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5:06:3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新學期的目標,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媽媽找她朋友阮老師,阮老師介紹我給班主任,然后班主任帶我到教室,對著全班同學們說:“我們班新來了一個同學,名叫陳俊良。請你們多關心和照顧他。”全班同學站起來用熱烈的掌聲歡迎我,當時,我心特緊張,像要跳出來。班主任把新書發給我,微笑著說:“我知道你是一個很聰明的學生,你一定要認真地讀書,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班主任那親切的笑臉讓我很感動,心里想:“班主任,你放心吧!我從現在開始,一定會認真讀書的,做一個品學兼優、誠實守信、自尊自愛、自強不息的好學生。”
我這學期有三個目標:
一。上課要認真聽課,做好筆記,完成每一天作業和背書,聽20分鐘英語。
二。尊重父母,天下最偉大的愛是母愛,母愛是無私、是慷慨、是付出不求回報。
三。學習的目標:
語文:85分以上
完成作業就不用說了,但要按時交作業,拖欠作業既會讓我們養成拖拖拉拉的壞習慣,又讓我們完成不了學習計劃。所以我提倡大家按時交作業,這樣對我們的學習有很大的益處。
時間過得可太快了,上個學期與寒假如一場夢一般過去了。上學期開學第一天所發生的事就像昨天剛發生一樣,實在太快了!快得可怕,快得驚人。不過開學就要有另一個樣子,另一個個好的樣子。那就要有新學期的目標與打算了。新學期的目標與打算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學習上:上次考試的三好學生中并沒有我,這讓我大失所望,瘋狂般的努力到頭了結果卻空空如也但還是進步了許多,可是我并不滿足于我現在的學習狀況。我不僅要努力,還要細心,嚴格要求自己。老師常說:“作業體現考試。”這從而聯系到了我的成績與名次。就是因為平時做作業不夠細心老愛出錯,不嚴格要求自己,老愛頭改正帶,然后不用說,考試時一樣,就這樣失掉了分數。所以說我從現在要變得嚴格要求自己,讓自己變得細心。而這一次的目標不在是爭三好學生,是考上一所好的中學。
二是紀律上:要跟大家的步伐一塊走,大小練習冊不要提前寫,周記和作文不要在老師為六之前突圍。再我覺得就沒別的了。我覺得我在紀律方面還行。以上幾點歸說,言必信行必果。既然采取了措施,就要為自己的目標奮斗起來,加油吧!
轉眼間,寒假過去了,一個新的學期又開始了,這學期我的目標是什么呢?別急,我這就告訴你。
我這學期的目標是:主要任務就是把學習成績更進一步。首先要做到: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要東張西望,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做好筆記,不懂就要問老師。上課不講話不做小動作,盡量不讓老師批評。
要多用點課余時間練練字,每天練一點,字就會越來越漂亮,因為我想寫一手漂亮的字。作文嘛,就要多看看好詞好句好段,多看一些作文練習,在作文庫上多發表一些作文來提高寫作水平。
回到家,認認真真的把作業寫好,寫完后,在仔仔細細的檢查一遍,再把課文溫習一下,預習明天要學的新課,把不會的字詞圈起來,明天問老師。
好了,以上說的我要努力完成好,爭取當最好的學生!
人無完人。這話沒說錯。世上根本沒有完美的人。是人就有缺點就會做過錯事。做錯事不要緊。古人說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沒錯人生做錯了事并沒什么可怕,怕的是連自己做錯事都不敢去承認,去擔當。今天的道路上要學會敢做敢當。
在今后的道路上首先就需要讓自己養好良好的習慣,我曾經從某本書看到。習慣能改變人的一生。確實沒錯,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的確能夠改變一個人的一生。養好良好的習慣,在今后的道路上是必不缺少的一門課程。一個人無論做什么,都可能形成習慣。有的人怕干活,時間一長,就會變成習慣性的懶惰;有的人遇上稍不順心的事就會煩惱,時間一長,就會變成習慣性的煩惱;有的人遇上一點小事愛憂慮,時間一長,就會變成習慣性的憂慮……通常人們只是把人的外在表現,比如走路的姿勢、個人衛生、吸煙、喝酒等稱為習慣,其實人擁有很多習慣。好的習慣有誠實、勤奮、熱情、節儉、快樂、自信等等;壞的習慣有虛偽、說謊、自卑、懶惰、憂郁、驕傲、膽怯等等。說白了,這些行為也只不過是人們給習慣起的別名而已。
新的學期,新的目標
沖出七年級的迷霧,駛進八年級的港灣,這里是沖水加電的基地,這里是新航程的起點,我要在這里充電加水,備足動力,向成功的彼岸航行。
“是非成敗轉頭空”學習《三國》中各路英雄對成敗的看法。學習也是這樣,不管上次是成功還是失敗,這都是空虛的,對于失敗,你的垂頭喪氣,一蹶不振,能將時間逆轉 、將失敗變成成功嗎?毫無疑問,當然不可能了。對于成功,你又能保證你下次還是這樣嗎?從自我出發,永不言棄,要記住“失敗是成功之母”“錯誤是正確的先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學習《論語》中各位儒家弟子對學習的態度。態度決定一切‘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雖然聰明,并且愛好學習,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當作可恥的事。‘默而識之,學而不厭’默默地記住它,學習不感到滿足。‘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需要用心,‘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習需要取長補短,知錯就改。是的,學習不能盲目的為達到目的而不顧效率.要真正的對自己負責,把精力專注于聽課本身,最大限度的獲取知識,與同學多交流。
還有,將杜甫“一覽眾山小,只緣在頂峰”的信心,《禮記·中庸》‘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的習慣,《學記》中‘獨學而無友,則鼓樓而寡聞’的合作運用到學習之中,那么還有什么學不好的呢?
體育教育作為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發展身體,增強體質,傳授體育知識、技能,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培養道德和意志品質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過程。它與德育、智育、美育相結合,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小學體育是學校體育教育的基礎,是兒童接受體育感受和體育信息的起點,是人生初始健康和健身的啟蒙教育,影響個人一生的健康發展。同時,良好的體育教育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其體會到生活與身體的真與美,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因此,樹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觀念,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效率是體育教學必須考慮的問題。
一、新時期小學體育教學的目標
學校體育主要由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組成。體育教學的任務與目標是進行健身知識技能的傳授及運動教學,課外活動目標是鞏固課堂教學內容及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來練身和活躍學生生活、協調人際關系。所以學校體育的目標宏觀應是促進學生體格體能的完善和發展,培養學生體育的情趣、堅強的意志和良好的社會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我們要通過體育達到以下四個目標:身體的發展。有很好的適應能力,包括適應不同環境、不同氣候、不同崗位的身體和心理能力,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康復能力,對疲勞的抵抗力;獲得良好的運動技能,提高工作勞動效率,進而提高生活質量;掌握科學的健身養生知識,提高智力素質;培養正確的社會情感,形成民主、公平、競爭的意識,不斷自我發現、自我完善和自我實現。概括地說就是:全面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掌握體育衛生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個性。
二、新時期下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途徑
1.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
傳統的體育教學是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學生跟著教師轉,教師跟著教材轉,教師教無興趣,學生學無樂趣。新的課程目標以“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師心中裝著每位學生的喜怒哀樂和身心健康,把學生看成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將學生的全面發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據學生的體能和體育基本技能的差異,確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讓全體學生都有平等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其次,關注學生的需求,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形成健全的人格。
2.精心設計教法,優化課堂結構。
有效的體育課堂教學,能使學生較系統地掌握體育教學大綱中所規定的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增強體質,因此,精心設計教法,搞好體育教學,優化體育教學內容與過程是完成學校體育目的任務的根本保證,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益的重要環節。當代學校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就是指選擇最恰當的教學形式和方式,使師生耗費最少時間和精力而取得最佳效果。最優化要求教師精心鉆研教法,全面考慮教育和教學的規律、原則、形式、方法、現有條件及所教班級和個別學生的特點,并在此基礎上使教學教育過程按既定標準發揮最有效的作用。
3.加強學生目的動機教育,注重意志品質和諧發展。
人的任何意志行動總是由一定的動機所引起的,體育課的目的是增強學生的體質,讓學生在身體練習中了解體育的知識、技能和鍛煉身體的方法。學習運動技術,對廣大學生來說不是最終目的,而是運用體育運動這一手段來增強體質、愉悅心情,進而掌握一些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為今后的繼續學習打基礎,并培養他們勇敢頑強、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只有讓學生明白體育鍛煉的目的,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動機。教師應盡量讓每位學生都感覺到教師的關心和重視,采用多樣化教學形式,充分挖掘學生的運動潛能,注重學生意志品質和學習興趣的培養,拓寬教育思路,同培養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緊密聯系起來,充分認識體育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價值,引導學生主動參加體育鍛煉,從而調劑情緒、娛樂身心、鍛煉意志、促進交往、增進友誼。如結合當前實際,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北京奧運會取得優秀成績鼓勵學生積極運動,增強體質。利用殘奧會的感人事件,對學生進行意志品質的教育,講優秀運動員取得成功的經歷,用他們的堅強意志鼓舞學生,使學生感受到堅強意志對一個人成功的重要性。
4.加強自身業務學習,提升自己的教學和科研水平。
為了適應新體育課程改革的要求,體育教師不僅要系統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美學等教育理論和體育專業知識,而且要加強體育與各學科的橫向聯系。體育教學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它不僅要求教師有廣博的知識,而且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施教能力和較高的科研水平。教師要具有較強的施教能力,首先必須加強對教育理論的研究,掌握心理學、教育學及體育教學法的基本理論;其次必須加強對教學對象身心特點和教學規律的研究,懂得教學對象身心發展規律、教學規律和教學的基本原則、基本方法、基本要求,并善于把教育理論方面的知識創造性地運用于教學中;再次,必須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善于把實踐中的成功探索上升為理論,總結出科學的教學方法。并在理論的指導下,不斷進行新的實踐探索,進一步提高施教能力;最后,必須掌握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處理信息、查閱資料、參與教學,強化教學效果,提高工作效率。
總之,體育教師特別是小學體育教師要改變觀念,解放思想,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運用新的有用的教學方法,挖掘教材的潛在創造因素,不斷培養學生的潛在能力,向終身體育發展,造就“四肢發達,頭腦同樣發達”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沈紅萍.提升我國小學體育教師素質的對策研究.科學時代,2009.1.
[2]趙慧榮,王占慶.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1.
[3]王子虎.淺論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實現新課程改革.辦公自動化,2009.22.
一、知識與技能――課程的基礎目標
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是各類教學應達到的基礎目標,對于汽車專業課程教學也是如此。掌握汽車專業基本知識與形成汽車專業基本技能,不僅是學生將來從事汽車維修工作的需要,而且是培養智能、發展個性的基礎。學生要想高效地參與汽車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熟練地掌握汽車專業課程的學習內容與方法,順利地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都離不開汽車專業基本知識與汽車專業基本技能。因而,掌握汽車專業基本知識與形成汽車專業基本技能是汽車專業課程教學的基礎目標。
貫徹知識與技能課程基礎目標,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注重汽車專業的基礎知識掌握
汽車維修的知識體系包含基礎知識、維修技術、汽車應用、汽車服務等。汽車維修的基礎知識涉及的內容側重專業課程的有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汽車電氣構造與維修、汽車檢測與故障故障診斷等,側重專業基礎課程的有機械制圖、電工技術、液壓基礎、公差配合、汽車材料、計算機基礎等;這些課程內容屬于未來從事汽車維修必須的基本知識,是學生進行汽車維修的前提和基礎。因此,上面所列課程應是汽車維修課程的經典內容,也是學習汽車維修后續技能技術的知識基礎;在教學中要注重讓學生掌握汽車專業的基礎知識,理解各課程的主要內容、學習方法、課程特點以及課程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達到基礎目標,重點通過必修內容――汽車專業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來實現。
(二)注重知識向技能的轉化
在課程教學中,要求學生不為學知識而學知識,而要將知識轉化為有效解決實際問題的本領。職業教育中,大力發展“雙師型”教師,正是知識與技能雙重要求的體現。現行維修市場對維修人員的要求是,既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又要具有過硬的操作技能,比如:在學習《汽車電氣構造與維修》課程中,起動機常見故障“嗒嗒嗒”的機關槍響而發動機無法起動,應首先學習起動機磁力開關中吸拉線圈(與主電路串聯)與保位線圈(與主電路并聯)的結構原理和工作過程。當主電路未接通時,二者同時通電,產生的磁吸力疊加的結果使其增加,吸動活動鐵芯軸向移動,促使起動機小齒輪與飛輪大環齒嚙合;當主電路接通時,吸拉線圈被短路,只有保位線圈在保持主電路接通的位置。理解了這一原理與過程,則“嗒嗒嗒”的機關槍響的故障原因自然就浮出水面――保位線圈斷路,造成一吸一放的機械運動,從而作響。這樣就將知識有效轉化為維修技能。
(三)學會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如果一遇到問題就問人,凡事不經自已思考,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經驗,永遠得不到提高,如果有一天出現新情況、新問題,只會束手無策。學會獨立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獨立地檢查結論或結果的正確性。這些技能的掌握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而且對于學生的生活以至終生職業發展大有幫助。
做到了知識與技能課程基礎目標的這幾方面,對于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規范維修汽車,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過程與方法――課程的關鍵目標
古人云:“授受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評價一位教師是否優秀,并不能只看其為學生教會了多少知識與技能,更應該看其是否教會學生獲取知識與技能的方法。
新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必須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死記、機械的現狀,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善于動腦,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因而,積極參與、注重過程、強調方法,就成了汽車專業課程的關鍵目標。
在職業技術院校師資培訓教材《技能訓練教學設計與實施》中明確提出,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將教育教學目標劃分為教育目標――課程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目標三個層次,并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領域、技能領域和情感領域三類,新型職教教材將過程與方法單獨列為課程目標闡述,并且內容范圍也有所擴大,這也是課程改革的方向之一。因此,汽車專業課程教學目標也與以往有了明顯的不同,合理享受過程、熟練掌握方法,不僅是一種能力、一種素質,而且它對于汽車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形成,都具有促進作用。
貫徹過程與方法課程關鍵目標,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學會通過多種途徑、運用多種手段、采用多種思維收集汽車專業課程信息,努力運用所學汽車專業知識和技能,對汽車專業課程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并把汽車專業課程信息運用于后續學習過程。如果不會收集汽車專業課程信息并將其運用于學習過程,就更談不上解決專業課程的問題。因此,它是過程與方法課程關鍵目標的基礎。
(二)努力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課程問題、提出研究方案、善于與人合作,開展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對策,側重發現課程問題、解決課程問題能力的培養。該目標是過程與方法課程關鍵目標基礎上的進一步提升,并且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條目標。其中,發現問題是前提,提出方案、對策是核心,方法和途徑是目標。倡導與他人合作,強調開展調查研究。
(三)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表達、交流、反思自己在汽車專業課學習和探究的體會、見解和成果,側重對汽車專業課程學習結果的表達和交流能力的培養。以往的汽車專業課程教學,對這一目標是忽視的。實際上,對于一個問題的正確表達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應屬于比較高層次的能力。表達者要讓聽眾明白,首先必須把問題全部“消化”并能融會貫通,還應該做到表達的條理清楚、層次清晰,最后還應盡力講究語言的聲調節奏。表達、交流與反思能力是一項綜合的能力,這也是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
(四) 注重汽車專業課程教學藝術。汽車專業課程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是要通過適當的課程教學藝術來完成的。藝術是一種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獨創性等特征的人類心靈的物化產品,也指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方式方法。汽車專業課程教學藝術,是指審美化的汽車專業課程教學設計、汽車專業課程行為或者汽車專業課程教學中的審美特征,具體表現為:科學性、創造性、情感性、靈活性、魅力性。其中,科學性是汽車專業課程教學藝術的首要特征,專業課程教學必須符合教育規律,體現教育理論的指導性;專業教師熟悉并駕馭專業學科的知識結構、體系、內容,使教學與學生的認知結構產生溝通,以便進行有效學習,擴大、深化學生固有的認知結構,使學生得到教養、教育和發展。
做到了過程與方法課程關鍵目標的這幾方面,對于發展學生心智、培養學習能力、培育創新精神,都是非常必要的。
三、情感與價值――課程的必要目標
現代教育理念認為,學習過程是以人的整體心理活動為基礎的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相統一的過程。如果沒有認知因素的參與,學習任務不可能完成,學習目標就不可能實現;如果沒有情感因素的參與,學習活動不能激發,不能維持,更不能持續發展。所以,情感與價值作為課程的必要目標,是其它目標要求所不能替代的。
貫徹情感與價值課程必要目標,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激發探究汽車專業課程問題的情感
新課標認為,興趣和動機本身應該成為汽車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這是因為學生如果沒有學習汽車專業課程的興趣和動機,那么汽車專業課程學習活動就不可能有效運行,即使能短暫運行也不可能長時間地維持。《技能訓練教學設計與實施》中,將情感領域學習目標――注意、遵守、熱愛、品格形成,作為教學目標的關鍵詞,對于培養興趣、激發動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足見對情感領域這一方面內涵的重視。科學方法、審美情趣的培養也是汽車專業課程教學目標的體現,對于學生在汽車專業課程學習中發現樂趣、產生興趣、定格志趣,乃至將汽車維修作為終生職業,具有重要意義。
(二)關注國內汽車發展現狀,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關注國情、熱愛祖國是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教學的目標之一。在學習汽車專業課程的同時,讓學生了解國內外汽車發展的歷史、現狀及未來,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方式。恰當分析國內外現狀,找出技術差距,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民族責任心。比如:筆者經常在課程實施中,深入剖析近年來國內不斷引進國外廠商進行合資生產的現狀,從中分析世界汽車工業技術發展態勢――日趨落后的汽車技術逐步向發展中國家集結,不失時機地舉例說明“吉利”等國內汽車品牌純國產化研發現狀,開擴了學生的專業視野,增加了學生的專業信心。
(三)了解全球汽車產業發展問題,理解國際合作價值
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到來,國際合作和全球意識教育迫在眉睫。作為汽車專業課程,如何在全球的資源、人口、環境、經濟、社會與發展方面,進行國際合作和全球意識教育,是汽車專業課程不可規避的新挑戰,需要我們汽車人共同破題。
(四)增強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意識
如何有效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需要全人類共同研究探索。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增強關心和愛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樣是汽車專業課程面臨的重要課題。
近年來,辦好基礎教育已成為當下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共識,而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節點是教師隊伍的建設。同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要求在高等教育領域“更新人才培養觀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優化知識結構、強化實踐教學環節。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在這樣的形勢下,承擔了基礎教育師資職前培養任務同時正處于向應用型大學轉型之中的地方師范院校,更需要大力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合格乃至優秀的師資。而當前地方院校師范類專業學生畢業后入職中小學、幼兒園老師時往往容易出現入職適應困難、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偏弱等問題,這與諸多因素有關,其中與實踐教學核心目標的不甚明確有一定的關系。如能清晰地厘定實踐教學核心目標,并運用解決復雜問題的頂層設計理論,從全局的角度對教師職前教育實踐教學自上而下地進行全面設計,或許可以有效地破解當前師范專業實踐教學效益不高之困境。本文擬以學前教育專業為例就此問題進行探討,藉以拋磚引玉。
一、實踐教學核心目標的確定
頂層設計理論指出,明確目標是達成改革目標的首要條件。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處于核心地位,既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的歸屬。實踐教學是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指與理論教學相對的、旨在增加學生的實踐經驗并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一種教學活動,其教學目標應從屬于人才培養目標。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合格的幼兒教師,那么其實踐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并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崗位實踐能力。而人們對幼兒教師崗位實踐能力的認知存在分歧,這就需要對學前教育教師崗位實踐能力進行厘定。
從教育價值觀來看,確定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核心目標――幼師崗位實踐能力――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一)學科專家的建議。在注重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的基礎上,應充分聽取學科專家的意見和建議。他們的建議可以基于學科知識體系對本專業人才培養提出內在的規格要求,同時也可以通過政策文件的形式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規約,如教育部頒布的相關政策文件《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等,以及部分地方性政策文件如山東省2010年印發的《山東省三年制大專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方案(試行)》等等。
(二)社會需求。服務社會是大學的三大職能之一,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人才是地方師范院校的天職,學前教育專業應當通過深入當地及周邊地區幼兒園對園長及骨干教師開展訪談調查、對畢業生進行追蹤調查等多種形式對社會需求進行深入研究,根據社會需求的狀態和未來發展趨勢為當地制訂適切的專業發展計劃和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出以強崗位實踐能力為核心競爭力的合格幼兒師資,以滿足社會需求。
目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與學校人才培養的預期目標以及幼兒教師等就業崗位需求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距,如此,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崗位實踐能力便自然而然地成為實踐教學之核心目標。
具體就學前教育專業而言,幼兒教師崗位實踐能力應主要包含以下兩方面的能力:教師通用能力和幼教專業能力。其中教師通用能力由兒童觀察能力、教學反思能力等次級能力組成;幼教專業能力則包括保育能力(幼兒生活護理技能、早中晚餐營養搭配技能、急救醫護技能等)、幼兒教育能力(五大領域活動的設計與組織及家園合作教育組織能力)、藝術能力(鋼琴彈奏與伴奏技能、幼兒舞蹈創編與表演技能、幼兒歌曲創編與表演技能、幼兒繪畫與手工制作技能、幼兒園環境創設技能等)等次級能力。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幼兒教師作為一種獨立設置的專業技術崗位,具有天生的特殊性,在以下兩方面與中小學教師相比存在著特色鮮明特征,這樣的差異能顯著地影響崗位實踐能力的培養:一是幼兒教師的職業態度。職業態度是崗位實踐能力可以充分發生發展的基礎。無論是中小學還是高等學校,關愛學生、真誠待人、責任意識等品質是教師職業道德及其態度的基礎,而幼兒教師對此要求則更高一些,因其教育對象是幼兒這一特殊性所致。與幼兒親密照看人相比,幼兒教師對幼兒的關愛顯然應更加富于知性與理性。由于幼兒教師通過完整的專業學習而擁有幼兒心理、幼兒教育相關專業知識,更能牢固地樹立“每一個兒童都是天生喜歡學習并且善于學習,都能夠快樂成長并樂于融人成人社會”的信念;幼兒教師通過接受專業訓練而具備相關的專業技能,可以將普通的日常或科學知識組織成幼兒易于理解接受且喜聞芳的知識而為幼兒創造更好的學習與成長環境,為其健康成長、愉快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二是幼兒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知識為崗位實踐能力發生發展提供必不可少的理論基礎。幼兒園教師崗位特點決定了其知識結構特點與中學、小學教師存在著顯著的差別。這些差別體現在:(1)在職前培養中并不強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所開設課程中具體學科高深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畢竟學科高深知識的擁有對于將來的幼兒教育教學活動并無直接的促進作用,幼兒認知的特殊性也決定了艱深知識并不在他們認知能力所能抵及范圍之內。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學科艱深知識的學習的意義則更多地體現在對自身心靈的訓練上,正如耶魯大學教授們所言:“有哪一類課程的學習能夠比一個受過良好訓練并因此能將其能力遷移到其他任何方面的心靈更為實用的呢?”而經過良好心靈訓練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未來的幼兒教師――的自身進步將有助于其更好地適應教育教學活動的需求并勝任職業崗位;(2)基于幼兒認知能力發展的局限性,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應該更突出知識面積的寬泛程度,以適應幼兒對生活環境廣泛而持續的探索興趣之需求。對身處信息社會的幼兒教師而言,應更重視通過泛在學習等方式加強各方面的知識儲備,不斷增厚自身文化底蘊,并在教育實踐中凝聚成新的教育智慧和創造能力。二、實踐教學目標的實現實現實踐教學目標需要整個實踐教學體系的良好運作,做好常規工作、加強教學體系建設將是必由之路。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包括應嚴格依托教學目標對具體的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進行的精心設計,以構建完整的實踐課程體系;加大校內實驗實訓室建設力度、積極拓展校外實踐基地、加強實踐教學指導教師隊伍建設以保障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完善教學管理制度的落實以確定實踐教學的有序進行;建立科學、規范、有效而適切的實踐評價體系以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
在實踐教學的具體實踐過程中,還須注重突破影響實踐教學體系運行效率的三個難點:目標認同、協同培養及全面滲透。
(一)對實踐教學核心目標的認同
旨在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實踐教學體系是個復雜系統,各個組成部分其相互之間的關系明顯呈現繁雜狀態,包括實操技能類課程(幼兒繪畫與手工制作課程等),各領域教育實踐類課程(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等),作為教育實踐類課程重要支撐的理論課程(學前衛生學等)、各類專項實踐教學(教育實習等)、校園文化、校外相關影響因素等等。如果能基于頂層O計理念統一思想并整體推進,實踐教學改革之核心目標的實現將可以期待。頂層設計特別強調目標的明確性,因此,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和學生作為實踐教學中教與學的主體,深刻理解并接受實踐教學目標是推進實踐教學改革的先決條件。
毫無疑義地,教師及其管理人員理應是明確教學目標的主體。教師及其教學管理者的目標認同是有效地實施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基礎。如果對改革預設的教學目標缺乏確切而清晰的認知,那么對教學實踐改革中遇到的問題本質就難以把握,分析并解決問題的難度便自然增加,教學改革效果很可能收效甚微。其中,教師作為研制實踐教學目標的主要責任主體,對教學目標尤其要有清晰的認識。為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需要實踐教學的指導教師通過將實踐教學目標轉化為可操作的實踐內容,并同時制定完善的實踐教學大綱,明確各教學內容的組織形式,確定實踐教學的評價方式。將教學大綱落實為諸如《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指導方案》等操作文件,指導教師則在操作文件的指引下具體落實有關實踐教學活動,系統統籌教學銜接,合理安排實施進度,以確保有關活動的順利實施。
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認同教學目標是其充分激發自身學習動力的基礎。只有自身的學習目標明確,學生才可以喚起更強的學習動機,更加努力完成各種艱深的知識學習任務。考慮到實踐教學目標主要是由教學管理人員及教師研制的,為方便學生學習并認同教學目標,新生入學后,實踐教學管理部門就編制、發放《學生實踐教學手冊》。《學生實踐教學手冊》將學校關于實踐教學的各種規章制度、各個學段需完成的實踐教學登記表格裝訂成冊,每位新生通過手冊可以了解每個學段各個實踐教學任務的目標、教學內容與要求及評價標準,對各項實踐教學有了清晰的認識。手冊的編制規范了實踐教學管理。每個學段的實踐教學結束后,由實踐教學主管部門簽署評價意見、評定成績,平時由學生保管手冊,方便學生總結和反思,畢業時交回學校,作為實踐教學檔案材料保管。
(二)實踐教學實施主體之間的協同培養
最初,協同效應是指一種物理化學現象,是指兩種或以上的部分加在一起所產生的作用大于各部分單獨應用時作用的總和。作為一個復雜的教學系統,系統內各要素之間存在著有機聯系并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也存在協同效應。
實踐教學系統的協同也可以分為外部協同和內部協同。外部協同是指高師院校與校外各實踐基地之間的協同,尤其是院校與幼兒園的協同,即u-s(university-school)合作模式。u-s合作模式包含兩個層面的協同:單位之間的協同和指導教師之間的協同,院校與幼兒園之間的協同應在在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前提下建立起長期有效的、利益共享的合作關系,協商幼兒教師的職前教育實踐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指導教師協同主要是指校內實踐教學指導教師與幼兒園指導教師之間的協同,校內導師長于理論與研究,園內導師則恰恰與校內導師相反,強于實踐而弱于理論,二者協同互補則相得益彰,這就需要構建指導教師的合作機制,達成實踐教學主體共識,共同提高實踐教學的實效性。
內部協同則是指校內各項實踐教學活動以及各教學主體之間的協同。內部協同主要包括各管理部門之間的協同、各指導教師之間的協同。管理部門之間的協同至關重要,理論課程的實踐教學、實驗實訓、實習見習、社會調查、學科競賽、社團活動等各項實踐活動分別由不同的部門主管,需要各部門之間的合理統籌安排、共同指導,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優化。學生實踐能力構成中,各項實踐能力的培養之間存在著或明或暗的關聯,抑或存在著或前或后的邏輯關系;同時,一些綜合性實踐活動如教育見習、課堂教學觀摩又蘊含著多種崗位實踐能力的培養,基于此,指導教師應加強協同以增強培養效率。
加強協同培養,應注重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共時性聯系與歷時性聯系。
(1)共時性聯系是指同一時段各門課程、各具體實踐教學活動開展的有機聯系。實踐教學是全程性的,在各個學段同時開展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各指導教師應加強橫向聯系,共同探討培養方式方法,使各實踐活動通過有機聯系形成系統對接,提高教學效益。以音樂技能培養為例,歌唱能力、鋼琴彈奏能力、幼兒舞蹈能力等技能培養分屬不同課程的指導教師負責,上述能力培養均包含節奏能力的培養,這就需要各指導教師加強課程共建,合理地分工合作。
(2)歷時性聯系是指在時間縱向維度(過去-現在-將來)中各實踐教學活動開展的有機聯系。各項實踐能力的培養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指導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能力培養的延續性,關注能力發展的前期基礎和未來目標是做好現在實踐能力培養任務的必由之路。以科研能力為例,科研能力屬于培養結構疏散的實踐能力。科研能力的培養通常是安排大學階段中后期的畢業論文寫作和《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課程這兩個教學環節中,但科研能力又是一種綜合能力,它不僅包含信息收集與處理、批判性思維等核心能力、也包括寫作、溝通、組織等等邊緣能力,顯然,此類能力并非依靠某一科或某幾科課程就能良好解決,而是需要全時段,全學科長期協同才可能產生的某種預期效應,須強烈需要各相關實踐指導教師關注學生各學段的科研能力培養現狀及目標,及時調整實踐教學內容以提高效益。
(三)實踐教學實施的全面滲透
從教學時間看,應強調實踐教學的全程性。以往實踐教學環節的安排一般是在完成理論教學之后,通常安排是在人才培養方案的中后期,這是典型的實踐教學是“理論之應用”[6]的傳統教育范式,此類價值取向的實踐教學強調普適性的教育理論對于實踐的指導作用確實有其合理性,但從理論與實踐相互作用的角度來看卻有忽視了實踐經驗反作用于理論知識建構功能之嫌。基于此,我們強調實踐教學應統籌安排在從入學至畢業的完整學段內。以教育見習為例,從新生學年開始至第三學年,每學期安排內容不同的幼兒園見習等活動,讓學生能從入學伊始就接觸并熟悉將來的工作崗位,其見習經驗也更利于激發學習動機,進而促進理論課程的學習。
從教學空間看,傳統教學實踐對實踐教學的理解過于狹隘,各院校更重視校外活動、社團活動、實踐實訓等各種傳統的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對于如何利用實踐教學對理論教學的逆向作用卻重視不足。事實上,在教學實踐中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總是交織在一起。我們認為,實踐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配合理論教學培養學生發現并解決實際境況下問題的能力,以及加強專業技能訓練和鍛煉學生實操技能而設置的教學環節。如是觀之,常規理論課程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可以融為一體,理論教學過程中的實踐環節的安排可以幫助W生既習得實踐知識與技巧,又可以在實踐中鞏固并強化理論學習的成果,這為任課教師在理論課程教學中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供了明確的指引。
國家《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提高任務型教學模式,把綜合語言能力的培養落實在教學過程中,倡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和合作的學習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強調學生能用英語做事情。通過一段時間的英語教學實際運用,我從中感受頗深。
一.新目標英語《Go For It!》的特點
該套教材以現代語言理論為指導,以任務為中心,為教師及學生提供了大量的任務,使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實施成為可能。而且,這種新教學內容與新教學方法的相互配合將更有利于英語課堂教學的優化。
1《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此次英語課程改革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中,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和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強調課程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識水平出發,倡導通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教學等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2、大膽實踐運用“任務型”教學模式,進行英語課堂教學, 突出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練習、評定等活動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探尋知識,在程序式的學習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對任務型教學起到錦上添花之用,同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綜合素質。英語 GO for it 的教學編排體系,打破了傳統英語教學教師講、學生聽的教法,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 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 )模式,融匯話題、交際功能和語言結構,形成了一套循序漸進的生活化的學習程序;
3.新目標英語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有更高的要求。從課本的結構中看,口語表達能力比以前要求提高了。課本的每個單元中的每個小節都pair work或 group work的練習,使學生及時得到了口語訓練的機會,增強了對知識點的記憶。
二. 教師在任務型英語教學中的角色
教師的作用是通過指導學生把課堂活動及課外活動有機地聯系起來,從而完成知識的遷移過程。
1.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有機地運用教材, 同一內容可以在不同的課中提出不同的要求, 給予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 根據學生的不同程度劃分成若干個小組, 布置不同任務, 給他們提供充足的訓練機會, 使所學的知識不斷擴充, 不斷深化, 逐步提高難度的方式重復所學的知識, 從而完成預期的目的和任務.
2. 教師為了能較好地檢測學生的課外英語學習的情況,把課堂英語學習進一步延升到課外, 增強學習效果, 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 使之成為和家長聯系的紐帶, 我為此制定了一張由家長監督檢查,學生逐項落實各項任務的《學習記錄卡》
說明:
1.《學習記錄卡》分單元設計,每個單元分為三個部分――學習過程、學習內容和評價過程。學習過程注重考察學生在預習、課堂學習和課后復習環節中的學習行為習慣,
2.其內容設置主要是以語言的基本構件(詞、短語、句)和語言學習的基本技能(聽、說、讀、寫)為主。學習內容主要是引導、培養學生學會歸納總結單元的基礎知識。評價過程又分為自我、組長、教師和家長評價,
3.自我評價主要是考查自己對基礎知識掌握和靈活運用基礎知識的情況,組長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主要是對學生所填內容的真實性進行評判,同時,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及時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行為習慣。
三.任務型語言教學需要以適當的活動為依托,在活動設計過程中,要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1. 任務型語言學習要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任務型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的興趣和生活經驗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真實,旨在培養學生在真實生活中運用語言的能力,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參與和完成任務,擺脫傳統的以教材知識為中心的枯燥無味的教學方式,使課堂語言活動近似于習得過程。在《Go For It》中得到充分體現。七年級下冊Unit1 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一課。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些國名,民族及語言。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年齡特征,教師課前讓學生收集自己喜愛的球星、歌星,一些城市景點等相關資料。知識與技能目標:本單元的話題是談論國家、民族及語言,在本課時學生應能學會如何詢問或說出人們的所屬或所處的國家或城市,要重點學會談論問題時要用到的筆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國家等的英文單詞,能靈活運用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Where does he /she live? 學生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會提高下一節課的興趣并為更好的學習下一節課做知識的鋪墊。過程與方法:整個教學過程均采用任務型教學法,其中利用猜猜看的方式導入課題,引入賽一賽的手段激勵學生練習重點句式和單詞,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預先設計好的調查表。這樣既能很好的完成預設的知識和技能目標,又能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情感與態度: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鍛煉自己回答問題的膽量,能加強與別人合作的能力,能維護自己及本小組的聲譽,能加強學習的自主性。再如:在unit4 I want to be an actor ,可要求學生兩人活動:用Where does your sister work?和 what does she do?進行game:Guess the job!分小組了解班上同學的父母的職業和工作地點,繪制一張職業調查表,在調查表上寫出自己將來想從事的職業
2 、任務設計的真實性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層次性
任務越容易,參加任務的人就越多,獲得的成功體驗也就越多,學習興趣就會越濃厚。因此,在設計任務時應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剛開始設計的任務應稍微簡單些,讓大部分學生都容易參與進來。隨著任務的漸漸深入,學生對任務信息的了解不斷增加,稍難的任務也會顯得容易起來。如Unit 10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本單元進一步學習過去時態的用法,以Holidays and vacations 為話題,可設計如下任務:(1)展示若干張學校郊游活動中學生的照片,談論學校郊游活動,復習舊課并且導入日記的學習。(2) Make a survey :調查朋友的一次難忘的假期,并收集他們的相關照片建立“Vacation Album”.Ask::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What did you do there? How was your vacation? (3) 教師叫幾組學生進行表演。任務型教學就是在做中“學”的最新教學原則和理念,但任務活動所求的效果不是一種機械的語言訓練,而是側重在執行任務中學生自我完成任務的能力和策略的培養,學生要通過表達、溝通、交涉、解釋、詢問等各種語言形式來學習和掌握語言,并且在任務完成過程中獲得經驗,即學會學習。
四.預期效果:
1、全班學生的英語素質得到良好發展。
2、英語教師素質顯著提高,英語教學水平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