產加工環節),并開展討論。教師適當提示,建立學生對于巴氏殺菌乳生產工藝的感性認識后,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巴氏殺菌乳加工工藝流程圖,并與錄像中的加工工藝和設備相關聯。再讓學生分組討論這些加工環節(單元)的作用,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情況,進行相應的歸納說明,并借助多媒體對加工工藝操作環節的參數要點進行說明,點明加工工藝操作環節的作用,使學生對加工過程的學習與加工原理相關聯。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在“殺菌”環節引出產品保藏條件和保藏期的問題,通過學生的分組討論及教師的歸納總結,使學生能將前期微生物中所學的殺菌原理與實際殺菌工藝相關聯,并理解此類乳品的特點(保藏條件)以及優缺點。在此基礎上,引入下一個問題:鑒于巴氏殺菌乳的保藏期相對較短,一般在冷藏條件(4℃)下不超過7天,若需要保藏期更長,更簡單方便保藏的乳品,該如何加工?借鑒市場乳制品分類的調研結果,引導學生思考可能的加工工藝。進而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UHT滅菌乳加工工藝流程圖,讓學生比較UHT滅菌乳和巴氏殺菌乳加工工藝環節上的區別?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在對UHT滅菌乳特殊加工操作單元和參數要點進行相應的歸納說明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UHT滅菌乳優缺點及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和解決方法。并適時引入案例,如三聚氰胺事件、抗生素、劣質奶等食品安全問題,通過分析討論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
4.歸納總結,升華教學效果。從理論上講,課本內容是已有經驗的總結,且基本上已形成了一定的解決方案。而學生而言,在將來的實際工作中,除了會面對已知問題,更多的會是面對未知的問題,因此,必須要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使學生理解并構建有效的UHT滅菌乳和巴氏殺菌乳加工工藝知識體系,才能在遇到具體問題時,思考并設計獨特的解決辦法。小結歸納是優化認知結構,完善知識體系的一種有效手段,教師通過對本節內容的重點知識要點進行小結,幫助學生進一步理清市場鮮乳的種類,理解UHT滅菌乳和巴氏殺菌乳加工工藝的特點,掌握UHT滅菌乳和巴氏殺菌乳加工操作單元和參數要點。引導學生將相對獨立的模塊化知識打通,實現對本節課知識和技能的有效延伸,有助于在遇到具體問題時,能夠有效調動所學知識,設計合理的解決方案。
(三)PBL教學法的效果及體會
PBL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由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獲取知識的主動學習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有效激發了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學生不再是單向的“知識接受及記錄器”,而是轉變為實際問題的主動解決者,讓學生帶著興趣去主動學習,而且學習氛圍相對輕松,有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開拓創新的能力。當然,在PBL教學設計中,有部分以往由教師課堂講授的部分內容被作為調研任務預先安排給了學生,而且在課堂中有大量的分析討論環節。為了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就要求學生改變傳統課程學習中養成的被動聽講的習慣,具備良好的團隊精神,與團隊成員協同作戰,完成市場調研、文獻查閱、問題討論等任務。只有這樣,才能使PBL教學法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并在此過程中使學生們的文獻檢索、歸納總結、綜合理解、邏輯推理、口頭表達、主動學習等能力得到有效鍛煉,為今后的實際工作和科學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雖然在PBL教學過程中,教師看似“隱退”,僅在關鍵時刻起到點撥、支架與教練的作用,實際上,PBL教學法對任課教師的知識面、教學水平和工作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再是唯一的知識庫,而是知識建構的促進者、學科專家、信息的咨詢者。這就要求教師不但熟練掌握本專業、本課程的內容,還要扎實地掌握相關學科知識。并要具備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課前一定要做足功課,熟悉教學大綱和學生的能力情況,合理規劃學習的重點、難點,制定有針對性的討論提綱,選擇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的來源于生活、生產或科研中常見的、有代表性的實例,使學生提高學習理論知識的熱情,增強培養自身動手能力的意識,更好地體現理論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應用的重要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又要善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寓教于樂、控制課堂節奏,幫助學生樹立起對學習任務的責任感,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并質疑,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因此,教師自己也應當在平時注意積累,打好基礎,摸索合理的獎懲制度,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熱情。當然,若可以在《食品工藝學》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開展PBL教學法在相應的實踐教學中的嘗試,設計驗證性、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使學生能夠主動通過實驗證明所學的理論知識,并對設想方案的有效性進行驗證和完善,則能更加有效的促進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這樣將有助于學生盡快適應工作崗位。
首先,案例的內容應具有目的性、真實性、典型性,具有可討論性、啟發性。所選案例不但要符合教學目標,而且還應是教師自己能把握、學生易于認同和接受的,最好來源于新疆少數民族生活實際,案例涉及內容相對集中,一般沒有唯一或固定的答案,可以引起爭論,激發學生多角度,深層次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如在學習營養與人體健康關系時,可舉新疆抓飯的例子,通過分析抓飯的組成與營養來指出新疆少數民族飲食與血脂的關系,進而分析少數民族群眾長壽等關系。教學開始前1~2周,把案例布置給學生,并提供相應一些參考書目、文獻等,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完成對與案例相關基礎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只有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夠對案例進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觀點。
其次,分配學習小組,根據學生對案例的興趣大小、漢語熟練程度、查閱文獻的能力等分組,如在學習能量或膳食寶塔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將新疆馕作為主食案例,分析目前新疆馕產品品種、生產方式和營養關系等,將學生3~6人分成小組,組內分工明確,分配討論地點,以小組為單位,圍繞案例基本素材,梳理案件背景信息,通過獨立思考,組內討論交流,就案例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和小結,通過興趣案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案。
再次,集中討論,交流案例,如在學習各類食物營養價值時,可以將新疆各民族特色飲食作為教學案例,全班各個民族小組代表發言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及方案,其他人員可對其觀點提出質疑并得到合理解釋。集中討論是學生參與表達、質疑,澄清理解誤區,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機會。在集中討論時,每個小組都要做到有備而來,既要善于傾聽,又要勇于質疑。教師應注重創造良好的交流氣氛及環境,并以參與者的身份發言,勿以權威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