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40:4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高中化學題型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根據題目講述的內容,已知圖像還有化學反應分析過程,了解圖形中的橫坐標、縱坐標還有直線或者曲線中的起點、轉折點、交點和終點所表示的含義,以及每個化學反應階段和過程是怎么樣的,分析清楚化學情景、點和點之間的化學反應過程。如果是根據題目繪制圖像,就需要根據化學方程式找出這些轉折點處,其質量或者物質的量的多少、取值范圍等,利用化學反應連續性的性質,確定出正確的函數關系表達式,再代入,繪制出示意圖。
二、 轉換信息法
一般的化學題目,都會給出很多的信息,再提出問題。基本模式是:題目+一些問題。而在題目提出問題之前的這些信息,大多數是對某個新物質或者對某個實驗過程的講解或者表述,大多數是學生沒有接觸過的非常規性質的新知識,這些信息一般都來源于最近的科技發展和科技進步,文字描述中會有比較多的不必要信息,簡稱干擾信息,也有可能是并未明顯說明的淺藏的解題信息。
對于這類題型,一般的解題思路是提取信息、轉換信息,再加上前后推理得出結論。解題需要注意的問題:讀懂題目,利用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正確的推理。
【例1】科學家在1985年發現了一種新的分子C60,對C60的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驚人的成果。一年前某國科學家用巨型計算機進行模擬后確認,由60個氮原子可以結成穩定的N60分子,N60和C60為球狀分子。N60的原子鍵一旦被破壞,就會釋放出大量的熱,變成N2,可以成為現在世界上藥性很強的炸藥或者性能最佳的火箭燃料。
問題:1N60和C60是不是同分異構體?
2N60和N2,誰更穩定?
分析:題目1,我們要分析同分異構體和同素異形體的概念,經過分析可以知道,答案是否定的。題目2,原子鍵被破壞,放出大量的熱,由能量越低越穩定的化學性質可以知道,放熱后變成的N2能量低更穩定,也就是N2比N60更穩定。
三、 極值判別法
極值,顧名思義就是極限的數值。采用極值判別的方法,就是將復雜的問題,省略掉中間過程,假設處在某1個或者是某2個極端的狀態(最多、最少或者最大、最小),復雜的中間過程被省掉之后,從極端的角度思考問題,再計算出極值,最后確定一個范圍。關于以下幾類問題可以采用極值判別法:
1在可逆反應的題目中,要求某個量的大小,可以將反應看作完全反應,最后分析結果;
2在可逆反應中,計算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時,將可逆反應看成可進行到底的反應,根據反應完全后的計算結果,分析中間的可能值,得出答案;
3在區別混合物的組成時,將混合物看做某一個純凈物來分析;
4在判斷生成物的組成或者反應物是不是過量時,可從很多個平等反應中提取出某一單一反應進行分析。
【例2】一位同學做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在收集到所需要的氧氣后停止加熱,高錳酸鉀沒有分解完全。問剩余固體混合物中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不可能是下面哪個()。
A55∶45B55∶50
C55∶58D55∶62
分析:這題不是一般的化學計算題,它沒有給解題者任何的計算數據,是一個不定量分析的過程。首先如果完全分解,那么高錳酸鉀分解成的錳元素和氧元素原子個數比為2∶6,那么質量比為55∶48,假設高錳酸鉀沒有反應,則剩余的固體高錳酸鉀中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55∶64,由題目的沒有完全反應可以知道,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應該在55∶64與55∶48之間,所以,應該選擇答案A。
四、關系式法
建立關系式,靈活解決各類計算題,已經成為化學解題方法的經典,也是對每步都一板一眼的解題過程的挑戰。利用化學物質中有著承前啟后的橋梁作用的物質,將反應物和生成物及所涉及的物質的關系用式子表示出來。建立關系式的一般過程為:1清楚每步化學方程式,建立計量之間的關系式;2將每步方程式進行有效合并;3利用原子守恒,得出題目所需的關系式。
五、 討論法
討論法分為以下三種:
1未知數不定時的討論。在題目給出條件時,或許有兩個、三個或者更多的數是不知道的,乍看會以為有無數個解,這里要根據化學的實際情況和反應原理來分析,限制未知數的某些情況,得出結果。
2討論極值的問題。極值法重在數學分析和數學思想的靈活應變。化學極值法在高中化學解題過程中運用得比較多,一般是針對混合物判斷組成和計算題中的數據不足的問題。極值法能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
3區間討論法。在數軸上根據不同的點把數軸分成幾個區間,然后分區間討論問題。N個點可以分成N+1個區間,然后討論這些區間變化的原因和在此區間的反應包括哪些。化學題目和其他學科不同的是,有很多時候都可以用字母代表數據,這就造成了表示的不確定性,反應物用量不同,生成物就不同。對于這樣的題目,首先需要注意的問題是找出臨界點,然后根據臨界點,判斷不同用量比,得出不同區間的討論結果。
【例3】現有氧化銅和炭粉混合物共A mol,將它在隔絕空氣條件下加熱。反應完全后,冷卻,得到殘留固體。寫出可能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若氧化銅在混合物中物質的量比值為x(0
解答分析:經過分析可以知道,x的臨界點為1/2和1/3,然后就可以分成3個區間進行討論,最后得出不同區間有不同的關系式。
六、 總結
在高中化學解題過程中,還有代入法、定值法、排除法、估算法、等效代換法、思考法等等多種方法,有些是常用的,有些是經典的或者新穎的。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總結經驗,奠定學生扎實的基礎之后,讓他們掌握不同的學習和解題方法,達到培養學生思維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為塑造創新型人才作貢獻。
參考文獻
[1]鄭梅春.高中化學計算題解題方法小結[J].教學實戰,2009(21).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3B-0108-02
在高中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知識點基本上都是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延伸出來,難度不大但知識點較為抽象,學生難以正確掌握學習技巧。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注重作業設計這一環節,作業的設計應遵循科學合理的原則,從考核的知識點、考核難度、習題的數量等多方面進行考慮,巧妙結合生活實際設題,講究設置的系統性和多樣化,使學生在做練習題時能夠自發地去探究解題規律和解題思路,掌握化學題目的解答技巧,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在解題時的答題速率和正確率,而且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一、高中化學作業類型及作業布置的基本注意事項分析
(一)高中化學作業類型
(1)知識鞏固型。考核形式較為直接,考驗的是學生對于化學課本上基本概念的掌握和基本公式的運用,目的在于讓學生再次復習課堂上的基本知識,加深記憶。
(2)理解應用型。這一類作業考驗的是學生對于基本知識的應用能力,需要學生對于化學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較為熟悉,能夠應用相關知識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有利于提高學生化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3)能力發展型。這是化學出題形式中較難的一種,學生必須能夠熟練運用化學課本上所學的知識,整理出題干信息,綜合分析,明確解題思路,才能得到正確答案。這一類題型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能夠督促學生在做題時對化學知識進行深入探究和思考,綜合應用所學知識。
(二)作業布置基本注意事項
(1)符合學生實際。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布置作業是教學日常工作,但是要想保證學生做題的有效性,在設計作業時,應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和學習的需求,選擇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習題,讓學生通過適量的練習掌握化學知識的學習技巧。
(2)合理設計作業。合理設計的作業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做題效率,促進知識點的掌握,從而達到學習的高效性。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該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給學生設計一些較為經典的的題型,用經典題型代替題海戰術,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學生對于題目信息的敏感性,明確解題的關鍵,快速找到解題方法。
(3)適當引導學生解題。為了改善學生一味地跟隨書本和練習冊練習而缺乏做題后的思考和總結的情況,教師在設計習題時,應明確設題的思路,在題目中引導學生去發現化學學習的規律,掌握解題技巧,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從習題中學會總結,從而高效的學習。
二、高中化學作業布置的策略
(一)豐富出題形式
相對于語文、政治這一類文科科目,化學的學習內容相對精簡,核心知識點比較少,但其考核形式千變萬化。老師在布置作業時,應該把握住考核的核心內容,在學生已經掌握經典的化學出題模式后,創新出題形式,讓學生學會以多種形式去思考問題,學會自主探究、自主思考,加深對于化學知識的理解。量的練習,能夠帶來質的飛躍,但是如果出題形式過于單一,學生會自然而然代入公式和數據,缺乏思考的過程。
例如,在“氯氣溶于水的反應是一個可逆反應”這一知識點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全面掌握這一知識點的定義,可以豐富出題形式:①請寫出氯氣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推斷出氯水當中存在哪些物質(用化學式表示出來);②氯水中哪些物質能發生電離,請寫出電離方程式,并分析氯水中存在的微粒;③若將氯水置于光照條件下,氯水中的化學平衡如何移動?各種微粒的濃度如何變化?上述三個問題①、②側重基礎知識,③側重化學原理,在豐富出題的條件下,能夠讓學生充分理解這一知識點。值得注意的是,老師在平時布置課后練習題時,也應豐富習題的形式,比如說在明確題干信息后,加入一些其他內容,融入題目背景中,讓學生多加練習,習慣這種出題方式,在考試時,自然能夠適應題目形式的變化,迅速找出題干信息,化繁為簡,快速答題。總之,有必要豐富出題形式,進而促進高中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注重坡度與梯度的有機結合
在高中化學的教學中,課本上的知識比較簡單,但是有時候學生做起習題來卻無從下手,雖然能夠知道它的考核內容,但是不知道從哪個角度進行分析。教師可以對化學習題進行坡度設計,由簡到難,循序漸進,讓學生逐步加深理解,從而提高應用能力,在做題的過程中逐步掌握化學學習的技巧,明_解題思路。
例如,在高中化學《水的離子積常數》一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從鞏固知識點入手,設置一道選擇題,考驗學生對這一概念的理解,比如,離子積常數只受溫度和化學平衡常數的影響,教師可以設置不同的選項讓學生選擇,這個題目形式較為簡單,隨后再出一個題:“向純水中加入少量 NaHSO4,且溫度不變的情況下溶液 PH 值的變化情況。”這其實也是對于離子積常數的考核,還涉及到溶液的電解。作業的布置講究由簡入繁,逐漸增加知識點,以便讓學生捋清化學知識點之間的關聯,進行有目標的練習。
(三)準確出題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的進度,針對所學知識點,精準出題。比如,在剛學習完一些化學的基本概念時,可布置知識鞏固型作業,讓學生在做題時復習所學知識,加深理解記憶;而在學習完一個章節后,可布置理解應用型作業,考驗學生能否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讓學生在做題時明確解題思路;而一個階段的學習過后,就可以聯合生活實際,布置一些能力發展型作業,加深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解題思維模式的培養。
一、學習困難的含義
學習困難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學習效率低下的現象,這種現象是由外部環境和內在因素兩方面共同造成的。學習困難的學生具有和正常學生一樣的智商和感官功能,這不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而是在接受教育和學習過程中的某一個階段所產生的一種學習狀態。一般來說,學習困難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偏科傾向,著重表現在高中階段。學習困難生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學習效率持續低下,成績長期處于不達標的狀態;另一種是成績還可以,但是存在明顯偏科的學生,這種類型產生的原因是學生在某一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存在認知困難。
二、高中化學新課程學習困難的認知因素分析
(一)高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
學生在初中升高中后,思維方式由經驗型抽象邏輯思維向理論型抽象邏輯思維轉變,但是部分學生的化學邏輯思維方式還停留在經驗型層面,原有的認知水平無法適應高中化學的新環境,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的認知能力存在明顯不足。同時,初中時期學生對教師的講課方式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賴,但是高中學習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點撥為輔,這就導致學生在身心上無法適應教學方式的轉變。
(二)高中化學學科的獨特性
高中化學學科具有獨特性,較以往的初中知識更為系統化、理論化,知識內容繁多,體系分支過于繁瑣,在一定程度上致使高中學生學習化學的難度有所增加。高中化學知識是對初中知識的深化,化學理論知識深奧難懂,而且抽象程度明顯加深,學習難度增大,在某些時候影響了學生學習的信心。高中化學知識的規律存在特殊性,這就要求學生不能以偏概全,而根深蒂固的經驗型思維模式極大地制約了學生認知結構的擴展,易產生錯誤的認知。
(三)高中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認知特點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認知結構,學生之間不同的認知結構會導致對高中化學內容的學習有所偏差,進而導致學習效果不同。學生在初中時期處于慣性的邏輯思維階段,機械性認知模式嚴重,這種認知模式存在呆板、僵硬的弊端,導致學生在高中化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難以進行變通式的思考。高中化學知識點繁瑣,理論眾多,具有很強的特殊性,由于學生化學學習基礎薄弱,對高中化學知識點無法形成合理的結構化體系,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效果不明顯。
三、高中化學新課程學習困難的解決策略
(一)積極轉變學生的化學思維模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科學性指導,實現學生的邏輯思維模式由經驗型向理論型的跨越式轉變,注重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使學生在交流過程中認識到自身學習的不足,不斷完善和鞏固學習成果。對于化學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要采取學生思考為主、教師引導為輔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官能團的性質,通過分組討論來加深學生對于官能團的類型、作用的理解,從而把握各類有機物的衍生關系及相互轉化。
(二)優化化學教學結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化學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優化教學資源結構,實現教學資源的優化合理配置,建立完整、系統、全面的高中化學知識網絡體系,將各個化學知識點做到合理銜接,突出化學教學知識的主干。同時教師要注重對化學題型解題思路的講解,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例如,加強對有機化學的網絡化總結,對苯、甲苯、苯酚的分子結構及其典型性質進行表格式的總結,從結構簡式、氧化反應和溴代反應三方面進行比較,形成系統化、網絡化的知識理論體系,加強對三者的分析比較,加深印象。
(三)循循善誘,因材施教
教師要加深對學生的了解,根據學生的心理、學習方法、學習效果的不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在思想上充分意識到學生是教育的核心,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指導,承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教學方法的多元化,在教學思想中要樹立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制訂科學化、規范化的教學指導方案。在教學過程中,滿足不同學習層次學生對于化學學習的需要,進行全面化的化學教學設計。例如,“乙烯輻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條線”,這是對有機化學的總結,乙烯化學性質復雜,可生成烷、醇、醛、鹵代烴、高聚物等,醇醛酸酯是依次可得,所以為一條線,加深對學生的引導,使學生進行深入的有機化學規律總結和分析。
新課程改革的有效實施,是為了保證每個學生都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重視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學習困難是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的普遍現象,主要是由學生的自身情況、認知結構、化學學科特點三方面導致的,是一個綜合性的認知因素。基于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化學學習的指導干預,從轉變學生的思維方式、優化教學結構、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三方面入手,幫助學生建立符合化學內容的學習方式,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推動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作出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前言
化學反應、化學實驗、化學物質與化學方程式等都是高中化學學習的主要內容,高中化學知識點既復雜又繁多,這無疑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逐一講解知識點,并采取相應對策幫助學生系統地了解與把握化學知識點,反之學生無法掌握知識點。化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若學生無法系統的掌握知識點,長期以往,學生會喪失學習積極性。因此,高中化學教學中的系統性思維尤為重要。
一、高中化學教學中系統性思維的重要性
化學是一門較為復雜的學科,既需要大量實驗支持又緊密聯系著朝陽科學,且是社會急需、承前啟后的實用性與創設性科學。毋庸置疑,化學一門應用較為廣泛的學科,其方式與情感價值是值得人們學習與借鑒的,但改革開放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應試教育的發展,尤其是高中階段,應試教育的發展趨勢直線上升,所以高中化學教學逐漸失去了基于生產與發展的生活世界,及失去了靈活的科學方式與情感的向度,最終只殘留貧乏枯燥的知識,日益陷入不良境地,成為了理科中的文科。新課改背景下,基礎教育逐漸有了新的活力,但高中化學教學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至今仍居于缺乏系統性思維的狀態,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高中化學教師落后的教學觀念與方式,大部分化學教師忽略了化學學科本身的系統性、忽略了化學與社會、科學等的互相影響與作業、忽略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等,只知道一味的灌輸學生零散的重難點與重要習題,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且學習目的也僅是提升化學考試分數。從高中生科學教育角度而言,我們應該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采取合理有趣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建立系統化知識,逐步產生科學態度,熟知科學方式,理解科學精神,以及幫助學生了解與掌握自身對社會、自然應負的責任,而不是盲目灌輸學生零散、脫離生活的空洞事實與理論知識。由此可見,系統思維是最適宜也是最急需的思維方式。
二、高中化學教學中系統性思維培育策略
(一)基于新課預習掌握化學教材
鼓勵學生預習化學新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的培養,在新課預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整體掌握化學教材,預先計劃化學內容。具體而言,學生首先需要熟讀化學教學內容,且速度不宜過慢;第二次預習則需要結合相應的預習綱要,且需要集中精力分析與思索教材中出現的問題,及創建教學目標,通常教師都希望學生閱讀教材的過程中能夠主動完成課后相應的習題,所以在新課預習的基礎上學生能夠掌握化學知識點,并認真標識出重難點,然后在課堂上結合重難點認真聽教師的講解,從而更好的理解重難點。由此可見整體掌握化學教材是新課預習的良好作用。
(二)基于知識總結加強系統性思維
學生系統性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師有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整體掌握化學教學,并將涉及到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分列,產生完整的化學體系;教學需要幫助學生在學習階段有效融合化學實驗概念、物質組成等板塊,并從多個角度進行總結化學知識;教學需要幫助學生健全系統體系,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進一步充實現有知識結構,并與舊知識相聯系。學習一段時間后,教師便可引領學生結合筆記本教學標準自行總結歸納知識點,或者是讓學生總結這段時間普遍出現的題型,或者讓擅長化學實驗的學生總結化學題涉及的方式,或者是讓學生總結系統性學習方式。學生在知識總結過程中,不僅提升了系統性思維而且把握了化學知識,以及提升了學習興趣。
(三)基于課后練習梳理知識
課堂學習固然重要,但課后練習也不容忽視,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需要注意題量,不能為了覆蓋課上所有知識點而布置大量作業,而是應該注重化學知識的梳理,著重布置反復強調的重點內容,在此基礎上拓展化學知識,以及針對學生經常出錯的題目布置相應的練習,幫助學生認清錯誤的原因,并深追其本質,從而培養學生系統性的化學思維。在做課后練習題的過程中,先要用心的整理化學知識,每一道題目涉及哪些知識點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把握練習方向,探尋解題契機。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系統性思維對高中化學教學而言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提升教學質量,但系統性思維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課前預習、課上總結、課后梳理至關重要,從而加強學生的系統性思維,以及幫助學生產生系統性化學知識框架。
【參考文獻】
近年來,在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堂改革中,教育與生活的關系受到人們的特別關注,已放在改革目標的突出位置。《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兒童、青少年構建智慧的重要基礎,是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等”。《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也指出,“高中生會接觸到很多與化學有關的生活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聯系實際,幫助學生拓寬視野,開拓思路……”。因此,高中化學教學改革過程中,要聯系生活、社會以及學生的經歷,努力做到課程生活化、實用化和社會化,充實課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把書本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實現全面發展。
一、當前高中化學生活化課堂教學現狀
隨著高中化學課程進一步深化改革,化學生活化教學問題也得到教師的廣泛認同,主要表示在公開課上出現大量的化學教學生活化的優秀教案,但從筆者對廣東地區多所學校日常課堂調研發現,在化學教學生活化實踐層面上還是比較薄弱的,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教師在課堂上重視建立化學知識結構而忽視與生活聯系。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學生化學知識結構的基礎,多數教師在課堂上反復強調對化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而忽視將知識點與生活有機聯系起來,致使不少學生只會背誦,沒法把知識靈活去運用到生活中去。
第二,容易忽視解決化學問題的生活情景。受到高考的影響,多數老師會把一些高考知識點進行分析,把各種類型的習題歸納起來,從而組題、練題,搞題海戰術,偏離了教學應當讓學生從理解化學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兩大出發點去分析問題,遇到化學問題只會套題型,把化學和生活分離。
第三,只重學生對實驗原理及其現象的記憶,缺乏實驗體驗。注重學生從自己的經驗出發,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受化學,聯系生活解決與化學相關的一些相對簡單的化學應用問題幾乎成為了當前化學學科改革的共識。但實際中,一些老師在實驗課上為節省時間,只有老師演示實驗,或者直接講述實驗,學生沒有親身體驗,很難培養學生實驗分析能力與動手能力,更沒法談關于實驗能力的遷移了。
二、中學化學生活化課堂教學基本方法和實施途徑
(一)高中生活化教學的基本方法
1采取情境生活化教學法
【教學情境】
在氯氣這一節課教學時,筆者設計這樣的一個生活實踐教學場境:選擇2008年《甘肅氯氣泄露事件紀實》視頻給同學們播放,然后讓同學們思考并回答幾個問題:
問題一:道路的樹苗為什么會出現枯黃了?
問題二:從事故車輛上掉進來的槽罐滾進水塘出現泄漏,為什么工作人員把生石灰倒進水塘?
問題三:錄像中,消防人員把高壓水槍對著空中噴灑,用意何在?
問題四:如果你是事故現象中毒的譚先生,你覺得應該如何自救?
同學們在如此的情境感染下,未知欲進一步增強,他們開始紛紛議論、猜測等等,探究的課堂氛圍逐漸形成。知識建構理論思想認為,學習應當是學習者通過新的經驗與原生活經驗相結合,主動地構建自己的知識經驗,豐富和改造自己過去的經驗,生成新知識。因此,教師要充分實施情境生活化教學,就要經常收入一些與生活相關的化學教學材料,有善于創設與學生相關的生活情境,在生活情境中設計問題,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試用內容生活化教學法
【教學案例】
筆者在給學生上《金屬的腐蝕與防護》課程時,先讓學生回想生活中最常見的例子鋼鐵腐蝕的現象,設問思考,分析原因,引出電化學腐蝕的概念,然后以鋼鐵的吸氧腐蝕和析氫腐蝕作詳細講解內容,找出區別,并引出生活例子,如“炒菜后的鐵鍋有水放置一夜后常會見到銹跡斑斑,為什么?屬于哪種腐蝕?”滲透理論內容于生活更能加深印象。學完電化學腐蝕的內容之后,很容易就可以提出設問“如何對金屬進行防護?生活中常見的例子有哪些?”讓同學們思考討論,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理論應用于實踐,更能學有所獲。
由以上教學案例可看出,老師上課時應當把生活直接還原到課堂上,把教學活動內容于生活,真正做到讓知識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從而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把知識轉化成能力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習最終成為學生發展的動力。
3.設計隨堂習題生活化教學法
在完成《硫和氮的氧化物》這節內容的教學后,結合其對環境污染的問題,同時鞏固同學們對所學知識的記憶以及加以靈活運用,筆者設計以下與同學生活密切相關的一部分題目,并通過PPT演示,如:
例:我們日常見到的汽車排出來的尾氣(主要成分是烴類、CO、NO和SO2等)是空氣的主要污染,最常用的方法在汽車排氣管上加裝“催化轉化器”,從而使得CO和NO生氣無毒氣體,促使SO2轉化和烴類能充分的燃燒,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為了減少空氣污染,可將汽車改造成用天然氣作為燃料或者是開發出低成本的氫能源
B.多植樹造林,擴大城市綠化面積,可以有效控制空氣污染
C.NO和CO反應生氣CO2和N2,化學反應式為:2NO+2CO=2CO2+ N2
D.用此方法唯一的缺點就是生成的CO2較多,致使空氣呈酸性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0-0166-02
一、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意義
根據近年高考的實際發展趨勢,信息型的化學題型也越來越多,因此也暗示了教師應該在實際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能力。信息素養能力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種必備能力。特別是在高考復習中,學生接觸到的信息往往比較繁多,如果能夠擁有良好的信息素質,就能最大程度的幫助他們對眼前的信息進行篩選和總結,從而提高掌握知識的能力。但就目前化學高考復習的實際情況來看,在學生信息素養培養方面還有著很多的不足,影響了學生消化信息的能力。其在具體高考復習中主要體現在學生看到信息量較大或者較為復雜的題型的時候,就會產生害怕心理。即便是學生心里沒有害怕,但還是會因為這些題型的繁雜性,在實際做題時,產生厭倦等類似的情緒,直接影響了學生對于此類題目的處理能力,同時也不利于其信息素養的提高。因此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能力在高考化學復習中至關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學生的高考化學成績,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
二、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策略
(一)幫助學生克服害怕心理
對于學生的信息素養能力培養來說,其最大的阻礙就是面對信息的害怕心理,因此首先就應該基于此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在實際的復習教學中,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先對他們進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在他們的心中樹立對化學學習的信心,在心理上克服一面對化學題目時就產生的害怕情緒;第二是對每年高考化學試題進行一定的篩選,從中選擇出具有一定信息性的題目,并把它們綜合起來,讓學生進行統一的練習,從而培養學生對于此類題目的處理能力,讓他們在面對這些題型的時候不再手足無措,進一步的克服他們的害怕心理;第三是教師在高考復習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對此類題型的解決方法進行自我總結,讓學生自己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從而在遇到此類型的題目時,能夠快速的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同時也對學生的信息素養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二)針對高考常考題型進行復習
在化學高考復習中,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應該結合高考的題型來進行。首先教師應該對于當前的教學方法進行透徹的研究和分析,改善目前的高考復習過程,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復習學習中去,從而提高他們的獨立分析能力。其次,要對習題進行科學的篩選,結合目前高考對于知識靈活運用的重視,并摒棄以往的題海戰術,選擇目的性和針對性強的題目。并且在解答中也不應該固定一種模式,要最大可能的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解答,以培養學生對于信息的利用能力。在高考化學試題中,氧化還原反應一直是考查的重點。比如在2012年浙江高考理綜卷的選擇題中,就出了氧化還原反應、復分解反應和熱分解反應的題目,以考查學生對于物質和離子的氧化性及還原性的掌握能力。
(三)結合高考新題型來培養學生信息素養
隨著新課標的推進,化學的信息遷移等類型題在高考中出現的比例也有所增加,由于它們沒有在教學大綱中提到,因此題目考查的重點也不能預測。并且,很多教師在對這些新題型進行講解的時候,往往習慣用重音讀題目中的重要字眼,或者在講解的時候直接把答案總結成幾個化學知識點。這種做法就使得學生沒有足夠的信息能力來處理這些高考新題型,從而使得學生再一次遇到此類題型時,仍然會被繁雜的題目信息沖亂思維,進而影響到學生信息素質的成效性。
(四)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化學實驗無論是在正常教學或是在高考考查中,都處于重要的地位,因此培養學生對于實驗信息的掌握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在化學高考復習中,實驗主要為復習實驗。因此教師應該針對高考考查實驗的主要方向,培養學生對于實驗文字信息和化學方程式的掌握能力,從而對實驗的核心內容有良好的認知。在高考卷中非常容易出現關于鋁的實驗,而關于鋁的化學方程式也是重點,比如2012年江蘇高考卷中就出到了關于Al-AgO電池的實驗,而2Al+3AgO+2NaOH=2NaAlO2+3Ag+H2O這個方程式自然也就成了考查的重點。
(五)培養學生交流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
在化學高考復習中,學生在交流和應用信息方面主要是通過課后作業等方面實現。課后作業不僅僅是指傳統的習題等教學作業,還應該把課外主動獲取信息囊括其中。即在復習教學中應該注意引導學生在課外通過報紙和網絡等可行的方法,從大量的信息中篩選出自己真正需要的部分,并對這些信息進行必要的重組,從而提高學生應用信息的能力。此外,還要在實際的教學中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讓他們在鞏固和肯定自身掌握知識的同時,也加強其信息交流的能力。
三、結語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化學教學的內容和重心也會增加新的部分。而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作為提高學生掌握化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在未來的發展中必將有其新的意義和內涵。本文結合化學復習教學的實際情況,對培養學生信息素養能力進行了全面的闡述,給廣大化學教師的高考復習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實踐經驗。但本文因為自身的局限性,其內容還不夠全面,在實際應用中還需要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一定的完善。此外,當今的社會是一個信息急速發展的時代,因此化學教師應該對當下的教學重點和化學教學改革新動向有充分的了解,以便于及時的對信息素養的培養方法進行相應的調整,從而使學生實現高效高質的高考化學復習。
談到化學,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憂。究其原因,無非兩種。一部分人認為化學太難了,每次考試成績都不理想,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化學很簡單,每次考試成績都穩中有升。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認識分歧?是因為他們對化學學科的學習內容沒有理解,對化學學科的學習方法沒有掌握。今后,大家可以嘗試以下做法:
一、借助元素周期表去思索任何一種化學反應
化學元素周期表根據原子序從小至大排序的化學元素列表。化學的反應原理都是最外電子層是否“飽和”的問題。通過復習反應方程式(按課本章節逐步復習出現的方程式),對照周期表思考,就能得出結論。你會發現,根據同一周期元素電子層數相同,同一族最外層電子個數一樣,自己就可以推斷出該元素的金屬性或非金屬性,甚至是物理性質,如,金屬的硬度,氣體的密度、顏色、沸點等,還可以根據已知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推斷未知元素的性質。
二、借助總結積累本去牢記所有特殊元素
什么是特殊元素?就是通過反應能夠產生特殊氣體、特殊沉淀、特殊顏色的元素,此外,還有變價元素、組合元素(酸根)等,這些常常是高考化學的考點以及解題的入手點。因此,每一個學生都要有一個專門屬于化學學科的筆記本,把那些非規律性的、不常見的、又很重要的問題分類整理在總結積累本上。
三、借助判斷與推導去解答多數化學題目
其實,高中化學知識并不多,考點相對其他學科而言也非常少。所以,有的學生就存在一種僥幸心理,平時不努力,臨時抱佛腳。我想告訴你的是,一定要找準學好化學的基本點和明確學好化學的大方向,并且一定要記住:功在平時。從入學之初就用心學起,并持之以恒,如此,才能打好堅實的基礎。分析近年來各地區的高考化學試卷,不難發現物質推斷題依然是化學高考中的重要題型,這類題具有條件隱蔽、關系復雜、思維強度大、綜合性強等特點,而且題目構思、內容、思維方法正呈現新的變化趨勢,更加注重知識的綜合、聯系,注重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多種思維方式的運用,注重科學探究。
“化學就是在變化中學。”化學老師普遍愛用這句“名言”來引導學生在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時注重化學變化過程的分析,從而有效答題。然而,面對繁雜多變的試題,學生往往會出現開書了然、關書茫然的情況,特別是面對高中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問題時,由于缺少總結和整理,不少學生面對試題心生畏懼,缺少解決問題的信心。
針對上述情況,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更多地注重引導學生去分析整理基礎知識和基本題型,提煉出解題的思路和技巧(基本方法),從而清除學習道路中的障礙。“參照系”法是面對化學題型的不斷衍變而提出的一種解題思路,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選取學生熟悉的知識(參照系)進行對比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分析解決問題,從而有效簡化解題過程。現就中學化學中出現的幾類常見題型提供“參照系”法例析如下。
一、有關強、弱電解質溶液的稀釋問題
例一:pH=2的鹽酸和醋酸,取等體積稀釋相同倍數后比較兩溶液pH值的大小關系。
此類強、弱電解質的稀釋問題,屬于學生熟悉的知識,學生普遍能結合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移動情況進行分析,得出醋酸稀釋后電離平衡正向移動,醋酸溶液中n(H)增加且大于鹽酸溶液中的n(H),在體積相等情況下,醋酸溶液的pH更小的結論。
變式:pH相同的氨水、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鋇溶液,分別用蒸餾水稀釋到原來的X倍、Y倍、Z倍,稀釋后三種溶液的pH仍然相同,則X、Y、Z的關系是( )。
A.X=Y=Z B.X>Y=Z C.X<Y=Z D.X=Y<Z
解析:這道題其實是例一的變形。本題的解答首先可以選定一個熟悉的參照系――稀釋相同倍數時三種溶液的pH值關系是:氨水>氫氧化鈉=氫氧化鋇。要滿足本題要求,使三種溶液稀釋后的pH值相同,就必然需要在稀釋相同倍數的基礎上繼續加水稀釋氨水,從而得出答案為B。
二、有關化學平衡移動問題的分析
例二:在一密閉容器中,反應I(g)+H(g)?葑2HI(g)達到平衡,保持溫度不變,將容器體積增加一倍,達到新平衡時,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氣體顏色變淺,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了
B.HI的質量分數減少了
C.氣體顏色變淺,平衡不移動
D.HI的濃度變為原來的50%
解析:本題是化學平衡移動問題中最基本的題型,學生能根據等體積可逆反應在改變壓強時平衡不移動的規律進行解答,得出答案為CD。
變式:(2000全國高考)在一密閉容器中,反應aA(氣)?葑bB(氣)達平衡后,保持溫度不變,將容器體積增加一倍,當達到新的平衡時,B的濃度是原來的60%,則( )。
A.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了
B.物質A的轉化率減少了
C.物質B的質量分數增加了
D.a>b
解析:這類題目學生在解答時不清楚該反應體積變化特征,分析問題會有些盲目,要清晰分析只需巧設中間環節,找到一個熟悉的參照系――假設容器體積增加一倍時該平衡不移動,則此時B的濃度應為原來的50%。要滿足本題要求,達到原濃度的60%,則必須在假設狀態(參照系)的基礎上時使平衡正向移動,再根據平衡移動規律,非等體積變化反應在減壓時平衡向體積增大方向移動,從而得出答案為AC。
三、有關化學平衡問題中等效平衡問題的分析
例三:在一固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發生反應,2A(g)+B(g)?葑3C(g)+D(g),達到平衡時C的濃度為wmol•L,若維持容器的體積和溫度不變,按下列四種配比方案作為反應物,達平衡后,使C的濃度仍為wmol•L的配比是(?搖?搖?搖?搖)。
A.4molA+2molB
B.3molC+1molD+2molA+1molB
C.3molC+1molD+1molB
D.3molC+1molD
解析:本題是恒T、恒V條件下非等體積可逆反應的等效平衡問題,此類題目學生一般能夠按照極限轉換的思路把四種配比關系進行轉換,凡滿足與初始狀態配比一摸一樣的就滿足題意,從而得出答案D。
變式:(2007年四川卷)向某密閉容器中充入1molCO和2molH2O(g),發生反應:CO+HO(g)?葑CO+H。當反應達到平衡時,CO的體積分數為x。若維持容器的體積和溫度不變,起始物質按下列四種配比充入該容器中,達到平衡時CO的體積分數大于x的是( )。
A.0.5molCO+2molHO(g)+1molCO+1molH
B.1molCO+1molHO(g)+1molCO+1molH
C.0.5molCO+1.5molHO(g)+0.4molCO+0.4molH
D.0.5molCO+1.5molHO(g)+0.5molCO+0.5molH
化學是高考考試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較大,所以,我們要在化學學習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根據高中化學的學習任務和規律,總結并掌握高中化學學習方法。在此筆者就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一化學學習方法,提出些自己粗淺的見解,以期與各位同仁共同進步。
高中化學的地位之重,不言而喻。高中三年的化學教學總格局是:高一把好基礎關,高二把好素質關,高三把好提高關。當前的新一輪課程改革以“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學科本位的觀念,真正把學生作為主體確立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向學生灌輸這樣一種思想:我們學的是“有用的化學”,而不是“為了學化學而學化學”。現總結化學學習方法如下:
一、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階段是化學學習的初級階段,課前對化學進行預習是提高聽課質量的重要保證。作為學生,平時要養成自覺地、有意識地去預習下一節課要講的內容的習慣。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精讀課本;劃重點,把握重點的概念;進行段落標注,不理解、不懂的地方要做備注,以便上課時重點聽老師講解。在這個準備階段學生應該做到:首先,通讀課文。通過閱讀課文,了解新課的基本內容與重點,要把自己看不懂的問題記下來或用鉛筆在書上作一些記號,確定重點、難點和疑點,以便在聽課的過程中做到有重點地接受教師的講解。其次,新舊知識要融合。在讀課文后了解了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聯系己學過的與之有關的基礎知識,如果有遺忘的就要及時復習加以彌補,這樣才能使新舊知識銜接,以舊帶新,溫故知新。
二、多記憶
首先說化學是一門聯系生活很緊密的自然科學。生活中很多物質都跟化學息息相關。所以化學很多物質都需要通過記憶去了解。它不同于數學,可以通過推理推出來。化學里面有太多的細節和零碎的知識點需要去記憶。如物質(Cl2,NO2,Na2O2,)的顏色,狀態等物理性質,高中化學里面接觸過最常見的白色沉淀或者其他有色沉淀有哪些(如白色有Mg(OH)2,Al(OH)3,Fe(OH)2,CaCO3,AgCl等等。紅色沉淀有Fe(OH)3等等。)或者物質與物質反應及其反應現象如向NaOH溶液中加入FeCl2溶液,反應現象是先生成白色沉淀Fe(OH)2,然后再變成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沉淀Fe(OH)3;檢驗苯酚可以使用FeCl3的顯色反應(紫色)等等諸如此類的經典反應和反應現象都要牢記,也是歷年高考的考點,只有通過記憶這些細節才能更好更快捷地做好一些無機,有機推斷題目。另外,這些細節的記憶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一些東西,或者是做好一些題目的敲門磚。
三、重理解
除此之外,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誤區,太重記憶而疏于理解。化學是由記憶和理解,做題訓練,總結反思再做題幾大版塊構成。不論是記憶還是理解,或者做題反思等等都要貫穿于整個學習化學的過程之中。在化學的學習過程中,純粹靠記憶去學習化學肯定是不行的,而且絕對學不好化學。記憶零碎的知識點重要,理解一些反應原理,操作過程更重要。在化學的理解方面,如氧化還原反應中,老師們會通過教授學生一些口訣如“升失氧化還原劑”來幫助記憶,但更重要的是要去理解,理解什么代表著“升”(化合價的升高),什么代表著“失”(電子的失去)等等。所以有時候記憶和理解是相互關聯并行不悖。還舉一個在化學里面理解要求能力很高的知識點:電化學。在甲醇氧氣(KOH為電解液)的有機原電池中,甲醇能失去電子做負極,氧氣得到電子應為正極。負極上反應方程式為CH3OH-6e-+8OH-=CO32-+6H2O;正極上發生的反應方程式為:2H2O+O2+4e-=4OH-.這個原理如果光記憶,無法理解到知識的精髓,那么稍微變換一下題型變成甲烷氧氣燃料電池,學生就容易束手無策,所以理解是解題的關鍵。
四、理解后再做題實戰
通過這些理解后,還是不夠的,我們要再通過一些練習去鞏固,那學習效果會更好。有時候兩三道聯系是杯水車薪的。題目是千變萬化的,我們要見識各種不同的習題來達到深度理解。舉個例子來講,這次考在常溫下1L 1mol/L的NaOH與1L PH=0的CH3COOH 反應,要你比較反應后各例子的濃度大小。下次考一個物料守恒,或者電荷守恒的問題,抑或是說不在常溫下,而是在100攝氏度情況下的一個題目。那么題目可以是千變萬化的,所以我們要進行大量的做題來增加我們看化學題的多面性,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到化學的精髓。現在的化學高考中,肯定不會遇到我們以前做過的原題,所以記憶是不起太大作用的,主要是通過理解達到萬變不離其宗,以一通百的目的。化學高考中題目是千變萬化的,現在的高考對考生的要求已經不限于題量,難度設計,還包括時間控制。所以高考對考生的思維反應能力也加入了一些考驗。所以考生在平時的訓練中也要注重對思維能力的訓練。做到又快又準的境界。以前人們都抱怨說題海戰術是不對不對的,要給學生減負,要提高效率之類的話,但其實在中國這個應試教育體制下面,做題,大量做題是學好知識為數不多且行之有效的辦法之一。主要取決于你怎么做題,下面的段落會涉及到,很多學生遇到的情況就是發現要么在學習在做題中越做越差,越來越趕不上,要么就越來越高效越來越思維敏捷越來越輕松這些個兩極的惡性或者良性循環。所以為了讓學生的成績能朝著一個良性的循環去發展,學生一定要注重理解,理解通了之后要抓緊做題反復訓練,達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境界。
五、課后鞏固階段
課后鞏固階段是學生真正掌握知識的必不可少的階段。在前兩個階段的學習中,學生基本了解了化學的知識點,但是印象還是比較淺或者比較模糊的,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后加強鞏固。
高考復習最重要的就是連貫性,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化學考前復習的時候要根據復習的內容和教學情境,明確高考復習目標,有了目標就有了指示燈,無論化學知識點多么繁雜,教師都能幫助學生找到突破口。要想幫助學生制定恰當的復習目標,首先就要抓住化學知識之間的多向聯系,再將這些聯系進行整合匯總。其次,抓住化學知識之間的上下包容關系,構建起有層次的化學知識鏈,充分挖掘化學教材中蘊含的內在價值,為學生設計出合理的問題,讓學生自行解決。最后,針對化學實驗內容進行復習。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從探索中尋求適合自身的學習規律,加強對化學原理的運用。與此同時,教師在此過程中還要進行適當的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會學生用自己探索來的知識去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才能更加的深刻。
二、教師要注重基礎知識、轉變教學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