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37:2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學校錄播室匯報材料,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黨務工作及政治學習方面
二、信息化建設方面
1、校園網線路維護更及時,保障上網服務,網絡覆蓋更全面。校園網全年線路故障及時處理,加班加點保障網絡穩定運行,完成鍋爐房(老干部)、二號樓五樓六樓輔導員辦綜合布線、求智樓所有房間接入、學生四公寓五公寓內網絡施工等,提升網絡覆蓋。
2、核心網絡優化整理,提升校園網安全穩定。加強核心網絡管理,優化核心機房電源、線路、設備擺放,將原來的三層網絡結構優化成大二層,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風險故障點;清理整合設備,對超期設備進行斷電、下架,加強虛擬化率、節約能源。
3、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管理,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積極學習貫徹《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加強上網人員安全意識、業務技能培訓,舉辦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充分發揮網絡安全設備功能,對發現的安全事件及時處理,全年無事故。
4、提高網站、信息系統平臺安全管理。門戶網站、OA平臺等主管平臺全年值守,確保數據安全無事故。同時還幫助相關部門建設管理作風整頓網站及網絡舉報直通車系統、黨代會網站、學院第二屆“我最喜愛的老師”評選活動網絡投票系統、信息公開網站、思想道德網站、解放思想大討論網站等10余個網站平臺建設、維護、使用培訓等技術支持。
5、在OA辦公平臺建立“提升師生信息化水平”專欄,定期信息,提升學校整體信息化素養。
6、全年為各部門提供上門、遠程技術服務600余次,解決各類疑難問題。
三、服務教學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承擔著全校9個計算機教室、6個外語語音室、38個多媒體教室、2個錄播教室及學術報告廳等近60個信息化教學場所的日常管理,負責對近800臺(套)的教學設備進行管理和維護工作。。。。。
四、電教工作相關支持
1、完成學校布置的音視頻錄像編輯制作工作。包括院黨課、冬殘奧會冠軍回家鄉接機、芬蘭商務代表團來我校體驗冰壺、學院重大會議、運動會、新生開幕式、畢業典禮和、中東歐大學生嘉年華、等活動、四六級考試保卷全程錄像、大冬會火炬接力活動接力和演出錄像、哈爾濱之夏我校專場演出錄像、冬殘奧會冰壺代表團來我校交流錄像、國家教育出版社的冰雪叢書,花樣滑冰、冰球、高山滑雪單板滑項目視頻制作、研究生考試出題錄像,閱卷錄像、人事處招聘全程錄像等。
2、多媒體教室維護管理相關工作。包括:配合中心和廠家對兩個教學樓教室多媒體設備換新的安裝調試工作、維護第一、二號教學樓新舊多媒體教室設備110余件次(包括電腦軟硬件故障、電腦系統重裝、投影故障、電子白板失靈,等一系列使用過程中發生的問題)、報廢年限久遠無使用價值的多媒體設備、培訓老師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等。
3、學術報告廳使用情況。年度內各種大型會議,各系迎新見面會,學院黨課、優秀運動員上課、高雅藝術進校園以及就業指導的各種招聘會等會議和學生活動使用報告廳共計300多次(多數是在中午、晚上和假期時間進行)、暑假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來我院學習交流使用報告廳提供服務保障工作、保障學工部和團委在報告廳組織的學生活動,其中大部分時間均為假期休息時間、杭州體育局代表團來我院學習交流、張家口體育局代表團來我院學習交流、利用休息時間配合廠家安裝調試led屏幕等。
4、完成新聞專業課教學和新聞專業實驗室使用管理工作。具體包括:完成體育攝影基礎,體育攝像基礎、體育攝影與攝像等專業課的教學工作任務,配合新聞專業進行實驗課40余節,高清演播室、平面媒體實驗室和非線性編輯實驗室的安裝調試工作,培訓新聞專業師生實驗室使用等。
五、完成學校部署工作方面
除了保質保量完成本職工作外,中心還對學校部署和臨時安排的工作全力支持。具體包括:中央財政相關材料撰寫與整理,省機要局建設保密傳輸系統項目相關工作,完成“**”、 “十一”期間網絡安全值守、并每天向上級部門匯報,滑冰館賽事網絡直播相關技術支持,省教育廳網路安全檢查相關工作等。
組長:XXX
成員:XXX,XXX,XXX
調研時間:3月19日---3月30日
一、高三二輪復習計劃
1、專題訓練
全國高考數學試題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注重基礎。扎實的數學基礎是成功解題的關鍵,從17年高考學生反饋來看,平時學習成績不錯但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是:難題做不了,基礎題又沒做好,因此在第二輪復習中,注重課本的基礎作用和考試說明的導向作用利用專題訓練重視知識的交匯點;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直覺思維、規范解題習慣。
2、模擬訓練
(1)精選習題,把握好題目的難度,增強題目針對性,所選題目以小題、中檔題為主,且應突出知識重點,體現思想方法、兼顧學生易錯之處。
(2)減少題目數量,加強質量
(3)明確模擬練習的目的,不但檢測知識的全面性,方法的熟練性和運算的準確性,更是訓練書寫規范,表述準確的過程。
(4)查漏補缺,以"錯"糾錯,每過一段時間,就把"錯題筆記"或標記錯題的試卷有側重地看一下。查漏補缺的過程也就是反思的過程,逐漸實現保強攻弱的目標。
(5)嚴格有規律地進行限時訓練。特別是強化對解答選擇題、填空題的限時訓練,將平時考試當作高考,嚴格按時完成,并在速度體驗中提高正確率。
二、備課活動情況
根據備課組計劃及教師座談,高三備課組本學期活動情況
1、2月28日高三備課組分配二輪專題任務,具體到每位老師承擔的專題任務。
2、3月7日劉燦老師進行二輪復習專題公開課。
3、3月14日 研討“江南十校”考試的得分明細,對重點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主備人:XXX,XXX,XXX,XX。
4、3月21日,研究學習《考試說明》《考試大綱》從中明確命題趨勢。
三、聽課情況
本次調研數學組共聽了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8位老師的課,具體情況如下
1XXX:語言清晰流暢,簡潔生動,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能夠創造性地使用資料,在質疑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學生課堂上的參與程度以及主動探究知識的積極性。
2XXX:師生配合默契,學生的情緒高漲,在緊張的氣氛下,既讓學生獲取了知識,又提升了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本節課內容過多,學生全部接受有一定的困難。
3XXX:準備充分,能夠使用學生用書,拋開教師用書,在提高學生課堂上的參與程度以及主動探究知識方面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4XX:舉一反三。準備充分,備課用心,多媒體運用恰當。基本功扎實,注重師生交流。但教學過程中應當在講練同時適時總結規律,才能使學生有所提高,有章可循才能
5XXX:有很扎實的教學功底,師生配合默契,學生的情緒高漲,例題的選擇能與高考試題接軌會更好。
6XXX:有扎實的教學功底,教學目的明確,例題選擇貼近高考,但上課的激情不夠,語言不能做到抑揚頓挫。
7XXX:重點突出,目標明確,課堂氣氛活躍 能夠引導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但講題時就題論題,知識點之間的連貫性不足,不能舉一反三。
8XXX:對考點的把握準確,對教材和課堂掌控能力較強,能夠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操作熟練。
四、學生座談會
2018年3月21日晚上7:00—7:30在圖書館二樓錄播室舉行了高三學生座談會,座談會成員是各班的數學課代表,其中14班和23班沒有參加,主要對作業批改、單元測試、學科課堂教學、班級管理四個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1)作業批改情況:因高三第二學期以單元卷和模擬卷為主,故基本上沒有課堂作業,課后作業以限時練為主。
(2)月考和周考,老師都能做到及時批閱和評講,各班每月測試批閱情況: 1班 3-4次,2班4次以上;3班4次以上;4班4次以上,5班4次以上;6班4次以上,7班4次以上;8班4次以上;9班4次以上;10班4次以上,11班4次以上;12班1-3次,13班4次以上;15班4次以上,16班4次以上;17班4次以上,18班1-3次:19班1-3次,20班4次以上;21班1-3次; 22班 4次以上,24班4次以上;25班4次以上;26班4次以上.其中有21個班每月的單元測試批閱次數都在4次以上,(不含周考和月考)
(3)學科課堂教學 平時教學中大多數班級偶而使用或很少使用多媒體,其中XXX、XX,XXX、XXX老師經常使用。
(4)班級和學校管理 學生聽課狀態方面大部分班級學生都能認真復習,積極備考,但也有部分學生晚自習不學習,上課睡覺。
(5)寢室管理方面是:有3個班反映寢室管理狀況一般;有10個班反映寢室管理狀況較好;有13個班反映寢室管理狀況很好.在寢室管理方面比第一次調研有較大的進步。
五、建議
針對目前高三學生的數學學習現狀,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必須幫助學生完善學習過程。
1.建議老師仔細研讀《考試說明》,把準方向。
2.學生要立足課本,夯實基礎適量訓練,及時補缺。
3.老師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鎖定重點,精編專題。
4.學生要歸納題型,融會貫通。
為了適應教學改革和學校發展的迫切需求,我校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作為“運動加閱讀”辦學特色的一個支撐點,提出了“習慣比知識更重要”的辦學理念。歷史一貫沿襲的課堂講臺式教學模式和規定性教學內容,局限了教師們開放的教學思維,而學生們也沿襲了傳統的室內課桌式受教模式,禁錮了孩子們調查、合作和獲取廣義信息的技術能力。基于此我校依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特點,結合學校實際,在全校范圍內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現就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實施的具體情況,從以下三個方面向大家匯報:
一、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開展情況)
(一)建章立制,研訓結合
“教師能走多遠,學校就能走多遠。”學校要發展,建立一支既精于學科教學,又擅長課程開發,同時具備大膽的創新意識和強烈的責任意識的現代化教師隊伍是關鍵。在開設課程的初期,學校成立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和實施領導小組,建立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研組,形成了校長—教研員—指導教師的分層管理網絡。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南樂縣求實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管理制度》《南樂縣求實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優秀教師評選制度》等。召開專門會議,認真研究部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各項事宜。
1. 學習綱要扎牢根基。三月份接到創建任務以來,校委會就成立了學習專班,由校長任組長,為全校教師訂購《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綱要》人手一本,開展集中學習培訓,交流學習心得,為課程的實施打下堅實基礎。
2. 組建隊伍投入實施。開學之初,教務處針對教師進行了兩項摸底活動。一是在全體教師中征集具備研究價值、意義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方案,二是組織教師就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域所做的探索并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闡述自己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思考。目的在于了解教師課程實施的理念、經驗、基本素質等情況。根據兩項摸底活動的結果,我校確定了張根華、林琳、苗園園、薛貝貝等教師作為課程實施的骨干力量。無論是外出學習、聽課,還是實踐體驗,學校盡量給他們創造學習和鍛煉的機會。
3. 引導教師端正思想。在實施過程中,教師會產生種種不利于課程實施的思想,如:接受任務之初的畏難;開始實施時的困惑;與傳統教法沖突時的彷徨... ...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新課程,沒有現成的教參教案,沒有具體的教法學法,甚至很難找到供參考的資料,因此,為上好一節實踐課,教師要利用大量的課余時間到生活中尋找素材,上網查閱資料,所耗費的精力和時間是無法計算的。每一個實踐主題的完成,要組織并指導學生開展采訪、調查、請教專業人士等校外活動,其麻煩之多,難度之大,也是毋容置疑的。以上問題的出現,學校領導沒有急于求成,埋怨責備,而是設身處地針對老師們的想法、疑慮作出具體分析,有的放矢地和教師一起學習教學理論、更新教育理念。
4. 幫助教師掌握方法。起初,我校教務處先制定出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總體規劃及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然后又牽頭組織各年級綜合實踐課程指導教師召開主題研討會,確定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部分主題,并與指導老師探討擬訂具體方案,指導各年級具體實施,在實施過程中,采用跟蹤聽課、訪問學生、檢查資料等形式督促和指導各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一年來,骨干教師逐漸在課程中成長起來,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特色。
(二)以點帶面,小步推進
作為一門全新的課程,我們在實施過程采用以點帶面,小步推進的方式逐步實施。起初,學校沒有在全校大面積鋪開實施,而是在二三四年級中確定一批骨干教師,確定幾個班級,以小課題的形式,在小范圍內實施。以這些班的經驗和成果,逐步向前推進,帶動全校教改。在活動的主題和內容方面,也體現了從低年級到高年級不斷深入、拓展的過程。在實施過程中,我們遵循“行—知—行”的原則。在分階段的實踐活動中,我們及時總結經驗,撰寫階段總結和論文,并把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然后又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充實。這一過程既是教師收集、整理、核實材料、使自己的經驗和教學條理化、規律化的過程,也是對課程實施工作的回顧與檢查。這樣,課程改革得以穩妥推進,教師實施課題的自覺性更強了,學生參與的興趣更濃了。
(三)科學選題,實效取勝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本身具有綜合性。它的基本要求是將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融合為一個整體,相互促進、相互推進。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向自然,參與實踐。基于上述要求,我們在確定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時重實際、求實效,充分考察學校周邊環境,考慮學生實際發展的需要及其年齡、心理特點,選擇一些貼近學生生活,易于捕捉信息,便于收集資料的教學資源。緊緊圍繞學生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與生活的關系,與社會的關系,與科學的關系進行。如根據南樂縣是字圣故鄉、文化之鄉,我們確定了《身邊的漢字》、《走進家鄉的傳統文化——南樂》、《我們的傳統節日》等主題;又結合我校勞動實踐基地確定了《我和蔬菜交朋友》、《來之不易的糧食》等主題;結合學校附近的文化館確立了《賞民俗文化,悟藝術魅力》研學旅行等主題活動。
1. 整合課程全學科參與。綜合實踐活動廣義的概念指學生在各個學科的學習中進行的實踐活動,我們由此將課程的實施面拓展到各個學科中,開展學科延伸性的實踐活動,如由語文引申的《身邊的漢字》等主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確立的《人民幣的認識》、《年、月、日》等主題,讓每一位老師都有參與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實踐的途徑。
2. 開展社團活動培養實踐特長。學校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堅持教師“1+1”(上好一節優質課,帶好一個學生社團)的發展思路。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并專門聘請校外優秀輔導教師,開設了器樂、語言、手工、科技、等六大類32個學生社團,按照一項一特色、一生一特長的原則,精心制定社團活動計劃,規范社團考核制度。通過社團活動的開展,本學年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發展,綜合素質得到了提升,并于2020年12月31日成功舉辦了首屆學生綜合素質展演活動。
3. 利用身邊資源開闊學生視野。學生實踐的空間除了家庭、學校以外,更廣闊的是社會,為了使學生更親密地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與少先隊活動結合起來。在設計方案的過程中,課題輔導教師互相商討、共同完成活動。如:我們已進行的“我是校園志愿者”、“共享綠色新時代”等系列實踐活動就是由課題組設計方案、政教處牽頭組織、任課教師共同參與進行的。這些活動的成功舉辦為學校在家長中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學生也在實踐中學會了學習、學會了合作、學會了做人。
(四)加強管理,制度規范
1. 以實施細則規范活動的內容。首先,我們組建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小組,做到領導重視、組織健全、結構合理、分工明確。其次制訂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和總體規劃。在廣泛收集教師、學生、家長對活動的意見,認真審核他們所提出的活動方案的基礎上,根據各年級的特點制訂了分層次、分年級的實施計劃,力求計劃操作性強,活動內容科學規范。
2. 以監督制度確保活動的落實。每個月,教務處都會組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教師進行研究討論,匯報一月來各主題活動開展情況,教師與學生的收獲,存在的問題與困惑等。大家共享成功的經驗,共商解決問題的辦法,具體指導下次活動的實施。
3. 以激勵制度促進活動的發展。每學期對老師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教育故事、教案、小課題、論文等進行評比、展示。
二、小荷雖露尖尖角,已有蜻蜓立上頭(取得實效)
綜合實踐活動以開放的課堂形式,豐富的信息容量,個性化的實踐體驗,越來越受到學生的青睞。它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為學生創造了親密接觸社會、體驗生活的機會。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學生從選取課題到構思方案,從查找資料到記錄過程,從匯報活動情況到撰寫總結報告......培養了合作意識,鍛煉了實踐能力,提高了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學會了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
當然,在引導學生進行實踐的過程中,因為沒有固定教材、現成的教學參考資料,教師必須經過反復的思考、周密的策劃;為了應對活動過程中,來自學生或實際生活的每一個具體問題,教師必須廣泛的查閱有關資料,進行文化知識的儲備;為了使活動更加吸引學生的參與,老師還要不斷地創新組織形式、豐富教學手段。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教師的專業素養同樣也得到了提升。
可以說,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起到了培養學生、鍛煉老師、推進課改、提升學校品格的作用。《相約傳統節日》活動,學生學會了上查資料,建立自己的文件夾,領悟了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零食與健康》活動中,學生學會了如何進行社會調查,并在各項社會調查活動中,鍛煉了與人交往的能力,提高了動手能力,培養了小組合作能力,使學生在了解和參與社會活動中,提高社會認識,豐富社會體驗,為他們將來適應社會和創造美好的社會生活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課程展望)
培養更多適應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已成為教育改革的重任。面對“創新”這個命題,柳州鐵一中學從以下方面開展教育工作。
一、創新辦學理念,轉變育人觀念
跨入新千年時,我校領導班子提出了“以能本管理促生本教育”的嶄新辦學理念。即通過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其治教、執教能力,以求得學生的最好、最適宜的發展。該理念的核心是以生為本,通過能動的、服務型的管理,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學校提出了“提高執行力”的要求,讓教職員工集中精力打破將理念轉化為行動之間的障礙;學校重點強調要“注重細節”,將理念落實到細致入微的管理過程中;學校通過報告會、校園網和校刊等,把“生本教育”的理念反復宣傳,讓教職工化為自覺的意識和行動。此外,學校還進行了“高中生人文素養培養”研究、高中“生本教育”策略與實踐研究、民族地區示范性高中“生本教育”策略與實踐研究等課題的研究學習。切實讓“生本理念”推動學校的發展。
“能本管理”的最大收益是教師育人觀念的轉變。老師們不再對學生求全責備,而是根據學生的特長和興趣,挖掘學生潛力,因勢利導,引導學生走向成功。以我校今年保送北京大學的黃雨舟同學為例,他在初中畢業后,一門心思只想上職高。是被媽媽哄著進我校的,剛開學他就遲到多次,作業不按時完成,甚至根本不寫,他還申請不上晚自習。他的班主任通過了解才知道,他經常泡在圖書館。常常忘了時間;作業只做新題,對做過的題目不感興趣;不喜歡的學科,常應付了事,喜歡的學科,作業筆記記得工工整整;他想上職高,是覺得職高才有自由發展的空間。對于這樣一位個性學生。學校和老師以寬大的胸懷給予理解與包容。我對班主任講:特殊的學生要特殊對待!允許他不來上晚自習,學校的計算機工作室允許他隨時使用。根據黃雨舟數學思維超強、對計算機興趣特高的特點,我們指定了專門老師給他指導,并提供參加相關競賽的機會。老師們充分尊重黃雨舟的興趣愛好,極大地激發了他的學習熱情。他在2009年3月廣西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以《鼠標筆信號發射器》研究課題獲得計算機科學類一等獎;2010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黃雨舟又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廣西賽區一等獎,再次獲得高考加分和保送資格。2011年,他參加北京大學保送生考試,以96分的數學成績得到北大認可,被北大電子信息科學專業錄取。
二、創新課程設置,培養探究意識
課程影響著學生的終身,有什么樣的課程就有什么樣的教育。早在2000年秋季學期,我校就在廣西率先開設了研究性學習課程。我們具體開展的步驟有三個階段: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總結階段。
在準備階段,由學校確定課題,成立課題小組,以校長為組長,以教務主任、教科處主任和各學科骨干教師為主要成員,負責論證課題,制定研究方案。為了提高師生對研究性學習的認識,我們一方面組織課題組教師集中進行學習,一方面邀請研究性學習指導專家到校作專題講座,還組織教師到上海、寧波等地參觀學習。
在實施階段,教師最初是指導學生進行選題、論證課題。學校每周安排兩個課時,組織學生利用校園網和圖書館等資源,對課題進行充分的論證和展示交流。在課題方案確定后,學生按課題計劃開展深入的調查和研究。研究的方式有以資料研究為主、社會實踐為輔的文獻研究式,有以校內研究為主、校外活動為輔的半開放式,有以校外活動為主、校內研究為輔的開放式,還有整個過程都在實驗室進行的實驗室研究方式,等等。不管運用何種方式,我們都強調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為主,引導學生大膽地設想、置疑,勇于去探索、實踐。在學生完成調查研究任務后,開始進行課題總結,整理研究材料,討論、撰寫研究報告,用課件形式進行成果匯報和評比。
在總結階段,我們收集、整理學生子課題資料,出版《柳鐵一中研究性學習成果集》,將學生的優秀成果向新高一年級學生推廣,而這對新同學順利開展研究性學習具有導向和示范作用。
研究性學習開展十多年來,我們共編輯出版了4冊學生研究成果集。2004年第一本成果集《磨礪出青鋒》出版,得到了專家們的認可。同年,自治區教育廳編寫《廣西高中研究性學習教材》,書中收錄的學生課題成果5篇,我校就占了4篇。
在研究性學習的基礎上,我校還開展了科技創新項目研究和競賽。我們的做法有三:一是在研究性學習中發現有價值的課題,安排老師進行一對一的重點指導,提高課題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踐性;二是通過與高校聯手,讓學生參與高校的研究活動,讓高校老師或學生指導學生研究,提高學生項目的層次;三是利用家長和社會的資源,擴大科研視野,提升項目的研究水平。2010年,我校07級的曾政、王胤奎兩位同學的兩個創新項目在廣西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均獲―等獎,還人選全國決賽二等獎和三等獎。
三、創新社團活動,鍛煉動手能力
創新教育的關鍵一環是學生要成為教育活動的主體。而學生社團完全具備這一條件。我們正是通過扶持發展學生社團,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校的文化建設中來。并在自身實踐中獲得創新體驗和文化熏陶的。這些學生社團包括校園電視臺、文學社、愛樂樂團、動漫社、街舞隊、愛心社、環保小組等。在眾多學生社團中,校園電視臺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格外光彩奪目。
我校的校園電視臺創辦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最早只是進行一些教學和學校新聞的錄播工作,后來發現許多學生喜歡它。于是便擴大規模,更新設備,將電視臺拓展為學生創新教育的―個新天地。如今,校園電視臺成為了最受學生歡迎的社團,電視臺由學生自任臺長、記者、編輯,自主采編、播放、反饋。新招的高一新生在高二的“師傅”和老師的指導下,每人都要體驗從創意、拍攝、配音,到后期剪輯制作的所有環節,學習電視制作技術的全過程。十年來,共制作節目200多期,在全國學生電視節目評比中獲金獎的作品有15個,銀獎12個,銅獎20多個。
四、創新科技平臺,提升科學,素養
科技創新是時展的要求,也是國家民族復興的重大課題,學校創新教育必須緊扣這一時代脈搏。我校的做法
是努力搭建科技平臺,讓學生感受科技前沿的氣息,激發創新的激情。平臺建好了,人才就不是單獨地出現,而是成批地涌現。
信息學競賽是我們最早打造的一個科技平臺。早在1984年,當信息技術初見端倪時。我校就將計算機列入課表,同時成立計算機小組學習程序設計,1987年開始組隊參加信息學競賽,十三次蟬聯廣西團體冠軍,2004年被自治區教育廳授予特別獎。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校緊隨科技的腳步于2005年成立了機器人工作室。這是―個更為開放的平臺。機器人工作室的主要課程涉及機械制作和CAD機械制圖、機械結構設計、電子電路與程序設計等。新穎實用的校本選修課程,吸引了大量對科技活動感興趣的同學。其學習方式以任務驅動為主,將一個大項任務劃分為若干小項,并與學科知識內容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解決問題能力和動手能力,讓學生體驗“做中學,學中做”。這幾年機器人小組學生在參加國際級競賽中,獲金牌3枚,銀牌2枚,銅牌1枚,獲國家級競賽金牌11枚,銀牌4枚,銅牌4枚。
2011年6月14日,《中國青年報》以《從丹麥王子手中領過獎牌的高中生》為題,大篇幅報道了我校“發明癡人”何興平的事跡。2008級的何興平學習成績平平,但卻酷愛創新發明,高考前一個月他還在研究改進他的“嵌入式系統的遠程語音智能報警器”。這個發明,是他高一時提出的研究性學習課題,他家里曾因擔心影響學習而給他種種限制,是學校科技工作室給予了他大力支持。他三年鍥而不舍,最后取得了成果,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今年4月,這個項目獲邀參加丹麥青少年科學家競賽,獲得銅獎。
五、創新育人方法,探索培養模式
年度學校工作計劃實用版1主題活動開展彰顯學部教學特色,展示學部辦學方向,所以,主題活動開展要做到,選題精致、形式精致、過程精致、目標精致。
1、國學經典:根據區教體局的具體要求,學部認真制定國學教育實施方案,落實“四個一”活動要求,每天晨讀前20分鐘的誦讀,每周一課時的經典解析課,每月一次國學班隊論壇,每學期一次高規格的成果展示。
同時采取“集中自學、課上課下、學校家庭、比賽展示”等相結合的方式深入推進,爭取短時間內打造“國學教育”特色品牌。
2、語文主題學習:為實現語文課堂優質教育,學部借班隊會、家長會、啟動會、推進會等多種方式宣傳推進語文主題學習,激發師生閱讀與寫作的興趣。
每周三下午定為“語文教研日”,進行語文主題教學的引領、培訓、提升,老師們在活動中不斷掌握科學高效的語文教學方法,從而推動語文主題學習不斷前進。
3、曾曦作文教學:本學期開始,我們倡導師生共學曾曦作文,老師更新作文教學理念,借助課題帶動、課堂講解、名作賞析及綜合實踐等方法,拓寬學生視野,優化寫作方法,并適時組織開展學生作文展評、現場作文評比及優秀作文集出版等活動,實現學生寫作水平的突進,逐步形成湯泉特色的作文教學體系。
4、校本課程建設:學部校本課程建設是在充分調動廣大教干教師的積極參與,結合學校地域特點、資源優勢、傳統文化及學生認知特點的基礎上組織開發實施的,經歷了幾個學年的積淀、修改、完善,基本成序列、見效果,我們現行的校本課程有《禮儀文化》(一二)、《松柏文化》(四)、《湯泉文化》(五六)。本學期,又組織骨干教師對《古琴文化》進行開發與編撰,爭取利用兩年時間,開發出具有時代特征的,湯頭特色的校本課程,不斷挖掘千年古鎮的文化底蘊。
5、教師共同體活動:共同體是一種教師自發形成的教研組織,體現自主發展、分享體體驗,成員之間有著崇高的理想,共同的愿景,學部成立“曾曦作文”、“國學經典”、“生活數學”等6個不同的共同體,主持人制定詳細的活動方案、任務分工等,通過研討交流、課堂探究,借助辦公室、QQ群等,扎實推進活動開展并不斷取得可喜成果。
6、高效課堂打造:做好“課前、課中、課后”三環節,向40分鐘要質量,集中利用每年的三月份、十月份,對教師課堂教學高效化進行集中強化評比,成績計入教師綜合考核。
鼓勵各學科實施課堂教學改革。本學期開始,數學學科開展“口算天天練”活動,課前三分鐘為學生的口算練習時間,老師們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準備大量的口算練習題以備練習使用,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口算和計算能力。
7、學部特色推進:根據學部地域特點,結合多年的提煉修正,最終確定學部特色為湯泉文化,與學校文化相一致的教研特色為湯泉五育教育,同時也進一步修訂了“浸潤教育鋪墊未來”的辦學理念,及與“溫泉特質”相近的三風一訓。
本學期,將致力于這項的工作的深入推進,不斷打造區內知名的特色學校。
年度學校工作計劃實用版2一、指導思想
人類社會進入二十一世紀,教育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家庭教育是現代教育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加強科學管理,努力辦好家長學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進家校聯系,廣開社會育人渠道,積極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一體化的教育體系,才能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德才兼備的跨世紀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要點
1、定時間、定內容,對家長進行家長學校講座,結合創建文明城市,共創和諧社會,創建和諧學校。
向家長宣傳黨的教育方針,宣傳新課程改革的有關精神。
2、宣傳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3、宣傳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幫助家長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育人觀,明確為國教子的責任和義務。
4、傳授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識,指導家長科學教子的方法。
5、幫助家長提高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和教育水平,加強法制教育,規范家長自身的教育行為,促進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6、形式多樣性、開放式,提倡家長共同參與,發揮家長的主體作用,幫助家長克服“重養輕教、重智輕德、重身體健康輕心理健康”的傾向。
三、工作措施
1、家長委員會管理扎實有效。
2、落實"家長學校"的上課時間。
3、保證"家長學校"的學員的參與率。
每次上課前一周以內,發出書面通知,并及時信息反饋,家長可提前請假或調休,保證出勤率,并加強簽到和點名制度。為進一步推進家校聯系,開家長會時,下發調查問卷,來了解家長對學校教育的評價與建議、采用多種形式,豐富"家長學校"的活動。
①本學期初,根據學校工作安排及工作的連續性,周密制定好教學計劃,做到有序實施。
②按計劃認真實施。能注意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座談,問卷等方式來加強調查研究,進行客觀分析,并將改進措施落實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4、抓好理論學習,切實提高家長的家教理論水平。
組織家長學習《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學校事故處理意見》等,向家長宣傳《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使家長了解當前家庭教育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明確新形勢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解當今的孩子有哪些迫切的需要,從而從孩子的需要出發,從家庭教育的實際出發,加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年度學校工作計劃實用版3毫無疑問,學生成長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落腳點,也是我校倡導的辦學理念,作為教師,我們要有一顆發現的眼睛,鼓勵的情懷,為學生搭建一個個特色鮮明、效果卓著的平臺,讓孩子們相互學習、展示、奮進,從而全面、茁壯、快速成長。
1、習慣養成教育:學部重視學生各種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包括文明禮儀、聽說讀寫、一日常規等,結合宣傳欄、班隊會、風俗節日、活動月、各種活動開展等對學生進行面面俱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培養思想心理健康的孩子,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
2、社團活動(農村少年宮活動):學部非常重視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滿足孩子不同的興趣,學部成立了書法、繪畫、足球、電鋼琴、科技制作等11個社團,這些社團成員在輔導老師的指導下,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學部電腦機器人社團連年在省級比賽中獲獎。
本學期開始,學部11個學生社團利用每周三下午兩節課時的時間,集中進行特色活動。同時鼓勵老師進行社團課程的開發與打造,逐步形成社團活動開展的寶貴經驗。
3、重視國學經典、語文主題學習、曾曦作文教學:課中課外相結合,充分創設學生學習、展示的平臺,讓學生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體驗學有所成的幸福感。
學部規定,每天早上7:30-7:50和每周一節傳統文化課為國學經典誦讀時間,每周三下午、周五早上晨讀為學生語文主題學習活動時間,每周二下午為曾曦作文共同體活動時間。
4、語文“蓓蕾讀書”和英語“讀書節”活動:為營造讀書氛圍,學部重視校園文化建設,走廊墻壁上處處懸掛雙語名人名言、讀書格言,文化長廊中的“育人篇”“讀書篇”以及“沂蒙精神教育”等更是激發學生對求知的渴望。逐步打造“書香”校園,創設“宜居、樂學”新環境。
5、課前十分鐘書寫:學部規定每天下午課前十分鐘為學生練習書寫的時間,四天語文、一天英語,重質不重量,安排專人指導點評,班級播放舒緩輕松音樂,讓學生快樂書寫,使每個孩子形成“字如其人”的良好信念。
年度學校工作計劃實用版420x年我幼兒園出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作為幼兒園出納,我在收付、反映、監督、管理四個方面盡到了應盡的職責,特別是在非典期間,仍按時到銀行保險等公共場合辦理業務。
在過去的一年里在不斷改善工作方式方法的同時,順利完成如下工作:
一、開學期間日常工作:
1、與銀行相關部門聯系,井然有序地完成了職工工資發放工作。
2、清理客戶欠費名單,并與各個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欠費的催收工作。
3、核對保險名單,與保險公司辦理好交接手續,完成對職工的意外傷害險的投保工作。
4、做好20x年各種財務報表及統計報表,并及時送交相關主管部門。
二、其他工作
1、迎接評估,準備所需財務相關材料,及時送交辦公室。
2、為迎接審計部門對我公司帳務情況的檢查工作,做好前期自查自糾工作,對檢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統計,并提交領導審閱。
3按照公司部署,做好了社會公益活動及困難職工救濟工作.
在本年度工作中
1、嚴格執行現金管理和結算制度,定期向會計核對現金與帳目,發現現金金額不符,做到及時匯報,及時處理。
2、及時收回公司各項收入,開出收據,及時收回現金存入銀行,從無坐支現金。
3、根據會計提供的依據,及時發放教工工資和其它應發放的經費。
4、堅持財務手續,嚴格審核算(發票上必須有經手人、驗收人、審批人簽字方可報帳),對不符手續的發票不付款。
年度學校工作計劃實用版5新學期,根據區教體局學校工作要求,結合學校整體工作安排,立足西校部具體工作實際,為進一步貫徹教管教研一體化的“學部制”管理模式,完成教師不斷成長、學生快速成才、幸福校園逐步創建的目標任務,經學部研究,特制定以下工作計劃:
一、學部管理,精益求精尋發展
學部制管理模式,凸顯學部工作的積極主動性、自主創新性,學部下設年級部,西校部具體工作模式為“學部+年級部”相結合的方式。
(一)強化組織建設:成立學部領導小組、工作小組,學部下設三個年級部(二、三、四),學部和年級部人員制定具體分工,學部具體負責學校整體工作的規劃、安排、協調、督促、評價等,年級部具體完成學校工作的落實、推進、監控、整改、提升、存檔等工作,學部與年級部既有分工,又要統籌,統一思想,開拓創新。
(二)優化制度建設:學部實行“依法治校”,靠制度強化、促進師生自覺性的養成,從而完成和諧校園的創建。為規范各項工作開展,學部不斷修改、制定、執行如下制度,《學校安全工作條例》、《教師工作綜合評價制度(試行)》、《學校班級工作評估條例》、《學校教師常規工作要求》、《學校骨干教師培養制度》、《學校青年教師專業成長規定》、《學校日常工作規定》等,制度的建立,指明工作方向,明確工作目標,同時進一步增加工作評估的公開公平、透明激勵性,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三)夯實師德建設:不斷組織全體教干教師學習《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河東區教師十條禁令》等教育法律法規,增加法律知識,提高守法意識;不斷依托各種演講、論壇活動,努力貫徹執行“依法執教”,懂得關愛孩子、保護孩子、尊重孩子,做一名孩子喜歡、家長認可、社會滿意的優秀教師。學期末學部采取多種評價形式對全體教干教師進行師德考核,成績計入教師綜合評價,并推選出各級“師德標兵”予以表彰。
(四)重視安全工作:“安全無小事,責任大于天”,學部重視安全工作的開展與布置,做到有制度、有排查、有整改、有專人負責,落實“一崗雙責”,強化“網格化“管理,制定各樓層、各科室、各時間段安全責任人,學部抓好師生上下學等管理、年級部做好學生一日常規等工作、班級做好學生節節點名等工作,事無巨細,用心就贏,全體教干教師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共創平安快樂校園。
(五)致力班級管理: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班級管理傾注了班主任老師的精力與心血,決定著孩子的健康與未來,關系到學校管理的提升與推進,因此,學部非常重視這項工作的引領、開展與評價,借助具體的《班級工作評估條例》,指定具體的學生中心負責人(衛生、紀律、兩操),成立具體的檢評小分隊,對各個班級的日常工作進行督促、檢查、評估。學部采取周公示、月小結、學期評優的方式對班級管理工作進行如實考核。
(六)抓實科室管理:根據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要求,對照學校專用教室配備標準,學部設立實驗室、音樂教室、繪畫教室、錄播室等23個不同功能的專用科室,各功能科室用于正常教學、教師共同體活動、學生社團活動等,對教師教學技能提高、學生綜合素養提升提供很大幫助,為加強科室管理、保障科室正常使用,學部安排責任心強,業務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師具體負責相應科室的管理,各科室負責人做好各室氛圍的創設、制度的建立、學習過程的記錄并做好衛生、設備維護等工作。
(七)精細過程監控:為規范學部精致管理,提升學部辦學水平,不斷開展各種科學可行的監控活動,例如,課程實施、教師課堂教學、教師考勤、學生作業等,不定時的隨機實施監控并及時做好整改工作。各年級部負責人做好過程記錄、材料存放等工作。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03(2013)13/15-0053-03
引言
新課程的啟動昭示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積極推進和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引發了教師角色定位的變革,對師范生的專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師范生既是學習者,又是未來的教師,對于教師的專業生涯而言,教育專業的基本知識技能在這個階段獲得,基礎的專業訓練、專業道德的培養也在這個階段進行。職前階段夯實基礎,可以有效促進教師在入職后的專業發展。而影響師范生專業成長的因素中,教師教育類課程的評價方式無疑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高師院校必須努力尋求新的、更有效的評價方式。
檔案袋是一種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資料、成果等有目的的收集。20世紀90年代后,檔案袋評價方式得到了深入研究,其成果被廣泛應用于美國小學、中學、大學等各教育階段,其后又迅速影響到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在我國,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推進和教師專業化發展趨勢,檔案袋評價很快成為了關注的熱點。作為發展性評價中的一種,對中小學生和教師檔案袋評價的研究正如火如荼。但是,這個領域的研究和實踐中卻少有人關注另一個群體——在校師范生。本文就將探討電子檔案袋評價在師范生專業技能成長中的應用,構建師范生專業技能成長電子檔案袋。
一、師范生專業技能成長電子檔案袋含義
(一)檔案袋和電子檔案袋
“檔案袋”(Portfolio)一詞由Port(攜帶)與Folio(頁碼)組合而成,其本意是“帶著走的作品集”,源于藝術領域,原指藝術家把自己滿意的作品收集起來,帶給委托人,希望通過這種形式爭取展覽或者出版。它也是藝術家保存作品、記錄自己的藝術追求和藝術探索歷程的一種方式,人們可以根據檔案袋中的作品的變化沿革了解其成長過程。檔案袋的這種功能引起了社會上其他領域研究者的注意,尤其是作為一種評價手段被廣泛應用。隨著電子技術的迅猛發展,“電子檔案袋”(E-portfolio)應運而生。美國Helen C.Barren博士指出,電子檔案袋是運用電子技術,檔案開發者以各種格式(音頻、視頻、圖片和文本等)來收集和組織內容和素材。2003年10月在法國舉行的第一屆電子檔案國際會議(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Digital Port-folio)中,大會組織者指出電子檔案袋是與網上數據庫接駁的擴展性、動態履歷。并強調它記錄的是個人在學習、工作中與自身能力有關的資料,為學生提供反思學業發展的材料以及與人共享知識的機會。可以看出,電子檔案袋是在電子技術環境下,檔案袋制作者通過文本、數碼照片、動畫、視聽文件、超文本鏈接和超媒體等多種媒介來收集、管理、組織以及呈現個人的信息和學習成果。它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卻不僅是技術含量的簡單增加,相當于一般的紙質檔案袋,電子檔案袋節省存儲空間,容易備份,便于攜帶,易于保存且存儲時間長,易于接近,能提升制作者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和信息技術能力。
(二)師范生專業技能成長電子檔案袋
起初在教育領域中使用檔案袋,主要用于收集學生認為能夠證明其在一個或多個方面成長與發展的作品,以及同伴、老師、家長對作品進行優劣評價的文檔。主要作用是為了對學生進行評價。1980年,加拿大大學教師協會首先出版了教學檔案袋指南,將“檔案袋”應用于大學教師評價。20世紀80年代末期,美國斯坦福大學教師評價項目組的J.巴頓(James Barton)和A.柯林斯(Angelo Collins)第一次探索和嘗試了在教師教育中使用檔案袋進行評價的可能性。
師范生專業技能成長電子檔案袋是教師在職前的專業技能成長記錄,它依托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平臺,依據師范院校開設的教師教育實驗型課程的教學目標,有意識地將師范生相關電子作品和資料收集,并由學生本人、同伴、教師等多方進行分析與考核。
二、師范生專業技能成長電子檔案袋的形式選擇
電子檔案袋的制作形式可以是在計算機硬盤或者局域網服務器上用電子文件夾的方式存儲的Word文檔或其他格式的文件,也可以是在互聯網環境下利用網站提供的空間傳輸的資料,還可以是利用專門的電子檔案袋系統傳輸存儲的資料。
師范生應該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自己的成長電子檔案袋制作的具體形式。一般來說前兩種制作形式更利于操作。學生可以以計算機硬盤上的電子文件夾作為自己的成長檔案袋的主要形式依托,承載自己成長檔案袋的所有內容,使之成為自己成長的資料包和助推器,然后有選擇地選取其中一些內容,利用網絡空間的形式,如:QQ空間、個人博客、網站主題帖等方式展示出來,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交流和溝通,獲取更為廣泛的評價和幫助。在確定電子檔案袋的制作形式的時候,還要思考將來的展示形式,并根據展示形式來確定相關檔案的存儲方式。
三、師范生專業技能成長電子檔案袋的內容設計
(一)電子檔案袋的構成要素
1.個人信息檔案
個人信息包括個人的常規信息和個性信息。前者包括姓名、年齡、畢業時間及所學專業、教師任職資格證書、專業技術資格級別、實習簡歷記錄(包括任教學年、學期、任課年級、班級、所任學科)等;后者包括個人教育理念和教育格言(可以注明不同的時間段)等。隨著在成長過程中認識的不斷深化,其信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格言也會有一定程度的變化和發展,其實反映的是師范生個體教學哲學的發展和變化。
2.個人成長檔案
在這個專題中可以從規劃、實施、總結回望的維度進行檔案的歸類整理。在學期個人專業成長規劃中收集擬參加的進修或培訓、擬閱讀的相關書目、擬計劃的聽課或研討等資料;在個人學習情況記錄中收集所讀書目、學習筆記、參加的講座報告記錄及心得、個人思考的隨筆或雜記等資料。
3.學習評價檔案
在學習評價檔案中可以收集階段學習的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同學評價、學校管理者的評價,不同評價者的評價視角不同,評價內容各有差異,可以從不同角度提醒師范生對自我進行審視和思考。
(二)師范生專業技能成長電子檔案袋內容結構
1.板塊一(個人資料)
內容:個人情況簡介。
具體項目:學號、所屬系別、所屬組別、手機、郵箱。
2.板塊二(過程描述)
內容:教學語言表達技能(朗誦、演講);形式:視頻。
書寫技能: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形式:圖片、視頻。
課堂教學分類技能:講解、提問、演示、變化、強調、導入、結束、觀察傾聽、指導合作,微格教案、微格教學反思文本,微格教學課件;形式:視頻、文本、PPT、PPS、EXE等。
課堂教學綜合技能:15分鐘以上的模擬授課,教學設計、完整教案、教學反思,教學課件;形式:視頻、文本、PPT、PPS、EXE等。
實習實錄:普通課、匯報課、公開課,授課教案、聽課記錄、教學反思,教學課件;形式:視頻、文本、PPT、PPS、EXE等。
3.板塊三(成果展示)
內容設置與過程描述板塊相同,所存作品為學生最喜歡的作品,有數量要求和限制。此板塊為全校師范生共享空間。
4.板塊四(作業評估)
內容設置與過程描述板塊相同,所存作品為一定時段內學生最滿意的、最符合課程要求的作品。此板塊為受限板塊,僅供教師瀏覽評價,做階段成績評分,為最終成績提供一定依據。
5.板塊五(他評板塊)
內容:組內他評:瀏覽組內其他同學檔案袋的一、二、三板塊,可匿名評價二、三板塊所有作品。
班級他評:瀏覽班級其他同學檔案袋的一、二、三板塊,可匿名評價二、三板塊所有作品。
學校他評:瀏覽除本班外學校其他師范生檔案袋的一、三板塊,可匿名評價第三板塊。
四、師范生專業技能成長電子檔案袋的內容實施
在為每位師范生建立電子檔案袋之前,首先建立學生互學互評小組。師范生進校之后,班級學生按5-8人一組進行分組,原則是各組都能有一位語言表達較為出色的學生和一位書寫技能比較突出的學生。小組成員可以保持4年不變,也可以依據具體情況每學期進行一次調整。
教學語言表達技能:要求學生通過網上個人預約或班級集體預約,每月進入微格教室進行一次朗讀或演講訓練并由自動錄播系統進行錄像,學生將所錄視頻轉換格式進行壓縮后上傳。
書寫技能:要求師范生從大一進校開始每日練字,每2周選擇個人最滿意的一張毛筆字和鋼筆字作品進行拍照,將照片按規定尺寸大小上傳。在照片上必須能清晰顯示個人姓名和書寫日期,同時,應有至少兩位同學為其真實性進行證明。
課堂教學分類技能:該課程有5次課堂練習,在微格教室進行,實訓內容超過8種課堂常用分類技能。學生在每次訓練后應將視頻、相配合的微格教案和微格教學課件整理上傳。同時,也要不時地對微格教學進行自省和反思,并將這些思想形成文字上傳,與大家分享。
課堂教學綜合技能:主要有課堂練習和課外訓練兩個材料來源。課堂練習為教師教育實驗型課程的當堂訓練。課外訓練次數可根據各學科不同情況而作下限規定。課內課外的實踐訓練均在微格教室完成,所生成資料有訓練視頻、相關完整教學設計或教案,這些材料均要上傳到電子檔案袋內,文件名為“時間+實驗課程名(或課外)+課題”。同時,學生應定期寫教學反思。
實習實錄:實習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關鍵環節,師范生必須要進行實習。實習期間會生成豐富的材料,如授課視頻、授課教案、聽課記錄、教學小結等,學生對這些材料作系統的收集整理并上傳到電子檔案袋,使實習中的教育教學活動及時得到教師的指導、同學的評價,強化實踐教學,進而形成一個龐大、實用的資源庫,為學生的專業發展提供支持。
五、小結
本文通過將電子檔案袋技術應用于師范生培養,構建師范生專業技能成長的有效評價方式,并提出一定實施策略。要真正實施和推廣電子檔案袋評價不僅是時間和技術的問題,更重要的還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和方法形成習慣與意識。另外,師范類院校及社會要努力為師范生電子檔案袋評價方式的實施和推廣提供良好的技術和資金支持。
[參考文獻]
[1] 李莉.電子檔案袋——初任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路徑[J].教師教育,2011,(12).
在整合研究過程中,每所實驗學校根據自身的資源,開展具有特色的整合研究。例如,北大附小結合北大數字圖書館資源,開展“禁毒宣傳小講堂”系列活動;五一小學利用參觀禁毒基地,邀請家長進入學校開展社會大講堂等多種形式,引領學生深入了解預防教育的內容,并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展現學生的理解和認識,實現兩個學科教學目標的落實;北航附小在創建博客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對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認識;東北旺中心小學引導學生通過發送電子郵件、創建和使用博客等方式向身邊的人宣傳垃圾分類、綠色出行、低碳生活等內容;理工附小通過引導學生撰寫調查報告了解身邊的環境;育鴻學校通過制作電子報刊,增強了安全意識,掌握了一些防范措施和逃生方法……在實驗中,通過研究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在解決專題課程授課質量問題的同時,提高了信息技術教學的實效性。
結合學校優勢資源開展課程整合研究
北京大學附屬小學 何立新 李巖
結合北大數字圖書館資源,開展“禁毒宣傳小講堂”系列活動
在結合地方課程開展預防教育的過程中,北大附小根據學校的信息特色,倡議學生以北京大學數字圖書館作為搜索資料的重要途徑,進一步深入研究預防知識,并擴大教育面向的對象范圍,向全校學生開展宣傳,開展“禁毒宣傳小課堂”活動。
系列活動一:利用少先隊廣播進行意識滲透
厚積而薄發,如果沒有對知識的感性認識,就無法激發學生的認知需求,無法引起學生內心深刻的思索。活動要有一定的法律知識基礎和研究環境。教師利用每周一下午班隊會時間和中午廣播時間,在全校范圍內進行廣播宣傳,向學生普及預防的常識,宣傳“禁毒宣傳小講堂”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系列活動二:利用信息技術課進行案例研究
只有對預防形成自發的認知,才能真正在行為上得以體現。因此,除了在課堂上介紹預防知識之外,組織學生形成研究小組,利用課下時間主動研究、分析法律案例,自發學習、深入探究,為最后的“禁毒宣傳小講堂”做準備。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利用北大數字圖書館收集、篩選資料,利用網絡向法律專業人士請教課堂的重點,并用各種數字化手段,如畫電腦畫、制作PPT演示文稿、制作宣傳小報、拍攝視頻等,向其他學生匯報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系列活動三:開展“禁毒宣傳小講堂”活動
教師組織所有學生參與研究,然后從小組合作研究的成果中篩選出優秀案例,對案例進行合理規劃與整合,成為“禁毒宣傳小講堂”的基礎材料。在學生自愿報名的基礎上分配角色,將扮演不同角色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分頭準備。在“禁毒宣傳小講堂”中,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和展示優秀作品,也可以根據作品內容拍攝成小電影。教師指導學生演講和表演,在全校進行直播或者錄播。
系列活動四:制作“禁毒宣傳小講堂”活動主題展板,進行全校展示和宣傳
在開展“禁毒宣傳小講堂”活動的同時,教師和學生及時整理、搜集相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在每一節小講堂結束之后,由學生自行設計、制作“禁毒宣傳小講堂”相關的主題展板。在學校的陽光大廳進行展示、宣傳,加強“禁毒宣傳小講堂”活動的宣傳力度,更強化了全校師生預防、遠離禁毒的意識。
開展課程的實踐研究,探究了解學情的新模式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不停留在教育教學理論研究的階段,更加重視整合教學的實踐探究,把理論與實際教學真正結合起來。北大附小獨立承擔了地方課程《四課》的教學設計和海淀區信息技術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整合的方案。
1. 明確“前測”思路,精心設計課程,實現“生本”教學
為了更有效地把握學情,做到教有所依、有的放矢,我們在每一課獨立設計了教學前測。教學設計從學生入手,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準確地把握學生的真實狀況,從而開展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實現“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思想。對學生進行前測主要采取的是課前座談與課上網絡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精心設計具有連貫性和系統性的地方課程。以下是北大附小承擔的地方課程《四課》的教學設計。
2. 總結前期研究,展示課題成果
隨著對課題研究的深入,我們在研究后期對整合課程的設計進行反復地修改,力求能體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質特點,即在多媒體和網絡為基礎的信息化環境中實施課程教學活動、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信息化處理后使其成為學習者的學習資源、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讓學生進行知識重構。
借整合東風 揚課改之帆
北京海淀區五一小學 張雪剛 龐盛
五一小學在北京市中小學地方課程與信息技術課程整合項目的帶動下,通過北京市主題教育“預防教育”與海淀區信息技術課程整合實驗,進一步推進信息技術與北京市地方課程及其他學科整合,形成具有五一小學特色的信息技術校本教材。
參觀禁毒教育基地,初步獲取信息素材,將信息技術與德育有機結合
2012年3月,五一小學五年級師生來到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參觀了禁毒教育展覽。
學生們在聆聽講解員講解的同時,參觀了櫥窗中的展品,還向講解員學習了“參與禁毒,人人有責”的手語,并就相關知識點進行了提問和討論。在參觀過程中,學生們被形象、生動的雕塑作品、實物展品以及“鮮花與蛇”等互動游戲所吸引,這一活動為學生創設了感性的、理想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們體會到什么是以及帶來的危害。這次參觀活動不僅是一節生動的預防宣傳教育課,同時達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學生們還紛紛把展品的文字說明、實物以及禁毒手語用照相機和DV機拍攝了下來,獲取了初步的信息資料。
利用多方資源,開展社會大講堂,確定研究主題與方向
五一小學學校規模較大,家長資源豐富。學校利用家長資源搭建了能夠拓展學生視野的“社會大講堂”。 在籌劃“社會大講堂”活動時,信息技術教師結合將要進行的“演示文稿制作”學習,提前布置好任務,使學生帶著問題參與到活動中,有針對性地記錄感興趣的內容,初步確定自己的研究主題,為形成自己獨特的演示文稿作品打好基礎。學習任務布置之后,學校邀請了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以及海淀區禁毒大隊從事法律工作的家長走進“社會大講堂”,他們帶來了鮮活的案例與學生們一起分享。生動的案例、精彩的講解,將枯燥的預防知識轉變成學生易于接受的形式。這樣的活動引發了學生多角度、多層面的思考,使學生確定了各自的研究主題與方向。
夯實課堂教學,提升學生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凸顯課程整合優勢
通過參觀禁毒教育基地、專家講座等課外活動,信息技術教師適時適度地點播引領,使學生在自覺主動的參與中,產生了與同學交流分享的強烈愿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由教師發揮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的作用,培養他們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技術與預防教育整合的課堂教學中,體現出既幫助學生形成對的正確認識,又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交流和展示認知成果的技術平臺的特點。
課改實驗實施過程中,項目組專家以及海淀區信息技術教研室教師多次來校進行指導,為我們明確了目標,解答了階段性的困惑,為實驗的開展提供了理論支撐與幫助。最終使五一學校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綻放了新的活力,凸顯課程整合的優勢。
結合學校科技節,提升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落實德育目標
學習的目的在于學以致用。我們充分利用交流、展示等學習環境要素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他們應用和發表信息的能力。結合學校科技節活動,信息技術教師將學生制作的演示文稿作品制作成展板,并通過班級作品展評,選拔出禁毒志愿者,向其他年級同學進行禁毒知識宣講,從而實現由“遠離”、“拒絕”向通過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參與禁毒宣傳”的逐步轉變,樹立社會責任感,達到知、情、意、行的高度統一。
整合課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化,具有可充分拓展的課程空間,這些優點無一不讓我們感到欣喜,但我們深知課程改革任重道遠,我們剛剛啟程,期待更多同行和我們一起走在課程改革的路上。
網絡:開拓課堂教學新模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小學 方東
小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教學就是要根據小學生的各種發展需求,引導學生從家庭、上學路上、社區中發現環境問題,嘗試研究身邊的事物和現象,并從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引發學生思考,在解決問題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可持續發展的意識,逐步養成可持續發展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網絡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形式,不僅能夠處理各種媒體信息,實現人機交互功能,而且能夠將多媒體信息資源在互聯網上傳遞與共享,從而形成一種理想的學習環境,為學生們對“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學習提供了一個平臺。
運用網絡廣播教學功能提出新需求
如教學六年級上冊《綠色環保宣傳——創建博客》一課時,教師利用網絡廣播功能,回憶了前幾課與別人交流的方式:小組合作、QQ聊天室、電子郵件等。接著提問:“還有環保的與別人交流方式嗎?”學生回答:“飛信、博客、微博……”這時,教師提出今天的任務是:我們要更廣泛地宣傳環保知識,創建屬于自己的博客。
在創建博客過程中提高學生對“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認識
當學生對博客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后,教師便可以布置任務:在網上建立自己的博客;博客建立后,將《綠色家庭環保公約》發表在自己的博客上,在發表過程中學會博客的使用。同時,在閱讀其他同學的博客時既可以借鑒別人的公約內容,又可以學習“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知識,提高對“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認識。
在博客展示中加深學生對“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認識
在博客展示過程中,教師能夠利用網絡廣播將每位學生的博客通過“學生演示”展示給全班同學,并請他讀一讀自己的博客內容。在閱讀過程中,加深對“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知識的認識,從而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小學信息技術學科和“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整合的教學,通過發揮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勢,促使教師由以前的“講”轉變為“導”,將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創造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形成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和“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教學的有機整合。
利用信息技術整合優勢
促使學習效能最大化
北京海淀區東北旺中心小學 蘇巖
研讀教材,恰當選取整合內容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必須重視結合學科領域的特點、教學目標的要求,應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環境,整合有關課程資源。在北京市地方課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教育》教材中涉及了許多相關的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同時又與學校的主題活動、校園景觀寓意不謀而合,因此我們決定將六年級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發送郵件”與“創建、使用博客”等教學內容與之有機整合,讓學生從身邊的現象、活動入手,在加深對環境保護的認識過程中學習信息技術,同時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增強其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意識。
合理應用,課堂凸顯整合優勢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的主題教學以學生生活中的實例為基礎,引導其對“綠色、環保、低碳、可持續發展”等內容開展討論和探究。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和途徑,可以將討論和探究開展得更加深入和有效。我們讓學生在課前搜集綠色家庭的相關資料,在課堂上拋出“什么是綠色家庭?”“你們的家庭是否屬于綠色家庭?”“怎樣做才能成為綠色家庭?”等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情況和搜集到的資料,利用即時通訊工具闡述自己的觀點,引發討論,進而形成共鳴,使接下來深入的交流變得順理成章。
學生針對不同的環境問題進行探討,并通過發送電子郵件、創建和使用博客等方式向身邊甚至更多的人宣傳垃圾分類、綠色出行、低碳生活等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主動使用已有的知識來搜集、整理、加工、傳遞信息,不再只是為用而用。
巧妙延伸,促使學習效能最大化
通過學習,學生對“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有了初步的理解,同時也認識到利用網絡交流工具能夠擴大宣傳范圍,引起更廣泛的關注。為了將教學內容得以延伸,我們安排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學校的太陽能集電設施、垃圾分類回收活動進行深入的了解,將整個過程發表在自己的博客上。這一安排得到了學生們的積極響應,相關內容在博客上不斷更新,資料性內容逐漸被身邊的實際問題取代,關注度節節攀升。在學期末,精心組織學生開展了“東北旺中心小學綠色長廊——優秀博客展評”活動,通過加關注、寫評論、網絡投票等方式,號召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學校全體學生的參與率達到60%以上,三到六年級參與率達到了75.2%。經過整合的教學內容在活動中得以有效延伸,學生利用網絡工具表達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為其進行其他的學習和活動奠定基礎,這些都使得學習效能最大化成為可能。
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北京理工大學附屬小學 王杰
從小培養學生的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理工附小的“手拉手地球村”成立于1998年,14年來,學校堅持每月回收一次,將可回收的資源再利用,通過向學生講解地球變暖的知識,認識地球形態及現狀,以保護環境、節約回收、幫助伙伴為主題,以環保教育和組織環保實踐為目的,開展了一系列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主題班隊會。學生將多年來的成果匯總,建立了關于地球村的網站。學生通過網站,更多地了解了環保知識,在環保方面人人爭做“環保達人”,從小樹立了環保意識。
利用信息技術課撰寫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調查報告
眾所周知,北京的生態問題非常嚴峻,我們面臨節約用水、節約能源、垃圾處理、合理綠化等一系列問題。要想找到問題的答案,可以采用調查研究的方法。教師布置調查任務,力求多給學生發散思維的空間,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并確定研究方向。在實施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做事的計劃性,不盲目地去為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學會分析問題,練習設計方案;指導收集資料,明確調查方法,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完成。教師帶領學生通過上網查閱有關資料,收集素材,并對搜集的資料進行分類管理。其中一組針對北京理工大學校園內的環境進行生態調查,撰寫了調查報告《關于北京理工大學生態環境的調查與研究》。通過調查研究,學生了解了自己所居住的環境,提高了運用信息技術設計調查問卷、處理調查數據、制作調查報告的能力。
重交流,培養學生的相互學習與合作的意識
信息技術與地方課程整合,并不是僅僅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而是強調要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的工具,利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的學習環境,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整合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鍛煉,這正是創新人才培養所需要的。
展示《調查報告》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教學內容,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本組的調查結果,認真傾聽他人的匯報,對一些有爭議的數據結果,大家會認真討論,評價的內容也越來越準確。一方面,從調查報告的過程與結果去分析是否合理,另一方面,學會了從技術與制作方面進行分析與評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評價極為重要,它是學生再提高的前提。選擇的題目不一樣,評價的方式及內容就不一樣,教師要充分做好課前準備,有些課題需要教師提前查找相關資料,給學生一個滿意的答復。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獲,它讓信息技術更好地為人類服務,促進了師生的可持續發展。
乘課程整合東風 為生命安全護航
北京育鴻學校 李效慶
立足信息技術課堂,找準契合點
北京市地方專題課程涵蓋預防、安全應急與自護、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等內容,每冊教材獨設一個專題。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下,信息技術課程的模塊化結構使得任務載體選擇范圍非常靈活。兩種課程的特點為整合找到了契合點。針對學校特點,我們選擇六年級信息技術同“安全應急與自護”專題開展整合研究。
教學中,通過學生用Word軟件制作電子報刊,以安全專題課程為任務載體開展整合。首先,教師在交流中引導學生充分利用互聯網進行搜索,找到大量意外傷害或自然災害案例和數據統計。學生切身感受災難降臨時生命的脆弱,而兒童則是主要受害者。然后,教師展示印尼海嘯中一名10歲的英國女孩通過自己課上所學知識提前發現海嘯前兆,挽救了幾百條生命的案例。使學生懂得了災難雖然可怕,但并非不可預防或逃生。
在此之后,學生開始制作電子報刊,搜索、保存和整理資料,進行素材準備,綜合應用Word軟件的技能,完成報刊制作。其間,學生之間以小組為單位團結協作,在教師的點撥與幫助下,共同完成了電子報刊作品。在同學們的提議下,將優秀作品利用校內顯示屏、櫥窗等進行展示,在全校宣傳安全知識。
實現學科優勢互補,拓展新視野
通過信息技術與安全專題課程的整合實踐,避免了專題課程課時安排隨意、無法保障的現象,為其找到了實施的園地。同時,為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載體拓展了新視野。學生利用網絡搜索,對找到的數據和案例產生了更深的思考。學生在利用信息技術完成電子報刊的過程中,對搜集的信息不斷進行篩選、加工和梳理,并用所學技能予以整體呈現,其規劃設計、技術應用、審美能力在報刊的制作過程中得以展現,學生的綜合素養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