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40:4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營養管理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StudyoftheexpressionofTNF-α,oxygenfreeradicalandtheeffectsofearly
enteralnutritioninterventioninratswithsereveburninjury
LIZhihua1,LIXiangnong2
(1.DepartmentofBurnsandPlasticSurgery,AffiliatedHospitalofXuzhouMedicalCollege,Xuzhou,
Jiangsu221002,China;2.DepartmentofGeneralSurgery,AffiliatedHospitalofXuzhouMedicalCollege)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enteralfeedingatearlystageontheexpressionofTNF-αandoxygenfreeradical(OFR)andtheprotectiveeffectsontheorganism,soastoprovidetheexperimentalbasisofclinicaltherapyofenteralfeedinginpatientswithsevereburns.MethodsThesevereburnmodelwasestablishedwithWistarrats.BurnedWistarratswererandomlydevidedintofastinggroup(n=10)andearlyenteralnutritiongroup(n=10)tocomparewiththecontrolgroup(n=10).Theratsinthefastinggroupandearlynutritiongroupweregivenintraperitonealinjectionofbalanceliquidandgastricclysisofnourishmentproductrespectively,30mlevery6hwithin48hafterburninjury.Subsequently,theratswereallowedaccesstofoodadlibitumuntil7thdayandthemortalitiesofthethreegroupswerecalculated.TheexpressionofbloodTNF-αandOFRofthethreegroupsat6,12,24,48,72handon7dweredetected.ThefibroblastsinthewoundwereobservedundertheelectronmicroscopeandthedenaturalizationofhepatocyteswasobservedbyH-Estainingunderthelightmicroscope.ResultsThemortalityoffastinggroup,earlynutritiongroupandcontrolgroupwas80%,30%and0,paredwiththecontrolgroup,thelevelofTNF-αandmalonaldehyde(MDA)obviouslyascended,whilethelevelofsuperoxidedismutase(SOD)obviouslydescendedinthefastinggroup(P<0.05).Comparedwiththefastinggroup,thelevelofTNF-αandMDAdescended,whileSODlevelobviouslyascendedinearlynutritiongroup(P<0.05).Theultrastructureoffibroblastcellsinthewoundofearlyenteralnutritiongroupwaslessseverelydamagedthaninthefastinggroup,accompaniedbyvisibleapoptoticfibroblasts.Thedegreeofhepaticsteatosisintheearlyenteralnutritiongroupwaslowerthaninthefastinggroup.ConclusionEarlyenteralnourishmentcouldreducetheexpressionofTNF-αandOFRonthewhole,andhelphealthelocalwoundsrelieveinjuriestotheviscera.
Keywords:burn;oxygenfreeradical;tumornecrosisfactor-α;entericnutrition
本實驗應用重度燒傷大鼠模型,探討早期腸內營養對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表達和氧自由基產生的影響以及早期腸內營養對重度燒傷機體的保護作用,為臨床重度燒傷患者的早期腸內營養(EN)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和方法
1.1實驗動物及試劑Wistar大鼠30只,雌雄不拘,體重(220±20)g,購于徐州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大鼠飼養于恒溫(22~25℃)、恒濕的SPF(specificpathogenfreecondition)層流罩中,經高壓滅菌的標準飼料和水供動物自由飲食。動物實驗根據NIH實驗動物的護理和使用指導說明實施。
主要試劑包括TNF-αELASA試劑盒(北京幫定泰克公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試劑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主要儀器及設備有普通光學顯微鏡(Olympus公司)、TGL-16B臺式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H-600型透射電鏡(日立公司)、Spectrumlab22pc型分光光度計(上海棱光技術有限公司)及BIO-RAD550型酶標儀(美國BIO-RAD公司)。
1.2模型制備大鼠術前一天禁食過夜。2.5%戊巴比妥鈉35mg/kg腹腔注射麻醉,將大鼠固定于操作板上,8%硫化鈉制劑背部脫毛。3%凝固汽油涂抹背部燃燒18s致約30%燒傷體表總面積(TBSA)深Ⅱ度燒傷(病理證實)。擬燒傷面積按下列公式計算:燒傷面積(cm2)=體表面積(cm2)×擬燒傷面積百分比(%),體表面積(cm2)=K×體重(kg)×2/3,K≈0.1)。燒傷后立即予腹腔注射平衡液50ml/kg復蘇。更換墊料,單籠飼養。
1.3動物分組及處理將20只燒傷大鼠隨機分為禁食組(n=10)及早期腸內營養組(早期營養組,n=10)。禁食組傷后2h開始腹腔注射5%葡萄糖鹽液30ml/(kg•次),每6h一次。早期營養組傷后2h開始胃灌注,30ml/(kg•次),每6h一次,所灌注的腸內營養制劑為能全力〔荷蘭Nutricia公司產品:4.18×103kJ/L,總熱量752.4kJ/(kg•d),非蛋白熱量∶氮(NPC∶N)為133∶1〕。上述2組于傷后48h停止腹腔注射平衡液或胃灌注,自由進食。另設未燒傷大鼠10只為對照組,該組于整個實驗期間均自由進食。3組共喂養7天,7天后頸椎脫臼法處死取樣本。
1.4觀察指標
1.4.1大鼠死亡情況記錄各組死亡大鼠死亡時間及數量。
1.4.2血清TNF-α及氧自由基檢測各組大鼠在傷后6、12、24、48h及7天時內眥靜脈取血0.5ml,1000r/min離心5min,取上清,-20℃保存,試劑盒檢測。中途死亡大鼠的標本棄之不用。
1.4.3肝組織切片蘇木精-伊紅染色檢查分別于第7天末,肝臟活體取材,利刃楔形切取少許肝組織固定于40g/L甲醛中,石蠟包埋,切片厚4μm,行蘇木精-伊紅染色,切片經二甲苯脫蠟、梯度乙醇脫水等處理后中性樹膠封片,顯微鏡下觀察。
肝臟脂肪變性的嚴重程度評估:根據肝細胞脂肪變性在肝臟的累及范圍將脂肪肝分為輕、中、重度。輕度:光鏡下(×400)每視野見1/3~1/2的肝細胞內含有脂滴。中度:每視野見1/2~2/3肝細胞有脂肪變性。重度:每視野2/3以上肝細胞發生脂肪變。
1.4.4創面組織電鏡觀察動物處死后剪取小塊燒傷創面組織放于下置有冰塊的蠟板上,其表面滴4℃預冷的3%戊二醛,用雙面刀片常規雙向切割創面組織成1.0mm×1.0mm×1.0mm大小的組織塊;浸入4℃預冷的3%戊二醛固定2h后過夜;然后脫水、包埋、超薄切片,醋酸雙氧鈾和枸櫞酸雙重染色。上透射電鏡觀察,拍照。
1.5統計學處理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分別用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檢驗、秩和檢驗和Fisher′s確切概率法。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動物模型和動物死亡率動物模型的燒傷面積為(30±1)%TBSA。經病理證實,均為深Ⅱ度燒傷。
對照組大鼠麻醉清醒后活動正常。禁食組及早期營養組均出現較為明顯的感染癥狀,包括創面毀損、出血和膿性分泌物,大鼠的毛發無光澤并且有不同程度的脫落。對照組無死亡,禁食組于制模24h后4例死亡,早期營養組制模24h后1例死亡。7天后禁食組總死亡為8只,早期營養組總死亡為3只。見表1。表1各組大鼠死亡情況
2.2血清TNF-α變化模型制成后6h,禁食組及早期營養組血清TNF-α較對照組明顯升高,12h達到高峰,之后開始下降,但第7天時TNF-α水平仍高于制模后6h。早期營養組各時間點TNF-α水平均低于禁食組(P<0.05),且于傷后12h差異最大(P<0.05)。見表2。
2.3血清自由基的檢測模型制成后6h,禁食組及早期營養組血清SOD較對照組顯著降低,至第7天2組血清SOD水平仍維持在較低水平;禁食組各時間點的SOD水平均顯著低于早期腸內營養組(P<0.05)。上述2組血清MDA水平于傷后6h顯著升高,至24h達到高峰,隨后開始下降;禁食組血清MDA水平在48h、7天時明顯高于早期營養組(P<0.05)。見表3、4。表2各組大鼠血清TNF-α水平的變化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禁食組比較:#P<0.05表3各組大鼠血清SOD水平的變化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禁食組比較:#P<0.05表4各組大鼠血清MDA水平的變化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禁食組比較:#P<0.05
2.4肝組織光鏡檢查見圖1。禁食組大多數見廣泛且較嚴重的肝細胞混濁腫脹、胞質疏松、氣球樣變、嗜酸性變及脂肪變性;部分肝細胞有壞死。肝細胞脂肪變性以小泡性脂肪變為主,主要分布于肝腺泡Ⅲ區和Ⅱ區,嚴重者脂滴彌散性分布累及肝腺泡Ⅰ區。壞死肝細胞多位于肝小葉中央和中間帶,呈橋接樣壞死或大塊性分布。壞死灶內的肝細胞見核固縮、核碎裂或核溶解,胞質嗜酸性增強或含色素顆粒;壞死灶內或其周圍有明顯的庫普弗細胞增殖,其胞質豐富、嗜堿性,有不同程度的吞噬現象。肝竇內常見數量不等的各類型炎細胞,包括中性白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及壞死細胞(圖1b)。
早期營養組肝細胞也有輕度的混濁腫脹及胞質疏松,肝竇內有少量炎細胞浸潤。肝小葉脂肪變性范圍較小,表現為散在性或小灶狀肝細胞脂肪變性,主要分布于肝腺泡Ⅲ區和Ⅱ區,累及整個小葉者少見。部分肝竇內有散在的壞死細胞(圖1c)。
2.5創面組織成纖維細胞電鏡觀察早期營養組細胞明顯腫脹,胞質空淡,核周圍間隙增寬,核仁濃縮或邊集,并可見核膜內陷,形成核內小管及核內假包涵體。細胞凋亡并可見凋亡小體。常染色質減少,圖1各組大鼠肝組織病理檢查結果比較
(蘇木精-伊紅染色,×400)
a.對照組:正常肝組織;b.禁食組:重度脂肪變性;c.早期營養組:輕度脂肪變性
異染色質邊集。胞質內空泡形成,溶酶體增多,可見數量不等的圓形、低電子密度的脂肪空泡及腫脹、脫落的微絨毛。線粒體腫脹,嵴縮短、減少或消失,基質透明,甚至空化成囊泡狀;少部分線粒體則固縮,基質電子密度增加而均質化。粗面內質網增生、肥大或呈扁囊狀、囊泡狀擴張;增生的內質網密集成片,形成指紋狀結構或圍繞著變性的線粒體(圖2a)。
禁食組細胞體積增大,胞質疏松化,或胞質空淡;核膜完整,邊集。可見粗面內質網代償性增生、擴張;線粒體輕度腫脹,基質淺淡,嵴模糊;細胞內脂肪空泡體積小,溶酶體、髓樣小體數量多(圖2b)。
3討論
3.1燒傷動物模型的特點與死亡率本實驗中采用凝固汽油造成的30%TBSA深Ⅱ度燒傷模型,具有以下特點:用創傷單相打擊,較好地模擬了臨床上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及單相速發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征(MODS)的發病過程;器官功能不全發生率高,有一定動物死亡率;重復性好;所用動物大鼠相對價廉易飼養,且檢測各項指標的試劑和儀器最齊全。
本實驗中禁食組及早期營養組于術后24h均出現較為嚴重的感染癥狀,包括創面毀損、出血,大鼠的毛發無光澤并且有不同程度的脫落等。2組大鼠于術后24h相繼出現死亡,但早期營養組在24h、48h、7天3個時間點上的死亡數及死亡率均低于禁食組,提示早期腸內營養有利于提高燒傷后生存率。本實驗中早期營養組和禁食組的總死亡數(分別為3只和8只)差別較大。
3.2局部創面變化創面愈合過程涉及一系列快速增長的細胞群,這些細胞群一旦完成了修復任務,就必須從創面消除,從而進入愈合過程的下一階段。文獻報道,在創面愈合過程中,生長因子減少或消失,可誘發生長因子依賴的成纖維細胞發生凋亡[1]。
表皮細胞生長因子(EGF)、TNF、前列素(PGE2)等均能促進細胞凋亡[2-3],而這些因子和介質恰恰以較高的含量存在于創面微環境中[3-4]。Desmouliere等[2]利用末端標記技術證實傷口愈合后期,功能活躍的修復細胞以細胞凋亡形式消退,因而使修復細胞數量減少。深Ⅱ度燒傷往往導致真皮的嚴重損傷,其愈合主要依賴于創面形成肉芽組織支架,并在此基礎上借助于創面殘存附件上皮及創周表皮的增殖爬行覆蓋創面。膠原蛋白和成纖維細胞均為肉芽組織的主要成分;膠原蛋白在創面的沉積主要依靠成纖維細胞的合成與分泌,并主要與成纖維細胞的數量相關。
因此,成纖維細胞凋亡是創面進入愈合期的標志。Darby等[5]報道在創面閉合早期,創面內的肌成纖維細胞就發生凋亡,并且該作用對靶細胞是持續的。本實驗中,早期營養組成纖維細胞體積變小,呈現核固縮、染色體沿核膜聚集及胞質減少等退行性變細胞凋亡的表現,并可見凋亡小體;而禁食組成纖維細胞體積增大,胞質疏松化、空淡,核膜完整,邊聚。可見早期營養組創面進入愈合期較禁食組早,提示早期營養有促進創面早期愈合的作用。
3.3肝臟病理研究的結果和意義燒傷主要死因是MODS,其發病機制公認為是嚴重燒傷后過度應激,發生SIRS。腸黏膜正常結構和功能的維持是腸道正常吸收和屏障功能的基礎。燒傷時,腸黏膜損傷,通透性增強,導致內毒素、細菌、細胞碎片等刺激腸相關淋巴系統,使腸黏膜成為大量炎性細胞因子的早期釋放器官;隨著腸黏膜通透性進一步增高,大量內毒素、細菌、細胞碎片進入肝臟,激活肝臟巨噬細胞系統,成為SIRS的主要原因[6-7]。一般認為,微循環障礙、嚴重感染和腸道細菌與內毒素移位是導致SIRS及MODS的機制[8]。而肝臟作為人體最大的化工廠和血庫,在上述3種病理生理改變中起著關鍵的作用。
本實驗試圖通過對肝細胞病理變化的觀察,從一個側面了解早期腸內營養對重要器官的干預結果。實驗結果顯示:早期營養組與禁食組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肝細胞脂肪變性,但早期營養組脂肪變性程度較禁食組輕,2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一結果顯示:燒傷早期腸內營養的干預可以顯著減輕肝臟的病理損害,可能有助于抑制SIRS及MODS的發生作用。
3.4細胞因子和氧自基的變化和意義TNF可刺激外周血多形核白細胞(PMN)生成、釋放和趨化反應,并活化產生大量毒性產物損傷組織細胞[9]。TNF對內皮細胞具有直接毒性,如作用于內皮細胞,使其表面成為促凝性致血栓形成;或使內皮細胞分泌遞質而使PMN黏附、活化。TNF又可作用于肝細胞抑制白蛋白的生成和促進某些急性期蛋白合成[10]。本實驗觀察到傷后6h血清TNF即顯著增高,至12h達到高峰。雖然隨后有所下降,但至7天時仍高于正常值,提示燒傷后有大量TNF產生;其產生機制可能與嚴重燒傷后發生的體液大量丟失或嚴重休克造成的組織缺血缺氧、壞死組織的大量產生、某些遞質如補體的活化以及應激反應等有關[11],因為這些因素均可激活單核巨噬細胞系統(MPS),從而使TNF大量產生。
3.5早期腸內營養嚴重燒傷后機體缺血/再灌注損害可生成大量氧自由基,后者可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害,使毛細血管通透性明顯增加[12]。由于腸黏膜上皮細胞富含黃嘌呤氧化酶(xanthineoxidase,XO),當腸黏膜發生缺血/再灌注后,將產生大量來源于黃嘌呤氧化酶系統的氧自由基,后者能攻擊生物膜磷脂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形成脂質自由基和脂質過氧化物[13]。本實驗中我們觀察到早期營養組SOD高于禁食組,而MDA則低于后者,提示早期腸內營養對抑制燒傷患者氧自由基的產生具有積極作用。
在重危感染患者,腸內營養的藥理作用大于其營養作用。EN之所以能改變疾病的治療效果,不僅是由于糾正患者的營養不足,更重要的是通過其異營養素的藥理學作用達到治療目的,如一些營養物質能以某種特定方式刺激免疫功能,恢復免疫反應,調控細胞因子的產生及釋放,維護腸道功能,即營養藥理(nutritionalpharmacology)或免疫營養(immunonutrition)作用。有研究表明[14]只要提供不低于所需總熱量20%的腸內營養就可避免腸道屏障功能的破壞與腸道細菌移位。
本研究結果顯示,燒傷后早期腸道營養可降低血中TNF-α和氧自由基水平、促進燒傷創面愈合并減輕內臟器官如肝臟的損傷,其機制尚不完全清楚。推測早期腸內營養有利于燒傷后整體調節和腸道的局部調節,既可以減輕應激、保護腸道黏膜、增加內臟血流量、減輕氧自由基損害,又可調理免疫和代謝,使營養支持更有效。
【參考文獻】
[1]陳意生,史景泉,吳軍,等.嚴重燒傷后輸液對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的病理組織學和超微結構變化的影響[J].中華燒傷雜志,2002,18(1):25-27.
[2]DesmouliereA,RedardN,DarbyI,etal.Apoptosismediatesthedecreaseincellularityduringthetransitionbetweengranulationtissueandscar[J].AmJPathol,1995,146(1):56-66.
[3]PanMH,LinJH,LinShiau-SY,etal.Inductionofapoptosisbypenta-O-galloyl-beta-D-glucosethroughactivationofcaspase-3inhumanleukemiaHL-60cells[J].EurJPharmacol,1999,381(2-3):171-183.
[4]劉毅,陳璧,賈赤宇,等.小鼠深Ⅱ°燙傷創面愈合過程中成纖維細胞凋亡的意義[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1999,20(5):455-456.
[5]DarbyIA,BisucciT,PittetB,etal.Skinflap-inducedregressionofgranulationtissuecorrelateswithreducedgrowthfactorandincreasedmetalloproteinaseexpression[J].JPathol,2002,197(1):117-127.
[6]汪仕良,黎鰲,尤忠義,等.腸源性高代謝與早期腸道營養研究——燒傷引發腸源性高代謝[J].普外臨床雜志,1996,11(4):215-2l9.
[7]汪仕良,尤忠義余斌,等.燒傷后腸源性高代謝研究——高代謝及內毒素[J].腸外與腸內營養,2005,12(1):24-28.
[8]謝爾凡,楊宗城.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質替代治療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研究進展[J].中華醫學雜志,1995,75(3):183-185.
[9]PavlovVA,OchaniM,Gallowitsh-PuertaM,etal.Centralmuscariniccholinergicregulationofthe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duringendotoxemia[J].ProcNatlAcadSciUSA,2006,103(13):5219-5223.
[10]DuansakD,SomboonwongJ,PatumrajS.EffectsofAloeveraonleukocyteadhesionandTNF-alphaandIL-6levelsinburnwoundedrats[J].ClinHemorheolMicrocirc,2003,29(3-4):239-246.
[11]LiuRY,FanC,MitchellS,etal.TheroleoftypeⅠandⅡtumornecrosisfactor(TNF)receptorsintheabilityofTNF-αtotransduceaproliferativesignalinthehumanmegakaryoblasticleukemiccelllineM07e[J].CancerRes,1998,58(10):2217-2223.
1.2人力資源內在要素——質的管理
就人的個體而言,主觀能動性是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基礎,而人的思想、心理活動和行為都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表現。就人的群體而言,每一個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并不一定都能形成群體功能的最佳效應。只有群體在思想觀念上一致,在感情上融洽,在行動上協作,才能使群體的功能等于或大于每一個個體功能的總和。對人力資源質的管理,實質上是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的管理。即采用現代化的科學方法,對人的思想、心理和行為進行有效的管理,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以達到組織目標。總之,現代人力資源的管理就是一個人力資源的獲取、整合、保持激勵、控制調整及開發的過程。
1.3人力資源管理是保證各種活動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膳食處的經營活動離不開人與物這兩個基本要素,而人是業務經營活動的中心,是決定因素。員工的勞動并非一種孤立的個體勞動,而是一種分工協作的社會勞動。所以,要保證業務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首先必須合理招募員工,并科學安排、處理、調整、考評人與人之間、人與事之間的關系,使之有機地結合起來。而這些正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職能。
1.4人力資源管理是提高素質的前提。在商品經濟的條件下,必須努力提高團隊的素質,增強團隊的活力,而團隊的素質歸根結底是人的素質。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其積極性的發揮,不是僅靠發號施令所能做到的,只有采取現代化的科學的管理方法,才能充分激發員工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提高員工素質,最大限度地挖掘員工的潛能,這是提高團隊素質、增強團隊活力的關鍵所在。
1.5人力資源管理是提高服務質量、創造良好社會效益的保證,其產品是由員工提供的服務,而員工服務的對象又是需要情感的患者,因而其從業人員的心理因素、職業道德等就直接決定了服務質量,進而關系著經營的成敗。
因此,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對人力資源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是提高服務質量、創造良好社會效益的前提和保證。
2人力資源的激勵原則
2.1激勵是管理的核心問題。古典管理學理論認為,經濟因素和物質條件是重要的激勵因素,相應的管理方法是嚴格獎懲;行為科學理論認為,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是首要的激勵因素,相應的管理方法是“優待員工”。現代科學管理理論將人們的視線轉移到“合理利用和開發人力資源”上,認為人的貢獻本身就是極有價值的東西,相應的管理方法是內在激勵法,使組織目標和任務高度個人內在化,求得最大限度的認可和認同。
2.2運用內在激勵與外在激勵
(l)內在激勵。內在激勵來自于人們和任務之間的直接聯系,通常是自我運用的、完成工作本身產生的成就感、挑戰感和勝任感等等,可以成為某種內在激勵因素,對工作本身的興趣也是一種內在激勵因素。
(2)外在激勵。外在激勵來自于任務外部的工作環境,通常是被某些人而不是被正被激勵的人所運用。工資、附加補貼、各種形式的監督是外在激勵的因素。
(3)內激與外激相結合的原則。內激側重于行為前的需要和動機的引導或牽引,以及行為中的指導和支持,而外激則側重于行為后果的兌現,以及外部環境的治理。相比之下,內激比外激所產生的工作動力更持久,它可以使員工在工作(而非工作環境)中充滿興趣和樂趣,激發起光榮感、自豪感、成就感,發揮其個人最大潛能。因此,在激勵工作中,管理人員應堅持以內激為主、外激為輔的原則,使員工外有壓力,內有動力。
(4)情感與理性相結合的原則。員工絕大多數是通情達理的。因而,管理人員在激勵他們時,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堅持理性管理和情感管理相結合、獎罰嚴明與獎罰適度相結合的原則。
2.3實施績效考評
一是要開個為學生服務的雖不起眼但很實惠的知識“雜貨鋪”;
二是要敏而好學,不斷學習新知識,增長新本領,把學生擺渡到我們年輕時未曾去過的新文化新學術天地里去。
掐指一算,我在大學中文系已從教35年了。這些年來,特別是1983年我國電影界前輩先生倡導電影理論課進入普通大學課堂以來,我是在按著辛老師的教誨去做的,不避艱辛,不揣淺陋,為首都已在崗的或將上崗的中學語文教師開設了《電影藝術概論》、《電影文學引論》等課程。教學實踐使我認識到,影視藝術理論知識、影視文化素養,對高師中文系學生和中學語文教師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對此若無清醒認識,既不能適應當前基礎教育學校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新形勢,更不能勝任未來21世紀語文教學現代化的重任。
我們強調語文教師如今必須具有良好的影視藝術修養,主要有以下三個理由:
第一,影視在當今人類社會生活中起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電影自上個世紀90年代中問世,電視從本世紀30年代誕生,在不長的時間里,隨著電視機、錄相機、VCD機等的普及,隨著“家庭影院”在尋常百姓家的“建立”,隨著中小學有了可以用電影和電視來配合語文等多門學科教學的成套設備,語文教師必須趕上時代潮流,提高自己對影視藝術的重要社會功能的認識。在人類藝術發展史上,影視是現代化的綜合藝術、影像藝術,它們是開放在現代科技之樹上的藝術新花,它們利用了人類文明長期積累的成果,因而顯示了后來居上的明顯優勢。我國現在故事片年產量在150部以上,電視劇年產量在10000部(集)以上,是舉足輕重的影視生產大國。影視不僅是大眾傳播藝術,也是文化信息豐富的大眾傳播媒介,它們的影響不比廣播、報刊差。不識字的人,觀賞影視的要求往往更為迫切。影視集多種媒介的優點于一身,聲圖并茂、視聽兼顧,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能收到雅俗共賞的好效果。再加上大群體或小群體觀賞,觀眾之間相互感染、相互交流,又能進一步強化欣賞效益。影視藝術具有以審美為核心的認識、教育、娛樂、信息等多種社會功能。影視是以生動具體的銀屏幕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的面貌、本質,人們在觀賞影視藝術的過程中,可以得到思想的提高、知識的增長、眼界的開闊和心靈的愉悅,從而受到了以美感為前提的特殊的啟迪、教育。
第二,當今的青少年,是在銀屏幕前成長的。
他們從學前時期,就接觸了影視。他們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在2至6小時之間。據馬來西亞一個消費者協會的統計,這個國家的兒童每年在學校上課的時間為1040小時,而他們每年平均看電視的時間,竟然多達2000小時,幾乎是上課時間的一倍。這說明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中,電視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青少年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觀眾層,他們精力充沛,好奇心強,閱歷尚淺,可塑性大。在影視欣賞方面,需要教師、家長進行正面引導。否則,一些格調不高的、有害的影視作品,可能對他們產生消極的影響:諸如厭學、吸煙、早戀、比闊、賭博、拜把兄弟、打架斗毆等。結合語文課在中小學進行影視欣賞指導,開設影視藝術講座、選修課,開展倡優拒劣的影視評論活動,以期端正中小學生的文藝觀、人生觀,提高他們的影視文化水平,已成為有事業心、責任感的語文教師的燃眉之急。由于當今的中小學生是自幼接觸影視的,他們的畫面讀解能力、蒙太奇思維能力,相對來說較為活躍、發達。近年來有的語文教師進行的看電視、看電影、看錄相做作文的實驗,適應了教學對象的新特點,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蒙太奇本是法語montage的音譯,原義是構成、裝配,是建筑學中的術語,借用到電影學中來,指的是剪輯、組接、組合的意思。簡要地說,所謂蒙太奇,就是把電影創作中的零散鏡頭(畫面),按照編導的嚴密的藝術構思,組接成一個有機的藝術整體、一件完整的銀幕作品的結構方法、手段、技巧。蒙太奇是影視藝術再現生活的獨特手段、美學基矗語文教師必須鍛煉自己的蒙太奇思維,掌握這方面的原理、知識。
Abstract:Actionresearchisakindsystematicretrospectiveprobingactivity.Inthispaper,aseriesofstudieshavebeencarriedoutaimingatthepoorperformanceofEnglishtranslationbycollegestudents,aretrospectionontheinadequateeffectoftheactionresearchhasbeendoneandthedirectionforfutureeffortshasbeenpointedout.
Keywords:actionresearch;translationability;CollegeEnglishTeaching
現行《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必須“培養學生聽、說、寫、譯的能力”。而對非英語專業學生進行翻譯能力培養重要性的問題,國內已有不少專家和學者已著文指出[1,2]。新四級考試題型的改革也增添了翻譯題型,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大學英語教學中翻譯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但對學完大學英語教材的學生來說,他們的翻譯能力不容樂觀。筆者所教班級的翻譯能力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第一學期學生翻譯的平均分只有6.019分(總分為15)。筆者一直在思考如何解決學生翻譯中存在的問題,終于從近年來非常受到重視的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教學模式中得到了啟發。
一、教學行動研究的原理與過程
行動研究是一種系統的反思性的探究活動[3]。它由教師針對自己教學中的問題直接參與和開展調查與研究,目的是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同時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教學行動研究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包括計劃、行動、觀察分析、反思等環節。McNiff(1988)將這種教學行動研究分為五個具體的步驟:第一、發現教學中的一個問題;第二、設想一個解決的辦法;第三、在教學中實施這個辦法;第四、調查并收集數據對實際效果進行評估;第五、在分析、評價的基礎上重新確定教學問題,以便進行下一輪研究[4]。其實行動研究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美國,20世紀70年代再一次興起之后,開始應用于教學理論中。我們注意到盡管目前翻譯能力的培養極其重要,而學生的翻譯能力也亟待提高,但未見將行動研究運用于培養學生翻譯能力上的文獻發表。
二、大學英語翻譯能力培養的行動研究過程
(一)發現問題并明確問題存在的原因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的翻譯水平非常低,在學完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一冊之后的期末考試漢譯英中(試題由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一冊題庫中抽調出來),學生的翻譯題成績平均分只有6.019分,及格率僅有16.7%,是所有題型中最差的一項。這種狀況與新大綱提出的翻譯能力相差甚遠。針對此問題,筆者提出了導致學生翻譯能力差的大致假設:1、學生在學習中對翻譯重要性的認識不夠,因而忽視翻譯能力的培養;2、學生翻譯技巧的貧乏;3、教師上課偏重語法詞匯的講解,缺乏翻譯技能的指導;4、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足夠的翻譯練習;5、課外翻譯練習太少。為了驗證以上假設并查明學生翻譯能力差的真正原因,筆者于第二學期開學初對所教班級進行了問卷調查。此次調查的對象為廣東藥學院藥事管理2005和人力資源2005班的同學,共131人,其中收回有效問卷115份。通過數據分析表明(文中所有數據由SPSS13.0處理),學生翻譯能力存在問題并非是認為翻譯不重要,問卷顯示89.5%的同學認為翻譯比較重要,但我們發現關于在課堂上認為能掌握一定翻譯技能的同學卻只占49.9%,能進行課外翻譯練習的同學也只占28.7%。由此可見,造成翻譯能力差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學生翻譯技巧的貧乏,第二、教師在課堂上缺乏翻譯技能的指導,第三、學生翻譯練習太少。
(二)對策及行動研究計劃
基于以上翻譯能力的問題,筆者采取了如下對策:
第一、加強翻譯方法和技巧的指導。很多學生已經掌握了足夠的詞匯量,可對翻譯卻無從下手,主要是不了解中英文語言結構的差異,缺乏翻譯技巧造成的。因此有必要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翻譯方法和技巧的傳授。第二、進行適當的翻譯練習。翻譯是一種實踐,而技巧只有在課堂內外付諸實踐,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大量的翻譯練習可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第三、推薦課外書目并進行課外翻譯指導。由于課堂時間有限,且目前大學英語并沒有專門的翻譯課程,因此必須讓學生多利用課外時間進行有效的翻譯練習。
在制定對策之后,筆者依此制定了為期一個學期的行動研究計劃。計劃中就翻譯練習和翻譯技巧的講解方面,從實驗學期的第二周開始,每次精讀課上對語言點的講解時,先出示漢語例句,再對其進行翻譯。這樣既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翻譯的練習,還可以適當地就出現的翻譯問題進行相關的翻譯方法和技巧的講解。同時每周給學生留下適當的翻譯練習,要求學生獨立自覺地完成,老師將抽改部分作業,并在下次課上就易犯的錯誤進行講解,其他學生的作業則分配給各個小組進行批改和討論。在第五周結束時對學生進行訪談,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對教學行動研究計劃進行必要的調整。同時從第四周開始ClassTranslation的活動,班上同學分成16組,除了批改和討論翻譯作業之外,每組同學分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和資料,將其翻譯成英文,或翻譯成中文,并可畫上插圖,形式自由多樣。期間老師將對各組進行指導。在第8周各組交換作品,并提出修改意見。第9周各組修改自己的作品。第10周各組上交自己的作品,學生和老師一起選出比較好的作品作為ClassTranslation的成果。從11周開始以同樣的安排開始進行第二輪ClassTranslation活動。研究結束時,即第18周再次對學生進行第二次問卷調查,以搜集反饋,此次收回有效問卷共122份。
三、行動研究后的反思
1.學生學習效果
在第二學期的期末考試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學生的翻譯成績明顯提高(見表1),此次考試學生平均從先前的6.019分提到了9.373分,及格率也提到了67.9%。考試試卷依舊是從題庫抽出,改卷也仍然采取流水作業,且教師不改自己所教班級。表1翻譯成績比較(略)
我們再從開學初和第18周對學生進行的同一問卷調查結果分析也可以看出,此次行動研究對學生翻譯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們注意到在12個問題中,差異有顯著性的問題共有8個(見表2)。表2問卷調查結果及分析(略)
(1)翻譯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方面
翻譯是外語綜合能力的組成部分,是衡量外語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缺乏翻譯方法和技巧往往讓學生對翻譯無從下手,即使勉強譯出,也是讓人看不懂的怪怪的單詞堆砌,因為“過于直譯”和“死譯”正是缺乏翻譯方法和技巧所導致的[5]。由此可見方法和技巧的把握對提高翻譯能力非常重要。從問卷調查中“認為在課堂上掌握了一定翻譯技巧”的平均分由2.74增長到3.48中可看出,在翻譯方法和翻譯技巧的指導上,筆者在課堂上采取先出示漢語句子,再對其進行翻譯,并以此滲透翻譯方法和技巧的講解的方法有一定的成效。而這種教學方法也與張美平在其論文中指出的在教學中“教師應適當減少講解知識點的時間,騰出時間進行有針對性的翻譯技巧訓練”[6]的主張是相一致的。我們在訪談中也了解到學生喜歡這種講解語言點的方式,在訪談中學生說:“這種方法很好,一方面可以幫助記住文章中語言點,以前印象就沒那么深刻;另一方面又可以知道怎么做翻譯。”,“以前我從來沒有注意到中文和英文有這么大的差別。”在關于是否喜歡“多點語言點傳授”方面,第二次問卷學生明顯意識到我們的精讀課堂除了學習語言點之外,還應多一些技巧的訓練。研究結束時的問卷調查顯示(見表2),學生對翻譯方法和技巧的使用情況有了較大的改善。學生在翻譯時逐漸學會開始考慮中英文語言的差異,開始進行詞匯轉性的思考及面對長句翻譯也有了一定的對策。
但通過訪談學生,筆者發現盡管學生對翻譯方法和技巧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掌握,但基礎較差的學生認為這些技巧對他們作用不大,因為詞匯量是他們的主要問題。由此可見,翻譯確實是包含接受技能和產出技能的綜合能力,需要對兩種語言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由于對英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不夠,即使掌握了翻譯的方法和技巧,翻譯能力的提高也并不顯著。
(2)翻譯練習方面
翻譯是一種實踐,只有經過大量的練習,將所學的方法和技巧付諸于實踐,翻譯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在精讀課堂上,先出示漢語再一起翻譯成英語的做法讓大部分同學得到了翻譯練習的機會,但由于一起上課的學生過多,再加上課堂時間有限,無法督促所有的學生均能思考、練習。因此適當的課外翻譯練習自然必不可少。為了更好地做好課外練習,我們把全班分成16個小組,一方面可以一起批改和討論其他組員的翻譯錯誤;另外我們也在第四周開始了ClassTranslation的活動。
在實施計劃時,最大的問題是對學生課外練習的檢查和監督。由于活動都是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生的投入很不均衡。很多小組的任務都是由個別或者幾個學生單獨完成。我們從問卷調查中也能看出,學生在課外的翻譯練習很少。為此我們對學生進行了訪談,有些同學認為“課堂上的例句難度太大,給予思考的時間也太少,只有一小部分基礎好的同學能夠翻譯出來”。也有同學提出:“希望多舉一些與實際、與我們專業更緊密相關的句子。”關于課外的ClassTranslation的活動,很多同學認為“時間不夠”,“專業課太忙,選修課也多,加上還有學生社團活動等”。而且這又不是考試,不少同學都是隨便對付一下。而對作業的批改和討論,很多同學認為“討論根本沒法開展”,因為這么多人很難聚在一起,只能是各人分到作業獨自幫看一下,也有很多同學根本就不知道錯在哪兒。
當然由于每次課還是留下了課外練習,而且組織了課外翻譯活動,學生在課外對翻譯練習的投入還是有所增加。通過調查結果也可以看出,關于“做課外練習”這一項選擇“1從不”“2偶爾”的人明顯從71.3%減少到29.6%。這說明課外練習的指導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2.教師自身收獲
教學行動研究不僅使學生受到積極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實施計劃時增加了對教學過程的了解,增加了對學生的了解,通過制定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解決我們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這給我們帶來自我的肯定。正如陳向明所說:“參與研究可以幫助教師從日常繁雜的教學工作中解脫出來,在教學勞動中獲得理性的升華和情感上的愉悅,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維品位”[7]。通過此次行動研究,筆者也注意到了一些方面的問題。
第一、大學英語教學需要與實際緊密結合,要盡可能與學生所學的專業結合。通過訪談學生提出希望能多舉“與專業相關的例句”,體現大學英語的翻譯教學應盡可能與其專業相結合的需求。這一做法在法國里昂第二大學的醫學和環保專業等早已存在[8]。這就對我們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藥學院的英語教師必須對醫藥英語有所涉及。
第二、進行教學行動研究時,活動應盡可能有趣多樣。比如此次在課外練習這一方面活動就過于單一,導致一些對此活動無興趣的同學便放棄了練習的機會。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對簡單電影對話的翻譯、或現場翻譯學生發言等的活動。
第三、行動研究的手段要盡可能豐富。此次研究,筆者使用了問卷、教學日志、訪談、觀察、分析試卷等多種手段。雖然在數據整理方面增加了工作難度,但大量信息的收集,使我們對學生的狀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加強了對教學過程各個側面的理解和思考。
第四、活動研究的計劃設計要合理、實事求是。活動計劃的設計是教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計劃方案必須為解決問題而置,又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個體差異。
通過此次行動研究,可以說學生的翻譯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而且還增進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和交流。教師的這種能夠不斷了解教學效果并進行改正的教學態度也給學生留下了積極的影響。
基金項目:2006年廣東藥學院教育教學研究課題
【參考文獻】
[1]蔡基剛.重視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J].中國翻譯,2003,(1).
[2]文軍.論以發展翻譯能力為中心的課程模式[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8).
[3]王薔.英語教師行動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8.
[4]McNiff,J.ActionResearch:PrinciplesandPractice[M].MacmillanEducation,1988.6-7.
[5]扈明麗.翻譯能力的培養與大學英語教學——從一次翻譯比賽談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改進[J].中國翻譯,2002,(6):52-52.
所以,及時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拓寬了知識面,但是,在其就業時也會顯現出實踐能力差,學習的知識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不能與時代接軌,就業壓力增大。
2.實習困難重重,逐漸趨于形式。
由于學生的假期時間短和社會資源稀少,難以接受大批量的學生進行實習,因此,畢業實習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實踐能力薄弱這一缺點。
3.畢業生的就業面積廣,但是專業對口不多。
從畢業生的去向調查報告顯示,只有少數部分的學生從事的是工商管理專業,與在大學期間學習的專業對口,大部分的學生與所學專業并不對口,這就是工傷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面積廣,而專業對口的少。
4.對師資的要求高,符合要求的教師少。
工商管理專業是一個知識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只有知識沒有實踐,或者只有實踐沒有知識都是不行的,二者缺一不可。這對教師的實踐水平和只是素養的要求都非常高。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符合這一要求的老師并不對。無法真正培養出高素質的工商管理人才。
二、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人才目標的定位決定著人才培養的質量。為了能夠使工商管理人才在各種環境中應變自如。全國各地高校應該根據自身的辦學水平,圣元水平,教學水平,以及各種綜合性素質和資源配置,設定出,符合本身學院水平的工商管理新型人才培養目標。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設置是一個培養方案制定三大重要組成部分。培養目標是核心。課程設置是關鍵,培養規格是要求。我們的辦學宗旨應該是“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的進步培養合格的高素質新型人才”我們要通過追蹤調查,深入用人單位,調查社會對新型人才的需要。并由此來設定工商管理專業新型人才培養的目標以及規格。為了避免規格學校盲目的太高人才培養的標準,要培養面向社會,面向企業。培養在專業領域的專業人才。我們培養人才的定位應該是:高等。人才定位是:應用型人才。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應該懂得運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來發展著重培養學生基礎理論方面和社會實踐方面的能力。能夠與時俱進,以科技發展同步。為了確保綜合性人才對社會的發展很好的適應,應該對貢山管理專業的學生進行深層次培養和教育,不斷改革創新培養模式。
三、構建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
1.確定型人才培養目標,構建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
培養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主要是培養全方位的專業綜合性人才。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以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為主要目標。要采用“一體雙翼”的方法。一體雙翼就是有廣泛額基礎知識素養和較強的基本技能素養。二者為雙翼。對應用型人才的素質要求主要集中在一下四個方面: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素質、文化素質、身心素質。來適應生產發展的需要。培養人才質量的主要標準是綜合型應用人才的總體能力。專業綜合能力主要包括發展能力、交流、協作與計算機應用的基本能力。三是專業技術應用能力。這三種能力在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其中,專業技術能力是基礎,只有學好專業技能才能更好的在實踐中獲得提升。學會了專業技術,下一方面就是應用的能力,在實踐中要學會發現問題更要學會解決問題,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在這個過程中自身的能力得到升華。
2.建立“兩平臺、多方面”的人才培養模式。
所謂的兩平臺、多方面就是在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前期按照大類招生共同培養。讓學生共同舉杯基礎知識,基本素養和基本技能,構建學科課程和公共課程兩個平臺。后期在大類招生的基礎上進行分專業培養,將大專業根據專業屬性,分為各個小專業。專業性增強。這樣就很好的解決了有良好的專業基礎而缺乏實踐素質的問題解決了繳款基礎與針對性強的矛盾,學制短和靈活性之間的矛盾,解決了學生的素質與就業的需求脫節的矛盾。這樣學生就有了多次選擇專業的機會,這樣不但滿足了學生在學習興趣方面的要求同時也培養了更過的專業型人才。
3.實現經濟管理基層應用人才的目標。
這就要求各個高校放棄運用傳統模式進行人才的培養,摒棄傳統的授課方式,提高知識的專業性。所教授的理論應該與時代接軌。真正地做到與時俱進。降低學生出校園的就業壓力。在學習內容方面應該給予學生自由,讓他們選擇自身感興趣的部分進行學習。興趣是學習的一大助力,要把專業知識的培養放在首位,同時也不忘專業技能額培養,在實踐中不斷融合和進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培養出全面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4.加強工商管理專業的“校企合并,工學結合”培養應用型人才,這是核心是必然途徑。
在這方面,各個高校還相對薄弱,卻方相關方面的指導。因此校企結合的優勢就在于一方面學校可以利用教育資源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培養。而在企業方面,可以利用企業的教育環境和資源。讓學生在真正地學習實踐環境中成長,從而滿足新形勢下對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
5.學校對于人才的培養首先應當滿足社會的需求,這樣人才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
培養用人單位需要的人才。積極的督促學生與企業簽訂相應的勞工協議,為應用型人才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或者是采用“用人實驗試點”的方法,讓工商管理專業的人員友根果的就業機會,提高就業幾率。需求決定市場,如果人才的培養不能很好地適應企業的發展戰略需求就不能很好地勝任這個崗位,既不利于企業的發展,也不利于個人的社會價值的實現。
6.學校應當全方位的培養學生的素質,專業知識是工商管理專業的根本。
首先應當牢固掌握。其次,僅僅有專業知識是不夠的,在人際交流,工作的態度和責任心方面應當著重培養,讓員工對企業有歸屬感,進而更快的適應崗位。全方面培養學生素質,有利于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更好的額適應社會,提高適應崗位的能力,不斷創新,提升自己。
數學知識的應用是廣泛的,大至宏觀的天體運動,小至微觀的質子、中子的研究,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甚至某些學科的生命力也取決于對數學知識的應用程度。馬克思曾指出:“一門科學只有成功地應用了數學時,才算真正達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滿著數學,數學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產生興趣。比如,“比的意義”講完之后,可讓學生了解自己身上的許多有趣的比;體重比血液之比大約為13:1,身高與腳長之比大約為7:1。知道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途呢?如果要知道自己血液的重量,只要稱一稱自身的體重,馬上就可以算出來;如果你當了公安人員,憑借壞人的腳印就可以估計到壞人的身高。再比如,學完了利息的計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數,就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節省的錢存入銀行,并且預算一定時間后得到的利息。
二、課堂教學應該聯系實際
從知識的掌握到知識的應用不是一件簡單、自然而然就能實現的事情,沒有充分的、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是不會形成的。教學中應該注重從具體的事物提煉數學問題,這引導學生聯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用數學知識來解決,這有助于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形成。比如在講“行程應用題”時,利用這樣一個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甲乙兩地有三條公路相通,通常情況下,由甲地去乙地我們選擇最短的一條路(省時,省路);特殊情況下,如果最短的那條路太擁擠,在一定時間內由甲地趕到乙地我們就選擇另外的一條路,寧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來保證時間(時間一定,路程與速度成正比)。從數學角度給學生分析這個問題用于“行程應用題”,是路程、時間、速度三者關系的實際應用。又比如,在講“解直角三角形”時,可利用這樣一個實際問題。修建某揚水站時,要沿斜坡輔設水管,從剖面圖看到,斜坡與水平面所成的<A可用測角器測出,水管AB的長度也可直接量得,當水管輔到B處時,設B離水平面的距離為BC,如果你是施工人員,如何測得B處離水平面的高度?有的同學提出從B處向C處鉆個洞,測洞深;有的同學反對,因為根據實際情況,這樣做費力;有的同學又反對,因為這不是費力問題,C點無法確定。應該運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識去解決:BC=AB·sinA(AB、<A均已知)。這實在是一個施工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這一問題的提出可以使學生感到具體的實際問題就在自己身邊等待解決,增強了主動意識,激發了興趣。
三、開展數學知識應用競賽
Effectofchangingconjugationbridgebetweenhaptenandcarrierproteinonthesensitivityofsalicylateelisa
WANGShu-Cai,ZHOUXie.
DepartmentofAgronomy,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Nanjing210095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ofchangingconjugationbridgebetweenhaptenandcarrierproteinontheraisingofantibodiesagainstsalicylicacidandthesensitivityofsalicylateELISA.Methods:Threekindsofsalicylicacid(SA)immunogens:SA(C5)-N=N-p-AHA-BSA(A)、SA(C4)-N=CH-(CH2)3-CH=N-BSA(B)andSA(C5)-NH-CH2-NH-BSA(C)andfourkindsofSAcoatingconjugates:SA(C5)-N=N-p-AHA-OVA、SA(C4)-N=CH-(CH2)3-CH=N-OVA、SA(C5)-N=CH-(CH2)3-CH=N-OVAandSA(C5)-NH-CH2-NH-OVAweresynthesizedbylinkingSA、4-aminosalicylicacidand5-aminosalicylicacidrespectivelytobovineserumalbumin(BSA)andovalbumin(OVA)throughdifferentconjugationmethods.RaisingofantibodiesinrabbitsandeffectofchangingconjugationbridgeonthesensitivityofsaliaylateELISAweredetectedbyELISA.Results:TwokindsofpolyclonalantibodieswereraisedinrabbitsagainstimmunogensAandCrespectively.TheantibodiesagainstimmunogenCpossessedahighspecificity.UsingtheseantibodiesandchoosingSA(C5)-N=CH-(CH2)3-CH=N-OVAasacoatingconjugate,akindofELISAwasdevelopedwhichdisplayedalinearityrangefrom0.064to200.000nmolofSA.Conclusion:ConjngationbridgechanginghasagreateffectontheraisingofantibodiesagainstsalicylicacidandthesensitivityofsalicylateELISA.
KeywordsSalicylicacidConjugationbridagePolyclonalantibodiesELISA
定量檢測半抗原的ELISA在植物學研究中已得到廣泛應用[1],但其建立比較困難,因為半抗原與載體蛋白相偶聯的人工免疫原所誘導產生的往往是特異性不同的抗體群,制備單克隆抗體時,可以通過篩選得到專一識別半抗原的抗體[2],而基于多克隆抗體的ELISA往往因多種抗體并存,非特異結合率較高。通過改變包被物中載體蛋白種類可以提高檢測靈敏度[3],但反應體系中仍存在識別連接橋抗體的干擾。能否通過改變連接橋的結構以消除或減少這一類干擾呢?作者對此進行了探索。
1材料與方法
1.1化學試劑4-氨基水楊酸(p-aminosalicylicac-id,p-ASA)、4-氨基馬尿酸(p-aminohippuricacid,p-AHA)、碳化二亞胺(EDC)、5-氨基水楊酸(5-aminosalicylicacid,5-ASA)購自Sigma公司;牛血清白蛋白(BSA)、卵清蛋白(OVA)購自上海生化試劑采購站;福氏不完全佐劑自制;其它試劑均為分析純。
1.2免疫原的合成
1.2.1SA(C5)-N=N-p-AHA-BSA(A)的合成通過重氮化氨基馬尿酸法[4]。
1.2.2SA(C4)-N=CH-(CH2)3-CH=N-BSA(B)的合成按Bennett的方法[5]。
1.2.3SA(C5)-NH-CH2-NH-BSA(C)的合成用Mannich反應[4]:100mgBSA溶于2ml蒸餾水,加入3mol/L乙酸鈉0.67ml,7.5%(W/V)甲醛1.2ml,最后加入5-ASA溶液(50mg溶于2.5ml1mol/LNaOH),調節pH至8.5,室溫下攪拌過夜。將反應物裝入透析袋,4℃下先對0.1mol/LNaHCO3,后對蒸餾水充分透析,冷凍保存。
1.3包被物的合成
1.3.1SA(C5)-N=N-p-AHA-OVA的合成合成程序與A相同,僅以OVA代替BSA。
1.3.2SA(C4)-N=CH-(CH2)3-CH=N-OVA和SA(C5)-N=CH-(CH2)3-CH=N-OVA的合成合成程序與B的相同,以OVA代替BSA合成SA(C4)-N=CH-(CH2)3-CH=N-OVA。同時以5-ASA與OVA偶聯合成SA(C5)-N=CH-(CH2)3-CH=N-OVA。
1.3.3SA(C5)-NH-CH2-NH-OVA的合成合成方法與C的相同,僅以OVA代替BSA。
1.4抗血清的制備和純化參照Weiler的方法,每種免疫原免疫3只新西蘭白兔[6]。第4(或5)次免疫后9d行頸動脈全放血。血樣置37℃2h后移入4℃冰箱過夜,4000r/min,離心20min,取上清。用飽和硫酸銨法純化抗血清。
1.5SAELISA操作程序非競爭性ELISA程序參見Zheng等,用于抗體的產生和效價的檢測[7]。競爭性ELISA程序參見張能剛等,用于SA對抗體與包被物結合的抑制率及抗體對SA類似物的交叉反應率的測定[8]。
2結果
2.1抗體的產生4次免疫后,用連接橋相同的包被物的非競爭ELISA檢測,發現免疫原A和C誘導產生了高效價的抗體即PAbs(A)和PAbs(C),其最高效價分別為12800和25600(以OD值為1.0時的抗血清稀釋倍數表示)。而以戊二醛法合成的免疫原B,經5次免疫也未能檢測到抗體的產生。
2.2連接橋不同的免疫原誘導產生的抗體對SA的特異性競爭性ELISA檢測表明,PAbs(A)對SA的識別能力較低(基于連接橋相同的包被物,SA濃度高達400nmol/50μl時,其抑制率僅為31.05%),而PAbs(C)在用同型連接橋的包被物時已表現出對SA較高識別力,而改用異型連接橋的包被物,其抑制率又有明顯提高(表1)。
在繼續使用異型連接橋包被物的條件下,我們檢測了PAbs(C)對13種SA類似物的交叉反應率,結果表明:PAbs(C)除對5-ASA的交叉反應率高達141.2%、對5-磺基水楊酸和4-氨基水楊酸的交叉反應率也較高,分別為15.9%和3.7%,對乙酰水楊酸、對羥基苯甲酸、對氨基苯甲酸、N-苯基鄰氨基苯甲酸、3,5-二硝基水楊酸、苯羥乙酸、水楊醛肟、2,4-二硝基酚、水楊酸鈉和2,4-二氯酚10種類似物的交叉反應率均不高于2.1%,甚至表現為不識別,表明PAbs(C)對SA具有相當高的特異性。
2.3SAELISA的建立基于上述結果,以PAbs(C)為第一抗體,SA(C5)-N=CH-(CH2)3-CH=N-OVA為包被物建立了SAELISA,其靈敏度為0.030nmol,線性檢測范圍為0.064~200.000nmol。
表1包被物連接橋結構的改變對PAbs(C)與SA特異結合的影響
Tab.1EffectsofchangingbridgeofcoatingconjugateonthebindingspecificityofSAtoPAbs(C)
CoatingconjugateInhibitoryrate(1-B/B0,%)
SA(nmol/50μl)0.1280.6403.20016.00080.000400.000
SA-NH-CH2-NH-OVA6.7810.1717.8024.5848.3180.34
SA(C5)-N=CH-(CH2)3-CH=N-OVA2.136.9424.3539.8164.5292.56
Note:B.bindingoftracertoantibodyinthepresenceofSA;B0.bindingoftracertoantibodyintheabsenceofSA
3討論
3.1半抗原的偶聯位點以及和載體之間連接橋的結構對產生抗體的影響SA的分子量僅138.1,與載體偶聯后才能具備免疫原性。作者在SA苯環的C4和C5位分別偶聯載體蛋白合成了3種結構不同的免疫原。結果C4位偶聯合成的免疫原未能誘導產生抗體,而Bennett等用同樣方法將SA與KLH偶聯卻制成了識別SA的羊抗體(但未見其建立ELISA的報道)[5],這可能與KLH異源性比BSA強和不同物種的免疫應答不同有關。C5位偶聯合成的免疫原C和A都誘導產生了高效價的抗體,而前一種能較強地識別SA。提示偶聯位點及連接橋的結構對特異性抗體的產生有很大的影響。同時前一種抗體對SA類似物的交叉反應率較低,從而可以排除樣品中SA衍生物的干擾,確保ELISA的可靠性。
3.2包被物中連接橋結構的改變對SAELISA靈敏度的影響改變包被物中的蛋白種類可以消除識別載體蛋白抗體的干擾,部分地提高了ELISA的靈敏度,但反應體系中仍存在識別連接橋抗體的干擾,使抗體與包被物的非特異結合偏高。因此,作者在建立SAELISA時,針對免疫原C誘導產生的抗體,不僅通過改變載體蛋白的種類(OVA代替BSA),而且嘗試改變連接橋的結構即-N=CH-(CH2)3-CH=N-代替-NH-CH2-NH-來合成包被物,使SA對抗體與包被物結合的抑制率明顯提高(表1),從而提高了SAELISA的靈敏度。
同樣,在檢測吲哚乙酸(IAA)和脫落酸(ABA)等的固相抗原型ELISA中也存在著非特異結合率偏高的問題,是否也可通過改變連接橋的結構來提高檢測的靈敏度呢?有待進一步探索。
作者簡介:王樹才,男,30歲,碩士;
指導教師,周燮,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植物激素及其免疫檢測技術的研究作者單位:(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南京210095)
4參考文獻
1CarusoJL,PenceVC,LeslieA.Immunoassaymethodsofplanthormoneanalysis.In:herland:KluwerAcademicPublisher,1995:433-447
2ZhengZF,ZhouX,ChenJG.PreparationofmonoclonalantibodiesspecificformethylestersofgibberellinsA7andA4.ChineseJournalofBiotechnology,1996;11(4):221
3陳金桂,周燮.在吲哚乙酸不同位點偶聯載體蛋白對其抗體特異性的影響.生物技術,1996;6(6):21
4RobinsRJ.Themeasurementoflow-molecular-weight,non-immunogeniccompoundsbyimmunoassay.In:LinskensHF,JacksonJFeds.ImmunologyinPlantSciences.Germany:Springer-verlag,1986:86-144
5BennettAP,GallacherG,LandonJ.Theraisingandcharacterisationofantibodiestosalicylate.AnnCliBiochem,1987;24:374
1.必須確保基金的安全性。由于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是參保群體的“養老錢”和“救命錢”,是參保群體老年階段的基本生活費用來源,因此對于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運營管理必須確保不能出現過高的風險,基金本金能夠安全按期回收。
2.應適當提高基金的流動性。對于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由于不同時期以及不同情勢下的支付壓力也不同,在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進行投資管理的過程中,應當適度的提高基金的流動性,確保基金在需要時能夠及時的變現支付,保證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的正常運轉。
3.確保基金收益的最大化。對于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運營投資管理策略的制定,應該在符合安全性要求的前提下,把握準收益和風險的尺度,實現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為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體系緩解壓力。
二、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運營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1.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運營管理體制不完善。在我國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運營管理上,投資主體主要是社保基金管理中心,但是其運營管理的專業化水平不高,而且還存在著行政式管理的特點,由于缺乏市場化的運作管理經驗,而且對于投資技巧以及風險規避管理的能力不足,降低了社會保險金投資運營的靈活性,基金運營管理效率不高,甚至影響到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安全可靠。
2.投資運營渠道單一。當前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渠道主要是銀行存款以及購買國債,這兩種運營管理模式雖然可以確保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安全可靠,但是在市場經濟發展新形勢下,基金收益與國民經濟增長率還有較大的差距,特別是在通脹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單一的投資渠道造成資金時間價值的喪失,增加了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貶值風險,無法真正的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3.缺乏有力的監管。當前在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上,缺乏有力地監管,雖然社保基金挪用、擠占等行為基本已經杜絕,但是基金預算管理不規范、基金投資效益還沒有相應的績效審計等問題仍然較為突出,監管機制的不健全制約了社保基金運營管理規范化水平的提高。
三、會養老保險基金運營管理優化措施
1.完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運營管理體制。對于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運營管理,首先應該明確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管理主體,可以按照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業務內容的不同確定不同的管理主體,對于基金政策的實施、基金的征繳以及支付可以由政府作為管理主體,對于基金的投資運營則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綜合選擇公辦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公司、委托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直接委托商業保險公司或信托機構、參與銀行投資管理等體制進行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統一管理,通過選擇適當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主體,確保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的專業化、市場化與規范化。
2.拓寬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渠道。對于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渠道,當前可選擇的主要有銀行存款、國債、金融債券、股票、投資基金、實體經濟、股指期貨以及國際市場投資等,應遵循安全、收益性與流動性的原則選擇,在具體的投資策略上,應適當的選擇分散投資的模式,通過多種投資方式的多樣化組合,廣泛投資,降低投資風險。同時,可以采取分階段投資的管理模式,針對當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進入市場時間短經驗不足的現狀,可以采取相對穩健的投資策略,在中遠期隨著基金累計規模的加大,則應采取多樣化的投資組合,來提高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收益。
3.強化基金運營風險的監管防范。將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置于市場化的投資運營,勢必會存在各種風險問題,因此在投資運營管理過程中必須加強監管以防范各種風險問題。首先應該注意采取限量監管的方式,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中的股票、風險資本以及實物資產等進行數量限制;其次,應該不斷地完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信息披露機制,及時的公布基金的運營管理、資產等財務數據,確保監督管理部門以及社會公眾可以準確掌握基金狀況。第三,應該積極的發揮基金監管機構、財政以及審計部門的作用,嚴格按照基金的運營管理法律法規進行基金安全以及績效審計監管,確保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安全可靠。
二、高校對物業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
(一)以服務理念作為培養模式的中心所謂的以服務理念為中心的培養模式指的就是將服務理念作為教學的中心,主要培養學生與業主交流的技巧,以這種方法來進行工作可以以優質的服務來爭取業主的心,用心與業主交流,對于企業品牌的樹立十分的有作用。但是這種工作方式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就是當遇到一些實際的問題時無法解決,并且無法勝任總體性的管理工作。
(二)以技能作為培養模式的中心所謂的以技能作為培養模式的中心指的就是對學生進行現代化的培養,主要體現在現代化樓宇設備設施的運行和維護、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和能源管理以及大型物業管理等方面。要求學生必須要徹底的掌握機械、建筑、計算機應用以及電工電子等基礎技能;以技能作為培養模式的中心主要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技術水平,經過這方面的培訓之后物業管理人員可以為業主解決一些實際性的問題,但是卻不能體現出物業管理行業的經營理念和管理理念。
(三)復合型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復合型物業管理人才的培養模式主要是針對前兩種培養模式的有點,將兩者的有點進行有效的結合,然后對學生進行培訓,所以走的可以算是復合型人才培訓的道路。盡管這種教學模式正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但是這是一個好的開頭,能夠為物業管理行業輸送實用性的人才。
(四)最新物業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物業管理專業對于人才的培養方向是物業的管理員、物業管理公司的部門主管以及項目經理等優秀的管理人才。其培養的目標主要是四個方面。第一方面就是在學術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培養文、理、工相結合的全面型人才。可以在工作中對多科的知識進行靈活的運用,當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也可以發揮自身的創造性思維。第二方面就是對學生進行方法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徹底掌握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方法。在明確的管理思維支配之下,具備對所有問題都能夠明確分析的能力,當遇到問題時可以靈活的對問題進行解決。第三方面局勢在經營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所謂的經營方面就是將服務技能和服務理念進行有機的結合,在擁有專業的經濟管理理論的同時還會一種或者是多種技能。不論是服務態度方面還是實際問題解決方面都能夠應對自如。
在對物業管理人才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應該采用學校和企業合作的模式。學校和企業合作培養學生,可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雙贏。企業和學校聯合辦學的形式多種多樣,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訂單培育式、校企互動式、崗位見習式以及企業主導式,利用一切能夠利用的資源對學生進行培養,為物業管理行業輸送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一)管理會計教學目標偏離現實
當面對實際工作時,卻不知從何入手,缺乏必要的分析能力和應對能力,無法指導現代社會復雜多樣的經濟活動。為了能夠更好地為社會輸送大量的優秀管理會計人才,有必要對現有的管理會計教學目標進行調整[1]。
(二)管理會計教學內容“重舊輕新”
第一部分介紹管理會計的基礎理論,是管理會計課程的基礎;第二部分介紹管理會計職能的相關理論與具體應用,是管理會計課程的核心;第三部分介紹管理會計的前沿領域,是管理會計內容的拓展。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通常將前兩部分作為教學的重點,花大量課時進行講解,而對新拓展的領域,諸如作業成本法、戰略成本管理、平衡計分卡等只投入很少的課時,甚至讓學生課下自學,而此類內容恰是與企業經營管理聯系最為密切的部分。這種偏重傳統理論而輕視前沿理論的教學慣性,不僅不利于學生及時了解管理會計發展的新動態,而且也會影響學生利用科學理論分析問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三)管理會計教學方式陳舊
目前,管理會計這門課程的教學方式比較陳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教學方法陳舊,主要采用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自學為輔的方法,學生往往被看成說教的對象,師生間缺少互動,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二是實踐教學缺乏,在多數高校,幾乎沒有關于管理會計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個別學校即使安排了實踐教學環節,也多變成了簡單的案例分析課,或者隨便找個企業走馬觀花式地參觀一下,實在有違實踐教學的初衷。三是考核方式單一,目前多數高校對學生的評價主要采取標準化考試的方式,著重考核學生對基本內容、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缺少對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的考核,以致培養的學生“高分低能”,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的需求[2]。
(四)管理會計與其他學科內容交叉現象嚴重
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是財務管理專業、會計專業、審計專業等工商管理類專業的三門核心課程。縱覽這三門課程的教材,內容交叉重復現象嚴重(見圖1)。這種現狀不僅浪費了有限的教學資源,同時也浪費了學生的寶貴時間,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不利于管理會計、成本會計及財務管理相關學科的建設及長遠發展。因此,有必要對管理會計的課程內容進行改革。
二、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管理會計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
針對在管理會計課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對實踐能力的要求,高校應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對管理會計教學進行改革。
(一)調整管理會計的教學目標
為了滿足現代社會對新型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我國管理會計教學應轉變以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傳授為主要目的的傳承式教育思想,樹立以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的新的教學理念。在確定管理會計的教學目標時,應重視對學生思維的訓練和創新能力的提高,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管理會計的相關理論和基本方法,還要激發學生的開拓性思維,鍛煉其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努力將學生培養成能夠承擔企業計劃、控制和評價等相關的各項工作,并能夠通過設計企業流程、協調組織企業工作等多種方式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幫助企業完善內部控制,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的高素質管理人員。
(二)平衡管理會計的“新舊”內容
20世紀80年代以后,世界經濟進入蓬勃發展時期,管理會計領域也隨之掀起了一場觀念革新的。管理會計的新發展促使其內容不斷豐富和擴展,形成了許多新的領域。例如,企業成本管理深入到作業層次形成的作業成本法,與現代社會整個價值鏈優化相聯系的戰略成本管理,基于戰略績效考核與評價的平衡計分卡系統等。這些內容多與企業經營管理有著緊密的聯系,在進行課程內容設置時,應將這些新的內容及時補充進去,并進行詳細講解。首先,高校管理會計教師應系統介紹作業成本法和戰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內容,深入講解其基本理論和方法。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以作業為計算對象的成本計算代替傳統的以產品為計算對象的成本計算的必然性;另一方面,讓學生了解成本動因除了與企業生產本身有關外,還與企業經營規模、生產技術水平、勞動力投入情況等因素有關,從而使學生自覺地從企業長期戰略的視角來分析成本動因。其次,由于平衡計分卡不僅是一種有效的業績衡量系統,也是一種科學的管理方法,在企業中得到了比較廣泛的應用,教師應理論聯系實際,對這部分內容重點講解[3]。
(三)創新管理會計的教學方式
1.重視案例教學,鍛煉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案例教學是推進管理會計理論在實踐中應用的有效途徑,貫穿整個教學活動,教師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可以將管理會計案例分為導入式案例和討論式案例兩種形式。導入式案例安排在新內容開始之前,主要目的是通過對案例中某些現象或者某種現實問題的提問,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而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討論式案例安排在某一部分內容學完之后再展開,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鞏固學過的知識點,并培養學生利用管理會計的相關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增加并落實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
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對管理會計工作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質管理會計人員的培養與高校實踐教學的開展有很大關系。實踐教學可分為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兩個環節。針對校內實踐,高校可以結合管理會計課程部分的典型領域設計一些實踐教學內容。如以全面預算為中心,將預測、決策、預算結合在一起編制一套內容,安排部分課時讓學生動手實驗。另外,也可以購買或和其他軟件開發公司合作開發一套適合高校實踐教學的軟件,為學生創造模擬操作的機會。對于校外實踐,高校可與一些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接觸管理會計的具體事務。這樣,部分學生在畢業后也許就可以留在實習企業工作。此外,可以邀請實務界資深管理會計人員來校授課,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管理會計具體工作的了解,提高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3.創新教學評價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目前,教學評價是對學生信息反饋和激勵的重要手段,其評價方式具有導向功能,會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式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針對管理會計課程實務性比較強的特點,應該打破原來的單一考核方式。在對學生評價時,除了考慮學生期末閉卷考試的卷面成績外,還要重視其案例分析和實踐教學環節的表現情況,以及學生的出勤率和回答問題的積極程度。對以上的各種因素,可以分別給以合適的比重,在此基礎上計算學生這門課的最終成績。這樣學生在平時學習的過程中,就會從各環節入手,積極、主動地參與管理會計課程的各項學習活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