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41:0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小數的初步認識,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教材簡析: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新教材三年級下冊的內容,這部分內容學生雖然是第一次接觸,但由于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他們對于小數并不陌生。所以說,學生對小數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義。因此,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理解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學情分析:
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小數是比較抽象的數學概念,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進行教學。教師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聯系實際,通過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獲得感性認識。首先以商品的價格創設情境導入,讓學生對商品的價格進行分類,即分為整數和小數兩大類,自然地揭示課題,然后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見過的小數。這樣教學,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另一方面初步體會小數應用的廣泛性。由于學生有一定的購物經歷和經驗,所以對商品價格的小數形式大多能理解其表示的實際意義。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創設現實生活情境,初步認識小數,掌握小數特征;
(2)結合商品的價格,進一步認識小數;
(3)能正確讀小數。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認識小數,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應用意識;
(2)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小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理解小數的現實意義,豐富學生的數學文化。
教學重點:
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并理解其含義。
教學難點:
以元為單位的小數與元、角、分的互相改寫,以米為單位的小數與米、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寫。
教學準備:
課件,課前收集商品的價格單,課前測量的身高記錄單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小數
師:昨天老師到超市購物,看到火腿腸、面包、牛奶的價格分別是5.98元、1.20元、2.60元,大家知道這三個數是什么數嗎?
師(引入):對,是小數。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小數。(板書課題:小數的初步認識)
二、認識小數,會讀小數
師:你發現小數與我們以前學習的整數有什么不同?
師:這個小圓點叫做小數點。
師:你們會讀這三個小數嗎?誰來讀?(指名讀小數)
師:他讀得對嗎?(學生齊讀小數)
(若學生回答錯誤,師可問:“那應該怎么讀?”)
師(小結):我們以小數點為界,小數點前面的數還是按照我們以前學過的整數讀法讀,小數點后面的數只要依次讀出每一位上的數字就可以了。(師生一起依次讀出小數并完成板書:5.98 五點九八 0.85 零點八五 2.60 二點六零)
三、了解表示價格的小數的意義
1.探究表示價格的小數的意思
師(出示書中的表格):5.98元是多少元多少角多少分?(引導學生明確:5.98元就是5元9角8分)
2.探究表示價格的小數的特點
師:在看價格的時候有什么訣竅嗎?(引導學生明確:小數點前面都是幾元,小數點后面第一位數表示幾角,再后面一位數表示幾分)
3.學生試讀表示價格的小數
書包價格58.95元
鉛筆價格12.00元
學習桌價格128.09元
四、初步理解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1.探究理解
師:剛才我們認識的小數都是表示商品價格的,那除了表示商品價格的小數之外,你們還在哪里見過小數?
師:不僅價格可以用小數表示,體重、身高等都可以用小數表示,生活中到處有小數的存在。
師: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1米等于幾分米?那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長呢?
生:每份是1分米。
師:對。那么,這1分米就是多少米呢?
學生反饋交流、理解:1分米為什么等于1/10米或0.1米?
師板書:1厘米=( )/( )米=( )米
2.用小數表示身高
師:學了剛才的知識,我們來解決實際問題。老師的身高是1米7分米6厘米,如果用米作單位,用1.76米表示對不對呢?為什么?
出示題目:王小燕同學的身高是1米30厘米,寫成小數是( )米。(板書:1米30厘米=1.30米)
五、知識拓展與應用
出示題目:老師這個月的手機話費是85.50元,就是( )元( )角。
姚明的身高是226厘米,就是( )米。
小蘭買一個面包,用了兩個1元和一個5分,這個面包是( )元。(此處注意讓學生比較2.05和2.5的區別)
……
教學意圖:
本節課的指導思想明確,即將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理念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教學中,我緊緊圍繞“數學與生活”這個主題,引導學生從情境中認識小數和理解小數的意義,進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真正地讓學生體會到“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應用中理解數學”。
教學反思: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這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一課,首先讓學生從商品的價格中初步感知小數。應該說,學生在生活中已或多或少地接觸過小數,所以對小數并不陌生。再者,因為有了一些親身的購物經驗,所以學生對小數的讀法及價格中所表示的含義理解也不會感到困難。因此,我讓學生自己試著讀小數,嘗試寫出商品的價格表示幾元幾角幾分,效果還不錯。
1.依托情境認識小數,并初步學會讀、寫小數;理解小數的實際含義;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2.結合具體、現實的情境,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在觀察、操作、探究、思考和感悟中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3.引領學生親身感受小數知識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熱愛數學、親近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難點:認識小數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學習讀寫
1.創設情境。
(課件出示:福娃旅游功能鉛筆6.35元;福娃絨毛玩具59.59元;福娃系列圓珠筆套10.80元。)
師:我們仔細看看這三個數和我們以前所學過的8、7、21、18(板書)這些整數有什么不同呢?
2.導入新課。
師:6.35、59.59、10.80這三個數的中間都有一個小圓點,這個小圓點有個很好聽的名稱,叫做“小數點”。(板書小數點:“.”)我們把像6.35、59.59、10.80這樣中間都有一個小圓點的數叫做小數。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探尋小數的秘密。(板書課題:小數的初步認識)
3.學習讀、寫方法。
(1)指導讀小數。
①學生試讀。
師:這些小數怎樣讀呢?誰來讀一讀第一個小數?
②小結:讀小數時,小數點左邊的數按整數的讀法來讀,小數點右邊的數要依次讀出每一位上的數字,是幾就讀成幾,如果有單位名稱一定要讀出單位名稱。
(2)指導寫小數。
①教師示范寫小數。
師:同學們會讀小數了,那么應該怎樣寫小數呢?請同學們仔細看張老師寫6.35這個小數。
②學生試寫小數。
師:請同學們也選其中一件商品的價格,把它的價錢寫在練習本上,看誰寫得最美觀。(指名學生上臺板演。)
③師生評價,歸納寫法:寫小數時要依次寫出每一位上的數字,小數點要寫成小圓點,小圓點要寫在整數部分的右下方。
4.認識價格中的小數。
師:先輕讀以下商品的價格,再想一想這些價格表示幾元幾角幾爭。
小結:這個表中的小數,它們的整數部分表示______,小數部分第1位數表示_______,第2位數表示________。
(評析:利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北京奧運會吉祥物創設商品價格情境,讓學生觀察小數與整數有什么不同,很自然地引出小數。由于日常生活中學生已經接觸了小數,學生讀、寫小數并不困難。因此,小數的讀法先讓學生試讀,教師再強調注意點;小數的寫法教師先示范寫,然后讓學生評價。這樣,學生掌握小數的讀、寫法就水到渠成。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結合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說出商品價格中的小數表示幾元幾角幾分,為后面認識小數的實際含
義做了鋪墊。)
二、引導探究,認識小數
1.認識一位小數。
(1)引導探究。
師: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見到小數,不僅價格可以用小數表示,我們的體重、身高等都可以用小數表示。誰能告訴大家你的身高是多少,根據這個同學的身高猜一猜張老師的身高大約是多少。
(學生自由發言)。
師:怎樣用米作單位的小數來表示身高呢?在解決問題之前,我們先想想1米有多長。請同學們拉一拉桌上的軟米尺,如果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
課件演示:把1米長的線段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長度是1分米。(板書:1分米)
師:想一想,1分米占1米的幾分之幾?
幫助學生理解:1分米占1米的,1米的也就是米,即1分米長的線段可以用米來表示。
引導學生用小數表示:1分米還可以用小數表示。怎樣表示呢?因為1分米還不到1米,所以先寫“0”,再寫“小數點(.)”,小數點要寫在“0”的右下角,然后再寫“1”,這個“1”表示1分米,也就是說這個小數表示0米1分米,寫成小數就是0.1米。
教師板書:1分米=米=0.1米。并說明:它們表示的長度相等,只是書寫的形式不同。
師:現在你們明白0.1米是怎么來的嗎?誰來說說0.1米表示什么意思?
(2)合作交流。
師:請同學們繼續觀察屏幕上的線段(1米長的線段平均分成10份),如果第一段用紅色表示,剩下的線段用藍色表示,那么藍色部分的線段長是幾分米?怎樣用分數表示?怎樣用小數表示?請同桌互相交流。
學生交流后匯報,教師板書:9分米=米=0.9米
(3)深化拓展
師:同學們知道了0.1米、0.9米有多長了,那么0.3米又有多長呢?請同桌合作,在軟米尺上找出0.3米的一段,比一比哪組同學找的方法多,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教師用課件演示說明:0.3米也就是3分米,在軟米尺上找0.3米的一段就是要找出其中的3份,不一定要從0開始找,可以從中間找出0.3米的一段。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3分米=米=0.3米
(4)觀察發現。
師:黑板上有三個美觀整齊的等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并想一想,分數和小數這對好朋友之間有什么秘密呢?看看誰能最快發現?
(5)歸納小結: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一位小數也就是表示十分之幾。
(6)接龍游戲。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玩接龍游戲,老師報“幾分米”,請一、二組的同學用分數表示(米做單位),請三、四組的同學用小數表示(米做單位)。(教師口述并板書:1分米、5分米、7分米、8分米等。)
(評析:從認識分數到認識小數是學生認數的又一次飛躍。學生開始認識小數往往感到比較抽象、較難理解。因此,執教老師始終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借助直觀,強化學生感知、體驗,采用“扶――放”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參與新知識的建構過程。如,教師引導學生改寫,先由學生嘗試改寫,最后放手讓學生改寫。學生在想一想、說一說、找一找的學習活動中,積極主動參與探究,開展合作交流學習。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比較、發現、歸納等數學思維活動,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初步認識了一位粘數的含義。)
2.認識兩位小數。
(1)遷移“生長”。
師:我們知道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幾厘米?用分數表示是多少米?
課件演示:在線段上標出每份米。
師:請同學們猜一猜,米用小數表示是多少米?(如果學生能說出0.01米,就繼續追問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學生不能回答,就啟發引導:“米還能用0.1米表示嗎?為什么?”)
引導學生理解:1厘米是米,因為1厘米不到1米,所以先寫“0”,再寫“小數點”,又因為1厘米還不到1分米,所以在小數點后面第一位再寫“0”,第二位寫“1”,這個“1”表示1厘米。也就是說,這個小數表示0米0分米1厘米,寫成小數就是0.01米。
教師板書:1厘米=米=0.01米
(2)自主探究。
張老師的教鞭長約35厘米,35厘米用米做單位的分數怎樣表示?用米做單位的小數怎樣表示?結合軟米尺,請同桌先討論一下,然后在練習本上寫出來。
引導說一說:35厘米為什么可以寫成米?又為什么可以寫成0.35米?
學生練習:56厘米=米=( )米;0.78米=米=( )厘米。
(3)觀察發現。
師:0.01 0.35 0.56 0.78這些小數是幾位小數?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它們表示幾分之幾?
(4)歸納小結:百分之幾(或幾十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幾十幾)。
(5)拓展延伸。
師:十分之幾是一位小數,百分之幾是兩位小數。千分之幾、萬分之幾又是幾位小數?今天還將學習三位小數、四位或更多位數的小數呢?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評析:改變認識兩位小數的學習方式,充分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提出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猜一猜”激發了學生認知沖突,激活了學生創造性思維。對猜測的多種結果,引導學生說理、辨析;讓學生討論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歸納小結、遷移類推、拓展延伸,既為今后學習多位小數埋下伏笑,又使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同時,逐步掌握了學習技能。)
三、鞏固練習,發展新知
1.說一說。
師:張老師的身高是1米6分米1厘米,如果改寫成米作單位的小數,該怎么表示?
師:這個小數中有兩個“1”,它們所表示的意思是一樣的嗎?小數點左邊的“1”表示什么?小數點右邊第二位的“1”表示什么?
2.寫一寫。
教師依次出示(身高):劉翔1米88厘米;姚明2米2分米9厘米;林丹1米78厘米。
師:怎樣用“米”做單位的小數來表示他們的身高呢?請同學們選一位自己喜歡的體育明星寫一寫。
(1)4厘米=0.4米。( )
(2)8分是角,也可以寫成0.8角。( )
(3)可以寫成0.63。( )
(4)2.07米表示2米7分米。( )
4.猜一猜。
小東今年三年級了,下面有一組與他有關的小數,你能猜出這些小數可能表示小東的什么嗎?
A.24.6千克B.1.33米 C.99.5分
5.議一議。
出示:在“米蘭春天”購物中心開業一周年慶典活動時,商店門口架起了一個高高的拱型門,該門限高2.9米,這時一輛運送貨物的車從遠處開米,車上載滿了貨物,貨物距地面的高3米1分米。這輛貨車能通過拱型門嗎?
(評析:本節課練習設計形式多樣,練習內容緊密聯系生活,層次清楚,具有趣味性、開放性和思考性,讓學生在說一說、寫一寫、辯一辯、猜一猜、議一議等練習活動中進一步認識了小數的含義,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回顧總結,升華情感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學得開心嗎?
(總評:本節課以數學新課程理念為指導,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讓學生在具體、現實的情境中,通過觀察、操作、探究、思考、感悟等數學學習活動,初步認識了小數的含義。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注重聯系實際,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本節課抓住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創設豐富的、具體生動的、貼近兒童生活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讓學生在熟悉的、現實的情境中感悟小數的實際含義。呈現生活中的小數,讓學生學會小數讀、寫。創設猜測、挑戰性的情境,打破學生的思維束縛,拓展學生的求異創新思維。
2.轉變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本節課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切實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激活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讓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學習中主動建構新知識。如,在認識“一位小數”時采用“扶――放”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探究;在認識兩位小數時,改變了認識一位小數教學方式,充分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留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與空間,提高了學習效益。為了拓展、延伸所學知識,啟發學生思考:千分之幾、萬分之幾又可以分別用幾位小數表示,從而有效促進學生認知遷移,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3.重視目標落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凸顯教學的育人性。本節課著力抓好“三維目標”的落實,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在教學中始終借助現實情境,用人民幣、長度、質量等常用計量單位的知識作為學習小數的形象支撐,幫助學生理解用“元”或“米”做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在引導學生認識小數的實際含義時,始終關注學生的觀察、思考與感悟,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在鞏固練習階段,發揮數學的育人功能,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發展自己的特長,將來為祖國多作貢獻。)
作者單位
福建省上杭縣實驗小學
學情分析:小數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即便是兒童,也經常會接觸到一些小數。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創設了較為豐富的、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數的含義,比較小數的大小,學習小數的加減計算。可以說,本單元的每一個知識點,都充滿了生活的氣息。為了適應兒童的年齡特征,使學生易于接受,本單元的小數都結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長度、質量單位出現,以便于學生聯系實際,來初步認識小數的含義,進行小數大小比較和學習小數加減法。到以后系統學習小數時,再作抽象的理解。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內容認識小數,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2.能識別小數,會讀寫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的小數。
3.通過對一位和兩位小數的初步認識,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4.使學生認識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讀寫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的小數及理解小數的含義。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初識小數
師:同學們平時都喜歡逛超市嗎?現在去超市購物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了。老師利用休息日去超市買了好多的物品。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商品的價格,看能不能將它們分類,分類的時候只說序號就可以了。同桌之間可以快速地商量一下。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對表示價錢的小數并不陌生,用熟悉的事物能夠讓學生盡快地融入到課堂學習中來。)
師:有結果了嗎?說一說你這樣分類的理由。
生:我們分成了兩類,分類的標準是把整數分一類,把小數分一類。
師:左邊的這些數是我們從入學之后就一直在學習的整數,右邊這樣的數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小數,今天我們就來初步認識它。(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簡單明了地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什么樣的數是小數對學生來說并不是一個難點,以分類的形式可以清晰地發現小數和整數在書寫上的不同之處,同時又回顧了以前學習的舊知識。)
師:以前我們也曾經學習過分數,知道在分數中有一條線我們叫它分數線,你知道在小數中間的這個黑黑的,實心的小圓點叫什么名字嗎?對,就叫小數點。像這樣的數叫做小數。
(設計意圖:在這里引出分數并不是單純地在復習,更是為下面的學習做鋪墊,讓學生能夠建立分數和小數之間的關系。)
二、探究小數
(一)自主讀,寫小數
師:這些表示價格的小數你會讀嗎?誰愿意來讀一讀?同學們現在知道小數該怎么讀了嗎? 12.12元,小數點前面的讀法和小數點后面的讀法一樣嗎?對,小數點前面的部分就按照整數的讀法,小數點后面的部分按從左到右的順序一位一位地讀,每一位是幾就讀幾。
師:剛才同學們學會了怎樣讀小數。生活中,你還在哪里見到過小數?
生1:在自動鉛的鉛芯包裝上有小數。
生2:發高燒時用溫度計測量體溫時有小數。
生3:喝的飲料包裝,還有一些食物的包裝袋上標有小數。
…………
師:老師也給大家準備了一些素材請同學們來讀一讀。同學們讀得非常準確,那小數怎么寫呢?我們以5.05元這個小數為例,注意觀察我是怎么寫的。先寫小數前面的部分,再寫小數點,小數點寫在右下角,要寫成一個圓圓的點,最后寫小數后面的部分。你也來試著寫一寫可以嗎?(展示學生的練習。)
1.我的50米賽跑成績是(7.98)秒。
2.一間會議室的面積是(68.68)平方米。
3.南京長江大橋全長(6.772)千米。
4.馬拉松長跑比賽的賽程是(42.195)千米。
5.浙江杭州灣錢塘江口的涌潮是非常壯觀的江潮,潮頭高度達(3.5)米。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為了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而設計的,不僅注重了學生個體的檢驗,更加注重整體的測查。在此采用學生填寫活動單的方式也是希望能達到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保證學生基本知識的學習。)
(二)認識以元為單位的小數
師:5.05元這是以元為單位的小數,它表示幾元幾角幾分呢?那這些你也能說一說嗎?
你們發現了沒有,在這些小數中,小數點前面的部分都表示元。小數點后面的第一位表示的是角,第二位表示的是分。(板書。)
(設計意圖:在導入部分就已經接觸了表示價錢的小數,這里再次拿出來并不是知識的重復,而是有其他的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小數的意義,雖然不能直接講出十分位,百分位,但是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思是不同的。)
(三)學習以米為單位的小數
師:你們喜歡看劉謙變魔術嗎?告訴你們一個秘密,不光劉謙會變魔術,老師變魔術的技術也是一流的。現在我就給你變一個魔術,請大家看大屏幕。這是一把1米長的尺子,將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你知道是幾分米嗎?原因是什么?(1米=10分米)還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嗎?(10分之1)。
師:現在老師能讓0換換位置,我還能讓它們相等。你們信不信?不信我們一起來看看我的這個魔術到底是怎么變的。(看動畫)同學們看到結論了嗎?(0.1米=1分米)。對,可以用小數0.1米來表示1分米。老師還可以繼續變魔術,我能讓10分之1米也變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還想再看嗎?1分米既可以用十分之一米來表示,又可以用0.1米來表示。
(設計意圖:為了能讓學生輕松學習從而突破教學難點,設計了一個變魔術的環節。教師注重挖掘教材,發現了分數和小數之間的關系,再利用課件演示吸引了所有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認真觀察的同時也有一定的思考,到底是如何變化的?這也就達到了設計意圖,讓學生產生研究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師:那米尺中的2分米,我可以怎樣用以米為單位的分數嗎?那下面的魔術你會變了嗎?
生:我想2分米可以用小數0.2米來表示。
師:看過了幾個魔術,我們再來看看小青蛙的跳遠比賽,請大家完成下面的練習。哪只小青蛙能獲得冠軍?
(設計意圖:在這里添加的這個小練習就是讓學生對知識進行鞏固,學生學習知識后要能夠舉一反三,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希望能夠在課堂上就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
師:這個魔術有意思嗎?還想再變一次嗎?還是這把1米長的尺子,這回我們將它平均分成100份,那其中的1份是幾厘米呢?因為1米=100厘米,還可以用分數表示嗎?你能預測出魔術的結果了嗎?
生:根據剛才的魔術經驗,我推測0.01米=1厘米。
師:觀看魔術,和同學們的預測結果是一樣的。也就是說1厘米既可以用100分之1米表示,也可以用0.01米來表示。請大家完成練習。
(設計意圖:有了前面學習的鋪墊,這個環節希望出現學生自己要來變魔術的情況。學生仍然保持著旺盛的學習情趣,好奇心驅使他們想要預測魔術的結果。如果學生能準確地講出兩位小數的變化過程,既是對剛剛學習的鞏固,又是對今后學習的拓展,證明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
師:老師的身高是1米61厘米,你能用今天學習的知識把它用以米為單位的小數表示出來嗎?(板書)那你能在前面的尺子上找到1.61米嗎?(生:找不到)為什么找不到?(生:老師的身高應該比1米高,所以我找不到。)你認為應該比1米長,老師再給你一條1米長的線段,現在你能找到了嗎?
生:老師的身高是1.61米,應該是1米61厘米。
師:老師也特別想讓你們都找到自己的身高,但我來的時候沒有辦法帶那么多的尺子。我就把兩把米尺放在一起,縮小后印在了活動單上,和你的同桌說說你的身高是多少,在尺上找出相應的刻度。我們看看這個人的身高,姚明的身高以米為單位怎么寫。 那請大家看,這個小數每一位上的數表示什么?小數點前面表示的就是幾米,小數點后面第一位表示多少分米,小數點后面第二位表示厘米。
師:通過剛才的一系列實踐活動,我們學會了如何以米作單位用小數表示長度。
(設計意圖:創設具體的情境,體會用小數表示以米為單位的情況。整數部分所表示的意義,在這個環節中著重教學,通過學生觀察尺子,在尺子上找身高這樣思維的碰撞,體會了1.61米是要比1米多。)
小結:請同學們回憶老師把10分之1米變成0.1米和100分之1米變成0.01米,你從中發現了什么規律沒有?
生:10分之1米變成了一位小數,100分之1米變成了兩位小數。(學生可能說不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小數的數位上觀察,比較。)
(四)鞏固小練
師:我們學校現在正在開展專題日記的活動,這是我們班一位同學的日記,誰愿意來讀一讀?在這篇日記中出現了一些像這樣有兩個單位名稱的數,你能不能利用今天學過的知識把它們進行改寫,改寫成以元或是以米為單位的小數。大家可以試一試。同學們比較一下,改寫前后的兩種表示方法,哪一種看起來更簡便,更清晰。
練習:
丁零零!我要遲到了!我趕緊從2米1分米長的床上爬起來,用2分米長的牙刷刷完牙,迅速洗把臉。沖出家門,花了14元8角的打車錢到校門口商店買了一個6角的雞蛋和1元5角的面包后,飛奔到教室。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是希望用這樣活潑的形式,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小數的改寫,更重要的是要體會小數的優越性,我們為什么要學習小數,學生會認為學習小數有一定的重要性。)
三、總結延伸
師:這節課同學們變魔術玩得開心嗎?你們也來試試吧。
拓展題:
嗨,變魔術多有趣呀,你們也來試試吧!用2、4、0、9四個數字和小數點組成小數,比一比,看誰寫的多。
師:其實,關于小數還有很多奧秘等著我們去發現、去探索,讓我們在生活中多觀察,挖掘更多關于小數的奧秘吧!
(設計意圖:在課堂教學即將結束的時候給孩子們帶來了一道有難度的練習,讓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激發學生研究數學的欲望。)
反思:
這一課是在不斷修改,不斷挖掘,不斷思考中建立起來的。從最初的不知該如何把三年級的教學內容和四年級的教學內容區分開,形成梯度,到現在將本課定位在以興趣培養為主,用直觀的形式讓學生建立分數和小數之間的關系。經過了多次修改,多次實踐后我在這個過程中受益匪淺,并得到了以下3條思考。
1.注重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
在課前的調查研究中,我發現小數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充分利用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創設較為豐富的,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數的含義。使每一個知識點充滿了生活的氣息。所以在課的開始處就出現了超市的購物情境,以商品的價錢為切入點。在教學小數的讀法和寫法時都是以這一素材為依托,降低了學習難度。正是因為這樣,學生很深切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在學習以元為單位的小數所表示的具體意義時,仍然是以商品價錢出現,學生覺得學習新知識很輕松,樹立了學習信心,激發了自己探索的興致。
2.形式活潑,突破教學難點
小數的認識是學生認數領域上的一次飛躍。以什么樣的形式讓學生能快速地建立起分數和小數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快速地認識小數是我在備課時的一個主要目標。經過多次推敲琢磨,最后我確定了以變魔術的形式這個輕松活潑的手段讓學生有高漲的興趣,積極自主地投入到這個活動中來。興趣是學生最好的導師,有了興趣再加上學生的細心觀察,引發了之后的思考。學生總結其中的規律,找到了一位小數和兩位小數所表示的意義。學生的發現也許并不能達到完善,教師在每次探索后都恰當地加入小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教學難點被這樣循序漸進地教學過程突破了。
教師教學實踐的創新之一是由教科書的被動使用者成為新課程的塑造者。展示實物(教具的使用)是一種古老而且非常有效的方法。
學習內容: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7)小數的初步認識例1知識及相關練習某日,應三年級新老師之邀,上一節示范課,重點是復習。閱覽課本及同步精練時,發現多數同學對于小數的換算掌握較差。于是我決定把這部分知識重新納入課堂帶領同學們一同進行復習。可面臨的困難是對于例1學生都已經學過了,而單位間的進率知識又較繁雜。如何解決枯燥乏味的機械復習呢?
經過觀察我發現:米――分米――厘米,元――角――分之間的進率都是10,我靈機一動。決定借助豎式計算數來把過去的部分知識重行進行復習。上課了,我首先向同學們展示了計數器,利用讀數寫數(如:百位是3,十位是2,個位是O這個數寫作____讀作____)讓學生熟悉數位,這個內容學生在二年級就學過,現在特別容易。 然后我在把數位換為:米分米厘米(米后帶小數點)讓學生添數3米18厘米=( )米、3米5分米=( )米、2米8厘米=( )米、1分米3厘米=( )分米、7米26厘米=( )米、1米9分米=( )米。
通過老師的演示,學生的動手操作,知識很快被消化了。再此基礎上我又把名稱改為:元――角――分,讓學生自學1元3角=( )元、4元2分=( )元、5元12分=( )元8角9分=( )角、10分=( )元、3角9分=( )元。看到同學們借助計數器把所有問題都正確解答了,我又借機把豎式計數器立了起來
分(厘米)
角(分米)
元(米)出示了問題:2角5分是元。再讓學生觀察單位間的進率,在學生明白了由分到元的進率是100的基礎上,解決了2角5分=元教師帶動學生再次橫過汁數器來觀察,還得到:2角5分還可以寫成0.25元;同理23厘米=米,還可以寫成0.23米。針對學生們在頭腦中形成了“豎式理念,我隨機出了一些相關習題(用小黑板的形式展現),對知識進行了鞏固。經過同學們的搶答、筆答,可以看到準確率都達到了100%,真的出乎意料。
四十分鐘的課堂結束了,但卻給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評估卷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帶上你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一起來做個自我檢測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題
(共11題;共45分)
1.
(1分)把0.7改寫成三位小數是_______。
2.
(4分)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_______份,取這樣的_______份,它的分數單位是_______,它有_______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3.
(3分)填上>、<或=
7米_______?4米
7厘米_______?7米
1米_______?120厘米
4.
(1分)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把相同的數位對齊,關鍵是把_______。
5.
(2分)按規律寫數:0.2、0.4、0.6、0.8、_______、_______。
6.
(6分)直接寫出得數。
×
=_______
÷
=_______
×10=_______
0÷
=_______
2.6×
=_______
+
=_______
7.
(5分)買一個練習本和一把尺子一共多少錢?
_______元_______角+_______角=_______元_______角
8.
(1分)看圖寫小數,再讀一讀
_______千克
9.
(4分)在橫線上填上“>”“<”或“=”.
3升_______3200毫升
5升_______500毫升
7000毫升_______7升
9升_______990毫升.
10.
(6分)單位換算
3噸=_______千克
40厘米=_______分米
3千米﹣2000米=_______米
3時=_______分
240秒=_______分
1660千克﹣660千克=_______噸
11.
(12分)直接寫出得數。
2.5+0.9=_______
97+203=_______
120×6=_______
5÷100=_______
5.5-5=_______
0.4+6.7=_______
8-4.6=_______
0.3×1000=_______
350÷10000=_______????0×15÷5=_______
72÷9×7=_______
25+24-12=_______
二、判斷題
(共5題;共10分)
12.
(2分)判斷對錯.
無限小數比有限小數大.
13.
(2分)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數有9個.
14.
(2分)判斷對錯.
15.
(2分)675000省略“萬”后面的尾數,約是67萬。
16.
(2分)小數都小于整數.(判斷對錯)
三、快樂計算
(共3題;共33分)
17.
(15分)下面一些鮮花,標價如下:
(1)從上面選擇你最喜歡的兩種鮮花,各買一枝,一共需要多少元?
(2)價錢最貴的與最便宜的相差多少元?
(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18.
(3分)用豎式計算。
13.5元+10.4元_______20.5元-10.2元_______?27.8元-6.6元_______
19.
(15分)用豎式計算。
(1)6.32+16.5=
(2)6-1.37=
(3)7.5×1.08=
四、解決問題
(共5題;共58分)
20.
(5分)一本連環畫5.8元,一本故事會3.5元,一本漫畫書4.1元,從這三本書中任選兩種,最多要花多少錢?最少要花多少錢?
21.
(5分)三四年級同學向災區捐款,三年級捐了769.3元,比四年級少48.9元,兩個年級一共捐款多少元?
22.
(15分)張老師用80元買獎品。先花45.6元買8本相冊,
(1)剩下多少錢?
(2)剩下錢買筆,每支2.5元。能買多少支?
(3)每本相冊多少錢?
23.
(30分)用豎式計算。(帶的要驗算)
(1)413÷3
(2)283÷4
(3)0.3+7.7
(4)24×68
(5)600÷5
(6)4.1-2.8
24.
(3分)先判斷正誤,再把錯的改正過來。
(1)
_______
(2)
_______
(3)
_______
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共11題;共45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二、判斷題
(共5題;共10分)
12-1、
13-1、
14-1、
15-1、
16-1、
三、快樂計算
(共3題;共33分)
17-1、
17-2、
17-3、
18-1、
19-1、
19-2、
19-3、
四、解決問題
(共5題;共58分)
20-1、
21-1、
22-1、
22-2、
22-3、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一)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知道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二)使學生初步學會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三)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除法的含義.
難點:掌握第一種分法.
教具和學具
教具:6支鉛筆,8個正方體,6個桃,3個盤子.
學具:8個小正方體,12根小棒和15個小三角形.
教學過程設計
(一)通過實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義
教師拿出6支鉛筆,分給2個同學,可能有哪幾種分法?
其中一人1支,另一人5支;
其中一人2支,另一人4支;
其中一人3支,另一人也3支.
在這些分法中,前兩種每人分的不是同樣多,最后一種分的每人同樣多,我們叫它為“平均分”.
怎樣進行平均分呢?
教師拿出6支鉛筆,請3個同學到講臺前邊.教師把6支鉛筆分給3個同學,每人要分得同樣多,并請學生注意分的過程.
第一次分,每人分給1支.最后教師問:“分完了嗎?”學生回答后,教師再接著分.第二次分,每人又分給1支,教師問:“分完了嗎?”(分完了)
教師讓全體同學觀察,這3個同學每人分得幾支?學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教師問:“每人分得同樣多嗎?”這就叫做“把6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2支.”
(二)教學例1
要求每個同學拿出8個小正方體,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后把8個正方體分成4份,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樣多”,讓每個同學都動手擺一擺,分分看.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擺的情況.
學生擺完后,教師指定1名分得好的學生在黑板前演示分的過程,并說一說是怎樣分的.(學生:先拿出4個正方體,每份放1個,再拿出4個剩下的正方體,每份放1個)
“每份分得同樣多嗎?每份是幾個?”
教師指出:這就是把8個正方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2個.
(三)學習“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教學例2,出示:“把6個桃平均放在3個盤里,每盤幾個?”(邊口述題目,邊拿出6個桃和3個盤子)
“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是什么意思?(就是每盤放得同樣多)
“把6個桃放在3個盤里,每盤放得同樣多,應該怎樣放?”學生回答后,教師再向學生演示平均分的過程.因為要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因此,先要拿3個,每盤里放1個.然后再提問:“分完了嗎?”
教師再把剩下的3個桃,每盤放1個,提問:“分完了嗎?”
“每盤放幾個?”
“是不是每盤同樣多?”
“這樣分東西的方法叫怎樣分?”(平均分)
像上面這樣把8個正方體平均分成4份,把6個桃平均放在3個盤里,都是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的問題,在數學里我們要用一種新方法——除法來計算.(板書課題:除法的初步認識)
“÷”叫除號,寫的時候,先畫一橫線,上下各一點,橫線要平直,兩點要對齊.
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幾個?這道題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邊談話邊寫)要分的桃是幾個?把“6”寫在除號前面(板書:6÷);把6平均分成幾份?把“3”寫在除號后面;每份是幾?把這個“2”寫在等號后面.教師指著“6÷3=2”說明:這個算式叫除法算式,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接著引導學生讀出算式:6除以3等于2.再指名一兩名學生說出算式的意思,并讀出算式.
然后讓學生打開書,引導學生看第45頁上小朋友分桃的圖.先要學生說說圖意,再指導學生用連線的方法,把右圖中剩下的3個桃分完.
(四)鞏固反饋
1.做課本中第46頁“做一做”中的題.
第1題的第(1)小題,先讓每個學生拿出12根小棒,動手擺一擺,然后把除法算式寫完全,再指名學生說出除法算式中每個數表示什么.
第(2)小題,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然后集體訂正.
第2題先引導學生看懂圖意,要分多少個球?怎樣分?讓學生實際連一連,表示分的過程.然后在書上填寫算式,并指名讀出除法算式.
2.做練習十四的第1題和第2題.
第1題,先指名讀出除法算式,再讓學生把除法算式的意思說完全.
第2題,先指名讀算式,再讓每個學生用三角形擺一擺,然后填出得數,并說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小結:今天我們從動手分東西,學會了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的方法,還學會了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工作計劃的內容請點下方鏈接
幼兒園大班教學計劃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折線統計圖》教案
父親節主題教育班會教案
高三上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四年級下冊語文《諾曼底號遇難記》教案
小學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教案精選范文一【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經歷“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理解并體驗“幾分之一”的意義,會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
2.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培養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及數學思考和語言表達能力。
3.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分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初步了解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分數。
【教學難點】理解分數的實際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認識二分之一
師:同學們,瞧,這是誰?你們認識嗎?
師:今天,喜羊羊和美羊羊兩個好朋友來到了我們的數學課堂,它們想請同學們幫幫忙,你們愿意嗎?
師:你們看,它們帶來了4個蘋果,誰來幫它們分一分?
根據學生回答,副板書1、3或2、2或3、1.
師:你們最喜歡哪種分法呢?為什么?
引導孩子說出平均分的慨念,板書
師:你們看,他們倆還帶來了什么?
師:這下又該怎么分呢?
師:可是現在月餅只有一個,還能平均分嗎?每人又會分得多少?
預設:每人分到一半
師:一半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嗎?
預設:(1)用二分之一 (2)用0.5
師:二分之一你會寫嗎?
指名學生板演,訂正。
師:通常情況下,我們先寫一短橫,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再寫下面的2,叫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2份,最后寫上面的1,叫分子表示這樣的1份。讀作:二分之一。
師:(指另一份)那這一份呢?可以怎么表示?請在你的本子上再寫一次,指名學生板演。
師:你們看,他寫對了嗎?在數學上,像這樣的數我們稱它為分數,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
板書課題 同學們跟著老師讀一遍,分數的初步認識。
二、直觀認識,教學新課
1.理解二分之一的意義
師:現在誰能結合剛才分月餅的過程再來說一說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學生示范,再跟同桌互相說一說。
請2名同學說一說。
師:如果老師把這個圓片當作這個月餅(教師板演分月餅),將它平均分成2份,這一份我們就可以用來表示。
(1)體會實際意義
師:剛才我們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它的,那么它還可以表示誰的?請同學們認真思考一下。
預設:把橡皮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把水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師:你們看,老師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一個西瓜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2)動手操作活動一
師:其實,我們的數學圖形里面也藏著很多二分之一,你們想把它找出來嗎?
學習任務:請看大屏幕,一起來讀一讀紅色的字。好,現在就請同學們拿出信封里的長方形紙片,按要求操作,限時1分鐘。
預設反饋:展示不同圖形。
師:同學們,請看黑板,這幾個同學找的二分之一對嗎?
關鍵問題:這些長方形為什么折法不同,而且涂色的形狀也不同,都能表示出二分之一?
2.判斷二分之一,引出四分之一
師:沒錯,只要將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下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老師帶來的圖形涂色部分是不是它們的二分之一?
師:想一想,如果老師給你一個正方形紙片,你能找出它的四分之一嗎?(能)
學習任務:請看大屏幕,一起來讀一讀紅色的字。( .......)好,現在就請同學們拿出信封里的正方形紙片,按要求操作。
預設反饋:展示大小不一的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關鍵問題:同學們,這些正方形的大小都不一樣,涂色部分也不一樣,為什么每份都可以用四分之一來表示呢?
師:那你們會寫四分之一嗎?伸出你的手指我們一起寫一寫。
【特殊】師:看到同學們的方法,老師也想來試一試。你們看,老師的這種分法這樣的一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嗎?
是的,這個方法非常的特殊,請看大屏幕 課件演示
只要這兩條線段經過正方形的中心點,就可以把他平均分成4份。
【小知識卡】你們看,這是多少你們認識嗎?沒錯,在我國古代,人們分東西時候經常出現結果不是整數的情況,就漸漸有了分數,最初是用算籌表示的。后來,印度人發明了數字,就出現和我國相似的方法來表示。再往后,阿拉伯人發明了分數線,就有了現在的分數。
3.猜想幾分之一,創造幾分之一
師:我們認識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們還想認識幾分之一?
學習任務:那么,你們能把你們說的這些分數表示出來嗎?請拿出信封中的紙片,按要求操作。完成后小組成員互相說一說你是怎么表示的?
預設反饋:有目的地挑選比較好觀察的幾分之一。
關鍵問題:老師特別挑了一些圖形,請你仔細觀察有什么發現?
預設反饋:圖形形狀不同,大小不同,只要把它平均分成幾份,都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
4.相同的圖形,比較分數大小
師:你們看,這兩個同學都是把圓形進行平均分,一個是平均分成2份,另一個是平均分成4份,你們從中有什么發現嗎?
引導學生說出,分得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三、鞏固練習
師:看同學們學的這么認真,我們的村長慢羊羊也來到我們的現場,想來考考大家,請大家拿出我們的鞏固練習單,花3分鐘時間來做一做。
師:時間到,我們一起來校對一下.
練習1:一兩個學生說一說為什么用這個分數來表示。
練習2:你是怎么知道的?
練習3:你是怎么判斷出來的?
師:你們都做對了嗎?全對的同學請在你的練習單上打一個五角星。
四、課外延伸
同學們,你們看,如果老師把這個長方形用1來表示,那么請你估一估這個涂色部分可以用幾來表示呢?空白部分呢?
如果老師繼續往下分的話,還會出現很多很多的分數。像這樣的我們稱它為分數墻。請大家觀察這面分數墻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分得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五、課堂小結
師:看來同學們學的都非常認真,那么現在請你問一問自己,這節課你都學會了什么?
下課。
小學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教案精選范文二分數的初步認識是新課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級數學第五冊內容,是學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分數與整數有很大的差異,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
本節課的目標定位是:
1.體驗平均分;
初步理解幾分之一。
2.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和數學思考能力。
教學過程:
一、通過對“一半”的認識,理解“一半“的含義
1.說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學的一半
(2)一組同學的一半
(3)一個圓的一半
2.說說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兩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個數來表示呢?
像全班同學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組同學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們能說清它有多少: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還會經常碰到類似這樣一個圓的一半的情況,我們無法用所學的數說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數學上引入了分數,就象剛才這位同學說的可以用二分之一,這個分數表示這個圓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來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紙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動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嗎?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學生對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認識后,對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順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狀也不同,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過這一折,學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幾個圖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說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比較
1.折過了四分之一,你還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數表示嗎?
學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們通過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數很興奮。
2.折出了這么多的分數,你覺得誰折的分數大?
大部分學生都認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還說了理由:32比8大,當然1/32大。一些學生發現越折越小了,覺得1/32是最小的。(這時教師也不表態 )
4.故事:
豬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豬八戒前去探路,誰知去了好久也不見回來。于是派孫悟空去找。原來豬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剛咬第一口,悟空就從天而降。孫悟空說:“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 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點,聽了高興極了,說:”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學生這時候就議論紛紛了,到底誰吃的多呢?這下大部分同學認為孫悟空吃的多,因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認為豬八戒吃得多。
課件演示:分西瓜(通過直觀演示:大家一致認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學生發現:平均分的份數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紙時的分數比較,1/8和1/32的比較,這時候,同學們都笑了,原來不能直接用32與8的比較來比較分數的大小,學生認識上提升了。
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數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四、練習運用(略)
反思:
一、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最近發展區”,在大背景下認識分數
1.分數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梁,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
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么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們在初次教學分數時,總是以單個的物體的進行平均分,然后“半個”無法用整數表示的時候就引入了分數,優點是這樣分數出現的實際需要性能夠凸現,學生對分數的產生印象深刻;
缺點是這樣以單個的物體入手,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受到局限,會導致到高段學習分數的意義的時候,對單位“1”難以理解和接受。其實“一半”和“半個”是有區別的,只有“半個”才用分數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數引入的時候,請學生說身邊一些事物的一半,發現日光燈是11個,一半一下子無法說出來。同時一個圓的一半是多少也無法說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們只用一個數表示出來”。從而引入分數二分之一,這樣對于分數的認識放在了一個寬廣的背景下來學習,學生體會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個1/2來表示。
二、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折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盡管學生在正方形紙上這出了幾個幾分之一的分數,并且用分數表示出來,但是學生在比較分數大小的時候,還是受到整數認識的影響,認為1/32比1/8大,于是課件顯示豬八戒分西瓜的過程,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
三、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學習往往是他們自己生活經驗中對數學現象的一種“解讀”.在教學中,如果能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喚起其原有的經驗,那么學起來必然親切、有趣、易懂了。學生的好勝心理強,教師在學生認識了1/4.紙上折了1/4后,誰還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數,學生動手積極性很高,紛紛折出了其它分數。當問誰折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學生對分數的比較這一知識停留在比較表面、比較膚淺的水平上。他們用整數的大小比較方法來比較分數,教師也不做出判斷,而是利用學生喜歡聽的故事,將知識蘊于故事中,在聽故事、看課件演示中,使學生主動得構建自己的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當回過頭來再比誰折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都笑了。而教師也不必再多說什么,學生已經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認識。
在整個課堂預設時,想的比較完美,事實上在真正上這堂課的時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學環節還有待完善。從整體上認識分數,對三年級學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過高,在折分數操作時是否需要及時的比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學課。
小學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教案精選范文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初步了解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正確認識幾分之一的分數。
教學難點:知道平均分才能用分數表示。
教學準備:課件,學生每人準備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紙,圓形(或長方形)紙,水彩筆。
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都分過東西嗎?一天呀,兔哥哥和兔弟弟一起去找食物,它們找到了4個大蘋果。可是在分蘋果的時候產生了爭議。
兔哥哥說:“我要吃3個。”兔弟弟說:“不行,我們應該一樣多。”你說它們應該怎么分才公平呢?(平均分)每只兔子分到2個。
第二天,兔兄弟又一起去找食物,這次,它們找到了2個大蘋果,每只兔子可以分得幾個?1個。
第三天,兔兄弟又一起找食物,找的很辛苦,只找到了1個大蘋果。兩只兔子傻眼了,應該怎么分呢?每只兔子分到( 半)個。
這半個蘋果還能用整數表示嗎?半個蘋果該怎么表示呢?
學生可能會說出1/2,由此引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分數。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分數。(板書課題——分數的初步認識)
二、觀察操作,探求新知
1、(1)借助形象,認識1/2
。
同學們看大屏幕小精靈是怎么來分月餅的?(多媒體演示平均分月餅)。
師:把一個月餅從中間切開,也就是把這個月餅平均分成了兩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這半個月餅我們就可以說成是整個月餅的二分之一。二分之一怎么寫呢?一起來看
(同時在其中一塊月餅上標出分數 。)(課件演示二分之一的書寫)
先畫短短的橫線-表示平均分,再寫橫線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最后寫橫線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1份,跟著老師的板書,一起書空寫一寫這個數。這個數讀作:二分之一。(板書)齊讀。
你能在這塊月餅里找到另外一個二分之一嗎?(是它的另一半)
同桌互相說說是怎么得到這個月餅的二分之一的?
最后概括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個月餅的一半,也就是它的1/2。)
這句話中你覺得哪些字詞很重要?(平均分、每份、它的)課件靈活展示:
①、討論平均分。說說為什么重要?多媒體演示不平均分的月餅,如果像這樣分,每一塊能用1/2表示嗎?(生:不能,因為沒有平均分,這邊分一小塊,那邊分一大塊,兩邊分的不一樣多,不能用1/2表示)。可見“平均分”非常重要?
②、多媒體閃爍每一份。“每一份”是什么意思?(指其中任意一份,因為是平均分,每一份都相等,所以每一份指的是指任意一份)。
③、它的二分之一,是指誰的二分之一?(圖上這塊月餅的二分之一)老師先后拿出一個蘋果還有小圓片,問:能不能說這里的二分之一是我手上的蘋果的一半?或者是這個小圓片的?(不能)它到底指誰呢?(平均分,分的是誰就是誰的二分之一)(2)、請同學們判斷下面的涂色部分能不能用1/2表示。(課件展示練習題)
完成練習后提問:前兩個圖形涂色部分的形狀不同,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呢?其它的為什么不能?
小結:前兩個圖形涂色部分的形狀不同,但都是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涂色部分都是其中的一份,所以涂色部分是它門各自圖像的1/2,剩下的圖都不能用1/2表示.其中第三個和第五個圖不是平均分,第四個和第六個是平均分,但不是平均分成兩份。
所以我們知道了,只要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3、認識1/4
如果老師這樣分月餅呢?觀察并思考:這樣是把這塊月餅平均分成了( )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寫作( )(強調:平均分、每份、分誰就是誰的1/4)
學生填空(課件展示)
3、認識1/3
我們又認識了1/4,老師這有一個圓,把它平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一份怎么表示呢?看屏幕: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它的()分之(), 寫作( ).
4、認識1/5
我們繼續分,這次是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并涂上顏色.怎么每一份都能用1/5表示呢?(因為是平均分,其中任意一份都是一樣的)這里的1/5表示什么呢?
看來,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齊讀)
5、認識各部分的名稱及含義
像1/2,1/3,1/4,1/5像這樣的數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分數.
以1/4為例,認識一下它各部分的名稱:中間的這條橫線表示什么意思?(平均分)它叫分數線。分數線下面的這個數字3,表示平均分的份數,叫分母。分數線上面的數字1表示其中的一份,叫分子。
6、拿一張正方形紙折一折,用涂色部分表示出你想表示的幾分之一(展示學生作品,用小組合作方式,說說怎樣得到正方形紙的幾分之一)注意要對折
質疑:涂色部分的形狀不同,大小不同,怎么都能用1/2表示?
小結: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狀不同,紙的大小不同其中一份的大小也不同,但都是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份都是它門各自圖形的1/4。
你能用分數表示下列圖形的陰影部分嗎?(出示課件)
進一步總結:不管是一個月餅一個圖形或是其他的,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7、游戲做分數(自主認識幾分之一)
用同樣大的長方形紙折出它的幾分之一,然后涂上顏色,并標出這個分數。(把學生的作品分兩組展示在黑板上)
仔細觀察再比較,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看第一組,把同樣兩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2份和4份,2份中的一份大于4份中的一份,所以1/2>1/4
第二組同理
引導回答:同樣一個長方形,平均分的分數越多,其中的每一份就越小。
所以分數比大小,當分子都是1的時候,分母越大這個分數就越小。
概括成一句話: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越大這個分數就越小。(課件展示)
用規律解決問題(課件展示練習題)
三、智力沖浪
同學們的練習做得真棒,敢不敢挑戰更難的題?
1、方塊里能填幾?
1/3>1/ 1/3
2用分數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
大正方形的1/8,小正形的1/2,長方形的1/4
四、全課總結:挑戰成功,現在回憶一下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我學會了寫分數,我學會了讀分數,我學會了用分數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我學會了幾分之一的分數怎樣比大小,我學會了用不同的圖形做幾分之一,我學會了平均分才能用分數表示……
是呀你們的收獲真不小,其實分數就在我們的身邊,同學們用眼睛仔細觀察,一定會發現更多的幾分之一。把你發現的分數記錄下來下節課匯報。
小學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教案精選范文四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分數,能正確地讀寫分數,掌握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借助直觀演示、操作、觀察、概括,等方法,引導學生感受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
3、體驗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方法:
觀察分析合作探究法。
教學重點: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
教學難點:
使學生頭腦中形成“幾分之一”的表象。
課前準備:
多媒休、師生各準備長方形紙,正方形紙,圓形紙各3張,水彩筆1支。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西游記里的故事嗎?
有一天,唐僧師徒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走得又餓又渴。這時剛好路過一個桃園地,“哇,好大的桃子呀!”八戒見了直流口水說:“師傅可以吃桃子嗎?”唐僧說:“吃桃子可以,不過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說:“有4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個?請寫下這個數。”豬八戒很快就寫下了這個數。唐僧又說:““有2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個?請寫下這個數。”豬八戒想了想,又寫下了這個數。唐僧見豬八戒回答得這么快就說:“很好,那么1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個?該怎么寫?”這可把八戒難住了。
同學們,你們知道每人分幾個嗎?半個桃子可以用什么數來表示呢?看來同學們想不出該用什么數來表示,沒關系,今天老師特意請了一位新朋友來幫助大家解決這個難題。它就是——分數。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分數的初步認識。(出示課題)
二、觀察操作,探求新知
1、借助形象,認識。
多媒體演示平均分月餅,問:請同學們注意觀察老師把這個月餅怎樣了?(切開了)兩塊月餅的大小怎樣?(同樣大)說明老師怎么分?(平均分)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整個月餅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說法,用數學語言來說,是整個月餅的二分之一。(教師板書)短短的橫線表示平均分,橫線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橫線上面的1表示1份,這個數讀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學讀一讀這個數。(生讀)這一塊是這個月餅的二分之一,(指另一塊)這一塊是這個月餅的多少呢?
現在誰能用一話把剛才分餅的過程說完整?(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這句話中你覺得哪些字詞很重要?(學生各自發表見解,說出自己覺得重要的字詞)教師先給予肯定:其實同學們說的那些字詞都重要,那究竟哪些更重要呢?
多媒體演示不平均分的圓。如果像這樣分,每一塊能不能用表示?(不能)可見這里能不能漏掉“平均”兩個字?(不能)
“每一份”是什么意思?(兩份都是它的)所以這里強調“每一份”。這句話中“它”是指誰?(這里的整個餅)老師從口袋中拿出一個比大屏幕上的餅小得多的真餅,問:能不能說這里的每一份是我手上的這個真餅的?(不能)可見這里的“它”字重不重要?(重要)能。
請全班同學齊讀。
2、仔細觀察,認識。
多媒體演示平均分成三份的圓形。教師提問:這個圓形被平均分成幾份?(3份)涂陰影的`部分能不能用一個分數來表示?(教師板書)只有這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嗎?(另外兩份都可以表示它的)
誰能用一句話說說表示什么意思?(把一個圓形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它”指的是誰?(這個圓形)
3、動手操作,認識。
剛才我們認識了三分之一,接下來還想認識什么分數?(教師板書)
現在請你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四人小組先研究研究,再分工合作,用不同形狀的紙分別折出,并用水彩筆畫出陰影。看哪一組的辦法多。
教師在黑板上展示學生的各種不同折法,請同學到臺上當小老師評講各種折法正確與否,并說出道理。討論:為什么折法不同,但都能表示出?(不管怎樣分,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4、自主學習,認識五分之一。
我們已經認識了分數這個大家庭里的3位成員,還有許多分數想和我們交朋友,你們愿意和它們見面嗎?下面請你們打開書_頁,自學例4、例5。
例4、
(1)看書,填空。(多媒體出示。)
(2)學生匯報,訂正。
(3)教師指陰影部分問:它為什么能用表示?
例5、
(1)請學生到臺上當小老師講解:把1分米線段平均分成10份,這一份是它的。(投影出示)
(2)你們有沒有問題要問這位小老師?
學生的問題由學生回答。若學生提不出好的問題,老師可以對臺上的同學提問。
三、歸納認識,學寫分數
(1)、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個月餅的,把一個圓形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這個圓的,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這個長方形的,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這條線段的。通過這些例子,你發現了什么?(把哪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那個物體的幾分之一。)
(2)、像……這樣的數,都是分數。(指黑板上的分數)你知道分數各部分名稱嗎?請在__頁上找答案。(請學生說,師板書)
(3)今天學的分數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分子都是1。)今天我們所認識的分數是幾分之一的分數。
(4)寫分數時我們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先寫分數線,再寫分母,最后寫分子)下面就來寫幾個分數,看誰寫得漂亮。(學生寫完后一起讀這三個分數)
(1)十分之一(2)九分之一(3)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數
四、鞏固練習,理解應用
1、做一做第_題:哪個圖里的涂色部分是,在()里劃√。
2、請你聯系生活實際,從身邊找一找分數。
小學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教案精選范文五一、設計思想:
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最近發展區”,在大背景下認識分數。同時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二、學情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分數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單元只是"初步認識"。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們要借助一些圖形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通過演示和操作,使學生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
三、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通過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對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觀圖形的探討和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會讀、寫幾分之一。
2、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
(三)情感目標
1、使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得到發展。
2、在觀察比較、動手操作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自主學習的精神,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建立幾分之一的表象。教學難點:初步認識分母、分子表示的含義。
五、教學策略和手段: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折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用圓片顯示豬八戒分西瓜的過程,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同時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準備: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各兩張,剪刀。
2、教師的教學準備:課前了解學生對分數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學環境的設計和布置:黑板上準備好一些小磁鐵。
4、教學用具的設計和準備: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若干張,剪刀一把。
兩個月餅圖。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要講一個西游記里的故事給大家聽。
話說唐僧師徒一路向西取經,這一天他們來到了一個集鎮上,看到路上的人都手提著月餅,這才想起今天是中秋節了。這時剛好路過一個月餅店,“哇,好多的月餅呀!”八戒很快就看見店里各種各樣的月餅,饞得直流口水,一個勁地說:“師傅我想吃月餅。”可是唐僧說:“想吃月兒餅可以,不過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說:“有4塊月餅,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塊?請寫下這個數。”豬八戒很快就寫下了這個數。唐僧又說:“有2塊月餅,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塊?請寫下這個數。”豬八戒想了想,又寫下了這個數。唐僧見豬八戒回答得這么快就說:“很好,那么要是只有一塊月餅,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塊?該怎么寫?”這可把八戒難住了。
同學們,你們知道每人分幾塊嗎?(有的說每人分一半,有的說每人得半塊。)半塊月餅可以用什么數來表示呢?看來同學們想不出該用什么數來表示,沒關系,今天老師特意請了一位新朋友來幫助大家解決這個難題。它就是——分數。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分數的初步認識。
[設計說明:思維始于疑問,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是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點。根據小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從故事中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將學習分數的必要性自然展現(是因為用整數解決不了了,所以才要用到分數),且使學生的探究意識也孕育而生。]
(二)動手實踐,自主探究
認識二分之一
(1)猜一猜: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怎樣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師:把一個圓平均分成兩份,一半就是這兩份里面的一份,也就是這圓形的二分之一,寫作:1/2,結合書本中的月餅圖說說,“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2)教師說明:2表示平均分的份數,1表示其中的一份。
(3)動手實踐
A、折一折:讓學生用各種的紙片動手折出1/2,(圓形、長方形、正方形)
B、展示學生的幾種典型折法
C、從操作過程中凸現思考過程。
師:這些形狀不同的紙都可以折出它的1/2。想一想,同一張紙折出的形狀不一樣,為什么都可以用1/2來表示呢?
(4)在辨別中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折出幾種不是平均分的二分之一,想想這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嗎?(再次強調平均分)
[設計說明:通過直觀演繹數學知識所蘊涵的思維發展過程,讓學生進行自我釋疑體驗,教師不直接告訴學生現成的結論,也不包辦學生的思維方式和過程,而是通過“折一折”了驅動學生內在的思維活力,感悟“平均分”的內涵與重要性,從而是學生的思維方式不拘泥與常規,思維實現跳躍式的發展。]
認識四分之一
(1)觀察推想
師: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四份,每塊是它的幾分之一?
(2)開展折1/4的活動
A、師:要得到一個圖形的1/4應該怎么辦?用圓形紙片折一折,并用陰影部分表示出四分之一。
B、匯報:你是怎么得到1/4的?說一說1/4表示什么?
C、請學生拿出同樣大的正方形紙,小組合作折出不同的1/4涂上顏色貼在底板上,在相同的時間里看哪組折出的方法最多
D、匯報怎樣折的。問:這些1/4的部分一樣大嗎?為什么?
強調:整體一樣大,它的1/4就一樣大。
認識幾分之一
(1)剛才我們認識了1/2和1/4,我們把1/2,1/4,這樣的數叫分數。你還想到了哪些幾分之一的分數?板書學生的回答。(有意識寫幾個分母大一點的分數)抽幾個說說分數所表示的意思。
(2)找一找。(出示主題圖)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游樂園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你發現哪里有幾分之一?為什么?
(三)練習:做一做第1題
[設計說明:有了1/2作基礎,1/4的學習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去分析、去解決新問題,學會把新知識和生活經驗與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系著學習,學會在動手操作,實踐活動中認識理解知識,并學會舉一反三,有所創新。]
再現情境,比較大小。
(1)故事引出問題
師:接下來老師繼續來講西游記的故事,唐僧師徒在月餅店買了些月餅后繼續趕路,走著走著轉眼已到了中午,豬八戒餓得肚子咕咕直叫。這時唐僧拿出了一個的餅,給八戒和孫悟空分一分,說給孫悟空1/4,豬八戒1/2,豬八戒一聽急壞了,大聲說,不行,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吃大的,我要吃1/4。同學們,豬八戒他是不是得到便宜了,吃到大的一塊了嗎?(板書1/21/4)
(2)解決問題:
讓學生思考后說一說。
師:你是怎么想的?為什么吃到1/2的要大,吃到1/4的反而小呢?
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圓片代替餅來驗證一下。
反饋,請2名學生說一說是怎樣進行驗證的。
小結:原來分數也有大小,1/2表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分成4份的要大,所以1/2>1/4
(3)拓展延伸:
A、這時候,沙和尚過來他也要吃,他說要吃這個月餅的1/8,你覺得他們三個人誰吃得最多,誰吃得最少?
B、看板書,你還能比較這些分數的大小嗎?任選兩個數比較大小,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以板書),你發現了什么?(分的份數越多,其中的一塊就越小)上面這些分數中哪個,哪個最小?
(4)練習:做一做第2題。
[設計說明:再次用講故事的的方法引出分數的大小比較,讓學生從解決故事的疑問中尋找正確的答案,同時故事中也蘊含了正確的答案,把分數的大小比較和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學生不難發現正確答案。并且再次用圓片代替月餅來進行證明,驗證答案。]
(四)說說想想,課堂小結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661(2011)10-0035-02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數學課堂教學應該將課堂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生活課堂化,讓課堂生活化,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去體驗感受,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是解決生活問題的基本工具,達到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目的。分數的認識是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中重要的學習內容,是小學生關于數的認識的一次飛躍,掌握分數的意義對學生的后繼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把“生活教育”和“分數的初步認識”結合起來,讓學生從生活出發,更好的理解分數,更好的理解數學,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一、生活教育的概念
生活是人的一種存在形式,是人類個體或群體為了生存發展需要進行的社會生活實踐,是與人的生存發展直接聯系的。早在18世紀,盧梭的“消極教育論”中就隱含著生活教育思想。盧梭認為,自然并不是一堆物的機械組合,而是充滿靈性和活力的事物本性和人的本性,自然界有助于人的生存感覺培養。人的感官敏銳,只有對大自然進行仔細觀察才能達到,教育應該走向兒童的自然生活。生活教育觀也存在于杜威的教育思想中,杜威針對當時學校教育脫離社會生活、脫離兒童生活的弊端,提出了生活教育觀的教育信條。這使教育與生活關系問題,凸顯于教育理論和實踐中。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也閃爍著生活教育觀的火花。他于長期教育實踐中,不僅通過生活開啟學生思維,而且把生活看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源泉。
什么是“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從定義上說,生活教育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揮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是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可見,“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義: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從人類生活產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著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生活具有教育的意義:是生活決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脫離生活實際;“生活即教育”是一種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即是一種終身教育。
二、生活教育理論在“分數的初步認識”中的應用
(一)分數概念的引入
在講授“認識幾分之一”時,特級教師吳正憲從孩子們所熟悉的生活中單刀直入:“有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得到幾個蘋果?”“啪、啪。”學生用兩下整齊的掌聲回答了問題。“有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得幾個?”“啪。”吳老師不緊不慢地說:“只有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得幾個?”同學們面面相覷。突然,有個學生用右手指尖在左手掌心點了一下,表示“半個”。還有的同學兩手心相對但并不合上,表示“半個”,吳老師繼續說:“對,半個,誰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在黑板上表示出半個?”教室里立刻熱鬧起來,有的同學畫圖、寫漢字,也有同學寫2/1、1/2。接著,吳老師請這些同學一一介紹自己的方法;逐步引出二分之一,后面的教學活動自然是水到渠成。
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體驗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數學的信心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問題,吳正憲老師將學生的生活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熟知。親近現實的生活,讓數學走進學生視野,讓生活進入數學課堂,使數學教材變得具體、生動、直觀,使學生感悟,發現數學的作用與意義,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使學生自己發現身邊的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增強了數學的作用意識。
于永正老師曾說過:“成功的課時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最成功的課是讓學生有憧憬和夢想。”吳正憲老師的做法與于永正老師的說法不謀而合,吳老師從學生生活中所熟悉的事件入手,激發了學生學習和探知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
讓學生動手操作,拿出紙片通過折、涂、看、說等活動感知1/2、1/3和1/4。然后再比較各部分的大小。這部分內容源于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P92中的例2和例3。
這部分以1/2為突破口,采用聯系生活、多重感知的方法,特別是通過學生折紙創造分數等多種方法,使學生對于分數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體會,培養了學生在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中,正確地理解和運用新知。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獲得了直接經驗,印象更加深刻,更好的理解“同樣大的圖形,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這一規律。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能讓學生獲得對數學知識的良好的情感體驗,逐步形成用數學眼光觀察事物的意識和興趣,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主動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獲得數學活動經驗。
(三)鞏固練習,拓展深化
1.一口氣來說一說:
2.生活中還有哪些分數?
學習完后,可以讓學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問題還需要用到分數。幫助學生綜合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幫助學生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鍛煉學生構建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放開教師“呵護備至”的雙手,讓學生在數學的殿堂中找到連接生活的通道,成為真正的探索者!
通過這樣的練習,加強了學生的生活意思,提升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習內容貼近了學生生活,學習材料便于學生操作,學習活動過程始終關注著學生的情感和態度,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學會生活。
“一個學校要想有美滿的生活,必須和新知識的泉源通根水管,使得新知識可以源源而來。這個泉源就是豐富多彩的生活本身。”
生活予我們廣闊的生活教育的環境。生活教育理論博大精深,我們要永遠牢記陶行知先生的教誨,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只要我們心中有想法,并付之于行動,進行生活的教育,學生的素質就會全面發展,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人教版教材編排的“數學廣角”彩生動有趣的、以解決學生容易接受的生活問題的形式系統而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猜測、揄與交流等活動,逐步形成有序地、嚴密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感受數學思想方法的奇妙與作用,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
二、“數學廣角”的教學不同于應用題教學
“數學廣角”的一些內容雖然來自傳統應用題,如“雞兔同籠”、“植樹問題”,但不同于傳統的應用題。傳統的應用題也注重聯系實際,但主要是作為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一種手段,呈現的大多是答案唯一的問題,缺乏開放性;傳統的應用題也重視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但主要是看能否解答書上的問題,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解題能力,缺乏實踐性。“數學廣角”更強調體驗和抽象的過程,呈現的問題具有開放性和挑戰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能依靠簡單的模仿和記憶,而是需要積極思考,不斷對信息進行加工和處理,通過觀察、操作、猜想、實驗、抽象等一系列的數學活動提高數學思維水平,學習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數學廣角”在學習內容的設計上力求通過解決學生容易接受且熟悉的生活問題,為學生提供感受數學思想方法的素材和思維空間。如,通過大家天天要穿的上衣和下裝的搭配問題滲透排列與組合思想;通過學校常見的參加興趣小組的統計滲透集合思想;通過為家里來的客人沏茶滲透最優化思想;通過植樹、郵政編碼滲透數學建模及編碼思想等。無論是這些例題的情境還是習題中蘊含的信息,無一不是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解決這樣的生活問題不但能激起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還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奧妙以及數學思想方法與實際生活 密切聯系。這就使我們認識到: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應該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那么,教師的教學也不能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
三、掌握“數學廣角”教學的學段性
“數學廣角”在第一個學段都有不同的要求。第一學段要求以“操作實踐”為主,這是考慮到這一階段學生儲備的數學知識比較零碎,已有的生活經驗不夠豐富。第二學段要求以“抽象建模”為主,這是考慮到學生經過第一階段的學習,已有一定的數學知識和解決簡單問題的經驗,具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所以,在第一學段要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活動來展開探究,從中體驗到現實生活中隱含著數學知識,同時初步培養他們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第二學段要在繼續強調實踐與經驗的基礎上,提高“抽象建模”的要求,不僅使學生理解并初步掌握一些數學思想、數學模型,還要努力提高他們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逐步形成有序的、嚴密思考的意識和習慣。
四、充分利用直觀手段進行教學
“數學廣角”內容的編排強調利用直觀手段來幫助學生理解問題情境、感悟思想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比如,二年級上冊教材安排了擺數字卡片和握手的情境,主旨引導學生學習簡單的排列組合;三年級上冊教材利用連線的方式呈現搭配衣褲的有序思考;三年級下冊教材利用集合圈把兩個課外小組的關系直觀地表達出來、利用天平的原理幫助學生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四年級下冊利用線段圖揭示植樹問題的一般規律;五年級下冊利用列表、畫圖等方式幫助學生抽象地分析如何找次品等。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經常利用實物、教具、圖表等手段幫助學生學習數學。
第三節
分數的簡單計算
同步測試B卷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你們一定進步不少吧,今天就讓我們來檢驗一下!
一、填空題
(共6題;共18分)
1.
(5分)
(2020三上·保定期末)
在橫線里填上“>”“<”或“=”.
62+13________78
644﹣328________350
5×64________300
________
1﹣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1?????14分________400秒
2.
(3分)
比
米長
米的是________米。
3.
(2分)
在1-
中,1可以看作________個________。
4.
(3分)
(2019六上·龍華)
六(1)班的男生人數是女生的
,女生占全班人數的________,男生占全班人數的________。
5.
(4分)
________
6.
(1分)
分數單位是
的所有最簡真分數的和是________。
二、單選題
(共2題;共4分)
7.
(2分)
+
解法正確的是(
)
A
.
B
.
1
C
.
一個都不對
8.
(2分)
(2020六上·興化期末)
一根鐵絲兩次用完,第一次用去
米,第二次用去
,(
)次用去的長一些。
A
.
第一次
B
.
第二次
C
.
無法確定
D
.
兩次一樣
三、綜合題
(共1題;共10分)
9.
(10分)
有兩根繩子,第一根長
米,第二根長
米。
(1)
兩根繩子一共長多少米?
(2)
兩根繩子相差多少米?
四、應用題
(共3題;共15分)
10.
(5分)
學校新到一批書,四年級領了這批書的
,一年級領了
,問,兩個年級共領了這批書的幾分之幾?還剩幾分之幾?
11.
(5分)
一塊布,用去
米,還剩
米,這塊布共有多少米?
12.
(5分)
小明從家向東走
km是書店,從家向西走
km是郵局,書店到郵局有多少千米?他家到郵局比到書店遠多少千米?
五、計算題
(共1題;共5分)
13.
(5分)
(2018三下·鹽田期末)
直接寫出得數。
+1.8=??????4×800=?????240÷6=?????102×4=
-
=
+
=
+
=?????1-
=
六、解答題
(共1題;共5分)
14.
(5分)
一個倉庫有5噸蔬菜,運走
噸,還剩多少噸?
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共6題;共18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單選題
(共2題;共4分)
7-1、
8-1、
三、綜合題
(共1題;共10分)
9-1、
9-2、
四、應用題
(共3題;共15分)
10-1、
11-1、
12-1、
五、計算題
(共1題;共5分)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