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38:3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對學習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考試是檢查教學效果的有效措施之一。考試的目的在于:使教師能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摸清學生學習中尚存在的問題,以便根據考試中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對課堂教學結構進行相應的調整,從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考試也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措施之一。考試可以促使學生不斷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從而培養他們努力上進、勤奮學習的好學風;而且能訓練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增強他們對知識進行辨別、推理及分析的能力。
本文重點談談如何才能通過考試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培養其各種能力,從而增強學習的有效性。要想達到這一目的,學生就必須注重對考試的總結。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考試的總結呢?以英語考試為例,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四個方面。
一、明確考試的目的
不少學生對考試沒有正確的認識,把考分看成命根子,考得好時沾沾自喜,考得差時則愁眉苦臉。故每次一考完試,要么把自己的成績到處宣揚,表明自己是何等的聰明;要么便將試卷扔在一邊看也不看,或是干脆三把兩把把它撕掉。這是一種極不正常的現象,這種現象表明學生對待考試的態度是不端正的,目的是不明確的。所以說,要想達到考試的真正目的,學生必須端正態度,明確對考試的認識。只有真正理解了考試的意義,才能通過考試來促進自己有效地進行學習。
二、認真分析試卷
有些同學認為只有沒考好的同學才應該對考試情況進行總結。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其實考試后的總結對每位考生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故每位學生在考試后都應該認真細致地做好試卷分析。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試卷分析呢?我認為要做好試卷分析(同時也是考生在考試中應該注意的),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摸清命題意圖。試卷上的每道題都不是隨便撿來的,而是通過命題人的深思熟慮選擇而來的。每道題目的考查目的都是有所不同的,故考生應該先弄清命題人的意圖。如:
這一題考查考生辨別語態的能力。如果考生能明確這一點,思考范圍就得到了限制,思維就不會像脫韁的野馬一樣漫無目的。所以說,明確考查目的是解題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2.明確考查內容。在確定了考查目的之后,考生還應該搞懂該考題考查的是什么內容。當你明確了考查內容后,思考范圍就會進一步縮小,這對做正確題目是相當有利的。還以上一個題為例,根據該考題的考查目的和句意,我們可以確定該題所考查的內容是被動語態。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出:要確定考查內容,必須依據考查目的、考題的語境和句意來判斷。
3.回憶相關知識,做出正確選擇。在明確了考查目的和考查內容后,我們就得根據考查內容回顧所學過的相關知識。如上述一題,它所要考查的是被動語態。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在腦海中回憶起自己所學過的有關被動語態的知識,如被動語態的句式結構和不同時態等。在判斷考題的時態時,還要注意句子主語的人稱數,以確保主謂一致。一切考慮周全后,就可做出正確的選擇了。
三、總結考試的得失
通過分析試卷,考生應該達到總結考試得失的目的。通過分析,考生必須明確自己對課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和掌握程度。對于已經熟練掌握了的知識就可以暫時放過去。而對沒有掌握的知識,考生應在以后的學習中進一步反復學習和鞏固,直至真正掌握。如前面所給的那道例題,如果你做錯了,那就說明你對語態知識還沒有掌握好。所以,你就應該對這部分的知識作進一步的復習,真正弄清它的用法,從而真正把它掌握。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考試中單詞拼寫錯誤較多,那就說明你應該加強對單詞的記憶;如果你在閱讀理解中出錯較多,那么你就應該加強閱讀訓練。只有這樣長期堅持,你的成績才會逐步提高,你的能力才能逐漸增強,才能達到考試的真正目的。
四、總結考試的意義
總結考試對學生來說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1.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目的性,減少盲目性。不少學生在考完試后,既不分析,又不總結。所以,考完試后,他們既不清楚學習中的問題出在什么地方,又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導致出錯,故而也就不可能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來改進自己的學習。每次考試結束后,依然是糊里糊涂過日子,學了多少算多少。但是,如果你經常在每次考試完之后注意分析、總結,那么,你一旦發現問題,就會及時針對問題,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來解決,從而使過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逐漸逐漸地被克服、被解決,這樣就會減少學習中的盲目性,提高學習目的性。
近年來,自主學習一直是大學英語教學關注的焦點。在我國的英語教學環境下,學生的自主學習主要指學生在了解教師的教學目標及要求的基礎上,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并制定學習計劃,使用有效的學習策略開展學習,并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監控。而合作學習是指以異質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小組成員互相幫助,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從而在最大程度上促進自己以及他人的學習,共同_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我們將兩種學習方法結合,運用在讀寫課程的教學中。 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驗,采用自主-合作學習模式的班級在課堂反映與教學效果上都取得了較其他班級更好的表現,對此我們進行了思考和總結。
一、對自主―合作學習模式優勢的總結
1.學習時間上確保課內與課后學習相結合。自主―合作學習模式可以很好地將課內學習與課后學習有機結合在一起,真正有效地使課后學習成為課內學習的延展。在課堂上,同學們在老師指導下統一開展自主學習,課后組成學習小組,制定課后學習計劃,包括自由安排的自主學習時間,以及統一固定的小組學習時間,彼此督促,有效地將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相結合,完成學習任務。
2.學習內容在相同基礎上具有差異性拓展。在自主―合作學習模式里,學習者在使用教師提供的本單元的學習材料開展學習的基礎上,課后通過圖書館、網絡等渠道獲取更多相關的學習內容。教師提供的學習材料是統一相同的,但同學們課后查找到的資料是各異的。這往往是由不同學習者的不同的閱讀習慣與閱讀喜好決定的。因而,在同一個學習小組中,大家的學習內容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形成了基于相同的學習材料上的差異性拓展。
3.學習效果實現知識點的強化與互補。自主―合作學習模式里,學習小組通過互相指導,小組討論等活動,彼此陳述自己的觀點,一方面強化了自身對知識點的掌握,另一方面也從別人的發言中吸取到了新的觀點,促進對本單元問題的思考,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而單純的自主學習模式往往重復著個人的的機械記憶和理解,少有與他人的交流,具有局限性。
4.教師的角色從積極介入向逐漸“隱身”轉變。自主―合作學習模式里,教師的角色也進一步發生著轉變。在傳統的課堂里教師主要是知識的傳授者,在自主學習模式里教師是學習的策劃者,指導者和評判者,而在自主―合作學習模式里教師角色要進一步由主導者向參與者做轉變。在自主―合作學習開展初期仍由教師幫助學生制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材料,幫助學生確定持久的學習動機,培養其自主學習意識,引導學生采用有效的學習策略。當學生具備了良好的自學能力,可以自己制定學習目標計劃,完成學習任務,教師逐步“放手”、“隱身”,實現角色從主導者到輔助者、參與者的轉變。
二、在自主―合作學習模式的教學實踐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引起了我們的關注和思考
1.部分同學自主學習能力較差,且大班教學,學生英語學習基礎存在差異,水平參差不齊, 影響了自主―合作學習的開展。不少同學經過多年的應試教育,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習的自覺性不強,面對突然放權的自主―合作學習模式,一時很難接受,無所適從。
2.在學習小組的活動中,部分組員有依賴思想。教師布置了一項小組任務,要求所有組員通力完成,可部分同學沒有能夠很好的參與其中,不愿意與他人開展合作。還有一些學習基礎較好的同學在小組活動中形成了“小權威”,主導了小組活動,集體的討論成了他的“一言堂”,大家只能聽到一個聲音,這也是不利于合作學習開展的。
3.教師角色的變化令部分老師產生了教學任務變輕了的錯誤認識,而事實上自主―合作學習模式是對教師提出了比以任何時候都要更高要求。教學的重點不再是簡單的知識點的講解,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基本的課業的指導和評價以外,教師要更加要注重的是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三、結語
自主與合作看似一對反義詞,但它們在我們自主-合作學習模式的大學英語讀寫課程教學中是相輔相成的。可以說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是在學習過程中不同階段所采取的不同的方式。自主學習是合作學習的基礎,而合作學習是檢驗自主學習效果、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積極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徐錦芬,吳衛平.學生自主英語學習能力模糊綜合評價[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3):84-86.
[2]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3]陳秀玲,陳效新.淺析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中的教師介入[J].教育與職業,2011(9):102-103.
首先,抓好學科第一階段的基礎復習,抓好“雙基”落實,打好學科基礎。怎樣幫助學生理解這些知識點的有關內容,以及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是第一階段復習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其次,在基礎復習過關后進行學科第二階段的專題復習。以能力帶雙基,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為主。可按照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元素化合物、有機化學、實驗、計算六大塊設置專題,同時還要針對高考重點、熱點,以及學生在復習中的薄弱環節設置專題練習,這是查漏補缺、深化知識的一個重要方面。
2.優化設計提高復習效率。
化學復習效率得以提高的關鍵在教師。化學復習教學要認真研究各類學生的特點,了解他們在學習基礎、興趣、學習風格等方面的差異,做到最優化設計,體現教學的差異性,增強復習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2.1優化目標設計
我們要研究《考試大綱大綱》明確考試范圍,了解各知識點要求的層次,把握好重點,避免因偏離教學目標而浪費精力和時間;同時,設計教學目標時要注意多元化,體現層次性,即基礎性目標、發展性目標和拓展性目標,關注學習過程中學生人文素養的養成教育。
2.2優化內容設計
要根據學生的可接受性,精心組織與設計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不能一味追求新、奇、難;要控制好復習的深淺度,有效落實基本點,突出重點,分化難點。教學設計時我們要關注以下兩個方面:1.角度,要從學生的角度重新審視高三化學教與學的價值,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感悟、去探索,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2.坡度,教學內容設計要體現層次性,由簡單到復雜;在能力要求上也要有一定的梯度,以適應不同學習水平的同學,讓不同的同學通過自身努力獲得發展。
2.3優化教學方式
根據學生基礎、學習內容和條件,將接受學習、自主學習、合作與探究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學習方式的最優化,真正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選擇地進行學習,保證全體學生的廣泛參與,滿足各類學生的發展需求;做到分層施教,分類指導,引導他們從基礎知識、方法與學科思想等維度進行梳理與創新應用,幫助與指導他們開展力所能及的小專題研究,充分展示他們的學習潛能;改善教學手段,豐富教學資源,尤其是化學實驗,真正為學生開展多樣化的學習提供最優服務。
3.構建知識體系,形成學科能力。
學科能力實際上是一種應用能力,是對知識點的具體應用,關鍵是如何分析、解決問題,實質在于對學科知識點的選擇和應用,因而構建學科知識體系是基礎。不要過早地使用學科間和學科內綜合的訓練材料,因為這很容易誤導學生忽視知識的積累。總的原則是高三第一階段復習好學科基礎知識,適當注意在復習中聯系相關的知識。高考題不一定考得多深,但考查的面很寬。因此,平時復習要把教材和復習材料中大量的案例、典型事例根據學科知識內在聯系的一般規律加以處理,簡化成知識線索,便于選擇知識點和方法,便于分析和解決問題。
系統構建,分塊串聯,點點突破,是第一輪復習的基本特點。系統復習不是對學過知識的簡單重復,要抓住知識的內在聯系,敢于打破教材體系,重新組織復習體系。在教學中,可將整個學科知識分解為若干模塊進行分塊復習。分塊復習便于學生在對比、統一的基礎上,掌握學習的規律,提高學科能力。
4.去繁取簡,掌握解題技巧。
高三復習課中除了重視“雙基”落實,還要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化學習題教學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理論教學的延續和深化,是理論教學的復習和鞏固。由于總復習階段時間緊,任務重,我們要精選例題,選擇有普遍指導意義典型的習題進行示范講解。在講解習題中,最關鍵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分析題目,形成解題思路,找出簡捷的解題方法。其中我覺得更要突出因“題”制宜,抓“特”巧解的訓練。許多習題有多種解法,例如:甲中Y為2個,乙分子式中Y原子數必大于2個,從而就可推斷出選D項。
5.高三化學復習教學中如何落實三維目標。
5.1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落實
復習,即重復學習學過的東西,使之鞏固。高考復習是以知識技能的熟練掌握為主要目標的。如果說學生第一遍學習掌握了一定的知識的話,那也只是零散性的原部件知識或半成品知識,這種松散的知識是原料,是知識資本的堆積,是有待提升的初級階段。為此,教師應組織學生采取各種方法復習知識。常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1)記憶:常見的記憶方法如題型式記憶、比較式記憶、綱要式記憶、總結式記憶等。通過記憶把相關考點的知識內容串聯起來。(2)練習:通過各種練習模式如題型練習、模擬練習、錯題糾正練習、典型漏誤點練習等,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與技能。
5.2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落實
建立在已經學過一遍的基礎上的再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主體意識,學生根據自身掌握知識的實際,可以在復習中自主完成查漏、找缺、分析錯誤、提煉知識、類化知識。因此,過程與方法目標可定位為“深化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理解掌握,提高自學能力,產生創新思維”。為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可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但不寬松,緊張而有序的自主學習氛圍。學生會的盡量不教,學生不會的盡量讓學生自行解決,教師只作點撥性的引導。在點撥時,對學生已想到的知識網絡不點撥,對學生沒有想到的知識關聯點進行由淺入深的點撥,即淺點撥不通,再進一步點撥,層層推進,而不能一語道破。充分在時間、空間、知識技術上,給學生創設情境,促使學生積極自主地采取靈活多變的學習方法,如合作討論、互教互學等。
5.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落實
加強師生互動、實現情感交流是復習課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一種較為有效的方法。師生互動交流包括語言互動交流、思維互動交流、情感互動交流和實踐互動交流等幾個方面,是師生間心與心的互動。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一個贊賞的眼神就能讓學生獲得無窮的力量,同學間的羨慕、佩服的歡呼、由衷的掌聲都能使學生得到發展和提高。
參考文獻:
一、薄弱環節
從學生的認知結構、行為結構、學習機制三方面的因素出發進行考察,我們不難發現總復習存在的薄弱環節。
1、認知結構上的缺陷。當代心理學專家認為認知結構包括知識系統與操作系統兩個部分,知識系統本不受教師、學生限制,是相對固定的體系,然而由于受“應試觀”的影響,加之總復習不像新授課內容規定具體,于是大家都逃不出權威過關題、復習資料,教師還煞費苦心的依葫蘆畫瓢找題想題讓學生不厭其煩地原地打滾,這樣耽擱了時間,浪費了精力,結果效果不佳。
2、行為結構上的缺陷。行為結構是外部實物操作和外部符號(主要是語言)的統一體,強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注重對學生兩方面的培養,即學習操作與言語表達的培養,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教師受升學率的長期影響過深,很少注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忽略對學生各種言語的表達與使用的訓練,從而導致教法單一,課堂沉悶,久而久之學生感覺疲倦、乏味。
3、學習機制上的缺陷,影響學習機制的因素包括多方面,如教學內容本身,學生的思維心理過程,教學監控與評價,教學情境等。學習機制的培養應貫穿于整個教學始終,復習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單元、章節過關,注重培優,只注重可考內容的復習,導致大部分學生喪失學習積極性、自尊心,造成大面積質量下降。另外,受復習時間的影響,大家只顧研究題型和解題,極少研究學生的思維心理過程,忽略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調動。
二、對策
針對以上分析,我以為復習中可選用如下一些方法進行教學,這些方法可單獨運用,但更重要的是靈活、統一運用到課堂中去。
方法1語言能力的培養
作為思維外殼的語言是對客觀世界一系列抽象和概括的材料,如果離開了數學語言,實際上要表達思維是不可能的。美國數學教育家梅耶曾指出: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發生困難的原因之一是缺乏轉換問題語言的能力。復習教學中,應著重強調以下三點:①數學語言的轉換(如命題的改寫);②數學模型的建立;③數學內容的總結。
方法2精選例題、習題要富有典型性
由于總復習時無具體資料,又因教師的水平不同,極易導致例、習題無典型性。好的例、習題至少應具備如下五個特點:①包含易忘、重要、疑難的知識點;②基礎題,但易發揮、拓廣;③能利用多種方法求解;④綜合性強;⑤注重應用。復習教學中可采用如下方法精選例、習題:①加強集體備課研討;②加強信息聯絡;③開展調查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思維心理研究活動,依學生現今發展水平配備例、習題。
方法3加強知識間聯系的教學
復習教學中,教師應注重知識間的序列、聯系,讓學生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牢固掌握知識,使學生站在高處解題,另外還可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的邏輯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應做到:①讓學生閱讀課文,以章節為單位,梳理知識的結構圖表;②例題講解滲透相互聯系的知識;③適當加強題組式復習。
方法4加強中差生的輔導
近年來,有關對外漢語教學初級階段的研究文獻為數不少,總結以往研究主題,有的研究初級階段各種課型如口語課、聽力課、精讀課等的教學方法,有的從語音教學、漢字教學、詞匯教學、語義教學等角度出發討論教學難點,有的進行偏誤分析等學生習得研究,有的探討教材改革,也有的就教學方法、課堂用語等方面進行了分析。
與中高級階段相比,處于初級漢語學習階段的留學生人數相對較多,從事初級階段教學工作的教師人數也相應較多,來自教學方面的反饋與第一手研究資料也比較豐富。同時,初級階段也是中高級階段的基礎,對初級階段的教與學進行多角度的研究,探求如何抓住這一階段的特征,實施行之有效的教學,終將有利于后兩個階段的教學工作。
筆者在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中,曾連續六七個學期擔任初級漢語綜合課的教學。除此之外,還擔任過數個零起點漢語短期班的教學。上述長期、短期班的留學生來自亞洲、非洲、歐美等多個國家,年齡層次從十七八歲到五六十歲均有,學生身份如進修生、交換生、經商者等等不一而足。筆者在教學工作中時刻注意觀察初級階段的各種特點,思考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最快地將學生帶人漢語學習的狀態,同時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下一階段的漢語學習打好基礎。下文將從初級階段漢語綜合課教學的教學內容、練習形式、多媒體教學方式、教師角色四個方面闡述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所作的探索與思考。
一、教學內容:立足教材.兼顧實用
盡管對外漢語教學界存在著對各種漢語教材的批判,也不斷有研究者發出教材改革的呼聲,但對于一線教師來說,與其抱怨教材內容的陳舊,練習形式的死板,不如換一種角度,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合理地利用手里的教材,再適當添加新內容,無疑會給課堂帶來生氣,也能讓學生學到新鮮實際的內容。
大部分零起點的漢語學習者在開始學習漢語前,心理上都存在著類似“漢語是一種很難學的語言”的顧慮,如何使他們減輕這種顧慮,克服心理壓力,充滿自信地投吞}m語學習中去,這就要靠漢語教師從簡單的聲韻調,從基本的橫平豎直,從簡短的“你好”“謝謝”開始,幫助他們一步步地麟上漢語學習之途。處于漢語初級階段的留學生雖有壓力,但又有較之另外階段更為急切的“學以致用”的愿攀。希望在課掌上學到的漢語能馬上用到課后實際生活中去,娜循娜訣日常生活間題如購物、吃飯、乘坐交通工具、肴病買藥,以及與中國人開展交流等等。因此,漢語教師在初級階排等合課上除了利用教材循序漸進地進行語音、漢字、詞語、句子、語段、箱章的教授之外,還可以增加一些簡單實用的常用表達語,更加豐富課本內容.比如學到“對不起”的內容時:甩向學生介紹“不好意思”“沒事”等用語,學到“吃飯”的話題時,為學生附加上“打包”“帶走”等相關的表達用語。
漢語課堂的作用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擇漢語知識,更重要的是幫助培養學生的會話技能,照本宜科地完余按那教材內容根據教材進度來安排教學內容,的確能夠給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但語言教師也有必要時刻考虛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把握教學內容。留學生將課上所學寒到舉活中使用,交際的順利帶來成就感,學習也更加有動力。但還有一個問題是,由于處于這一階段的留學生剛起步學習漢字,對大部分學生來說,掌握課本中的漢字己有壓力,因此一般來說,附加內容就不宜再作漢字書寫上的要求。
另外,從零起點開始學習漢語的學生,大多是第一次來中國,第一次接觸中國的社會文化。因此,漢語教師除了向學生教授漢語知識與會話技能,還可以配合課文話邢,添加有關一些中國風情文化的內容。比如結合有關“貼春聯夢這一主題的課文,給學生介紹中國各地過春節的~些傳統習俗;課文中有“黃河”等內容,就可以跟學生講講中國的江河;某一課的對話中討論假期旅游的話題,則為學生介紹中國各地的名勝古跡。文化內容的加人,豐富了漢語課堂,也增加 了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
二、練習形式:多開展實際練習活動;盡早引入成段表達練習
呂必松在《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講義)》中指出,課堂教學是幫助學生學習交際的場所,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只傳授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組織和指導學生利用學到的語言知識進行包括交際性練習在內的言語操練。
為了讓學生掌握每一課的語法、句型等重點內容,除了進行操練、做練習題等各種口頭、書面練習形式,另一有效練習形式是以課文主題為基礎,設計一些小活動,讓學生在課堂內外練習并進行表演或匯報。比如在課堂上設置情境,鼓勵學生模擬實際交際活動進行對話練習,對話的內容可以是自創的也可以是根據課文內容改編的。老師也要創造條件讓學生有機會在課外使用所學的語言。比如可以布置題目讓學生課后對中國人進行采訪,學生將采訪結果總結后在下次課上作口頭報告。如“談興趣愛好”這個主題,練習形式可以不僅僅拘泥于課堂上問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是什么,還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讓他們在課后去采訪不同身份的中國人,去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是什么。學生在實際采訪過程中,既增進了對中國人的了解,又練習了談愛好的幾種表達方式,還可以收獲一些課本中可能未提到的關于興趣愛好的生詞。無論是編對話還是演場景劇,還是采訪作報告,具體活動形式可根據課文主題靈活安排。這樣的練習方式不僅生動有趣味,也更讓學生將所學與所用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無疑會給漢語學習帶來更大的動力。
學生的潛力需要漢語教師去發現挖掘,正如作采訪等練習形式不只是局限于有一定漢語基礎的學生一樣,成段表達也可以在較初期的階段就讓學生練起來。比如教了代詞以后,教了“也”“都”“先……再……然后……”等以后,就可以試著讓學生開始做段落的寫作與口頭練習。成段表達練習形式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激活已學的詞匯和語法,并在老師的修改和指導下,逐漸掌握詞和語法的得體用法;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練習運用代詞、關聯詞語,在句與句的銜接練習中,學生能逐漸體會到漢語篇章的特點,培養起語篇意識。有些學生在詞匯量、語法知識達到一定程度后,雖然考試時能夠做對習題,但說起話來或寫起作文來卻非常不連貫,不順暢,原因之一就是成段表達的練習做得不夠。
三、多媒體教學方式:靈活運用.講求實效
現在的教學實踐中,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已經被廣泛采用,通過多媒體,教學內容能夠以視頻、動畫、錄音、圖片等種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給學生,這樣的方式比起一本書加一支粉筆的教學方式,的確要生動得多。但并非不使用多媒體就培養不出高語言技能的學生了,最重要的還是看教師如何把握教學方法。筆者在實踐過程中,切實體會到,使用多媒體,更要注意方法,否則,多媒體教學的優點沒有發揮出來,反而失去了傳統教學方式的種種優點,多媒體就會成為一種華而不實的方法。比如,把視頻、動畫等音像材料用到教學中去,如果不把握好這些材料的播放時長,或者沒有把材料跟教材主題很好地結合起來,或者光重視多媒體課件的花哨形式而忽略內容,或者沒有充分利用這些材料發動學生討論的積極性等等,那么所謂多媒體的運用不是喧賓奪主,消耗了大量本該安排學生練習的時間,就是只作為課上的一個插曲,除了讓學生在看后談兩句觀后感之外別無他用。
再如幻燈片課件的使用,有些課件做得非常漂亮,圖片例句一應俱全,這時候比較忌諱的是教師忘記了自己是語言教師的身份,按部就班根據幻燈片順序往下講,把一堂本該有大量操練、討論形式的課上成了講座。據學生反映,有時候他們忙著記筆記,都來不及思考練習。學生當然喜歡形式生動內容豐富的課堂,但他們也關注自己在一堂課上到底學到了什么。所以,在漢語課堂上特別是初級漢語綜合課上,由于學生的漢語水平所限,有些內容以多媒體的方式來解釋或呈現,更加能讓學生明白,同時也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但這個時候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教師跟學生面對面地交流,多給學生開口練習,然后予以肯定或糾錯,發揮師生之間的互動是幫助學生掌握語言技能的有效方式,而不是老師盯著幻燈片講,學生忙著記。劉亞飛也在其文章里提到了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時應避免的一些不良傾向,并指出學生不應僅僅是外部刺激的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而應將信息進行加工,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素質;作為教師,應是學生在加工信息、內化語言知識過程中的設計者、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和評價者。
四、教師的角色:把握課堂用語的使用;關注學生心理;營造班級氛圍
首先是教師在課堂上使用的語言。筆者在一次問卷調查中發現,135名來自亞、非、歐美等各國且漢語程度不等的留學生中,41%希望教師在課堂上用漢語和體態語教授,50%選擇了漢語和英語結合的教師用語,而選擇英語的僅為2%。這表明,學生并非抵觸教師在課堂上使用英語,而是不贊成只用英語進行教授。
現在對外漢語教學課堂的實際情況是,完全依賴英語或其他學生母語作為媒介語授課的現象仍然存在,另外有人則支持“沉浸式”的方法,完全用漢語教漢語,給學生一個純漢語環境。持中立觀點的人則認為,在初級階段可以適當使用英語或者其他學生母語來輔助漢語作為媒介語,但媒介語應該是有發展性的,不斷變化的,隨著學生漢語水平的變化,媒介語中漢語的比重應該越來越大,且越來越貼近自然語言。但就教師課堂用語的教師指令一項,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就深刻體會到了盡快讓學生明白教師指令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習慣教師的中文指令固然重要,但在寶貴的上課時間,首要任務是以最快的速度讓學生明白老師現在需要他們做什么,然后趕快進人下一環節,把握好教學節奏十分重要。筆者認為,課堂上的教師指令應該盡量簡短、清楚,在需要時用體態語輔助。比如對剛開始上漢語課的學生,與其反復說“請把書翻到第五頁”以培養學生對指令的熟悉度,不如簡單地做一個翻書的動作,然后告訴學生“第五頁”。當學生漢語程度很低的時候,教學內容之外的話,教師應該盡量少說,因為對于學生而言,那些話語信息度不高,還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
前文已提到過,處于初級漢語階段的留學生,很大一部分是第一次接觸中國的社會文化,由于自己國家跟中國之間存在著風俗習慣、飲食、氣候等方方面面的差異,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問題,小則影響學生心情,大則引起嚴重的消極情緒,對漢語學習造成負面影響。擔任綜合課教學的漢語教師一般為班級的主課老師,跟學生接觸相對較多,直接或間接地扮演著班主任的角色。因此,對留學生的心理問題應該引起關注重視。比如,多觀察學生情緒變化,學生在出勤或課堂表現上發生什么特殊情況,也要及時關注詢問。教師爭取能夠及時發現學生由于種種原因造成的不適感和低落情緒,并幫助他們克服這些不適感,從而以積極的心態度過中國的留學生活。
一、完善各項制度,切實抓好少先隊的基礎建設。
1、加強中隊輔導員的隊伍建設。我校少先隊組織將始終不渝地抓好中隊輔導員的配備、選拔、培訓工作,為中隊輔導員的學習、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定期召開中隊輔導員會議,組織學習研究工作,提高中隊輔導員的少先隊工作水平。
2、加強少先隊陣地建設,抓好“優秀中隊”的創建工作。繼續辦好學校紅領巾小百靈廣播臺,廣播臺為培養隊員們的創新實踐能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創設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重點抓好大隊會、紀律監督委員會的培訓工作。
3、充分發揮大隊委、值勤隊、綠色護衛隊、鼓號隊、合唱隊、舞蹈隊的功能和作用,使之成為學校的得力助手。抓好大、中隊隊角建設,學習園地的內容要求豐富多彩,每個隊員至少參加出好一期園地,繼續進行中隊優秀園地的評比工作。
4、抓好少先隊的標志、用品管理和使用,使其發揮作用。繼續抓好鼓號隊的訓練工作,及每周的升旗儀式及國旗下的講話,
5、加強少先隊理論研究和信息交流。我校少先隊把理論研究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重視提高輔導員的理論水平,開展論文和師德活動,切實重視信息交流,努力做好中隊報刊的訂閱工作,拓寬隊員的視野和增長見識,認真扎實地開展了系列主題活動。
二、強化隊員思想品德教育,培養良好文明禮儀習慣。
1、小學生求知欲旺、可塑性大、模仿性強、是形成良好行為和品德的最佳時期,我們注重狠抓養成教育、及時糾正隊員不規范言行。對新生一入學,我們就從升旗儀式的排隊、行禮做起,教他們做到升旗時行隊禮或注目禮等從,有計劃、有步驟地對他們進行常規訓練。
2、為保證養成教育的實效性,做到以下兩點:一是要求班主任嚴抓實管、經常、反復地組織學生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求隊員記清記牢,做到諄諄教導,循循善誘,堅持不懈;二是對規范隊員行為采取正反兩方面教育相結合的辦法,大隊部每周進行不定期的檢查,通過廣播及時表揚、批評,讓年級與年級、班級與班級進行評比,并把檢查、評比的結果列入班級考評內容中。我們還舉辦家長培訓班,讓家長了解隊員在學校時常規要求,積極配合學校共同抓好養成教育。
3、學校根據少年兒童的年齡特點,通過多渠道,多層面,全方位對隊員進行思想教育,并寓教育于活動之中。
4、學校利用教師節、國慶節、重陽、隊慶等有利契機,通過舉行隊活動、中隊宣傳板報,國旗下的講話,新隊員入隊儀式等形式生動的活動,為80多名新生佩戴上鮮艷的紅領巾,在隊員中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家鄉的情感,樹立起建設祖國、建設家鄉而努力學習的遠大志向。
5、通過國旗下的講話、班會課、中隊活動和邀請學校交警中隊和公安分局的同志對隊員作法制、安全教育的專題報告等形式,組織隊員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強化隊員的法制觀念和交通安全觀念,培養安全的法制意識,交通安全意識,使隊員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三、提高隊員環境衛生意識
1、加強隊員的環保意識教育。號召隊員們積極參與活動,發揮“綠色小衛士”的作用,通過中隊隊會和宣傳板報等活動,美化校園的綠化清潔活動,美化教室的墻室布置等對隊員進行環保教育,提高隊員的環保意識和社會公德意識。
2、加強隊員的衛生意識。由于我國大部分地區流行禽流感,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危險。為了讓隊員們了解此病毒的情況,減少對禽流感的恐懼,我大隊部按照上級的指示精神,通過廣播專人講座來使隊員認識病毒,了解此病毒的癥狀,掌握預防病毒的方法:遇到身體不舒服,不要亂服藥,要找醫生看病;飯前飯后都要洗手,講究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對課室、桌椅和公共場所進行定期進行消毒,減少學生的集會。
四、實踐來自活動
1、大隊部在隊員中廣泛開展以“新世紀,我能行”為主題的實踐體驗活動。在校內利用校園網資源,發動隊員自己上網查資料,積極參加學校的手抄報比賽、環保征文比賽等,另外按照年齡特點來選擇主題,走出學校,踏進社會等單位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親身扮演社會上不同的角色,體驗不同工作的感受,通過實地觀察、操作,使隊員們了解各個行業運轉情況,提高“五自”能力,培養了隊員的創新思維和實踐操作能力以及高度的組織紀律性和團結互助的精神。
2、學校還組織了“雛鷹假日小隊”利用雙休日進行社區清潔活動,讓隊員們在社區體驗教育活動中獲得服務他人、服務社會、實現自身價值的真實感受,培養了隊員的社會責任感。開展以“五自”為目標的雛鷹爭章活動,根據雛鷹行動爭章達標的規定,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在一年級實施《自理章》、《友誼章》。二年級實施《節儉章》、《家務章》,三年級實施《禮儀章》、《愛國章》等,通過定章、爭章、考章、頒章等環節開展雛鷹爭章活動,一年來,共有多名隊員獲得達標章。隊員們在活動中不斷挑戰自我、戰勝自我,從而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
3、學校已將“孝親敬老”列為特色教育行列,充分利用每年的端午節與重陽節,組織隊員到西來敬老院,送去粽子,重陽糕,并幫助老人們打掃衛生,與老人們一起聯歡。現在我校各個中隊都和敬老院的一名老人結成對子,定期為他們服務。
一切為了高考,這是近幾年中等職業學校拓展辦學層次,探索實施中高職銜接舉辦對口升學班的根本目標。筆者帶了一個計算機專業的對口升學班,并從事語文學科教學。在對近三年對口升學、普通高考《考綱》和高考試卷的分析中了解到高考的材料在書外,知識點、考點在教材,重在考察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分析、歸納、鑒賞、綜合運用的能力。考什么已經了然于胸,方向明確,在組織學生的語文復習備戰高考的過程中,主要把握好六個階段組織復習工作。
1. 研究分析,確立總復習階段,提高高考針對性,準備時間為一個月
1.1 重新審視學生。經過兩年的職業高中學習之后重新審視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目標、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把握學生的變化,為高考前復習提供指導復習計劃的依據;重新審視學生成績,通過中考文化課成績與高中文化課成績的變化曲線的比較,通過在高中階段每一次考試文化課、專業課成績的起伏軌跡,找準學生基礎知識、閱讀理解、分析運用、寫作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依據學生智力發展空間,提出分層次學生各階段復習達到的基本要求。
1.2 整合職業學校語文科的知識系統,做到源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由于職業學校的教材版本不同,編寫意圖不同,教材的知識系統構建難以統一,不像普高教材一樣知識體系完整統一,銜接完整。因此筆者利用空余時間對所教的語文教材進行知識點梳理,建立字詞句、編章結構、應用文與作文為序的復習體系,這樣條理清晰,知識點不遺漏。
1.3 研讀考綱,做到復習目的明確。通過對近幾年對口升學語文《考綱》學習、試題的分析,掌握基本的考點,包括常考點、易考點、必考點。同時分析考點出現的題型可能。在制定復習計劃時注意落實到具體的復習歸納、聯系之中。
2. 回歸課本,以鞏固基礎知識為重點是總復習的第二階段
盡管高考語文試題不會出現教材、練習卷的原題,選材均來自教材外,教材仍是語文復習最現成、最重要的資料。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和能力是可以從課本的復習中獲得的。語文基礎模塊、拓展模塊的4本書是第一輪復習的重要復習材料,用時大約3個月。建立復習內容的知識板塊,復習內容以高考《考綱》、試題銜接,涉及字音、字形、字義、實詞虛詞、病句、修辭、句式、單復句、文學常識、文章結構、主旨和表達方式等。復習方式為讀講練結合,精講多練。對課文,無論是現代文還是古詩文,要求每個學生必須盡量多誦讀,多默寫、多感悟,以便把握規范的字音、詞句和語法,領會文章的立意選材和謀篇布局的技法。背誦課文(段落)要求過背誦關、默寫關。講授中根據復習篇目的教學重點突出其知識點,讓學生多思考領會。我在復習別提醒學生注意當前復習內容在試卷中所占的分值,目的在于一方面使學生根據自身原有知識基礎、學習過程知識的掌握程度及知識點的分值大小來確定自己的主攻復習對象,避免本末倒置。另一方面幫助學生樹立起不隨便丟分、防止過失性失分的意識,重視自己薄弱環節的鞏固和提高。在這一階段中,我還根據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實際情況,適當增補了字詞句的補充練習等資料,提供給學生平時識記,鞏固基礎。通過2——3次的測試評析之后視學生掌握情況查漏補缺。
3. 專題復習為難點,查漏補缺是總復習第三階段
語文知識專題復習安排在第二階段,為時大約2個月。各專題的復習時間是依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來決定的。在分析了學生的月考情況后,我查找出學生各知識點存在的問題,知識點混淆,知識系統不清或沒有建立。因此將第一階段準備的知識按照《考綱》歸納成一個一個的獨立系統,按照系統進行復習。復習時不是簡單歸納成知識系統的“炒陳飯”,而是根據學生的薄弱環節建立知識系統,查漏補缺,把有限的課時用在這一方面,讓學生多見、多訓練。待一個專題過關之后在接著下一個專題,這樣開始很慢,后來速度加快,效果不減,學生掌握程度高。如“仿寫句式”,學生能仿寫,但立意、文采欠佳。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先列舉了幾例高考試題中的仿寫句式試題,讓學生觀察與思考,評析高考參考答案,旨在考察學生語文綜合運用能力,將句式、修辭、連貫和表現手法及寫作等考點有機地結合起來,是“綜合性”試題的代表,須予以高度重視。然后,師生共同探討,歸納出使仿寫高分句式的方法:一是注意要仿寫句子形式上的特點,包括句子的語氣、基本結構、各分句之間的關系、肯定句還是否定句(或多重否定)、關聯詞語,語體、修辭方法以及表現手法。二是注意要仿寫句子內容上的特點,分清是議論性句子的仿寫還是描寫性句子的仿寫。明確議論性句子的仿寫要注意觀點和材料的統一,把握材料的共性,注重內容的合理性。描寫性句子的仿寫注意語言、意境、情感的協調一致,語言表達與修辭的結合,注意內容的合理性。學生了解了仿寫句式的一般方法后,我再組織他們進行仿寫練習,并及時評議。總結仿寫句式的注意事項:要正確理解試題中的顯性和隱性的要求,看清句式的特點和句子間的關系,所寫句子要和提供的語言材料形成一個完整的意義整體。最后,再進行鞏固練習。復習“仿寫句式”專題花了幾個課時,效果不錯,學生的畏難情緒被克服了,完成本考點試題的方法也大體明了了,仿寫的句式大都像模像樣。
4. 強化作文訓練是第四階段的復習中要彌補的平時學生語文基礎差,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差,寫出的作文大多內容空洞,言之無物,語言冗雜:記敘文缺乏必要的描寫、修辭,不生動形象;議論文沒有應有的論據,缺乏說服力;應用文格式不規范、找不到錯誤的地方也就無從修改,過失性失分多。面對學生這種讀書少、知識面窄、作文素材積累貧乏作文占分值大的問題,筆者從新生進校就開始,利用班主任工作之便,在晚上讀報時間的前時段都讓學生先說話或誦讀書報,每天晚上兩位學生,按學號輪流,人人參與。學生所講讀內容不限。利用班費購買名家名著、雜志報刊等建立語言角,以此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積累寫作中生活素材;重視平時練習:日記、周記、片段練習、小作文不停地寫,互相評閱討論修改。在總復習階段主要進行審題、立意、謀篇布局、寫作修改的技巧指導、訓練,將月考中的高分文章在班上展示,讓學生知道的高分在那些點,這樣才能得高分。總復習時間用20天,按照體裁格式、練習要領進行復習,強調結構完整,書寫規范、清晰。
5. 綜合測試,適應性考試為第五階段。時間在2周之內
在前面四個階段完成之后,對學生進行一次規范的綜合性、適應性考試,目的在于診斷學生通過系統復習之后掌握知識點、考點的情況和教師在復習教學中存在的知識復習盲區,通過同學科分析找到問題的癥結,提出下一階段補救措施;同時按照高考考試的要求,從安檢、熟悉考場、了解考場指令、考試作答要求、考風考紀教育等流程進行熟悉,以“把考試當做高考,把高考當做考試”作為學生心理疏導的釋放壓力要求。通過適應性考試很好地幫助學生適應考試、適應考場環境。
安徽省濉溪中學 王昌偉
一切理論都來源于實踐,高于實踐并且服務于實踐。沒有實踐的理論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無果之花。實踐活動也必須以科學理論為方向指導。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必然是盲目的,低效的。由此可見他們之間是對立統一,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關系。同時,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在一輪相互關系中就可以完成且一成不變的,他們之間必然要有循環往復,不斷提升的過程。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低效的,而只注重理論不懂得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與實際情況相結合的理論必然起不到對實踐的指導作用,甚至會阻礙實踐的順利進行。這樣的理論必然會被歷史所淘汰。對于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相互關系,尤其是理論與實踐之間循環往復,不斷提升的關系更應給予特別的注意,否則一成不變地看待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系必然會給教育教學事業帶來巨大的危害,在這方面本人深有體會。
本人畢業從教以來一直堅持用所學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從事教學實踐活動。相信自己書本中所學的教學理論是不容置疑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因而在教學實踐中毫不猶疑地貫徹實施,結果卻使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碰到了諸多挫折,走了不少的彎路!
事情是這樣的,本人畢業于英語教育專業,所學知識告訴自己語境教學是語言教育教學的最有效方式,相信語境教學對學生最基本的各項語言能力,即聽、說、讀、寫的能力的培養是再好不過的教學方法。因此,從開始教學的第一天起就全部使用英語口語進行課堂教學,以期在濃厚的語言環境中逐步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聽說讀寫等各項基本能力。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之后,雖則自己十分盡心,學生也很是配合,然而效果卻并不盡如人意,甚至一度有學生逐步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我感到茫然和困惑起來。針對這些情況,我及時地與學生進行了溝通和交流,認真地自我反思發現了事情的根源所在:原來在我所執教的這所學校里,絕大部分的學生來自偏遠落后的農村地區。他們英語基礎差,底子薄,平時學的又都是“聾啞”英語,因此對我的全部英語口語教學根本無法適應,雖一時感到新鮮,但漸漸感到吃力和困惑起來。以前雖然他們的英語基礎差,可是老師用漢語進行教學,多少還是可以聽懂一些的,可是現在老師用英語上課他們根本就聽不懂在說些什么,云里霧里,簡直就像聽天書一樣!對于這些,我及時進行反思和總結,發現自己犯了典型的教條主義錯誤,使得理論指導脫離了教學實際,給自己的教學同時也給學生的學習帶來的一定的不利影響。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卻沒能夠與學生實際相結合,沒能使理論知識與當地實際相結合,使得理論指導完全脫離了當地實際。單純地從僵化的課本理論出發,從個人的主觀愿望出發是必然要遭受挫折和失敗的。于是我認真地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及時做了調整,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采用相關的教學方式方法和理論,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完善和發展,總結出了一套適合當地實際情況的英語教學方法,完成理論和實踐的又一個循環和提升的過程,從而穩住了陣腳并逐步在教學上打開了局面,為今后的長遠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具體的做法是這樣的:我認為自己的語境教學這一點是沒有問題的,問題是我在具體教學中的做法有點過激,應該有一個過度和緩沖的過程才行。于是我改變了單純用英語口語進行教學的模式,改成以漢語教學為主,英語教學為輔并盡量使用課本中學生學過的或生活中大家比較熟悉的英語單詞和句子來進行教學的模式。事實證明這樣效果很好。
理論是在實踐中形成的,也必然要在不斷的實踐中發展,只有在不停的循環往復過程中形成的理論和認識才是科學的能夠指導實踐順利進行的理論,才是我們所追求的理論。通過這件事我充分認識到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特殊的微妙的關系,寫下來與大家共勉。
1 我校圖書與教材管理現狀
(一)圖書管理現狀
目前,我校已涵蓋較多的專業設置且規模在進一步的不斷擴大之中。我校的圖書館的建設緊跟著時展的腳步,設有閱覽室、電子閱覽室以及相關閱覽書籍的軟件,對于學生查找書籍一起閱覽資料提供了更為方便的途徑。為滿足全校師生各方面需要,近年購進印刷圖書297935冊,電子圖書500冊。
(二)教材管理現狀
對于學校的教學教材來說,我校學生所用教材主要是與普通中小學課程接軌的教材。對于我校而言,我們是六年制學生,面向各藝術院校培養藝術人才,所用教材與本地中小學所使用的教材基本一致。因此,學校在教材管理這一方面,主要是選用能夠與普通的中小學課程接軌的教材用書,這一點對于學生的繼續教育的銜接性來說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中學圖書館有效地利用圖書館的已有藏書,利用電子閱覽室的先進媒體去引導學生的獲取大量的有用和有益的信息,是幫助學生擴大知識領域的主要途徑。同時又要有計劃地指導學生結合閱讀教科書,幫助學生看懂教科書上的思維過程和結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 圖書閱讀與教科書學習相結合對于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作用
(一)學生知識學習的寬度以及深度的提高
以往的教育,只是將全部的精力放到了對于教科書本身所涵蓋知識的學習之上。雖然教科書式的教育可以在較為有限的空間以及時間之內進行知識的教育學習,但是相對于教科書上的知識而言,在知識的涵蓋之上還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往往對于學生來說,這一局限性的學習會深刻的影響到其對于知識的理解以及認識的全面性提高程度。因此,教科書式的學習需要一定的外力輔助作用的幫助,而這一重要的外力輔助之力,就要歸結為圖書的閱讀。
相對于圖書的閱讀而言,首先它能夠補充教科書上所涉及內容的有關的較為全面的知識,對于教科書上知識的理解提供更為全面的觀點,并能夠通過這一全面理解來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深入了解和認識。且除此之外,教科書上的知識點往往只是某一重要知識模塊的一隅,通過圖書的閱讀,能夠加深學生對于該知識點廣度的了解,對于該知識較為全面的學習以及理解提供了較為良好的途徑。
因此可知,教科書式的學習可以輕松的掌握知識的大概走向卻不能夠涵蓋知識的深度以及廣度。而圖書室的閱讀正好能夠作為一種教科書式教學的補充,通過教科書的學習以及圖書閱讀的有機結合,從而能夠達到提高學生知識學習的深度以及廣度的最終目的,而這一點也正是兩者相結合對于學生學習提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所在。
(二)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
在平常的學生學習過程之中,主要依賴于老師對于知識的講解。這種學習模式往往過于依賴于外力而忽略了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然而,如果能夠通過圖書的閱讀來了解到相關的較為全面的知識點,則對于學生進行自我學習能力提高來說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學生通過對于相關知識點資料的查詢來進行課前的自我學習,一方面可以提早的對教科書上所涉及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以及相關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這一學習過程來提高自身的自學能力,這對于以后的學習綜合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而這也是教科書以及圖書閱讀兩者相結合的又一重要作用所在。
(三)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相對于圖書閱讀來說,它并不是一種單純的閱讀,而更多的是通過對于教科書知識的學習以及相對于這一知識補充的圖書閱讀來提高學生對于知識學習的興趣。對于學生而言,能夠從閱讀之中找到自身學習的興趣所在對于自身的學習來說是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的。而相對于這一點而言,圖書閱讀的重要性則在于能夠在教科書學習之余與其相結合,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最終目的。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不僅僅能夠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更能夠提高學生學習過程之中的創造性,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之中能夠感受到快樂而不是壓力,從而能有利于個性化教育目的的實施。
3 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不斷發展
教師是學生對于知識學習的帶領者,他們知識涵養的高低可以直接影響到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以及吸收。因此,教師只是拘泥于教科書知識的教授是不能夠滿足當下教育對于知識廣度以及深度涉獵的要求的。因此,教師也要走出教科書,深入到圖書資料的閱讀當中,從中汲取到更為豐富的知識以及更為廣泛的知識涉獵,這對于教師的教學來說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4 未來改進方向
從上述所描述的圖書管理以及教科書管理的現狀可以發現,目前圖書管理以及教科書管理的現狀之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的培養以及知識學習的深度以及廣度的學習都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相對于其未來的發展而言,還必須有一定的改進之處。當然,這其中主要包括對于圖書館書籍類型的補充以及所涉獵范圍的擴大、圖書館設施的更新換代以及實行圖書管理的統籌化管理等,這些對于未來提高其功能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對于師生用書的比例,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大致規定在3:7到2:8之間。但鑒于過去圖書館購書考慮 教學用書多,學生讀物少的原因,所以在今后若干年內,應還要加大學生用書采購的比例。最好的辦法是挖崛現有藏書的潛力,采取師生共享的辦法,可大大緩解學生書少和購書經費不足的矛盾。在學生讀物方面,側重對豐富課余生活、拓展學科知識、普及美育和德育教育方面的圖書。教師用書方面,首先就增加新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心理方面的圖書;其次是配合學校有關活動,熟悉各學科教學發展和變化,結合書刊發行選擇新書;使之既與學校教育教學內容相銜接,又是它們內容的延伸和輻射。總之,學校的教育對象是學生,人數最多的讀者也是學生,所以購書是要堅持學生為主、師生兼顧的原則。使學校圖書館的藏書在品種和數量上日趨合理。
5 總結
通過上述對于圖書閱讀與教科書學習相結合對于學生學習綜合能力提高的作用的研究可以發現,對于知識的學習決不能只是拘泥于某一知識點探究,而是要將知識的學習更多的提高到一個深層次之上。這對于學生的學習而言不僅是一種知識學習的跨越,而更多的是對于學習能力提高的展現,對于學生自身而言具有較大的推進作用,而這也正是本題研究的最終目的所在。
參考文獻
[1]獻平.《對高校圖書館管理創新的思考》[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1.8(10):90-92.
自上世紀80年代,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領域開始嘗試在借鑒國外已有模式的基礎上探索建立屬于自己的特色結構體系。經過三十余年的不斷發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方法,使得這個起步較晚的專業漸漸步入了規模化的階段。面對市場急速擴張的人才需求和服裝行業品牌意識的迅速提升,作為藝術院校的服裝專業教學工作者,能夠感受到企業對學生綜合審美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的要求日益嚴格。傳統的服裝教學模式已經難以突顯出專業教學的深度和特色,對課程之間關聯性的探討無疑是改革試驗階段的一項重要內容和主要任務。
一、服裝專業主干課程的類型和關聯性分析
服裝專業非常重視學生對藝術的理解、對技術的把握以及對市場的認識這三個重要方面的能力。而對技術的把握則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包括傳授設計思維方法的設計理論類課程、提升設計表達能力的手繪及電腦技法課程、從設計向制作過渡的結構制圖課程、和掌握一定實際制作能力的工藝類課程等。目前許多國內的服裝專業院校在設計思維方法論的教學改革中已經初步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而在其他類型課程的教學模式突破方面則稍嫌滯后。例如工藝課程的內容過于陳舊,且與設計理論課程的前沿性缺乏呼應等。此類問題的出現一方面源于硬件設施條件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源于課程之間關聯性結構關系的不完善。首先服裝專業教學中的技術環節知識內容應該依照設計工作流程的順序來安排。即服裝藝術設計在前、服裝工程制圖居中、服裝工藝制作在后,這種設置有利于學生形成高效率的習慣性思維模式,適應了市場對人才專業能力的要求。也應使課程的內容在不同的學期,依據學生掌握的知識和技術水平進行穿插結合,通過專項、專題設計任務的安排使三者不斷滲透,隨著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最終融為一體。
二、服裝專業設計技術類課程銜接的教學嘗試及成果
筆者一直希望能在自己的課程內容中體現出對以往課程知識的有效利用和針對以后課程知識的開放性、延續性作業設置。以女裝設計課程為例,首先是確定一個統一的課題內容并與接下來的制版、工藝課程的核心內容保持一致。在女裝設計課程中,除了常規的知識講授之外,學生將完成該課題調研階段和設計階段任務;而在接下來的女裝專業制圖課程中,除了常規的基本造型結構制圖和一些原理知識的講授之外,學生還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自己設計的款式制版;在最后的女裝工藝課程中,學生就可以完成服裝的制作,并在此過程中修正設計階段的不足總結出整個流程中的關鍵問題。這種連貫的實踐課題將使學生體會到想像與實際的差異,最重要的是能夠真正建立起基于對服裝生產實踐理解上的設計思考方法。
此外,對該課題任務要求的細化則能夠促使學生主動的運用已有知識和技術,推動設計部分的順利進行。例如在設計基礎課程中為學生解決了如何展開調研和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的問題,而這些技術方法在該課程的作業內容中將有更為詳細和具體的要求,比如以工作日志的方式記錄調研步驟和信息收集內容,并最終整合成展板的形式上交。這得以讓老師輕松掌握學生在此前課程中積累的能力水平和還需要進一步深入引導的內容,同時使學生完成了從欣賞借鑒到獨立構思的跨越式轉變。課程結束階段的設計完善期,不僅鞏固前期服裝效果圖課程掌握的基本技法,還使學生不得不從實際款式的結構比例和裝飾手法設計角度深入和精細的完善服裝正反款式圖。這使學生從效果圖課程中天馬行空的藝術性表現思路逐步加入更多理性的專業結構和工藝理解。
女裝設計課學生上交的作業內容,前后包括了以下幾個部分:(1)調研內容的總結和分析(以展板的形式呈現),這部分內容反映出學生現階段藝術審美水平、對設計元素挖掘的思維水平、對構成形式美的把握等。尤其是通過服裝造型設計部分的調研內容可以看出學生對設計的方法論部分理論內容的理解深度,通過色彩調研部分內容則可以看出學生對色彩構成學中各種搭配及采集重構手法的應用現狀。(2)設計草圖冊及效果圖、款式圖展板,從完成情況中可以了解學生的在手繪技法方面的不足和優勢。款式圖的部分則體現出學生對局部造型的比例關系認識和細節創新設計能力。(3)平面結構圖或立裁的樣衣片,這部分內容看似脫離了設計類課程的教學任務,但卻能給學生在下一門工藝課程提供延續的基礎。隨著對結構理解能力的不斷提升和工藝流程及細節差異性的學習,學生將逐漸得以打通設計構思和完成作品之間的重重阻礙。在此基礎上快速提高綜合實踐能力,并避免在以后的設計中出現不計后果、無法實現的造型結構。
在接下來的女裝制圖與工藝課程中,學生除了完成基礎的版型設計和原理知識學習及樣衣制作之外,還需要繼續完成上一門課程延續的課題。作業內容包括:(1)女裝設計課程中上交的結構圖的修正圖、以及標識修正原因和所有數據的1:5結構比例圖。這部分內容將在專業結構老師的一對一指導下完成,再次使學生明確數據關系對服裝造形視覺效果的影響。(2)上交最終樣衣成品。學生的實際制作水平將面臨巨大挑戰,包括對面料表面的裝飾再造也再次檢驗著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審美水平。(3)拍攝樣衣的平面宣傳照,并利用電腦排版制作成海報形式上交。與學生的攝影課程直接銜接,也可以使學生有機會充分利用形象設計課程中所學知識發揮創意和個性,往往能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使其在類似游戲的狀態下結束全部課題內容。
總體來看,這種連貫型的課題設置有效檢驗了學生目前的綜合技能水平。包括:構成中的形式美法則、服裝設計方法論知識、材料性能的理解和二次改造、服裝結構制圖及立裁運用、服裝工藝流程及細節設計、服裝攝影技法、形象設計、電腦軟件應用等等。這種長期的持續性的工作迫使學生必須運用原創性思維,每個環節都需要依靠自己不斷面對和挑戰自己的劣勢,同時激發學生發揮個性化優勢。在課題結束時,每個學生都會對自己的專業能力特點有比較清晰的認識,而這種認識就會成為學生今后課程學習中的主要動力和壓力。
三、關于此次課程銜接方法實踐的反思
此次教學方法的實驗歷經兩門課程共8周時間,總學時數為112。在以往教學內容基本不被刪減的基礎上,相對增加了學生的工作任務和工作難度。從學生的反應來看,在設計調整階段和工藝制作階段的工作量和壓力較大,這也使得部分基礎弱、心態不夠穩定的學生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因此在最忙碌的階段就需要老師不僅要從技術上給予指導,還要關心學生思想情緒的變化,及時給予支持和鼓勵。尤其在學生面臨瓶頸無法突破時,應該多以肯定和引導為主,避免打擊和過多的比較,幫助其及早調整狀態找出解決方案。另外,很重要的一個點就是相關課程教師間的相互溝通和合作。無論是對課題的篩選研究、對學生進度的及時反饋和對一些課題專業問題的討論。
通過本次課程內容的改革實驗,積累了許多寶貴的思路和成績,也由衷體會到教學方法創新所帶來的顯著效果。無論從知識內容的融合和靈活運用角度還是從提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角度來看,課程之間的銜接和呼應都是一個有著積極意義的嘗試。在當前服裝行業對專業人才的綜合水平要求越來越高的趨勢下,作為教育者更應該主動地突破傳統教學思路和模式,為不斷提升教學質量而努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