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5:06:0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舞蹈學習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J70-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4)08-0179-01
作為古老的藝術門類,文學和舞蹈都是伴隨人類的產生而產生,伴隨人類的發展而發展的。文學和舞蹈的出現是人類擺脫蒙昧進化到文明的標志。漢代《毛詩序》說“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所以,舞蹈是在語言表達不易的情況下出現的。事實證明,文學與舞蹈互相融合,互相補充,在文明發展進程中比翼雙飛,一同閃現著藝術的無窮魅力。
一
文學與舞蹈同根而生,血脈相連。當今,越來越多的文學文本改編成了舞蹈作品,如芭蕾舞劇《雷雨》、《紅樓夢》、《羅密歐與朱麗葉》是由同名小說改編而來,古典舞《謝公屐》、《踏歌》、《綠帶當風》也是從文學文本中來的;另一方面,舞蹈的成就也推動著文學的發展,它們互為一體、彼此作用,一起推動藝術發展。從創作來看,二者的不同主要在性質方面:一個是語言的藝術,一個是形體的藝術。文學塑造形象的工具是語言,用語言來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情感;舞蹈塑造形象的手段是動作,通過動作塑造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情感思想。文學語言表達具有間接性,讀者不能直接感受藝術形象,需要借助聯想和想象。在舞蹈的表現非常直觀,觀眾可以通過視覺、聽覺直接感受。比如舞蹈詩《藏謎》,舞蹈中的老阿媽非常虔誠,從九寨溝出發,一路奔波到拉薩布達拉宮朝拜,舞蹈通過老阿媽的經歷,展現了一路上所見的舞蹈、服裝、民族風俗,作品中的“牦牛舞”動作熱情奔放,展示了藏族生活的情趣。《藏謎》中“賽裝”一段,穿著有不同藏區的各色服裝。揭示了藏民族的生活風貌,使人感受到了藏民族“把財富裝在身上,把家馱在馬上”的特點,舞蹈的藝術特征在這個作品中得到了很好體現。
二
舞蹈和文學皆反映著深厚的社會文化。文學作品如屈原、李白、杜甫的詩歌;關漢卿、莎士比亞的戲劇,巴爾扎克、福樓拜的小說。舞蹈作品如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舞劇《天鵝湖》,都是因為深刻反映了時代本質而載入史冊的。
無論文學或是舞蹈,無一例外都要打上社會意識形態的烙印。以中國當代文學為例,優秀的中國當代文學作品要求具備社會主義性、民族性、現代性,如余華的《活著》《兄弟》《十八歲出門遠行》,賈平凹的散文《秦腔》《靜虛村記》,小說《高老莊》《廢都》《白夜》,殘雪的《山上的小屋》,汪曾祺的《受戒》。中國當代舞蹈作品也同樣有此要求。社會主義性,是指中國在社會主義階段建設所倡導的英雄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中國當代文學和舞蹈由于受審美意識形態影響,都有體現社會主義性的一面,如舞蹈《紅色娘子軍》、《中國革命之歌》、《紅綢舞》、《春江花月夜》、《東郭先生》、《艱苦歲月》、《第一次站崗之前》、《洗衣歌》、《豐收歌》、《擠奶員舞》、《寶蓮燈》、《小刀會》、《魚美人》、《白毛女》,不僅在藝術上是經典之作,也在思想性上獨樹一幟,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
三
別林斯基說:“無論如何,在任何意義上,文學都是民族意識、民族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實。”這是文學的民族性意義,舞蹈亦同樣如此。由于各個民族生活的自然和社會的環境不同,就產生了風格迥異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學與舞蹈。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文化越發展,民族個性才越鮮明。文學和舞蹈要從民族文化遺產中吸取營養,努力創作出富有民族特色的優秀藝術作品,只有這樣,文學和舞蹈才能真正服務于社會,服務于民眾,才能對文明的進步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除了社會主義性、民族性之外,文學和舞蹈還應有現代性特征。要適應現代社會對藝術的要求,適合現代人所有的藝術品味,像文學中莫言、張賢亮、余光中的作品,舞蹈中《阿里郎》、《中國結》、《荷花舞》、《孔雀舞》、《舞》等,都是具備現代審美意識的優秀舞蹈作品。
總而言之,無論舞蹈也好,文學也好,都應當與時代同步,著力創作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的經典作品,努力使中國當代文學和舞蹈在探索中不斷進步,在創新中穩步前進。
參考文獻:
[1]隆蔭培,徐爾充.舞蹈藝術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2]江口隆哉,金秋.舞蹈創作法[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
[3]馮雙白,茅慧.中國舞蹈史及作品鑒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學習方法是方法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科學發展史既是記錄成果的歷史,也是研究方法、學習方法的歷史。物理學是一門很成熟的學科,特別是中學生學習的經典物理學部分。它所闡述的概念和規律是完整、深刻、系統的。充分體現了研究思想和方法的完善與正確。著名科學家們對自己方法論的評價遠比對科學成果的評價高得多。巴甫洛夫認為:“重要的是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的總結,認識一個科學家的方法遠比認識他的成果價值更大。”
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反復強調學生學習知識的兩重意義:一方面掌握知識本身,這是學習更高深知識的基礎。另一方面是要訓練自己的思考方法,這是繼續探求新知識的能力。在許多重要的概念和規律的教學中,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沿著科學家已用過的正確思維方法,自己去思考,得出規律,以加強科學思想方法的訓練。
2.科學的方法是科學成果獲得的重要條件。要用實例使學生認識科學成果的獲得常與方法的突破有著密切的關系。著名的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發現之前,安培和科拉頓都做了與法拉第相同的實驗。只是科拉頓將電流計放在另一間,結果將磁鐵插入線圈后再去觀察電流計,沒有看到感生電流的產生,錯過了一個重要現象發現的時機。
3.要使學生認識正確的學習方法、科學的思維方法是科學世界觀的體現。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科學的思維方法的形成過程是辯證唯物世界觀形成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對自己近期學習效果和未來成才都是極為重要的。
二、物理學習方法的指導
(一)掌握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
1.掌握觀察實驗的方法。要在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中注意引導學生掌握有意觀察。并養成綜合分析觀察習慣。
在觀察實驗現象時善于根據觀察的目的發現現象的特征,這才是有意觀察,然而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會有意觀察。測試表明,未經過訓練的學生中能夠有意觀察實驗現象的約占10%—15%。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做了一個試管裝水燒小金魚的實驗,讓同學們觀察,學生們看到水開了,小金魚還活著。然后教師發給學生每人一只試管,讓學生自己做這個實驗,結果85%—90%的學生將小金魚燒死了。這說明只有少數學生觀察中有意識地發現了現象的特征,火在試管上端燒上端的水開了,試管下端水溫度不高,所以魚才能活。此實驗證明水是熱的不良導體。可見有意觀察是需要培養訓練的。每次觀察實驗現象均要求學生說出看到了什么,說明什么,引導學生逐步養成有意觀察的習慣。同時又要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的全過程,不僅看結果,還要注意觀察現象如何隨時間變化,注意現象出現的條件,邊看邊想,養成綜合分析的觀察習慣。
2.掌握實驗方法,提高實驗的技能技巧。
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實驗設計思路和實驗技能技巧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學物理教材中,實驗可分為物理量測量和規律的探索與驗證兩類。無論對科學家做過的但現在不能再現的探索性實驗,還是現在可做的演示實驗、分組實驗,我在教學中都注意實驗原理的分析和實驗設計思路的剖析,以便加強對學生進行設計思路和方法的訓練。盡量創造條件讓學生根據研究課題的需要獨立設計實驗,上好實驗設計方案討論答辯課。在分組實驗中,注意總結有獨到見解和實驗操作巧妙的學生的經驗,用以啟發提高其他學生的實驗技能技巧。
我將設計實驗的基本方法歸納為下面幾種:(1)平衡法。用于設計測量儀器。用已知量去檢驗測量另一些物理量。例如天平、彈簧秤、溫度計、比重計等。(2)轉換法。借助于力、熱、光、電現象的相互轉換實行間接測量,例如打點計時器的設計,電磁儀表、光電管的設計等。(3)放大法。利用迭加,反射等原理將微小量放大為可測量,例如游標尺、螺旋測微器、庫侖扭秤、油膜法測分子直徑等。
3.掌握理想化模型法。將復雜的物理過程、物理現象中最本質具有共性的東西抽象出來,將其理想化、模型化,略去其次要因素和條件,研究其基本規律,這是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思想方法。在中學物理中應用的理想化模型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①實體物理模型:質點、系統、理想氣體、點電荷、勻強電場、勻強磁場。
②過程模型:等溫、等容、等壓過程;勻速、勻變速直線運動;拋體運動;簡諧振動;穩恒電流等等。
③結構模型:分子電流、原子模式結構、磁力線、電力線。
指導學生掌握此研究方法時要特別注意指出理想化模型不是實際存在的事物,是有條件、有范圍、有局限性的抽象,所以在運用時就要十分注意其規律的適用范圍和運用條件。
4.掌握等效思想方法。等效方法是研究物理問題的又一重要方法。中學物理教材中體現出的等效思想方法有下面幾種:
①作用效果等效:力的合成與分解,速度、加速度的合成與分解;功與能量變化關系;電阻、電容的串、并聯計算。
②過程等效:將變速直線運動通過平均速度等效為勻速直線運動;將變加速直線運動通過平均加速度等效為勻變速直線運動;交流電有效值的定義;拋體運動等效為兩個直線運動的合成等等
總之,在學生學習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時候,還要將研究問題的重要思想方法揭示出來,以幫助指導學生掌握這些正確的思考方法。
5.掌握數學方法的應用。研究物理問題離不開數學工具,數學方法在物理上的應用很多,如比例,一次、二次函數方程,三角函數、指數、對數及正、負號,數學歸納法,求極值等等。
值得突出提出的是函數圖像在物理上的應用,用圖象描述物理過程和物理規律,在力學中有:S-t圖,V-t圖,振動圖象。熱學中有:P-V圖,P-T圖。電學中有:I-V圖。可以用圖象處理實驗數據,導出表示物理規律的函數式;可依據物理圖象求解物理量,對物理問題進行判斷論證。
以上所述為研究處理問題的五種基本方法。在平時章節教學中分散訓練,貫徹始終,總復習時可分專題總結歸納,以達到使學生條理清晰的目的。
(二)物理學習過程中的具體方法指導
掌握學習物理的正確方法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我在平時教學中采用“單元自學研討式”教學法。力圖使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法的訓練。“單元自學研討式”教學方法在下面四個環節上下功夫,對學生進行有計劃的訓練和指導,使學生掌握正確學習方法,不斷提高自學能力。
1.自學質疑課。按照老師下發的單元教學計劃,在指定的課堂時間內進行自學,將自學中的疑難問題寫在質疑小本上交給老師。初期為了幫助學生質疑,在課堂上專門安排提問題競賽,促進思考。
2.討論研究課。由教師依據學生的疑點及大綱要求確定適當的討論題目,引導學生各抒己見,通過互相爭辯加強對基本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對于可以通過實驗研究的課題,引導學生根據研究課題設計實驗方案(方案中包括原理、器材選擇、實驗步驟、記錄表格和數據處理方法),經過討論和完善后,學生按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動手實驗,并分析實驗記錄,處理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論。這不僅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而且對學生進行了科學研究方法的訓練。
3.教師精講課。此課將引導學生按照知識的邏輯關系整理單元知識(其中包括:概念、規律、方法),指導學生理解重點、難點知識,歸納總結掌握規律概念需要注意的問題。
4.習題課。針對分析解答各部分習題的關鍵,精選例題,用小組競賽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技巧的訓練。
(三)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的指導
準確的自我評價,可以不斷增強自我完善的自覺性,對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有明顯作用。
(一)方法陳舊,過度注重技能的訓練
幼兒園教師教學方式較傳統,缺乏新觀念、新理念,采取“指揮”和“遙控”的方式,只注重讓幼兒機械化地模仿、練習舞蹈動作,而忽視引導幼兒去理解舞蹈本身及背后所蘊涵的意義。這種過度注重技能訓練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傷害了幼兒的身心,使其失去參與舞蹈活動的興趣。
(二)機械教學,缺乏對音樂的感受與理解
舞蹈的創作源于對音樂的感知欣賞,但這恰是教師容易忽視的環節。教師的機械教學,使舞蹈教學缺少情感的融入和滲透,幼兒在表演過程中難以表現音樂內容,缺乏靈動。
二、游戲化策略的運用
幼兒缺乏生活經驗,對舞蹈作品的理解不透徹,他們需要通過多種方式來理解、感知、體驗舞蹈內容。而幼兒的天性好玩游戲,游戲天性與舞蹈教學相輔相成,能使舞蹈動作的學習與教師游戲方式的運用達到和諧統一的境界,從而調動幼兒的情感參與,對舞蹈產生的“語境”形成情感共鳴,并將枯燥的技能學習轉變為生動有趣、形象化的游戲學習,讓幼兒成功地體驗舞蹈帶來的快樂,進而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
(一)融入自然,融景于情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內驅力,為避免以技巧性為目的舞蹈訓練,自然地接觸舞蹈更能激發幼兒的參與欲望。教師在教授舞蹈時采用游戲的口吻幫助幼兒去觀察、想象、創造舞蹈動作,讓幼兒易學、易記、愛表現,有助于幼兒的自主探索和發展。
1.自然之美,解放天性。《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讓幼兒多接觸大自然,感受和欣賞美麗的景色和好聽的聲音。”在《下雨了》韻律活動中,幼兒利用戶外觀察下雨的情境,以“下雨了”的游戲形式進行引導,使幼兒進入舞蹈情境,幼兒通過自我觀察做出自己理解的下雨動作。例如:有的幼兒輕點手指身體緩緩下蹲,當成是蒙蒙細雨;有的幼兒抖動小手垂直下滑,當成是小雨沙沙;有的幼兒夾緊身體上下跳躍伴有旋轉動作,當成是狂風暴雨等。在足夠的空間、時間里,讓幼兒自然地觀察,從而自主、自發地表現、創造,更能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使活動更具童趣。
2.和諧氛圍,展開想象。陶行知先生說過“: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給幼兒提供自由、民主的舞蹈活動氛圍,能使幼兒懷著愉悅的心情利用已有的經驗自由探索、展開想象、充滿自信地與音樂舞蹈進行交流。因此,教師應鼓勵認可幼兒一定程度的“臟亂、吵鬧、自由”。當幼兒出現一定程度的混亂時,教師應在寬松的氛圍中以游戲化的口吻鼓勵、支持和欣賞幼兒的創造表現,使幼兒在游戲化情境中自然地將自身的感知和體驗融入自己的舞蹈動作中。
3.自主模仿,豐富語言。模仿是幼兒學習的必經之路,但所謂的“模仿”并不是純粹地重復他人行為的過程。“模仿”往往只是一個輻射點,幼兒通過輻射點來明確活動中可供創造的因素和進行創造的方法。如:學習舞蹈動作繞手腕,因該動作屬于精細動作,需要重復練習。教師可引導幼兒對該動作進行想象,說說這個動作像在干什么?讓幼兒發現手腕的繞法,并表現出“采茶”等游戲動作,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二)快樂游戲,融情于景
舞蹈作品都蘊含著思想和情感,只有讓幼兒充分熟悉、感知音樂,理解音樂表達的感情、意境,幼兒才能將自己的情感融入舞蹈中并表現出來。
1.欣賞裝扮,感知內涵。如舞蹈《金孔雀》,幼兒需要表現出小孔雀“喝水“”嬉戲”等情節。但是如今傳統民族舞蹈教育缺乏普及性,幼兒對民族舞的動作和神態要求沒有概念可言。教師在進行民族舞知識普及的同時,通過觀看視頻以及展示民族服飾,讓幼兒感知舞蹈表達的思想情感。
屬于藝術教育范疇的舞蹈教學,既具有一般教學改革的共性,又具有其自身的個性,而且共性又融于個性之中。為此,筆者僅就舞蹈教學改革的個性這一重要命題,提出若干拙見,以就教于專家和同行。
一、教學思想的人性化
21世紀是人性化社會,人的價值、人的尊嚴、人的權利等受到從未有過的尊重。作為教藝育人的舞蹈教學,首先必須在教學思想上牢固樹立人性化的理念。
如果細心考察,我國的教育方針在原來的“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使受教育者成為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新的內容:“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①所增加的新內容,一個是“為人民服務”;另一個是“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為人民服務”的教育方針,充分體現出人性化教學思想的神髓,因為方針受思想制約,反轉過來又體現思想。
舞蹈教學的“為人民服務”,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理解:一方面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包括全社會各階層、各年齡段、各民族的男女,都有接受舞蹈教育的權利,每一名舞蹈教師必須充分尊重他們的受教育權,全心全意地為每一個人服務;另一方面為人民之中的每一名學生服務,實行人性化教學,充分尊重每一名學生的人格與人權,認真負責,傾囊相授,實行人文關懷。
要認真落實“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教學原則,要十分明確:再好的教師,也只是一名“教練員”,出成績、見成果,還要靠作為“運動員”的學生。當然,教師要集中全力開發學生的舞蹈感覺力和藝術創造力,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獨立性,而不是以舞蹈教學去“運動”學生,要變“運動”為“韻動”——舞蹈韻律的啟動。具體舉措很多,如啟發誘導、學生示范、師生互動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
二、教學目的的實用化
新的教學方針增加的“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更加強調了教學目的的實用化。“學以致用”歷來是我國傳統教育的出發點與歸宿,舞蹈教學改革,必須突出“實踐第一”“學為所用”的目的性,一定要力戒“花盆養壇”“豬圈育馬”的“空對空”式的教學模式。“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社會實踐”的內涵相當廣泛,遠遠大于“生產勞動”,既包括生產實踐,也包括生活實踐。舞蹈教學改革要貫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思想,一切為了實踐,一切通過實踐,一切歸于實踐。既要防止“只學不練”的“嘴把式”“空把式”,也要防止“練而無用”的“虛把式”“廢把式”。
實現教學目的的實用化,具體舉措也很多,例如“模擬教學法”,即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的需要,仿照真實情境,創設人為情境,把教室模擬成“劇場”,把講臺模擬為“舞臺”,讓學生扮演成各種舞蹈人物或舞蹈形象(動物、植物、器物等),其他學生扮演成“觀眾”,進行“模擬演出”。可以獨舞,也可以雙人舞、三人舞、群舞,“舞蹈演員”與“觀眾”可以定期互相轉換。實際上,這種“模擬教學”就是真正的實踐教學的一次準備、一次“預演”或“彩排”。
“實踐教學法”則是貫徹“實踐第一”、落實教學目的實用化的最佳手段。其要點是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舞蹈表演的實踐活動,如班級舞會、系(院)舞會、校內舞會、校外舞會以及各級各類舞蹈比賽活動。與此同時,組織學生觀摩各類舞蹈演出,也屬于“實踐教學法”范疇。
三、教學內容的多元化
教學內容是貫徹落實教學思想和教學目的的有效載體,是與教學思想和教學目的相匹配的。
21世紀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經濟的多邊化、政治的多極化,直接制約著包括教育在內的社會意識形態的多元化。
為了貫徹落實舞蹈教學人性化思想與實用化目的,舞蹈教學改革必須在教學內容的多元化上大動腦筋、花大氣力、做大文章。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思想與教學目的是“軟性”“虛性”系統,而教學內容則是“硬性”“實性”系統。
舞蹈教學內容的多元化,體現在方方面面。其一是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把德育、體育、美育,有機地融入智育之中,要強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樹立“德藝雙馨”的人生觀與藝術觀,樹立以舞蹈藝術為人民服務而不是“為人民幣服務”的思想,克服“一招鮮,吃遍天”的片面追求物質享受的思想。尤其要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培育,使學生具有較強的意志力、自控力、調節力,在困難與逆境面前,經得起心理考驗,杜絕“馬加爵”式人物的出現。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與道德品質,對于早戀早婚、非法同居、迷戀網絡,甚至賭博、吸毒、性犯罪等傾向,要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其二是藝術能力的多元化。即不僅包括舞蹈能力,而且包括音樂能力、文學能力、戲劇能力等,因為這些能力與舞蹈能力密切相關,如歌舞、舞劇等,就是舞蹈與音樂、舞蹈與戲劇的綜合。其三是舞蹈能力的多元化。即除舞蹈表演能力外,還包括舞蹈編導能力、組織能力、策劃能力、教學能力、評論能力等。其四是舞蹈表演的多元化。要熔民族舞、芭蕾舞、現代舞等各種舞種為一爐,集情緒舞、情節舞為一體,形成舞蹈藝術的大格局。超級秘書網
綜上所述,可見舞蹈教學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的范圍廣、深化的層面深、要求的標準高。限于能力與篇幅,筆者只能蜻蜓點水、拋磚引玉。
參考文獻:
[1]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王琦 賈祥鳳 單位:山東建筑大學市政與環境工程學院
在講膠體化學中的表面活性劑時,先給學生播放新碧浪洗衣粉廣告,然后提問:“新碧浪洗衣粉去污能力為什么這么強”,“新碧浪洗衣粉中的藍色和綠色強效去污粒子的成分是什么”,“普通洗衣粉與加酶洗衣粉的區別是什么”等問題,這些問題與學生的生活比較接近,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查閱加酶洗衣粉的洗滌原理是什么;加酶洗衣粉中的常用酶制劑是什么;探討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探討溫度對加酶洗衣粉洗滌效果的影響;探討加酶洗衣粉對不同污漬的洗滌效果.把查閱的資料和所做實驗的結果放在網上讓學生相互學習,并采用課堂討論的形式進行講解、進行問題答疑,極大地豐富了課程內容,做到了理論知識與前沿實踐的統一.既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可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網絡教學的重要表現是從重教轉向重學,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培養學生創造性、前瞻性、開拓性的重要手段[5].教師將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承擔網絡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的設計者,指導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的組織者和指導者.通過對各種信息資源的認真研究、整合,制作與課程相關的課件、專題網站,教學錄象,提供給學生,每一位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從互聯網上自由地選擇適合的學習資源,滿足不同的學習需求.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有利于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產生進一步學習的愿望和需求.如在講第六章《電化學》時,學生在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所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小組為單位,利用互聯網上搜索引擎工具查找鋰離子電池和電化學電容器的一般原理、了解化學電源中的前沿領域、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小組成員把研究內容進行交流學習,由組長匯總、整理,寫出書面報告.最后小組代表發言,班級之間進行交流討論.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以多媒體網絡為基本平臺,以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合作為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讓學生經歷獨立思考、艱辛的探索以及體驗獲取成功的快樂,激發他們主動探索知識的熱情和興趣,形成強大的自主學習的動力.同時,鍛煉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這也是素質教育所倡導的“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網絡課程有利于培養創新人才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高校培養學生的最高體現是人才的創新能力,這是衡量教育成敗的標準,是現代高等教育重要的教育目標.創新人才主要是指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在掌握了創新方法后,能順利完成創造性活動,并富有創造成果的人才.網絡教學具有學習資源豐富、學生興趣濃厚、操作使用方便、交互性強等特點,我們可以運用大量的多媒體信息和資料,設立直觀的問題情境,把教學內容變得更豐富、更具體、更感知,以體現教學的直觀性原則,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獲取知識和鞏固知識,而且能及時補充物理化學研究的前沿課題和熱點問題,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體系,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求異思維,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例如在講表面與膠體部分的時候介紹表面活性劑在納米材料中的應用,在電化學部分講述太陽能電池及化學電源的未來發展方向,對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和創新意識大有裨益.網絡教學集聲音、圖像、視頻、動畫等內容于一體,使一些抽象、難懂、枯燥的理論變得具體、形象、生動,從而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給傳統的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增強了物理化學課教學的趣味性、實效性.通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學生引向探索未知世界的新領域,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計算機網絡的出現把學習的控制權交給了學生,學生對教師依賴性減弱,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逐漸淡化.教師要積極順應新形勢發展,適應時代和網絡發展的需要,及時轉變角色,充分運用現代化手段開拓多媒體教學空間,實現信息教育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做到“網絡發展”與“傳統教育”相互結合,以提高網絡教學質量和優勢,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改“教”為“導”,成為學生學習征程上的合格“引路人”、“導學者”.關于網絡教學資源問題探討從構建真正意義上的網絡教學體系的角度來看,當前物理化學網絡教學資源的缺乏主要體現在網上多媒體課件、網絡資源庫建設和網絡課程內容等方面.具體講,一是網絡教學資源利用形式單一.在構建網絡課程時,有些物理化學網絡學習資源只是簡單地將教科書、教案或是講稿轉換成文本,網上教材也大多是直接把教師上課的錄像搬上網絡,網絡教學資源利用率不高.二是網絡資源庫建設缺乏科學的設計與組織.物理化學資源庫建設片面追求數據量,大量轉錄網上未經梳理的資源,只考慮信息的存貯與呈現,缺乏有效的設計和融合,這樣很難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影響教學策略的實施、教學目標的實現,不能有效地為新的物理化學教學模式提供服務.三是網絡課程內容缺乏針對社會熱點問題、實際問題的學習資源.網絡教學的目的不僅使學生獲取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應用創新的能力.教師應緊密結合社會實踐,根據物理化學學科內容的難點、重點,自主制作適合教學急需的課件、動畫、音頻、視頻等素材庫,以指導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和任務.
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符合課堂教學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是極富挑戰性的新型教學模式.在開放的教學資源下,學生與教師在網絡平臺上實現了基于網絡豐富資源的互動式學習,充分發揮計算機網絡的交互性、廣域性、開放性和異步性等特點,利用群體的智慧,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主動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的教學目標.積極探索網絡環境下互動式教學,促使教學中教師、學生、教材、媒體四個要素互相支持、互相融合,相得益彰.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教學,作為課堂教學改革中的一項新生事物,有著巨大的生命力,是當前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教學實踐.隨著它的不斷完善,將為學校教育的發展開拓廣闊的前景.
專業的課程設置
由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能力,確定以下學習領域:1、物理化學的知識體系一般公認的物理化學的研究內容大致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化學體系的宏觀平衡性質以熱力學的三個基本定律為理論基礎,研究宏觀化學體系在氣態、液態、固態、溶解態以及高分散狀態的平衡物理化學性質及其規律性。在這一情況下,時間不是一個變量。屬于這方面的內容有化學熱力學,溶液、膠體和表面化學。化學體系的微觀結構和性質以量子理論為理論基礎,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結構,物體的體相中原子和分子的空間結構、表面相的結構,以及結構與物性的規律性。屬于這方面的內容有結構化學和量子化學。化學體系的動態性質研究由于化學或物理因素的擾動而引起體系中發生的化學變化過程的速率和變化機理。在這一情況下,時間是重要的變量。屬于這方面的內容有化學動力學、催化、光化學和電化學。物理化學的主要理論支柱是熱力學、統計力學和量子力學三大部分。熱力學和量子力學分別適用于宏觀和微觀系統,統計力學則為二者的橋梁。原則上用統計力學方法能通過個另分子、原子的微觀數據來推斷或計算物質的宏觀現象。物理化學由化學熱力學、化學動力學和結構化學三大部分組成。2、應用化工專業所需內容的選擇對照操作崗位的知識和能力需要,本著實用、夠用,適當拓展的原則,選取化學熱力學、化學動力學兩大部分,主要內容有物質PVT性質、熱力學第一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熱力學在多組分體系和相平衡體系中的應用、化學平衡、化學動力學基礎、膠體、粗分散系和表面化學。根據課程內容及深度,決定選用高職高專化學教材編寫組編寫的《物理化學》(第三版,化學工業出版社)為基本教材,以傅獻彩主編《物理化學》(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為主要參考資料。3、物理化學課程定位學習物理化學需要大學物理、高等數學、基礎化學的基礎知識,同時,物理化學又為學習化工設備基礎、化工熱力學、化學反應工程、煤化工工藝學等課程打下基礎。因此,《物理化學》課程是應用化工專業的重要專業課,是其他主要專業課的基礎。
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方法
1引言
據統計,全國高職高專院校有近三分之一的學校開設了商務英語專業[1]。商務英語作為國際商務環境中應用的英語,主要特點是應用性強,而商務英語視聽說課程是培養聽說交際能力的主要形式。教師充分利用豐富的視聽說材料給學生帶來真實具體的交流示范,再現真實的商務交際情境,從而更有效地掌握商務英語知識,培養商務英語交際能力。本文結合《新視野商務英語視聽說》探討如何指導高職學生學習商務英語視聽說。
2商務英語視聽說課程簡析
商務英語視聽說是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一門重要的技能課程,是融視、聽、說于一體進行教學,通過視聽輸入提高說的輸出能力[2]。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具有針對性的商務英語學習,通過專門系統的聽力訓練,培養和提高商務工作環境下所需要的聽讀說寫能力以及從多種材料中獲取商務信息并進行分析、理解、歸納、判斷等方面的能力,進行有效的英語交流和商務活動。為了達到目標,選擇合適教材很重要。《新視野商務英語視聽說》直觀生動、難度適中、突出應用、內容豐富,改變傳統的、單一的以“聽”為主的聽說教學模式,構建多維度的“音”、“像”結合的互動聽說教學模式[1]。讓學生在商務環境中學習英語,通過英語獲取商務知識,提高技能。
3高職學生商務英語視聽說學習現狀
3.1 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學習興趣
高職高專院校一般安排三年級實習,學生真正用心學習的時間主要集中在一二年級,相對比較少。進入大學后學生受到四級考試的影響,單純地背詞匯書,盲目地做大量試題,認為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通過等級考試。而部分學生認為大學的學習任務比中學輕松,對商務英語視聽說課更有一種畏懼和排斥心理,學習商務英語視聽說只是為了通過期末考試,不愿意投入精力有計劃有目的地學習。
3.2 專業詞匯量少
詞匯量少一直是很多英語學習者提高英語水平的主要障礙。詞匯在學習英語和提高英語綜合能力的過程中一直發揮重要作用。高職學生只有掌握必要的詞匯才能完成聽力、閱讀、口語等任務,才能提高英語水平。而商務英語中存在大量專業詞匯和表達,學生對此十分陌生,直接影響視聽說教學效果。如:marketing,catalogue中學英語教學論文,makeenquiries,place an order,negotiate prices,demandexceeds supply。學生可能會根據已經學過的詞匯“market”猜測“marketing”的意思僅僅與“市場”相關,但是想到“營銷”的可能性很小;學生更不知道在商務英語中“order”是“訂單”。
3.3聽力理解問題
學生聽力能力差,影響聽力理解的因素有很多:(1)語音。缺乏語音知識的學習和訓練,很難做出快速正確的反應。(2)語速。平時練習少習慣較慢語速,遇到正常的交際對話和大篇文章時就會不適應,而且喜歡將聽到的材料在頭腦中譯成漢語再去理解,導致跟不上語速。(3)詞匯及語法。詞匯量不足和語法知識不牢固直接影響聽力理解。有的學生詞匯量大但是對單詞和短語沒有形成反射,導致聽不懂。(4)文化背景知識。不了解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識上的差異,給聽力理解帶來一些困難。(5)心理。平時練習少,加上以上四點因素的影響,一旦開始聽力就無法集中注意力進入狀態,造成緊張煩躁。
3.4口語問題
對高職學生而言,學習英語是為了與人交流,因此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但是長期以來我國英語教學一直存在“高分低能,啞巴英語,費時低效”的問題。教學中“重考試成績,輕能力培養”,“重語法,輕口語”的現象普遍存在[4]論文的格式。課堂上教師以“灌輸”方式為主,提供給學生訓練口語的機會較少。學生習慣“看”英語,一旦要求開口“說”就表現出很不自信,課后更不會花時間練習英語口語。因此,學生具備一定讀寫能力,但在一些實際場合卻無法用適當的話語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
4采用正確方法指導學生學習商務英語視聽說課
4.1 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興趣
指導學生認識學習英語的目的是交流而不是應付等級考試,學習商務英語視聽說是為將來在商務環境中工作打基礎而不僅僅是通過期末考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4]。教師應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注重發展學生的交際能力。將視聽說三者有機結合,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生動再現教材中的各個商務活動場景,讓學生模擬感受真實的場景,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交際任務。
4.2 輸入商務英語專業詞匯和表達
語言知識是語言交際能力的前提,沒有扎實的語言知識就不可能獲得較強的語言交際能力[6]。掌握一定的商務英語專業詞匯和表達是進行視聽說活動的前提,因此,教師應該要求學生獲得與商務活動相關的專業詞匯和表達。教師可以將單元關鍵詞匯,如:formal order,articlenumber,specifications,delivery,unitprice,total amount等,讓學生對所學單元摘要根據自己課堂上的吸收情況強化鞏固。
4.3 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
聽是語言輸入的重要途徑,聽者應該積極地進行預測、辨別、推斷、獲取有用的關鍵信息。傳統的“聽錄音、對答案、再聽錄音”聽力模式已大大影響聽力教學。課堂上教師指導學生不需力圖聽懂每一個單詞,應學會把握大意抓住關鍵信息。如果通過詞匯和語言點輸入,學生仍然不能按要求完成視聽說任務,教師則可以在每項任務之前列出視聽說材料的關鍵詞和表達,指導學生進行聽前預測。例如Placing an Order單元的一個聽力任務,三個問題的答案都比較長而且學生不熟悉聽力內容。教師在播放錄音前先列出關鍵詞和生詞:large capacity,configured,automaticdocument feeder,payable cheque等。學生能根據關鍵詞預測聽力材料,獲取記錄信息和組織答案時有準備有參考,從而消除了焦慮,增加了信心,提高了聽力理解能力。
4.4 課堂上創造真實的商務環境
視聽是語言輸入的重要途徑中學英語教學論文,多媒體視聽手段所提供的信息輸入方式聲形并茂、形象生動[6]。商務英語視聽說應注重英語聽說技能在各種商務活動中的實際應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視聽資源,努力創造真實的商務環境,讓學生積極參與認知過程,刺激大腦并做出反應,有利于消化吸收語言知識并進入大腦長期存儲,使之成為真正的語言輸入。播放視頻前,帶領學生學習相關生詞和短語,看圖片了解主要角色和場景并預測視頻大意。然后播放第一遍,指導學生不需完成練習任務,重點是能明白視頻大意。播放第二遍前讓學生快速瀏覽練習,觀看時能準確抓住關鍵信息,并做一些記錄。播放第三遍時,教師提供要點提示,視頻關鍵地方給予暫停或重復讓學生思考記錄。最后如果有必要可以顯示字幕再播放一遍,學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該場景的涵義。
4.5 給學生更多機會開口“說”
語言是一種交際工具,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學生運用該語言的能力[6]。視聽說課堂教學應該注重視、聽、說三個環節的連貫。讓學生開口說至關重要。進行說的任務前,教師首先指導學生背誦并反復操練以掌握教材中與單元主題相關的表達,然后進行視聽練習,這些語言輸入活動大大幫助學生準備開口說。課堂上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根據教材視頻之后的Role-play所提供的場景,讓學生口頭練習對話或者討論。學生經過語言要點和視聽練習的輸入之后,能夠模仿視頻將學到的知識表達出來,進行語言輸出。這種先輸入再輸出的過程將教師講的課堂變為學生練的課堂,模擬商務交流的過程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商務英語知識,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5 結語
綜上所述,明確教學目標和學習目的,在教學中打破傳統陳舊的教學理念,結合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正確的方法指導,創造真實的商務環境,重點培養聽說能力,同時重視商務文化知識,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商務英語交際水平。
參考文獻:
[1]馬龍海.新視野商務英語視聽說[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2]鄭佳生.交際法在高職商務英語視聽說課程中的運用[J].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7(10).
[3]樊永仙.英語教學理論探討與實踐應用[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9.
[4]楊麗華.高職商務英語視聽說教學改革初探[J].科教文匯,2010;(22).
[5]李培娥.在課堂教學中強化高職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09;(35).
舞蹈藝術欣賞
—— 一門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的課程
學生姓名:
系 別:
音 樂 系
專 業:
音 樂 學
指導教師:
一、綜述國內外對本課題的研究動態,說明選題的依據和意義: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經濟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呈現了諸多發展趨勢,包括:經濟全球化、以信息技術為導向的新技術革命、全球經濟的市場化以及區域經濟一體化等。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速發展,人類生存方式、文化價值觀念 、文學活動以及藝術文化等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 。
我之所以會選擇《舞蹈藝術欣賞》課程作為我關注的問題,是因為我覺得,在這個變化多彩的社會中,我們這些正處于畢業階段的高師音樂系學生應多學習專業以外的多面知識,以不變應這萬變的復雜社會。
雖然《舞蹈藝術欣賞》這門課程并不成為我們系的一門必修課程,但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并不亞于專業課程。“舞蹈藝術欣賞”與其他藝術的關系是如此的緊密,對舞蹈中各種知識的了解與掌握對音樂系不同專業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從我自身的體會來說,舞蹈藝術欣賞對學習舞蹈專業很有幫助,對舞蹈藝術作品的反復領悟、探究、剖析形式美以及構成美的技法,不僅直接培養了舞蹈藝術欣賞能力,為自己的表演和創作尋找到坐標,而且對舞蹈專業工作者來說,也是一種受教育的過程,是開闊眼界,學習并借鑒他人舞蹈藝術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變化萬千的舞蹈世界中不僅要通過自身的實踐,還要多看、多聽、多鑒賞,因此,《舞蹈藝術欣賞》課程的必要性是不容忽視的,更要成為我們音樂系的一門核心課程。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基本內容:
一、開頭
⒈由學習者在《舞蹈藝術欣賞》這門課程中的課堂表現引發我對學習者的調查;
⒉學習者的態度是由于《舞蹈藝術欣賞》課程本身的幾大特殊性所導致,分別是:
① 學習者——本系各個專業學生;
② 課程時間的安排——大四的第一個學期;
③ 課程的性質——非必修(選修)的專業課程;
二、⒈ 舞蹈藝術欣賞的概念;
⒉ 分析舞蹈藝術欣賞與其他藝術的關系;
⒊ 特別提出《舞蹈藝術欣賞》課程對舞蹈專業學生的重要性;
⒋ 從感知方面來談欣賞舞蹈的三個層面 :
①形象感覺 ②體驗想像 ③探究領悟
⒌舞蹈藝術欣賞的審美價值;
三、結尾
呼吁全系學生要用更為認真的態度來對待《舞蹈藝術欣賞》這門課程。
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1. 為什么《舞蹈藝術欣賞》課程不能得到重視?
2. 什么是舞蹈欣賞?
3. 舞蹈藝術欣賞與其他藝術有沒有關系?
4. 舞蹈藝術欣賞課程對專業學習者有沒有作用?
三、研究的步驟、方法、措施及進度安排:
1、網上、圖書館搜集相關資料;
2、請教指導老師黃平副教授,確定選題方向;
3、與同學共同討論本課題,互相交流意見;
4、寫好開題報告;
5、根據已選題目進一步搜集資料,并擬好論文提綱;
6、論文寫作;
7、論文修改并定稿。
進度安排:
1、9月10日——10月30日 依據論文參考選題,作好論文先期搜集工作;
2、11月1日——11月20日 選題,寫開題報告;
3、11月24日——05年3月6日 開題報告定稿,接受畢業論文任務書;
4、3月6日——3月20日 論文寫作階段完成初稿并接受論文中期檢查;
5、3月20日——5月10日 修改論文階段;
6、5月10日——5月15日 論文答辯。
四、主要參考文獻:
[1] 田靜主編 《中國舞蹈名作賞析》 人民音樂出版社 19490-1999
[2] 汪流 《藝術特征論》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1986
[3] 科林伍德 《藝術原理》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5
[4] 選自《全國舞蹈教育研討會文集》中黃小明著《試論高校素質教育中〈舞蹈藝術欣賞〉課程的特殊性 》
[5] 宗白華 《美學散步》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6] 賈作光《賈作光舞蹈藝術文集》文化藝術出版社1992年版
[7] 于平著 《中外舞蹈思想教程》 中國戲劇出版社 1994
[8] 王宏建主編 《藝術概論》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2
五、指導教師意見:
簽名:
六、教研室意見:
簽名:
畢業考核,是對高校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也是高校為社會發展輸送人才的門檻,但門檻的設定因以專業性質為依據制定。而目前對舞蹈專業而言,絕大多數高校依舊沿用著與非藝術專業一致的畢業形式――畢業論文。不但與舞蹈專業培養專業型舞蹈人才的目標相悖,更失去了其檢驗所學成果的目的。
一、我國高校舞蹈專業學生畢業形式現狀分析及存在問題
目前我國高校舞蹈專業的畢業考核仍以單一的畢業論文形式為主,畢業論文是學生畢業及學位資格認定的最重要的參考依據。而近年來,我國的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從整體上呈現下滑趨勢,抄襲的現象屢有發生,畢業論文流于形式,出現選題和研究路徑固化,缺乏個性化指導關注等問題。究其原因有兩點:一方面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另一方面,畢業形式有待于創新和完善。
(一)選題和完成路徑固化
為確保畢業論文質量,學院教務管理部門相繼實施了一系列措施并逐漸形成操作標準,如組織專家組審核選題,在答辯環節引入專家組集體評議等。然而指導教師為了確保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往往會忽視學生的個性化指導需求轉而迎合專家組,基本不會提出具有突破性的選題,更不會放手讓學生在畢業論文中另辟蹊徑。容易形成選題和實踐完成路徑的固化,導致許多畢業生在走向工作崗位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難以適應業界真正的需求。
(二)缺乏個性化指導關注
對應屆畢業生而言,一名教師在有授課任務的同時指導多名學生的論文寫作,而學生會在畢業論文寫作期間離校參加就業招聘會,考研復習或各類社會實踐,這些因素導致指導教師和學生在畢業論文寫作期間無法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學生們往往會從互聯網上復制粘貼大部分固有選題的解決方案應付了事,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本科畢業論文抄襲現象的一再發生。
【作者簡介】
楊蕾(1995-),女,漢族,本科,沈陽師范大學戲劇藝術學院學生,專業:舞蹈表演。
*本文為沈陽師范大學2015年度大學生科學研究基金項目A類(項目編號:W2015249)課題論文。
(三)無法實現教學相長
對大多數指導教師而言,選題和完成路徑的重復讓指導流于形式,對指導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成果起不到促進作用,很難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二、針對高校舞蹈專業學生實行多元化畢業形式的必要性
高校舞蹈專業旨在培養擁有教學,表演,創作等能力的高精尖舞蹈人才。他們對所學內容的掌握不僅反映了課堂教學效果和學校管理水平,更涉及我國舞蹈藝術的發展。畢業形式則是對舞蹈專業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多元,合理的畢業形式應該是從學生成才的角度出發,配合相應的教學模式,向完成素質教育的目標行進的。因此,針對高校舞蹈專業學生實行多元化畢業形式重要且必要。
(一)學生職業發展多元化的需要
多元化的畢業形式有利于培養高校舞蹈專業學生自主選擇的能力及獨立完成學習成果展示的能力,使學生的個性與能力得到極大發揮,提高學生對本專業的自信程度。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畢業形式,諸如教學成果展示,畢業晚會等,增強了學生學習,創作的熱情與積極性,以及對本專業的熱愛程度。
多元化的畢業形式可使舞蹈專業學生消除對畢業論文的應付心理,通過選擇適合自己的畢業形式,真正達到學有所知,學有所用。
學生所選擇的畢業形式與畢業后的工作意向息息相關,多元化的畢業形式亦對工作經驗積累有著積極作用。
(二)經濟社會需求多元化的需要
所謂“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經濟社會的繁榮與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既包括理論研究人才,也包括實踐型人才。高校對人才的培養應該具有針對性,對高校舞蹈專業學生實行多元化畢業形式正是很好的契合了我國藝術人才的培養方向,是經濟社會需求多元化的體現。
【結語】
對舞蹈專業學生實行多元化的畢業形式,既有效貫徹了學以致用的教學原則以及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自覺性、積極性相結合的原則,又增加了學生的舞蹈實踐機會;既符合專業特點,也滿足了學生實際發展的需求。是我國藝術人才培養的助推力,是文化建設內容中的奠基石。
【參考文獻】
[1] 何志堅.本科畢業論文不寫也罷.載《中國青年報》,2007年12月17日。
[2] 潘懋元.高等學校教學原理與方法[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摘要】舞蹈是通過肢體動作、面部表情向觀眾傳達情感,分享內心想法的重要藝術形式。觀眾通過舞者的動作神態感受到了舞者的情感態度,這樣的舞蹈才是具有內涵和靈魂的舞蹈。因此,本文積極響應中職舞蹈教學號召,致力于構建具有情感深度和溫度的中職舞蹈教學策略。
【關鍵詞】中職舞蹈;情感教學;方法探究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107
舞蹈教學是中職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個部分,中職學校舞蹈生眾多,但是真正能夠通過肢體動作抒發個人情感、升華舞蹈感情的學生卻并不多。很多學生對舞蹈的認識過于淺顯和單一,認為只要動作做到位就達到了標準,因此忽視了舞蹈最本質的核心情感要求。基于此,中職舞蹈教師必須要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情感,改變學生的錯誤觀念,指導學生通過肢體動作傳達情感,并借此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具體探究過程如下。
一、中職舞蹈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學生抒感的需要
一方面,抒發內心情感、分享個人感悟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訴求和欲望,而有效的情感抒發途徑和媒介就顯得至關重要。中職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較為規律單調,缺少多樣化的手段來抒發自己的內心情感,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內心的壓抑,不良情緒的累積,給學生的成長造成不利的影響。另一方面,中職學生在學業上經歷過失敗,遭受過挫折,所以往往比其他普通高中的學生情感體驗更為豐富,負面情緒的累積也較為嚴重,家庭和社會的壓力也遠超他人,因此,中職學生群體中焦慮、不安、自卑和緊張情緒較為常見。而教師以舞蹈教學為媒介,結合對情感的探討,對內心的剖析,對意志的強化等教學任務,則能夠給廣大中職學生創造抒發個人情感,釋放不良情緒壓力的有效途徑,富有情感的舞蹈教學課堂能夠安撫學生的情緒,并通過一系列的情感教育將學生帶入到多彩的舞蹈世界中,用舞蹈滋養精神,從而獲得內心的釋放,展現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二)打造課堂文化的需要
中職教育不僅僅重視職業技能教育,對文化教育和藝術教育同樣有著較高的要求,并致力于培養學生綜合的素質和審美情趣。而在打造校園文化氛圍這一過程中,舞蹈教學的作用更是功不可沒。但是,僅僅只是舞蹈本身的教學也并不能滿足這一要求,很多教師忽視舞蹈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使得學生將舞蹈學習當作強制性的任務,學過就算過,而無法將舞蹈學習真正轉變為校園文化氛圍營造的重要環節。因此,中職舞蹈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點是教師要透過舞蹈的外在形式,加強與學生的情感溝通與心靈對話,讓舞蹈學習的精神滿足超出身體的疼痛和疲憊。這樣,學生才會發自內心地認可舞蹈學習,并積極在課外進行舞蹈練習與表演,打造多元校園文化。
二、中職舞蹈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正確認識情感化教學,構建素質教育課堂
中職舞蹈教學中情感教育工作落實的第一步必須要先從教師做起,先從優化教師教學理念做起,正確認識和接受情感化教學,打造具有情感深度的素質教育課堂。教師要以培養學生“成人”為目標,帶領學生在審美、道德、精神、意志等多個方面獲得成長與進步,不僅改善學生的形體,提高學生的動作標準程度,還要激發學生的情感,塑造學生的品質,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打造現代教育所追求的素質化教學課堂。
(二)善用經典舞蹈作品輔助教學,潛移默化地激發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良好的感知力
學生對舞蹈情感的發掘,對舞蹈情感的抒發不足,很多時候是由于學生積淀不夠造成的,學生缺少對舞蹈情感的豐富認識,自然也就無法形成自己對舞蹈情感的個性化理解。因此,廣大中職舞蹈教師在舞蹈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時候要積極彌補學生這一缺陷,善于借助外部力量和素材豐富學生的情感認知,并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對舞蹈情感的感知能力和共情能力,從而為學生舞蹈情感的豐富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應當根據舞蹈教學的實際需要,提前借助多媒體和互聯網為學生收集相關的經典舞蹈作品,并重點關注舞蹈作品中對情感的抒發和展現,由簡入難,逐步帶領學生認識多樣化的舞蹈情感。比如在表現人與自然相處時的態度與情感時,教師可以選擇楊麗萍的孔雀舞為展示素材,并配合專業人員對舞蹈表演的點評和對舞蹈情感的評價進行展示性教學,幫助學生不斷豐富自己對舞蹈藝術的情感理解,從而逐漸形成獨特的舞蹈情感感知、抒發和表達方式。
(三)保持情感體悟,培養學生發現美的眼光,豐富學生的內心情感
人們對于情感的體悟往往不是憑空產生的,更多的時候需要建立在個人經歷、生活閱歷、具體事物等基礎上,通過判斷其中的美與丑,對與錯,善與惡而逐漸構建豐富的情感世界。因此,教師在舞蹈教學的時候,也必須要以舞蹈本身為切入點,指導學生對人,對物,對生命進行感悟,對日常生活,對個人經歷進行反思,發現細微之處的藝術之美和舞蹈之美,繼而收獲豐富的情感。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成長經歷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場景或者一次經歷,從中發掘情感并將其編為一支舞蹈,通過藝術化的手段分享細微的情感,展示自己對美的感悟和認識,讓舞蹈真正與情感相連,從而有效豐富學生的內心情感世界。
(四)積極開展實踐教學,將情感教育與表演實踐結合
藝術來自生活,情感源于實踐是不變的真理,對中職舞蹈教師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同樣有指導意義。教師積極為學生創造舞蹈表演實踐的機會,讓學生走上真正的舞臺,面對真實的觀眾進行表演,能夠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收獲對舞蹈情感的不同認識,并不斷豐富學生個人的內心情感,提高學生舞蹈情感的抒發表達能力。如為了加深學生對不同舞蹈情感的理解和認識,教師應當安排學生到不同的環境中進行舞蹈表演,近距離感受人、自然、社會情感與舞蹈相聯系的切入點,即從中獲取豐富的情感,展現學生自身較好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總而言之,正是因為有了舞者傾注的心血和情感,有了舞者對舞蹈動作背后內涵和情感的挖掘才使得舞蹈擁有了靈魂,舞蹈表演擁有了感染力和影響力。舞蹈教學不僅僅是肢體動作的教學,更是對美的分享和熏陶,對情感的浸潤和共鳴,因此,教師必須要構建具有情感深度的舞蹈教學策略,不僅要培養學生用舞蹈動作抒感的能力,更要培養學生挖掘舞蹈背后深層情感的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和感知力。
教育教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藝術素質教育與舞蹈教學的思考論文
摘要:藝術素質是學生綜合修養重要方面,舞蹈作為藝術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將素質教育融入舞蹈教學,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但是在當前的舞蹈教學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考試制度等方面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本文立足于素質教育的背景,分析了傳統舞蹈教育的弊端,指出了當前舞蹈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教師要有掌控教學的專業度、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延續性、與多學科的融會貫通、提高學生思維上的創新性。
關鍵詞:藝術素質教育;舞蹈教學;創新;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2-01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2.075
舞蹈是一種通過身體來完成各種優雅的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藝術形式。舞蹈教學對于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創造性的、啟發式的舞蹈教學應有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其教學目標、教學形式以及教學過程上應逐步規范化和系統化,這就需要我們舞蹈教師不斷地摸索和研究,善于積累和總結,站在不同的視角,采用不同的方式與學生展開教學對話,加強學生的舞蹈實踐能力,落實素質教育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的要求。
一、傳統的舞蹈教學
舞蹈課程目前一般是納入高中音樂課程,是音樂課程的一部分。從教學形式來看,主要分為這幾部分,首先是教師對于理論知識的講授,其次是教師對舞蹈動作、基本的動作進行演示,然后是學生實踐練習,最后教師來考核學生學習的效果這樣一個過程。
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因為這樣的課程是非升學考試的內容,所以學生的課時較少,一般是一周一節,所以學習的內容不多。因為需要學習理論,所以在練習方面課上的時間是比較緊張的,需要學生進行課下的練習,但實際上學生課下練習的不多。從學生參與度來看,女生更喜歡一些,在動作練習方面也更加放松,而男生因為興趣度不夠,所以在理論學習中就往往不太積極,導致動作僵硬。到學期末考查一般是以學生舞蹈動作展示為主要考試形式,基本上沒有統一的考試標準,所以學生也比較容易通過,這往往也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重視程度不夠。總體上來看,學生還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升學考試的學科上,極少數藝術特長生因為升學專業考試的需要,專注程度要更高一些。
二、當前舞蹈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缺乏變化。誠然,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特別是新的高考制度的實施,新的評價機制正在推進,特別是國家提倡要重視藝術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切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是,從現實來看,可能是長久舞蹈教學課程教學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缺乏變化,方法比較單一,缺乏變化,一般還是在堅持原有的教師講理論、示范動作,學生進行反復的練習這樣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下,基本上是教師在主宰著課堂,學生被動參與,教師的教學和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溝通少;學生興趣度往往不高,學習積極性不足,這樣的現實不僅僅影響了課堂教學氛圍,而且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進而影響了教學質量。這與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要求也是背離的,不符合現代教育的理念要求。
2.對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度不夠。素質教育下的課堂教學強調學生是主體,各學科教育教學工作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也就是適應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和其終身成長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中學生的藝術素質培養就是一個重要內容,而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也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來設計教學活動,安排教學流程,重視學生的體驗式學習,要真正讓學生參與到學科課堂教學中來。而就舞蹈課來看,學生確實是也在參與,但是這種參與并不是發自學生內心,是被動的。同時,在舞蹈課上,有些教師的要求過于嚴格,給學生自己創造或者發揮的空間不大,缺乏對學生的鼓勵,課堂氛圍也影響了學生在課上的發揮。這使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性會受影響,學習的動力也會不足。
3.考試與評價機制有待完善。考試與評價是舞蹈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考試和評價能夠直觀地反饋學生學習情況,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激勵措施。然而,當前的舞蹈學科的考試和評價機制有待完善,考試形式單一,缺乏創造力,對于學生素質的呈現不夠。評價方面教師對學生的單向評價更多,并沒有把學生互評和學生自評納入其中,學生沒有參與進來,對于學生的影響就會下降。同時,考試與評價更多側重于結果,對學生學習過程評價關注不夠,對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性評價也不足,存在一刀切的問題。
三、藝術素質教育對舞蹈教學的啟示
1.掌控教學的專業度。教師能收放自如地展示自身的專業水平是素質教育舞蹈教學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把握一個“度”,既要塑造一個容易和學生溝通的、讓學生認同的師者形象,又要展示出自己作為舞蹈教師的專業水準和控場能力使學生信服。在教學中不能走極端,如果教師為了和學生“打成一片”而刻意隱藏自己的專業能力,在教學中設置過多的游戲和有意思的活動,或者盡可能做一些學生容易模仿的動作,雖然能使學生顧忌較少地進行嘗試肢體活動,但是也會產生負面效應,不僅使學生對于教師的專業性產生懷疑,也不易于促進學生動作質量的進步。另一方面,如果教師為了收獲學生的認同而一味地向學生示范“高、精、尖”動作,雖然能打消學生對教師業務水平的疑慮,但是容易使學生心存抵觸,產生可望而不可即的感受,讓學生感到“我永遠也達不到那種水平”,從而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因此,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去摸索和嘗試,既要及時樹立起權威和專業的典范,引領學生沉浸于舞蹈,也要與學生形成平等的會話狀態,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考,幫助學生了解什么是生命的律動。
2.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延續性。任何一門課程的教學,都不能止步于課堂中,教師要有足夠的魅力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至課堂外,以促進學生學習的延續性。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校的教育環境中,特別是藝術課,如果學生沒有足夠的興趣,很難投入地去學,更不用說進行課外的拓展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應該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首先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在課堂中要善于捕捉學生和發現學生的興趣,善于創設融洽、和諧的課堂氣氛,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和特點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多種多樣的練習形式,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盎然的興致中迅速自然地進入舞蹈的情感世界。另外,教師要帶領學生進行課外拓展,給學生展示的平臺,使學生在課堂中積累的方法和小成果得到展示,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這種成功的體驗能使學生感受到舞蹈帶給他的快樂,從而發展成一種巨大的潛在的力量,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學習中。學生只有對舞蹈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詮釋舞蹈的寓意,使舞蹈具有生命和靈氣。
3.與多學科的融會貫通。《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應拓寬音樂的學習和應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各學科的課程資源共享能為舞蹈教學帶來豐富的源頭活水,藝術素質教育下的舞蹈教學的課例設計和具體教學可以借助舞蹈的形式與多學科進行對話交流,通過交叉吸收和跨領域借鑒其他學科的知識點,不僅豐富了舞蹈藝術的表現形式,也開拓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收獲了除舞蹈以外的其他領域的知識,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舞蹈、感受舞蹈藝術。但需要注意的是:舞蹈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必須科學、合理,不能過于牽強,其內容必須圍繞舞蹈以及相關內容展開,融合過程要以“舞蹈”為載體,不能喧賓奪主,偏離舞蹈藝術的主旨。這種融合是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多樣化的表現,舞蹈與多學科的碰撞,有利于豐富舞蹈課程內容,從而發現創新點,提升協調各學科的綜合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