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5:20:0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專業思想教育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專業認知即學生對所學專業的了解程度,目前醫科院校多數非醫學新生對被錄取專業都存在認識不到位、不明確的問題,難以有效把握所學專業的學習內容、培養目標和專業當前發展形勢,專業認識度比醫學專業新生明顯要低。根據筆者在安徽某醫科大學287名非醫學專業新生群體中針對專業思想狀況開展的試調查顯示,在“進入該專業前,您對該專業的了解程度”這一問題中,選擇“了解一些,不多”和“不清楚”的比例分別為56.2%和16.6%。
1.2專業滿意度問題
非醫學新生對專業的滿意度也遠不及醫學生,學生普遍認為自己屬于學校的“邊緣生”,和醫學專業相比自己所學專業處于劣勢,甚至有一定程度上的自卑感。調查顯示,“對所學專業很滿意”的僅僅占到4.6%,懵懂的認知對新生的專業思想穩定極為不利,也給新生入學后的教育帶來了難題。
1.3專業適應度問題針對
“您覺得周邊的同學專業適應度怎么樣?”這一問題,選擇“多數不適應”達到了36.6%。首先是新生群體中的共性問題,即不能及時掌握大學學習方法,不會自主學習,跟不上課程進度。其次是非醫學專業課程負擔較重,課程難度大等讓新生壓力過大,難以適應。尤其是一些學校新生入學教育過于緊湊,新生在學習上的壓力就更大。
2非醫學專業新生專業思想問題的原因探析
2.1所學專業并非理想專業
對于報考醫科院校的學生而言,他們大多懷有學醫的夢想,第一志愿和心目中的理想專業基本上為臨床醫學專業。高考之前由于主要忙于應試,新生對報考專業的內涵了解不足,填報志愿時容易盲目跟風,相當一部分家長對孩子志愿填報的意向不夠尊重甚至直接包辦。[2]最后由于受分數限制,部分同學經過調劑和征集志愿等形式被錄取到非醫學專業。調查顯示,只有12.8%的非醫學專業同學目前所學專業作為第一志愿填報,服從調劑的高達50.8%。學生在專業選擇上處于被動地位,第一志愿的少之又少,造成入學后專業興趣缺乏。沒有進行理性思考以及準備不充分未能被心儀專業錄取,是大一新生對所學專業不滿意的重要原因之一。多數非醫學專業新生被錄取后對自己的專業并不了解,僅僅停留于字面意思。他們對將要學習的內容、課程設置、就業前景多是一知半解或者一無所知。來到學校后,又會發現所學專業無論是在規模、學生人數還是師資力量等都和臨床醫學專業存在較大差距,心理落差就會加大,產生負面情緒甚至出現自卑心理。因此不少非醫學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缺乏興趣,希望有機會能夠轉換專業。
2.2入學教育不夠深入
新生入學教育可以說是進行專業思想教育的最好契機,良好的開頭將會為新生以后的專業學習助力導航。新生入學后,各個高校都會安排一系列的新生入學教育活動,如校長、書記介紹校史校情,舉辦學業規劃講座,校風校紀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幫助新生適應大學生活,從學校層面統一要求和引導學生,因此缺乏一定針對性。如學校領導的報告內容大多是針對醫學類學生,包括很多學校以“造就良醫”為校訓,導致非醫學新生會存在一定失落感和孤獨感。部分二級學院對新生入學教育活動的開展不夠重視,更多的是隨大流完成學校下發的任務,做計劃、寫總結、拍照片的熱情反而高過了入學教育活動本身。對新生入學教育方案和計劃安排不夠科學和深入,僅僅通過新生家長會、開學典禮等對學院概況和專業從面上進行簡單的介紹,學生無法深入了解所學專業,無法有效激發他們對所學專業的學習興趣。醫科院校在開學初往往會有農村定向生的調劑名額或轉到其他專業的機會,一些非醫學專業新生在對所學專業認知不清的情況下就很可能會選擇轉專業。輔導員、班主任自身專業和所帶學生專業又往往不一致,不能夠給予有效引導,難以滿足學生對了解本專業的需求。
2.3非正式交流群體的負功能
一般來說,新生在開學前后與上一年級的學生溝通最多。新生多數在入學教育前就會通過校園貼吧、bbs、QQ群、飛信群等方式與上一年級學生進行接觸,從他們那里了解錄取專業的大致情況如所學課程、師資力量、就業前景等。這樣的交流群體信息溝通靈活,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新生了解所學專業概況和培養目標,密切了新老生感情,緩解了新生焦慮情緒,有其正功能。然而,這種非正式交流群體也存在一定負功能,會導致群體目標與組織目標的偏差乃至背離。[3]二、三年級的學生有可能因為本來學校存在的專業
思想教育問題等原因無法給新生一個準確和全面的解釋,甚至有些學生本身就對所學專業抱有厭學情緒,或者因為學院規模小等原因在校園文化體育活動中明顯處于劣勢等導致負面情緒,他們會將這種不好的情緒傳遞給新生,帶給新生不客觀、不準確的信息,這種不穩定、不客觀的信息鏈會誤導新生,打擊新生的積極性,讓新生產生懷疑和退縮心理。少數學生在入學前的暑期在和高年級學生做了交流后,直接放棄了入學機會而選擇了復讀。即使在開學初的學習經驗交流會后新生對所學專業依然迷茫,顯然這種交流群體的作用還有待于引導。
2.4非醫學專業缺乏實力和特色
臨床醫學專業作為醫科院校的傳統和王牌專業,在課程體系、科研成果、實驗平臺等都得到了學校的大力支持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非醫學專業在資金投入、實驗室建設、師資力量等都無法和醫學專業相比。學生在“學校重視”、“社會認可”的滿意度分別只有41.6%和44.8%。一些院系因為缺乏實驗場地和器材等硬件設施,學生往往還得借助校外的實驗室進行實驗。非醫學專業名師、博士等數量和質量不夠,缺乏學術帶頭人,往往會從周邊院校聘請老師。課程體系方面,醫學院校的非醫學專業往往在課程設計上是實行交叉模式,學生既要學習醫學知識,又要學習專業課程,而這些課程跨距很大。很多非醫學專業往往是舊的課程體系不愿拋棄,新的課程體系又未能完全形成起來。[4]非醫學新生本來入學錄取線要比醫學生低得多,學習能力和醫學生比起來有一定差異,雜亂的課程體系給他們帶來了更大的學業壓力,所以大學一年級往往成為這些學生掛科最多的一年。臨到畢業之際,非醫學學生的課程往往又很重,也影響了他們的擇業和考研深造。軟硬件的缺失使得非醫學專業逐漸邊緣化,缺乏實力和特色,致使他們質疑自己所學的專業。
3加強非醫學專業新生專業思想的對策
3.1高度重視新生入學教育新生入學教育是大學教育的起點,是新生了解專業,樹立新的奮斗目標的重要一環。良好的開頭利于學生了解所學專業,培養學習興趣,規劃大學學業。這一時期應著重對學生進行專業興趣培養教育。除了家長見面會、開學典禮外,學院新生入學教育要重點介紹學院各專業的歷史、發展概況、未來規劃以及師資力量、實驗室、教研室等基本情況,使學生了解學院和本專業的歷史、現狀和未來,體會學院的文化底蘊和優秀傳統,增強新生的歸屬感,激發學生奮發學習、立志成才和以院為榮、以專業為榮的自豪感。通過院長、系主任、學科帶頭人做專題報告等形式,加強對新生的專業和學科指導,使學生了解專業的概況和發展趨勢、本專業的知識體系結構和基本的學習方法、社會對本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今后的工作方向以及本專業畢業生去向等,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激發學習興趣,樹立起牢固的專業思想和專業信心。合理引導新老生交流。可以在新生群體中試行“導生制”,通過“以高帶低,以老帶新”的管理制度,讓“導生”協助開展新生的專業思想教育工作。通過這個交流平臺,高年級的導生們可以擔當新生的學習幫助者、經驗傳遞者和思想引導者,優秀導生針對專業概況、專業課學習等問題談感悟與經驗,幫助新生更快更好的了解專業理論課、實踐課的學習方法,了解本專業的學習內容和學習規律,更快更好地適應大學學習和生活
3.2發揮輔導員、班主任的引領作用
學生平時接觸最多的要屬自己的輔導員和班主任,因此輔導員和班主任群體要注重專業修養,加強對學生的學業指導和學術指導,主動幫助新生形成正確的專業思想觀念。目前對于醫科院校非醫學專業而言,為數不少的輔導員自身專業與所帶學生專業背景不同,這并不利于新生盡早接觸專業知識。盡管現在的輔導員與學生在日常溝通交流方面不存在代溝問題,但是專業上的代溝卻使得輔導員與學生的交流存在障礙。因此,輔導員的研究方向應該盡量與所帶學生的專業相匹配,要鼓勵輔導員深入課堂一線,聽一聽專業方面的基礎課知識,對學生所學專業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也有利于掌握授課老師的課堂教學和課程設置情況,從而更合理的在專業上給新生指導。目前多數醫科院校均按班級配置了兼職班主任,高校可以利用開學初的班主任聘任契機加強師生交流。班主任在課程教學、專業活動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技能大賽等方面能起到關鍵作用。尤其重要的是,班主任可以把專業指導融入在平時的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中去,讓學生對專業領域能夠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高校在配置班主任時應盡量協調其專業方向與學生所學專業。[5]一個好的班主任能夠有效引導學生了解專業內容和樹立專業目標,培養學生的專業學習和研究能力。
3.3科創實踐活動加強專業思想
注重培養新生的科技創新創業能力,組織學生參加和專業相關的科創賽事如電子設計大賽、數學建模比賽、職業生涯規劃比賽、科普大賽等等,以項目培養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促進創新人才培養。科創項目能讓新生提前接觸到科研領域,在項目過程中提高自己的科研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對專業課程的學習產生很好的促進作用。再如組織新生赴科研機構進行參觀學習,通過交流幫助學生了解國內先進實驗室儀器設備及專業老師設計的作品和各類科研成果,挖掘學生的興趣點,進一步了解專業知識。結合專業特色開展寒暑期社會實踐,尤其是利用暑期三下鄉契機結合專業進行實地調查研究,讓學生在貼近專業、貼近實際中了解所學專業和相關行業的發展態勢,鞏固專業思想。以筆者所帶生物相關專業為例,之前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多從新農村建設入手,如看望留守老人和兒童等弱勢群體,給他們送去關懷。雖有一定社會意義但專業契合度不高,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探索性。今年暑期結合十提出的“建設美麗中國”主題,運用輔導員自身社會學專業和學生所學生物專業特色,組建了一支以大一新生為主體的調研隊伍,對當地機場周邊秸稈利用狀況進行調研并形成調查報告,效果良好。在實踐中同學對秸稈生物質能源的應用現狀、發展前景有了進一步了解,并分析了秸稈生物質能源應用中的相關技術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真正感受到所學專業的應用價值,專業自信大大加強。
二、專業細化,培養又專又精人才
目前,動畫專業最大的問題是“全”而“薄”。各種課程學習稀釋了重點課程、重點內容,學習的有效性也被降低。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需要學習的知識太多,而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勇于取舍、勇于改革、勇于創新,才能使學生學到真知、掌握重點。動畫專業的通識課程需要縮減,專業課程需要簡化,力求“專”而“精”。現在的動畫專業課程在各個專業方向上沒有特色,課程設置單一化、模式化,培養出來的學生也沒有特色。“在美國,不同學校具有不同的專攻方向。例如有的學校只提供動畫特效的學習,有的針對藝術電影的拍攝等。學生可根據不同的興趣愛好和不同的發展規劃選擇不同的學校。”動畫專業涵蓋的知識面非常廣泛,而招生范圍也不能局限于美術或計算機專業。如,編導需要文學功底較強、對人文歷史較為熟悉的文科專業的人才,他們只需要學習簡單的美術知識(速畫)和動畫的整體知識。而原畫設計則需要美術功底很扎實的人才,他們不必具備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較高的編程能力。制作人員則需要熟練使用軟件,對美術與文學知識則不必太精通。還有一類需要精通編程的計算機專業人員,其應了解美術與動畫相關知識,用于編制功能強大且易用的動畫軟件。學生的學習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在現代科學發達的今天,只有專而精的學生才會被市場需要。拿角色設計來說,由于課時的限制往往只講角色的基本繪制。這個角色的表情與動作、表情和動作與角色性格的關系、角色是怎么合成的、角色的毛發與衣服特效、角色服裝表現的時代特征以及道具方面的種種深入的知識都不可能講到。這不利于學生畢業從事角色設計工作。
我們可以把角色設計這個設計方向獨立出來,讓學生用大學4年的時間專門學習角色設計。對于二維和三維的角色設計,包含人物角色、生物角色、創意角色、角色的表情與動作、角色的道具、角色的服飾等,同時還有二維角色繪制與三維角色制作。我們可以這樣設置角色設計的專業課程:通識教育課程(含動畫流程);角色造型、三維角色制作;人體解剖、生物結構與分析、生物形狀與質感表現;角色創意、人物表情與心理分析、人物動作分析;角色材質與貼圖、道具設計與表現、三維道具制作、服裝設計與表現、三維服飾制作;動力學與毛發、服裝、現代機械道具與防護器具設計;等等。這樣,學生對角色設計的設計方向就非常明確了,同時,也具備一定的繪畫和三維模型制作能力,退一步可以做二維動畫的中間畫工作或三維模型師工作,進一步可成為動畫、游戲、影視中的角色設計師。對于角色設計這個設計方向,學生可以深入學習道具與服飾、人文思想等,把角色設計做得專而精。如果學校的動畫專業教育集中在類似角色設計的專業方向上,幾年之內學校的角色設計就會進入全國先進行列,2010年之后學校的角色設計將成主導專業,甚至成為全國聞名的動畫角色設計專業。學生經過4年的角色設計學習遠遠超過只學兩個月的角色設計學生。分工越細,專業頂點越高。就拿在影視、動畫、游戲中常見的水面特效來說,水面特效所包含的知識面非常廣,要想做好水面特效,不僅需要美術方面的知識,還需要流體力學、光學、化學等理工科知識,加上對三維軟件的熟練掌握及應用,這樣才能快速做出最真實的水面效果。不僅影視、動畫、游戲需要水面特效,其在海洋研究、地質研究、船舶制造等專業的應用及研究中也都會用到,如美國一些大學的科學研究和工程建造經常會請好萊塢的特效工作室完成任務。因此,僅水面特效就足以形成一個專業方向。而現在的動畫專業講到水面特效的課時不會超過10個,即使培訓學校講授這方面的知識點也不會超過5天。所以,水面特效制作方向成立以后,學生的專業學習就會有深度,學生就業就不會有很大的壓力。把學習精力集中到一個點上,然后擴展這個點的相關知識,使這個點更精更高,才是動畫專業教育的發展之道。如果每2~3所高校攻一個點,那么這些點將全面覆蓋中國動畫行業中的各個方面,各個學校的學生畢業后就可以勝任當前的工作。
作為高職學校而言,相對于本科學校在理論知識學習上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學生畢業求職的時候,在學歷上相對處于劣勢狀態,而且,作為文秘專業來說,屬于純文科類專業,專業技能是寫作,相對于技工類理科專業而言,專業既能優勢也處于劣勢狀態。
1.2經濟多元化背景深厚
在固態的計劃經濟體制時代,文秘工作是整個政府部門或企業單位里重要的“理論喉舌”,承擔的是承上啟下的宣傳作用,地位是相當重要的,但是隨著非公有制體制在我國經濟建設中逐步的發展,許多單位不再單獨設置文宣崗位或者淡化文宣作用,這對于文秘專業學生而言,打擊是相當大的。
2.文秘專業思政教育的創新研究
2.1正確定義文秘工作崗位
由于受到計劃經濟時代“秘書”工作的影響,大多人對文秘崗位的認識存在著偏差,寫作固然是文秘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內容,但是對于符合現代化要求的文秘崗位而言,二者絕對不是劃等號的。文秘崗位既要處理社會交際問題,又要處理文案工作,是整個單位負責上傳下達的一個關鍵環節。至于社會上一些對于文秘工作認識上的偏見和歧視,老師不要一味的否定,要因勢利導的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深入剖析,在這個過程中,要牢牢地掌握好學生思想動態的變化,對于出現心理波動的學生,要及時的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或心理干預,力爭把學生的不健康思想扼殺在萌芽狀態。
2.2正確理解文秘工作的思政教育重要性
目前,企業單位對文秘工作的人才需求量已經遠遠大于政府部門,因為在對外交往,特別是涉外交往工作中文秘工作人員起到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在這個時候,明確自身崗位性質,樹立好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修養,是文秘工作人員的優秀素質體現。目的是讓學生明確樹立以單位核心利益為主的集體榮譽感和正確的價值觀。
2.3明確文秘工作中思政教育的政治導向
在任何一個工作環境下,文秘工作人員必須保持對政治的高度敏感性,因為日常的社會交際和文案處理工作勢必要緊跟政治環境的變化進行,因此,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時候,必須培養學生一切從大局觀念出發,一切以政治走向為主導。在這其中,政府部門的文秘還稍好一些,企業中的文秘往往在工作中忽視政治因素的存在。對此,學校要在學生在校期間就要重點強調和要求學生做好相關的思政教育學習工作。讓學生把文秘知識的學習和政治大局掛鉤,培養學生靈敏的政治敏感素質,從而讓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之后能在處理日常工作的過程中積極的為上級領導在政策決策導向上起到輔助作用,真正的成為領導的左膀右臂。在這其中,需要說明的是培養學生的政治敏感度,并不是一味的要求學生按照政治需要提供相關的文案給領導作為參考意見,那樣就又成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模式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多元化背景下,文秘工作要在政府決策引導下完成對企業相關文案的組織和整理。學生在這其中最為欠缺的是實踐能力,而這種實踐能力在課堂環境中根本學習不到,這就需要校方實習指導部門盡可能的安排學生到企業,最好是國有企業相關崗位進行實習,在實際環境下鍛煉和培養學生的態度。在實踐學習完成后,老師還要認真的對學生的實踐報告進行匯總和點評,對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講解。
3.文秘專業思政教育未來方向
思政教育作為文秘專業的一個重要教學內容,在學習的過程中鍛煉學生人生閱歷的同時對學生今后很長一段時間的自身道德修養都是有幫助的,現在的思政教育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未來拓展的空間還是很大的。一是利用現代化網絡技術,給學生創造信息互通平臺,不僅對學生在校期間進行相關教育,在學生實習和上崗試用期階段也要進行跟蹤式教育;二是邀請一些工作業績突出的畢業生,返校給學生現身說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給學生講解在文秘工作中應該樹立的正確的思政理念;三是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實時掌握學生課余時間的心理變化,做到防微杜漸事無巨細。
關鍵詞 社會轉型期 思想宣傳教育 企業文化建設
一、引言
企業思想宣傳教育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保障。通過企業思想宣傳教育才能讓員工更深刻地理解企業文化的實質。通過思想宣傳教育可以確保企業在經營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實踐修正企業的文化精神。企業思想宣傳教育與企業文化建設作為一種柔性管理方式可以有效的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從而增強企業的凝聚力。目前來看,在社會轉型期,我國企業思想宣傳教育和社會文化建設還面臨著一些困境:一是對于企業思想文化建設不重視;二是缺乏企業特色文化,員工凝聚力不足;三是以利益為導向,缺乏社會責任的培養。基于目前的困境,本文所探究的是如何融合思想宣傳教育與企業文化建設兩方面的內容。
二、社會轉型期,我國企業思想宣傳教育與企業文化建設面臨的困境
(一)對于企業思想文化建設不重視。目前,我國很多企業對于企業思想文化的宣傳并不重視,公司更傾向于采用剛性的管理條例和獎懲措施。一方面是因為企業的思想文化宣傳教育效果更為長期,很難在短期有明顯的成效。另一方面是企業對于思想宣傳教育與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內容不講究實質,沒什么作用。
(二)缺乏企業特色文化,員工凝聚力不足。還有一些企業認識到了企業思想文化宣傳教育與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但是缺乏具有本企業特色的文化,不能展示公司的特性。因此文化沒有號召力,缺乏匹配公司發展的企業精神,凝聚力自然就不足。企業特色文化應該符合企業自身發展階段以及所處的市場環境。
(三)以利益為導向,缺乏社會責任感。企業思想宣傳教育與企業文化建設的第三個困境是太崇洋,只注重對于國外企業的一些文化內容進行復制,而不注重發展我國的民族文化。公司發展以利益為導向,缺乏社會責任感。很常見的情況是一些企業為了利益,加班不給工資,發生事故就逃避責任。更有一些企業制造偽劣商品給人們帶來了嚴重的傷害。這樣的企業是不能夠真正得到企業內部員工以及外界的尊重的。
三、社會轉型期,思想宣傳教育與企業文化建設融合的路徑探析
(一)完善企業信用體系,實現生態企業文化建設。企業的思想宣傳教育與企業文化建設不能忽視對于企業信用體系的建設,要實現生態企業文化建設。誠信是中國企業道德的核心,現代企業的價值觀也應是義利并重。要培養企業員工主人翁的精神,把工作當作一種實現人生價值的使命,并自覺去遵守國家的方針,遵法守法,樹立以企業為家的思想。完善企業信用體系要求企業為社會負責,不能做假冒偽劣商品,也不能污染、破壞環境,更不能欺騙民眾,不守信用。實現生態企業文化要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以人為本,切實關心員工的工作與生活需求。
(二)注重民族文化宣傳,凝聚企業民族精神。我國有五千年的歷史,其中不乏思想的精華。比如,海爾集團的“日事日畢,日清日新”就是從《論語》汲取的。要發展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就需要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來把握中國企業文化的發展方向。發揚我國優良的傳統,加強職業道德,強化員工顧全大局、主動協作和盡心服務的意識,以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奮發有為、團結敬業的民族精神為基礎,從而與企業文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要摒棄低級趣味、腐朽庸俗的世界觀、價值觀。用文化的手段、文化的功能和文化的力量促進企業管理水平、整體素質、經濟效益的合面提高,實現“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最終目標。要驅除企業消極、保守、封閉的文化形式,用傳統文化來把握當代人的心理,來把握迅速變化的市場需求。
素質教育論文參考文獻:
[1]趙作斌.成功素質教育——大學教育理念與模式的新突破[J].中國高等教育,2006,(2).
[2]郭文安,王道俊.試論有關青少年學生素質的幾個問題[J].教育研究,1994,(4).
[3]崔相錄.素質教育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4]李玉華.大學生素質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5]葉瀾.中國教育學科年度發展報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6]中國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教育綠皮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素質教育論文參考文獻:
[1]陳佑清.教育活動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會文集[C].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佟慶偉.秋實.個體素質結構論[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4.
[3]柳斌.柳斌談素質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4]朱開軒.“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面向21世紀開創基礎教育新局面[J].全國中小學素質教育經驗交流會.1997.
[5]龔珊珊.“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觀念之辨[J].基礎教育研究,2006,(1).
[6]劉海.軍校信息素質教育研究[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6.
[7]于靜.高校圖書館開展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探討[J],情報探索,2008,(8)
[8]成亞夢.論高校圖書館的信息素質教育[J],素質教育論壇,2008(1O)
素質教育論文參考文獻:
[1]張玉清.基于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小學教育管理[J].吉林教育.2015(22)
[2]王雷.淺析小學素質教育推行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的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0)
[3]潘旭,張勇.小學素質教育中的善教育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09)
[4]張方明,陳蕾.金融危機下加強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4):25-27.
[5]段麗華.高校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素質教育的融合[J].安順學院學報,2014,(3):73-74.
一、思想政治素質方面
自1999年參加工作以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政治立場堅定,認真學習和宣傳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自覺遵守《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在任職期間,不斷加強品德修養,完善自己的人格,增強自己的人格魅力。盡可能用美好人生理想和信念去啟迪學生,用純潔的品行去感染學生,用美好的心靈去塑造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句話:“教師成為學生道德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時時刻刻都在講大道理,而在于他對人的態度,對學生對未來公民的態度,能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教師的政治觀念、思想品德、治學態度,甚至言語儀表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諸葛亮《出師表》中有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不惡小而為之。”時時注意“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讓自己的每一細小言行,都成為學生的榜樣,真正做到為人師表。
二、教育教學工作方面
由于本人有較高的專業理論和教學能力,能勝任初中所有年級的美術教學工作。在教學中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搜集學生在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能結合理論教學從理論上解決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措施,并積極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熟練運用多媒體,能在視覺、聽覺上產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獲取記憶。教學效果評價良好,能根據新課改教材大綱和學生實際情況組織教學;具有獨立編寫切實可行教案的能力,主動積極參加新課改研討,獨立撰寫教育論文。任職期間,曾撰寫多篇有價值的教學論文。XX年10月《如何搞好藝術創作》,在登封市教育教學論文交流中獲一等獎; XX年6月,《愉快教學在美術課中的應用》,獲河南省優秀教育科研論文二等獎;XX年12月《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創新能力》在鄭州市教育教學論文交流中獲取優秀獎;2010年9月《對初中美術教材與教學方法的認識》論文刊登于《科技·教育》2010年第9期雜志;同期《深化美術教學改革培養“合格+特長”學生》在《教育經濟研究》雜志上2010年9月期刊發,并收入本刊優秀論文庫;XX年8月,個人作品《水粉靜物》在河南省中小學美術教師作品評比活動中獲得一等獎。任職以來曾指導 劉會麗老師,使她盡快適應中小學美術教育,順利通過學校驗收。
教育工作是一個光榮而艱巨的工作,它的成敗如何直接影響整個國家興衰,民族興亡,社會進步。而教師隊伍的素質正是影響這個意義的最直接最關鍵的因素,因此,做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除了具備一定的教育工作能力,還必須具有一定教研工作能力。我能熟練運用教育原則、方法,堅持全面發展,堅持正面教育,樹立良好的班風、學風;善于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思想實際,注意挖掘教材內容,寓思想教育于教學之中。經常利用課內外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提高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尊重學生是教育原則和教育本質的要求,教師把學生當作發展中的人,并創造各種條件引發他們無限的創造力和潛力,在欣賞《美術是人類文化的載體》的教學中,啟發學生觀察分析,使學生感受作品的思想內容,從中進行思想教育和藝術情操陶冶,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生活、愛護人類文化遺產。同時,根據學科特點,帶學生到課外寫生,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繪畫技能,開闊視野,領悟大自然的美;陶冶學生的情操和美感,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三、個人素質提高方面
教學實踐告訴我,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專業理論素養的同時,還要善于運用相關理論知識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隨著素質教育的大力推進,為了更好地適應現代教育觀念,為了充實自己的頭腦,增長自己的知識,我于XX年參加計算機中級培訓,英特爾教育培訓;XX年——XX年參加,西南科技大學本科,并取得本科畢業證書;XX年年參加七、八、九年新課程培訓,信息教育培訓。
四、履行職責
任職以來,本人盡職盡責,做好學校美術的各項工作。在完成本職工作和教育教學的同時,每逢重大節日、會場布置,積極配合學校設計策劃活動的布置裝飾工作;開學初、期末,協助后勤搞好工作。經常加班加點,熬到深夜,不計個人得失。任職以來,每年都超工作量,而且從不無故礦課,無故請假,受到領導的好評。XX年11月在鄭州市學校食堂建設工作中,由于工作積極、認真、效果突出,被評為鄭州市先進個人;XX年2月被評為登封市XX年度文明教師;2010年9月被評為登封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我竭力于全面學生的特長,自XX年以來,為市重點高中輸送大量美術特長生,2010年5月在“愛我嵩山、支持申遺”書畫活動中,被評為優秀輔導教師。 (1)
在高職院校,由于學生教育背景不同、文化基礎不均等特點,輔導員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詢、學習和就業指導、生涯發展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但不容忽視的是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流動性較大,輔導員職業意識淡薄,一直是困擾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一大難題和影響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重要因素。
一、學校因素
(一)對輔導員的激勵與考評制度不健全。
科學合理的考評制度能起到激勵作用,反之,可能會適得其反。當前,許多高職院校還存在著對輔導員工作考評不夠合理的現象。在考核內容上不盡合理,有的高職院校以搞文明示范寢室的間數作為衡量其輔導員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標,還有的以學生是否出現通宵不歸、酗酒鬧事、打架斗毆等為準繩來考核輔導員的工作成效,甚至某些高職院校還把學生欠費,遲到、早退、到課率作為考核的指標。因此,對輔導員工作激勵與考評的不合理導致輔導員身心疲倦,這必將給輔導員隊伍的穩定帶來不小的負面影響。
(二)輔導員的待遇低、工作條件差。
在許多高職院校,輔導員普遍是合同工,沒有編制。在科研方面,一些學校已經建立了對輔導員的獎勵制度,對輔導員撰寫的學生工作方面的優秀論文每篇獎勵50―200元或在考核時給輔導員適當加分。但即使如此,有關對輔導員的吸引也不大。因為輔導員撰寫的有關學生工作方面的論文,即使評為優秀論文,對他們今后的職務、職稱的晉升影響也不大。另外,由于輔導員工作的特殊性,軍訓或田徑運動會期間加班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此外,當遇到學生生病或受傷等意外事故時,輔導員除了犧牲工作時間外,還要義不容辭地支付一定的電話費、交通費等隱形開支,但電話費、交通費補貼等很少,甚至沒有。
(三)輔導員的現實條件苛刻。
很多高職院校由于資金的匱乏,把校區搬遷到較為偏僻的郊區,從而給輔導員的個人生活造成極大的麻煩。加之要求輔導員從周一到周六必須住校,一天24小時內盡量不要離開學校。已婚的輔導員沒辦法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而且由于郊區的幼兒園比較少,其子女讀書的問題也得不到很好的解決。而未婚的年輕輔導員,連談戀愛的時間都不夠。沒有異性朋友的年輕輔導員由于交流圈子太小,直接影響個人的婚姻問題。種種不良狀況不可避免地影響輔導員的工作情緒和工作心態,最終導致輔導員隊伍頻繁換人,工作失去了穩定性和連續性。
二、個人因素
(一)輔導員對自己職業的認同感低。
有些輔導員對本職工作缺少認同感,把輔導員工作當做“過渡性工作”,往往“身在曹營心在漢”,不僅工作做不到位,效果差,而且耽誤了他們自己原來的專業發展。原因在于:輔導員做的事最多,拿的工資最低,輔導員被稱為成學生的“保姆”。因此,許多輔導員感覺到工作沒有樂趣,自己沒有地位。部分輔導員因此對自身工作產生抵觸情緒,存在“只有轉行才是唯一出路”的想法。從一定意義上說,這也導致了輔導員隊伍的不穩定,因此輔導員的流失在所難免。
(二)輔導員對自身職業認識模糊,工作缺乏經驗。
高校專職長期以來,輔導員對自己在學校的角色難以清晰定位。對職業工作職責理解把握不夠,缺乏明確的專業角色意識和強烈的角色榮譽感也使得他們不敢把輔導員職業作為自己的終身依托。有85%的輔導員把所從事的工作定位為臨時工作,所以,為了將來的發展,他們不得不早做打算,在工作期間花大量的時間復習考研,準備一有機會就“跳槽”。有部分輔導員由于社會閱歷淺,缺乏工作經驗,還沒有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專業知識與方法,往往他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卻難以達到滿意的效果。所以,他們會感到工作難度過大,沒有成就感而選擇“爭取早日調離”。
(三)輔導員知識結構不合理,思想政治效果差。
許多高職院校的輔導員知識結構較為單一,從專業背景來看,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學、心理學和管理類專業畢業的輔導員僅占20%左右,知識素養的不足也極大影響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一些輔導員缺乏對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必要的、相關知識的學習,在思想教育、心理輔導、學生管理工作中帶有很大的盲目性,不能準確地抓住問題的要害,不善于處理存在于學生中的各種問題。面對大學生思想上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他們不能及時有效地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教育引導學生,而這已經影響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開展。
三、學生因素
由于我國高職院校的多層次性和教育形式的多樣化特點,應、往屆高中生占了絕大多數,中專、中技、中職占了一小部分。由于文化基礎和綜合素質參差不齊,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表現出如下特點:首先,他們中的一部分是高中時的佼佼者,由于高考發揮失誤沒能進理想的大學,情緒自然低落,對人生的理想追求也沒多大的激情。郁悶日久積累,慢慢自暴自棄,最終會產生心理障礙。其次,他們中還一些是高中時成績較差,組織紀律觀念薄弱,缺乏持久的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在入學不久之后,他們就不受自我控制地暴露出一些壞習慣和毛病。逃課、酗酒、打架斗毆等一些違反校規、校紀的行為就在所難免。最后,一批中專、中技、中職的學生通過單招進入高職院校,心中還是很欣喜的。但由于沒有經歷普通高中的嚴格訓練,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形成了散漫的學習風氣,對學習沒有濃厚興趣,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加之他們的文化基礎太薄弱,多數人跟不上高職學院專業科的難度與速度,進教室就感覺是去坐牢。對他們來說,讀高職院校就是為了混一個專科文憑。這部分學生普遍存在厭學、網癮、酗酒、賭博等不良心理和行為。
上述的關于高職院校的一些實際情況使一些輔導員不堪忍受壓力而被迫放棄。所以,目前高等職業院校輔導員工作壓力較大,工作積極性不高,轉崗、換崗要求較強烈,難以穩定發展。總之,影響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不穩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對其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從而為輔導員隊伍的穩定建設提供前提條件,推動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志堅.高校輔導員隊伍不穩定的主要原因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7,(10):71-72.
[2]金本能,王守恒.高職院校輔導員專業化問題與對策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10,(4):144-146.
[3]賈靜.影響高校輔導員穩定工作的現實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12):47-48.
曾有一位民辦學校的校長毫不掩飾地說:“民辦學校不能培養教師,因為這是一樁‘為他人作嫁衣’的賠本買賣。”有的民辦學校招聘教師時直接以“有三年以上教學經歷”為前提條件,招聘“成熟教師”。這樣的話、這種做法并非完全沒有道理。民辦學校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確實,少數教師長了本事,“翅膀硬了”,看到其他民辦學校待遇高,就“白鴿子往亮處飛”,另攀高枝了。那么,民辦學校真的不該培養教師嗎?我們的觀點和做法恰恰相反。辦學十幾年來,我們東臺創新學校一直舍得投入培養教師,支持、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我們的基本觀點是:第一,學校功能的本質是培養人,發展人。這里所說的“人”不只是學生,也應該包括教職工,指學校中所有的人。發展,是人的重要需求,辦學者的責任就是為師生員工的發展提供條件。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學校發展,應該是辦學者的出發點和終極目標。第二,有了好教師,才能教出好學生,辦出好學校。雖然極個別教師有可能“有才不用”,但對絕大多數教師來說,“要用無才”是肯定不行的。所以,要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第三,聘用成熟教師當然是好,但是,你不培養,我不培養,成熟教師從何而來?即使從功利的角度講,培養教師也不是“賠本買賣”。培養教師雖然要花錢,但教師水平高了,學生成績好了,學校聲譽美了,招生就容易了。對民辦學校來說,“生源即財源”,所以,對培養教師的投資其實是效益最好的投資。第四,既然辦教育,就要有寬廣的胸懷和高尚的境界。辦學13年來,我校教師考取公辦學校的超過一百人,最近幾年,每年都有二十多人。有人戲稱我校是“公辦學校教師的搖籃”。成熟的教師考走了,我們的心里也有些不舍,但是,我們還是為他們實現了自己的追求而高興,設宴為他們送行。我們也為自己對教育事業做出了“別樣的貢獻”而感到欣慰。所以,我們每年都招聘新教師,繼續進行培養。
二、價值引領,激發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需求
學校倡導,并花錢投入,創造條件讓教師發展專業,這本是一件好事,但有的教師似乎不感興趣。直覺告訴我們,這是部分教師自我發展需求不強的表現。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認為,人的需要有高低之分,先后之別。于是,我們對全校教師的“當前需求”進行了調查分析。我校教師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A類是年齡在30歲以上,長期在民辦學校工作的教師,占一半以上。他們別無其他職業,也無其他收入,學校是他們生存的依靠。他們上有老,下有小,對家庭責任大,負擔重,“高收入”是他們的迫切需求。B類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年齡基本在30歲以下。他們對社會尚處于適應階段,對職業處于選擇階段,經濟上還未完全“斷奶”,父母還可以給予支持。他們的近期需求是找個好職業或好單位。C類是返聘教師,年齡大多在55歲以上。他們原本是公辦教師,退休或“退二線”之后,對教育有一種情懷,加之身體還好,在家無事,感到無聊,重返學校工作可以發揮余熱,多一份收入,可以給子女更大的支持。他們的主要需求是生活充實、受人尊重。以上三類教師大多沒有把專業發展作為“急需”或“必需”。通過以上調查分析,我們認為,只有改變教師的價值取向,提高教師的需求層次,才能讓教師認識到專業發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排除“不想學”、“不愿學”、“不急于學”等思想障礙。
對于A類教師,我們重在幫助他們實現從“把教師當職業”到“把教育當事業”的升華。我們引導教師認識到,把教師當職業,得到的是有限的物質上的滿足;把教育當事業,可以得到無限的精神享受。有了事業心,則有了責任感,發展專業、提高自我、教好學生便成了迫切需要和自覺行為。
對于B類教師,我們重在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消除“過客”思想。我們通過新教師崗前培訓,再次對他們進行專業思想教育,使他們認識到教育對于社會的進步、民族的振興的重大意義。我們讓老教師“現身說法”,讓他們分享從事教育工作的成就感、幸福感。我們與他們一起分析社會上不同職業的“苦”與“樂”、“得”與“失”,使他們認識到職業本無貴賤之分,“干什么不重要,干得好不好才重要”。我們讓那些立志從教的年輕人堅定了自己的選擇,幫助那些彷徨者弄清了“熱愛”與“選擇”的辯證關系,鼓勵他們先安下心來,慢慢體驗當教師的樂趣。年輕教師們有了甘愿從教的思想基礎,也就有了專業發展的內在需求。
對于C類教師,主要是幫他們強化“終身學習”的理念。返聘教師,從教幾十年,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本錢足”,自尊心強,他們的教學質量一般不會差于他人。然而,當今社會,“知識大爆炸”,信息更新快。學生求知的“杯子”增大了,要求教師要有“一大桶水”;學生要“喝新鮮水”,要求教師要供給“活水”。加之,實施“新課改”后,教育教學理念、教育教學方法及手段等都發生了重大變化,“熟馬舊路”的情況不存在了,要求老教師“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我們利用老教師“德高望重”的優勢,讓他們擔任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學科帶頭人、科研課題負責人,讓他們做講座、上示范課。“教”然后知“困”,因“困”要“學”,“學”然后知“不足”,老教師“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得到進一步強化。
三、搭建平臺,為教師專業發展創造條件
一般來說,民辦中小學與公辦中小學相比,教師學習、交流的機會相對少一些。我校的學生大多為留守兒童,學校實行封閉式管理和“月假”制度。教師在校期間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組織學生活動、照應學生用餐就寢,可以說是“眼睛一睜,忙到熄燈”。好不容易放“月假”,又要處理平時沒空處理的家務事。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讓教師在自然狀態下自我學習進修,大多數教師的專業發展將會落空。我們決定,學校主動為教師發展搭建平臺。
一是教師暑期培訓。每年暑假期間,我校都要組織教師進行為期6天的業務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有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育法律法規、教育教學理論、教師專業發展路徑、學校文化建設、學校管理制度等。重點是教育教學理論探討和方法研究。形式主要是講座、觀摩、研討、檢測等。教師們反映,我校的教師暑期培訓時間充足、內容豐富、成績顯著。
二是新老結對共進。傳統的“青藍工程”是“以老帶新”,“以師帶徒”。我們認為,老教師有老教師的優勢,如專業思想穩定、職業道德良好、教育教學經驗豐富、工作方法規范等;青年教師也有青年教師的長處,如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快、頭腦里的框框少易于創新、對現代化教育設備運用靈活等。我們將新老教師結成對子,建立學習提高“共同體”,讓他們優勢互補。為了使新老結對不停在表面、不流于形式,我們對結對教師的工作業績進行“捆綁”考核,如“教學實績獎”、“獎”等,一人得獎,兩人光榮,成果共享。
三是課堂展示風采。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課堂是教書育人的主陣地。教學質量主要出在課堂,教師的風采就應該在課堂上展示。我們把公開課作為練兵、教研、比武、展示的最好平臺。公開課有教學能手和老教師的示范課、新教師的匯報課、教學改革的研究課、同題異構的比賽課等。
四是“請進來,走出去”。每年我們都邀請市內外教育專家、特級教師等來校講學,讓教師“聆聽窗外的聲音”,與大師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以期達到“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效果。每年我們都組織教師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參觀名校,拜訪名師,開眼界,拓思路。
五是評聘校內教學能手。除了鼓勵教師申報參加市、縣教學能手評選外,針對本校實際,我校還建立了校內教學能手評聘制度。凡在我校工作兩年以上,教學實績突出者,都可以申報校內教學能手。教學能手分為初級、校級兩個級別,享受相應的經濟待遇,教學能手評聘不搞“終身制”,每年一評,每批評聘四十名左右,逐年增加名額。
除了上述平臺外,還有其他一些平臺:教學研究沙龍、教科研論壇、教育教學論文評比、教學基本功競賽、中考高考試題解答比賽,等等。多樣的平臺,催人奮進,也讓教師活出了精彩,“秀”出了風采。
四、評價激勵,促進教師專業持續發展
我們采取長效措施來促進教師不斷學習、持續發展。
營造“學習型”學校氛圍。為什么有的學校教師碰在一起就研討教育教學問題,而有的學校教師湊在一起就談炒股、說“八卦”?氛圍不同也。教師成長需要充滿“正能量”的環境。我校主張責任文化,要求師生“心懷責任進校園,肩負責任出校門”;我校倡導的教風是“嚴謹、求實、合作、高效”。學校要求教研組要有科研課題、教師要有教研專題。校長室經常向教師推薦閱讀有關教育科研的書籍或文章,引導教師有方向地學習和研究。學校尊重名師,盛情邀請特級教師、市縣學科帶頭人及教學能手來校工作。號召全校教師尊重名師、學習名師、爭當名師。學校管理中任人唯賢、唯才是舉,將業務水平高、教學實績好的同志提拔到管理崗位,聘用為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指導老師,讓他們發揮榜樣作用、帶頭作用、骨干作用,在教師中形成了“能者為尊,能者為榮”的價值認同。
幫助教師訂立專業發展目標。目標具有導向功能、激勵功能。教師生涯有起點,有終點,中途可能經歷若干個里程碑。如綜合方面有:合格教師——成熟教師——骨干教師——名師——教育家。職稱方面有:初級職稱——中級職稱——高級職稱。學術方面有:發表教育教學心得——發表教育科研成果——著書立說。目標有長遠目標、中期目標、近期目標;有總目標,還有子目標。不同的人訂立不同的目標,原則是“跳一跳,夠得到”,“天天有進步,年年有提高”。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較大變化,各行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傳統植物保護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已跟不上市場經濟體系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如何調整植物保護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適應現代農業的需求,是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面臨的共同課題。
1 應用型本科院校植物保護人才培養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1.1 人才培養模式的單一性與人才需求的多樣化之間的矛盾
隨著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步完善,社會對人才需求呈多樣化趨勢[1],要求既具備深厚的基礎理論,又具備實際技術推廣和應用的能力,而我國高等教育傳統培養模式比較單一,培養的人才適合教學或科研工作,而缺乏有效的推廣技能,實踐能力較差,很難適應社會的需求。傳統培養模式與現代社會對農業人才需求不相適應,是植保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制約因素。
1.2 課程體系不適應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現行課程體系過于強調專業,忽視了綜合素質培養。主要表現在:(1)課程結構偏重于理論和學術,造成理論與實際需要脫鉤的現象;(2)課程內容陳舊,更新緩慢,沒有體現應用型本科的特點。(3)課程比例失調、不合理,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2]。以上因素嚴重偏離了應用型本科注重實踐操作能力、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因而不能適應社會對學生發展的新需求,成為培養復合型人才培養的瓶頸。
1.3 實踐教學疏松,學生實踐能力不強
“應用型本科”重在“應用”,實踐教學是應用型本科的核心環節,是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造成實踐教學弱的主要原因有:(1)傳統教育觀念重科學輕技術、重理論輕實踐、重學術輕應用,實踐教學被看成是課堂教學的輔助形式,影響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2];(2)實踐教學基本條件不全,教學質量難于保證;(3)學生對專業興趣淡,主動性和進取性差,投身實踐的勇氣和能力欠缺。
1.4 學生專業興趣不濃,學習動力不足
植保工作環境苦、待遇低,許多學生不愿投身植保事業,但成績限制又不得不報考農業院校。這部分學生專業思想不堅定、學習動力不足,加上近年機關、事業單位就業形勢嚴峻,這些都對學生學習產生了較大影響。因此,如何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大學生自主擇業與人才供求市場化問題、樹立學農愛農思想,是農業專業面臨的重要問題[1]。
1.5 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差,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
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和獨立分析能力,是高等教育適應時展的需要,也是大學生自身成長的需要。但目前大學生創新能力不足,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缺乏創新興趣。興趣是創新最好的老師,創新觀念有無會影響一個人潛能的開發和探索的發揮;(2)缺乏創新思維。創新思維是創新或創造的基礎和核心;(3)大學生科技創新機會少,缺乏條件。
2 應用型本科院校植物保護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2.1 改進人才培養模式,有針對性地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學生就業和長遠發展的實際需要為目標,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行“2+2+2”培養模式[1],將專業人才培養拓展為由專業教學計劃、素質拓展計劃、創新能力培養計劃3個部分組成的綜合性人才培養方案,統籌人才培養全過程[3],把素質教育和創新思想貫穿于教學各環節,造就既掌握廣博的先進知識,又有創新精神、實踐和創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2.2 改革課程體系,拓寬基礎,強化專業
應用型本科課程體系應以技術應用和綜合素質培養為主線,著力構建“素質為基礎,能力為本位”的課程結構,整合優化教學內容,加大課程重組和整合力度。教學內容以專業或技術的需要為出發點,在滿足基本理論的基礎上,以生產中正使用和近期可能推廣的技術為主,增強教學內容針對性和實用性。實踐性教學以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和技能為目的,使學生獲得較為系統的技能訓練和專業技術訓練[6],綜合考慮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的形成。
2.3 強化實踐性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重理論,輕實踐”是目前高等農業院校存在的一大通病,培養的學生基礎理論不錯,但動手能力差。實踐性教學環節是應用型本科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效措施。強化實踐教學的手段有:(1)加強實驗室建設,為教學提供良好的實驗環境和場所;(2)合理進行實驗內容整合和規劃,減少驗證性、演示性實驗,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3)加強實習基地建設,改善實踐教學條件;(4)校企合作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學校應對企業人才需求情況進行調查,進行人才培養目標分析,保證畢業生對崗位的適應性[4]。
2.4 加強思想教育,使學生熱愛專業
專業思想是學習的動力,不熱愛專業,精力就不可能放在學習和工作中。可采用靈活多樣的專業思想教育,除課堂宣傳外,可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請有成就的專業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到學校講學,也可通過組織學生到農業企業、機關科研單位參觀學習,請那里的專業人員介紹創業經驗,使學生看到專業希望,增強對專業的熱愛[1]。
2.5 鼓勵學生科技創新,培養學生創新和科研能力
建立科研小組,就生產問題擬定試驗方案,分析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其次,可以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鼓勵學生參與科研,通過實驗操作,增加學生對專業知識的了解,培養學生創新和動手能力。此外,畢業設計應為創新型設計,并為之提供必要的條件。以上各種方式在培養學生創新和科研能力的同時,還可以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使學生在創新中增長才干、提高素質,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羅興錄.農學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廣西農業科學,2009,40(1):100-103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國民素質的提高對我們的教育提出了高要求。本論文對高職階段2010級學生進行調查研究,對90后大學生的道德文化素質結構進行分析研究。本研究以秦皇島市某三所高職院校為研究對象展開調查,論文對學生的道德文化素質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對輔導員及任課教師進行訪談。
一、學生道德文化素質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缺乏求知欲、進取心
在調查中,非本人意愿而讀現在專業的學生人數占33.33%。在學習生活調查中,僅有6.67%的學生表示能夠做到每節課都認真聽講,8.53%的學生會有偶爾逃課現象發生,有33.33%的學生認為自己學習較懶惰,僅有1.67%的學生表示自己的學習目的明確。很多同學認識不到所學習課程的價值,對課程缺乏興趣,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雖然有91.7%的學生不曠課,但在課堂上能夠認真學習的卻只有6.61%。
2.生活上虛榮、攀比,心理不夠堅強
很多大學生的虛榮心使得他們沒有確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在生活上攀比,思想上懈怠散漫。調查中,有55%的學生會把大部分生活費用來買零食,71.67%的同學把大部分生活費用來交電話費,還有40%的學生會把大部分生活費用來買衣服。浪費問題在校園里更是顯而易見,如丟在餐桌上的剩飯剩菜等。
3.道德品質現狀
通過訪談輔導員及任課教師,發現大學生在道德上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文明禮貌觀念的流失
上課時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不認真聽講,時有課上吃東西的現象。課后學生們都用擠在過道里擁擠喧嘩,給其他同學及教師行走帶來不便,同時也影響其他上課的班級。校園里見到教師不主動問好,學生間交流時常有臟話,打掃宿舍衛生時將垃圾掃出門口不收等。
(2)時間觀念淡薄
學生上課遲到、開班會時遲到,總有各種理由遲到,并且不與教師事先請假,缺乏對教師和同學的尊重。
(3)集體榮譽感不強
90后的大學生自我中心意識較強,更多地關注與自己利益息息相關的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情況較嚴重。90后的大學生沒有明確的人生奮斗目標,也并未將自己的努力與奮斗和班集體,甚至與國家的發展聯系起來,沒有大學生應該具備的集體榮辱感和民族責任意識。
二、問題存在的原因
1.自身原因
進入高職的學生綜合成績不高,或者偏科嚴重,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剛剛告別緊張的高三生活,面對自由輕松的大學生活不能夠做好自我管理。90后的父輩都經歷過生活的磨難,他們不希望孩子受苦,便對孩子過分溺愛,竭力維護自己孩子的利益。例如,當孩子與他人發生矛盾時,父母不能客觀地評價誰是誰非,不由自主地偏袒自己的孩子;或者只重視孩子的物質生活問題,而忽視對孩子的道德教育和引導。這些使得孩子從小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感恩父母的艱辛,沒有聽到過批評,抗打擊能力較差。
2.學校原因
高職屬職業院校,學校在人才培養上的重心是技能培養,對于文化課、德育課等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第一,學校測評制度的僵硬使教師在評價學生時往往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思想道德表現;第二,學校對學生道德教育形式化較重,未使學生對其重視;第三,大學是一個相對自由的環境,有些學生的不道德行為沒有受到學校的管制,形成較差的環境,其他同學隨之效仿。學校的校園文化沒有建設好,很容易形成壞習慣的傳播和繼承。除此之外,高職學校師資隊伍如果在道德文化素質方面建設不夠完善,教師沒有給學生做出好的榜樣,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
3.社會原因
第一,社會風氣較差,社會上“讀書無用論”盛行,有無能力不重要,有錢有人才行,這使得學生削弱了自己的學習動力和信心;第二,就業現狀不樂觀,許多擁有大專、本科學歷甚至研究生學歷的畢業生求職難,或工資比不上一個富有經驗的農民工,這使得學生心理很受打擊,感到前途一片迷茫,不相信“學習改變命運”。在這種大的環境影響下,學生對學習的態度不夠端正和認真。
三、從學校教育談問題
1.學校首先要做好新生入學指導,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大學,在大學校園里自己應如何生活。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問題排查,引領他們做生活的強者,秉承“先學做人,再學做事”的原則來對學生進行教育。我們的社會需要的是有文化、有道德的高素質大學生。
2.面對教師、學生全面推行國學教育,對教師和學生的人文素養、道德素質進行關注與培養,創建優質的校園文化。校園的文化建設很重要,具有濃厚文化氣息的校園環境非常有助于提高整個校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校應該加大對學校圖書館的圖書資源和電子閱覽室設備的投入,增添體育教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文化娛樂場所,使同學們在學習之余有足夠的休閑放松的去處。多組織各種文娛活動,例如,演講比賽、寫作大賽、書法比賽、繪畫手工制作等藝術展示、校園歌曲大比拼等一系列活動。這些不僅可以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還可以在交往中鍛煉他們的交際能力,陶冶他們的道德情操。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方法上不斷創新。學校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不斷更新教師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課堂聽課效率。同時,學校要提供學生與教師交流的平臺,增進師生之間的了解,以便于更好地進行教學工作。
4.認真做好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讓學生意識到只有真正掌握知識技術才能真正獨立,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同時也能使同學們明確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并為之不斷付出努力。
參考文獻:
1.邊文穎,《對高職學生生活事件的研究》,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研究生論文專刊第37卷,2010
2.伍汝輝、楊清波、王雙見,《大學生課余生活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懷化學院院報,2010
3.藍艷,《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缺憾與教育模式的創新》,廣東培正學院英語教育中心,2005
4.劉益鸞,《淺談高職學生品德修養》,素質教育論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