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5:06:5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制定行動計劃,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污染減排為主線,以開展“污染防治設施運行管理年”活動為載體,全力推進“洗城凈天”和“清流凈水”工程,提升環境“三年大變樣”內在質量,實現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二、工作目標
(一)全縣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總量控制在0.204萬噸以內;二氧化硫排放量總量控制在0.200萬噸以內,圓滿完成“十一五”確定的污染減排目標。
(二)縣域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穩定在300天以上。
(三)縣城郜河排放斷面COD濃度低于130mg/L。
三、工作任務
(一)“洗城凈天”工程
1、調整能源結構,嚴格煤炭管制
(1)工促局負責,發改局、環保局配合,加強對低硫煤購銷企業和用煤單位的日常監管,嚴禁在縣城建成區內燃用和銷售含硫量超過0.8%的煤炭。加大優質低硫煤推廣力度,全縣推廣使用優質低硫煤3萬噸。
(2)工促局負責,環保局、建設局、工商局、公安局配合,對縣城外環公路以內及沿線所有煤堆、料堆、灰堆進行徹底整治,對經整改仍達不到整治標準和要求的,要堅決關停。
(3)環保局負責,加強排煙設施的日常監管,限期治理或改造脫硫除塵設施,保證除塵設施穩定運行,杜絕冒黑煙現象。
2、優化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
發改局負責,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定期公布淘汰企業名單,按時淘汰落后產能。
3、脫硫治理工作
環保局、各鄉鎮政府及相關部門負責,對所有燃煤單位在用燃煤鍋爐和年燃煤量5000噸以上的窯爐進行脫硫除塵治理,20噸以上(含20噸)鍋爐安裝煙塵和二氧化硫自動監測設施,并與環保局聯網。
4、揚塵污染防治工作
(1)建設局、交通局、公安局交警大隊和各鄉鎮政府負責,按照“垃圾無積存,道路、庭院、樓房、車身、樹葉無塵土,工地圍擋、拆遷灑水、砂土覆蓋、物料棚化、路面硬化、路邊綠化分別達到100%”的工作標準,進一步開展垃圾清除、道路清洗、工地抑塵、庭院保潔工作。
(2)建設局負責,進一步強化衛生保潔,做到縣城主干道路每天灑水2次以上,每10天沖刷1次;雨后及時沖刷污垢路面;龍州鎮政府負責,組織力量按時清掃縣城小街巷。
(3)建設局、公安局負責,加強縣城渣土清運車輛的管理,所有渣土清運車輛須采取覆蓋措施,車輛駛出工地要保持車身整潔,嚴密覆蓋,嚴禁超高裝載,不得沿途遺灑。對遮蓋不嚴密、車身不潔凈的渣土清運車輛,由建設局、公安局依法進行處罰;建設局加強監控,對建筑渣土運輸車輛超高裝載、不苫蓋或苫蓋不嚴的,嚴禁駛出施工工地。
(4)建設局負責,進一步加強施工工地管理。建設單位在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中應明確施工單位揚塵污染防治職責,應將揚塵污染防治專項費用列入工程預算,并于工程開工之日起15日內足額支付施工單位。所有施工工地必須按規定采取設置圍擋、硬化道路、覆蓋砂土、棚化物料、灑水抑塵等措施;督促施工單位完成對土方作業施工現場出入口至城市道路的硬化,設置車輪清洗設施,并設專人負責保潔;拆遷作業時必須采取持續加壓灑水或噴淋等措施,防止產生灰塵。
(5)建設局組織,各鄉鎮、單位具體實施,動員轄區單位、學校、企業、庭院深入開展環境衛生保潔,對所有樓房樓頂進行徹底清刷,對玻璃幕墻、瓷磚等可沖刷的樓體全部進行清洗。
5、水泥粉磨粉塵污染治理
環保局負責,按照《市水泥粉磨企業綜合治理實施方案》,3月底前完成晨光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和長城建材有限公司兩家水泥粉磨企業的綜合治理,并通過市環保局組織的驗收。
6、加強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
環保局、公安局負責,加大對在用機動車尾氣排放年檢力度,對尾氣超標車輛,實行限期治理。
7、加強重點監管區域綜合整治
(1)工促局負責,相關鄉鎮、環保局配合,對煤炭儲運形成的粉塵污染進行綜合整治,徹底解決煤炭儲運中有組織源和無組織源的污染防治問題,實現煤炭儲運過程粉塵穩定達標排放。
(2)環保局組織,各鄉鎮政府配合,開展高速公路、省道及主要交通干線兩側違法企業環境整治行動,徹底取締排放不達標的燃煤小鍋爐。
8、秸稈禁燒工作各鄉鎮政府負責,嚴格落實秸稈禁燒各項制度,確保在夏秋兩季不著一把火,不冒一股煙。最安全的減肥藥品牌靜脈曲張襪什么牌子好洗面蠶絲被十大品牌比較消浮腫眼霜什么牌子好眼霜男士用什么護膚品好
9、環保局牽頭負責,繼續實施空氣質量預警制度。
(二)“清流凈水”工程
1、加快污水處理廠建設并規范運行管理
(1)環保局負責,建設局、財政局、水務局、相關鄉鎮配合,按照《市-年污水處理廠建設運行管理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多方籌措建設資金強力推進污水處理廠建設,加快污水處理廠廠區及配套管網掃尾工程建設,確保我縣污水處理廠達到國家《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一級A標準,年6月底通過相關部門的驗收,形成污染減排能力。加強污水處理運營管理工作,確保進水口、出水口COD自動監控裝置正常運行。
(2)建設局負責,新建項目排水必須按雨污分流設計,與市政排水管線接通管的前端,須設置檢查井,否則不予審批有關手續。加強施工過程的監督,雨污管線要分別接入相應市政管網,未按要求設置檢查井的,不予審批有關手續。
(3)建設局負責,加強向城市排水設施內排放污水的監管,定期對排水單位的排水水質、水量以及污水管網內的水質、水量進行監測和檢查,并建立相應的排水監督檔案。排入污水管網的污水不符合國家相關標準或未設置檢查井的,不予發放《排水許可證》,確保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滿足設計要求。
(4)環保局負責,加強縣城污水處理廠的日常監管,其排放污水要達到國家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
(5)環保局負責,加強制藥、化工、造紙、淀粉等重污染企業向污水處理廠排放污水控制標準的備案管理及日常監管,明確企業污水排放控制要求,并定期公告。
2、強化排污企業監管
(1)環保局、工商局負責,嚴格執行排水單位的排污許可制度,對未辦理排污許可證的單位,不予年檢工商營業執照。
(2)環保局負責,對污水處理廠以及將污水直接排入水體的排水單位的排水水質、水量進行監測和檢查。對廢水直接排入河流的現有企業,年其入河排污口水質COD濃度控制在130mg/L以內,否則責令停產治理,杜絕排污單位將污水排入滲坑及滲井。
(3)發改局、招商局、環保局負責,按照“園區向城鎮集中、企業向園區集中”的“兩集中”原則,新建化工、制藥、農藥、印染、制革、釀造、制漿造紙及涉及重金屬排放等水污染較重的建設項目,必須進入已進行規劃環評的工業集中區。
(4)環保局負責,強化農村水環境治理。按照市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企業廢水排放管理意見》,進一步規范企業廢水無組織排放行為,有效保護農村生態環境。
3、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管理
(1)環保局負責,財政局、水務局、龍州鎮、市同鄉、只里鄉、獨羊崗鄉配合,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一、二級保護區內設立直接排污口,并按照國家規范完成立標工作。
(2)環保局組織,有關鄉鎮負責,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年6月底前劃定我縣的畜禽養殖禁養區。禁養區內嚴禁新建、擴建、改建畜禽養殖場,在非禁養區新建養殖場的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并辦理環保審批手續,禁養區現有養殖戶,年10月底前制定規劃,限期搬遷或關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行唐縣碧水藍天行動指揮部,縣長任總指揮長,常務副縣長、縣領導、縣人大副主任、縣政協副主席任指揮長,成員由環保局、監察局、公安局、建設局、交通局、發改局、工促局、水務局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組成。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縣領導兼任,副主任由政府辦副主任、環保局局長擔任。
指揮部下設綜合組和督導組。綜合組組長由環保局副局長郝雪峰擔任,成員由宣傳部、環保局、建設局、發改局有關人員組成,主要負責綜合協調、情況匯總、年終考核等工作。督導組組長由政府辦副主任習永振擔任,成員由宣傳部和監察局、環保局、發改局、建設局、交通局、教育局、水務局有關人員組成,負責各項工作的督促檢查和考核驗收。
(二)健全工作機制。建立“日監測周分析”、“周調度月通報”、“季講評總結”工作機制。指揮部成員單位及各鄉鎮要明確一名聯絡員,每日將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匯總并上報指揮部辦公室,指揮部辦公室整理后以“簡報”形式定期印發;每周分析一次環境質量狀況、每月調度通報一次工作開展情況,每季度對工作進行一次講評和總結。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4)08-0004-01
多租戶軟件是一種新型的軟件類型,他的優點就在于可以資源共享,降低個人使用軟件的成本。但是目前多租戶軟件缺乏動態個性配置和定制技術,導致用戶利用多租戶軟件減輕工作的愿望得不到滿足,這也就降低了多租戶軟件的應用意義。
一、多租戶軟件的基本概念
多租戶軟件是多租戶技術中的一種。租戶是指電腦或者軟件使用的一個客戶端。多租戶軟件可以使得多個客戶同時使用一套軟件或網上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其意義在于每個用戶享用軟件和網上資源的平均費用降低。動態個性化制定就是根據多租戶的個性化要求,對軟件中的個性化定制點進行相應的配置和定做。在多租戶軟件個性化定制點中,各個租戶根據自身特點的需求,要求多租戶軟件供應商進行個性化的配置和可變性的改動。
二、多租戶軟件中動態個性化配置與定制技術的意義
多租戶軟件的應用實質就是在一個應用實例上支持多個用戶使用相同的軟件功能。這雖然實現了資源共享和降低使用費用,但是忽略了每一個用戶的差別性。[1]不同的用戶在使用的過程中對軟件的類型、功能要求不同,使用的標準也不盡相同,甚至他們是跨行業、跨國籍、跨文化的用戶群,在使用的過程中根本無法滿足每一個用戶的細致要求。如果開發出了多租戶軟件,但是無法提供正常的使用和滿足用戶的使用要求,那么軟件開發的意義將大打折扣。
正是因為如此,多租戶軟件中動態個性化配置與定制技術才顯得如此重要,因為其可最大程度的滿足在一個應用實例支持下的多個用戶對軟件使用標準的要求,這樣才可發揮多租戶軟件開發的意義。但是在目前的理論和技術支持下還沒有這樣一套可以應對多租戶軟件中動態個性化配置與定制的技術。
三、多租戶軟件中動態個性化配置與定制目前存在的問題
1.租戶的個性化需求已經日益突出,租戶反映的個性需求問題涉及到軟件運行系統的各個環節和很多技術支撐點,有界面的展示和系統數據的應用,也有用戶終端的體驗效果,他們從不同的從面反應過來,很難從整體上把握這些個性需要的關聯性,由此就導致了多租戶軟件開發商無法從整體上全面的提取出改造方向,影響對軟件的進一步開發,不能滿足租戶的要求。
2.無法掌握個性化需求背后系統各環節各層次之間的制約與依賴關系,且這也已經成為目前存在多租戶軟件開發中的最大的難題,嚴重制約了軟件開發和完善的進度。根據多租戶個性要求來制定動態的個性化設置,形成一個自動生成的程序,是研究的方向。
3.保證單一租戶的個性化需要只要為其設定特定的參數標準就可以滿足其需求,而系統的操作步驟也是相對簡單的多。但是如何把單一用戶的個性化要求模式在不影響其他用戶需求的條件下應用到多租戶的系統程序上是一個瓶頸問題。
四、多租戶軟件中動態個性化配置
1.動態個性化制定的功能在發現階段系統會自動記錄客戶選擇的個性化設置,并自動尋找可以進行個性化設置的定制點。
2.動態個性化制定的功能的優化階段,系統會自動把用戶的個性要求所在的細聽層面和關節自動提取出來,并根據這些要求之間的反應層面,自動辨別信息,自動分析他們之間的依賴和制約關系,最后根據所在環境下的具體業務規范對其制定順序進行優化。
3.動態個性化制定的功能,在這個階段系統會在前兩步的基礎上,進行自動指定和人工干預。租戶要根據系統的提示檢查和修改在已報告的定制中出現的錯誤,同時軟件開發人員也將據此對層面上的關系和業務規則進行修改[2]。
4.動態個性化制定的功能的第四個階段是隔離階段。在這個階段租戶的個性化要求的設置已經制定完成,系統正在對數據進行保存。同時,系統會把每個租戶在個性定制中的相同的數據和模板進行隔離,這是整個功能的最后一個環節。
五、個性化定制的負面影響
我們已經了解了多租戶軟件的優點和特點,其主要優點就在于可以資源共享,降低個人使用軟件的成本。多租戶軟件的使用形式是控制方通過網絡通道把用戶要使用的軟件程序給客戶,方便、快捷、安全。也不用擔心日常維修升級問題。但是個性化定制也會產生一些不安全因素。
1.安全性不可靠。多租戶軟件使用的背景就決定了它的網絡訪問安全性的不可靠。主要表現在如果控制方的軟件程序被破壞可能連帶著各個租戶的電腦也遭受病毒的傳染。另一方面,和多個租戶訪問同一系統,如果沒有有力的系統防護措施會導致混亂。所以軟件托管方加強對整個網絡系統的安全防護措施是對各個多租戶負責的表現。
2.應用程序的升級問題。由于軟件的升級權利沒有掌握在租戶的個人手中,所以對于軟件是否升級問題只能任憑控制方決定。[3]但是租戶人員較多,觀點不一,有的用習慣了老的版本認為不用升級,但是有的客戶老版本的功能已經不能滿足他的需要就主張升級,這就會造成租戶之間的矛盾。
3.相互影響問題。因為用戶使用的多租戶軟件是安置在應用實例上的運行程序,所以在使用時,尤其是多數人都在使用時可能會造成軟件性能的降低甚至破壞,影響到系統中的其他用戶,所以在每個租戶中間采取隔離是安全保障之一。
本文通過對多租戶軟件的基本概念進行了解,并闡述其產生的背景、個性化設置的要點、特點、優點,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等,對這一實用軟件系統的動態個性化配置與制定技術方面的不足之處提出解決策略的辦法,并借此希望多租戶軟件在未來會有更大程度發展,也可為更多用戶服務。
參考文獻
長三角與珠三角區域規劃非常注重科學的指導思想和規劃理念,兼顧長遠發展與當前目標,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并重,注重政府調控和市場發展的有機結合,促進區域經濟和社會文化的協調發展。
(一)兼顧長遠發展與當前目標
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具有宏觀性、長遠性和戰略性的特征,追求的是區域10年、20年或更長時間的發展,但易受規劃決策者“有限理性”和規劃中信息不對稱約束,也易受現行的政績考核制度的影響。因而,有些地方政府在長遠發展與近期目標、經濟效益與社會環境效益出現沖突時,更加關注當前利益,片面追求經濟增長,沒有協調好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的關系。
長三角不僅著眼于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而且更加強調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出到2020年,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建成高度國際化的綜合性大都市圈。珠三角也結合當地經濟發展實際情況,拉動民間投資,促進外貿出口,促進區域經濟轉型發展,提出到2020年,形成以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為主的產業結構,發展為全球最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都市圈之一。長三角與珠三角發展的經驗表明,區域經濟發展規劃不僅要關注當前目標,而且要著眼于長遠發展,從而保證經濟發展規劃的戰略性與前瞻性。
(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并重
很長一段時期,受黨政干部政績考核的影響,經濟發展只追求GDP而忽視了環境的保護,以致造成了沉重的人口、資源與環境壓力。長三角與珠三角規劃的顯著特點就是節能和低碳,注重資源的合理利用與環境保護,珠三角規劃提出“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高能效”等措施,如構建珠三角綠道網,增強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從而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為更好地保護環境,促進資源可持續利用,在研制經濟發展規劃的立項、綱要、草案和實施等各個階段,可有效利用公眾等社會監督機制,廣泛征求多方意見,邀請各領域專家和環保組織代表等,對規劃綱要的內容進行討論,共同協商可持續發展的區域規劃方案,尋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共贏的路徑。
(三)政府調控與市場發展相結合
政府以市場配置資源為基礎,堅持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理念,可對整個市場運行進行適當的引導、干預,協調區域經濟的發展,推進區域市場開放和協調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市場機制和為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創造良好的環境,從而更好地優化市場經濟的資源配置,促進市場經濟的穩定運行和順利發展。
在區域經濟發展規劃中,要很好地將政府調控與市場發展結合起來,既要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又要發揮政府調控的主觀能動性,這不僅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現實需要,更是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客觀要求。長三角與珠三角規劃綱要的編制充分體現了政府調控與市場發展相結合的原則,既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發揮市場自我調節的優勢,又注重政府在體制創新與協調區域發展的指導作用。
二、明確區域發展目標,科學制定戰略規劃
長三角與珠三角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全面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作為主題,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制定符合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
(一)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加快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當前,我國處于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時期,長三角和珠三角也加快了產業結構升級的步伐,如珠三角發展規劃不僅確定了優先發展金融、會展、物流、信息服務和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而且加快發展技術密集、帶動性強的鋼鐵、石化等先進制造業,改造提升優勢傳統產業,優化產業升級,推動核心技術的創新和轉化,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長三角發展規劃以提升國際競爭力為核心,強調產業優化升級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確定發展的重點區域與重點產業,做大、做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石化產業、鋼鐵產業和電子信息產業等,進一步提升航運、金融和貿易等行業的國際化水平。同時,推進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完善交通運輸樞紐,構建開放、安全的能源保障體系及信息網絡體系,從而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加快經濟結構的轉型發展。
(二)發揮龍頭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統籌城鄉發展和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規劃的重要內容。當前,我國很多地區產業同質化競爭比較嚴重,基礎設施重復建設等,制約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給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的協調發展走在前列,經濟發展規劃起了較好的引領作用。近年來,珠三角發展逐步走向融合,區域內商品、資本、人力資源的流動日益頻繁,優勢產業的跨地域發展使得珠三角經濟活動的內在聯系不斷加強,推動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結構的互補,珠三角經濟正逐步向一體化發展。珠三角區域發展規劃中,特別強調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發揮廣州、深圳龍頭城市的帶動作用,按照市場主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調互補的原則,加快珠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促進港澳地區的繁榮,推動大珠三角地區的發展。
(三)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前提,是長三角與珠三角規劃綱要的重要內容。長三角經濟影響不僅局限在地區增長和發展,而且要進一步增強金融、會展和物流等現代服務業能力,優化產業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建立國際金融、航運、貿易和旅游中心,進一步融入全球國際城市體系。
珠三角利用靠近港澳和東盟的地緣優勢,積極主動參與國際分工,與國際經濟區域和新興市場開展多領域的合作,拓寬利用外資的渠道,優化利用外資結構,承接高端產業轉移,進一步提升產業層次,優化進出口結構,發展高端貿易,增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同時,攜手港澳打造亞太地區的城市群,進一步完善互利共贏的開放型經濟體系,提高了區域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 TN9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7)04-195-2
0 引言
電子自動化控制技術是支撐我國現代工業發展的重要技術之一,自動化控制裝置是影響設備運行的核心。由于電子自動化裝置的運行環境相對比較惡劣,因此在具體的運行過程中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干擾,造成自動化控制裝置穩定性降低,因此本文立足于影響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穩定性的因素,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此為促進我國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技術而提出拙見。
1 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的概述
“電子自動化”這一名詞最早是由美國的一名機械工程師提出的,其用來形容發動機氣缸的自動傳送的相關的工作過程。發展到今天,隨著電子技術的迅猛發展,電子自動化技術也隨之發展起來。所謂的電子自動化,是指在電子設備工作的過程中,較少或者不使用人力,而使用電子設備進行相關的工作,利用相配套的電子設備進行相關的信息監測、設備調整等一系列相關工作,由機器的自我調整來完成整個的工作過程。目前,電子自動化技術已經應用到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包括農業、工業、交通等行業,為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 影響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穩定性的因素
綜合分析影響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穩定的因素主要體現在:一方面是由于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內部結構的因素;另一方面是由于外部環境的影響。具體體現在如下方面:
2.1 影響電子自動化裝置穩定的外部因素
為更加清楚闡述問題,本文以溫度為例進行闡述。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的性能與體積更加完善,尤其是電子設備朝著小型化、高頻率的方向發展,這樣一來電子設備工作的可靠性對溫度的要求將更加敏感。根據不完全數據統計,電子設備溫度達到70攝氏度時,溫度每上升1度時,可靠性就會下降5%。因此影響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穩定性的重要因素則是電子器件溫度超出其范疇載體,進而出現失效的問題。雖然該問題已經引起相的研究,但是畢竟電子設備運行的環境相對比較復雜,因此依靠傳統的冷卻技術已經不能滿足相應的要求,因此人們對于電子設備熱控技術的研究越來越廣泛與先進。
2.2 影響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穩定性的外部因素
影響裝置穩定性的外部因素相對比較多,也是造成電子自動化裝置穩定性降低的主要原因。結合相關研究,其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一是靜電干擾因素。靜電干擾存在于工業設備生產運行的全過程,一般低容量的靜電是不足以影響設備運行效果的,但是當靜電的容量超過其可允許的范疇之后,就會影響到設備的穩定性。造成靜電的主要因素是電場通過電容器傳輸到設備中,以此實現對設備的營銷,而靜電強度的增加與線路外部的電場有關,也就是說當電路與動力線的平行走線延長時,動力線的干擾因素也就變大。以電力自動控制系統為例,當電力自動控制系統周圍的靜電足夠大時就會造成自動化控制系統失靈,進而影響到電力傳輸系統的穩定性,無法實現對電力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測。二是共阻抗類干擾。在電力系統中都會存在電阻以及電感應,電阻抗類干擾的形成主要是在電子自動化裝置運行的過程中,電流經過導體進行運行的過程中,導線上的電壓會相應的下降,這樣回路中的阻抗降藕則會轉移到其他的回路系統中,以此形成共阻抗類干擾。一般情況下電阻抗類干擾的大小與電路的線路長度以及橫截面有關,也就是當線路的線長較短,而且橫截面教窄時就容易受到干擾。三是漏電藕合干擾。漏電耦合干擾顧名思義就是發生了不應該漏電反而漏電的地方。自動化裝置內的電阻元件絕緣性有著嚴格的要求,如果絕緣出現了破損等就會造成漏電現象,而漏電現象的出現則會形成干擾因素,影響到設備的穩定運行。根據實踐造成元件出現漏電耦合的原因多半是由于空氣濕度過大造成的。
3 控制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穩定性的對策
控制電子自動化裝置穩定性的關鍵在于降低或者消除干擾因素,由于電子自動化裝置運行過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擾,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講需要采取多種手段才能實現裝置的穩定性。
3.1 從內部入手提高電子自動化裝置穩定性
基于上述溫度過高容易造成自動化裝置性能降低,因此需要采取科學的熱控制技術。首先,加大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的材料隔熱性能。一般隔熱材料的導熱率是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因此需要根據電子自動化裝置的具體環境選擇合適的隔熱材料。目前使用較為廣泛的隔熱材料是纖維隔熱材料、C/C復合材料以及氣凝膠隔熱材料等等。氣凝膠隔熱材料與普通隔熱材料的區別見表1。其次,需要合理計算自動化控制裝置運行的溫度要求。在進行隔熱保護的過程中需要對溫度進行計算,根據相應的環境等因素確定相應的溫度。例如如果電子自動化控制裝備的溫度控制值在70攝氏度的話,則需要對其環境、材料等進行計算,一旦運行的溫度超過規定的溫度之后,就需要采取相應的降溫措施,以此實現裝置穩定性。
3.2 從外部環境入手提高電子自動化裝置穩定性
3.2.1 靜電干擾的改善
由于靜電干擾對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穩定性的影響比較大,因此需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在采取措施之前一方面要了解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的性能以及周圍環境,我們知道在靜電反應趨于平衡的狀態下,電路中的電位置是不存在差別的,因此可以采取接地線的方式進行靜電處理,實踐證明該方法也是降低靜電干擾的主要方式。當然對于靜電干擾還可以在電力線與金屬導體間構建接線以此實現靜電屏蔽的效果。
3.2.2 磁場耦合干擾的改善
我們知道在電子自動化裝置的運行期間,器件內部的元件可以會相互之間產生磁場,這些磁場不可避免的會對周圍的元件產生干擾影響。例如當元件內某個部件出現破損之后就會形成新的磁場,這樣就會影響到其他部件性能的發揮。因此對于這些問題主要是切斷耦合干擾的傳輸線路,進而使得產生的磁場耦合不能傳遞出去,當然對于信號傳遞距離較長的情況下,該方法不適用。因此我們只是采取雙絞線的方式進行操作,也就是利用雙絞線代替信號線。原理就是利用雙絞線產生的電流能夠排斥磁場耦合干擾的原理。
3.2.3 漏電耦合干擾
對于漏電耦合干擾的改善,我們要對于設備的線路等設施經常進行詳細的檢查,對于一些線路的間隔距離要盡量長一些,并就其工作環境進行相應的改善,減少空氣的濕度,對于一些絕緣性能較差的線路進行及時更換。從各個方面減少設備漏電的可能。
當然處理上述措施之外,還需要不斷優化電網結構、降低電磁場射類干擾以及提高相關人員的技能等消除與降低電子自動化裝置穩定性的因素。
4 結束語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電子技術的進步,電子自動化裝置的設備也越來越先進,其穩定性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抗干擾措施也越來越多,效果也越來明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電子自動化裝置的干擾因素一定會得到極大的改善,電子自動化裝置的運行效果和效率也會得到相應的增加。
參 考 文 獻
[1] 郝建華.煤礦企業中提高電子自動化控制設備可靠性[J].現代商貿工業,2015(16).
[2] 孫延鵬.電子自動化控制裝置的常見干擾因素及抗干擾對策[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11).
[3] 王彥田.PLC與變頻器用于大中型企業電氣自動化控制的可行性[J].河南科技,2013(10).
現有主流經濟理論基本上把投資者動機和預期理解為投資者實現其效用最大化的計算過程,認為投資者能夠對自己的風險作出估算,并通過選擇不同金融產品來進行自身的風險管理,從而達到其風險與收益的最優對應。主流理論對于整個金融活動的解釋也是在這一基點上展開的。這一解釋把風險視為既定的、可計算的,投資者可以通過對風險的估算進行風險管理。可是,如果投資者實際上無法對風險作出估算,那么,又如何來理解投資者的動機和預期呢?在這樣一種無知(即無法計算風險)的狀態下,仍然以投資者的理性計算作為討論金融活動的出發點,將是缺乏理論解釋力的。
因此,需要重新理解投資者的動機和預期。我們認為,投資者的動機和預期表明投資者對于投資形成的參與,投資者的投資其實質不在于對既定風險的一種應對,而在于投資者通過其對金融產品的選擇而參與到風險形成過程中,通過參與風險形成的決定而實現其管理風險的目標。實際上,在這一過程中,投資者選擇金融產品所形成的儲蓄-投資,代表著投資者擁有一份參與投資形成決策的權利,重要的也在于投資者保有參與風險形成的權利。無數投資者所形成的儲蓄-投資,構成決定投資形成從而風險形成的權利結構,這一權利結構就是投資秩序。投資者通過儲蓄-投資實際上參與到決定風險形態的投資秩序的形成過程中,進而構成了一個參與儲蓄-投資的無數投資者在其間互動的復雜系統。投資者是這個系統運轉的基本決定力量,投資者動機和預期決定著參與投資決策的各類投資者群體的形成及其利益特征,從而決定著金融產品的創新設計、金融機構的風格,并最終決定著投資秩序的形成與演變。
通過投資者動機和預期,重要的是讀出投資者對于風險形成過程的參與,讀出投資者作為無數投資者中的一員對于投資秩序形成的參與。而且,只有當我們從這一角度來理解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時,我們才能真正理解投資者在應對自身風險時所作出的種種日常金融選擇。也就是說,從參與投資秩序形成的角度來理解投資者動機和預期,可以包容對投資者應對自身風險的理解。而如果僅僅直觀地從投資者應對其風險的方面來理解其動機和預期,則只能觀察到機械的、被動的一面,進而不可避免地造成誤解。
一.若干前提性討論
1.風險與不確定性--關于理性的不同理解
投資者的動機與預期的產生,毫無例外地是針對著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的,如果未來與現在沒有差異,就不需要有應對的準備。因而,討論到投資者的動機與預期時,就不可避免地要討論涉及到未來變化的風險與不確定性這兩個概念。
現有主流理論集中于討論風險的管理。金融實務中的風險管理集中于可計量的風險,發展為一套技術高度復雜的金融工程,與此相對應,圍繞風險概念所進行的理論討論也主要是技術層面上的,基本上不關注最終決定風險形成的秩序演化。這些討論雖然也關注風險的制度背景,但卻是以既定的制度為前提的,制度在這里是外生的,并不構成對風險的決定關系。這一點可以說集中體現在學者們現在已不再對風險概念與不確定性概念的區分感興趣。在實際討論中,風險和不確定性這兩個概念很大程度上是被混用的。
如果僅僅從投資者選擇金融產品以應對自身的風險來理解,而不是從互動的角度來理解,那么,原來不可確定的變動,就變為可確定、可計算的波動了,這就是現有的風險的概念。這樣,就把決定投資收益的復雜關系,變為較為簡單的關系。由于不再討論由于行為主體的參與而構成的復雜性,因此,也就不存在與風險相區別的不確定性,不確定性成為僅僅是行為主體對于風險的一種心理感受。
現有解釋個人儲蓄行為的理論可以說典型地體現了對于風險概念的技術性含義。在儲蓄生命周期理論(包括永久收入假說)中,典型的消費者對某一年齡的消費安排多少收入,將僅取決于他的終生收入,而決不是取決于當期的收入,因為消費者將選擇一個合理的、穩定的消費率,接近他預期的一生平均消費,所以,需要儲蓄來調節當期收入與平均終生收入二者之間的波動,以達到效用最大化。依據儲蓄生命周期理論,個人能夠確定其一生收入與一生消費,儲蓄在這樣的確定性條件下調節收入和消費,從而使其一生的收入和消費不斷地保持均衡,達到效用最大化。在這里,關于投資者的理性假定是由均衡觀來具體貫徹的,投資者的理性,不僅體現在他要使自己的一生效用達到最大化,而且,追求一生效用最大化的投資者,能夠根據自己的一生收入來安排自己的消費,儲蓄是投資者調節其收入波動、從而保證效用水平不會發生大的波動的手段。
盡管儲蓄生命周期理論在幾十年中不斷地受到質疑,也不斷地出現修正這一理論的理論模型,如預防性儲蓄理論提出個人無法確定其收入,儲蓄不能是對臨時收入(終生收入與當期收入之間的差)的調節,而直接的是對收入波動的調節,即預期收入上升時,會減少當前儲蓄,反之則增加當前儲蓄,儲蓄額成為個人所不能確定的,而不是儲蓄生命周期理論中個人可確定自己的儲蓄額。不過,這些質疑并沒有構成對于儲蓄生命周期理論的替代,儲蓄生命周期理論的核心其實在于說明儲蓄對收入波動的應對,這與預防性儲蓄理論所強調的對于收入不確定性的防范,實質上是沒有根本區別的。預防性儲蓄理論只是把生命周期理論關于人的完全理性的假定,修正為有限理性,仍然貫穿著均衡的思想,堅持個人對于收入與消費之間均衡的可把握性,堅持個人對于自身面對的風險的可計算的理性。
現有的解釋投資者儲蓄行為的理論,都是立基在建構論理性主義之上的。建構論理性主義是不同于演化論理性主義的,其最大的問題在于沒有對人的理性加以限制,認為通過人的理性計算,可以獲得關于有效配置資源從而型構社會經濟制度所需的全部信息,因而社會制度是設計的產物。演化論理性主義則明確指出理性的限度,決定風險形成的投資者之間的互動過程,即秩序形成過程,是不確定的,是人的理性所不及的。秩序是參與的結果,而不是設計的結果。
建構論理性主義不注重個體的差異, 并把復雜分解為簡單。"人的行為如同遵從一定運動數學定律的機械系統中的元素一樣,是規則的,可預見的。如果起始條件和環境是已知的、是可測量的,那么就可確信,環境之中的個體行為就猶如氣體中的分子一樣,其行為是確定論。"( 克勞斯.邁因策爾,第322頁 )傳統的解釋框架實際上假定,投資者與其所面對的問題之間的關系是簡單的,投資者對于自身所面臨的不確定的應對,并不會引起投資者置身其中的社會關系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在這樣的假定下,投資者所面對著的世界與人自身,相互之間實際上是分離的、相互獨立的,這種分離決定著投資者所采取的行為,可以只是對他所面對的問題的一種應對,而不會使他所面對的問題發生任何的改變。這種分離意味著投資者之間也是相互獨立、相互分離的,不存在由于投資者之間多維的互動而影響和改變投資者所面對的外部環境。于是,復雜關系成為簡單的關系。
關鍵在于,投資者實際上無法在確定自己一生的效用從而收入與消費水平的基礎上,通過儲蓄來調節圍繞這一確定水平的波動,即進行風險管理。投資者之所以實際上無法對風險作出估算,最為根本的在于投資者所進行的風險管理本身是影響風險形成的要素,投資者通過風險管理實際上參與到其所面對的風險的形成和演變之中,因此,風險實際上是通過無數投資者之間互動而形成的,處于動態演變之中。
在這里,投資者是理性不及的。如果接受這一點的話,那么投資者的投資對于投資者的風險管理的意義,就需要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了 。投資者投資的有意義在于,投資者通過其投資,實際上是參與到金融系統從而金融秩序的選擇中,而正是金融系統和金融秩序的選擇與再選擇,影響并決定著風險的形成和風險的水平。因此,對于投資者的投資、投資者金融風險管理的討論,必須放到投資者與整個金融系統的互動中,才能夠說清楚。正是金融系統和金融秩序的不斷演變,導致并決定著個體所承受的風險。
風險是投資者所承受的投資收益的波動;而不確定性則是決定著風險形態及其水平的金融系統與金融秩序的不斷演變。當然,不確定性總是要通過個體所承受的風險表現出來,也就總是要由個體來承受,從這個意義上說,可以認為不存在風險與不確定性的區分。而且,對于個體來說,他只是認識到他自身所承受到的風險的影響,他并不需要從自身所承受的風險而意識到整個金融系統和金融秩序的變化。但是,風險與不確定性的區分是實質上存在的。
簡單的、無差異的假定,是以存在著先定的效率標準為前提的。可是,實際上不同的投資者有著不同的意愿,帶著不同的目的進行投資者。因此,重要的是投資者在投資決策形成中的位置,而不是某種先定的效率。布坎南說,"經濟,如果恰當地理解的話,既沒有目的(purpose)、 功能(function),也沒有意圖(intent)。經濟是被一個結構、一組規則和制度規定的,這些規則和制度約束著人們在一個類似于游戲的互動的相互連接鏈中的選擇。"(Buchanan, 1991,第27-28頁)
既然經濟在總體上是無目的的,由各投資者所參與的經濟其走向也是不可確定的、非決定的,是創造的,那么,傳統儲蓄理論所描述的儲蓄對于投資者追求其合乎意愿生活的作用就是有限定的,儲蓄在這里所要體現的人的理性是受到限制的,投資者所參與的社會經濟這個復雜系統,是投資者的理性所不能及的。這一系統的整體走向是隨時變化的,它必定隨這一系統中每一個體之間的互動而不斷形成,因而并不存在一個確定的可認知的情形。所以,人在社會中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人自身應對外部問題的理性計算過程,更大程度上是投資者們之間相互協調從而形成并不斷演化秩序的互動過程。這樣的過程構成了一個復雜系統,在這個系統里,每個投資者的行為,實際上最終都將傳導到整個系統,并對原來的系統發生影響。在這里理性的計算是有限度的。理性,應該被理解人將為維護自己的利益而積極參與,而不能被理解為在可計量基礎上對自身所面對的不確定的把握。"在古典政治經濟學中采用'經濟人假定'的目的,很大程度是為了比較不同社會經濟制度的性質,而不是為了'科學地'解釋(作出預測)各經濟主體的行為。"(Buchanan,1987,第52頁)
投資者處于社會經濟復雜系統之中,其目標和意愿是受到其所參與的系統中所有成員的互動的約束,這一系統及其成員互動所形成的走向,是他理性所不可及的,他的理性體現在他參與到這一系統中成員的互動中。
2.選擇與參與
這里所進行的討論,是圍繞著秩序的形成與演化問題而展開的。這樣的問題既寓于行為主體的日常選擇之中,又不同于行為主體的日常選擇。因此,如何展開秩序問題的討論,秩序問題的討論與日常選擇問題是否能夠相容?如果能夠相容的話,又如何相融合?
新古典理論對于各類行為主體選擇行為所作的討論,是以制度規則的既定為前提的,市場作為制度在其理論中是作為一個場所、一種機制而出現的,在市場這么一個既定的設置下,各類行為主體展開交易,行為主體的交易與市場這一制度設置本身的變化之間,并不發生關系。在分離制度選擇與日常選擇的情況下,一方面制度演進被分離,另一方面對于個人的假定則變得機械、呆板。新古典經濟學依靠了一種選擇理論,在這種理論中,經濟當事人不能自由地選擇目的,對他們來說,目的是以無差異曲線的形式'給定的'。"(米塞斯,前言)
當然,在經濟理論史上,有許多的經濟學家力求把日常選擇行為與制度選擇融合起來討論。古典政治經濟學、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可以說是兩個最為重要的淵源,但這些理論資源在發展中往往被抽掉了其關注制度討論的一塊。可以說,把日常經濟選擇與制度選擇融合起來的討論,并沒有真正發展為成熟的框架體系。
在制度選擇的討論沒有獲得實質性的情況下,布坎南的立憲經濟學試圖專注于制度選擇層面的討論,希望通過這樣的努力使制度演變的研究得到一個深入的發展。布坎南把人的選擇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市場中的私人選擇,一是對于公共物品的選擇,這兩個選擇屬于執行層面的選擇;還有一項是對于制度規則的選擇,這屬于立憲層面的選擇。因此,布坎南區分了執行層面與立憲層面的選擇,并且把這兩個層面的選擇看作是相互分離的。布坎南的立憲經濟學聲稱專門研究對于制度這一立憲層面的選擇。
但這樣的努力似乎并沒有取得成功。立憲經濟學在幾十年里仍然停留在泛泛的討論中,并沒有更為深入的展開。看來,我們還得堅持,人的選擇只是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并不能把人的選擇分為可以相互分離的不同層次。人們在日常的選擇中,必定進行了對于制度的選擇,而我們也必須從日常選擇出發,決不能脫離日常選擇來討論制度選擇。如果說秩序不是刻意設計的結果,那么,它必定是在人們無意識的日常選擇中生成并演化的。實際上投資者在進行金融產品的選擇時,一般地也不會意識到他在參與著秩序的形成與演化。這就是秩序的自生自發,秩序的不可設計。
3.動機與群體
心理學關于人類動機的理論一般認為,行為的心理動力和方向的機制是由于存在著為滿足需求、緩解焦慮的內部驅力(drive), 這種來源于生物本能和后天習得的驅力,推動著人們從事各種行為。這些動機理論著重解釋了外顯行為與內部需求之間的心理動力關系和心理過程。近年來有關認知(cognition) 研究的進展揭示了知覺、預期、歸因等心理過程在動機構成中的重要作用,說明了動機結構的復雜性,對我們理解人類選擇行為背后的心理機制很有助益。然而,當我們需要借助心理學有關動機的理論深入認識投資者動機的時候,上述理論的解釋力均顯不足。
從直觀上看,投資者的動機和預期源自人們滿足日常生活的需求、占有財富的需求、預防風險的需求等需求的推動,其特性與其他人類行為的基本動機,例如莫瑞提出的20種基本需求,佛洛姆提出的5種基本需求以及馬斯洛提出的具有層級特征的基本需求與元需求等心理學家提出的動機并無本質區別。可是,當我們站在投資者參與投資秩序形成的視角時,使用現有的動機理論對投資者動機進行一般的描述和解釋就不能夠把握它的本質特征,通過將投資者動機解析為生存性動機(例如用于日常生活必需物品的采買、未來生活的保障)、社會性動機(例如用于社會交往、實現社會責任的準備)、精神性動機(例如獲得成就感、社會地位象征)來認識投資者動機的特質,就顯得停留在直觀的層面上。因此,我們需要進入經濟心理學這一社會心理學的特殊分支的領域對投資者動機作出新的角度的分析。
由于投資包含了與社會中他人聯系的內容,心理學家和社會心理學家不會反對將投資者動機理解為具有某種社會屬性的動機。然而,僅僅將人與人的交往,特別是面對面(face-to-face)的、投資者可以直接感知的社會交往納入投資者動機研究的視角顯然是不夠的,因為這樣的視角忽視了投資者通過參與金融活動與社會上更多的人實際上構成的間接交往(indirect communication)以及由這種間接交往而獲得的社會、經濟、文化、心理資源。從投資者參與的視角來看,投資者動機不僅僅具有社會性動機(social motivation)成分,也具有社會(后)的動機(societed motivation)成分。前者是指應對社會經濟生活需求引發的投資動機,后者指投資者與整個社會的潛在聯系。這個字面上的分別似乎是極其微小的,但確是不可忽視的。可以借鑒符號互動論(symbolic interactionism )對投資者與投資秩序之間的互動作更進一步的理解。符號互動理論強調社會生活的相對開放性、社會結構的不穩定性以及主觀解釋的重要性,將宏觀社會結構和社會中的個體行為溝通起來,將社會結構看作是許多的個人理解與行動的結果,將社會過程看作是主觀意義賦予客體并作出反應的過程,它力圖通過對互動過程的分析來理解人類行為,從而了解社會因素如何影響個體,個體又如何作用于社會,以及這個相互決定的過程如何發生(井世潔,1998)。在符號互動論的奠基人米德(G. H. Mead)看來,社會不是"存在"的,而是隨著互動中的人們的行動不斷被創造和再創造出來的,是發生于互動中的個體之間的事件之流。
投資者通過在日常金融活動中對于金融產品和金融中介機構的選擇,生成并演化著投資秩序,而日常金融活動反過來給予投資者的回饋不僅是各類看得見摸得著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機構,而且是借助這些產品和機構提供一系列可以滿足不同意愿和預期的選擇。這些選擇,將型塑出各類具有潛在參與需求的投資者,并由不同的初級需求聚集為各類參與投資秩序演變的投資者利益群體。正是這些群體重新構成了整個投資者的分層結構,并與其它角度的分層,例如,收入分層、職業分層、年齡分層、教育分層、地域分層等等相互影響,形成了新的、更為復雜的分層結構。
由投資者的動機和預期而形成投資者群體的分類或分層 ,是一個不同于傳統社會經濟政治變量區分的社會分類或分層,它更具有一種主動性、參與性的特征,是投資秩序與投資者行為形成互動而賦予人們新的身份及其分類或分層歸屬。它可能超越傳統社會類別(social category)或社會分層(social stratification)給與人們的基本定位,釋放出更多的由意愿彰顯的生命活力。由此,我們看到,不僅僅是投資秩序給投資者行為增加了新的意涵,投資者行為也給投資秩序增加了新的意涵,二者是相互證成的關系。
二.投資者群體及其在投資決策中的參與--一個解釋框架
這里的討論將金融系統視為無數投資者參與并作出投資決策的復雜系統,要在這一系統內考察投資者是如何參與投資決策的,投資決策賴于作出的投資秩序是如何形成并演變的,對投資秩序的研究又能夠給人們什么啟示?
之所以要局限在金融系統內討論秩序的形成與演化,是因為金融系統是投資發生的地方,而只是由于投資,未來才與現在相區分,才會有不能確定的因素。米塞斯說過,"任何一個時點上的資本存量絕不是正確地預見了現在的情況下所應有的那樣;這些對現在的預見是在過去的那樣一些時刻,在作出相關的投資決策之時,在現在還是未來時所作出的。因此,資本存量決沒有其'均衡的組合',所以一般均衡模型不可能適用于有關資本的問題。"(米塞斯,2001,前言)可以說,要討論秩序的演化,就要與投資、金融、資本這些問題相聯系,要在動態過程中進行。
1.投資、投資者與投資決策過程
進行投資的投資者是形形的,各有其特定的目的和追求,但是,每個投資者的投資總是構成了社會整個投資的一部分,代表著投資者對于投資決策形成的一種參與,不管投資者是否意識到這一點,事實總是如此。因而,投資是投資者參與投資決策的行為。
投資者面對的是一個無法完全計算風險的環境,投資者的投資其實不在于其表面上所被人看到的均衡收入與消費、管理風險的這些方面,而在于通過投資者的投資,投資者保有自己對社會投資決策的一種參與。所以,投資者進行投資,實質在于保有其在投資決策中的一席之地,并通過投資中的選擇而提升其在投資決策中的影響力或是其對于投資決策的權利不發生變化。
當然,作出投資決策的投資者總是追求其具體的目的,這里的投資者在其作出投資決策時并不關心他的投資會對整個社會的投資形成發生什么影響,也不關心其投資對整個社會投資決策賴于作出的投資秩序起到了什么作用,這里的投資者只是關心其投資的回報。因此,我們實際上無法從投資者的日常選擇出發而直接地過渡到對于投資秩序的討論,但我們卻又必須透過投資者日常選擇而討論影響并決定著實際金融運行的力量。
這需要我們具體地討論進行投資的投資者在投資決策過程中的情形。要強調的是,這里關注的是過程,不關注投資決策的結果。投資者之間在投資決策過程中的互動、投資秩序在投資決策過程中的生成與演化,并不是依據某種客觀的、先定的標準來進行,不同的投資者對于投資決策所要形成的結果有著不同的理解與感受,投資者是基于其自身的感受而進行互動的,且在互動的過程中不斷地變化著感受。
2.參與指數--感覺的參與
我們一方面認為投資者的投資實質是對于投資決策的一種參與,另一方面我們又強調投資者實際上沒有意識到自身在投資秩序形成與演化中的作用,那么,投資者又是如何地參與呢?
進行投資的投資者總是帶著具體的特定的目的,也就是說,投資者的投資總是有著特定的動機,不同動機代表著對于投資決策的不同意見,動機之間總是存在著沖突與協調。于是,帶有不同動機的不同投資者之間的互動,就必定地賦予投資者動機的參與色彩,盡管具體的投資者并不賦予自身的特定動機這樣的參與色彩。因此,投資者所形成的不同動機,表明了投資者對于投資決策的看法,表明了投資者的一種參與態度。從投資者的動機到投資者的參與態度,體現了投資者的參與是在一種直覺的行動中進行的。要討論投資者的參與,必須從投資者的動機出發。
正是從這樣的理解出發,需要對投資者的動機作進一步的討論,并有必要對投資者動機的不同意義作出區分。可以將那種為了滿足某一項具體實際生活意愿的動機屬性,即那種被投資者明確意識到的、與投資所要達到的目的--預防意外、延遲消費、數量累積--具有直接且直觀聯系的動機定義為初級動機(primary motivation);而將體現投資者之間互動從而具有參與屬性--未被投資者明確意識到的、與投資所要達到的目的--預防意外、延遲消費、數量累積--具有間接且預期性聯系的動機定義為次級動機(secondary motivation)。正是投資者之間的互動從而體現的投資者對于投資決策的參與,給投資行為帶來了新的性質和拓展了新的內容,即賦予它初級動機之外的參與動機。但需要強調的是,次級動機是投資者沒有意識到的,是由投資者的初級動機所決定并折射出來的。
當我們這樣來理解投資者的動機時,我們就能夠從投資者的日常動機中讀出投資者圍繞著投資決策與投資秩序所形成的種種感受,正是這些感受決定著投資者在實際投資活動中的選擇,也正是這些感受決定著投資者對于投資秩序形成與演變的參與。為了更為具體地討論由投資者動機和預期所體現的參與,我們將投資者動機和預期所包含的投資者的感受、投資者的參與態度,定義為參與指數。參與指數表明投資者對于自身在投資決策過程中的位置與影響力的感受。
參與指數是由投資者的動機而得到的。參與指數包含這樣幾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投資者所形成的動機表明投資者對于自身收入水平、財富水平從而自身在投資決策過程中的位置和影響力的一種定位、一種判斷,即投資者對于自身現狀的一種認知感受;第二,動機表明投資者的一種期待和意愿,體現投資者的預期及預期的強度;第三,動機還表明投資者在對現狀的感受、接受及預期意愿的基礎上,所愿意進行何種程度的準備(準備作出什么樣的投入、準備付出什么樣的代價,體現在金融活動中的選擇就是準備承受什么樣的風險)。 3.投資者群體
不同的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帶著不同的動機,而不同的動機則反映了不同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的不同感受,因此,不同的投資者有著不同的參與指數。當然,投資者的動機不是唯一的(在實際調查投資者的動機時,調查問卷列出多項動機供被調查者選擇,且不限制被調查者只選擇一項動機),但是,投資者之間的相互聚集,必定是唯一地源于他們之間在感受上的相一致,感受的一致決定著投資者在利益企求上的一致。投資的發生在根本上是與人們自身對現狀、對未來的主觀感受與預期相聯系的。
所以,參與指數相同的投資者自然地聚集為一類的投資者群體。投資者可以有不同的動機,但投資者最終要歸屬于某一類由參與指數標示的群體。不可能在由參與指數所標示的投資者群體之外,再構造出另外的投資者群體。年齡、職業、收入水平及財富水平等客觀指標雖然可以描述投資者的社會人口屬性和特征,但卻不可以決定進行投資的投資者的群體劃分,投資的發生要由投資者的主觀感受來解釋,具有相同客觀特征但主觀感受不同的投資者,在投資決策上往往要發生沖突,而主觀感受相同但客觀特征不一致的投資者,卻一般能夠在投資決策上取得一致。
這里的投資者群體是純粹主觀的群體,在這樣的群體中,群體成員之間可以在客觀特征上毫不相同,他們之間也可以是完全互不相識的。他們之所以聚集為一類群體,完全是由于他們對于在投資決策過程中的相同感受,以及由于相同的感受而同樣地選擇了符合他們感受的金融產品,因而,他們是在投資決策過程的活動中聚集為一類群體的。同樣的,這里的投資者群體的演變也純粹地是由主觀決定的。當投資者的感受發生變化時,投資者群體的類型與組合也相應地發生變化。投資者群體的形成與演變取決于主觀感受,是不可確定的。實際上,投資者群體中的成員自身并不意識到自己是屬于哪個群體的,成員之所以會成為某類投資者群體的成員,只是他無意識選擇的結果。投資者參與指數的獲得,是通過對投資者的初級動機的理解與數據處理,同樣是以投資者沒有意識到其參與方面的作用為前提的。
4.規則、秩序與不確定性
由動機而聚集為一類的投資者群體,最終要形成為具有特定投資風格的金融組織機構,各類不同風格的金融機構通過選擇、運用與其風格相對應的金融產品,或通過創新設計與其風格相對應的金融產品,參與投資決策的形成。
不同類型的投資者群體從而不同風格的機構,在參與投資決策的過程中,他們之間在投資決策過程的互動中,要遵循既定的規則,而既定的金融產品、金融機構及金融監管及其所形成的制度規則體系,構成了金融系統的規則。投資者群體(機構)遵循這些規則進行投資活動。
但是,這些規則并不最終決定投資決策過程。投資者群體(機構)在遵循這些規則的基礎上,通過對金融產品的不同選擇、運用與創造,形成在投資決策過程中實際發生作用的金融產品的種類構成與數量構成,這些不同投資者群體(機構)所選擇的金融產品的數量與種類,就代表著不同投資者在投資決策中的不同影響力,因而,不同金融產品的數量、種類及它們之間的構成,就構成對投資決策最終發生實際作用的投資秩序。
因此,投資秩序是與投資者主觀感受從而投資者參與指數、投資者群體聯系在一起的。投資者、投資者主觀感受從而參與指數、投資者群體,是理解秩序的形成與演化的基本要素。投資秩序的不斷演變正是源于不同投資者在投資決策過程中的不同的主觀感受,以及由于不同主觀感受所形成的不同的參與態度。對于秩序及秩序演變的理解依賴于對于人的動機的理解。這樣,我們實際上可以通過兩種互動來理解投資秩序的演變,一是投資者從而投資者群體之間的互動,二是既定的金融系統規則與投資者之間的互動。既定的金融產品、金融機構、金融監管構成的規則,規定著投資者的選擇,但投資者通過對既定金融產品、金融機構的選擇運用、通過與金融監管的博弈,又不斷地演變著既定的金融系統規則,投資者與既定金融系統規則之間實際形成互為建構性( interconstructionality) 的關系。
當我們從投資者的主觀感受出發來理解投資秩序的時候,那么,投資秩序是一個無形的、主觀的、不確定的結構,也正因為秩序的這種特性,才決定了秩序的形成與演化是非設計的,是自生自發的。所謂不確定性,就是秩序的這種非設計性。一旦我們認識到實際決定投資決策過程的投資秩序是這樣一種性質時,我們就可以理解投資決策中的風險實際上是受到不確定性的規定。
大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不確定性的存在。首先,由投資者動機變化而導致的投資者群體的變化。動機的種類會發生變化,有些動機隨時間而不再存在,新的動機類型則不斷生成。與動機種類的變化相對應,投資者群體的類型當然要不斷地變化。第二,在不考慮動機類型發生變化的情形下,單個投資者的動機會發生變化,當投資者以新的動機代替原先的動機時,這個投資者就從原來的投資者群體中轉移出去,加入到新的投資者群體中。這時,不同動機之間的關系就發生了變化,原來重要的、較為廣泛的動機,可能變為較不重要也較不廣泛。在這里,存在著個體成員的流動,并且僅僅是個體成員的流動,不存在投資者群體從某一類動機中轉移的問題。這是因為沒有既定的投資者群體,投資者群體是因投資者動機而聚集的。當動機不存在時,群體就消失;當單個成員的動機變化時,動機之間的結構從而投資者群體之間的結構就發生變化。第三,在不考慮動機種類、結構發生變化的情形下,動機群體的組織化程度的變化可導致群體在投資決策過程中的位置和影響力發生變化,從而導致實際決定投資決策過程的投資秩序發生變化。
5.秩序結構與群體理性
盡管參與投資決策的投資者是各不相同的個人,但投資者的主觀感受卻不必然地因人而異,因而,投資者群體的類別數量,將因投資者主觀感受之間的相互關系而發生變化。從極端說,當全體投資者的感受趨同并完全一致時,這時實際上就存在著一個投資者群體;當每個投資者的感受均不同于其他投資者時,每一個投資者自身就成為一個群體。參與投資決策的,是投資者群體,而不是投資者個人,即使這時每個投資者各有不同的主觀感受從而各自成為一個群體,我們也說是投資者群體而不是投資者個人參與投資決策。因為,只是有了群體,投資者的初級動機才能有次級動機即參與動機的含義。
由投資者個人到投資者群體,有兩個重要的問題需要進一步討論,一是個人與群體的關系,二是群體與群體的關系。第一個問題涉及到群體理性,第二個問題實際上是秩序結構的問題。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由投資者個人到投資者群體,只是表明投資者個人從選擇到參與的某種轉換,基本的決定力量仍然是投資者個人,群體并不成為一種脫離投資者個人、外化于投資者個人的存在。同時,投資者群體本質上并不具有比投資者個人更強的信息處理能力,也就是說投資者群體本質上并不能改變投資者個人的無知,投資者群體同樣不可能對投資決策過程中的風險有完全的了解,投資者群體的理性同樣體現在其參與到投資決策過程中,保有其在投資決策中的權利。
由投資者主觀感受從而參與指數到投資者群體,投資者形成了自組織,有了與群體自身的參與指數相對應的投資風格、投資策略。這樣,在投資決策過程中,單個投資者之間無組織的互動就變為機構投資者之間有組織的競爭。盡管機構投資者與個體投資者在面對不確定性下一樣的處于理性受限制,但機構投資者畢竟加入了組織的因素,有了組織化的力量。這就產生了一種可能性,即決定投資決策過程的投資秩序被某類群體所主導,意味著投資秩序的演化可能被某類群體或某幾類群體的意愿所左右。如果這種情況存在,秩序本身的不確定性與演化實際上就無從談起。這說明要對投資秩序作進一步討論。秩序及其演化本身的非設計,并不意味著秩序及其演化是不可理解、不可討論的。
投資秩序源于投資者的參與指數,不同投資者有著不同的參與指數,我們實際上無法對不同參與指數進行比較,但不同參與指數共同構成決定投資決策的投資秩序,不同參與指數形成一個參與指數的結構,這一參與指數的結構就代表著投資秩序的結構。通過對投資秩序結構的討論,可以理解不同投資者群體在投資秩序中的作用。秩序與不確定性是密不可分的,因而,秩序的結構與不確定性的程度自然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理解參與指數及參與指數結構的變化,我們將能夠對秩序結構作出適當的評論。
對于投資秩序,重要的是保持投資者個人對于投資者群體的最終決定,并保持每一個投資者群體具有對于投資秩序的最終影響力。
三.動機和預期數據處理的基本思路
中國人民銀行所進行的居民儲蓄問卷調查是為了及時把握居民儲蓄 心態,對儲蓄的發展趨勢作出準確的判斷,為適時調整貨幣政策提供依據的目的而設計的季度調查制度,調查起始于1995年第一季度,問卷的調查內容也已經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于2000年第一季度做了較大調整;問卷主要內容為了解居民對實際貨幣收入的主觀判斷和對未來收入的預期、對物價水平的主觀感受和未來走勢的預期、存款和取款動機、持有現金的動機、對于物價和利率變化的心理反映、以及儲蓄的分布特征等狀況。
因此,居民儲蓄調查問卷所提供的調查數據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投資者動機的數據,體現在問卷中被調查者所選擇的儲蓄目的和用途上,這些動機包括:購買高檔消費品、結婚、正常零用、做生意、購買農業生產資料、買證券及單位集資、買房或建房、支付孩子教育費、養老、防意外事故、得利息等;二是關于投資者自身客觀背景的數據,包括被調查者的年齡、收入、家庭人口、職業、所在城鎮等;三是被調查者對現狀的主觀感受、對未來的心理預期、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方式、以及投資對象的選擇等方面的數據,具體有:(1)投資者對現狀的主觀感受,包括:對于當前物價水平的高低、收入水平的高低和利率水平高低的認知等;(2)投資者對未來的心理預期,包括:對未來一定時期內的物價水平、收入水平等變動的判斷等;(3)投資者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應對,包括:在假定的物價、收入、利率變動條件下的抉擇,投資者手存現金的抉擇等。
根據調查數據的這一特色,我們把被調查者對于儲蓄動機的選擇作為數據處理的切入點。可以認為不同的動機代表不同的投資者群體,這樣,通過對動機選擇及其相關數據的處理,就可以得到由不同動機所代表的不同類別的投資者群體,并通過動機結構的變化來討論投資者選擇及投資者群體的變化。
動機和預期的數據處理在注意投資者客觀背景的基礎上強調投資者的主觀感受和心理預期。投資者對于未來不確定性的應對和投資動機的形成,源于投資者基于其自身的客觀背景和所處環境所產生的主觀感受和對未來的預期,因此數據的處理涉及投資者所處的環境因素、投資者的主觀感受和對未來的預期。投資者所處環境的差別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其主觀感受,進而影響其投資動機,例如:對于收入水平和物價水平的認識存在明顯的地域差別,數據的分析力求減小這種影響,除了對整個樣本進行分析外,增加了不同地域的分析;投資秩序的演化過程是一個時間概念,數據分析增加了時間維度的分析,以便更清晰地對演化過程進行表述。
作為感覺的參與--參與指數,是由投資者對自身狀況的主觀感受、對未來的預期、以及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應對準備等因素體現出來的,是一種抽象的表示;為了使得動機的抉擇具有可度量性,我們將參與指數表示為在[0,1]區間上的實數,雖然投資者的動機可以不是唯一的,但是投資者通過參與指數而歸屬于特定的投資群體。參與指數在投資秩序形成中的紐帶作用可以用下圖表示,有了這種映射關系,就可以討論通過時間的推移而實現投資秩序與投資者的參與、投資者的主觀感受和預期之間的互動,數據的處理就圍繞這個思路展開。
投資秩序的結構通過投資者的參與指數的結構得到體現,投資者群體的發掘是為了更好地找尋適合特定群體投資風格的產品和規模的設計,因此參與指數模型必須可以幫助我們通過投資動機以及與之相應的投資者的信息,找到那些與投資品種相對應的投資者群體,并可以通過投資秩序的演化過程的刻劃,發掘出未來的投資者動機和與之相應的投資者群體。
我們對調查問卷數據的處理是在滿足居民儲蓄問卷調查數據處理目標的基礎上,通過解讀中國居民投資的參與、對不確定性的應對和投資的動機等來刻劃投資秩序的形成和演化過程,是對于調查問卷數據更深層次的挖掘。數據分析融入了社會心理學的思想和行為金融的分析方法、特別是融入了我們對于投資者動機和預期分析的新視角,不僅可以滿足中國人民銀行居民儲蓄問卷調查的目的,還可以展示各類投資動機以及其背后所依賴的投資主體之間的各種特征以及結構、揭示投資者動機與投資者群體之間一定意義上的對應關系、為金融機構針對特定投資群體所對應的投資動機開發產品或挖掘客戶提供依據。
由于數據的處理的基點在刻劃投資者動機與投資者群體的對應關系上,我們對于這種有主觀感受和心理預期以及心理動機的調查數據的處理,不僅要進行問卷數據的統計分析,更應在新的理論基礎上對數據進行深入的分析,同時數據的處理有助于檢驗理論、完善理論,并為理論的實際應用提供支持。
四.結語
對于投資者動機與預期的解讀,重要的在于通過理解投資者在參與投資決策過程中的感受而理解以投資者的投資為基礎的作為一個復雜系統的整個社會的金融運行,理解這一復雜系統得以運行所遵循的秩序是如何形成的;同時,通過理解人們借以進行投資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機構為什么發生變化而理解這一復雜系統及這一系統所遵循的秩序是如何演化的。
我們的框架在于解釋投資秩序的生成與演化,及在這一生成演化過程中投資者主觀心理的基本作用。我們強調個人的無知狀態,個人是在無意識狀態下參與的。個人的動機必定是具體的,無關宏旨的,我們正是要透過這種無知的動機來理解經濟活動中的秩序生成與演化。在動機數據的獲取上,必須堅持被訪者對于參與秩序問題的無知。因此,我們的討論不再從個人理性的角度出發來解釋投資決策過程,我們不能說個人選擇什么動機更為合理,我們只是從調查數據中,知道動機的結構,從而理解參與指數的結構,我們其實不能給出動機的排序,我們討論的是結構。
參考文獻
埃德加.莫蘭,2001:《復雜思想:自覺的科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北京奧爾多投資研究中心主編,2001:《風險、不確定性與秩序》,《奧爾多投資評論》第1卷第1輯,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陳平,2000:《文明分岔、經濟混沌和演化經濟學》,經濟科學出版社。
鄧正來,1998:《自由與秩序--哈耶克社會理論的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
哈耶克,1989:《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
1997:《自由秩序原理》,三聯書店。
2000:《致命的自負》,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1:《哈耶克論文集》,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赫維茨,2000:"從感覺秩序到自由秩序----論哈耶克理性不及之自由主義",載《公共論叢》第6輯,三聯書店.
何夢筆(主編),2000:《德國秩序政策理論與實踐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井世潔,1998:"社會心理學中的互動理論"載石俊杰主編《理論社會心理學》,河北大學出版社。
克勞斯.邁因策爾,1999: 《復雜性中的思維》,中央編譯出版社。
門格爾,2001:《國民經濟學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米塞斯,2001:《經濟學的認識論問題》,經濟科學出版社。
米德,1934/1999:《心靈、自我與社會》,華夏出版社。
索羅斯,2001: 《開放社會》,商務印書館。
唐壽寧,1999:《個人選擇與投資秩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瓦爾特.歐肯,1995:《國民經濟學基礎》,商務印書館。
2001:《經濟政策的原則》,上海人民出版社。
王小章,1997:"社會心理學中的互動理論",載樂國安、沈杰主編《社會心理學理論》,蘭州大學出版社。
楊熙齡,1986:《奇異的循環--邏輯悖論探析》,遼寧人民出版社。
楊熙齡,1988:《理智夢》,人民出版社
約翰.H.霍蘭,2000:《隱秩序--適應性造就復雜性》,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Bakshi,Gurdip S. & Chen,Zhiwu.,1996: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and Stock- Market Price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March.
Buchanan,J.,1987, Economics--Between Predictive Science and Moral Philosophy.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1989, Explorations into Constitutional Economics.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1991, The Economics and the Ethics of Constitutional Orde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David Colander(ed),2000, The Complexity Vision and the Teaching of Economics.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Inc.
Lindzey, G., Hall, C., & Thompson, R., 1976, Psychology, Worth publishers Inc.
Hayek, F.A, 1952, The Sensory Order,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Knight, 1921, 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
Ludwig.M.Lachmann, 1986, The market as an economic process. Basil Blackwell.
Tajfel, H.,1978,Differentiation between Social Groups. Academic Press.
Tajfel, H., 1982. Social identity and intergroup relat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rneryd, K.,1999, The psychology of saving: A study on economic psychology.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Inc.
Participation, Uncertainty and the Evolution of Investment Order: Another Framework to interpret investor's Motive and Expectance
Task Group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和氣道高反應性疾病,多有反復發作性喘息、呼吸困難、胸悶、咳嗽等表現,霧化吸入是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時常用的一種給藥途徑,由于局部霧化用藥具有奏效快,藥物用量小及全身副作用少等優點,是一種理想的給藥途徑[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患者60例,均符合慢性支氣管炎診斷標準,排除肺結核、塵肺、肺膿腫、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鼻咽疾病等具有咳嗽、咯痰、喘息癥狀的其他疾病。以上患者均為急性發作期:1周內有膿性或粘液性痰,痰量明顯增多或伴有明顯炎癥表現;或1周內咳嗽、咯痰、喘息任何一項癥狀加重。將以上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齡(47.5±10.2)歲,病程3~11年。對照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46.7±9.8)歲,病程3.5~12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沙丁胺醇溶液0.5 g加0.9%氯化鈉溶液5 ml中氧驅動霧化吸入,2次/d,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慶大霉素8萬U、地塞米松5 mg聯合α糜蛋白酶4 000 U 加入10 ml生理鹽水中超聲霧化吸入,2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10 d。
1.3 療效評定標準 臨床控制:咳、痰、喘及肺部哮鳴音恢復到急性發作前水平,其他客觀檢查指標基本正常。顯效:咳、痰、喘及肺部干濕羅音明顯減輕,但未恢復到急性發作前水平,其他客觀檢查指標明顯改善。有效:咳、痰、喘及肺部干濕羅音有所減輕,但程度不足顯效,其他客觀檢查指標有改善。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3.0 對兩組患者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見表1。
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慢性支氣管炎臨床上分單純型和喘息型,其中喘息型慢性支氣管炎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危害人體健康。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推測其機制可能為患者氣道內有慢性炎癥,一方面炎癥本身造成氣道狹窄;另一方面增加氣道高反應性,導致對外界刺激產生過強的收縮反應[2]。慢喘支的病理變化為支氣管黏膜充血水腫、黏膜肥厚、氣道粘液栓塞、纖毛破壞,管腔中有大量的淋巴細胞、巨噬細胞浸潤,急性發作期尚可見到較多的嗜酸粒細胞,這在單純慢支患者的氣道中通常是見不到的。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的治療主要是控制感染、止咳、解痙平喘等治療[3]。本病急性發作時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缺氧情況存在,使用氧驅動霧化可以在霧化吸入的同時,吸入氧氣,避免加重缺氧[1]。硫酸沙丁胺醇霧化溶液為β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選擇性作用于支氣管β2腎上腺素受體,激活腺苷環化酶,促進環磷腺苷生成,使支氣管平滑肌松馳,從而解除支氣管痙攣。同其他β2受體激動劑一樣,本品對心臟也有一定的興奮作用。本組資料顯示,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沙丁胺醇治療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常規治療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臨床療效確切,使用安全,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 考 文 獻
[1] 高欣.霧化吸入法治療支氣管哮喘發作的療效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0, 5(25):189-190.
中圖分類號:TR6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10-0093-01
綜合機械化采煤放頂煤工藝是衡量礦山安全生產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準則,此工藝的采用提高了煤礦煤炭生產效率,改善煤礦安全生產水平,增加企業經濟效益,作為當今煤礦現代化的主要生產方式,其生產能力強、機械化程度高、經濟效益佳、安全性能可靠等優點顯著,受到越來越多煤礦的青瞇和使用。但如何真正提高綜放技術實現綜放工作面高產、高效成為綜放工作面難以突破的一個問題。龍煤鶴崗分公司南山煤礦綜采一隊現開采的盆底區北翼18層二分段綜放面,通過礦領導的對工作面設備選型以及綜采一隊優化合理的勞動組織取得了突破性進步。在實現分公司及礦的原煤生產任務的同時,實現日產原煤12343噸,創龍煤歷史新高。為南山煤礦今后綜放工作面對資源回收率、產量提升、生產效率提高提供可靠依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 工作面自然條件
南山煤礦綜采一隊開采盆底區北翼18層二分段底板層綜放面,工作面走向長121m,煤層均厚12m,平均傾角10°,工作面煤層直接頂為灰色細砂巖,厚度2米;老頂為灰白色中砂巖,厚度11~26米左右;底板為灰白色細砂巖、灰白色中砂巖,其中細砂巖厚度為2.5米,中砂巖厚度40米左右。工作面直接頂為煤頂,煤層堅固性系數f=1.5,中硬煤,煤層層理發育,節理較發育,易冒落,為破碎頂板,老頂屬穩定頂板。
2 工作面采煤方法
根據盆底區煤層賦存條件,確定采用傾斜長壁采煤法進行開采,其優點是巷道布置簡單,巷道掘進和維護費用低,運輸系統簡單,占用設備少,工作面通風簡單、有效。
3 工作面參數確定
根據盆底區煤層地質條件,工作面作業方式及高產、高效生產能力要求,工作面走向長度587m,傾斜長度121m,截深0.8m,采高最小1.8m,最大采高3.0m。詳見表1。
4 工作面設備選型配套
4.1 采煤機的選型
(1)滾筒的選擇 采煤工作面最大采高3m,最小為1.8m,采煤機滾筒直徑一般為采高的0.50-0.65倍,考慮大直徑滾筒裝煤效果好,采機滾筒直徑選擇1.7m。
(2)牽引速度的確定 采煤機在工作面雙向穿梭式割煤,采取中部斜切進刀方式,割煤時前滾筒割頂煤,后滾筒割底煤。往返1次割2刀,移架推溜子采用分工、分段追機作業;割煤與其他工序平行作業,結合工作面采高,保證高產、高效采煤機牽引速度定為7.1m/min;截割功率≥2*300kw,截深0.8m,主要參數見表2。
4.2 工作面刮板輸送機的選型
工作面刮板輸送機的選型原則是保證工作面運煤能力,為了最大限度滿足產能釋放,工作面前部采用SGZ-764/630型刮板運輸機,工作面后部采用SGZ-800/800型刮板運輸機。
4.3 液壓支架的選型
根據盆底區北翼18層二分段煤層賦存條件,確定適用架型為支撐掩護式低位放頂煤液壓支架,支護強度0.86MP,支架工作阻力為6400KN。
4.4 工作面轉載機和破碎機選型
為了保證煤炭運輸與破碎需要,匹配工作面三機性能,此工作面選擇SZZ-1000/400型轉載機和PLM-3000型破碎機。
4.5 膠帶輸送機的選型
4.5.1 膠帶輸送機的選型的原則
(1)膠帶輸送機的輸送能力應大于或等于工作面刮板輸送機的輸送能力;
(2)膠帶輸送機的機尾部要與轉載機的配套尺寸相適應;
(3)膠帶輸送機的輸送長度要根據運輸巷道的長度、坡度、以及輸送機功率等因素綜合考慮。
4.5.2 膠帶機的參數確定
根據設備能力配套原則,帶式輸送機的運輸能力應為采煤機的1.2倍,所以,帶式輸送機的輸送能力為2000t/h。
4.6乳化泵站的選擇
根據工作面液壓支架、立柱及各千斤頂工作面壓力及滿足平行作業、快速移架要求,選取BRW400/31.5型乳化泵2臺及配套乳化液箱一臺。
5 循環勞動組織
以正規循環作業為基礎,以采煤機的工作為中心,采用采煤機割煤時移架、放煤、推溜追機作業。根據綜采一隊職工素質和技術熟練程度,為了保證工作面設備及時維修保養,提高煤炭生產效率,工作面勞動組織選擇 “三?八作業制”,作業形式設計為“兩采一準”,其中準備班前半個班檢修、準備,后半個班割煤1刀,生產班每班割煤兩刀,日正規循環數為5個。
其中:0~8時為生產班(一班),割煤2刀。
8~16時為準備班(二班),前半個班8~11時30分檢修,同時間檢修支架(自下而上分4段)、前后部運輸機、采煤機、順槽轉載機、皮帶、破碎機、乳化泵及各種電氣設備,至11時30分結束,后半個班11時30分~16時割煤1刀。
16~24時為生產班(三班),割煤2刀。
近年來,新疆科協積極探索、多方努力,2010年新疆科協聯合新疆自治區財政廳共同實施“科普惠民社區行動計劃”,進一步拓展科普工作的覆蓋面,提高廣大社區公眾的科學文化素質。
《自治區“科普惠民社區行動計劃”項目實施辦法(試行)》規定,凡有科普工作機構,有相對固定的科普工作場所和專(兼)職科普工作人員,制定有科普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經常面向社區群眾開展普遍性、公益性的科普活動的社區均可申報該計劃。新疆實施“科普惠民社區行動計劃”,旨在獎補一批科普示范帶動作用強的社區,促進社區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工作能力建設、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推動社區科普事業發展。2010年、2011年共對104個先進單位予以表彰,投入獎補資金520萬元。“科普惠民社區行動計劃”拓寬了科普工作途徑,創新了科普工作方式,優化了科普工作環境,增強了基層科普組織的服務能力。
為積極配合新疆自治區“科普惠民社區行動計劃”的實施,新疆部分地州市積極行動,主動聯合本地財政部門開展本級“科普惠民社區行動計劃”。2010年7月,昌吉州科協、烏昌財政局聯合下發《昌吉州“科普惠民社區行動計劃”項目實施辦法的通知》,標志著“科普惠民社區行動計劃”在昌吉州率先實現兩級聯動。2011年10月,根據阿克蘇地區科協、地區財政局《關于印發阿克蘇地區“科普惠民社區行動計劃”三級聯動項目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阿克蘇地區對6個先進社區和5名社區優秀科普工作者進行表彰,并要求縣市啟動“科普惠民社區行動計劃”。2011年11月,烏魯木齊市啟動“科普惠民社區行動計劃”,對高新區(新市區)北京路街道辦事處新醫社區等7個先進社區進行了表彰,每個社區獎補資金2萬元,僅2011年,區、市兩級給予社區的獎補資金達69萬元。2011年12月,吐魯番地區科協、財政局聯合下發文件,啟動實施“科普惠民社區行動計劃”,并制定了項目實施辦法,為地區科普惠民項目標準化、規范化管理和長效機制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
實施“科普惠民社區行動計劃”是新形勢下科普工作的創新發展,是提升科協組織服務能力的有效載體,是推動社區居民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抓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普惠民社區行動計劃”的實施,必將為社區科普工作注入新活力,也為地區實施聯動創造了必要條件,對于自治區科普工作全面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路劍武 編輯:吳鋒)
(新疆科協)
[關鍵詞]
教材使用;教學過程;教學策略
《牛津高中英語》Project板塊圍繞單元話題,以相關主題的閱讀活動為前導,逐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調查訪談、信息檢索、交流匯報等形式開展探究性合作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在任務驅動下主動參與有意義的語言輸入、輸出活動,在用英語完成活動任務的過程中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筆者擬以模塊六第四單元Project為例,分析探究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實現該板塊的教學目標。
一、教學內容概述
模塊六第四單元Project的活動任務為制定行動計劃(making an action plan)。學生閱讀一位為無國界醫生組織工作的護士所寫的日記“Changing the world―my commitment”,了解她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做了一些什么工作。在日記中,這位護士描述了她和同事們以前在蘇丹設立救助中心時的工作情況。在新的工作場所,他們目睹了當地居民在醫療、住所、飲食供給等方面遭遇到的困難,準備建立臨時診所,加強與當地人的溝通交流,盡快掩埋死難人員的遺體以阻止疾病的蔓延,在提供醫療救助的同時給予人們精神撫慰。在日記的結尾,這位護士表達了由衷的自豪,對自己能夠幫助別人、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去改變人們的生活感到驕傲。在閱讀護士日記的基礎上,學生分小組開展活動,討論制定出一項幫助社區居民的行動計劃,完成活動任務。
二、教學過程再現
(一)引入生活情境,激活圖式知識,逐步導入話題
教師利用生活中的熱點話題創設情境,呈現一幅學生攙扶摔倒老人的圖片,設問:“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the students? Would you go up immediately to help the old man? Would you just pass by or simply look on to see what would happen next?”學生就“扶還是不扶”各抒己見之后,教師作以下點評:
“Offering a helping hand is definitely supposed to be our first response when we see someone in trouble. It is immoral to blame the trouble on a person who helps others. However, when we offer help, espeically to a stranger, sometimes we do get misunderstood and help rejected. That’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why we need to work out an action plan beforehand.”
教師通過上述點評語言,將熱身討論的內容與活動主題“making an action plan”自然地銜接在一起,在激活學生圖式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認識到科學制定行動計劃的意義,增強學習動力,為進入閱讀環節做好準備。
(二)輸出驅動閱讀,緊扣活動主題,逐層鋪墊推進
在Project板塊的教學中,閱讀語言材料作為前導活動,要服務于后續輸出性語言實踐活動的需要。在本課的閱讀環節,根據后續制定行動計劃的需要,教師首先將學生的注意力聚焦于作者在援助工作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以設問引導學生速讀課文,回答以下問題:
(1)Where had the nurse worked before she came to the flooded island?
(2)Is the situation similar to what she experienced before?
答案:(1)In Kenya and Sudan. (2)No, the situation is very different on the flooded island.
教師隨后設問:“What problems are the locals on the flooded island faced with?”組織學生開展找讀活動,從以下內容中選出災區居民們急需幫助解決的問題:
(1)Lack of shelter, food and clean water
(2)Power cut
(3)Destroyed traffic system
(4)Lack of medical care
(5)Spreading of bacteria and disease
(6)Panic and fights
答案:(1)(4)(5)(6)
在引導學生明確問題(problems)之后,教師圍繞救助人員采取的措施(measures)和目標(aims)設問:“What have the nurse and her colleagues done to help the people in need?”組織學生第三次閱讀課文,完成信息填空練習:
答案:(1)Set up centers; (2)Check the health of babies; (3)To stop them dying from diseases; (4)Set up a temporary clinic; (5)listeners; (6)To stop disease spreading
在上述閱讀活動中,學生在教師設問引導下,圍繞problems, measures, aims三個主題,逐步明晰了文中救助對象遭遇的困難、救助人員采取的措施和謀求實現的目標,在計劃內容和表達語匯方面為后續制定行動計劃的輸出性實踐活動打下基礎。
(三)聚焦文章主旨,深層解讀文本,滲透品德教育
為了在情感態度方面為助人行動計劃的制定進一步夯實基礎,教師引導學生回歸文章標題,深層解讀文本內容,適時滲透品德教育。文章作者在最后一段講到:“I know I can’t change the whole world, but I’m proud that I can help here and there, and make a difference to people’s lives.”教師引導學生對此開展小組討論,分析這句話中所說的“I can’t change the whole world”與文章標題“Changing the world ―― my commitment”之間是否矛盾。要回答好這個問題,學生需要整體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到作者救死扶傷、胸懷天下的道德品質,在此基礎上通過分析部分否定這種語言形式,推導出二者并不矛盾。為了幫助學生提高深層理解能力,教師架設起思維“支架”,針對文章副標題“my commitment”設問:“What is the nurse committed to doing?”(答案:She is committed to helping people in need, thus making a difference to people’s lives and gradually changing the world.)繼而引導學生分析得出以下結論,明晰作者的價值觀和全文的主旨要義:She knows she can’t change the whole world. Still, she is committed to changing the world, to making a difference to people’s lives by helping those in need and doing something worthwhile and she takes great pride in this.
在上述環節中,教師在引導學生深層解讀文本的同時,弘揚助人為樂、崇德向善的美德,在教學中適時傳遞正能量,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既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又能使他們認識到制定并落實助人行動計劃的深遠意義,進一步激發他們參與后續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四)議定計劃提綱,合作共享評價,促進知能轉化
緊承對作者價值觀的深層解讀,教師追問:“Like the nurse, we can also help here and there. Think about our community. Who might need help with their problems?”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走出文本語境,走進現實生活,開展頭腦風暴活動,思考自己身邊社區中哪些對象需要幫助。教師同步板書學生提供的答案并給予語言支持。
disabled people 殘障人士
widowed senior citizens 孤寡老人
elderly empty nesters 空巢老人
stay-at-home children 留守兒童
poverty-stricken families 貧困家庭
migrant workers from rural areas 農民工
隨后,教師呈現以下表格,組織學生結成四人小組,選擇一個幫助對象,討論擬幫助解決的問題、行動措施和行動目標,集思廣益,草擬行動計劃的提綱。表格標題欄運用學生在閱讀活動中接觸的三個核心概念詞problems, measures和aims,將前導閱讀與后續活動緊密結合為一個有機整體,實現Project板塊中閱讀環節的“支架”助學功能。討論結束后,教師選擇兩個小組的代表在全班展示各自的提綱內容,陳述行動計劃。
在小組展示之前,教師呈現以下問題,引導學生關注被展示的行動計劃的全面性和可行性,做好質疑、補充的準備。
(1)全面性:Are there any other problems remaining to be solved?Are there any other practical measures that can be added to the list?
(2)可行性:Is it possible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carry out the plan?What difficulties might arise and how shall we smooth them away?
在展示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從上述兩個方面自評、互評行動計劃的內容,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見和建議,以充分發揮評價對學生語言實踐活動的調控引導功能,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英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推動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五)升華思想立意,課外銜接拓展,實現知行合一
在結課環節,教師從板塊活動主題“make an action plan to help people in our community”過渡到該單元的話題“helping people around the world”,強調在日常生活中助人行善的意義,呼吁學生用實際行動傳承美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隨后,教師布置各小組課后認真思考大家在評價環節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完善助人行動計劃,然后利用周末時間實施計劃。四周之后,各小組將通過圖片和文字展示計劃落實情況,交流心得體會,評選出優秀助人活動小組。
Project板塊的語言實踐活動量較大,部分活動任務需要學生在課后完成。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向學生明確說明階段性的課外活動任務和檢查評估方法,以確保任務能得到有效落實。教師采取上述結課方式的另一個目的在于將本課以助人主題引領的語言實踐活動從課堂內拓展到課堂外,以促使學生在課外通過親身實踐進一步內化在課內感悟獲得的道德認知,并在落實助人計劃的過程中逐步將之轉化為自發自覺的道德行為,促進學生通過實踐體驗最終實現知行合一。
三、教學策略評析
(一)以問題為導向,著眼實踐活動需求
《牛津高中英語》Project板塊的探究性學習活動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將教材內容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在實際生活中,為了制定一份切實可行的助人行動計劃,學生常常需要思考四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制定助人行動計劃的意義何在?第二,行動計劃幫助的對象是誰?第三,采取什么行動幫助別人?第四,實施助人行動計劃最終要實現什么目標?在本文課例中,教師遵循實際生活場景中制定行動計劃的思維規律,以上述四個問題為導向,從學生開展語言實踐活動的需求出發,在導入環節,引入生活中的道德兩難問題“扶還是不扶”,明確科學制定助人行動計劃的實際意義;在閱讀環節,引導學生獲取、整合關于問題(problems)、舉措(measures)和目標(aims)的重點信息,分析領悟作者的價值觀,從計劃內容、表達語匯、情感態度三個方面為制定行動計劃做好層層鋪墊;在討論展示環節,指導學生從全面性和可行性兩個方面開展自評、互評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獲取改進行動計劃的意見和建議。每個教學環節均服務于最終的輸出性實踐活動,在輸出驅動下開展多層面輸入活動,目標指向明確,教學主線清晰。
(二)以閱讀為鋪墊,適時搭建活動支架
Project板塊中文本閱讀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受到啟發,引起用英語開展某一活動的興趣,獲得語言表達、活動模式等方面的支持。如何將閱讀活動與后續任務的開展有機結合,是該板塊教學中值得研究的問題。在上述課例中,教師在文本閱讀環節組織學生梳理了作者需要解決的問題、已經和將要采取的行動,分析了行動背后隱含的價值觀,使閱讀教學的目標不只是訓練閱讀技能,更多著眼于文本的思想內容,著眼于發揮閱讀在豐富圖式、引導實踐、支持后續活動開展方面的鋪墊功能,適時為后續的語言實踐活動搭建了認知、思維和實踐“支架”,逐步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從對語言材料的理解認知過渡到行動計劃的制定、完善與落實,從學習英語過渡到思考如何用英語做好一件事情,使教師事先預設的各項輸入、輸出性活動得以有序開展。
(三)以價值觀為引領,實現語言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英語教學不僅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語言知識、提高語言技能的過程,也是幫助學生豐富道德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的過程。在本文的課例中,教師在組織閱讀前導活動時,充分利用文本在內容主旨、思想意義方面的特點,引導學生深層解讀文本,分析作者的價值觀,感悟語言折射出的道德品質;在結課環節,教師強調凡人善舉的意義,布置學生課外積極實施助人行動計劃,用實際行動弘揚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縱觀全課,對價值觀的感知、分析、濡染與踐行成為貫穿教學始終的一根思想紅線,激活并豐富了學生的道德認知,促使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努力做到知情意行合一,使英語語言教學活動較好地實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兩化融合方面,到2018年,形成一套完整的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10000余家企業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1500余家企業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60000余家企業開展兩化融合自評估自診斷自對標,形成以管理標準促創新、促轉型、促發展的新格局。
智能制造方面,到2018年,高端智能裝備國產化率明顯提升,建成一批重點行業智能工廠,培育200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初步實現工業互聯網在重點行業的示范應用。
新型生產模式方面,到2018年,重點行業形成一批眾包設計、個性化定制、協同制造等新模式,培育一批國家級工業云、工業大數據、工業電子商務和眾創空間示范平臺,形成一批具有創新性、引領性的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示范企業。
系統解決方案能力提升方面,到2018年,國內工業軟件骨干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形成一批行業信息物理系統(CPS)應用測試驗證平臺,培育20余家行業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領軍企業。
小微企業創業創新方面,到2018年,建成一批面向小微企業的信息化服務平臺,不斷提高小微企業應用信息技術開展研發、管理和生產控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