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5:05:4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備課心得體會,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把課備好是上好課的前提,教師課前是否備好課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效率以及學生的接受。我們知道,新課程改革后教學方式發生了改變,新課程倡導教師的專業化成長,而課堂教學正是展現教師專業水平高低的最佳場所。但是,由于教師個體存在差異,所以需要我們教師避自己之短,取他人之長。“三人行,必有我師”,集體備課為老師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相互交流的平臺,大家聚在一起,共同交流研討,交流學生存在的問題,交流教學的方法,交流重點難點,交流疑難題的處理等等,相互取長補短。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對教師本身素質的提高和專業化發展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對集體備課的認識
(一)集體備課的好處
集體備課使教師在教學各個方面統一認識,摒棄了以往教師單打獨斗的教學方式,對年紀學生整體成績的提升大為有益。同時集體備課有效的發揮了團隊的優勢,充分調動了組內教師教學研討的積極性,形成了濃厚的教育教學氛圍,更加有利于學科建設和教研組的發展。對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特別是對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集體備課并不否定教師個性化發展
集體備課可以使教師們在大綱、教案、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的疑點、難點等問題上統一認識。同時,鼓勵教師注意保持個人特色,體現個人風格,并應突出創新;特別鼓勵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的創新,集體備課通過對教材中的疑點、難點問題,以及教師們關心的問題,共同進行細致的探討,集中大家的智慧、經驗、成果為該課程的課堂教學作準備。但這并不是否定了教師的個人風格,集體備課以后每位老師在總結大家經驗的基礎上會針對自己班級的實際適當的調整教學的內容、方法,形成自己的風格。
(三)集體備課的具體做法
1.專人負責
一般以周為單位,輪流落實到集備組每一位教師身上,主備教師根據共同商討的備課要點和素材,需要準備3件事:一是寫好課前集備記錄把每節課的想法、思路、以及問題記錄下來以備集備使用。二是將課外教輔資料提前做一遍,精選好題選好典型的題型,備好每節課的詳案,并做好每節課對應的教學課件。三是根據教學進度準備好下一周的單元測試卷。
2.一周一備
集體備課以備課組為單位進行。備課組教師每周固定集體備課時問。活動主要包括三方面:
(1)對上一周課堂教學的反思,分析學生理解吸收的情況,分析教學中的優缺點,分析是否有知識點的遺漏需要補充,根據學生的反應情況是否需要增加課時鞏固加強等等。
(2)負責本周備課任務的教師對已備好的課程的分析。然后共同研討,確定重點難點,授課中的注意事項,并統一典型題型,完善備課記錄。并商討疑難問題的處理。由于數學學科的特點,教學中常常會有一些疑難問題,通過集體備課各位教師進行集體討論,大家各抒己見,統一認識。
(3)確定下周的備課任務,負責備課的教師,并共同分析下一周教學時的重點、難點、典型問題和易忽視的方面。
3.課上呈現
集體備課后每位教師根據完善后的課前集備記錄,根據本班級學生的不同情況適當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調整,例如尖子班的學生應適當增加例題的數量和難度,使學生開闊眼界。而普通班則更要注重基礎,常規題型和常規方法的教授,打好基礎。總之每位教師根據本班學生形成自己的個性教案,這樣既統一進度內容目的要求,又各有特點和教學風格。
4.相互聽評
每周負責集備的老師準備一節精備課作為組內公開課,通過組內教師的評課找到教學中的優缺點,以后加以完善。其他備課組內教師不論時間,也可以相互聽評課。這樣既有利于教師之間交流,也有利于教師整體專業素質的提升。
開學初,我們全組群策群力,針對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著“低起點,滲透新課改,夯實基本功”的指導思想,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教學教研工作計劃。到現在,在全組教師的積極努力下,計劃中的任務和工作已經基本完成。
2、集體備課,團結協作,形成合力
本組有4名教師。但我們組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富有成效。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都是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完成的。我們一起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分析學生,探究教材處理方法和課堂教學的藝術等等。教師之間毫無保留,資源共享。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優勢互補,形成了相互協作,共同提高的良性的競爭氛圍,收到了“1+1>2”的效果。
3、聽課評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一個再優秀的教師也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我們除了在集體備課中互相研討之外,更主要地是組內互相聽課、評課。從備課組長開始到每個成員,每個人都輪流上公開課,都參與聽課和評課,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出彩點、缺陷和漏洞,提高每個人的業務水平。
4、狠抓常規教研教學活動,提高實效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系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5、整個課堂教師應始終保持著師生平等關系,不斷鼓勵與贊賞學生,形成互動。
二、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欲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三、創設問題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維。
教師的教學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問題同樣引起學生積極探索,產生求知欲望。而補充知識的引導更能使學生發散思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1、視課程的開發,也重視生活實際的數學概念,充分利用直觀教學,遵循學生的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認識規律。
2、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推動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重視理解與鞏固相結合并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性相結合。
4、給學生鋪設合理的思維空間,補充問題的方法,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5、樹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有趣味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設疑問題具有嚴謹性與可接受性相結合,使學生在探究新知識輕松地獲取知識。
7、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遵循從簡單到復雜的認識規律,創設情境既符合學生實際,為探究、認識新知識的結構奠定基礎。
教師的教學設計準線不同對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有著直接的影響。學生要養成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取決于一個教師教學中充當怎么樣角色。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教育者來說,應“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知識為本。教師對每一節課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著成了正比例。要對每個學生充分了解合理設計教學,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起,才能觸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數學課備課及教學設計心得體會范文2通過學習《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這個課程,我明白了這個課程主要是對課程的設計提出的要求。文章結尾的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教師要改變以往將知識點簡單拼盤式的教學,將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讓學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讓學生看清核心概念是很重要的。圍繞核心概念,按照數學思想指引的方向,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多種方式將教學過程拉長,有目的、有方法、有實效地進行教學。”
一、讓學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上應當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動手,把從老師那吸取到知識自己再體驗加工最后變成自己的知識,而不是滿堂灌。這樣的話學生對新學的知識可以有深刻地體會,并且能在生活中靈活運用,這樣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數學的目的了。
二、要改變以往將知識點簡單拼盤式的教學,將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
以往上課時一般都是注意到這節課目標沒有考慮到以后在其他方面都能用得到,只認為只要暫時掌握這個單元的知識即可,誰知在以后的學習往往都有緊密的聯系。例如因數倍數的知識點到了分數這方面的就要用到了,由此可以看來許多知識點往往就是個基礎,我們要把這個知識點打好了,那么在以后的教學中將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對將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是非常的必要的,我們并不只是單單看現在的還要開未來的,要高瞻遠矚。
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多種方式將教學過程拉長,有目的、有方法、有實效地進行教學。
這個從實際出發的觀點,非常的認同,每一班每一個學生都具有不同點和相同點,所以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知識水平來進行設計,過高讓學生二丈摸不到頭腦,過低讓學生感覺到枯燥無味,沒有一個探索的動力。所以在備課時不但要備課本還要備學生,這樣才能有效地收到教學效果。
總之,在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中我們要高瞻遠矚,要注意學生的動手能力,能把數學用到生活中去,培養學生樂于鉆研、善于思考、勤于動手的習慣,讓學生有機會在不斷探索與創造的氛圍中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的價值。
數學課備課及教學設計心得體會范文3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按照新課程標準,在教學中大膽創新,采用反常規教學法,設計課堂活動,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以下是我閱讀后的幾點心得:
一、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無論多么好,長期使用學生都會產生單調厭倦之感,因此,教師要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在課堂上精當選擇。《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在課堂設計上就根據不同的內容來采用了多種多樣的、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不是讓教師以灌輸式的方式把所有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真正融入了課堂,做了課堂的主人。
二、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
任務型教學是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力或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的過程,以展示成果的方式來體現教學的成就。通過閱讀,我明白了任務型教學是雙邊或多邊的交互式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我將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盡量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新知識,完成學習任務。
三、鼓勵學生發表意見
“鼓勵學生個性發展,讓學生自由表達意見”是新課程倡導的一個新理念,也是我們每個教師追求的目標。讀了《新課程理念下創新教學設計》,讓我知道了自己教學設計的優點和不足。書中的教學設計重視了學生的差異性,照顧了全體學生。鼓勵每個學生發言了我們才有可能更好的因材施教,關注每個學生。因此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將更加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讓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敢想、敢問、敢爭論,讓學生在爭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
四、注重提高學生的能力
2、知識與能力的關系,兩者互為因果、互相促進。正所謂“見多識廣,經多見廣”。
3、關于什么是課程?既然課程是有課程綱要、課程標準、教材和其他材料組成的,有教師和學生及教學環境組成的生態系統。那么除了教師的備課,講義,教學案外,學生的所作所為也是課程的組成部分,學生的作業,就是學生做的,也就是了!
4、有關“教學目標”的設計,課改十年來,我第二次聽闞主任如此透徹的解讀,就是一個“實”字,實際、實用!不是生搬硬套,生拉硬扯。隱性的目標就是隱性的,是整合在教學過程中的。
5、啟發式教學與探究式教學的關系,我認為我們仍處于“形態”階段,我們應借鑒先進學校的經驗“臨帖、磨帖、入帖”,然后根據我們的探索“破帖”,成為我們“個人”的、“個性”的成功模式。
6、揚長教育與補短教育的關系。對二者的關系我們也進行過一系列探索,如“促弱推邊”包保制、分層評價等,但我們還沒有把這項工作做好,沒有做好的原因是這項工作實在是太麻煩,沒有形成確保制度落實的機制。
7、講考試與多元評價的關系時,闞主任講“升學率的高低就代表推進素質教育的高低”,這對我們講,就是思想認識再解放。推進素質教育,從來沒有人講就是不要質量!分數是衡量差異的標志,該精確的要精確,該模糊的必須模糊!
第二,管理上的啟示:
啟示1.思路清晰、明確。縱觀
xx縣教育局徐慶功局長所做的報告,一是指出了課改的原因,二是說出了課改改什么,三是怎么改,四是課改的策略性。既指出了什么是課改,為什么課改,又指出了課改改什么和怎么做的秩序性做法。同時又把實踐中的保障機制總結出策略性的認識觀點,來自學習與實踐的,令人信服。我們學校的做法是抓住課改的核心——改變教的方式和學的方式,以省規劃課題“三步一體教學模式的研究”為平臺改變教的方式的。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研究”為平臺,改變學的方式,實踐三年來,對比新湖鄉中學的實踐探索,還是有不小的差距。一是簡單化,在沒有解決好“改觀念”,就進入了改模式、方法、評價了。或者說,還沒有完全改變觀念的時候就進入了正題,有的老師還沒有思想準備,有點“隔靴撓癢”的嫌疑,沒有思想的行動是不成功的。二是系統性差,我們的校本培訓做得不夠好,體現在培訓的計劃和程序性操作層面,培訓的內容不系統是我們的“致命傷”。
啟示2.策略中肯,實踐性強。可以說我們每一個人不缺智慧,最重要的是膽識和堅持,敢不敢“干”,能不能堅持干,這應該是各行各業都提倡的!比對我校幾年的實踐,我覺得我們缺的正是這兩點。我們重視了師德建設,重視了積極踐行,重視了家校溝通,重視了教師的專業成長,出臺了一系列制度建設,但總覺得“火候”未到。
第三,方法上的借鑒:
“三人行必有我師”。同樣的事情,不同人去干,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結果。我們校近幾年也進行了“學案導學”實驗,還進行了一年的“雙案”教學實驗,為什么我們沒有成功的經驗和做法,差在哪里了?
一差在環節處理的方法上。我們的“預習探究”環節在課上,新湖鄉中學的在課下(當課下作業處理),效益不一樣。
二差在模式不成型,人人必須過成型的課,我們沒有做到。
三差在機制運作上。新湖鄉中學比我校的機制好,他們有校級值日視導教學走課組,校本視導教學驗評組,他們的校本教研培訓落實到位,他們實行了“三包”責任制,我們沒有。我們還停留在外部,領導與被領導的傳統機制上。
通過以上分析,是不是我們就一無是處呢?當然不是,學習就是找差距,沒有謙虛的態度,是學不來的,照貓畫虎也做不到。立足實際,要找我們的優勢,“揚長補短”,借鑒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我們正處于:營造了好的德育環境,在教科
研方面進行了有效的探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我們的教學質量是穩步提高的。因此,我校我校提出了“高效能管理”和“高質量教學”的“雙高”品牌學校2012年建設規劃。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教學教研信息平臺資源使用與管理工作。建章立制,組建學校信息教研組,充分發揮省、市、區教學信息資源作用,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科學利用,服務教學,使之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平臺之一。
二、研究制定關于教師教育、科研能力評價管理辦法,為推進學校高效課堂的實施提供制度保障。
關鍵詞 新課程;集體備課;發揮優勢
如今很多學校實行集體備課制度,希望教師集思廣議,取眾家之長補個人局限,形成大體統一認識,然后個人再雕琢、取舍。然而,在實踐中良好地出發點卻遇到了諸多的困難,如出現了“集體備課”變成“分工備課”、“一人備課,全組共用”、“復備反思空洞無物”,“備課記錄與課堂教學兩回事”等現象。究其原因,我認為從下面幾方面加以改善:
一、增強教師的的主體意識
開展好集體備課,教師的地位、狀態是關鍵。集體備課時的氛圍和諧,相互尊重,交流平等,教師就會處于主動、能動、積極的狀態。這需要避免權威一言堂,教師被動聽的現象。要求組織者把話語權還給教師,不規定發言者和發言順序,爭取讓教師敢說,愿說,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相信教師,相信智慧的火花會推動教學的進步,就像生物的變異一樣使生物進化的成為了可能。
集體備課的主題應該是從教學實踐中挑選出來,在教師看來需要迫切解決的實際問題,可以是預設的問題也可以是教學中發生了的事件。由于問題來自教師,教師知道活動要準備什么內容,討論什么話題,活動要達到什么目的,這樣為活動創設了良好的氛圍,同時尊重了教師的主體地位,可以激發教師的積極、主動性。
二、發揮個性化備課特色
集體備課的特色與針對性體現在于教師對集體備課的二次修改上,也就是教師的個性化備課。經過集體備課形成的教學方案是不宜直接走進課堂的,因為每一位教師的人生閱歷、知識結構、教學經驗、個人氣質不同,教師需要根據自身的條件、能力和學生實際情況,有分析有選擇的對集體備課中的內容、方法、策略進行增加、刪減和修改,使備課既充滿集體智慧,又體現個人風格和創新。
同時教師要巧妙融自身的特長于教學設計中,充分運用到課堂上,自然而然地展現個人才華,釋放教師的魅力,為教學增色添彩。教師如果擅長推理,教學內容邏輯性強時,教學設計可以突出主線,由淺入深,層層推進,給學生懸疑探案的感覺,強烈的吸引他們參與;教師如果擅長幽默,善意的自嘲或提醒一下不在狀態、調皮的學生,學生一般會很是感激與配合你的教學,不過要注意分寸,不宜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教師如果擅長實驗操作,挖掘教材突出教學活動環節,讓學生動起來,一段時間,我沒帶領學生上生物實驗課,學生就不停地問我,老師下節課我們做什么?全是期待……
每個教師都是獨特的,我們要學會的揚長避短,實現共性和個性完美的結合,達到最大的教學效果。如何做到呢,學習——實踐——反思使教師聰明,聰明的教師自然巧妙。如果教師的教學都成了一個模式,不僅違背了教學規律,而且與新課程教學理念背道而馳,會步入另一種教學極端——思維“復制”,個性“粘貼”,失去自我。因此,集體備課的特色教學在于教師的個性化備課。
三、重視課堂教學的反思
教學反思不是一般地回顧教學過程,而是探究教學過程中的亮點和不合理的行為和思維方式,對存在的問題通過重新設計教學方案得以解決。教學環節的最優化是教師教學的最高境界,教學反思是追求教學環節最優化的必然選擇。
寫好反思需要教師學習反思的寫法、反思的一些方法、內容等,同時需要養成教學反思的習慣,及時記錄所思所想,然后再回到教學實踐進行檢驗,如此不斷循環、不斷提高。教學反思令教師的教學像為學生量身定做的衣物般貼合學生的實際,學生即能受到最恰如其分的教學。
反思從哪里來,我認為主要有三方面,學生的反饋、教師的點評、廣泛的學習。學生的反饋最直接,它會告訴你的教育教學哪兒出了毛病,哪里獲得了成功;通過其他教師的點評,你會明白他們的擅長、特點及所希望的教學,你可以選擇性地嘗試,博采眾長,這也是廣泛性學習的一種方式。聽其他教師的課也是非常不錯的學習方式,同學科、不同學科的以及其他方面的學習交流,只要我們用心總能獲得教學的靈感。
四、改革集體備課的管理機制
針對集體備課僅停留在每一次教研活動中,沒有真正為教學服務,集體備課教師不重視,個性化備課缺乏以及教師不愿創新的惰性心理等等不良現象,學校作為管理方,可以通過變革集體備課的管理機制,規范管理。激發教師的備課熱情,確保備課的實效性。
如加大對集體備課的考核力度,提高教師對集體備課的重視程度;改變評價機制,學校不僅要注重結果評價,還要側重過程的評價,包括教師的出勤、課前準備、參與積極性等,提高集體備課的實效性;創造機會,組間、校間交流學習,開展課例等各種多方位學習活動,培養教師教研組織參與能力,為長期有效的教研活動不斷注入動力。
我校正因為長期堅持規范的集體備課管理機制,領導示范引領,教師全員參與,積極有效地評價,不斷地改進落實集體備課。如今教師教研意識濃厚,教師間廣泛地交流教學經驗、心得體會,教師的備課教研能力不斷增強,學生也因學校規范的管理與教師良好的合作及個性化教學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五、落實課改對集體備課的要求
信息化的時代,知識的更新產生速度在不斷地加快,昔日課本的事實介紹可能現在已不再符合如今生活的現實,如現今避孕方式多樣化,新版蘇教版生物七年級(下冊)中,已不再特別介紹結扎(結扎輸卵管或輸精管,阻礙生殖細胞的結合。)是常用的節育方式之一。雖然它確實在中國特殊年代中,為計劃生育做出了貢獻,但隨著中國人口國情、人們生育觀念的改變和時代技術的進步,人們有了更多更好的節育選擇,它可能不再常用。教學內容的調整,教學方式的深刻變革都決定了集體備課是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實踐——變化——再實踐,不斷重復的過程。集體備課絕不應該是一朝完成,然后坐享多年的。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基于網絡環境的“班班通”已走進了我們的課堂教學。“班班通”是指教師所在學校的每個教學班的裝備基于網絡環境下,以投影機+白板為終端顯示,每個班級都能同時上網,網絡和教學資源共享,演示課件、現場直播、收看電影電視節目等,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最終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裝備。它給我們帶來教育裝備條件改善的同時,更為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作為課題組的成員,以及一名一線教師,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班班通”應用于課堂教學,給我的教學工作和學生們的學習帶來了諸多方便。以下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一、“班班通”工程的實施,更新了教師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幫助教師靈活教學。
“班班通”的實施,實現了教師備課方式的改革,從原來的手寫走向鍵盤輸入,從純本文方式實現超文本方式,教師可以登陸學校網站的“網上備課系統”進行電子備課,備課系統可以集教案、教學素材(課件)、課堂練習、作業等多種資源于一體,更重要的是實現了教師備課資源的共享。教師可以在辦公室里備課,進行課件的設計和制作,在局域網內通過網上鄰居上傳下載信息,并把自己制作的教案、教學素材(課件)上傳到網上備課系統。也可以在家中將自己設計的教案、課件等直接上傳到學校網站的網上備課系統,還可以通過搜索引擎直接從互聯網上檢索、下載教育教學上所需要的教案、課件或論文等各種有用資源,并進一步加工整理,為我所用。同時,多媒體與網絡工具應用于課堂教學,使教學內容集文字、圖像、動畫、視頻等信息功能于一體,圖像清晰,動態感強,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課堂教學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通過多媒體課件生動形象地演示能有效地突破重點、難點,從而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二、“班班通”的建成,推動了教師專業化的成長。
“班班通”提高了教師的認識,使教師樹立起“終身學習,常教常新”的理念。 “班班通”是新事物,呈現出很多的優點,它既可以成為教師改進教學方法的工具,又是教育理論、教育技能、教育方法的交流平臺,教師在使用“班班通”中,深刻地認識到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不斷了解新事物、感受新事物,不斷地縮小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同時,教師利用“班班通”通過網上觀摩課、網絡教研等一系列活動學習交流教學經驗和方法,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不斷豐富,教學水平越來越高。
“為了更好地反思自身的教學,教師在有關教學研究活動中,可以對課堂教學過程拍攝現場錄像,并據此進行教學評價與反思。”這種方式比較忠實地記錄了課堂上所發生的一切活動,為教師的反思提供了比較全面的第一手資料,如對具體問題的處理是否恰當?教學中對學生的關注是否全面?學生的反應如何?是否對學生的一些閃光點進行了及時評價并生成了新的教學?自己的教學語言、教態如何?而這些內容僅僅通過教師自身的回憶及基于回憶基礎上的反思是比較困難的。一位教師在觀察了自己的教學錄像后,驚訝地說:“這是我上的課嗎?竟然問了50多個問題,不可能!”在個人反思的同時,也有利于教師的集體反思,將不同種類的教學問題集中反映出來,方便教師的歸納和總結,有利于完善和改進,從而推動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三、“班班通”應用于課堂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師可以把課堂設計制作成課件存入電腦,在教學過程中,課件可以讓教師的板書更加清晰,并具整體性和系統性,可以把多層次、多方位的思維集中在一起進行比較,同時也可以使知識更富趣味性。有了“班班通”,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可以創造故事情境、漫畫情景、論辯情境、成語情境、影像情境、名片名段欣賞等,每個好的教學情境都會引起學生的愉悅甚至激動,在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下,都會形成一個教學、一個閃光點,學生的興致高,教學效果好。學生在情境中不但能獲得知識,受到教育,提高能力,還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四、“班班通”改進了學校的管理手段,豐富了學校的德育教育途徑。
隨著學校教師備課的電子化,學校的無紙化辦公擺上了議事日程,學校對教師的計劃、教案等的檢查也將采用網絡化,檢查的結果通過公告的形式在學校網站上;設計制作用于檢查教師使用多媒體設備次數的動態統計軟件,隨時了解每位任課教師的使用次數,這些數據從管理上來講雖過于簡單,但在對于促進教師積極使用上發揮了較強作用;學校管理同樣可以利用“班班通”來進行學校教學常規管理,有條件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教師的教學視頻,從中找出問題,尋找解決的方案,督促教師完善和改進。
五、正視問題,加強管理,把應用與研究納入科學的計劃之中。
在運用“ 班班通”教學的三年來中存在了不少的問題,需要一線教師去克服,也需要管理者走進教室、辦公室聽一聽、看一看,進行具體的指導。
1、“班班通”的電子白板不能代替黑板,容易使教師忽視板書甚至省略板書內容,一節課下來黑板上什么都沒有留下。課堂內容隨著課件的翻頁一閃而過,這樣勢必造成學生對所學內容印象不深刻。應該認識到,班班通只是輔助教學的一個工具,還不可能取代黑板的作用,板書還是非常有必要的,板書的示范作用和保留性不是課件所能替代的。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專業素養;數學課堂
一、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當今時代,科技迅猛發展、知識日新月異,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和可能,同時也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課程問題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問題,教育的發展與改革需要新課程改革。而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培養出的學生逐漸不能滿足社會需要,這就要求我們學校要進行新課程改革。它的目的和主旨是多元化、多領域地擴展學生的思維,從不同的角度讓學生更廣的涉獵多學科的知識。教師是教育實踐的直接承擔者和教育變革的實施者,一切教育變革和發展離不開教師的參與,而教師的專業素養又直接決定了教育改革的成敗。
二、新課程改革的關鍵
新課程改革首當其沖的就是一種觀念的轉變。從根本上說應該促進我國基礎教育從傳統的基于工業化社會的教育向信息化社會的新教育轉變。這種轉變不但在于新課程本身,更重要的是讓老師真的運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去實施教育教學活動,把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單向傳輸的傳統教育模式轉變成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教育模式。它必然要求新的教學評價體系的出現。這種新的評價體系既要能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全面評價,又要能體現教育的客觀性,達到教育的量化標準。因此適時地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是我們面對新課程改革首先必須理清的關鍵。
三、新課程改革中教師的任務
1.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育理念
數學課程,必須將學生的全面發展放在理念的首位,強調從獲取知識為數學教育的目標轉變為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通過數學學習,使學生對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數學的探索過程、數學的文化價值以及數學知識的特征有所認識;使學生在興趣與動機、自信與意志、態度與習慣等方面有所發展;使學生在定量思維、空間觀念、合情推理和演繹等方面有所發展;使學生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交流的反思方面獲得發展。而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正是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
2.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應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
融洽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能使學生無拘無束、主動參與并在愉快的氛圍中獲取知識,也使差生變厭學為樂學。
1.加強情感交流,創設融洽的課堂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情感極大地影響著教學的過程,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基礎是教學成功的前提。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初中生正處在身心發育的重要階段,他們對情感的需求特別強烈,尤其是希望老師能給他們以嚴父慈母般的關心和愛護。教師走進課堂時面帶微笑,用和藹有神的目光看著學生,學生就能從目光中感到教師的親切,學習的歡樂。在學生犯錯誤時,盡量語重心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樣的老師,才能使學生覺得親切,和學生產生默契,建立起真誠的感情。學生也會以良好的心境參與到學習中去。
2.激發學習興趣,創設樂學氛圍
孔子最推崇“樂之”,他強調的就是興趣。而在課堂教學中,引人入勝的啟發導入,扣人心弦的懸念設置,發人深思的巧妙提問以及形式多樣、生動形象的直觀教學,都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樂學參與。如:教學《行道樹》時,我讓學生課前每人畫一張水墨畫――行道樹,在上課時首先讓每個小組推薦出最好的作品貼到黑板上供全班欣賞,這樣學生的動手操作和閱讀興趣都來了。
3.運用激勵機制,創設自信的課堂
正確的激勵機制是培養學生產生“主體意識”的重要環節。激勵是升華學生情緒的一種驅動力,學生在參與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激勵學生積極思維,形成強烈的求知欲。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應注重對學生的觀點、見解及時評價,肯定他們的成績,對回答不夠準確的,也應先肯定其中可取部分,再指出其中不足,還要引導學生善于總結,表達小組的討論結果。這樣學生才會感到課堂是自己的學習場所,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而教師是可信賴的“向導”。他們就不會把學習看成是一種枯燥的“苦役”,而把學習當成是一種既緊張又愉快的求知增能的活動。從而提高興趣,自覺投入學習活動中。
二、課外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
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但學生學習的時間是無限的,要保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并使之不斷發展,這就要求由課上延續到課下,“生活有多廣闊,語文就有多廣闊”,語文教育不能拘泥于書本和教室,應該加強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下面談談幾點做法。
1.課前備資料、備問題
我從教初一就開始讓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在預習環節中,注意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廣泛占有與教學有關的資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讓學生到圖書館、閱覽室或網絡查找有關的資料,如講《蘇州園林》讓學生查找拙政園、留丁園、獅子林等重要園林的游覽圖,下載名勝景點,增強對各種園林特點的直觀認識。課上,在教師的帶領下理清說明順序。上《理想》可讓學生收集一兩句有關奮斗的名人名言,收集一個有關實現理想的偉人事跡。這樣經過一段時間訓練,提高了學生大膽質疑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篩選和整理信息的能力,這三種能力可謂是教師教給學生的“點石成金”之術,這樣也大大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2.提高學生讀、寫、說能力
對于“讀”,我在班上設立圖書柜,要求同學們每人定期交出兩本課外讀物,只要是健康的書、報刊或雜志等都可以,這樣學生積極性很高。到了初三,許多同學讀了較多書,學生樂于讀書,從書中汲取知識,鍛煉閱讀能力,同時要求學生準備一本硬皮筆記本,將其中優秀詞句等摘錄下來。
對于“寫”,要求學生寫周記和課堂作文。教師評改后,選出佳作貼在班級的“展示自我”欄上,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發展。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教師的教學觀念也在不斷的更新,語文教學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筆者就小學語文教學談一些體會。
1. 把發現帶進課堂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我采用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激勵氛圍。使學生樂學。因此,我經常和學生走進文本,一起研究,一起感悟,甚至感動。不能把自己的經驗加給學生,只能懷著一顆童心,從孩子的角度重新理解課文。我經常傾聽,欣賞學生的“真情告白”或者“奇思怪想”允許“百花齊放,各抒己見”。如在教學《恐龍的滅絕》時,出示思考題:你最喜歡哪種恐龍?請自己讀課文第二、三節,然后說出它的樣子。學生紛紛介紹自己喜歡的恐龍。突然,有一個學生大聲嚷道:“老師錯了,龍和翼龍不是恐龍!”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有的反駁他,有的指責他,我叫他說出理由。該生說:“書上說,魚龍和翼龍是恐龍的親戚,而有的同學也把它們當恐龍介紹了,所以我說錯了。”沒等我說話,學生們就議論紛紛,有人不同意,反對他說:“是恐龍的親戚,就不是恐龍了,那你家的親戚就不是人了?”一時間爭論不休,把我這個老師都給晾在一邊。說實話,要在以前,我肯定扳起臉,整頓紀律。但現在,我卻帶著欣賞的心情看著他們爭辯,因為他們已經學會發現問題,能在讀書中提出問題,真正學會讀書了,和以前相比,真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2. 精心組織課堂教學
在從事低年級教學時,我感覺到小學生好動,注意力保持時間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有效的組織課堂教學。兒童喜歡誦唱兒歌,教學時我經常自編兒歌引發學習興趣,組織教學。如“上課了,快坐好,仔細聽,動腦想。”(指導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男生、女生來比賽,看看誰能爭第一?”(展開男女生朗讀,識字等各項小比賽);“眼睛,眼睛看哪里?眼睛,眼睛看黑板。”“一個同學沒做好,請你快快來坐好”。(集中學生注意力);“真棒真棒,你真棒!像你學習我也行!…… 這樣既簡單,又節奏感,師生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沒有走神的機會,同時還能消除學生厭煩心理,維持課堂紀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達到較好的效果。
3.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學生很容易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激發起強烈的求知欲,自覺的去學習。如:《四個太陽》一課,要想仿照課本的句式說太陽還會從哪里出來,對一年級孩子來說是還難的,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情境:在黑板上先畫個一朵白云,又在白云旁邊畫了一個太陽,說:“天空中,太陽是從白云間冒出來的。小朋友,你能和老師一樣畫一畫,說一說嗎?”這個環節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畫各種各樣,想象豐富,創新思維的萌芽由此形成。一個學生畫了大樹,在樹梢上畫了一個有眼睛而且張開嘴巴笑的太陽,他說,森林里,太陽是從樹后笑哈哈地升上來的。一個學生畫了大海,畫了一群小魚,說:“大海里,太陽是彩虹送出來的。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發揮,從而創新意識也得到了培養。在教學《小小的船》一課時,在黑板上貼出了很多亮晶晶的小星星,當學生表現好的時候,就到黑板上“摘”一顆小星星,這樣,把學習知識與評價有機結合,使學生始終保持了高漲的學習情趣。
4. 正確適當地評價學生,調動學習積極性
正確適當地評價學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而多花樣、多渠道、全面地評價學生又是鼓勵學生樂學、會學的手段之一。對學生的作業評價,不只是簡單的日期,也不只是一個“優”或一個“好”,而是老師發自內心真誠的鼓勵與贊美。如在識字時根據學生的表現,給予這樣的評價,“你真是個有心人,在生活中認識了這么多生字,小朋友們都佩服你。”“你通過想象,一下子就記住了這個字,這個辦法真好。”“你用換偏旁的方法記住了這個字,這真是一個記字的好方法。”如:“你真棒”“你的字真漂亮”“你的作業老師很滿意”“好樣的”“繼續努力”“老師很欣賞你”學生的作業本上有了這樣的批語,不僅心情愉快了,而且還會逐漸喜歡老師,喜歡語文。有誰會拒絕一個欣賞者呢?好的批語可以把沉睡的學生激活,可以讓學生信心倍增。
5. 給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間
新課程空間自由度大,實施的靈活性大,教學中,教師要真正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身上,想想學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據他們的學習情況,靈活地安排每一個教學環節,而不是機械的執行課前的課程設計。同時,還應特別關注全體學生,注意學生間的學習差異,通過不斷調整教學進程,使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到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來,自己不自覺的由教學的“中心”走向教學的“邊緣”,甚至退出教學舞臺當“觀眾”。 對于那些后進生,要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及時發現問題,做好轉化工作。
總之,新課程給教師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不可多得機遇。新課程實施中,我們要更新觀念,轉變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樂學、會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新的高中化學課程立足于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的需要,著眼于提高21世紀公民的科學素養構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高中化學課程目標體系,設置了多樣化的化學課程模塊,努力開發新課程資源,拓展學生選擇的空間,以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新的高中化學課程結合人類探索物質及其變化的歷史與化學科學發展的趨勢,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新的高中化學課程從學生以有的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出發,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和密切關系,新的高中化學課程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及參與意識與決策能力。
新的高中化學課程充分體現了化學課程的人文內涵,發揮了化學課程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積極作用,為教師創造性的進行教學和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可以引導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
新的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立足于九年義務教育和基礎,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大方面較全面地闡述了課程目標,與原高中化學教學大綱中的教學目的相比,課程總目標更好的體現了對高中生科學素養的具體要求,尤其突出了后兩方面在學生未來的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涉及到科學探究能力、問題意識、與人合作、獲取信息和加工信息、反思評價、學習興趣、實踐意識、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責任感和使命感等目標,結合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內容特點,課程的內容目標更為具體,可操作性更好,對有的課程內容分別從知識性目標、技能性目標、體驗性目標進行了概括的描述。
新的高中化學課程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它為志趣和潛能不同的學生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新的高中化學課程由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構成,必修模塊較好的體現了初高中階段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銜接,不僅為學生學習其他化學課程模塊提供了基礎,而且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對高中學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選修模塊在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總目標下,各有側重。設置模塊內容的線索,有所不同,既反映了現代化學的特點,又充分體現了化學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