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5:19:2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農產品營銷方案,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農產品市場營銷就是指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和欲望而實現農產品潛在交換的一個過程。農產品營銷是農產品生產者與經營者個人與群體在農產品從農戶到消費者的流通過程中,實現個人和社會需求目標的各種產品創造和產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動。農產品市場營銷的主體是從事農產品生產和經營的個人和群體。農產品營銷活動貫穿于農產品生產和流通、交易的全過程。農產品市場營銷概念體現了一定的社會價值或社會屬性,其最終目標是滿足社會和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和欲望。
我國農產品市場營銷方案
一、我國農產品市場營銷的現狀
1.1農產品市場建設發展迅速
我國農產品市場發展迅速,類別繁多,包括糧油市場、蔬菜市場、水產品市場、肉食禽蛋市場、干鮮果品市場等。農產品市場數目基本穩定,交易額穩步上升,這主要是因為我國農產品交易市場在經歷了幾十年高速增長和規模擴張后,現正逐步實現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流通規模上臺階,市場硬件設施明顯改善,商品檔次日益提高,市場運行質量日趨看好。
1.2農產品批發市場成為農產品流通的主渠道農產品市場覆蓋了幾乎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和農產品集中產區,基本形成了以城鄉集貿市場和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主導的農產品營銷渠道體系,構筑了貫通全國城鄉的農產品流通大動脈。目前大、中、小城市消費的生鮮農產品80%~90%是通過批發市場提供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大力發展,對于搞活農產品流通、增加農民收入、滿足城鎮居民農產品消費需求發揮著積極作用。
1.3以配送、超市、大賣場等為主的現代流通方式發展勢頭迅猛
超市作為一種新型現代營銷業態在近幾年也逐步涉足農產品銷售領域,成為農產品營銷渠道體系里的新成員,并與傳統的集貿市場在零售終端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傳統農貿市場的市場地位正在受挑戰。另一方面,南京、廣州、武漢、上海等地政府在大力推行“農改超”工程,旨在打造高效安全的農產品營銷網絡,使之與城市經濟發展相適應。
二、市場分析
1、顧客來源
作為農村,以前的顧客也就局限于當地小市場以及家人自己享用,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的擴大,城市以及其他一些地方的農產品需求量不斷增大,但是農村越來越少,所以我們農村的顧客就越來越多,包括城區家庭、餐營業、副食業等。所以從顧客方面來說,我們的發展前景是可觀的。
2、面臨的競爭對手
目前面臨的主要競爭對手就是很多地方在運用先進科學技術進行農產品的培育,在城市也有很多的地方有這樣的場地。現在看來這是市場發展趨勢,科學地運用技術來服務生活,但是,即便技術再好也沒有農村天然的農產品營養來得好,而且現在的農村也在接受新技術,更科學的方法加上原始的天然性種植,將是更好的農產品。
此外,現在的各大超市也在開始售賣農產品,在一定程度上與我們形成了競爭關系,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他們也是我們的顧客之一。
3、營銷優勢與劣勢以及解決措施
優勢:天然與科學的種植方法;新農村的發展帶來農村的發展;農民認識與技術的發展;農村與城市結合的發展趨勢;人們對生活品質與健康飲食的渴望與需求量增大;等等。
劣勢以及解決措施:
1)、農村與城市距離遠,不便于貨物運輸;措施:現在我們農村自己出錢出力,修起了自己的公路,與城市連接更加緊密,便于貨物運輸。
2)、有些貨物保存時間有限,以前農村保存措施雖然可以,但如果長時間沒有商家訂貨,將導致貨物囤積而壞;措施:現在農村在接受新技術,當然也包含了一些存貨措施,加上農民也懂得想辦法來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害。
3)、品種多但是不奇,農村以前有的都是一些很平常的農產品,不能很好的滿足城市人的需求;措施:多于城市接觸,了解城市人對農產品的需求,從而增加農村的種植范圍與品種。
4)、與企業聯手。達到雙贏局面。
三、經營策略
1、農產品市場經營觀念創新經營
農產品營銷創新的先導為了實現諸如利潤、銷售增長率等目標,農產品經營者必須進行市場調研、產品開發與農產品儲運、銷售等一系列與市場有關的經營活動。在從事這些活動時,應當以什么樣的理念為指南,應當如何處理企業、顧客、社會之間的利益關系,就成為任何企業或生產經營者必須首先回答的問題。對于這一問題的回答,就構成一個企業的市場經營觀念,也稱營銷治理觀或市場營銷觀。它是決定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方向的指南,也是為經營者在組織和謀劃企業的市場營銷時的指導思想和行為準則,概括了企業的經營態度和思維方式,貫徹于企業市場營銷活動的全過程之中。
2、農產品營銷戰略與策略創新經營(即營銷組合的創新
在傳統的農產品 運銷觀念指導下,農產品生產經營主要依靠農產品的儲存與運輸、推銷與促銷等手段來實現擴大銷售。農產品市場營銷觀念則通過協調市場營銷即圍繞目標市場需求的變化,綜合地運用各種營銷戰略與策略,并加以優化組合,不斷創新,通過比競爭對手更加有效地滿足目標市場的需求來實現企業增長和利潤的實現。
第一,應該充分重視戰略性營銷,用好“市場探查”、“市場分割”、“市場優先”、“市場定位”等戰略性4組合。農業產業化經營必須源于對農產品消費需求的深入探查和仔細研究,通過市場研究,尋找潛在需求,捕捉市場機會。根據一些細分變量來分割市場,進行比較、評價,選擇其中一部分作為自己為之服務的目標市場,針對它的需求特點開發適宜的產品,制訂合適的價格、渠道、促銷策略,實現產品的既定目標。
第二,充分利用好“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銷策略”等戰術性“4組合。,高績效的市場營銷活動不僅在于這四大策略的靈活運用和不斷創新,而且在于靈活運用和有效組合每一個組合策略,形成動態優化組合,協調一致為顧客需求服務。
第三,要積極應用“政治權利”和“公共關系”。由于農業是弱質產業,比較利益低下,資金緊張,農業產業化經營系統一般難以進行廣泛的宣傳和促銷,往往要充分依靠“政治權利”和“公共關系”這兩個策略。一方面,積極利用政府力量,獲得宣傳支持,引導百姓和城市人消費,擴大有效需求。另一方面,農業產業化經營系統應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改善與社會各界的關系,樹立良好的形象,獲得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通過公共關系達到宣傳促銷目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系統可以利用報紙、電視臺等大眾媒體以及其他社會機構為農產品營銷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具體營銷策略如下(從企業銷售農產品出發):
㈠農產品營銷的新產品開發策略
農產品和任何事物一樣,有著出生、成長、成熟以至衰亡的生命周期。因此,企業不能只顧經營現有的產品,而必須防患于蔚然,采取適當步驟和措施開發新產品。它是企業提高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企業市場營銷活動的主要任務。新產品開發過程一般包括新產品構想的形成、新產品構想的篩選、概念產品的形成與檢驗、經營分析、制出樣品、市場試銷、正式生產投放市場。新產品開發成功以后,還需上市成功,這意味著新產品被消費者采用并不斷擴散。
新產品開發是從營銷觀念出發所采取的行動,因此首先必須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試銷對路的產品。沒有市場的產品,對企業而言再新也沒有意義。消費者對奇形異彩農產品需求,使一個產品多種式樣,成了新的消費動向,如烏骨雞、黑小麥等農產品雖分別屬雞、麥類,但因為其顏色非凡,藥用價值較高,不僅市場銷路好,而且經濟效益高。因此,新產品要有自己的特色適應和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新變化。
㈡農產品營銷價格策略
農產品價格的制定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政府定價,另一類是農產品經營者定價,依據農產品質量、市場供求狀況等因素決定其價格。農產品定價目標與程序以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對其產品是否具備定價權力為前提條件。在市場經濟下,為了刺激顧客的消費行為,通常要對基本價格作適當的調整。如價格折扣與折讓,即實行讓利。抓住顧客的心理進行促銷定價。
㈢農產品營銷品牌化策略
品牌是由名稱、術語、標記、符號或圖案等要素組合而成的,用于體現某個銷售者或某鐘產品或服務的獨特性,并使之與其他銷售者的產品和服務相區別,借以促進銷售的記號。品牌在市場競爭中的作用并不僅僅表現在農產品的識別功能上,雖然農產品的質量性能和企業的市場信譽能夠首先通過品牌傳導給消費者,但品牌尤其是品牌的功能,更多的是它的市場影響力,是它帶給消費者以信心,它在帶給消費者物質享受的同時,還帶給消費者一定的精神享受。品牌的這種非凡功能構成了品牌農產品所特有的市場競爭力。任何農產品加工企業都不能忽視品牌戰略的重要性。創馳名品牌是解決農產品賣難和提高農民收入的根本途徑品牌是高價格的基礎,馳名品牌會給企業帶來高額利潤;品牌是產品競爭優勢的基礎,馳名品牌具有強大的競爭力;品牌是吸引新消費者,留住老消費者的有利武器;品牌能夠提高企業營銷計劃的執行效率;品牌是促進產品擴張,促進貿易的有力杠桿。
⒈以名創牌。對市場競爭力強的優勢產品實行商標注冊。創牌既是為了宣傳,擴大影響,同時也是為了保護品牌。
⒉以質創牌。嚴格按照質量標準生產、提高產品品位。
⒊包裝創牌。美化農產品外表。
⒋加大創牌宣傳力度,樹立良好品牌形象
⒌做好名牌保護工作
㈣農產品加工化策略
農產品加工是指以農業生產中植物性產品和動物性產品為原料,通過一定的工程技術處理,使其改變外觀形態或內在屬性的物理及化學過程;同時也是通過一定的治理技術處理,使其由初級產品轉變為制成品,連接農業生產與居民消費的經營過程。目前,農產品中直接能夠進入生活消費及工業生產的種類并不多,因此,農產品加工是不可或缺的產業。
㈤農產品促銷策略
農產品促銷是指農業生產經營者運用各種方式方法,傳遞產品信息,幫助與說服顧客購買本企業的產品,或使顧客對企業產生好感和信任,以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促進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從而有利于擴大農產品的銷售。農產品促銷有廣告推廣、人員推銷、關系營銷、營業推廣四種形式。在進行農產品營銷的時候要把促銷策略靈活運用,與顧客建立長期關系,培養一批忠誠的顧客群。
㈥農產品營銷渠道策略
⒈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價值鏈有待延伸,走垂直一體化道路。一方面有助于尋找到新的利潤點,開拓發展空間,快速做大做強。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減少渠道環節,通過內部關聯交易降低流通成本,穩定并降低市場價格,有助于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對于保護生產者利益和消費者福利也有著積極意義。
2.基于物流系統建設的農產品網絡渠道策略問題其一,農產品營銷渠道成本較高制約農產品企業開展實體與網絡相結合的營銷策略。農產品營銷渠道成本高企的根源在于農產品內在特點。農產品的生產與消費期間不匹配所導致的時間錯配使得大量農產品需通過大量存儲的方式來滿足消費市場持續性的消費需求。而農產品的易腐性等生物特性直接抬高了農產品的儲存成本和運營費用,削弱了農產品在終端銷售環節的市場價格競爭力。其二,營銷渠道的技術水平較低制約農產品實體與網絡協同運營能力。農產品具有易腐爛和季節性等生理特性,這對其營銷渠道系統提出了較高要求。由于農產品的產地多具有地多人少特點且距離農產品的需求地較遠,這使得多數農產品難以及時運輸給需求方。而農產品企業出于成本考量,缺乏采取冷鏈物流方案來提升農產品配送服務的意愿,最終制約農產品企業的營銷方案實施效果。
3.基于信譽機制缺失的農產品網絡促銷問題網絡營銷信用體系不完善是制約農產品企業的網絡營業務實施效果的關鍵要素。通過依托網絡系統來建構虛擬的網絡營銷平臺,固然有助于降低農產品物流企業的營銷成本。但由于網絡銷售活動中欺詐行為疊生,網絡交易雙方缺乏對對方的必要信任感。這使得農產品物流企業的低成本策略難以令網絡營銷受眾克服其不信任感以接受本企業品牌。農產品的網絡營銷失信現象通常表現為如下類型:一是網絡營銷主體企業的真實身份不明,網絡公開的網站舉辦者身份難以獲得政府權威部門或可信第三方的確認。二是網絡營銷客體關鍵信息存在欺詐性,即網絡公布的農產品及配套服務信息與其真實品質不符。三是從事網絡營銷的部分農產品企業行為違法。主要表現為部分農產品企業借助網絡銷售諸如未獲批準的轉基因農產品等違禁產品的行為。
二、實體與網絡結合型農產品營銷新模式探析
1.實體與網絡結合的創新型農產品營銷模式的產品策略其一,農產品企業應通過提升其產品標準化水平來強化網絡環境下產品策略的落實。產品標準是一種已達成共識的市場語言,它將簡化營銷過程和降低營銷成本,產品的等級和標準也為交易活動提供道德基礎[1]。農產品標準化建設應當包括生產環節標準化和流通環節標準化等工作內容。農產品生產環節標準化工作可以從制定生產作業環境標準和生產作業管理標準等方面展開,通過強化生產設施與設備的標準化建設和生產作業質量檢驗技術標準化等方面的工作,來從源頭提升整條營銷渠道的作業標準化水平。其二,農產品企業應當圍繞企業產品供應鏈來優化供應鏈利益配置方案,以有效激活農產品供應鏈各環節企業參與實體與網絡協同式農產品營銷戰略的積極性。國內農產品生產者應當聯絡上下游企業建構產銷聯盟,將前臺網絡銷售實體企業與后臺生產與原材料供應企業的力量整合為一體,從而形成產銷聯盟各環節企業的優勢互補,有效提升農產品產銷聯盟應對市場競爭的能力。互聯網營銷真正實現了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雙向溝通,使企業上下游供應鏈的生產避免盲目性,從而提高農產品企業運作效率[2]。
2.基于物流系統建設的農產品網絡渠道策略問題其一,農產品營銷渠道成本較高制約農產品企業開展實體與網絡相結合的營銷策略。農產品營銷渠道成本高企的根源在于農產品內在特點。農產品的生產與消費期間不匹配所導致的時間錯配使得大量農產品需通過大量存儲的方式來滿足消費市場持續性的消費需求。而農產品的易腐性等生物特性直接抬高了農產品的儲存成本和運營費用,削弱了農產品在終端銷售環節的市場價格競爭力。其二,營銷渠道的技術水平較低制約農產品實體與網絡協同運營能力。農產品具有易腐爛和季節性等生理特性,這對其營銷渠道系統提出了較高要求。由于農產品的產地多具有地多人少特點且距離農產品的需求地較遠,這使得多數農產品難以及時運輸給需求方。而農產品企業出于成本考量,缺乏采取冷鏈物流方案來提升農產品配送服務的意愿,最終制約農產品企業的營銷方案實施效果。
3.基于信譽機制缺失的農產品網絡促銷問題網絡營銷信用體系不完善是制約農產品企業的網絡營業務實施效果的關鍵要素。通過依托網絡系統來建構虛擬的網絡營銷平臺,固然有助于降低農產品物流企業的營銷成本。但由于網絡銷售活動中欺詐行為疊生,網絡交易雙方缺乏對對方的必要信任感。這使得農產品物流企業的低成本策略難以令網絡營銷受眾克服其不信任感以接受本企業品牌。農產品的網絡營銷失信現象通常表現為如下類型:一是網絡營銷主體企業的真實身份不明,網絡公開的網站舉辦者身份難以獲得政府權威部門或可信第三方的確認。二是網絡營銷客體關鍵信息存在欺詐性,即網絡公布的農產品及配套服務信息與其真實品質不符。三是從事網絡營銷的部分農產品企業行為違法。主要表現為部分農產品企業借助網絡銷售諸如未獲批準的轉基因農產品等違禁產品的行為。
二、實體與網絡結合型農產品營銷新模式探析
1.實體與網絡結合的創新型農產品營銷模式的產品策略其一,農產品企業應通過提升其產品標準化水平來強化網絡環境下產品策略的落實。產品標準是一種已達成共識的市場語言,它將簡化營銷過程和降低營銷成本,產品的等級和標準也為交易活動提供道德基礎[1]。農產品標準化建設應當包括生產環節標準化和流通環節標準化等工作內容。農產品生產環節標準化工作可以從制定生產作業環境標準和生產作業管理標準等方面展開,通過強化生產設施與設備的標準化建設和生產作業質量檢驗技術標準化等方面的工作,來從源頭提升整條營銷渠道的作業標準化水平。其二,農產品企業應當圍繞企業產品供應鏈來優化供應鏈利益配置方案,以有效激活農產品供應鏈各環節企業參與實體與網絡協同式農產品營銷戰略的積極性。國內農產品生產者應當聯絡上下游企業建構產銷聯盟,將前臺網絡銷售實體企業與后臺生產與原材料供應企業的力量整合為一體,從而形成產銷聯盟各環節企業的優勢互補,有效提升農產品產銷聯盟應對市場競爭的能力。互聯網營銷真正實現了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雙向溝通,使企業上下游供應鏈的生產避免盲目性,從而提高農產品企業運作效率[2]。
2.實體與網絡結合的創新型農產品營銷模式的價格策略其一,農產品企業應當采取低價格營銷策略來適應網絡營銷環境。網絡產品成本定價具有固定成本較高和可變成本及邊際成本較低的特征,這使得網絡營銷投資具有前期投資較大而后期跟進投資規模相對較小的特點。基于網絡的農業企業的實體產品營銷策略應在遵循網絡產品成本規則基礎上制定。為此,農產品企業之間的價格策略比拼應當重視擴張企業在網絡營銷平臺上的產品投放量,提升農產品企業在網絡營銷平臺上的市場占有率,采取擴張式促銷策略,通過降低銷售價格和免費贈送產品等形式來獲取產品營銷環節中的規模效益。其二,農產品企業應當采取增值策略來提升產品銷售價格并擴張企業的盈利空間。農產品企業在實施網絡營銷戰略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到網絡營銷戰略實施初期的高成本耗費及網絡營銷戰略實施后期的企業盈利可能性遞增的特點,并采取積極措施力爭企業提前盈利的可能性。為此,農產品區域應當在產品技術研發方面增加投資,增加農產品新品種并拉長農產品產業鏈,實現農產品企業的差異化產品競爭優勢。農產品企業可以為差異化農產品制定較高的市場價格,從而增加農產品企業的單位產品產生的利潤,有效擴張企業的盈利空間。
一、 目標
1、助力各區域完成銷售任務
2、提升終端覆蓋率,力爭達到50%。
3、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譽度。
二、 年度規劃
1、SP活動:
活動主題:換個角度看自己
活動時間:20xx年3月-5月
活動類型:
1) 小型促銷- 品牌展示+售賣(兩節柜臺+導購員2名)
2) 中型促銷-品牌展示+售賣+互動(1個背柜+4節低柜+導購員4名)
3) 大型促銷路演-舞臺+游戲互動+銷售+品展示
4) 店中店推廣-店面專區包裝+特賣
2、品牌路演(事件營銷)
活動主題:時尚秀場 盡在SILU太陽鏡
活動時間:20xx年3月-4月
場次規模:12場(華東 3場、華中3場、華北2場、東北1場、西南、西北 3場) 活動方式:一個全國性事件+品牌展示+售賣+互動+T臺秀
3、節事點促銷
活動主題:根據各節日擬定
營銷策略
活動時間:節日期間
活動規劃:創意策劃+設計+部分物料制作 輸出
4、渠道促銷(TP活動)
1) 商訂貨會
時間:20xx年11月-12月
規模:10場/全國
支持:禮品/物料/折扣
2) 銷獎
時間:20xx年2月-9月
參與方式:積分/吊牌兌換
參與對象:商區域門店
兌換金額:15元/副
3) 簽量返利活動
時間:20xx年3月-4月
規模:50家/商
支持:返利+VMD(店中店推廣)
5、終端培訓
時間:3月-4月
規模:100人/場/大區
對象:店員、店長、店經理
內容:產品賣點、產品推銷、店鋪管理
營銷策略
三、 實施步驟
1、 關于SP活動
10月-11月:完成執行方案(活動方式、活動內容、效果圖等)
11月-12月:準備供應商、禮品采購、公司內部宣導
01月-02月:各區域洽談,提報活動申請。
03月-06月:活動推廣、活動執行、活動總結
2、關于品牌路演(事件營銷)
10月-12月:完成執行方案(活動方式、活動內容、效果圖等),執行公司提案,達成合作。 01月-02月:各區域洽談,提報活動申請。
03月-05月:活動推廣、活動執行、活動總結
3、關于節事點促銷
11月-12月:準備相關相關海報、方案、設計效果圖等
2月-9月:單獨執行活動配合SP活動、品牌路演、店中店推廣
4、 關于渠道促銷活動(TP活動)
1)積分、吊牌兌換
11月-12月:20xx年度積分操作方案完成、內部宣導、通知下達
12月-01月:系統調試,各項準備工作落實。
02月-09月:活動執行
2)商訂貨會
10月-11月:方案擬定
12月-01月:跟進執行
3)簽量返利活動
01月02月:各區域提報活動方案
營銷策略
02月-03月:市場部擬定簽量返利方案
5、 關于終端培訓
10月-11月:準備業務員及專員的培訓準備 11月-12月:營銷大會召開
12月-02月:準備終端培訓的相關事宜
03月-04月:組織舉行終端培訓會,并進行總結。
市場營銷方案匯總2022
在新的形勢下,為進一步提高我市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加快發展現代高效農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持續打造蔬菜品牌,強化市場營銷,根據省、市政府有關要求,結合我市蔬菜產業發展的實際,結合“十二五”我市蔬菜產業發展規劃,特制定本營銷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和保障市場有效供給為目標,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依靠科技進步,優化品種結構,努力提高蔬菜生產區域化、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水平,構建現代蔬菜產業體系,積極與市場對接,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
二、工作目標
全市蔬菜種植面積達到萬畝,蔬菜總產量萬噸,產值元以上;創建個全市現代農業蔬菜示范區,良種覆蓋率達%以上,培訓蔬菜種植和營銷人員人次。
經過3年努力,使我市蔬菜品牌成為知名品牌,走向市場,走向全省、全國。疏通渠道,搭建平臺,形成縱橫交織、四通八達的蔬菜營銷網絡。
三、工作措施
(一)強化基地建設,擴大蔬菜生產能力
1、科學規劃布局
各縣(區)蔬菜基地要按照集中連片,規模種植的原則,優先安排有一定種植基礎、交通方便、基礎條件較好的鄉鎮作為基地鄉鎮,每個基地面積不少于畝。要通過引進業主開發,推進土地流轉,實現蔬菜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無公害化生產。特別是長江大地蔬菜,江陽區有機蔬菜基地建設,要在標準,規模,面積技術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各縣(區)政府要統籌以工代賑、扶貧開發、農村公路建設、新農村建設等項目和資金,向常年蔬菜生產基地傾斜,優先安排用于基地溝、渠、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菜地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加強土地平整,調整地型,培肥地力和以坡面水系綜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為重點的蔬菜基地改造提升建設。加強以排灌、蓄水、提灌設施等為重點的蔬菜基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以運輸道路、菜園耕作道路、人行便道為重點的路網建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抗御自然災害能力,降低自然災害的成災率,提高農民的經營收入。
3、推進標準園建設,強化質量安全
以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鞏固建設工作為契機,抓好全市萬畝蔬菜示范區和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今年將新建個全市畝蔬菜示范區,全面帶動蔬菜基地建設向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圍繞“三節一增”(節水、節肥、節藥、增效),重點推廣膜下微滴灌、防蟲網、粘蟲板、綠色防控、低毒低殘留農藥、高效安全肥料、測土配方施肥等關鍵技術,全市蔬菜基地無公害生產技術普及率達到100%,蔬菜基地產品質量檢測合格率達95%。
(二)加大營銷力度,努力拓展市場空間
1、批發交易市場建設
創造條件,為蔬菜產品提供更多的銷售平臺。以市場交易為主,在全市余家批發交易市場的基礎上,再擴建家真正上規模、上檔次的常年性蔬菜批發市場,加強蔬菜市場的改造和建設。支持生產基地、專業合作社等發展產地批發市場和一體化冷鏈物流體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點支持蔬菜批發市場進行標準化改造,進一步擴大規模,完善市場基礎設施,增強服務功能。同時,提高和完善服務功能,規范交易行為,擴大市場覆蓋面和知名度。抓好蔬菜優勢產區重點鎮產地批發交易市場、各縣城農貿市場、配送中心、連鎖超市建設,加快改擴建步伐,力爭全市主要蔬菜生產鎮及主要批發交易市場全部實現信息聯網。在市場建設上,市、縣、鎮三級按各自的管轄范圍,結合蔬菜發展,分別抓好典型批發交易市場建設。
2、快蔬菜銷售體系建設。
推進“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社對接”等,完善信息服務平臺,探索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創新流通方式,完善流通體系,合理規劃布局城鄉社區菜市場。增加蔬菜直銷網點建設,開設蔬菜種植大戶直銷專區,減少流通環節,降低交易成本,方便居民購買,提高菜農收入。開通蔬菜運輸“綠色通道”,對于出入我市的蔬菜運輸車輛全部免征道路通行費,減少運輸成本,保證蔬菜運輸暢通。
(三)以培育市場競爭主體為重點,大力推進產業化經營
培育蔬菜合作經濟組織和相關行業協會,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各類合作經濟組織要充分發揮其聯系農民和企業的“二傳手”作用,形成“公司+合作組織+農戶”等多種形式的產業化經營機制,逐步推行訂單生產,使企業與農戶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同擔”的利益共同體。加快培育蔬菜專業合作社。按照組織運行規范化、生產技術標準化、經營銷售品牌化、社員技能職業化、產品質量安全化的要求,建設規范化蔬菜專業合作社個。
同時,培育和扶持蔬菜營銷大戶和經紀人。專業營銷大戶和經紀人仍將是“十一五”期間我市蔬菜產品銷售的中堅力量,各地應繼續加以培育和扶持,引導他們加強聯合,引入現代企業經營方式,逐步做大做強。
第三、打造蔬菜知名品牌。突出我市蔬菜生態、安全和“一早一晚”優勢,整合、培育、創立以菜為主的一批蔬菜知名品牌。抓好蔬菜產品無公害、綠色、有機認證,打造個省級知名農產品品牌。
(四)建立三大保障體系,加快蔬菜產業發展,
1、建立蔬菜產業科技體系。積極探索科技發展新機制,促進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不斷提高花卉產業的科技水平。引進人才、借助“外腦”,加快關鍵技術攻關和自有知識產權的花卉新品種的開發力度,發揮各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的職能作用,加強技術培訓和技術咨詢服務,形成“研發中心+推廣機構+龍頭企業+農戶”的花卉科技推廣體系。
2、建立靈活有效的市場營銷體系。一是鞏固和完善現有營銷網絡,培育專業銷售龍頭公司,建立多渠道、靈活有效的流通機制,形成適應市場特點的流通體系。二是加快培養蔬菜市場推廣經紀人。廣泛吸納跨行業、跨地區的社會力量來加強縱橫聯系與溝通,形成產供銷一條龍體系,加快產業化進程。全方位捕捉信息,形成完善的市場信息服務體系,以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和提高規避市場風險能力。
3、建立政策和資金扶持體系。認真落實國家和省扶持蔬菜產業發展的有關政策,制定吸引調動外資、社會閑散資金投入蔬菜產業的優惠政策,擴大信貸資金投入力度。財政應每年安排一定專項資金,用于扶持蔬菜科技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及對產業發展做出貢獻的'獎勵等。
(五)加強蔬菜技術和營銷知識培訓
加強蔬菜技術培訓,提升種植者從業技術水平。聘請蔬菜創新團隊專家、教授,組織市、區縣蔬菜主管部門人員、重點鄉鎮農技人員、加工企業、種植大戶等進行集中培訓,各區縣舉辦期以上的技術培訓班,更新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全年培訓蔬菜種植人員不少于人次。同時,外地聘請營銷專家,來我我是傳經送寶,給我市的營銷管理人員、基本營銷員授課,為全市蔬菜產業發展和人才培養提供有效支撐服務。
四、強化組織保障,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菜籃子”行政首長負責制,把蔬菜產業發展列入市政府目標考核體系,實行獎懲制度。各相關部門要結合職能實際,全力為蔬菜產業發展提供支持,創造條件,形成合力。市政府將常年蔬菜生產基地建設納入政府目標考核范疇。常年蔬菜生產基地縣(區)政府與常年蔬菜生產基地鄉(鎮)簽訂目標責任書,進行硬考核獎懲。
市場營銷方案匯總2022
農產品市場營銷就是指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和欲望而實現農產品潛在交換的一個過程。農產品營銷是農產品生產者與經營者個人與群體在農產品從農戶到消費者的流通過程中,實現個人和社會需求目標的各種產品創造和產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動。農產品市場營銷的主體是從事農產品生產和經營的個人和群體。農產品營銷活動貫穿于農產品生產和流通、交易的全過程。農產品市場營銷概念體現了一定的社會價值或社會屬性,其最終目標是滿足社會和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和欲望。
我國農產品市場營銷方案
一、我國農產品市場營銷的現狀
1.1農產品市場建設發展迅速
我國農產品市場發展迅速,類別繁多,包括糧油市場、蔬菜市場、水產品市場、肉食禽蛋市場、干鮮果品市場等。農產品市場數目基本穩定,交易額穩步上升,這主要是因為我國農產品交易市場在經歷了幾十年高速增長和規模擴張后,現正逐步實現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流通規模上臺階,市場硬件設施明顯改善,商品檔次日益提高,市場運行質量日趨看好。
1.2農產品批發市場成為農產品流通的主渠道農產品市場覆蓋了幾乎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和農產品集中產區,基本形成了以城鄉集貿市場和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主導的農產品營銷渠道體系,構筑了貫通全國城鄉的農產品流通大動脈。目前大、中、小城市消費的生鮮農產品80%~90%是通過批發市場提供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大力發展,對于搞活農產品流通、增加農民收入、滿足城鎮居民農產品消費需求發揮著積極作用。
1.3以配送、超市、大賣場等為主的現代流通方式發展勢頭迅猛
超市作為一種新型現代營銷業態在近幾年也逐步涉足農產品銷售領域,成為農產品營銷渠道體系里的新成員,并與傳統的集貿市場在零售終端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傳統農貿市場的市場地位正在受挑戰。另一方面,南京、廣州、武漢、上海等地政府在大力推行“農改超”工程,旨在打造高效安全的農產品營銷網絡,使之與城市經濟發展相適應。
二、市場分析
1、顧客來源
作為農村,以前的顧客也就局限于當地小市場以及家人自己享用,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的擴大,城市以及其他一些地方的農產品需求量不斷增大,但是農村越來越少,所以我們農村的顧客就越來越多,包括城區家庭、餐營業、副食業等。所以從顧客方面來說,我們的發展前景是可觀的。
2、面臨的競爭對手
目前面臨的主要競爭對手就是很多地方在運用先進科學技術進行農產品的培育,在城市也有很多的地方有這樣的場地。現在看來這是市場發展趨勢,科學地運用技術來服務生活,但是,即便技術再好也沒有農村天然的農產品營養來得好,而且現在的農村也在接受新技術,更科學的方法加上原始的天然性種植,將是更好的農產品。
此外,現在的各大超市也在開始售賣農產品,在一定程度上與我們形成了競爭關系,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他們也是我們的顧客之一。
3、營銷優勢與劣勢以及解決措施
優勢:天然與科學的種植方法;新農村的發展帶來農村的發展;農民認識與技術的發展;農村與城市結合的發展趨勢;人們對生活品質與健康飲食的渴望與需求量增大;等等。
劣勢以及解決措施:
1)、農村與城市距離遠,不便于貨物運輸;措施:現在我們農村自己出錢出力,修起了自己的公路,與城市連接更加緊密,便于貨物運輸。
2)、有些貨物保存時間有限,以前農村保存措施雖然可以,但如果長時間沒有商家訂貨,將導致貨物囤積而壞;措施:現在農村在接受新技術,當然也包含了一些存貨措施,加上農民也懂得想辦法來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害。
3)、品種多但是不奇,農村以前有的都是一些很平常的農產品,不能很好的滿足城市人的需求;措施:多于城市接觸,了解城市人對農產品的需求,從而增加農村的種植范圍與品種。
4)、與企業聯手。達到雙贏局面。
三、經營策略
1、農產品市場經營觀念創新經營
農產品營銷創新的先導為了實現諸如利潤、銷售增長率等目標,農產品經營者必須進行市場調研、產品開發與農產品儲運、銷售等一系列與市場有關的經營活動。在從事這些活動時,應當以什么樣的理念為指南,應當如何處理企業、顧客、社會之間的利益關系,就成為任何企業或生產經營者必須首先回答的問題。對于這一問題的回答,就構成一個企業的市場經營觀念,也稱營銷治理觀或市場營銷觀。它是決定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方向的指南,也是為經營者在組織和謀劃企業的市場營銷時的指導思想和行為準則,概括了企業的經營態度和思維方式,貫徹于企業市場營銷活動的全過程之中。
2、農產品營銷戰略與策略創新經營(即營銷組合的創新
在傳統的農產品運銷觀念指導下,農產品生產經營主要依靠農產品的儲存與運輸、推銷與促銷等手段來實現擴大銷售。農產品市場營銷觀念則通過協調市場營銷即圍繞目標市場需求的變化,綜合地運用各種營銷戰略與策略,并加以優化組合,不斷創新,通過比競爭對手更加有效地滿足目標市場的需求來實現企業增長和利潤的實現。
第一,應該充分重視戰略性營銷,用好“市場探查”、“市場分割”、“市場優先”、“市場定位”等戰略性4組合。農業產業化經營必須源于對農產品消費需求的深入探查和仔細研究,通過市場研究,尋找潛在需求,捕捉市場機會。根據一些細分變量來分割市場,進行比較、評價,選擇其中一部分作為自己為之服務的目標市場,針對它的需求特點開發適宜的產品,制訂合適的價格、渠道、促銷策略,實現產品的既定目標。
第二,充分利用好“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銷策略”等戰術性“4組合。,高績效的市場營銷活動不僅在于這四大策略的靈活運用和不斷創新,而且在于靈活運用和有效組合每一個組合策略,形成動態優化組合,協調一致為顧客需求服務。
第三,要積極應用“政治權利”和“公共關系”。由于農業是弱質產業,比較利益低下,資金緊張,農業產業化經營系統一般難以進行廣泛的宣傳和促銷,往往要充分依靠“政治權利”和“公共關系”這兩個策略。一方面,積極利用政府力量,獲得宣傳支持,引導百姓和城市人消費,擴大有效需求。另一方面,農業產業化經營系統應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改善與社會各界的關系,樹立良好的形象,獲得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通過公共關系達到宣傳促銷目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系統可以利用報紙、電視臺等大眾媒體以及其他社會機構為農產品營銷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具體營銷策略如下(從企業銷售農產品出發):
㈠農產品營銷的新產品開發策略
農產品和任何事物一樣,有著出生、成長、成熟以至衰亡的生命周期。因此,企業不能只顧經營現有的產品,而必須防患于蔚然,采取適當步驟和措施開發新產品。它是企業提高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企業市場營銷活動的主要任務。新產品開發過程一般包括新產品構想的形成、新產品構想的篩選、概念產品的形成與檢驗、經營分析、制出樣品、市場試銷、正式生產投放市場。新產品開發成功以后,還需上市成功,這意味著新產品被消費者采用并不斷擴散。
新產品開發是從營銷觀念出發所采取的行動,因此首先必須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試銷對路的產品。沒有市場的產品,對企業而言再新也沒有意義。消費者對奇形異彩農產品需求,使一個產品多種式樣,成了新的消費動向,如烏骨雞、黑小麥等農產品雖分別屬雞、麥類,但因為其顏色非凡,藥用價值較高,不僅市場銷路好,而且經濟效益高。因此,新產品要有自己的特色適應和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新變化。
㈡農產品營銷價格策略
農產品價格的制定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政府定價,另一類是農產品經營者定價,依據農產品質量、市場供求狀況等因素決定其價格。農產品定價目標與程序以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對其產品是否具備定價權力為前提條件。在市場經濟下,為了刺激顧客的消費行為,通常要對基本價格作適當的調整。如價格折扣與折讓,即實行讓利。抓住顧客的心理進行促銷定價。
㈢農產品營銷品牌化策略
品牌是由名稱、術語、標記、符號或圖案等要素組合而成的,用于體現某個銷售者或某鐘產品或服務的獨特性,并使之與其他銷售者的產品和服務相區別,借以促進銷售的記號。品牌在市場競爭中的作用并不僅僅表現在農產品的識別功能上,雖然農產品的質量性能和企業的市場信譽能夠首先通過品牌傳導給消費者,但品牌尤其是品牌的功能,更多的是它的市場影響力,是它帶給消費者以信心,它在帶給消費者物質享受的同時,還帶給消費者一定的精神享受。品牌的這種非凡功能構成了品牌農產品所特有的市場競爭力。任何農產品加工企業都不能忽視品牌戰略的重要性。創馳名品牌是解決農產品賣難和提高農民收入的根本途徑品牌是高價格的基礎,馳名品牌會給企業帶來高額利潤;品牌是產品競爭優勢的基礎,馳名品牌具有強大的競爭力;品牌是吸引新消費者,留住老消費者的有利武器;品牌能夠提高企業營銷計劃的執行效率;品牌是促進產品擴張,促進貿易的有力杠桿。
⒈以名創牌。對市場競爭力強的優勢產品實行商標注冊。創牌既是為了宣傳,擴大影響,同時也是為了保護品牌。
⒉以質創牌。嚴格按照質量標準生產、提高產品品位。
⒊包裝創牌。美化農產品外表。
⒋加大創牌宣傳力度,樹立良好品牌形象
⒌做好名牌保護工作
㈣農產品加工化策略
農產品加工是指以農業生產中植物性產品和動物性產品為原料,通過一定的工程技術處理,使其改變外觀形態或內在屬性的物理及化學過程;同時也是通過一定的治理技術處理,使其由初級產品轉變為制成品,連接農業生產與居民消費的經營過程。目前,農產品中直接能夠進入生活消費及工業生產的種類并不多,因此,農產品加工是不可或缺的產業。
㈤農產品促銷策略
農產品促銷是指農業生產經營者運用各種方式方法,傳遞產品信息,幫助與說服顧客購買本企業的產品,或使顧客對企業產生好感和信任,以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促進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從而有利于擴大農產品的銷售。農產品促銷有廣告推廣、人員推銷、關系營銷、營業推廣四種形式。在進行農產品營銷的時候要把促銷策略靈活運用,與顧客建立長期關系,培養一批忠誠的顧客群。
㈥農產品營銷渠道策略
⒈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價值鏈有待延伸,走垂直一體化道路。一方面有助于尋找到新的利潤點,開拓發展空間,快速做大做強。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減少渠道環節,通過內部關聯交易降低流通成本,穩定并降低市場價格,有助于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對于保護生產者利益和消費者福利也有著積極意義。
中圖分類號:F71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4-0155-03
一、延安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在電子商務日益成熟的大趨勢下,延安農產品企業如何優化傳統產業結構,如何開展農產品網絡營銷模式,如何開創電子商務平臺運營,并快速通過網絡將企業向外推廣已成為現實。延安農產品加工企業開始逐步利用這新型商務模式,初步運用網絡這一特殊平臺,建立網絡營銷模式,來給企業帶來更大的效益。為了進一步利用電子商務,延安當地農產品公司聯合進行聘請電子商務專業人士,向企業員工傳授電子商務最基本的網上運營方式,也聘請資深網絡營銷專家,進行現場指導。通過調查,延安市區有十五家農產品加工公司,主要借助于陜北特產網、阿里巴巴、淘寶網來實現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網上銷售。
二、當前延安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存在的問題
1.延安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未能實現網上供求對接。陜北特產網信息平臺,主要負責延安市、榆林市以及各個縣區的農業信息的,但所的信息重復率高,導致信息資源出現過度冗余。對于有些偏遠地區受到當地互聯網未能普及的限制,種植戶的應用網絡知識缺乏,商務平臺產品供求信息不對接,很容易形成農產品的供應偏緊或滯銷現象。而對于網絡普及率廣泛的區域,初步實現了電子商務平臺的網絡運營,但每個市場信息更新緩慢,供求信息不僅不能及時更新而且所更新的信息基本脫離整個流通環節,使供求信息不能及時對接,所以目前延安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還不能實現有效網上供求對接。
2.延安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分銷渠道未能改變傳統銷售方式。圖1顯示,通過對目前延安市農產品電子商務應用平臺和農產品的流通渠道分析,現有的B2B,B2C交易模式,缺少了中間服務環節,在農產品的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過程中,信息、知識、技術等方面的服帳潛夭豢繕俚耐絡交易的主要環節。而對于延安農產品的生產商而言,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進行網上推廣與運營,只是僅僅增加了批發商的分銷渠道而未能改變傳統銷售方式。對于流通渠道而言,也缺少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的中間樞紐和農產品集聚服務平臺。
3.延安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營銷策略滯后。延安農產品主要電子商務平臺是陜北特產網銷售網站,網頁主要是通過榆林和延安的當地文化風情與旅游信息相結合來推廣陜北農產品,脫離了產品的銷售的本質信息,不能塑造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知名品牌。現今電子商務銷售網站的日益劇增,各大銷售平臺的競爭日益即激烈,擁有廣闊的終端消費者 [1],各大平臺每日更新的信息量巨大,也給消費者廣闊的選擇渠道,而延安農產品依然延續傳統的銷售渠道,無法實現客戶更快捷、更便利的購物渠道。
4.延安農產品物流配送方式還不夠健全。現階段,針對農產品的物流配送方式還遠遠不夠健全,延安農產品大部分屬于干果,種類多,但農產品仍然在物流運輸過程中存在著包裝難、裝卸難、運輸難、倉儲難等問題[2]。延安物流公司對農產品與其他工業產品的配送方式都采取同樣的配送制度,同等計價的運輸費用。另外,由于物流體系的不完整性,使物流公司在配送農產品會相對與工業產品無形中增加一部分運輸成本,但增加的這部分成本最終還是會被轉移到消費者身上。致使農產品買家看到的銷售價格相對優惠,但運輸費用的增加,形成最終較高的購物費用。
三、延安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延安農產品產業鏈本身具有復雜性。由于農產品具有種類多、受季節性變化的影響,產業鏈長的特點,因此農產品電子商務可覆蓋的潛在環節要比工業品電子商務復雜許多。任何一種農產品,由于通過不同環節時產品加工方式和產品需求類型發生了相應的改變,使得農產品在加工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成為該產品消費的進出端口。而相比工業產品的產業鏈而言,農產品產業鏈有多個末端產品和多個消費出口,因此農產品在每一個環節的生產過程中,供需銜接較為復雜。
2.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信息不對稱。對于延安農產品市場而言,一端連接著農產品種植的“小農戶”,另一端連接著我國農產品的“大市場”。對于小農戶而言,既是產品的生產商,又是批發商,小農戶面臨著“產品滯銷、渠道不暢”的困境,導致了“谷賤傷農”的現象。然而,作為我國農產品“大市場”而言,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農產品信息網,不斷更新農產品供求信息,隨時都有大量農產品需求的訂單信息更新,但又時常會出現一系列產品供不應求的現狀,無法滿足大訂單客戶的需求。隨著市場經濟向農村全面滲透,延安的小農戶必須要高度融入開放的市場化和信息化的體系中,使“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信息能夠全面有效對接,真正使小農戶在大市場中充分發展。
3.延安當地各大生產廠商未能形成有效聯盟。據初步統計,延安當地從市、縣、鄉鎮、村,大小農產品種植戶有上千家,但各廠商之間都是獨立存在,每個廠商都在不斷實現自己的利潤最大化,為了使自己的產品快速銷售,封閉與其他廠商進行信息交流,每個廠商都有著自行摸索的農產品商業模式和網絡推廣模式。盡管延安當地政府不斷組織市區的13家農產品生產公司,進行緊密合作交流,鼓勵市區廠商形成有效聯盟來共同開創獨特的延安農產品電子商務新市場,但是力度不大,沒有提出實質性的解決方案,雖然有幾家廠商進行聯盟,但對于電子商務這個具有巨大潛能的商務平臺,必須要借助各大廠商的全部人力、物力,形成全面而有效的統一戰線,合作共贏,這也充分體現了延安各大廠商形成有效聯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四、延安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對策
1.加強延安農產品標準化體系建設來塑造知名品牌。電子商務交易中買賣雙方通過網絡交流,農產品的質量是網絡交易中的最關鍵的因素。賣家如何控制產品質量,提升產品的標準化建設成為有效發展延安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重要手段。建議當地政府加強管理各大企業的農產品的生產過程,實現生產形式多樣化,種類多樣化,包裝多樣化,并結合當地的物質文化遺產和延安當地旅游文化,來塑造產品的形象,來打造延安圣地品牌,也可以把當地市區的小型公司進行合并運營,這樣容易融資,積聚財力、物力、財力、制定合理的生產目標,提升產品質量和標準化,使延安市場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市場,極力塑造延安農產品品牌在全國的知名度。
2.優化現階段延安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下頁圖2所示,是對現有延安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進一步優化后的平臺。由于現階段延安當地農戶對網絡營銷的認識還不高,農戶獲取和了解農產品電子商務市場信息較難,獲取成本也比較高,在整個農產品信息平臺中,必須添加政府農業電子商務平臺和延安農產品集散中心,讓其一端連接農戶、農產品生產商,另一端連接農產品分銷商、零售商、消費者。這樣可以增加農產品的中間服務提供商,實現直接從農戶到消費者大信息傳遞,有效降低農產品的成本和價格。有效整合電子商務平臺的各大農產品的銷售平臺,共享農產品供求信息,使信息的獲取更快捷、標準,有效地對農產品市場做規劃安排。農業部門可以根據本年度種植面積、產量、銷量做量化分析,對廣大種植戶進行宏觀指導,把農戶的產品、產量、聯系方式等信息及時。對于當地農產品知名品牌,可以聯合互聯網,在網上建立自己農產品的官方知名網站,塑造農產品電子商務品牌官網,提升自己的信用度,贏取更多客戶的信任和青睞。
3.構建農產品信息管理系統來加快信息化建設。構建延安農產品信息管理系統,完善信息化的建設,快速實現使貨物的信息流在供應鏈條中從供應商、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最終到消費者之間有效傳遞,并進一步提升供應鏈管理信息的便捷性和準確性,來建設高效的農產品供應鏈信息平臺 [3]。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對于農產品種植戶和生產商而言,及時了解農產品市場供求信息,是引導種植戶合理種植、生產商合理生產加工的P鍵,也是供應鏈中各個流通環節快速流通的關鍵,要有效利用電子信息技術,最大化地開啟延安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潛在功能,請專業人事,建立一個安全、快捷、全方位、高度標準化的農產品信息數據庫管理系統 [4],加快信息化的建設,使延安農產品快速而高效地流通于全球農產品市場中。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增加農民收入、統籌城鄉發展為目標,從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的內在要求出發,實施規模化、特色化、產業化、生態化發展戰略,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促進產銷銜接。
(二)建設原則
1、政府重視支持,供銷社牽頭主辦,市場化運作。市、縣(區)供銷社為牽頭承辦部門,按市場化機制運作。各縣(區)政府要把建立農產品直采直供基地項目列入年度督查考核的重點任務,并在政策上給予重點支持。
2、系統聯合發展,培育龍頭農產品營銷企業。堅持系統聯合發展,培育區域內龍頭農產品營銷企業,拓展農產品營銷渠道。
3、注重市場導向。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搞好調控、支持、規范、引導與服務。
4、注重因地制宜。圍繞特色建基地,圍繞營銷抓生產。突出產品產業和地域特色,確保產銷銜接有實效。
(三)運作模式
由各縣(區)供銷社組織推動,組織國內(外)連鎖超市、農產品營銷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直接對接,建立直采直供關系。
二、建設內容
1、2012年,圍繞全市優勢農產品建立直采直供基地6處(分別是:其中:區1處,1處,縣2處,縣1處,縣1處。每處直采直供基地與1-2家超市、農產品營銷企業建立直采直供關系。
2、每處直采直供基地要有建立信息檔案,搭建信息交流平臺,為超市、農產品營銷企業及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及時、準確的供求信息。
3、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每處直采直供基地配備檢驗檢測儀。
三、落實任務的時間安排
(一)啟動階段(2012年2月28日前)
召開各縣區供銷社主任會議,領會上級精神,分配工作任務,結合實際,各縣區社制定具體詳細的工作實施方案。
(二)項目建設推進計劃(3月1日至10月31日)
1、對全市農產品生產基地情況進行調查摸底。開展市場調查,確定產品市場定位,篩選確定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3月1日至4月20日)
2、組織有關人員到先進地區單位學習,借鑒經驗。組織召開第一次農產品直采直供基地便民實施項目培訓班。(3月31日前)
3、組織農產品生產基地負責人到農產品營銷公司、超市考察了解市場信息。(5月10日前)
4、以會代訓形式,組織召開第二次農產品直采直供基地便民實施項目培訓班。(5月31日前)
5、組織農產品營銷企業、超市到農產品生產基地考察。(6月30日前)
6、搞好產品推介,組織農產品營銷企業、超市有關人員到省內外考察市場,尋找商、經銷商。(5月1日至7月31日)
7、搞好產銷對接,適時組織召開農產品營銷公司、超市與農產品生產基地對接會議,簽訂購銷協議。(7月1日至10月31日)
8、以會代訓形式,組織召開第三次農產品直采直供基地便民實施項目培訓班。(7月20日前)
9、組織各超市、農產品營銷企業及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參加在北京、上海、深圳、青島、煙臺召開的經貿洽談會、農博會等,開拓市場。(8月10日至10月31日)
(三)總結驗收階段(2012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
1、各縣(區)組織驗收,向市供銷社和市財政局寫出驗收申請。(11月1日至11月10日)
2、根據各縣(區)呈報的直采直供基地建設驗收申請,由供銷社牽頭成立考核驗收工作領導小組,分步對各縣(區)直采直供基地建設情況進行檢查驗收。(11月10日至11月30日)
3、根據日常督導檢查和考核驗收情況,對承擔直采直供基地建設項目的部門以獎代補給予資金補貼。
(四)建立督查考核制度
1、各縣(區)供銷社定期上報直采直供基地建設進展情況(每月20日前)。
2、項目建設領導小組不定期組織專項巡查調研。
3、項目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定期和通報直采直供基地建設進展情況。
一、問題的引入
農戶組織力問題和農產品銷售問題是制約“三農問題”有效被解決的關鍵。農業部統計表明,截至2014年底我國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總數超35萬家,入社農戶逾二千八百萬,占全國農戶總數約一成。專業合作社的迅速崛起大幅提升農戶的農業生產組織化水平,有效化解傳統農業生產中的小農作業的低協作能力和低運營效率的問題,提升了農戶離散化生產模式與社會化大市場銷售模式之間的矛盾。但隨著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總量的擴張,合作社之間的競爭壓力陡增,并直接表現為農產品專業合作社之間圍繞有限的農產品市場的爭奪。基于計算機與互聯網技術的農產品電商產業的迅速發展為專業合作社的農產品營銷事業帶來發展新契機。充分拓展網絡資源來推行農產品銷售工作,可以大幅擴張傳統農產品銷售架構下的農產品市場輻射范圍,并通過大地理尺度的跨區域銷售來擴大農產品的增值空間。為加強在農產品市場上的營銷能力,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有必要充分挖掘“互聯網”時代所帶來的技術紅利,創新農產品網絡營銷新模式并積極拓展農產品網絡營銷渠道,增強合作社在農產品市場上的競爭實力。
二、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網絡營銷的產品策略
(一)實施農產品網銷平臺的“網絡化品牌”
在開拓網絡營銷渠道的同時,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在渠道運營、物流配送等方面的成本支付水平會上升;電子商務平臺上的專業合作社需通過增加的品牌運營領域的投資來提升農產品增加值,以有效彌補前述成本支出。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應當積極注冊適合網絡營銷的集體商標,以適用于同一地域及同類農產品共同推廣所用。隨著城鎮居戶的收入水平的持續提高,消費者對于農產品的品質關注度遠勝于對農產品的價格關注度。為此,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在注冊商標時著力突出其產品的天然、綠色、無公害等生態性特征,在品牌用語中盡量添加“有機”、“環保”等意蘊的詞匯,以此來向消費者傳遞其農產品品質優良的隱喻,并滿足當前消費者對生態環保的熱切需求。通過實施農產品網絡化品牌策略,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可以引導在線消費者避免網絡營銷平臺上購買到假冒偽劣產品,穩步培育消費者對本品牌的認知度和喜愛度,進而增加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再者,考慮到關注綠色農產品的消費者多為發達地區城鎮居民,其豐厚的居民收入決定這部分消費者具有價格不敏感型特點。通過主打生態綠色農產品品牌策略,有助于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提升產品銷售品質,
(二)推廣農產品網銷平臺的“原產地標準”
利用電子商務平臺來銷售農產品,其優勢在于用較低的渠道維護費用即可向更為廣大的潛在目標客戶群銷售其產品,其劣勢在于農產品購買者無法通過網絡來直接觀瞻商品品種,從而降低其有效識別商品的真實質量水平的能力,增加了消費者在辨識品牌上的時間與精力的耗費。農產品的特點之一在于不同地域農產品的外觀、質地、口感等指標各不相同,由此形成的“原產地”特征是支持農產品獲取溢價收益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可以以落實農產品“原產地保護”政策為導向,以制定本地農產品品質標準為抓手,積極主導農產品原產地保護活動的推廣。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在結合本地農產品真實品質調研的基礎上敲定農產品品質標準,同步建立與之配套的農產品品質檢驗體系,并向合作社內部的成員農戶及單位提出按標準統籌產供銷的要求。考慮到農產品的品質控制并非農產品專業合作社一家的職責,將消費者納入其中可有效降低農產品品質控制成本。為此,農產品專業合作社需建立農產品流通系統追溯體系,通過積極引入二維碼等技術來方便消費者積極反饋農產品品質不良信息。為確保農產品品質標準得到嚴格落實,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應當強社內自律制度的落實,對于不嚴格執行該制度的成員單位給予責權相當的懲戒。
三、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網絡營銷的渠道策略
渠道建設是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自營營銷系統的短板,由此產生的渠道運作效率低下問題嚴重影響了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的產品銷售問題。為充分發揮農產品營銷渠道這一溝通農產品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橋梁的功效,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可從如下角度來優化渠道功能。
(一)推進“農超聯盟”式農產品網絡營銷渠道建設
提升專業合作社的農產品變現能力之要點在于完善農產品營銷渠道,而傳統的自營式營銷渠道大幅抬升了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在渠道固定資產上的投資成本,一旦專業合作社運營績效劇烈波動,將顯著降低合作社抗風險能力。為此,專業合作社應當加強與超市等專業化渠道運營商之間的合作力度,將連鎖超市成熟的終端市場營銷渠道運營資源整合到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的渠道運營系統之中,從而形成聯盟合力參與農產品市場競爭的格局。在農產品網絡營銷系統中,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統籌負責農產品在線營銷系統運作和農產品的生產,并著力保障農產品的物理品質;第三方物流系統專門負責在線消費者訂單的配送任務,著力提升配送環節的消費體驗水平;連鎖超市則主要承擔“提貨點”服務功能,為在線客戶提供集中提貨或分散送貨到家等服務,著力解決制約農產品網絡營銷的“最后一公里”物流問題,為終端用戶提供便利化。由此形成的各司其職,按能分工體系,可以幫助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減少在渠道領域的專門資產投資,使得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可以集中資源來提升農產品品質,加強其核心競爭力。
(二)打造“合作社+供銷社”式農產品網絡營銷模式
計劃經濟時代的農產品外銷渠道由供銷社“一統天下”,而網絡時代的供銷社對農產品營銷渠道的把控能力日漸式微。但供銷社仍然是農產品營銷方面的專業機構,將供銷社核心渠道資產拿來并為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所用,可迅速提升專業合作社的農產品營銷渠道建設的專業化水平。專業合作社應當與供銷社合作搭建農產品在線營銷平臺。其中,供銷社分工負責網站的日常管理和運作,并可以利用其廣布在農村和小集鎮上基層組織的閑散資源來建設農產品收儲中心和配送基地,以此推動農產品網絡營銷平臺由農產品簡單在線銷售的電子商務1.0模式向以O2O為代表的電子商務2.0模式升級。專業合作社則利用自身更為了解農產品品質的特點和擁有豐富的農產品專業生產人員的特點,專職負責新上市農產品信息和在線接待消費者,收集在線潛在目標客戶群的私人消費信息并制定相應策略來滿足客戶需求。合作社和供銷社在農產品網銷平臺建設上的合作,可將農產品的在線銷售平臺打造成為農產品集散中心和價格機制形成中心,實現農產品在線銷售的產供銷一條龍戰略目標,盡可能將傳統營銷模式中的渠道利潤留存在專業合作社內部,切實提升合作社農戶收益水平。
四、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網絡營銷的促銷策略
(一)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網銷平臺引流策略
以引流為手段來強化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網絡營銷系統促銷效能。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網絡促銷的精髓在于確立正確的促銷思路,并以此核心促銷思路為指導來給農產品網絡營銷平臺帶來有效的流量,繼而將該網絡流量轉化為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的盈利。農產品專業合作社首先要明確其網絡營銷的目標客戶群是誰,針對目標客戶群的特點來挖掘其真實需求內容,然后在思考合作社的農產品可為客戶帶來何種消費滿足感。在做好農產品營銷前期工作的基礎上,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可以通過購買第三方網絡推廣機構的推廣服務來吸引流量,或者通過實施口碑營銷策略的方法來引導目標客戶群進入農產品網絡營銷平臺。由于信息化時代的農產品消費者的注意力持續走低,農產品專業合作社需要聘請專業美工來完善其網銷平臺界面,使得該界面能夠清晰、簡明的表達其農產品核心特征。此舉可讓農產品網銷平臺可以緊抓消費者注意力,迅速明白該農產品對提升消費者價值的功效所在,迅速將網銷平臺流量轉化為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的網銷收入。
(二)農產品網銷平臺的促銷手段選擇策略
為促進農產品網銷平臺將其渠道軟實力轉化為現實的銷售成果,農產品營銷者需要根據消費者的需求特征來制定多元化的促銷方案。對于部分價格敏感型消費者,農產品網絡營銷者可以采取在線限時限量打折促銷的手段,在短期內迅速增加農產品銷量,并有效吸引潛在消費者注意力以提升本企業的農產品知名度。在實施降價促銷策略時,農產品營銷者應當選擇稀有高價產品,以利用此類農產品高價格彈性特點來獲取更多的降價促銷收益。對于時間敏感型消費者,農產品營銷者應當采取節日促銷策略,利用此類消費者在節日期間空暇時間較多的特點來將在線農產品的潛在關注者轉化為現實購買力。農產品營銷者還可結合特定紀念日所產生的特殊消費需求來展開網絡營銷,例如端午節之于粽子及冬至之于餃子等,將消費者對特定紀念日的思念轉化為農產品消費行為。對于情感敏感型消費者,農產品營銷者應當制定贈品促銷方案,在電商平臺上介紹頁面承諾的基礎上還額外贈送給消費者贈品,以此來博取消費者的情感認同,增加消費者對農產品銷售者的情感認同度。農產品營銷者還可采取積分促銷策略,在營銷者自建的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MS)中增加積分項,為老客戶提供積分積累服務,并配套制定積分兌換農產品策略,以此來增加老客戶對本品牌農產品的粘度。
參考文獻
[1]李爽.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網絡營銷策略研究[J].江蘇商論,2016(24):76-77.
(一)缺乏農業品牌的經營與運作當前,吐魯番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面臨著新的困惑,農產品結構不合理、標準不符合市場需求、銷路不暢等矛盾日漸突出,這本質上都是缺少農業品牌經營運作的結果。雖然葡萄、哈蜜瓜等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具有一定的競爭能力,但這些特色產品目前大多仍處于“有名品無名牌”的窘境中,大多數農業產品是沒有品牌商標的初加工產品,根本就沒有體現當地農業產品的優勢和特點。因此,吐魯番地區的農業應通過不斷加大特色農產品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著眼于創建吐魯番特色農產品自有品牌,指導當地企業及廣大農戶創出自己的牌子,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推進農業規模化、品牌化經營,走出吐魯番農產品品牌開拓國內市場、打開國際市場的路子,為發展本地經濟服務,促進農民收入的增加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農產品品牌價值沒有得到合理提升吐魯番是我國葡萄干的主產區,當地生產的葡萄干優勢明顯,但是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產業優勢沒有得到完全發揮,品牌價值提升的潛力仍然很大。限制其品牌價值提升的因素主要在于主體的意識、產品的檔次、產品的質量、供應數量的均衡和供應商的規模這五個方面,因此提升品牌價值的途徑和策略主要應從以上方面入手。
(三)農產品品牌建設速度緩慢吐魯番地區農民的設施農業主體建設的積極性不夠高,主要是農民思想觀念不夠解放,“小富即安”思想嚴重,更愿意依賴傳統的技術,實行“春種夏管秋收”的種植模式,而不愿接受新的費工、費力、費心的種植技術。另外,設施農業作為一項新的農業生產技術,在吐魯番地區大規模推開不到兩年,規模效益整體顯現的尚不顯著,群體示范效應輻射力尚不夠大,部分農民存在著等待、觀望、徘徊等心理,這些因素影響了設施農業果蔬品牌的建設速度。
二、吐魯番地區農產品品牌營銷的可行性
(一)吐魯番地區豐富的農產品資源是實施農產品品牌營銷的基礎吐魯番地區有豐富的熱量與光照資源,它獨特的盆地自然條件有利于農產品生長,自然資源豐富,品種繁多,全區各地大多都有以自身地域優勢為依托的特色農產品,許多地方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產業,如葡萄、哈密瓜、小白杏、紅棗、葡萄干等等,這些都是享譽國內外的農產品資源。如果將這些農產品資源加以整合,并加大宣傳營銷推廣力度,塑造有代表性和知名度的農產品品牌不是一件難完成的事情。
(二)當地農民有實施農產品品牌營銷的現實需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家對健康越來越重視,看重商品質量,喜歡用品牌的商品,寧愿少買點,也要買好的,特別是農產品。長遠來看,通過實施農產品品牌營銷,提高農產品市場認知度,并且在社會上獲得良好口碑,是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改善農民生活質量、實現社會和諧的重要途徑。
(三)各級政府的支持是吐魯番地區實施農產品品牌營銷的有力保障吐魯番地區各級政府多年來一直高度重視農產品品牌的培育和發展,提出一縣市一品牌的發展思路和產品定位中高端市場,主要面向集團采購、禮品和高端消費群體的銷售策略。大力發展葡萄、精品哈密瓜、設施蔬菜等特色產品品牌建設,對優勢農業龍頭企業、優勢品牌給予項目、資金方面的扶持,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優勢農產品品牌,增強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場競爭力。從而有力地保證了農產品品牌營銷取得實效,為促進吐魯番地區的農業生產,農產品質量的提高和銷售提升,增加農民收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吐魯番地區農產品品牌營銷的必要性
(一)吐魯番地區農民增收致富需要實施農產品品牌營銷在吐魯番地區對農產品實施品牌營銷,將會提高當地特色農產品附加值,使品牌農產品的銷售價格高于普通農產品銷售價格;而且,隨著人們的品牌意識的不斷增強,品牌農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銷量和價格一起上升必然有利于提高當地農民收入水平,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提高生活質量,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事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積極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需要實施農產品品牌營銷實施農產品品牌營銷戰略可以挖掘國內各地對品牌農產品的消費潛力,提高對本國農產品的消費水平,拉動消費需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模式已經改變,開始越來越注重消費質量,消費需求向高端化、品牌化發展。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也從原來的單純追求數量需求,轉變為對農產品質量,營養,綠色環保等方面的需求,以滿足其心理需要。由于農產品具有同質性強的特點,實施品牌營銷戰略,可以更好地將其與市場上的普通農產品區分開來,滿足消費者的品牌需求,實現品牌農產品市場份額的增長。
(三)提高吐魯番地區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應對外來農產品的沖擊需要實施農產品品牌營銷品牌農產品一般都經過嚴格篩選,種植,加工和包裝,最終產品必須通過多重程序檢驗,產品質量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時通過品牌營銷推廣,極大地提高其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對于提高本地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更好地應對外地農產品對本地市場的影響,將會起到非常有效的積極作用。
四、做好吐魯番地區農產品品牌營銷的基礎工作
(一)加強商標的培育和推薦工作,發揮企業和政府主體作用各級政府應緊緊圍繞吐魯番地區設施農業、特色林果業、畜牧業積極培育吐魯番地區農產品品牌,通過規模經營,產業管理,推廣先進技術,健全質量檢測,農業標準化和動植物疾病的預防控制系統的安全保障,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知名度。在加強商標保護的基礎上,重點培育和發展吐魯番地區農產品著名商標、馳名商標和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選擇一批有實力、有潛力的企業及產品進行重點培育和引導,在商標注冊、品牌創建推廣等方面給予相關政策的支持和幫助,把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爭創馳名商標,做成一批全國和新疆的知名品牌。通過舉辦營銷專家講座、品牌商標論壇和法律培訓、學習考察等活動,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企業充分認識品牌建立在市場競爭中的作用,提高企業經營者注冊商標保護企業品牌意識,做好品牌發展規劃,加大資金投入和人力資源配置,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使企業做大做強,帶動和促進吐魯番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問題,成立了縣農產品安全領導協調小組,由分管農業的張國東副縣長任組長,協調各職能部門聯合打擊防范。縣政府還和各農業行政職能部門、各鎮政府簽訂了農產品安全生產責任狀,明確了各職能部門及鎮政府的職責和任務,并對工作不負責任的人員實行問責。九所鎮塘豐村書記陳利清同志對農產品質量監管存在過失,該鎮鎮委已作出停職檢查決定。到目前,從組織重視方面來說,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實行一票否決制,是各部職能部門和鄉鎮的一項重要的中心工作。
二、制定方案,精心組織,嚴防死守
__縣農業局認真聽取上級各部門的相關意見及會議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農業廳、縣委縣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召集農業綜合執法大隊精心組織擬定《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工作方案》、《打擊高毒農藥工作方案》、《瓜菜田間調查及檢測方案》等各種相關工作方案及緊急預案,以防止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發生,更好地完成農資市場與農產品市場的監管工作。加大打擊違法銷售高毒農藥行為的力度,力求做到農資市場無高毒禁用農藥,農產品市場安全無害,要求各部門嚴防死守各自崗位,不辱使命。
三、加強宣傳教育,綜合治理,讓農資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觀念深入人心
一是我局在要求我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對農資市場加強常規執法檢查同時,還派遣相關干部工作人員配合我縣各農業行政職能部門舉辦開放型會議活動,與農民群眾進行溝通。僅在20__年冬季農產品種植期間我們就舉辦了三次較大型的綜合開放性會議,分別是:“農藥經營者學習班”、“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農產品質量安全農資打假活動”。其中在各鎮市墟組織的開放性現場會議接受了近百名農戶的詢問,耐心與現場農戶進行交流,講解禁止銷售使用禁用農藥的法規和使用禁用農藥的危害性。農業綜合執法大隊還現場受理舉報投訴假劣農產品,幫助農戶維權解決問題,得到了廣大農戶的支持。會議現場我局發放相關法律及農產品安全宣傳單千余份,現場幫助農戶解決維權問題10余件。
二是對于農藥經營銷售點,我局與其負責人簽訂了《農藥銷售責任保證書》,督促農藥銷售商守法誠信銷售農藥。并發放相關農資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單至各家農藥店,除了對其進行宣傳教育之外,還要求店主配合工作,將宣傳單分發至買藥的農戶手中。
三是發動各鎮政府、村委會干部將安全農資、安全農產品及相關法律法規資料傳達到各村委會,讓農戶切身感受到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在這期間我局發送各種宣傳教育資料3000多份,張掛橫幅20余幅,各鎮各村張貼發放的宣傳標語亦達到2萬余份。農資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已經做到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四、把好田頭關,確保農戶田間用藥安全
我局把深入各鎮各村田間調查作為執法檢查中的重點來執行。與各村委會干部配合,深入田間調查農戶的農資產品使用情況。與田間耕作農戶交談,了解農戶田間用藥情況和做相關法律宣傳,鼓勵農戶舉報假的農資產品和銷售使用高毒農藥的農藥店和個人。今年到目前為止我局發動組織各到鎮農村田間調查共30余次,調查了百余戶農戶農作物種植田地,出動人次達到上百人。
2調研說明
為了調研基于校企合作的農產品營銷模式創新的情況,具體以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總結出校企合作推進農產品營銷的新模式,調研組積極聯系學院主管單位———浙江省供銷社,運用供銷社系統強大的農村現代流通網絡,調研供銷社系統及其所屬企業50家(浙江萬禾農產品有限公司等)、學院校友企業12家(浙江富陽天依貿易有限公司等)、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出口加工區企業(浙江捷創進出口公司等)、經貿優秀校友企業(杭州卡邦貿易有限公司等),以下沙高教園區16所高校為中心,于2013年10月-2014年3月赴浙江杭州、嘉興、紹興、湖州、寧波、麗水等11個地市進行深入實地調研,了解政府、供銷社系統、各類農業企業、行業在農產品營銷中所起的作用,結合大學生的專業實踐,探索出一條具有學院特色的農產品營銷路徑。通過這一路徑,可以了解農產品營銷的重要性,增強校企合作農產品營銷的意識,在供銷社系統、行業的指導下提高農產品質量,生產優質農產品,擴大銷售面,助農增收。本項目擬通過調研,對于與校企合作農產品營銷模式相關的主體實現齊心協力、多維互動、多方共贏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通過設計調查問卷和訪談問卷,針對校企合作農產品營銷相關主體設計了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分為3部分,一是被調查者的基本信息,具體包括性別、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和收入等;二是調查問卷的主體部分,主要包括校企合作農產品營銷模式的認知度、學校及學生的參與程度與實施效果、企業的合作程度、政府相關政策、行業的支持、了解消費者對校企合作農產品營銷具體模式的認同等。三是不同主體對校企合作農產品營銷模式的建議。在本次問卷調研過程中,整個團隊集中1個月發放與統計問卷,共發放500份調查問卷,回收調查問卷483份,其中有效問卷461份。
3校企合作農產品營銷模式現狀分析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發展迅速,校企合作也是農產品營銷的重要模式,它也推動了我國農業產業的發展。根據調研,校企合作農產品營銷模式具有相當好的發展優勢。高職院校的市場營銷專業開展校企合作,是使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實踐的良好方式。隨著企業社會責任感的提升,企業對校企合作的參與度也越來越高,在此前提下高職院校的市場營銷專業尋求校企合作并不難,難在如何長期和企業維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創出品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和就業環境服務。根據調研,我們發現:
3.1高校設立農產品銷售處較少,大學生缺乏對農產品的認識由調查問卷分析可知,只有12%的被調查者所在的院校有農產品銷售處,再次探索,發現這些被調查者全都來自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很多大學生對農產品營銷師、農產品經紀人等與農產品相關的職業很感興趣,但是由于自身對農產品認識薄弱、技能匱乏而覺得無從下手。因此,學校應該為一些大學生普及農產品知識,讓他們了解農產品,滿足學生的需求,提高大學生服務三農的能力。根據不同人的觀點對是否贊成開設農產品銷售處進行了分析,其中89%的贊成,3%的人表示反對,8%的人覺得無所謂。根據調查圖表顯示,說明大多數人贊成在校內開設農產品銷售處。
3.2校企合作的層次比較淺,實際合作效果不理想囿于學生所學專業的不同,學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沒有足夠有效的合作平臺。在專業實習過程中,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對專業教學的促進帶動作用。在調研中發現,下沙16所高校僅有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與農業企業成立校中店深度合作,提供優質農產品,并能為學生提供實踐的真實的具有經濟效益的平臺。在對被調查者所在院校是否有營銷實踐平臺的調查中,96%的被調查者說明沒有營銷實踐平臺,只有4%的被調查者說明有營銷實踐平臺。因此,我們嘗試把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的營銷實踐平臺可以在其他院校適當的復制。
3.3校企合作互動能力較弱,管理不完善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使學校在管理上,面對學校、學生和企業三方提出的要求,與以往傳統的管理模式有著很大的不同,對學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校企合作的發展趨勢和共贏模式看,學校可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高素質人才,學生在項目化教學中受益匪淺,企業可減少渠道的開發,減少成本,提高效益,校企實現雙贏;從校企合作模式的創新看,以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學校可實現政府、供銷社、學校、企業、農產品行業五維互動,使五個主體緊密聯系在一起。
4訪談分析
在本次訪談調研過程中,針對供銷社及其所屬企業,經貿校友企業,了解校企合作農產品營銷現狀、發展趨勢以及農產品營銷模式的運營等具體內容,在實地考察和深度訪談過程中,分別與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供銷社、浙江萬禾農產品有限公司、杭州捷創進出口公司、杭州卡邦貿易有限公司等典型企業舉行了座談會,就農產品營銷模式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并從不同的主體角度出發,分別給出相關建議。
5基于校企合作的農產品營銷模式存在的問題
5.1農業企業與學院缺乏全方位的合作基于校企合作的農產品營銷模式的成功運行,學校與企業之間在教育教學、技術交流等方面開展了有效的合作,雙方都獲得了實際利益,但不是全方位的合作,究其根本,缺乏利益驅動是企業不愿參與深度校企合作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