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5:22:0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觀賞園藝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選擇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新生兒共689例為對照組,男411例,女278例;早產兒195例,足月兒494例;胎齡28.0周~40.8周(37.5周±2.5周)。2013年7月—2013年12月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法期間在我科住院的新生兒929例為觀察組,男516例,女413例;早產兒247例,足月兒682例;胎齡27.8周~41.0周(37.7周±3.3周)。疾病種類包括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早產兒、新生兒肺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窒息、缺氧缺血性腦病、敗血癥、低血糖、新生兒貧血、胎糞吸入綜合征、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足月小樣兒、氣胸、膿皰瘡、化膿性腦膜炎、感染性腹瀉、新生兒硬腫癥。兩組患兒在性別、胎齡、疾病種類及病情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科室已有的護理規范對住院新生兒實施皮膚護理。觀察組護理風險管理實施方法如下: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分析新生兒科常見醫源性皮膚損傷及發生原因,制定風險管理程序及防范措施。
1.2.1常見醫源性皮膚損傷原因
①劃傷:患兒指甲抓傷;護士剃頭時不慎割傷頭皮;輸液針頭從肝素帽牽拉掉下,劃傷皮膚等。②壓傷:留置針、肝素帽、導管對皮膚造成壓傷;遺留的針帽及不正確應用棉簽壓迫止血等引起的皮膚損傷;無創輔助通氣時對鼻中隔的壓傷;氣管插管固定不恰當,造成口角皮膚壓傷等。③擦傷:患兒在藍光箱及暖箱時,四肢摩擦引起骨突處皮膚破損等。④粘貼傷:取敷貼和固定用膠布及電極片時引起的皮膚損傷;粘貼敷料方法不正確,導致張力性損傷等。⑤藥物滲漏:新生兒血管較細,血管壁較薄,靜脈位置較淺,當輸入一些刺激性較強藥物或長期輸液且觀察不及時造成藥物滲漏損傷皮膚。⑥皮膚感染損傷:沐浴時穿刺處浸濕;留置針保留時間過長;患兒嘔吐后未及時清潔皮膚。⑦燙傷:儀器設備故障;藍光箱、輻射臺膚溫探頭脫落;沐浴時水溫過高導致燙傷。
1.2.2防范措施
①加強護理人員風險意識培訓,學習運用護理風險管理方法,增強責任心,操作動作輕柔,提高人文關愛。②改進護理方法及流程,如皮膚的患兒戴棉布手足套保護;體重大于3000g或活動度較大的患兒足端放置長條形軟布墊;規范膠布及敷貼等的使用,盡量減少粘貼時間及范圍,撕取時動作輕柔,用生理鹽水或潤膚油,邊浸濕邊撕取;為減少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敷料撕取時造成的損傷,將PICC敷料常規更換時間定為1周1次;極低及超低體重兒盡量使用水膠體敷料;妥善固定各種導管、監護線等,緊貼皮膚時予適當襯墊。③加強輸液操作管理。認真評估、選擇合適的部位及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針柄處根據情況用小棉球襯墊,禁止覆蓋穿刺點;輸液針柄用條形膠布交叉固定于肝素帽上;輸注特殊藥物時有明確的床頭標識,15min~30min觀察1次,做到“一看二摸三對比”,如有滲漏及時報告,根據藥物性質采取不同處理方法;沐浴時使用一次性手套保護留置針;需長期輸入強刺激性藥物的病人選用PICC。④維持儀器設備正常工作狀態,建立“日常設備檢查維修記錄本”,統一“設備故障”及“運轉良好”等標識,專人負責,定期檢查。
1.2.3觀察指標和評估
觀察兩組新生兒住院期間發生皮膚壓傷、劃傷、粘貼傷、擦傷、藥物滲漏所致損傷、皮膚感染損傷、燙傷共7項指標。責任護士認真評估患兒皮膚情況,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記錄住院期間皮膚異常情況及處理措施,填寫專用交接班本。風險管理小組每日檢查,定期總結。
1.2.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中國56個民族就有56個不同風格的音樂歌舞文化,如藏族的弦子舞、彝族的跳月舞、蒙古族的牧歌等等,都是很有特色又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樂。而這些音樂文化中又滲透了這些民族的民俗習慣、生活特色、歷史淵源等文化內涵。讓孩子們通過對這些音樂的學習去了解一個民族或地域的文化特色,感受其音樂文化魅力,增進學生文化素養。就如在國家新頒布的《音樂課程標準》所指出的:音樂與相關文化是音樂課人文學科屬性的集中體現,是直接增進學生文化素養的學習領域。我國現行的多個版本的音樂課標教材中都有這類集中體現某個民族或地域的音樂文化的歌舞樂綜合性單元,如湘版教材中的具有維吾爾族風格的單元《天山風情》、蘇教版中的具有江南小曲風格的單元《甜甜江南》、人教版音樂教材中的《西部風情》等等。
接下來我試通過湘版教材中的《草原上》這一課,來談如何進行相關文化背景下的歌舞樂綜合課的教學。
《草原上》是一個集中體現蒙古音樂及相關文化的教學單元。它由:《森吉德瑪》、《牧歌》、《可愛的羊群》、《大雁湖》、音樂活動《小馬跑來了》等教學材料組成。基于《音樂課程標準》中“應注意從關注音樂特點的角度進行綜合課的教學”的要求,如何在不偏離音樂本質的情況下來滲透相關文化信息呢?我是這樣做的:從中選取了我認為最能代表蒙古民族中各種文化特色的《牧歌》、《可愛的羊群》、蒙古族筷子舞以及能夠體現出蒙古人民最主要的文娛活動的節奏活動“小馬跑來了”。為了讓孩子們能感受到蒙古族歌舞的風格特點,并從音樂的角度去了解這個民族文化色彩,我運用了以下教學方法,將每一個教學活動落實到位,使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著興趣,并體會到了音樂帶來的審美體驗。
一、游戲導入,巧妙地將相關文化與舞蹈教學相結合
在這節課中,同學們會接觸到蒙古族一個很有特色的舞蹈――筷子舞。筷子舞是在蒙古舞基本舞蹈語匯的基礎下加入筷子敲擊的動作而形成的。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這個舞蹈,我從一開始就進行了鋪墊。在課前的律動環節里,我身著藏族的衣服,用學生熟悉的蒙古族歌曲《我是草原小騎手》帶領學生模仿蒙古族的舞蹈進行律動,為以后的舞蹈教學做輔墊。接下來,我用“我跳你猜”的游戲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通過對“擠奶”、“抖肩”、“雄鷹展翅”、“騎馬”等典型的蒙古舞蹈動作的競猜活動,自然地過渡到了對蒙古族是游牧民族的生活特色、蒙古族的服飾特色以及蒙古人民的信仰等各種民俗特色的介紹。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模仿這些典型動作,實際上也是進入了學跳筷子舞的環節。而在以后的筷子舞學跳時,只要引導孩子們將筷子舞的擊筷方式帶入舞蹈韻律加入到這些舞蹈動作中來,即完成了對筷子舞的教學,學生們也學得輕松愉快。
二、情境設置,巧妙地將相關文化與音樂知識相融合
在這節課中,有一個“附點八分音符”的音樂知識,教材針對這個音樂知識設計了一個“小馬跑來了”的節奏活動。為了讓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完成知識技能的學習,我通過“小馬跑來了(初聽與模擊節奏)”、“誰是小冠軍(附點八分節奏的音樂形象感受)”、“認識新朋友(附點八分節奏的介紹)”、“跟著冠軍跑一跑(練習附點八分節奏)”、“小馬接力賽(二八節奏與附點八分節奏的對比練習)”、“萬馬奔騰的那達慕大會(三種節奏的混合身勢練習)”等教學環節,將包含附點八分節奏學習的《小馬跑來了》這一活動融入草原人民特有的那達慕大會賽馬的情境中來。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們學得非常開心,玩得也非常愉快,通過不斷地感受與參與模擊,對附點八分音符有了深刻地感受。另外,通過參與這些活動,他們也了解了蒙古人民的文娛活動特色,并對蒙古族是“馬背上的民族”這一說法有了更深刻地了解。
研究生教育以培養適應社會的高級專業人才為目標,是我國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結合點和至高點,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自1980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長遠的發展。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對高級人才的需求日益趨向多樣化,應用型、復合型、創新性人才需求越來越多,而目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尚不能完全滿足要求。1999年12月,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加強和改進研究生培養工作的幾點意見》中明確提出了改革培養制度和培養模式。2002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和教育部研究生工作辦公室組織編寫的《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戰略報告》中提出了明確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研究生培養目標;根據不同的培養目標設計科學合理的培養過程;積極推進彈性學制的實施等內容。2005年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加強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進一步提高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更是從指導思想、主要任務、組織實施三個方面給加強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提出了若干重要意見。可見,改革創新研究生培養模式,培養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性高層次人才是研究生培養工作中一項現實的、緊迫的任務。
本研究以“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學科研究生培養為試點,以全面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綜合素質為重點,以切實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為目標,構建培養社會發展所需求的高素質人才的研究生培養模式。進而為推進我國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做出自己的探索和努力。
一、研究思路與方法
(一)研究思路
首先明確本研究所涉及的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基本概念、范疇,調研清楚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歷史沿革和現狀,找出園林學科研究生現行培養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全面分析新型培養模式構成要素和關鍵環節,從理論層面構建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新型培養模式在實踐中的運用,根據實施過程中的效果反饋,進一步修改培養模式,最終形成完善的園林學科研究生培養模式。
(二)研究方法
遵循客觀性、發展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采用文獻法、調查法(問卷調查法和走訪調查法相結合)的方法調研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歷史沿革和現狀。調查的內容包括教學方面、導師指導情況、培養質量評定、研究生管理及能力拓展等方面。
二、調研結果分析
通過對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發現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①培養方案中培養方向面窄、課程設置中課程較少,范圍較窄,學生選擇余地小,不利于研究生的多方向、個性化培養。②教學管理制度不規范,研究生課堂教學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③導師組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部分導師工作責任心不強,創新創造能力有所欠缺。④研究生日常管理組織和制度體系尚不完善,研究生第二課堂活動數量少,質量有待提升,研究生個人綜合能力尚需增強。⑤研究生實踐動手能力、專業創新能力有所欠缺,難以滿足社會對應用型、復合型、創新性高級人才的需求。⑥研究生培養質量監控評價標準體系不健全,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有待加強,培養的各環節都存在一些重視不夠,把關不嚴等問題。培養質量實時監測和信息反饋機制尚不健全。
三、構建新的研究生培養模式
針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制定完善該專業研究生培養方案、健全研究生教學管理運行機制、形成運轉有力的學生管理工作體制、全面實施以增強實踐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完善研究生培養質量信息反饋和綜合評價體系入手,構建具有理論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新型研究生培養模式。
(一)根據社會對高層次人才需求,修訂形成了新的園林學科研究生培養方案。新增了園林植物造景應用和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兩個研究方向;同時調整優化了課程設置,增添了拓寬學生知識面、強化實踐技能、體現技術應用能力的6門專業選修課。
(二)圍繞提高教學質量,完善了研究生教學管理運行機制。采取多種舉措提高研究生教學質量,形成以促進知識創新和能力培養為主導目標的研究型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研究能力;完善課程教學大綱,制定規范教學日歷,嚴格按照教學日歷進行教學;制定修訂研究生系列教學管理制度,形成了較為健全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三)建設高水平導師隊伍,增強指導學生的業務保障能力。將在園藝學科和校外科研院所從事觀賞園藝研究工作的教授、研究員邀請至本學科,聯合成立導師組,學科之間的交叉、交流、融合,極大拓展了青年導師的知識面,創新能力得以增強。
(四)夯實思想政治教育基礎,構建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運行機制。健全了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各級組織建設,形成了科學、嚴密,旨在加強研究生思想教育和行為管理的組織體系,加強化建設。制定了系列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的制度,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涵蓋研究生思想教育、素質拓展、先優評比、行為管理、安全保障等在內的制度體系。
(五)多措并舉,切實增強研究生素質。加強了條件建設,依托“十一五”省級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在原有校內科研創新平臺的基礎上,相繼建成了山東農業大學城鄉風景園林研究院、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綜合實驗室、園林校內實訓基地,并積極建設校外實踐創新基地。倡導學生積極從事科研活動,激勵學生自己確定感興趣的研究方向、獨立進行實驗設計。定期舉辦林學院研究生學術論壇和階段性學術交流報告會,濃厚學術氛圍,開闊學術視野,提高其科學研究和論文撰寫能力。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國內外各種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來校做專題報告。加強第二課堂活動的分類指導。起到豐富生活、培養愛好、形成專長、增進身心健康的作用。多種措施的實施,增強了學生的實踐創新、動手操作和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綜合素質。
(六)完善培養質量實時監測和信息反饋機制,建立健全了研究生培養質量綜合評價體系。制訂了一系列事關培養質量的評價辦法,每學期一次研究生、導師人才培養質量座談、調研會,每年度一次畢業生跟蹤調查,涵蓋了從研究生復試、課堂學習、課程考試、能力培養、中期考核、學位論文、畢業答辯、工作表現等各個環節,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研究生培養質量考核評價和監控督導機制。
四、新培養模式的應用及效果
該培養模式從2008年9月開始在2008級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學科點研究生中實施,后擴至2009、2010級學生,經實踐檢驗,有力提升了園林學科研究生培養質量,取得了較好成效。
(一)研究生的科研素養、學術素質、綜合能力得到較大提升。研究生的科研素養和學術素質得到較大提升。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的論文數量顯著增長,質量明顯提高。研究生的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得到明顯增強。
(二)研究生的就業質量和社會評價得到顯著提高。該模式實施后,研究生社會競爭力得到增強,就業情況有明顯變化,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得到提高,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反饋良好,總體評價較高。
該培養模式的推廣應用產生了良好的輻射帶動效應,并促成了招生、培養、就業的良性循環。該培養模式已在山東農業大學林學院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專業實施三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林學、水保等相近學科專業相比,產生了明顯比較優勢。受其影響,林學院內林學、水保等學科也在研究生培養方面借鑒其做法,推廣其經驗,相信隨該模式的進一步完善,將會產生更大的輻射帶動作用。與此同時,隨著園林學科研究生培養質量和就業層次的提高,近年來園林學科的招生狀況趨于火爆,每年研究生報名數量達到招生名額的3倍以上,每年招生人數在30人左右,占到學院研究生招生數量的一半,同學院其它學科相比,具有比較明顯的生源優勢,好的生源又為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奠定了基礎,從而在更深層次上推進了園林學科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健全和完善。
參考文獻:
[1]陳聞. 碩士研究生綜合素質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6) 73-75
[2]崔慧霞等. 護理專業研究生的培養模式[J]. 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 49-50
[3]劉紅奎等. 我國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弊端及改革[J]. 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9(2) 35-36
[4]牟艷娟等. 提升研究生就業競爭力的培養模式研究[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32) 78-79
[5]陳新忠等. 碩士研究生綜合素質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11),4-6
[6]馬林剛等. 優化培養模式 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07(3) 41-43
作者簡介:
0 引言
高水平的教學團隊不僅是專業建設的重中之重,更是高校教學改革發展的核心指標,一直以來人們都比較關注。2007年教育部制定并實施了“質量工程”,提出了“加強本科教學團隊建設,重點遴選和建設一批教學質量高、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建立高效的團隊合作機制,推動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開發教學資源,推動教學工作中的老中青相結合,發揚傳、幫、帶的作用,加強青年教師培養”。這表明教育部現在非常的關注高校教學團隊建設,并且還制定了可行的基本要求和工作目標。
園林植物系列課程教學團隊是吉首大學城鄉資源與規劃學院園林專業特色突出的教學團隊之一。團隊創建于2004年,由創建初的人員少、層次低、學科雜亂到2008年被評為校級優秀教學團隊;以團隊為核心的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學科被評為校級重點學科;2011年,以團隊為主要特色的園林專業被評為校級特色建設專業。目前,團隊依托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重點學科及園林特色專業優勢,以特色專業、重點學科、特色建材、精品課程、教學新秀等一系列重大質量工程建設為契機,經過幾年精心建設,已形成了一支業務精湛、老中青結合、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創新型教學隊伍。
1 教研室建設是保障
教研室不僅是教師們辦公集中的場地,更是教師開展教研教改的前沿陣地,教研室建設的科學合理關系到教學團隊的建設成敗。
1.1 緊靠學科專業設置教研室
學院依據學科在園林專業開辦之日起就設置了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教研室,將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學科無縫對接教研室,集中人力物力,重點建設園林植物系列教學團隊。“教研室-學科-教學團隊”三位一體的合理設置促進了學科專業和教學團隊的建設與發展。
1.2 積極開展教研教改活動
教研室成員緊緊圍繞園林植物系列課程積極開展各項教研教改活動,如聽評課、精品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及教改項目申報等,通過具體的教研教改活動發揮了教研室的先鋒堡壘作用,不僅培養了一批年輕教師,年富力強的教學骨干們也干勁十足,團隊意識明顯增強,學科歸隊效果顯著。近年來,團隊成員發表教研教改論文30余篇,完成省、校級教改課題8項。
2 師資隊伍建設是關鍵
是不是能夠保證更高質量的教學水平,其中兩個最關鍵性的因素就是師資隊伍的建設。近幾年,我國的教學隊伍已近發生了一些不小的變化,水平正在不斷的提高,結構更加合理,教師團隊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2.1 職稱、年齡、學歷結構
園林植物系列課程教學團隊中包括15名教師:2位教授,7位副教授;2位具有博士學位,12位具有碩士學位;年齡結構為50歲以上1人,40-49歲4人,30-39歲8人,30歲以下2人。團隊成員中有校級教學能手2人,教學新秀4人,校級優秀畢業論文(設計)指導老師5人,“三育人”先進個人2人。師資隊伍中,各年齡階段的老師分配的比較合理,團隊中有不少學術造詣較高,并具備較好的創新思維的教師,他們治學嚴謹,關心學生,工作積極性非常大。
2.2 青年教師培養
園林植物系列課程團隊現在非常重視培養青年骨干教師,在合理的教學團隊合作機制的基礎上,加強教師間交流與合作。在教學中做到老中青的結合,通過以老帶新的措施,培養更多更優秀的青年教師。我們可以按時召開教研會,讓那些教學經驗較多的老師進行示范;如果是新開課教師,要讓她們先進行試講,然后再做課后評議;在校、院兩級督導下,嚴格的指導青年教師,讓青年教師能夠在教學中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實力;按時開展一些關于教師教學的比賽等,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目前,團隊教師有1人被評為校級重點學科帶頭人,2人獲得博士學位,在讀博士3人;新晉升教授1人,副教授3人。
3 教學改革是核心
3.1 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
在教學內容中不僅要反映現代教育理念,符合時展的要求,而且還要反映本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要使教學內容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和先進性。
3.1.1 構建“五核心”課程體系。構建以園林植物學、觀賞樹木學、花卉學、植物造景、插花藝術5門課為核心的課程體系,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及相關理論,同時還能夠增強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逐步完善教學大綱,以此來保證教師更順利的進行教學;指導書要與學生學習的內容相匹配,這樣才能讓學生更積極的去學習;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教會他們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能力,讓他們呢具備更高的素質。
3.1.2 優化、更新教學內容。在充分研究五大基礎后,將其與研究應用課程緊密聯系,將二者很好的結合在一起。選擇一些質量高的教學內容,基礎知識要夯實,要注意與一些前沿接軌,綜合運用相關基本理論,以此來使教學內容更加充實,并且在教學中慢慢滲透各學科最新研究狀況,這樣理論重復的地方就會更少,學時也就減少了,而且理論處理的系統性也越來越顯著,培養學生具備更高的科學素養。
3.1.3 構建“厚基礎、分層次、模塊化”的實踐教學體系。重組園林植物學、觀賞樹木學、花卉學、植物造景、插花藝術等實驗內容,盡量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設計性實驗,通過開設園林植物學、觀賞樹木學、花卉學3門基礎實驗,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開設植物造景、插花藝術等實驗,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各種相關的知識,同時讓她們能夠更好的解決實際問題;通過開展課外創新實踐活動(如舉辦一年一度的校園“插花藝術節”,參加省級、國家級“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申報校級、省級大學生創新性實驗科技項目,讓部分學生參與教師科研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的創新意識更加強烈,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在精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并對課程體系作出合理的調整,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漸提高,這樣他們的動手能力就變得更強了,也能夠更好的解決實際中的問題,這樣就實現了充實他們基礎知識、培養他們各方面能力,提高他們綜合素質的目的。2007年我院2004級學生《張家界植物游》作品獲得了全國第十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一等獎,充分說明了“厚基礎、分層次、模塊化”的實踐教學體系是行之有效的。
3.2 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園林植物系列課程教學團隊教師深入學習和貫徹“以生為本”的思想,改革傳統教學中理論教學灌輸式、實驗教學驗證性的教學方法,從而讓學生具備更高的創新能力。
3.2.1 師生互動,實行研究性教學。從教學內容出發,使教學情境更加符合實際情況,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與大家一起討論和辯論,這樣讓大家對學習保持一種高度的熱情。這種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學習方法,不僅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而且還能讓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高。
3.2.2 采取教學與科研、教書與育人相結合的方法。充分發揮團隊的科研優勢,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基礎上做好科研工作,將教學與科研有效的結合起來,將更多的科研成果運用到教學中去,推動教學工作的開展;緊密結合學生的專業學習,寓思想教育于知識傳授之中,做到教書與育人的有機結合,實行大學生全程培養“導師制”。
3.2.3 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從專業課程教學特點出發,自2001年開始,開發并使用多媒體課件,當前很多學校的教學工作中都已經使用了多媒體。借助多媒體課件教學,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專業課程知識,這樣他們就能夠更加直觀的來理解抽象模糊的概念。不僅使課堂教學的信息量變多了,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將那些知識深刻的記在腦海里,給學生一個最好的學習環境,也讓教學工作收到一個更好的效果。
3.2.4 建立多元化成績評定方法。改變以往的考核方法,在對理論課進行考核的時候,將平時考核與期末考試結合起來,平時考核與期末考試三七分;關于實驗課,主要是對他們的平時實驗綜合能力進行考核,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綜合實驗能力,這樣才能夠不斷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讓他們具備更高的創新能力。通過考核和成績評定的方法來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鼓勵學生不斷進步,讓他們養成良好思維品質,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4 教材與課程建設是重點
4.1 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能推動教學團隊的科學研究水平與協作精神。園林植物系列課程團隊成員近年來共同編著出版了張家界植物游、室內植物裝飾設計、園林設計初步、園林假山與水體景觀小品施工細節、園林景觀鋪地與園橋工程施工細節、城市綠地規劃設計、園林工程招標投標與預決算、園林工程管理等8部教材,另有觀賞植物學、旅游植物賞析等著作即將出版。通過系列專業教材的編著,不僅提高了團隊的科研與教學水平,而且擴大了團隊在行業中的影響。
4.2 課程建設
課程建設水平關系到授課質量,園林植物系列課程教學團隊一貫來非常重視課程建設。團隊承擔的課程包括園林植物學、觀賞樹木學、花卉學、植物造景和插花藝術等,對于園林專業來說,這些課程都是比較重要的基礎課程,研究生入學考試都需要考這些。在團隊教師共同努力的基礎上團結合作,課程建設已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園林植物學、觀賞樹木學兩門課程于2006和2007年先后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園林植物系列課程百分之百地完成了試題庫建設和考核體系建設。
5 結語
西部高校大多為教學型院校,本科教學質量的高低關系到西部高校的辦學聲譽與發展前途,而本科教學質量歸根到底取決于其學科專業的教學團隊。園林植物系列課程教學團隊所取得的點滴成績貫穿于教研室建設、教學隊伍建設、教學改革、教材與課程建設之中。通過扎實的長期的點滴積累,團隊隊伍不斷擴大,教研教改意識不斷增強,教研教改水平不斷提高,教研教改成果不斷增多。我們相信,團隊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必定促進西部高校專業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增強西部高校專業辦學能力,擴大辦學影響。因此,基礎課程教學團隊建設意義重大,值得重視與付諸實際行動。
參考文獻:
[1]劉風春,陳希有,王林登.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理論與實踐[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1,33(1):5~8.
中圖分類號 G64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3-0284-02
研究生教育是我國教育結構里最高層次的教育,培養研究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是我國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當前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而如何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是需要深入思考并加以解決的問題。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是我國研究生教育的一部分,緊密結合實踐,提高其創新實踐能力是當前面臨的重要任務。在教育過程中不斷探索,建立健全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實踐能力及其個性發展,同時符合當下的經濟、社會和科技進步的,具有創新性質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制度和模式至關重要。
1 園藝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
為園藝技術研究、應用、開發及推廣、園藝教育等企事業單位和管理部門培養具有綜合職業技能的應用型高層次人才是園藝領域專業學位人才培養的定位。根據園藝行業、產業及其技術特征,園藝領域專業學位人才培養涵蓋的服務領域包括園藝良種繁育與推廣、基地規劃、設施設計與建設、生產管理、現代農業園區管理、園林苗木繁育、園林綠地規劃設計以及園藝全產業鏈技術體系建設與創新等。
2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的重要性
為更好地滿足社會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教育部立足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實際,將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的培養模式逐漸轉變為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實現研究生教育結構的歷史性轉型和戰略性調整。園藝領域全日制碩士專業涵蓋了果樹、蔬菜、觀賞園藝、茶學及其與之相關的交叉領域設施園藝中的諸項內容,果、菜、花、茶的栽培及繁種、貯藏加工的新技術與應用推廣。園藝領域碩士專業學位人才的培養,應與園藝生產實際緊密結合,與學術型碩士學位相比,所學課程結構更加注重應用技術和實踐技能。學位獲得者應具備農業技術推廣理論和方法,掌握園藝科學最新成果和應用技術,能夠獨立承擔園藝科學試驗研究、技術指導、組織生產及經驗管理任務,具備編制園藝發展規劃、開展咨詢服務等綜合能力。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自2010年開始招收園藝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起步較晚,健全合適的培養模式,對于提高研究生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3 園藝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
3.1 構建以實踐能力為導向的課程體系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應面向行業和社會,培養實踐能力優秀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專業實踐能力是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生命,實踐類課程是培養專業實踐能力的基礎。園藝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形成了以實踐取向為主導的課程體系。園藝領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在校期間,應學習農業碩士的基礎理論和實驗技術課程內容;系統地學習園藝專業基礎知識、現代傳媒知識、農業推廣知識等相關知識;還要學習生產管理技能、教學技能、調查分析技能、計劃與評估技能等。專業技能素質培養包含果樹、蔬菜、觀賞植物的品種培育、種苗生產、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采后儲運加工以及園藝產品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
3.2 搭建產學研結合的多元化專業實踐平臺
專業實踐能力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核心問題,專業實踐平臺的搭建和管理非常重要。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中,應屆本科畢業生所占比例較大,這些學生缺少實踐經歷,只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創建實踐基地則是研究生培養單位與行業企業共同搭建的一個人才培養平臺。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通過專業實習、教育見習、企業實踐的方式,利用共建的平臺先行了解相關職業行業的實際情況,在實踐基地中實現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深化理論[1]。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要充分加強與相關行業組織的聯系,建立長期、穩定的實踐基地。建設實踐基地要發揮校院兩級單位的主動性,學校可承擔部分跨學院的專業學位基地建設,同時采用激勵措施鼓勵和支持學院多渠道自主聯系、建設實踐基地。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多方面的溝通和深層次的合作,優勢互補,建立產學研結合的多元化專業實踐平臺,并充分發揮其作用,培養具有創新活力和工程素養的高級人才[2]。
3.3 實行“雙導師制”培養模式
選聘實踐經驗豐富、教育研究能力強的教師任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校內導師。因為部分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并不具備相應的學術及學歷水平,所以加強對一些學術型導師的培訓和鍛煉,選送缺乏實踐經驗的導師到科研、管理、生產等領域進行鍛煉,促使其轉型[3],改善師資隊伍結構。一般選聘具有副高及以上職稱、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擔任校外導師,同時,要求其有能力、有時間且愿意為研究生提供實踐指導。校外導師主要指導研究生實踐工作,對實踐環節中遇到的問題給予具體指導意見和建議,并與校內導師共同商討、制定研究生培養方案,以保證研究生所學課程能夠為實踐及將來的工作服務。同時,校外導師提供學位論文需要的相關項目材料,協助學校導師做好研究生學位論文的指導工作。
3.4 規范學位論文管理評價體系
學位論文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最后一環,也是實踐能力的綜合體現。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是研究生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統一,是研究生對專業領域認識和理解的凝練。規范專業學位論文研究的實質就是構建與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學位論文體系,并在規范中進一步強化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因而,必須加強學位論文的規范和管理。首先,學位論文的課題應結合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專業實踐和項目研發而選擇,突出實踐應用能力,避免將純理論或重科學研究的課題作為學位論文選題[1]。園藝領域要求結合產業中存在的問題、導師研究項目和培養單位基本條件選題。選題應來源于園藝產業的實際需求,是某一區域園藝產業或科技型企業發展中亟需解決的生產、技術、流通或管理等領域的具體命題;應用實證研究方法等開展試驗研究。鼓勵和支持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或畢業設計形式多踴,論文可以是市場(產業)調研報告、應用基礎研究、應用技術試驗研究、產品開發、產業規劃設計、產業案例分析等。研究生培養單位應進一步完善專業學位的論文評價標準,引導研究生樹立問題意識、實踐導向、應用導向,圍繞行業或職業的現實問題,將理論和自身實踐經歷有機結合。調整專業學位答辯委員會的成員結構,擴大具有行業背景和實踐經驗的委員比例。同時,規范學位論文研究也離不開校內外導師的力量。校內外導師要引導研究生結合實踐經歷進行論文撰寫,將實踐過程中面臨的行業(職業)問題作為論文研究中心,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強化自身實踐能力。
3.5 加強教學方案和管理制度建設
以專業學位改革為契機,以培養研究生實踐能力為核心,探索適合的培養模式,建立和完善相關的培養方案、教學計劃和管理制度。人才培養要緊跟時代步伐,不能一蹴而就。在加強教學方案和管理制度建設的同時,要依據社會、行業、企業對畢業生的意見反饋,以及社會重大需求的變化而持續不斷改進培養模式,切實保證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4]。各專業學位培養單位組建由主管院長任組長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領導小組,具體負責研究生實踐工作的組織實施、考核、總結和表彰等工作。要求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實踐學習前,在校內外導師指導下,制訂個人實踐計劃。另外,研究生在基地實踐期間要遵守基地單位的有關定與要求,認真完成預定的實踐任務。實踐領導工作小組以研究生的工作態度和實踐任務完成的效果、實踐單位評語及書面總結等為依據進行考核[5]。為了保障實踐教學的質量,實踐環節考核評定項目和標準必須按《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關于碩士研究生參加實踐環節的有關規定》的要求執行。制度的建立保證了園藝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環節的順利進行,為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證。
4 結語
園藝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適應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的一種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的問題與挑戰。園藝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遵循“合理定位、明確方向、突出特色、提高發展”的原則,強調科學、全面的人才培養質量觀,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緊緊圍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辦學特色,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為社會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園藝領域應用研究型人才[6]。
5 參考文獻
[1] 陳培坤.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思考[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36(3):136-137.
[2] 徐林,張斌,鞏恩普,等.控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術[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10):11-14.
[3] 劉宗堡.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30(1):102-103.
一、民辦高校園藝專業本科人才培養規格與定位
民辦高校園藝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較完整的現代生物科學知識體系、較寬厚的園藝基本知識,掌握較熟練的基本技能,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在果樹園藝、蔬菜園藝、觀賞園藝、設施園藝等方向領域從事現代園藝技術推廣、產業開發、經營管理及教學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園藝專業的高素質應用技術型人才。園藝專業注重“厚基礎、重實踐、寬口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主要培養具有基本知識和理論、熟練的基本技能、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園藝應用型人才。本專業的學生主要學習園藝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接受園藝植物生產全過程、管理和科研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園藝植物生產、技術開發和推廣、園藝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和從事相關專業領域工作的適應能力。畢業生應達到以下要求:
1.知識要求:熟悉農業生產、農村工作和與園藝生產相關的政策和法規;掌握植物學、植物生理學、植物生態學、植物遺傳學、園藝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能力要求:掌握園藝場規劃設計、園藝植物栽培、品種選育和良種繁育、病蟲害防治、園藝產品貯藏加工等方面的技能;掌握科技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了解園藝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具有較強的調查研究與決策、表達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熟練掌握一門外語,能順利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書刊。
3.素質要求: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技能,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和軍事訓練合格標準,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
4.主干學科與核心課程:主干學科為園藝學,核心課程有蔬菜栽培學總論、蔬菜栽培學各論、果樹栽培學總論、果樹栽培學各論、觀賞園藝學、設施園藝學、果蔬貯藏加工學、園藝植物育種學、園藝植物病理學、園藝植物昆蟲學。
5.課程結構及學分比例:課程結構及學分比例見表1。實踐教學總學時為1348學時,占總學時的比例為48%。
二、“六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一)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園藝專業實踐教學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專業實踐使學生掌握園藝作物的種類與分類、生長發育與調控、園區規劃與管理、良種繁育與選種育種、設施栽培、采后處理、果園、菜園年工作歷的制定等生產全過程,了解市場營銷方面的初步知識。摒棄“黑板上種蔬菜、栽果樹”的理論講授,構建園藝專業“六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圖1)。
園藝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由課程實踐體系、綜合實訓體系和畢業實踐體系構成,重點體現在六個方面(六位一體),在時間跨度上大致是由低年級(1―2年級)向高年級(3―4年級)伸延,在實踐的深度、廣度和實際應用范圍上也是由簡單向復雜、綜合發展,逐步形成由淺入深、由室內分析驗證到生產實際應用,具有梯形結構的實踐教學體系。
(二)課程實踐體系的特點
1.課程實驗中基礎課實驗有基礎化學實驗、計算機應用基礎實驗、植物學實驗、化學實驗等,在第1―3學期開設;專業基礎課實驗,有生化及分子生物學實驗、農業氣象學實驗、植物生理學實驗、農業微生物實驗、遺傳學實驗和土壤肥料學實驗,在第3―5學期開出;專業實驗如園藝植物昆蟲學、園藝植物病理學、生物統計及田間試驗設計、園藝植物栽培學、園藝植物育種學、果蔬貯藏加工等課程的實驗在第5―7學期開設;其他如設施農業、果樹和蔬菜3個方向選修課則分別在第6―7學用開設。基礎課實驗主要是進行分析測試、以驗證理論,掌握試驗研究的基礎知識和方法;專業基礎和專業課實驗的任務則是配合專業課,解決理論教學中的實踐性問題,并逐步為綜合運用奠定基礎。
2.教?W實習包括植物學、農業氣象學、土壤肥料學、園藝植物昆蟲學和園藝植物病理學教學實習,在第2―5學期執行。集中在校內完成理論和實踐課中季節性強的實習內容和參觀調查,如進行病蟲害情況調查、農業氣象觀測、園藝作物種類識別、物候期觀察和教學標本制作。
3.園藝專業實踐課是結合園藝作物生產特點而設置的一門實踐技術課,集園藝學基本原理、基本知識與實踐操作于一體,強調動手能力的培養。總學時240,在第3―7學期開出,內容包括果樹、蔬菜、設施園藝的生產與經營,課程綜合了基本技能和各項操作技術,三者有機融合,組成園藝作物生產基本技能的主體。
(三)生產實踐體系的特點
生產實踐體系包括實訓課和實踐課(包括社會實踐)。實訓課從大二開始每個學期80學時;實踐課在第4―7學期進行,每個學期64學時。根據蔬菜、果樹的生產季節安排學生在校內基地從事園藝作物的生產管理,對周邊地區園藝作物的生產狀況進行調查,參觀科研、生產基地,開展園藝產品市場調查和分析。通過訓練,較系統地掌握生產管理技術。
社會實踐一般安排在2―3年級,主要是利用假期結合農村園藝作物的生產實際開展社會調查和科技咨詢,應用所學理論知識和技術指導生產,解答園藝生產者提出的技術問題,了解農業發展和對專業技術的需求。
(四)畢業實踐體系的特點
包括畢業實習和創業教育,安排在第6―8學期,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特點,因人而異,力求畢業論文與經濟建設和農村實際相結合,分類開展科學研究、生產實踐調查總結、專題調查和示范推廣。畢業實習在第8學期進行,時間8周,安排學生到科研單位從事試驗研究,去生產基地從事實地生產和科技推廣應用,熟悉園藝作物生產、采后處理、貯運加工和上市流通全過程,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強化訓練,努力提高畢業學生綜合運用的能力。
畢業論文要求全員進行,畢業實踐則一部分到招聘單位鍛煉,另一部分進入生產管理環節,實行“模擬承包制”,給學生分地塊,讓其自己種地、施肥和栽樹,自己管理,明確責任和義務,承包到人、到組,放手讓學生參與生產、管理和經營決策。按農業產業的特點,劃分為三個模塊,學生以其中一個模塊為實習的主要內容,兼顧其他一個或兩個。三個體系之間相互銜接,彼此協調;在時間跨度上由低年級向高年級延伸,在深度和廣度上由簡單向復雜,綜合發展具有梯形結構的實踐教學體系。
三、實踐教學的層次性(階段性)
第一層次(增強感性認識階段):主要采取直觀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學生一進校就接觸專業。內容上安排種類識別、基本農事操作,使其了解農作物的種類、生長發育過程、生產用具、園藝設施和園藝植物的生產過程。
中圖分類號:S276.5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生態景觀水網的構建,除了可以改善水系水體的水質,還能夠解決水源地的問題,全面發揮景觀水網的效益:首先,促進水資源發展模式的創新,目前大多數城市的水環境處于亞健康的狀態,亟需提供治理保護的措施,為城市水資源的治理積累創新的經驗;其次是景觀水網的工程實施,為人類提供一個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平臺,保證城市的飲水安全,并不斷提高城市的特色品位和個性魅力;再次,生態景觀水網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強有力支持工程,尤其是生態重點保護 區域,通過將生態平衡、環境保護和城市發展三者的結合,提高水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
二.城市生態景觀水網存在的問題
城市生態水景觀存在問題的分析,是針對性構建生態景觀水網的基礎依據,水體惡化、生態污染和水資源枯竭等現實的問題縱橫交錯,成為目前城市生態水景觀發展的絆腳石:
1.河道生態功能逐漸喪失,水資源污染問題突出,與人類對水資源的基本需求形成強烈的矛盾,某些原本水資源豐富的南方城市,也逐漸淪落為污染嚴重的缺水城市。目前,大多數城市的內城河水質呈現繼續惡化的趨勢,生活污水、生產廢水、工業廢水和船舶廢油等不斷排入河道,而水體本身的納污和自凈能力有限,將制約著河道生態功能的正常發揮。
2.城市人口的增長、交通網絡的擴展和商業項目的啟動,大部分河道在城市建設的進程中被填埋,或者被改為暗溝,使得水系被分割,無法滿足景觀的水資源暢通要求。
3.為了滿足防洪、泄洪和排污的需求,河道往往被人工化和渠道化改造,雖然有利于航運、發電和灌溉等實際需求,但水系將和土地等生態環境分離,對河岸植物和水生生物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破壞河流周邊的生態環境,阻礙了地下水系循環、地表水系循環和河道的自凈等功能的實現,使得水資源污染的程度加重。
三.生態景觀水網的構建思路分析
1.不斷加強生態景觀水網的重點環節建設
(一)要爭取當地政府部門的支持。水網構建工程屬于水利規劃的一部分,需要與國家水利局等相關部門聯系,爭取納入河道污染防治規劃當中,以獲得生態水網構建構成的資金技術支持,為水網構建工程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二)協作機制的建立,生態景觀水網的構建涉及到水務、環保、園林和房產等領域的內容,需要建立統一高效的協作機制,使得水網作為一個綜合體進行協調性構建,因此必須抓住政策支持的時機,建立生態景觀水網構建的工程領導小組,負責對管理制度的理順和各方資源的整合,以便破解工作中的各種難題,保證生態景觀水網構建工程的穩步建設。
(三)拓寬資金籌集的渠道,針對生態景觀水網構建需要大批量資金的要求,在建設施工之前,要拓展資金的籌集渠道,加大融資的力度,一方面是爭取銀行機構的資金支持,爭取更多的銀行貸款,另一方面是利用市場推廣的手段,推行生態補償,將土地開發和水生態環境建設結合起來,以便從土地升值中獲取足夠的建設資金。
(四)制定生態景觀水網構建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方案,以此作為規劃方案細化和完善的參考依據。目前,水資源的保護、水污染的處理等是生態水網構建的工程重點,我們要根據相關的規范要求,將工程項目一體化,根據批復的意見和整改要求,不斷完善工程規劃的方案。
2.構建生態景觀水網的格局
(一)提升水系的景觀生態效益。現在城市的高密度開發建設,影響生態景觀水網的格局,因此,筆者認為要針對城市的生態水資源環境特點,構建水系網絡生態格局:
(1)是結合水資源結構所處位置的地理條件,譬如針對淤泥填塞的河道,進行現場的治理和保護,溝通斷頭的河道,形成水系的流動,并采用繼承和再生的方法,調整水資源系統,重新設計結構清晰的水網架構。
(2)是恢復被填埋的河道,改善缺乏綠化的水系生態價值,譬如重新開挖直河,通過以河流水系為軸心的綠化建設,匯集規模比較小而且分散的公園、綠地和園林,使得景觀水網形成系統的城市綠化開放空間。
(3)就是利用水網建立相互聯系的敞開式綠化空間,發揮水系的綜合效益,并發揮水系本身的水網特色。
(二)是治理水污染,恢復生態水景觀的生機。
水污染的治理和生態水景觀的開發,兩者之間存在相輔相成的關系,據調查,城市90%以上的的排水系統存在問題,在暴雨季節,所排除的污水沒有經過處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道中。
(1)為了解決生活和生產污水污染河道的問題,一方面要改變傳統的雨污合流排水方式,將雨水和污水分流處理,截留進入河道的污水,減少河道的污染。另一方面要減緩暴雨季節地表徑流沖入河道的速度,通過在公園、廣場、濕地、河岸等公共空間設置休閑綠地,發揮綠化植被存蓄雨水和減少徑流的作用,發揮其自然排水和水域凈化的自然能動性,使得污水處理方式趨向于簡單性、高效性的自然需求。
(2)是合理開發土地,增強水空間再生能力。土地是寶貴的資源,與水資源同宗一脈,必須予以充分的尊重和保護,而生態景觀水網的構建,必須以長遠的眼光考慮,加強土地的有效監控和科學引導,一方面要加強水系區域生態環境的整治,以便對水系區域的開發內容和容量進行合理掌控,保證水系周邊綠地和植被的連續性,同時保證水系的自然屬性和周邊土地的融合性,也便于為水系的生物提供棲息地,發揮水系的生態廊道功能。另一方面則是重新塑造水系自然的生態環境,譬如增設水系周邊的開放空間和文化設施等,創造生動的生態教育基地。
3.增強人們對水資源的保護意識
生態景觀水網的構建屬于人性化的工程項目,工程的最終受益群體和參與群體都是人。因此,要構建生態景觀水網,實現水環境治理的目標,不僅要克服構建過程中的技術難點,還要改變人們對水資源的價值觀和行為標準。目前很多城市水資源污染現象越來越嚴重,而且比例不斷上升,筆者認為一方面要進行水資源保護知識的宣傳,提高人們對水資源的保護和管理知識水平,以便在保護水資源的時候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則要對生態景觀水網的構建,改善生態水資源環境,以生動的水資源環境建設為例子,達到生態教育的目的,讓人們在水資源生態環境中受益,將自身的生活環境融入到水資源生態環境當中,感受生態環境的變化,自覺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促進生態景觀水網的建設和發展。
四.結束語
生態景觀水網與自然環境存在同宗一脈的長期磨合關系,水網的構建,需要結合自然水資源環境的空間動態和自然模式,通過對城市水資源景觀問題的研究,尋找合適的生態景觀水網構建的具體方法,以便改善水系水體的水質和解決水源地的問題,全面發揮景觀水網的效益。總之,生態景觀水網的構建需要從生態學的角度,對水資源景觀進行優化建設,方可提高水資源的自我維持和自我更新能力,充分發揮生態景觀水網的環保作用。
參考文獻:
[1]聶呈榮 黎華壽 基塘系統:現狀、問題與前景(被引用 11 次)[期刊論文]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1期
[2]楊曉英 羅興章 隋國棟 鄭正 基于清流水網的流域水污染控制戰略和技術體系[期刊論文] 《自然雜志》ISTICPKU-2012年2期
[3]羅燕敏 文常春 城市中生態河涌水網的構筑--論南昌市玉帶河整治中生態景觀設計(被引用 1 次)[期刊論文] 《規劃師》ISTICPKU-2004年11期
[4]吳瓊 武漢市城市森林結構規劃研究[學位論文], 2009 - 華中農業大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
[5]安介生 歷史時期江南地區水域景觀體系的構成與變遷――基于嘉興地區史志資料的探討(被引用2次)[期刊論文]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PKUCSSCI-2006年4期
中圖分類號:S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對花灌木進行修剪,首先應了解其生長習性和開花習性,主要是觀察花灌木的開花時間、開花枝條的類型、一年開花的次數、花芽位置、自然生長的樹型、枝條長勢、花芽分化時間等方面。其次要弄清楚花灌木修剪的目的,比如是為花灌木生長開花或結果而進行修剪、為控制樹體大小而修剪、為確保移栽成活而修剪、因樹勢(健康)而修剪與整形、為樹木的更新復壯而修剪等。了解了期生長習性和修剪的目的,就可以把握好正確的修剪時間,掌握不同花灌木的修剪技巧,然后根據功能的需要,進行合理的修剪,使其在園林中達到最佳觀賞效果。
二.果樹整形修剪的時間與方法。
在過去的較長一段時期內,果樹的整形修剪只在冬季進行,所以稱為冬季修剪,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修剪技術的發展,大部分果樹都可在1年中根據需要進行修剪。
在果樹的年周期內,修剪時期可分為:休眠期修剪和生長期修剪。休眠期修剪,也就是冬季修剪;生長期修剪,又可分為春季、夏季和秋季修剪。
冬季修剪
冬季修剪也就是休眠期修剪。是指在正常情況下,從冬季落葉到第2年春季發芽前所進行的修剪。果樹在深秋或初冬正常落葉前,樹體內的貯備營養,逐漸由葉片轉入枝條,由1年生枝條轉向多年生枝條,由地上部轉向地下根系貯藏起來。所以,果樹冬季修剪的最適宜時間,是在果樹完全進入正常休眠以后,此時被剪除的新梢中,所含營養物質最少,因而損失最輕。修剪時間過早或過晚,都會損失較多的貯備營養,特別是弱樹,更應注意選準修剪時間。
果樹冬季修剪的主要作用,是疏除密生枝、病蟲枝、并生枝和徒長枝,過多過弱的花枝及其他多余枝條,縮短骨干枝、輔養枝和結果枝組的延長枝,或更新果枝;回縮過大過長的輔養枝、結果枝組,或衰弱的主枝頭;刻傷刺激一定部位的枝和芽,促進轉化成強枝、壯芽;調整骨干枝、輔養枝和結果枝組的角度和延伸方向等等。
春季修剪。
春季修剪也稱春季復剪,是冬季修剪的繼續和補充。春季修剪的時間,是在萌芽至花期前后。春剪,多采用疏枝、刻傷、環剝等措施,以緩和樹勢,提高芽的萌發力,促生中、短枝。這些措施,在枝量少,長勢旺、結果晚的樹種、品種上較為適用;通過疏剪花芽,調節花、葉芽比例,有利于成齡樹豐產、穩產;疏除或回縮過大的輔養枝或枝組,有利于改善光照條件,增產優質果品。但由于春季萌芽后,樹體的貯備營養,已經部分地被萌動的枝、芽所消耗,一旦將這些枝、芽剪去,下部的芽重新萌發,會多消耗一些營養并推遲生長,因此,長勢明顯削弱,所以,春剪多用于幼樹和旺樹,而且不宜連年施用。剪除先端已經萌發的芽眼以后,可以促進剪口附近及下部芽的萌發,提高萌芽率,增加枝葉量。有的年份.有些果樹的花芽,在冬剪期間尚不易識別時,以及容易發生凍害的樹種,也可留待萌芽后再剪。但春季修剪量不宜過大,剪去枝條的數量也不宜過多,而且不宜連年采用,以免過度削弱樹勢。
夏季修剪。
夏季,樹體內的貯備營養較少,夏剪后又減少了部分枝葉量,因此,夏季修剪對樹體營養生長的抑制作用較大,因而修剪量也宜輕。夏季修剪,只要時間適宜,方法得當,可及時調節生長和結果的平衡關系,促進花芽形成和果實的生長發育;充分利用2次生長,調整或控制樹冠,有利于培養結果枝組。
三.整形修剪的要求。
冬季是大多數花灌木修剪的較好時期,為使來年縣城區內樹木蔥蘢,繁花似錦,依據相關的技術要求與目前花灌木生長的實際情況特制定以下要求:
冬季修剪的花灌木。
冬季修剪的花灌木主要有:百日紅、紅葉李、木槿、紅瑞木等。多年生花灌木在去年修剪的基礎上,今年修剪主要做到:根據其生長特性及觀賞要求及時去除去年修剪時留下的枯樁和今年生長出的萌蘗條、病蟲枝、內膛枝、細弱枝等,以利于翌年修剪整形。
對于綠地花灌木修剪,主要是選留好主干枝,去除因栽植平頭時萌發的大量的剪口枝、枯枝、細弱枝以及萌蘗條等,為以后的再修剪打下良好基礎。現主要介紹幾種縣城區常見花灌木的修剪標準:
百日紅:各街道及綠地內多年生百日紅經過多年修剪樹型已基本符合美觀要求,此次修剪主要疏除過密枝、病蟲枝、干枯枝及果實枝等,去直留斜,開張角度。綠地內百日紅可結合造景要求及個體生長特點進行修剪,如外貿綠地西北臺階旁兩株百日紅。
春季花后修剪的花灌木。
春季花后修剪的花灌木主要有:白玉蘭、櫻花、連翹、紅葉桃、西府海棠、紫荊、黃刺玫等。如果現在修剪過重會減少花芽數量,影響春季開花。當前修剪以輕剪為主,可去除病蟲枝、干枝樁、細弱枝條及萌蘗枝等,保留好主側枝,不作大的修剪,使養分分配合理以利開花,花后再根據修剪要求進行修剪。
紅葉桃:輕剪,主要剪除部分過長枝、營養枝等。
金銀木:輕剪,主要疏除部分內膛枝、下垂枝、根蘗枝等。
四.常見的幾種花灌木修剪技術。
1.山茶花。
山茶花在園林綠地上栽種較多。山茶一般7月份左右花芽分化,次年2-4月份開花。一年2次生長,3-4月萌芽,4-5月為春稍,7-8月夏梢生長,山茶的萌芽力和成枝力都不是很強,故山茶的修剪宜輕。一般花后及時摘除殘花,5月底新梢停止生長后對重疊枝、雜亂枝、病蟲枝、交叉枝、過密枝等進行修剪,以調節樹勢,改善透光條件。秋季如果有過旺的強枝條,可進行少量的回縮。要使山茶花朵大,色彩鮮艷,開花前對山茶進行適當疏蕾非常重要,疏蕾時間不宜過早,一般當花蕾黃豆般大小時進行比較合適。
2.杜鵑花。
杜鵑花萌芽力強,特別是毛鵑長勢強勁,夏鵑則相對弱些。溫州毛鵑一般4月份開始開花,夏鵑則5-6月開花,花芽分化在7-8月。杜鵑的修剪主要是掌握好修剪的部位和修剪的時間。通常杜鵑的修剪主要在花后至花芽分化前進行。由于杜鵑花屬于合軸分枝,一定要注意修剪的部位不能像修剪綠籬一樣一刀切。
桃花。
園林上的桃樹主要以觀花為主,所以修剪總體來說適宜輕剪。由于桃樹的流膠比較嚴重,一般桃樹的主要修剪時間在冬季。桃花絕大部分整形修剪成開心形,對樹冠已經形成的桃樹,將強壯的骨干枝剪去1/3,弱枝剪去1/2。不斷地回縮修剪,控制側枝的長、粗不超過主枝,形成自然開心形。
紫荊花。
紫荊樹姿不整齊,多叢生,萌蘗性強,花期一般在3月底至4月,花芽分化時間約在8-9月。紫荊花基本上都在老枝上開花,甚至老干上都能開花。修剪通常在冬季進行,因其習性強健,故疏剪、短截、換頭均可采用,修剪時結合整形。修剪對象以整理雜枝為主,老枝適當疏剪,此時花芽明顯,修剪容易,枝條過長的可酌情短截,剪口下留1-2個葉芽即可。對開花、姿態均良好的紫荊,則不要輕易采用回縮或更新等方法。
五.結束語
在城市開展高標準園林綠化帶,在近郊建森林公園、風景林、防護林、公益林,以此提高城市森林覆蓋率。合理布置穩定的人工植物群落,是提高城市森林覆蓋率的有效措施。運用正確的修剪技術來控制花灌木的長勢,從而不僅帶來美觀的視覺效應,而且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城市綠地的生態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紅曉 園林綠化中怎樣調整花灌木的長勢 [期刊論文] 《河南農業》 -2012年9期
[2] 羅新云LUO Xin-yun 桂花在不同灌木環境下生長的差異 [期刊論] 《北方園藝》 -2011年23期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4-0096-03
在經濟新常態下,圍繞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建設,海南吹響了農業綠色崛起的號角,將發揮得天獨厚的熱帶資源優勢和21世紀海南絲綢之路戰略節點的區位優勢,加速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以熱帶特色為主動力推動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海南國際旅游島城市化建設和休閑旅游農業發展迅速,以花卉、果蔬、草坪等園藝產業已成為海南優勢經濟產業。海南大學應用科技學院作為海南大學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核心基地,本著服務海南的旅游、熱帶、特區等特色,傳承辦學歷史悠久的原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和新海南大學的精神,秉承“海納百川,大道致遠”的校訓,根據海南園藝產業發展的新特點、企事業單位對園藝人才的新需求,基于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發展為目的的原則,對我院園藝專業師生進行相關調研,并根據調研結果找出了現有教學體系的不足,對其提出合理化建議,進行了相關改進,以便于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更多高素質園藝人才,為海南園藝產業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1 園藝專業定位與課程體系
園藝專業(草坪科學與工程方向)依托原“兩院”的傳統和精神,設立于2010年(開始招生),本專業主要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具備果、蔬、花、牧、林、草等植物栽培管理、園林綠化施工養護、花卉營銷與審美鑒賞等專業知識,基本技能和較強的崗位實踐能力,能在農林部門、農業開發區、風景區、高爾夫球場、運動場等部門從事園林植物栽培管理、綠化施工與養護、休閑農業、花藝環境設計、草坪生產與貿易、人工草地栽培、草坪建植與管理、高爾夫球場規劃設計管理和現代農業、農場經營管理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大園藝綜合性新型農業專才。開設課程涉及草業科學、果樹學、花卉學、蔬菜學、土壤學、作物栽培與耕作學、工程建造、國際園藝研究進展(專業英語)等。
2 現有課程體系存在的不足
2.1 課程種類過多,涉及范圍過廣 在調研過程中,學生提出現在所學的課程科目過多,涉及范圍太廣,分配到每門科目的教學課時數短,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對本門課程進行全方面講解,只能找重點進行教授,這就使得學生無法對此課程經行全面了解,只能掌握重點甚至是略懂皮毛,造成了學生各種課程都有涉獵,但又都只通不精的普遍現象。這就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程度的迷茫感,使其無法在頭腦中形成一個詳細的知識系統,只能夠有一個大體的知識框架,并且沒有一個核心領域可以做到學的精、記的牢,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就業、創業等方面的發展[1]。
2.2 實踐教學過程的相對缺乏 《植物學》《果樹學》《觀賞樹木學》《蔬菜學》《種子種苗學》等課程實踐課時數相對較短。目前所設課時數只能夠讓學生對課程內容有個大體了解,例如樹木學實踐環節,學生普遍反映通過短暫的實踐課學習,只能泛泛了解樹木的名稱,但對于其他相關方面的了解較少。并且認識樹木過程也是一味的填鴨式教學,教師告訴學生一種植物的名稱,學生記一種,無法做到學生對不認識的樹木進行自行查閱學習,從而降低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一定程度上打壓了W生學習積極性,降低了學生的探索能力。實踐教學內容有限,并且部分課程內容沒有及時更新,實踐過程不能根據當地教學條件及地域、季節的變化做出相應靈活的調整。同時,教學基地的建設及完善進程亟待加快,以便促進實踐教學的具體開展,推動教學進程,利于學生的不斷學習及發展。
2.3 課程內容的重復 目前一些設定課程的內容出現部分知識點重復現象,如《草坪保護學》《高爾夫球場草坪》《高爾夫球場環境保護概論》《草坪工程》課程對于草坪內容的講解出現部分重疊,導致學生一個知識點可能要重復學習多次,浪費時間、經歷及師資。
2.4 課程安排的開課學期不合理 學生反映某些課程的開課學期安排的不合理,尤其是大四學年的一些專業課程建議安排在大三學年進行學習。鑒于大三學年課程安排較為稀疏,所以很多學生在這一年里會產生迷茫感,雖然有較多的自我學習發展空間,但普遍出現學生無法較好把握,不能充分利用這些時間從而虛度光陰的不良現象。而大四一年要開展畢業論文,進行相關文獻資料的查找,若還要進行其他課程的學習,則二者較難兼顧,學生無法全身心投入畢業論文設計中[2]。此外,由于本專業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為獲得較為精確的實驗數據,可靠的實驗結論,提高論文的質量,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籌備,所以不應再在其中增加其他課程的學習。
3 教學體系的改進思考
3.1 公共課程 公共課程是高等和中等專業學校各專業學生共同必修的課程。總體上分為三大模塊:(1)社會科學公共基礎課,如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基本原理;(2)自然科學公共基礎課,如大學計算機基礎;(3)實踐環節公共基礎課,如課程設計。公共課雖然不一定與所學專業有直接的聯系,但它是培養學生掌握全面性知識、開展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學校在公共課程的設置中應相應增加語言類課程,例如應增加大學語文課程。學生通過對于本門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其理解能力得以提升,有利于今后文獻資料的閱讀理解以及畢業論文的寫作,同時又可增加學生對漢語的深入學習,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公共基礎課程學習建議安排在大一、大二兩個學年,既可作為高中與大學的一個銜接,又可為學生接下來的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3.2 學科基礎課 學科基礎課是依據不同專業所設置的為專業必修課打基礎的課程,這一部分的開課時間建議安排在大一、大二兩個學年。學科基礎課的設置的目的是在公共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為專業必修課的學習奠定基礎。學校在學科基礎課的設置中應相應減少高等數學的課時數,增加生物統計學的課時數。生物統計學是數學在農科方面的具體應用,與本專業息息相關,應用性更強,但目前所設置的課時數不足以滿足學生全面了解本門課程的相關知識的需求,不能將其與專業相對接,使本門課很好地應用到實踐中。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掌握較為全面的、牢固的知識,以至于陷入“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境地。其次,由于現代園藝不斷向信息化、技術化方向的發展,本專業需要大量具備一定計算機基礎的高科技型人才,因此這就體現了計算機課程設置的重要性[3]。除了目前所設置的Visual Basic語言程序設計,以及公共課程中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設計這三門課之外,建議增加一門計算機在園藝專業上的應用的課程,使計算機與園藝專業有更好的對接,也使得課程的設置更加貼合實際,更加符合現代園藝相關用人單位的需求現狀。
3.3 專業必修課 專業必修課程是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的重要部分,是整個教學課程設置的重心部分,其課程設置的合理程度直接影響學生的質量。此部分課程的不足在上文中有所提及,即部分課程內容冗余,出現不同程度的知識點重復。建議把《草坪保護學》《草坪排灌水學》合二為一,將《高爾夫球場草坪》《高爾夫球場環境保護概論》《草坪工程》合為一門課程進行講解,先讓學生對課程內容形成一個總體的知識框架,再進行知識點的細化,這樣既可以避免知識點的重復,同時可將知識點進行串聯,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一個全面的知識體系,亦避免了時間、精力及師資的浪費。
3.4 專業選修課 專業選修課是培養學生對園藝不同方向興趣的課程,此課程建議設立在大二、大三兩個學年。涉及的方面包羅萬象,如關于園林設計、鮮切花栽培與管理、果蔬貯藏等。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面進行學習,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同時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利于今后的就業及創業。
3.5 實踐教學環節 為了讓學生能夠做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應該增加實踐教學課程。植物學課程實習應分三步進行:首先,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校園參觀,認識校園植物。校園擁有上千種植物,是一個很好的植物學習場所,掌握校園植物的名稱及特點是學生必不可少的專業技能。其次,學生應去植物園進行學習參觀,這是對知識點進行補充的過程。最后,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霸王嶺等地區的野外實習,既可進行知識點的復習概括,又可對知識點進行查缺補漏,做到溫故知新。“三步走”的計劃將會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掌握植物學知識點,將理論與實踐進行良好的對接。《觀賞園藝綜合實習》課程的開展可放置于大三學年。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不同園藝工作園的參觀及考察[4]。學生在與基層人員的討論交流中了解現代園藝的發展情況、人員的需求狀況,同時了解如何更好地將所學所想付諸于實踐,為學生今后的就業、創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5]。具體開展形式可采用“大組套小組”,分組分工的形式[6]。每個小組5~6人,專門負責實習內容的其中一項,進行組間的學習、討論、整理及總結,最后進行大組之間的成果分享討論。這樣,既可以調動每名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集思廣益,實現“1+1>2”的效果。
4 結語
以上對于教學體系改良的建議及意見是基于海南當地現代園藝的發展情況以及相關用人單位的需求狀況,并結合海南大學應用科技學院現有教學體系現狀進行調研及分析討論得出,以期能對現有園藝專業課程有一個進一步的優化,為培養掌握牢固理論知識及很好的實踐能力的綜合性應用型高精尖人才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同時,應根據海南當地教學條件及現代園藝專業企業用人需求,結合學生培養目標,總體上采用理論結合實踐的授課方式。理論課的教授以班級為單位,采取小班教學,使教師可以更好地掌握每個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進而進行相應輔導,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課堂知識,夯實基礎,從而實現師生間良好的互動與溝通。實踐課的教授以組為單位,采用進入實踐基地及農場進行實踐學習的方法。授課方式為教師進行統一操作講解,班級成員以組為單位,首先進行組內的探討學習,然后進行各組間的討論及評比,讓學生在實踐、交流及競爭中更好地對知識進行把握,以期培養更加適應當代園藝產業技術領域崗位需求,能夠掌握牢固理知識及很好的實踐能力的綜合性應用型高精尖人才;培養具有較強創業精神及能力的創新型人才。為學生的學習及就業、創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及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麗霞,柴明良.高職園藝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設置研究[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2(3):43-46.
[2]黃科,何,,等.湖南農業大學園藝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思考[J].中國園藝文摘,2012(9):173-174.
[3]楊芩,李性苑,劉倫沛,等.“實用技能型卓越園藝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中國園藝文摘,2014(12):196-198.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7-0166-03
1 園林園藝類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1 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不能滿足園林園藝類專業的崗位需求 園林園藝類專業所開設的課程絕大部分為植物養護、園林綠化、觀賞園藝等以園林種植與養護為主的課程,使得學生就業面較窄,不能滿足園林行業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實際上園林行業需要大量從事園林設計、生產、養護管理方面的人才,園林設計包括園林景觀的設計、園林花藝及植物造景設計;養護管理包括植物的培育、配置、修型、植物保護等。
1.2 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偏低,不能適應崗位職業能力的要求 職業教育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約束,往往難以落到實處,課程體系也總還是像老師本身讀的本科大學一樣,基礎課、專業課、專業技能課等,即使是專業技能課,也首先是一堆的理論講授,再按照實驗步聚按部就班完成就算合格,各課程或課程的各部分都是相互割裂的,學生到了畢業還不知什么是綜合的項目,也就無法完成園林生產的完整過程,不能適應崗位職業能力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
1.3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不夠規范 園林園藝類專業從開辦之初,就定位于培養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為了把握人才培養目標,建立了專業建設委員會,共同審定人才培養方案。從推廣“案例”教學、研究性教學到項目教學,教育教學改革起得了一定成效。但校企合作層面僅停留在校外實訓基地方面,沒有形成有效“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機制和自我完善的制度,在項目、環境、師資、標準等方面的深度融入仍有待于不斷推進,校企合作之間存在“一頭冷一頭熱”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工學結合的正常開展。
2 園林園藝類專業人才培養研究與探索
2.1 基于“專業社團”三課堂聯動培養人才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園林園藝類專業圍繞課堂教學,學生專業社團和校內外實訓中心,形成了“三課堂聯動”的人才培養模式。
“第一課堂”是指傳統的課堂。在課堂學習中,教師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將一個完整項目其分解為若干任務,在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同時,利用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職業技能課程等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專業技能的能力。
第二課堂主要是通過學生專業社團培養學生。學生在專業社團中參加講座、校內比賽,完成教學項目,參與競賽項目和企業真實項目。
第三課堂主要包括校內外實訓基地。學生在第三課堂上⒂肫笠嫡媸迪钅炕蜃災鞔匆擔熟悉企業工作流程和企業文化,提升職業素養和綜合運用技能能力。
園林園藝類專業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點,于2013年成立了組培協會、花藝與盆景協會、植物標本協會和水族協會,這些專業社團一方面活躍了校園生活、繁榮了校園文化,以特色鮮明、針對性強的專業活動吸引了廣大同學參與;專業社團通過邀請行業企業專家開展各類學術講座;組織組培大賽、景觀設計大賽和插花大賽等各類專業技能競賽、以及挑戰杯等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在自身的實踐體驗中獲得經驗,主動發現和獲取專業知識。
2.2 建立“三項融匯”專業教學體系 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校企合作,引入教學項目、競賽項目、企業真實項目,多層次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課堂教學完成教學項目,專業社團活動瞄準競賽項目,校內外實訓承接真實項目。將教學項目、競賽項目、真實項目分階段循序漸進融入課堂教學、社團活動和校內外實訓中。使學生在不斷地學習中有效提升其專業核心能力,逐步積累各類項目實戰經驗,提高職業素養。建立了層次遞進的學生技能培訓和創業孵化的組織框架。
“三項融匯”專業教學體系提高了實訓與生產環境的一致性,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技能競賽是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延展,在專業課程教學體系中,通過技能競賽把基礎理論、綜合實訓融入在課程建設中,開設與全國性專業競賽相關課程,如《植物組織培養》《花藝與盆景技藝》《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園林規劃設計》等課程,不斷優化專業相關課程的建設,把專業教學與企業用人需求相匹配,使學生在專業教學中提高實踐操作和專業科研能力。
2.3 依托平臺,注重特色,孵化創新創業人才 “以學生為本,以提高學生綜合技能水平為目標”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特色,依托學生專業社團,三課堂配合教學。經過多年的發展,學生活動收效顯著、學生參與各類比賽成果斐然。
單純的課堂教學、書本學習,難以很好地實現這樣的培養目標。高職學生的特點是重實踐學習而輕理論學習,因此,與專業聯系緊密的專業社團能夠很好地起到課堂教學延伸的作用,營造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發揮學生創造潛能的氛圍,加強實踐能力的鍛煉,為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條件。這對解決現代大學生對書本知識很熟悉,但卻缺乏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局面很有幫助。
3 園林園藝類專業人才培養創新與成果
3.1 提出以“專業社團”為載體的產學結合模式 課堂學習能讓學生了解職業崗位必須的各種技術技能;學生專業社團活動能讓學生掌握職業崗位必須的各種技術技能;校內外實訓參與的真實項目開發確保學生熟練掌握職業崗位必須的各種技術技能。
3.2 建立學生自我管理,雙重導師指導體制,確保專業社團成效 園林園藝系堅持以學生為專業社團主體,專業社團覆蓋園藝技術、園林技術、園林工程技術、景觀設計以及中草藥栽培技術5個專業。目前專業社團包含:盆景社團、花藝社團、藝彩社團、組織培養社團、植物標本社團共計6個。針對現有社團,有效利用教學資源,實行實訓室開放模式,加強學生自我管理及協調能力。聘請專業教師為社團指導老師,解決專業指導問題,如論文,寫作,實驗,開展調查和社會服務;把思想教育工作融入到專業指導中,在提高社團成員專業水平的同時提高社團成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兩類導師相互配合,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社團成員專業技能比賽成績顯著,不同年級社團成員互幫互助,形成良好的階梯模式,由社團日常活動、院系技能比賽、省賽直至國賽,屢獲佳績,成效顯著。
3.3 實施校企結合,項目推動的專業社團運行模式,實現專業成果轉化 園林園藝系堅持以專業社團發展和企業實踐相結合,通過專業社團的作用發揮,把專業理論的運用和企業的創新實踐結合起來,與企業的實際需求相結合,為企業生產做研發,社團成員開拓思路,大膽創新,提升社團的創新和應用價值;社團成員參與專業教師及企業的項目中去,通過社會資源的引入開闊社團成員的視野,同時給予社團成員創新能力平臺,推動專業社團發展,有效鍛煉了專業社團以及指導老師的綜合能力,如:,專利申報,園藝產品生產,景觀設計規劃等,從而真正實現產學研的成果轉化。
3.4 精益求精,打造特色社團,學術型和社會服務型專業社團齊頭并進 園林園藝系注重培育精品社團,積極打造特色社團,每年舉行大學生專業社團成果展,倡導社團成員運動所學專業理論知識,分析解決社會實踐中的問題。通過社團成果一方面由傳統的學術型拓展到創業類服務,可以提供職業生涯咨詢,提高自身職業意識和素質,另一方面,通過媒體報道加大專業社團的號召力,更有效的為社會服務,這種將大大提高專業社團成員的積極性,實現學術型和社會服務型專業社團齊頭并進。
4 園林園藝類專業人才培養成果的推廣應用
(1)園林園藝專業社團指導教師和學生積極將專業學習與服務社會緊密聯系,多次參加由泰州市科協主辦的泰州市“科普廣場”活動。活動以室內觀賞植物的鑒賞和栽培養護科普為主要內容,就室內植物栽培養護管理方面的問題向廣大市民現場講解,并發放家庭養花小知識宣傳單。活動得到廣大市民的高度關注和認可。社會服務使學生不畏艱辛,勇于挑戰,大大提高了學生責任心和就業信心。
(2)園林園藝系專業社團指導教師帶領20多名社團成員和泰州市特殊學校的小朋友們開展了“藝術抒寫人生,童心與我同畫”愛心志愿服務活動;花藝協會成員攜手鳳凰小學的小學生開展皺紋紙花的制作活動等。通過活動的組織,社團成員始終充滿熱情的小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對他們表現出了極大的耐心與關愛,并且利用自身所學專業知識現場制作特色作品,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歡。
(3)社團舉行了實驗室技能我是小小科學家、盆景養護活動、溫室園藝帶我走進生活、押花畫作品創作、新生花材識別活動、藥品稱量比賽、“校園一景”明信片成果展示、植物水培營養液配制比賽、葉脈書簽制作、環保生活之植物標本創意DIY活動、水族箱造景體驗活動、“手繪牧院,筑夢青春”為主題的手繪校@大賽、“以花傳情,品質生活”多肉拼盤大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及成果展示,鍛煉了同學們的專業素養和動手能力,激發了同學們的求異思維、創新精神。
(4)在專業社團導師的指導下,從社團活動中選拔一批專業知識扎實,實踐操作能力強,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高的學生參加國家級、省級、市級的技能大賽,并獲得了優異成績。其中獲得國家級技能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江蘇省技能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泰州市技能大賽二等獎2項。
(5)2015年12月由泰州市文明辦、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泰州廣播電視傳媒集團(臺)新媒體發展中心?鳳城泰州網主辦的“交通文明之美”泰州高校墻體繪畫比賽在泰州老街拉開帷幕,為迎接“122全國交通安全日”的到來以及深化其精神,園林園藝專業社團的學子積極響應號召代表學院投身到此次長達2個月的創作比賽中去。在比賽中,社團的學子們利用自己專業的手繪功底,結合老街的文化底蘊,在20m的白體墻面上以泰州古城今韻的設計概念為出發點,由泰州特色京劇臉譜展開故事,用紅色綢緞將泰州鳳城的古韻和交通文明主題充分融合,為泰州老街增添了一分創意靈動。經過前期的線上投票,以及決賽當天的線下現場專家評委和市民評審打分,我專業社團作品的綜合得分情況遠超他校,奪得“泰州首屆高校墻體繪畫比賽”冠軍。
(6)園林園藝專業社團的不斷壯大,社團活動質量與層次的不斷提高,擴大了專業類社團在學生心目中的影響力,充分調動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習興趣,同學們踴躍主持并參與各類教科研項目。近年來我系教師指導學生參與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7項;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10項;創新創業基地3個,2014年張成霞老師指導學生“創意生活館”在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優秀成果交流展示會上進行了展示。我系老師多次帶領學生參加社會服務,如對海陵區有害生物進行普查、麒麟灣生態果園進行葡萄搭架等。
(7)園林園藝專業社團的發展,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知識,促進校園文化的繁榮和社團品牌的打造。專業社團的建設使社團管理和相關人才培養機制逐漸走向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促進我校社團品牌建設。在社團活動的推動下,學生積極參與老師的科研(或設計)項目,為畢業設計(論文)的順利完成打下來基礎。其中,張進達、吳夢影兩位同學分別在2013年度、2014年度獲得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本專科優秀畢業設計(論文)三等獎,為自己的大學生活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參考文獻
[1]姜宗慶,李成忠,余樂.高職園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9: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