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5:19:3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四級英語學習計劃,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前言
2004年初,教育部頒發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教學要求》),其目的是把教學目標從閱讀教學轉到“培養學生英語綜合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上來,并強調必須“增強學生自學習能力”。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教學要求》提出“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為支撐,使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習、自主式學習方向發展”。新的課程要求對大學英語教提出了挑戰,對于從事大學英語的教師而言,在轉變教學念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在教學模式上進行根本的改革,使適應社會發展對大學英語教學的需求。對學習而言,《教學要求》指出“教學模式革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教學模式的改變必然要求學學習方式的改變,在目前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試點的大學中,絕大多數采用的是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媒體教學模式,其特點是“使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特點、水平、時間,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借助計算機幫助,較快提高英語綜合運用水平,達到最佳學習效果”。這種教學模式的特點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本著對新教學模式的探索以及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的理解, 本文闡釋了多媒體立體化英語教學模式的內涵,進一步探討了這一教學模式下在迎合大學英語四、六級機考改革和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具有的優勢。
1.多媒體立體化英語教學模式順應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趨勢
《教學要求》是當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核心、重要依據和目標。《教學要求》明確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為適應這一教學目標的需要,四、六級考試改革于2005年啟動,到2007年已完成新舊題型的轉換,全部進入新題型。新題型加大了聽力方面的考查。《教學要求》中對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提出的要求是:“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發展帶來的契機,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特別是網絡技術,使英語教學朝著個性化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學習、主動式學習方向發展。”正是應對這一教學模式,2007年,四、六級網考項目被列入國家大學教學“質量工程”項目,四、六級網考立項;2008年12月21日,全國50個網考試點學校的5000名考生第一批嘗試大學英語四級網考。大學英語四級網考重在檢測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以聽、說帶動寫、讀。其中聽力理解占25%,聽力綜合占45%,閱讀占30%。聽力材料多為原始語料,語速為正常英語發音語速,因此它對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體立體化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正是順應四、六考試改革這一趨勢。
2.多媒體立體化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2.1 理論基礎
2.1.1 現代認知心理學派的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是認知結構的建構和重構,是尋求知識和信息加工的過程
知識來源于主客體的相互作用,教學就是引導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引導學習者以原有的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為主來建構知識,關注和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強調學習者應具有高度的“自主建構”意識,重視學習環境和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強調將信息和網絡技術有效地融合于各學科教學過程,為“自主建構”學習提供一種理想的教學環境,從而實現支持自主探索、情境創設、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學習方式。既有利于知識技能訓練,又可以培養學習者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
2.1.2 人本主義心理學派學習觀——認為認識是主體內部預先形成的結構的展開,學習是個性、潛能和價值自我表現和實現的過程
強調成人學習過程中自我觀念和情感因素的重要性。教學的實質在于創設一個能產生預期結果的情境,即為學生的自我實現創造一個安全的寬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參與教育過程。提倡創造“真實”、易于“接受”和“理解”的人際關系,在親密、融洽的師生人際關系中,使學生對學習有安全感,敢于真實地表現自己,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潛能。
2.1.3 現代語言教學理論對外語教學的認識重構——從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視角出發,現代語言學和外語教學理論非常強調“意義認知”為先導、以“學習”為中心,認為外語學習不僅是獲得語言習慣,更是創造性運用語言結構
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的學習,不僅幫助學生掌握外語知識,培養運用外語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因此主張師生及學生之間進行豐富的多向交流,討論或合作性地解決問題,提倡合作學習和交互學習,教師是整個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幫助者。就中國的大學英語教學而言,應更注重學習過程。即:教學應是一個由學生對主題意義認知為引導,由內容認知、文化習得、有聲模仿、形式記憶、社會交際運用等學習活動組成的反復循環遞進的過程;也是一個充分借助現代傳播技術和網絡技術進行個性化廣泛的語言拓展體驗活動。它強調從學懂向學會轉變,從“可理解的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到“可理解的輸入”與“可理解的輸出”(Comprehensible Output)并軌的轉變。強調語言技能之間的轉換,強調學生的參與、體驗,重視學會,強調聽說。
2.2 多媒體立體化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內涵
現代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良好條件和保障,同時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構建了一個更為寬廣的平臺。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現代化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大學英語教學主要采取課堂面授教學、學生自主學習和網絡平臺學習三者相結合的方式。要實現大學英語教學的立體化,即教學過程的多維度、多角度、多層面和多方位發展,就必須分別實現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過程及方法的立體化,從而真正實現課內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達到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目的。
2.2.1 教學理念的立體化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羅杰斯(C. R. Rogers)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個性發展的人。教育應以學生為中心。培養有創造性,有建設性,有選擇行為之能力以及個性充分發展的人”。以學生為主的積極主動的個性化教學方式,改變了長期以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灌輸型教學模式,引發了一場大學英語教學理念變革。外語課程從本質上來說是一門技能訓練課,學生訓練密度與某種能力的提高是成正比的。英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應是英語學習的真正目的。圍繞這一目的,從各個層面極大地拓展了英語學習的時空,學習者的自主性、個性化學習成了現代人英語學習的時代特征。
2.2.2 教學目標的立體化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評估的標準,對整個教學起著制約和導向作用。多媒體立體化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包括: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社會責任心和歷史責任感。從這層意義上講,大學英語教學的“立體化”就更加明顯了。
這就要求教師從單一的語言知識的傳授者向全面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指導者轉變。教師應充分認識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重要性,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策略、方法和主體意識。教師不僅是語言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語言交際環境的營造者、語言學習的指導者和語言學習潛能的挖掘者,更重要的是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者。
2.2.3 教學內容立體化
教學內容從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向注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轉變。《教學要求》指出,教學內容“包括語言知識、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等方面的內容”。具體來說這種能力應包括:(1)比較好的英語語言知識,包括語音知識、構詞知識、語法知識等;(2)比較全面的語言使用技能,如聽、說、讀、寫、譯;(3)相關的文化知識,包括本族語以及目的語的文化、歷史、社會等;(4)相關策略,包括學習策略、交際策略等。教學應以傳授語言知識為手段,以提高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為目的。教師的中心任務除語言知識的傳授外,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如何將這些基本的語言知識融入語言交際之中,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
教學內容立體化是指:第一,知識性強。既要突出語言教學中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又要強調適合現代教育發展的社會知識和科普知識。第二,思想性強。大學生要真正走向成熟,需要有正確思想的引導,而大學英語課又肩負著人文思想教育的重任,在教學內容上應該具有較強的思想性,激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第三,工具性強。對大多數學生來講,大學英語的教學目的主要還是讓學生打下良好的語言知識基礎,掌握較高的語言應用能力,所以教學內容必須體現較強的工具性,做到語言知識的輸入和交際能力的強化相結合,使得學習者能學有所用。
2.2.4 教學手段的立體化
多媒體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質量。電子時代的到來對我們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為了培養適用于時代要求的英語人才,我們應該努力實現教學手段立體化,改進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培養既有較強信息能力又有扎實外語基本功的高層次人才。
教學手段立體化還包括使用體現現代教育學理論為思想指導的全新版教材和最新真實語言材料。新版教材要不同于以往注重單一知識積累的傳統教材,要能融知識積累、技能培養和素質提高為一體,突出學習者學習的自主性、個性化和創造性特點,有利于真正提高英語學習效果和人才培養。
2.2.5 教學方法的立體化
立體化的教學方式要求以學生為中心,課堂教學與自主學習相結合,提倡實用性英語教學,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
教師的中心任務除語言知識的傳授外,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如何將這些基本的語言知識融入語言交際之中,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多媒體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方法的時空束縛,營造的是一種開放式的學習環境。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借助電腦、光盤和網絡進行自主學習。
2.2.6 教學過程的立體化
課前自主學習-課前,由學生自己確定時間到自主學習中心登陸計算機局域網進入課程系統進行視聽說自主學習。在該課程系統中,學生自主完成與精聽語篇相關的理解性或產出性主、客觀題,根據要求模仿錄音、復述部分內容,在完成預設教學環節之后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課堂視聽說-改革了傳統的聽說教學模式,實施大學英語視、聽、說相結合的個性化教學模式。選擇合適教材和相關音像材料是實施本教學模式的基礎。具體步驟如下:
(1)口語先行。每節課開始時教師圍繞本單元相關話題,組織學生進行一定量的口語活動;也可安排學生進行時事報道、講英文故事等方式進行口語訓練。
(2)聽說結合。教師充分利用有限的聽力課堂時間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鍛煉口語的機會,將聽力教學與口語操練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邊聽邊說、回答問題、小組討論、簡要復述等方式將語言的輸入和輸出結合起來。
(3)邊看邊聽,視聽說相結合。教學中選用大量的視頻材料,學生通過先看視頻、聽音頻材料,然后通過模仿、復述、角色扮演等各種方式將視聽說過程有機結合起來。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困生同樣具有進取心,自尊心,渴望進步。作為教師對學生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學生能從思想上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比如,在我所教的班級里有位女生,人長得非常美麗動人,進入青春期后,經常受到一些男生的明追暗戀,而她的父母因工作忙,忽視了對孩子青春期的正確引導。這就使她在思想上有些茫然,上課有時心不在焉,作業有時不完成,學習成績不斷下降,相反她的著裝打扮開始與眾不同。看到這一切之后,我課下有意識地找她聊天,在贊許她美麗外表之余,希望她的學習成績也能提高。與此同時,給予她學習方法的指導,利用課余時間耐心幫助她補習功課。上課對她提一些較容易的問題,滿足她的表現欲,增強她學習英語的信心和興趣,最終使她八年級期末考試提高了20分。另外,對于一些有可能掉隊的學生,我也是及早指出他們在學習英語中存在的問題,幫他們分析原因并說明掉隊的嚴重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認真鉆研教材,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
英語教學和其他學科一樣,有嚴謹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學生在七年級階段所獲得的語言技能,能否在八年級得到繼續發展,是防止分化的又一個問題。因此,我在教學中采取一些比較直觀、貼近生活的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領學生學習英語。
1.巧設問題情景,降低學習難度
在教學中借助掛圖、實物以及生活中的實例等,創設問題情景,把學生引入真實的語言情景中。如教“打電話”這一話題時,我出示了一張兩位學生正在打電話的圖片后,就問學生What are they doing ?學生說:“他們正在打電話。”“那你們平時都怎么打電話呢?”有的學生說:“是某某家嗎?麻煩您叫一下他好嗎?”還有的學生說:“您好!某某在家嗎?”等等。我在肯定他們答案的同時也表揚了他們的禮貌用語,接著我進一步詢問他們接電話時怎么回答,學生又爭先恐后地說出了幾種不同的答案。看到學生興趣高漲,氣氛輕松活躍。于是我介紹說“林×和李×正在打電話,林×在電話里怎么做自我介紹的?我要找誰誰,英語又是怎么說的呢?請聽錄音。”聽力輸入完畢之后,學生紛紛舉手效仿文中對話進行回答,思維很活躍。
2.采取分層教學,注重教學效果
課堂上,我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分層教學。對于學困生不易掌握的語法,我就想方設法編成公式和順口溜,讓他們進行背記,例如,在學完形容詞、副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之后,我就把它們變成了如下方式:比較級要變化,一般詞尾加-er;詞尾若有啞音e,直接加r就可以。輔音重讀閉音節,輔音字母要雙寫;輔音字母加上y,先把y改成i,再把er后面帶。最高級加-est,前面加the莫忘記;形容詞若是多音節,只把more,most前面加。總之,運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講解,直到他們聽懂為止。
3.組織英語興趣小組,幫助學困生學習
上閱讀課時,以小組為單位,共同翻譯課文大意,討論文章后面的問題,寫出一致的答案,等待最后的評比。這樣,基礎較差的學生不但從他人那里得到了答案,同時也學會了思考方法,從而切實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增強了學習英語的內在動力。
4.開展小競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開展英語小競賽,激發學生的學習內在動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也是防止分化的一個重要方面。賽前我利用午自習時間幫助中下等的學生按單詞的拼讀規律復習,有意識地督促他們背記單詞。經過兩周輔導,在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名單上也出現了中下層的學生。于是,我因勢利導,在班上表揚他們,給他們頒發獎狀,同時打電話向家長報喜,擴大聲勢。這無形中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增強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總之,要想防止學生分化,教師要細心觀察每一個學生的動態,尤其是成績落后的學生,要和他們交朋友,不要歧視他們,更不要動不動就訓斥他們,要不斷為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達到他們自己想學的目的,從而做到大面積提高教學成績。
大學英語四級聽力長對話的篇幅較長、信息量較大,許多考生將長對話視為四級考試中較難的題型。本文從題型介紹、結構分析、聽前預測和常設考點對該題型進行較為全面的解析,為考生備考聽力長對話提供有效的策略。
一、題型介紹
大學英語四級聽力長對話共兩篇,每篇長對話由一男一女兩人5~10輪對話組成,每篇的長度約為300詞。每組對話后設4題,兩組共8題。問題安排在每篇長對話之后,全部為特殊疑問句的形式,要求考生從所給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佳答案。每篇長對話只朗讀一遍,每個問題后留有15秒的答題時間。
二、結構分析
四級聽力長對話在結構上比較固定,可以劃分為“頭”、“中間”和“尾”三部分。其中,“主題、結論—論證、說明—再次總結結論”的結構為四級聽力長對話中常見的邏輯結構。長對話在“頭”部分會交待全篇對話發生的背景,例如:人物、時間、地點、主題等信息。說話人通常會先進行自我介紹,接著對長對話中將要討論的問題進行概要,考生在聽音中要特別注意此部分出現的一到兩句提綱挈領表達對話主題的話語。長對話的“中間”部分是對話的論述,特點為信息量較多、內容較雜、難度較大。考生在聽音中要注意抓住說話人說話的主線,不要糾結于對話中出現的幾個生僻詞匯。長對話的“尾”部分常常涉及說話人總結討論形成的意見或下一步的行動計劃;或再次重復、總結全篇的結論。
三、聽前預測
在聽音過程中,考生想要抓住長對話中所有的信息點幾乎是不可能的。若考生能夠學會在聽音前閱讀和分析選項,依此預測對話和問題內容,從而了解在聽音時應該重點聽什么、記什么,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解題難度。考生在進行聽前預測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一)利用選項中的重復詞語,推測長對話的主題。每篇長對話后設置四道題目,每道題目有四個選項,各題選項中會出現一些相同或相關的詞語。考生可以將選項中出現的這些詞語串聯起來,對整篇長對話的大致主題進行推測,從而在聽音時可以更容易、更準確地理解整篇長對話的內容。(二)利用選項特點,推測問題內容。長對話題目中的很多選項會呈現比較明顯的特點。例如:有些選項會使用某種專門的表達形式,如選項均為動名詞開頭(很可能是針對于某個正在進行的動作或者某項計劃或打算提問)、或選項均為人物角色或均為地點場所;有些選項會使用一些標志性的詞語,如均含有should,hadbetter,wouldlike等一類的詞語(問題很可能是考查“觀點、態度或建議”)、或均含有like,mind,think,agree,reasonable,absurd等一類的詞語(問題很可能是關于對某人或某事物的評價或感受)、或均含有描述人物性格的詞語。考生利用這些選項的特點和內容,便可以推測出問題大致考查的重點所在,從而在聽音時更有針對性。(三)提取選項要點,確定聽音重點。在聽前閱讀長對話部分的選項時,考生應學會提取各個選項的要點內容,這些往往是與問題或答案關系比較密切的內容。考生最好能把每個選項的內容縮小成一至兩個單詞,并在聽音時重點注意并記錄與其相關的信息。
話題式復習,指的是以話題為線索,依據教材特點、學生情況及教學目標進行綜合的、立體的教學開發與設計,以幫助學生更加系統地掌握教材基礎知識,并使得學生快速提高英語應用能力。教學實踐表明,將話題式復習教學法應用到九年級英語教學中,可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及教學效率。那么,在九年級英語教學中如何應用話題式復習教學法組織課堂活動,是教師急需思考的問題。
一、恰當設計復習話題
話題式復習法的主要特點是敢于打破傳統的某一課為單元的復習模式,而將具有共同話題的兩課或多課放置在一起進行詳細的、系統的復習,從而使得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與該話題有關的豐富內容。在九年級英語教學中應用話題式教學法組織課堂活動的前提,是教師深度研讀與挖掘教材內容,把具有共同話題的若干課或者單元挑選出來,然后對其內容進行整體的統籌與規劃,再結合新課標具體的教學標準,設計出符合學生學習興趣且與教材內容相符合的話題,最后以話題為線索展開復習教學。依據上文分析的話題式復習教學步驟,我們可將人教版九年級英語教材內容進行分析,依據相通性原則發現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與Unit 10《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在內容上有很大一致性,都與東西方“習俗”相關,因此我們就可將這兩個單元放置在一起,以“習俗”為話題展開復習教學。教學實踐表明,將具有一致內容的單元組合在一起進行復習的話,可有效避免重復復習,有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學生系統掌握知識及應用能力的增強。
二、圍繞話題展開復習
在恰當分析教材內容并科學設計了復習話題之后,教師就可引導學生圍繞所設計的話題進行復習活動。我們仍舊將上文總結的人教版九年級英語教材中的“習俗”話題為例,分析Unit 2與Unit10中和“習俗”有關的內容。在分析中我們發現,這兩個單元講的內容都是與民族文化與習俗有關的知識,因此在復習教學中,教師就可引導學生將兩個單元的內容進行比較學習,以加深對東西方文化與風俗差異性的了解,不僅可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而且還可使得學生更好地握把東西方習俗的主要特點,從而為他們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增強奠定基礎。在實際的話題式復習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與時俱進地將先進的、生動的、有趣的教學方法引入到課堂教學中。比如,教師在確保學生基本掌握兩個單元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引導學生挖掘其中的東西方習俗相關內容,將其改編成舞臺劇進行表演,從而使得學生在有趣的表演過程中更好地掌握與“東西方風俗”有關的一系列知識。
三、引導學生總結應用
新課改理念倡導初中英語教學應將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作為主要教學目標。因此,在用話題式教學法組織的九年級英語課堂活動中,教師在引導學生以話題形式系統復習教材理論知識的同時,還應重視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與提升。這就需要教師在完成理論知識復習之后,還應引導學生對與話題相關的知識點進行詳細的歸納總結,并借助一定的訓練形式切實提高學生英語英語知識完成交際任務的能力,使得學生可高效吸收知識,并將其內化為自身的一種素質。而話題式復習法十分重視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體現與發揮,這也是該教學法與傳統復習模式的最主要區別。在實際的歸納總結中,教師應重申自身的教學引導者與組織者地身份,引導學生從詞匯入手進行總結與歸納,然后推延到句子、語法、表現手法等多個方面。比如Unit 2中的“the importance of……”與Unit10中的“It be important to do something……”兩個句型都有做某事很重要的意思。為了加深學生對這些句型的理解程度并提高他們的應用能力,教師就可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練習題目讓學生進行訓練,從而使得學生在真實的應用過程中切實掌握知識點。
總之,話題式復習教學法是一種嶄新的、高效的復習方法,將其應用到九年級英語教學中,不僅可幫助學生快速尋找出英語知識的規律,而且還可提高學生英語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并且有助于復習質量的大幅提升。因此,教師應全面了解應大膽探究話題式復習教學法的應用步驟與技巧,并積極將其引入到自己的課堂中去,最終顯著優化九年級英語復習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1)05-0041-01
一、對話式最能體現師生互動為主體,調動
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對話式體現了平等民主,師生間,生生間的多元互動性,更好地促進合作、溝通。初中英語教學是一門基礎性、普及性、發展性很強的學科。新課程提出“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指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實現這個要求,首先是我們教師要提高自己的現代外語水平,掌握教學理論,現代外語教學方法,包括聽力、筆試和口試能力,去努力實現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使每位學生在學習中都在“樂學”中逐步做到“變學為思”、“變學為悟”“變學為創造”,展現自己的創造才能,進入優良的成績行列。第一冊Lesson42中,如果只要求學生對書中的對話進行表演,顯得枯燥無味。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了鞏固lesson 41,lesson42兩課的內容,我預先準備了一個上鎖的木盒子,里面放著水果、文具、錢包等,并看著盒子做出無奈的表情:I need help,I can‘t get my money. Who can help me?請兩位學生上來幫忙,學生說:Don’t worry,Let‘s help you.接著,他們討論怎樣打開盒子:A:Is the box locked?B:Let me see.Oh,yes.于是他們問我鑰匙在哪里:Where’s your key?我回答:I can‘t find it.他們又轉向全班說:Can you see it?同學們馬上展開討論:Is it on the teacher’s desk?Is it over there?…找到鑰匙后,A高興地說:We can open the box now.B:But there are many things,where‘s the money?A:Let me help you.What’s in it ?B:There‘s… 最后終于找到了錢,交給了老師。這樣的對話式場景設計,又有了“樂學”的氛圍,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并使學生從中受到了教育。
二、對話式的創新教學,關鍵在于教師的觀念轉變
教育創新是時展對我們的要求。要改變舊的傳統觀念,以教師為主體的填鴨式的學習方法,轉變為培養學生興趣,自主探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創新。教學創新需要教師根據大綱的要求和培養目標,制定出抓住基礎知識、發展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注重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日常交流和一定的自學能力。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學思想,首先要實現由知識本位向人本轉變,由傳授向全面發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學生答轉變。努力使師生互為主體的價值取向得到實現。通過面向全體、面向全面、面向個體,面向民主、面向時代,在體現課程內容現代化的教學中使初中英語教學質量得到提高。第二冊Unit17,要求學生掌握must,mustn‘t的用法,按照傳統的教學手法:同學們,請用must ,mustn’t 造句。然后學生紛紛說出句子,老師一句一句地訂正。這樣的一堂課既沒有生機,又沒有創新意識。于是,我重新設計了教學方案,效果明顯不同。首先我問同學們到過哪些公共場所,同學們立即說出許多地方:Cinema,Bus station,library等等,然后啟發同學們互相問答:A:Why do you go there?B: I want to see a film.A:What must you do in the cinema?B:I must be quiet.A:What mustn‘t you do then?B:I mustn’t make a noise.這樣引來了許多同學的參與,并且越來越激烈,對話討論了一系列的問題:What must we do for peace ?Why must we learn English?等等,甚至當堂直接上網了解各國人民呼喚和平的情景、英語在各個領域中的重要作用。學生們各抒己見,用英語討論國際形勢、和平相處、民主興旺、科技救國等。
三、對話式教學的基本原則與方式對話式
英語教學是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構建主導教學體系,實現課堂學習,室外學習和家庭學習,都可以采取的一種模式。
⒈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情感
現代教學論告訴我們:人對知識的需求只有在精神需要的體系中才能有效地形成,教學過程就是積極的情感體驗。正如著名的教育家贊可夫所言:“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的有效作用。”若說傳統數學教學對學生的情感培養是在某一個“點”或“面”上,那么,信息化技術應用于數學課堂教學,會將對學生的情感培養帶進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
如:在八年級上冊“軸對稱圖形”這一課時中,教師應用信息化技術展示色彩鮮艷和優美的圖案,如等腰三角形、飛機、多幅對稱形的古建筑圖片等,并用紅線呈現對稱軸,讓學生觀察。通過模擬逼真的圖像,直觀再現事物,給學生以見其物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輕松而愉悅的情境中很快地掌握了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完成了學習目標。
⒉變靜為動,讓學生破解重難點
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充分發揮信息化手段的整體功能,可以將數學課堂的靜態教學變成動態教學,有利于學生破解學習中的重難點。傳統的幾何教學中教具的運用,并不能使抽象的幾何概念真正地形象化、具體化,而信息化技術手段可以使幾何概念真正“活”起來。
如:利用《幾何畫板》破解《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重難點時,可以使直線轉動,產生與已知圓的相離、相切、相交的各種動態的位置關系,并在其旁顯示圓的半徑(r),以及動態地顯示圓心到直線的距離(d),讓全體學生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到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并理解圓的半徑(r)與圓心到直線的距離(d)的數量關系。信息化技術很容易利用動畫展示地顯示它們之間的位置關系,而且還能夠借助動畫的直觀性揭示其中所含的數量關系。學生通過利用信息化媒體的求索,對所學知識的認識產生了一次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飛躍。
⒊信息化教學技術本身具有無窮魅力
信息化技術通過“生活顯示情境,實物演示情境,音樂渲染情境,圖畫再現情境,語言描述情境”等,讓學生充分感知,從而產生積極的教學情感體驗,引發思維和拓展思維,同時激發學生在學習探索中的興趣,讓歡快的氣氛伴隨學習目標的達成。
二、 信息化教學技術應用的反思
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在數學課堂教學的實踐,證明將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介入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現代化的需要,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培養信息化社會合格人才的需要。同時,科學、合理地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發揮其多功能特點,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能夠改變課堂教學環境,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讓學生形成完整的數學體系與空間的概念,突破傳統教學方法的局限,充分感受發現知識的產生與發展過程,有利于真正地提高教學效率。
然而,在大力推廣、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同時,我們也應考慮并探討以下幾點:
⒈教師是教學全過程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引路人
教師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素質如何,直接影響課堂的教育教學效果。因此,必須更新教師的觀念,增強教師的現代教學意識,自覺參與或自我實現現代教學技術的培養或進修,學習媒體操作、課件制作、媒體設計與組合、課堂信息化教學設計等基本技能。
⒉科學、合理地運用信息手段
所謂科學、合理,涵蓋兩方面因素:其一,媒體介入課堂,是以優化教學目標為宗旨,而不是利用更多的媒體向學生灌輸更多的知識,那么,要求教師能夠科學合理地處理加工教材內容、選擇媒體教學的切入點,從而真正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其二,選擇信息技術手段要從教學實際出發,不要認為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就說明是信息化教學,或認為運用媒體的種類越多,檔次越高,教學效果越好。信息技術運用既要注意擇優性原則,又要注意有沒有排他性,傳統教學的精華我們不可摒棄,仍要發揚光大。
⒊處理好學生、教師、媒體三者關系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前提
我們所屬的是縣城中學,其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他們的英語基礎相對較差,水平也參差不齊。經過幾年的摸索,我發現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們沒有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因此,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十分必要,這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前提。
課堂教學中,我堅持做到以下六點:
1.培養良好的聽課習慣。要求學生上課前務必準備好上課所需要的一切資料,不得在開講時再找書、找筆、找本子,上課時集中注意力聽講,并記好筆記,任何同學從上課開始就必須一直握著筆,這樣有利于集中注意力。
2.培育良好的整理筆記和糾錯習慣。要求學生及時整理課堂筆記和糾錯本,并力爭做到條理、規范,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疑點。
3.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是英語高考的重頭戲,好的閱讀習慣能夠提高閱讀速度和準確率。出聲閱讀,用手或者筆指著閱讀,閱讀時頭動等都是不好的閱讀習慣,要給學生指出來,并幫助其糾正。
4.培養善于查閱工具書的習慣。英語詞典是英語學習必備的學習工具。要求學生每人買一本英漢雙解詞典。在平日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查閱工具書的意識,并指導他們查詞典的方法,如詞典中的示例、縮略指代等。
5.培養解題規范的習慣。規范的答題習慣對提高得分起著重要作用。在平日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規范書寫和規范答題的習慣。
6.培養良好的朗讀和背誦習慣。無論聽力還是閱讀,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英語語感之上的,在缺乏英語學習環境的情況下,朗讀和背誦是兩種行之有效的途徑。在平日學習中,要求學生不僅朗讀教材中的課文,還要朗讀習題或報刊雜志上的文章;要求學生不僅背誦書面表達的范文,還要背誦一些難度適中英語短文,如某些完形填空題。
二、 轉化英語弱科學生是重點
實踐中我體會到轉化弱科學生,重點在于增強其信心,提高學習興趣。
1.要施以愛心,融洽師生關系。通過情感投入,促進弱科學生的轉化。
2.要強化個別輔導,增強學習信心。轉化弱科學生的有效方法是進個別輔導,適時適地、因人因材對他們進行基礎知識的查缺補漏,在教學中堅持用舊知識去探索新知識。同時做到:起點要低,把教學起點放在他們“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的標準上。步子要穩,堅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使他們不斷感受到自己的進步,不斷增強學習成功的自信心。
3.要及時鼓勵,體驗成功的喜悅。從心理上說,弱科學生同樣具有進取心,可以說每個學生都渴望進步,渴望受到尊重,這些都潛藏在弱科生的心靈深處。這就需要教師注意觀察,充分發現、發揮、發掘每個弱科學生的優勢和特長,多為他們提供練習的機會,對他們的點滴進步都要給予重視,及時鼓勵。
4.要指導學法,克服畏難情緒。加強對弱科學生在學習方法上的指導,要讓他們不斷模仿,不斷重復,不斷操練,幫助他們做到眼勤、耳勤、手勤和口勤。要讓學生學會記憶的方法,不斷與遺忘作斗爭,幫助學生與自身不良習慣作斗爭,樹立良好的競取意識。
三、注重材料的收集和選擇是關鍵
眾所周知,高三階段需要選擇大量的資料。如果不注重材料的選取和收集,就難以提高教學和學習效率。在這一方面,我認為主要應做好以下工作:
1.要及時了解最新的高考信息,有針對性地選取材料。在認真研究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的基礎上,重點研究北京、上海、南京、南通和鹽城等地的先進做法和高考模擬題。這些地區走在課程改革的前沿,題目設計也有一定的前瞻性。
在平時的訓練和模擬考試中,注意選取這些重點中學的試題,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積極利用報刊和網絡資源。英語是一種活生生的語言,是不斷發展進步的。報刊和網絡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新穎地道的英語材料,積極利用這些材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詞匯量,了解英語背景知識,最大限度地消除學生對地道英語的陌生感和恐懼感,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四、改變傳統復習模式是良策
傳統的高三英語復習模式是從高中的第一冊到高中的第三冊,一課課、一冊冊從頭到尾逐課復習。毫無疑問,這樣獨立、單一地再現舊知識,使學生對學過的知識感到雜亂無章,以至出現知識斷層現象,致使學生對復習的熱情下降,對教師的心理期待消失,最終課堂復習結構遭到破壞,復習率低,質量差。
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為宜采取新的復習方法和手段,即教師集中點撥、歸納總結,強化練習主要語法點的橫向復習和學生以課文為依據,閱讀、討論、記憶、運用的縱向復習融為一體的復習方法,將電教媒體與傳統媒體有機地結合起來,傳送教學信息為復習手段,實現英語復習課認知結構和組織機構的優化。其具體方法可以是:
1.將投影與板書相結合,分層強化,增大課堂密度,提高復習效率。
在一個學生程度參差不齊的班里上課,傳統的教學媒體——黑板和語言所能提供的教學信息和信息量受到了限制。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宜采用電教媒體和傳統媒體相結合、分層教學的方法,探索“因材施教”在高三英語復習課中的方法和規律。
根據每堂課的復習內容,設計出單詞拼寫練習、選擇填空練習和對話填空練習這些練習。在知識方面是由易到難,逐步加深,在能力的訓練上是由復習、記憶到運用。先利用投影出示對基礎知識單詞拼寫和選擇填空訓練的訓練。與此同時,利用由于投影傳輸信息通道寬、速度快和板書之間所出現的時間差,在黑板上板書對話題,為高層次學生提供更深的學習資料。這樣,把電教媒體——投影與傳統媒體——黑板相結合,把難易不同、類型不同的習題交叉地、分層地傳輸給學生,使高、中、低三層次的學生在同一時間內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潛力,使自己得到強化訓練。
在此基礎上,還可采取投影出示答案,學生做自我檢驗,對知識難點由教師進行啟發、引導學生討論解決。對融于習題中的知識,由教師講解、比較、擴展、加深、總結,最后學生還有看書消化和復習的時間。
2.將投影與卷面相結合,進行分層次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整體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是高等院校對新生入學考查的主要內容。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我發現卷面閱讀可以糾正學生不良的閱讀習慣,如回視、出聲等束手無策、控制失調的現象,同時,卷面閱讀不是限制了高層次學生閱讀潛力的發揮,就是超越了低層次學生。其結果使學生失去了閱讀的興趣和信心,影響他們個性的發展和閱讀能力的提高。為了滿足高層次學生的閱讀需要,又照顧中、低層學生的閱讀能力,采用投影與卷面相結合,把文章投影出來,理解題印在卷面上,利用投影對學習內容和閱讀時間所具有的可控制、可調節的功能,把文章由易到難逐次地出示,教師控制文章的顯示時間,進行及時的調整。低、中、高三層的同學在二十分鐘內可以閱讀2~4篇文章。在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上,心理上也得到滿足,個性得到發展。為了幫助學習閱讀較難的科普文章,投影把文章中事物之間的關系、變化、結果等用圖表和圖畫等進行演示,幫助學生理解難句,把握文章結構,幫助閱讀,有助于低層次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3.將投影與文學、語言相結合,進行各種作文教學的訓練
利用投影能直觀地向學生提供感知材料這一特點,出示畫面情節,看圖作文(包括口頭作文和書面作文)。生動的畫面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視覺形象,也訓練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具有啟發思維之功能。用投影給學生提供詞語、句型,進行限詞作文、限時作文以及補全作文;用投影出示范文,進行作文講評、校正。
1. 引言
在過去30多年時間里,國內外學者在自主性英語學習(learner autonomy)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但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自主學習概念的界定、自主學習者特征的描述、自主學習的理論基礎剖析和怎樣通過多途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上(徐錦芬、占小海,2004),而對學習動機――學習者個體差異中的一個重要因素與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的相關性研究開展較少。本文擬采用實證研究為主的方法,進行英語學習動機和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的相關性研究。
2. 研究方案
2.1 研究的目的,本研究主要旨在探究:
1) 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和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之間是否存在相關性?
2) 如果存在,
①他們之間的相關性總體上呈現哪些特點?原因何在?
②子動機和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之間的相關性呈現哪些特點?原因何在?
2.2 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選擇來自桂林醫學院的165名大學非英語專業二年級本科生作為調研對象。 之所以選擇二年級學生是因為他們經過了近兩年的大學英語學習,適應了大學英語學習,具有大學生英語學習特點。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為主,定性研究為輔的方法探究動機和自主之間的相關性。定量研究采用問卷作為研究工具,訪談則作為定性研究的工具。本研究中使用的問卷是在徐錦芬等設計的《非英語專業大學本科生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問卷和高一虹等設計的《中國大學本科生英語學習動機調查》問卷基礎上改編而成,訪談提綱由筆者自己設計。
3. 研究結果與討論:學習動機與自主學習能力相關性
英語學習動機和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之間在.000水平上存在顯著正相關(r=.395**)。該結果從實證的角度回答了本研究所提出的第一個研究問題,即動機和自主學習能力之間存在相關性;同時也印證了學者們關于動機和自主之間的確存在相關性的論述(Knowles,1975 ;Dickinson,1995 ;武和平,2001;Ecclestone,2002 ;Spratt和 Chan,2003;何蓮珍,2003;徐錦芬、占小海,2004)。
3.1 情境型動機和自主學習能力相關性探討
情境型動機和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之間沒有顯著相關性(P=.263)。由于動機具有動態性 (DornyEi,1994),即不同類型學習動機對于學習者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有不同的促進作用,因此情境型動機對于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的影響很弱。訪談的結果也證實了研究的結果。
學生A:說實話,我上大學學英語的目的就是能夠過了四級考試,然后得到“雙證”。因此,為了通過四級考試,我每天自覺地背四級詞匯,做四級題。并且給自己制定一個詳細的復習計劃,如什么時間看閱讀,什么時間練習寫作,聽力每天聽多少,我能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調整學習計劃。
學生A的訪談結果告訴我們,她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她來說,成績動機是影響她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動機。
但訪談中,學生D的談話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學生 D :……謝謝。我想我首先應該感謝教我英語的朱老師。她對我們很負責。她上課的時候根據不同的課文,采用多種多樣的活動,調動我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她關心每個人,不論我們的學習成績如何。我們學英語的自信心增強了。她給我們介紹了很多英美文化的知識,我們很愛上她的課,班級的學習氣氛也上來了,這次我們很多同學都過了四級……課上,我認真聽朱老師講課, 還在她的指導下自己制定學習計劃。她還給我們講怎樣學習英語,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也很注意學習方法。比如閱讀的時候,我先注重大意然后再注重具體的細節,不會的單詞一般就跳過去。寫作的時候我注意到錯誤并及時改正。
從學生D的談話中,我們可以看到,教師(朱老師)能夠不失時機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創造利于學生英語學習的學習環境,學生從中受益,他們的情境型學習動機得到激發,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所增強。因此我們認為情境型動機對于自主學習能力來講不是可有可無的。二者之間沒有顯著相關并不意味著它們之間沒有相關(r=.054),因此情境型動機對于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有一定影響。事實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個“支持性”學習環境。學習任務、教師和學習環境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互動,它們的相互關聯程度決定了學習者的學習成果。
張彥君認為環境是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應該給予學習者充足的機會發展他們對自己學習負責的能力。如果沒有這樣的環境,如教師、教學設備和教學資料,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是一句空話。
3.2內在興趣動機與自主學習能力相關性探討
內在興趣動機和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該結果證實了內在興趣動機和自主之間存在較強相關性。對學生B的訪談進一步支撐了實證研究的結果。
學生B :可以說我對英語有種一見鐘情的感覺。因為我非常想通過學習英語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和風土人情……我上課仔細聽講,而且會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業余時間里,我讀了很多英語簡寫本的小說,如《飄》、《簡愛》、《名利場》等,大概在過去的一年半時間里我看了有60多本。我經常聽VOA 和BBC,最開始連慢速的都聽不懂,但是現在我能聽懂正常語速了。我能領會老師的講課意圖,同時根據老師講課的進度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我能找機會練習英語,比如我經常去中山廣場的英語角和我們學院的“口語沙龍”鍛煉自己的英語交際能力……我不是為了通過四級才學習英語的,我喜歡英美國家的文化,想通過英語來更多地了解那邊的風土人情。
3.3 社會責任動機與自主學習能力相關性探討
社會責任動機和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具有社會責任動機的學習者出于對社會、父母的“責任”(如為了不辜負父母的期望,為了祖國的富強)而學習英語,那么這種對社會的“責任”和自主學習中的自我負責是否沖突呢?答案是否定的。Chickering(1969) 認為個體的發展要以對社會作出的貢獻為前提(轉引自Boud, 1988:29)。Boud(1988)認為自主學習的目的不是簡單讓學習者自己學習。 因此,具有社會責任動機的學習者愿意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訪談的結果進一步證實了這個觀點。
學生G:在談我的英語學習之前,我可以說說我的父母么?……我出生在普通工人家庭,父母節衣縮食供我念書,他們從微薄的工資中擠出錢來給我上英語補課班補習英語。即使在他們都下崗的情況下他們也傾盡全力供我讀書。所以每當想到父母為了我的成長付出的這么多艱辛,我就感覺有一股力量在催促我努力學習……我每天早上5:00就起床讀英語。上課認真聽講,仔細做筆記,課后認真復習,主動找課外題來做。如果英語學習遇到困難,我會主動找老師和同學請教,我有自己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而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對自己的學習計劃和目標做一些具體的調整。 在我的努力下,我順利通過了四級考試……,當然,我現在還是保持原有的學習習慣。我覺得時刻要記住父母為自己付出的艱辛,我不能對不起他們。
3.4 成績動機與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相關性探討
成績動機和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呈顯著正相關, 這印證了Ho(1995) 的論斷。他認為“……特有的考試文化強調成績的作用,這對學習者采取切實可行的英語學習措施,完成學習任務,對于他們自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Ho & Crookallt, 1995: 241)。目前,來自四六級考試的壓力,特別是四級考試,已經成為衡量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一把無形的量尺,有的學校將自己學校四六級的一次性過級率作為宣傳本校英語教學質量的招牌 ;有的學校將學生的四級過級證書和學生的畢業證聯系起來。在這種壓力下,作為從小學一直“考”到大學的學生,為了最后獲得大學畢業證書而努力學習英語,他們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A的訪談進一步證實了實證研究的結果。
4. 研究的啟示
本研究啟示我們:首先,英語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進而提高他們的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如運用多媒體等多種手段向學生介紹英美等英語國家文化,使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英語帶給他們的樂趣 ;其次,教師要注意促進外在動機向內在動機的轉化。英語在中國是外語而非第二語言,因此學生可能具有更多的工具型等外在動機。面對各種各樣水平考試,如四六級考試,特別是當四六級考試與學生們的畢業證、學位證掛鉤的情況下,為了得到“雙證”學生們苦學英語,在這種“應試”條件下,學生學習的主要動機是成績動機這樣的工具型動機,雖然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我們認為一旦學生離開考試,他們的自主能力就會有不同程度的缺失,甚至喪失,這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內涵背道而馳 ;而具有內在動機,如內在興趣動機強的學生(如學生B)會因為對于英語國家文化的渴求而學習英語,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會在內在動機的驅使下長期保持。因此我們認為教師應該不失時機地注重學生的外在動機向內在動機的轉化,促進他們自主能力的發展 ;最后,教師不應忽視支持性學習環境的創造,因為這種環境是學生自主性學習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同時這種環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情境型動機,進而促進他們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的形成。
參考文獻
[1]Benson, Phil & Voller, P.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 London: Longman, 1997.
[2]Boud, D. Developing Student Autonomy in Learning (2nd ed.)[M]. New York: Kogan Press, 1988.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8-0084-01
0.引言
思想政治的話語邏輯各項常規屬性,尤其是各種邊緣性理念的提出和使用,不但是我國當代時代特點背景下被賦予的各種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要求,而且也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發展過程中,最本質的屬性表現與哲學思維系統的組成。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哲學話語范圍的學術研究和屬性話語的對應關系,對于思想政治教育促進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建設與實踐教育探索有較高的要求,同時大眾化實踐意義明顯。
1.思想政治教育哲學屬性話語范圍的三維趨度學術發展
1.1思想政治教育哲學屬性話語范圍的話語向度理念
向度其實就是向量,是和向量這一數學概念相一致的哲學范圍內的數學名詞,也就是事物的具體發展方向和實際的發展程度。所以,向度的理念和向量、適量都是來源于數學中的一個哲學話語區間。這個話語范圍內,也同語言學角度下的哲學話語范圍相適應。這表示話語向度就是哲學維度下的話語范圍內方向發展,指的是其的發展方向和具體的發展程度。思想政治教育哲學屬性下話語范圍的話語向度,不但決定著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針對性與時效性的發展,同時也表示著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方向下理論和教育發展中的同向型原則[1]。
在遭遇到國際化、大眾化的發展意識沖擊下,馬克思的中國片化話語回答和應對話語發展的研究有了全新的發展方向。其將思想政治教育哲學視線下的話語向度發展作深刻揭示,并且克服了思想政治教育和說事話語中的話語困境,進而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說事話語與文化話語的一種全新發展形式,提供了全新的發展觀和方法論。其實可以這樣認為,展開此項研究屬于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唯一渠道。
1.2思想政治教育哲學屬性話語范圍內的三維趨度學術發展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哲學屬性的話語范圍,在其三維趨度的發展空間中,具體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學事業下的常規屬性、邊緣屬性以及非常規屬性等各種話語范圍。有三個較小的維度發展方向,依次為以下幾種:
1.2.1形而下
思想政治教育哲學話語中的形而下方式思想其實就是實踐應用過程中的思維方式,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哲學屬性中的話語范圍形而下趨度發展,其實就是思想教育哲學屬性中的話語應用范圍。同時其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形而下的各種研究應用,簡單的說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體系構建的原因。
1.2.2形而上
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理念中的形而上方式其實就是理論抽象思維方式,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哲學屬性中的話語范圍形而上,其實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屬性話語范圍中的思維使用在話語研究理論中的抽象詞語研究方向[2]。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范圍中的形而下和形而上之間的關系是最基本的哲學關系,同時其形而上也指導形而下的發展。
1.2.3創新維度
哲學范圍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存有屬性話語和非屬性話語兩種概念的差別,這些用于不但能夠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形而下的具體應用,而且能夠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形而上的空間發展。
2.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哲學思維下關系下的話語創新發展
2.1積極展開思想政治教育這些思維模式下的對應關系的創新建設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對應的關系屬于一種立體的空間,同樣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新發展中不斷發展的源源動力。其表示開始思想政治教育哲學思維下的對應話語創新研究平臺的建設,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將話語當成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主要的研究平臺、區間和載體。使用哲學思維模式做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相對的關系話語作為一般的研究宗旨,積極的展開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觀念相對應的話語研究,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哲學思維下的話語創新研究載體的建設,就能找尋到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關系中各項研究主體、時間與空間等。
2.2構建哲學思維下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對應關系和研究立體空間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所對應的關系和研究的立體維度與時間維度理念,詳細的說其實就是用思想政治教育常規性屬性的話語對應關系和研究為基本出發點所組成的話語觀點群與觀念系統的空間,或者可以表述成用時間和歷史環境的發展變化而組成的非常規性的話語屬性空間[3]。
2.3組建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系統下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話語體系
組建思想政治教育哲學話語教育全新體系,其實就是組建思想政治教育哲學思維理念下與之對應的各種關系話語教育體系,簡單的說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所對應的關系體系。其充分表示在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哲學話語教育體系的基礎上,能夠更好的開展具有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教育體系,也是促進我國當代現代化發展的大眾職能。
3.結語
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對應的各種關系區間一旦建立,就能夠最大程度的對人類物質世界有認知或者反饋,同時能夠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項科技含量與人生的哲學思想內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學體系全新建立方向的時代性標志。
參考文獻:
[1]李憲倫,梁小延,覃萍.論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邏輯常規屬性、邊緣屬性與哲學思維構建――步進當代中國大眾化的啟示[J].廣西社會科學.2009,07(14):8-12.
[2]梁小延,李憲倫. 思想政治教育哲學思維下邊緣屬性與非常規屬性話語的應用[J].廣西社會科學.2009,09(12):1-4.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7-0126-01
引言
高等院校是社會“信息化”的發展前沿,隨著信息教育的普及與發展,必然會對高校大學生的行為模式、價值取向、政治態度、心理發展、道德觀念等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如何在“信息時代”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為一個無法回避且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從信息化入手,使信息化能更好的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當中,進一步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建立健全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來完善信息化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影響,繼而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進程。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機制一詞遂應運而生。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內在關系、機理運用、制度規范等四個基本要素,具有目標性、規律性、整合性、層次性、主觀性、復雜性、弱結構性、適應性等特性。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研究是對以往研究方式的一種綜合,同時也為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角度和思路,具有時代價值和重要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機制概念包含下述含義: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機制是那些對思想政治教育運行過程起到協調和控制作用的各種要素的總和。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功能的發揮,依賴于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各構成要素之間的配位關系及相互銜接、相互協調、相互作用實現的。三是從思想政治教育運行過程看,思想政治教育機制是按一定的規律和方式來運作并發揮作用的動態過程。思想政治教育機制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環節,有著其自身的基本特征。
二、信息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影響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把握機遇, 實現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完成思想政治工作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轉變,達到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進行感知、教育、激勵和調控的目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因此,信息化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建設有著積極影響:(1)現代信息技術拓寬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獲取渠道,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2)現代信息技術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空間,把思想政治教育帶入到一個更為廣闊的天地,從而打破了時空上的界限。(3)現代信息技術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
三、加快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信息化的主要舉措
思想政治教育機制信息化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到教育觀念、手段、方法和教育體制等多方面的變革。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要注意在借鑒、吸收、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創新,加快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建設步伐,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新情況,更好地解決新問題。
(一)緊扣實踐,加強研究,構建完善的理論體系
理論創新的突破必將推進實踐的大發展。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和積累,思想政治教育機制信息化實現理論創新突破的時機日趨成熟。緊扣實踐,加強研究,構建完善的理論體系,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實踐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二)創新制度,完善機制,不斷提升專業化和標準化水平
建章立制,理順關系,完善機制,是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要加強信息化內在約束機制建設和外部教育環境建設,不斷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管理體制,爭取建立起一套適合公益性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特點的運行、保障、協調、創新的管理機制。積極探索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評價指標體系,不斷提升思政信息化建設的規范化、專業化和標準化水平。創新制度,完善機制,不斷提升專業化和標準化水平,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以人為本,培育團隊,不斷優化人才隊伍結構
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目前嚴重缺乏既熟悉信息化特點、掌握信息化技術,又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技巧的教育隊伍。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因材施教,著力培養專業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團隊,形成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理論研究者、信息化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信息化下思想政治教育創作者的人才梯隊。以人為本,培育團隊,不斷優化人才隊伍結構,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結語
青年強,則民族強、國家強;青年興,則民族興、國家興。同志指出:“一個有遠見的民族,總是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個有遠見的政黨,總是把青年看作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前進的重要力量。”大學生是青年中的優秀分子,最富有生機、活力、創造性,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和國家的未來。因此,大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強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身心健康素質,對國家的建設、民族的振興、社會的和諧與進步,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唐玉琴.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長效機制的建立[J].中國成人教育,2007(4).
[2]黎剛.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問題研究綜述[J].思想政治教育,2001(2).
[3]王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構建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6).
[4]薛琴.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