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5:19:3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管理機構調研報告,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事業單位基本情況
我縣共有事業機構個,其中,全額事業單位個;差額事業單位個;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個;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個,全縣共有事業編制名,其中,全額事業編制名;差額事業編制名;自收自支事業編制名;企業化管理事編制名,實有在職人員人,其中,全額撥款人;差額撥款人;自收自支人;企業化管理人,全縣事業編制空編名。
二、存在的問題
⒈事業單位機構龐大,人員過于臃腫。我縣事業單位財政供養人員占全縣財政供養人員的,給財政帶來巨大壓力,與此同時,隨著事業單位職能的弱化,一些事業單位人員整天無事可做,在編不在崗、混崗現象時有出現。本文出自網
⒉事業單位人員結構不合理專業技術人員缺乏,一定程度影響了我經濟、社會的發展。如:縣衛生系統,在這一兩年中,雖然通過面向社會招聘、經驗交流等方法,使醫資、醫技、醫質有所提高,但人員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仍舊比較突出,全縣衛生系統,工勤人員就有人之多,占全系統在職人員的,特別是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缺乏,培訓不足,有些衛生院中防保人員為非專業人員,使各項預防保健任務的落實受到影響,給農牧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了隱患。諸如向衛生系統一樣,縣教育系統、文體系統以及各鄉鎮事業站所,也都因缺乏專業教師、專業演藝人員及技術人員等原因,使本職工作開展被動,工作效率及工作質量不高。
⒊部分事業單位政事不分。一些單位名義上是成立了事業單位,但其實是一個單位的內部科室,需要用事業單位的名義就用,這種現象以黨政機關所屬居多。如計生局下屬的計生指導站、城建局下屬的規劃室等,以及一些大單位系統的培訓中心(培訓科)等,這些部門單位即以行政面孔行使行政權力,對社會進行干預,又以事業單位的名義進行經營,因其附屬于不同政府機構的性質,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行政性壟斷,導致市場分割和資源浪費。
⒋具有事業單位身份卻不具備事業單位資格。目前我縣有部分事業單位缺乏獨立法人資格,投資主體單一,不能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只能依附于行政主管部門,靠吃財政飯生存,尤其突出的是鄉鎮各事業站所。××年,鄉鎮黨政機構改革進行完后,各事業站所合屬分為五大辦公室,由一個鄉鎮的分管理領導具體負責工作,沒有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由鄉鎮分管領導兼任,造成行政主管部門與事業單位財務不分、人員混用、辦公地點不明確,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事業單位的社會化進程。
⒌事業單位缺少活力。事業單位本來是人才、知識、信息,最集中、最活躍的地方,但實際上沒有煥發出應有的生機,沒有顯示充分活力。根源在于事業單位很大程度上是在靠行政化運作,政府各部門對事業單位控制死,管得過多過細,管理方式和手段單一,致使事業單位沒有市場競爭力。同時,因事業單位附屬于政府機構,使得大量事業單位代行部分政府職能,造成政府職能不清,效率低下,財政負擔繁重。
為此,我們認為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勢在必行。要從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高度,深刻認識事業單位機構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抓好這項改革。
三、事業單位機構改革的難點問題
⒈牽涉面廣。事業單位兼具了“行政機構”與“企業”兩種屬性,要對其進行改革,復雜性、艱巨性都在政府機構改革和企業制度改革之上。
⒉如何科學設置事業機構的問題。由于事業單位門類太多、差別很大、范圍太廣、專業太復雜,劃分上有一定難度,再加上歷史遺留事業單位的種種弊端,使事業單位設置和布局分布不盡合理,部門、區域和學科分割,各自為政,各自為戰,職能交叉,資源浪費嚴重。因此,科學設置事業機構,是一項科學性、政策性、難度性很強的工作。
⒊人的出口問題。機構臃腫,冗員嚴重,改革過程中的富余人員哪里去,今后的解聘人員哪里去,“出口”渠道狹窄,加上事業單位改革是在國有企業改革和政府機構、公務員制度改革之后進行的,其接受了大量上述改革的“包袱”,而大學生分配、干部分配時不去企業,機關編制滿了,又大多往事業單位里擠。這樣相當多單位不具備自我消化的能力。
四、幾點建議
我們認為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工作是事業單位機構改革有力切入點。推進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工作是事業單位體制改革和機構改革的需要,通過事業單位登記這一管理制度的建立,為實現政事分開,推進社會化進程的目標,提供了法制保障,是落實事業單位離開主管部門的襁褓,走向市場,進人社會,為經濟建設服務,為人民生活服務,實現自我約束和自我發展的重要手段。結合我縣實際,我們對推進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工作,為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做好準備工作,提出幾點建議:
⒈進一步加強對事業單位的登記工作。確認事業單位具備,與其法人資格相適應的開辦資金、從業人員、辦公地點、經費來源、獨立核算的財務管理制度和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確立事業單位經營管理主體的地位,使之取得受法律保護的“身份證”。清理不符合具備事業單位資格的單位,做好統計工作,為下一步的事業單位機構改革事業單位的富余人員分流提供準確參考數據。(截止目前,我縣已登記事業單位家,登記率占全縣事業單位的,占全縣具備事業單位資格登記單位的。)
⒉加強對事業單位的動態管理,加大監督力度。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快速發展,事業單位的職責、人員、工作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原定的編制、經費等漸漸不適應實際情況的發展需要。做為事業單位管理部門,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大對事業單位的動態管理和監督力度。通過年度報告制度,實現對事業單位的“跟蹤”管理,為建立科學的動態管理機制創造有利條件;通過證書懸掛、公告和查詢等登記管理手段,將事業單位置于社會的監督之下,為公眾監督事業單位提供必要條件。從而使其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早日走向市場,更好地為社會、群眾做好服務工作。
⒊積極探索事業單位分類管理辦法,促進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對事業單位改革要堅持分類管理原則,從實際出發,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按事業單位不同性質、職責和任務,明確事業單位類型,找出最為適應市場發展要求的分類辦法。
二、醫療機構診斷藥品管理不規范。在一些醫療機構使用的診斷藥品,有的不知道按藥品管理,還按試劑管理,單獨購進,有的在一些試劑商店進貨。診斷藥品一般要求低溫保存,而且有效期非常短,常常有過期失效現象出現。另外診斷藥品一般都存放在醫療機構的化驗室冰箱內,有的冰箱內的濕度較大,有的冰箱內還存放其他生活用品。
三、藥品儲存的設施設備與藥品的儲存要求不相適應。有的藥品庫房門窗不嚴密,庫內溫濕度無法控制,無法保持庫內衛生環境;庫內藥品擺放混亂,合格區和不合格區無明顯分界,藥品與非藥品混放,需低溫保存的藥品就在常溫狀態下存放;無防塵、防潮、防霉、防污染以及防蟲、防鼠、防鳥設備等等;有的大型醫療機構即有庫房,又有病房藥局,各科室也存放藥品,這樣的藥品儲存環境不僅難以達到藥品儲存要求,而且藥品管理還非常混亂。
四、藥學專業技術人員缺乏。有些醫療機構嚴重缺乏藥學專業技術人員,尤其是小型醫療機構沒有專職人員管理使用藥品,從藥人員大多由醫生、護士兼職或臨時人員擔任,缺乏必要的藥學知識,對藥品的功效、毒副作用、配伍禁忌、注意事項、購進、驗收、儲存保管等知之甚少,使其使用的藥品質量無法得到保障。
五、管理制度和程序不完善。缺少藥品管理相關制度和程序,在藥品購進、保管、儲存、養護、使用等關鍵環節無章可循。
六、村級衛生室醫療條件差。有的村衛生室設在醫生家里,只有一間房間,既是藥房,又是診室,還是醫生的休息室,藥品在這樣的環境下存放不符合規定要求。
七、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書管理問題。在我市一些林場、農村的衛生所,有的長期看不到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書,對其合法性需要到主管部門進行核實,有的一個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書兩個醫生使用,還有一些鄉村的游醫,不辦任何證件,暗中賣藥,與藥品監督管理人員打游擊戰,所有這些給藥品監管帶來很多不便。
八、有的醫療機構將科室分別承包給個人經營,這些承包個人對藥品的管理更加混亂,為了經濟效益,他們從違法渠道購進藥品,藥品質量難以保證;特別是一些中醫診所,中藥飲片質量非常不好,還經常違法自配藥品賣給患者。
一、事業單位基本情況
我縣共有事業機構個,其中,全額事業單位個;差額事業單位個;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個;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個,全縣共有事業編制名,其中,全額事業編制名;差額事業編制名;自收自支事業編制名;企業化管理事編制名,實有在職人員人,其中,全額撥款人;差額撥款人;自收自支人;企業化管理人,全縣事業編制空編名。
二、存在的問題
⒈事業單位機構龐大,人員過于臃腫。我縣事業單位財政供養人員占全縣財政供養人員的,給財政帶來巨大壓力,與此同時,隨著事業單位職能的弱化,一些事業單位人員整天無事可做,在編不在崗、混崗現象時有出現。本文出自網
⒉事業單位人員結構不合理專業技術人員缺乏,一定程度影響了我經濟、社會的發展。如:縣衛生系統,在這一兩年中,雖然通過面向社會招聘、經驗交流等方法,使醫資、醫技、醫質有所提高,但人員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仍舊比較突出,全縣衛生系統,工勤人員就有人之多,占全系統在職人員的,特別是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缺乏,培訓不足,有些衛生院中防保人員為非專業人員,使各項預防保健任務的落實受到影響,給農牧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了隱患。諸如向衛生系統一樣,縣教育系統、文體系統以及各鄉鎮事業站所,也都因缺乏專業教師、專業演藝人員及技術人員等原因,使本職工作開展被動,工作效率及工作質量不高。
⒊部分事業單位政事不分。一些單位名義上是成立了事業單位,但其實是一個單位的內部科室,需要用事業單位的名義就用,這種現象以黨政機關所屬居多。如計生局下屬的計生指導站、城建局下屬的規劃室等,以及一些大單位系統的培訓中心(培訓科)等,這些部門單位即以行政面孔行使行政權力,對社會進行干預,又以事業單位的名義進行經營,因其附屬于不同政府機構的性質,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行政性壟斷,導致市場分割和資源浪費。
⒋具有事業單位身份卻不具備事業單位資格。目前我縣有部分事業單位缺乏獨立法人資格,投資主體單一,不能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只能依附于行政主管部門,靠吃財政飯生存,尤其突出的是鄉鎮各事業站所。××年,鄉鎮黨政機構改革進行完后,各事業站所合屬分為五大辦公室,由一個鄉鎮的分管理領導具體負責工作,沒有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由鄉鎮分管領導兼任,造成行政主管部門與事業單位財務不分、人員混用、辦公地點不明確,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事業單位的社會化進程。
⒌事業單位缺少活力。事業單位本來是人才、知識、信息,最集中、最活躍的地方,但實際上沒有煥發出應有的生機,沒有顯示充分活力。根源在于事業單位很大程度上是在靠行政化運作,政府各部門對事業單位控制死,管得過多過細,管理方式和手段單一,致使事業單位沒有市場競爭力。同時,因事業單位附屬于政府機構,使得大量事業單位代行部分政府職能,造成政府職能不清,效率低下,財政負擔繁重。
為此,我們認為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勢在必行。要從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高度,深刻認識事業單位機構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抓好這項改革。
三、事業單位機構改革的難點問題
⒈牽涉面廣。事業單位兼具了“行政機構”與“企業”兩種屬性,要對其進行改革,復雜性、艱巨性都在政府機構改革和企業制度改革之上。
⒉如何科學設置事業機構的問題。由于事業單位門類太多、差別很大、范圍太廣、專業太復雜,劃分上有一定難度,再加上歷史遺留事業單位的種種弊端,使事業單位設置和布局分布不盡合理,部門、區域和學科分割,各自為政,各自為戰,職能交叉,資源浪費嚴重。因此,科學設置事業機構,是一項科學性、政策性、難度性很強的工作。
⒊人的出口問題。機構臃腫,冗員嚴重,改革過程中的富余人員哪里去,今后的解聘人員哪里去,“出口”渠道狹窄,加上事業單位改革是在國有企業改革和政府機構、公務員制度改革之后進行的,其接受了大量上述改革的“包袱”,而大學生分配、干部分配時不去企業,機關編制滿了,又大多往事業單位里擠。這樣相當多單位不具備自我消化的能力。
四、幾點建議
我們認為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工作是事業單位機構改革有力切入點。推進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工作是事業單位體制改革和機構改革的需要,通過事業單位登記這一管理制度的建立,為實現政事分開,推進社會化進程的目標,提供了法制保障,是落實事業單位離開主管部門的襁褓,走向市場,進人社會,為經濟建設服務,為人民生活服務,實現自我約束和自我發展的重要手段。結合我縣實際,我們對推進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工作,為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做好準備工作,提出幾點建議:
⒈進一步加強對事業單位的登記工作。確認事業單位具備與其法人資格相適應的開辦資金、從業人員、辦公地點、經費來源、獨立核算的財務管理制度和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確立事業單位經營管理主體的地位,使之取得受法律保護的“身份證”。清理不符合具備事業單位資格的單位,做好統計工作,為下一步的事業單位機構改革事業單位的富余人員分流提供準確參考數據。(截止目前,我縣已登記事業單位家,登記率占全縣事業單位的,占全縣具備事業單位資格登記單位的。)
⒉加強對事業單位的動態管理,加大監督力度。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快速發展,事業單位的職責、人員、工作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原定的編制、經費等漸漸不適應實際情況的發展需要。做為事業單位管理部門,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大對事業單位的動態管理和監督力度。通過年度報告制度,實現對事業單位的“跟蹤”管理,為建立科學的動態管理機制創造有利條件;通過證書懸掛、公告和查詢等登記管理手段,將事業單位置于社會的監督之下,為公眾監督事業單位提供必要條件。從而使其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早日走向市場,更好地為社會、群眾做好服務工作。
⒊積極探索事業單位分類管理辦法,促進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對事業單位改革要堅持分類管理原則,從實際出發,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按事業單位不同性質、職責和任務,明確事業單位類型,找出最為適應市場發展要求的分類辦法。
一、總體思路。要通過調查研究提升全省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工作人員的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為此,要盡可能讓更多的同志參與調研工作,按照省市聯動,上下協同,分工合作,成果共享的原則,各市積極參與相關題目調研的同時還可選擇部分縣區的同志一道參加調研工作。調研報告的形成要在充分討論并吸納所有參加者的意見和想法的基礎上形成初稿,再提交全省登記辦主任會議討論。因此,它既是參加者的工作成果,也是全省登記管理戰線的整體成果。
二、題目分工。今年確定的兩個調研題目和具體分工是:
第一個題目“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工作實行一站式審批的可行性”,由沈陽市登記局牽頭,省登記辦和鞍山、本溪、丹東、鐵嶺、朝陽、葫蘆島市登記辦參加;
以“科學發展,積極作為,攻堅破難,創新跨越”為主題,認真總結水利工作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成功經驗,找準影響和制約水利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以及黨員干部黨性黨風黨紀方面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通過調查研究,形成一批針對性、操作性以及創新性強的調研成果,推動調研成果轉化為促進科學發展的政策、措施和制度,著力構建有利于水利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二、調研課題及要點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要求每位領導干部都要積極帶頭深入基層,認真調研,為破解水利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建言獻策,提出符合實際、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的辦法措施。局黨組根據我縣水利工作實際提出了一些調研課題,由科級干部帶隊,分頭組織調研。
(一)調研課題:提高農村水利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調研要點:1、農村水利現狀與存在的問題;2、農村水利服務于新農村的任務和工作內容;3、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資體制和組織管理維護模式問題;4、小型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問題;5、提高水利站管理與服務職能問題。
*
(二)調研課題:如何鞏固提高農村飲水安全。
調研要點:1、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現狀與存在的問題;2、解決由村村通到戶戶通的措施;3、加強水源地保護與水質監測問題;4、集中供水工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問題;5、水費標準與收繳問題。
*
(三)調研課題:如何加強水資源管理。
調研要點:1、落實水資源開發利用“三條紅線”的具體措施;2、取水計量與年度用水計劃管理問題;3、加強水源井審批問題;4、節水型社會建設推進機制問題;5、水資源費征收使用管理問題。
*
配合單位:節水辦
(四)調研課題:如何推進生態水利建設。
調研要點:1、河道治理與排污口審批管理問題;2、水網綠化及管理經營機制問題;3、病蟲害防治機制問題;4、水土保持治理問題。
*
配合單位:灌溉處、小清河管理所
(五)調研課題:如何提高水利綜合執法水平。
調研要點:1、水政執法隊伍管理問題;2、優化內部管理和考核監督機制問題;3、提高執行力問題;4、兩費征收機制問題。
*
(六)調研課題:如何加快水利建設完善全縣水資源保障體系。
調研要點:1、水利工程建設、水資源開發利用體系現狀和存在的問題;2、科學規劃建設問題;3、防潮堤建設問題;4、重點工程措施及建議。
*
(七)調研課題:如何推進水管體制改革。
調研要點:1、水管單位現狀與存在的問題;2、管理機構與職能界定問題;3、運行管理費和工程維修養護費“兩費”保障問題;4、工程投資、建設與管理問題;5、內部管理運行機制問題。
*
(八)調研課題:如何加強和改進灌區管理。
調研要點:1、灌區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2、工程設施管理維護機制問題;3、水源調度與科學分水問題;4、水費收繳與減免政策問題;5、權屬地管理機制;6、群眾參與灌區管理問題。
*
(九)調研課題:如何提高機關效能建設。
調研要點:1、優化工程流程和健全管理制度問題;2、推進辦公自動化問題;3、改進干部職工學習方式方法問題;4、加強督查問題;5、加大宣傳力度問題;6、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問題。
*
(十)調研課題:如何加強水利安全生產工作。
調研要點:1、當前水利安全生產現狀及存在的問題;2、安全生產方面成功的經驗和做法;3、進一步加強水利安全生產的對策和措施。
*
配合單位:工程公司、灌溉處、小清河管理所、防汛辦
(十一)調研課題:如何做好新時期婦女工作。
調研要點:1、當前婦女工作現狀及存在的問題;2、婦女工作的組織結構與管理方式;3、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新水利中發揮婦女作用的活動載體;4、做好婦女工作的建議與措施。
*
三、調研方式與時間安排
(一)調研方式。調研以實地調查、座談研討為主要方式,要充分征求鄉鎮黨委政府、相關部門、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對水利科學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善于總結和提煉工作經驗和實踐探索,學習外地先進經驗,集思廣益,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具體措施。
(二)時間安排。4月10-12日為調研準備階段,根據調研課題,研究制定調研方案,設計訪談提綱;4月13-17日為集中調研階段,主要做好兩件事,一是要進行實地調研、座談研討等;二是撰寫調研報告。4月18日各調研組提交調研報告。4月20日前遴選優秀調研報告,經局黨組審定后,上報縣委學習實踐活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選擇適當時間舉辦調研成果匯報交流會。要結合調研成果,進行對照檢查,制定落實整改方案,完善水利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四、組織領導
(一)加強領導。成立由局主要領導任組長,副科級以上干部為成員的調研領導小組,研究部署和組織指導調研工作。
一、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現狀
對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現狀可從國有資產規模,管理模式,對出租出借、處置閑置固定資產管理,對無形資產管理,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總體評價等五個層面分析。受篇幅所限,僅討論以下諸方面。
(一)國有資產規模
以時間序列為經,以總賬、明細賬為緯,對被調查的十一所高校國有資產規模按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對外投資分別進行統計,結果見表1所示。
表1表明:被調查十一所高校的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對外投資占總資產比重分別為:35.19%、61.02%、2.66%、0.21%。可見,固定資產在四大資產占總資產比重中遙遙領先。因而,高校資產管理績效的高低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高校對固定資產管理績效,各高校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存在的個別問題自然成為高校資產管理的共性問題,成為分析產生共性問題的原因,尋找解決對策的重中之重。
(二)國有資產管理模式
從是否建立資產管理模式等六層面對被查十一所高校進行系統梳理,結果見表2所示。
表2表明:被調查高校都從機構設置、職能分工、監管機制建設等三方面建立了國有資產管理模式;對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預算管理相結合的高校只有哈爾濱工程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占18.2%;大連理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沒有體現出是否建立了資產配置標準,占18.2%;實行新增資產配置預算制度的只有合肥工業大學和大連理工大學,占18.2%。三個18.2%從不同側面表明被調查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更表明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三)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總體評價
從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等四方面對被查高校進行資產管理總評價統計,結果見表3所示。
總體而言,被調查高校在健全管理制度、提高資產使用效率方面都有大量工作要做。而資產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直接導致資產使用低效率,這一相對結論可從表3直接得出。合肥工業大學等四所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等四個方面的評估都是否,占36.4%;武漢大學等三所高校在管理制度不健全、資產使用效率沒有明顯提高,占27.3%,兩者合計比例高達63.7%。
二、存在問題
被調查高校在資產管理方面存在諸多個別問題,對這些個別問題通過綜合分析使之上升為共性問題并探討產生這些共性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可為更有針對性解決這些問題提供基本對策。基于上述思路,對十一所高校資產管理存在問題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見表4所示。
具體而言,這些共性問題突出表現在:
(一)資產管理意識淡薄,部門協調不暢,決策程序不科學
高校資產一般由國家撥款形成,在使用中不計提折舊、不計算盈虧,資產管理沒有形成相應的保值增值管理制度,使得資產無法發揮最大效用;就部門協調溝通不暢而言,普遍問題是財務處與國資處對資產分類標準不一致導致決策程序不科學。
(二)管理機構缺位,職能分散,管理體系不健全
高校國有資產三權分離,所有權歸國家,使用權和管理權分散于學校不同部門。由于資產管理缺乏產權明析、責任明確的運行機制,隨著高校資產規模日益龐大,標準不同、多頭管理使資產管理組織、協調監督職能被嚴重削弱。
(三)資產賬實不相符,存在賬外資產
資產賬實不符表現在會計信息無法真實反映資產數量和增減變化情況。如大連理工大學原值6 781萬元的房屋已出售多年未辦理財務核銷;以教學、科研名義立項的科技園大廈、北區科技樓涉及資金12 425萬元, 兩座樓既未入大連理工大學固定資產賬,也未辦理產權。
(四)資產收益管理
資產出租收入不能及時收取并按規定入賬;資產處置收入管理不符合規定并實行動態管理。如吉林大學資產出租出借收入未納入校本級賬核算1 629.3萬元,廈門大學2009年店面出租實收租金1 809.12萬元,但學校賬僅體現522萬元,少計租金收入1 287.12萬元。
(五)無形資產轉讓不合規,轉讓收入未按規定入賬
如大連理工大學在對校辦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時,沒有嚴格遵照相關制度辦理無形資產轉讓手續,對轉出無形資產無償提供給校辦企業使用,造成無形資產產權流失。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中央級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管理暫行辦法[G].2008(12).
[2] 財政部.中央級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G].2008(12).
[3] 財政部.中央級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使用管理暫行辦法[G].2009(6).
[4] 財政部駐安徽專員辦.關于合肥工業大學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調研報告[R].2010.
[5] 財政部駐大連專員辦.關于大連理工大學資產管理情況的調研報告[R].2010.
[6] 財政部駐黑龍江專員辦.關于哈爾濱工程大學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調查報告[R].2010.
[7] 財政部駐湖北專員辦.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R].2010.
[8] 財政部駐湖南專員辦.加強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調查與思考[R].2010.
[9] 財政部駐吉林專員辦.關于對吉林大學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調研報告[R].2010.
(一) 現行體制
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現行管理機構為中國信息產業部電信管理局。國內尚未出臺中國電信法,這對政府部門作到依法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障礙。目前中國政府對互聯網行業的發展以管理規范為主,其管理范疇主要集中在四個領域,即準入管理、出口管理、域名注冊和安全監督。
準入管理
根據郵電部1993年制定的《從事放開經營電信業務審批管理暫行辦法》,計算機信息服務、電子信箱和電子數據交換業務均向社會放開經營。這對在1995年后民營網絡服務商和網上內容提供商的大量興起和迅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根據國務院1993年《關于進一步加強業務市場管理意見的通知》,我國境內的共用通信網、專用通信網的有線電、無線電通信業務,一律不允許境外各類團體、企業、個人以及在我國境內已興辦的外商獨資、中外合資和合作企業經營或參與經營,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吸引外資參股經營。因此,目前中國的網絡接入服務商和網絡運營商尚不允許外資進入,但信息內容服務商不受此項控制。目前,信息產業部對互聯網接入服務商、信息服務商的進入進行許可證管理,經營國內網絡電話業務的企業也須首先獲得政府頒發的許可證。
出口管理
目前,中國國際互聯網的國際出口統一歸信息產業部電信管理局管理,電信管理局下設國際通信處具體承擔管理事物。管理依據的有關法規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辦法》(1996)和《實施辦法》(1997)、《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出入口信道管理辦法》。
域名管理
1997年5月20日,國務院信息辦制訂了《中國互聯網絡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并成立了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負責國內域名的注冊事項。該機構是一家非盈利的管理與服務性機構,其宗旨是促進中國互聯網絡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目前,CNNIC是APNIC的聯盟會員,其在業務上受國務院信息辦領導和信息產業部的指導,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承擔了CNNIC的運行和管理工作。
安全監督
中國互聯網安全管理由信息產業部、公安部和國家安全部共同負責。法律依據包括國務院199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和公安部1997年頒布的《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等。上述三部還聯合成立了安全監控中心,具體工作由中國電信數據通信處實施,對網上信息的安全進行實時的監視。
1998年7月25日,公安部成立了中國互聯網安全產品測評認證中心。這家非盈利性的技術支持與服務性機構是中國第一個信息安全測評認證機構,是國家信息安全基礎設施之一。其服務宗旨是對中國互聯網絡中使用的信息安全產品和系統,進行公正、客觀和權威的測評、評估和認證。該中心的主要職責包括:對國內外信息安全設備和信息技術產品進行安全性檢驗與測試;對國內信息工程和信息系統進行安全性評估;提供與信息安全有關的信息服務、技術服務及人員培訓等。目前,該中心已具有ATM、幀中繼、TCP/IP等測試環境,并開發出相關的測試工具和測試方法,具備了對防火墻、虛擬專用網(VPN)設備、鑒別設備等安全產品的測評認證能力[2]。
(二) 中國互聯網絡基礎結構體系
中國互聯網產業的構架尚在搭建之中,基礎通信網絡的絕大部分由國家投資興建。從市場專業化分工的角度來看,互聯網產業研究涉及到的服務商包括網絡供應商、接入服務商、咨詢服務商、域名服務商、電子郵件商、在線服務商、評級服務商、平臺服務商、搜索引擎和大量針對特定需求用戶的信息內容或數據庫提供商。中國互聯網產業目前實際利用和可利用的網絡資源包括國家基礎通信網、四大互聯計算機網、有線電視網和其它一些專線網絡。
1.基礎通信網
國際互聯網雖然是全球范圍內的計算機互聯網絡,但它主要是在現有的全球電信網絡的基礎上,利用各種數據通信設備將世界各地的計算機聯結起來。從這個意義上說,基礎電信網是國際互聯網構建和發展的網絡基礎和主要約束。
90年代以來,中國在共用數據通信方面取得了迅速發展,目前已經基本建成的四大公用數據通信網,為中國國際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四大公用數據通信網分別為:
(1)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ChinaPAC),1993年9月開通,目前已覆蓋全國地市以上城市和90%以上的縣市以及部分發達地區的鄉鎮,分組交換網端口總容量達到18萬個。
在教育廳以及學校大力的支持與指導下,本課題組(共3人)以問卷為基礎深入訪談了廣西人事廳(全稱為廣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中央銀行南寧支行與高新區管委會的主管人員或相關人員。
第一,從狹義的人力資源外包視角上看,北部灣經濟區內政府的人力資源外包尚不存在。所謂狹義的政府人力資源管理外包,是指將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各大板塊中的一項或多項管理內容外包給除該機構或部門外的組織。在對人事廳引進國外智力處的深入訪談中,針對調查小組所設計的13個政府部門大類(包括人民政府組成部門、人民政府直屬特設機構、人民政府派出機構、人民政府直屬機構、人民政府直屬議事協調辦事機構、人民政府直屬事業單位、人民政府部門管理機構、人民政府掛牌機構、人民政府部門門管理事業單位、人民政府其它機構、人民政府直屬公司、人民政府駐外辦事機構、人民團體)總計50個政府部門是否進行外包的題目,曹處長與林處長熱心地向小組成員介紹,“當前北部灣經濟區內政府還沒有實施人力資源管理外包,各部門基本上是通過自主管理或國家統一管理來招聘本部門所需人才。例如,就招聘作業而言,各個部門往往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或自治區公務員考試兩種途徑進行。與此相類似,中央人民銀行南寧支行的黃處長向調查者介紹,當前該行的人力資源管理業務在本質上也是實行自主管理。此外,對于事業單位——諸如高新區管理委員會這種事業單位——正如高新區管理委員會人事處的李主任而言的,“行政企事業單位內部足以進行人力資源的自我管理,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外包的路途還很遙遠。”
據本刊記者了解,當下,浙江正在就全省政府性債務進行清理。知情人士透露,這場大清理的背景是,2013年4萬億投資熱引發的政府投融資平臺融資熱潮,所累計的風險逐漸呈現。
9月末,來自浙江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的信息顯示,截至2009年底,全省政府性債務余額4579億元,比上年增加1787億元,增長64.01%。與此同時,浙江擬將推進地方政府性債務收支計劃報人大審批,希望遏制“亂舉債”。
與此同時,針對目前浙江地方上大多沒有地方政府性債務專門管理機構等問題,浙江省政府提出“爭取在20lO年底前,將全省所有市縣政府性債務歸口由財政部門統一管理”。
這一管理方式也得到了不少地方政府的認同。如,9月末,溫州蒼南縣就出臺了《蒼南縣政府性債務管理暫行辦法》,首條就明文規定實行政府性債務歸口統一管理。
與此同時,浙江省人大財經委提交本次常委會會議的調查報告也給出建議:建立政府投資項目的決策審核制度,并將政府性債務管理作為考核干部政績的重要指標,建立相應的責任和追究機制。若干縣負債風險超警戒線
本刊記者同時從浙江省辦公廳獲悉,10月10日之前,浙江各市、縣區政府已經核實了轄區內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名錄,報送到浙江省財政廳,并抄送省發改委、人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銀監局。
記者了解,此次報送的內容包括:融資平臺公司債務清理核實工作的組織實施情況;債務核實情況包括債務總量、分類、分級等情況。
浙江省財政廳人士透露,按照浙江省政府的統一規劃,2010年9、10月期間,各級政府已經確立轄區內的投融資平臺公司名錄。
“12月10日之前,浙江各市、區縣等還必須把投融資平臺的債務總量、分類,分級情況;再建項目后續資金等情況上報給浙江省政府。”浙江省財政廳人士告訴記者。
來自浙江省財政廳的數據顯示:2009年末,全省政府性債務負債率為20.15%,比上年提高716個百分點。全省69個市縣中,負債率、債務率、償債率等三個指標均超過省定警戒線的市縣有29個。這一風險,也到了不得不重視的時刻。
9月30日,浙江省政府辦公廳了《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此通知也對一批政府項目亮起了紅燈。
根據通知,浙江最新規定,關于政府融資平臺,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國務院關于加強國有土地資產管理的通知》等法律和國務院規定可以融資的項目,以及經國務院核準或審批的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等重大在建項目,暫可繼續執行既定融資計劃。
通知也對還款方式進行了設定,對于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原先定下的主要依靠政府性基金還款的項目,應當通過財政預算等渠道,或者采取市場化方式,不可以繼續通過融資平臺公司進行融資。
記者同時了解到,目前對于投融資平臺的資金需求,浙江省級政府層面希望在浙江的銀行,對于能產生新的經營性現金流的項目,能夠部分償還貸款本息的融資平臺公司,方可給予新的貸款,并規范管理。
財力開始受困土地財政
也正是在浙江省的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上,浙江財力嚴重依賴房地產的情況,被擺上了議事的案臺,隨著國家對于房地產的第三輪調控,政府后續的財政大盤必將受到影響,此又為政府性債務的償還能力敲響了警鐘。
來自浙江省政府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省房地產業稅收收入475.8億元,同比增長82.1%,對地方財政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63,7%。
浙江省人大財經委主任委員丁耀民的一份《關于浙江省2009年財政決算的審查報告》透露,當前浙江省經濟發展中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仍較多,房地產及其相關產業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過高,由于去年同期基數較高,今年后期全省財政增幅將出現明顯回落的態勢。
第三條本辦法適用于:
一、農業部行政管轄內諸類科技成果的鑒定。
二、承擔由農業部下達科研、推廣項目的其它部門完成的科技成果鑒定。
三、申報農業部部級各種獎勵的其它部門完成的科技成果。
第四條根據本辦法第三條規定的范圍,科技成果包括:
一、基礎理論成果和部分應用基礎理論成果。
二、應用技術成果。
三、軟科學技術成果。
第五條各級農業科技成果鑒定的管理機構的職能是:
一、農業部成果管理機構:
1.負責全國農業系統科技成果鑒定的管理工作,包括制訂部門的管理辦法、規定、細則并協調檢查其執行情況和成果鑒定的匯總工作。
2.主持或委托有關主持農業系統或由農業部下達任務其它部門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的鑒定工作。
3.作為農業部科技成果的組織鑒定單位,對主持鑒定單位完成的成果鑒定進行審核并對鑒定證書審核蓋章。
4.主持鑒定單位申請由部直接主持鑒定的會簽工作。
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牧漁、農牧、農林、畜牧、水產、農墾、農機化、鄉鎮企業)廳(局)的科技成果管理機構:
1.受農業部成果管理機構的委托,負責本部門下達課題的科技成果鑒定的管理工作,主持鑒定或委托主持鑒定工作。
2.主持本部門自選課題的鑒定工作。
3.根據有關文件的規定,審查本部門不需要鑒定的科技成果。
4.每年向部成果管理機構報送當年的成果鑒定計劃和總結。
5.鑒定完成后送部(省、自治區、直轄市)成果管理機構審批蓋章。
三、農業部各司(局)、直屬科研院(所)、部屬高等農業院校的科技成果管理機構職責:
1.受部成果管理機構委托,負責由本部門、本單位下達的科研、推廣課題完成的科技成果的鑒定管理工作。
2.主持或委托主持本部門下達課題的成果鑒定工作。
3.根據有關文件規定,審查本部門本單位不需要鑒定的科技成果。
4.每年向部成果管理機構報送當年的成果鑒定計劃和鑒定總結。
5.鑒定完成后,送部(省、自治區、直轄市)成果管理機構審批蓋章。
四、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林、畜牧、農墾、農機、水產)科學院、高等農業院校成果管理機構的職責是:
1.負責本單位成果鑒定的管理工作。
2.受省(部)成果管理機構的委托主持本單位下達課題及自選課題的鑒定工作。
3.根據有關文件的規定,審查本單位不需要鑒定的科技成果。
4.每年向部(省、自治區、直轄市)成果管理機構報送成果鑒定計劃和鑒定總結。
5.鑒定完成后,送部(省、自治區、直轄市)成果管理機構審批蓋章。
第六條根據實事求是、嚴格把關、精簡節約的原則,視不同情況采用以下鑒定形式:
一、檢測鑒定:經省(部、委)以下法定的專門檢測機構按照國家標準、專業標準或有關的技術指標,進行檢測、測試并出示證明其技術水平及成熟度的評語,并由檢測人員簽字、檢測機構蓋章。
二、驗收鑒定:適用于推廣項目科技成果鑒定,由驗收單位組織專家,根據計劃任務書(或合同)規定的指標,進行現場測試、評價,出具驗收結論,并由驗收人員簽字。參加驗收人員必須有中級以上職稱。
三、專家評議:
1.通信鑒定:凡不需要現場考查,不需測試,根據研究報告和試驗資料即可進行評價的科技成果由主持鑒定單位匯總專家意見并寫出評語,并附專家書面評語的復印件同時說明發出和收到函件份數。
2.會議鑒定:對國家和省、部重大的科技成果以及自選課意義比較重大科技成果,可聘請科研、教學、生產、管理部門同行專家召開會議按規定進行鑒定作出結論。
檢測鑒定、驗收鑒定、專家評議的鑒定證書均需經部(省、自治區、直轄市)成果管理機構審核蓋章方為有效。
四、視同鑒定:需要進行鑒定的科技成果屬于下列情況之一者,并經部(省)成果管理機構批準,均視已通過鑒定,與其它鑒定形式具有同等效力:
1.連續三年在生產中推廣應用,證明技術上成熟,已取得經濟、社會效益,由實施單位出具證明并經其上級主管部門審查蓋章。
2.經法定的合同登記機關登記的技術項目,已按合同約定驗收合格,在生產實踐中已取得經濟、社會效益,并由當事人出具證明的。
3.農作物、家畜、家禽、蜂、蠶經國家或省以上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并出具評語證明的,但只通過審核名錄而無評語證明者無效。
4.經中國專利局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專利,實施后已取得經濟效益,并由實施單位出具證明的。
視同鑒定必須填寫視同鑒定證書并附有關技術文件,報送部(省、自治區、直轄市)成果管理機構批準后生效。
第七條鑒定委員會
一、對于需要進行鑒定的科技成果,由主持鑒定單位或委托主持鑒定單位聘請同行專家組成。人數不得少于五人,最多不得超過十三人。報部以上申請獎勵的成果其鑒定委員會正、副主任須有高級技術職稱。
二、鑒定委員會的權利和義務
1.一切被邀請參加鑒定委員會的專家權利平等,不受行政部門、工作人員、完成人員的影響,獨立進行鑒定,可根據規定充分發表意見,有權要求完成人解答問題,可保留個人意見。
2.鑒定委員會實行主任負責制,少數服從多數,超過半數方可通過鑒定。
3.根據規定取得咨詢費。
4.對被鑒定的成果負有法律、道義的責任,有保密的義務,更不得把成果竊為己有。
三、鑒定委員會應包括科研、教學、生產、管理等部門的專家,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條件是:
1.在該行業或領域具有中級以上職稱。
2.具有較好的學術、技術水平和豐富的實踐及管理經驗。
3.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科技成果完成單位參加鑒定委員會的人數不得超過鑒定委員會總人數的四分之一。
一切參加課題的完成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參加鑒定,也不得以檢驗者、證明者身份出現。完成人也不得互相鑒定,然后作為一個項目的完成人共同報獎。
第八條完成單位和完成人是科技成果被鑒定的一方,是完成科技成果的直接組織實施單位和人員。在成果鑒定前,應按有關規定做好各種準備。在鑒定時應實事求是、認真負責地向鑒定委員會做技術報告,并認真回答鑒定委員會提出的問題,不得弄虛作假、夸大事實。對鑒定結論有不同意見,可向鑒定委員會主任或上級主管部門、成果管理機構提出。
第九條科技成果鑒定的主要內容是:
一、題目:一切要鑒定的科技成果題目必須準確,和該項目主要技術核心相一致。題目與內容不符者,應重新確定正確題目或推遲鑒定。
二、理論及應用理論成果:研究論文須在國際或全國性學術刊物上發表一年以上或在國際學術會議及全國一級學術會議全體會議上公開發表一年以上,方可按以下內容鑒定。
1.所需文件是否齊全并符合要求,發表后被引用情況的資料。
2.對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的評價。
3.論點、論據是否明確,有關數據是否準確。
4.該成果的學術價值,與國內外同學科比較,其成果的創新點、學術意義及所達到的國內外的實際水平。
5.存在的缺點及改進建議。
6.科學理論成果采取函審方式評議時,須將專家評審表附在鑒定證書之后。
7.應用理論研究成果應補充經過實踐檢驗的效果、應用范圍及對可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的分析報告。
三、應用技術成果鑒定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鑒定所需技術資料、文件是否齊全并符合要求。
2.是否達到計劃任務書(或合同)規定的技術指標。
3.有關技術文件中的技術數據、圖表是否準確、完整。
4.與國內外同類技術比較其特點、獨創性及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查新檢索。
5.實踐檢驗的效果、應用范圍和推廣方案的可行性。
6.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計算、分析的可靠性。
7.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建議。
四、軟科學成果按下列內容組織鑒定:
1.鑒定所需文件是否齊全并符合要求。
2.是否達到課題要求的標準和目的。
3.應用情況和實踐檢驗的效果。
4.成果所達到的實際水平。
5.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建議。
第十條凡執行國家及部(省)下達的科研推廣計劃、申報部(省)以上獎勵的科技成果以及自選課題中意義重大的科技成果必須進行鑒定。
具備下列條件方可申請進行科技成果鑒定:
1.完成項目任務,達到規定的技術要求。
2.學術或技術資料必須齊全,并符合科技檔案管理部門的要求。
科學理論成果的學術資料主要包括:學術論文,在國內外學術刊物或學術會議發表情況的說明,國內外學術情況對照材料,后被引用情況報告等。
應用技術成果的技術資料主要包括:技術合同或計劃任務書、設計書、研究報告、技術指標測試報告、試驗報告、有關設計技術圖表、質量標準、國內外技術情況對照材料、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分析等。
軟科學成果的技術資料主要包括:技術合同或計劃任務書,總體研究報告,專題論證報告,調研報告及有關背景材料、模型運行報告,國內外研究對照材料等。
3.應用技術成果應經過實踐證明其成熟,并具備應用推廣的條件。對高技術研究中難度較大、周期較長的,組織鑒定單位可酌情組織階段成果鑒定。
4.軟科學成果需經有關單位采納和應用一年后方可組織鑒定。
5.完成單位、完成人排列次序已協調好。
6.必須使用國家科委統一制定的鑒定證書格式。
以下成果(項目)可以不進行鑒定:
1.通過市場機制進行鑒別即可確定其經濟、社會效益的科技成果。
2.已取得社會公認、并有確切證明的科技成果。
3.自選課題完成的、科學技術進步意義不大,經濟、社會效益不明顯的項目。
4.技術上嚴格保密,無法進行鑒定的科技項目。
5.中外合作完成,無法進行鑒定的項目。
第十一條科技成果鑒定的程序如下:
一、農業科技成果鑒定實行由下達課題計劃或任務的單位負責審查、主持或委托主持鑒定,由組織鑒定單位(部成果管理機構)審核批準。
二、凡根據計劃或合同完成的科技成果,由第一完成單位、第一完成人負責,按規定的程序和要求備齊材料,并使用國家科委統一下發的“科學技術成果鑒定申請書”,通過歸口單位審查后,向下達計劃(或合同)單位提出申請鑒定報告。
自選課題意義比較重大的,向完成單位的上級主管部門或成果管理機構提出鑒定申請,經審查批準后方可按本辦法進行鑒定。
三、完成單位及完成人須于鑒定會前一個月以上向主持鑒定單位提交科技成果鑒定申請書和有關技術資料。
四、主持或委托主持鑒定單位在接到科技成果鑒定申請書后,必須逐項認真核實,并在半個月內就下列問題給予明確答復:
1.是否同意鑒定。
2.鑒定的形式。
3.鑒定委員會名單。
五、主持鑒定、委托主持鑒定單位經審查科技成果鑒定申請書及有關材料后,如發現未完成計劃、數據資料不全、爭議未解決可拒絕鑒定或延期鑒定。
六、鑒定委員會主任由主持鑒定單位協商后指定并主持鑒定會,同時向鑒定委員宣布有關鑒定辦法的規定。
七、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必須在會上由鑒定委員會親自起草、討論,在會上形成并由全體鑒定委員簽字。有不同意見的委員可以不簽字或注明意見。
八、完成人在鑒定委員會討論鑒定結論時要回避,對鑒定結論有不同意見時,可向主持鑒定單位或上級成果管理機構提出。
九、組織鑒定單位、主持鑒定單位在鑒定完成后,如發現鑒定報告有重大缺陷,可責成鑒定委員會重新鑒定或補充鑒定,如發現鑒定報告弄虛作假或搞形式主義,有權駁回報告,另行組織鑒定委員會重新進行鑒定。
十、鑒定證書經組織鑒定單位(部成果管理機構)蓋章后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