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5:04:0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雙語培訓個人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H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2)O8-0024-01
目前,我國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集流利英語和豐富專業知識于一身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雙語教學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這里需對雙語教學做出系統定義。“雙語教學(Bilingual Teaching) ,在我國主要是指采用國外原版專業教材,除漢語外,用一門外語(目前主要是英語) 作為課堂主要用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
然而,我國雙語教學起步較晚起點又設置的相對較高,不少高校雙語教學開展的轟轟烈烈卻收效甚微,付出的時間努力卻與結果形成鮮明對比。因此,筆者試圖從同處亞洲地區的新加坡吸取成功的雙語教學經驗,同時結合自身近一兩年的教學實踐與總結,分析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的若干問題并提出適當的借鑒建議。
一、新加坡雙語教學概況和特點
新加坡是個多元文化國家。英語是其官方語言,而由于華人占總人口近八成的絕對優勢,漢語成為國民母語。當局政府從實際出發,逐漸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雙語教學體系。
新加坡政府明文規定,英語作為主要教學媒介語貫穿個人一身的教育歷程,母語作為第二語言,實施雙語教學。其教學一個重要特點是分流制度,學校根據學生的智能、特點、能力和考試成績,把他們劃分不同的班次,進行針對性強的培養教育。此外,學生不是一考定終身,在受教育過程中可根據個人能力、成績的提高靈活轉流,從而保證學生學習的課程與他們的能力相適應。
新加坡政府將教育提到戰略地位,采取各種措施保證雙語教學擁有優秀的師資隊伍。目前新加坡教師的待遇僅次于國防軍,極大激勵了大批頂尖海內外人才的加入。基于雙語課程 性質決定,雙語教師還需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藝術,因此新加坡教育部也很重視在職教師參加持續的培訓,比如 1998 年新加坡教育部實施了專業化發展脫產計劃(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eave , PDL), 使更多的教師能夠更好地參加專業化學習與培訓。同時新加坡也重金聘請了來自世界各國的優秀學者和教授來本國任教。例如,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教師將近50%為外國教師。而在教材編寫方面,新加坡主要是引進國外先進教材, 教學大綱和考試標準都請外國專家指導,即使是國內自編教材也要請國外專家協作進行修訂。
二、以新為鑒、對我國雙語教學的一些建議
1. 新加坡教育的主要特點是分流教育。我國高校也可進行有意義的嘗試。在入學之初,通過語言測試對學生進行分流,進入雙語教學的普通班和高起點班。兩種班級都采用雙語教學模式,前者全英授課,后者英語為主、漢語為輔,依據學科具體情況進行雙語比例的有效調整。教學過程中,學生還可根據自身能力的提高以及學習興趣選擇轉班。當然慢班也并非一成不變,應該循序漸進的加大課堂使用英語的比例,實現可行的過渡。比如我校外語系07級的口譯班也屬于高起點班的一個范例。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可以明顯感受到口譯班學生的英語水平、思維方式都與其他班級大為不同。他們需要的是老師為輔學生為主的互動式課堂; 他們不僅僅滿足于課本上的有限知識而更需要學科前沿的最新發展和大量海內外最新案例的填充;他們不需要對于專業詞匯做過多的解釋而更需要給予他們實際操作運用的空間;如若把他們放置于其他班的講授為主、中英文結合的課堂設置下,恐怕會沖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2. 新加坡經驗告訴我們,雙語教學師資水平是雙語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目前, 我國的雙語教師主要由三大類人員組成。一類是各學科中英語水平較高的教師, 另一類是英語教師跨學科擔任雙語教師。這兩類都存在母語、外語和學科知識之間的矛盾。要么懂外語而無法勝任學科,要么懂學科但外語水平不盡人意。第三類則是專業和外語具備的教師但缺乏系統專門的培訓和學習。對此,本人一些淺薄的個人建議如下:首先,雙語教學是一種相對較新的教學模式,各院校應該加強教師這方面的系統專業的培訓,鼓勵任課老師外出進行與雙語教學相關的學習、進修和交流的機會,各大高校間開展雙語教學研討交流會,分享成功經驗總結失敗案例。從而全方位提高雙語教師的技能和素質,加強雙語師資隊伍建設;其次, 條件允許的情況,為雙語教師提供出國學習訪問的進修機會,讓他們在沉浸式的英語環境中提高英語水平,同時引進國外最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使學校的雙語教育與國際接軌;再次, 采取“傳、幫、帶”的途徑, 組織教師相互交流,借鑒經驗,資源共享。這里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可以定期組織或者是鼓勵本土教師私底下與外教共同探討如何更好的利用教材、探討教學方法的改進,考題設計、如何選取更有效的教學輔助工具等。
3. 教材選擇與編排是另一個重要因素。我校外語系雙語教學主要采取英文原版教材。這些原版教材的優勢在于語言表達貼近生活,知識更新快,可以分享到國外先進的教育思想和學術前沿知識,可讀性和實用性強,教輔資料配套齊全。但是我們不可忽視原版教材的自身局限性。國外教材都是建立在西方政治經濟文化的大背景之下,主要針對西方國家的國情展開討論,具體內容與中國現實脫節。如若直接照搬,有可能造成學生知識的局限性和中國本土意識的淡薄。于是筆者在授課過程中,注意平衡中外案例的比例,大致達成1:1。比如在介紹歐洲國家企業文化和組織結構時,也不忘借助一些輔助材料介紹我國企業比如華為公司“狼性”文化的“羊性”轉變;在講營銷本土化概念時,筆者也著重讓同學們分析了e-bay在中國遭遇滑鐵盧,被馬云執掌的淘寶網徹底擊潰的主要原因。對此,學生反映很好,他們都表示這些公司都是他們耳熟能詳的事物,這樣的案例可以做到理論與現實的良好結合。
中圖分類號:G6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1)03-047-03
作為一種專業教學模式,雙語教學在近幾十年引起了語言學家、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的廣泛興趣(Minami,2002),也受到我國非外語專業高校的普遍關注。用“第二語言”(主要是英語)作為課堂教學用語,在完成非語言類學科專業教學任務的同時,創造良好的二語學習環境,提升學生的二語能力,使學生既能讀懂本學科的外語資料,又能用二語就該學科的問題進行口頭和書面交流,已成為各高校開展雙語教學的目標。開展雙語教學,對學生而言是“通過二語學習學科知識”,對教師而言,則是“通過二語教授學科知識”。顯然,教師雙語教學能力的強弱就成為雙語教學成敗的關鍵,而教師對雙語教學這一模式的認知水平是其開展雙語教學的先決條件。
一、教師認知理論
所謂教師認知,是指教師對教學各元素,包括教師、學生、學習、課程、主題、材料、教學手段、教學形式等形成的觀點、知識、理論、態度、感受、猜想、概念及認識等(Borg,2003)。概括起來講,對教師認知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即教師對教學認知的內容、認知的發展與形成、認知與教師培訓的關系以及認知與教學的互動關系等(Borg,2003)。作為教學活動的決策者、組織者,教師的教學認知是基于對個人的知識體系、實踐經歷、教學環境等多因素綜合而形成的,這種認知直接影響和支配教師的教學行為,并對教師職業生涯產生決定性影響。
依據教師認知形成的特點,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之前所接受的教育形成其對教學的最初認知,這一認知是其開始教學生涯并進一步接受教師職業培訓的認識基礎。雖然早期學習經歷形成了教師對教學的基本認知,但研究結果表明,經過進一步職業培訓后,大多數教師的認知均可發生不同程度或方式的轉變,有的表現為認識重組,即對教學中各因素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認識,有的則表現為對以前認知的徹底改變(CabarogIu and Roberts,2000),因此,教師的職業培訓是影響教師認知的第二個因素,也是最關鍵的因素。影響教師認知的第三個因素是教學實踐,教學實踐是教師認知與教學對象及環境互動的過程,其中教師認知始終指導著教學實踐全過程,而教學實踐則通過教師反省和總結而反作用于教師認知。
二、部分高校教師雙語教學認知狀況考察
本研究針對部分高校教師雙語教學的認知狀況進行了考察,受試是近兩年在某外語培訓機構接受短期外語強化培訓的4個批次共206名高校教師。從年齡上看,有剛剛走上教學崗位的青年教師,也有教齡已長達20余年的相關領域專家;從來源上看,涉及計算機、自動化工程、醫學、法學、管理學、建筑工程、農林、交通等十余專業;從職稱上看,正高職12名,副高職36名,中職125名,初職及初任教師的院校畢業生33名;從學歷上看,博士28名,碩士128名,本科40名;從性別上看,男教師114名,女教師92名。在接受了一個學期的外語強化培訓之后,這些教師參與了針對雙語教學認知有關問題設計的問卷調查,就雙語教學的目的、實施現狀及模式等問題較客觀地反映了各自的認知。
(一)對雙語教學目的的認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40名教師認為非外語專業高校傳統的外語教學模式已被實踐證明較難普遍提升學生的二語水平,教師應當嘗試實施雙語教學,其中,49名教師認為應徹底改革高校現行的效能較為低下的應試型二語教學模式,堅決主張實施雙語教學。被調查教師普遍認為,雙語教學的目的既區別于語言教學又區別于專業教學,是在向學生傳輸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其外語運用能力,且提升外語能力是專業知識學習中的附帶目標。同時,也有66名教師對實施雙語教學持懷疑或否定態度。他們認為,由于專業課時量有限,多數教師自身的第二語言水平也存在缺陷,在專業課教學中實施雙語教學的現實可能性和必要性不大,因此,在雙語教學中既學習專業知識又提高學生第二語言能力的目的及效果很難完全達到,起碼在現階段較難以達到,急于推行雙語教學,既是強教師所難,也會誤導學生對專業問題的思維和理解,沖擊專業學習。還有個別教師甚至認為目前開展雙語教學,只是跟風走形式、好看不中用,客觀上還會造成職稱門檻的提升。
(二)對雙語教學現狀的認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06名教師中,已在各自院校對非英語專業學生開展雙語教學的有63名,占30%,擬于近兩年陸續開展雙語教學的88名,占43%,仍在觀望或沒有心理準備的55名,占27%。在已開展雙語教學的63名教師中,45名為非英語專業,有英語專業學歷教育背景的教師18名。調查結果還顯示,教師對目前在專業教學中實施雙語教學的現狀持“滿意”態度的占12%,“基本滿意”的占29%,持“不滿意”態度的占32%,持“不好評價”態度的占27%。總結起來,對雙語教學實施現狀評價不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問題上:
首先,教師二語水平普遍難以滿足雙語教學要求。從教師角度看,精通專業且二語水平較高的教師數量明顯不足,多數教師對雙語教學存在畏難情緒,對從事雙語教學缺乏自信,認為雙語教學課堂上能夠給學生的專業信息量明顯減少。已開展雙語教學的63名專業教師中,有約28%的明確表示,囿于二語水平的原因,雙語課堂教學常常存在“硬著頭皮說二語”的問題。其次,教學對象二語水平不均衡發展影響雙語教學實施。根據問卷反饋信息,82%的教師認為在課堂雙語教學中,面對二語水平不均衡發展的學生,常常面臨深淺難以把握的困境。因為對二語基礎較弱的學生而言,閱讀篇幅較長、知識面寬的英文原版專業教材和資料較吃力,很難有效地吸收專業知識,聽力水平的不均衡發展也局限了部分學生在雙語教學課堂上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此外,多數學生二語口語表達能力弱,不敢開口講,課堂上只能做聽眾,元法參與問題討論交流,導致課堂缺乏互動,教學效果受到影響。因此,二語基礎較弱的學生,往往會對課堂雙語教學產生嚴重的抵觸情緒。再次,雙語教學難以選擇較為合適的教材。調查中了解到,為使學生接觸到本專業較為地道純正的英文表達,不少高校在雙語教學中引進了原版英文教材,但同時也出現一系列問題。如一些教材的內容還不能與國內課程標準和課程要求配套,語言難度不能與我國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吻合,某些內容甚至脫離我國的社會和生活環境。此外,絕大多數
國外引進教材價格不菲,給教學保障帶來困難。在有的專業,還存在可引進的適宜教材少、選擇余地非常小的現實問題。最后,雙語教師勞動價值未得到充分體現。一是雙語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上交替使用母語和二語進行講解,費時費力,有限的專業教學時間受到擠占,導致教學對象能夠接受到的專業信息明顯減少,專業教學受到影響。有的教師明確認為,“專業教學中推行雙語教學,是種了外語課的莊稼,荒了專業課的田”;二是高校教師評價并未充分考慮到雙語教學所大大增加的備課工作量,教師勞動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有的教師提出,對并不特別精通專業外語的專業課教師而言,雙語教學的備課工作量往往數倍于單純的專業課備課工作量,但受各高校重視程度、評價機制等因素影響,無論在工作量認定上,還是在教師物質或精神回報上,都明顯體現不足,出現付出與回報嚴重不平衡的情形。
(三)對雙語教學模式的認知。國外雙語教學主要采用三種方式:一是浸入型雙語教學,強調完全用非母語的第二語言進行教學;二是保持型雙語教學,強調在部分學科逐漸使用第二語言進行教學,而其他學科仍使用母語教學;三是過渡型雙語教學,指由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語逐步轉變為只使用第二語言進行教學。在對此三種雙語教學方式的認知上,75%的教師傾向于選擇保持型雙語教學,明確認同“國內雙語教學并非在全部專業都可以開展”的主張。此外,面對國內雙語教學的三種常見典型模式,43%的教師傾向于eoncllrrent approach模式(即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在母語和二語之間頻繁轉換,對同一信息用母語和二語分別作以傳輸),25%的教師傾向于al.temate-language approach模式(即將日常課堂教學中使用的兩種語言按時間、授課內容、科目或授課教師的語言能力區分實施),23%的教師選擇preview―review approach模式(即先用二語或母語大致介紹即將講解的專業知識,之后用二語講解課程的主體部分,然后用concurrent approach模式對已學內容進行回顧),有9%的教師選擇了根據實際情況綜合運用上述三種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在調查中,多數教師肯定了母語在維持理解與交流過程中相對于二語的絕對地位,尤其是講解那些較復雜、邏輯性和推理性強的抽象內容如數學模型等時,更是離不開母語的運用。
三、提升高校教師雙語教學認知水平及教學能力的著力點
從調查中可以看到,當前各高校教師對雙語教學的認知和實施雙語教學的能力狀況并不樂觀。能否盡快提高教師對雙語教學的認知水平,提升教師實施雙語教學的實際能力,是擺在各高校雙語教學改革和實踐者面前的一個緊迫課題。依據教師認知理論,提升教師雙語教學認知水平及教學能力,可以從雙語教師職前教育經歷、在職培訓、實踐鍛煉和雙語教學環境等四個方面著手。
(一)職前教育經歷是教師雙語認知及雙語教學能力提升的基礎。這里所說的職前教育經歷主要指教師從事雙語教學前接受的普通高校二語型、專業型或二語加專業型學歷教育經歷,這一經歷構成了教師從事雙語教學的基礎能力。二語型教育經歷主要指以英語語言作為專業的學歷教育經歷,專業型教育經歷指非英語專業學歷教育經歷,二語加專業型教育經歷指近年興起的同時注重英語及相關專業的學歷教育經歷,如商貿英語、科技英語、旅游英語、法律英語等。目前,我國高校雙語師資的實際情況是:專業教師駕馭二語能力不足,尤其是口語水平差,而二語教師的專業知識又較缺乏,難以承擔專業教學任務。比較而言,二語加專業型教育經歷師資是目前最適宜從事雙語教學的人選。此外,在經濟全球化、教育國際化背景下,日益緊密的國際交往也迫切要求高校畢業生具備二語加專業的學歷教育背景。據此可以認為,在普通高校特別是師范類院校大力推廣二語加專業型教育模式是迫切需要且具有廣闊前景的。就師范類院校本科教育而言,可打造“雙學位”模式。
我院設有職能部門14個,派出人民法庭3個,全院共有干警64人,其中少數民族干警46人,審判員28人,其中蒙漢兼通的有20人,占審判員總數的71.4%,書記員共14人,蒙漢兼通書記員的有9人,占書記員總數的64%。我院年均受理各類一審及執行案件千余件,其中全部使用蒙語的案件為400件左右,約占受理案件總數的39%。
針對地域文化特點及我院民族語言審判資源優勢,我院以落實訴訟原則體現黨的民族政策為突破口,從方便蒙古族當事人進行訴訟著手,深入開展并探索雙語審判的模式。
(一)開展雙語司法服務。
立案庭是法院的窗口也是整個訴訟程序的入口,為體現司法為民的宗旨,我院選配了法律知識較為豐富、通曉蒙漢雙語的法官擔任庭長、副庭長,開展雙語接待和立案工作,對于不通曉漢語的蒙族當事人進行法律咨詢、訴前調解、登記立案等相關工作,并相應配套印制了蒙漢雙語訴訟指南,同時,將訴訟費收費辦法以雙語方式上墻。在蒙古族聚居的蘇木鄉鎮設立特色法庭—額勒順法庭,法官和書記員全部是通曉蒙漢兩種語言文字的干警,年均審理近百起的蒙文案件,當地農牧民大多不懂漢語,雙語法官的合理配置不僅為當事人在法律咨詢、案件、、出庭等方面提供了方便,也充分保障了當地百姓使用本民族語言進行訴訟的權利。在其他審判庭人員配置中,必須有一名通曉蒙漢雙語的法官,保證每個業務部門都有能和蒙古族當事人進行交流指導的法官。我院還不斷加強蒙文巡回審判工作,在蘇木所在地設立審判點,在嘎查村設立巡回審判聯系點,聘請當地威望高、責任心強的蒙古族農牧民為調解員,將法律送到蒙古族農牧民的家中。這些做法受到了廣大蒙古族當事人特別是不懂漢語的蒙古族農牧民的歡迎。
(二)強化雙語司法實踐
建院以來,我院就一直使用民族語言進行庭審,尤其近年來,我院將此項工作作為一個亮點工程,不斷加大蒙文庭審的比重,在刑事、民事、行政三大審判中,全面開展蒙文庭審活動。一是運用蒙語進行庭前指導。包括庭前用蒙語送達舉證須知及傳票等相關法律文書,在當事人及時了解案由、開庭時間及地點的基礎上進行舉證指導。二是用蒙語駕御庭審。運用蒙語告之當事人訴訟權利和義務,并進行舉證、質證、答辯和陳述,運用蒙語歸納爭議焦點。對當事人雙方都是蒙古族的,推行全程蒙文審理。三是針對當事人雙方有一方是蒙古族的情況下,我們充分告之當事人有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尊重當事人的選擇,為當事人聘請翻譯等,并保證做到整個庭審過程的透明。四是在庭審中尊重蒙古族的風俗習慣,并以此為法官和當事人的親和點,做好調解工作。
(三)加強雙語裁判文書的制作
我院堅持運用蒙漢兩種語言進行裁判文書的制作,專門聘用了兼通蒙漢雙語打字的工作人員,并首先保證蒙語裁判文書的核稿、發文,并專職一名黨組成員簽字把關,提高了裁判文書的質量和效率。定期對蒙古族文字法律文書進行抽查、評比,不斷提高法官運用蒙語進行裁判和制作法律文書的積極性。不定期的開展蒙文裁判文書的評比活動,利用各種方式,提高蒙文裁判文書的質量。
(四)抓好雙語人員的培訓和養成
我院深刻認識雙語審判工作的重要意義,高度重視蒙語法官的培訓工作,鼓勵蒙語審判人員的學歷教育,組織并參加自治區的雙語培訓班,定期開展蒙文審判的工作交流會,倡導法官和工作人員學習和使用蒙語。要求審判庭通曉蒙語的法官幫助本庭其他人員學習和使用蒙語,并專門購買了蒙文打字軟件,安裝到各庭室的電腦中,進行蒙文打字的培訓。目前就有八名書記員已經能夠在庭審中熟練操作蒙文打字,保證了蒙文案件公正高效的審理。
(五)開拓雙語信息化平臺。
我院開通了內蒙古法院系統首家蒙文網站。這個蒙文版管理系統的版面共分為法院概況、工作動態、信息簡報、優秀裁判文書和法律法規五個區域,各區域文字全部為蒙文。點擊蒙文網站可以及時了解法院各類案件的審判動態,查詢各種審理和執行案件的公告,還可查閱部分生效裁判文書,加強蒙文審判的業務交流,特別是可以查閱蒙文法律法規,蒙文法官可以迅捷地查閱相關法律條文,極大地方便了蒙文案件的審理,同時,也為蒙古族法官的教育、學習和成長構筑了一個嶄新的平臺,促進了雙語法官的培養。
二、雙語審判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雙語干警隊伍司法水平較低。我院雙語法官及書記員的人數比重較大,但缺乏統一準確的翻譯用語,導致裁判文書的術語表達不準確。審判人員的翻譯能力和組織語言的能力參差不齊。雖然立案送達的法律文書如傳票、權利義務通知書、舉證通知書已經印制了蒙文翻譯,但從措辭和詞語搭配還不是非常規范,特別是缺少全國或者民族自治地方統一的尺度。
(二)、翻譯人員短缺。目前,我院沒有專職翻譯人員,只能由懂得蒙漢雙語的法官開展雙語審判,但是法官水平參差不齊,有的還不能足以勝任。對于當事人雙方為不懂漢語的蒙古族,或當事人一方為漢族,另一方為不懂漢語的蒙古族當事人時,因為沒有翻譯進行庭審翻譯,案件審理非常困難。這既不符合法律要求,同時延長了審判時間,降低了審判效率,從審判工作需要上看,我們急需專職的翻譯人員。法院專職翻譯是否能設立專項編制,法院內部能否設立兼職翻譯人員,如何設立值得探討。
(三)、法院經費緊張。我院受理的蒙文案件較多,從立案到執行各種相關文書都是蒙漢雙語制作,這導致訴訟成本過大、辦公辦案艱難。尤其在刑事案件中,公訴機關提供的都是漢文法律文書,如果當事人是蒙古族看不懂不接收,由檢察院還是法院提供翻譯權責不明。蒙文裁判文書送達后,執行機關不予接收,導致罪犯無法交付執行,我們現在的做法是翻譯和制作兩種文字的裁判文書,這樣就會增加訴訟成本,上級機關能否在開展蒙文審判上,給予經費上的傾斜和照顧。
(四)、缺少標準工具書。在審判實踐中缺少法律法規的標準蒙文翻譯版本,缺少蒙文工具用書,這很容易造成文字歧義,雖然我院堅持使用蒙漢雙語制作裁判文書,但是如果能夠確定蒙古語的規范用語和翻譯標準,將大大提升司法工作的效率。
三、解決措施
針對上述困難和問題,需要上級機關的支持和我院的努力才能克服。在下一步工作中,我院要充分認識雙語審判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工作力度,保證審判執行和其他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進一步提高對雙語審判工作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我國漢語已成為各民族共同交往的通用語言,漢語文成為最新、最快、容量最大的信息載體,成為知識和科技情報的最豐富的信息庫。任何一種少數民族語文都還不能超越漢語文所起的作用。漢語文掌握的程度已成為少數民族發展生產力以及科學文化的重要因素。同時,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民族語言文字在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中的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結合我院實際,只有抓好雙語審判工作,才能更加充分保障憲法規定的當事人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才能使司法更加便民利民,才能使人民法院更能高效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圣職責。
當前,在中央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推動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文化正在面臨著深刻的轉型與變革。這一宏偉戰略的實施,為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促進各民族的共同富裕、共同繁榮,創造了空前的歷史機遇。我院審判工作也要適應這一新形勢的發展,為民族地區的經濟振興和社會進步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就必須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潮流,以雙語審判工作為突破口和著力點,全面推進審工作公正高效發展。
(二)堅持“分類指導、雙語并進、優勢發展”的原則
雙語審判工作不僅涉及到案件審判程序、實體等一系列的審判問題,還包括法官隊伍編制、法院經費配備、科學管理考核等一系列政(務問題,是一個政策性強,涉及面廣,比較敏感的原則問題。我們認為確立本地區雙語審判體制既要考慮到確保蒙古族當事人使用民族語言文字權利和依法公正審判這兩層基本因素,也要考慮民族地區語言環境的現實應用情況。既著眼于雙語審判的特點和地區實際,又要著眼于民族的未來發展。可采取如下措施加強雙語審判隊伍建設:比如選拔優秀的、熟練掌握少數民族語言和漢語、有志于服務當地的高中畢業生,通過免試、降低高考分數線等方式使其進入民族大學專項學習法律專業知識;對畢業后自愿到少數民族地區工作的雙語法律大學生,給予學費減免、子女到省會城市讀書就業等優惠政策。比如在民族地區政法各類選拔和考錄中,設法增加少數民族雙語法律人才。在司法考試中,定向給予少數民族地區更大幅度的降低分數線的招考政策;對長期在法院、檢察院工作,并且有一定經驗的人員,在司法考試中進一步放寬條件;應著力培養雙語法律翻譯人員。在部分法院、檢察院等司法機構設立翻譯處,聘請專業人員,最大限度地滿足當事人的需要,維護好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同時做好普法宣傳工作;吸引漢族法律人才到這些地區工作并為其提供民族語言的培訓機會,同時,最高人民法院、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應繼續通過培訓、交流、掛職等形式提高這些地區法律職業隊伍素質等等。
(三)建立統一的雙語審判考核和評估體系
1 少數民族地區基層漢族干部學習掌握“雙語”的重要意義
語言是人們之間交流最重要的橋梁、紐帶,同時語言的交流也是各民族、各族群之間增加了解、相互幫助、增加共識的基石。事實證明,少數民族地區的漢族干部學習民族語言,民族干部學習漢語是增加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融合,促進當地的經濟繁榮發展和社會穩定重要舉措, 各民族之間相互學習語言在推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的進步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新疆尤其是南疆,很多鄉村的少數民族群眾聽不懂漢語,讓基層漢族干部學習掌握少數民族語言,是事關地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大事,是做好基層各項工作的基礎,是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繁榮和進步的重要舉措。基層漢族干部熟練掌握少數民族語言對傳達黨委和政府的各項政策以及開展各項工作,引導帶領少數民族群眾脫貧致富,提高少數民族群眾對黨和國家的認同感,實現新疆的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義。
2 基層漢族干部學習掌握“雙語”存在的主要問題
自新疆開展“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動以來,全疆各地州積極開展基層干部“雙語”培訓工作,基層漢族干部的“雙語”水平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是還有很大一部分基層漢族干部“雙語”水平和“雙語”應用能力比較低,在學習掌握“雙語”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
1、部分干部缺乏學習”雙語“的動力。有的漢族干部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習掌握“雙語”的重要性,同時也缺乏學習 “雙語”的動力。有的漢族干部認為自己遲早要離開鄉鎮基層,以后用“雙語”交流、辦公的可能性很小,懂不懂“雙語”無所謂;有的漢族干部則不重視”雙語“學習,把“雙語”學習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單位組織進行培訓時學習、練習一下,平時的生活、工作中卻不敢說、不愿說,這些都導致了漢族干部學習”雙語“的效果不佳,沒有達到學習、培訓“雙語”的目的。
2、“雙語”學習氛圍不足。南疆各鄉鎮基層的黨委、政府、委辦局都有相當數量的漢族干部和民族干部,擁有得天獨厚的”雙語“練習環境,但是由于政府辦公語言是漢語,平時工作、開會、交流基本上都使用漢語,民族干部的漢語水平普遍較高,漢族干部和民族干部之間用”雙語“交流的機會不多,語言練習實踐的機會少,致使“雙語”學習的氛圍不足。
3、”雙語“的學習方式落后。目前的”雙語“學習方式還是參照學生時代學習英語的模式,學單詞、短語和日常用語,這樣語言學習方式造成了大部分從小學習英語的中國學生經過十幾年的英語學習還是不能熟練掌握英語,同樣的學習方式也不適合少數民族語言的學習。同時相關部門對”雙語“培訓工作的調研和探索非常欠缺,缺乏有效的獎懲機制,使得”雙語“學習這項工作進展情況達不到預期效果。
3 基層漢族干部學習掌握”雙語“的有效方法
在新疆南疆,基層漢族干部學習”雙語“勢在必行,為大力提高基層漢族干部的”雙語“水平,努力提高為民服務的能力,同時也是為了新疆的民族團結和長治久安,現對加強少數民族地區基層漢族干部學習掌握“雙語”的方法提出幾點建議:
1、端正學習“雙語”的態度、明確學習目的。作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基層干部,始終要做到牢記宗旨、不忘使命,為人民服務就是國家公務人員的宗旨。漢族干部學習少數民族語言,才能更好的為基層少數民族群眾服務,這也是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繁榮和進步的重要舉措。學習“雙語”不只是一項政治任務,更是要求基層漢族干部把學習掌握“雙語”當成一項事業去做。基層漢族干部只有掌握少數民族語言,才能與少數民族群眾進行面對面的交心;才能真正融入群眾、服務群眾;才能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鄉鎮、村、社區的各方面的情況。因此基層漢族干部要明確學習掌握“雙語”的重要性,明確學習的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
2、制定“雙語“學習培訓方案。因材施教是我國古人總結的一套十分有效的教學方法,準確掌握每名基層漢族干部的“雙語”水平并對其進行分類,采取口試、筆試、情景模擬等方法搞好摸底調查,按照比較熟練、有些基礎和無任何基礎三個層次分班進行培訓,針對不同層次的對象,采取不同措施,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培訓方案。同時在“雙語”培訓中結合基層漢族干部掌握“雙語”的實際情況分級建立基層漢族干部“雙語”學習培訓檔案,做到“有培訓計劃、有學習人員名冊、有學習培訓記錄、有考試成績”等檔案。對基層漢族領導干部的“雙語”學習培訓檔案,要由上級主管部門審核、確認并保存,以此作為干部獎懲的一項依據。
3、加大對基層漢族干部的“雙語”培訓。實踐證明,學習語言進行集中培訓的效果比個人自學摸索效率和效果都要高一些,所以將培訓“雙語”的干部分好類后并進行分班集中培訓效果也比自學要好些。南疆大部分干部的“雙語”培訓都在各級黨校(行政學院)進行,由地區、縣市、鄉(鎮)黨委分級負責,每年分別在地州、縣市黨校
(行政學院)舉辦鄉鎮基層漢族干部“雙語”培訓班。學習語言要一門心思,所以在黨校(行政學院)進行“雙語”培訓的干部要實行脫產培訓,對于業務工作實在繁忙的基層干部可以實行“雙語”夜校的培訓方式。語言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基層漢族干部的“雙語”培訓要經常舉行,要嚴格制定培訓標準,保證培訓質量,要求培訓一次進步一次,培訓要有成效。培訓結束時,嚴格進行閉卷和會話測試,成績記入干部檔案。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5-0028-02
實習支教是我國對貧困、經濟條件較差、教育水平偏低的縣鄉給予教育支援與扶持的計劃,它對縮短城鄉教育水平差距,彌補教育資源,合理共享教育資源,使落后地區同樣獲得新的教育知識理念和前沿知識起到以很大的作用[1,2]。在積極響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支援南北疆教育事業工作的號召和部署下,新疆的師范院校一般安排大二到大四學生去南北疆的縣、鄉、村開展為期一學期或者一年的實習支教工作。因此,去南北疆少數民族雙語地區實習支教前的崗前培訓工作尤為重要。針對南北疆雙語物理教育環境、師資水平相對落后,如何從大學生就業和當地雙語教育人才缺乏兩方面考慮,解決地區教育發展不平衡,找準物理教育崗前培訓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通過優化崗前培訓策略[3-4],使物理專業師范生在上崗前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鍛煉和提高物理教師技能和水平,提高他們融入南北疆雙語教學環境的能力,成為適應于新疆發展需要的師資人才,成為本文研究的重點。
一、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實習及崗前培訓中存在的問題。經過2011年至2014年連續多次赴南北疆新師大本科生支教點,考察實習支教學生在雙語環境中的實習支教情況,每次都進行了總結。在和當地的教育部門及有關老師交流后,了解到南北疆少數民族雙語地區實習支教工作所面臨的困難和出現的基本問題。第一,大部分支教生意識到實習支教前崗前培訓中的初級維語培訓,時間短,效果不明顯,到了支教學校后,漢語言學生出現交流障礙。據當地教育局和學校建議,實習支教學生應該有針對性的加強初級維語口語和課堂教學日常用語培訓,以便更適應當地的雙語教學。第二,經過實地調查,物理專業實習支教大學生在當地大部分從事的是漢語教學,從事物理專業教育的大學生較少,且支教學生每周可以上課達到28節,有的支教生擔任了全科的教學任務,非常不利于提高專業教學水平。第三,在崗前培訓工作調研中發現,培訓的少數民族大學生約占全部人數20%~30%左右,對于民漢混合班級,大學生物理專業知識水平、物理實驗操作能力、教學素質參差不齊;一些大學生和指導教師只重視完成崗前培訓任務,忽視培訓效果和基本素質培養,導致支教中很不適應當地的教學環境,教學效果很不好。第四,漢語言學生對學習初級維語的意識淡漠,且在維語的日常用語上交流比較困難,民語言學生在專業知識和專業術語的漢語解釋上有一定困難,且關于物理實驗教學方面很薄弱;以上這些因素為崗前培訓正常開展增加了管理和培訓難度。
2.崗前培訓管理制度及考核環節的主要問題。第一,崗前培訓管理制度存在著很多不足。學院只出臺了崗前培訓的管理辦法,但在具體執行時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對于指導教師管理制度,學生完成培訓的具體給分標準,指導教師獎懲措施等,都沒有給出明確的制度可以保障,所以導致管理過程無據可依,增加了崗前培訓的難度,個別老師和學生在落實培訓過程中出現敷衍了事,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效果,導致培訓的形式化。第二,對崗前培訓重要性的思想認識不足。部分指導教師和學生對培訓不重視,培訓的針對性不強,少數老師并未按照要求,對自己負責的學生進行指導或指導時間和次數不達標,對培訓的學生要求不夠,以至于學生并未有效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第三,崗前培訓考核環節不夠嚴格,缺乏監督機制。如個別學生培訓就是走過場,沒有達到提高課堂教學及管理水平的要求。學生培訓成績評定最終是由學生出勤、授課情況、教案準備情況和實際完成情況、教師總結和評分等過程組成,但是這些環節缺乏監督機制,且具體落實情況均有指導教師自己把握,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出現把關不嚴,指導時間不夠,效果不明顯等現象,均沒有懲罰措施或者相應解決辦法。
二、建立優化策略
針對以上研究現狀和調研中的基本問題,本文結合新疆雙語地區教育環境、南北疆物理教育資源的實際情況,提出了物理專業實習支教崗前培訓相應的一些建議和意見,以便更好的完善現有的崗前培訓政策和制度。
1.建立質量評估機制。在實際崗前培訓過程中建立質量評估機制,建立指導教師和崗前培訓學生的獎勵制度,激發大學生的上崗培訓動力,增強培訓效果,把參加培訓的內容、成績、時效等記錄在冊;以專業成立督導組,對指導教師和培訓學生實行檢查、抽查和調研,確定學生培訓情況,建立更加切實有效的培訓機制,使得培訓規范化、有效化、制度化。
2.政策及制度優化。師范院校對支教學生的崗前培訓辦法大多以方案或者細則形式出現,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和漏洞。通過調研及征求意見的方法,結合南北疆地區雙語物理教學及基層貧困地區教學的實際情況,在已經開展的物理專業實習支教崗前培訓工作中廣泛征求師生意見,有針對性的對實習支教崗前培訓政策和制度進行修訂、完善和補充。將優化后的崗前培訓制度或者模式進行實施,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有效改善培訓效果的制度加以保留,對不合適的條例進行刪減或修改,以保障實習支教崗前培訓的適應性和執行的效果。對修訂前后的崗前培訓方案及制度實施情況進行比較,通過實習支教地區實地調研、座談、訪談等形式,不斷完善優化現有崗前培訓政策。
3.改善管理水平和優化考核制度。在必要的授課環節中,采用物理專業支教學生管理導師制,指導教師最好是有經驗的從事教法專業的教師,通過小組聽課、評課、研討,分組討論、輪流試講、示范課講評、微格教學、實驗技能、初級維語培訓、實驗授課等多種形式,切實的提高學生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水平。崗前培訓考核成績評定是由學生出勤、授課情況、實驗操作能力、教師綜合素質評定及講課大賽等環節決定,通過考核小組檢查等方式,完善對物理專業支教學生崗前培訓考核環節,考核不合格的大學生,應有相應制度,不允許參加實習支教,必須重新經過崗前培訓,合格后方可參加支教,這樣也確保了實習支教大學生能更好的適應新疆雙語地區物理專業實習支教的環境,更加適應學生和教師的雙重身份。所以,考核制度要嚴格,要細化,責任要落實到個人。
三、結論
本文針對新疆雙語地區物理專業實習支教崗前培訓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優化策略,以建立更加合理、有效、適應性強的實習支教崗前培訓策略,既能夠有效提高物理專業大學生教學技能和教師素養,又能夠讓大學生適應南北疆少數民族地區雙語教學環境,完成物理專業學習、教學和支教等方面的教育工作,切實提高學生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水平,完善薄弱之處,盡快使之適應特殊環境中的教學,達到教學效果,以滿足新疆雙語地區物理教育的實際需要。
參考文獻:
[1]王興.崗前培訓體育課程模式的定位研究[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1,29(4):39-41.
中外合作辦學旨在通過引進國外高校優質教育資源,培養適應時展需要的國際型人才,已成為目前高校進行國際化的重要途徑[1]。雙語教學是開展中外合作辦學的基本要求,由于各個院校師資、生源、合作專業、教學環境等情況的差異,雙語教學的實施存在一定的困難,教學效果不甚理想,這直接影響了合作辦學的質量。針對這一問題,結合筆者在國外參加合作辦學專門培訓的親身體驗和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對中外合作辦學專科層次的雙語教學模式和實施進行探討。本文結合我校中加合作辦學的實際,深入分析了計算機專業開展雙語教學所面臨的問題以及我們的解決對策,并對近幾年所探索的教學經驗進行總結分析,對其他合作辦學的國內院校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雙語教學的模式選擇
雙語教學(BilingualTeaching)是指在學校里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2],本文討論的是除漢語外,使用英語進行的教學活動。目前國內開展的雙語教學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3]:(1)沉浸模式:課程資源及教學活動全部用外語進行,讓學生沉浸在指定語言環境中;(2)雙語過渡模式:保證學生學習領會學科知識的情況下,母語和外語靈活互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語言;(3)保持模式:以母語維持理解和交流過程,強調外語的組織教學,外語學科詞匯、概念的滲透。我院2006年開始與加拿大荷蘭學院開展計算機信息系統等專業的合作辦學。根據合作協議,教學活動全部采用CBE教學模式[4],專業課程必須按照加方提供的教學大綱要求,達到既定的能力培養目標,所有專業課程全部采用雙語教學。
二、計算機專業雙語教學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計算機科學的主流技術發源與發展大都集中在美國,經典的計算機教材和專業文獻也大都產生于美國。無論是操作系統命令,還是高級程序語言,均是基于英語發展而來的。當前計算機領域最先進的技術與產品也多數產生于美國,大量先進的技術論文等資料都是以英文撰寫的。無論是閱讀產品資料,還是與國外技術人員或客戶打交道,都要求計算機行業的從業人員必須具有相當的國際交流能力。因此,計算機專業教育中采用雙語教學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但在實際的教學實施中也存在很多問題。2.1雙語教學目標定位不清作為專科層次合作辦學的現狀是:學生基礎較差,外語能力不高;教師的雙語授課經驗有限;指定的外文教學資源有限。在這種情況下雙語教學的目標定位尤為關鍵。不能因為合作辦學就強力推行全英教學,把專業課當成英語課,課時消耗大,教學目標也不能達到,給學生和教師都帶了很大的壓力。2.2師資的選拔與培訓為了保證雙語教學的順利實施,每學期加方派出2名資深專業教師到我方授課2-3周,要求我方教師參與教學觀摩;同時每年我校都將派出4名教師到加方進行3個月的培訓學習。參加培訓的教師是在學校范圍內公開考核,選拔出的英語水平高、責任心和上進心強的專業教師。培訓方式包括加方教師來我校培訓和外派教師出國培訓兩種。2.3教學大綱領悟不透根據我校與荷蘭學院的合作協議,學生必須完成加方專業體系的所有課程,每門課程的教學必須按照教學大綱(Outline)的要求實施。其教學大綱由IT企業、教育部門、學校等部門組成專門委員會制定或修訂,能夠反映當前計算機行業對于從業人員的知識技能要求,并通過ISO9001:2008質量認證[5]。2.4缺乏優秀的教材及教學資源由于加方課程體系與國內有一定差異,教材選取我們雙語教學中遇到的首要問題。在國內找到合適的中文教材或翻譯教材也比較困難,而且缺乏配套的教學資源,給教師備課帶了很大的困難。2.5傳統的班級模式制約教學效果國內一般采用傳統的班級授課方式,嚴格要求課堂教學的完整性和規范性,而且班級人數較多,不便于課堂活動的組織安排,教學效果不佳。尤其是學生層次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對專業知識不感興趣,對英語授課排斥,導致專業課變成了專業英語課。
三、教學經驗的初步總結
經過近幾年合作辦學的開展,我們對三年制專科層次實施雙語教學的模式進行了深入的探索,逐漸解決了辦學初期的一些問題,教學經驗日益豐富。3.1英語運用水平和計算機操作技能并重目前,我們采用“一年英語基礎強化,兩年計算機專業技能提升”的培養模式。即在一年級時開設綜合英語、口語、聽力等多門英語課程,聘請外籍教師授課,強化學生的英語基礎,并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建立良好英語授課環境,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二、三年級開設計算機專業課程,強調學生對計算機操作和應用能力,以及核心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專業術語的掌握。3.2建立完善的教學資源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和獨立自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求,我們的課程均準備了中英文雙語資源。例如《數據庫管理》課程,教學資源包括教材(中文)、教學參考書(英文)、中英文教學PPT、專業術語對照翻譯、試題庫(中英文)、電子教案、SQL語句練習題目、綜合項目實例等。充分利用網絡輔助教學,所有教學資源均放到校園網天空教室上面[6],對所有學生開放,保證學生隨時學習下載。3.3合理組織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實施教學活動的核心,課堂組織是否合理、教學方法是否得當會直接影響課程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努力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針對《數據庫管理》課程實踐性強、應用范圍廣的特點,適量減少理論教學,增加實踐課時,強化學生理解和使用SQL語言的能力,提高學生開發簡單數據庫應用系統的能力。3.4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在院系內外開展靈活多樣的課外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鼓勵學生參加計算機技能大賽、大學生藝術節、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等。針對計算機專業,院內每學期會舉辦計算機裝機大賽、計算機知識搶答賽、個人原創作品大賽、網頁制作比賽、文獻翻譯等競賽類項目,并給與大范圍的獎項和獎勵。鼓勵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采用小型游戲類項目,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5成績評定公開透明雙語教學考核目的是檢查雙語環境下學生對專業知識和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避免一張期末試卷定分數的弊端。我們的考核方式是按照加方指定教學大綱中成績評定方法而詳細計算機的,不同課程考核方法不同。
參考文獻
[1]馮晨昱,李桂山,奧喜平.國際化視野下我國高校雙語教學模式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2):156-159.
中圖分類號:H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9166(2008)10-0133-01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日益加快,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之間的滲透也是愈來愈深。所以為了適應經濟的高速發展,為了中國和世界各國的溝通的加強,更多的既具有專業知識,又具備較高英語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是社會迫切需要的。因此,雙語教學這個既可以讓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又可以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教學方法也就應運而生。那么什么是雙語教學的定義呢?普遍認同的是《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里的解釋: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能在學校里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各門學科教學的活動)[1]。雙語教學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因此,雙語教學實驗在現代教育改革中紅紅火火的開展了起來。可是符合時代不代表就不存在問題,只有我們更好的了解它的內涵與存在的問題,才能找出合適的對策解決問題,合理發展。
一、雙語教學的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國雙語教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葉的“”時期,但是真正發展起來還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可是由于并沒有很好的社會基礎,我們現在只能稱作尚在初步階段,并且將長期處于初步階段。因此只有我們認清現狀,及時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夠更好的發展。1、缺乏社會基礎。雖然說國際上已經有許多國家成功開展雙語教學的先例,但是就中國現在的情況而言,大規模的開展雙語教育是不現實的。英語不是我國的母語,也不是第二語言或是官方語言,只能是外語。所以盡管我們現在提倡全民學英語,但是我們平時用到英語的環境還是非常有限的,也沒有動力或是規定推動我們講英語,以此看來,目前我們并不具備全面完善的開展雙語教學的條件。2、師資力量不足。雙語教學對老師的水平要求極高,要求從事雙語教學的教師不僅僅具有良好的專業水平、較高的英語素質,還應具有將兩種技能很好的融合,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的能力。因此,具備這種條件的人本身就不多,況且具備了這種條件并愿意從事教育事業的就更是寥寥可數了。3、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從夸美紐斯論證了班級授課制以來,我們采取此種授課方式已經幾百年了。但就是因為如此,因材施教就不是那么容易開展了,一個班級中的學生英文水平有高有低,這讓開展雙語教學的教師很難掌握教學進度。4、教學資源匱乏。原版教材固然比較正規,畢竟是經過實踐檢驗的,但是由于東、西方文化差異較大,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都不同,所以我們不能拿來主義,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編寫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適合國人學習的教材。5、著重于實踐經驗的總結,缺乏理論的開發[2]。目前,對于雙語教學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個人的實踐與總結,尚未形成大面積的研究合作群體。因此,沒有研究出一整套系統的教育理論可供大家參考。指導我們:實踐出真知,理論指導實踐。沒有一套系統的理論指導教師教學,就像航行在大海中而沒有燈塔的指引。
二、雙語教學的改進對策
面對這種先天不足,后天又營養不良的情況,我們應該做些什么才能使雙語教學健康有序的發展呢?我個人通過經驗總結了以下幾點建議僅供大家參考:1.只在高校開展雙語教學。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更是為未來教師行業輸送人才的基地。因此,我們需要的復合型人才也就必須要從這里開始培養,并且我認為只有在這里才適合培養這種復合型人才。因為到了大學時期的青年人生觀、價值觀已經開始成熟,他們能的區分來自然界的事物。考慮到中小學生的這項認知還不是很強,我們不能一味強調英語的重要性而忽視了漢語和民族文化的教育。就像現代人用久了電腦,文字的書寫能力急劇退化一樣,這樣會降低他們的民族認同感和損傷漢語的學習。英語的學習固然重要,可是母語的學習更為重要,我們不能舍本逐末。2、參考別人的經驗,引進外國師資。在美國、加拿大和中國香港、澳門等地區,雙語教學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雖然內地的一些學習方式與他們不盡然相同,但是他們的成功之處必定有值得借鑒的部分。我們可以取長補短,避免再走和他們同樣的彎路。這個過程中,引進外國的師資很重要,他們可以帶來合理的教學理念,有了他們的成功教學經驗作指導,我們的教學目標相信會事半功倍。3、加強師資的培養,招攬人才。條件不適合發展,我們就更應該創造條件發展。大學培養雙語教學師資起步較晚,我們就應該利用現有資源將年輕的教學骨干送到外國去培訓,這畢竟是培養這方面人才最直接和快捷的方法。而且我們應該建立獎勵措施,吸引一些有這方面能力但是沒有從事教育事業的人為雙語教學貢獻一份力量。4、學生按外語水平分班授課。由于雙語授課所用的教學語言大部分是英語,所以,英語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聽課的效果和教學進程,所以英文水平接近的學生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進行授課便于老師對進度的把握和對教學內容的掌握。這樣既節省教師的人力,又不浪費學生的精力。5、撰寫合適的教材。由于我們教學資源的匱乏,我們應該首先組織全國雙語教學方面的精英選取與編輯合適的教材,因為教材是課堂中老師和學生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沒有一本合適的教材根本就不能組成一個完整和諧的課堂,學生課后的復習也就沒有科學的根據。所以說一本合適的教材真的很重要。
綜上所述,雙語教學在內地開展至今還只能算在一個初級階段,還有很問題等待我們去發現、去探索、去解決。我相信經過我們不懈的努力,雙語教學事業一定會朝著對人們最有利的方向繁榮發展的。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中圖分類號:G45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0-0016-02
一、民族地區幼兒園教師專業素養的現狀分析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的頒布,明確提出21世紀我國對民族地區幼兒園教師專業素養的要求是:師德為先、幼兒為本、能力為重,終身學習。在2010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為了建設高質量的民族地區學前教育事業,按照會議內容,我們必須著重提升民族地區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素養。
1.分析民族地區幼兒園教師專業素養現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來,全國各地的學前教育得到了飛躍性的發展,園所數量急劇增加,入園率不斷提升,幼兒園教師總人數不斷增加。以為例,到2015年,將達到每個縣(市、區)有一所示范幼兒園,農牧區每個鄉(鎮)有一所中心幼兒園,村小學和教學點都舉辦有學前班,學前兩年入園率大幅度提高,城鎮基本普及學前三年雙語教育,在園幼兒達到8.1萬人,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60%以上。但是,當前民族地區幼兒園教師專業素養現狀不能夠達到幼兒全面發展的要求,主要體現在:村鎮教育觀念、意識落后[1];民族教師稀少,雙語教學難度大;幼兒教師專業素質有待提高;幼兒一日活動教育效果不理想;幼兒教師職業形象欠佳,缺乏事業心和敬業精神;職業倦怠使幼兒教師缺乏愛心;教師注重傳授系統的知識、技能,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明顯,影響幼兒的健康發展等方面。
2.認識民族地區學前教師教育的現狀。當前我國學前教育的招生可以分為大專層次、本科層次、研究生層次。盡管學前教育的招生層次頗多,幼兒園教師需求量仍非常大,專業素養也達不到專業標準中的指標。我國民族地區學前教師隊伍不夠強大是一個深遠問題,無法在短時間內得到解決。同時幼兒教師的培養需要一定的時間,在職幼兒園教師通過培訓獲得專業素養的提升,這也需要較長的時間。如何提高民族地區幼兒園教師的地位和待遇,讓教師形成專業理念、提升專業能力和豐富專業知識等,這都需要一個詳細科學的計劃。為此,根據中央政策的相關規定,針對民族地區學前教師數量不足和專業素養偏低等問題,制定一系列科學化的培養、培訓、考核等機制就顯得非常重要。
3.牢記民族地區幼兒園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著力點。實施學前雙語教育可以提高民族地區教育教學質量,加強與基礎教育、全國高等教育、專業教育的銜接,培養民族人才,促進民族團結和進步。學校作為教育的中心,而教師則是學校和教育的靈魂,在我國民族地區教育是基礎工程,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一部分,廣大群眾對此也有著需求。但是當前民族地區學前“雙語”教育發展滯后[2],突出表現在學前“雙語”教育普及率低,學前“雙語”教師整體素養偏低,缺乏合格的“雙語”師資,學前教育資源短缺,可見,雙語師資的培養也是民族地區幼兒園教師專業素養建設的重點之一。
二、依據《專業標準》,探討提升民族地區幼兒園教師專業素養策略
1.教育部門依據《專業標準》,開展幼兒園教師建設工作。第一,教育部門應根據《專業標準》的要求,嚴格把控民族地區幼兒園教師隊伍的準入標準,確保幼兒園教師專業素養的水平。為民族地區學前教育的科學、健康、持續發展注入強大活力。第二,教育部門應該依據《專業標準》的內容,確定幼兒園教師資格的考試大綱等,并且將《專業標準》的規定有效地運用于轉崗教師的培訓上,普遍提高學前教師的整體水平,防止和糾正學前班“小學化”的傾向,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第三,教育部門應該加大對幼兒園教師雙語的培訓和教育工作。開展教師專業培訓時,強化教師終身學習的理念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其對職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第四,教育部門應該依據《專業標準》對合格幼兒園教師基本專業素養的規定,建立健全經費保障機制[3],制定雙語教師培訓工作的培訓方案和課程計劃。確保學前雙語教育的經費,確保部分幼兒家庭可以在政策的幫助下,享受免費的幼兒園教育,同時確保學前雙語教師工資和學前雙語教育者的學習經費。第五,依據《專業標準》對合格幼兒園教師基本專業素養的規定,制訂適合民族地區的學前雙語教材和幼兒讀物,各級部門要加大對雙語教育課程設置、評價體系等方面的研究,大力促進學前雙語教育的研究和應用,不斷提升學前雙語教育質量,努力建立學前雙語教育工作的評估體系。
2.學前教育院校依據《專業標準》,培養學前專業學生。第一,認真組織研究制定雙語教師培養工作的方案和課程計劃。確定漢語、民族語言、學前教學法和漢語授課能力等綜合性的培養方案。采取漢語水平、專業水平和漢語教學實踐能力并重的評價考核方式,讓準教師在院校的培養下具備和達到能夠使用雙語授課的能力和水平。第二,變革教學方式。《專業標準》著重提出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而這種能力必須在實際操作中才能獲得。因此,學前教育院校應改變傳統的講授式等教學方式,引導學習者實現知識和能力的有機整合;采用見習實習等多種教學途徑,讓學習者在實踐中體驗幼兒園教師的職業特點,提升學習者的專業實踐能力。第三,學前教育院校應將《專業標準》作為自我評估的依據,作為管理和引導的指標,將其落實到人才培養質量上。《專業標準》對合格幼兒園教師專業素養的規定,就是學前教育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導向。
3.幼兒園管理者依據《專業標準》,進行園所教職工隊伍的建設和管理工作。第一,開展園本培訓,是提升教師專業水平最適宜有效的途徑。要確保園本培訓的科學開展,幼兒園管理者應該了解本幼兒園的現狀,有效地利用幼兒園現有資源,培訓教師。同時注重在教學實踐中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激發教師自我成長的動機。第二,幼兒園作為教師每天生活的場所,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門辦園,主動與外界進行理念、模式的交流,確保幼兒園及教師群體能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要保障教師擁有個人專業發展自;要使幼兒園成為學習型組織,使幼兒園集體成為教師成長的搖籃[4]。在科學的管理制度和激勵制度下,教師不僅能勤奮地工作,而且能有創造性地工作,從而享受工作,實現個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最終獲得理想的專業發展。
4.幼兒園教師依據《專業標準》,促進自我專業素養的提升。第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具有熱愛民族地區教育的事業心和不斷為民族地區幼兒雙語教育提高而努力的決心,克服一切教育工作和生活困難,為民族教育事業奉獻和奮斗的決心。第二,作為一名現代的民族地區幼兒教師,要對自身的特點和本民族的風俗特色、經濟發展、歷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以此,作為自身職業道路發展的指導和進行科學研究的方向,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成為一名符合時代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民族地區雙語教師。第三,幼兒園教師對照《專業標準》進行自我評價,總結出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對自己的專業素養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在了解自身專業發展現狀情況下,依據《專業標準》的規定,清晰地規劃和設計自己的發展計劃。第四,參加多種形式的研討活動,如自主閱讀學習、聽專家報告、同行交流研討、各種短期培訓、學歷進修等,探討在專業成長中遇見的共性問題,在綜合性的研修活動中,積極與教師、專家、家長進行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強勢互補,以集體的智慧解決實際中的困惑與難題,并在過程中,獲得產生處理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教育情景中的實踐性知識,知曉如何把那些明確的知識付諸教學實踐,從而提高教育實踐智慧,獲得專業成長[5]。第五,反思日常生活工作中自己的言語、行為等,針對存在的不足,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不斷提升自我的素養。第六,踐行終身學習的理念,通過科研、培訓等方式不斷提升自己職業道德,提高專業能力,豐富專業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學前理論,了解學前教育研究方向,對新理論和新研究具有興趣,與時俱進,成為一名高素養的民族地區幼兒雙語教師。
總之,民族地區幼兒園教師要成為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養的隊伍,這要求教育部門、學前教育院校、幼兒園管理者以及幼兒園教師依據《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的規定,從實際出發,制定科學合理的培養、準入、培訓、考核體系計劃。
參考文獻:
[1]余贊,莊周贊.新課程對幼兒教師專業素養的新考驗[J].科教文匯,2006,(8):121.
[2]邢俊麗,李雪蓮.學前教育的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J].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161-162.
1物流管理專業雙語教學的培養目標
物流管理專業通過雙語教學,可提升學生物流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夠適應日益頻繁的國際物流活動,具備國際化的視野和一定的管理協調能力,為未來的就業增強競爭力。
2物流管理專業雙語教學的原則
1.明確雙語課程的教學目標,保證專業教學質量
開展雙語教學的課程,要把專業知識傳授放在首位,其次兼顧學生專業英語能力的提高,決不能因雙語教學的實施而降低專業知識考核的標準。雙語教學不是外語教學,我們開展雙語課程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提高英語水平,更重要的是在提高英語運用能力的同時,使學生具備在物流行業中對行業英語的理解能力。教師不應該因為雙語教學模式和語言要求難度的增加而降低學科知識的目標要求,而是通過使用英語原版物流教材的“雙語”教學,進行該學科核心理論知識的講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從英語的角度去了解和認識物流管理學科,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加深對該學科的理解,達到掌握該學科專業知識的教學目標。
2.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高職院校一般辦學時間較短,尤其是民辦院校,水平較高的物流雙語師資還比較匱乏,所以開展雙語教學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對物流雙語人才培養模式、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實踐教學、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組織與管理等方面要不斷的探索和改革,并在實踐教學中予以檢驗和發展。
3雙語班實施過程與措施
3.1雙語教學的實施
考慮到高職院校物流專業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雙語教學過程中,教材使用、課堂講授、期末考試等教學環節應該英語和漢語并用、以英語為主。根據實際要求,雙語教學可分為三種情況:一是簡單的雙語教學,要求教師以中文教材和英文教材教學備課,學生使用中文教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用漢語講授,物流專業術語雙語書寫和雙語朗讀,漢語印刷試卷(專業術語英文印刷),學生用漢語答題。二是中級水平的雙語教學。即采用外文教材,基本用漢語講授,考試卷英文印刷,學生漢語答卷。三是高級雙語教學。這種雙語教學模式,采用英文教材,教師采用英語與漢語交錯進行講授,英文板書,考試卷英文印刷,學生漢語答卷。
3.2培養骨干教師,營造雙語教學的氛圍
3.2.1在院內舉辦雙語教學骨干教師培訓班,選拔教師參加系統的物流課程英語培訓;
3.2.2有計劃地選送骨干教師到高層次大學培訓;
3.2.3組織院內雙語觀摩教學;聘請外校有物流雙語教學經驗的教師到校內進行雙語觀摩教學;
3.2.4英語口語較好的教師可跟隨外教學習的基礎上,承擔相應課程的雙語教學任務;
3.2.5把英語水平作為引進物流管理專業教師的主要評價指標之一;
3.2.6在外聘教師時,優先聘任雙語教學教師任教。
3.3雙語教學課程的選擇
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一般應選擇幾門專業核心課程進行雙語教學的試點和改革。如可以選擇《倉儲和配送管理實務》、《運輸管理實務》、《供應鏈管理》等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進行雙語教學嘗試,每個學期一般安排一到兩門雙語課程.避免雙語教學一下子全面鋪開對教師和學生造成過大的壓力,但這些雙語課程由不同教師擔任授課。課程內容相對獨立。因此,雙語教學在深度與難度上難以形成有效的層進關系。
3.4雙語教學的教材選擇
使用合適的教材及教學參考書才能有效開展雙語教學。各大高職院校校情不同,學生英語水平不同,教材的選擇也有差異。學生英語水平較高,可將原版教材當做主要參考書,每人一本。這類教材內容屬于原汁原味的外語表達和最新動態的專業學科知識。學生英語底子較薄,可選擇國內改編版教材,也稱自編版教材,這類教材是結合國內實際對外文教材改編后的雙語教材,更符合國內學生的閱讀習慣,卻有違雙語教學內容國際化原則。因此,選擇合適的外文教材是雙語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
3.5注重案例教學法的運用
物流行業運輸、倉儲、配送、包裝各環節實踐中的經典案例分析,是學生學習物流專業英語的重要方式。案例分析法可提升學生學習物流知識的興趣。通過案例情景的介紹,提出關鍵性問題,要求學生運用英語和所學的物流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教師對學生所提供的答案以及英語表達技能等方面提出意見,使學生認識到案例分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有效解決存在的問題。案例可以是英文案例,也可以是中文案例。如采用英文案例,可以要求學生用中文進行分析;如采用中文案例,則要求學生用英文討論,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有助于學生提高雙語的轉換表達能力
3.6雙語教學班級的設置
雙語教學班級的設置,可以根據物流專業學生英語水平的差異,分為A、B、C等三類,A類學生英語水平較好,B類學生英語水平較差,C類學生英語水平最差,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每一個雙語班人數可規劃為20—30人。在進行組班時,學生需參加統一的英語考試(筆試和口試),最后分類組班。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7-0178-03
一、引言
中外合作辦學是指“中國教育機構與外國教育機構依法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機構活動”。隨著日益頻繁的中外大學的合作與交流,國內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目前全國范圍內經教育部批準的中外合作辦學高等教育項目有872個。
我校與荷蘭澤蘭德大學合辦的“機械電子工程(中荷合作)專業”采用了“3+1”模式:學生在本科階段的前三年在國內采取雙方協商指定的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同時強化語言學習,由外方高校選派經驗豐富的優秀教授來教授外方的特色課程,強化學生的專業學習。成績合格者在第四年可赴荷蘭澤蘭德大學繼續學習,修完荷方規定的相應學分,并可獲得荷方的學士學位。我校采用這樣的模式可以更好地互相借鑒教學理念,以學生為本,提高大學教育質量,努力將學生培養為社會所急需的國際型人才。
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專業課程體系的混亂,專業課程雙語教學效率無法提高,雙語教學的授課教師教學能力,專業課程教材的選用都影響了中外合作辦學的教育質量。其實專業課程體系是否設置合理,是專業課程雙語教學能否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基礎條件。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勢必會影響專業課程雙語教學的效率。這種情況下,再優秀的教師,即使采用最先進的教學手段進行授課都只能事倍功半。只有在專業課程體系得到合理設置的基礎上,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選用了合適的雙語教材,采用最符合課程性質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提高雙語教學的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二、合作辦學專業課程的設置
在中外高校合作辦學的過程中,由于中外高校辦學理念不同,中西文化背景的差異,課程設置也有不同。如何最大限度地吸收中外雙方的特色,是中外合作辦學中課程設置的最大問題。合作辦學專業課程的設置不是簡單地將外方課程添加到己方課程中。如果只是單純地引入國外高校的課程,疊加到自己的課程體系內,將使專業課程設置混亂,影響體系的連貫性,學生難以順利掌握,學習難度增大,從而降低了教學質量。
我校機械電子工程(中荷合作)專業,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目的,以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為主線,按照中方與外方合作開展的教學進程合理調整知識結構,充分吸收荷方學校的先進辦學理念,引入了對方的優勢課程,保留本校的特色課程,并將對方課程分設在前三年的每個學期。根據對方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性質相應對本校的相關先修課程內容做出調整。針對國內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較差的現象,增設了英語培訓課程,并大量開設了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而專業課程的設置在遵循符合各課程學習邏輯原則的基礎上,更考慮了各類專業課程在雙語教學上也必須滿足“由淺及深,循序漸進”的邏輯原則。在對專業知識素養和專業英語素養要求相對較低的課程中優先開展專業課程的英文教學,再向專業知識素養和專業英語素養要求高的課程過渡,通過循序漸進的培養方式,使學生在學習時能夠接受,進而樂意接受課程的內容,最終達到為國內學生赴國外留學提供了一個良好過渡階段的目的。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順利解決專業語言關,同時由于學生在前三年的國內學習中,外方教授已經積極地參與進了教學階段,直接進行授課,有助于學生了解和熟悉國外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在第四年赴國外就讀時,就可以很快適應國外高校的學習。
由于在理工科類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語言培訓課程大多是由專職的外語教師擔任,主要強化的是學生通用英語的能力。而對于理工科類學生的問題恰恰卻是專業詞匯匱乏、閱讀專業文獻資料困難、缺少科技論文寫作的技能以及無法對專業問題進行交流,造成了后續專業課程無法進行深入的雙語教學。而傳統專業英語課程教學也只能提供幾篇科技論文進行閱讀分析,無法解決這一問題。并且學生專業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薄弱,也將影響學生對后續雙語專業課程的學習和吸收。
我校在給學生開設了聽說讀寫方面的語言培訓課程基礎上,針對學生缺少專業英語學習以及科技論文寫作的輔導,在學生接觸專業課程之前,設置了針對機械電子(中荷合作)專業的導向性課程――《工程素養》(《Orientation on Engineering》)。該課程采用英語教學,并不是一門單純的專業英語課程。主要包括工程設計方法學模塊、項目管理模塊。在授課中結合大量案例討論,培養學生閱讀英文專業文獻、科技論文寫作、技術報告演示的能力,以及日后成長為優秀的技術開發、應用研究、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所必需的基本工程技能、團隊合作精神,以及與他人的技術溝通能力。讓學生在案例討論中、團隊合作中由淺及深、循序漸進地接觸專業英語詞匯,查找和閱讀專業文獻,在完成技術報告中實現對學生的專業英語聽說讀寫的技能培訓,并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專業工程綜合素質,使學生在專業英語方面的語言能力和專業素養有一定提高后,再逐漸向對專業素養和英語素養的要求較高和難度較大的課程過渡,能有效保證教師在后續專業課程的英語教學時具有較高的效率,學生在學習時能夠接受,進而樂意接受課程內容。
三、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效率
目前,相比其他教學方法的研究,對雙語教學的研究偏少,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中輸入關鍵詞“雙語教學”,對2003-2012年發表在外語類核心期刊上的文章進行了檢索,最后得到雙語教學研究文章共23篇。而由于工科教育的特點及內容具有多樣性,現有文科專業的雙語教學模式不宜直接套用,那么設計合理的工科雙語教學模式尤為關鍵。
和其他學校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一樣,我校也開設了大量專業課程的雙語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在目前的雙語教學中,大多存在引進了國外的優秀教材,教師采用外語教學認為就是雙語教學的誤區。而在教學理念、教學原則、教學模式上中外雙方的差異性又給參與合作辦學項目的學生造成了不適應。學生需要在中外不同的教學模式下不斷進行切換,反而影響了合作辦學的教育效果和質量。所以我們開設專業雙語課程,不能僅僅止步于引入國外高校最新版本的優秀教材來滿足學生學習之需,更要能夠針對不同性質的課程與時俱進地對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革,從而提高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效率和質量。
合理設置的專業課程體系既要符合課程體系專業知識素養由低到高的邏輯原則,還要在雙語教學上也能滿足專業英語素養“由淺及深,循序漸進”的邏輯關系。在此基礎上通過向對方教師學習取經和不斷的摸索、自我反思與總結,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必須依據課程性質在教學理念、教學原則、教學模式上進行雙語教學的改革。專業英語與通用英語有很大的不同,普通專業大都在高年級開設專業英語課程。而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的學生從大一就開始接觸到雙語課程,《工程素養》課程的開設也為學生能夠高效學習后續雙語專業課程打下基礎;在每門雙語專業課程開設前,教師應準備相應的英語專業詞匯表,以幫助學生熟悉專業詞匯,同時也可以通過學生課前自學專業詞匯,有效提高雙語專業課程的教學效率。
在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理念方面,針對不同性質的課程,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為提高專業課程雙語教學效率,在教學原則上必須和傳統以教師主講的方式不同,應該與國際高校教學理念接軌。更應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偏重基礎理論類的課程,如《材料力學》、《機械基礎設計》、《設備管理》等課程,如果教學模式單一,只是老師一味地用英語進行授課,由于基礎理論知識本身就具有抽象性,用英語授課更增加了學生理解的難度。可以在教學模式上強調啟發式和互動式的教學,采用教師講解,充分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加以輔助,結合實際項目讓學生小組討論,利用多種形式以發揮和調動每個學生的注意力、主動性和參與性,培養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知識講解只是一個方面,能力培養才是關鍵所在。教師對知識的講解只是培養學生的手段之一,而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才是培養的最終目的。例如《設備管理》(Equipment Maintenance)課程是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中荷)的專業必修課程,也是本專業引入的外方優勢課程。該課程主要包括失效行為、維修工程和維修管理三個模塊,圍繞設計合理的結構化的設備維護管理系統,講授關于設備失效的基本形式,針對特定故障建立有效、低成本的維護策略。教師通過授課、實例分析、針對選定的系統學生以小組形式根據課程所學內容對系統的失效形式進行分析,制定適當的設備維護策略,從而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通過學習了解先進的設備維護與管理理念,制定維修計劃確保設備在實踐中的順利實施。
偏重應用類的課程,如果教師只是采用英語先講解應用中會遇到的全部知識點,雖然授課內容面面俱到,但由于學生對于許多應用中的細節問題沒有體會,無法深刻理解,往往需要教師反復強調,造成此類課程效果不佳且授課效率較低,甚至不如同類課程的中文授課效果。對于這類注重應用的課程,在教學理念方面,以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重,在教學模式上可以采用教師課堂教學與學生個人自修相結合的方法。即可以利用網絡教室等資源,在知識面的講授上,不需要過于面面俱到,把所有的細節內容都講解到。對于這類課程,教師只要把握住大的知識面,一些小的知識點、細節可以通過練習、所布置的作業(論文、報告或小課題)等由學生在實踐中通過面對這些問題,利用閱讀、思考和練習,鞏固和完善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動手尋求方法解決,教師則根據學生的實踐反饋適時進行點評。
例如《C語言程序設計》(《C Programming Language》)這門偏重應用類的課程,該課程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使學生能夠掌握C語言進行計程序設計并具備調試程序的能力,掌握結構化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傳統的《C語言》教學方法大多采用教師先授課,再專門排課安排學生在機房上機。學生大部分時間只能在紙上練習程序的編寫,無法立刻直觀地檢驗程序運行效果,必須等到集中上機時才能進行驗證。而借助于網絡教室,教師在課上講解的任何知識面,學生馬上就可以通過計算機進行檢驗、鞏固并掌握,教師可以針對應用中的細節設計課堂習題,讓學生上機練習,通過個人自修面對教師沒有講到的知識點。而教師馬上通過學生反饋,針對練習情況,對這些知識點進行總結。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的能力,而且還可以提高此類雙語專業課程的教學效率。
對每門課程建立反饋制度,可以通過針對課程性質設置各種問題。例如針對教師知識講解方面、課堂練習、布置的作業以及學生自己的參與度等。通過學生的及時反饋,不斷總結與反思,才有助于提高專業雙語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四、教師教學的能力
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來實施教授的控制過程,教師是掌握教學質量的關鍵。依托符合中外合作辦學的專業課程設置,更需要教師提高自己的雙語教學能力,針對不同性質的課程采用不同的雙語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方法,通過教與學的互動,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更有效地針對不同的課程,順利地開展專業雙語教學,并提高雙語教學的效率。
在本專業的合作辦學過程中,外方多次選派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專業教師來給中方學生授課,我們都會給各個課程配備多名中方教師作為助教,且這些教師都是相關領域中的任課教師。在協助外方授課的過程中,我們的教師同時也在觀摩外方的教學模式。外教講課時和中方教師講課不同,不會講解得面面俱到,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間讓學生通過習題找到某些知識點的解決方法。授課時通過各種手段對學生進行引導,根據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不斷調整授課方法。課堂教學不是以教師為主體,增加了與學生的活動的次數,設計了多種學生參與的教學環節。中方教師通過不斷地總結雙方教學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差異,取長補短,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在相互進修交流和訪問中,學習和吸收國外高等教育的先進辦學理念、教育體系,引進國外優質的教育資源,成功的教學和管理經驗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興利除弊,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五、教材的選用
教材既是教育實施過程的重要載體,也是實現教育目的的主要載體。教材也是中外合作辦學中的重要一環,而教師所選用的教材內容和教材質量的優劣也將影響雙語教學開展的效率,以及中外合作辦學教育質量的高低。教材選用不當,既影響了教師授課講解的效果,也使學生不能有效地學習,無法高效地掌握知識點。教材的選定必須以中外雙方設置的課程和制定的教學大綱為依據,滿足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根據課程的性質考慮教材的內容是否科學系統,能否符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水平;是否能夠和先修以及后續課程很好地銜接,并且能夠滿足課程設置及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的內容是否包含了最新的科研或應用成果,指明該領域的最新發展趨勢;教材是否能夠有利于教學實施、教學管理和提高教學效率。目前,專業雙語課程多選用了國外的優秀教材,教學內容與國際接軌,實用性強,更具前瞻性。只有從教材到教學模式上均要求授課教師借鑒國際先進的教學經驗,深入鉆研外文教材,認真備課,仔細設計教學環節。這也將有助于提高雙語教學的效率,同時通過選用合適的雙語教材,也將使任課教師自身的外文水平和相關專業素養獲得較大的提高。
六、總結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為中外文化的交流和教育合作架起了一座橋梁。通過中外大學的不斷合作交流,盡可能發揮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優勢,把在中外合作中不斷沉淀下來的經驗,滲透輻射到高校其他教學改革中,促進高等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以增強教育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能力。希望通過總結我校機械電子工程(中荷合作)專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我們的思考和解決方法,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天昊,孫宇,張建慧.東北地區高等院校中外合作辦學中的外語語言使用模式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