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5:23:0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駐村工作自查報告,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按照縣委、政府對部門聯村的調整,縣林業局聯系村,村共有5個小組,共計641人,其中精準扶貧對象戶有38戶,貧困人口134人。按照精準扶貧、聯村幫扶的安排部署,局領導班子第一時間組建了精準扶貧駐村幫扶工作領導小組,由局黨委書記、局長為組長,局黨委委員、機關黨委書記為副組長,領導班子成員及兩場負責人、為成員。同時,按照縣委要求,1我局聯合組建了駐村幫扶工作組,由機關黨委書記任組長,副鄉長為副組長,林業站站長,黨政辦副主任、林業局同志為成員。局領導班子先后召開駐村幫扶專題會議6次,針對現狀制定了幫扶規劃和年度幫扶計劃、駐村工作組制度,建立了幫扶臺賬、分年度脫貧臺賬,落實了結對幫扶人員,明確了幫扶任務,精心部署了對的扶貧工作。
二、落實責任,強化措施
聯系村以來,局領導班子高度重視精準扶貧、聯村幫扶工作,多次與鄉政府、村兩委進行溝通交流,勤走訪、實幫扶,積極上爭外引,確保幫扶措施落地見效,群眾生活得到改善。
(一)干部駐村、落實結對幫扶
駐村工作組按照縣干部駐村、結對幫扶工作要求開展工作,到村駐村蹲點,走訪群眾,進行實地調研、分析致貧原因并找準幫扶突破口,主動為群眾排憂解難、真幫實促,強化服務,完善建檔立卡臺賬,幫扶聯系卡戶戶上墻。同時,積極與鄉政府、村兩委協調合作,大量征求了村干部、村民的意見,幫助科學規劃發展,制定了《村精準減貧發展規劃》。全局幫扶干部多次進村入戶,了解村民困難,為農戶排憂解難,局長前后5次進村,深入貧困戶家中,了解貧困戶所急、所需;森林公安局局長易勇為無戶籍人員登記辦理戶籍,為貧困戶解決了戶口問題;吳華英為每戶貧困戶贈送了兩斤黑麥草種籽,贈與張蓮均女兒6本兒童讀物和現金300元等;全局干部職工自發為貧困戶捐贈了衣物和日常用品。
(二)扶持產業、落實項目建設
鄉村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森林資源豐富,適合養蜂、羊、土雞等養殖業和中藥材種植等林下產業發展,土雞、羊、蜂蜜等產品質量高,市場價格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自聯系村以來,局領導班子就決心扶持產業發展,使貧困戶依托產業有固定收入,真正脫貧。林業局購買了4000多元的雞苗送到貧困戶的家中,送去價值5700元的核桃苗,鼓勵貧困戶發展種養殖業。局駐村干部長期駐扎,為養蜂戶傳授養蜂經驗知識,積極幫助村成立了養蜂協會,建立蜜蜂養殖基地,打出原生態農產品品牌。
受自然條件影響,交通閉塞,信息不暢,經濟不發達,基礎設施差,林業局為村爭取了多種項目:
1、“退耕還林后續工程建設”項目,投資80多萬,其中林下中藥材種植50畝,林下雞、羊養殖棚圈建設1200 平方,圍欄建設11700 平方;木本藥材豐產經營195畝;規劃擴建生產要道9.44 km項目現已在實施中;
2、爭取省下達“現代林業產業”項目建設,項目資金投入50萬;
3、幫助建立護林聯防協會;
4積極籌劃建立生態旅游協會,現已完成項目實施的各項前期工作;
5、將新建“森林聯防通道”列入國家一級森林火險縣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除此之外,林業局積極聯系縣移動公司,親赴實地查看了地理環境,擬建基站徹底解決信息不暢的問題;聯系了縣電力公司,爭取基站擴容項目,幫助解決低電壓、高電價的問題。
三、產業幫扶,成效顯著
我局協助村兩委成立“護林協會”和“專業協會”,借助這兩個平臺著力幫助發展養殖蜂、羊、土雞等和重樓、黃連等中藥材種植采集加工產業,通過“專業協會”打破傳統的散養散種模式,形成一定的規模,力爭有一定的產量,幫助打出生態產品品牌,確保貧困戶有一個穩定的產業,有穩定的收入,達到脫貧的目的。現在村每戶貧困戶家里都均養有雞30到50只不等,生態羊、豬等家畜養殖已初具規模;養殖產業初具雛形,拓寬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道路。除此之外,中藥材產業也已落到實處,根據縣上制定的年度減貧計劃以及林業局對貧困戶制定的幫扶計劃,2014年村已有6戶貧困戶脫貧, 2015年增收目標已完成,結對幫扶戶完成情況有一定幅度的增加。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一個時期,要堅持“輸血式”幫扶和“造血式”幫扶并舉的原則,實行扶貧與扶志相結合,物質幫助與觀念轉化相結合,建立健全扶貧工作的長效機制,動員各方力量,形成大扶貧氛圍,重點做好如下工作:
(一)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堅持扶貧扶志并舉。引導貧困農民積極轉變思想觀念,樹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不等不靠的思想理念,進一步加大勞務輸出力度。
(二)加強技能培訓,大力實施現代林業。組織至少3次養殖、種植、中藥才的產業的培訓,駐村干部深入群眾,不斷提高貧困農戶的技能,提高林農科學種養水平,拓寬就業門路。
(三)切實抓好結對幫扶,提質增效。我局將繼續深入開展到戶工作,找準貧困原因,制定好脫貧規劃,加強干部結對幫扶工作力度,在經濟上、物質上、信息上、政策上給予更大幫扶;針對貧困戶的實際情況,進行更深入,更詳細的貧困戶脫貧計劃,爭取早日脫貧。
一、市直單位駐村情況
在我鄉駐村開展工作的市直單位,分別是市教育局包嶺頭、鋪上、樂家坪、韓莊、馬家溝5個村,市人才市場包馬漢角村,市發行包胡家長莊村。一年來,3個市直屬單位共18人6次下鄉駐村,共開展基層組織活動6次,組織大討論6次,幫助每村制定了符合實際的發展規劃,理清了發展思路,教育局直接幫扶資金5萬元,人才市場2萬元,共組建了3個服裝加工廠,發展核桃經濟林500畝。
二、縣直單位駐村情況
在我鄉駐村開展工作的縣直單位,分別是縣人大包王家垴,縣檔案館包蔣家莊村。2個縣直單位5人下鄉駐村4次,6天,組織大討論2次,開展農業技術培訓2次,培訓62人次,幫助勞務輸出18人,縣人大幫扶資金5萬元,幫助建設村級衛生所4間,檔案館積極參與幫助蔣家莊美麗鄉村建設。
三、經驗做法
1、營造有利條件。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干部下鄉住村工作,市直單位每次下鄉住村都由鄉包村干部親自陪同,提供有關情況,做好充分準備,想盡一切辦法讓住村工作隊吃好、住好、工作好,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干部下鄉住村工作。
2、搞好協調溝通。鄉黨委、政府全力發揮好溝通協調作用,做好村和包村單位的銜接工作,消除工作誤會,把思想統一到項目幫扶上來,統一到實現脫貧增收上來,為所包村解決了很多困難,取得了群眾的信任和理解,拉進了包村干部和群眾的距離,形成良性互動,進一步推動工作不斷深入。
四、問題與建議
一是面臨實際困難多。由于全鄉屬農業鄉鎮,沒有任何資源,發展優勢不足。村民思想比較保守,發展致富的愿望不夠強烈,參與致富項目積極性不是很高。
一、首要任務(1分,自評得分:1分)
制定完成了《XX縣交通運輸局2020年“掃黃打非”工作計劃》,分別制定了**2020、**2020、**2020、**2020、**2020專項行動方案。(1分,自評得分:1分)
二、市場面貌(5分,自評得分:5分)
積極開展交通運輸市場“掃黃打非”檢查10次,暫未發現交通運輸從業人員參與涉黃、非法出版物運輸行為。(5分,自評得分:5分)
三、案件查辦(6分,自評得分:6分)
經梳理,2020年度,我局無舉報線索核查,不涉及掛牌督辦案件。(6分,自評得分:6分)
四、進基層(10分,自評得分:6分)
(1)工作推進。我局將“掃黃打非”工作納入基層綜治工作和網格化服務管理、精神文明創建;成立了XX縣交通運輸局“掃黃打非”工作站;駐村工作隊通過培訓宣傳,將“掃黃打非”進基層工作向農村基層薄弱地區有效推進。(6分,自評得分:6分)
(2)覆蓋面及示范點建設。我局未入選2020年全國、全省、全州“掃黃打非”進基層示范點。(4分,自評得分:0分)
五、信息宣傳(8分,自評得分:7分)
(1)信息采用。我局相關簡報未被全國、省、州“掃黃打非”簡報、快報采用。(1分,自評得分:0分)
(2)宣傳工作。①圍繞重點工作、重點行動、重點案件等,主動多次開展宣傳;②創新宣傳方式手段,有效運營局抖音媒體平臺,擴大“掃黃打非”工作宣傳面;③積極配合全國、省、州、縣“掃黃打非”辦公室宣傳報道。(5分,自評得分:5分)
(3)綠書簽行動。在宣傳活動中,積極組織開展綠書簽行動宣傳。(2分,自評得分:2分)
六、基礎工作(67分,自評得分:67分)
(1)領導重視。XX縣交通運輸局黨組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掃黃打非”工作,專門召開會議研究安排部署“掃黃打非”工作,并成立工作領導小組。(2分,自評得分:2分)
(2)經費保障。我局專門安排“掃黃打非”業務經費3-5萬元。制定出臺了“掃黃打非”專項經費管理辦法。(1分,自評得分:1分)
(3)按時上報各種材料。我局積極報送工作成果月報、季報、簡報信息及各類材料。(60分,自評得分:60分)
(4)開展業務培訓。我局年內分別在局機關、掛鉤村、水路運輸領域、道路運輸領域組織開展“掃黃打非”業務培訓4次。(4分,自評得分:4分)
為了切實貫徹落實市委、區委“聚焦廊下”的要求,區委組織部、區委先進性教育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于5月4日在廊下鎮召開會議,部署有關工作,明確具體要求。駐廊下鎮指導員,區民政局、檔案局的有關同志,區委組織部、區委先進性教育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同志參加了會議。會議就當前做好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鞏固和擴大整改成果并進行“回頭看”工作,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各項總結工作進行了討論。與會人員還分別察看了光明村、萬春村和景陽村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各類材料。區檔案局的同志就如何規范歸檔材料對全體指導員進行了輔導,區民政局的同志就村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指導意見。
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區委先進性教育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邱運理對當前及下階段工作進行了部署。邱運理指出,當前要以“鞏固和擴大整改成果并進行‘回頭看’工作”為抓手,創造性地貫徹落實中央、市委和區委領導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聚焦廊下的指示精神。要根據《關于認真做好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鞏固和擴大整改成果并進行“回頭看”的工作的通知》和《認真學書記關于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講話精神》,在鞏固和擴大整改成果工作并進行“回頭看”中,要抓緊組織黨員開展一次集中學習討論,重點學書記關于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論述、中央、市委主要領導到金山視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要對整改方案的落實情況進行一次分類梳理,并進一步充實和完善整改方案;要按照務實管用、簡便易行的原則,建立和完善長效機制;要根據各自鞏固和擴大整改成果工作并進行“回頭看”及自查情況,形成一份書面自查報告。邱運理強調,要突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主題,組織開展一次專題討論,激發廣大黨員和群眾積極參與新郊區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要突出建設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這個重點,對“三個傾向性問題”的整改,要有實在措施、實質內容和實際效果。要繼續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有實效”,善始善終地做好各項工作。一要保證工作時間,做到全力以赴;二要加快工作節奏,做到思路清晰、反應迅速;三要提高工作標準,做到“眼中要有活,心中要有圖,干中要有情”;四要體現工作效果,做到各項工作經得起檢驗。邱運理要求先進性教育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同志要主動與駐村指導員聯系溝通,認真做好指導和服務工作。
駐廊下鎮指導組組長代表全體指導員談了體會,表了決心。他們感到,區委組織部要求駐廊下鎮指導員繼續協助指導鎮、村推進先進性教育活動和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使命光榮,任務艱巨。為了切實做好各項工作,他們認為:一要強動力。做好工作需要驅動力,而這種動力往往源自于認識的提升。因此,很有必要再次審視為什么“留下來”。51平方公里的現代農業園區順應了中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現在市委、區委提出了“聚焦廊下”的要求,對廊下而言,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必須牢牢把握。“聚焦廊下”也已經成為全區的一項中心工作,廊下的發展也必將促進整個金山的快速發展,這也是實現金山跨越式發展的一次重要機遇。在這最關鍵的時刻,能投身到“聚焦廊下”的一線,是榮譽,也是機遇,更是挑戰。二要拼耐力。5個月的駐村工作,完成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指導和“五個一”任務,新鮮感和激情多少有些消退,必須重新鼓起勇氣,煥發激情,全力以赴,做到思想重視、時間保證、工作到位。三要抓合力。一是集13位指導員之力。指導小組前5個月的工作例會,確保了步調一致、齊頭并進,鎮領導也通過工作例會,及時、全面把握了各村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進展情況,推進各項要求的有效落實。下階段要繼續保持這一做法。二是集全體干部群眾之力。村里各項工作的順利完成,主要依靠干部群眾主動性和積極性,要把我們個人優勢作用到村里干部群眾身上,才能產生推進工作的實際動力。同時,要防止出現“短板”現象,不能因為一個人、一個村工作的不到位,影響廊下鎮的整體工作。四要會借力。新農村試點工作沒有現成的捷徑可走,一切需要探索。試點工作受到全市甚至全國關注,對硬件和軟件的要求更高,難免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問題和困難,要善于向其他124位指導借腦,向自己單位借支持,向書本借知識,發揮聰明才智,整合好各類資源,有序地推進各項工作。全體指導員決心繼續堅持“到位不越位、參與不干預、幫忙不添亂”原則,成為“策劃整體工作的參謀員,促進上下聯動的協調員,整合各類資源的調度員,鼓舞干群士氣的宣傳員,處理具體問題的調解員”,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為現代農業園區發展和新郊區試點工作發揮才智、貢獻力量。
考評指標設置是績效考評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在試點工作中,我們本著全面性、重點性、差異性“有機結合”的指導思想,對指標體系進行了精心設計。
指標體系分領導班子集體、黨政正職、領導班子副職三個層次設計,各層次指標體系均分為考核指標和民意指標。領導班子集體的考核指標主要是根據市委、市政府下達的工作目標任務確定,具體包括10項內容:財政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生態環境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基層組織及精神文明建設、黨風廉政建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人口與計劃生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階段性重點工作。領導班子成員中,黨政正職的考核指標和領導班子集體的考核指標一致;其他副職的考核指標主要是根據各鄉鎮辦黨委同領導班子成員簽定的目標責任書確定,重點考核領導班子成員履行崗位職責、完成目標任務的情況和取得的工作成效。領導班子及班子成員的民意指標主要是采用組織不同層次的民主測評、入戶走訪和問卷調查等方式,考評干部群眾對領導班子及成員工作成績的滿意程度。
二、合理擬定評分標準,正確評定干部政績。
考核實行百分制,采用量化打分的形式進行。在考核指標賦分時,根據各指標在體系中的重要程度賦予適當分值,對“財政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等涉及全局性、綜合性的項目賦予較大分值;對“黨風廉政建設”等單項指標適當降低分值。在計算得分時,各考核項目按照完成目標工作任務的比例折算分值,全部完成的計滿分,每超或少1個百分點在基本分基礎上增減基本分的1%分;民意指標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檔次,對應計分系數分別為1.0,0.8,0.4,根據公式“1.0×滿意票數+0.8×基本滿意票數+0.4×不滿意票數)×100÷(有效參評票數)”即可算出民意指標得分。在綜合評定時,考核指標和民意指標分別占總分值的60%、40%。根據得分情況,我們將領導班子分為四個等次,總分值90分以上(含90分)評定為“好”等次,80至89分評定為“較好”等次,70至79分評定為“一般”等次,70分以下評定為“差”等次。班子成員從高分到低分按15%、50%、25%、10%的比例,分別確定為“績效突出、績效比較突出、績效一般、績效差”四個等次。
三、建立立體評價主體,擴大考評工作民主。
一是充分運用市委、市政府年度量質化考核結果。我市市委、市政府每年都要對鄉鎮辦進行量質化考核,其中有不少考核項目與績效考評指標是相同的,因此我們在試點工作中,對市委、市政府已經組織考核的,將其考核結果作為績效考評的重要參照依據,經組織部門核實后直接用于量化評分,既充分尊重了市委、市政府的考評意見,又有效降低了工作成本。二是設計了正職評副職、副職評正職、副職互評環節,其中,正職評副職采用百分制打分,副職評正職和副職互評分“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檔,評價結果以量化形式體現,各占一定分值。三是在民主測評中,擴大參加測評的范圍,要求參加測評的對象包括鄉鎮機關全體干部、所屬二級單位負責人、村主職干部、駐本地的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離退休老干部代表等,同時開展入戶問卷調查和征求意見,隨機抽取30戶左右的群眾作為問卷調查的對象,賦予普通群眾對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的評價權。通過建立上評、互評、下評相結合的機制,有效克服了考核評價主體單一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領導干部只對上負責、不對下負責的問題,促進干部樹立和落實正確的政績觀。
四、完善考核評價程序,確保考評順利實施。
一是實績申報。考核前一個月,要求鄉鎮領導班子及其成員撰寫工作實績自查報告,經所在鄉鎮黨委討論同意后報市委組織部。二是預告考核事項、公示述職報告。考核前三天,在鄉鎮政務公開欄和村務公開欄公示考核事宜和領導班子集體、班子成員的工作實績自查報告,接受群眾監督。三是組織民主測評。先召開動員會議,再由考核組組織不同層次的民主測評工作。四是調查核實工作實績。采取實地察看、查閱資料、入村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形式,對領導班子和班子成員申報的工作實績進行核實印證。五是量化打分和綜合評定。考核組對考核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根據實績考核的評分辦法,對有關指標逐項量化打分,根據量化打分情況和等次劃分標準,提出領導班子和班子成員的建議等次。六是確定考核等次。考核工作結束后,考核組及時將考核情況和建議等次向市委組織部部長辦公會議匯報,部長辦公會議根據考核組的考核情況,經討論并征求市領導有關意見后確定領導班子和班子成員的評定等次。七是評價反饋。市委組織部采用書面形式向試點鄉鎮黨委反饋考核情況和綜合評定結果。八是建立實績檔案。實績考核結束后,我們還及時通報績效考評結果,同時將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的績效考評材料、績效考評登記表,民主測評中形成的有關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的綜合材料和有關統計資料等裝入實績檔案,作為屆中、屆末考核的重要依據。
政府服務平臺,全面提升機關行政效能建設。結合實際,現將我鎮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工作專項目標1-6月份運行情況作以下自查報告:
一、構建規范化便民服務中心,并以此為載體全面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和效率
今年以來,我鎮認真貫徹落實都規服辦[2009]15號文件關于轉發《推進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和村(社區)便民服務室規范化建設的意見》的通知要求,全面構建鎮、村兩級便民服務體系,推進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一是推進鎮便民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鎮便民服務中心使用獨立辦公室,配備工作人員6人,實行集中開放式辦公,窗口工作人員實行首問責任制和一次性告之制,對外公布并開通便民服務熱線:87286101—8030。目前,五大類48項進駐事項均制定了辦事指南,服務項目、工作流程、職責分工,涉費依據和標準均已上墻公示。服務項目全部入駐鎮便民服務中心,并實行“一門式”服務標準。群眾前來辦事只需在一樓便民服務中心即可辦理,進一步縮減了辦事環節,真正起到了便民的效果。截止目前,我鎮便民服務中心共辦理各類事項6500余件,無一例超時辦理和服務對象投訴情況發生,充分發揮了中心“青年文明號”愛崗敬業的窗口示范作用。
二是全面建立村級綜合便民服務室,細化為民辦事全程制度。目前,全鎮15個村(社區)已完成綜合便民服務室工作,規范化服務項目、工作制度、代辦人員已確立并按統一標準公示上墻,代辦員由村四職干部和駐村大學生擔任,進一步規范工作制度和辦事流程,確定了根據群眾經常需要辦理而能夠放權村一級處理的事項,按照代辦員統一受理、現場審核、集中報鎮便民服務中心辦理、反饋到村的工作程序進行規范。為切實提高村綜合便民服務室的工作效率,鎮機關各科室將經過清理的,可以放權到村的10項行政審批服務項目的材料初審(預審)前移到村綜合便民服務室,由代辦員負責對辦事群眾提交材料的真實性、準確性、齊全性進行初審。并將行政審批服務項目的辦事指南、申請材料樣本、表格等發放到各村綜合便民服務室,方便群眾咨詢、了解相關事項的辦事環節、辦事流程和所需材料,同時對相關表格提供了網上下載,讓群眾少跑冤枉路。
三是加強培訓,強化服務意識。于2009年5月25日,組織召開了全鎮各村代辦員和便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培訓會,對業務流程、服務項目、工作制度、服務態度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培訓學習,讓全體參訓人員明確了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的背景、目的和意義,對建設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在統籌城鄉發展、轉變政府職能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新的認識。
二、深化政務公開
一是進一步抓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學習宣傳工作。認真組織干部職工認真學習《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進一步提高對推進政務公開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明確政務公開的具體要求和內容,使政務公開深入人心,切實把政務公開當作我鎮工作運行管理和機關效能建設的一項基本制度來抓落實。
二是進一步清理和完善政務公開內容。按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要求以及本鎮政務公開目錄,要將政務公開內容和政務信息進行全面清理,按照應主動公開的政務信息、依申請公開的政務信息和不予公開的政務信息進行分類,切實抓好應主動公開政務信息的公開。同時,要與時俱進,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不斷拓展和深化政務公開范圍和內容。進一步結合工作實際,深入開展政務公開工作,認真學習,加強隊伍建設,加強管理教育力度,強化督查,保證政務公開工作有效開展。進一步完善相關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政務公開工作長效機制,通過規范和完善,扎扎實實推進政務公開工作開展。把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各類事項作為公開重點,進一步梳理、規范信息公開內容,加大網上公開力度,全面、規范做好公開檔案資料的歸集、整理、收藏工作,開創政務公開工作的新局面。
三是進一步完善《政務信息公開指南》和《政務信息公開目錄》內容。按照“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基本要求,建立政務信息主動公開的工作機制。在規定時限內,通過各種有效形式,及時、主動把公開項目的有關情況向公眾公開。全面規范公開內容、公開形式、公開時限、責任主體,并將應予公開的目錄和具體內容在鎮政務網以及相關政務信息查閱場所公布。通過目錄和指南進一步促進政務公開工作的規范化,提高行政行為和服務工作的透明度和辦事效率,保障廣大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四是進一步推進政務公開規范化建設。建立健全政務公開制度,貫徹落實市委、政府有關文件精神,認真執行政務公開相關規定。按照市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要求,及時上傳相關信息資料,報送政務公開報表,編制政務公開年度工作報告,收集和整理政務公開工作資料等,用“清單式”管理辦法確保政務公開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五三、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基本村情
聯壩村是官舟鎮的二類貧困村,全村國土面積4608畝;耕地面積1898畝,其中田501畝,土地面積1397畝;林地面積400畝。6個村民小組310戶1058人,建檔立卡119戶345人,截止2018年末有貧困戶10戶19人,貧困發生率為1.8%。低保貧困戶81戶116人,危房改造戶22戶,異地扶貧搬遷26戶119人。
(一)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1.全村安全飲水情況。于2019年6月全村已從官舟水庫接通自來飲水管道。
2.村“組組通”公路。30戶以上自然村寨3個,全村通組公路實現全覆蓋。
3.農村電網已全面完成改造,移動寬網已進村,4G網絡全覆蓋。
4.村亮化工程。根據《關于分解省財政廳、省民宗委提前下達我縣2018年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少數民族發展)的通知》(沿財農〔2018〕20號)文件精神,我村獲得了官舟鎮聯壩村亮化項目,建設內容:安裝太陽能照明燈73盞(7.5米桿子、座子、太陽能節能燈及蓄電池73套),現已安裝完畢。
5.人居環境提質改善。根據縣委縣政府關于“四改一化一維”有關文件及鎮政府關于“三改一化”工作安排精神,結合“應改盡改”“缺什么補什么”“戶為單位,整組推進”的原則開展“三改一化”工作。在村支兩委、駐村工作組的督促下,我村“三改一化”工作已完成105戶。
(二)產業發展情況。全村共發展扶貧產業2個,投入財政扶貧資金57萬元。
1.2018年在聯壩村實施肉雞產業(沿河鴻蒙腌雞養殖專業合作社村里),投入資金32萬元,規模8000羽,按量化到戶入股扶貧資金的8%執行,帶動74戶貧困戶177人,每戶貧困戶收益242.14元,項目責任人羅東。
2.2018年在聯壩村實施肉鴨產業(聯壩村生態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投入資金25萬元,規模6000,按量化到戶入股扶貧資金的8%執行,帶動73戶貧困戶168人,每戶貧困戶收益189.18元,項目責任人羅永杰。
(三)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發展村集體經濟項目2個,其中,投入村集體經濟發展財政專項資金57萬元。一是2018年在聯壩村實施肉雞項目,項目實施狀態正常,集體經濟年收入***元;二是2018年在聯壩村實施肉鴨項目,項目實施狀態正常,集體經濟年收入***元;同時全村有18戶貧困戶參加“精扶貸”入股企業分紅月收入300元;全村種植玉米510畝、水稻243畝、馬鈴薯320畝、烤煙200畝、其他農作物120畝。
二、村級基本公共服務情況
1.有村小學青山廟村小,有山村幼兒園,能滿足九年義務教育適齡青年和學前教育幼兒就近就學;
2.有運行正常的村級衛生室,有持證的村醫,常見病、地方病能就近得到及時治療;
三、村級組織建設情況
1.有村級活動陣地,能滿足村級辦公要求;
2.已配齊村黨支部、村委會、村監委會“三支隊伍”。
———“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情況
1.“達標”情況。已經脫貧的建檔立卡戶收入全部達標,2019年計劃脫貧戶收入同樣達標。
2.“兩不愁”情況。建檔立卡貧困戶不愁吃不愁穿,飲水安全。
3.“三保障”情況。一是全村現有九年義務教育適齡青年(少年、兒童)25人,在讀25人,無輟學適齡人員【建檔立卡貧困(含脫貧)學生10人,非建檔立卡學生15人】,厭學1人,無推遲上學人員,無提前畢業人員,因智障等原因不宜就學1人,無因重度殘疾而不能到校就讀的兒童少年。有就讀中職5人、高中17人、高職7人、全日制本科學生13人。二是全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參加新農合,非貧困人口都參合,大病2人(分病種各1人)、慢性病9人(分病種各1人),慢性病人全部辦理慢性病證,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三是全村現有住房不安全戶5戶11人,其中,脫貧戶4戶10人,未脫貧戶1戶1人,全村現有透風漏雨戶23戶48人,其中,脫貧戶12戶26人,未脫貧戶1戶1人,非貧困戶10戶22人;全村共有閑置房23棟,暫居住在老舊房另有安全住房的有11戶1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戶5人,非貧困戶6戶10人;全村納入易地扶貧搬遷27戶11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2戶90人,未搬2戶11人,新增因資源稟賦差、脫貧成果鞏固難、采取易地扶貧搬遷防返貧的脫貧戶2戶12人。
二、攻堅目標
2019年以前已出列村:全面實施“六大”鞏固提升工程,2019年實現人均可支配收入計劃達到40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計劃達3.2萬元以上,到2020年剩余貧困人口全部實現清零。
三、攻堅計劃
行動時間22個月(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2019年1月-2019年6月30日,實現“三個清零”,持續推進產業革命,即飲水不安全問題全部清零、易地扶貧搬遷“未搬先退”“未搬先受益”問題全部清零,30戶以上自然村寨“組組通”未通問題全部清零;發展好扶貧產業,以100畝以上壩區產業結構調整為載體,推進農村產業革命。
第二階段為2019年7月1日-2019年10月30日,做實動態調整,實現“三個清零”、“一個降低”、“一個見成效”,即做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動態調整,做到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信息精準、識別精準、退出精準;所有危房全部清零,所有透風漏雨房全部清零,村級醫療衛生體系運轉不正常的問題全部清零;逐步降低貧困發生率;打好“夏秋決戰”,做大肉雞、肉鴨扶貧產業,做到扶貧產業發展見成效。
第三階段為2019年11月1日-2020年5月30日,補齊“兩個短板”、鞏固“四個成果”、做好“三個引導”,即:補齊電力升級改造和移動通訊短板,實現整村通動力電、通移動通訊寬網和4G網絡全覆蓋;鞏固好產業扶貧成果,鞏固好以教育醫療為主的基本公共服務成果,鞏固好村級組織建設成果,鞏固好“兩不愁三保障”攻堅成果;引導好群眾做好人居環境整治;引導好群眾知恩感恩,引導好群眾弘揚尊老愛幼、贍養老人、撫養未成年人、勤勞致富、和睦鄰里。
第四階段為2020年6月1日-2020年10月30日,完成“三個查缺補漏”,實現“兩個清零”,即:按照信息精準要求,再次全面核對信息,開展查缺補漏;按照檔案建設標準化要求,完成村級檔案(4卷)和“一戶一檔”,開展查缺補漏;按照佐證依據充分要求,完善“一戶一袋”基礎資料和支撐依據收集,開展查缺補漏;做好動態調整,實現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清零和貧困村銷號清零。
四、攻堅舉措
(一)安全飲水保障
針對飲水安全目前已全部接通管道,2019年6月底飲水不安全問題已完成清零任務。
(二)交通基礎保障
1.針對30戶以上通通組公路已全覆蓋,2019年6月底前100%實現通組硬化路。
2.擬爭取實施“暢返不暢”通村公路工程11公里和生命安全防護工程3公里。
(三)電力通訊保障
已完成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實現所有村組通動力電、通寬網和4G網絡。
(四)產業扶貧保障
1.按照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要求,聚焦“四大”主導產業和優勢品種,將按程序組織肉雞、肉鴨、豬牛等種養項目入庫,擬帶動貧困戶115戶369人增加收入。
2.針對已經脫貧的建檔立卡戶收入不穩定的貧困戶,通過已實施的2個扶貧產業,全部實現利益聯結,年戶均分紅431.32元;對有勞動力且收入不達標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項目地優先安排用工,有序組織勞務輸出等方式增加務工收入。
(五)易地扶貧搬遷
1.加大對納入易地扶貧搬遷27戶114人的搬遷工作力度,2019年9月30日前完成搬遷入住,確保國辦系統“未搬先退”“未搬先受益”問題全部清零。新增因資源稟賦差、脫貧成果鞏固難、采取易地扶貧搬遷防返貧的脫貧戶5戶24人,確保9月30日全面完成搬遷入住。
2.以盤活“三塊地”,推進“三變”改革為契機,通過財政扶貧資金、土地林地等生產資料入股方式,增加搬遷群眾經濟收入,確保在2019年10月30日前搬遷戶產業扶持實現全覆蓋。
3.擬2019年12月31日前100%完成2017年搬遷戶22戶舊房拆和除復墾復綠工作;擬于2020年10月底前,完成2018年搬遷戶2戶舊房拆除工作。
(六)教育扶貧保障
1.全面落實控輟保學“七長”責任制和“三項制度”要求,擬通過勸返、送教上門、醫教結合、隨班就讀和特殊教育等方式,確保全村義務教育階段適齡青年(少年、兒童)全部實現教育保障。
2.對就讀中職、高中、高職、全日制本科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享受教育資助情況進行全面核查,建立臺賬,做到“精準資助、應助盡助”。
(七)健康扶貧保障
1.對未參合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非貧困人口,通過勸交參合費等方式,保證貧困人口、“十二類重點人群”參合率達100%,非貧困人口參合率達98%以上。
2.對未辦慢性證的慢性病人,對接縣級醫療機構開展慢性病種篩查及鑒定,及時辦理慢性病證;針對未落實慢性病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貧困戶人,2019年10月底前落實好慢性病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每月上門隨訪1次以上。
3.2019年10月底前,將對業務用房進行功能分開,擬做到常用基本藥品配備上架,將建立藥品購銷、接診臺賬,確保群眾常見病慢性病有地方看病、有醫生看病和看得起病。
(八)住房安全保障
1.對7戶住房不安全戶實施危房改造4戶、拆除重建2戶,并對危房改造戶同步實施“三改”;對“危改”后“返危”貧困戶、“危改”不徹底的貧困戶進行補齊短板;對23戶透風漏雨戶全面進行整治,在2019年10月底前戶全部實現清零。
2.擬拆除閑置房23棟,對另有安全住房導致房屋閑置的懸掛“閑置房”標識牌23棟,對長期外出導致房屋閑置的懸掛“閑置房”標識牌19棟,對四有人員導致房屋閑置的懸掛“閑置房”標識牌10棟,同步建立臺賬,便于管理。
3.對環境衛生較差的組,集中開展“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扔”五亂整治,用“八哈”工作法(柴草落葉擼哈,房前屋后掃哈,板板方方堆哈,鍋碗瓢盆洗哈,家具電器擺哈,衣物備注疊哈,雞鴨鵝狗關哈,破破爛爛收哈)幫助和引導群眾做好家庭環境衛生,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九)就業扶貧保障
1.對全村建檔立卡勞動力戶(指全家有1人以上有勞力或半勞動力)31人開展實用技術培訓,11人實現培訓就業增收。
2.引導貧困勞動力創業和農民工等人員返鄉下鄉創業,計劃帶動23個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增收。
3.有序組織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到蘇州等東部城市實現穩定就業增收。
(十)生態扶貧保障
1.全村有公益林135畝,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89戶237人,每年公益林補貼實現戶均增收53.7元;。
2.開設生態護林員公益性崗位1個,聘請1個建檔立卡人口為生態護林員,人均務工收入800元。
3.做好新一輪退耕還林地土地丈量和資金撥付工作,以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為契機,將25度以上坡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嚴重石漠化耕地和易地扶貧搬遷騰退耕地(達到退耕要求的)爭取納入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范圍,引導貧困人員積極參與造林獲取勞務報酬。
(十一)綜合性政策保障
1.擬對無法依靠產業扶貧和就業幫助脫貧的家庭,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
2.擬將貧困兩無(無業可扶、無力脫貧)人口和暫時不能脫貧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兜底保障。
3.落實好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由政府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及時發放養老保險金。
4.將符合條件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納入農村低保和城鄉醫療救助范圍,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政策。
(十二)實施扶貧扶志行動
1.開展“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教育,深化“黨的聲音進萬家·總書記話兒記心上”活動,加強思想、道德、文化、感恩教育,教育引導群眾做到“六個不”;大力宣傳“四個好”,引導群眾知恩感恩,提高群眾政策知曉率和公共文化服務獲得感,引導好群眾弘揚尊老愛幼、贍養老人、撫養未成年人、勤勞致富、和睦鄰里,營造好良好風尚。
2.建立生產獎補、以工代賑、勞務獎補等正向激勵機制,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將幫扶政策措施與貧困群眾參與掛鉤,提高貧困群眾發展生產和務工經商積極性。
3.強化貧困群眾誠信教育,把扶貧領域誠信納入信用監管體系,將不履行贍養義務、虛報冒領扶貧資金、嚴重違反公序良俗等行為人列入失信人員名單,對農村鬧訪纏訪群體、騙取政策的投機者等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依法采取訓誡、調整扶貧項目收益分配等方式進行教育引導。
(十三)村集體經濟積累
通過實施肉雞肉鴨產業項目實現的收入,全村精扶貸18戶,每年實現分紅5400元,2019年村集體經濟積累達到3.2萬元以上。
(十四)村規民約
1、積極開展文明衛生村建設,搞好公共衛生,加強村容村貌整治,嚴禁隨地亂倒亂堆垃圾、穢物,修房蓋屋余下的垃圾碎片應及時清理,柴草、糞土應定點堆放。
2、結合本村實際,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堅持動態管理、應保盡保、應退則退的原則;嚴格按照相關程序納入保障范圍。
3、本村嚴格按照《官舟鎮農村公益性公墓規范運行的管理意見》規定執行落實;嚴禁亂埋、亂葬,逐步提倡五日葬,規劃葬。
4、村內興辦公共(公益)事業建設所需籌資籌勞,實行“一事一議”制度,由村民會議或戶代表會議討論通過。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駐村幫扶,抓實群眾工作。駐村干部確保每月駐村20天以上,隨時入戶開展工作,切實為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困難。通過召開院壩會、堂屋會宣講政策;引導群眾整治室內外亂堆亂放,搞好環境衛生;調處矛盾糾紛;督促項目實施,按時序目標保證進度。
(二)加大資金籌集,爭取項目實施。把產業發展“兩不愁三保障”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短板分門別類梳理成清單,建立項目化臺賬,把所需資金預算到項目,及時予以上報。有條件的,報批后先墊資組織實施。
(三)倡導鄉風文明,增強內生動力。通過制定村規民約,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生產生活習慣,崇尚文明,移風易俗,敬老孝老,睦鄰友好,親友相助,鄰里相幫,消除等靠要思想,使群眾由“要我脫貧”變為“我要脫貧”,由“爭當貧困戶”變為“爭幫貧困戶”。以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為契機,以強大的聲勢持續凈化社會環境,營造良好的攻堅氛圍。
第二條考核遵循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綜合評價、獎優罰劣的原則。
第三條考核對象是各縣區政府和主要履行道路交通安全監管職責的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員會部分成員單位。
第四條考核工作在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員會的領導下,由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組織實施。
第二章考核內容
第五條縣區政府目標責任指標: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決定》(政發〔〕31號)(以下簡稱省政府《決定》)和《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見》(政發〔〕107號)(以下簡稱市政府《意見》),建立健全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組織體系和專業管理隊伍,實施“平安暢通縣區”創建活動,實施城市“暢通工程”,道路交通安全隱患點段排查治理工作,落實運輸企業安全主體責任,組織實施道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完善預案,交通事故控制指標,信息報送等九大類31個子項目組成。
(一)貫徹落實省政府《決定》和市政府《意見》,全力開展交通安全專項行動
1.縣區政府制定實施意見貫徹落實省政府《決定》和市政府《意見》,成立道路交通安全委員會并開展工作;
2.依照《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條例》、省政府《決定》和省公安廳、省人社廳、省財政廳《省公安交管系統交通協管員管理暫行辦法》(公發〔〕78號),落實交通協管員編制,工資、福利待遇等由同級財政予以保障;
3.縣區與鄉鎮及成員單位,鄉鎮與行政村,層層簽訂預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目標責任書;
4.縣區政府按轄區內駕駛人數落實每人每年5元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經費;
5.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納入政府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和年度政績考核體系;
6.制定全年預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要點,全力開展交通安全專項行動并取得成效,定期研判轄區道路交通安全形勢,縣區政府分管領導每月主持召開一次道路交通安全會議;
7.縣區政府宣傳并貫徹落實國務院《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和《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以及《市接送學生車輛管理辦法》(政辦發〔〕250號);
8.縣區在轄區內主要國省道沿線或重點鄉鎮,創建1—2個交通安全“文明示范鄉鎮”、“文明示范行政村(社區)”、“文明示范學校”、“文明示范單位(企業)”。
(二)貫徹《省道路交通安全監管職責暫行辦法》,建立健全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組織體系和專業管理隊伍
1.每個鄉鎮建立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辦公室,配備3—5名專(兼)職干部擔任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員,健全鄉鎮長、運管站長、農機站長、派出所長、交警中隊長“五長”聯動機制;
2.每個行政村(社區)建有道路交通安全小組,駐村干部任組長,配備1—2名交通安全信息宣傳員;
3.鄉鎮、行政村(社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職責明確;建立機動車及駕駛人基礎臺帳;轄區內低速汽車、摩托車掛牌率達80%以上,駕車人持證率達90%以上;
4.相關部門協作配合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專項整治,強化低速汽車、摩托車的管理,道路交通違法率控制在15%以內。
(三)實施“平安暢通縣區”創建活動
1.組織實施“平安暢通縣區”創建活動,有實施意見,有基礎臺賬和工作總結;
2.按照《平安暢通縣區評價指標體系》及考核評價標準、辦法開展自評,經省級復評達到市級標準;經省級復評達到省級標準;經部級復評達到部級標準。
(四)實施城市“暢通工程”
1.縣區政府將城市交通“暢通工程”列入政府年度工作計劃,組織開展“暢通工程”建設、評價工作;
2.投資完善城市智能交通指揮中心建設,每年至少建設一處具有抓拍功能的紅綠燈指揮信號系統。
(五)貫徹《省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規定》,開展安全隱患路段排查治理工作
1.縣區政府建立和完善道路交通安全隱患路段排查治理工作長效機制,明確相關部門職責,靠實責任,落實資金和措施,限期治理;
2.省級督辦的安全隱患路段治理率達到100%、市級督辦的安全隱患路段治理率達到90%以上,縣級督辦的安全隱患路段治理率達到80%以上;
3.道路安全隱患路段排查治理工作有安排、有總結、有臺帳、資料齊全,及時上報排查、治理各類資料。
(六)落實運輸企業安全主體責任
1.督促轄區運輸企業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管理制度,措施落實,與運輸企業逐一簽訂道路交通安全責任書;
2.監督、檢查、落實屬地運輸企業安全管理責任和駕駛人安全教育工作;
3.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及造成嚴重后果的運輸企業進行整改;客運、危化品運輸車輛、校車沒有發生負主要或全部責任的道路交通死亡事故;
4.按照屬地管理原則,轄區內客運車輛不發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且負有責任的道路交通事故。
(七)組織實施道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完善應急預案
1.縣區政府制定道路交通事故、交通擁堵和惡劣天氣應急預案,每年至少開展一次應急救援演練活動;
2.將重特大事故、公路阻斷等公共安全事件納入沿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體系,及時開啟綠色醫療通道,妥善處置善后事宜;
3.縣(區)政府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機構。
(八)道路交通事故控制指標
1.轄區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不突破市安委會下達的控制數;
2.轄區道路交通事故萬車死亡率,與上年度相比下降0.1(含路外事故);
3.轄區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不超過前三年平均數(含路外事故)。
(九)信息報送
1.縣區道路交通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每半年向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報告轄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情況;
2.準確、及時、全面上報轄區發生的道路交通事故。
第六條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員會相關成員單位目標責任指標
(一)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及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員會預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情況;
(二)各成員單位在預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中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情況;
(三)按照《省道路交通安全監管職責暫行辦法》和《市道路交通安全監督管理工作職責暫行規定》,應當履行的部門職責情況。
第三章考核方式與程序
第七條考核方式:采取聽匯報、查閱資料、實地檢查抽查、情況反饋等方式方法,對縣區政府、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員會主要履行職責的成員單位和目標責任指標完成情況進行全面考核。
第八條考核程序
1.考核前以通知的形式,對被考核對象進行事前預告。
2.縣區政府和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要認真總結半年、全年工作目標完成情況,寫出書面自查報告,并在考核時由接受考核的單位負責人向考核組報告工作完成情況。報告主要內容包括:完成目標任務情況、采取的主要措施、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下一步努力方向等。通報結束后,書面報告報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備查。
3.根據需要由考核組采取隨機抽查與典型調查相結合、一般查看與重點了解相結合、明察與暗訪相結合的方式,對被考核對象在完成目標任務過程中形成的有關文件、資料等進行查閱,實地核實有關項目的任務完成情況。
4.按照縣區政府和成員單位《道路交通安全監督管理目標責任考核評分標準》(以下簡稱《考核評分標準》)逐項考核的基礎上,考核組對被考核對象完成目標任務情況進行綜合評議,提出評定等次,并寫出考核報告提交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員會審定后進行通報。
第四章分值評定與等次確定
第九條縣區政府考核分值為100分,80分為完成道路交通安全監管目標責任;相關成員單位考核分值為50分,40分為完成道路交通安全監管目標責任;根據《考核評分標準》逐項進行評分。考核采取扣分制,每項扣分至該項分值扣完為止。
第十條考核等次按考核成績分縣區政府、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兩部分排名。
第五章工作目標責任考核獎懲
第十一條獎懲原則:精神鼓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以精神鼓勵為主;教育與懲戒相結合,以教育為主。
第十二條為表彰先進、鞭策后進,將縣區政府和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目標責任完成情況在全市范圍內予以通報。
第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縣區政府實行一票否決(含路外事故)。
(一)年內發生4起一次死亡3至4人交通事故的;
(二)年內發生3起一次死亡5至9人交通事故的;
(三)年內發生1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或轄區車輛在外轄區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且承擔主要責任的。
第十四條對年終考核成績前三名的縣區政府和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進行表彰獎勵,對考核成績排名靠后的,視情節給予通報批評。獎勵資金由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提出建議,報市政府同意后兌現。
第六章附則
二、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工作開展情況
(一)制定出臺貫徹落實國發14號文件的有關政策措施情況
1、及時出臺相關政策文件,認真落實國發14號文件精神。為了鼓勵支持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繁榮發展,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等有關意見,結合中衛實際,市人民政府于20xx年11月12日制定印發了《中衛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鼓勵支持中小微企業繁榮發展的20條政策的通知》(衛政發〔20xx〕250號),分別從政府行政審批、企業融資、稅收扶持、財政扶持和市場建設等方面對促進小微企業的發展做了政策規定。人民銀行中衛市中心支行、中衛銀監局也結合金融部門的實際建立了《中衛市政銀企對接聯系工作機制》,制定了《中衛市金融支持重點建設項目政策措施》、《中衛市金融支持重點項目建設績效評估辦法》、《中衛轄區中小微企業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報告制度》、《關于進一步做好中衛轄區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中衛銀監分局推進轄區內銀行業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扶持小微企業發發展的政策精神,把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的政策精神實實在在的落到了實處。
2、積極出臺考核辦法,加大支持小微企業考核力度。為引導轄區內銀行業金融機構認真落實各項扶持小微
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各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信貸資金的投放力度,從資金上扶持小微企業健康發展,中衛銀監分局印發《中衛市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情況考核評價辦法》的通知,以推動轄區銀行業金融機構落實各項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深化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支持小微企業發展。
(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財稅支持力度情況
全市圍繞落實國家、自治區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制度,結合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政策為導向,資金扶持為手段,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扶持、引導作用,促進了中衛市小微企業的快速發展。
1、制定扶持政策,營造良好的發展制度環境。一是制定了《中衛市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貸款貼息暫行辦法》,市財政每年在預算中安排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貸款貼息資金2500萬元,用于中衛市金融機構向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的逆向貼息。二是制定了《中衛市中小微企業貸款擔保和質押機制實施暫行辦法》,市財政每年建立1000萬元擔保金,用于支付擔保費補貼和擔保風險補貼。綜合運用財政、金融政策,搭建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和小微企業深度溝通、合作與支持機制,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領、導向和放大效應,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擔保難、融資成本高的問題。
2、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營造良好的扶持環境。一是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根據上級項目安排政策,積極組織小微企業有針對性地申報、爭取地方特色產業、服務業發展引導、清真輕紡、中小企業發展、科技創新發展、淘汰落后產能、開拓國際市場、萬村千鄉等扶持發展專項資金。二是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加大市本級資金扶持力度。市本級財政年初安排工業發展專項資金6500萬元 ,專項用于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和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三是及時、全面撥付項目資金,促進小微企業快速發展。共計撥付支持小微企業發展資金3570萬元,其中:市本級 1690萬元,自治區專項1880萬元。壯大了小微企業發展資金實力,調動了發展、成長的積極性。
3、 落實稅費優惠政策,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市財政認真落實國家財稅政策,從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出發,在法律法規容許的范圍內,做到“應免則免,應緩則緩,應減則減,應退則退”,全面落實減免營業稅、所得稅等優惠政策。同時,對中衛市納入市政務服務中心代辦的工業企業項目審批事項,實行零收費,對收費項目市財政對有關部門給予定額補助,減輕了中小企業的稅費負擔,為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創造了寬松的政策環境。
4、簡化行政審批手續,提高小微企業行政審批效率。
簡化辦事流程。將小微企業行政審批事項統一納入市政務窗口服務大廳,主動簡化辦事流程,縮短辦照時間。小微企業名稱核準登記、檔案查詢事項做到隨來隨辦;只要申請人提交的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小微企業年檢由法定5個工作日縮短為1-3個工作日;小微企業開業、變更登記由法定10個工作日縮短為5個工作日;小微企業注銷登記1-3個工作日辦結。增加市政務服務中心小微企業服務窗口工作人員,實現了市政府政務中心小微企業窗口 “一窗受理、內部流轉、承諾辦結”的一站式運行機制,實現了當場辦結率達90%以上,提高了小微企業的辦事效率。
(三)緩解小微企業融資困難情況
截至20xx年底,中衛市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18.66億元,較年初增加了23.96億元,占全部企業貸款新增額的71.52%,其中:中型企業貸款70.24億元,小型企業貸款46.57億元,微型企業貸款1.85億元,較好滿足了中小微企業發展的信貸資金需求。
1、加強窗口指導,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人民銀行通過制定印發的《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將新增存款按一定比例投放當地使用的管理辦法》、《中衛市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制度》、《中小企業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實施細則(試行)》等制度辦法,有效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力度,為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2、運用評估政策及貨幣工具,引導信貸資金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人民銀行制定并提請市政府轉發了《中衛市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制度》,《寧夏轄區中小企業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實施細則(試行)》等文件,通過客觀、公正地評估轄區金融機構貫徹落實支持中小微企業信貸政策的成效,提請市政府對改進和完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有突出貢獻的單位進行表彰和獎勵,有效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工作力度,進一步改進和提升我市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水平。
3、拓寬小微企業融資渠道,開展林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滿足林業企業的信貸需求。人民銀行制定了《中寧縣林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加強對林業經濟合作組織、林下經濟、公益林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服務,滿足林業企業的流動資金需求。截至20xx年底,中寧縣林權抵押貸款余額達4824萬元,有效解決了林業企業的資金需求難題。試點工作取得成效后,將在全市范圍內推廣應用。
4、持續實施優惠政策,助推民族企業加速發展。人民銀行對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貸款實行比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低2.88個百分點的優惠利率,降低了中衛市少數民族用品定點生產企業的融資成本,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困境。20xx年,全市民貿民品優惠利率貸款余額43780萬元,累計為民貿民品企業貼補利息1075.4萬元,進一步壯大了民族企業實力,培育了民族品牌,提高了市場競爭力。
5、建立民間融資監測制度,引導民間借貸合法發展。人民銀行建立了民間融資監測制度,通過發放問卷、選取樣本監測點監測等方式,對個人、企業的民間融資情況進行監測,在監測風險和防范非法集資、非法洗錢等犯罪活動的基礎上,及時掌握民間借貸交易規模、利率變化和最新動向,引導民間借貸合法發展。
6、規范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努力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一是中衛市各金融機構針對中小微企業用款“短、小、頻、急”的特點,設立“中小微企業服務專柜”,發揮專業化經營的體制、機制優勢,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信貸政策解讀等金融服務。二是簡化信貸審批流程,對中小微企業提出的貸款申請優先審批、優先發放,同時可以在一定期限內按核定的最高授信額度隨貸隨用并降低利率,減少了中小微企業辦理抵押登記次數和融資成本,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三是對優質核心中小微企業客戶提供網上銀行、現金管理平臺、常年財務顧問等多種服務,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信息咨詢、代收代付、投資理財、企業年金等全方位的現代金融服務。
(四)促進小微企業創新發展、結構調整和集聚發展情況
不斷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技術改造力度,20xx年共支持3家小微企業發展資金300萬元;不斷提升小微企業創新能力,20xx年共支持4家小微企業創新發展資金160萬元;以科技局牽頭組織,舉辦全市企業事業單位知識產權工作培訓班,提高小微企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的綜合水平。市政府專門在美利工業園區劃拔420畝土地,建設廠房46幢,投資1.2 億元資金建設小微企業創業孵化園,專門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目前,已有21 家小微企業入駐創業孵化園,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五)加強對小微企業的公共服務情況
1、加強小微企業人力資源開況
一是組織召開小微企業人才招聘會,引導勞動力資源到小微企業就業創業。今年以來,在市人才交流中心組織小微企業招聘會2次,共有2158人與小微企業達成了用工協議。二是積極開展勞動力就業創業培訓,全面提升勞動力素質。中衛市全民創業者協會、中衛市職業技術學校和中衛市勞動就業培訓中心為平臺,全方位、多層次地開展對勞動力進行有針對性地培訓,為小微企業輸送大量合格的勞動力資源。20xx年以來,三大培訓機構共開展勞動力培訓13期,4582人次。
2、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小微企業就業情況
一是及時向市委主要領導和主管領導匯報,爭取領導支持。市委書記鄧永儉兩次聽取匯報,并多次在全市會議上提到“工崗快遞”工作,為各級團組織開展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領導支持,此外,還成立了以市委副書記為顧問,團市委書記為組長,各部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工崗快遞轉移就業促進計劃”領導小組加強對工崗快遞工作的領導;二是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按照宣傳、外聯、內調、組織輸送等不同任務,明確了各成員的責任和目標,以服務為切入點,確定了從抓好信息、培訓、輸送、維權、服務這五個環節入手,每年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10000名,安置城鎮下崗失業青年和城鎮新增青年勞動力3000名的目標任務。三是確定了葉縣、魯山為農村青年勞務輸出龍頭帶動縣,發揮輻射示范作用,提出“輸出一人,帶出一村;輸出一村,帶動一方”的工作思路。截止目前,葉縣、魯山輸出200人以上的村達到28個,發揮了較好的輻射帶動作用。四是建立青年創業見習基地。確立了國家、省、市級青年文明號如新華機械廠、友好旅行社、永威皮鞋廠等12家民營企業為青年創業見習基地,先后安排600余人到該基地見習就業;四是實行旬報和周例會、月例會制度,加強督查。由于有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明確的目標任務,使我市“工崗快遞轉移就業促進計劃”得到了強力推進。
二、加強宣傳,營造氣勢,為農村青年外出務工掃清思想障礙
首先、澄清底數。“工崗快遞轉移就業促進計劃”在我市實施后,團市委在10個縣(市)區進行了比較系統的調查摸底,較準確地掌握了農村剩余青年勞動力的基本情況,包括剩余青年勞動力的數量、性別、年齡、知識結構、技能水平、流動特點、組織化程度等,為下一步工作的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其二、加強宣傳。團市委充分發揮團組織的宣傳優勢,利用第一季度在全市開展的“情暖鄉親,青年助農”活動的現場、科技大篷車及電視、報紙、網絡等載體,通過宣傳一些外出務工致富成才的農村青年典型,廣泛宣傳外出務工對農民增收、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性,營造“務工有為,務工光榮”的良好氛圍。還特別針對部分農村青年有著“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的陳舊觀念,積極進行說服引導,幫助他們轉變觀念,放下包袱,輕裝前進,樹立早出早富,晚出晚富,不出不富的意識,提高了廣大農村青年外出務工的積極性。
其三、針對用工單位的招工意向、崗位特點和技術要求,加強對外出務工人員的正確引導,實現從盲目性外出到針對性外出,從體力型務工到智力型務工的轉變,切實做到輸得出、占得住、掙得錢。
其四、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抓住平頂山市委、市政府選撥1000名優秀青年到農村任“村官”的有利時機,首先在這些優秀青年中營造勞務經濟造福一方的氛圍,使外出農村青年能得到當地村兩委班子的支持,從而使他們安心在外地工作。
其五、嘗試在一些地方建立勞務用工信息庫。郟縣團委充分利用縣駐各地招商工作隊、勞務輸出信息員、勞務經紀人等社會力量,廣泛采集用工信息,及時進行匯總整理,建立充實勞務用工信息庫。截止7月底,勞務用工信息庫共收集用工崗位3600個,輸出務工青年1200多人。
三、借助外力,強化培訓,全面提高務工青年的綜合素質
我們始終堅持先培訓、后輸出的原則,借助社會力量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一是抓好訂單培訓。依托河南省質量工程技術學院、市技校、市團校、市增彩電腦學校等學校的師資力量,有計劃地組織教師下到縣鄉免費巡回教學。魯山團縣委與當地最大的“海燕禮儀中心”、縣“西關服裝裁剪學校”等聯系,對廣大青年進行技能培訓,既方便了廣大青年找工作,也為用人單位輸送了合格人員。截至目前,全市團組織已與北京、廣州、湖北等地的48家企業達成用工崗位協議,以“定向培養”的方式,培訓適合企業需要的勞動力2600人。
二是強化技能培訓。針對部分青年勞動力素質偏低、技能較差的問題,團市委和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聯合,把技術培訓作為勞動力轉移的重要環節來抓,對農民工進行不同崗位、工種的文化、法律、技能培訓。3月10日,在湛河區曹鎮鄉的邢鋪村,由團市委和農廣校組織的流動培訓站正式成立,使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受到培訓服務。汝州市的職業中專、郟縣的農民就業培訓學校、葉縣的農技推廣服務中心、新華區的人力資源開發中心等都開展了靈活多樣的培訓,取得了良好效果。我們還與市勞動就業局聯合,依托社區勞動保障平臺,強化對城市下崗失業人員或社區待業人員的技能培訓、就業指導。上半年,依托這些培訓組織共培訓外出務工青年和下崗青年6860人。
三是做好綜合素質培訓。在加強實用技術培訓、務工常識培訓的同時,我們還著重增加了道德禮儀,安全、衛生常識及法律維權等內容,重點強化品德修養培訓和紀律觀念培訓,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綜合素質。
四是建立證書制度。我們還充分發揮各類資質評定機構的優勢,做到不培訓不發證,不發證不輸出提高務工青年的技術含量,從而增強了青年農民的擇業能力和社會認可度。
四、掌握規律,健全制度,有效促進崗位成功對接
我們深知,能否實現崗位對接是能否落實工崗快遞轉移就業促進計劃的最重要的環節。宣傳、培訓都是崗位對接的鋪墊,為了提高對接成功率,我們遵循勞動力市場規律,以定向培訓、信息、現場招聘、政策引導等形式,引導青年實現跨地區、跨行業就業。
——定向培訓。通過與輸入地團組織聯系,了解當地企業用工信息,如用工數量、技術要求等,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實現培訓機構與用工企業的成功對接。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已向廣州、深圳、上海、北京、蘇州等地輸出青年務工人員3800多名。
——信息。我們與市人才交流中心、市職業技術中心協調,每周六在市華誠大廈一樓大廳組織勞動用工、勞務輸出信息,形成了經常化、制度化的信息辦法,使青年有了更多、更主動的選擇空間。
——現場招聘。今年7月中旬,我們組織外地駐平單位、部分外地客商、青企協會員單位、部分青聯委員所在單位共100多家企業,召開現場招聘會,各縣(市)區青年踴躍參與,當場簽訂就業意項1300多人次,實現了企業與青年的直接對接。
——政策引導。我們利用勞動部門對安排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有資金扶持、稅費減免的政策,積極協調社區騰崗,把保潔、保安、保衛、保綠等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給我們的下崗失業待業青年。積極響應團省委的號召,動員全市大學生志愿者服務貧困縣、支援西部建設,促進大學生就業成才,8月初,我們有11名大學生被輸送到新疆支援西部建設,服務貧困縣的大學生也報名踴躍,目前正在抓緊組織。我們還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動員1000名大專以上學歷的35歲以下青年到農村擔任“村官”,其中60多名為應屆大學畢業生,這一舉措不僅解決了260多名青年的就業問題,更主要的是也為我們加強基層團的組織建設提供了人才基礎。
五、完善機制,加強維權,幫助外出務工青年解除后顧之憂
團市委圍繞外出務工青年的五個希望,即:希望家中農活有人幫,希望能及時準確掌握勞務信息,希望正當權益得到保護,希望外出之后有組織管,希望社會保障能跟上。針對這些后顧之憂,團市委重點搞好維權服務,全力解除外出務工青年的后顧之憂。
一是加強組織建設,在外出務工青年較多的民營企業普遍建立團組織,在市區務工青年較集中的社區建立青年中心,提高外出務工青年的組織化程度。目前已建立民營企業團組織156個,社區青年中心10個,農村青年中心15個,發揮了較好的服務作用。
二是以“伸出援助之手,獻出慈愛之心”為主題,組織市區團員青年向法律援助中心捐款,用于援助權益受侵的貧困務工青年,據不完全統計,這次捐款行動共籌集資金28.3萬元,保證了援助中心的正常工作。
三是給外出務工青年發放聯系卡,設立148法律援助熱線,重點圍繞務工青年的工資發放、工作時間、勞動安全、傷殘賠償、困難幫扶等方面提供義務服務和維權保障。今年,我們共協調有關部門受理務工青年權益維護案件12起,受益務工青年達100多人,切實維護了務工青年的合法權益。
四是為外出務工家庭搞好志愿服務,一方面為外出務工青年家庭的“留守子女”建檔立卡,通過團隊組織及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學習生活狀況,扶養交往關系等,給予他們在學習上、生活上、心理上幫助,切實保證“留守子女”的健康成長。另一方面,為外出務工青年困難家庭解決實際困難,麥收時節,團市委成立了130支志愿助農服務隊,為外出務工困難家庭幫收、幫種1000余人次。
以上是平頂山團市委在工崗快遞轉移就業方面的一些做法,半年多來,通過全市各級團組織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如何進一步實施農村青年轉移就業,更大范圍地拓寬下崗失業青年的創業、就業渠道,特別是如何進一步提高務工青年的知識技能、改變陳舊的思想觀念、增加勞動收入、有效地保護合法權益等問題,有待我們去做大量的工作。結合半年來的工作實際,我們有以下幾點思考:
1、要聯動,不要單干。解決城市下崗失業青年就業和轉移農村青年富余勞動力,是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的主要任務,他們有一定的陣地優勢,有一定的經費保障,有一定的網絡基礎。更有國家專門的政策扶持。我們要充分發揮這些部門現有的資源優勢,由他們“專用”變為我們“共用”。上半年我們從三個層面切入,變共青團單干為全社會聯動。一是緊追不放。多次與司法、勞動、人事、工商、財政等部門結合,了解政策,摸清實底,主動出擊,積極爭取。上半年共爭取培訓項目10個,培訓3000多人。二是借雞生蛋,我們依托電大、技校、農干校等社會資源,建立了29個培訓基地,下半年繼續擴大合作面,力爭年底建成50個基地,并逐一掛牌,使其成為共青團開展培訓、就業信息的場所。三是內部挖潛。動員青聯、青企協、青年文明號及各類青年典型的力量,創造就業崗位,幫扶青年創業。4月份在十杰青年、新華機械廠廠長陳西平的倡議下,創建了12個創業見習基地,共安置下崗青工600多人上崗見習。社會聯動有效地推進了工崗快遞轉移就業的全面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