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5:21:0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突發衛生公共應急演練,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縣衛生局
縣衛生局負責縣內衛生系統開展衛生應急培訓演練的計劃和推進實施。做好衛生應急基本理論知識培訓的組織工作;負責本縣突發事件綜合性醫學救援演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綜合應急演練的組織工作和轄縣內各級各類醫療衛生單位專項應急演練的指導工作;負責對轄縣各級各類醫療衛生單位活動開展情況的督導和總結工作。
(二)公共衛生機構
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全縣疾病預防控制條線衛生應急培訓演練活動的計劃和指導;做好條線內衛生應急技能培訓的組織和指導工作;組織開展條線內突發傳染病防控應急演練;本條線活動開展督導、總結工作。
縣衛生局衛生監督所做好衛生監督條線衛生應急培訓演練活動的計劃制訂、組織和指導工作。做好條線內衛生應急技能培訓、突發事件公共衛生應急演練工作;本條線活動開展督導、總結工作。
(三)各級醫療機構(含醫療急救中心)
負責做好本單位衛生應急培訓演練活動的工作計劃和推進實施。按要求做好應急隊員(志愿者)的相關培訓、演練;做好活動的總結工作。
二、活動內容
根據文件要求,本次本年度衛生應急培訓演練活動主要從理論知識和技能培訓以及應急演練兩個方面開展實施。
(一)理論知識及技能培訓
1.縣衛生局:組織轄縣醫療衛生單位衛生應急工作人員和衛生應急隊員(志愿者)開展衛生應急基本理論培訓。培訓包括內容:衛生應急工作基本知識;衛生應急相關法律法規和工作預案的基本內容;衛生應急信息報告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等。
2.縣公共衛生機構: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合年度工作,組織本單位和轄縣各醫療機構衛生應急工作人員、應急隊員(志愿者),開展基本知識和技能培訓。培訓應包含以下內容: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現場調查、應急處置和信息報告的相關理論與技術;突發事件公共衛生監測預警、風險評估等風險管理的相關理論與技能;流感、脊灰等突發傳染病的防控技術方案要點;突發中毒事件、放射事件應急處置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等。
縣衛生局衛生監督所結合年度工作,組織本單位和轄縣各醫療機構衛生應急工作人員、應急隊員(志愿者),開展基本知識和技能培訓。培訓應包含以下內容: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現場調查和應急處置的相關理論與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等。
3.各級醫療機構(含急救中心)組織衛生應急人員積極參加縣衛生局、疾控中心、衛監所開展的衛生應急理論和技能培訓;組織本單位醫療應急救援隊伍做好單位緊急醫療救援工作預案(包括事發現場和院內救治)、基本救護技能、專業技術、后勤保障裝備使用以及信息收集和報告等方面的培訓工作。
(二)應急演練
1.縣衛生局組織開展轄縣內以應急流程、應急崗位職能為內容,多部門參與的突發事件綜合醫學救援演練。演練科目包括:事發現場公共衛生調查和應急處置;現場緊急救援和后送;現場應急指揮、專業技術和后勤設備的使用;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和等。
2.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開展突發傳染病防控應急演練。演練科目為:突發傳染病現場調查和應急處置;現場生物、環境和食物等樣本的采集、保存和運送;現場快速檢測鑒定程序和方法,實驗室檢測結果分析與研判;現場個人防護裝備的使用和受污染人員洗消、疫點消毒;現場應急指揮、專業技術和后勤保障設備的使用;密切接觸者的追蹤和管理;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和等。
3.縣衛生局衛生監督所組織開展突發事件公共衛生應急演練。演練科目為:突發事件公共衛生現場調查和應急處置;現場生物、環境和水樣本的采購、保存和運送;現場快速檢測鑒定程序和方法,檢測結果分析與研判;現場個人防護裝備的使用;現場應急指揮、專業技術和后勤保障設備的使用;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和等。
4.各綜合性醫療機構負責組織開展本單位醫療應急救援隊伍(志愿者隊伍)的現場應急醫療救援演練和院內批量傷員救治演練。演練科目為:緊急醫學救援現場的展開、傷情判斷、檢傷分診、醫療救護和后送;院內批量傷員的應急救治工作的啟動、展開、接收、分流、處置、信息收集和報告;現場應急指揮、專業技術和后勤保障設備的使用等。
三、工作要求
認真組織實施《金水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以及國家、省、市制定的各項衛生專項應急預案。按照預防與應急相結合的原則,通過演練和實踐檢驗,制定《金水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做到領域全覆蓋、內容高質量、管理動態化,增強預案的系統性、全面性、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不斷完善衛生應急處置網絡。進一步理順衛生應急工作職責分工。組建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辦公室,負責協調、組織、指導本轄區衛生應急工作;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和二級以上綜合性醫療機構都要建立健全衛生應急工作機構,其它醫療衛生單位要指定部門和人員負責衛生應急工作。進一步明確和落實衛生應急管理機構的工作職責,實行責任和責任追究制。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程序,加強協調配合,形成上下對口、分級負責、信息暢通、指揮有力的衛生應急工作機制和管理機制。
要根據優化設計、科學有效、整體規劃、分步實施,整合資源、網絡貫通的原則,配合鄭州市應急決策指揮系統平臺建設,籌備我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系統節點建設,逐步完成與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金水區總醫院、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網。
二、加強應急隊伍的培訓和演練,提升應急人員現場處置能力。
按照“統一組織、平急結合、因地制宜、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協調運轉”的原則,組建和完善衛生應急隊伍,建立健全衛生應急專家庫,充分發揮其技術指導作用,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跡的科學決策和應急處置水平。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根據單位職責,成立相應的應急隊伍。
結合實際,制定培訓計劃,明確培訓對象和主要內容,做好培訓工作。重點做好衛生應急管理干部、衛生應急師資隊伍和衛生應急專業隊伍等人員的培訓。培訓采取分層組織的方式開展,我區做好本級衛生應急隊伍的培訓,各醫療衛生單位要結合單位職能組織好本單位的衛生應急培訓,切實做到衛生應急培訓工作的全覆蓋,全面提升衛生應急能力。
以衛生應急預案為依據,全面組織開展分層演練。衛生應急演練要注重實效,加強演練的規范性和實戰性,突出重點,及時發現和糾正暴露出的問題。力求通過實戰演練,鍛煉衛生應急隊伍,提高衛生應急處置能力。
三、完善監測預警體系,加強基層衛生應急工作。
切實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管理系統,規范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報告管理,建立暢通、快速、準確的突發公共事件體系,做到信息及時準確,預警及時有效。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合實際工作需要,組織開展重點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主動監測,注重提高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的綜合分析能力,及時發現苗頭,為衛生局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警工作做好參謀。
根據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各醫療機構提供的監測信息,及時分析其對公眾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發展趨勢,依照相關預案,及時做出預警。
要高度重視衛生應急基層基礎工作。以基層公共衛生信息網絡體系建設和人員培訓為抓手,結合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城市社區衛生工作的推進,加強農村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衛生應急能力建設。深入開展衛生應急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學校活動,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社區開展宣傳教育活動。
四、做好衛生應急物資儲備,及時規范有效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在區委和區政府的領導下,努力強化衛生應急技術保障、經費保障、后勤保障、通信保障和制度保障等各項保障措施。認真執行《衛生應急基本物資儲備目錄》,積極爭取資金,協調、配合有關部門做好衛生應急物資儲備。同時要研究制定衛生應急儲備物資管理調用制度,加強儲備物資信息化管理,提高應急資源的利用效能。
進一步完善各種突發公共事件和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處置機制,建立科學、規范、有效應對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工作模式和程序。逐步健全衛生應急調查處理標準、操作規范和技術方案,確保依法規范、科學有序、快速有效地處置各類突發公共事件和公共衛生事件。切實加強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等重大新發傳染病的應急處置和應對流感大流行的各項準備,健全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流行的處置機制。加強對各類急性中毒、放射事故、反恐等突發公共事件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做好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的衛生應急救援工作。
五、建立多部門間合作機制,加強聯防聯控。
強化衛生應急處置成員單位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職責,建立衛生應急會商制度,完善衛生部門與其它有關部門的工作協調機制。加強部門間、地區間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溝通、聯防聯控、專家資源共享、應急培訓和實戰演練、衛生應急資源支援等方面的合作。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積極配合有關部門認真做好自然災害、災難事故、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公共事件的衛生防疫和醫療救援工作。
六、加強大眾衛生應急知識宣傳教育和培訓。
一、加強領導、統籌兼顧,健全衛生應急組織體系
健全的組織體系是做好應急工作的組織保障。我市對衛生應急工作高度重視,將其列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強化了組織領導。成立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負責對我市傳染病、食物中毒、職業中毒、其他中毒、不明原因疾病等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進行決策部署,組織協調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和其他公共衛生事件處置中涉及衛生問題的應急處置;組建了衛生應急處理辦公室,組建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機動隊,每個機動隊明確帶隊領導,下設信息檢測組、傳染病控制與消殺組、污染中毒處理組、醫療救治組、健康教育組、后勤保障組;對每個隊員配置了應急箱,準備了應急物資。同時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按要求相應建立了本單位、本轄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和醫療救治機動隊,為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鍛造了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應急隊。
二、建立和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機制
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指導和規范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最大程度地減少或減輕突發事件對公眾健康帶來危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的要求強化防控措施,建立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體系,規范指導我市衛生應急工作。認真落實傳染病監測與報告制度,實行傳染病網絡直報及零報告制度,并明確了各網絡直報單位責任人、工作職責、規章制度,每年均組織了相關業務培訓。同時,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發生疫情后及時進行網絡監控,并及時上報;實現了傳染病報告的動態性、實時性和網絡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評估、預警、反應機制,提高了傳染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快速反應能力。加強實驗室建設,提高了檢測能力。
三、加強培訓,全面提升專業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
為提高專業人員的整體業務素質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范意識和應急能力,我局狠抓專業人員的強化培訓,圍繞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不明原因肺炎等重點傳染病的防治工作,制定了相應培訓計劃;按照關口前移、培訓鄉村、整體提高的培訓思路,對各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鄉村醫生進行衛生應急知識培訓。通過培訓強化了業務人員的衛生應急意識、補充更新了衛生應急知識,提高了專業人員的應急處置綜合能力。
四、保證應急物資儲備
根據《山東省衛生應急管理示范點建設意見》的要求,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本著一專多用、專兼結合、綜合利用的原則,在市疾控中心新建、改建應急處置“八室一庫”,即應急處置指揮室、疫情室、資料室、辦公室、學習室、值班室、消毒室、準備室和物資儲備倉庫。配備應急處置宣教專用電視、音響、電腦、多媒體播放器等工作設備;為應急隊員配備個人專用值班用具、個人防護設備、采樣設備、取證設備和應急救治箱、應急采樣箱;配備應急處置專用車輛。人員、車輛24小時待命,保證隨時可以出發處置突發疫情。按照標準儲備一定數量的各類防護用品、消殺藥械、檢驗試劑即耗材、季節性疫苗、應急藥械、檢測設備等,作為衛生應急處置專用,確保一旦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夠立即啟用。
為確保全市衛生應急工作系統化、制度化,編制《衛生應急工作制度匯編》,涵蓋了應急報告、信息公布、衛生應急物資儲備等工作制度29個,制定應急物資儲備目錄和標準,合理確定物資儲備種類、方式和數量,配合經信部門制定衛生應急物資儲備計劃,對儲備物資實行動態管理。加強對重大傳染病、職業中毒救治、群體性傷亡災害事故等所需藥品、器械的儲備,實時跟蹤國內公共安全的形勢和疫情防控形勢需要,增加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藥物儲備。應急物資儲備由專人負責,設有專門的物資儲備庫并標有明顯標識,并按照相關制度要求嚴格管理儲備物資,應急物資調用有序并及時補充。此外,進一步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實現各類應急物資綜合動態管理和資源共享。
五、開展演練,增強衛生應急綜合處理能力
健全的組織體系是做好應急工作的組織保障。我所對衛生應急工作高度重視,將其列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強化了組織領導。組建了衛生應急領導小組,所長、黨總支書記親自擔任組長,分管副所長任副組長,組建了2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機動隊,下設流調組、醫療救治組、消毒組、檢測組、健康教育組和司機;配置了應急箱,準備了應急物質。為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鍛造了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應急隊。
根據路局應急辦要求,及時將應急組織名單、預案、演練工作計劃及演練工作分析資料等報至路局應急辦,歸入路局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
二、完善應急預案制定
我所原有12項應急預案,包括:《地震、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防洪應急處置預案》、《急性職業中毒應急預案》、《食物中毒應急預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應急預案》、《飲用水污染應急預案》、《重大傳染病疫情應急預案》、《火災事故應急預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新聞處置預案》、《網絡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群體性事件應急預案》; 2016年,根據路局《高鐵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我所新增《高鐵突發公共衛生事故應急預案》,進一步完善了相應工作規范。健全了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處置程序、應急調查處理操作規范和技術方案,做到依法規范、科學有序、快速有效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三、加強專業人員培訓,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2017年我所根據新制定的應急預案,要求各相關科室根據各自的職責做出相應預案的實施細則,細化應急預案。科室根據年初所制定的應急演練計劃,逐一進行應急演練,做到有預案、有演練、有總結。全年完成8項預案演練:《地震、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防洪應急處置預案》、《急性職業中毒應急預案》、《食物中毒應急預案》、《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應急預案》、《飲用水污染應急預案》、《重大傳染病疫情應急預案》、《火災事故應急預案》。
以所分管領導為主,成立演練領導小組,專業科室業務骨干精心準備,制定較為實用的演練方案,同時對各專業科室進行專業知識的筆試,以進一步鞏固加強我所職工應對突發自然災害事件的處置能力。
我所今年舉辦一期《突發事件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培訓班》,聘請福建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進行授課,全所衛生技術人員38人均參加培訓,較大提高了專業人員的理論水平。
四、加強節假日應急處置、防洪應急處置及疫情值班工作
我所在元旦、春節、五一、國慶等節假日期間,加強24小時疫情值班,強化防控措施,經過路局和我所的共同努力,開通了“福建省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省級權限,使我所能夠較全面掌握福建省鐵路轄區傳染病疫情動態,實行傳染病網絡直報及零報告制度,確保發生疫情后及時進行網絡監控,并及時上報;實現了傳染病報告的動態性、實時性和網絡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評估、預警、反應機制,提高了傳染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快速反應能力,為鐵路防控傳染病提供可靠數據。 5月份,福建省進入雨季,我所根據路局要求,加強應急值守,執行24小時值班,值班人員按要求做好值班記錄和交接班記錄,值班室配備電話和傳真機,開通疫情值班電話0441-55555,應急小分隊人員保持24小時信息暢通,做到一旦發生突發事件,能夠迅速趕赴現場,及時有效控制疫情。
五、2018年應急工作思路
1.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著力健全完善重大疫情應急響應機制,制訂完善重點應急響應措施方案,切實提高防范和化解重大突發急性傳染病疫情能力,建立集中統一高效的領導指揮體系。完善協同聯動機制,強化監督預警,加強衛生應急管理隊伍建設,提升應急管理能力和水平。
2.積極參與健全衛生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協同配合工信、發改等部門進一步完善衛生應急物資儲備、重要物資轄區產能布局,建立應急物資緊急采購、緊急征用和動員、調運、跨區域援助等機制。
3.加強衛生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分析評估肺炎疫情衛生應急處置工作成效,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修訂、完善《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以及因機構調整及職能轉變等原因導致內容需要變動的應急預案。各單位結合實際,及時更新、修訂、完善現有的衛生應急預案,增強預案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建立衛生應急預案動態更新機制,不斷完善預案體系建設。
4.開展衛生應急協作機制建設。推進與鄰縣衛生應急合作,加強與軍隊、武警等相關部門應急力量間建立協作共建機制,共同提高應對不同類型突發事件的救援能力。加強衛生應急區域合作,建立區域聯防聯動機制,開展區域衛生應急聯合培訓、演練等活動,提高區域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衛生應急能力。
二、穩步提升衛生應急核心能力
5.規范監測預警和風險評估工作。建立完善各級突發公共衛生風險評估專家隊伍,制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和風險評估工作方案,完善風險評估機制。對轄內可能導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傳染病和危險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對公共衛生能力和應對準備進行評估研判,推進風險評估結果運用,不斷提高監測預警和風險評估工作質量和成效。
6.加強縣級衛生應急隊伍建設。加快推進縣級衛生應急隊伍裝備建設,督促、指導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各單位積極爭取縣級財政支持,參照省級印發的《縣級衛生應急隊伍裝備參考目錄》,完成衛生應急隊伍基本裝備“補短板”項目建設。指導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各單位開展衛生應急培訓、演練,有效提高各級衛生應急救援處置能力。
7.加強衛生應急隊伍精細化管理。加強縣級衛生應急隊伍建設,縣級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各承建單位要將單位內性能好、可承擔衛生應急救援任務的救護車輛統一加貼“縣緊急醫學救援”和衛生應急標識。做好衛生應急培訓、演練,年內組織縣級衛生應急隊伍開展不少于2次衛生應急技能培訓和不少于1次綜合演練。對照《省級衛生應急隊伍管理考核評估指標》,強化隊伍日常裝備保養、訓練管理,提高隊伍衛生應急快速反應能力。
8.開展醫療機構批量傷員收治演練。推進縣總院衛生應急救援準備,研究制定批量傷員檢傷分類、快速接收、分流等程序,結合縣總院應急床位擴充能力任務,開展批量傷員緊急接收演練,檢驗醫院床位應急擴充能力建設成效和應急準備工作情況。
三、做好各類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工作
9.做好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和救援工作。按照《省突發事件應對辦法》和《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縣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預案》等要求,加強值班值守,強化信息整合,建立靈活高效的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工作機制,有序有效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重特大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社會安全事件的緊急醫學救援工作。加強與應急管理、農業農村、市場監督、教育等部門的信息溝通和協調合作,健全聯防聯控運行機制,做好突發急性傳染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范和處置工作。
10.做好衛生應急信息報告工作。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各單位要高度重視突發事件衛生應急信息報送工作。嚴格執行各項信息報告制度,確保信息報送及時、準確,渠道暢通。
四、做好安全生產、消防、反恐等工作
11.強化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責任。指導轄內衛健系統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三必管”規定,落實領導責任、部門責任、崗位責任,加強安全風險防控,落實各項安全生產和消防措施,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加強國家衛健委新頒發的《醫療機構消防安全九項規(2020年版)》學習宣傳,確保消防安全。加強對委直屬各單位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督導檢查,建立安全管理臺賬,督促存在隱患問題單位加強隱患排除和落實風險防控措施,完善安全管理和消防管控長效機制,確保落到實處。
12.履行好部門反恐怖防范職責。縣內各醫療衛生單位落實《省醫療機構反恐怖防范標準》和《省生物行業反恐怖防范暫行標準》,加強反恐怖防范工作督導檢查,強化縣級院前急救反恐最小作戰單元的應急備勤、日常訓練和綜合演練,各醫療衛生單位參照市級院前急救反恐最小作戰單元模式建設,做好衛健系統反恐怖防范與應對準備工作。
(一)應急預案體系建設
2016年6月,修訂了《市衛生系統防澇應急預案》,6月制定下發了《市衛生系統反恐怖衛生應急及醫療保障應急預案》。目前,市衛生局共制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總體預案4個,專項預案15個。3月,衛生局制定了《2016年市衛生系統應急演練工作計劃》,擬定了《市鼠疫疫情應急處置演練腳本》。6月12日,市衛生局組織衛生執法監督所、市疾控中心、市人民醫院、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廟爾溝鄉鼠疫防治點開展了鼠疫爆發疫情應急處置模擬演練,參加演練17人,市衛生局、疾控中心領導、相關科室負責人、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24人對演練進行了現場觀摩。各市直醫療機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結合本單位實際開展了以地震逃生、消防安全為背景的應急演練。初步統計,衛生系統各單位共開展應急演練23次。
(二)應急管理體制建設
根據人員變動,及時調整了由黨委書記任組長、分管局長任副組長,各醫療衛生單位主要領導為成員的衛生系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市衛生局應急管理辦公室設在局醫政科,兼職人員2名負責衛生系統應急管理工作。各市直醫療機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成立了本單位應急管理組織機構,設分管領導1名,應急兼干1名負責本單位應急管理工作。
(三)應急管理機制建設
為進一步做好傳染病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時間預警監測工作,市衛生局進一步完善以市疾控中心為龍頭,市直醫療機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依托的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報告網絡。市直醫療機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配備直報專用電腦和網絡設備,為進一步加強衛生系統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報送工作,規范衛生系統突發公共事件消息報告和處置程序,確保衛生系統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反應迅速、處置及時,按照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市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報告制度的通知》和《市衛生系統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報告制度》的要求,各單位認真堅持24小時值班制,做好日常值守應急和信息匯總工作,進一步提高信息報告的效率和質量。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疫情網絡直報人員實行24小時值班制,開通疫情電話,隨時接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的上報。衛生局機關及衛生系統各醫療衛生單位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及領導帶班制,及時處理各類衛生應急事件。衛生局按照市應急辦的要求,認真落實突發事件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堅持每日定時報送,無延誤報送現象發生。
(四)應急保障能力建設
2016年,市衛生局組建了衛生系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專業隊伍,醫療救援隊伍158人,其中骨干力量78人,輔助力量19人,后備力量45人,聯絡員16人,為迅速、有效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供了有力的人員保障。
(五)應急管理宣教和培訓體系建設情況
2016年,市衛生局將民營醫院、個體醫療機構負責人納入應急管理培訓范疇,繼續采取舉辦培訓班的形式提高非公立醫療機構管理人員應急處置工作水平。2016年3月20日、6月20日,衛生局邀請市消防局、自治區衛生廳醫療技術鑒定辦公室、自治區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專家、市衛生執法監督所組織民營醫院、個體診所、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負責人舉辦了消防安全知識、醫療糾紛防范與處置、突發事件應對法培訓班,培訓760余人次。為有效應對甲型H7N9疫情,今年4月,市衛生局集中組織市直醫療機構、社區中心、鄉鎮衛生院、民營醫院舉辦了衛生系統甲型H7N9流感防控知識培訓班,并要求各醫療衛生單位在本單位開展分級培訓,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培訓社區衛生服務站,鄉鎮衛生院負責培訓村衛生室,共培訓市、鄉、村三級醫療機構人員1600人次。
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1、衛生局應急辦工作人員2名均為兼職工作人員,其中1名為鄉鎮衛生院抽調人員,日常業務工作任務繁重,且均未接受過高層次應急管理工作培訓,應急管理工作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2、醫務人員素質有待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應急處置能力較薄弱、部門間信息溝通較滯后,未將《突發事件事件應對法》的學習貫穿于日常工作中,存在學習形式較單一,學習內容較膚淺等現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中圖分類號] R197.1[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3-7210(2012)04(b)-0189-03
隨著國家醫藥衛生體制醫改的推進,縣級疾病控制機構衛生應急能力建設著為全人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己被明確界定[1],其未來發展必將逐步趨于規范。但是,面對縣鄉級衛生應急能力建設進展緩慢、處理能力薄弱的情況,作為承擔公共衛生主要職能的相關部門,在深諳“衛生應急能力建設的核心是認識加強”的同時,該如何從轉變觀念、創新機制、增強素質、致力于衛生應急機構的規范或提升整個縣鄉級衛生應急能力建設上尤其值得研究和思考。
1 存在的問題
1.1 機構設置不健全、不規范
從現有衛生應急機構設置情況來看,2003年,隨著SARS的危機和公共衛生機構改革,從中央到地方的市級衛生應急專業機構與同級其他公共衛生機構組成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并分別在國家和地方各省、市同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設立衛生應急辦。而部分縣市(區)疾控機構由于自身體制原因至今仍掛靠于防疫科或急性傳染病防制科,縣鄉醫療機構則僅有一名工作人員。由于受政府投入等因素的制約,各縣其設置、人員、設備和技術等資源配置規模也存在明顯的區域性差異,且缺乏規范性和基礎性支撐。縣鄉級醫療衛生應急職能機構所面臨的“不統一”效應或處置乏力弊端制約公共突發衛生事件處置服務水平及其可持續發展。據湖北省衛生應急基本情況調查資料顯示:全省縣級衛生機構己設置獨立的應急部門僅11家,占全省調查總數的11.11%(11/99);其中43家配有工作人員,平均每家僅有3.9人。
1.2 缺乏衛生應急能力建設的經費投入
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公共衛生政策調整和艾滋病、結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全球基金項目”的支持,以及應對SARS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的初步形成,我國省、市級以上疾控機構的總體建設逐漸加強、日趨完善。而惠及縣級疾控機構的主要是重點項目工作的業務用房和儀器設備的普遍更新與改善。但是,對于縣鄉級衛生應急綜合能力建設來說,尚沒有得到應有的傾斜和足夠的關注[2]。據湖北省衛生應急基本情況調查資料顯示:2008~2009年三年間,99家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平均每年僅有日常衛生應急工作經費4.6萬元。
1.3 預案體系尚不完善,可操作性有待提高
縣、鄉鎮之間的預案體系沒有很好銜接,橫向不能到邊,縱向不能到底;個別鄉鎮預案編制工作甚至才剛剛啟動;預案的可操作性還需進一步增強;預案演練缺乏統一規劃、指導、監督和評估機制。
1.4 衛生應急管理體制有待完善,衛生應急管理能力有待加強
部分縣、大多數鄉鎮衛生應急管理機構尚未建立,亟待建立規范、協調、有序的長效管理機制。
1.5 信息指揮系統建設滯后,預測預警能力不強
至今尚未建立可能引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險源及可利用信息資料的數據庫;信息的收集、分析、報告和通報制度不嚴格,監測預警的敏感性、報告的及時性和準確性還不高;監測手段相對落后,綜合監測預警能力不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疫情監測、報告體系有待完善,信息報告網絡系統的傳輸基礎設施、設備陳舊,應急檢測支撐體系不完善。
1.6 應急專業隊伍力量薄弱,與實戰需求存在差距
衛生管理專業人才和技術專家等特殊人才相對缺乏;應急專業隊伍能力建設不足;各類衛生應急隊伍的培訓演練機制不健全,專業培訓演練基礎條件欠缺,培訓演練的數量和質量與實戰要求還有距離,多局限在小范圍低層次演練,功能性演練與綜合演練較少;遠程快速聯動和不同專業應急隊伍間的協同能力不強。
1.7 衛生應急隊伍裝備和技術水平亟待提高
衛生應急專業隊伍采取平戰結合管理模式,但裝備嚴重不足,野外通訊、生存、快速檢測、救治裝備十分落后,缺乏系統的訓練手段和條件,難以適應特大災難災害時的應急需要。
1.8 應急物資缺乏統籌管理,緊急調撥和配送機制不完善
現有應急物資儲備方式單一,物資數量偏少,更新、輪換、補償政策不健全,品種難以動態調整,沒有形成應急物資的集約化、數字化管理。在應急物資儲備建設上缺乏地域和物資品種的統籌設計,沒能做到物資調撥和配送的區域性優化;缺乏對各類應急物資的生產和市場信息的掌控,沒有建立相關的商業目錄。
2 問題原因分析
2.1 投入不足
2.1.1 認識偏差由于認識上的原因以及政策上的失衡導致政府對衛生應急能力建設的投入嚴重不足,職能機構硬件建設滯后[5],日常支出受限。政府對衛生應急能力建設投入有限,不能確保新形勢下衛生應急處置工作正常運轉,無力應對重大疫情或突發事件的有效處理。
2.1.2 “分稅制”影響據了解,當前我國分稅制尚不完善,省級以下的地方政府尚沒有納入分稅制的體系中,地方政府無法有效利用地方稅收的手段,籌措發展衛生應急機制建設所需的大量公共財政資金。特別是西部地區,用于衛生應急機制建設的資金更加匱乏[5]。
2.2 公共衛生人才匱乏
據湖北省衛生應急基本情況調查資料顯示:我省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技術人員中副高級以上職稱人員只占8.8%,中級以下職稱者高達91.2%。造成高級公共衛生人才匱乏的根本原因,一是現有衛生體制下受中專學歷晉升副主任醫師資格必需“破格”,而且破格條件高于“專科”畢業生,否則不能晉升副高職稱的政策限制,使低學歷人員的專業技術職稱定格于中級層面;二是從事疾控等公共衛生工作人員與醫務人員相比,社會和經濟地位較低,對優秀人才缺乏吸引力;三是作為事業單位,對無專業特長的人員卻不乏誘惑力,大量低學歷無學歷人員被安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致使人力素質越來越低。基層公共衛生專業人才的匱乏,是制約應急處置能力的重要瓶頸。
2.3 管理人才不足
衛生應急管理工作是政府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衛生應急管理不儀承擔擬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政策措施、衛生應急預案等工作,還要承擔各種突發公共事件所導致的人員傷亡、健康危害的醫療衛生應急救援等工作。2009年全國衛生應急工作會議上通報,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有獨立編制衛生應急工作機構的還不到20%,且存在著職責不分。基層衛生應急管理機構人員編制不足,現有人員缺乏系統的專業化培訓和實踐經驗,這些影響著公共衛生的應急處置。
2.4 應急隊伍裝備不足
衛生應急隊伍涉及醫療救援、傳染病、各類中毒、放射事故等。只有良好的裝備,才能做到科學、及時、有效的處置。應急技術是制約應急能力的核心因素。應急隊伍除裝備必須的個人防護用品外,還有裝備應急處置工作需要的器械和快速監測檢驗等設備。目前基層只有簡單的個人防護用品,無快速監測檢驗設備和試劑。
2.5 應急隊伍管理體制機制和保障制度不健全
衛生應急的具體任務在縣、鄉基層,基層不僅要抓好轄區內各項衛生應急工作政策和措施的落實,還要承擔發現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第一道關口的職責,任務繁重、責仟重大、涉及面廣、協調性強。但目前基層衛生應急工作在機構編制。人員配備、經費投入等方面難以滿足實際工作需要。縣級雖成立了衛生應急專家庫和衛生應急隊伍,基本屬于臨肘組建。受專業水平限制,目前只能應付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很難做到防患于未然。
3 建議與對策
3.1 加強縣鄉級衛生機構應急職能體系建設
衛生行政部門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和具有3~5人編制的衛生應急辦公室,疾控機構組建有3~5人組成的應急管理科室,統一裝備專門設備、明確工作職責,行使上級賦予的工作職能。縣鄉醫療機構設置專門的應急辦事機構,配備專職人員負責轄區應急管理工作。形成“政府負責、部門合作、法律保障”為特點的衛生應急工作體制和協調、高效的運行機制[4]。
3.2 加強應急隊伍建設,提升衛生應急處置能力
在縣級疾控機構中建立一支有綜合應急素質和能力的應急事件處置隊伍,以適應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需要。人員素質以中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為主體,具體可按高、中、初級技術職稱各占1/3的比例配備。同時,加強衛生應急隊伍技能培訓,可采取分專業培訓、外出學習考察、醫療衛生人員的全員培訓、案例討論、分專業參加上級應急演練或匯演,適時組織實戰或多專業協同演練等方式,提高應急隊伍應對和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綜合判斷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科學決策能力。
3.3 加大投入,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醫療救治體系建設
公共衛生、醫療救治體系是衛生應急工作的基礎。要強縱向不能到底;個別鄉鎮預案編制工作甚至才剛剛啟動;預案的可操作性還需進一步增強;預案演練缺乏統一規劃、指導、監督和評估機制。
3.4 完善應急物資儲備機制,落實衛生應急資源保障
認真落實衛生應急基本物資準備制度,完善縣、鄉二級應急物資儲備。按照統一規劃、分級儲備、統一調度、有償使用的原則,合理確定物資儲備種類、方式和數量。加強抗洪救災、重大傳染病、職業中毒救治、群體性傷亡事故等所需藥品、器械的儲備,增加應對新型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藥械儲備。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建立應急物資儲備、生產、調撥、配送和監督的信息化管理機制,實現各類應急物資綜合動態管理和資源共享。充分利用市場資源和商業儲備,建立區域間應急物資余缺調劑和調度機制[3]。
3.5 加強監測與預警體系建設
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隱患信息的收集體系,完成重大傳染病、職業中毒、食物中毒、核輻射事件等公共衛生風險隱患排查。鄉鎮衛生院應建立臨床異常病例、異常健康事件監測報告機制、以及發熱伴出疹、呼吸道、腸道疾病等癥狀哨點監測制度;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等集體單位建立因病缺課、缺勤監測系統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管理機制。
3.6 注重信息交流,加強聯防聯控
獲取消息和快速反應是保證突發事件得到妥善處理的前提,加快信息網建設,實施網上溝通是交流經驗共享有限資源的佳徑。構筑疾控部門之間,與醫療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平臺,在相關部門之間設置統一快速聯系方式方法,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得到及時妥善處理的重要保證。同時,應加強與教育、農林、出入境檢驗檢疫等部門的溝通協作,及時互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共享信息資源,建立健全聯防聯控機制,共同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參考文獻]
[1]衛生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規范[Z].2009:7.
[2]馮學山,趙新平,范林,等.中西部三省CDC應急處置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能力調查[J].中國衛生資源,2007,10(2):85-86.
[3]張艷麗,馬安寧,張洪才,等.關于實現衛生資源優化配置的思考[J].中國衛生資源,2007,10(2):57.
20*年全區衛生應急工作將以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提出的“打造*中心區、構建和諧新*”的總體目標,以建設“健康城區”、創建“衛生強區”為載體,大力推進衛生應急工作,為建設和諧社會,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推動我區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服務。
一、完善衛生應急預案和工作制度。認真落實《全國衛生部門衛生應急工作規范(試行)》,切實加強衛生應急工作的組織領導和機構建設,健全各項工作制度,規范日常管理。進一步完善各類衛生應急預案,各單位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和《全國衛生部門衛生應急管理工作規范》,結合實際對現有的衛生應急預案進行修訂。
二、加強衛生應急隊伍建設。以區疾控中心、區衛生監督所和兩家區級醫院為主體,進一步加強區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小分隊建設,完善醫療救治體系。各單位要建立衛生應急機動隊,逐步實現機動隊的統一裝備和統一調度,并規范物資儲備。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514-02
晉江市通過開展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創建工作,有效地優化和整合了全市各類應急資源,促進各級各部門衛生應急組織體系的建立和健全,構建科學靈敏、全面準確的衛生應急決策指揮、衛生應急監測預警和信息報告系統,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優化工作流轉機制,強化衛生應急隊伍建設和應急物資儲備,規范開展應急處置,普及衛生應急知識,衛生應急管理水平和衛生應急能力顯著提升。現將基本做法與體會報告如下。
1 一般情況
晉江地處福建東南沿海,全市陸域面積649平方公里,轄13個鎮、6個街道,293個村,94個社區,戶籍人口106萬,外來人口110萬左右,祖籍晉江的華僑華人、臺港澳同胞300萬左右。經濟實力連續19年保持“福建省十強縣(市)”首位,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列全國百強縣(市)第5位。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23.69億元,增長12.2%;公共財政總收入161.02億元,增長18.3%;農民人均純收入13508元,增長12.9%。在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同時,晉江市高度重視醫療衛生事業,以“建設衛生強市”為目標,以醫改為主線,加快衛生事業發展,全市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共有858家,其中公立醫療衛生機構28家,民營醫療機構45家,個體診所33家,社區衛生服務站85家,村衛生所667家;衛技人員總數4487人,開放病床數3930張,形成比較完善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疾病防治能力不斷增強,群眾健康水平顯著提高。
2 主要做法及成效
2.1 健全組織體系,明確工作職責
將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納入《晉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成立以分管副市長為總指揮的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及時修訂《晉江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進一步明確了各級各部門的職責。把“完善應急救治體系”和“創建衛生應急示范市”分別列入2013年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和市政府工作報告目標任務,多次召開全市衛生應急工作會議,總結成效、查擺不足、部署工作。經市委編辦批準在市衛生局設立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辦公室,核編3人。各醫療衛生單位設立應急管理辦公室,明確專人負責衛生應急工作,辦公用房、設施設備按工作職責需要配置。各鎮(街道)、村(社區)和學校、危化企業等重點單位成立衛生應急管理組織,指定專人負責衛生應急值守和信息上報等日常工作,各級各部門衛生應急組織機構日臻健全。
2.2 搭建指揮平臺,建立聯動機制
以國家社會管理創新試點為契機,整合110、120、122、119四個報警臺,成立晉江市社會管理應急指揮中心,構建全市綜合應急指揮決策平臺,負責全市突發事件應急指揮與聯動協調工作。市衛生局搭建“晉江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與決策系統”,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的指揮和決策。應急指揮系統具備信息共享、指揮決策和視頻會商等基本功能,并實現與上級突發事件應急指揮決策系統、本級政府各部門、各鎮(街道)和醫療衛生單位的有效對接,進一步提高全市衛生應急指揮協調和聯防聯控能力。在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建立起宣傳、衛生、安監、教育、農業、公安等多部門協調聯動機制,醫療衛生機構之間建立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協調聯動機制。單位間平時注重聯合開展應急培訓與演練,戰時聯合開展應急處置。2012年以來,市衛生局分別與安監局、地震辦、人武部、經濟開發區、企業等多部門聯合開展“企業化學品泄漏燃燒事故應急互助救援演練”、“地震應急救援演練”、“災民安置演練”和“航班災難事故應急救援演練”等活動,有效地提高部門間應急隊伍協同作戰能力和隊員的實戰水平。在應對霍亂、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傳染病疫情時,部門間的協作聯動更是得到充分磨合和展現,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疫情帶來的危害。
2.3 完善預案體系,優化工作流程
市政府印發《晉江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晉江市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和《晉江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實施方案》,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制定本區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市衛生局制定并完善重點急性傳染病、食物中毒、職業中毒、自然災害和不明原因群體性疾病等專項或單項預案20個,建立了預案管理制度,并根據人員變動、技術或標準改變及時進行修訂。醫療衛生單位和重點單位結合自身職責和實際需要制定衛生應急預案、工作方案或技術方案。同時,在實踐中對處置流程不斷進行優化和細化,提高預案的可操作性。建立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系統全面、切合實際的衛生應急預案體系,為各級各部門規范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提供可靠的依據。
2.4 加強隊伍建設,強化培訓演練
以“晉江干部學堂”為載體,開設《公共突發事件與政府危機管理》專題培訓,有效地提升了政府各部門工作人員應對突發事件的意識和能力。對衛生應急專家咨詢委員會進行調整、充實,充分發揮專家咨詢委員會的咨詢、指導、建議和評估作用;以市直醫療衛生單位專業人員為主力,組建了市級傳染病、中毒、核和輻射以及醫療救援等專業應急隊,在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建立衛生應急綜合隊伍并配置相應裝備;制定并實施專業隊伍、管理干部和醫療衛生人員分類培訓和演練計劃,要求各醫療衛生單位結合自身業務定期開展衛生應急相關培訓和演練,推動各單位培訓和演練工作的常態化。通過培訓和演練,促使應急隊員更加熟練地掌握衛生應急處置流程和相關技能,時刻保持高度警惕性,做到召則能來,來則能戰,戰則必勝,提高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2.5 加大投入保障,充實物資儲備
市政府將衛生應急經費列入財政專項預算,每年劃撥70萬元作為衛生應急日常工作經費,投入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經費不少于200萬元;印發《晉江市突發公共事件財政資金保障應急預案》,為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安排臨時經費提供依據。市衛生局結合實際情況制訂《衛生應急基本物資儲備目錄》,并指導市直各醫療衛生單位依照“滿足需求、平戰結合、實物儲備與信息儲備相結合”的原則,完善衛生應急裝備配置和物資儲備,同時制定并完善應急物資采購、驗收、保管、領用、補充、更新、安全等方面的制度。全市公立醫療機構現有急救車56部,醫療應急救治設施設備齊全,建立起以市120急救中心為樞紐,以市中醫院、安海醫院和市醫院晉南分院急救分中心,金井中心衛生院、東石中心衛生院和英墩華僑醫院急救站和各醫療單位急診(救)科為網點,覆蓋全市城鎮、功能完善、高效快捷、指揮統一的醫療應急救治網絡體系。市疾控中心設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物資儲備庫,各類衛生應急物資較齊全,并擁有A、B級防化服各5套、C級防化服6套,能較好地滿足一般級別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的需要。
2.6 構建預警體系,及時監測報告
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中心)衛生院規范開展預檢分診工作,設立發熱門診、腸道門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覆蓋率達100%,設備設施運轉良好,近10年通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30起。教育機構建立晨、午檢制度和因病缺課登記制度;市疾控中心定期對轄區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數據和風險進行分析、評估,及時發現各類事件苗頭,及早開展采取干預措施。市衛生局根據歷年來傳染病疫情概況和監測結果制定了部分重點傳染病預警線,市疾控中心根據預警線指標實時預警,為政府制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策略提供及時、準確的科學依據。
2.7 規范應急機制,科學高效處置
通過開展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創建,晉江市已形成了預案較完善、體制較健全、機制較順暢、準備較充分、宣傳較到位的衛生應急新局面,衛生應急能力大幅度提高。2012年以來,轄區內發生的183起傳染病散發或聚集性疫情、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均控制在萌芽狀態,未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較好地保障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在CBA聯賽、“4?19中國(晉江)國際鞋業博覽會”、“世界晉江同鄉懇親暨愛心城市公益活動”、“2013年全國沙灘排球巡回賽(晉江站)比賽”和“2013年中國?晉江自行車公開賽”等重大活動中,組織市疾控中心、市衛生監督所等單位科學開展公共衛生風險排查和評估工作,順利完成了醫療救治、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衛生監督等醫療衛生保障任務,為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2.8 全面宣傳教育,普及應急知識
制定全市衛生應急健康教育和法制學習宣傳計劃,由市衛生局聯合團市委、教育局、總工會、紅十字會、各鎮(街道)、村(社區)、電視臺、經濟報社等有關單位,通過有線電視、報紙、廣告牌、宣傳欄、墻報、傳單、講座和培訓等多種形式,在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中開展衛生應急知識和《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衛生應急知識宣傳效果良好,宣傳覆蓋率超過80%,居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知識知曉率達80.53%(244/303),群眾普遍掌握衛生應急相關知識,掌握自救、互救基本技能。團市委、市紅十字會各組建了一支衛生應急救援志愿者隊伍,并制定管理制度,定期開展培訓、演練,幫助志愿者掌握基本救援知識與技能。
3 工作體會
3.1 領導重視是創建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的前提
全面提高衛生應急綜合管理水平和處置能力,是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晉江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在多種會議上和場合中,市領導對創建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的任務要求、進度安排和工作目標均進行強調,并組織督查組開展專項督導檢查。各有關單位把創建活動列入議事日程,嚴格按照《晉江市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創建活動工作方案》要求履行職責,有效落實,按時完成各項創建工作任務。
3.2 經費充足是創建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的保障
衛生應急工作是一項以社會效益為主、涉及民生的公益性工作,在應急指揮體系建設、物質儲備、隊伍裝備、宣傳發動、應急處置和培訓演練等方面均需要大量經費支持。晉江市政府將衛生應急經費列入財政專項預算,并印發《晉江市突發公共事件財政資金保障應急預案》,為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安排臨時經費提供依據,充足的經費支持是晉江開展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創建工作的厚實保障。
3.3 部門聯動是創建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的關鍵
在創建衛生應急示范市過程中,衛生系統是創建的主力軍,責無旁貸,而且必須能起到示范作用。各有關單位從大局出發,不僅加強了本單位的應急管理工作,落實好自己職責,還加強縱向和橫向的協同配合工作,主動加強與相關單位或部門的聯系,建立了聯動機制,密切配合、齊心協力開展創建工作。部門協作在本次創建工作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3.4 廣泛發動是創建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的基礎
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創建工作共涉及衛生應急組織體系、指揮協調、預案體系、應急準備、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社會動員和總結評估等8個項目48項工作指標,要全面保質保量完成這些任務指標,就必須廣泛發動,全民動員,共同參與創建活動。晉江市委、市政府通過召開動員會、階段性工作匯報會,深入開展宣傳發動,并組織專項督導檢查和模擬檢查工作,確保創建的各項工作措施得到有效的落實,為如期完成創建的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強化衛生應急培訓和演練
認真實施國家、省和我市出臺的各項應急預案,組織制定、修訂其他衛生應急專項預案和傳染病單病種預案,注重預案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規范編制程序,編制操作手冊,提高預案質量。根據市政府要求,今年將組織對《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預案》等進行模擬演練,通過演練檢驗預案的完備性、可操作性和流程的合理性,不斷增強預案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按照分級分類培訓的原則,加強衛生行政管理、疾控、監督和醫療等衛生應急人員的培訓,著力提高衛生應急管理水平和現場應急處置能力。
三、加強衛生應急隊伍建設,充實衛生應急物資儲備
充分發揮專家咨詢委員會的作用,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科學決策水平。建立健全傳染病、中毒、核和放射及重大災害事故等不同類別的衛生應急專業隊伍,加強衛生應急隊伍的管理,努力提高衛生應急能力。建立市縣兩級衛生應急儲備制度,合理確定實物儲備、資金儲備和生產能力儲備比例和數量,重點加強現場指揮、現場監測檢驗及個人防護裝備配置,逐步實現衛生應急隊伍裝備科學化、專業化,規范化,為突發事件的應對處置提供物資保障。
四、突出重點,做好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