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5:22:1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傳統文化元素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蒙文字體設計
蒙文字體設計旨在解決兩方面的問題:1.蒙文字體較少,設計可選范圍有限的問題;2.蒙文字體缺乏適合設計,不能有效地融入到各類形象傳達組合中的問題。要解決第一個問題就需要設計師不斷豐富蒙文的標準字體。一般來說,蒙文在電腦系統中的標準字體只有十一種,而其他文字諸如英文、中文等均有上百種之多,這種情況就大大限制了平面設計的文字素材范圍。設計師可借鑒不同文字的體例展開蒙文標準字體設計,將裝飾體、手寫體甚至書法體等形態引入到蒙文形制中。此外,設計師還可創新蒙文字體筆畫的線條表現,以或粗或細、或平或曲的裝飾性線條豐富字體本身的表現力。針對第二個問題,設計師要想對蒙文字體進行適合設計,不但需要對形象傳達組合有深入了解,還需要對民族地域特色有所認識。比如,蒙古族通常認為藍色代表吉慶,那么在進行視覺識別系統設計時,設計師就可以盡量選擇適合蒙古族風俗習慣的文字形式。
(二)蒙文圖形化設計
蒙文圖形化設計一般有兩種手法。1.蒙文字裝飾圖案化設計。設計師可將蒙文轉化為具有裝飾性效果的圖案,如壽紋、云紋、萬字紋等中國傳統圖案,或是將文字做適合轉化形成方形、三角形、圓形等幾何形狀。這兩種方式的蒙文既擁有文字本身的意義和內涵,又擁有豐富的形式,實現了圖文結合,非常富有現代感。2.蒙文抽象或具象圖形設計。這種設計手法需要設計師從文字的整體特征出發,從蒙文的形態特征出發聯想與其相關的物象,然后通過各種加工手法的運用將文字抽象化或具象化為該物象。這種手法能夠使蒙文這一表音文字實現表意效果,變得更加生動形象。
二、蒙古族傳統圖形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人們通常將蒙古族傳統圖形狹義地理解為傳統圖案,其實不然,蒙古族傳統圖形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它除了包括蒙古族文化中的圖案及紋樣,還包括同蒙古族生產、生活相關的一切事物的圖像,如傳統器皿、蒙族刺繡、家具雕刻、生活用具等。下面筆者就從傳統圖案和傳統圖像兩方面詳細介紹蒙古族傳統圖形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一)傳統圖案的運用
傳統蒙古族圖案種類豐富,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1.抽象幾何形狀及象征性花紋,如萬歲花紋、八寶花紋、蘭薩花紋等;2.抽象或具象動植物、自然景物圖案,如花卉、馬、魚、水、山等。在進行蒙古族傳統圖案的創新時,首先,設計師要對各個分類下圖案的組織結構、造型手法、共性個性、內涵意趣等有所了解,這樣方能實現素材的創新應用,否則則是膚淺的照搬照抄。其次,設計師還要對圖案素材進行合理選擇與取舍,實現設計的化繁為簡。蒙古族圖案為了追求飽滿和華麗,線條環繞較為繁絮,可能會產生較重的視覺負擔,同現代平面設計理念也較為不適應。設計師要根據設計對象的主題適當地刪減累贅結構,力爭以最精髓的點、線來實現畫面主體的解構與重構。最后,無論是抽象圖案還是具象圖案,設計師都要通過現代創新手法的運用賦予圖案新的內涵,使之能夠與現代文化相滲透。
(二)傳統圖像的運用
傳統圖像是蒙古族日常生活的藝術升華,是蒙古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凡是符合蒙古族典型特色的器物圖像都可以納入到這一分類。如家具器皿、房屋建筑、生活用具等等。我們平時常見的蒙古哈達、馬頭琴等就屬于傳統圖像的原型素材。設計師在運用傳統圖像進行平面設計創作時,可從抽象和具象兩個角度展開:具象表現較為簡單,通常只需要將選取好的圖像稍作改動進行概括再現即可;而抽象表現則較為復雜,需要設計師在保證圖像涵義可識別性的基礎上對素材采取符號化的加工,從主觀角度賦予傳統圖像設計意圖,實現從內到外的高度概括。如,鄂爾多斯集團的企業形象設計就選用了牧民生產生活中常見的物象——綿羊,通過柔軟的羊絨和羊角抽象概括了原素材,很好地傳達了企業的經營范圍和產品理念。
三、蒙古族傳統色彩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色彩作為現代平面設計最直觀、最表象的元素,對作品視覺效果的展現起著重要作用。蒙古族傳統色彩的優勢首先表現在它具有質樸、鮮明、真摯的感官特點,能夠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其次還表現在它能夠傳達一種隱藏在蒙古族文化內涵和觀念形態下的象征意義,具有升華主題的功能。這些優勢同現代平面設計的色彩要求不謀而合。針對蒙古族傳統色彩的功能優勢,設計師通常可采用以下兩種方式展開色彩設計:
(一)直觀表象應用方式
蒙古族傳統色彩的直觀表象應用可從對比與調和兩方面考慮:蒙古族傳統色彩由于多色相、高純度的特性,視覺效果往往非常鮮明亮麗,這樣就有利于設計師開展高純度對比和強明暗對比。例如,內蒙古青年聯合會的會徽設計就采用了蒙古族傳統競技項目“博克”中選手佩戴的裝飾物“章噶”的色彩,“章噶”的飄帶色彩豐富、飽滿,具有很強的對比效果,設計師將這些色彩進行并置排列更加強了色彩之間的對比,既彰顯了民族文化特色,同時又最大程度地凸顯了色彩的視覺沖擊力。在調和運用方面,設計師可采用單色作為調和底色,通過多種色彩的相互穿插和重復實現色彩調和。如草原紅太陽公司的企業形象設計就采用了紅色和黃色的色彩調和,設計師通過色彩之間透疊、疊印的方式將兩種色彩連結起來,樸素之中透著統一與和諧。
2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應用
2.1很多設計者將中國傳統色彩應用到現代藝術設計中,從而創造了眾多杰出的作品。其中中國傳統色彩應用最為典型的就是中國紅,中國人們始終喜歡紅色,甚至紅色被作為中國人民的精神靈魂。中國紅在經過長時間的沉淀,象征著熱情、奔放、團結的民族品格。如美國的可口可樂公司在春節期間推出的廣告。其在中國市場的宣傳過程中,廣告內容就將傳統色彩與藝術設計較好的融合在一起。在這則廣告中我們可以看到整幅畫面紅色的背景,同時也能夠看到穿著紅色衣服的福娃和身穿紅色衣服的人們,同時手舉可口可樂展現出一家人高興、和諧的畫面。
2.2通過將中國傳統書法較好的應用到現代藝術設計中,有利于將作者的思想情感更好地體現出來,為藝術作品增添精神內涵,從而引發人們的共鳴。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中國印”的設計,就是傳統書法與現代藝術的完美結合。設計者通過深入理解中國傳統書法的內涵和含義,然后將其靈活的應用到中國現代藝術設計中,從而創造出非常靈動的標志。這個標志通過自身蘊含的內涵有力的向世界傳遞了“新北京、新奧運”的全新理念。為了將傳統書法靈活融入到現代藝術設計中,便需要設計者深入理解書法表達的意義和內涵,然后將書法內涵的經典之處進行總結。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藝術設計作品具有更強的魅力。
2.3傳統吉祥圖案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應用在中國民間藝術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很多關于吉祥的圖案。這些吉祥圖案大多數來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代表著人們對幸福生活和吉祥平安的美好期盼,并且在不斷傳承的過程中得到了完善。其中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包括“福祿雙喜”、“龍鳳呈祥”、“年年有余”、“如意紋”、“云紋”、“龍紋”等。這些吉祥圖案包含著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具有較強的象征意義。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在現代藝術設計中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如中國聯通的標志。這個標志在設計的過程中主要采用了佛教的“盤長”圖案,從而讓整個標志都充滿了東方神韻。同時這個標志環環相連,蘊含著“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相輔相成”的公司文化內涵。除此之外,還有中國華夏銀行的玉龍標志、中國移動公司和中國郵政的回紋圖像標志。這些現代藝術設計作品都是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元素的延生和分解應用,充分展現了中國傳統吉祥圖案的寓意,并且準確形象的將設計者的思想理念體現出來。但是,在現代藝術設計中應用中國傳統吉祥圖案時,不僅要注意對吉祥圖案形的把握,還應該注意吉祥圖案的“意”。只有深入領會了傳統吉祥圖案的意蘊,才能夠靈活應用中國傳統吉祥圖案,有效提高現代藝術設計作品的價值。
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融合與應用
1.傳統文化符號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融合與應用
現代平面設計師要對傳統符號有目的地進行選擇,將傳統符號的精華融進現代平面設計中去,使得傳統符號在現代設計中得以延伸發展。現代平面設計師要在對傳統符號理解的基礎上取其“形”、延其“意”、傳其“神”,把其精粹用現代化、國際化的語言來表達,把民族的文化精神融入到世界的設計語言中去,使設計更具文化性與社會性,使中國傳統文化得到再生,煥發新的生機。如北京奧運會的標志,其中包含了五星、五環及象形的“中國結”傳統圖案,同時與太極拳相結合,展現出如行云流水般的生動和諧,折射出了中華民族的審美價值取向和歷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示了傳統文化理念與現代標志設計緊密結合的藝術魅力。該標志的整體結構取自傳統吉祥裝飾圖案“盤長”,其運用了中國書法中所特有的筆不到而意到的寫意手法,恰到好處地傳遞出“中國結”和“運動員”兩個動勢與意象,使得標志主題明朗,外觀生動活潑。
2.陶瓷藝術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融合與應用
陶瓷藝術是我國的國粹,無論是青瓷還是白瓷都體現了我國精湛的制瓷技術。現代包裝設計中不但將泥塑和陶瓷器皿上的花紋巧妙地運用到外包裝上,還運用到容器的設計上,使這種“回歸情結”得以彰顯,展現出豐富的文化內涵。這種回歸情結是對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風格的呼喚,不只是針對了解本土文化的人群,同時也是對外來文化沖擊的回應。這種回歸不是對“傳統”的模仿和復制,而是運用傳統的形式符號用新材料、新技術以新的方式表達平面設計風格。
2中國傳統文化繪畫元素在鞋靴設計中的應用
中國傳統文化繪畫元素在鞋靴設計中的應用,不能只是將中國畫的圖形、墨色和線條等圖樣紋飾簡單地照搬復制,而應當是從“形而上”層面,研究中國繪畫背后的創作思想,啟迪當代設計者將其背后的設計思想進行“設計方法論”的轉化,將傳統繪畫元素所蘊含的文化理念進行實踐運用,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鞋靴產品的發展。
2.1在形式構成層面上的運用
當代鞋靴設計題材大多選自山水畫和花鳥畫中的元素,學會對傳統繪畫的程式布局中整體性、變化感、和諧統一性的把握,學會對筆墨技法中的皴、擦、點、染加以借鑒,將中國繪畫中的圖案、墨色和線條直接作用于鞋靴產品的設計中,便能夠讓消費者從視覺上直觀地找到具有中國傳統文化文化氣息的鞋靴產品,并了解和體味產品背后所詮釋的民族情結。2012年,由紅蜻蜓設計師江南和設計選送的作品《中國節》(如圖1)在“真皮標志·新濠畔杯”中國鞋類設計大賽決賽中獲得女鞋專業組金獎,鞋款以中國畫中的墨竹為靈感來源,選材羊絨皮和環保皮,采用經典的黑白色搭配,設計出水墨畫效果,以“四君子”中的竹子為語言符號,詮釋出中國人正直挺拔、堅韌不拔的精神氣質。
2.2在文化理念層面上的運用
文獻顯示,古代鞋履文化已經成為非物質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傳統鞋靴雖然在每一時期的造型、色彩和制作上不盡相同,但其中都富含了濃厚的中國特色,體現了我國歷代人們的審美觀念。我們應當在東方傳統文化元素高度融合的基礎上,將傳統繪畫元素的圖形、符號和文化思想應用到鞋靴設計中,這樣既能啟迪當代設計師拓寬創作民族產業的思維理念,有利于開發出具有中國特色和民族氣息的鞋靴產品,同時設計出來的物質產品反過來又能更好地推動當代鞋履文化的發展。這是對中國當代鞋靴產品從制造轉變為創造的一次有意義的嘗試,更是改變當代鞋靴設計發展中尷尬境地的有效途徑。2010年,由溫州大學選送的作品《琴棋書畫》(如圖2)在由浙江省皮革行業協會主辦的”金鑫杯“鞋靴設計大獎賽中獲得實物類金獎,鞋款將代表琴棋書畫的符號加以升華和轉化,賦予創作出的產品更多的文化內涵。
2.3在操作技術層面上的運用
將傳統繪畫元素從“形而下”層面應用到鞋靴產品中是基本的步驟,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做相應的論述:(1)刺繡。刺繡是古老中國流傳下來的傳統工藝,設計者選取皮革或帆布等面料,將傳統繪畫元素的紋樣用針繡于鞋頭、鞋面兩側或者鞋筒等部位,起伏的針線會增強產品的立體感,同時達到古老工藝與傳統紋樣的完美結合。(2)印染。印染是對紋飾圖案進行設計排版后,將染料印刷在布藝材料上的工藝。印染顏料的選擇和紋飾圖案的設計中可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繪畫元素。例如,將傳統國畫中常見的如梅、蘭、竹、菊等圖形,或者是國畫面中筆墨暈染的技法效果體現在染印中,都能很容易地體現民族特色。(3)熨燙。熨燙是結合當代新技術而產生的制作技法,它能將設計好的傳統繪畫元素進行大規模的制模、加工、投入生產,同時可以對小的局部進行靈活處理,在鞋靴布料前期和后期加工中都可以應用。
從現有史料來看,我國國畫藝術已有七千年發展歷史。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中國畫形成了與世界上其他畫種顯然不同的藝術特征。
從繪畫材料工具到表現方法與藝術技巧,與西方藝術相比,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它深深地植根于中國人民之中 ,為中國人民所喜聞樂見。就是西方人也對中國過去的藝術贊嘆不已。它有著極其豐富的經驗,極其高超技藝,具有西方藝術不能具有的特有的藝術魅力,成為人類藝術寶庫的寶貴財富。一個時期以來,我國美術界的某些人在認為“傳統中國畫正面臨著走向死亡的必然命運”①的同時,異口同聲地提出了全盤西化的主張美術論文,時至今天,中國畫仍然放射出燦爛的光輝,應隨著時代的推進,發展到更高更新階段,為發展人類的藝術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現實主義②是藝術發展的客觀規律。這是十九世紀杰出的現實主義藝術家庫爾貝提出來的。其實,現實主義早已存在人類藝術的發展過程之中。它隨著時展而發展,促進了人類藝術事業的不斷發展,不斷前進論文開題報告。西方是這樣,東方也是這樣。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米開朗基諾、納斐爾,十九世紀的庫爾貝、米勒、羅丹等都是現實主義的藝術大師。
在中國畫史上,現實主義的藝術思想和創作方法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六朝時期的顧愷之、唐代的吳道子都是當時的現實主義的杰出代表。在山水畫方面體現得更為突出,在唐以前,山水畫尚處在萌芽初創時期,唐代以后經歷了六次大的變革。到大小李是第一次變革,到荊關董巨是第二次變革,到李成范寬是第三次變革,到劉李馬夏是第四次變革,到大疵、黃鶴是第五次變革,到石濤是第六次變革,經過六次大的變革,現實主義在山水畫領域得到了更大發展。在花鳥畫方面,從徐渭、山人以后,現實主義創作方法也得到較大的發展。
在理論方面美術論文,現實主義思想更有重大發展,而且比西方早得多。在東晉時期,顧愷之就在過去注重寫實的基礎上提出了“以形寫神”,“形神兼備”③的觀點。他認為在人物畫方面,不但要形似,而且要寫出人物的獨特精神風貌,這就是恩格斯提出的要塑造出“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④。在這里要特別提一下的是,顧愷之這一精辟論點,也不是他隨心所欲地自己臆造出來的。應很好了解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東漢未年,魏氏鑒于人士流移,考詳無地,立九品中正之制,把當地人物評為九等,供政府選用,于是對人物的品評議論成為當時議論的中心。當時對人倫鑒識重在道德、節操、忠孝、氣節、儒學的品評。到曹操時代產生了很大變化,曹操反對儒學那一套,他多次下令,“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⑤“陳平非篤行,蘇秦豈守信耶”⑥美術論文,曹操自己也無操守,更不忠于漢。曹操、司馬懿等皆不美,不但身形矮小,而且儀容不雅。如以美論人,就會得罪上層人物,但“精神”、“神情”還是值得重視的。實際上出色人物的“神”皆不一般。于是“精神”就為鑒賞人物所重視,到東晉,人倫鑒識由政治上的適用性逐漸變成對人的欣賞、士人名流論人言必神情風貌,顧愷之也是當時名流,自然皆以“神情”為標準。整個社會 評品人物輕形重神,為人畫象,當然也以傳神為主。可見“以形寫神”之說,來自社會需求。體型美不美不關重要,畫出一個人物的獨特神情和本質特征就可以了,而能表現一個人的本質特征的,正好又是一個人的眼神。即來源于生活,來源于社會需求,來源于創作實踐,這就是從現象到本質,也是從形到神,這就是現實主義思想與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在人物畫發展過程中的具體體現論文開題報告。
在顧愷之人物畫上提出“以形寫神”的論點的基礎上,六朝山水畫家姚最,又在山水畫方面提出了“學窮質表美術論文,心師非化”⑦的論點。就是主張從現象到本質進行深入探討,并從本質上心領神會地反映出作者的親身感受。唐代山水畫家張操又經過自己的創作實踐,在姚最的理論基礎上提出了“外師造化,必得心源”的論點。他們都是強調要認識事物的本質特征,心有感受地通過形象抒發出自已的思想感情和意趣情操。這些理論說明現實主義在山水畫領域又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到五代,經過山水畫家的藝術實踐,又在前人的理論基礎上提出了“圖真”說。“真”是藝術的“真”。意思是來源于現實而又高于現實,達到本質的藝術的“真”。到清代,石濤輩山水畫家更是在突破前人陳法的基礎上提出了“筆墨當隨時代”⑧的新論點,更把現實主義的思想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由此可見,中國國畫藝術的發展都是和現實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一脈相承的。前人早已知道了要認識事物的的本質特征并塑造出能反映本質特征的典型形象來抒發自己胸中的逸氣。由此可見,現實主義在中國繪畫藝術的發展過程中是源遠流長的。
晚清以后,隨著西方思想文化的引進,現實主義又在中國的發展史上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形成了中國繪畫藝術發展的優良傳統。
參考文獻:
①王春立,挺直民族的脊梁----關于中國畫現代化的思考,《國畫家》2002/2,P31。
②REALISM,《現實主義》。
③張守濤,東晉畫家顧愷之。顧愷之,〈〈畫論〉〉。
④童慶炳,〈〈文學概論〉〉。
⑤、⑥崔懷義,談曹操的管理心理思想及其對現實的實踐意義
⑦姚最《續畫品》云:“謝赫,……至于氣運精靈未窮生動之致,筆路纖弱,不復壯雅之懷,然中興之后,像人莫及。……”
一、廣告設計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合的依據
所謂廣告設計是指廣告從創意到制作的設計活動過程,是廣告設計者為了影響人們的消費情感和理念,樹立品牌形象,以文字、圖形、色彩為基本要素進行藝術創作,對廣告主題、創意、語言文字、形象、襯托等要素進行組合安排的創造性活動。“中國傳統文化”主要是指夏、商、周到清朝晚期的文化,包括儒道釋學說、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各個門類,是以漢民族為主體以儒家文化為主導具有鮮明特色和穩定結構、時代傳承并影響整個中華民族的古代文化體系。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較強的融合性和世界性的特點。筆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就是指中華傳統文化的形式和內容的集合體,前者包括通過視覺和聽覺可以感知的吉祥圖案、戲劇臉譜、龍鳳紋樣、象形文字、中國紅、中國書法、篆刻印章、木版年畫、景泰藍、剪紙、雕塑、園林、筑建、古代巫術、音樂、舞蹈、戲曲、武術等,后者是指體現中國文化內在意蘊的神韻、意境、哲學思想、文化精神、藝術理念、審美觀念等。這里,我們是從中華文化的形與神的角度來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極為豐富,內涵極為深厚。
(一)中華傳統文化元素是設計者探索廣告設計的一個寶貴資源。廣告本質上是一種文化,而且是當代一種特殊的大眾文化,它與中國傳統文化是“流”與“源”的關系。世人常常認為“傳統文化”耐看且厚重,“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往往是經過了時間檢驗的某段時期的流行,具有一定代表性、符合審美原則的元素,因而成為后世模仿學習典范。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無限豐富,它們是廣告設計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比如,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許多優秀的的設計思想,從石器時代設計思想萌芽到夏商周精湛的青銅工藝,從宋元時期充滿理性的設計思想到明代設計思想之集大成,再到清代源自民間的經典設計,無不滲透著中國古代優秀的設計思想。唐詩宋詞、明清小說、以及秦俑、唐三彩、剪紙、布老虎…這些傳統文化元素歷久彌新,直到今天仍可作為我們廣告設計的創作借鑒。如何挖掘、利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讓中國廣告設計彰顯藝術特色和文化特色,這已成為設計者們的共識和探索課題。
(二)活用中華傳統文化元素是中國現代廣告設計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中國廣告設計和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的關系折射出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文文化的關系。有道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各國文化的交往也越來越頻繁,要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廣告宣傳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途徑。在廣告設計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元素就是向世界輸出我們的文化價值觀念和審美理念,比如,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以及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的各種宣傳廣告點燃了世界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熱情,全球矚目中國。追捧中國文化、應用“中國傳統元素”已在國際商界形成風潮。而隨著中國廣告對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廣泛,中國傳統文化也將越來越被外國設計者借鑒和利用,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例如,早在2006年德國人制造的蘊含著中國“八卦”理念的“陰陽”椅,在德國紅點設計概念獎中獲得頭獎,說明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世界設計舞臺上的地位。可見,利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元素的親切感和差異性,既可以撥動本國消費者的心弦,又可以吸引別國消費者的眼球,讓中國廣告走向世界。
(三)中華傳統文化元素在廣告設計中的運用反映了當代人一種濃濃的回歸傳統的意識。中國改革開放后,人們的思想開始走向多元,社會文化多元、價值觀多元、選擇多元使原本有些迷茫的中國人不知所措,加之拜金主義、道德滑坡、假冒偽劣泛濫、工作壓力增大等原因,人們開始向往以前溫馨、平靜、單純的生活,產生了對傳統文化的依戀和回歸的心理。比如,就消費而言,人們開始“尚古”。在他們看來,“古舊產品”往往意味著手工制作、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產品獨特面稀有,生產者有道德良心;而“現代產品”則相反。“尚古風”催生了人們對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的訴求,廣告設計也不另外。中華民族經過漫長歷史歲月積淀而形成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民族情感的吉祥圖案、紋飾,歲寒三友梅、竹、松,象征吉祥如意三羊開泰,寓意“連年有余”蓮花與魚圖形等傳統文化元素成為人們追捧的對象。從傳統文化中去尋找新的靈感、精神與內涵已成為廣告設計者們的一種自覺。在設計領域當“國際化”視覺符號的泛濫與“本土化”視覺語言的失語現象比較突出時,廣告設計走向傳統,傳統文化元素在廣告中的運用越來越普遍就成為一種必然與超越。
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廣告設計中的運用
廣告設計主要是通過視覺符號把商品的價值傳達給受眾的藝術行為,是溝通企業、商品和受眾的橋梁。為了達到宣傳新產品文化和促銷的目的,廣告設計者可以從中華傳統文化元素中尋找文化情結和藝術靈感,將中華傳統文化元素運用到廣告設計中,從而提升產品的藝術性和文化含量。
(一)利用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的價值提升廣告的主題、深化廣告寓意。廣告主題就是一根紅線,貫穿于廣告作品之中。而廣告主題的確立除了考慮產品及品牌自身的因素外,還要考慮如何利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塑造品牌形象,創造產品附加值。中國文化在廣告設計中的應用是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基礎上的,離開文化的支撐,那種符號化和表面化的中國元素并不能完全體現出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也未必能帶給產品真正的“靈魂”。中華傳統文化元素所體現中國文化的神韻、意境、哲學思想、文化精神、藝術理念、審美觀念等是提升廣告主題最為寶貴的思想資源。主題是廣告的靈魂,鮮明、集中、 深刻的廣告主題能夠提升廣告的文化價值,實現意義的有效傳達,喚起受眾的情感認同。
如何將中國元素應用到廣告主題設計中去?首先要進行市場調查,明確產品定位,確定廣告主題。其中最主要的是把握好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其次,要結合產品的特點和功能深入研究產品背后深層次的文化特點,提煉出某種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內容,最后提出產品設計的主題。具體方法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將儒家仁、義、禮、孝、悌、廉、恥、忠、恕、智、信等方面內容的倫理道德價值觀的精華部分滲透到當今廣告主題中。這成為現代廣告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價值根源,有利于在廣告中體現人文精神內涵,弘揚真善美,如不少晚輩孝敬老人的廣告取得了良好的廣告效果就是利用了儒家倫理道德觀念,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引發了觀眾的共鳴的緣故。仁愛是最容易引發廣告受眾的共鳴感的。二是將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的有益成分提取出來作為廣告主題的思想根源。例如,中國哲學家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調理出根治地球資源、環境危機的妙藥良方,這種思想可以融入環保產品的廣告主題,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是將利用中國古典詩畫的意境理論營造廣告主題。簡言之,意境就是文藝作品借助形象傳達出的意蘊和境界。廣告設計中運用意境理論使受眾對有限的廣告元素進行聯想,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中國傳統審美意境強調真切自然、情景交融、言外有致、富有余味。比如農夫山泉的設計,其主題為“農夫山泉源自優質水源,從不使用自來水”。綠色水源,朦朧的群山,山體倒影清晰可見,一瓶農夫山泉的礦泉水置于畫面的右側,而左側都是如詩如畫的山水,強調了廣告主題。以水墨技法為主的廣告作品對意境的表現尤其突出。
(二)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現代廣告制作中,打造具有中國傳統特色和現代氣息的廣告藝術作品。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極為豐富,它們的圖案、圖式、圖像,它們的形式、形象、形態,它們的藝術表現手法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是現代廣告設計可供利用的造型資源。現代廣告設計在利用傳統文化元素的同時要考慮到現代廣告設計的國際化要求和現代社會的審美趣味,將傳統元素進行改造,突出廣告設計的藝術性、人文性,挖掘傳統文化的精髓,彰顯民族個性。
第一,在選材上運用中國傳統造型元素并進行適度創新。廣告作為一種符號必須選擇一種載體,即一種表現形式。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具體化為一種造型元素,能靈活融入現代廣告設計,例如中國原始社會的圖騰、太極八卦圖、兵馬俑、京戲臉譜、皮影、祥云圖案、龍風紋樣、門神、麒麟、篆刻印章等都能運用到現代廣告設計中,這些傳統元素的加入能突出傳統地域文化、彰顯濃郁的民族特色,有助于設計理念的延伸和視覺感染力的增強。比如石榴象征多子多福,松鶴表示健康長壽、鴛鴦象征夫妻恩愛,將這些中國傳統圖案融合于現代平面設計中,通過符號承載的意義引發消費者的文化共鳴,從而達到廣告的傳播效果。
運用傳統造型元素,不是簡單地照搬傳統圖案,而是要深入理解傳統造型元素中蘊含的文化底蘊,以現代審美觀念對傳統符號進行改造、提煉,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架設橋梁,使現代廣告藝術設計更具人文精神。具體方法有三:一是直接運用;二是形式轉移,即以傳統的視覺元素為基礎,進行創意設計,可以在畫面上通過改變同一元素的視角、位置甚至是把集中元素進行組合形成新的藝術元素;三是元素再造,即根據文化內涵和藝術設計法則,將傳統圖形、圖案等元素加以提煉,再將提煉后的各種元素進行組織、整合后形成嶄新的藝術元素。例如中國傳統吉祥圖案連年有余、花開富貴、三羊開泰、并蒂同心、天女散花、龍鳳呈祥、丹鳳朝陽、蟠桃獻壽等,不僅圖案美麗,而且充滿了生命活力和生命氣息,寄寓了人們對“福、祿、壽、喜、財、吉、和、安、養”的美好的愿望。在廣告設計中運用上面提及的三種方法進行再造和創新,不僅能增進廣告的藝術性,同時還能減輕現代人的心理壓力,營造和諧的心靈空間。
第二,在廣告創作中借用中國傳統藝術的色彩表現手法。廣告是視覺傳達的一種方式,色彩是廣告最顯著的外貌特征。色彩表達著人們的信念、期望和對未來生活的寄托,在廣告設計中運用色彩,體現著設計者的個性和情感特征,也最能引起消費者的關注。要讓自己的廣告在眾多的廣告中區別于其他廣告,奪人耳目,色彩的運用是至關重要的。在中國傳統色彩中,青、黃、赤、白、黑五色中赤色、黑色、白色三色在平面廣告設計中運用最多。“赤、黑、白”這三種顏色視覺效果鮮明、視覺沖擊力強,頗受設計者和大眾的青睞。赤色就是紅色,被認為是中國紅,是中國傳統通用的喜慶色,自然在設計中經常用到。黑色和白色由于具有強烈的對比和沖突,也經常被一起運用到設計中。
中國傳統色彩在廣告設計中合理運用會取得很好的藝術效果。如中國紅就是中華民族對這種抽象色彩的喜愛和崇拜,迂回曲折地表達了一種內心深處隱秘的欲望和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它被賦予展示國家形象的標志性色彩,它深深影響著中國人的色彩傾向和使用習慣,使中國色彩的表現在當今全球化、時尚化的進程中具有鮮明的個性。如今“中國紅”已經滲透于廣告設計的方方面面,它向世人傳達了喜慶、吉祥、歡樂、和諧的情感。又如中國的水墨技法。水墨畫是中國的國粹,具有使人“看不盡、思無窮”的藝術魅力。然而它的秘密武器只是普通的水墨,水墨以淺黑色為主,色彩淡雅,表現力卻無窮無盡。中國水墨色彩元素以創新的手法出現在廣告設計領域中,能夠增加作品的意蘊,彰顯民族藝術的特色。
第三,在廣告創作中活用中國傳統藝術的創作技巧與創作原則。中國傳統文化中蘊藏著大量的藝術創作技巧、經驗,有的還稱得上是創作原則,如“不似之似”、“脫形寫神”、“氣韻生動”、“傳神寫照”、“形神兼備”、“平衡對稱”、“自然平衡”、“疏而走馬,密不透風”等。如果能將這些創作經驗與原則靈活運用到平面廣告創作中無疑能讓廣告設計在繼承的基礎上實現新的超越。
對立統一原則是中國古老的哲學原則和 藝術創作原則。它最早體現于中國的太極圖中。太極圖是由一個圓中呈S形的一條黑魚和一條白魚首尾相連組成。太極圖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可旋可轉、變化無窮、生生不息、表現了對立又統一的矛盾法則。太極圖形象征了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它蘊含的思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應該把握好它的精神實質與內涵,將“太極圖”的理念及其變化融入到廣告設計中去彰顯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活用太極圖的廣告是很多的,比如百事可樂標志、韓國國旗、國雜技團的標志、香港西武百貨公司標志、香港鳳凰衛視的臺標等。可見,對立統一原則廣泛運用于各類廣告設計中。再比如“留白”、“藏境”、“造勢”、“造險”等中國傳統藝術構圖技巧在現代廣告中的運用也十分普遍。
總之,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廣告中的運用是十分廣泛的,值得研究的東西很多,還有待深入研究。在廣告設計方面,我們應該“立足傳統、面向世界”,把尊重民族藝術的獨特性和中華民族的審美心理與現代國際通用的藝術理念相結合,努力創新,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又能被國際社會所認同的廣告作品。
基金項目“江西省社科規劃研究課題”(消費者文化價值認同對廣告設計的影響)資助項目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關鍵詞:傳統設計元素 簡約主義設計 符號學
一、中國傳統文化中樸素、簡約之美及其特征性
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五千年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我國歷史上,無論是文獻記載,還是考古出土的各種文物物,均證明了我國古代在設計藝術方面不僅形成了豐富的理論體系,而且創造出了許多經典的范例,令世人驚嘆。無論是在詩歌、書畫、等方面,崇尚返璞歸真的風尚在我國古已有之,最早的淵源可以追溯至老子“少則得,多則惑”,歸真返樸,清凈無為,順應自然的道家思想。又如墨子等古人尚儉、節用,以及重設計功能反對無謂裝飾,以追求“器完而不飾”為評判標準的“質真而素樸”的設計審美情趣。這些思想和主張無疑與西方現代主義的先驅米斯·凡德羅的“少就是多”有異曲同工之理。我國的山水畫特別重視疏朗和留白,有人甚至認為一幅畫的好壞之處全在于留白。留白并不是虛無,正是畫面的大片留白之處賦予了書畫以無限的生命力和想象力,正所謂“無畫處皆成妙景”。
我國的古典園林在建造上的主旨是要“相地適宜,構園得體”要“巧于因借,精在體宜”。在建筑上最能體現簡約思想的要數我國的橋梁設計。如建造于隋朝時期的趙州橋以它獨有的單跨式拱型樣式,體現了其設計的質樸與簡約。在室內陳設設計中,最能體現古代簡約思想,做到型簡而質美,當數明式家具的設計。明式家具把材料選擇,工藝制作,使用功能,審美習慣等特點結合起來,達到了科學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它在構造上不僅講求外觀素雅簡樸,而且在使用功能上充分符合現代設計中人體工程學的要求。總之,中國古代傳統藝術主要遵從的法則有:天真、自然、平淡、質樸等,這些也都是簡約之美的具體表現。中國傳統文化在藝術形式和美學思想上有一個總的特征一一-兼容并蓄,廣采博收。
二、現代簡約主義與簡約性設計
20世紀90年代,簡約主義自北歐的瑞典興起,它憑借簡單而實用的形式、天然綠色的材料,成為瑞典先鋒設計的主流。簡約主義發展至今,雖然在造型上做到沒有任何裝飾、減少到幾乎無以復加,但是很注意簡單的幾何造型的典雅,因此達到簡單但是豐富的效果。進人二十一世紀,隨著材料學的發展,綠色設計,可持續發展性設計等思想的發展,簡約主義又一次進人了大眾的視野。
簡約不是“單純簡化”,而是設計者深層次的文化底蘊和前衛的思維方式、審美觀念的綜合體現。現代簡約主義風格在人文、美學、風俗及行為科學、環境學理論等方面在設計上已有所體現,即在設計上體現人性的需求,以人為本,充分考慮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不斷擴大和延伸設計的內涵,使人們在獲得使用舒適的同時,還要獲得簡潔、便利所帶來的美的享受和心靈的放松。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簡約主義設計風格更是融人了“綠色設計”的理念,這也是簡約主義設計風格的主要特征之一。這一特征使今天的簡約主義設計更強調環境的保護、資源的節約以及可持續發展和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與破壞,在整個設計中也更趨向于人性化。
三、當代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設計所體現的簡約之美
設計本身就是符號化的一種表達方式,對符號運用得是否合理與準確,是設計作品成敗的關鍵。設計者成功地挑選、組合、轉換、再生這些元素,匯集成為指導自己思想的符號,使之成為自身與大眾共同認可的符號,準確完整地傳達信息,這一設計思維過程才是圓滿的。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在全球化經濟與技術實踐的一體化總體趨勢之下,當今我國的城市景觀設計領域中,表現為各地景觀設計只是簡單地中西結合、古今混搭、一味追求復原中國傳統園林模式,讓現代中國園林變成了只是拷貝的古典地園,讓現在的城市景觀失去了應有的時代生命力。因此我們必須在充分理解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加以設計。才能設計出真正的具有文化特色、有文化底蘊的景觀城市,除了滿足功能之外,應充分體現中國文化元素和時代的精神特點。
當代城市景觀設計需要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元素是我們設計創作的偉大源泉,這也是人類的文明象征和重要的精神財富。傳統文化歷史的積淀也孕育出燦爛多姿的傳統文化元素,為我們提供了靈感來源。我們應該通過不斷了解和探索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從中挖掘出傳統文化元素,結合現代設計手法和設計材料與現代技術,設計出既彰顯現代時尚又充滿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環境。要想解決當代城市景觀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必須充分了解當代城市景觀與傳統文化元素的內涵關聯。城市景觀是指人類在城市的范圍中通過運用景觀藝術的工程技術和處理手段對城市中的固有資源進行多方面的改善,創造出具有觀賞和實用價值的城市空間。城市景觀所指的范圍很廣,包括城市的建筑物、廣場、綠地、街區等一切能為人類提供使用功能和觀賞功能的場地和空間。所謂的傳統文化元素是由歷史延續下來的思想、風俗、藝術等,是在各個民族漫長的實踐中累積形成的穩定的社會因素,在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行為方式中都有所體現,并通過一些物化媒介或社會心理結構來世代相傳。只有在充分理解傳統文化內涵的基礎上才可以考慮運用,才能把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城市景觀有機的結合。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應用在現代城市景觀設計中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目前已經有很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應用在現代城市景觀設計當中。然而究竟有哪些東西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呢?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形成了淵源流長的文化知識,傳統文化元素自然也包羅很廣,以下羅列了部分元素包括中國、漢字、、雕刻、玉石、瓷器、漆器、臉譜、皮影、琴棋書畫、剪紙、風箏、紋樣云圖案、織繡、元寶、如意、八卦等。以上這些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充分反映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華民族偉大的藝術創造力和較高的審美水平。我們就以文字書畫、剪紙、圖案紋樣元素在現代城市景觀設計應用為例。
首先文字書畫元素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漢字已經有3600年的歷史。從商代甲骨文字算起,由于甲骨文字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文字體系,我們可以推斷出漢字一定遠在3600年以前。所以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首先離不開文字。例如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中國館以大紅色為主要元素,大紅的外觀加上傳統元素斗拱造型,更好的體現了中國自古以來以紅色為主題的理念,更能體現出祥和喜慶的氛圍。最重要的是造型表面覆以疊篆文字的構思,將篆字的二十四節氣印于其上 既突出“冠”的古樸,又可以讓人們饒有有興趣的辨識這48個字。文字作為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城市景觀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文字在現代城市景觀小品中的體現,不僅提升了景觀的文化內涵還給整個景觀空間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景中感受。
我國傳統文化元素也離不開繪畫,中國繪畫,包括工筆畫、寫意畫、青綠山水畫、水墨山水畫等不同的表現形式。其中水墨山水畫能更好的應用在現代城市景觀中,水墨山水畫全部用水墨色來表達思想,以用筆,用墨的技法為技巧,來表現景象的遠近高低和前后的層次關系。傳統園林的布局受水墨山水畫的影響較深,在現代城市景觀布局中也存在傳水墨山水畫思想的影子。例如貝聿銘的蘇州博物館北部與拙政園相鄰的主庭院設置,在這里鋪滿鵝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橋、八角涼亭、竹林等各處都透露著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精髓。北墻之下為獨創的片石假山。假山片石是將原來渾厚的大石頭切片處理,用火槍燒烤的辦法 是切片的表面顏色呈現原來老石頭的表皮色。粉墻上的假山“以壁為紙,以石為繪”,別具一格的山水景觀,呈現出清晰的輪廓和剪影效果。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設計手法巧妙的結合,使之看起來就像是一幅精心繪制的水墨山水。
另有深圳萬科的第五園,萬科第五園的設計有徽派建筑元素和晉派建筑元素的影子,但是,它并沒有簡單地生搬硬套和堆砌,而是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景觀完美地結合,如用青磚和現代的塊狀石材設計出一個片山的造型,青磚和現代的塊狀石材高低錯落,虛實不同,地面鋪裝碎石子,加上現代的燈光技術。更好的體現歷史文化的厚重感和山水畫的意境。如果再遇上下雨的天氣,可以想象一下在煙霧繚繞細雨蒙蒙的籠罩下,必定是充滿水墨大寫意山水花的意境。
剪紙也在現代城市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剪紙也叫刻紙,在中國民間藝術中,由于它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最簡單、最普遍,因此最普及,也是作為常見的一種裝飾藝術。鏤空雕刻是剪紙的基本加工技藝。鏤空雕刻技法與作品產生的效果與后來的剪紙藝術頗為相近。從眾多剪紙中,我們可以看到傳統的吉祥、富貴的內容,看到有趣的動物、植物,看到戲曲、神話故事,無不體現了勞動者對生活勞動的熱愛,對剪紙藝術進行景觀化處理,制成雕塑小品,能夠很好的體現植根于現代社會景觀的設計一些理念。
吉祥紋樣也是常用于現代景觀設計具體元素之一。傳統吉祥紋樣是人們伴隨歷史的發展收集事物固有的屬性特征如生活中的人物、花鳥、走獸、神話傳說等一些題材,對其以吉祥文字用語或一系列數字化的吉祥含義等手法經過人們有意的加工從而創造現代城市景觀設計中傳統吉祥紋樣的運用。例如萬科第五園中沿用傳統吉祥紋樣作為設計元素設計的窗,通過各種紋樣和圖案的方式來展示它豐富的視覺效果,窗的形式最為多樣,在中國的建筑中窗是不可缺少的元素,這樣的窗在設計中被抽象化,應用于景觀中,采用虛實搭配,墻上設有圓式花窗,窗外美景映入眼簾,人們穿梭在其中,移步換景,內外眺望,景
中景外都有不同的視覺感受和想象空間。地鋪中造型利用傳統的中國圖案回形紋,達到了直中見曲、凹凸方圓結合的對比效果,由內而逐漸遞增猶如水紋一樣層層蕩漾開來。如果將其中的曲折線平地拉起,會產生迷宮一樣的效果。曲折的造型石使地鋪與草地軟硬互襯合二為一,整體看來沒有突兀的感覺。
通過以上的案例說明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城市景觀中的應用已成為不可避免的一種趨勢。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新觀念新技術和新材料的產生,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城市景觀中的應用也得到更多的繼承和更好的發揚.現在城市景觀設計更好的展現了中國的文化底蘊。
參考文獻:
[1] 耿昌軍.傳統文化對現代設計的影響[EB/OL].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不可替代的思想價值。歷史告訴我們,任何民族在任何時展文化,必須重視弘揚本民族的傳統文化。離開了傳統文化,就丟掉了文化之魂。在當今市場經濟大潮的影響和外來文化的沖擊下,“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 等消極思想在當代大學生中普遍存在。在激烈的社會競爭面前,在各種社會丑惡現象面前,“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哲保身”已成了相當一部分人的處世哲學。面對社會的不公又無力改變,眼看道德水平的滑坡卻無可奈何,最終部分學生把自己定位為“社會看客”,對社會責任淡漠。
一、當代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缺失成因的教育學探究
(一)教育價值取向的偏差———偏重于功利價值
教育學認為,教育價值是指教育對人和社會的意義、功效和利益。其中培養既善且美的人的價值稱為教育的內在價值或理想價值,造福于社會的價值稱為教育的外在價值或功利價值。對教育價值的不同看法形成了教育者不同的教育價值觀,制約著他們的教育價值取向,進而現實地影響其對教育目標的理解、教育內容的安排、教育方式的選擇等。而當前教育價值取向偏重于功利價值,這種教育價值取向把大學生作為一種“政治人”、“經濟人”或“技術人”來培養,往往會抑制大學生全面的、充分的發展。同時這種教育價值取向使社會過分看重大學生的考試分數和文憑證書,而忽視受教育者自身素質的提高,與素質教育格格不入。在這種教育價值取向的“引導”下,就會很容易出現大學生不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和自身素質全面的提高,而重視考試分數與畢業文憑的現象。
1.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沖擊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高等教育大眾化之勢洶涌澎湃,勢不可擋,先后出現在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是美國社會學家、高等教育專家馬丁·特羅率先提出,他把高等教育發展分為精英、大眾、普及三個階段。所謂高等教育大眾化,按適齡青年可進入大學學習的百分比劃分,如果一個國家的高等教育入學率達到或超過15%,即已進入大眾化階段,達到或超過50%即進入普及化階段。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許多問題得以顯現。大眾化階段,由于入學人數劇增,而國家財力有限,大學不得不面對社會越來越大的升學需求和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十分有限的現實壓力。近年來,隨著高校擴招的加劇,我國大學招生人滿為患,許多大學不考慮自身的容量和條件,盲目追求數量,擴大規模,甚至幻想通過學費來緩解辦學經費的不足。因此,學費的持續增長而校園的工作和學習條件持續退化,最終是學生要面對擁擠的教室和日趨惡化的教學條件。結果,大學質量嚴重滑坡已是不爭的事實。
2.教育評價體系的急功近利
由于歷史原因和特殊國情,我國高校一直比較關注考試成績,把學習成績作為評優和選拔的最重要的指標。如今學習則越來越關注畢業生的考研率、就業率等指標。內部評價體系的急功近利化取向,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外部評價體系雖設置眾多指標,諸如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然而眾所周知,這些指標是無法完全量化的,龐大而復雜的學校是無法僅用數字來衡量的。對學校規模的注重,導致全國范圍內掀起了高校圈地運動,而對學校聲譽等微觀軟性指標重視程度不夠,則導致傳統大學精神的缺失。重理輕文現象依然存在,對于產生經濟效益快的理科院校重視有余,而體現文科院校科研和學術實力的指標在評價體系中很少體現,評價指標中人文科學相關的指標“權重”也過小,教育評價體系的這種工具化合功利性取向,對優秀人才的培養和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二)傳統文化傳播途徑的欠缺
21世紀是一個全球化和充滿競爭的時代,設計的競爭實質上是文化的競爭,中國的設計作品若要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持久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要善于發掘自身的文化特色,并運用于設計藝術中,讓“中國設計”煥發中華民族的獨特魅力。另一方面,今天的平面設計是現代平面設計,需要符合時代的發展和全球化的潮流,這就要求我們的設計師在采用傳統文化元素的同時,將這些文化元素與時代的特色相結合,做到傳承與發展并重。
1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元素
一個國家的歷史積淀造就了這個國家的文化,中華上下五千年,鑄就了代表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系列文化元素,這既是我們祖輩們的智慧,也是我們的設計在世界舞臺上擁有特性、不被同化的保證。
傳統文化元素,即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篩選出來的具有代表性的東西,如國畫、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瓷器、筆墨紙硯、中國結、鳳凰、京劇臉譜、太極拳、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中國美食(水餃、餛飩、壽桃等)等。這些東西作為中國文化元素被傳承下來,是我們區別于其他國家的標志。設計師在設計時可以將這些傳統文化元素與時代特征進行融合,向世界展現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增強中華文化的實力。
2 現代平面設計中融入傳統文化藝術元素
2.1 中國平面設計的現狀
中國的平面設計相對于經濟發達國家來講,興起較晚,在迅速發展的同時,顯現出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對中國現代平面設計的發展有著極大的阻礙作用。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缺乏文化內涵。設計作品缺乏文化內涵,也缺乏民族特色,使得中國設計走向世界時缺少了核心的競爭力。正所謂“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全球文化融合交流的背景之下,中國設計師不能一味地借鑒模仿國外的作品,因為背離傳統的設計必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1]
(2)照搬傳統文化。我們知道,傳統文化是中國幾千年發展得來的,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血液,而時代是不斷發展、日新月異的,雖然許多設計師意識到了傳統文化元素對設計的重要性,但并沒有加以良好利用,只是一味地復制。照搬傳統文化必然會使設計藝術喪失時代個性,難以滿足當今消費者的需求,不利于增強中國設計作品的競爭力。
2.2 現代平面設計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的意義
(1)有利于突破現代平面設計的瓶頸。中國傳統藝術元素題材廣泛、源遠流長,其形式多樣、虛實相生,可以為設計師的設計靈感帶來前所未有的啟發和觸動。在現代設計中融入中國傳統元素,有利于突破一直以來的設計瓶頸,打通中國設計的前進之路。
(2)有利于促進中國文化的對外發展。在設計中融入具有中國韻味的文化元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中國文化的對外發展。
(3)有利于創造具有競爭力的民族品牌。國際競爭也是品牌的爭,在品牌的設計中,注入適當的中國傳統藝術元素,可以使品牌形象煥然一新,使外國大眾更好地了解中國,讓國民自信、自豪。比如中華、同仁堂等百年老字號。
3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正確應用
設計是創造文化藝術的一種方式,任何一種想要長久發展的文化,必然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繼承是對前人智慧的欣賞和傳遞,創新是對前人作品的破舊立新,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二者缺一不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的設計師要懂得挖掘富有文化內涵的元素,將其合理地與現念相結合。
3.1 書法元素的應用
書法被稱為“東方人的藝術”,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從甲骨文開始,篆書、草書、隸書、楷書、行書等不斷演進和發展,書法將運筆、線條、漢字、黑白空間緊密結合,極具東方氣魄,往往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這正是設計作品所要追求的目標,值得現代平面設計師思考。北京奧運會的會徽就選取了“京”字的書法藝術,運筆有神,展現了中華傳統書法底蘊,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視覺感受。
3.2 傳統中國圖案的應用
傳統中國圖案,是指流傳于民間的、代表民間藝術的吉祥象征,它傳達了勞動人民對吉祥、美滿生活的期待。“藝術源于生活”,中國傳統圖案的存在和發展也是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演進和發展的見證,是他們智慧的結晶。現代平面設計應該深入了解民間藝術,向最樸實、最真誠的勞動人民學習,創新自己的設計思維和設計理念,合理地選取中國傳統圖案,與現代設計作品結合起來。
3.3 篆刻藝術的應用
篆刻藝術也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元素,它經歷了幾千年的傳承和積淀之后,成為中國風的重要象征,成為中華藝術的精髓。篆刻有陽文和陰文之分,其色彩和式樣具有獨特的視覺沖擊力,如果將“中國印”與現代設計結合起來,寓現代于傳統,為作品注入厚重的中國意味,將印章的“誠信”之表征體現到作品中,定能締造出完美的“中國設計”,北京奧運會會徽就是印章藝術在現代設計中運用的典范。
3.4 傳統元素,現代表達
所謂破舊立新,首先要實現突破。傳統的藝術元素如果能通過現代人的審美方式表達出來,順應現代人的需求,便能實現文化效果和經濟效益雙贏。運用這種設計思維,可以設計出“既傳統又現代”的富有競爭力的產品。紅色罐裝王老吉的設計即是“傳統元素、現代表達”的典范,“王老吉”名稱在包裝上采用中國傳統書法“隸書”的元素,同時,包裝采用易拉罐的包裝形式,極具現代感,迎合了現代消費者的審美和實用需求,通過文字和色彩、傳統和現代的獨特結合,締造出民族品牌。
3.5 中西結合,創新發展
全球化正深入發展,中西方文化融通是大勢所趨,傳承傳統文化不能故步自封,現代設計一定要順應時展走向國際化。首先,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是精髓和根本,這是中國設計走向世界的前提;其次,西方先進的設計理念也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但如英文等西方文化元素則也有必要進行適當的選取和運用。這種中西方文化的融通并非簡單相加,而是在對中國傳統文化深刻理解上的融合,利用各種各樣的形式語言處理版面,使西方文化元素和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對比,創造出新的造型表現手法。[2]
時代在發展,設計理念也應隨之演進。設計師要提高自身素養,在傳承的同時創新,破舊的同時立新,運用現代的表達手法結合傳統的藝術元素,推動中國平面設計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 馮正未.中國傳統藝術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1(7):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