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5:20:4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目標化管理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近些年來,普蘭店市在建設大連工業衛星城的過程中,提出了創建“生態城市”和“綠色普蘭店”的城市建設思路,其主要目的是利用環境生態學原理,規劃、建設和管理城市,進一步完善城市綠地系統,有效防治和減少城市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聲污染和各種廢棄物,實施清潔生產、綠色交通、綠色建筑,促進城市中人與自然的和諧,使環境更加清潔、安全、優美、舒適。
1生態城市與城市綠地系統的關系
1.1生態城市
“生態城市”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人與生物圈”計劃研究過程中提出的一個概念,本意是指生態城市化,就是要實現城市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的整體協調,從而達到一種穩定有序狀態的演進過程。生態城市是城市生態化發展的結果,是社會和諧、經濟高效、生態良好循環的人類居住形式,是人類住區發展的高級階段。
1.2城市綠地和綠地系統
所謂“綠地”《,辭海》釋義為“配合環境創造自然條件,畢業論文適合種植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圍的綠化地面或區域”;或指“凡是生長植物的土地,不論是自然植被或人工栽培的,包括農林牧生產用地及園林用地,均可稱為綠地”。由此可見“,綠地”包括三層含義:一是由樹木花草等植物生長所形成的綠色地塊,如森林、花園、草地等;二是植物生長占大部的地塊,如城市公園、自然風景保護區等;三是農業生產用地。而城市綠地則可理解為位于城市范圍(包括城區和郊區)的綠地。
所謂城市綠地系統,是由一定質與量的各類綠地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綠色有機整體,也就是城市中不同類型、不同性質和規模的各種綠地(包括城市規劃用地平衡表中直接反映和不直接反映的),共同組合構建而成的一個穩定持久的城市綠色環境體系。
城市綠地系統多指園林綠地系統,一般由城市公園、花園、道路交通附屬綠地、各類企事業單位附屬綠地、居住區環境綠地、園林苗圃地、經濟林、防護林等各種林地以及城市郊區風景名勝區游覽綠地等各種城市園林綠地所組成。作為一個系統,城市綠地的組成應該是全面和完整的,包括城市范圍內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和城市生活具有直接影響的所有綠地。
1.3城市綠地系統對創建生態城市的作用
創建生態城市必須具備一個良好的城市生態系統。但城市生態系統由于自身的先天不足,醫學論文是一個不完善的人工生態系統,其物質交換、能量循環和信息傳遞還要借助外界干擾才能得以完成。城市綠地系統能部分地充當城市生態系統的綠色生產者和分解者,并為外界因子對城市生態系統的補充提供方便快捷的通道和舒適清潔的環境。此外,城市綠地系統還可以調節城市小氣候、改善城市環境質量、降低城市噪音、殺菌防病、美化城市景觀以及提高城市吸引力。因此,城市綠地系統對創建生態城市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應重視其規劃和實施,以期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
2普蘭店市圍繞生態城市建設規劃城市綠地系統的實踐
2.1普蘭店市生態城市創建標準
普蘭店市創建生態城市的標準是圍繞社會、經濟、自然三方面來確定的。具體有以下十個方面的標準。
一是廣泛應用生態學原理規劃建設城市,城市結構合理,功能協調,所在區域對其有持久支持能力,與區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相適應。二是保護并高效利用一切自然資源與能源,產業結構合理,實現清潔生產。三是采用可持續的消費發展模式,實施文明消費,物質、能量利用率及循環利用率高。四是有完善的社會設施和基礎設施,生活質量高。五是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相融合,環境質量高,符合生態平衡的要求。六是生態建筑得到廣泛應用,有宜人的建筑空間環境。七是保護和繼承文化遺產,并尊重居民的各種文化和生活習性。八是居民的身心健康、生活滿意度高,有一個平等、自由、公正的社會環境。九是居民有自覺的生態保護意識(包括資源意識、環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和良好的環境道德觀念,積極倡導生態價值觀,生態哲學和生態倫理。十是建立完善的、動態的生態調控管理和決策系統,自我組織、自我調節能力強。
2.2普蘭店市生態城市綠地系統建設的措施
2
2.2.1多管齊下,增加城市綠量
近兩年來,普蘭店市加大財政投入,通過規劃擴綠、見縫插綠、租地造綠等途徑,保持城市各項園林綠化指標的逐年增長。截止目前,全市人均公共綠地9m2,綠地率達到42%,綠化覆蓋率達到39%以上。城市街道綠化按道路長度普及率、達標率分別在95%和80%以上,市區干道綠地率不低于25%,居住區和單位庭院綠化綠地率在30%以上,舊城改建項目綠地率不低于25%。
2.2.2講求特色,提升綠化品位
充分利用普蘭店市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特有條件,堅持“求精、求美、求特、求雅”的原則,打造城市綠化的個性品牌。認真執行《公園設計規范》,突出以植物造景為主、以綠為主、喬灌草結合的綠化理念,使綠化植物群錯落有致,公園的綠化面積占陸地面積的70%以上。在綠化建設過程中,將建筑小品、城市雕塑作為重要內容,與本地的歷史文化相融合,賦予綠地建設人性化的內容,豐富、提高城市綠化的韻味和品味。
2.2.3全民參與,拓展綠色空間
以每年3·12的“植樹節”為依托,廣泛發動、全民參與,深入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全方位拓展城市綠色空間。義務植樹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低于85%,建成一批“共青林”、“新婚林”、“巾幗林”、“紅領巾林”。廣泛開展群眾性綠化活動,進一步搞好庭院綠化工作,積極開展綠地認養活動,大力推廣城市垂直綠化、屋頂綠化、陽臺和室內擺花養草,構建立體型、復合型的綠色空間。繼續開展園林式居住區、花園式單位、園林示范村、綠色小城鎮的創建活動。截止目前,園林式居住區達到60%以上,園林式單位達到70%以上。積極參與農業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綠化苗圃和綠化基地,提高生產綠地面積和綠化苗木自給率。全市生產綠地總面積占建成區面積的11%以上,城市各項綠化美化工程所用花木自給率80%以上。
2.2.4依托優勢,改善生態環境
充分利用山、水、海及綠心等自然資源優勢,堅持“生態優先、分片拓展、綠脈相連、結構整合”的原則,搞好城市大環境綠化,營造山環水繞、綠樹成蔭、空氣清新、四季有花、風光優美的生態城市。以城區總面積6km2的綠心保護性開發為核心,實施城市綠楔工程,建設城市生態綠廊,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加強城市山體植被保護,開展林相改造,提高闊葉林比例。加大對大沙河、鞍子河、久壽河、和尚河以及西大壩防洪溝的綜合整治,運用疏浚清淤、污水截留等手段,使河水開始變清、河岸開始變綠、環境開始變美。在抓好環境建設的同時,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加大大氣污染和水污染的治理力度,城市大氣污染的指數鞏固在二級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達到二類以上。
3普蘭店城市綠地系統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普蘭店市城市綠地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但由于社會、經濟、人為諸因素,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還沒有編制科學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對指導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創建生態城市有著戰略決策性作用,應盡快組織專家編制規劃。二是沒有理清經濟發展與環境建設之間的關系。經濟發展和環境建設是相互促進的。一方面,經濟建設為環境綠化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另一方面,環境綠化搞好了又為經濟建設創造一個舒適怡人的環境,增加城市凝聚力,吸引外資的投入。對此,我們還認識不夠,隨意侵占甚至破壞公共綠地用來搞建設的現象依然存在。三是城市綠地系統布局不合理。結構決定功能,綠地系統布局的不合理,必然限制其功能的發揮。城市綠地系統要點、線、面相結合,構成網絡,只有這樣系統內部才能構成有機聯系,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四是城市綠地系統三大指標不高。與全國先進縣區相比,普蘭店城市綠化覆蓋率、城市綠地率及人均公共綠地的水平還不高,發展空間還很大。五是城市綠地系統中草坪過多。目前普蘭店市城市綠化系統中,草皮鋪植現象較為普遍。大片草地看上去比較空曠,有異國情調,但過多的草坪必然導致城市生物多樣性銳減,城市綠量不夠,不能很好地發揮城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效益。因此,應提倡以植物造景為主,注重喬、灌、草的主體搭配。
4綠地系統規劃的幾點建議
第一,城市綠地系統要“點、線、面”相結合,采用環網式的布局結構。留學生論文對于城市綠地系統來講,環網式的布局結構可以說是最合理的系統模式。之所以稱其合理,原因有四:一是環網結構能夠使城市生態系統達到相對的穩定,使系統之間的能流、物流、信息流更安全快捷地流動;二是環網結構能夠使景觀具有相對的連續性和可達性,使人們隨時都能感受到綠色的存在;三是環網結構可以在城市出現災害的情況下形成避災與救災的通道;四是環網結構具有很強的延展性,這恰恰適應了城市發展的動態性,使新建綠地與原有綠地能很好地銜接起來。第二,保護城市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注重植物造景。多樣性產生穩定性,園林設計要以植物造景為主,合理進行植物搭配。設計者應注重根據植物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態位原理進行植物配置。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植物配置,不但要從功能和藝術效果上考慮色相、季相、形體、姿態、聲覺等多方面的要求,還要從生態學出發,選擇合理的樹種,注重常綠樹與落葉樹的比例與搭配。按照多種植物不同的生長發育規律及其相互作用與影響,注重速生樹種與慢生樹種的搭配,注重各種植物之間的平面距離,立體結構(喬木、灌木、草本與地被)及其輪廓線變化等等。第三,繼承城市歷史文脈,保護城市原有生境。在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應繼承和發揮城市歷史文脈,創造積極向上的城市文化氛圍,用以滿足居民的精神需求。在地形改造、植物配置、園林小品布置時應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盡量不要破壞原來較好的生境。要妥善處理好保護與開發之間的關系,一方面要在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不受破壞的前提下進行適度開發,給居民創造一個優美怡人的休閑娛樂空間;另一方面,用開發帶動保護,為保護提供必要的資金準備。第四,增強生態意識,完善法規制度。普蘭店市當前的城市綠地建設和保護還沒受到足夠的重視。在城市園林綠化和經濟建設發生沖突時,往往以犧牲綠地為結局,侵占、破壞城市綠地現象屢見不鮮。這些現象與公眾缺乏生態意識和法制還不夠健全密切相關。今后,應通過各種新聞媒介,廣泛宣傳城市建設和生態保護意識,使公眾明白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從根源上抑制侵占綠地現象的發生。另外,要盡快完善、保護、建設城市綠地系統的有關地方性法規,堅決貫徹綠線規定。
5結語:走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城市之路
生態城市是隨著人類生態意識的不斷加強而逐漸提出來的。它強調的是社會、經濟、自然之間的協調發展。讓我們高舉這面旗幟,走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城市之路,為我們及子孫后代創造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空間。
【參考文獻】
[1]劉駿.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與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年7月.
[2]徐波.談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基本定位[J].城市規劃,2002年第11期
在公路施工環節中,我們需要認識到施工項目是一個整體性的管理概念。要按照其需要進行生產要素的配置,保證其整體效益的提升,從而保證公路施工總體的優化。公路產品是固定的,但是其操作人員是流動的。其相對于工業產品的生產,公路產品具備固定性的特點,通過對公路施工項目的確定,施工隊伍可以進入不同的現場進行施工操作,這也意味著公路施工企業需要在不同的工地進行作業,這就大大影響了公路施工的管理工作,需要進行切合實際的施工項目管理標準的確立,解決其實際問題。
1.2從施工項目經理部的內部來講
組織施工時綜合性的作業模式,其需要進行不同工種的配合,進行各種材料、施工機具等的配套協調,這需要得到企業的大力支持,從外部上來說,其需要進行專業化企業、運輸部門、勞務部門等的配合協調,其涉及的面是非常廣的,具備非常強的綜合性,這就需要進行工作人員的工作標準的確立。在實踐過程中,施工的條件是非常具備差異性的,比如地質條件、地形條件、水文條件、氣候條件等。也涉及到技術條件,比如技術性的要求、結構的類型、施工水平、技術裝備等,這些條件是不斷變化的。介于施工生產的預見性、可控性,進行工程建設施工的諸多因素分析是必要的,這需要掌握不同季節的施工特點,進行相關施工技術措施的建立,進行技術標準的確立。在實踐過程中,公路施工項目需要按照國家的標準進行施工,需要貫徹國家、行業等的建筑工程規范,進行驗收規范、設計規范、安裝規范等的協調,落實好安全衛生的標準檢驗工作,保證施工操作流程的協調,落實好分項工程的工藝標準,進行不同建筑材料、技術標準等的協調,更好的進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等的落實,進行施工新技術的協調,保證工藝實踐工作的開展,保證施工項目技術體系的健全,保證施工項目標準化工作的開展,保證技術標準數量的控制。
1.3為了落實好公路項目的施工標準化工作
進行管理標準的履行是必要的,這需要進行企業標準化領域的協調性的管理,進行相關標準的制定。這里所說的管理標準涉及到生產活動、經營活動等的管理內容、管理程序及其相關的管理要求。進行施工項目的管理基礎標準的落實,保證不同標準環節的協調,做好不同管理標準的協調工作,保證施工項目管理的嚴格性執行,保證審計管理標準、檔案管理標準等的協調。這也需要進行工作標準及其工作任務的協調。所謂的工作標準,就是進行企業標準化領域的各項工作事項的協調統一規定。施工項目需要進行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等工作標準的協調,保證生產工作人員工作任務的確定,保證公路施工項目標準化任務的確定。所謂的標準化任務,就是進行組織標準、標準實施等的協調,滿足現階段的公路施工項目的管理工作,進行專業的工作機構、專業人員等的設置,保證項目標準化活動的開展,項目標準化工作的良好開展。
2公路施工項目技術標準及其相關標準的協調
2.1在公路施工項目工作中,進行技術標準的履行是必要的
這涉及到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等的協調。在管理標準及其技術標準的落實過程中,需要執行企業的管理標準及其工作標準,進行不同標準的組織及其實施,積極做好標準的監督及其考核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技術標準的實施是自然及其必然的。在這個過程中,管理標準及其工程標準的落實常常被人忽視。在管理標準的工作過程中,進行施工項目標準化管理工作標準的落實是必要的,實現工作標準及其管理標準等的協調。這就需要做好技術標準的考核工作,要以施工項目為對象,進行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國家建設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等的落實,按照工程質量的檢驗標準,做好部分項及其單位工程質量的評定。這也需要落實好管理標準的考核工作,做好施工項目的管理標準及其責任書的要求履行,保證項目管理過程中的問題的解決,保證管理工作任務等的解決,進行部門評議、綜合評分工作等的開展。
2.2需要進行工作標準的考核,按照崗位工作的標準要求
進行工作人員標準的落實,保證工作數量及其工作質量的確定。按照工作標準落實好考核、評分等工作,保證施工項目標準考核工作的開展。這就需要進行施工項目的管理標準及其工作標準的檢查及其考核工作的開展。按照標準進行相關措施的執行,執行情況的良好評價,定期及其不定期的檢查及其考核工作,管理標準、工作標準等的考核工作,項目標準化工作的開展。需要進行檢查及其考核負責人的確定,保證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標準化的檢查工作,落實好相關的考核工作,進行完善的組織系統的建立,保證檢查及其考核工作人員的確定,要保證標準考核及其目標管理環節的協調。按照當下施工項目的現代化管理要求,保證施工項目的目標管理方案的協調,這就需要滿足相關的技術經濟指標要求,進行目標的不斷協調,措施的制定,保證責任的明確,保證不同項目標準的完成情況的分析,保證上級考核工作及其相關考核方式的協調,考核體系的健全。標準考核要與獎金和工資分配結合,這是強化標準化工作的有力手段。通過檢查與考核,按百分制打分,然后按分數的多少發給獎金,進行獎優罰劣。標準考核與獎金掛鉤后,可避免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狀況,調動了廣大職工努力搞好工作的積極性。有的還將平時檢查與考核的結果,作為晉級、升工資,提拔使用的根據之一。
2.3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標準化的考核要實現與企業招投標等的協調
施工企業的中標與否,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及其可持續的發展,這就需要進行企業的標準化工作的考核及其評價,積極落實好相關的驗收結果檢驗工作,保證企業的整體質量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引起相關企業工作人員的重視,提升其整體應用效益。同時使施工項目的質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證。對整個企業標準化的考核,主要是考核標準體系、標準的實施與企業經濟效益等內容。所以,開展標準化工作的考核和評價,能夠促使企業必須建立和運行標準化體系,并不斷改進與提高。
一、財務管理目標的含義及意義
財務管理的目標是企業理財活動所希望實現的結果,是財務管理理論和實務的向導,是評價企業理財活動是否合理的基本標準,它制約財務運行的基本特征和發展方向,是財務運行的一種驅動力。研究和確立合理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無論對企業財務管理理論結構的完善,還是企業財務管理實踐,都有著重要意義。
二、財務管理目標研究成果的回顧
對于財務管理目標,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很多研究,在此進行簡單回顧,旨在評價各觀點,以便在此基礎上提出作者的觀點。
國外的觀點主要有:利潤最大化和每股收益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企業經濟增加值最大化。國內學者的觀點主要有:效益最大化;相關者利益最大化
(一)對國內外學者觀點的評價
(1)利潤最大化只看到了價值的增加,但是沒有考慮資本的成本,利潤最大化與每股盈余最大化觀點沒有考慮利潤的實現時間,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沒有考慮所獲利潤和投入資本額的關系;沒有考慮企業獲得利潤所承擔的風險,容易造成經營者的實行盈余管理操縱利潤的短期經營行為。作者認為,這種觀點已經不能適應我國的經濟。
(2)股東財富最大化,強調股東的利益,而對企業其他關系主體的利益不夠重視,不利于處理好現代企業財務活動中產生的各種財務關系,股票價格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結果,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這種方式只適合上市公司,對非上市公司很難適應,股東的財富只能依靠專家評估,所以很難做到客觀和準確的評價。作者認為,中國的證券市場遠遠不像美國的證券市場那樣發達,我國的證券市場剛剛達到弱式有效,還不能采用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目標。
(3)經濟增加值能反映一定時期內財富增加的凈額,易于考核量化;但容易受金融環境的左右和管理者的操縱,其客觀性很差。
(4)企業價值最大化是一種比較適合我國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國情的財務管理目標。它除了充分考慮了不確定性和時間價值,強調風險與報酬的均衡,將風險限制在企業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該觀點的美中不足就是目標過于籠統,不夠詳細具體,不利于各部門執行和對其進行考核。
(5)相關者利益最大化是一種比較理想化,但缺乏實踐性的觀點。
通過對上述各種觀點的評價與分析,作者認為,單獨把上述的哪一種觀點作為我國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都不合適。鑒于此,下文將聯系我國證券市場的現狀,并結合我國目前的經濟環境、法律環境、金融環境進行分析,試圖提出適合我國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
三、選擇適合我國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應考慮的因素
選擇財務管理目標需要考慮的制約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外部環境
外部環境包括經濟因素、金融環境因素、政治法律因素和技術因素,這些因素都對財務管理目標的選擇有重要影響。對于我國企業來說,要選擇適合的財務管理目標就要注意:1,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非常快,而且非常平穩,經濟政策比較穩定,比較適合樹立長遠的財務管理目標。2,由于我國的特殊背景,金融市場一直沒有放開,以前發展比較緩慢,金融衍生工具非常少而且都還不夠成熟,3,目前,我國正在走依法治國的道路,新法規層出不窮,舊法規在不斷的修訂,這些法規時刻都在影響著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
(二)企業治理模式
不同的企業治理模式會導致不同財務管理目標的確立。如果把企業治理看成企業資本供給者確保投資得到回報的制度安排,那么企業將關注股東財富的安全和增長,就會形成重視股東利益的股東財富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現階段,我國執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現代企業制度在我國有獨特復雜的發展歷程。與西方國家企業相比,我國企業更加強調員工的權力與利益,強調社會財富的積累,強調各方利益的協調,實現共同發展和共同富裕。這就決定了我國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要因事而宜。
(三)企業資源
企業內部資源是確定財務管理目標的出發點和依據。我國企業的內部資源狀況:①就企業財務而言,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比較高,銀行對企業的財務決策會產生很大程度的影響。②我國國有企業占比重較大,資產數量巨大,但是使用效率很低,而且困難重重,③我國企業的人員構成不夠合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尤其是財務人員素質偏低,這些情況和現象都是管理者選擇或制定目標時必須要考慮的具體問題,以便使目標切合實際、因地制宜。
(四)企業的長遠目標與發展戰略
財務管理目標要與企業總目標保持一致,充分體現企業的長遠戰略,要根據企業戰略目標確立對應的財務戰略目標,形成以長遠宏觀目標為指導,以短期微觀目標為保證和支撐的目標體系格局。
四、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定位
從上文論述可知,不同因素對財務管理目標的影響程度是有差異的,作者認為形成以一個目標為主導、眾多目標為支撐的目標體系,是比較適用我國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
(一)統領指導性目標:企業價值最大化
我國的國情決定了我國企業必須以強調員工的權力與利益,強調社會財富的積累,強調各方利益的協調,實現共同發展和共同富裕為指導思想和統領理念,而與該指導思想和理念相符合的財務管理目標就是企業價值最大化。
企業價值最大化追求價值的持續增長,關注全局,考慮長遠發展,具有導向性作用,處于財務管理目標體系的統領地位,是企業高層領導者孜孜追求的財務管理目標。
(二)策略性目標:依據環境變化確定財務管理策略
財務策略性目標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指導思想,它注重考察環境因素和制度背景對企業價值的影響,需要分析金融資本市場的繁榮程度、經濟發展的速度以及經濟波動的狀況、行業盈利水平、稅收的優惠和限制等對資金籌集和投放提供的機會或形成的制約。策略性財務管理目標需隨著企業發展變化而調整,企業壽命周期也可以分為籌建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不同時期策略性財務目標應隨之變化。
(三)財務指標性目標:根據不同財務指標實施多元化的財務管理目標
企業確立策略性財務管理目標后,需要把策略性財務管理目標以財務指標的形式細化、分解到各相關部門和單位。
(1)投資中心應實行現金流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投資中心是指擁有短期經營自和部分投資規模和投資類型決策權的經營單位和部門,
現金流最大化是指在考慮現金的流動性、風險性和收益性、現金流入和流出結構基礎上,使單位財務狀況在一段時期內處于最優狀態的現金凈流量最大化。以此為投資中心的目標實現了投資決策和管理控制口徑的統一,同時也為投資中心可持續發展奠定了現實可行的基礎。現金流最大化主要體現為盈利能力、償債能力、運營能力、發展能力的增強。投資中心應根據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總體目標,在財務策略性目標指導下,統籌中心在一定時期的現金流入和流出,對現金流轉過程進行管理,并深入挖掘財務潛力,有效的進行資金調度和平衡。投資中心要關注投資回收,加強對利潤的預測和規劃,注重折舊基金管理,努力提高資產運營效率,加快現金流轉速度。同時,現金流最大化是建立在對財務結構優化的基礎上,投資中心在使用資金時,要考慮資金來源和財務風險,保持合理的償債能力和資本結構,降低籌資成本。
(2)利潤中心應該實行利潤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利潤中心既控制收入也控制成本,需要對收入和成本負責,但無權進行投資決策,部門決策也多為短期決策,風險比較小,采取利潤最大化作為此類中心的財務管理目標比較適合。這一層次的利潤最大化是有條件的,它在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約束下,可以避免為了眼前利益而犧牲長遠利益的短期行為。利潤中心著眼于持續創造價值而產生利潤,不斷增加能夠創造未來財富的循環再生收入,減少市場競爭之外的僥幸收入,杜絕依靠稀缺資源為代價換取正常普通收入。在降低成本過程中,中心需要對成本進一步細分,區別對待,通過制定、執行和分析成本標準降低生產成本,通過擴大產銷量降低約束性固定成本,通過精打細算降低酌量性固定成本。
關鍵詞:改革嘗試良性發展精干高效以人為本根深蒂固資源配置環境意識規模效益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管轄的油田、煉油化工企業屬于典型的獨立工礦企業,由于社會經濟、地理環境和生產的特點所決定,承擔著沉重的社會負擔。煉油化工企業多建在遠離城市的郊區,生活區往往自成體系,石油企業由于油區分布廣,居民區分散建設,沒有城市依托,企業不得不建設自我封閉、包羅萬象的社會服務系統。到2000年底,石化集團社會服務系統擁有固定資產原值200多億元,從業人員20余萬人。物業系統是社會服務部分的主要內容,擁有居住面積4300多萬平方米,住宅總數超過66萬套,各類物業公用基礎設施和文體娛樂活動設施等超過4萬個,資產原值超過20億元。從事物業管理工作的人員達到近8萬人。
1998年經國務院決策,石油和石化兩大行業進行了重組,實現了上、中、下游業務一體化經營。為了適應國際化競爭需要,尋求更大發展,1999年開始,石化集團對內部業務和資產進行了重組。將核心業務中的優良資產從集團公司剝離出來,改制成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0年10月在紐約、倫敦、香港三地成功上市。占從業人員60%的非核心業務和大量的不良資產作為存續企業留在了母體,主要包括專業化施工、生產后勤輔助、多種經營和社會服務四部分。在過渡期,對存續企業實行關聯交易、限額虧損、定額補貼的經營管理政策。社會服務部分的改革目標是將來與企業分離,在條件成熟時最終移交政府、回歸社會。國家關于企業辦社會的指導方針和企業體制的重大變化對物業管理系統提出了新的要求。像石油石化這樣缺乏城市依托的獨立工礦區,物業管理行業今后的發展方向是什么?應采取什么樣的發展模式和對策?本文擬就這些問題作粗淺的探討。
一、石化集團物業管理的探索和實踐
伴隨著石化集團重組改革的進程,作為社會服務部分重要內容的物業管理系統也進行了改革嘗試,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一是形成了專業化的物業管理隊伍。按照石化集團重組改制的總體要求,企業辦社會部分的人員、資產從原來的主營生產單位分離出來,組建了專門的社區管理和服務機構。例如,在油田企業管理層設有公共事業管理部門,分片設立若干社區管理中心(二級單位),下設物業管理公司或物業管理站,負責居民小區的日常管理工作。二是物業管理的覆蓋面大大拓寬。目前小區物業管理和服務涉及的內容包括房屋的維修、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的管理,小區環境的綜合治理,治安、環衛、綠化、交通、消防管理,向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服務,組織開展健康有益的康樂活動,豐富社區文化生活等。三是按照關聯交易的原則物業公司形成了新的經營運行機制。物業管理公司做到了經費來源規范、成本明晰、費用開支透明。物業管理費支付結算實行業主(即主營單位)與服務方(即物業管理公司、站)共同簽認制度。物業管理單位實行了獨立核算,實行以滿意率指標為主的綜合考核。四是形成了合理的服務定價機制。定價是業主和委托服務方關注的焦點。為了體現公正、公平、公開的精神,服務價格確定的原則是;有國家定價的按國家規定的價格執行,無國家定價的按市場價格執行,既無國家定價又無市場定價的按照實際成本+合理利潤定價,以上情況都不適用的通過雙方協商定價。
物業管理改革的實踐證明,對獨立工礦企業的居民小區實行物業管理,得到了主營單位和廣大居民的支持擁護,總體效果是好的。一是礦區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觀。居民的生活質量、環境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廣大職工更加安居樂業。二是礦區的城市化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實行物業管理,解決了過去長期存在的各自為政、重復建設的狀態,為居住小區統一規劃、集中建設、優化資源配置創造了條件。物業管理工作進一步拓展了社區的綜合服務功能,加快了礦區城市化的進程。三是有力地促進了企業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創建國家級、省級和城市文明居住小區活動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物業管理工作是創建文明居住小區的重要內容。在創建文明居住小區的過程中,通過居民的參與,有利于塑造他們的文明意識、環境意識和健康向上的行為規范。四是解放了主營單位的生產力,促進了生產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實行物業管理,實現了企業生產經營與社會服務系統的分離,主營單位徹底擺脫了生活后勤方面的后顧之憂,便于集中精力抓好生產經營。同時,物業管理系統與主營單位在資產、資金、人員上做到了三個分清,明晰了成本,有效地解決了過去存在的生活后勤擠占生產成本問題。
石化集團雖然已經開始了物業管理的實踐和探索,但總體上尚處于起步階段,還沒有完全擺脫行政型、福利型的運行模式。物業管理經費的來源主要是行政性補貼,個人支付的費用很少。物業公司的造血功能不足,尚未建立起企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自立生存的良性發展的機制。由于職工的收入水平不高,居民的支付能力不足,加之根深蒂固的福利觀念的影響,在礦區還沒有形成足以支撐物業管理公司自立生存的服務市場。從物業管理隊伍本身看,也存在著總體素質不強、管理手段落后等問題。
二、獨立工礦區物業管理的定位和基本思路
物業管理是市場經濟的產物。這一行業在深圳、廣州、上海、北京等城市迅速崛起和迅猛發展的事實證明,物業管理在我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獨立工礦企業推行物業管理,是符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方向、順應社會發展趨勢、呼映職工群眾對改善居住環境質量要求、促進礦區經濟和文化繁榮的重大舉措。推行物業管理的目的,是向業主提供有效且經濟的服務,最大限度的提升和發揮物業的使用價值和最大效用,為居民提供優美、舒適、寧靜、快樂、健康的生活環境。物業管理聯系著千家萬戶,物業管理活動既是物業公司通過提供優質服務獲得合理報償的企業經營行為,同時又是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從貫徹“三個代表”要求的政治高度認識和看待物業管理工作,把物業管理與建設文明礦區,塑造有理想、有道德、守紀律的公民,創造溫馨、和諧、安居樂業的良好氛圍結合起來,促進物業管理工作向規范化、市場化、專業化、社會化的健康軌道發展。
根據獨立工礦企業的特點、社會發展趨勢和物業管理本身的發展規律,獨立工礦企業物業管理發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導向,以產業化發展為目標,以提升物業價值和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為根本出發點,從獨立工礦企業的實際出發,循序漸進、分步運作,努力促進物業管理方式從行政管理型向經營管理型轉變,服務性質由職工福利型向市場經營型轉變,經費來源以單位支付為主向居戶支付為主轉變,服務方式由內部封閉型向社會開放型轉變,實現物業管理經濟目標和社會目標的協調發展。
獨立工礦企業的物業管理應分三步走,第一步,實現專業化管理。將企業內部的生活服務系統與生產經營系統相分離,成立專門的物業管理機構和管理隊伍,按事業性管理,按合同制和甲乙方方式運作,通過物業管理的專業化提高服務質量。第二步,實行模擬企業法人運作。物業管理公司經濟上獨立核算,經費來源以產權單位支付為主、個人繳納為輔,實行經費補貼、模擬法人經營和市場化運作。第三步,實行產業化發展、企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在住房制度改革到位、房屋產權歸個人所有的基礎上,物業管理費用暗補改明補,進入個人工資總額,由個人支付物業管理費用。在居民收入、支付能力大幅度提高的情況下,物業服務市場比較發育,服務價格到位,物業公司以優質的服務獲得合理的報酬,實現自立生存,自我發展。
三、獨立工礦企業物業管理發展模式探討
石化集團大多數石油化工企業的物業管理已經邁入了第二步,預計還需要經過較長的服務市場發展發育過程,才能跨入第三步。在向產業化發展的進程中,筆者認為,獨立工礦企業的物業管理應采取以下的發展模式和策略:
1.走“建管一體化”之路,形成以建養業、以業促建的良性發展機制。對房地產項目從開發建設、銷售到售后管理,實行一體化運作是許多開發商采取的成功做法。通過良好管理和優質服務創造開發商信譽和品牌、以提升物業價值、進而促進商品房的銷售、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反過來再為物業管理提供必要的經費支持,這是以建養業、以業促建的良性發展機制。隨著我國住房制度改革的到位,在獨立工礦企業取消實物性分房、實行貨幣化分配之后,住宅建設必須按房地產開發的方式運作,這必然面臨房屋銷售的問題。借鑒城市開發商的做法,將商品房開發和物業管理相結合,實行建管一體化模式是獨立工礦企業物業管理發展之初的必經之路。
2.走“一業為主、多元化經營”之路,廣開財源。服務市場不發育、物業管理收入來源不足是獨立工礦企業物業公司生存發展的最大障礙。拓寬收入渠道,彌補經費不足,必須實行“一業為主、多元經營”的經營策略。獨立工礦企業物業公司開展多元經營有許多有利條件,特別是發展居住小區的社區服務業大有可為。獨立工礦區因遠離城市,許多社區服務項目無法依托城市供給,因此物業公司可以發揮自身優勢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家政服務、養老服務、餐飲服務、商業服務、教育培訓服務、醫療衛生服務、文化體育服務、家庭裝飾服務、房屋出租等內容,既可以方便居民的生活,又能增加收入來源。
3.走精干高效之路,實現管理手段現代化、服務方式社會化。在實行物業管理的初級階段,物業管理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技術含量不高、以自我服務為主。隨著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物業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尤其是信息化已經開始滲透到各個領域,物業管理行業也不例外。在服務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的形勢下,物業管理如果不擺脫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管理模式,不用信息技術提升管理手段,仍然采取封閉式的自我服務方式,物業管理公司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就難以生存。因此,用信息技術提升傳統管理手段,走社會化服務、精干高效管理之路,是獨立工礦企業物業管理生存發展的唯一出路。
4.走規模化發展之路,是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的必然選擇。像石油企業這樣的獨立工礦區,居住區分散、規模相對偏小,物業管理機構往往按居住區設置,造成物業管理資源分散,成本偏高,形不成規模效益。隨著服務市場的發展、物業管理公司之間的競爭,通過兼并、重組,走向集約化、規模化是物業管理發展的趨勢和生存之道。深圳、上海等地的經驗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因此,獨立工礦企業必須適應規模化發展的要求,對物業管理機構有計劃的進行合并重組,以發揮規模效益。
5.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努力造就高素質的物業管理人才隊伍。獨立工礦企業物業管理的人員大部分是過去從生產一線分離出來的老弱病殘和閑散人員,知識結構和整體素質已不能滿足新形勢要求。工礦企業物業管理必須按照產業化的發展方向和專業化、社會化、信息化的發展趨勢,重視人才培養,努力造就一支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素質優良的物業管理人才隊伍。
新世紀里,市場意識和市場競爭,對于物業管理行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物業管理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走進市場參與競爭。因此,物業管理企業應當在國內物業管理規章制度不斷健全、物業管理市場容量不斷擴展的機遇下,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理念,不斷創新服務平臺,才能獲得市場。總而言之,物業管理企業,要想求生存,求發展,就必須為參與市場競爭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在競爭中,贏得市場、占領市場。
參考文獻:
1、楊文士,張雁.管理學原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120
2、王芳華,現代企業管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9.86-102
如何增強德育的實效性一直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的重要課題。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人們逐步把提高德育實效性的目光聚焦在德育管理上。由我主編的《德育哲學研究叢書》現已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陸續出版,《德育管理論》是其中的一部。《德育管理論》是我指導的博士研究生趙志軍教授在其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
德育管理始終是德育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德育管理問題,雖有少量著述發表,但隨著近些年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前后人類世界的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以及思想文化的深刻變動,加強系統研究和創新性開拓,仍屬一個重要的前沿性迫切性課題。在我看來,德育中的“管理”乃至一切合理性管理,在本質上是一種社會規范或者說是某種社會共同體性規范,它本身就具有德育的意義。因為它總要現實地或潛在地告訴人們,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怎樣做是合理的、怎樣做是不合理的,因而總是蘊涵著人的價值觀導向和思想道德追求。好的管理,一定會使人習慣養成好的德行。單就德育管理而言,它“根據一定的德育目標,通過決策、計劃、組織、指導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各種德育要素”(參閱魯杰、王逢賢《德育新論》),在這里,重要的還不在于發揮管理的約束功能和懲戒作用,而是通過管理,自覺規范、組織德育活動,不斷提升德育工作的有序性、制度化、組織化的程度,使之成為德育長效機制的根本保證。實踐表明,只有把廣大德育工作者組織好、調動好,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只有把“耐心細致的思想教育”與“科學規范的嚴格管理”結合起來,做到“愛”與“嚴”、自律和他律、激勵與約束的統一,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只有加強德育的整體規劃、科學管理,才能增強德育的整體實力和有效性。可以說,趙志軍教授創作《德育管理論》,在很大意義上就是力圖解決這一重要課題。
作者認為,加強德育管理研究是實現德育管理思想、管理理論與時俱進的需要。時代的發展決定了管理思想的發展變化。從國際上看,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的日趨發展,國際敵對勢力與我們爭奪青年一代的斗爭更加尖銳復雜,學生面臨著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巨大沖擊;從國內來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趨多樣,學生面臨著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價值取向等的很大考驗;從教育自身來看,隨著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不斷深人,學校德育工作在目標、任務、途徑等方面必然要做出深刻變革。新的形勢下,德育工作究竟應該怎樣加強和改進?這是德育管理研究需要回答的課題。德育的社會條件變化要求德育管理思想、德育管理理論隨之發展。
《德育管理論》從一個嶄新的視角回答了德育管理是什么的問題。作者綜合哲學和管理學兩個研究視角,從德育資源的有限性與德育任務的艱巨性的矛盾運動中揭示德育管理的本質,揭示了德育管理的六條本質特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闡釋德育管理的價值以及德育管理的思想先導原理、系統原理、人本原理和效益原理,從而進一步回答了德育管理是什么的問題。
作者論述了德育管理的基本原則,提出了堅持哪些原則才能使德育管理更有效的新觀點,主張不能把一般管理原則簡單套用到德育管理上。根據德育管理的本質和基本原理以及國家對德育的要求,結合德育的現實狀況提出了堅持科學的德育發展觀,即堅持德育為先原則、堅持德育目標的合理性原則、堅持德育的多管齊下原則和堅持德育工作有效性原則。 作者認為,德育管理包含許多環節,如調研、預測、決策、計劃、執行、組織、指揮、協調、監督、檢查、激勵、教育、評價、總結等等。他將德育管理內容系統歸結為五個重要方面,闡述了德育目標管理,德育計劃管理,德育組織管理,德育隊伍管理,德育過程管理的內涵、作用和方法,探索性地構建了德育管理內容體系。同時,從德育組織管理的角度對“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齊抓共管”的高校德育領導體制、做了深人分析,提出了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德育領導體制的意見。
在德育管理機制的構建上,作者認為,德育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道法自然、不管而管、自然而然、無為而治。為此,他提出要搭建定向驅動、自動調控、長效運行的德育管理新機制,并充分闡述了德育管理導向機制、德育管理激勵機制、德育管理協調機制、德育管理約束機制的內涵及其構成,旨在聯接德育管理主體、德育管理客體、德育管理目的、德育管理環境和德育管理信息等五個要素,使其構成有機整體向著實現德育管理目標的方向運行,促進學校德育協調、有效和可持續地發展。
為了幫助人們提高德育管理的績效,作者闡述了德育管理的主要技術。主張管理是實踐的哲學,德育管理技術是德育管理體系中實用性最強、最貼近實際、對管理效果影響最直接的要素,也是德育管理研究最欠缺的問題。認為德育管理最需要提高四項技術:德育管理者自我提高的技術,德育人員甄選及任用的技術,德育管理中的溝通技術,德育管理中的授權技術。對每項技術作了細致、具體的闡述,以作為德育管理研究的落腳點,為提高德育管理的實踐水平、增強德育管理的實效性提供技術支持。
在施工項目工程工序的建設中,施工項目工程工序質量控制,是企業中最經常、最大量的質量管理活動,是企業實現百年大計和質量目標的基本保證。其實,施工建設項目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想有效的控制工程質量,應該從影響工程質量的全過程進行工程控制。所以,在工程實施的全過程中,我們還應該認真總結出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以及施工單位的共同參與和控制的質管理經驗,探討更加科學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確保施工項目工程工序建設的工程質量。下面,本人結合自己的工作,從百年大計的角度,針對建筑管理中的項目控制問題談些體會和看法。
一、實施項目控制的必要性
項目控制是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得到的中間結果可能與預期目標不符,甚至背道而馳,因此,必須及時調整人力、時間及其它資源,改變工作方法,以期達到預定目標。如果這樣做仍不能奏效,就不得不調整或修改目標。這個過程就稱為項目的控制。我國基本建設中浪費現象十分驚人,由于建筑工程項目投資失控、工期失控、質量失控的情況相當嚴重,給國家經濟發展造成了很大的損失項目管理論文,因此加強項目控制對保證項目目標的實現有著重要的作用。影響建筑工程項目目標實現的干擾因素很多,據國內外的研究資料表明,這些干擾因素主要包括:人的因素、材料設備的因素、機具因素、地基因素、資金因素、環境因素。在國內,一般認為人的因素對實現項目目標的干擾最大,如項目主管單位負責人用行政手段將自己的主觀意志強加于項目,使項目失誤;或者工人技術水平低,文化程度不高,責任心差等。其次是材料、設備因素的干擾,如材料價格上漲,引起成本失控;材料供應跟不上,延誤工期;設備制造企業不履行合同,設備質量低劣;設備不能按時到貨等。如果我們能設法找到項目干擾因素,試圖預先控制中間結果對預期目標的偏差,就可以對項目實行主動控制。項目控制的主要內容是進度控制、質量控制和成本控制。 二、項目控制的主要內容
1、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施工項目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涉及生產人員人身安全的目標管理,應給予高度重視論文怎么寫。確定安全生產責任制是以制度的形式明確企業各級領導、各職能部門、各類人員在施工生產活動中應負的安全職責,是最基本的一項安全管理制度。近年,建筑企業安全管理的生產實踐表明: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責任制,使各級領導、各職能部門負起責任,建立健全安全專職機構,加強安全部門的領導,嚴格執行安全檢查制度,這是搞好安全生產有力的組織保證體系。通過制定安全生產責任制,做到安全生產“事事有其主,人人有其責”。每個施工項目應根據項目的性質、規模和特點,成立以項目經理為主的安全生產委員會或領導小組,并配備規定數量的專職和兼職安全管理員項目管理論文,做到按專業、崗位、區域等包干負責。同時隨著項目的推進開展文明施工競賽活動,做到有布置、有檢查、有考評、有獎懲。
2、合同管理
施工項目成本的控制,不僅是專業成本人員的責任,也是項目管理人員,特別是項目經理的責任。要按照自己的業務分工負責,圍繞生產經營這個中心開展工作。要建立以項目經理為核心的項目成本控制體系,實行項目經理負責制,就是要求項目經理對施工進度、質量、成本、安全和現場管理標準化全面負責,特別要把成本的控制放在首位。建立項目成本管理責任制,不同于工作責任,工作責任完成不等于成本責任完成。如:單方面強調質量,忽視了成本;單方面做到供貨及時,但忽視昂貴的價格等。因此在完成工作責任的同時,還應考慮成本責任的實施,進一步明確成本管理責任,使每個管理者都有成本管理意識,做到精打細算。對施工隊實行分包成本控制,項目部與施工隊之間建立特定勞務合同關系,項目部有權對施工隊的進度、質量、安全和現場管理標準進行監督管理,同時按合同支付勞務費用,并確保工資發放到工人手上。
3、信息管理
由于施工管理的多樣性和多變性。各部門和單位需要交互的信息量不斷擴大,信息的交流與傳遞頻度也在增加,相應地對信息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施工管理中,目前采取的還是傳統的信息管理方法。信息從它的產生、整理、加工、傳遞到檢索和利用都是基于紙介質進行的。結果,在整個過程中,信息都在以一種較為緩慢的速度在流動。這往往影響到獲取工程信息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將各種信息化技術引入項目的管理工作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目前市場上有著各種各樣關于進度、合同、材料、預結算、工程資料等的項目管理軟件項目管理論文,通過這些軟件將項目部的各個職能部門變成一個端口,利用Internet將各端口相互連接并匯總到一個終端(項目經理)。即有信息的互通又有集中的管理使項目運行的每一環節符合規范化、科學化、標準化。
4、進度控制
進度控制是指對工程建設項目的各建設階段的工作順序和持續時間進行規劃、實施、檢查、協調及信息反饋等一系列活動的總稱,是以周密、合理的進度計劃為指導,對工程施工進度進行跟蹤檢查、分析、調整與控制。進度控制的最終目的是確保項目動用時間目標的實現。為了工程項目有計劃地進行施工,需要制定進度計劃,并按計劃進行施工。計劃是組織或個人為達到即定目標制定行動方案的過程,是對將要進行活動所做的事先安排。也就是說,控制是在項目進展的全過程中,定進度計劃,并按計劃進行施工。計劃是組織或個人為達到即定目標制定行動方案的過程,是對將要進行活動所做的事先安排。對于工程進度,項目管理中主要是督促承建單位,在開工前按合同要求,安排整個工程的進度計劃,檢查其合理性。在以后的施工過程中要求承建單位按季、月安排實施計劃,檢查其執行情況,與此同時對原材料、設備、勞動力的實際情況也給予充分的注意,及時掌握其動態,當發現某一環境脫節時,除在有關的人員參加例會上加以闡明外,同時還應及時向承包單位計劃部門及至上級計劃部門提出,以便采取補救措施。因此,承建單位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從最初的報價到項目竣工、驗收,應始終抓住計劃這個環節,對項目進行全過程的進度控制,以實現合同對項目建設的進度要求。 5、質量控制 項目的質量控制項目管理論文,是為了確保實現合同商定的質量要求,質量標準而采取的各種預防措施論文怎么寫。建設項目的質量不僅僅取決于施工質量,而且還取決于勘察、設計質量、材料、設備的質量以及項目投入使用過程的質量。因此,它是由建設全過程中各階段質量組成的一個整體概念。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都有質量控制的任務。 6、成本控制
在施工階段,應充分運用企業自身優勢盡量提高經濟效益,以取得最大利潤。施工階段資金需求投入量、資金籌措、資金分配等方面應有計劃、有措施地協調運作,努力達到合理穩妥地控制投資。項目部相關部門應充分了解工程單價或總價的構成,掌握施工中的資金流動。施工過程的資金運動不是資金簡單地循環和周轉。在施工過程中,資金不僅發生價值形態的變化,而且發生價值量的變化。從成品資金的形態最后轉變為貨幣形態—最終結算和支付。在流動資金形態轉變中分離出利潤,給工程帶來生產能力,通過工程運行獲取收益。
7、組織與協調
組織協調是指在一個工作系統內,通過信息交換、會議溝通、函件往來、感情聯絡和研究討論等方式,消除系統內機構運行產生的矛盾、問題和障礙,確保系統內各個組織機構能夠正常運行的手段。利用會議進行協調。工程例會是進行協調的重要方法,參加會議的各方對工作的前一階段工作進行總結,對下一階段的工作進行安排。除例會之外,專題會議也是協調的方法之一。
項目管理是一門復雜的綜合性的工程管理,也是一門特殊的學科,是古今建筑業的結晶,其形象狀態從古代人居住的石穴、草房過渡到當今的高樓大廈以及地下建筑。施工管理科學在一代又一代人不斷的積累中不斷的得到發展,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工程建設管理者應不斷積果經驗,學習高效的管理技能,努力實現項目管理的科學化。
參考文獻:[1]陳恒.工程項目成本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J].太原大學學報.2006(01) [2]吳向東.鐵路施工企業成本管理新理念—戰略成本管理[J].2002(01) [3]王生謙.施工項目成本管理初探[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4(04)
[4]田世宇.工程建設質量控制[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7
一、引言
作為人類社會的交流形式、管理手段和思維載體,英語應用文在涉外經濟、行政、司法、教育以及日常生活各領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能根據崗位需要撰寫相應的英語應用文是高職高專學生應該具備的職業技能之一。英語應用文寫作教學強調應用性和實踐性,把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項目化教學是高職高專英語新一輪教學改革的典型模式,通過真實的任務情境、豐富的學習機會,團隊成員的共同參與和合作學習,能有力地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與提高,是改進英語應用文寫作教學的有效途徑。項目化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要求教師對教學中的角色重新定位。本文在闡述項目化教學的內涵的基礎之上,通過教學實例來探討教師在英語應用文寫作項目化教學中應發揮的作用。
二、項目化教學的概念和意義
項目化教學是指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出發點,以團隊合作為基礎教育管理論文,將傳統的學科體系中的知識內容轉化為若干個教學項目,通過構建真實任務情境,圍繞具體的學習項目,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在實際訓練中獲得新的知識與技能,促進實踐能力發展與提高的教學過程。具體來說,教師將需要解決的問題或要完成的任務以項目的形式交給學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個人或小組的工作方式,制定計劃,共同或分工完成整個項目。項目化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與合作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
三、項目化教學與傳統教學方式的區別
從教學目標來看,項目化教學突出實踐性。傳統教學是知識和技能的單純傳授,而項目化教學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融合于項目實施過程,教師不再局限于傳授書本知識,而是讓學生親身參與、體驗項目實施過程,幫助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技能,在實踐中與新的知識融會貫通。
從教學內容來看,項目化教學具有跨學科性。教學所涉及的內容涉及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研究方法以及當前社會的綜合問題。學生需要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知識和多種信息來源(如書籍、網絡資料等)來理解和分析所遇到的問題。
從教學形式來看,項目化教學具有主動性和互動合作性。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地學習中國。項目化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學習,發現問題教育管理論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評價和驗證假設,最后得出結論。學生需要進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才能解決問題。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可以激發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項目化教學強調學習活動中的互動與合作。教師、學生以及涉及該項活動的所有人員相互合作,形成“學習共同體”,共享資源和智慧,共同探討解決問題,合作完成項目。
從教學手段來看,項目化教學具有先進性。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項目化教學中,師生要利用多媒體、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獲取學習信息,利用PPT、網頁、動畫、圖片、音頻和視頻等制作多媒體課件及進行成果展示。
從評估手段來看,項目化教學具有多樣性。傳統教學評估手段單一,多采用終結性方式。而項目化教學評估手段多元化,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
四、教師在英語應用文寫作項目化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英語應用文寫作項目化教學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即項目的準備、實施與評價。
(一)準備階段——項目設計、指導的作用
根據英語應用文寫作課程的知識體系及學生生活、職業崗位的需求,教師設計開發出與各項內容相適應的實踐項目,將整個課程內容分為“個人事務寫作、文秘事務寫作和商務事務寫作”三個模塊,每個模塊作為一個項目,每個項目再分成若干個子項目,構成教學內容。個人事務寫作包括個人簡歷、申請信、求職信、求學信、名片、演講稿等;文秘事務寫作包括通知、公告、海報、總結、會議紀錄、傳真、電子郵件、備忘錄、邀請函、致辭等;商務事務寫作包括廣告、建立業務關系、推銷信、投訴及理賠信、詢(報)盤、支付條款等。教師提出項目任務設想教育管理論文,與學生討論并確定項目的目標和任務。以“個人事務寫作”這個項目下屬的子項目“求職信”為例,確定的項目任務是了解求職信的內容與特點,掌握求職信的寫作格式、基本結構和典型詞匯和句型。確定項目訓練形式(課堂實訓和課外實訓)以及實訓實施步驟。教師指導學生搜集、整理和討論與此項目相關的知識,詞匯,句型,范文;準備圖書、PPT、VCD、視頻等工具,在這個階段,教師是項目課程的設計者,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幫助者。
(二)實施階段——組織、引導的作用
課堂實訓分為三個環節:案例討論、錯例修改、情景模擬訓練。教師營造學習氛圍、創設實踐教學環境,按既定的實施步驟組織和引導教學過程。首先由學生展示準備的案例,師生討論引出第一個知識點:求職信的概念和特點。接著以小組為單位分析案例,引出第二個知識點:求職信的組成部分及寫作格式。然后由教師展示錯誤案例,提出問題,比如該求職信結構是否合理,語言是否得體,應如何修改?師生共同討論問題,修改錯例。演示范文,討論總結求職信的寫作要點和技巧以及常用詞匯和句型。最后,進行模擬寫作訓練,以PPT文件、紙質作業、角色扮演、講述等方式進行成果展示。課外實訓包括利用網絡或其他途徑查找相關案例,進行評析,仿寫;結合校園文化建設、學生社團活動進行實戰訓練;結合專業學習、畢業求職或社會調查活動進行實戰訓練。教師提出目標,與學生共同制定計劃教育管理論文,鼓勵學生進行實踐,定期檢查、督促,實行過程指導。課堂實訓和課外實訓均由學生唱主角,采用“交互式”學習模式,教師當好“導演”。從主講人轉變為協調者;從教學生轉變為幫學生;從一言堂轉變為控制整個教學活動的進程。在項目化教學情境下,學生遇到的問題更加綜合和復雜。教師需要在心理上引導學生,激勵學生勇于嘗試、積極參與,還要培育學生善于合作的素質。當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給予具體的幫助中國。在這個階段,教師是項目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三)評價階段——檢測評估的作用
評價階段是對整個項目活動的檢查評估和總結。在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中,可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形成性評價主要對學生在整個項目完成過程中的表現(寫作資料的收集準備情況、學習態度、參與實踐、作業完成質量等)進行評價,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自信心,能及時地反映學生學習中的情況,及時地肯定學生的成績,發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引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方向。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三位一體使評價更深入,更全面。教師還需要幫助學生對項目教學的目標、過程和效果進行反思,總結體驗。終結性評價主要對學生的本課程期末考試情況作出評價。在這個階段,教師是項目教學的評估者。
五、結語
教師在英語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要使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應重視自我發展,樹立實踐和終生學習的觀念。項目化教學的實踐性和跨學科性要求教師除了具備較高英語語言水平之外,還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要了解涉外崗位所需的知識、技能和工作過程以及對人才的要求教育管理論文,才能夠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工作任務來設計、組織、實施項目活動。不僅嫻熟本學科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還要了解商務、外貿、文秘、旅游、物流等相關學科的知識與技能。這就要求教師成為一名終生學習者,不斷學習新知識,并通過專題培訓、企業掛職頂崗鍛煉等方式,積累教學所需的實踐經驗和職業技能。此外,在項目化教學中,項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教學情境和學習環境的創設和教學評估是教師的主要工作之一。教師還應成為教學的研究者,學會用研究理論來指導、提高自己的教學實踐。最后,由于項目化教學強調團隊協作性,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教師要從個體的工作方式走向合作,不僅要善于與學生互動,還要與同事,甚至不同專業領域的教師聯合起來進行項目教學。
[參考文獻]
[1]劉景福,鐘志賢.基于項目的學習(PBL)模式研究[J]. 外國教育研究,2002,11.
[2]雷術海.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英語課程項目化教學研究[J]. 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6.
[3]方義桂.高職院校實施英語項目課程的師資要求及其對策[J]. 現代教育科學,2009,3.
一、建立國有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評價制度的背景
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國有企業改革總體思路,并將其明確為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目標。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相互分離。然而,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最終也導致了委托問題的產生。國有企業作為現代企業制度的組成部分,也同樣存在上述問題。那么,在如今的這種情況下,作為國有資產出資者代表即“大股東”定位的國資委應該如何正確的評價與考核國有企業的經營業績以實現出資人財富的最大化和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成了我們重點關注的問題。
對于經營性國有資產而言,沒有國企負責人經營業績的考核,也就無所謂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作為國有資產出資者代表的國資委,必須通過考核國企負責人的經營業績來掌握國有資產的收益和保值增值狀況,實現對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避免國有資產的流失。國資委對國有企業負責人進行的業績考核,是為了提高國有企業負責人的責任心和積極性,從而促進國有資產運營質量和效率。其目的是要把國有資產經營的責任落實到企業負責人,對國有出資企業實現的國有資產經營目標進行考核。
二、相關的理論依據
(一)委托理論
信息經濟學在很大程度上把整個社會經濟關系歸結為委托—關系。即在執行契約的過程中人獲得某種私有信息企業管理論文,而委托人無法獲得這些信息,導致人的行為對委托人的利益造成損害。國有企業出資者并不直接支配資本的運用,而是委托專門的管理人員在滿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決定其資本營運。在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現象普遍存在的情況下,經營者的財務目標會偏離出資者的目標。為了充分調動經營者的積極性,實現股東財富的最大化,需要構建一套完整的經營者激勵機制,而激勵機制的基礎問題就是業績評價。
(二)超產權理論
泰騰郎(1996)、馬丁和帕克(1997)等學者,以競爭理論為基礎提出超產權論(BeyondProperty-Right Argument)。超產權理論認為企業效益主要與市場結構有關,即與市場競爭程度有關。在競爭比較充分的市場上,企業私有化后的平均效益有顯著提高;在壟斷市場上,企業私有化后的平均效益改善不明顯。國有企業是一種適應適應市場經濟制度的產權安排,效率的決定與產權形態、組織形式無關,只與信息的充分程度有關,而信息是否充分,不是由產權決定的,而是由競爭決定的。競爭可以讓企業經營者的努力與努力程度更加充分公開,從而做到更有效的監督經營者。
因此,根據超產權理論的觀點,只有對國有企業負責人進行公開、公平、公正的經營業績評價,將其置于一個相互競爭的環境之中,做到透明考核,明確國有企業負責人的責任,使國有企業負責人的努力成果和最終的考核結果相符,才能真正的將國有企業處于一個競爭的環境當中。如果沒有競爭,高效率企業的負責人和低效率企業的負責人都不會被淘汰,最終只會導致國有企業的停滯不前以及國有資產的流失,也無法實現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
(三)激勵理論
哈羅德·孔茨認為,激勵是指揮與領導工作的一項重要摘要把企業負責人的報酬和公司的經營目標聯系起來企業管理論文,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降低委托成本,最大可能的為股東創造財富。
三、我國國有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評價的現狀
2004年1月1日,國資委頒布實施了《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國資委令第二號)國資委按照此《暫行辦法》以出資人的身份對中央企業負責人進行業績考核。這一業績考核制度體現了:明確了評價主體是國資委———它行使國有資產出資人角色;考核對象是企業負責人;確定了“年度考核與任期考核相結合、結果考核與過程評價相統一、考核結果與獎懲相掛鉤”的制度規范;考核內容為年度經營業績與任期業績相結合。其中,年度業績核心指標為利潤總額、凈資產收益率;任期業績核心指標包括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三年主營業務收入平均增長率等。中央企業經營業績考核制度的全面推行,結束了中央企業負責人“有任命沒有明確任期,有職務沒有嚴格考核,薪酬同業績不掛鉤”的歷史,使業績考核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走上了規范化和良性發展的道路。部分地方國資委也建立了相似的國有資產經營責任制度,從而擴大了國有資產經營責任制的發那位,促進了地方國有企業的發展。2007年1月1日正式實施新修訂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國資委第17號令)。該辦法中年度經營業績考核指標和任期經營業績考核指標中的基本指標都沒有變化,分類指標由國資委根據企業所處行業特點,綜合考慮反映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技術創新投入及風險控制能力等因素確定。值得注意的是:經濟增加值將被引入業績考核。新的《暫行辦法》更加突出發揮業績考核在國有資產監管中的導向功能,注重把考核導向的重點放到提高目標管理水平、推動戰略管理、引入價值創造理念、提升可持續發展等能力方面。2010年1月1日又頒布實施了新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國資委第22號令)。年度經營業績指標仍然包括基本指標和分類指標,但基本指標有所變化,包括利潤總額和經濟增加值,正式將經濟增加值作為一項業績考核的指標。分類指標由國資委根據企業所處行業特點,針對企業管理“短板”,綜合考慮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技術創新投入及風險控制能力等因素確定。
四、我國國有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評價存在的問題
(一)偏重財務指標,忽視非財務指標
一般情況下,財務指標無法涵蓋影響企業業績的所以因素,尤其不能涵蓋那些對企業業績具有重要影響卻又難以量化的因素。我國目前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尚不完善,企業財務報表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在企業會計信息發生嚴重異常的情況(如數據失真等)或受外部環境因素影響程度提高的情況下,如果只偏重財務指標,所得的結果必然有很大的片面性。此外,目前對國有企業負責人的考核多以盈利能力指標為主企業管理論文,這會刺激管理者操縱盈利指標,比如凈資產收益率指標,在利潤總額不變的情況下,管理者有動機操縱分母,通過發行更多的債券和回購股票等方式,大幅提高凈資產收益率。財務指標過分依賴會計數據,容易引起國有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的不實。而采用非財務指標進行評價,可以從外部環境和非財務角度對財務指標評價結果進行修正和補充。
(二)考核程序不夠完善
考核指標確定后,如何科學地確定目標值是考核能否達到效果的關鍵環節。實際工作中,考核目標確定主要依據企業歷史數據,進行環比,并沒有真正與企業戰略、年度預算相掛鉤,更不用說向行業標準、國際標準靠攏。為確保完成業績指標,企業存在“雪藏”部分業績的可能性很大。此外,還缺乏嚴格的動態監管機制,對企業經營的具體過程缺少關注。企業經營業績考核不是目的,而是出資人履行權利,落實資產經營責任的一個重要手段。所以,考核不僅是對考核期經營情況算總賬,更要加強日常的動態監控,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做好企業經營業績動態監控,對于促進企業完成和超額完成目標,具有重要作用。
(三)考核體系不夠科學化
各地國資委對其管轄地區的國有企業都采取了統一辦法,統一考核的方式,但由于企業所處行業不同,規模不一,發展階段千差萬別企業管理論文,所有企業共同運用一個考核辦法,按照統一的考核體系和標準進行業績評價,很難做到合理科學的考核。處于不同環境的國有企業業績其結果的差異可能來自于行業差異,而不是管理者的經營能力和努力程度差異。如果國資委不區別所轄企業在壟斷性領城與充分競爭性領城的巨大不同,而以‘一刀切’的考核指標來獎懲,科學公正的目標肯定會打折扣。現有考核指標容易出現“鞭打快牛”的問題,各個企業行業、規模、現實條件、市場環境和業務起點等都不一樣,但面臨的基本考核指標都是一樣的。實際考核的結果,往往出現效益好的企業因起點高而達到的績效得分不高、起點低的企業績效得分反而高的現象。
五、對國有企業負責人業績評價的改進建議
(一)對國有企業負責人業績評價改進的必要性
效用是指對消費者通過消費或者享受閑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滿足的一個度量,可以解釋一種經濟行為是否帶來了好處。國資委所轄的各個國有企業有其自身性質、所處行業以及競爭狀態等的差異,同時目前對國有企業負責人的業績評價基本上都采用了統一的考評辦法,缺乏差異化的評價,很多國有企業的負責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往往會有一些就職的偏向,導致一些沒有壟斷地位的國有企業出現了人才缺乏的現象。因此,國資委只有對當前的業績評價體系做進一步的改進,才能夠讓在不同國有企業中任職的負責人獲得的效用在同一條無差異線上,使其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能獲得相同的效用,以遏制有的國有企業人才缺乏的現象,促進國有企業全面健康持續的發展。
(二)改進的建議
1、重視對非財務指標的運用
非財務指標可以彌補財務效績評價導致的短期行為,有利于實現企業長遠利益最大化。非財務指標的設定考慮了創新能力、競爭能力等與企業戰略密切相關的因素。同時,非財務指標受會計政策的干擾較少,也能夠更加順應現代經營環境的需要。非財務指標的外延比較寬,但大致可分為客戶、員工、市場、內部業務流程、創新、社會責任等方面。在對國有企業負責人進行業績評價時可以引入一些諸如市場占有率、客戶滿意度、員工滿意度、技術創新、社會生態環保等的指標,將其與財務指標相結合,才能對國有企業負責人的經營業績給出綜合全面、科學嚴謹的評價,克服國有企業短期行為。
2、完善對國有企業負責人的考核程序
國資委應對國有企業負責人報送的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目標建議值嚴格把關,了解是否存在低報目標值的現象。國資委在核定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目標值的過程中,應根據“相同行業、相同尺度”的原則企業管理論文,結合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企業所處的行業發展周期、企業實際經營狀況等,對其目標建議值進行嚴格審核。此外,應加強對考核具體過程的監督與控制,建立相應的動態監控機制,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激勵被考核者超額完成目標。
3、促進考核體系的科學化
了解各個行業以及企業各個發展階段的情況是國資委對國有企業進行業績評價的前提,國資委在制定國有企業業績評價體系的過程中應引入差異化業績評價的策略。在制定具體的考核方式時應當考慮被考核企業的特點、發展階段、戰略目標等因素,并結合行業的差異,建立能夠滿足不同需求主體、體現行業差異的多重權重的評價體系。與此同時,應明確規定每種具體權重指標體系的適用范圍及適用情況,并要求評價者在公布企業績效評價結果時,充分披露所采用的權重體系。
4、構建基于EVA的企業業績評價體系
現代企業制度下,要求建立一種符合資本效率有效發揮的新型激勵機制。即要在保證所有者財富增加的前提下,將價值創造的部分獎勵于經營者。EVA是經濟增加值的英文縮寫。它是公司稅后凈營業利潤與全部投入資本成本之間的差額,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入。它可以全面地衡量企業的經營業績,反應管理價值的所有方面,是為股東創造財富的關鍵驅動因素。目前新出臺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已在年底考核的基本指標中引進了EVA指標,使對國有企業的業績評價進一步的客觀化、合理化。各地國資委也應根據當地的情況積極的引入EVA指標,在對其經營業績做客觀、公平評價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以促進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參考文獻
【1】王化成.企業業績評價[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毛程連.國有企業的性質與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分析[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
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氣、電力、焦炭煤氣、熱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氣、生物質能和其他直接或者通過加工、轉換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種資源。它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資源。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能源的需求也迅速增長,能源已成為制約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國能源發展依然面臨著許多嚴峻的問題,必須進行合理的節能。所謂節能,是指加強用能管理,采取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以及環境和社會可以承受的措施,減少從能源生產到消費各個環節中的損失和浪費,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1.建筑節能降耗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
所謂建筑節能,就是在滿足居住舒適性要求的前提下,在建筑中使用隔熱保溫的新型墻體材料和高能效比的采暖空調設備,達到節約能源、減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之目的。
能源是發展國民經濟、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質基礎。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約占社會總能耗的1/3成本管理論文,而且我國建筑能耗的總量逐年上升,在能源總消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從上世紀70 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45%。而國際上發達國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國總能耗的33%左右。以此推斷,國家建設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我國建筑耗能比重最終還將上升至35%左右。如此龐大的比重,建筑耗能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軟肋,這加大了我國能源壓力,制約著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國民經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推行建筑節能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我國建筑用能浪費極其嚴重,而且建筑能耗增長的速度遠遠超過我國能源生產可能增長的速度,如果聽任這種高耗能建筑持續發展下去,國家的能源生產勢必難以長期支撐此種浪費型需求,從而不得不被迫組織大規模的舊房節能改造,這將要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論文開題報告范文。在建筑中積極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能夠大大緩解國家能源緊缺狀況,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建設的發展。因此,建筑節能是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國家節能規劃目標、減排溫室氣體的重要措施,符合全球發展趨勢。
建筑節能是緩解我國能源緊缺矛盾、改善人民生活工作條件、減輕環境污染、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項最直接、最廉價的措施,也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效益成本法
效益成本法是由中國礦業大學經貿學院財會科研組朱學義教授提出,并于 1993年4月25日發表在《成本與價格資料》上(1994年獲得江蘇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此后天津財經學院會計系瞿文瑩教授和華南理工大學李定安分別編著研究生教材《高級成本會計學》和《成本管理研究》,瞿文瑩教授在《高級成本會計學》第十五章第三節中做了介紹,李定安先生在《成本管理研究》第七章第五節對此進行專門介紹。
綜上所述,所謂效益成本法,是從經濟效益的角度出發來確定成本是否發生、發生范圍、額度及其分配趨向的一種現代成本計算方法。
2.1效益成本法的效益分類
(1)按耗費產生效益的期間可分為當期效益、滯后效益(包括投資性滯后效益和決策性滯后效益)、延期效益三種。
(2)按耗費產生效益的行為層次可分為決策效益、挖潛效益和投資效益三種。如下圖所示:
決策效益
節約效益成本管理論文,如節水、節電、節料、節費、節資等
降損效益,如降低廢品損失、盤虧毀損等
成本性經濟效益 挖潛效益 質量效益,如提高產品質量,增加收入等
擴展效益,如增加生產、擴大銷售等
投資效益
(3)按耗費產生效益的單位可分為內部單位效益和全廠綜合效益兩種。
(4)按耗費產生效益的對象可分為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兩種。
2.2效益成本法的內容
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1)分析產品生產過程中各種耗費對企業內部可計量的直接經濟效益的關系,確定各種效益成本。(2)確定耗費效益系數控制支出;同時確定效益獎勵率提高效益。所謂耗費效益系數,是指每元耗費可取得多少可計量的經濟效益,常用成本效益分析、專家調查、歷史數據測定等方法確定,一般應用于決策效益成本和投資效益成本兩方面。(3)采用經濟效益剖析法確定立項核算的效益成本。所謂經濟效益剖析法,是指利用實際核算資料剖析經濟效益關系中的各項因素,并通過實際調研,揭示其中最薄弱、最有潛力的項目作為主攻方向的一種方法。(4)確定效益成本的支出方式。有兩種支出方式:①全額掛鉤支出,即全部耗費都從所創效益額中支付。②單項獎勵支出,即對承包單位或承包人按項進行專門獎勵,正常耗費仍按現行辦法進行。(5)設置專門賬戶匯集各種效益成本,然后按現行會計制度規定的支出途徑進行結轉。
2.3效益成本法的主要特征
(1)耗費同效益掛鉤。即從耗費上計算效益;從效益上反省耗費,效益獎勵反過來又列作追加的工資費用。
(2)成本核算對象既不是產品,又不是責任單位(責任人),而是立項的成本性效益。這是區別于傳統成本法和責任成本法最主要的特征。
(3)核算具有階段性。雖然該方法也按現行成本計算期進行費用的歸集與結轉,但核算項目上的更替和時間上的斷續已呈現出階段性的特征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4)核算方法具有輔。一方面它在現行成本計算方法的基礎上補充使用;另一方面它又借助于管理會計中決策成本等方法。因而核算有帳內、帳外之分。
(5)核算對象領域管理目標相統一。效益成本法從單項效益的核算入手,最終是要提高企業的綜合經濟效益,這同企業管理的分目標和總目標一致。因此,該方法的應用過程也是經濟效益的提高過程。
3.效益成本法在建筑節能降耗中的應用
3.1科目和賬簿的設置
為了集中反映建筑節能降耗所需的費用同效益的關系,效益成本法在現行核算的基礎上還要在資金占用類增設“效益成本”一級科目。該科目借方反映創造建筑節能降耗效益耗費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費用以及計提的效益成本獎,貸方反映結轉的效益成本,月終一般不留余額。該科目按效益成本的種類進行明細分類核算,其明細賬采用多欄式成本管理論文,格式如下:
效益成本明細賬
賬戶:挖潛效益成本
年
憑 證
摘 要
借 方
貸方轉出
月
日
字
號
節約效益成本(效益額:元)
降損效益成本(效益額:元)
質量效益成本(效益額:元)
擴展效益成本(效益額:元)
合計
一.前言
1959年《財政法組織法》(LOLF)確立了法國財政預算的基本框架。期間,該法令雖多次被修訂,但仍然無法適應時代的要求。2001年8月,原法國總統希拉克頒布了新《財政法組織法》,明確提出建立以結果和績效為導向的財政預算,并規定從2006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新方法編制的預算案。該法案被認為是法國公共財政的一次重大改革,它給法國財政預算管理的各個方面都帶來了顯著變化。其最大的意義在于使法國的公共行政從傳統的官僚模式走向新公共管理模式,公共服務領域從此也開始面臨一連串的重大改革。
二.改革的背景
1.新公共管理思潮的影響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由于技術變革、全球化、信息化和國際競爭的挑戰,許多國家的行政管理發生了重大變化。以韋伯的官僚理論為代表的、等級深嚴的傳統公共行政制度在支配整整一個世紀的漫長年代后,正轉變為公共管理的、責任的、服務的、企業化的、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形式。
新公共管理理論源于歐美國家,最早由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提倡推行。隨后該理論在西方國家逐漸受到重視。美國學者戴維·奧斯本在其著作《摒棄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項戰略》中提出了“再造政府”的理論,并強調“再造政府就是用企業化體制來取代官僚體制”。[①]戴維·奧斯本認為,在傳統模式下,政府在提供公共產品時力不從心,窘態百出工商管理論文,因此該模式應當被改革。戴維·奧斯本提倡政府在有限資源條件下,生產出更多的產品和提供更高品質的公共服務;同時,政府應當擁有一定的公共企業精神,并學習或運用企業管理的基本理念及做法,運用私人企業管理技術以及用結果指標來評估績效,讓政府更具活力及競爭力。
在戴維·奧斯等學者的推動下,新公共理論的影響日益擴大。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特別是西方經合組織(OECD)的會員國,相續進行了改革,提出了“績效政府”的理念。法國在這方面雖然改革起步較晚,但是也出臺了相關的法令,加快了行政改革的步伐。主要內容有:改革地方行政管理體制,取消對各地方政府的監管,擴大地方政府權力,擴大地方民主,增強地方民選機構的權利等等。
2.改善法國政府財政赤字的迫切需要
從法國國內看,法國的公共債務問題一直困擾著法國歷屆政府站。2005年,法國公共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已經遠遠超過了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60%的上限,達到了66.8%。同時,西方各國政府都大刀闊斧的改革政府機構、改善公共財政管理,而法國卻相對滯后,這就迫使法國政府加快了行政改革。從2000年以來,法國經濟一直處于低迷狀態,失業率上升、國內投資與需求大幅度減少,這造成了法國財政收入銳減。與此同時,為實施經濟刺激計劃,法國政府又大規模投入資金。這導致法國公共債務規模明顯擴大。
三.改革的主要內容。
與1959年以來形成的預算體制相比,新《財政法組織法》的變革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強化預算的績效的管理。在過去,各部門預算支出項目是分割孤立的,完全由議會根據部門需要進行撥付。在這樣的機制下,預算項目很難體現各種計劃的性質也很難明確各級行政管理者的責任。新《財政法組織法》運用績效機制來推動財政預算,重新建立了財政預算機制。新機制使得各級管理者的責任明確、國家政策連貫而緊密。該機制把財政預算分為“任務”(mission)、“項目”(programme)、“行動”(action)。“任務”是財政預算的最高級工商管理論文,體現了國家的主要公共政策以及相應的財政預算安排。同時,若干個“項目”組成了某個“任務”。“行動”又把項目的各項計劃具體化。
新《財政法組織法》規定,各級、部門必須建立下一年度的行政計劃與工作安排;同時,每項具體計劃的效果必須通過相關部門的績效考核,并把結果反映到年度績效考核報告中。
2. 項目的行政負責人責任更為明確、擁有更多的自主權。新《財政法組織法》的另一最大的亮點在于,除了不能觸動人員工資之外,只要能保證項目目標圓滿完成和提高工作效率,各行政部門項目負責人可按實際情況自由調度資金預算。同時,為了保證項目負責人的公正、廉潔,該法案還規定必須強化行政部門內部審計職能,使每個公共政策項目執行者承擔了更多的義務與責任。 3.強化了議會對財政預算的民主監督力度。新《財政法組織法》實施之后,議會是最大的受益者。它對財政預算的監控力度得到了空前的加強。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財政預算更為透明。根據新《財政法組織法》第五十條規定,當政府向議會提交國家未來四年的發展報告的時候,必須同時提供相關數據與證據的來源,以供議會調查、審議,從而提高財政預算的真實性。其次,擴大了議會對預算批準的范圍。得益于財政預算的分任務管理與績效管理機制,議會可以通過討論國家公共政策與發展策略來決定對某項任務是否賦予相關財政預算支持,從而大大提高了議會的決策者的角色。在新《財政法組織法》實施之前,議會由于缺乏必要的時間與手段,只能針對整個國家財政預算的一攬子計劃進行投票。只有約占6%的財政預算真正被議會深入討論研究。新法案實施之后,“任務”、“項目”、“行動”與它們所需要的財政預算一目了然,議會成員可以從容不迫的進行討論和投票。最后,公共政策與財政預算捆綁進行表決,提高了議會地位和權利。一方面,決算法草案的審議時間縮短、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審議的宗旨不再是對財務報告進行技術和形式上的修改,而是對公共政策進行評估,并對每個項目的結果、成本和使用進行分析。
四.新《財政法組織法》對公共服務機構的影響
配合新《財政法組織法》,法國從希拉克政府到薩科齊政府,都對公共部門進行了一系列的漸進式改革。薩科齊的政府改革目前正在進行工商管理論文,無法考察其最終效果,但是其部分改革措施是值得借鑒的、同時應當承認其改革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1.減少了財政支出。由于公共支出明顯上升,威脅到了法國的財政與金融安全,薩科奇政府制定和實施了稱為“公共政策全面修訂” 的全面改革計劃,旨在對公共支出進行結構性削減站。這項計劃確定了很多改革目標:實現政府機構現代化;改善為公民和企業提供的服務;確保公務員能夠因為工作而得到更多的表彰;以及推廣注重效果的文化。其整體目標是用更少的資源,取得更好的成效。該計劃是法國政府全面轉型的范例,它由370項經過開支審查篩選出的舉措組成,同時,每個政府部門都必須節約開支和提升效率。
2.大幅度的減少了公務員數量與規模:法國公務員的數量從2003 年開始減少,減少的幅度逐年加大,到了2007 年,退休的公務員人數介于7萬到8萬人之間,而該年就裁減了1萬5千 個職缺。[②]如今,薩科奇政府實行每兩名公務員退休后只補充一名新公務員的政策。行政人員的開支從而大大減少。
3.對公共部門進行分類改革。現有的公共服務部門被分成三大類:一是關系到民生與社會穩定的教育、公共衛生等部門,將繼續由國家管理;二是涉及國家安全和戰略意義的領域,具有一定商業色彩的軍工、航天和核電等部門,國家將繼續控制;三是可以向私人資本開放的其它的部門,如基礎設施建設等,這些領域內國有企業壟斷將被打破,私人資本獲準進入。
4.行政部門的創新改革。主要有兩項:一是預算法采取“目標管理”原則,各行政部門將根據目標制訂預算;二是對政府各部門引入外部審計,同時對崗位任務和人員設置等深入調研并提出現代化管理建議。
5.強化公共部門的績效管理。公共部門的各項公共事務分為“任務”、“項目”、“目標”、和“指數”。“任務”是指各項社會事務,如交通、社會治安等。“項目”是指細化后的各項“任務”,如在就業“任務”中,就有增加就業的“項目”;“目標”是每個項目要達到的目的,如增加就業的“項目”中就提出要把增加就業崗位作為“目標”。最后,“指數”是指量化后的結果,主要用于評估各項措施是否富有成效。如在采取新措施后,每年新增的就業崗位的數量等等。
法國政府在推進公共部門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以法國內政部為例, 2005年法國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人員傷亡人數低于5000人,與2002年相比受傷者減少了25%,而死亡率則減少了36%,創歷史之新低。與2002年相比,違法活動減少了8.2%,在公共道路上的違法活動則減少了20%。[③]
五.借鑒與啟示
法國作為西方發達國家工商管理論文,其公共部門頗具特色,它在整個國家政治經濟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發揮著十分關鍵作用。雖然由于政治體制和國情不同,不能引入他們的所有做法,但他們績效考核的理念、嚴格的責任機制,對推進我國事業單位績效改革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1.深化市場化改革,減少公共部門監管。當今世界是信息化社會,全球一體化的步伐不斷加快。在法國,公眾參與公共管理早就是一個現實。在我國,一方面,民眾借助互聯網等手段開始尋求公民參與的過程來充實公民生活,來有目標地表現公民意識,并學習表達自己對公共事務的看法。另一方面,政府行政官僚的擴張,經常造成公共部門逐漸遠離其所服務的社會大眾,忽視民眾的的真正需求,甚至引發社會沖突。在新形勢下,要解決事業單位中的績效改革問題,其基本點還是應當立足于對公共部門,包括對事業單位權利的限制和對公平性的追根問底。只有在上層建筑中確立了公平性與市場經濟的自由與充分競爭,社會才能充滿活力和創造力。沒有一個完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作為社會子系統和公共部門的事業單位績效改革的效果也無法保證。所以,政府、事業單位不能既當游戲的裁判又做選手,它們應當把主要精力用到保護公正與提供公共服務上來。
2. 重新認識公共部門的本質。高績效政府組織是指政府組織以績效評估體系為標準,以最低的管理成本取得最大的社會公眾對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滿足度的一種管理模式和組織形態。它強調了以社會公眾的滿意度作為產出的最終標準。法國新《財政法組織法》的根本目的是在于提高公共部門的服務質量與服務效率。為公眾更好的服務站。對于我國的事業單位,一方面,其“績效”必須最大程度地凸顯其社會公益性,并抑制、克服其可能潛在的自利性和營利性;另一方面,其“績效”還必須同時依循各自具體行業的內在要求,凸顯其獨特的公益價值。在我國,目前許多事業單位社會公益性做得不盡如人意。事業“績效”應有的內涵和標準均被嚴重異化、扭曲。所以,事業單位全面實行績效改革工商管理論文,不能不首先從理清什么是事業績效開始。我國的事業單位屬于公共部門,所以它們的績效應當是“公共、公平和責任”。
3.績效考核制度應伴隨著我國財政體制的改革。從法國經驗看,財政績效管理伴隨著政府管理理念提升,它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發展、政府管理模式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從法國2006年執行的新預算案看,最大的特點就是建立了新的結構。新結構分為“任務”、“項目”、“行動”三級。每一個級別都有相對固定的行政負責人。這就使得各部門公共政策項目負責人擁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承擔更多的責任。而目前我國的財政預算與管理體制仍然沿用傳統的模式,它與事業單位甚至政府部門的績效管理體制改革無法匹配。
4.應當強化公眾與人大對事業單位績效的監督與評估作用。法國議會是新《財政法組織法》的最大受益者,其角色因為新《財政法組織法》而強化。議會有權監督各項任務的落實情況,由此可以具體知道公共支出的去向,增加了公共預算的透明度。在我國推進事業單位績效改革過程中,績效指標的如何量化,考核如何保證公平公正、具備公信力是我國目前事業單位績效改革的一個難題。由于缺乏可以借鑒引用的辦法和模式,很多地方和單位的績效考核變成了“官績效”“一言堂”。因此,績效考核需要考慮多維度考核,以使考核結果更加客觀、公正。鑒于事業單位的公益性質,公眾對公共服務的滿意度應當作為績效考核指標,讓學校、醫院所在的社區代表、各級人大代表參與到績效評價中來,提高考核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參考文獻]:
[1]任青霞:有限政府與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研究,2004(1).
[2]陶學榮:公共行政管理學導論[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