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38:5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居住建筑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教學改革
目前,全國不少建筑院校已經從相關的教學改革中取得了適應自身特點的成果。例如東南大學建立了教授工作室制度,在四年級設置了住區設計、城市設計、大型公建、學科交叉等四類課題;中國礦業大學則將住宅設計原理和居住區設計原理整合成“個人與家庭”“鄰里與小區”“住宅單體建筑與居住環境”三個階段進行講授。南京工業大學則在教學的環環相扣上下足了功夫,授課方式也采用了多種手段相結合。這些成功的教學改革實踐給了我們不少啟發和借鑒。針對前述問題,我們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程整合、更新授課內容及進度安排為手段,對教學安排和教學方法進行了試改。
1)化零為整的課程整合。
具體方案是將居住設計原理、住宅設計、城市及住區規劃原理、居住區規劃以及施工圖設計納入到城市人居環境設計的大范疇內。作為理論先修課程,住區規劃和住宅設計是核心設計環節;施工圖則作為實踐加強環節。這些課程課時總量巨大,可以在理論課結束后在假期布置過渡性的任務,以設問的手段引導學生通過實習或假期調研等方式實現下一階段的知識銜接。在住宅設計和小區規劃設計階段,傳統教學曾采用將住宅戶型作為開端以作為學生從單體設計到群體空間規劃的轉換,但有悖于小區規劃的實際操作過程。為使學生更早適應社會的實踐需求,同時形成整體的城市居住環境設計理念,設計教學環節從小區開始,由城市肌理和周邊環境關系入手,從住宅樓到住宅戶型設計,最后根據戶型設計調整方案,完成住宅小區整體的設計任務。
2)化整為零的分段分層次授課教學。
由于知識點繁多,在住區規劃設計和住宅設計的教學過程中,摒棄了一次大課講完所有內容的教學方式,將課程細分為相互連貫的若干個階段:居住區規劃集中授課—社會調研與案例構思匯報—技術指標與規范解讀等專題多點展開—住宅設計集中授課—住宅精細化、可持續性等專題多點分次展開—住宅施工圖集中授課—設計流程、規范解讀等多點分次展開。如此分階段分層次授課,明確每個階段的時間和進度安排、目標和要求,便于學生吸收理解知識點。
3)點線面結合展開比較式教學。
“點”是指一對一的單獨輔導,“線”是指對三五個有相同問題的學生進行隨機評講,“面”則是指階段性全組或全班集中授課。傳統設計教學以點式輔導為絕對主導,單一的教學方式,使缺乏主動交流意識的學生相互之間“互不干涉”,等到最后評圖階段往往收效甚微。因此,我們嘗試將評圖貫穿教學始終,在任何必要的時候(比如點對點教學時發現某個問題在三個以上同學方案中都出現過),可立即將相關同學召集起來,將作業反映出的問題進行歸類,“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也可以在階段性成果展示的時候,以集體觀摩的方式讓學生相互比較,自行找出彼此的優劣。我們發現,學生的好勝心和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對方案陳述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有所提升。
4)對新知識進行專題研討的開放式教學。
學習應基于有指導的發現,而不僅僅是信息的傳遞。住宅產業在近些年發生極大的變化,新技術和新需求層出不窮,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知識的更新。筆者在教學任務書和授課過程中,試加入一些迎合當前發展需求的專題:“住宅精細化設計”和“老年住宅”以及以日本集合住宅為代表的住區可持續性探索等,主要推薦相關書籍和案例供學生課下研究。在指導過程中結合每個同學的具體興趣點和知識吸收程度,對相關疑問進行解答,并通過研討、案例分析等方式幫助同學深入思考,貫徹理念。筆者發現學生在這一開放性環節常常能找到極強的代入感,他們從身邊的家人或者居住環境著眼,找到了本次設計的切入點和閃光點。
5)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重點強化施工圖等實踐環節的訓練。
長期以來用人單位和畢業生都反饋,就業者走上工作崗位后最先接觸的往往是施工圖,好的施工圖基礎會使其工作立即上手從而脫穎而出。傳統課程中常常將施工圖時間壓縮至4周甚至放在暑期實踐,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因此在改革后施工圖的分量增加,由原有4周變為8周,就是為了通過重點強化訓練使學生真正熟練掌握施工圖設計和繪制技巧。除上文所提常規“點、線、面”授課方式外,還請來結構老師就住宅剪力墻布置進行專門授課和課外一對一的輔導,并且邀請設計院資深高級工程師開展施工圖講座,將住宅樓施工圖的制圖規范、結構布置、設備要求、樓電梯以及地下室等等難點細致拆開解讀,最后就施工圖CAD線型、比例等文本要求進行詳細示范,并試點性輔導Revit進行繪圖,以便更快和社會接軌。
2.節能與維護結構設計
無論是夏天隔絕熱氣還是冬天采暖,在建筑維護設計中門、窗、墻、屋面等結構都具有傳熱和空氣滲透的性能,因此需要留意以下三點:
2.1建筑墻體的節能
墻體是建筑維護的主要組成部分,其采用的材料需要具有保溫性能,能夠降低建筑熱量的消耗。目前所有的建筑外墻的厚度都取決于本地環境因素,均符合本地節約能源的需求。然而由于建筑技術水平逐漸提高,很多建筑企業都主張采用加氣混凝土砌塊,雖然這種材料的導熱性能較低,但是能夠降低一定的墻體傳熱性能。
2.2屋面節能的設計
由于建筑技術水平提升,建筑工程廣泛采用高效保溫材料,用膨脹珍珠巖取代常用的瀝青珍珠巖或水泥珍珠巖,可彌補傳統技術的不足。總而言之,對于屋面節能要注意以下2點:
(1)屋面的保溫層要選用吸水率低的保溫材料,可防止保溫層吸水過多,而使得保溫性能失效。使用吸水率低的保溫材料,需要在屋面上設置排氣孔來將保溫層中難以排出的水分排凈。
(2)屋面的保溫層需要選用密度小、導熱系數低的保溫材料,這種保溫芯板實施簡易,價格便宜,能夠降低環境的污染。保溫芯板是柔性制品,無論是平面屋面還是曲面屋面,都適用的,在建筑工程的保溫性能更為顯著。
2.3門窗節能設計
外門窗是房屋能源資源消耗量最大的部分,其消耗量占房屋總能源資源消耗量的百分之四十,因此在確保日照、通風和景觀的條件下要減少房屋外門窗的面積,提高房屋外門窗的氣密性,加強保溫性能,降低空氣滲透性能,這可使得外門窗的傳熱性能降低。對外門窗設計的時候要注意以下3點:
(1)設定窗墻的比例窗墻比例指的是房屋窗戶面積和房屋整體面積的比例。對于房屋朝向不相同,窗墻比例亦不會相同,朝向南方的其比例不得超過百分之三十五,朝向東西方的其比例不得超過百分之三十,朝向北方的其比例不得超過百分之二十。
(2)合理選擇窗體材料在北方的窗體材料主要是塑鋼和鋁合金,但是木、塑料和鋁合金的成本太高了,在當代的建筑廣泛采用塑鋼,因為其成本較為合理。能夠提高窗戶的節約能源的效果可采用合型的剝離。
(3)房屋外門與陽臺門的設計在東北,具有保溫和防盜性能的是外門和陽臺門,房屋外門和陽臺門都有一面夾板門,其夾板門中間放進玻璃棉或者礦棉等可視為保溫層,其節約能源的性能十分好。
3.周圍環境的設計與建筑節能
3.1綠化設計師基礎
低碳、環保是大家一直所關注的課題,而綠化是直接有效的措施。綠化能夠有效降低環境氣溫,特別是在夏天,不僅可以提供遮陰納涼的地方,還可以防止陽光照射地面、建筑物墻面的照射。通過多次試驗,夏天樹林或者草皮的溫度要明顯低于普通地面溫度2-3度。在12點到15點的升溫時間段,周圍綠化比較好的社區房間內溫度明顯要低于綠化較差的。不同的建筑綠化區格局布置的方式對節能的情況也有所差異,特別是頂部和墻體綠化對室內溫度有很直接的效果。在樹木種類的選擇上來,高大的喬木會降溫效果較為顯著,與灌木組成有足夠量的綠化帶,提高居住的生態環境。
3.2建筑外部的遮陽設計
建筑外綠化,能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到室內,能夠防止部分陽光輻射到建筑外墻,對室內降溫有很大幫助,從而實現節能的目標。在實際操作中,要科學地設計外遮陽方式。設計與建筑物的朝向有著相當直接的關系。以窗戶為例,花格還是比較好的遮陽方式,同時還有窗簾、擋板等多種方式,對于建筑物的外墻和屋面的降溫,同樣可以采用柵格、瓷面反射、綠化這些相對有效的措施,除此之外,遮陽板的布置要合理,以免影響室內空氣流通。
3.3合理運用再生資源
從目前發展的情況來看,全球不可再生資源非常緊缺,因此,必須要對環境保護引起重視,發展和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技術。風力、水力、太陽能都是值得發展的,只要運用得當,會有非常好的節能效果。建筑內裝置“太陽能煙囪”,可實現在無風環境下的自然通風。更多的還有太陽能熱水供應系統、供電系統等,都是可以高效節約能源減少污染的好辦法。
4.應用建筑節能在建筑設計中的意義
在社會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發展前提下,中國當今的建筑都是高能源消耗的建筑,這不但浪費已短缺的能源資源,而且會破環和污染當今環境。以當代建筑為例,當代建筑能源消耗包括照明、空調、采暖、熱水和家電等,當代建筑施工的主要根據是建筑設計,施工質量和建筑能源消耗量取決于建筑設計水平高低。為了能夠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就得應用建筑節能,在提升建筑設計的水平的同時也要確保降低建筑能源消耗量,這不僅能夠降低環境污染問題發生和降低能源資源消耗量,而且能夠促進當代建筑行業的發展,提升建筑行業的市場競爭力,有利于建筑企業的轉型和升級,更有利于建筑行業的發展。
5.國外居住建筑節能技術應用概況
5.1美國居住建筑節能概況研究
美國推動建筑節能技術發展主要有以下2個方面:
(1)加強建筑物的熱工藝性,也就是說加強建筑物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為了降低采暖和空調的能量消耗,要合理使用自然元素-太陽能等;
(2)對建筑物的能量消耗系統進行改善,并且提高能源資源的利用率。為了能夠持續發展建筑節能技術,美國政府為建筑節能制訂了標準,并且設立建筑節能協會,由此可見美國對建筑節能技術是十分注重的。
5.2英國居住建筑節能概況研究
從英國并不缺自然資源,為了使經濟能更加長期穩定的發展,英國也很重視這方面技術的開發,英國人在設計新房子時,內部全部都是采用雙層玻璃以及保溫墻體,供暖也是采用雙管路,每一組暖氣片均安裝調節閥,以使熱量可以自由調節,以免浪費。該國現在比較大力度地推廣被動式太陽房技術,這種技術可以很好地利用太陽能來實現節能目的。
5.3澳大利亞居住建筑節能概況的研究
澳大利亞雖然具有特殊的地理環境,當地的氣候全年都很溫和,但是當地的居民仍然非常注重建筑的節能。他們極為提倡在設計樓宇時盡可能地利用自然的通風采光,采用調光板等方式來增強室內的自然光線,提高居室的舒適性。而且當地比較明顯的特點是,在澳大利亞的大街上行走,古樸的特色突顯出了這些建筑物的耐用性較強!所以,該地區的建筑物都比較稀,而且寬敞,這也是節能的一種表現。由于新建筑增加的速率比較低,相關的材料自然就被節約下來,同時這些老也繼承了一定的文化價值,利用好這些舊建筑當然要比開發新的建筑,要更節約能源。
1實測的基礎資料
1.1實測地點:
深圳市南山區麒麟花園E棟
1.2建筑資料、熱工措施:
點式建筑,共17層,體形系數為0.253。實測住戶位于二樓,該戶未裝修,三房兩廳兩衛。建筑面積1034.40m2,使用面積90.72m2。層高2.8m。短肢剪力墻結構,非剪力墻部分為黏土磚,地層架空。
1.3熱工措施:
外窗:單層塑鋼玻璃窗。
外門(入戶門):防火防盜門。(各房間內門未安裝)
樓板:現澆樓板。
2本次實測采取了以下四種方案:(1)24小時持續自然通風降溫方案(2)間歇自然通風降溫方案(3)間歇空調降溫方案(4)24小時持續空調降溫方案。根據實測方案,對不同的房間采取了不同的措施,進行現場實驗。現抽取符合深圳市民生活習慣且易行的夏季降溫方式作討論。
2.124小時持續自然通風
2.1.124小時持續自然通風降溫無遮陽的情況:
A.在持續自然通風且外窗無垂直遮陽的情況下,室內溫度變化趨勢與室外溫度變化趨勢相同。室外溫度在6:00降到最低值,16:00達到最高值。各個房間室內溫度幾乎與室外溫度同時達到最低值或最高值。在白天,室內空氣溫度隨著室外高溫空氣的進入而上升,但由于房間圍護結構的蓄冷能力,室內墻體各表面溫度低于室內氣溫,從空氣中吸熱,抑制了室內氣溫的上升,使室內氣溫你于室外最高氣溫0.2~1.2℃。而外窗不可開啟部分的內表面溫度比室內溫度偏高,由此可見白天室內空氣的得熱主要來自于與室外熱空氣的直接對流換熱和少量的外窗的溫差傳熱。夜間,室外空氣下降時室內空氣也隨之下降,但高于室外最低氣溫0.1~1.7℃。此時室內各表面溫度均高于室內氣溫,室內各表面向室內釋放白天吸收的熱量,造成室內氣溫高于室外。
B.所不同的是,在幾個所測試的房間中,臥室1與臥室2均在12:00~18:00室內氣溫低于室外氣溫,在其他時間則高于室外氣溫;而客廳則在8:00~20:00室內氣溫低于室外氣溫,其他時間室內溫度主于室外氣溫,與兩個臥室相比,客廳溫度更接近室外溫度,這是因為客廳處窗其實為推拉玻璃門,開啟面積大,進風量大,室內外空氣交換速度大。而臥室1與臥室2由于室內外空氣交換不太充分,使得夜間各房間表面放出的熱量未及時被帶走,因此導致室內氣溫高于室外氣溫1℃左右且隨室外氣溫的上升而不斷上升,而室外氣溫接近中午即12:00左右才能達到并逐漸超過室內氣溫,而在偏傍晚時,室內氣溫又不能即使隨著室外氣溫的下降而下降,所以臥室1與臥室2的室內氣溫僅在12:00~18:00這一很短的時段低于室外氣溫。
從以上的分析比較可得:
(1)24小時持續通風條件下影響室內溫度的主要因素為房間圍護結構的蓄冷能力,即熱惰性指標。因為通過實測發現在白天室內各內表面溫度(包括外墻內表面溫度)低于室內氣溫,即墻內表面與室內空氣之間的對流換熱熱流的方向是從空氣指向墻的,使得墻內表面溫度不斷升高,墻與空氣間的熱通量不斷減小,經過一段時間后墻內表面溫度才超過室內氣溫,如果墻體熱惰性指標大,有極大的蓄冷能力,它可使其內表面長時間處于吸熱狀態,抑制室內氣溫上升;在夜間其表面溫度雖高于室內氣溫,但加強房間通風狀況,充足的通風量可抑制室內氣溫。
(2)影響室內氣溫的另一因素為房間的朝向與開窗面積,因為其決定了通風量。
持續通風時不同遮陽情況下室內各溫度特征值表1
房間客廳臥室1臥室1
溫度(℃)無遮陽百葉外遮陽無遮陽百葉外遮陽布窗簾內遮陽無遮陽百葉外遮陽布窗簾內遮陽
室外氣溫最高值32.730.832.730.430.832.730.430.8
最低值27.926.627.926.026.627.926.026.6
平均值29.928.729.928.628.729.928.628.7
室內氣溫最高值31.830.431.530.430.632.031.131.3
最低值28.027.329.227.227.128.427.727.5
平均值29.628.830.329.428.930.329.729.4
客廳:在有遮陽的情況下,在白天外墻內表面溫度明顯低于室內溫度,而外窗內表面溫度也比室內溫度低而逐漸趨于一致。另外從表中可以看到,無遮陽工況下測試的室外溫度比有遮陽的時高1.9℃,平均氣溫高1.2℃;無遮陽比有遮陽時室內最高溫度高1.4℃,平均高0.7℃。可見百葉窗簾進行活動外遮陽起到了一定遮陽效果但由于已有陽臺的遮陽作用而使得遮陽效果不明顯。
臥室1與臥室2:采用遮陽后,并未起到降溫隔熱的效果。尤其是臥室2還出現了全天氣溫高于室外氣溫的情況,分析室內空氣流動的情況發現,臥室2的進風并不是直接從室外進入,而是由其他房間進入,空氣在流動過程中溫度會有升高,遮陽的阻擋作用使熱空氣不能順暢排向室外,在室內滯留,造成了室內氣溫偏高。
從以上分析可得,在深圳,開窗自然通風時,采用布窗簾,百葉等輕質活動遮陽效果并不顯著,主要原因是:
(1)深圳市室外風大,常把遮陽吹開,未起到應有的遮陽作用。
(2)在某些情況下,遮陽成了室內外空氣交換的阻礙,使得熱空氣不能順暢排郵,在夜間,如遮陽仍在窗口,阻礙了室外冷空氣的進入,影響了夜間降溫通風量。
(3)遮陽同時將自己吸收的太陽輻射熱以對流形式傳給進風氣流,引起室溫上升。
因此若采用持續通風且加遮陽措施來降溫,應使遮陽不被風吹起且不影響室內通風,遮陽應采用反射率大而吸收率小的材料。固定式遮陽還要考慮春秋冬三季的室內日照,采光,不可能同時達到滿意的效果。因此在持續通風的情況下建議只在太陽輻射強的時段使用遮陽。
2.2間歇自然通風:
間歇自然通風時:8:00~19:00關外窗,其余時間則打開外窗。白天特別是午后室外氣溫高于室內氣溫時,限制通風避免熱空氣進入,抑制室內空氣溫度上升,減少室內蓄熱;夜間和清晨,室外氣溫低于室內時,打開窗戶,利用自然通風消除室內蓄熱,降低室溫。
采用間歇自然通風方案,關窗的階段,室內氣溫先上升0.5~1.5℃,以后幾乎就不再變化,待開窗后隨室外溫度的下降而下降。關窗后,進入室內的熱空氣量少,室內溫度的上升主要靠護結構的傳熱,而圍護結構的蓄熱作用,使通過圍護結構的傳熱有延遲的衰減,又因房間內表面濕度低于室內溫度,不斷吸熱,這樣避免了室內溫度的突變,而且可以在較長的時間里保持穩定,而且白天室內最高氣溫比室外低1.7~2.5℃。夜間室內各表面放熱,使室內最低溫度比室外最低溫度高0.1~1.7℃,從而使全天室內溫度的日較差低于室外日較差1.8~3.5℃。
在無遮陽時,在關窗的時段各時刻房間內各表面(包括外墻內表面)溫度均低于室內氣溫,而外窗內表面溫度則明顯高于室內氣溫,由此可得,在間歇通風關窗時段室內空氣的得熱主要來源之一是外窗的溫差傳熱。而且經外窗進入室內的太陽能輻射熱,使室內各表面得熱也間接影響室內氣溫。所以對于間歇提高外窗的熱工性能和作好外窗的遮陽是關鍵。
間歇自然通風時不同遮陽情況下客廳室內外溫度特征值表2溫度(℃)無遮陽布窗簾內遮陽雙層窗簾內遮陽百葉外遮陽
室外氣溫最高值32.530.429.431.8
最低值28.725.625.827.2
平均值30.126.927.629.4
室內溫度最高值30.828.727.729.3
最低值28.827.326.427.0
平均值29.927.927.228.4
從上表的數據可以發現,采用內遮陽效果并不明顯。而采用百葉外遮陽效果相對較好,但室外氣溫最高值比采用外遮陽時高0.7℃,平均溫度高0.7℃;室內溫度最高值比采用外遮陽時高1.5℃,平均高1.5℃。可見采用百葉外遮陽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間歇通風降低白天室內溫度的關鍵是提高外窗的熱工性能。可選擇采用傳熱系數較小的雙層玻璃或中空玻璃。
另外比較表1與表2的數據可以得出,在相近的室外溫度條件下,采用自然通風的降溫方案可使室溫比持續自然通風時低1℃左右。這是因為間歇自然通風是在室內氣溫低于室外氣溫時才開窗,避免了熱空氣流入,直接與室內空氣進行熱交換而使室內濕度迅速升高。但是,關閉外門窗后,室內空氣流通差,加之空氣濕度大室內舒適性遠低于持續自然通風的情況。對照實測時所記錄的"室內熱環境參數與人員熱感受表"可發現:不通風、不空調時,室內干球溫度≥30.5℃,人悶熱難眠,而室內干球溫度在26.9℃時人仍能感受到熱,但尚能忍受入睡。而自然通風時人在室內干球溫度≥31.5℃時,才能感到悶熱難眠;在28.5~31.5℃,感到熱但尚能忍受入睡;在室干球溫度小于28.5℃時,人感到舒適易睡。所以在室內干球溫度不算太高時宜采用自然通風降溫。通常室外溫度低于30℃,相對濕度不超過80%時可利用通風降溫。
2.3間歇空調
測試的房間為客廳,采用的是制冷量為5000W的海爾變頻空調,測試方案為:0:30~8:40自然通風;8:10~19:00關窗并拉下外遮陽;19~0:30空調送風,空調溫度設定為26℃。19:00以前室內溫度變化情況與間歇通風時一樣,19:00以后空調開始運行后,室內溫度下降較快,當達到設定值后趨于穩定。在空調運行時段室內各表面溫度均高于室內空氣溫度。空調在運行中提供的冷量主要消除圍護結構的傳熱,其他房間帶入的熱空氣和人員、設備的散熱。
客廳空調的耗電量見表3,平均每小時為0.45kWh。
表3
時間18:3020:3022:300:30
室外溫度(℃)29.829.429.028.3
室內溫度(℃)29.227.627.627
耗電量(kWh)0.90.90.9
本次測試期間,陰、晴、雨天相間。測試的天氣狀況具有代表性。其中最高時刻溫度為33.4℃,日平均最高溫度為30.6℃。而大多數日子的各時刻溫度低于30℃,只須在14:00左右室外氣溫偏高。因此大多數情況下可采用自然通風來降溫。而在少數高溫天氣可采用空調的降溫方式。當然不同的住戶的熱感受和對舒適性的要求不同,因此也不同。但通過對深圳市不同地區不同建筑的住戶做分戶問卷調查發現,普遍住戶的夏季高溫晴天的降溫方式為:客廳與次臥采用持續自然通風,在14:00~16:00太陽輻射強的時段采用遮陽,主臥采有間歇空調,空調時間由天氣狀況決定;而對于白天無人的住戶客廳與次臥采和間歇通風的降溫方式,主臥采用間歇空調。通過以上的分析可知這樣的夏季降溫方式是合理的,而采用這樣的降溫方式改善室內舒適性的途徑主要為:
(1)提高墻體的熱工性能:增大熱惰性指標,即選擇導熱系數小,蓄熱系數大的墻體材料。
(2)提高外窗的熱工性能;降低其傳熱系數和增強其對陽光的反射性能。
(3)改進活動遮陽材料性能:提高其反射率,降低其吸收率。
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是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趨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為了快速發展經濟,建立了許多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雖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同時也帶來了能源消耗嚴重、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需要我國改變原有的經濟發展方式,逐漸向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轉變。這就需要我們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的改造,可以極大地提高對資源的利用效率,也符合我國新型的經濟發展方式。
1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的改造要求
首先,采暖地區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的要求主要是在建筑的硬件設施上,主要表現在垂直單管系統,應該被逐漸淘汰。應該都使用垂直或水平雙管系統。恒溫閥在使用時也有一定的要求:應該使用三通型恒溫閥;以保證控制的有效性。恒溫閥的裝配應該按照裝配要求進行安裝,還應該做到它的調節特性、溫包、閥頭曲線都應該達到合格標準。能夠正常感應建筑內的濕度,并能做出相應的調控。其次,應該使用具有說明書、許可證明等一系列達標的裝置。改造工程完工之后,還要對這些裝置進行反復調整、實驗,已證實其裝置的性能和使用方式是正確的運用。還應該具有專業的監控設備和專門的監控機構,以方便隨時對裝置進行定期的抽檢和排查。對于不符合使用標準的應該及時予以更換。對于出現不能正常運轉或數據監控不正常的裝置應及時對其進行檢修。最后,室內系統也有一定的要求,具體表現為:應定期熱力復核審計,提供系統改造散熱器的熱量提供數據,然后此基礎上分析熱提供質量是否達到先前計算標準;還應對水壓和出水量進行分析,計算出整個室內熱提供與熱能耗的投入與產出比率,以為更好地分析室內系統供熱的情況,并可以針對出現的問題作出及時的應對[2]。
2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設計的具體實施措施
據有關統計數據稱,中國既有房屋采暖的建筑占總數的29.0%。例如房屋采暖能耗每平方米25.3公斤煤,可以大約計算出東北、西北、華北地區每年就要耗費1670萬噸煤,這些高耗能的采暖方式,會大量的消耗能源。同時由于我國既有居住建筑維護結構多數存在保溫標準低,隔熱效果差等問題,因此對我國既有居住建筑圍護結構進行節能改造成為當前建筑設計中的重點內容。
2.1墻體節能改造設計分析
對墻體的保溫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外墻保溫,一種是內墻保溫。由于墻內外的溫度不同,會使墻面發生裂縫,這就提醒在進行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的時候要對外墻增加保溫層,通過對外墻的漏點進行保護層的安裝,盡量降低室內外溫度差異,還可以通過增加對室內溫度的監控,防止室內溫度過高,進而導致室內外溫度差異擴大。利用安裝室內熱量檢測儀器,對室內溫度進行及時的監測,調控室內溫度,使其保持在一個穩定的范圍內,并根據室外溫度對室內溫度進行調整。防止室內外溫度差異過大。比如對于外墻節能改造中,可在主體結構外墻的基礎上通過采用掛或粘貼的方式通過鋪設保溫材料,同時在保溫材料的外側涂抹一層保護砂漿或保護裝飾達到保溫的效果,其中圖1為外墻節能改造中常見的構造形式之一。由于我國多數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多數為7層以下的磚混結構建筑,并呈現為排式布局,且體型規整,多數建筑的體形系數大約在0.3,而墻體厚度大約為240和370mm,因此在墻體外保溫節能改造設計中,根據節能50%和65%標準規定墻體的傳熱系數0.75W/(m2•K)和0.60W/(m2•K),則建筑外墻的保溫層厚度、外墻構造方式以及導熱系數的確定應根據表1進行判定。
2.2外窗的節能改造
外窗能耗能夠達到建筑總能耗的50%左右,所以對門窗的改造對建筑節能有很重要的作用。當前常用的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中對于外窗的節能改造主要從增加門窗的密閉性,改變窗戶的材料等措施,以防止建筑熱能的流失與損耗,例如使用一些節能門窗。從房屋的修建著手。在原有窗戶的基礎上再加上一層窗戶,并適當的對兩個玻璃進行調整。還有設計研究認為,既有居住建筑中外窗節能改造中對窗洞口四周墻體的節能改造尤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幾種窗洞和窗口周圍墻體節能改造方案。通過對上圖進行分析可以得知,圖2中的方案(a)和圖3中的方案(a)屬于墻體和窗洞同時進行改造,而這種改造方案相對于方案(b)而言,其不僅保溫效果好,同時對節約改造材料和改造成本也具有顯著的作用。但是在實際改造工程中還應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以設計出最佳的改造方案,達到節能保溫的效果。
2.3熱源及管網熱平衡改造
首先,我國北方的熱管網較長,而大部分管網的建造時間又比較長,舊管網的使用效率較低。保溫層受到破壞,致使部分建筑的水循環量過大,水供應出現不平衡的局面。應該通過對供熱管線進行直埋,建立健全網絡監控配合人力檢查的熱網監控系統。其次,進行對熱能源提供裝置進行改造,通過對集體供熱總的裝置的改造,和單個居住用戶的分散處理,來得到提高供暖的能源使用效率。最后,通過對室內溫度的監控,利用現代化熱計量儀器,對熱計量的使用和溫度的調控進行合理的安排[1]。對改造成本進行運算,優化改造成本,還有室內、室外供熱系統的成本優化,減少熱量來源的基礎設施改造成本等。具體又可以分為,供暖的能源使用可以細分為天然氣、電費、管理人員的工資以及供熱成本的相關內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是一個對人力、物力、財力耗費的工程,但其成果遠比成本要高出很多,然而也不能因為成果顯著,就忽略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的成本,不能顧此失彼,應該合理的控制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的成本,讓使用者看到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的成本構成。
3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的益處
3.1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的成本降低
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的改造,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的成本,會減少建筑內外部圍護結構的維護成本,還會降低熱提供系統及維護的成本,降低熱能來源的提供成本。這就可以簡單地用一個公式來表示:供熱成本降低=建筑內外部結構的建設與維護成本降低+室內及小區熱系統改造成本降低+熱源改造成本降低。上述公式主要是根據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成本降低的具體內容來分的,此外還可以通過供熱成本降低的構成來分,也可用公式來表示:供熱成本降低=水費成本降低+電費成本降低+燃料費降低。由此可見,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的益處,其直接益處就是減少了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的成本,為用戶節省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使用的費用,直接給節能采暖帶來成本上的有效降低[3]。
3.2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的增益效益
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的增益效益可以從幾個方面分析:首先是居民采暖費用的降低。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的供暖費用是由能源生產價格,運送的費用,銷售的費用相加。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能降低供暖能源運輸當中的能量損失,從而減少運輸過程中的運輸成本[4]。通過對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的改造,還能增加能源的利用效率,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建筑節能改造能源的成本費用。其次具體的效益有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會減少建筑設施的建設費用。進行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暖費用,在某些方面是和建筑的建設是有聯系的,例如門窗的改造,地板、屋頂的設計,這些兩者都是有交叉的,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成本的降低,也會減少建筑的費用。會減少對家用電器的使用,空調、電熱扇等家用電器使用的減少,會減少用戶電費的使用[5]。
3.3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的成效
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的總成本投入。首先,不同采暖的方法會需要不同的投入這而使用熱電聯集中供暖則會使成本增加,這幾種集中供暖都是常見的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的供暖方式。每平方米的差額可以達到20元。
4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可以有效地避免供熱能源的浪費,還可以提高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的供暖效率。另外通過對一些基礎設施進行改造設計,還能提高供暖系統的安全性,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供暖系統的利用率,減少建筑節能的使用成本,增加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的使用周期。
作者:掌軒 王麗穎 單位:長春工程學院建筑學院
參考文獻:
[1]費良旭,孟慶偉,崔再禹.海南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診斷與改造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3,(11):68-71.
[2]沈婷婷.夏熱冬冷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0.
1.1圍護結構存在的問題
圍護結構節能技術就是通過改善建筑物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在夏季減少室外熱量傳入室內,在冬季減少室內熱量的流失,使建筑物室內溫度盡可能舒適,以減少采暖、制冷設備的負荷,最終實現能源的節約。我國圍護結構節能存在的問題有[2]:①某些建筑體型系數過大。②窗墻面積比過大。③采用夾心復合保溫外墻較多。④設計單位對某些技術參數的取值不統一,有的缺少依據。⑤一些設計單位的施工圖內沒有建筑節能設計熱工計算表,不利于對節能建筑的質量檢查。⑥一些保溫墻體工藝技術出現質量問題。⑦設計單位對圍護結構使用的某些墻體材料、保溫材料及窗戶質量要求不明確,監理和施工單位控制不嚴格。⑧一些節能建筑配置的采暖散熱器高于建筑節能標準確定的熱負荷值應配置的數量。⑨大部分節能建筑只安裝了采暖供熱的開關控制閥門,沒有考慮為將來安裝計量熱表、分室用熱控制裝置留出位置。⑩少數施工單位未嚴格按設計文件要求進行施工。
1.2供暖企業存在的問題
供暖企業肩負著我國城市中市民的供暖重任,其管理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城市中居民的冷暖問題。近些年,市民對供暖企業的關注程度逐年提升。不僅是因為其供暖的質量方面,還有其經營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方面。這些企業本身會每年消耗大量的能源,產生大量的污染氣體,如果任其自由發展的話,對環境會造成重大影響。目前,我國城市中供暖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①供暖企業員工缺乏節能減排意識;②過度關注技術投入忽視管理減排;③供暖企業設備滯后。
1.3綠色照明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大型公共建筑高耗能的問題日益突出,據統計,國家大型公共建筑單位面積耗電量達到70-300kW•h,為普通居民住宅的10-20倍,占全國城鎮總耗電量的1.5-2倍。電氣系統節能決定了建筑物智能、環保以及主要能耗,電能的消耗占了很大的比例,隨著建筑智能化的發展,這種比例在繼續加大,所以要進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必須考慮建筑的電氣節能。而在耗電量中,照明能耗一般占整個建筑電量能耗的25%-35%,占全國電力總消耗量的13%,因此實現照明系統節能的意義十分重大,經濟效果明顯[3]。
2建筑節能存在問題的應對措施
2.1圍護結構存在問題的應對措施
①門窗。改善門窗的保溫隔熱性能,可以采用提高門窗的氣密性、窗框采用斷熱金屬型材、增加玻璃層數等措施來提高門窗的保溫隔熱性能;另外有效的遮陽設施對降低能耗的影響非常有益。②屋面。建筑屋面節能的最主要措施之一就是發展和應用高效保溫隔熱材料,并合理確定保溫材料的厚度,可采用倒置式、屋面綠化、蓄水屋面、淺色坡屋面等措施。③加強監管機制。政府應該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強對設計單位、生產單位以及施工單位的監察管理,加強政府部門的大力管理及社會相關部門的通力協作。
2.2供暖企業存在問題的應對措施
①強化供暖企業節能減排工作小組的職能。建立起一個節能減排專家工作組,要求這些專家來自不同的節能減排相關領域,比如生產調度、環保、財政、統計等部門。并且通過這些專家的評選審定,激勵企業員工的節能減排工作。②建立熱量自動控制系統。為了適應群眾對功能的需求,企業應該建立起熱量自動控制系統,根據用戶的室內溫度和設備的運作狀況來調控熱量的供應,根據用戶的數量和供暖的面積確定設備的數量,調整設備的運行參數。③加快對供暖企業老化設備的更新換代工作。老化的設備會增加能耗,必須加快對供暖企業老化設備的更新換代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降低鍋爐的損害和能耗,減少廢氣的傳播,進而保障環境的清潔。④在政策上支持供暖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供暖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所以我國政府應該建立起完整的法律法規,而保障企業節能工作的順利進行。
2.3綠色照明存在問題的應對措施
在整個配電和電氣系統中,末端的照明部分占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節能燈具的應用一直是實現電氣節能的關鍵環節之一。在保證有足夠的照明數量及質量的前提下,應盡可能地做到節約照明用電,提高整個照明系統的效率,防止片面性。
當今建筑材料的迅猛發展,傳統建筑材料受到多方面的挑戰,各種各樣的結構框架材料,都影響到了遠離城市的鄉村,在新建農宅中,已很少見到傳統形式的住房,能見到的只是些“古宅”。這些年,由于建筑業的發展,農村與城市的聯系也極為密切,城市的建筑發展改變了多年遺留下來的傳統建筑風格,取而代之的是磚混結構的“方盒子”組合的“新宅”,這樣的民居失去了建筑的精神和文化性。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隨之也帶來了外來文化,在西方國際主義設計運動為主流的形式下,為形式而形式的思想潮流下,給中國的傳統建筑的形式帶來了毀滅性破壞,這些雖然符合當今建筑的步伐,但是在文化方面并無創新,相反它抹殺另外傳統民居在高度發達的建筑技術的沖擊下,已漸漸被遺忘。
住宅類設計模式的存在意義在于使傳統的居住模式,能適應新時代的居民生活,它的作用不僅豐富了當前頗為雷同的居民模式。傳統居民模式,推陳出新的結果,為住宅設計增加了新品類,更重要的是中國的現存民居是我國的豐厚的文化財富,它們的衰危與消失,將是一筆不可估量的損失,住宅的類型設計模式的出現,給民居保護與更新以啟迪,給民居在新的時代下開啟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傳統民居模式,常受地域自然條件和人文條件的限定,而呈現出明顯的地域屬性,住宅類設計,易于表達住宅地域特征,而這種類設計模式也最易體現建筑師們追求的人文主義精神。
就傳統民居的可持續發展而言,繼承地方建筑的傳統文脈是住宅設計創新的一條有效的途徑,這是從過去到現在的持續發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傳統民居都是這種發展前景,有的悄然推出歷史舞臺,有的幸存至今或成為文物,或繼承為人們提供一個“勉強”空間。因此,在繼承優秀建筑文化傳統時候必須了解和研究傳統文化的內涵。只有這樣,才能使幸存的“勉強”空間得到根本的改善,使歷史的文脈得以繼續發展。
2.吉林概況及民居建筑的演變
吉林全境位于我國東北地區的中心,東半部山岳起伏,長白山山脈屏障其東,地勢甚為高聳。西半部分平原坦蕩,是松遼大平原的一部分,松花江北流縱貫其間,構成肥沃富庶的地區。吉林境內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全境居民漢族、滿族最多,朝鮮族和蒙古族次之。漢族大部分是清中葉以后由河北、河南、山西、山東一帶居民來吉林開墾的農民,散居本省各鄉鎮,構成為本省主要居民。
吉林地方寒冷,除在房屋構造上采取保溫構造外,并在室內裝設取暖設備,使之發散熱量以保持室內一定的溫度。當地居民創造了火炕、火墻、火爐、火地以及火盒等等的防寒設備,增加室內的溫度抵抗冷空氣襲人。
吉林廣大地區處于東北中部,在那里很早就有人居住,據考古發掘得知全境存在大量的石器時代文化,她屬于北方的細石器文化。吉林顧鄉屯何家溝,曾發現人類用火的殘跡。當時,吉林地區居住房屋主要都是深穴(豎穴),后來又發展半穴居。以后的各時代由前期的小聚落,漸漸結成大部落,也都以穴居為主要居住方式。
蒙古族建立元王朝后,在居住建筑方面都利用當地材料建筑土屋,構造不堅固,因此今天的實例很少。十七世紀中葉明朝興起后,吉林是女真人所居住的地區,他們居住情況應該和清初吉林民居一樣,不過不如清代完備而已。明代中葉以后,女真的后裔,在東北地方擴大勢力,至努爾哈赤于建州建立政權,向四面發展,征服少數部落,領土日廣,形成后來的清代封建王朝。吉林地區正是清朝的發源地,三百年來,住宅建筑不斷發展,并且由于漢、蒙、朝鮮等民族的雜居,在建筑上互相影響,又增添了許多內容。清時吉林設有將軍,為最高統治人物。與京師之間,各有營運。所以因為政治上的原因,而增長經濟上之繁榮,所以給吉林的建筑上帶來了京師的風格。
3.吉林民居建筑的布局
中國傳統民居建筑的布局中國傳統民居有著明確的流線,完整的格局,明顯的主體建筑,簡直組合體和漸進的層次的布局特點。明確的流線好似畫在人們心間的一副導游畫,自然而然地引導人們到要去的地方。例如北京這樣的歷史名城,城市分為幾個主要區域,如東四牌樓,西四牌樓,東單和西單,每個區又有大街﹑中街﹑小街,街道再通過胡同小巷,胡同中才是住家門戶,有明確的流線層次;格局是組織建筑群體構圖的關系,中國民居的三合院、四合院形式正是以庭院為公共中心的向內的家庭組合體,建筑的組成有嚴謹方整的格局,因此一座完整的民居不論規模大小都組成嚴謹清晰的格局;主體建筑在城市中控制著道路網和其他從屬建筑,居民都希望自己居住的街坊有個明顯的標志。把一組建筑或一座建筑中的一部分作為主體處理時,就形成了村鎮、建筑群或家庭住宅中的核心部分。例如在福建土樓中,正房堂屋的部位有顯眼的層層下跌式重檐房頂,主體建筑是非常明確突出的;中國傳統民居不僅注重組合體自身的布局變化,更注重街、坊、院落相互之間的劃分與聯系,成組成區地布置具有社會生活內容的建筑社區組合。這些組合可以表現出組織鄰里生活社會化的思想;建筑的安排要其使用的公共性的程度,形成一個有層次的布局,按人們的親疏關系布置宅院。在住宅中需要這種由公共性逐漸過渡到私人性的漸進的層次布局。如果不考慮漸進的層次,把許多房間混雜地羅列再一起,就不能反映社會與家庭生活中的交往關系。因此在規劃布置一幢宅院時要創造一個這樣的漸進層次,從入口公共性的部分引進至半公共性的部分,最后達到最私人性質的部分。
吉林民居建筑的布局中國古代民居的類型,由于各地區自然條件的不同,材料的差別,民族習慣的因素,以及社會生產力的影響,而產生各類的形狀和式樣。式樣之多,不勝枚舉。在廣大的住宅房屋中,吉林地區民間居住建筑具有獨特風格。因為地區情況復雜,雖然類型變化簡單,但是,材料的運用、建筑設計手法,局部處理,卻是很豐富的。特別是由于各民族長期居住所積累的經驗,具體的處理和變化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一些建筑手法今天仍可適用。
吉林滿族民居建筑分為居民街坊、城鎮大型住宅、鄉村居住房屋三種類型。其中以“城鎮大型住宅”最具有代表性:住宅的總平面大部分是前后長兩端窄的矩形,也可以說是縱長方形,一般的面積在1500平方米左右。宅和宅分隔均用大墻(宅墻)相隔,大墻每面都和房屋建筑有較寬的距離,房屋在園子中間布置松散。廂房布置躲開正房,而不遮擋正房的光線,一但正房間數多,則院子更空曠,因而普遍來看院子較為寬大。它采取這樣松散的布置,一是因為東北地區土地廣大人煙稀少,建宅時可以多占土地,另外也是因為冬季寒冷,廂房躲開正房可以使正房多接納陽光,如果廂房擋住正房則室內無光而陰暗寒冷。同時它布局松散還可以起到防火的作用。
根據當地住宅現存的情況來劃分,主要可以分為三合院和四合院兩種類型。以三合院為例:如上圖所示,三合房是以正房為中心,由兩組廂房來組成。兩廂房的距離是根據正房的長度為標準,形成中間的院子,稱之為前院或內院。在內院,正、廂房之交接處用拐角墻相連,即構成完整的內院了。三合房式住宅布置,因前端無房,開單間屋宇型大門,或者是四腳落地大門,面對宅的正房。四周用大墻(宅墻)圍繞。這類布局的優點是:院子的前方開敞,采納陽光,院子內部又可以通風,而使院子成為主要的活動中心。例如上圖,內院的三合房各做五間、稱為五正五廂,構成完整的內院。外院兩廂懼為三間,作傭人居住,院子成橫方形。
吉林地區的漢族居民絕大部分是來自山東、河北、山西等省,多半從事工商業或農業生產,分散居住在城鎮和鄉村。同當地的滿族人民雜居在一起,修建了許多與滿族民居相似的住宅建筑。在很大部分有與滿族住宅相似的地方,所以在本文就不再多加以研究。
朝鮮族是吉林境內的一個少數民族,也是我國各民族大家庭成員之一,在吉林省居住的約有七十于萬人。朝鮮族蓋房子曾受到漢族影響,首先看房場,看方向是否符合風水之說,后來一部分人反對迷信不相信風水,就開始任意布置了。每戶人口一般在3至6口,平均每家人口約在5人左右,房屋的建筑面積根據人口數目作為依據,以一幢房屋為一戶。在城鎮住宅有間有簡單院墻,而農村則全部不設門墻也沒有院子,也不設廂房,為單幢獨立式房,這是朝鮮族住宅的特點之一。他們的生活方式,不以院子為活動中心,而是以房屋內部為中心。因此對于朝鮮族的布置就著重對其房屋內部平面布置進行淺入探討:居室是住人的房間,晝間用做居室,夜間則作為寢室。朝鮮族房屋居人房間的面積大,間數多,一房之內除掉廚房,牛房,草房,壁廚等房間外,全部為居住的房間。這些房間多半偏在左端。居室房屋有大間9—13平方米,也有小間4—7平方米,大小不等。各室用拉門相隔,前后門和拉門較多,出入甚方便,這樣的設計富于變化,比較靈活。例如需要大房間時,室內就不必做間隔墻,需要小房間時,可以用輕體間壁墻分開。草房是朝鮮房屋內的一個房間,它往往是和廚房相連接,尺寸和房屋單間相等,實質上就是一間空屋當作儲藏室使用;草房這一間屋的設置很有必要,在住宅中有實用的意義。例如漢族一般人家總有些雜物無處可放,都有倉房一間,用這個房間來安放。朝鮮族住宅在設計時,也考慮到了這樣的房間。
但朝鮮族的房屋內部布置在有些地方也有不足之處。例如牛棚的布置多半設在草房的旁側,如無草房則將牛棚設在廚房的近旁,或者是將牛棚設在草房的前端成為拐角形的房屋。牛槽設置在草房和牛棚之交,這樣布置牛棚和居住房屋連接一起不甚合理。這些也正是朝鮮族居民在其室內設計的布置當中需要改變的問題。
在吉林地區居住的蒙古族歷史悠久,他們向以游牧生活為主,經過長年的游牧而逐步走上定居。又因人口稀少,地域廣大,散居較多,集居的村鎮比較少,一村有幾戶至數十戶人家。在蒙古游牧的地方沒有房屋,他們都居住蒙古包,后來逐漸學習漢族,建設固定房屋。
蒙古族居住建筑分為旗王住宅、民間居住房屋兩種,現以旗王住宅為例:旗王住宅的總平面布置采用漢族房屋的式樣,根據地方習慣沿用農村地主大院的傳統布局方式,在房屋構造上則吸取北京王府等四合院建筑式樣。如右圖所示,房屋在院子內布置松散,院子廣大,房屋由各花墻接連組織在一起。院內以正房五間、廂房各六間、門房三間組成,并以垂花門和墻分隔成為前院和后院(內院)。前院較小,沒有什么特殊的布置,后院做為住宅內的重心,四周做走廊和房屋前廊相接,包圍成完整方形的院心。在大門以內二門以外栽植樹木和花草,使得進入院中的人對宅院有深廣的感覺。
4.總結
從吉林民居建筑布局的研究中可以窺見吉林民居建筑的民俗文化特色。吉林民居建筑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結合,但仍以漢文化為主體,是漢文化為主吸收了多民族文化的成分。大家知道湖光山色與層樓疊院和諧共處,自然景觀與人文內涵交相輝映,是宏村區別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成為當今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一大奇跡。而吉林民居卻發展了自己的建筑布局特點,其最具自己特色的代表是滿族的“城鎮大型住宅”;族建筑平面布置是前后長兩端窄的矩形;蒙古族則采用農村地主大院的傳統方式,其境內眾多的建筑布局的形成和發展與吉林當時的人文、經濟狀況是相契合的。
Abstract:ThehouseoftheSoong''''sFamilyfromthearchitecturalform,bothhasthefull-bodiedMinnantraditionalcharacteristicofRed-brickcivilbuiding,andtheWesternclassicalarchitecturestyle,displaystheuniqueartisticcharm.ProtectingandstudingthehouseoftheSoong''''sFamilyhastheimportantsignificancefortheexcavatingofregionalcultureandthefiguringofregionalbrand.
Keywords:CivilianHouse;Western-stylebuilding;Style
1歷史背景
泉州在歷史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阿拉伯、波斯、印度諸國異邦來此經商、傳教,購地建房的人數以萬計,他們建造的宅第、店鋪、教堂等,形式多樣,隨處可見,有的外國人與當地人通婚,定居泉州,于是民居建筑中就出現了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
洋式的民居建筑,造型獨特、平面布局靈活多變、功能分區合理,門窗、外廊其裝飾洋味尤為突出。多數做法是以當地的傳統形式為主,與外來的風格相結合,或并置相連營造。此類住宅適應當時從海外帶回的最新建筑材料,有水泥(洋灰)、鋼筋、水泥花磚、花玻璃等。這類建筑泉州大都稱為“洋樓”、“蕃仔樓”,它們在中國近代建筑史上,代表著中西文化初期接觸的杰出成就。
泉州西街116號的宋宅共分為兩大部分,宋宅前面部分是清末所建,為泉州本地民居風格;后面部分,及宋氏小洋樓,為1915年以后所建成的歐式小洋樓。該建筑屬宋氏家族所有。1915年,宋氏主要成員宋文普先生從印尼回到泉州,并從南洋地區(今東南亞)帶回該建筑的設計施工圖紙,并帶回部分該建筑所用原材料,例如門、窗等。整個建筑由福建本地經驗豐富的工匠施工,并于1915年完工。經歷92年風雨的宋氏小洋樓,期間略加以修復,但92年風雨和戰火的洗禮,使該建筑目前只留下主體和破損的外廊部分,還有那歷經風雨的歷史痕跡。(圖1)
2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
宋氏小洋樓位于福建泉州的西街,該建筑可作為福建沿海僑鄉民居的一種典型代表。
2.1拱廊式平面
整個建筑由原來傳統的單層院落演變成為兩層的合院,二樓正面用歐式拱廊圍合,使得整個建筑內部空間更加完整。所謂拱廊實為單片拱架,使整個建筑內外空間形象大為增色,這也是其特有的處理手法。
拱廊式平面是小洋樓常用的平面形式,與西方所流行的新古典主義風格有著一定的內在聯系,其形體多為方正,柱廊形式有單面或者多面等形式,宋宅所采用的就是三面環繞柱廊的形式,能夠起到空間過渡的作用,并且通過柱廊形式的變化可以使建筑物的形體產生虛實繁簡對比以及豐富的光影變換等形式美的效果。小洋樓平面的面積僅有數百平方米,平面外形簡潔明了,在變化上無強烈的大進大出,較為平緩。外形與內部功能緊密結合而又不互相矛盾,使之具有較強的整體性。
宋氏小洋樓的總體布局大致為中國傳統古民居的“四房看廳”式,有主客廳,兩邊偏廳和護厝房組成,主客廳后的后軒被作為樓梯間,這點與傳統民居又有所不同。平面布置沿主客廳中軸線對稱,平面簡單實用,主次分明,寬敞的客廳、廊貫穿全宅,組成各種不同情趣的院落,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居住生活環境,周圍布置水井兩口,一為提供飲用水,一為提供消防等用水,方便實用。(圖2)
2.2外廊拱架
宋宅中最優雅的部分可以說是外廊拱架,整個拱架圍繞著主體洋樓,周圍立柱使用紅磚砌成,配有獨特的柱頂石,整體色調分明,錯落有致,層次感強烈。
整個拱廊屬于西式風格,券型拱廊,細致的券頂雕花,綠色的歐式圓柱欄桿,建造工藝細致,紅白綠色調和諧的搭配,經歷近百年的風雨滄桑仍顯其優雅。拱廊在二層處與建筑樓板相連,整個拱廊內外聯系著整個建筑,使得建筑顯得完整而不封閉,開放而不暴露,很好地起到內外空間聯系的作用。第二層西洋古典式拱廊和瓶式欄桿使得立面通透而又增加了層次,富有地方特色的雕花和山墻處理則豐富了天際線。中西形式的巧妙結合,使得整個建筑活潑而有生氣。(圖3、圖4)
2.3入口
整個宋宅采用雙層多柱廊作為建筑的入口,使得整個宋宅十分典雅,有著強烈的體積感,通過柱式平面和立面構成的變化產生了豐富的柱廊單元。(圖4)
2.4門窗
宋宅內部大多為木質結構,整個宋宅的門窗,樓梯等木質構建均是從南洋定制運回國內組裝完成,做工較為精細,門窗雕花,刻線均是西式風格,又兼有閩南地區的特色。
2.4.1門
其中較為典型的是門,這在國內民居中的運用并不多見,使用門不僅起到分隔房間的作用。它使被分隔的兩個房間既相對獨立,又有著緊密的聯系。(圖5)
2.4.2大門
獨特的大門設計,宋宅的入口大門較有特色,在大門上又單開一小門,可供一人自由進出,據考證可能是用于夜間晚歸人員的進出,方便而且美觀,獨特的外形可以看出其獨具匠心的設計。(圖6)
2.4.3窗戶
窗戶的形式作為建筑的重要元素,在宋宅中也體現了其特有的風格,木窗大多設兩層窗扇,內為木質細方格窗,玻璃窗,窗套形式豐富,給人以一種厚重感,窗花的形式多樣,雕刻細膩,裝飾性很強。
泉州民居戶外的窗戶都用石板砌成窗框和隔條,內層加配可以開關的木板窗。宋宅的窗戶與泉州本地民居相似,除此之外還在窗外采用鐵條欄桿,這個設計在當時可以說是較為時髦的西式風格,而且假窗與真窗的結合較為和諧,較好地豐富了建筑的立面造型又兼顧采光通風,一舉多得。(圖7)
2.5樓地板
內部樓板和梁同樣均為木質,木質地板冬暖夏涼,利于通風透氣,木質大梁下面采用木質面板吊頂,配合技術精湛的木刻雕花,整個吊頂美輪美奐。(圖8)
2.6屋頂
宋宅在屋頂的處理上采用西式小洋樓常用的多坡屋頂,其屋頂設計也相當考究,從高處俯視,紅磚紅瓦,使建筑產生高低錯落的形體變化并呈現出優美的建筑輪廓線,在屋檐下還設有多個通氣窗口,小巧玲瓏,不僅利于建筑內部通氣,也豐富了造型需要。
2.7墻體材料與形式
2.7.1紅磚外墻
這是宋宅中西合壁的最佳寫照,紅磚墻是泉州民居較為普遍的墻體形式。紅磚材料的名稱、規格和用途,一般都有規范。墻面嵌磚,用松枝燒制的紅色“雁只磚”(又稱胭脂磚)質地堅硬,色彩艷麗,尤其是堆碼燒制而成的磚面斜紋,使磚墻更富有自然美。在正立面和側立面上,整垣墻用幾種規格的紅磚,經過泥水工橫、豎、倒砌筑,拼疊出優美的圖案花紋,其色澤古雅,光潔可愛。
2.7.2出磚入石
宋氏小洋樓利用建筑材料本身的物理屬性、材料的質地,運用磚石混砌,即“出磚入石”技術,構成了特殊的天然“點”狀美感。
“出磚入石”手法,常在建筑的北立面所采用,它是利用碎磚石混筑的墻體是泉州民居建筑中墻體砌筑最有特色的一種。據記載:“泉州在明萬歷年間,有一次發生八級大地震,市區民房倒塌許多,人們就利用倒塌的殘磚碎石,進行有規則的混合砌筑”。石為豎砌,磚為橫疊。砌筑到一定高度后,石塊與磚互相對調,使其受力狀態平衡,墻厚40cm左右前后磚石對搭,用土漿水泥粘合,其大塊白色條石與小塊紅色清水條磚穿插組成變化多樣的不規則構圖。這種“出磚入石”的建筑材料搭配,很好地利用了石材表面與磚表面所形成的絕妙色彩與質感對比,從而造成了一種獨特的裝飾美感。同時,這種石塊與磚縫所形成的點、面、線相結合,在民居墻面上形成了一種視覺上的美感。白色花崗巖與紅色清水磚的結合,無論是石、磚的明暗度對比,還是兩者色彩上的和諧共融,以其中所表達的緩和與沖突的意境,都是紅磚厝的別具風格之處。(圖9)
2.7.3精美的雕飾藝術
由于福建閩南地區的石雕技術聞名全國,因而雕刻在該建筑中也被廣泛的運用。在建筑的立面上,尤其是正立面的磚花,用紅磚組砌拼貼成各種圖案,和使用紅磚墻雕刻壁畫,這也是閩南一種特有的裝飾手法,其門洞口的雕花均表現出中國閩南傳統的石雕工藝,其技術精湛,造型優美,很好地體現了地方的特色,也表現了閩南居民對石頭與雕刻所特有的感情。(圖10)
2.8朝向
在古代,建筑朝向的確定,除氣候日照和環境景觀外,還涉及到政治文化方面的因素,南面意味著皇位官爵與權利的象征。因此泉州民居不得朝向四正方向。而是多取以24分位羅盤定向的除朝四正方向外的其他方向作為房屋和大門的朝向,否則認為煞氣太重。泉州民居一般以向南微偏西為多,這一取向夏天可得涼爽的東南風,是最理想的朝向。
宋宅在朝向上也并非正南正北,而是南偏西5O,這和當地建筑朝向一致。
3結語
以上乃宋氏小洋樓與泉州本地民居的聯系和區別。深藏在小巷中這座具有近百年歷史的小洋樓,已不再如當年那般“鶴立雞群”,但它作為泉州古城現存為數不多的具有閩南僑鄉特色的近代標志性建筑物,仍然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它所折射出的時代信息,不僅包含了人文歷史和建筑歷史,更多地體現了當地的文化積淀。
宋氏小洋樓在建筑學中具有獨特的建筑樣式、風格特征和裝飾語言,集紅磚建筑以及西方建筑各種獨特的風格樣式于一身,它體現了區域的文脈和風貌特色,延續著當地生活的傳統風俗,既是傳統民居中的瑰寶,又是值得現代建筑設計借鑒的寶貴財富。對于延續城市文脈,創造富有地域文化韻味的現代建筑有著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黃金良.泉州民居.海風出版社.1990.1
二、感知細節,捕捉經典
(1)分別概括徐州古民居建筑的特點、徐州民居文化的特點,并理解其中的內在聯系。(讓學生欣賞一組本地徐州戶部山古代建筑的圖片,吸引注意力。)進入課題“徐州古民居建筑藝術圖片欣賞”,在欣賞過程中穿插講解。(或讓去過戶部山的學生談談感受,并介紹游園的經歷。)思考:徐州的古民居庭院、瓦當、后花園等有哪些特點?提示:找細部如:屋脊、屋面。基本構成元素:宅門、倒座、院落、廂房、正房等幾部分。各院落間以垂花門或過廳相連,通過組合產生多種多樣的合院類型。因徐州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這些民居建筑受到了南北建筑的影響,既有北方建筑的渾厚,又有南方建筑的靈秀,有鮮明的特色。
(2)創造性提問:這2張畫,黑白灰圖給你的感覺是什么?請找出2幅畫中相同的顏色?你認為畫面中的黑白灰指的是什么顏色?這說明黑白灰關系也存在于色彩畫在中。原來一幅成功的藝術作品在黑白灰的藝術處理上也必定是成功的。可見畫中的黑白灰不僅指的是顏色中的黑白灰,還指一幅畫中的深色、淺色、中間色部分。
(3)復習構圖的知識,指出構圖也應包括畫面黑、白、灰的構成。示范用點線面畫灰調靜物。完美的畫面,注意畫面的整體感,主次分明,突出主要形象,增強藝術效果。
三、畫民居
(1)學生展示自己查閱的資料,分別介紹蘇南民居、四合院等江蘇傳統民居,教師適當補充。畫一張四合院的簡圖,標明房屋的名稱和功用,并說說這里面蘊涵的文化含義是什么。
(2)中國畫家筆下的江南水鄉圖常常有哪些內容?為什么?請找出幾幅圖片為例加以說明。我的教學反思:首先,一般美術教材都有關于“黑白灰”的內容,但都只停留于說明畫面中存在著黑白灰的現象,卻未能引導學生體會黑白灰與視覺效果有何關系。讓學生更好地感悟到“畫面中黑白灰所占的比例不同,就形成了高、中、低等調子。不同的黑白灰調子會給人不同的感受”。然后,再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黑白并置時對比強烈,黑與灰、白與灰并置則對比較弱。畫面對比的強與弱會給人以不同的感受”。讓學生進一步懂得黑白灰對比的強弱所產生的視覺效果。其次,通過對徐州古民居傳統建筑中蘊含的思想觀念形式上的分析研究,總結出其精神內涵,提高欣賞的能力。最后,徐州古民居建筑的特點:依山而筑,因地制宜,樸素實用;在風格上承南襲北,反映中國民居建筑南北過渡的特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其中,有代表性的為余家大院、狀元樓、徐州第一樓(李家樓)、崔家大院等。
四、課后拓展:創民居
二、生態居民建筑的設計原則
(一)與生態環境相協調。
建筑建造過程會對自然與環境產生極大的破壞,因此,在建筑的設計階段就應該將生態理念引入,充分重視自然環境的保護工作,并在對其不造成破壞的前提下加以利用,這不僅能夠降低建筑能耗,而且對生態環境保護也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建筑設計中自然采光的利用,能夠減少照明設備的使用量;建筑自然通風的合理設計,能夠改善室內外空氣循環,提高居住舒適度;水池、噴水系統的有效利用,能夠降低室內溫度,減少制冷設備的能耗。
(二)降低建筑能耗。
節能是生態建筑設計的重要理念,生態建筑的設計要求在滿足建筑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能夠使土地、能源、水、材料等得到充分利用,大大提高其利用率,且能夠最低限度地降低建筑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再者,生態建筑設計還要求簡化無用的建筑功能結構,并提高對建筑周邊自然資源的利用率,如合理利用風能、太陽能、生物能等,盡量減少礦物能源的使用量,減小對生態環境的污染程度。
(三)為建筑使用者提供舒適的環境。
對建筑進行生態設計,能夠為使用者提供舒適的環境,提高居住舒適度,使建筑使用者與自然環境能夠進行更好的交流和溝通。
(四)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
科技的發展推動著建筑行業新材料和新技術的不斷涌現,為建筑行業的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為建筑創新建設提供了條件,也極大的推動了生態建筑的發展進程。建筑新材料和技術之間存在相輔相成的關系,只有創新了材料的和技術,建筑創新才有可能。隨著國家對可持續發展以及節能環保的倡導,新材料和新技術將會更為廣泛的運用到實際的建筑設計當中。
三、生態居民建筑的設計方法研究
(一)整體設計方法。
在進行生態建筑設計時,設計人員要將其視為整個城市建筑系統中的一部分,與整個城市建筑系統相聯系。從城市的整體規劃方向出發,對建筑地區的地質水文、地形地貌、氣候條件等基本條件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分析其設計的經濟性和可行性。設計的原則:一是在城市原有景觀特色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創新,創造出新的城市景觀。首先改變不合理的資源配置、布局模式、空間結構以及區域劃分,其次是對城市自然地理特征以及歷史文化的傳承。二是在建筑與自然環境協調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建筑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以求實現綜合效益最大化。
(二)節能環保設計方法
1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
設計人員在進行生態建筑設計時,應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陽能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可再生能源,也是生態建筑中能源系統的一部分。太陽能應用在建筑中,不僅能夠節約大量的能源,而且對環境無污染,真正做到了綠色環保。現階段太陽能的利用主要有太陽能集熱板集熱、太陽能光伏發電兩種。目前,太陽能集熱板的應用已比較廣泛,將太陽能集熱板用于建筑節能設計中,能夠使建筑和環境做到協調統一,降低能耗,節約國家資源。如可利用太陽能進行建筑一體化設計,將白天太陽能轉化的電能通過太陽能特定蓄電池儲存起來,夜晚利用控制器將儲存的太陽能電能用于提供生活熱水或是供暖,這種方式具有安全、無污染規模大小可靈活調節且不受地域限制的特點。
2建筑系統中物質與能源的循環利用。
生態建筑設計中要注意對風能和自然采光等的合理利用,例如利用室內外的熱壓和風壓形成自然通風,通過裝設通風設備,控制空氣流向,實現室內自然通風,從而降低建筑本身的能耗,節約建筑材料;利用自然采光,減少建筑照明設備的使用,降低建筑電能的使用量,降低能耗。再者,建立水資源循環系統,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水資源系統既能滿足人們的基本用水需要和建筑的功能,又能將水資源綜合利用、水景觀、生態修復以及污染控制等集為一體,其能夠將建筑用水、污水處理再利用以及雨水收集與利用、生態子系統等進行有機結合。水景規劃設計以節約水資源和防止環境污染主要目標,遵循水資源循環、可持續利用的基本原則,對雨水進行收集和再利用,并經雨水處理系統處理后,用于補充水景的景觀水。通過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將建筑內外部水資源進行循環利用,以實現生態建筑設計目標。
3生態建筑綠化設計方法。
生態建筑中進行綠化設計能夠有效改善居住環境,豐富建筑周圍的綠化空間結構。建筑綠化是將綠色植物作為設計的主要元素,并將其引入建筑當中。隨著城市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建筑用地面積也在不斷地減小,環境問題加劇。屋面綠化逐漸成為有效改善城市環境的重要舉措。設計人員在進行綠化設計時,可設計空中花園,通過利用綠色植被本身吸收和反射熱能的作用,減少城市熱量,從而降低建筑能耗。再者,綠色植被的生長,對于環境凈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夠提高空氣質量,對室內、室外環境的改善都有積極的作用,這一設計舉措,將人與建筑以及自然進行了有機的結合,很好的實現了生態建筑的相關要求。
中圖分類號:J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2)O8-0349-01
“景觀建筑”的概念最早由美國的“景觀之父”阿姆斯德提出的。自從1957年以后,景觀建筑逐漸被人所重視,并有許多學院將其設定為一門特定的學科加以研究和學習。景觀建筑最大的特點是針對整個居住區域根據其環境特殊和顧客要求進行詳細具體,甚至是細致地構想與設計,并將居住區中的環境景觀單獨取出作為專題進行設計和研究。相對于全球各國的景觀建筑事業,中國則相對發展比較緩慢,但是由于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思想的與時俱進,居住區的景觀建筑設計也得到了各行人士的重視和研究。
一、景觀建筑規劃中原則問題
在居住區中的景觀建筑設計過程中最中重要的原則是遵循居住區本來擁有的地理自然環境,經過設計師們精心地設計后對其空間進行恰到好處發揮和利用,使每個居住區中的所有建筑物整體效果既融合又協調,并且能夠達到每個居住區都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景觀建筑物,其中這些包括,整個小區中的燈光設計,綠色植被規劃、小區道路形式的布局、公共設施的安排和處理等各個方面,這些設計既要滿足視覺美的目的,又要達到發揮其各個設施的最大功能的目的。讓居住者能擁有一個既溫馨又獨特時尚的居住環境。總而言之,在這個景觀建筑規劃中必須充分注意整體性、藝術性、自然性、實用性的結合和利用。
關于遵循各個原則時,設計師們必須在規劃和設計居住區中的所有建筑物時,必須充分細致地規劃和協調好居住區中所有硬質景觀和軟質景觀的一致性和和諧性。在具體細化到每個景觀建筑設計中,一般遵循的規律也就是對景、軸線、節點、路徑、視覺走廊、空間的開合等規律,與此同時,設計師們還必須考慮到不同的居住區必須設計出不同的景觀建筑物,達到每個居住區都擁有自己獨特的景觀建筑物,讓每個居民擁有獨一無二的家。在現實生活中,居住區中的景觀建筑設計大致有以下幾種:現代風格的住宅景觀建筑物設計過程中大致采用現代景觀園林設計方案;而地方風格的住宅建筑物適宜采用具有當地地方民族特色,并將當地獨特的歷史風格融入景觀建筑物設計中。由于我國地廣物博,南北文化精神和地理特征都是相差比較懸殊,東部和西部的地貌風格和自然環境,已經各地的居民生活習俗也想娶甚遠。因此,設計師們在設計各區域的景觀建筑設計過程中必須充分結合各地的地方文化歷史特征和地理自然區域特點,才能更好地創造和構想出富有獨特個性和具有當地文化的景觀建筑物;古典風格住宅設計就適宜采取結合古代經典獨特的設計理念和構建材料等,在整個居住區中要充分體現古典建筑風格。
在各個區域中,景觀建筑物的選材是一個相當關鍵的步驟。要構建出一個具有奇特風格和獨具特色的建筑構思,必須在建筑過程中充分得結合當地具有特色的材料。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幾種趨勢:使用非標制成品材料;使用復合材料;使用特殊材料,如玻璃、螢光漆、PVC 材料;發揮材料的特性和本色;重視色彩的表現;使用DIY 材料,如可組合的兒童游戲材料等。當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業主的需求也是應該考慮的因素。環境景觀的設計還必須注意運行維護的方便。
景觀建筑設計中也應該遵循最基本的原則,那就是點線面結合的原則。隨著景觀建筑專業被人們日益重視,人們對獨特的居住區域景觀也要求越來越嚴格。而簡單的現代風格設計已經相對落后,難以滿足人們對獨特具有創意的需求。因此設計師們在整個景觀建筑物的設計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和利用當地的特殊地貌和人民獨特的生活習慣,這種人和物的結合設計是最能滿足人民的需求的,也最能創造出具有獨特風格的景觀建筑。
二、景觀建筑規劃中的特色定位問題
隨著人們要求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文明共同和諧協調發展,我國居住區的要求也逐漸從幾乎不考慮景觀建筑物的程度慢慢向強調結合當地地方環境特色和人們生活習慣的景觀建筑轉變。人們要求設計師們設計出一個以“人和自然共同發展”的,具有舒適性、獨特性、環保性、時尚性等特征的生活居住區。這些轉變要求設計師們在設計每個生活居住區的時候,必須以每套生活住宅都能擁有一個良好景觀環境為目的。為了達到人和自然共同發展,設計師們在構思和設計這些景觀建筑物時,就必須盡可能地讓當地特有的自然環境發揮其最大利用價值,并設計出與之相呼應的人文景觀建筑,還有強調空間利用的獨特性,讓各個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能夠層次分明,空間構思豐富獨特,讓當地的居民能夠感受其住宅生活區有一個構思獨特、環境優美、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家園,讓當地居民因擁有一個舒適溫馨。祥和安全的家而自豪和開心。
真正獨特有意義的景觀建筑應該是具有傳承當地文化特征和人文景觀的功能。這一功能則要求設計師們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對當地的人文知識和地理特征比較深入了解,并且要懂得挖掘、提煉、發揚和升華當地的人文歷史知識和精神傳統,并在整個景觀建筑物中懂得恰當好處地體現這種特色設計,最后還要懂得注意結合和利用當地環境文化的獨特性、多元性和延續性,這種設計理念才能更好地構建出一個具有傳承當地人文景觀和地理特色的,具有獨特品味特色的景觀建筑物。
綜合以上分析,景觀建筑物在整個構思和設計過程中,必須大致遵循的原則有整體性原則、舒適性原則、生態性原則、人文原則、區域性原則、歷史性原則。為了今后更好地發展,創造出獨特的適應整個時代的發展和人們的需求的景觀建筑物,在整個景觀建筑物的構想、設計、實施等過程中,應該讓城市規劃、建筑管理學家和景觀設計者們共同參與,實現三者的互動互助,為創造更好地生活居住區而努力;應突出居住景觀的形式特征和文化內涵;應以人為本,關心人于細微之處,這種意識應貫穿于景觀設計的始終,從而將居住區建成一個具有認同感、歸屬感的“家園”。
參考文獻:
[1]趙瑞雪.色彩·空間·文化———色彩在景觀設計中的別種韻味[J].大眾文藝,2011,(13).
[2]蘇有波.植物色彩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園藝文摘,2011,(4).
[3]劉忠志.色彩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