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40:1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國際貿易方式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匯款按照使用的結算工具不同,可以分為電匯、信匯和票匯。按貨物、貨款的運送及支付順序不同,匯款方式在國際貿易實務中有兩種運用方式:預付貨款和貨到付款。其中,預付貨款對于出口商而言較為有利:既可以降低貨物出售的風險,同時減輕了資金負擔;貨到付款則對于進口商較為有利:既可降低資金風險,也能先收貨后籌款,相當與得到資金融通。如付款的期限較長,甚至可以將貨物售出后,用所售收入支付款項。因此,用匯款方式進行結算,風險承擔和資金負擔在買賣雙方之間不均衡。結算的風險(如貨物運出后能否順利收回貨款以及貨款付出后能否順利地收到貨物)和資金壓力完全由一方承擔,另一方則相對有利。
托收是指由債權人開立匯票,委托銀行通過其海外分支行或行,向國外債務人收取貨款或勞務價值的一種結算方式。雖然托收與貿易匯款都屬于商業信用基礎,但是跟單托收通過用單據代表貨物控制貨物所有權,從而將結算風險及資金負擔在進出口雙方之間進行了平衡。對于出口商來說,出口商通過控制貨權單據來控制貨物,不付款或承兌就不會交單。一般不會受到"銀貨兩空"的損失,比賒銷安全。對于進口商來說,只要付款或承兌,馬上就能取得單據,從而得到貨物的所有權,比預付貨款方式安全。
在貿易實務中,托收按照是否附有貨運單據可以分為光票托收和跟單托收。對不附有全套貨運單據的款項的托收稱為光票托收;對附有全套貨運單據的款項的托收稱為跟單托收。其中,根據交單條件的不同,跟單托收可分為D/P(付款交單)和D/A(承兌交單)。D/P(付款交單)按照付款的時間不同又可以分為D/P即期和D/P遠期。不同的托收方式中存在的結算風險也有所不同。在D/P條件下,代收行在買方支付了全部票據金額以后才能將有關票據交給買方,這樣賣方的貨款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而在D/A下,代收行在買方承兌有關匯票后就可以將有關單據交付買方,這時賣方已經交出了貨物的物權憑證,一旦買方的信用出現危機,到期不付款,賣方手中僅有一張已承兌匯票能約束買方的義務,仍可能遭受錢、貨兩空的損失,對于出口商來說選用D/A一定要慎重。
信用證支付方式是近年來國際貿易中最常見、最主要的支付方式。信用證(L/C)是開證行根據買方(開證申請人)的請求,開給賣方的一種保證承擔支付貨款的書面憑證。這種方式把應由買方承擔的付款義務轉化為銀行的付款義務,從而加入了銀行信用,由于銀行承擔了第一性的付款責任,有審單的義務,使得結算的程序更為嚴格、規范,對于買賣雙方而言,結算的風險進一步得到控制;資金融通也更為便利。因此,該種方式被貿易各方廣泛接受。
二、選擇支付方式時應考慮的因素
由于各種支付方式的特點不同,因此在選擇合適的支付方式時,應該考慮以下因素。
1.客戶信用等級的高低。如果客戶的信用等級很一般或是貿易雙方是首次進行交易,應該選用L/C的方式;如果客戶的信用等級較高,可以選用D/P,既可以達到即節省開證費的目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物權憑證的安全性;如果客戶的信用等級非常高,就可以選用D/A甚至是直接T/T的方式。
2.貨物供求狀況不同。如果是暢銷的貨品,賣方可選擇對自身有利的支付方式,如要求用L/C進行結算,甚至要求買方預付貨款。如果是滯銷的貨品,則所選擇的支付方式可能會有利于進口商,如D/A,甚至可以貨到付款。
3.選用的貿易術語和合同金額的高低。不同的貿易術語對于買賣雙方的責任規定以及風險分擔有所不同,因此也應根據貿易術語不同來選擇合適的支付方式。對于象征貨組中的CIF和CFR,就可以選用托收和L/C的方式;而對于FXW和實際交貨的D組術語,一般就不會采取托收的形式進行結算;對于FOB和FCA等術語,由于運輸的事宜是由買方安排的,出口人很難控制貨物,所以在一般情況下也不會選擇托收的方式。另外,合同金額如果不大,則可以考慮選擇速度較快、費用低廉的T/T方式或光票托收方式。
選擇支付方式的最終目的是盡量降低結算的成本,分散結算的風險,促使進出口貿易的順利進行。以上所列舉的各個因素會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不同的歷史階段、不同的具體客觀情況而對貨款的支付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三、正確選用支付方式的建議
從國際貿易實踐情況來看,單純某一種結算方式總是不能滿易各方的要求。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有必要采用綜合支付方式進行結算。
1.匯款和托收相結合。如:先采取T/T的形式預付定金10%,在裝船后T/T合同款的40%,,剩余的50%采用D/P即期付款的形式。這種選擇既能保證供貨方及時履行發貨的義務,又能約束進口人及時付款,同時節省了更多銀行費用的支出,也節約了寶貴的貿易時間。
2.匯款和信用證相結合。如:定金的部分以T/T辦理;主要的貨款采用L/C的方式進行支付;至于一些余款,以T/T的方式進行。
3.托收與信用證結合使用。這樣的組合既可盡量地避兔不必要的開支,也能對作為物權憑證的單據起到保護的作用。如將D/A和信用證和銀行保函結合在一起使用,或要求使用由代收銀行開具的銀行承兌匯票,這樣,原來的商業信用就被轉變為銀行信用,將出口商的風險轉嫁給銀行。
綜上所述,國際貿易支付方式選擇是否恰當,會直接導致出口人是否能夠安全、快捷地得到貨款。在選擇時,不僅要考慮自己的風險,也要考慮對方的成本,力圖達到雙贏的日標。所以,要根據對方的資信等級、貨物的供求狀況、合同金額的高低、運輸方式和種類、財務結算成本高低等因素來決定。同時,靈活運用組合的、綜合的支付方式來進行國際貿易的結算,以分散結算的風險。
參考文獻
[1]王立武.國際貿易支付方式的選擇與風險.中外企業文化,2004(1).
[2]高增安.國際貿易出口方支付方式的理性選擇.經濟體制改革,2002(4).
[3]任曉燕,任嘵鴻.論國際貿易支付方式的選擇.商場現代化,2007(9).
[4]危英.論國際貿易結算方式最佳選擇.求索,2004(11).
一、FCR單證的含義 FCR:Forwarders Certificate of Recei pt (FIATA Document)貨運人收訖貨物證明,是國際貨物運輸協會聯合會(以下簡稱FIATA)給其組織內部國際貨運人推薦使用的單據。這是FIATA制定的關于國際貨運收到發運給指定收貨人的貨物的標準憑證。國際貨運收到貨物后,立即將其收貨憑證交與發貨人,作為對貨物負有責任的正式確認書。該收貨憑證為非轉讓單據,且只可以簽發一份正本。 二、出現FCR單證的原因 除了正式的海運提單B/L外,為便于貿易操作,現在出現了一些外觀類似、也能作為提貨依據,但不具備物權證明的提單變形。比如FCR(Forwarders Certificate of Rec eipt)FTBL(FORW ARDERS THROGH BILLS OF LADING)等。嚴格說來,這些單據只屬于“承運人收據”,即貨運人證明已經從發貨人手中接收了貨物。
操作上與貨代提單沒什么差別,但卻有實質上不同。出現這種單據的原因,主要是買家于出口地采購數量大,或者有商采購,或者有分公司直接下單采購的時候,貨物集中運送,除可以節省運送時間外,又能夠節省運費,因此商或者分公司往往指示出口商,或者供應商將貨物交給承運人,由承運人預先向船公司包下若干貨柜,而后由承運人負責裝柜,待貨物運抵卸貨港或目的地時,再由承運人負責領柜或分送至不同地區的收貨人,如此將可以節省不少時間和費用。在這種方式下,跟船公司簽定運輸契約的是承運人而不是托運人或發貨人(SHIPPER),因此托運人或發貨人將貨物交給承運人以后,得到的單據是承運人收據而不是海運提單。目前,許多國際超市買家如WALL-MART、K-MARK等,多采用這種方式。
三、FCR的幾個特點
(1)FCR一般只出現在FOB條款下;
(2)FCR只是收據,而非提單這樣的物權證明;
(3)FCR如同CargoReceipt似的,誰都可以開具;
(4)進口商不需要FCR就能夠提貨;(
5)表面上的風險承擔方是承運方 四、FCR單證與海運提單的區別 FCR是國際貨物運輸協會聯合會(以下簡稱FIATA)給其組織內部國際貨運人推薦使用的單據,從其字面含義看,該單據僅是貨運人收到貨物后出具的收據而不是運輸單證,但根據FIATA出具的FCR樣本和FCR的使用情況,貨運人均在FCR正面顯著位置記載:“我們基于不可撤消的指示將貨物置于收貨人控制之下或交予收貨人。”在FCR僅記載“將貨物置于收貨人控制之下”時,貨運人和收貨人之間屬委托合同法律關系,貨運人根據收貨人的指示為收貨人收集貨物、進行拼箱、租船訂艙等,此時FCR僅具有貨物收據的功能,不是海上貨物運輸單證,與提單的區別顯而易見。但當FCR記載“將貨物交予收貨人”。即貨運人承諾按照FCR記載的運輸要求“運送”貨物至目的地時,則貨運人實際上處于無船承運人的法律地位。其簽發的FCR應視為運輸單證,系運輸合同的證明,受我國海商法的調整。應屬于“提單以外的單證”。
我國海商法第八十條規定:承運人簽發提單以外的單證是海上貨物運輸合同和承運人接收該單證中所列貨物的初步證據。由此可見,貨運人簽發的FCR和提單有相同之處,均是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的證明和承運人接收貨物的收據。兩者至少存在以下幾點區別:
(一)FCR與提單的法律效力不同。提單是物權憑證,誰擁有提單,誰就擁有對貨物的所有權。提單的轉移代表貨物所有權的轉移。而FCR不是物權憑證,不代表貨物所有權,它僅僅說明貨運人接收貨物的承運,是簽發給托運人的貨物收據。
(二)FCR與提單的交付貨物約束性不同。提單是承運人保證據以交付貨物的單證,而FCR不具有該項特點。我國海商法明確規 定,提單中載明向記名人交付貨物,或者按照指示人的指示交付貨物,或者向提單持有人交付貨物的條款,構成承運人據以交付貨物的保證。因此,如果是記名提單,承運人應向記名的收貨人交付貨物,如果是指示提單,承運人應按指示人的指示交付貨物,如果是不記名提單,承運人應將貨物交給提單持有人。如果承運人未憑提單交付貨物則應對根據提單有權提貨的人因此遭受的損失負賠償責任。而我國海商法未規定FCR等提單以外的單證也是承運人據以交付貨物的保證,因此承運人不憑FCR將貨物交付收貨人不違反法律的規定。FCR一般都在正面顯著位置明確記載“貨物將直接發送收貨人”,只要托運人接受了該單據,即應受該項約定的約束。因此承運人不憑FCR將貨物交付給收貨人也不違反運輸合同的約定,可見在用FCR代替提單的運輸方式下,承運人直接向收貨人交付貨物既不違法也不違約,無須對托運人因此受到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三)FCR與提單的采用前提不同。FCR一般只出現在FOB價格條款和EXW(工廠交貨)價格條款下,提單的使用則無此局限。在FCR運輸方式下,貨物買方多為著名的國際超市或大型建筑項目的采購商,這些客戶的訂單一般具有量大、周期長的特點,一份訂單很可能分多次運輸,買方為節省時間和運費,在訂立買賣合同時常常要求采用FOB價格條款或EXW 價格條款,畢竟船公司給大買家的運費要比給普通客戶的運費低得多。在上述價格條款下,貨物運輸由買方控制,買方往往指定賣方將貨物交給貨運人,由貨運人預先向船公司包下若干貨柜,而后由貨運人負責裝柜,待貨物運抵目的地時,再由貨運人在目的地的人負責領柜并分送至不同地區的收貨人。從上述業務操作流程可以看出,和船公司簽訂海上運輸合同的是貨運人而不是托運人,因此托運人將貨物交給貨運人以后得到的單據是FCR而不是海運提單,除非托運人在簽訂買賣合同時不同意用FCR代替海運提單。而提單的適用一般與買賣合同約定的價格條款無關,只要買賣合同約定憑提單結匯,則貨物由承運人接收或者裝船后,只要托運人提出要求,承運人就應當簽發提單。
(四)FCR與提單被銀行接受的條件不同。銀行接受提單和FCR的條件有所不同。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UCP600)第1924條規定:無論是什么樣的運輸單據,必須表明承運人名稱,并由下列人員簽署:承運人或其具名人,或者船長或其具名人。承運人,船長或人的任何簽字必須標明其承運人,船長或人的身份。人的任何簽字心須標明其系代表承運人還是船長簽字。提單作為承運人簽發的運輸單據,系物權憑證,屬于UCP600接受的運輸單據的范疇。
而FCR 的簽發人為貨運人,FCR只具有貨物收據的作用,僅表明貨運人將根據約定將貨物發送到目的地,不代表物權,不具有“通過將紙面單據(PAPERDOCUMENT)交給另一方就將在途貨物的權利轉移給另一方”的功能,所以通常該運輸單據不被銀行所接受,除非開證人在信用證中明示“FCR是可接受的”。 (五)FCR與提單的可轉讓性不同。依據我國海商法的規定,除記名提單外,指示提單和不記名提單均可轉讓,可轉讓性意味著提單持有人可以在目的地通過提交單證來獲得貨物所有權,而不論此時的提單持有人是否是和貨物托運人簽訂買賣合同的買方。FCR與提單不同,在目的地交付貨物并不依賴FCR的轉遞,原因在于FCR不具有與交付相關的固有屬性即可轉讓性,FCR是不可轉讓的單證,貨物只能交給FCR記名的收貨人。 五、使用FCR單證的風險以及防范 與信用證提單結算方式對比,FCR單證結算的風險是顯而易見的。
(一)若客戶直接要求使用FCR單證結算,非信用證方式結算。這種情況主要是發生在賣方或發貨人的貨運是買方指定的,并且該貨代是國際貨物運輸協會聯合會的內部會員時,由貨運簽發給發貨人FCR單證,賣方可以直接憑此單證向銀行結算貨款,無需買方開立信用證。這種情況下,買方省去了開立信用證的費用,并且可以及時通過貨代提貨。但是對于賣方風險較大,有可能是發貨了,而銀行不予以結匯,買方卻可以先行提貨。這顯然與信用證結算相比,賣方承擔較大風險,有可能會貨款兩空。
(二)若信用證中規定使用的不是B/L,而是FCR時,這種條款下,雖然是信用證結算,但沒有使用正式的海運提單,客戶可能通過與貨運公司勾結,先行提貨。如果是信用證提單結算的話,賣方持提單通過信用證方式結算貨款,買方首先要開立信用證,提單才通過銀 行傳遞到買方,買方不付款是不可能提貨的,提單就代表貨物的所有權,買方付款獲得提單后,才擁有對貨物的所有權。所以,使用FCR的風險仍然由賣方承擔。
(三)若采用FCR結算的進口商為信譽良好的著名的國際超市買家時,出口廠商和銀行也普遍接受這一條款。因為,在FCR條件下,對廠家來說,往往做FOB比做CFR價格要劃算些,畢竟船公司給大買家的運費,要比給普通廠商的低得多(歐基港幾乎低1/3,且不受季節波動影響),這對廠商是有一定吸引力的。而且,買家所選擇的承運 人都是具實力且關系良好的船代,一般也不會有什么問題。
一、國際貿易專業的特點
國際貿易專業是一門技術性較強的應用經濟學科,其實踐性教學必不可少而且十分重要。在以應用型為主導的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中,國際貿易專業既離不開與其他應用型本科專業所相同的共性,又有著其自身專業屬性所要求的固有屬性。總的來看,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具有較扎實的理論基礎
“應用”是科學理論見諸于實踐的過程,理論是應用的基礎,對實踐能力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因此,應用型國際貿易人才不僅不能忽視理論知識的學習,更要把有關經濟管理知識以及貿易理論的學習作為重點,雖然他在學術研究上不是研究型人才,但也有自己的所長,有較豐富的國際貿易知識儲備,在“厚基礎,重應用”的培養模式下,屬于知識型應用人才而有別于技能應用型人才。
(二)具有較強的動手實戲能力
動手、實踐能力就是對“應用”的最好解讀。它要求不僅能將國際貿易領域已有的科學研究成果按照已經學到的操作程序應用到外貿實際工作中去,而且能夠在變化的情況下,創造性地根據已學理論和操作技能解決新間題。
(三)具有項目執行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
作為國際貿易應用型人才,強調經營項目運作能力的培養以及經驗的積累,同時具有培養市場開拓的能力和把握客戶資源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調研能力及創新能力;能夠獨立承擔外貿業務,統籌各個業務環節,協調多方關系,能夠開展調查研究和收集整理資料,并從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
(四)具有合作溝通的能力
由于國際貿易活動涉及國內外諸多行業和部門,如銀行、海關、船舶公司等,國際貿易人才必須注重同各方的溝通、聯系與介作。因此,在社會高度分工合作的今天,人們在日益注重自己的個性發展的同時,更要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領導與民眾的關系,要具有責任心和協同介作能力。
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育界逐漸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重視實踐教學,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教育工作者已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學生社會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應用型本科”,重在“應用”二字,要求以體現時代精神和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育觀為先導,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勢下構建滿足和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新的學科方向、專業結構、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全面提高教學水平,培養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對于地方性本科院校,從教學體系建設上如何體現“應用”二字,其核心環節就是實踐教學。
二、國際貿易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對國際貿易實踐教學缺乏統一深刻的理解
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和對強化實踐教學重要性的認識一定程度上還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層次質的認識。在社科類專業教學過程中,許多老師仍認為實踐教學就是理工科或部分有模擬實踐軟件可用的應用性課程,實踐就是上機操作、就是社會實習等。
而實際上,實踐教學包括課程性實踐教學和集中性實踐教學(或稱綜合性實踐教學)。前者是指與課程教學內容相結合,與課程理論學習同步進行的實踐活動,它包括課程作業(平時作業、綜合練習、模擬考試、大作業)和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等。課程設計是指需要綜合運用各課程知識集中進行的實踐活動,包括實習、社會調查、畢業設計或畢業作業(論文)等。
國際貿易是一門具有涉外活動特點、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應用學科,它涉及貿易、金融、政策、法律等諸多領域的問題。現行外貿企業所需要的國際貿易人才是既有實際操作能力,又有一定的分析、判斷能力的外經貿人,這就對國際貿易教學的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國國際貿易的教學方法的現狀是,“理論說教”占據了主要形式,顯然它無法適應現代經濟建設對國際貿易人才的需求。
(二)課堂內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較為缺乏和落后,課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薄弱,未能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
目前各個高校多媒體教學設施基本齊全,在一定程度上能滿足教師在案例教學、實務展示等教學環節的需要,但不可否認,這種教學手段和方式仍然是教師單方面的知識傳授,學生仍然缺乏必要的動手練習。即使是將課堂移到實驗室,似乎學生多了動手實踐的時間,但在現有條件下,學生更多的是對電腦和相關貿易軟件的練習和操作。
目前,相當一部分高校的實習、實訓基地存在著浮于形式的現象,一方面歸因于當前我國企業改制后管理者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傾向,另一方面也可歸因于在該領域經費的投人,人力的投人以及感情的投人所限。許多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常常依賴老師們個人在社會建立起來的人際關系,通常也被限定在一定的區域、層面、或時間,校企間的合作十分有限。
(三)實踐教學環節在專業教學計劃中比重小,地位不突出
相當一部分地方院校的國際貿易教學計劃相同或相近,盡管實踐環節的教學課時已有較大提高,但除去一定量的停留在計劃中的“名義實習”課時后,實際可用于學生實踐、或動手的學時仍顯不足,大量的公共課、理論課仍占據了較大的學時比重,實訓教學未作為相對獨立的教學環節在人才培養計劃、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中體現出來。實踐教學附屬于實務教學,在實務教學時順便進行一些零星的實訓,沒有將實訓作為相對獨立的教學環節來設計。
(四)實踐教學的師資隊伍建設相對落后
同實驗室、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相比,從事實踐教學的師資隊伍建設相對滯后。這主要表現在:一是諸多教師從高校畢業后直接進入學校從事教學工作,本身缺乏實踐教學環節的專門訓練,也未能接受社會實踐工作的錘煉,尚不能成為行家里手,更難以勝任相關的實踐指導工作。二是高校對從事實習、實踐和實訓課不夠重視,不能將其和理論課同等評價,使得很多教師都不愿意從事實習、實踐和實訓教學,甚至覺得做這些工作低人一等。
(五)實踐教學評價機制還不夠客觀和完善
說到實踐教學的評價機制建設,應該從兩方面人手。一是對從事實踐教學的教師的評價。目前很多高校對教師工作的評價還主要停留在課時量,教學效果的評價(包括教學督導組和學生兩項)以及科研等方面,而具體到對實踐教學就更缺乏客觀和詳細的評價標準,某些情況下,甚至和理論課采取一樣的標準。這樣的結果是,實踐課得不到重視,教師從事實踐教學的積極性發揮不出來,實踐教學總是處在“呼聲高,效果差”的境地。二是對學生的評價機制。學生在結束了實踐教學后,對其有一個客觀公正合理的評價,也是一種很好的激勵作用。但因為實踐課本身開展的困境和不受重視,使得教師在評價學生方面也或多或少地流于形式和隨意。 三、推進實踐教學改革的對策
(一)調整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
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實踐教學計劃。實踐教學計劃是實踐教學改革的指導性文件,因此,要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加以制訂。此外,制訂實踐教學計劃要結合國際貿易專業的特點和發展趨勢,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聘請一些長期從事國際貿易實際業務的專家或專業建設委員共同參與實踐教學計劃的制訂。
課程的設置首先要體現實踐性,突出集中實訓環節,大幅度調整理論課和實踐課的比例,包括學時、授課內容等;建設實訓中心,改善專業實訓條件;加強教師(包括理論課教師和實踐指導教師)動手能力的培養,同時可以與社會上一些資格證書的考試相結合開設相應課程。
(二)加大對實踐教學環節的財政投入
加大對實踐教學環節必要的財政投人,逐步健全實踐教學環節必備的教學設備與設施,以滿足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推廣應用和立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實施。
(三)建立校企合作實踐模式
強化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積極與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實現互利雙贏。雖然目前很多公司企業都不愿意接受高校的實習、實訓,但學校可以通過為對方提供員工培訓場所,優秀的師資資源等換取相應的利益,從而密切同公司企業的關系,最終實現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在加強基地建設的同時還要加強實驗室的建設。國際貿易專業可以建立實驗室、模擬國際貿易博覽會、模擬公司等,以相應的軟件作為支撐,通過軟件操作使學生了解國際貿易的各個環節和整個流程。
(四)強化實踐師資隊伍的建設
一、引言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國家的經濟發展就已邁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開放型經濟已經成為發展我國經濟的必然趨勢。針對開放型經濟發展的理論五花八門,本文將以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的國際貿易新理論為入手點進行分析,結合我國國情,得出適合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的一些啟示。
二、新貿易理論的基本觀點
眾所周知,國際貿易理論的代表理論是李嘉圖比較優勢理論,但在實踐中卻發現,更多的國際貿易是在同類產品中進行的。隨著經濟的發展,一個新的理論逐漸嶄露頭角,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提出的新貿易理論認為每個國家的發展資源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在貿易時取長補短,優勢互補,才能合理依靠國內與國外的共同資源,豐富自身的發展前路。例如,蘋果由美國加利福利亞州蘋果公司研發設計的,但卻找中國的富士康工廠代工,之后銷往世界各地。其原因是中國低廉的生產成本和勞動力,而中國工廠可以在生產過程中得到部分費用,從而雙方互利互惠。
三、開放型經濟
在國內和國外貿易過程中,有一種跨越國界的貿易流動,這種貿易可以使得貿易國獲得更高的經濟收益,這種貿易活動稱為開放型經濟。在開放型經濟中,既要出口,也要進口,從而形成國家間的自由貿易,使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貿易更加緊密,從而發揮國家的自身經濟優勢。曾經的昆山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相對落后的城市,在改革開放后,他們堅持走開放的發展道路,以IT行業為領導,同時積極對外合作與貿易,勇于創新、大膽實踐,終于走上開放型經濟的昆山之路。
四、新貿易理論對我國開放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的啟示
1.戰略性支持貿易政策
為了迎合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時代,政府應當給予有發展前途的企業大力扶持,并且設立一些優惠政策,使其能更好的提高經濟效益,為我國的經濟添一份力。例如,日本政府在二戰后,對于本國的企業發展就給予了大力的支持與保護,政府和企業相輔相成,互惠互利,所以日本本國企業快速發展。當然,所謂的保護并不是盲目的保護所有企業,而是保護那些在未來發展中會有一定優勢的企業。所以,政府應該根據現今社會經濟發展的方向和今后的發展道路進行判斷,酌情保護與支持。
2.重視企業的規模經營
規模經濟既包括內部也包括外部的經濟。對內部經營規模的重視,就是重視企業自身的生產規模。現在,隨著國際一體化經濟的快速發展,規模經濟亦將不可避免的導致市場規模的擴大,從規模經濟的新貿易理論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某種市場需求的增多,國家便會對某個行業的生產規模進行一定的擴大,這也有助于減少工業過程的生產成本,當然,規模經濟所帶來的成本優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我們的國際競爭力,反之,它在國際競爭中就會相對于處于劣勢。
3.促進創新的競爭優勢
新貿易理論中提出一個國家的興衰需要看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而這樣的競爭優勢又來源于該國是否在經濟發展中具有相應的創新競爭機制。由此我們可以了解到,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同時也是提高對外貿易競爭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我們國家要想提高國際競爭力,從而獲得更多的貿易利益,首先必須要做到的就是創新,單一的產品時間一長的話,消費者本身就會產生一定的消費疲勞由此來形成我們國家的競爭優勢。在銷售渠道上的創新,現在銷售的渠道偏于多樣化,電商的發展可謂是迅速的,但國外商相對的有些被動了,我們應該促進網絡銷售的發展,與國際銷售,提高或者是減少在銷售中可有可無的環節,這樣可以在一定基礎上降低我國的企業生產成本,從而爭取到最佳的銷售時機,增加自身的籌碼,提高我們的國際競爭力。
4.大力調整產業結構
近幾年來,隨著高新科學技術的發展,加快了國際貿易供應鏈的形成和電子商務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步伐,促進了國際貿易融資的發展,使得國際貿易融資在方式上和市場組織形式上均發生了一系列的深刻的變化。
1.1 積極參與國際貿易供應鏈的各個環節
為了順應國際貿易供應鏈的新的發展趨勢,一些國際大銀行已不再只是對客戶在國際貿易中的某個環節或階段進行局部的融資,而是更加關注客戶在整個貿易周期的需求,從買賣雙方簽訂合同開始,追蹤整個供應鏈中貨物及資金的走向。
1.2 開展國內信用證業務,創新應收賬款融資
國內貿易的特點和性質上與國際貿易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我們可將國際貿易融資的操作方式移植到國內貿易融資上,根據我國目前的信用環境和業務風險程度,開展國內信用證業務。銀行可根據自己的條件大力開展保理、福費廷和出口商票等融資業務,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可采用第三方買斷、資產證券化、風險參與、再擔保等方式來分擔風險,提高風險的防范和控制能力,進而促進貿易融資和銀行匯票的發展。
1.3 創新管理方式,實施貿易融資電子化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的普及,銀行應與時俱進,充分利用高新技術建立電子商務平臺,參與國際電子結算支付系統。電子商務平臺既能為買方提供了貨到付款交易的自由,又可為賣方提供支付的保護,為銀行、保險公司、運輸公司提供業務資源,為客戶獲得業務資源創造有利條件,同時也有效地降低了貿易的風險。
2. 目前我國國際貿易融資中存在的問題
2.1 融資模式落后,融資對象集中
目前,國內各銀行辦理的貿易融資業務仍是以傳統方式為主,約占貿易融資總量的70%,比如出口打包貸款、進出口押匯等。而相對于保理、福費廷等較為復雜的業務則開展十分有限,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貿易融資業務的發展。
2.2 缺少有效的貿易融資風險防范措施,風險控制手段落后
雖然國際貿易融資的風險較為復雜,但也是可以利用科學方法進行有效的預測和防范的。我國各大商業銀行和企業也都建立了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操作規程和管理辦法,但仍受傳統管理理念的影響,片面追求業務規模,粗放經營,沒有針對金融危機環境下的國際貿易融資的業務和風險進行周密、詳盡的分析和研究,因而使得國際貿易融資風險隱患較大。
2.3 缺乏精通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高素質復合型的人才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促進了社會經濟、文化的多元化發展,對商業銀行和企業內部員工的業務水平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國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單一,國際結算、信貸、法律等知識水平不高,因而急需一大批精通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以滿足國際貿易融資的發展趨勢。
一、什么是國際貿易?
國際貿易通常是指國家之間的商品、勞務和其他生產要素的交換活動,是世界各國在國際分工的基礎上通過國際市場的交易活動,實現商品以及勞動、科技等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達到互通有無,取得絕對和相對利益的行為方式和過程。一方面,國際貿易的規模和結構是由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和特點決定的;另一方面,一國對外貿易的狀況又對本國經濟發展速度和供求總量平衡的實現產生重要作用。
二、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貿易政策是一個國家的總政策國際貿易相對利益,特別是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目的在于發揮本國優勢:一方面,優化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提高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并利用國家力量擴大出口;另一方面,利用經濟和其他手段限制進口,保護本國國內市場,達到平衡國際收支,擴大社會需求,刺激經濟增長的要求。具體政策主要有:一、貿易保護政策,二、自由貿易政策論文格式模板。
三、國際貿易的絕對利益和相對利益
在國際貿易中,貿易利益及其如何在貿易參與國之間進行分配涉及到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確定應當出口什么,進口什么,它與一個國家參與國際分工的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相關;二是如何確定進出口商品要達到的目標,它是指在國際貿易條件下進行什么樣的商品交換更有利。那些基本上是自給自足的經濟國家國際貿易相對利益,經濟結構以國內分工為基礎,開放程度較低,對外貿易通常以互通有無、調劑余缺、滿足需要為主要目標。而經濟開放型國家則以國際分工為背景組織國內生產,國際交換突破了轉換使用價值的局限,而注重貿易中的比較利益。依據比較利益原則確定其以何種方式參與國際分工,確定進出口商品的結構和流向,通過對外貿易求得利益的增長。
1、國際貿易的絕對利益
從對分工極大地有利于老公生產力率的提高這一規律的認識出發,出現了以絕對優勢為基礎的國際分工和貿易,以致貿易雙方都能從國際貿易中得益。不同國家在具體產品的生產上具有絕對成本的差異。所謂絕對成本差異是指在某種產品的生產上一個國家 所耗費的勞動成本絕對低于其他國家。
2、國際貿易的相對利益
通過對兩個國家生產成本的比較,如果某一個國家并不擁有任何絕對優勢,而是居于絕對劣勢,那么,國際貿易的結果,仍然可以使貿易雙方取得貿易利益。只要各國商品之間的價格比率有所不同國際貿易相對利益,在進行貿易時,每個國家都會有一種比較或相對優勢。也就是說,一個國家生產任何商品的成本均比其他國家都高,然而,這個國家生產的某種商品的成本相對于生產其他商品的成本相對較低,那么,這個國家在生產這種商品上便具有比較優勢,就應該生產并出口它,通過國際貿易來交換本國生產處于相對劣勢的產品,從而取得相對利益論文格式模板。
四、國際貿易的供求關系
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一樣,是在一定的供求關系條件下進行的。國際貿易的供求關系對國際貿易的價格有著重大影響,也決定著一國對外貿易的戰略、策略和進出口格局及結構。
1、影響國際貿易供求關系的因素
經濟發展周期的影響、貿易保護的影響、國際壟斷的影響、國際或地區性經濟事件或政治、軍事局勢的變化的影響。
2、增強對國際貿易供求關系變化的適應能力
國際貿易供求關系的變化,對于一個國家進出口業務、國際收支及國內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為了適應這種變化,提高國際競爭能力國際貿易相對利益,通常根據本國國情和國際貿易發展的趨勢,適時調整對外貿易的戰略和策略,調整國內的產業結構,充分發揮本國在生產上占絕對優勢和相對優勢產品的生產,在國際貿易中獲得絕對和相對利益。
五、結束語
發展中國家要從根本上改變在國際貿易中的不利地位,最終途徑還是要加快本國技術進步,提高整體經濟實力,逐步增加高技術產品、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比重,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經濟學基礎(第三版)李明泉主編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8
石河子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建設的100所重點大學之一,現由教育部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建,也是國家西部重點建設高校。國際貿易是石河子大學的熱門專業,該專業培養的學生應較系統地掌握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了解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狀況,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了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社會經濟情況,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實際業務、慣例、調研和宣傳策劃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涉外部門的實際業務以及國家在對外貿易方面的方針、政策,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
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對外貿易規模的逐步增大,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多。對于國內設置國際貿易專業的高校來講,每年培養的本科生數量也不少,但真正能符合市場需求的并不是很多,這就意味著我國目前普通高校國際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進行適當的轉變,即從培養研究或者管理型人才向培養應用型人才轉變。
一、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
從目前石河子大學國際貿易專業課程設置中可以發現,公共課設置過多,占用學時數較大,對于學生今后從事外貿工作的實務課程設置較少,專業課學時數逐步被壓縮。公共課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大學公共課(不能刪減,必須按照教學計劃實施),另一部分是學院的公共課(課時可以變動)。其中,大學的公共課有些根本沒有必要占用太多學時數,而且有些完全可以設置為選修課,對于在實務中需要的海關、報關實務、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等課程一般都為選修課。因此,國際貿易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應該結合目前的社會需求,設置合理、有效、實用的課程體系,使本科生畢業后能適應市場需求。
二、重視師資隊伍培養
在國際貿易專業建設中,師資隊伍的建設尤為重要。對于目前的石河子大學國際貿易專業來講,專業教師數量不足,每門專業課不能做到兩名教師來共同承擔,甚至出現一名教師要承擔三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學校在人才引進方面不能僅僅限于博士,應適當放低門檻,引進國際貿易碩士。先引進,然后再組織教師外出進修,多與同行切磋技藝,提高教學質量;組織國內學術會議,在與同行的交流中可以獲取前沿的學科知識以及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經驗,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聘請外貿公司、銀行國際業務部、外運公司、商檢部門、海關等對外貿易有關單位的專家進行信息交流,不斷吸取最新的國際貿易方面的信息和動態。
三、重視校內實踐
石河子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的校內實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在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的機房進行上機操作,采用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和世格軟件公司開發的S imTrade外貿實習平臺軟件、外貿模擬練習系統、外貿實務教學系統和外貿單證教學系統。每個參與SimTrade外貿實習平臺虛擬貿易的學生都將按照實習計劃扮演進出口業務流程中的不同當事人,從而共同組成了模擬貿易環境。學生按照實驗老師所分配的學號扮演出口商、進口商、供應商和進出口地銀行不同的角色,從事目標對象日常工作,從而熟練掌握各種業務技巧,體會客戶、供應商、銀行和政府機構的互動關系,真正了解到國際貿易的物流、資金流和業務流的運作方式,最終達到在實踐中學習的目的。第二部分是在第一部分的基礎上在商務實驗室開展的手工操作實習,也就將報關過程中所涉及到的環節全部紙質化,按照實際工作中的要求進行練習。這兩部分的實踐,是對學生所學專業知識的一個檢驗。學校應該重視校內實踐,加大對校內實踐經費的投入。加強實驗室的建設,提高實驗教師的技能。
四、拓展校外實習基地
加強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盡可能建設更多的校外實習基地。學院通過科研立項,與自治區及兵團企業進行合作,促進科技向成果的加速轉化。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主動找企業尋求合作,建立相應的實習基地,實現校地雙贏、校企雙贏。同時,要繼續加大與阿拉山口海關、檢驗檢疫局、五礦有限責任公司、兵團商務局等單位的合作,定期選派優秀的學生去實習。積極拓展與霍爾果斯口岸、紅其拉甫口岸、吐爾尕特口岸和喀什機場口岸等的聯系,建立更多的校外實習基地,以便學生能更好地理論聯系實際,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
五、加強畢業論文管理
畢業論文是國際貿易專業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環節,是畢業生總結性的獨立作業,是學生運用在校學習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基本知識研究和探討實際問題的實踐鍛煉,是綜合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手段。畢業論文選題要符合石河子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的培養目標及教學要求,達到畢業論文(設計)綜合訓練目的,應盡可能結合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促進教學、科研、外貿的有機結合,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既要注重對學生基本能力的訓練,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使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有較大的提高。指導教師要嚴把質量關,督促學生完成開題報告、文獻綜述、任務書的撰寫。學生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按時提交相關材料,認真閱讀參考文獻,在規定時間范圍內完成論文的撰寫。同時,通過答辯小組討論,評選出優秀論文和論文指導教師,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對于對于不合格的論文應該放入二答,二答不過的直接推遲畢業。這樣,學生不但能充分重視論文撰寫和答辯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提高論文質量的水平。
參考文獻:
一、國際貿易人文化的內涵
進入21世紀后,隨著世界經貿的變化和發展,在多邊貿易體制的制度框架下,一種新的價值取向正在國際貿易領域內悄然形成,即貿易的人文化(即人文貿易)現代人文主義思想在國際貿易領域的體現,它通過以WTO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的制度安排,特別是“貿易與環境”等問題納入WTO新一輪多哈發展議程,使國際貿易活動不僅重視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問題,而且關注人類發展中的社會問題。
在傳統人文主義的影響下,國際貿易的指導思想以謀取最大限度的經濟利益和對物質財富的最大限度占有為目的。不管是重商主義理論,還是亞當斯密的絕對成本理論、李嘉圖的比較成本理論和H-O原理都只是重視貿易的總量,很少顧及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人類社會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導致人類發展與自然發展的對立,使人類社會在取得巨大進步的同時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環境污染、資源短缺、生態失衡、貧富分化等。
現代人文主義思想從根源上改變了傳統人文主義思想對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的錯誤價值導向。以1995年建立的WTO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旗幟鮮明地將可持續發展寫入前言,作為一個重要宗旨,這是對GATT宗旨的重大發展。在發展國際貿易的過程中牢記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目標,是著眼于全球的長遠利益和子孫后代的幸福,防止片面追求眼前利益的傾向,防止由于一味地追求某一時期生產與貿易的發展,而造成對環境的污染和生態的破壞,以至從根本上動搖國際貿易的基礎,降低人類的生活水平。從GATT對世界資源的“充分”利用,演變成WTO對世界資源的“合理”利用,一方面反映出WTO尋求的人類對資源利用能力的擴大主要表現在對資源利用質的提高,而非對資源利用量的擴大;從更深層次上講,也是現代人文主義思想在國際貿易的體現,是貿易人文化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里程碑。
二、國際貿易人文化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一)國際貿易人文化對國際貿易理論基礎的動搖
第一,對指導國際貿易理論價值取向的哲學思考。理性經濟人的假設是現代經濟學基本的核心假設,是現代經濟學產生、發展和研究工作的核心與起點。經濟學研究主要建立在人們受自身利益驅動并能做出理性決策的假設基礎之上。現代人文主義思潮的興起,在國際貿易內形化的新價值取向。人文貿易的哲學基礎現代人文主義堅持“以人為本”,追求人的全面發展。人文主義關注人的發展與完善,強調人的價值和需要,關注生活世界存在的基本意義,并且在現實生活中努力實踐這種價值和意義的精神。其哲學價值取向與傳統國際貿易理論是完全不同的,對謀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經濟人”假設提出嚴重挑戰。
第二,對傳統自由貿易能增進社會財富和福利的增長的質疑。關于自由貿易可以改善經濟福利的論斷是經濟學中最古老和最廣泛接受的原則之一。它在構造國際政治、政府和制度框架(比如,單一市場地區,如歐盟和WTO)中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然而傳統自由貿易理論論證的條件假設中都沒有把環境污染及生態破壞的負面影響計入生產成本。沒有考慮環境成本的“社會財富和福利”的增長,其實是一種“虛擬”、“現時”的增長,其增長的背后忽略了“現實”、“延時”的補償成本,如果考慮環境成本帶來的財富和福利的損失,傳統的自由貿易會增進社會財富和福利的增長的結論實際上可能站不住腳。 轉貼于
(二)國際貿易人文化對多邊貿易體制的挑戰
隨著國際貿易人文化的發展,如何協調環境與貿易的關系,對多邊貿易體制的許多基本原則提出了挑戰。如生產過程和方法(PPM)問題和雙重環境標準的爭論對現有國民待遇原則提出了質疑;環境補貼和與環境成本內在化有關的生態傾銷問題使得人們重新思考公平貿易原則;發展中國家在保護環境方面能否享有特殊待遇等。國際貿易人文化的發展,將從新的角度思考兩者的協調問題。
三、建立以人文貿易為基礎的可持續貿易發展模式的初步探討
(一)建立可持續貿易發展模式的目標
建立可持續貿易發展模式必須以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促進對外貿易的人文化發展。國際貿易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應與人文化發展方向內涵是一致的。國際貿易的可持續發展應跳出傳統意義上的片面追求貿易額的“可持續”增長,而是在關注貿易總量的同時還應關注貿易的實際質量,從以物為中心的可持續發展到以人為中心的可持續發展,從追求短期利益的可持續發展到追求長期綜合利益的可持續發展。
(二)建立可持續貿易發展模式的主要措施
第一,重新審視對外貿易效益來源,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轉變外貿的增長方式,必須重新審視外貿效益來源。首先必須建立人文貿易的評價體系,在衡量外貿效益的經濟指標體系中增加生態指標和社會指標,客觀評估外貿對國家經濟、生態、社會帶來的整體影響。在此基礎上,重新思考外貿效益的來源,對資源投入與貿易收益嚴重失衡的產業進行技術革新,減少其負外部性,促進產業結構和貿易結構優化升級,實現外貿收益的現實增長。
第二,建立貿易與環境的有效協調機制。建立貿易與環境的有效協調機制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加強貿易與環保法規、政策的協調,充分考慮貿易政策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及環境政策對貿易的扭曲代價,實現貿易與環境的雙贏;其二是建立人文貿易措施保護體系,推行綠色貿易行動計劃,合理建立中國產品綠色標準體系,既可以增加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產品的實際競爭力,又可以實現以人為本,自然、社會的協調發展的保障體系。
第三,構建應對國際貿易“人文壁壘”的預警和快速反應系統。國際貿易的人文化發展伴隨著“人文壁壘”的產生,為了防止其帶來的負面影響,需構建相關的預警和快速反應系統,對人文貿易發展過程中有可能引起的“人文壁壘”的變化因素進行監測、識別、評價、預測、預防控制并及時矯正不良發展的趨勢,以保證國際貿易人文化的健康發展。
參看
[1]Ota Sik, Fred Eidlin, William Graf:For a Humane Economic Democracy,Journalof Economic Literature [M]Vol, 24, No, 3 (Sep, 1986), pp,1233-1234
[美]理查德T德喬治.經濟倫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一、國際貿易人文化的內涵
進入21世紀后,隨著世界經貿的變化和發展,在多邊貿易體制的制度框架下,一種新的價值取向正在國際貿易領域內悄然形成,即貿易的人文化(即人文貿易)現代人文主義思想在國際貿易領域的體現,它通過以wto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的制度安排,特別是“貿易與環境”等問題納入wto新一輪多哈發展議程,使國際貿易活動不僅重視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問題,而且關注人類發展中的社會問題。
在傳統人文主義的影響下,國際貿易的指導思想以謀取最大限度的經濟利益和對物質財富的最大限度占有為目的。不管是重商主義理論,還是亞當斯密的絕對成本理論、李嘉圖的比較成本理論和h-o原理都只是重視貿易的總量,很少顧及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人類社會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導致人類發展與自然發展的對立,使人類社會在取得巨大進步的同時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環境污染、資源短缺、生態失衡、貧富分化等。
現代人文主義思想從根源上改變了傳統人文主義思想對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的錯誤價值導向。以1995年建立的wto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旗幟鮮明地將可持續發展寫入前言,作為一個重要宗旨,這是對gatt宗旨的重大發展。在發展國際貿易的過程中牢記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目標,是著眼于全球的長遠利益和子孫后代的幸福,防止片面追求眼前利益的傾向,防止由于一味地追求某一時期生產與貿易的發展,而造成對環境的污染和生態的破壞,以至從根本上動搖國際貿易的基礎,降低人類的生活水平。從gatt對世界資源的“充分”利用,演變成wto對世界資源的“合理”利用,一方面反映出wto尋求的人類對資源利用能力的擴大主要表現在對資源利用質的提高,而非對資源利用量的擴大;從更深層次上講,也是現代人文主義思想在國際貿易的體現,是貿易人文化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里程碑。
二、國際貿易人文化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一)國際貿易人文化對國際貿易理論基礎的動搖
第一,對指導國際貿易理論價值取向的哲學思考。理性經濟人的假設是現代經濟學基本的核心假設,是現代經濟學產生、發展和研究工作的核心與起點。經濟學研究主要建立在人們受自身利益驅動并能做出理性決策的假設基礎之上。現代人文主義思潮的興起,在國際貿易內形化的新價值取向。人文貿易的哲學基礎現代人文主義堅持“以人為本”,追求人的全面發展。人文主義關注人的發展與完善,強調人的價值和需要,關注生活世界存在的基本意義,并且在現實生活中努力實踐這種價值和意義的精神。其哲學價值取向與傳統國際貿易理論是完全不同的,對謀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經濟人”假設提出嚴重挑戰。
第二,對傳統自由貿易能增進社會財富和福利的增長的質疑。關于自由貿易可以改善經濟福利的論斷是經濟學中最古老和最廣泛接受的原則之一。它在構造國際政治、政府和制度框架(比如,單一市場地區,如歐盟和wto)中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然而傳統自由貿易理論論證的條件假設中都沒有把環境污染及生態破壞的負面影響計入生產成本。沒有考慮環境成本的“社會財富和福利”的增長,其實是一種“虛擬”、“現時”的增長,其增長的背后忽略了“現實”、“延時”的補償成本,如果考慮環境成本帶來的財富和福利的損失,傳統的自由貿易會增進社會財富和福利的增長的結論實際上可能站不住腳。
(二)國際貿易人文化對多邊貿易體制的挑戰
隨著國際貿易人文化的發展,如何協調環境與貿易的關系,對多邊貿易體制的許多基本原則提出了挑戰。如生產過程和方法(ppm)問題和雙重環境標準的爭論對現有國民待遇原則提出了質疑;環境補貼和與環境成本內在化有關的生態傾銷問題使得人們重新思考公平貿易原則;發展中國家在保護環境方面能否享有特殊待遇等。國際貿易人文化的發展,將從新的角度思考兩者的協調問題。
三、建立以人文貿易為基礎的可持續貿易發展模式的初步探討
(一)建立可持續貿易發展模式的目標
建立可持續貿易發展模式必須以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促進對外貿易的人文化發展。國際貿易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應與人文化發展方向內涵是一致的。國際貿易的可持續發展應跳出傳統意義上的片面追求貿易額的“可持續”增長,而是在關注貿易總量的同時還應關注貿易的實際質量,從以物為中心的可持續發展到以人為中心的可持續發展,從追求短期利益的可持續發展到追求長期綜合利益的可持續發展。
(二)建立可持續貿易發展模式的主要措施
第一,重新審視對外貿易效益來源,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轉變外貿的增長方式,必須重新審視外貿效益來源。首先必須建立人文貿易的評價體系,在衡量外貿效益的經濟指標體系中增加生態指標和社會指標,客觀評估外貿對國家經濟、生態、社會帶來的整體影響。在此基礎上,重新思考外貿效益的來源,對資源投入與貿易收益嚴重失衡的產業進行技術革新,減少其負外部性,促進產業結構和貿易結構優化升級,實現外貿收益的現實增長。
第二,建立貿易與環境的有效協調機制。建立貿易與環境的有效協調機制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加強貿易與環保法規、政策的協調,充分考慮貿易政策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及環境政策對貿易的扭曲代價,實現貿易與環境的雙贏;其二是建立人文貿易措施保護體系,推行綠色貿易行動計劃,合理建立中國產品綠色標準體系,既可以增加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產品的實際競爭力,又可以實現以人為本,自然、社會的協調發展的保障體系。
第三,構建應對國際貿易“人文壁壘”的預警和快速反應系統。國際貿易的人文化發展伴隨著“人文壁壘”的產生,為了防止其帶來的負面影響,需構建相關的預警和快速反應系統,對人文貿易發展過程中有可能引起的“人文壁壘”的變化因素進行監測、識別、評價、預測、預防控制并及時矯正不良發展的趨勢,以保證國際貿易人文化的健康發展。
參看文獻
[1]ota sik, fred eidlin, william graf:for a humane economic democracy,journalof economic literature [m]vol, 24, no, 3 (sep, 1986), pp,1233-1234
[2][美]理查德t德喬治.經濟倫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0.引言
以教學為中心、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是學校工作永恒的主題。而科研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推進器,以科研促進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科學研究是學科建設的核心,它不僅可以增強教學的深度、拓展教學的廣度,而且可以更新教師知識結構、完善教師的知識體系,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沒有科研的支撐作用,教師便不能對學科的前沿、動態有及時和深入的掌握,無法準確地理解和把握學科特點以及相關學科之問的關系,往往淪為有限知識傳授的輸送者,難于啟發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科學是源,教學是流,只有把教學和科研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為社會培養所需人才。
1.科研帶動了教學改革
現代科學的發展速度驚人,新思維、新方法、新成果、新觀點層出不窮,國際貿易學科發展更是如此: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國際貿易學科的發展有了很大變化,主要表現為:第一,國際貿易研究對象出現了新領域、新課題,諸如“跨國公司與國際貿易”、“標準化與國際貿易”、“電子商務與國際貿易”。第二,國際貿易理論出現新理論、新原則。伴隨各國經濟發展,利用外資理論、新保護主義理論、區域經濟一體化理論、國際貿易非零和競爭理論、國際貿易“雙贏”理論誕生。第三,國際貿易實務出現了新方式、新崗位。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飛快發展,出現了以計算機為媒介的網絡上所達成以貨物(或服務)所有權或使用權轉移為標志的電子商務。新形勢下,外貿行業內的分工趨向細化,新的崗位不斷涌現,如外貿跟單員、報檢員等等。
如果我們對國際貿易學科發展不加研討,對社會需求不予莢注,對本校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不進行改革,所培養的學生顯然不能適應社會需求。因為國際貿易學科發展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能掌握國際貿易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現代化經營管理模式,精通國際貿易相關法規慣例,又能獨立完成各類企業的進出口各項環節的運作。而我校原人才培養方案無論在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上還是在專業課設置上都存在很大問題。教學理論與實踐環節脫節,專業技能課程缺失。正是從國際貿易學科發展角度探討我校國際貿易專業教學,我們才大膽提出國貿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包括課程設置要改革。相關論文——“從學科建設的角度探討我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建設”于2007年公開發表。實際上,課程設置是高等學校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也是專業教師科學研究的一部分。更廣義地說,教學研究可視為科研的一部分。我校新制定的09版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方案,就是本校國貿教研室專業教師深人研討國際貿易學科發展所完成的科研成果。
通常而言,脫離科研工作的教師,往往沒有機會或熱情對本學科發展和專業設置、課程建設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難以實現對本專業知識的掌握和綜合應用。其教學內容必然容易枯燥、過時。專業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在其專業方向領域擁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學習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了解最新的學術前沿的動態。這一目的得以實現則需借助科研,科研推動教學與時俱進。
2.科研提升了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本科生畢業論文是本科教育階段中一項重要的工作,是全面檢驗學生四年學習成果的重要環節。畢業論文指導是高等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畢業論文的質量和水平是檢驗四年教育、教學成果的一個重要指標。認真指導學生畢業論文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實際能力所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畢業論文的寫作是一個收集文獻,調查資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創造,提升學生研究問題能力的一個過程。帶領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活動中,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舉措。人才的培養不僅在于教給學生多少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必須經過實踐丁二作的鍛煉。在05級國貿專業論文設計中,大多數同學都參與到我的科研課題。如虢威同學畢業論文課題“湖北糧食物流產業外資進人現狀分析”正是我所主持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湖北糧食物流安全問題探討”中的部分內容。梁華迪同學的畢業論文題目“湖北省農產品出口貿易現狀分析與對策”同樣是我參與的省級項目——“中國農產品國際營銷環境研究”中的一個分支。在沒有參與論文課題申報前,多數學生對論文的架構、國內外研究現狀和論文研究目的是模糊的,對收集的資料也不假思索地填充在論文中。論文沒有太強的邏輯性,中心也不突出。通過反復指導并闡述自己在科研論文所表達的觀點以及課題研究所要實現的目標,啟發引導學生思考,幫助他們歸納提煉論文所要表達的觀點,經過多次比較國內外相關論文,激發他們獨立研究并找到與課題有關論據,使他們在經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巾得到切實鍛煉。這種啟發式的指導學生參與科研,并嚴謹負責地把守論文質量關避免了學生盲目抄襲或草率應付。教師在科研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敬業精神、創新意識、強烈的進取心,往往對學生的創造能力、探索精神、治學態度有著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學生對知識整體把握能力和創新能力在科研過程中得到全面提升。
3.科研有助于提高教師自身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