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40:5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播音學習,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練聲,不僅僅是鍛煉聲音那么簡單。它的目的是要糾正我們已經形成的習慣的甚至有些是錯誤的發聲方法,鞏固我們正確的發聲方法,使我們的聲音達到一個合格的能夠對大眾發聲的播音員的水平。學會科學和熟練地運用聲音,是做一個合格播音員的基礎。發聲有三個要素,氣息是動力,口腔是關鍵,恰當的共鳴也必不可少;而練聲,主要也是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對播音員的基本功進行練習。今天,主要介紹一下我的小課老師要求我們每天進行的聲音訓練。
1.氣泡音
顧名思義,氣泡音就是發出如小氣泡爆破般的聲音,發聲前要保證聲帶的充分閉合,保證喉部的松弛。不只是喉部,做任何一次發聲時身體都應該做到上松下緊,即兩肩放松,小腹、主要是丹田用力;前松后緊,即胸部放松,后腰帶下用力;而口腔控制則要做到上緊下松,即提顴肌,挺軟腭,上唇靠下中間三分之一處用力,下巴放松。這樣發出來的聲音才會氣息上下貫通,才能夠發出洪亮有力的聲音。如果嗓子緊繃,聲音就會顯得十分閉塞,也很容易有破音。如果從頭到尾都僅用嗓子用力發聲,則與普通人說話無異,也起不到練聲的效果。用氣應當將用力的部位盡量靠下,用丹田,往往就是肚臍以下的部位用力。氣泡音的主要作用就是按摩聲帶,使發聲器官完全松弛下來,為后面的練聲做好準備。相當于我們進行體育鍛煉前的準備活動,只有進行了充分的預熱,鍛煉才能達到最好效果。早晨起床以后人雖然醒了,但身體的各項機能依然處于睡眠狀態,其中就包括喉和聲帶。而氣泡音就是為了喚醒聲帶,叫它起床練聲。熟練地掌握了氣泡音的發音方法后還可以將發音部位進行上下前后的轉移,鍛煉自己對發聲部位的掌控能力,以適應不同語音和情境的需要。
2.口部操
它主要鍛煉我們的口腔發音能力,使我們能夠準確地發出字音,連接字詞語句,使聲音更有力。只有經過恰當準確的唇舌配合,我們的聲音才能顯得積極活躍,符合一個好播音員的要求。我們發出語音主要是通過唇舌齒的靈巧配合。發聲母時,我們的唇舌組合分為雙唇阻bpm,唇齒阻f,舌尖前阻zcs,中阻dtnl,后阻zhchshr,舌面阻jqx,舌根阻gkh。首先,我們要練習爆破音也就是bp,它屬于雙唇阻,鍛煉我們雙唇的抓取力,可以通過“八百標兵奔北坡”的繞口令進行練習。之后是搓唇,也就是雙唇向內收,感覺雙唇緊繃用力,但不要過于夸張。發“w”的音前,用到的就是這種口型。對于唇的練習,還有縱向延伸,好像我們平時啃蘋果時的動作,但切記不要流于表面,縱向延伸不只包括我們的唇,還要延伸到我們的口腔,要感覺到舌根上的軟腭部位隆起。練習縱向延伸,除了讓我們吐字清晰外,還能使口腔發音飽滿圓潤。
說完了唇,再來說說舌。要發聲有力,舌頭用力是必不可少的。身為北京人,我的舌頭在發聲時往往就用力不足,這樣發出來的聲音就顯得慵懶閑散,不夠積極。首先要將舌頭變成錐型,想象舌尖是一根針,將舌頭慢慢地從口腔送出,用舌頭去夠下巴,稱其為伸舌。第二個動作是把臉想象成氣球,用舌尖去扎破氣球。第三個動作是轉舌,用舌尖在牙齒前面轉動,緩慢地頂口腔,用力一定要充分,動作一定要慢。我們在做上述舌頭的練習時都要想象舌頭是一根針,感到舌根和舌尖所頂部位酸痛,這樣就起到了練習效果。第四個舌部動作叫彈發,主要是對舌尖中阻的dtnl進行練習,舌尖頂住上齒齦,發tita(踢踏)、dadi(大地)、tuanti(團體),或者練習繞口令(調到敵島打特盜,特盜太刁投短刀,擋推頂打短刀掉,踏盜得刀盜打倒)。第五個動作叫刮舌,舌尖頂著下齒齦,舌根向前隆起,上齒齦刮舌面,感到舌根酸痛就起到了練習效果。
結束了口部操的練習,我們可以通過朗讀聲韻歌進行鞏固。聲韻歌是對各個發聲唇舌組合的全面練習,切記朗讀時要慢。如果讀快了,發音組合不到位,發音不準確,根本起不到練聲的效果。(附:學好聲韻辨四聲,陰陽上去要分明。部位方法須找準,開齊合撮屬口形。雙唇班報必百波,抵舌當地斗點丁。舌根高狗工耕故,舌面機結教尖精。翹舌主爭真志照,平舌資責早再增。擦音發翻飛分副,送氣茶柴產徹稱。合口呼舞枯湖古,開口河坡歌安爭。嘴撮虛學尋徐劇,齊齒衣優搖夜英。前鼻恩因煙彎穩,后鼻昂迎中擁生。咬緊字頭歸字尾,陰陽上去記變聲。循序漸進堅持練,不難達到純和清。)
同時,每天還應該通過練習不同聲母的繞口令,鞏固發聲方法。比如雙唇阻:八百標兵/八老爺芭蕉樹/一座棚/一平盆面/買餑餑;唇齒阻:畫鳳凰;舌尖中阻:打特盜/男旅客女旅客;舌根阻:哥挎瓜筐過寬溝/華華和紅紅;舌面阻:七加一/漆匠和錫匠;舌尖后阻:知道不知道/朱叔鋤竹筍。
3.氣息練習
首先是發a的延長音(輔助發i、ü)。要充分調動全身參與發聲,氣沉丹田,用力部位一定要靠下,用我們前面提到的三緊三松,調整好身體狀態。呼吸時將氣息沉入丹田,感覺小腹用力,胸腔下的膈肌下沉,而不是胸腔抬起。發聲時感受到氣息貫通,讓氣息從喉部送出,頂著后壁和軟腭,最終從口腔發出。上唇要用力,人中靠唇部三分之一處是著力點,發聲時要感受到腹部、嘴、眉心即上中下三個丹田的存在。這就是發聲時的一系列用氣過程,是初學播音每一次發聲時都要注意的。熟練運用氣息后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感受找到幾個氣息的支撐點,比如后背、前胸,輔助用力。切記一定不能走嗓子掐喉頭,這是白費功夫。發音時要盡量保持氣息穩定,盡量不顫抖,盡量延長,等氣息將耗盡時停止。要將聲音送到一個點,最好選取一個較低的點,有助于將氣息向下沉。有對象的發聲有助于聲音的洪亮和積極,這或許也是為什么傳媒大學學生喜歡在湖邊練聲的原因之一吧,開闊的湖面有很多點可供選取,開闊的地域也有助于心靈和聲音的開闊。聲隨情動,是播音的重中之重。甚至可以想象你在呼喚對面的人,帶著情感的聲音往往更加動聽。我們的聲音最終是要運用到實踐中去的,而播音工作的受眾是廣大人民群眾,這就要求我們的聲音必須感情飽滿,這樣才能讓人感到真實可靠。因此從練聲開始,我們就應該注意情感。
鍛煉氣息的第二個方法是數數,鍛煉快吸慢呼。向下吸一口氣,從一開始,每數一次,感覺氣息向外擴展一層,膈肌向外擴展一次。不能一口氣一次放完,要慢慢地吐出。發出來的聲音要清楚均勻。這主要是鍛煉我們對氣息的控制力和保持度。
熟練掌握兩項基本練氣方法后,還可以通過膈肌彈發和繞音練氣,其要領都是要感覺氣根要入地三尺。將氣吸入后,發音的同時用膈肌向上用力送氣,而不是用嗓子,有節奏地發嘿或者哈,感到膈肌在不斷地彈動。繞音則是發出a(輔助發i、ü)的延長音后將音調不斷螺旋上升,再螺旋下降,從而鍛煉對氣息的控制力。在鍛煉氣息時,要時刻感受到氣息的存在,如果感覺不到氣息了,感覺嗓子累了甚至劈了,那一定是方法出現了問題,要及時調整。
4.字詞句、古詩文
在進行了基本功的練習后,我們要開始字詞語句和古詩文的練習。從單音節開始,再發雙音節詞語,再練成語,每一個字的發音過程都要拉開飽滿,要詞位分明,氣息貫通,緩慢送出,適當地拉長。一般以第一個音的音調為最高。此時,我們要格外注意之前提到的感情問題。我們應當用積極的熱情的態度發出有感情的暖聲,這才是播音創作需要的聲音。每一個字每一個音都要有感情支撐,這又是以過硬的氣息運用能力為前提的。選擇古詩文的練習,也是因為古詩文中每一個字都有豐富的含義。因此,在注意咬字的基礎上,要細細地品味每一個字,結合具體的語境去體會,我們才能恰當地發好每一個字的聲。
最后來談一談共鳴。共鳴最重要的是選好位置,它分為口腔共鳴、胸腔共鳴、頭腔共鳴等。有的話劇演員用胸腔,有的歌唱家用頭腔。播音員,為了使聲音清晰洪亮,多用口腔共鳴,即以口腔為主的上下貫通的共鳴,重在感受。初學者要多體會這種共鳴方式,使聲音靠近口腔前方而又不造成吐字不清。
正確的語音、語調特別有利于聽、說能力 (交際能力) 的培養與提高。但是受漢語語調甚至是方言語調的影響,學生的英語語調根深蒂固。因此,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練習方法幫助學生改掉不良甚至是錯誤的發音習慣是英語教師應當考慮的首要問題。
一、英語語音語調的“疑難雜癥”
之所以選擇英語播音專業的學生做教學嘗試,是因為他們是招生老師層層篩選后錄取的,語音基礎是很好的。但是在英語語音方面對于英語播音專業學生的要求也不僅僅是停留在準確性上,還應追求優美性。
在正式做教學嘗試之前,筆者首先對1個班28個學生的語音語調做了摸底測驗,并對記錄作了歸類整理。
1.單詞發音不飽滿。英播學生的單詞準確性確實較高,但是普遍單詞發音不飽滿,最為明顯的是元音特別是雙元音發音不飽滿, 如time /ta?m /念成/tem/。
2.語調使用不規范。受漢語朗讀習慣影響,學生將句子里的單詞大量用降調朗讀,失去了英語原本的“wave” 軌跡。
3.拖音。拖音問題是比較突出的。一是短音長發,長音更長,人為的將單詞的發音時間拉長;二是小部分同學給單詞增加音素,如bread /bred/ 念成/bred?/。
4.重讀層次不明。句子主重讀、次重讀、零重讀的立體層次不分明,導致整體節奏感不強,樂感欠佳。
5.句子連讀生硬,隨意停頓,導致語流受阻而不夠流暢。
這些問題都是語音學習中的“疑難雜癥”。
二、播音發聲的科學性與藝術性
探究學生的發聲方式,不難發現以下不足之處:口腔開口度偏窄、聲帶不夠松弛、發聲位置低垂、氣息較弱、共鳴不明顯等。歸納起來主要是口腔開口度不夠,氣息不夠,節奏感欠佳。受方言發音習慣影響而又未經科學訓練的發聲方式是導致這些發音問題的因素之一。
要想實現學生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優美的語音語調,“對癥下藥”是勢在必行的。
“日常發聲是播音發聲的基礎,而播音發聲則是日常發聲的科學化和藝術化。”播音發聲是科學發聲中的一種,是使用胸腔聯合呼吸法,以口腔、鼻腔共鳴為主,靈活運用口腔發聲器官及吐字歸音的技巧而發出的規范化、藝術化的有聲語言。為學生們所熟知的美國的VOA和英國的BBC都主要采用播音發聲的科學方式。因此,將這種科學性和藝術性植入語音教學,是有其可行性的。
三、播音發聲的借鑒
1.口腔開口度矯正。作為一年級英播的學生,其實他們有一定的科學發聲知識,但是他們還不能運用到英語語調學習當中。播音發聲的特點是聲音首先要圓潤,有光澤,這跟聲帶的松緊及口腔的大小及相關器官、肌肉的控制相關聯。學生單詞發音,確切的說元音發音不夠圓潤飽滿也是由于口型開口度不夠,聲帶的過緊。發音時開口不夠大,口腔氣流少,加上聲帶不放松,從喉咽部擠出來的元音發音就顯得干癟蒼白,欠缺美感。同樣,沒有氣息的支排和腔體共鳴,發音就顯得沒有穿透力和爆破感。
很多英語老師都建議學生大聲朗讀以改善口語,這是很有道理的。大聲說話時口腔開度大,反之則小。發音時正確的口型是半打呵欠時的口型或發普通話 “好”之前的口型。同時要注意面帶徽笑,嘴角微微上揚。訓練方法如下:張嘴像打哈欠,閉嘴如啃蘋果。開口的動作要柔和,兩嘴角向斜上方抬起,上下唇稍放松,舌頭自然放平。這個發聲練習能夠幫助學生快速克服口腔開度不夠的問題。
2.氣息練習。學生氣息不夠長,并不是肺活量不夠,而是呼氣吸氣方式不對。一般沒有接受過發聲訓練的人在說話時都是用的“口腔音”,即聲音沒有足夠的氣息的支撐,更沒有頭腔的高位置,聲音往往是在鎖骨以上,鼻腔以下,發聲時聲音蒼白無力。而標準的英語發音應當是富有彈性,極具節奏感的。
為了更加直觀讓學生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我先請2位語音較好的學生朗讀下列句子,并進行了錄音:
President Jiang Ze Min and Premier Zhu Rong Ji have shown genuine leadership in committing China to open its markets and abide by global rules of fair trade.
然后對比錄音和原音,學生清晰直觀地發現了差異。原聲氣息平緩,即便句子較長但是念起來依然抑揚頓挫,高低起伏;學生朗讀念到“genuine”,因氣息不夠而提前隨意停頓,導致后半句中的連讀顯得吃力,而且失去了英語的“wave”本色。整個句子發音顯得磕磕巴巴、語流不順暢,更不用說美感和藝術性了。
幫助學生練習呼吸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
(1)聞花香:仿佛面前有一盆花香花,深深地吸進其香氣,控制一會兒后緩緩吐出。
(2)吹蠟燭:模擬吹滅生日蠟燭,深吸一口氣后均勻緩慢地吹,盡可能時間長一點,達到25-30秒為合格。
(3)咬住牙,深吸一口氣后,從牙縫中發出“咝――”聲,力求平穩均勻持久。
(4)數數:從一數到十,往復循環,一口氣能數多少遍就數多少遍,要數的清晰響亮。
(5)用繞口令或近似繞口令的語句練習氣息。
3.英語廣播電視節目的示范功能。孟憲忠老師提到過:“It’s important to realize that imitation is the best and soundest method in learning pronunciation…”模仿是學習標準語音語調的最好方法,最好的模仿資料當然是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所以在語調學習中,應當充分發揮英語廣播電視節目的示范功能。模仿新聞的干凈利索和鏗鏘有力,可以改掉學生有拖音的毛病;模仿如談話節目的輕松自然,可以改善學生發音過重的缺陷;模仿“UP CLOSE”中主持人徐亦怡的豐富優美的語調,則可以針對學生不習慣使用八種基本語調;模仿不同風格的詩歌,則是針對學生念什么都是一個腔調的問題。
試以一次“UP CLOSE”的開場白模仿為例。
“Hello, everyone. Welcome to UP CLOSE! Our guest today is an actor who is performed on both sides of Pacific,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Before we invite him on stage, let’s take “Up Close Look―Wang Luoyong”.
…
Everyone, please join me and welcome Wang Luoyong to UP CLOSE.”
在這段開場詞的模仿中,需要學生注意的點是:低升調和高平調的使用、停頓和換氣以及連讀。特別是學生普遍不習慣使用的低升調在hello, everyone,today,States,stage,Look這些詞的使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句中的“me”是虛詞,理論上應當念得輕、低、快,但是主持人卻采用了高平調的念法,目的是為了調動現場氣氛隆重請出嘉賓。
四、小結
播音發聲的訓練有助于從根本上改善英語語音語調,科學的口型、科學的換氣和藝術化的語調,每一個環節都會影響英語發音的優化。當然,英語語音教學中教師切記自己的導師職責。要細心觀察學生發音的問題所在,并有針對性的利用最為直觀的模仿資料進行示范和矯正。
參考文獻:
[1]白龍.播音發聲技巧[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
[2]孟憲忠.英語語音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大學出版社,2003.
[3]錢乃榮.現代漢語[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自主學習,又稱個別化學習,指的是個體自覺的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的過程或能力。然而,我國現行的教育思想往往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建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人本主義學習思想,大多數教師還是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材也是枯燥乏味、瑣碎呆板、現學現忘。這就導致了學生對知識沒有任何渴求,不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去吸收他自覺有趣和需要的知識。也間接導致了,學生網絡自主學習的動力不強。
二、播音專業學生普遍缺乏相關的媒介素養知識
播音專業作為藝術類專業的一個分支,不僅具有其學科獨特的一面,其學生所需要的素養也與其他專業學生不同。因此,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學生缺乏人文教育的熏陶,缺乏新聞素養的培養,缺乏雙語教學的灌輸,更缺乏對本專業媒介知識的攝取。
三、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缺乏一定的引導,學習目標不明確
在學生的網絡自主學習中,我們會發現,學生往往缺乏清晰明了的學習目標,常常迷失在浩瀚的學習資源中,并不知道如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如何選取適合自己的自主學習資源。盲目的接受各類紛繁駁雜的網絡信息,使得學生沒有教好的自控能力,不能保證學習過程的順利完成。也因為網絡上的信息質量參差不齊,真假難辨,雜亂無章,網絡監控難度大,也相應地導致了學生無法順利的完成自主學習的過程。為解決上述問題,筆者根據我院播音課的教學實際情況,研究創建我院的播音課程網絡自主學習平臺,并在其應用中總結、完善。充分發揮網絡跨越時空、交互性強的優勢,使學生在網絡環境下拓展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其具體步驟如下:首先,通過實地調查了解當前播音專業學生自主學習的狀況。進行對師范類高校本科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構建網絡環境下播音課程自主學習的操作范例和播音課程網絡自主學習平臺,以及QQ、E-mail、微信等網絡課程互動平臺。選擇筆者所任職的院校2014級的2個班級為課題實踐實驗班,以課堂教學為載體,任務驅動自主學習為途徑,進行課題研究與實踐。堅持理論研究與實踐相結合,并邊實踐邊總結邊完善。通過調查研究表明,這就需要我們為播音專業學生鑄造出一個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良好的網絡自主學習空間,通過網絡自主學習,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的操作策略,實現“樂學”、“會學”、“博學”的自主學習目標。其次,創造一種特殊自主學習環境來實現課堂以外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效果。環境對于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沒有自主的學習環境,一切自主學習的培養都是空談。學生在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在一次次的自我發現,自我探索中,掌握了新的知識,同時也掌握了一種可貴的學習方法——“發現法”。這種學習方法,間接地刺激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滿足個人的需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投入相當大的熱情,學習后會有極大的滿足感,自己從學習中受到啟迪,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以及對知識的渴求。再次,網絡環境下的學習以“學生”為中心的獨立的,可以消除學生對教師的過分依賴現象。是高校非常實用的可持續的一種嶄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網絡自主學習并不是一種自由,散漫的,漫無目的的學習,它需要學習者在學習之前建立一個具體的學習的前期規劃,包括學習的目標,學習計劃的制定,只有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才能使得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自主學習的適應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6.01.017
On Approach of Radio host Art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form
LUO Xiangyu
(Colleg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Zhoukou, He'nan 466001)
Abstract With the scale of the radio host Art Teaching expanding in our country,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 new way of teaching reform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art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herein chaired issues that arise on our broadcast, we recommend that our universities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staff,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mbining teaching,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students focus on human culture and so on, it is desirable for contributing to the radio host Art Teaching Reform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radio host; teaching; reform; way
近年來,隨著我國數字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我國廣播電視行業也取得了較快發展,對播音主持專業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我國高校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的教學規模也不斷擴大。然而,我國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教學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各方面還不夠完善,存在一些嚴重的問題,比如師資力量薄弱,缺乏專業的教學隊伍,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硬件設施不足,教學模式過于單一,教學觀念落后,不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等。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我國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教學的發展。所以,對我國高校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教學進行改革迫在眉睫,這是我國播音主持專業教育教學的重中之重。本文就目前我國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我國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教學改革提出了幾點看法,以期望對我國高等院校的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改革有所幫助。
1 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
近年來,隨著我國廣播電視業以及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對播音主持專業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對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師資隊伍是播音主持專業教育得到保障的前提。專業的師資隊伍是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以及合作者,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教師只有具備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專業的綜合知識,全面的個人素養以及卓越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才能在當今時代做好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教學工作,為社會培養出符合社會要求的播音主持專業人才。然而,由于我國播音主持專業教育發展時間較短,播音主持專業教師資源極其匱乏,遠遠不能滿足我國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教學的要求,在很多的高等院校甚至沒有專業的教師,都是從中文、語言等文科專業抽調的教師。教師自身對播音主持專業的相關知識理解不深,在教育教學的過程當中缺乏理論的支撐,所以往往沒有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若想培養出優秀的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就必須要有高水平的、專業的師資團隊做保障。所以,一方面,高校一定要不斷加強播音主持專業教學隊伍的建設,全方位、多層次地培養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人才,加大對人才的創新培養力度,定期組織播音主持專業教師進行學習進修,積極學習先進的播音主持專業知識,不斷地組織教師進行自我素質的提高,培養出一支高水平、專業的播音主持專業教學隊伍。另一方面,播音主持專業教師要明確自己的主攻方向,不斷地努力學習,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在自己主攻的領域內有所建樹,并出色地完成在自己領域內的教學任務,能夠在教學中與時俱進。另外,從事播音主持專業教育的教師最好能有一定的實踐經驗,高校可以從各個廣播電視臺引進具備播音主持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優秀人才,補充到播音主持專業教學的隊伍中來,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 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播音主持專業不同于其它專業,它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高校為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提供實踐性教學與教學資源的多少直接影響了播音主持教學對人才的培養。然而,目前好多高校為了增加經濟上的收入全都開設了播音主持專業,而學校卻沒有足夠的教育資源來供學生進行實踐。很多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硬件設施不足,完全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造成學生在話筒前、鏡頭前等的實踐機會少,使得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脫節。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的質量難以保障,這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專業技能與實踐技能的培養以及提高。
所以高校的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應該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掌握理論知識,才能使得所學更扎實。首先,各個高校應該在播音主持專業教學硬件設施上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有助于學生實踐學習的播音主持環境,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自我,從而提高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效率。其次,在當今新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高校應該積極構建一個以新媒體為平臺的開放、多元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學生可以通過這個新媒體平臺進行自我實踐,從而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相融合。另外,除了播音主持基礎理論課程的學習之外,高校還應該多多進行播音主持實踐教學,例如學校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播音主持比賽,演講比賽、辯論賽等,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教學環節。高校也可以進行校合的模式,積極與各個電視臺開展互動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獲得更多的在電視臺進行播音主持的實踐環節,使得學生得到更多的實踐鍛煉,達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良好效果,使得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發展。
3 加大教學創新力度
我國高校中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對于文科類以及理論知識的教學還行,但是對于播音主持專業的教學則顯得相對落后,枯燥的課堂學習使學生感到沒有趣味,缺乏學習的動力。此外,我國播音主持專業教學課程設置不太合理,教材內容過于陳舊,隨著我國廣播電視業的發展,許多新的節目類型不斷出現,主持模式不斷變化,這就要求播音主持專業教學內容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創新。所以傳統的教學方法對于播音主持專業教學已不能適用,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
首先,高校應該對播音主持專業教學課程進行一定程度的創新,做到與時俱進,添加一些更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新內容。另外,教學課程設置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扎實的基本功,了解每一種類型的節目的技巧與特點,做到對自己擅長的領域游刃有余。學校在設置教學課程時可具體針對每個學生的主攻方向設置不同的課程,使得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主攻方向,從而在自己主攻的方向有所建樹。其次,在教學內容上,高校也應該更具目前社會上流行的元素進行不斷更新,做到與時俱進,積極鍛煉學生對新事物的敏感能力,將廣播電視行業對播音主持人的能力需求融入到教學當中,使得學生能夠適應當下廣播電視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最后,高校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教學老師應該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將學生分成幾組進行比賽,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教學環節當中去。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師一定不要采取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以免學生對學習播音主持的興趣逐漸喪失,一定要做到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潮流。
4 注重對學生個性的培養
當前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各個新的廣播電視節目不斷出現,各個特點鮮明,這是一個表達自我,張揚個性的時代。所以高校在進行播音主持專業教學的同時也要實現個性化教學,注重對學個性的培養。每個學生都有其自身的特點與優勢,都有區別于其他同學的典型特征。
所以,首先,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應該是人性化的、有人文關懷的教學工作,高校教師在進行播音主持教學的時候,應該因材施教,使得學生的優點最大化,實現揚長避短。有的學生個性開朗,思維活躍,善于表達,能言善辯,但是語音與面貌情況不佳,對這一類型學生的培養應該偏向即興口語表達,現場報道或者是外景主持等;而對于聲音條件較好的學生可偏重新聞播音方面的鍛煉。其次,高校可以將播音主持專業教育與第二學位教育教學相結合,既培養學生播音主持方面的專業技能,又培養學生其它方面的技能,比如財經、法律等方面的知識,這樣就可以使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具有不同的知識背景,從而能夠勝任不同類型的節目主持。對于播音主持專業的藝術生來講,其就業面應該是比較寬的,并不局限于播音主持這個行業,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興趣和愛好選擇自己的職業,所以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職責就是發現學生的特長,注重其個性化發展。
5 結束語
隨著我國政治、經濟的不斷發展,廣播電視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播音主持作為我國媒體不斷發展的推動力,對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播音主持專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對我國播音主持專業進行教學改革迫在眉睫,播音主持教學一定要不斷創新,與時俱進,不斷發展。高校應該不斷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并不斷對其進行創新,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實現全面發展,為我國培養出優秀的播音主持專業人才,促進我國播音主持業的繁榮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韻.播音與主持專業教學改革探討[J].大家,2012.6:290.
[2] 劉婷.播音主持專業基礎技能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考試周刊,2015.40:15.
[3] 薛慧敏,郭軍帥.播音主持專業教學創新模式研究[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9:158+160.
[4] 任燕,顧芳芳.突出特色打造品牌――高校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改革芻議[J].新聞界,2011.4:144-146.
[5] 楊寧.論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播音主持專業的創新發展[J].天中學刊,2014.6:131-133.
[6] 王子昕.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改革之我見[J].品牌(下半月),2014.12:130.
[7] 劉飛曼.我國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應對策略[J].新聞傳播,2015.3:58-59.
[8] 曾致,羅賽清,李燕湘.通識教育與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改革思路[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66-69.
[9] 蔣麗芬.對播音主持專業特色化教學的思考[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5:73-74.
[10] 李雪.全媒體視域下地方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創新研究[J].新聞知識, 2014.7:87-88+91.
為了使共鳴在播音訓練中得以自如運用,保證高質量音色的產生。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發聲訓練時,必須將共鳴最大限度地運用,但不是把某一腔體割裂出來,而是要對各個主要共鳴腔體進行混合訓練。所謂全身共鳴,就是指不將胸腔、鼻咽腔、口咽腔進行割裂,而是把全身作為嗓音的反射板,使共鳴得到更好的拓展與運用。
在進行發聲訓練時,使學生找到全身共鳴應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投入全身心的情感。在對藝術語言進行表達時,要做到未曾開口先有情。為此,播音主持在對稿件進行播音時,要投入全身心的情感,使其在用聲時,防止僵化不自然的狀態發生,而使身體一直保持松而不懈的狀態。若是產生喉部緊張問題,在喉部過渡壓縮時,就無法使各個共鳴體獲得聲音。相反,當喉部進入放松狀態時,聲音會追隨情感來參與到作品的播音中,從而使播音的運用更加暢達。
二是找準聲音著力點。找到聲音的著力點,就能將整個發音器官帶動起來,使其一直處于積極狀態。普遍來說,在進行發聲時,“聲音應沿軟腭硬腭的中縱線推到硬腭前部,這條中縱線就是聲音發出的路線,硬腭前部就是字音的著力位置。”這樣一來,就能夠使音色集中而響亮。其目的就是緩解發音器官的緊張,不使聲音產生緊澀感。
二、全身共鳴訓練
按照共鳴體的不同,可以將共鳴練習分為胸腔共鳴訓練、口腔共鳴訓練及鼻腔共鳴訓練三種。但這樣分開訓練不能夠使音色得以統一。為此,要使音色在訓練時有機統一起來,首先要從心理調節上著手。由于發聲依靠的是大腦的控制,并要使身體各部位與之相配合,因此,如果只注重技術層面而忽視了心理感覺,就無法使音色達到整體上的和諧。
其次,和諧統一的音色與感情成正比。能夠使生活中所生發的思維與情感得以很好地表達,是發聲練習的根本目的。若是發聲時,無法保證情感與思維的統一,那么聲音就會成為一溝失去生命力的死水,缺少生機與活力,這也就使音色缺少了具有生命力的美感。在學生對共鳴的學習中,作為初學者,往往只看重表象上的聲音,而對真正意義上的美無法重視起來。其實當學習者對“三腔強共鳴”控制得當時,就會將作品更好地表達出來。
但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共鳴訓練中,不要為了共鳴訓練而進行稿件表達,而是要在對稿件的表達中下意識地進行共鳴訓練,培養學生正確的訓練觀念。若是說共鳴的內在動力僅是對心理調節的片面訓練,那么其就會缺乏一定的外表現技巧,這樣就會使發聲不符合受眾、對聲音的要求。由此看來,內在心理調節與外部技巧手段是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那么如何才能將“三腔共鳴”訓練在對作品的表達中較好地運用起來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在訓練中,要詳略得當,而不是均衡用力。對于一些說話單薄的學生,要適度增加其聲音的寬度,可側重胸腔的共鳴訓練;而對于說話音包字嚴重的學生,則要多注重口咽腔的訓練。總而言之,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與練習,從而使其在練聲時得到更好的共鳴。
節目主持訓練是播音主持專業實踐性很強的基礎課程,是該專業學生在實踐中必須練習、運用的專業的技能。目前,部分高校由于針對該課程的硬件設備不完備、課時量不足,教學模式與實際相脫離及對學生該課程的考核方式不當等問題,目前,部分高校由于針對該課程的硬件設備不完備、課時量不足的,使教學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性,教學模式急需進行改革。情境學習的核心,強調學習者個人與社會形勢,參與學習的過程中,行為和知識,以播音主持教育改革實踐的中互動學習者和教學統一考慮,它提供了課程實踐及理論的事實。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移動終端的便攜性,多樣性正在迅速蔓延互動性強等優勢,有效的讓信息實現了動態傳播、實時接收,形成高效的知識傳播及展現的平臺,為情景模擬式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提高了該課程的實用性。
當前,在國內播音主持學術界中只有少量的論文探討了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類課程教學困惑和對播音主持教學的影響,較多研究思辨論述的方法為主,缺乏與播音主持專業實踐課程結合進行教改的論文。
在為周口師范學院學生講授節目主持訓練課程時,借助新媒體技術手段例如,移動互聯網、微信來幫助學生在做模擬的節目主持,力求找到真實的節目主持感覺,為此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本文重點介紹教改實施的過程,希望以此為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基礎實踐性課程的教改提供一定參考。
二、節目主持訓練教改的新探索
(一)前期準備工作。在對該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前,筆者首先調查了所帶班級的同學們對新媒體的使用情況,所帶班級的同學們的移動終端設備擁有率非常高。71位同學中,56名同學有筆記本電腦,全體同學都有智能手機,17%的學生擁有平板電腦。筆者單位無線網絡覆蓋全校,學生可運用移動終端設備在校園任何地方上網。筆者和學生建立了課程QQ群、微信群,新浪微博、土豆視頻網分別注冊了班級公共賬號。
(二)創設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練習興趣。節目主持訓練采用情境教學法,目的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采訪能力,從當下媒體采訪的實際需要出發,為學生提供時下的焦點事件、熱點案例及給學生模擬采訪現場,以引起學生感性上的認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促使他們更好更快的汲取知識,提高節目主持水平。
1.運用案例教學――創設情境
所謂案例教學,是指利用以真實的事件為基礎所撰寫的案例進行課堂教學。2案例教學不是向學生說下理論和例子,而是將理論與實際需求相結合。其教學目的是在教學中讓同學們充分參與討論并加以訓練,有助于同學們將訓練的內容與實際的運用聯接起來。案例教學的模式是“案例―理論―案例”,即“案例既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探究案例需要學習理論,學習理論是為了探究案例”,其意義在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同學們的實際運用的能力。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是“理論―案例―理論”的教學模式,這恰好是本末倒置,不利于培養學生在主持是的靈活度及隨機應變的能力。3此外,采用具有時代性、鮮活性的最新的案例,力避傳統播音主持業務教學多年來一貫的固定教科書及其思想觀念都已落伍的案例,可以最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組織學生觀看優秀的電視欄目:像《新聞1+1》、《魯豫有約》和《今日說法》及每年“兩會”期間的記者招待會錄像以等等。每次截取這些節目中最為精彩的采訪片段播放,讓學生討論其的語言表達技巧、主持風格,然后由老師作出專業點評。還可以讓學生定期選擇自己喜歡的節目主持類節目,來分析主持人的主持風格及其主持的技巧,并以作業形式帶入課堂,供其他學生討論,老師最后做出專業點評。
2.模擬情境教學――營造現場感
節目主持訓練的模擬情境教學,就是設置要主持的現場情境,實現操作步驟的模擬、時空的模擬及主持功能的模擬。模擬情境教學的行式有:(1)模擬“硬新聞”場景。特點是新聞事實明顯,現場感強,動態性、時效性強。(2)模擬“軟新聞”場景。它是一種隱性的新聞事實,時效性較弱,采訪時注重的是事物漸變過程中對某些帶有規律性內容的揭示。4針對某個熱點事件或社會焦點話題,讓學生采訪熟悉的人,從身邊人(如同學、教師)開始,理解采訪是溝通的藝術,捕捉個性化引語和挖掘精彩故事。比如,讓兩個學生先圍繞某一主題進行主持演說,像《開講啦》,讓其他學生以此設立采訪提綱,然后展開同學之間的互相采訪提問,老師師也可加入采訪提問為學生做示范,最后由教師做點評。此外,在模擬操作訓練中,鼓勵學生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進行了多種形式的節目主持聯系。例如:模擬現場報道、網絡采訪等形式,都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增強了學生濃厚的主持興趣。
三、拓展教學方式,將新媒體的技術運用到教學中
(一)豐富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提高同學們的有效檢索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不受影響的情況下,筆者支持同學們在該課堂上利用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上網查詢與課堂相關及延伸的信息,以及時答疑解惑,且能夠讓學生之間及時迅速的分享所需信息。如,筆者有時會在課堂上提到某經典節目及其發展歷程,但是不同的學生對于該節目的了解程度會有所差異,為防止部分同學接收過多的重復信息,本人會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讓大家上網進行相關查閱,然后再進行發言分享信息。這樣不僅豐富了課堂信息量,還提高了學生的課上討論發言的積極性。并且通過這樣的上課模式,同學們逐漸掌握快速搜索、刪選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運用移動終端設備及時接受學生們的學習問題。節目主持訓練課程重在培養同學們主持及鏡頭前表現能力。筆者有時留下的訓練作業涉及的人數或環節較多,就再次分組命名組長,再建一個組長微信群,讓各個組長定時組織同學一起排練,并在每次排練時拍下照片視頻發給筆者。為鼓勵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做好排練,筆者告知學生每次排練情況匯入期末總評。
中圖分類號G224 文獻標識碼A
目前,廣電傳媒類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呈現相互滲透趨勢,例如學播音與主持藝術的去做記者、編輯或編導,學廣播電視編導、廣播電視新聞學的去做主持人,由此,在廣電傳媒類非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開設播音主持課程顯得非常必要。
廣電傳媒類非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播音主持課程(以下簡稱“播音主持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學活動中的訓練,尤其是小課訓練關乎學生對播音主持技能的體悟與培養,因而至關重要。播音主持課程的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要求都不同于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其教學訓練模式自然也不同于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從教學實踐來看,“任務式——節目化”播音主持教學訓練模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訓練模式,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播音主持能力,提升他們的播音主持水平。
一、“任務式——節目化”播音主持教學訓練模式的確立
我國的播音教學“最早的教學形式,在當時的條件下,只能是‘一帶一”’,“這種教學形式,雖然簡單粗疏,卻抓住了播音教學的精髓”。改革開放以后,播音主持的教學模式呈現多樣化特征,“播音教學的模式大約有三類:一是紅線(基礎理論與實踐)貫穿,二是三段(發聲、基礎、業務)分解,三是一貫(一位教師帶一組學生)到底”,這是從宏觀上說的。從具體課程來說,大課講理論,小課分組訓練的模式,仍是當前我國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專業課教學模式。從理論上說,播音主持課程也可以采用這種模式。但是,播音與主持藝術各專業課有不同的小課訓練模式,而小課訓練是學生提高播音主持能力的關鍵,那么,何種模式更適合播音主持課程?
目前,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在教學中非常強調“節目整體意識”。付程認為,教學中要確立“節目整體”意識,采取“互動式”教學方法。“近幾年,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在教學改革中提出‘要確立節目整體意識,以節目帶教學’的理念”,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學院“在三年級的廣播電視播音主持業務階段,讓學生自己找選題、出策劃、采訪、編輯、制作并主持播出一檔節目,并請臺里的有關專家聽評,看學生的節目是否能夠達到電臺、電視臺的播出水平”。邱蔚借助建構主義理論,提出了播音主持項目教學法。這些觀點和做法對播音主持課程的教學訓練具有啟示意義。
近年來,語言教學界興起了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熱浪。這是一種“讓學生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學習語言和使用語言”的教學方法,“它把語言應用的基本理念轉化為具有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方式,旨在把語言教學真實化和課堂社會化”,其突出特征是“在做中學,在用中學”。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主動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據此,我們確立了“任務式——節目化”播音主持教學訓練模式。
二、“任務式——節目化”播音主持教學訓練模式的內涵、步驟與關鍵問題
(一)內涵
所謂“任務式——節目化”播音主持教學訓練模式,是指根據廣電傳媒類非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的特點和播音主持課程實際,給不同起點的學生分類下達目標任務,按照廣播電視節目類型特征,讓學生自己策劃節目并播音、主持的教學訓練模式。這種訓練模式,根據電臺、電視臺節目的播出要求,讓學生在真實的節目環境中學習播音主持的能力,使他們“在做中學,在用中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創作積極性。
(二)步驟
1.設定任務
在課程開始時,根據學生的特點,分類提出訓練目標。可把目標定為三檔:
A檔:普通話達到一級、嗓音優美、態勢大方、表達流暢、節奏感強;新聞播音文體特征鮮明、感染力強;出鏡報道現場感強、演播室主持吸引力強;能勝任播音主持工作。
B檔:普通話達到一級、嗓音比較優美、態勢大方、表達流暢、節奏感強;新聞播音文體特征比較鮮明、感染力較強;出鏡報道現場感較強、演播室主持有吸引力;能主持一些節目。
C檔:普通話達到二級甲等、嗓音清晰響亮、態勢大方、表達流暢、節奏感強;新聞播音文體特征比較鮮明;出鏡報道現場感強、演播室主持比較有吸引力;能勝任出鏡報道工作。
經過師生充分討論,為每一個學生確定奮斗目標,讓他們從課程一開始就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同時,設計訓練任務書,人手一冊。任務書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形式、考核方式、教學具體任務、教學進度計劃、教學訓練安排、訓練評價標準、訓練記錄書、參考書目、訓練材料等。根據教學訓練任務書的安排,讓學生在每一次訓練前明確訓練的內容、形式、要求、須觀摩的節目等。
2.學習觀摩
小課訓練前,通過大課講授、訓練,讓學生積累必要的理論知識,然后在教師指導下大量觀摩對訓練有示范意義的優秀節目,撰寫觀摩筆記,認真學習別人播音主持的方法。
3.策劃排練
根據訓練要求和觀摩的情況,提出節目策劃方案,與教師和同學充分討論,修改定稿,完成必要的拍攝與制作,準備好必須的道具、人員,進行課前的充分排練。即興電視新聞現場報道、訪談節目主持等應盡量多地進行模擬訓練,以取得足夠經驗。
4.現場錄制
在教師的督導下進入播出狀態,正式錄制節目。
5.觀后點評
回放學生的播音主持作品,根據訓練評價標準,師生共同點評,并給出訓練成績。發現問題,及時記錄并糾正。對于頑固性問題,教師應單獨指導。
6.課后改進
課后,學生須及時針對記錄的主要問題遵照教師的建議強化訓練,盡力改正。有條件時可安排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集中晨練。期末收集學生的訓練記錄書,認真分析存在的問題,為下一步的學習指明方向。
7.推薦播出
每次訓練后把學生的節目物化為光碟,優秀節目推薦到校園廣播電視臺站、校外電視臺播出。
(三)關鍵問題
1.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
(1)合理設計訓練任務
教師在對學生、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深入研究基礎上,設計出具有訓練指南性質的訓練任務書,它要聯系學生實際,結合播音主持的發展趨勢,目標清晰,突出專業特點。
(2)精講理論,完美示范
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能指導訓練的基本理論,理論講述少而精。教師還必須具備出色的示范能力。
(3)高效率組織、督促訓練
教師要高效率完成觀摩、策劃、錄制、點評等訓練環節的任務,認真批改觀摩筆記、策劃方案,公正評價學生的訓練,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訓練積極性,督促、檢查學生的課后訓練。
2.學生積極性的調動
(1)以高尚的人格影響人
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親其師,信其言”的道理,用高尚的人格影響學生,使他們因喜歡老師而熱愛播音主持課程。
(2)以正確的認識引導人
教師要把課程開設的理由、培養播音主持能力的重要性講夠、講透,提高學生的認識,引導他們積極投身于課程的學習中。
(3)以精湛的技藝吸引人
教師以深厚的理論修為,純熟的教學技能講好大課。小課示范優美動聽,訓練方法實用有效,觀摩筆記、節目策劃評改、播音主持訓練的點評恰當,多表揚和鼓勵。
(4)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
選擇優秀的播音主持作品觀摩分析,充分發揮明星的引領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5)以科學的機制激勵人
建立一套科學的訓練管理機制,包括出勤、成績評定、訓練要求、課外訓練的監督、優秀作品的推薦播出等。
3.訓練設施的保障
訓練設施基本達到電臺、電視臺的要求。廣播節目播音主持,要教會學生操作使用設備;演播室設備齊全,為學生提供感受電視臺演播室氛圍的條件。
三、“任務式——節目化”播音主持教學調練模式的特點
(一)在做中學,在用中學
20世紀初期,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提出“做中學”思想,主張讓學生從經驗中學習,通過解決問題來學習。“任務式——節目化”播音主持教學訓練模式的突出特點正是“在做中學,在用中學”。學生為完成任務必須思考、模仿、訓練,必須強化目標意識、觀摩意識、問題意識。讓學生進入真實節目的創作空間,有利于學生樹立節目整體意識,更清晰地知曉播音主持在節目中的地位;培養學生對播音主持的興趣,快速提升播音主持技能。
(二)目標清晰,因材施教
采用“任務式一一節目化”播音主持教學訓練模式,學生不僅明確整個課程要達到的目標,而且還明白每次具體的訓練內容、時間、要求,清楚地知道要做好每期節目需要觀摩的作品,結合大課的講解,清楚每次觀摩筆記的具體撰寫要求,主動學習。同時,由于分類要求學生,不用同一標準衡量所有學生,加上對每個學生的分別點評與指導,真正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
(三)課堂主導,課內外結合
鑒于廣電傳媒類非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中部分優秀學生已經從事播音主持工作,因此教學中必須考慮學生的就業需求。所以,教學內容必須涉及播音主持專業的主要學習內容,如新聞節目播音與主持、文藝作品演播與影視配音、電視新聞現場報道、談話節目主持、文藝娛樂節目主持、體育節目主持、少兒節目主持、教育服務類節目主持等。同時,播音主持的基本功,如普通話、播音發聲、播音創作基礎、即興口語表達等也不可忽視。
如此豐富的教學內容,不可能完全在課堂上完成。“任務式——節目化”播音主持教學訓練模式把大量的任務,特別是基礎性訓練延伸至課外,充分挖掘學生課外學習、訓練的潛能,同時,課外訓練緊緊圍繞課內訓練展開,突出了課內訓練的主導地位,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了訓練效率。如果在課程結業后繼續利用第二課堂舉辦相關競賽,這種模式的訓練效率會更高。
四、對“任務式——節目化”播音主持教學訓練模式的評價
(一)優勢:針對性強,效率突出
播音主持課程教學面臨的實際:第一,教學對象的播音主持基礎差異大。多數學生沒有經過播音主持考前培訓,他們之間無論是嗓音條件、語音基礎、表達能力還是形象氣質差異都很大。一些學生在上播音主持課程時可能會有抵觸情緒,認為自己今后不會從事播音主持工作,所以對學習沒有興趣。第二,教學時間有限,教學任務繁重。作為廣電傳媒專業中的一門課程,其學時通常在120—140之間,班級學生一般為40—50人,分組訓練后課時顯得更少。盡管教學內容可以因學生的專業有取舍,但也要基本涵蓋播音主持專業主干課程的主要內容,教學任務艱巨。
可見,適合播音主持課程的教學模式須具備如下條件:能調動全體學生的訓練積極性,讓各種基礎的學生都有收獲;必須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提高訓練效率。
教學方式是按照課程設置的流程設計實現專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具體運行階段,在合理的課程設置前提下,具體實施的教學方式對于能否實現預期的培養目標顯得尤為重要。主持人專業教育長期形成的單一化教學方式與當下所需的主持人培養目標格格不入,傳統的教學范式培養的學生素質和能力已不能適應主持人崗位對人才的需求,教學方法的轉變是主持人專業教育培養過程中的關鍵環節。
一、從“講授”到“聽說”的轉變
主持人專業教育不同于其他專業教育,對學生的個性要求多樣化,知識結構要求異質化,統一性的課堂“教”的比例過大,勢必影響學生個性發展,導致學生知識結構的同質化。正如鮑德和米勒所說:“學習者的每一種經驗都會受到他過去和現在環境的影響。每個人都只能適應世界的某些方面而不是適應其他方面,這會影響到他的注意力和反應。盡管其他人可能會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他們,他們還是會試圖自己來解讀事件。經驗的意義不是固有的,而是解讀的結果。對于學習者建構經驗的方式的主要影響來自個人和文化史的累積效應。”①懂得影響個人對于共同經驗做出不同反應的各種變量有助于我們解釋為什么在教學過程中僅僅有共同經驗是有問題的。當然這并不代表放松對主持人專業學生的一些顯性的標準要求,如普通話的語音標準,而對于一些處在動態發展過程中的學科知識,如表達技巧、傳播方式等內容不能強調教授學生對共同經驗的理解,而應強調學生個體對于共同經驗的個人解讀的“學”的過程。講授的內容應該少、精、寬、新,陳舊的、重復的內容要去除。講授體系和教材體系要適當分開,避免照本宣科。
以美國的新聞傳播教育為例,美國的新聞傳播教育特色主要表現為通識教育、精講多練和師生互動。新聞傳播類的專業基礎課程約占三分之一,其余皆為相關學科的課程,倘若是每周三課時的課程,教師一般每次先講20分鐘左右,然后師生一起討論一個小時,接著便是學生提問或課堂訓練,或模擬新聞會,或改寫一則新聞稿或導語,或扮演主持人、擬制一份廣告或公關文案,等等。下周乃至下幾周上課的內容,要求學生參考哪幾本書或文獻,教師事先均有布置,能使學生早做準備。②這樣提倡雙向交流的課堂,在講課中有一些開放性內容,給學生留有寬松的課后思考空間,特別重視課堂討論對主持人才培養的作用,在訓練學生經過個人思考參與討論的同時,使學生在無意識中加強了即興表達能力,效果勝于特定安排的表達技巧訓練環節。常態的討論中不給學生特定框架,不做結論式指引,以問題為中心、用課題來貫穿教學過程,鼓勵學生用批判性、建設性的方式討論觀點與建議,并學會如何運用不斷掌握的技能和知識,而不是復述教科書內容。激發學生思考、發表自己的觀點,并在討論中完善和堅持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批判思維、嚴密分析、從不同視角看問題的能力。重視培養學生對調查研究方法的學習,學會自己搜集資料,而不是被動接受不同來源的資料,教學生通過圖書館、因特網、政府和其他與所分析信息有關的單位搜集資料以及怎樣判斷信息的可靠性,能更加準確和理性地辨別將來可能用于傳播過程的信息質量。
這樣的課堂互動有利于加強學生在言語訓練過程中的客觀意識、受眾意識,構建學生以“學”為重、以“思”為綱、以“說”為練的課堂學習觀念,突破了傳統的單一專業知識教學局限性,符合未來媒體主持人培養的要求。
二、從“訓練”到“體驗”的提升
主持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實踐教學主要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包括思考能力(科學的信息組織、解讀能力)、活動能力(實施各種傳播活動)、適應能力(及時對傳播環境變化做出反應)、學習能力(用科學的方法接受新的信息)。為此,除了強調在媒體的實習和見習外,采用注重實際問題分析的實踐教學方法,還應注意運用以下幾種實踐教學方法:訓練方法――學生單獨以主持人角色進行片斷式練習;考察方法――參觀各級各類媒體,了解實際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實訓方法――學生扮演主持人角色對某類節目制作進行全程體驗。
在傳統的主持專業教育實踐教學中,注重學生工作流程和方法的體驗,而忽視了學生對于媒體的環境體驗和主持工作的節奏體驗,在實踐教學課堂內進行情景體驗和角色體驗的基礎上,加強實際傳播環境中的環境體驗和節奏體驗是提升實踐教學的有效途徑。學生在具有了一定的主持傳播能力后,就需要借助媒體設置綜合性主持實踐教學平臺,營造主持人角色體驗環境。學生根據自身的專業能力和傾向,分別進入不同類型的節目環境中,能夠從媒體的思維角度,觀察傳播環境的真實態勢,把握主持人的信息傳播方式和微觀主持人傳播過程。擔當相應的主持工作,進入崗位模擬狀態,從而審視自身的專業素質、鍛煉傳播能力。
如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不僅有日報、電臺,電視臺KOMU還是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的附屬臺,也是一家由學生擔任記者、主持人、制片人的商業電視臺,每天有3個小時的新聞直播節目,學生負責節目內容的采編并擔任主持人播出節目,電視臺的工作間旁就是教師的辦公室,學生在節目的制作播出過程中隨時可以向教師請教。這樣的實踐教學方法讓學生充分體驗了真實媒體的工作環境和工作節奏,并在教師的幫助下及時解決了體驗過程中的問題,將可能在真正進入職業角色后的第一次錯誤留在校園。體驗內容的選擇性和連貫性是學生感受主持傳播環境、理解主持人職業特性、領悟節目運作規律的前提。對學生的專業體驗進行整體性關注,采用動態標準,才能夠對實踐教學做出正確評價。在施教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參與程度、合作交流,將學生置身于動態傳播情境之中,強化其職業體驗與感受,從而達到專業素質從理論到實際的演變,促使學生在施教對象與主持人之間不斷進行角色轉換,有效地將課堂理論教學演化為傳播實踐活動。
三、從“專業”到“素養”的突破
傳統模式的主持人專業教育教學強調其“專門性”,培養出的學生沒有區分度、在崗工作上手快,但后勁不足。學生缺乏應有的學識功底,職業適應能力較弱,應鼓勵學生突破原有的專業壁壘,選擇符合自身特點和興趣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確立獨特的傳播價值觀,掌握傳播的規律和受眾的心理,將多學科知識與主持傳播知識體系和思維觀念整合為新型傳播觀念,能夠從對社會變動的宏觀把握出發,根據自己思維發展和邏輯分析的結果選擇最適用的傳播方式。
如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堅持將本科教育的整體方針定為道(人文內涵)與技(藝術技能)并重、理論性與應用性并重、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并重的“三并重”方針。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開辦藝術學輔修、雙學位班,從校內各院、系學生主修專業第二年開始,招收節目主持人方向雙學位班,進一步打通專業,拓寬知識,使學生通過3年的學習獲得藝術學(節目主持人方向)雙學位。在專業院校中,中國傳媒大學也面向不同學科背景的高校畢業生開設播音主持雙學位班,在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經過兩至三年的課程學習后,也可以通過自愿報名、公開選拔的方式進入新聞評論節目主持、體育解說、綜藝娛樂主持、雙語播音主持、影視配音藝術、廣播節目策劃與主持等特色通道班學習。通過特色培養,強化其專業特長,培養一專多能的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才。
綜上所述,主持人專業教育的教學方式的轉變是提高主持人培養質量的關鍵所在,國外一些大學在學科名稱、專業設置上對主持人職業培養指向性雖沒有我國的播音主持專業明確,但課程內容包容性更強,在培養學生傳播技巧、語言表達、演講技巧、非語言傳播、視覺語言等方面的理論和課堂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值得我們借鑒的。信息傳播的全球化時代,需要主持人從收集、傳遞信息為主,轉變為以加工、解釋信息為主,具備全球眼光和國際傳播視野,掌握傳播知識和技能,是實現未來主持人角色轉換的前提條件。
(注: 本文為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PAPD 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主持播音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注釋:
①鐘新.傳媒鏡鑒.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M],2006.6:44.
②劉海貴.美國新聞傳播教育特色及其給予我們的啟示[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7(9).
參考文獻:
[1]畢一鳴.語言與傳播:廣播電視播音與主持藝術新論[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8.
[作者簡介]金麗娜(1973- ),女,吉林長春人,長春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播音主持教育、影視傳播。(吉林 長春 130032)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1年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會科學研究項目“播音主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批準號:吉教文合字[2011]第339號)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21-0119-02
自20世紀80年代我國出現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以來,對節目主持人的定義,擇其要義分為四類:強調主持人在演播階段的串聯和代言作用;強調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功能和作用,強調其中心地位和創作活動中的全程參與性;強調并闡述主持人個體行為和媒介觀念的關系;強調主持人的個性化,即獨立思考及行為特征。定義的多樣性描述了節目主持人發展的脈絡,表達了社會環境變化、媒介環境的發展賦予節目主持人新的含義,也反映出這一行業處于發展中的階段特征。近年來,對于主持人的思考已被行動取代,不同的主持人紛紛呈現于受眾的面前,對主持人的學識、個性風格要求越來越高,這無疑成為主持人教育的重要參考根據。
一、行業背景分析
在歐美的傳播職業分工中,主持不是一個單獨構成的行業。播音主持的方法同策劃、采訪、編輯等一樣,是作為一個傳播業者理所當然應具備的技能。因此在此類國家的學校教育中只有傳播學專業,沒有單獨的播音主持專業;而在更強調同一性的中國,由于地理和歷史文化的差別造成的語言和語音差異在國家行為的推廣和普及過程中,產生了標準化、制度化等很多要求,因而逐漸形成了目前的播音主持專業。
從社會需求角度看,各大媒體依舊缺少受廣大受眾歡迎的素質優秀、能力突出的具有專業學科背景知識結構的真正好主持人。主持人是大眾傳播活動的核心元素,是一個傳播行為成敗的關鍵所在。當今中國傳播領域中媒體的自主空間正在放大,越來越多的節目形態和表達方式使更個性化的主持人成為現實,探討采用“主持人中心制”的節目形態已初露端倪。因此,培養具有主學科專業背景的多元化主持人正是我國傳媒領域未來發展趨勢。從教育環境看,綜合大學和專業院校相比有跨門類的多學科設置;有深厚的學術涵養和前沿意識、及由此形成的學術文化和理念;有其獨特的辦學歷史、辦學理念,并由此演化出獨特的文化和風格。其綜合性可以結合社會對主持人的需求與學校之所長,做一些先期的實驗,然后確立重點建設的學科專業或方向。
二、專業特色建設
凝練專業建設的特色是要在保證學科基本體系科學、完整、堅實的基礎上,再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制定有側重點的、有確切目標的、有操作可行性的設想和方案。“播音主持專業”特色化就是保證在學科性質不變的前提下,利用綜合性學校自身的優勢,揚長避短,創造性地認識、掌握、探索一條具有特色的主持人才培養之路。
(一)系統理論的特色
按照奧地利理論生物學家路·貝塔朗菲一般系統論的思想,必須把有機體當作一個整體或系統來研究,形成研究生命體的系統觀、動態觀和層次觀三個基本觀點,進而才能發現不同層次上的組織原理。主持專業人才的培養,也要遵循整體性、動態性、層次性和關聯性等基本要求,利用這些特點和規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創造每一個系統,使它的存在與發展合乎目的需要。
1.整體性。系統的整體性要求在考察系統時應把系統整體作為研究的對象,同時,系統的各要素是不可分割的,存在著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關系,應該科學地協調各部分、層次、環節的關系,創造有利于整體功能發揮的環境,實現功能的最大化。在主持人培養方面,需要著眼于主持人教育系統整體性,著眼于母系統與子系統的結構關系,需要從時間的長度上形成整體目標認知。
2.動態性。系統的內、外條件是不斷變化的,系統是在變化中生存與發展的,這是
一個動態的過程。主持人的養成既受自身內在因素發展而動,也因社會、學校等外部條件影響而變,變動又呈現出復雜的規律性,因此對主持人的培養,要研究、駕馭動態性的特點、規律,實現良性的動態平衡。
3.層次性。系統的層次性是指構成系統的要素之間按照整體與部分的構成關系而形成的不同質態的分系統及其排列次序。對主持人的培養要根據不同的專業方向設置,采取有層次專業特色教育;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和學生的不同興趣進行分流培養,個體培養,開設不同模塊選修課程包,完善不同層面的知識結構。
4.環境的關聯性。系統都處于一定的環境中,脫離一定環境的系統是不存在的。它既包含系統外環境,也包括系統內環境。母系統是子系統的外部環境,子系統是母系統的內部環境。對主持人教育而言,各種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條件屬于其外環境,而主持人培養系統內部的培養體制、機制、氛圍等因素則屬于內環境。系統結構的復雜程度決定了關聯性的復雜程度。建立對環境的關聯性認識,對于最終強化主持人(子系統)內環境,即學生的意志力,拓展主持人(子系統)即學生對外環境的行動力是至關重要的。
(二)目標特色
依據系統理論,目標設定是形成系統的前提。在目標體系中,培養每一個人又成為一系列的子系統的前提。主持專業鮮明的培養特點,就是個人化特征。
1.精英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主持專業最終定位于精英人才的培養,是系統觀念中目的性原則的要求;本科教育是實現精英培養目標過程中的初、中級階段目標,是系統觀念中動態觀點和層次觀點的要求。依據包括:一是主持人的崗位需要萬里挑一,被視為精英人才是社會生活的現實。崗位的性質決定了所需人才性質。二是主持人行業是伴隨著傳媒產業的發展和形態的演進而興起、變化的職業。更由于“主持人中心制”導致的話語權掌控,對其基本素質的要求極為嚴格。較好的身心條件、寬厚的文化基礎、學習應變能力、核心凝聚力、領導力素質缺一不可。三是此職業的特點是以個體人的形象來呈現群體或利益集團甚至國家的整體面貌,即符號化的人的職業。要求從業者的內外品質、行為修養要始終處于高標準的狀態,處于多重監督之下。四是從專業需求角度看,一些核心品牌節目的主持人專業生命周期相對較長,因為一個合格的主持人的工作時間基本與其自然人的工作時段統一。另外,一個負責任的傳媒機構的符號化標志也要強調其穩定性和成熟度。依據上述理由,設定精英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必需的。2.有具體學科背景的主持人培養定位。主持人與播音員兩種專業方向的共同點在于有聲語言的應用。不同點在于,播音員對有聲語言的表達在一定的區域或文化背景下相對統一,形成標準,規范性和專業化要求較高,其外在形象也有相對嚴格的標準化認同;而主持人的有聲語言的應用從技術標準上看要寬泛得多,外在的形象也強調特殊性,鼓勵不同的類型的區別和不同個體的差異,強調“個性化”“人格化”。兩者之間的區別可以概括為:共性與個性。前者共性為主,是共性基礎上保存個性;后者是個性為主,是個性表達中融合共性。所以播音員的培養強調共性原則,規范性、標準化。而主持人培養則強調個性特點,注重學科底蘊。個性特點的形成需要的是個性的文化背景、個性的形成環境。對個體人的培養即是對差異性的培養,差異性的培養需要差異性的環境,中央電視臺的播音員多來自于中國傳媒大學等幾所老牌院校,而主持人則有著多種出身。綜合性大學的多學科背景為主持人的個性培養提供了較好的平臺。加之傳媒產業發展到今天,受眾的“分眾化”“小眾化”趨勢已成必然,受眾的專業化需求越來越高,使主持人的個性化成為當今主要問題。
(三)培養特色
分析專業所處的時代環境特點,確認特色建設的理念和目標,必須在操作層面獲得檢驗,因此設計和實施特色化的、可實踐的培養方案勢在必行。
1.培養過程特色。一是培養方案特色,包括凝練專業方向和一次性教育向終身教育轉化兩方面。充分利用綜合大學培養系統獨特的優長,確定雙學位的培養機制、個性化的培養特色,為每個學生凝練自己的專業方向。使其學習內容及方式方法進一步細化,在全校范圍內、多種學科課程上實行開放、自主模式,在校內形成主持專業與不同學科交叉的態勢以形成主持專業厚重的學術背景,這樣才能培養出“有專業背景的、個性化”主
持人;依據系統科學層次性的觀點,本科學習只能作為專業學習的初、中級階段,是一種階段性教育。變有限年齡的教育、一次性教育為終身教育,是21世紀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應在教師與學生中普遍地建立。主持專業本科教育必須納入終身教育的大格局中思考,人才的培養理念也必須符合科學的規律。而研究生階段的培養路徑與模式也必須與社會實踐及理論的應用相結合。以此來形成培養方案特色,促進學科發展。二是課程建設特色。課程體系是培養模式的核心內容,構架學生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是專業建設的關鍵環節。基于系統論中的層次論要求,應將主持人的培養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階段,層層遞進。初級階段的學科基礎課、專業基礎課模塊分別從藝術學、傳播學、新聞學為主的角度構建學生的基礎知識框架,從主持學的角度構建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框架,通過量化的綜合指標顯示框架構建程度,為未來工作打下基礎;中級層次培養階段的學習重點轉向專業骨干課、專業選修課模塊,個體方向性目標問題逐漸顯現。此時專業骨干課繼續深入專業理論與技能,進一步詳細劃分,逐步形成個體化的教育、教學設計與方案,選修課融進多學科的基礎知識,并構成相對完整結構,高級階段培養需依靠研究生教育及社會再教育,在工作環境中磨煉展現個性和人格印記,向優秀、成熟的主持人邁進。在課程安排方面,必修課系統中突出骨干課的特色建設,選修課系統突出方向課的特色建設;在課程形態方面,體現校內課程群與校外課程群,理論與思辨性課程群,應用與操作性課程群,多元性、跨學科(專業)課程群的特色建設。在修課方式方面,實施更合理的學分制,更靈活的免修制,更人性化的自主制,由此形成課程建設特色。
2.畢業就業特色。畢業就業環節是對我們教學目標和過程的反饋與檢驗,是社會對專業建設理念的實踐審核。面對今天的就業形勢,實施有針對性的定向培養式和實習推薦式。將就業與學習過程結合起來,并同時向學生表明到達職業理想目標的晉級路徑,鼓勵學生們做腳踏實地的選擇。
綜上,播音主持專業建設既要有高視點、寬視野、超前的戰略性思考,又要有具體的對策探討。簡言之,主持人的培養就是更具特色、更加人性化的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播音與主持專業作為藝術學科,綜合性較強,包括了新聞學、傳播學、語言學、藝術學、美學等學科的內容,這也給教學提高了難度,這也是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重要特點之一。所以,在課程的設置上要從專業的特點出發,與廣播電視產業對播音與主持人才需求結合起來,注重各個學科(新聞學、語音學、美學等)的穿插滲透,形成適合現展情況的教學體系,改正那些不適合現代教學的傳統教育模式,但是在教育模式上也存在著一種誤區,許多學校一味追求全才的培養,例如過于重視新聞學、傳播學、語言學、藝術學、美學的教學,而忽視了其他如口語、即時表達與稿件轉換的能力,也就與社會需要的人才大相徑庭了。總的來說,課程的內容設置應該在傳統教學體系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性的革新,主要表現在課程的設置更加貼近社會實際工作,重點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加強教學與實際工作的聯系,讓學生得以全面發展。以下是播音與主持專業所設置的主要課程,希望能通過羅列其主要內容來分析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特點的教學特點。
1 專業課學習
調研了多所開設播音與主持專業的院校發現,在課程設置上,主要以公共課、專業基礎課群和專業課群。專業基礎課和職業素養課為主,在大一、大二階段主要是以普通話學習為主,包括語言技巧和廣播播音都是播音與主持人培養體系中重要的環節,也是基礎中的基礎。但是傳統的播音與主持專業課上缺乏各個科目內容的穿插和滲透,這也是為什么應屆畢業生“一職難求”的原因。
分散的專業課內容沒有經過整合也就很難實現“一專多能”。并且,難以形成系統教學也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靈活的設置課程結構體系,充分體現“寬基礎、活模塊、重技能”的課程設置目標。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入創新性元素,把課程的實用性和擴展性與傳媒實際工作結合起來,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所學專業內容的重要性。目前許多院校的專業必修課的設置也開始注重學生的興趣,并以興趣為導向讓學生自主選擇不同的專業課程,并且學校也在每個方向模塊設置了不同的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其中必修課和選修課有不同的分工,必修課把課程的內容設置與行業的崗位結合起來,注重職業就業技能的培養;選修課主要教學與專業相關的學科,比如新聞學、語音學、美學等等。
經過對播音與主持專業課教學的研究發現,在專業課中老師會把生澀的理論與實際案例相結合后,并適時地加入個人的經驗見解,這也對學生對專業的認識和職業生涯的定位帶來幫助。具體來說,中國傳媒大學的教學方案已經被大多數藝術院校采用或借鑒,主要專業包括新聞播音概論、播音學與主持概論、播音發音學、播音主持心理學等等這些,幾乎構成了整個播音主持專業的專業課大體框架。除此之外,眾多證書也被包括在播音主持專業培養方案中,成了增強職業崗位綜合能力和教學內容設置的主要環節。
這些證書包括《普通話等級證》、《主持人資格證》、《播音員資格證》等,各類證書也幫助學生擴展了職業方向、培養興趣和充分發展個性,成為應屆畢業生應聘的敲門磚。
2 職業修養課
播音主持專業必須具備極高的思想素質和內涵修養,所以開設了很多這種類似的專業選修課程。現代傳媒業的發展擴展了播音員與主持人的職能,在新聞傳播方面,還增加了輿論營造與道德氛圍的維護的職能。確切地說播音主持人員在社會新聞傳播上的作用就像是信息傳播和的窗口,也是新聞信息的評論員,通過對信息的總結和組織再加上評論,這就體現了社會新聞傳播的新特點。而播音員的職業修養課的重要性在于,這個職業的觀點往往能左右社會大眾對社會事件的看法,也就能夠對娛樂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所以實行定崗定位的分流培養變得極其重要了,通過對播音與主持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提高,加強職業道德的教育,才能算是提高整體素質。在學習內容寬泛且扎實的基礎上,進一步才可以談到精細及深遠的問題。這也是根據崗位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專業技能的培訓,真正地做到了因材施教。在專業素養的培養上主要針對了大致的幾大方向。這就要求在教學中加入創新精神和溝通能力的培養,注重口語基礎,加強能力的提高和注重素質的全面發展。其中專業素質的培養主要是語言技巧、思維訓練、播音文體、節目主持藝術、主持人形象塑造、文藝作品演播、電視節目采編與制作、播音作品鑒賞等課程。
許多院校在課程設置上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過于側重專業素質的培養而忽視了思維品質的培養,上述也提到了職業素養對于播音與主持這項職業的重要性。從課程的設置量上分析,關于語言能力培養的課程學時占到了總課時的一半,而關于思維品質培養的課程較少,比如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課程設置就更少了,雖然播音與主持專業的學生都是藝術生,但是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質不能忽略,否則就違背了近年來各大高校號召的“打造高素質、全面發展的綜合素養的人才”的方針。
3 文科基礎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