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5:22:0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有關學習的名言,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3、學習是勞動,并且應當永遠是勞動,是充滿了思想的勞動,使求學的興趣本身依賴于嚴肅的思想,而不是依賴于任何不合乎實際的表面文章。——烏申斯基
4、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統。——莎士比亞
5、一日學一日功,一日不學十日空。——諺語
6、如果把生活比喻為創作的意境,那么閱讀就像陽光。——池莉
7、學習是勞動,是充滿思想的勞動。——烏申斯基
2)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3)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4)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5)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6)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7) 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8)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
9)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10) 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
1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12) 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13)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14)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5)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莊子
有關于學習的詩句名言(精選篇)
1)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2)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3) 磋砣莫遺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宋詩紀要》
4)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5) 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增廣賢文》
6)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
7)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8)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
9)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孔子
10)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1)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12) 不學而求知,猶愿魚而無網。——葛洪
13) 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王符
14)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5)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有關于學習的詩句名言(經典篇)
1)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2)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3) 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4)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后漢書·馮異傳》
5)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6)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7)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8)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9)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10)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11)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2)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13) 驚風飄白日,光景西馳流。——曹植
14)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文嘉《今日詩》
15)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
16)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17) 一日不書,百事荒蕪。——李詡
志當存高遠。
盛滿易為災,謙沖恒受福。
謹慎比大膽要有力量得多。
鉆研然而知不足,虛心是從知不足而來的,虛偽的謙虛,僅能博得庸俗的掌聲,而不能求得真正的進步。
一、引言
社會語言學是20世紀50年代才興起的一門新學科,是語言學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既與社會有關也與語言有關,是研究語言與社會相互關系的學科,一出現就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很快便發展成為一門分支學科。
二、用社會語言學的相關理論分析對話
(一)語言與階級階層——-話語的風格
“語言,象社會活動的其他形式一樣,必須與說話人的身份相稱。同一個說話人在不同的環境,為了不同的目的,會使用不同的語言變體。”許多社會因素都可以影響到在特定場合下實際上應使用的變體。比如韋氏說的話,就可以發現這一理論,在她成為皇后之前和之后,是使用了語言的不同變體,與主題相聯系的語言變體叫語域,就像太平和韋氏所處的皇宮可以說算是她們的語域。社會環境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談話對象的“環境”,特別是在一次談話中雙方之間的角色關系和相對的地位。每個稱呼形式都有不同的語體含義。
“你想告訴我什么呀?”
——“別這樣跟我說話-----我是你母親。”
研究使用中的語言,我們時刻都要注意語言的社會功能和表達功能在跟它的認知功能相比較時所顯示出的重要性。語言能夠代表人們相互之間的活動情況。比如一個人,在一個組織中擔任較高的地位,那么他的部下一定對他有特定稱呼,而與他同等級的人則會用別的方式來稱呼他,至于他的上級,用的又是第三種稱呼了。比如,本劇中的太平,比她地位低微的人,將她尊稱為公主,而香兒,被尊稱為韋皇后,她與太平同級,故直呼太平的名字,而香兒的上級,是皇上,對香兒又有另外的稱呼,而不是稱呼她皇后。就是說,語言形成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又給這種關系規定范圍,并且決定名稱。而語言的這些非常重要的功能,實際上是純粹從社會這個角度來認識的。所以從太平與香兒的對話中我們也不難看出她們之間的關系與各自的社會地位。
(二)語言使用中的合作原則與會話含義
本劇中太平公主與韋氏的對話也可以用會話的合作原則來分析。“合作原則的基本點認為,交際雙方為使用交際能順利進行下去,雙方必須合作。合作原則的具體內容是美國語言學家格賴斯提出來的,認為交際雙方的合作,必須遵循以下四項準則:(1)量的準則;(2)質的準則;(3)相關準則;(4)方式準則。交談只有遵循這四項準則,才能順利進行下去。因此,遵循合作原則的這四項準則,是交際雙方真誠合作的基本要求。”
在本劇的對話中,韋氏和太平沒有嚴格遵循這四條準則,那也就不可能進行效率最高最合理的語言交際。因為,每次太平的話還沒結束,韋氏便急于打斷,表達自己的看法,并沒有不做任何推理,以最方便最迅速的方式去理解對方所說的話,太平說什么,問什么,韋氏都不愿意直接結果話頭,違背了合作原則,而且后面明確表示,不愿意再繼續進行談話,更提不上遵循什么準則了,韋氏違反了質量原則,更違反了數量原則,這使得她們的言語交際中的會話含義有了可撤消性,或者說具有可廢棄性,也就是說,她們的這場對話,對雙方沒有任何結果,更沒有達到發話人的原設意圖,所以最終導致會話失敗。
(三)語言使用中的不虞現象
本劇中也發生了語言使用中的不虞現象,“不虞現象就是始料不及的現象。語言使用中的不虞現象就是在運用語言時發生了原來沒有預料到的情況,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產生在兩個層面:語義層和語用層。”本劇中的對話,主要是在語義層,語義層的不虞現象常常是由歧義引發的。言語片斷有歧義,但語言運用者沒有察覺,而在語境中又沒有排除歧義的機制,有時語境可能強化了產生不良后果的那一種意義,于是交際效果恰與發話人的意圖相反。比如本劇中有兩處太平與香兒的對話,太平并沒有察覺自己的語言有什么不對,但卻讓香兒很敏感,并使香兒產生了很多歧義的聯想,說出的話讓太平感到莫名而驚訝,正好與發話人即太平公主的意圖相反:
一處是“…今天啊我依你,讓你靠窗坐”
-----“算了!你還是靠窗坐吧!那是主座兒,我不過是個陪讀……”
-----“呦!還在因為我不讓你坐生氣呀!我當時就是喜歡窗戶,這樣走神方便!請坐吧!……皇后!”
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太平的發話是友好而無意的,但韋氏的回答卻顯的有幾分不滿情緒。
另一處是“香兒,你現在為什么這么敏感?”
-----“敏感?我無法不敏感!……我從小就要學會說什么、不說什么……甚至連申請靠窗戶坐都冒著被當做野心家的危險!……我怎么能不敏感!”
這里也是顯示出韋氏的爭辯氣息,不同意太平的說法,這種氣氛也使得這兩個人之間的言語交際有些尷尬,不太好順利進行多久。這兩處對話都是語言使用中語義層的不虞現象,太平公主沒有料到她的話會給香兒帶來那么多不滿的情緒發泄,最終,她們的交際效果與太平公主的意圖相反,產生了交際失敗。
三、結論
本篇文章用了不同的理論對太平與韋氏的對話進行分析,說明了社會語言學作為一門強調語言與社會共變的學科,其側重點是從社會的角度來研究語言,通過本篇的分析,我們了解到社會語言學的普遍性與實踐性,清楚了社會語言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性,對其有了進一步更深刻的認識。
注釋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學生有了興趣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學生一旦對某一學科或某一活動產生一種樂趣,就會為之付出極大的努力。在探究認識某種對象的活動中產生一種樂趣,在奮斗中形成志趣。強烈的感情可以變成追求的巨大動力。可見,興趣和感情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要善于在學生認識實踐活動中激發他們對思想品德課學習的興趣。
在幾個月的研究與實踐中,利用課改的理論,將以前傳統的思想品德課堂中的導入部分進行精心的設計,把單純的“我問你答”,老師給出問題,然后學生再記憶理解,并強化運用它去解決問題的過程,變為學生在教師的課前名言、諺語引思的設計情景中主動地去探究知識。同時,老師在自己主動的尋求下,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方法比生硬地灌輸到他們的頭腦中效果好的多。經過幾個月的觀察,發現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所提高,每次上課之前學生的臉上都帶著興奮的表情,好象在說:“這節課老師又給我們設計了什么樣的情景等著我們去探究”,每當看到學生這樣的面孔,我就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他們對思想品德有了學習的意識和興趣,這比什么都可貴。
二、名言導思
在教學《自我新形象》中“我心中的理想形象”之后,投放出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首先,讓學生在組內討論,交流,然后,每組選派出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比比看哪組品味賞析最好。最后,教師評價鼓勵,既達到鞏固已學的知識,突破重點,釋疑難點的目的,又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
三、名言仿寫
在學習《享受學習》這課內容時,讓學生理解、品味孔子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荀子的名言:“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接著組織學生開展一次有關“學習的座右銘”主題探究活動。其目的:讓學生認識學習的快樂,深知學習的艱辛;培養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科學的情感;培養學生克服困難,朝著學習目標前進的堅強毅力。讓學生制訂自己學習的座右銘,其步驟:第一,讓學生收集有關的名言和諺語。第二、展示、交流、暢談自己的體會。第三,各自仿寫名言。第四、小組內交流、評選仿寫名言。第五、推選出小組的仿寫名言,在班上交流。第六、確定自己學習的座右銘,張貼在自己的課桌上(文具盒上),或制作成精美書簽送給朋友和老師。讓學生仿寫名言,不僅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而且能達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四、課堂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參與
調動參與是以學生為主體教育思想的核心,只有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其體驗學習的艱辛與快樂,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信任學生,尊重學生,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的新型教學過程,創設新的問題情境,設計開放性的問題,以提供探索創新的空間。
在課堂教學中,盡量設計一些面向全體同學的質疑空間,或是把問題分出層次,不讓部分學生掉隊,每個人都有發問的機會,在他們回答時,我適當地穿插鼓勵的話語、信任的目光,會心的微笑、贊揚的手勢,這樣他們會在一種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消除了他們在學習過程之中的緊張情緒,消除了學習帶給他們的壓力,讓他們在輕松的氛圍中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
?教學目標
1.交流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
2.借助文言文中學過的生字,推想相關詞語的意思。
3.體會引用名人名言的好處。
4.從整體布局、運筆風格、結構安排等方面欣賞書法家趙孟的楷書作品。
5.積累有關革新、發展的古語名言,大致了解這些古語名言的意思。
?教學重難點
1.交流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借助文言文推想成語的意思。
?教學策略
1.交流平臺
圍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個話題,以孔子的名言談話導入,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進行交流。教師相機指導總結,強調要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運用這些好習慣來提高學習效率。
2.詞句段運用
引導學生借助文言文中學過的生字,推想相關詞語的意思,學會舉一反三遷移運用已學過的知識。以談話引入的方式引導學生說一說他們知道的名人名言,讓學生通過比較引用名人名言的句子和去掉名人名言的句子在表達效果上的差異,再聯系課文內容和例句深入體會引用的好處。
3.書寫提示
通過展示書法作品,讓學生拓展交流他們所了解的其他有名的書法家,引入書寫提示。引導學生從整體布局、運筆風格、結構安排等方面來欣賞趙孟的楷書作品,并談談對自己今后寫字的啟發,達到提高學生的書法鑒賞能力和指導學生寫字實踐的目的。
4.日積月累
課件出示“日積月累”中的古語名言,通過自由朗讀、練讀、分組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初步理解古語名言的意思。學生交流自己對名言的理解,教師引導總結四句話的相通之處,學生嘗試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最后拓展交流這四句名言對自己的啟示。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交流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
2.借助文言文中學過的生字,推想相關詞語的意思。
3.體會引用名人名言的好處。
?教學過程
一、
交流平臺
1.談話,導入“交流平臺”。
課件出示: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貫如自然。”
——《漢書·賈誼傳》
談話:孔子說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小時候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和天生的一樣牢固)今天我們來圍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個話題進行交流。(板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讀一讀,結合實際交流。
(1)啟發引導:同學們,如果在學習中遇到問題,你們會怎么辦?
預設:遇到問題,隨時向人請教,或者讀書、查資料,琢磨解決問題的辦法。
小結:對啊,勤問勤查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它能讓我們學到不少知識,也能讓我們獲得好的學習方法。(板書:勤問勤查的習慣)
(2)自讀交流。
①同學們默讀“交流平臺”的內容,教師提出自讀要求:
課件出示:
l
一邊讀一邊思考:除了“勤問勤查”,還提到了哪些學習方法?
l
重點的句子做標記。
②學生交流學習方法,讀出相關的句子。
課件出示:
l
勤問勤查的習慣
l
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
l
堅持課外閱讀的習慣
l
修改自己習作的習慣
3.聯系實際,拓展交流。
(1)引導交流:在學習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四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你們還有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請大家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談一談。
(2)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相機點撥。
預設:課前預習的習慣、舉手發言的習慣、寫日記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等。
(3)小結:同學們,希望大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習的自覺性,提高學習效率。
【設計意圖】葉圣陶先生告訴我們:“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的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怎樣通過“交流平臺”的教學,讓學生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有更深的認識呢?首先,談話導入,引入交流主題;接著,在老師的啟發與引導下,談到勤問勤查的習慣,以及其他三種學習習慣;最后,讓學生聯系實際交流自己的好習慣。
二、
詞句段運用
1.推想詞語的意思。
(1)設問引入。
師:同學們,成語是漢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運用的。理解成語意思的方法有哪些呢?
預設:聯系上下文、查工具書、聯系生活實際、抓重點字等方法。
引導:今天我們來學習聯系文言文中學過的生字推想成語意思的方法。
(2)舉例說明。
①出示成語:赴湯蹈火。
②引導:請聯系文言文學過的生字,說說成語“赴湯蹈火”的意思。(指名說)
③回顧:《兩小兒辯日》中“及其日中如探湯”的“湯”是什么意思呢?(熱水)
④學生試著解釋成語。
⑤教師小結:跳進熱水之中,踏著烈火,比喻不避艱險,奮不顧身。
(3)完成練習。
①學生根據剛才的方法,借助文言文中學過的生字,推想成語的意思,完成課本第91頁的第一題。
課件出示:
你能借助文言文中學過的生字,推想下面成語的意思嗎?
走馬觀花
自愧弗如
聲淚俱下
不以為然
過猶不及
②學生交流。可以運用泡泡提示語中的句式交流。
走馬觀花:走,奔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比喻粗略地觀察事物。
自愧弗如:弗,不。自感不如別人而內心慚愧。
聲淚俱下:俱,一起。邊訴說,邊哭泣,形容極其悲慟。
不以為然:然,對。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輕視意)。
過猶不及:及,達到。事情辦得過火,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好的。
2.引用名人名言。
(1)談話引入:請說一說你們知道的名人名言。(可指名回答,也可小組內互相交流)
過渡:同學們知道的名人名言真不少。在文章中引用名人名言,往往能收到很好的表達效果。
(2)體會引用名人名言的好處。
①讀下面的語段,體會引用的好處。
可以用以下兩種方法體會引用名人名言的好處:一是聯系上下文,二是比較引用名人名言和去掉名人名言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課件出示:
l
正像數學家華羅庚說過的,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
l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像我這樣對閱讀如饑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
②教師歸納總結。
開頭引用名人名言具有提綱挈領、總領全篇、引人入勝、為整篇文章奠定基調等作用。文中引用名人名言可以在說明問題、闡明觀點時增強說服力,具有突出中心、富有啟發性、使語言精練等作用。而在文章末尾引用名人名言則可以起到畫龍點睛、啟迪讀者的作用。
(3)聯系實際談體會。
教師提問:你在習作中引用過名人名言嗎?通過學習,你有什么體會?
學生舉例說明,談體會。教師予以肯定和鼓勵,并提出要求。
【設計意圖】如何讓學生體會引用名人名言的好處呢?一是聯系上下文,二是作比較。不僅要讓學生體會到引用名人名言的好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習作中恰當地引用名人名言。因此,設計了“聯系實際談體會”的教學環節。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從整體布局、運筆風格、結構安排等方面欣賞書法家趙孟的楷書作品。
2.積累有關革新、發展的古語名言,大致了解這些古語名言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
書法欣賞
1.圖片導入。
課件出示:
師:這是誰的作品?你還知道哪些有名的書法家?
學生:這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還知道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蘇軾、米芾、黃庭堅等書法家。
師:書法史上的“楷書四大家”是指唐代歐陽詢(歐體)、唐代顏真卿(顏體)、唐代柳公權(柳體)、元代趙孟(趙體)。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元代書法家趙孟的書法作品。
2.書法欣賞。
(1)指導欣賞的方法。
可以從運筆特點、結構特點、整體感覺等方面欣賞書法作品。
(2)欣賞元代書法家趙孟的楷書作品《三門記》。
①課件出示作品:
課件出示:
②學生說自己的感受。
教師提示:運筆自然,點畫圓潤多姿,具有行書的筆意;結構嚴謹端莊,平正寬綽;整體上顯得秀麗柔美,穩健大方。
③師:欣賞完《三門記》,你對今后的寫字有什么想法?
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設計意圖】由“楷書四大家”引入,不僅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文化常識,還對書法家趙孟的成就心生敬佩,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提高學生的書法鑒賞能力?關鍵是要讓學生掌握書法欣賞的方法,而本環節突出了方法指導。最后,引導學生從書法欣賞中受到啟發,指導自己的寫字實踐。
二、
積累古語名言
1.讀一讀,了解大意。
(1)考考大家:比喻學生的成就超過老師或后人勝過前人,可以用哪一句古語名言來形容?(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2)讀一讀下面的古語名言。
課件出示:
l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周易》
l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禮記》
l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荀子》
l
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
——《淮南子》
自由朗讀,教師教讀,練讀,指名讀,分組讀,齊讀。
(3)試著說一說每句話的大致意思。
①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會發生變化,只有發生變化,事物的發展才不受阻礙,事物才能不斷地發展。
說明在面臨不斷發展的局面時,必須要改變現狀,進行變革。
②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如果能每天除舊更新,就要持之以恒,不停地革新。這句話從勤于省身和動態的角度來強調要及時反省和不斷革新,激勵人們自強不息,創新不已。
③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靛青是從蓼藍里提煉出來的,但是顏色比蓼藍更深。常用以比喻學生的成就超過老師或后人勝過前人。
④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
如果對人民有好處,
就不必效法古人的制度;
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襲舊的規矩。
(4)這四句話的共同意思是什么呢?(改革創新,發展超越)
2.背一背,暢談體會。
(1)引導背誦。
(2)拓展說話:學習了以上四句古語名言之后,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設計意圖】對于這四句名言,重點是讓學生讀讀背背,了解大意。這四句名言都是文言古語,有些拗口。老師要教讀幾遍,讓學生以多種形式朗讀。讀熟了,“其義自見”。學生說一說每句話的大概意思,老師只適當點撥指導。最后,力爭讓絕大部分同學把這四句古語名言背下來。
?教學反思
語文園地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語文的核心素養。本次語文園地教學,注意到了以下三個方面:
1.巧妙導入。
成功的課堂導入,會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情境,更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欲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次“語文園地”設計了設問導入、談話導入、圖片導入等,效果不錯。
2.方法指導。
一、利用資源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根據這一特點,采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
1.利用教材資源激發興趣。教材中蘊含的成語與名人名言資源非常豐富,教師要好好利用。如《三顧茅廬》講的是劉備三請諸葛亮的故事,教師可設疑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你想知道諸葛亮出山幫助劉備以后,是怎樣建功立業的嗎?”這篇課文所在的那個單元練習中有一組反映諸葛亮一生的成語:初出茅廬、屢建奇功、獨木難支、回天無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學生便會聯系所讀故事進行熟記,有利于對成語的理解和積累。
2.課前一分鐘成語故事演講激發興趣。結合我校“三部九步”教學模式的開展,我鼓勵學生每天進行課外閱讀,并在課堂上開展一分鐘成語故事演講比賽,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做到了理解與記憶同步進行。
3.結合課文內容激發興趣。如在教學有關父母恩的文章時,可引用“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或“淡看世事去如煙,銘記恩情存如雪”等名言激發學生對父母師長的情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爭做孝敬父母、孝敬長輩的好孩子;在學習珍惜時間這方面的文章時,可引用“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或“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氣力”的名言,并舉例將珍惜時間與浪費時間這兩種行為及其結果作以比較,讓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進行名言的積累。
二、幾種有效的積累途徑
1.課堂教學中積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師要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語言積累。課堂上積累的方法很多,如課前預習積累,遇到成語與名人名言可通過查閱辭典、請教等形式達到熟記、積累的要求;課堂學習積累,即教師在課堂上“引經據典”“旁征博引”之時涉及到一些成語或名人名言,學生即時記錄在本上,結合課本內容進行熟記積累。
爭強好勝是小學生的天性,他們都想在同學面前露上一手,在教師面前表現一番,這是展開成語和名人名言積累的良好契機。于是,我就利用競賽背誦的方式幫助他們積累成語,讓生生之間互背,小組之間比賽背,男女生之間競賽背,為學生搭建展示自己所積累的成語的平臺,使他們在競賽中增強自信,提高語言積累的興趣。
誦讀記憶是積累成語的重要方法。成語整齊劃一,讀起來朗朗上口。小學生正處于儲存語言的最佳時期,多背一些優美詞匯和名言警句,有利于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豐富語言庫存。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背誦的指導,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背誦時間,加強檢查的力度,讓學生樂于背誦并體驗成功的樂趣,并用歸類法將背誦后的成語進行整理,如數字成語、歷史成語、寓言成語、寫人成語(人的神態、動作、心理、品質等)、寫景成語(山、水、花草)等。
2.課外閱讀中積累。課外閱讀是積累成語和名人名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為與課堂學習相比,課外閱讀的時間、空間和資源的限制性相對較小,學生可以“放開手腳”,加之教師指導得當,學生一定會在課外閱讀中收獲著比課堂學習更多、更好的成果。如讀書筆記式積累,記一些好詞、好句或感受深刻、意蘊深長之句;網絡搜索式積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搜集相關信息,輔助學習;對比閱讀式積累,即把寫同樣內容的不同資料源對比著閱讀,了解不同作者的不同視角和觀點,再融合自己的觀點進行卡片式資料積累。
上學期收假后的第一節語文課,我走進教室,看到教室里兩個月不見的學生們期待的笑臉,我卻讓他們拿出作業本,說:“今天我們不忙著上新課,先來做個小測試……”教室里立即嗡嗡地響成一片,有學生說:“開學第一天就測驗?壓力好大。”他們的臉色凝重起來,非常焦急,遲遲無法動筆。
我的心開始抽緊。新課標強調日常的語言文字和習慣的積累和養成,我平時也提醒了他們。題目并不難:“校園里很多地方張貼了許多的名言和有關文明禮貌的溫馨提示,請你寫一寫你都讀到了什么內容,有什么感想。”這個題目的內容是他們所熟悉的,就出現在他們身邊,應該便于他們說和寫,但學生還是不知所措,這說明學生在平時不認真觀察,不夠留心生活。那些名言和溫馨提示是生活中的語文,只要留心觀察,我們就能有所收獲。我原先是這么設想的:第一步是測驗,組織學生交流,要不吝表揚,點明學生們記住的這些名言和一些文明禮貌用語是生活中的語文,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學得到;第二步是引導學生弄懂每一條名言的意思。可事實讓我始料未及,全班沒有幾個學生能順暢地寫出來,他們有的冥思苦想,有的抓耳撓腮,就是沒有多少個動筆寫。看來,學生們對校園里貼出來的名人名言和警句都視而不見,即使見到了,也沒有記下來。
難道這節課就這樣讓學生交白卷嗎?我想,課堂是師生互動生成的,而互動生成要靠師生互相交流才能有效完成。交流主要靠語言,如果學生不積極表達自己的學習成果,提出自己的想法,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是無法實現交流的,只能是老師“一言堂”。所以,重視課堂中學生的表現,就是希望學生經常地、及時地把自己的學習體驗、學習成果及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表達出來,與老師、同學交流。這樣的課堂是老師所期待的。
于是,我改變了之前預設好的教學思路,說:“我想開學第一天同學們都太忙了,沒有顧得上在校園里走一走,所以答不上來,是不是?那好,現在老師給大家十分鐘的時間,讓大家在校園里轉一轉再答卷,好嗎?”“耶!”學生不約而同地歡呼,蜂擁著奔出教室。
我跟著學生們跑出教室,看到他們個個興高采烈地奔向校園各處,指著花壇里、墻壁上的標語和名人名言朗讀了起來,細心的學生還帶了小本子記錄。一直跟學生很親近的我自然加入到了學生們的談話中,跟他們聊這條標語的含義和特點,講那句名言給人的啟示和與它有關的名人事跡。
3.積累有關詩歌的名言。
一、回顧所學,導入新課。
1.同學們,第三單元主要學習的是什么?(現代詩)
2.請同學們先回憶一下本單元的4篇課文,想一想:現代詩有什么特點?(有節奏感;蘊含豐富的想象;飽含真摯的情感。)
二、學習“交流平臺”。
結合本單元的詩歌,歸納現代詩的特點。
三、學習“識字加油站”。
1.這些古代文人你都認識嗎?和同學們交流一下,看看你對他們了解多少。
2.出示生字,指名認讀。(屈、淵、孟、甫、韓、愈、禹、錫、仲、龔。)
四、學習“詞句段運用”。
1.(1)讀句子,注意加點的部分,分析其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體會如何描寫顏色。
(2)找一找其他描寫顏色的句子,和同學交流。
2.讀一讀,注意節選詩歌的加點部分,說說加點的文字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排比)
(1)請你在學過的課文中再找出幾處運用排比手法的句子,并與同學們交流、品味,說說這樣表達的好處。
(2)仿寫練習:請你運用排比手法寫一首小詩。
五、學習“日積月累”。
1.學生齊讀“日積月累”的句子。
2.學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這些句子都是描寫詩歌特點的。
(1)詩是人類向未來寄發的信息,詩給人類以朝向理想的勇氣。——艾青(談詩美)
(2)詩和音樂一樣,生命全在節奏。——朱光潛(談詩的節奏)
(3)詩是強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寧靜中回憶起來的情感。——[英國]華茲華斯(談詩歌創作)
3.你還積累了哪些描寫詩歌的名言?請在全班交流。
(1)詩歌是一團火,在人的靈魂里燃燒。這火燃燒著,發熱發光。——[俄國]列夫·托爾斯泰。
(2)和諧是詩的語言的生命。——郭沫若
4.讀了這些詩句,你明確詩歌的特點了嗎?
六、小結。
“故事是兒童的一大需要”。教師抓住小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用與文本相關的故事,吸引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一位教師在學習《可貴的沉默》一課時,先讓學生講講自己的生日是怎么過的,你的感受怎樣?學生們興致勃勃地講述著自己過生日時的興奮與快樂,有的似乎還沉浸在生日的氛圍中,這時老師說話了:孩子們,我們的課文也講了一個與生日有關的故事,快讀一讀,看看課文中的小伙伴為什么沉默?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可以把你的感受直接在文中相關的地方做出批注。教師的一個問題,學生對課文學習產生了高度的關注,從而使學生產生了急不可待地要閱讀課文、體會內涵的意愿。
二、問題導入法。
疑問是點燃學生思維的火種,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原動力。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用問題導入比較常見。這一方法出現在課堂上常常有三種形式,一是開門見山式,就是教師直接提出問題,開宗明義,讓學生帶著問題直接走進文本。如一位教師在學習《生命生命》一課時直接提出了問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課文是通過哪些事例來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的?隨后出示了“學習提示”,這一方法雖然過于簡單,但學習目標比較明確。問題導入的另一種方式是制造矛盾式。在學習《將相和》一文時,老師用這樣的問題進行導入的:通過以前的學習,我們知道廉頗對藺相如很不服氣,你們贊同嗎?(不贊同)那么我們就來認真地讀讀課文,從文中找出依據,來和廉頗講講道理。這一問題的提出,立刻激起了學生讀書的欲望。問題導入的第三種方式就是回憶式,一位教師在學習《觸摸春天》一文時,通過出示重點語句,引導學生回顧“課文講了一件怎樣的事?”,很好地將兩節課的知識聯接到了一起。
三、媒體導入法。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提高,運用媒體導入新知的越來越多,也更受孩子們的喜愛。在學習《一夜的工作》、《鄉下人家》等課文時,教師們都通過媒體呈現給學生一組組圖文并茂的圖片,學生在聲像俱全的視頻引導下,教師適時明確學習任務,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很快走進了文本的學習。在學習《我最好的老師》一課時,講課教師借助歌曲《老師,辛苦了》導入了新課,學生在享受音樂美的同時進入新課的學習,這樣更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消除緊張與消極心理,以此來營造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
四、名言導入法。
名言警句是思想與藝術的結晶,每一個名言警句都有一段故事,而且這些名言警句也為學生所熟悉。因此收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名言警句來導入新課學習,更利于深化文章的主題,渲染氣氛,使學生從中悟到人生的真諦,得到情感的陶冶。如在學習《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時,教師讓學生們交流搜集到的居里夫人的名言,然后由此導入新課的學習,這樣更深化了學生對居里夫人的了解,也進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五、謎語導入法。
這一方法比較適合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也更容易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位老師在學習《胖乎乎的小手》一課時,就使用了謎語導入,上課伊始,老師要學生猜謎語:“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本領大。”孩子們興趣盎然地短暫交流后,異口同聲地回答“手!”,教師因勢利導,“課文中也寫了一雙胖乎乎的小手,它都做了些什么呢?趕快讀課文找找答案吧!”短短的幾分鐘,學生們很快投入到了課文的學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