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39:0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內科學教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其中,學科教育理論實現在職教師理論素養的提高,學習本學科領域的教學理論、課程理論和學習理論;新課程模塊針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而設計,旨在使教師領會新課程標準中蘊涵的課改理念,提升相應的學科教學設計能力,“新課程專題研究”環節依據新課程中增設的學科專題開設,幫助教師解決在新增學科內容方面帶來的困難;學科教育研究是在職教師普遍感到困難的薄弱環節,也是制約教師專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在經過大學階段的專業學習以及多年教學實踐的磨練后,這一環節的具體內容設計對有效教學將起到極大的專業提升和引領作用。
職后高師“學科教學論”的課程內容設置應遵循以下幾條原則:貼近時代脈搏,體現新課程要求職后高師“學科教學論”的課程內容設置必須敏感于時代對課程培養目標的要求,也就是要“與時俱進”。在目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就是要關注新課程、反映新課程、體現新課程。關注學習者,突出職后特點任何課程設計如果脫離學習者的具體特點,都很難較好地實現課程內容的適切性。教師學習是成人學習的一種,既有成人學習的一般共性,又有教師學習的專業特性。因此,在課程內容選擇、呈現方式、評價以及教與學的方式等諸多方面都應對此特點做出回應。重難攻堅,把握教師專業化發展薄弱環節職后學習作為教師繼續教育諸多形式中的一種,必須依據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針對薄弱環節,設計、選擇、實施學科教學論課程,把握教師職業發展進程中的關鍵要素,在課程內容選擇和設計上,為教師的職后學習搭建適宜平臺,很好地起到專業提升與引領作用。
在前面的論述中,我們針對職后社會需求的變化和教育對象的發展特征分析,設計了主要針對新課程和教師專業發展的課程內容體系,包括學科教育理論、新課程、學科教育研究共三個模塊。在數學學科中,結合學科具體特點,設計各模塊的具體內容如下:
1.1第一階段利用角色模擬,用標準化病人,讓學生體驗臨床診療場景。練習與患者溝通技巧和問診查體能力。我國近年由于醫患關系緊張、醫療糾紛的影響及患者的不配合,因醫學生觀摩病人引起的法律糾紛時有發生。患者認為隱私權受到損害,因此學生見習、實習時不配合,導致學生接觸患者的畏懼感、動手能力和跟患者溝通交流問診能力不足,臨床技能操作水平相對降低,導致臨床見習、實習教學質量普遍下降。同時也由于目前專科層次的臨床醫學見習教學多照搬以往本科的教學方法,以疾病為中心,主要目標就是對疾病的正確診斷,從而導致學生常出現由課堂初始進入臨床的茫然,理論與實踐不能很好的接軌。本研究教學以典型病例示教為主,狠抓基本技能的訓練,學生可以反復練習、實踐,提高問診查體的基本能力。校內實訓教學采用的是對聘用大一學生通過培訓,挑選合格者為標準化病人。克服了以往臨床教學或測驗中難以找到具有針對性病例的問題。標準化病人可以根據需要使用,提高了測驗的有效性。醫學實習生在實習的過程中所接觸到的病例有其局限化,而標準化病人的出現很好的解決了這一難題。根據需要,經過訓練的標準化病人可以扮演任何一種病情,并將該病主要臨床表現及特征展現在學生面前,拓寬了學生的眼界,加深了學生的知識深度。標準化病人可以作為評價者對受試對象做出更加合理、直觀和人性化的評判。如學生的理論學習的能力、實踐操作的能力、與病人溝通的能力、醫德醫風等等。這些內容都是在標準化病人與該實習生交談的過程中得出的,更為客觀和全面。標準化病人的缺點就是體征不會有陽性表現,結合學校的實訓室的胸、腹部模擬人可以彌補這一不足,根據病情選擇相應的體征,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問診查體能力。
1.1第二階段利用PBL教學讓學生拓寬思維,在可能的疾病內容中考慮分析,提出問題并加以解決。這可以讓學生在運用中掌握知識點。內科學在基礎醫學課程和臨床學科課程之間架起了橋梁。然而縱觀現在醫學生學習內科學的真實情況,學生多是死記硬背內科學書上的發病機制、診斷及治療,并沒有使之連成體系。這種現象的原因與學生以前所學知識有遺忘,而有限的課堂時間又不能一一講解有關。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此采取PBL方法,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導向,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本研究根據教學進度選擇適當臨床病例資料,設置問題導入點,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以問題為基礎,培養了學生將多種因素關聯起來一起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時以疾病的一個癥狀為切入點,讓學生縱向討論可能的病因,逐步增加病例資料,讓學生逐層分析,最后做出診斷,制定診療措施。學生主動的學習,查閱資料,分析病例,并且分組討論分組匯報,在此過程以前所學知識,得到了鞏固復習,通過分析運用,整個理論體系得以建立,提高了理論實踐水平。
1.3第三階段利用病例分析綜合分析。經過第二階段的練習,學生的能力得以提高,可以集中給予較復雜的病例,綜合討論分析,提出診斷和診療計劃。同時對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基層常見病,讓學生依據所學知識制定健康指導。組織學生到社區或者老年活動中心等場所,讓學生給患者進行實施健康教育,這種應用可以讓學生檢驗自己的水平,增強知識的掌握程度,更好的掌握如何保健和預防慢性病,有利于基層衛生服務。校內實訓授課通過三個階段的培訓,結合多種方式方法,將理論和臨床實踐在校內得以結合,彌補不能到醫院見習的不足,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融合了臨床思維及醫德等相關內容,并為醫學生的臨床實習和以后的臨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也使得學生將來能夠成為新的醫學模式的實踐者和促進者。更好的提高專科臨床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臨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就業后在基層衛生服務中能更好更快的用得上,更好的服務于基層民眾。
2OSCE考核
課文內容有主有次,敘述有詳有略,這都由表現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而定。教學時如何處理,既要從課文著眼,也要針對學生實際。在課堂教學中,常常是單看敘述的詳略來確定處的輕重,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有些課文詳寫的部分,學生并不感到難懂,略加指點學生就能體會得不錯。但是教師往往放不下,不避瑣細地加以分析,學生覺得索然無味,所得也非常有限。對于文章略寫的部分,又不聯系課文的整體去細究,簡單化地處理過去。與中心思想相關的內容搞不清楚,學生的體會也難得全面、深入。為了積極處理課文內容,教師應該從認真閱讀課文,掌握各部分內容的聯系入手。備課時教師應該理清楚課文有哪些內容,是怎樣敘述的,與中心思想有什么聯系。
下面對《飛奪瀘定橋》這篇課文的內容,作個簡單分析:這篇課文的內容可以分為四段。中間兩段是主要的,是對飛奪瀘定橋的整個過程的具體敘述。頭尾兩段是次要的,是對“飛奪”的作用與意義的簡要說明。課文的中間兩段各分兩層。兩層內容也有主次之分。對搶時間的關鍵性和攻天險的艱巨性,敘述雖不如具體經過那么詳細,但是對突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直接拿教師的理解去教學,還不能完全切合學生的實際。因為學生閱讀理解課文跟教師有一定的差異。他們對課文的故事感興趣。喜歡有具體情節的內容,其它的則不留意。要么粗粗一看,要么跳過去。由于不注意各部分內容的聯系,對中心思想也就難得完整而明確的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掌握了課文內容之后,再調換理解的角度,用心體會學的甘苦。
從學生角度來看《飛奪瀘定橋》,搶時間與攻天險的具體經過富有吸引力。文章敘述得詳細,文字并不難懂,自己閱讀可以體會到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其它內容一掃而過,不甚理解,更不能跟上述內容聯系起來。對中心思想的理解就受到限制,學生佩服的行動,對于這行動產生的根源與意義卻缺乏認識。
調換角度理解,教師與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心溝通了,處理起來才能貼近學生的實際。《飛奪瀘定橋》這篇課文,課堂上要抓好中間兩段內容的理解。這是課文主要部分,具體表現中心思想的,也是學生感興趣的。抓好了,學生才滿足,才有收獲。對這兩段內容怎樣處理,還要細致考慮。兩段的前一層都偏重于問題的說明,意思含在詞句中,間接地表現中心思想。學生閱讀時又不留意,教學時應該加強指導。兩段的后一層則相對地減少指導,以學生自學為主。這些內容具體,敘述也比較詳細,直接表現中心思想,學生又感興趣。他們不耐煩教師瑣細的分析,希望獨立地讀一讀。有了對搶時間的關鍵性和攻天險的艱巨性的明確理解,體會戰斗行動時,學生就能夠自覺聯系肩負的任務和面臨的困難。在深入領會中心思想的過程中,提高閱讀能力,受到革命理想教育。
在課文中,直接表現中心思想的內容是主要的,也是作者詳寫的,這正是文章“強”的所在。間接表現中心思想的內容是次要的,也是作者略寫的,這正是文章“弱”的地方。如果文章強的地方沒有什么難懂的,教師可以減少指導,加強學生的自學。遇到文章弱的地方,學生理解有困難又妨礙了深入理解中心時,教師還要加強指導。這就是強者弱之,弱者強之。
這是把課文的實際與學生的實際結合起來,處理課文內容的一條思路。目的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深入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二、抓住主線,開闊思路
在課堂上,常常是按內容敘述的先后順序,把文章分成幾段。逐段分析之后,總結中心思想。這樣從文章的結構入手,是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地處理課文內容的基本方法,但不是唯一的。
二、優化閱讀教學結構,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
閱讀教學主要包括三個環節:讀前活動(pre-reading),讀中活動(while-reading),讀后活動(post-reading)。教師要清楚每個環節的目的,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優化閱讀教學結構,讓教學更加貼近學生,貼近文本,從而達到有效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資源的目的,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有所收獲。
(一)讀前活動(pre-reading)即新課的導入環節
此環節的主要目的在于激發學生閱讀的主觀意愿,調動學生參與閱讀的主體性與主動性。為此我們要避免單刀直入的教學,而是要為學生設計新穎而巧妙的導入,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帶入閱讀的最佳狀態。如利用圖片、電子白板等的直觀導入,圍繞學生所熟悉或感興趣內容的談話導入,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的生活導入。
(二)讀中活動(while-reading)教學的主體部分
第一次閱讀,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大意,教師可以通過相應的問題來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獲取詳細的篇章信息,了解生疏的詞匯、短語、結構等。第二次閱讀,教師要提出細節性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認真的閱讀與思考,進行充分的交流與討論,以讓學生深刻理解。此部分應以學生自主閱讀與探究為主,輔以教師的啟發性提問與誘導,讓學生在閱讀中了解文章信息。
(三)讀后活動(post-reading)
此階段側重于語言形式的掌握、文章結構的分析以及文章意圖層次的理解,對于學生的閱讀來說是一次飛躍與提升。教師可以利用比較、圖表等形式來展現文章結構,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脈絡。然后根據文章內容來設計豐富的活動,如復述課文、角色扮演等,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理解水平與運用能力。
三、增加語言實踐量,延伸英語閱讀空間
課堂閱讀時間與素材有限,這并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閱讀需求,我們要在立足課內,搞好課內閱讀教學的同時,將閱讀的空間延伸到課外,堅持“課內學方法,課外求發展”的教學理念,增大學生的閱讀輸入,讓學生展開豐富的閱讀實踐,在閱讀中來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見聞,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進行運用性輸出,靈活運用,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與口語水平。
(一)精心選材課外閱讀材料豐富
但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適合初中生閱讀。我們要根據初中生的興趣愛好與英語基礎、認知水平來選擇內容豐富、思想健康、難易相當的閱讀材料,如《中學生輔導報》《二十一世紀報》和《英語漫畫》等。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這樣學生才能讀得輕松、讀得愉悅、讀有所獲,才能在不斷的閱讀中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增強學生有效閱讀的信心。
(二)分層閱讀教學
要向全體,就是重視學生間的差異,將學生視為具有鮮明個性的學習群體,這樣才能促進實現學生個體富有個性化的發展和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中我根據好中差不同層次的不同學習需求來布置不同的閱讀材料,設計不同的閱讀目標,如差生側重于詞匯量小、難度低的簡單文章;優生側重于詞匯量大、有一定難度的文章;中等生介于兩者之間。這樣的分層閱讀更能滿足學生的不同閱讀需求,讓學生基于自身基礎能夠順利完成。
可激發學生對中醫臨床課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是適合中醫內科課程特點的教學方法。但是本方法對于任課教師要求較高,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臨床資質及經驗。教學內容要求按照教師專業劃分設置。教師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選擇典型病案并做出準確分析;對案例的選擇要求難易適中、層次分明,既要保證與本次授課內容有極強的相關性,又要保證其臨床癥狀和體征有較強的典型性,便于學生抓住要點。目前,我校案例式教學法的應用還存在一定的不足,病案多為教師個人收集、整理與分析,案例的體例、使用等均缺乏規范;案例庫資源不足,案例質量參差不齊,缺乏統一的標準及更新、完善機制。以上因素限制了案例教學法在我校的廣泛開展。
2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因其能夠有效地將某一教學項目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技能結合起來,同時學生有獨立制定計劃并實施的機會,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可以自行組織、安排自己的學習行為,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因此得到了歐美國家的普遍歡迎[4]。具體說,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將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給學生自己處理,從收集信息、設計方案、實施項目直至最終項目完成及評價都由學生負責,使學生通過實施一個具體的項目,了解、把握整個過程及每個環節的基本要求,由此而達到學習的效果及目的。中醫內科學涉及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中藥學和方劑學等基礎課程內容。因此,中醫內科學的課程中包含著豐富的“項目”資源。教學中可以將中醫內科學的病癥或具體證型作為一個個項目,將辨證分析和理法方藥的內容作為下屬的各項任務交給學生,學生在完成具體項目,達到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及基本技能掌握學習的同時,還能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緊密結合,從而使中醫臨床思維和能力得到培養。在項目研究的引領和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查閱文獻,學生能夠對中醫內科學中的專題性內容進行較廣泛深入的研究,拓展了知識面,提高了對中醫基礎知識綜合應用的能力,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不僅有效鞏固了課堂的理論教學內容,而且還能使學生擴展知識、開拓思路。經過這樣的反復訓練能使學生的臨床技能得到有效培養,辨證論治水平和臨床應用能力得到了切實提高。因此,項目教學法通過把研究性學習引入課堂,讓學生感受到學好、運用好中醫內科學知識的重要性,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體現出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是適合中醫內科學教學特點的有效教學方法。但目前,國內沒有成熟的、系統的適合中醫內科學進行項目教學法的教材,教師如要實施項目教學法,就需要在課前做大量準備,甚至要讓學生重新熟悉教學方法,工作量巨大。在項目教學法下,教學內容知識體系不如傳統教學直觀、完整,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難以量化考核。
3任務教學法
任務教學法是指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任務,是一種強調“在做中學”(learningbydoing)的教學方法。任務教學法以任務組織設計教學,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以參與體驗、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發揮學習者自身的認知能力,調動他們自身現有的資源,在實踐中認識應用,在“干”中學,在“用”中學,體現了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有效的教學方法[5]。在中醫內科學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分成小組,將教學內容設計成具體的任務,通過完成任務,給每位學生以充分展示個人能力的機會,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同時強化團隊合作精神,有利于培養合作及溝通能力,且對鞏固專業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思維能力均有益處,是培養全面中醫人才的有效教學模式。在任務教學法中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的教師通過與學生共同討論,也能從中獲益,實現教學相長。任務教學法是以任務驅動的項目教學或案例教學,兼具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的優點。但任務的設計、實施缺乏規范,使該教學方法受到一定限制。
2CBL教學法的特點
CBL教學法是指運用精心選擇的臨床案例,通過教師積極引導和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系統理解臨床醫學理論知識、掌握臨床基本技能和邏輯思維方法的一種教學手段。CBL教學法的優點:(1)學生學習不是通過死記硬背,而是通過研究大量的案例來掌握疾病的特點和基礎理論知識,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2)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起到了教學相長的作用。(3)加強了各學科間的橫向聯系。(4)提高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人際溝通能力。(5)培養了學生自我獲取、融合貫通及學以致用的能力。CBL教學法的缺點:(1)所需師資、教學設備投入多,耗時也多。(2)目前缺乏專門的教材。(3)缺乏傳統教學的系統性。綜上所述,目前我國內科學教學仍主要采用LBL教學法,該方法最大的缺點就是重知識、輕能力,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始終處于被動狀態,影響學生獨立性的發揮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但該教學法具有知識傳授量大,可從很大程度上緩解臨床醫學專業課程多,課時相對不足的矛盾。如何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訓練和加強醫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已成為現代醫學教育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PBL及CBL教學法均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突破了“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傳統授課模式,使學生由機械、被動的學習變為靈活主動的學習。PBL及CBL教學法提高了內科學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臨床應用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也發現一些問題,如病例的搜集和編寫困難較大,而選擇合適的病例并設計合理的問題是CBL教學法所面臨的首要問題。此外,PBL和CBL自身也存在著一些缺陷,例如對于場地、設備、師資等硬件條件要求苛刻,實施過程耗時費力,教學課時嚴重不足等,也是我們目前無法單純應用PBL和CBL教學法的原因。
選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心內科實習的護理學員50名,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學員分為觀察組25名,對照組25名。兩組學員在年齡、性別和學習成績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教學方法
1.2.1教學內容及目標
護理實習生在心內科接受6周的實習。通過6周的學習,要掌握心內科常見疾病的臨床表現、觀察要點、常見癥狀的護理,以及常見急癥的處理。兩組學員第1周由科室總帶教統一進行帶教,主要復習心內科相關理論知識。
1.2.2對照組
實習第2周起,由科室帶教老師對學員進行一對一帶教,學員跟隨教員在臨床上對患者進行相關疾病的護理和觀察病情。在臨床實踐過程中,由帶教老師結合臨床對學員進行心內科專科問題的講解。實習第6周進行考核。
1.2.3觀察組
實習第2周,由總帶教統一帶領學員熟悉心內科臨床實踐相關內容。第3周起進行案例分析的教學:①選擇典型案例。結合心內科教學特點及長期的教學經驗,由總帶教選擇科室常見的、典型的臨床病例,進行整理和加工,比如選擇具有典型的心絞痛癥狀的冠心病病例或者是典型的心肌梗死的病例。②教學與臨床同步。總帶教將病例和問題有計劃的展示給學生,鼓勵學生預先接觸患者,進行采集病史、體格檢查,直觀的了解心絞痛的典型癥狀并與書本的理論結合。同時,進一步追蹤病例,認真查閱資料,進而提出自己對案例的看法。③每日總結。學員根據病例每日向總帶教匯報自行查閱資料的情況,動態護理評估的情況以及初步擬定的護理措施。并且提出自己在案例學習時遇到的問題請總帶教解答。④案例匯報。通過2周的案例分析教學,學生從健康評估、臨床表現、護理診斷和措施、健康教育等方面對心內科一個典型的冠心病患者進行病理匯報,要求以幻燈的形式展示。科室總帶教通過學生的匯報了解學生掌握心內科知識的情況,同時進行總結評價。實習第6周進行考核。
1.2.4教學效果的評估和考核
①理論考核:考試實行統一命題,理論考試內容為心內科專科基礎知識,均為100分。②護理技能考核:由院內、外相關專業護士長共同組成考核組,考核內容包括常規護理技能、心內科特殊護理技術。③案例分析考核:考核內容為心內科具體病例護理方案制訂(需具體細化)。
1.2.5統計方法
應用SPSS10.0統計軟件對兩組成績進行統計學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結果
實習第6周對觀察組學員共發放調查問卷25份,回收有效問卷2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3討論
3.1心內科護理教學特點
心內科教學內容繁多復雜、教學難度大,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差、綜合利用知識不足等問題。我科室每年承擔護理實習生的帶教工作,除了培養學生擁有過硬的專科的理論知識外,還需培養學生敏捷的思維能力和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心內科對護理實習生的帶教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3.2案例教學法更有利于培養實習護生的案例分析能力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由于在案例教學中,往往有現成的病例可供觀摩,學生獲得的信息更直觀、更感性,也就更容易理解,對知識的把握更容易準確到位。學生面對1個案例,需要和患者進行溝通才能采集到有效的病例資料,進而考驗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語言溝通能力。案例教學培養的人才是具有創造性、開拓性、臨床實用性的人才。
3.3案例教學法更有利于培養實習護生的護理技能
在具體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我們結合心血管內科的自身的特點,摸索出一些自身的教學特點,比如:心房顫動的案例涉及到電復律(電除顫)操作,以往的集中式理論教學只將電除顫的流程填鴨式的授予學生,而在應對具體患者時對照組的學生對操作要領已經遺忘。觀察組的學生通過對心房顫動案例的追蹤學習,將臨床上所見所聞與自己查閱到的知識結合,熟練掌握了電除顫這些特殊的心內科操作。對照組的護理技能成績平均為(74.9±4.5)分;而觀察組的成績平均為(80.9±6.9)分。實習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對臨床護理問題的分析及處理能力,因此,案例教學法與護理實習教育的目的十分契合。
3.4案例教學法對于提升護生的理論成績無明顯效果
兩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是因為護理實習生在臨床實習前已經掌握了護理學和相關疾病的理論基礎知識,傳統的教學模式暴露出的只是學生過分依賴于教師的教授,操作能力差、臨床決策能力弱等問題。因此,在臨床教學中,教師并不能將單純的理論考試成績作為衡量教學成果的標準,理論考試的成績只能說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能力。但理論考試在臨床的教學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有助于檢驗學生對理論知識學習的自覺性。
3.5案例教學法廣受實習護生的認可
84%的學生對案例教學法感興趣。他們認為,案例分析會激發學習的動力,從原來的被動接受知識到現在的主動接受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和熱情大大的提高,認為這種教學方法對解決臨床實踐問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許多學生一致反映對自己的學習有更多的主動權,自主地挖掘所需的知識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另外,還增強了他們語言溝通的能力和團隊的合作能力,臨床護理操作技能也有所提升。
1.2考核方法理論考試:每個系統講完由授課教師根據所講內容出考試題,題型包括名詞解釋、填空、選擇、問答題,為防止講課老師對閱卷評分的影響,由非授課老師閱卷。對兩組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對比分析。問卷調查:最后分別對易位式教學法和傳統講授法進行無記名問卷調查,從課堂氣氛、知識掌握程度、表達能力培養情況等多個方面設計調查問卷,共提出有代表性的問題10個,每個問題的答案以5分制計分,最低為1分,最高為5分。
1.3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14.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所獲數據采用t檢驗。
2結果
2.1學習內容理論考試比較首先我們把1、2班(共116人)作為實驗組,采用易位式教學法,呼吸系統考試成績為(92.5±10.51)分,循環系統考試成績為(94.2±12.33)分;3、4班(共112人)作為對照組,采用傳統講授式教學法,呼吸系統考試成績為(86.2±11.12)分,循環系統考試成績為(85.5±10.21)分,每個系統考試成績實驗組均好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我們再把3、4班(共112人)作為實驗組,采用易位式教學法,消化系統考試成績為(93.8±11.55)分,泌尿系統為(93.78±11.81)分;1、2班(共116人)作為對照組,采用傳統講授式教學法,消化系統考試成績為(88.2±10.97)分,泌尿系統為(86.95±11.28)分。兩組考試成績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最后我們把兩組所有成績匯總進行比較,仍是實驗組明顯好于對照組。
2.2問卷調查結果比較從問卷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實驗組學生自學能力培養、課堂氣氛知識掌握程度、學習效率、滿意程度等多方面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3討論
內科學是學生在經過基礎醫學學習后開設的課程,是內科醫師職業崗位的完整體現,并是專業其他核心課程學習的基礎,是醫學院校終端課程。系統學習內科學,打好內科學的基礎,熟悉醫患溝通的方法和技巧,訓練與領會診斷、防治疾病的臨床思路,對于今后無論做哪一科醫師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這門課學習的好壞對醫學生以后的臨床工作有著深遠的影響。而內科學所涉及的科目及內容繁多而且復雜,無論是教師“教”還是學生’學”都有一定的難度。目前,課堂教學仍然是我國大學生獲取知識的一個最重要手段,其教學方法使用的是否恰當,將直接影響到教學的質量.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及對學習的熱情。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曾應用過傳統講授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分層教學法、床邊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通過各種教學方法的相互滲透,有機地融合在內科學教學實踐中,以求提高教學效果。師生易位教學法是近我們正在嘗試應用的教學方法,要順利地實施師生易位教學法,必須先制定好詳細的教學計劃。在教學計劃中明確標出哪些部分采用師生易位教學法,哪些部分采用教師授課的方法。
另外,根據留學生的學習特點,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加強師生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其中針對A類和B類學生,在課程任務講授結束之后,建議預留一定的學時,采用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學。其教學模式為:提出問題—尋找答案—分組討論—總結點評。PBL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以塑造學生的獨立自主性,培養創新力和理解獲取新知識、有效運用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為教學目標[1]。因該兩類學生掌握知識全面,具備一定綜合分析能力,故有條件實施PBL教學。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PBL教學模式使學生從傳統教學中的“教什么,會什么”轉變為讓學生“學什么,怎么學”。畢竟留學生學成回國后,脫離中醫大環境,遇到問題只能自行解決。通過PBL教學,可以使受教育者終生受益。
2采用模擬實習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選擇我校2012級護理學專業專科1班~4班127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女121人,男6人,年齡19歲~20歲,均為普通高考招錄的學生。將1班和2班的68人設為試驗組,3班和4班59人設為對照組。
1.2方法
所有學生均由3名相同的教師同期進行分段教學,均選用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第2版《內科護理學》案例版教材,并均使用多媒體教學。對照組根據教學大綱和授課計劃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包括講授、示教等。試驗組在講授的基礎上,部分主要疾病采用案例教學法。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2.1案例選擇
我校《內科護理學》開設于第2學年第3學期和第4學期,共122學時,其中理論98學時,實驗及臨床見習24學時。因為學時的限制,在各系統疾病中選擇2個或3個重點疾病作為教學案例。教學中精心準備臨床病歷資料,并擬定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及思考題。擬定的問題要有一定的啟發性和誘導性,有利于病例討論、深化所學知識、經歷解決問題的系統過程。病例的選擇可以是單一的典型病例,也可是綜合病例,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并發呼吸衰竭、糖尿病并發酮癥酸中毒、原發性高血壓與冠心病等。
1.2.2實施方法
①課前。課前2周,任課老師準備好相關案例及問題,課前1周通知學生分組,每班4組,每組7人或8人,以組為單位根據案例思考并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②課中。在講授疾病之前引用案例導入或在基本知識介紹后插入案例教學。首先,學生根據所提供的病例資料進行分組討論,圍繞該病例的初步臨床診斷,包括分析診斷依據或提出進一步的檢查項目,并根據病歷資料分析其現存的和潛在的護理診斷,學生再提出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內容。其次,每組推舉1名學生代表發言,闡述各組的觀點和思路,其他成員進行適當的補充。最后,由教師進行歸納講評,完整準確地概括知識要點,幫助學生抓住重點,補充遺漏之處,分析錯誤原因,使所學的知識完整確切。③課后。要求學生把本次課程的案例分析進行整理,每個學期對本學期的案例教學方法的教學進行總結,提出問題并且解決問題,為今后類似的教學奠定基礎。
1.3效果評價課程結束后,調查兩組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并比較兩組學生的考試成績。
2討論
2.1案例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內科護理學》課程開設于第3學期和第4學期,此時學生已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如人體解剖、病理生理、護理學導論、健康評估、護理心理學等,為案例教學的開展奠定了基礎。調查顯示,試驗組64.7%的學生認為有利于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而對照組僅為15.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案例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案例教學將臨床常見問題及重點難點問題帶入課堂,縮短了理論與現實的差距,使學生產生探究問題的沖動并努力解決問題。同時,案例教學要求學生像教師一樣展示自我,不僅可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還有利于鍛煉學生心理素質,加強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以及師生合作,適應今后護理臨床工作的需要。調查結果顯示,試驗組91.2%的學生認為案例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習興趣,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案例教學法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在討論過程中學生通過獲取他人的信息或經驗,在教師的參與下,最后達成共識。促使學生從正反、縱橫等多方面進行多向思維,培養了分析、辨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多角度、多層次去分析研究問題的實質,最終推理、歸納出自己的論點,這有利于培養護生的創新思維。此外,教師的評價不僅有鑒定作用,還有導向和激勵功能,進一步激勵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調查結果顯示,病例教學中有82.4%學員認為有利于創新思維的發展,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案例教學法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應用
開展案例教學,使課本上枯燥的知識變成活生生的事實,形象生動,易于理解,記憶深刻。調查結果顯示,試驗組94.1%的學生認為有利于知識的應用,且試驗組學生的考試成績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差異統計學意(P<0.05),說明案例教學法能有效地縮短理論與臨床的距離,有利于知識的綜合應用。
2.5案例教學法有利于促進教師拓寬知識面
案例教學過程中采用問答法,環環緊扣,層層解析,步步推進,啟發誘導,實際上,問答法是一種探討和辯論教學方法,即不直接向學生傳授各種具體知識,而是通過問答、交談、爭辯、誘導或暗示,把學生導向預定的結論。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在實施過程中教師需不斷觀察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充分調動每位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要應用適當的教學技巧,活躍課堂氣氛,促進教學雙方的溝通;最后還要思考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按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歸納總結。所以,教師要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組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