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5:18:5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學前教育畢業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本調查從多個角度設計“學前教育本科生創業潛能、創業意向調查問卷”,全部采用無記名的方式,對遵義師范學院學前教育本科學生的創業意向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調查。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600份,共收回有效問卷568份,有效回收率達94.67%。采用整體抽樣方法確定樣本,將本科生編成序號,采用Excel隨機抽樣產生各班級名額分配總數。學生自愿參與測試,填寫書面調查問卷。
(二)研究方法
本調查所采用的調查工具為自編“貴州學前教育本科生創業潛能、創業意向調查問卷”(重測信度為0.921)。問卷有兩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個人信息,主要包括調查的年級、專業及性別等信息;第二部分為具體的問題,主要包括對畢業生的職業規劃、創業意向和學校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
二、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職業規劃的調查
職業規劃調查結果顯示:94.83%的畢業生選擇在校期間“有職業規劃”。并且在大學一年級就開始職業規劃的有16.93%;在大學二年級開始職業規劃的有15.79%;在大學三年級開始職業規劃的有40.6%,其原因時這時候功課相對輕松,臨近畢業,對自己的人生就開始謀劃長遠的安排和打算,但是也有21.32的畢業生到大學四年級才開始規劃自己的職業,從常理來說,為時已晚了。從調查的數據來看,也有5.17%的畢業生在大學期間對自己的職業從未有過規劃,對自己的生活并不感興趣,對將來自己將駛向何方并不關心,反覺得自己的就業聽天由命。學前教育部分本科生對自己的人生很茫然,對自己的人生不知道如何做實際的規劃,把職業規劃只是付諸于形式。
(二)創業意向的調查
調查結果:“完全沒有”的有13.17%;“有,但未嘗試過”的有64.58%;“有,嘗試過或正在進行”的只有7.68%;“不知道”的有13.64%。調查數據顯示,學前教育本科生多數都對創業非常感興趣,并有人嘗試過創業的艱辛和喜悅,但是由于學生的任務是學習,很多學生沒有機會去嘗試,并對創業的風險很是擔憂。在訪談中談及“學前教育本科生創業的優勢”時,48%的畢業生認為學前教育本科生年輕有活力,敢于拼搏和奮斗,學習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創業中很有激情,創新能力強等優勢。由此可見,很多人都知道大學生創業的優勢多,但是由于創業風險高,對于沒有實踐經驗的大學生來講的確是巨大的挑戰,這就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應注重實踐經驗積累,需要學校加強創業知識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與創新能力。
(三)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滿意度調查
調查結果:“短程化,就業指導僅限于畢業生,對于其他年級的學生指導不夠”的有9.17%;“學校不重視就業指導”的有3.54%;“就業指導工作人員不夠專業”的有35.23%;“就業指導內容簡單”的有16.42%;“就業指導信息匱乏”的有8.56%;“就業指導形形式單一”的有3.45%;“就業指導課程不夠新穎,不能吸引學生興趣”的有23.27%。以上調查顯示,作為學校有必要改革就業指導課程,采取積極主動的形式,積極走出去,采用多種靈活多變方式,對學生就行就業指導。同時要將就業指導課程納入學生專業知識學習的范疇,將該課程放到很高的高度。就業指導過程要做到針對性、實效性、目的性、科學性、社會性。
在訪談中,針對學校就業指導存在的問題,89.78%的學生都認為學校在就業指導過程中,首先要加強宣傳和解釋國家有關師范生就業的政策;其次要向師范生提供更多的人才需求信息;再次是向社會用人單位師范生的有關情況和信息,推薦優秀畢業生就業;第四,加強對師范生就業市場的分析與開拓;第五,開設就業指導課程和多形式開展就業知識講座。
三、對策與建議
通過本次調查研究可以看出,學前教育本科生雖然能夠清醒認識當前的就業形勢,但是目前的就業崗位性質的選擇上呈現單一化的趨勢,正在向多元化趨勢發展,而且部分同學的擇業期望值較高。對于學校來講,必須根據就業市場的現狀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使他們能夠找到一份比較滿意的工作。
(一)充分認識創業教育的意義,幫助學前教育本科生樹立正確的就業意向
學前教育本科生是是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領頭羊,也是是我國現在和未來學前教育發展的主體力量之一。我們要從社會發展的視野,看待學前教育、從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設置及考試制度等方面進行探索、革新,開發和提高學生的創業基本素質,培養和提高他們的競爭能力和創業能力等,從而使他們成為推動學前教育發展的領頭羊。作為學前教育本科生,應該清醒看到,畢業生“自主擇業”不等于“自由擇業”,就業必須在國家政策規定的范圍內有序進行。因此,加強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意向和道德觀念。積極引導畢業生自覺服從社會需要,轉變就業觀念:一是樹立自主擇業的觀念;二是樹立“先鍛煉、后發展”的觀念。同時,要帶領學生多到私立幼兒園,了解私立幼兒園的創業空間、政策優惠、生存環境,掌握創辦幼兒園的基本程序,為創業打下前期基礎。
(二)大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前教育學生的保教技能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51-0276-03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本文通過對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現狀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探尋適合本地教育發展的方法與策略,著重培養學生就業所需的綜合能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能適應幼兒園崗位的要求。構建既體現職業性,又能體現師范性的以能力培養為主的課程體系,為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提供參考依據。
具體目標如下。
1.明確能力培養要求,探尋適合本地發展需要的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優化的方法與策略。
2.為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科學合理設置提供依據。
3.為發揮職業教育的優勢,培養既具有職業性同時也具有師范性的,適合本地經濟發展需求、符合現代化社會需求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提供示范樣板。
4.優化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內涵質量。本課題針對現有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情況,從學前教育專業就業現狀探討課程體系的重構,對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有針對性進行重組、整合,并與用人單位需求掛鉤、與社會需求掛鉤,明確專業培養目標,科學合理開設課程,使之符合就業的需要。
5.制定以能力導向的專業課程體系設計框架,引領廣西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建設與市場接軌,總結調整學前教育的專業課程體系,以適應新形勢下的就業要求,突出專業優勢,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二、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研究意義
1.可優化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課程始終是職業教育和教學改革的核心。課程改革有以下幾點經驗:一是職業教育的課程應該從工作崗位、工作任務出發;二是職業教育要強調能力本位;三是職業教育要求企業和學校合作;四是職業教育如何做到實踐和理論整合,工作過程很可能是一條路徑、一個手段、一個結構;五是模塊課程的靈活性對實行彈性學制、學分制很有參考價值。
2.可提高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核心就業能力。圍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核心就業能力――會獨立設計和組織幼兒園教育活動,通過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加大訓練力度,可讓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真正掌握這一核心就業能力,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后能迅速獨立開展工作。
三、學生能力調研的基本情況及反映出的問題
玉林市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自2011年增設學前教育專業,2012―2014年每年招生的人數都達800多人。為了確保我校學前教育專業發展的良好勢頭及教學質量;為了使學生獲得一定的專業知識、職業技能,我們課題組成員針對我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基本能力、專業能力及關鍵能力的培養,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在科學統計的基礎上對調查情況進行了分析。
本次調查對畢業學生發放問卷50份,共回收45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0%;在校學生發放問卷100份,共回收100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對已經工作的學生或頂崗實習的幼兒園園長發放問卷30份,共回收30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綜合分析此次調查、訪談活動,我們發現同學們對我們學前專業的課程設置還是相對認可的,大部分同學都滿意目前的學習狀況和課程安排。在我們問卷及訪談調查的過程中,同學們在課程設置及一些課程安排方面的意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畢業學生根據自己的工作經歷,向學校提出今后應該注重專業技能及教學技能的課程開設。
2.在校學生認為每個學期開設的課程過多。
3.不少同學認為所學教材理論性強、難理解,跟不上社會需求,適用性不大。
4.有的學生認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幼兒園也采用多媒體教學,學校應開設課件制作的課程。
5.由于社會的需求及就業的壓力,很多學生對自身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并不僅僅滿足各種文憑、證書,但個人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ψ隕淼姆⒄狗較蚴敲悅5摹K以很多同學希望學校能在教師資格考證方面為他們多做些輔導,讓他們更好地完成人生目標,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通過對學前教育專業在校生、頂崗實習學生、畢業生及幼兒園園長的問卷調查,學前教育存在課程觀念重理論輕技能,課程內容以學科為本位,實用性較差,教學手段單一,嚴重制約著學前教育的發展,學生基本能力、專業能力、關鍵能力的欠缺等問題。因此,構建基于能力培養的課程設置體系迫在眉睫。
四、能力導向的學前專業課程體系設計框架
能力是指能夠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的主觀條件,是直接影響活動效率,并使得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心理特征。在按專業培養人才模式下,哪些方面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應該具備的能力?這些能力應該由哪些課程進行培養?如何對學生的能力進行有效評價?都是設計能力培養為重點的課程體系時應該認真探討的問題。
經過調查發現,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存在如下主要問題: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工作和方法應用不熟,缺乏團隊精神和交流能力,協作水平能力有待提高;教師普遍沒有意識到應該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相應能力,特別是對于上述與職業密切相關的能力。因此要實現能力培養的目標,首先要轉變教師的這種認識。
1.確定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應具備的能力。為了使能力培養具有可操作性,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對本專業畢業生應該具備的能力開展廣泛的討論,要從技能、認知、情感、動機等方面,總結畢業生應該具備的主要能力。
為了使教師對畢業生應該具備的能力認識得更加理性和清晰,為落實能力的培養提供科學依據,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校期間要掌握基本能力、專業能力、關鍵能力這三種能力。
基本能力是指每種職業都需要的相同能力,主要包括語言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責任感、誠信度等;而不同的則可稱之為專業能力,主要包括適應某一工作崗位所必需的專業知識、專業態度、專業技能、專業素質等。關鍵能力則包括學習能力、思辨能力和社會能力。由于知識、技能、經驗及其他原因,很多人一生需要從事多種職業和崗位。這三種能力具有顯著的層次性。基本能力處于最低端,專業能力處于中間層次,關鍵能力處于最高端。學生經過在校學習,要掌握這幾種能力,才有可能勝任未來的幼教工作。
2.探討能夠培養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力的課程。有了需要培養的能力,就應該將這些能力培養分解到具體的課程中去,對于與專業知識密切相關的“專業能力”,教師們的認可度較高,培養這類能力的課程也容易落實,關鍵是要改革現行的課程體系,引導教師和學生都朝著能力培養的方向努力。
3.將能力培養的目標落實到課程的教學大綱上。課程對能力培養的具體要求,就應該在課程的教學大綱中表述出來,明確哪些是在本課程中應該培養、需要加強,甚至是進行評價的能力,要求落實到文本上,要成為教學大綱中不可或缺的內容。
4.以學生為中心,構建以學生為本的課程體系結構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要牢固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輔助者的理論,在課堂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要以平等、尊重的融洽關系相處,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前準備活動、課堂教學活動、課后延伸教育活動,只有這樣,學生才是受教育的主體,增強主人翁的意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5.設置豐富的教育類課程,提高學生的教育教學知識技能水平。應該提前并加大開設教育類課程的比重,增加體現教師職業技能、技巧的課程和組織理論及管理能力等課程,同時要反映當代教育理論發展水平,體現新的教學技術的發展,并增設有關科學研究與創新能力培養等方面的內容,以培養學生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技能,提高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對幼兒一日生活的支持與引導能力、溝通能力、帶班能力。
6.重新整合專業基礎和專業技能課程,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1)全面系統地設置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能力是學生未來專業發展的必備素質,是今后工作能力的支撐。我校學前教育專業開設的專業核心課程,“三學”即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幼兒衛生學,“五大”領域(健康、藝術、社會、科學、活動設計與指導)的課程,有利于學生掌握幼兒教育教學規律,培養學生的教學技巧,幫助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2)發揮優勢,優化和突出專業技能課程。幼兒教師的專業技能即從事幼兒教師職業素質能力,通常情況下,幼兒教師的專業技能主要包括說、彈、唱、跳、畫、寫六大技能。因為技能的掌握需要長時間的訓練,長時間不使用相關的技能就會出現退步的現象,不利于技能的掌握。所以,每個學期都應設置相關的技能課程,但必須對這些技能課程進行優化。同時,專業技能的訓練不應該局限在課堂上,使專業技能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除此之外,成立各類社團,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定期聘請專業教師為團員講授相關的內容和技巧,通過社團活動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方面自主學習、自主探索,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3)加大實踐課程學時,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實踐出真知,要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不是在教室里完成的,必須真正與幼兒園接軌。我校建立的“現代幼兒教育實景教學中心”,既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實訓基地,也是我校的附屬幼兒園,充分利用這一優勢,讓學生從進入專業學習開始,每學期安排學生到幼兒園見習,任課教師組織學生到“現代幼兒教育實景教學中心”觀摩課堂,幫助學生了解幼兒及幼兒教師的工作特點、要求,使得學生積累大量的見習經驗,為學習理論以及其他技能課程做好鋪墊。見習結束,開展見習研討,把自己在幼兒園的見聞與感受與他人進行交流,了解更多幼兒園的現狀及要求,開闊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對幼教工作的認識及幼兒的認識。通過學生見習、實習和頂崗實習等實踐課程,使學生在專業認知活動中接受、加工、儲存和應用信息,對教育活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分析、識別、判斷及解決專業活動中的實際問題。
經過調查和研究,學生專業能力形成的關鍵是設置支撐課程,我們必須依據學生的能力結構,重新構建我校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形成以學生能力培養為核心課程體系。只有加強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培養,才能不斷提高我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辦學質量;才能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社會,拓展個人發展空間;才能縮短學生由“校園人”到“職業人”轉變的距離,將中職類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培養成理論基礎扎實、專業技能過硬、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強的“反思型實踐者”,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為地方經濟服務。
五、學前教育課程實踐策略及教學建議
1.實踐策略。(1)技能訓練。根據各課程實踐教學大綱,提出訓練的任務,組織學生在校內、校外實踐過程中進行實際訓練,包括藝術、體育及幼教技能。(2)教育見習和實習。組織學生參觀調查、實地觀摩、調研、實際考察學前教育現狀和發展趨勢以及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狀況,保育教育見習、實習,學前教育科研實踐,為幼兒園創設環境、制作教具玩具、組織文藝表演活動等。(3)頂崗實習。根據幼兒園崗位工作要求進行現場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使學生進行必要的職業體驗和社會體驗,培養全面的職業能力,為就業做好準備。(4)社會實踐。在寒暑假或雙休日進行,組織藝術采購、幼教宣鰲⒆裳,進行社會調查和教育調查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創造一切可能實踐的條件。
2.教學建議。(1)核心課程。采用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問題導向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現場觀察、觀摩、講解、模擬教學法以項目形式開展教學;采用“做中學,做中教,學做結合”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實景教學貫穿教學過程。(2)學前教育實訓。按幼兒園教學工作過程,以實景教學和項目實訓形式開展教學,結合相應的職業資格標準要求進行教學,指導學生獲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⒖嘉南祝
[1]牛志梅.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研究[D].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4.
[2]侯艷清.廣西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4.
[3]黃靜.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數學校本課程開發與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Curriculum Setting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Education
Based on Ability Training
SHEN De-hai
吉首市職業中專學校是湘西地區的一所品牌職業學校,先后獲得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國家改革發展示范校、湖南省卓越建設學校等殊榮。是經省教育廳批注的湘西地區唯一的有資質培養幼師人才的學校。我校學前教育專業已開辦了近三十年,師資力量雄厚,教育教學設施齊全,課程體系完整,已成為學校的拳頭專業和湘西州的品牌專業,堪稱湘西地區幼兒教師的搖籃,為湘西幼教事業的發展輸送了大量的合格人才。新形勢下,隨著競爭的加劇和就業壓力的加大,特別是教師資格證從業考試門檻的提高,我校學前教育專業辦學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通過調查了解和個人的體會,我校學前教育專業要在壓力下求生存和發展,必須發揚成績、興利除弊,進一步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特別是加快課程體系建設,更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進學習機制,改善育人環境,改革評價體系,把好學生質量關,縮小幼師畢業生與幼兒園教師之間的差距,培養出優秀的復合型幼教人才。那么,如何抓好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改革,使該專業的課程體系更合理,考核評價體系更科學,以培養出更多高素質人才呢?本人結合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得出以下幾點體會,現贅述如下,不當之處,請同仁指正。
一、抓好課程改革,注重實踐教學
多年來,我校學前教育專業一直是學校的招生“大戶”,學生幾乎占了每年所招收新生的一半以上,學前教育專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既是好事,又是難事,給學校的各項工作帶來新的挑戰。為實現“招得進、留得住、學有成、推得出”的辦學宗旨,我校的學前教育抓住了教學質量這一生命線,努力抓好課程改革、創新教學模式,組織教師積極探索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課堂教學和教學管理新模式,深入剖析自己的不足,積極揚長避短,抓好課程改革。作為國家改革發展示范校,學校的課程改革應該先行,建設一個具有示范性的課程體系。為此,我們得先對自己所在專業課程有一個客觀的認識,我校學前教育專業辦學多年,課程體系比較完善,但隨著形勢的發展,也顯現出某些不足:一是重視音樂、舞蹈、繪畫、手工、普通話等的專業技能技巧訓練,忽視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重視專業知識的傳授,忽視開放型的教育實踐活動;二是課程、教法比較滯后,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重視不夠;三是學前教育學生在校教育體系和幼兒園管理體制銜接不到位。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教學一直沒有走出傳統模式,這就導致學校的課程體系,特別是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缺乏后勁,完善有余,合理不足,培養的學生越來越難以適應社會的多元化需求。現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要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新型學前教育畢業生,就要以全面發展為目標、以提高素質為手段,在學生的生理、心理、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實施系統的教育。近年來,我校學前教育專業結合實際,有的放矢,調整了課程設置及學時安排,根據需要增減教學內容,在合理開設文化理論課的同時,注重加強專業技能課教學力度。同時,實施分班分組教學,強化專業技能驗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專業技能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以后進入社會的立業之本。學校根據驗收要求,對學前教育專業的琴法、舞蹈、聲樂、試唱、普通話等科目進行了技能考核驗收,調動了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積極性,促進了專業課的教學。學前教育專業在搞好專業技能教育的基礎上,注意擬訂好學期、學年和整個3年時間內系統的見習內容和目標要求,使專業知識與專業理論同幼兒園的教學實踐保持緊密的聯系,改變過去教學與實踐脫節的現象。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到本地區的學前教育機構進行一定時間的見習和實習,并與所在幼兒園共同研究制定實習、見習計劃,完善教學實習方法,為學生配好實習、見習指導老師。在學生具體代班時,學生在幼兒園能得到本專業教師和幼兒園教師的共同指導,加快幼師學生下去學習新知識、吸收新經驗,從而促進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為培養復合型幼師專業人才提供了課程保障。
二、改進學習機制,提高學生素質
作為湖南省卓越學校,學生學習機制的建設也是卓越校建設的內容之一。要使培養出來的學生適應現代幼教需要,必須使學生具備綜合性的專業技能。學生的綜合技能提高程度和學習效果的好壞最終要受到實踐的檢驗。因此,教師要注意研究學生的學習機制,了解學生怎樣學習,然后結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機制,教師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學生在校期間,其學習方法、習慣、興趣以及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順利掌握該專業的技能,能否滿足今后從事現代幼兒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師要堅持創新思維,注意吸收和借鑒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藝術。只有把靈活的教學形式、豐富的教學內容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給學生的學習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才能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幼兒教育人才。
三、改善育人環境,提高學生發展水平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后從事的是幼兒教師這一神圣職業,學生的獨立自主和管理能力必須達到較高的水平,才能適應今后工作的需要。所以,專業教師在學校必須注重改善育人環境、提高學生發展水平。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加強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因此,教師除了對學生的專業學習進行指導以外,還應盡力為每人創造一種寬松、和諧、具有管理意識和競爭意識的育人環境。在專業內,可以以班級為單位,在班級內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讓各班或者各小組組內成員輪流組織參與各種校內外的競賽和專業技能活動。比如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加歌詠比賽、手工制作比賽、普通話比賽、舞蹈比賽、繪畫書法比賽等等活動。這些比賽活動,學生喜聞樂見,充當著主人翁的角色,樂意參與活動的組織和管理。教師在其中起指導的作用,學生起主體作用,學生主觀能動性得到積極的發揮,這樣有利于學生施展才華、鍛煉技能,使每個學生獲得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識和經驗,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發展水平。
四、建全考核評價體系,把好學生質量關
考核評價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考核評價體系包含諸多方面:文化知識考評、專業理論考評、專業技能考評等等。同時,結合學生畢業就業的實際需要,還必須對學生的應用能力作一個評價,從而確定學生的實際水平,有針對性的做好學生綜合評價。學生應用能力評價可以包括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評和社會適應性能力的考評。在上述考核評價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政治思想、工作責任心、協作精神做出整體的概括性總結,最后形成總結性評價,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最后的集中比較、排隊、審核,為科學地考核評價學生提供可靠的依據。被授予國家改革發展示范校一來,我校學前教育專業根據現代幼教對學生的實際需要和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客觀要求,對學生畢業的綜合考評實施靈活的管理體制,逐漸建立了一套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學前教育專業對畢業生實行了“四證換一證”制度,即學生必須先獲得思想品德合格證、文化成績合格證、專業技能合格證、職業資格證,然后才能獲得畢業證。這種考核評價機制的健全和完善保證了學生的質量,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適應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提供了重要保障。總之,在新的形勢下,我校的學前教育專業既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又面臨新的挑戰。作為該專業的一員青年骨干教師,我知道自己肩負的責任,在積極搞好所在專業教育教學的同時,也要積極參與到專業的教育改革當中來,當好改革發展示范校的排頭兵,當好省卓越校的攻堅者,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建設和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參考文獻:
[1]陳敏.構建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初探[J].當代職業教育,2011(11).
[2]劉濤.試論提高中職學校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效果的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9).
0 引言
從2010年,我國提出重視學前教育發展的意見之后,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勢頭是前所未有的迅猛。各地的學前教育工作都開始大興土木,這帶動了一大批本科院校開始新增、擴大學前教育專業的招生數量。可大規模擴招的背后,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如何?他們能否適應未來幼兒教師的工作?本研究通過兩個調查: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職業準備現狀調查和幼兒園人才需求調查,試圖了解在大規模擴招的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本科人才的職業適應情況。
1 研究方法
研究選取中部某市(常住人口49.8萬,屬中小城市)作為取樣對象,該市共有幼兒園758所,其中公辦幼兒園27所,早教中心7所。位于該市的一所省級二本院校中開設有本科學前教育專業,其招生數量從08年至12年分別是58人、149人、350人、390人、420人,擴招明顯。
1.1 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選取該校本科學前教育專業大三和大四共16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回收有效數據148份。所用問卷為自編問卷,經檢驗,其內部一致信度為0.89。
1.2 訪談法
本研究對該市8所幼兒園的園長進行了訪談,了解了目前該市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市場需求。所選幼兒園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訪談對象所在單位的基本情況
2 研究結果
2.1 擴招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的職業準備現狀
2.1.1 畢業去向選擇
本次調查發現,只有57.7%的同學表示畢業后愿意進入幼兒園工作,有30.9%的學生畢業后不希望從事與學前教育有關的工作。即使在想進入幼兒園當老師的學生中,也有許多由于種種原因(如:家人不支持、社會地位低、工資待遇差等)最終不會進入幼兒園工作。盡管學生不愿意進入幼兒園當老師,但他們對早教中心的工作卻期待很高。約有70%的學生愿意畢業后進入早教中心工作。絕大多數學生(67.8%)認為至今為止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足以勝任未來專業性的工作。
2.1.2 專業知識和技能準備
擴招速度較快的本科院校,其往往從師資、配套設備等方面都非常緊張。然而,理論課好上,技能課如果沒有足夠的教學設施就很難開展了。因此,在擴招較快的本科院校,往往給學生多多地上理論課,技能課的課時比較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發現,在理論、技能和實踐三種類型的課程中,53.8%的學生認為技能課程最重要,22.8%的學生認為實踐課程最重要,只有21.5%的學生認為理論最重要。問卷調查的結果發現,盡管絕大多數學生(91.9%)認為,理論課的開設還是有必要的,但對理論知識能否在幼兒園中運用卻不抱信心,只有38.9%的學生認為所學的理論知識能在日后的工作中用到,36.9%的學生認為理論知識在日后的工作中是沒用的。這與我們在園長訪談中一些園長的看法也相同。
2.1.3 實踐經驗準備
大規模擴招的背景下,讓學生進入幼兒園見習和實習幾乎成為一種奢望。沒有一個幼兒園能夠容納如此之多的學生見習。問卷調查發現,多數學生(71.1%)認為,該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理論和實踐結合不并緊密,78.5%的學生認為平時見習機會較少,95.9%的學生認為實習是非常有必要的。大部分學生(73%)認為,他們平時開設的理論知識類課程太多了,而技能課程(80.4%)和實踐課程(95.3%)的課時又太少。許多學校在安排學生實習的時候,都沒有安排每天的實習結束后,對一天的實習生活進行討論和總結,這就讓學生陷入“學而不思”的狀態,最終陷入到每天給小朋友穿衣打飯這些瑣事中,學生實習半年,只會覺得自己做了半年保育員,除了累也沒有真下學會什么。
2.2 幼兒教育機構人才的需求
根據我們對許昌市8所幼兒教育機構的訪談,我們發現,市場目前對學前教育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2.2.1 期待高學歷人才的加入,卻有抱有疑慮
目前,所有8所幼兒教育機構中,招聘教師的學歷起點是高中。但所有幼兒教育機構的園長均表示,非常希望有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生加入他們機構。在他們看來,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生受過較好的專業訓練,到幼兒園工作會更容易上手,對幼兒園的發展也更有利。如某幼兒園的園長說:“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生的發展后勁很大,未來也可能有更好的發展。”
然而,多數幼兒教育機構的園長都認為,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生理論較強,而技能較弱,還需要大量的后期培訓,進入幼兒教育機構后不能直接上崗工作。而高學歷的人才所要求的待遇還普遍較高,這就讓一些園長對這些人才“皺眉頭”了。一些園長表示,在對待應聘者時,不論應聘者有多高的學歷,在面試時都要接受一樣的考核,而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后,不管是本科生還是專科生,專業的還是非專業的,待遇都沒有差別。
2.2.2 看重應聘者的道德素質
絕大多數幼兒教育機構在招聘人才時看重的首要是道德素質,如人品、對待工作的態度是否認真積極,是否熱愛幼兒教育工作、熱愛幼兒,是否有責任心等。其次,部分園長提出個人的個性心理素質也是他們在招聘時看重的一個方面,如否能夠承受壓力,是否有靈氣,愿意學習等。如某幼兒園認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應該具備五大素質:正氣、朝氣、大氣、書卷氣和靈氣。(這五大素質多為道德素質和個性心理素質);還有一個幼兒園認為一個合格的幼兒園老師應該“德才兼備”,要有道德、有熱情、有愛心,并有堅持不懈的個性品質。對于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園長們紛紛表示不是最重要的,這些都可以在日后的工作中通過實踐和培訓來提高,而一個人的道德素質和個性心理素質卻不是那么容易改變的。如某幼兒園的園長說:“才藝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這位未來的老師)能不能關注孩子的生活。”2.2.3 看重應聘者的專業技能素質,而非理論知識
在如何看待理論知識上,各幼兒教育機構的園長的認識不一。有些園長認為,理論知識很重要,也有一些園長認為,理論知識在幼兒園的教學中根本用不上。實際上,在我們的調查中發現,所有8所幼教機構在招聘時,考核的內容均為應聘者的專業技能素質,如唱歌、跳舞、彈琴、繪畫、講故事、說課、上課等。最初我們假設,如果幼兒教育機構看重應聘者的理論知識,就會通過筆試或面試來了解應聘者的專業知識情況,然而實際在我們訪談的8所幼兒教育機構中沒有一家安排有這樣的內容。這足以說明,各幼兒教育機構在招聘人才時,更看重的是應聘者的專業技能,而非理論知識。
3 討論
以上的研究結果告訴我們,第一,擴招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的培養并不成功,通過三至四年的專業學習,他們并沒有為未來的職業作好準備。具體表現為學生所學知識不能盡快向教育能力遷移,從而幼教工作的無從適應。
表2 目前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培養中理想、市場與學校的差距
注:√很需要,較需要,×不需要.
第二,目前我們對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的培養與市場的需要有著很大的差距。從表2可以看出,理想的學前教育人才需要有較好的理論功底和專業技能,并且要有很好的實踐能力,市場需要的學前教育人才需要有很好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卻不需要有什么理論知識功底。恰恰相反,目前我們培養出的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有著很好的理論知識功底,而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卻很弱。很明顯,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是不能受到市場的歡迎的,這也解釋了為什么許多幼兒園盡管在口頭上說希望招聘學前教育專業高學歷層次的人才,但在行動上卻沒有任何表示的重要原因。因此,目前我們在學前教育專業本科層次學生的培養方案上是存在一定問題的。
4.1 從培養目的看:重學問輕道德
從以上研究結果看,市場是非常看重人才的道德素質的,例如敬業、熱愛幼兒及幼兒教育事業、有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等。專業理論、專業技能甚至實踐能力在園長們看來都應該排在道德后面。然而,高校在培養人才時,更看重的卻是學生的“學問”。這與市場的需求相距甚遠。
4.2 從培養目標看:重知識輕技能
目前,該校本科學前教育專業更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培養,而忽視了對技能的訓練。而市場則要求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后有過硬的教學技能,對知識的要求反而沒那么高。學生名義上學歷合格了,但實際上能力卻不過關,許多學生大學四年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無法直接在幼兒園的工作中使用,不能直接上崗。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9-0222-02
一、前言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最終目標是高技能、高素質的幼兒園一線教師。聲樂技能課是學生走上幼教工作崗位不可或缺的主導課程,作為幼教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會唱,而且還要會教。然而,當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技能課大多是以教授聲樂唱法和技能為主,與音樂教法課程脫節。因此,如何將聲樂技能課融會貫通以適應當前幼兒園教學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技能課與音樂教學法課程的整合性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可行性策略。
二、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技能課教學的現狀與問題
1.聲樂教學模式單一及教材體系陳舊
幼教專業學生不僅要掌握聲樂技能方面的知識,而且要具備設計和組織幼兒園音樂課的綜合教學能力。當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技能課和音樂教學法脫節,教學多為單純的技能傳授,上課內容多為專業的民族、美聲歌曲。教學方式為教師講授、學生模仿、技能訓練,缺乏學生對幼師聲樂教學模擬訓練,學生學會了怎么唱,卻不知道怎么教。這種單一的聲樂教學模式不適應幼兒園對一線教師的要求。
目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使用的教材內容單一,沒有相應的聲樂教法課程,內容設置為專業聲樂技能知識,缺乏幼兒園聲樂教學活動理論知識,練聲歌曲缺乏兒童歌曲,導致幼師學生對幼兒園教學歌曲資源儲備不足,無法快速適應幼兒園音樂課實際教學崗位。
2.聲樂技能課教師缺乏音樂教法素養
目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技能課教師對音樂教法課程掌握層次相對薄弱,教學上僅限于發聲方法和技能訓練,缺乏聲樂教學組織方面的引導,難以實現和幼兒園音樂教學工作切合。很多學校尚未開設音樂教學法課程,開設課程的學校也是聲樂技能課和音樂教法課程分開教授,技能實踐和幼兒園教學沒有融合在一起,難以實現“學以致用”。
3.實踐技能基礎經驗欠缺
如何將學到的聲樂知識轉化成幼兒聲樂教學的材料,是從事幼師工作的基礎和著重點。但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是初中畢業生,大多沒有接受過專業聲樂訓練,聲樂基礎相對較差,對音樂教法課程沒有實際經驗。除此之外,當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考試還是沿用音樂學院的考試評價方法,聲樂考試僅注重學生的聲樂演唱水平,卻忽略了學生聲樂教學能力的考察,不利于從事幼教工作的能力培養。
三、音樂教學法課程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技能課的重要性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技能課是一個師范課程,師范課程主要特點就是師范性,而音樂教學法課程是實現其師范性的載體。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開設的聲樂課程,最終都將作用于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教學中,可見無論你的聲樂技能達到了多少級別的水平,要想從事幼兒園的教學工作,都要科學系統的學習相應的音樂教學法課程。
通過音樂教學法課程的運用,將所學習的聲樂技能知識通過音樂教學法的設計應用到幼兒園教學中,實現組織音樂活動,編制具體聲樂活動教案,并對幼兒的聲樂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從而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性的幼兒教師,可見音樂教學法課程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從事幼兒園聲樂教學活動的基礎,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技能課學習中處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四、聲樂技能課與音樂教學法課程的整合性策略
從當前幼兒園對一線教師的需求角度,社會需要我們培養能夠掌握聲樂專業知識的幼師教學性人才,作為未來的幼兒教師不僅要掌握聲樂演唱技能的專業知識,而且還要將聲樂技能課程與教法課程有機融合起來,構建以實用性為基準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現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整合策略探討:
1.轉變單一的聲樂技能專業教學模式,重建具有幼師特色的聲樂教法綜合課程。
改革課程體系設置,把幼兒園的實際需要與中職院校聲樂教學內容結合起來。中等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從事幼兒園一線教學的幼兒教師,要求學生在畢業后能勝任幼兒園的日常教學工作。同時,在幼兒園教授聲樂課,需要學生能夠獨立的設計并教授聲樂活動課。幼師畢業的學生不僅要具備聲樂技能方面的專業知識,而且需要將聲樂技能用音樂教學法展示給幼兒,用科學專業的音樂教學法引導幼兒完成音樂上的感知。
轉變目前的聲樂技能課程和音樂教法課的單獨授課的陳舊課程體系。在聲樂技能課中貫穿音樂教法的知識,讓學生邊學邊教,在音樂教法課中以技能教學課為示例,使學生在聲樂教學實例中理解音教法專業知識。
2.促進聲樂技能教師與音教法教師的學科交流與切磋,加強教師對學前教育專業知識培訓。
聲樂技能課教師與音教法理論課教師在各自專業方面都有獨特優勢,也有相對的不足,加強技能課與理論課教師間的知識融合,能各自取長補短,促進教學方面的改革創新,有利于學生對技能和理論知識的融會貫通。當前的技能課教師多數畢業于專業的音樂師范院校,在聲樂技能上具有較高水平,但是學前教育專業知識相對薄弱,加強教師學前教育專業理論知識的培訓,提高教師對學前教育專業特點的認識和創新。
3.鼓勵一線教師創編聲樂校本教材。
幼兒園教學實際決定了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特點,不但要突出聲樂專業知識,更要側重如何設計聲樂教學,我們當前使用的聲樂教材教學內容主要是聲樂技能方面知識,缺乏聲樂教學方法的應用知識,陳舊的課程體系不適應當前學前教育教學。組織相關專業的行家和從事幼師專業教學的一線專業教師針對學前教育聲樂教學實際編寫聲樂校本教材,從幼兒園對幼師學生的實際教學要求出發,立足本校幼師學生的聲樂專業知識水平以及教學能力,注重聲樂專業技能課與教法理論課程的交錯融合,使學生在聲樂技能課中通過課堂聲樂教學理解鞏固所學的聲樂技能知識,促進幼兒園聲樂教學能力的提高。
4.改革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考試評價體系。
當前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考試大多沿用音樂學院聲樂表演的考試評價體系,側重學生聲樂技能方面的考核,忽略學生對聲樂教學方法的教學能力考核,不利于學生畢業后從事幼兒園工作的聲樂教學實際。改革當前的聲樂考試評價體系,增加學生小組模擬幼兒園聲樂授課,通過對聲樂教學的展示,增強學生對自己教學能力查缺補漏。同時,聲樂考試評價融合音教法課程應用,切實促進學生幼兒園實際教學能力提高。
5.在幼兒園聲樂見習、實習中激發學生對聲樂技能與音樂教學法的整合意識。
幼兒園的聲樂教學能力是檢驗中職學前教育畢業生合格與否的尺度,聲樂技能課和音樂教學法課程不僅要在課堂教學上相互融合,而且要通過聲樂教學見習和實習技法,激發學生對技能與理論整合必要性的觀念。
通過幼兒園教育聲樂見習,觀摩幼兒優秀教師教學課堂,用寫總結的形式啟發學生意識到從事幼兒園聲樂教學活動,不僅要掌握專業的聲樂技能,而且要學會把聲樂專業技能知識通過設計教案、組織教學,認識到音樂教學法在幼兒園聲樂教學的重要性,從觀念上整合聲樂技能課和音樂教學法的整合。
五、總結
聲樂教學活動是幼兒園重要的教學內容,中職學前教育專業作為培養幼兒園教師的搖籃, 要摒棄落后的不適應幼兒園聲樂教學的教學體制,改變教學觀念,整合聲樂技能課與音樂教法課。本文從幼兒園對一線幼兒教師的實際要求出發,就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技能課與音樂教學法課程的整合性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解決該問題的可行性策略,旨在提高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幼兒園音樂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袁桂林. 現代教育思想專題[M].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9.
[2]徐金陽. 加強音樂教師教育專業“師范性”策略[J]. 藝術教育, 2013,(4):6.
[3]于洋. 對學前音樂教育研究的探索[J]. 大眾文藝, 2011,(2):3.
[4]劉鐵男. 學前音樂教育發展誤區與完善策略[J]. 時代教育, 2012,(2):5.
[5]黃虹.引入音樂概念學習,建構普通音樂教育課程模式[J]. 中國音樂教育, 2000,(8):10.
[6]劉效東. 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J]. 蘭州學刊, 2000,(1):50.
[7]劉效東. 尊重游戲活動規律是幼兒全面素質提高的前提[J]. 蘭州學刊, 2000,(6):52.
[8]沈雯. 幼兒藝術教學情境主題的類型[J]. 學前教育, 2009, (11):2.
當前的中職學校過多的重視招生數量,而對于學員的質量卻要求相對較低,這就造成了學生的生源素質相對較低,這對提高中職學校的質量十分不利。分析主要原因是由于當前的社會中很多家長對中職教育不夠認可,他們普遍認為在中職學校學生根本就學不到真本事,對將來的就業也不會起到太大的幫助,就是在混日子。所以,更多的學生和家長在中考過后都會選擇讓孩子進行高中教育,這就導致大量的初中畢業生紛紛進入高中階段進行學生,把本該進入中職的學生搶走了,這也是現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陷入招生困難的主要原因。所以現在更多的學校為了招到學生,把自己的招生標準普遍都降低了,甚至現在很多學校都在實施只要初中畢業的學生就招收,把重點選拔變成普遍培養,各種招生考試也只是變成了走過場。
1.2教師的教育理論基礎不足
當前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師,絕大多數是從專業的藝術院校舞蹈專業的畢業生,這些畢業生其對舞蹈方面都有著很強的專業功底,他們具備相對較高的舞蹈水平。但是,作為一名專業的教師,還應該具備相關的專業教育學的理論知識。有一些教師對教學規律的把握相對不足,缺乏一些相關的經驗,這就說明教師也應該加強對自己教育理論方面的學習,掌握更多的理論知識,更好的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由于幼兒教育的關鍵在于教師,因為幼兒的年紀太小,對外界的各種事物幾乎都不太懂,這就要求把所有相關的學習上都要依靠教師的指導。這也對幼兒教師提出了更為嚴格的標準,因為只有中職學校培養出的幼師他們付出較大的努力,才會使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和進步,這樣才會達到最終的目的。
1.3相?P的教材已經不能滿足教學需要
從總體上來看,當前的中職學校在學前教育舞蹈教材方面存在一定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當前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材內容已經嚴重不能適應現在社會的發展要求,由于教材多年沒有改動,使得教材的主要內容還是過分的重視舞蹈的教學設計和活動安排,這樣就使教學的主要內容過于追求大而全,導致種類過多,教材的內容過于雜;這也造成了教師的教學難度增加了很多,不利于有效的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這些教學的內容與目前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實際已經不能相適應。這也說明我們應該加快教材的改革步伐,不能停留在再以前的內容上,這樣就會缺乏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自身顯著特征,教學的概念性過于突出,教材的主要內容在于應用方面顯得不足等這些問題是需要盡快解決的突出問題,通過這樣的教學內容,進行中職學前教育舞蹈教學培養出來的這些畢業生,是不能適應將來發展需要的幼教。
2.中職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的改進辦法
2.1大力發展學生舞蹈的職業實踐技能鍛煉
中職學前教育是面向培養職業技術技能人才的主要陣地,是培養幼教工作的搖籃。面對幼師隊伍的短缺現狀,學前教育專業應該看準時機,加快發展步伐,鎖定中職學前教育培養的對象,加快行業的自身發展速度。但是,當前我們的發展程度離目標還有很大的區別,在結合以往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專業方面,幾乎都是通過研究理論教學的技能專業知識,對其中的教學內容有些偏難的問題應該進行整合刪除。這樣才能徹底改變當前的教學不利的困難局面,同時也需要我們下大力氣,做好中職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的改革研究工作,為培養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學生提供基礎保障,這樣才能促進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舞蹈水平和能力的快速提升,全面促進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發展。
2.2加快教材的改革力度
現在的中職學前教育舞蹈教材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在這些方面還需要進行改進。所以,應該特別重視舞蹈專業的教材,并且對現有的教學體制內容進行優化改革,把那些不適應當前中職學前教育的舞蹈教學內容及時更新,對那些教學內容比較難的內容要及時進行降低,這樣才會把主要的教學內容調整到最佳狀態,才能適應現階段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水平。在對教材的改革過程中,應該合理制定相關的舞蹈教學的目標,這個目標應該做到符合實際情況,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通過對這些教材的重現改變與安排,能夠更好地實現當前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有效提高,促進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水平的快速提升。
2.3要強化舞蹈教師的素質提高
———根據社會需求設置學前教育專業
1998年,山東英才職業技術學院的前身山東英才專修學院成立。學院首先面臨的問題之一便是設置什么專業。我們敏銳地觀察到,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外語在社會交往和工作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學好外語的重要性也愈益受到重視,學習外語從娃娃抓起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幼兒英語班遍地開辦,很多幼兒園也相繼開設幼兒英語班或以雙語為特色增強對家長的吸引力,但絕大多數幼兒園缺乏懂外語的幼兒教師或懂幼教理論的外語教師。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需求。于是,在辦學之初,我們便開設了學前教育(自考專科)專業,使之成為學院最早開設的五個專業之一。2000年,學院開始涉足于高職教育,最早開設的三個專業便是學前教育、英語、計算機信息管理。當時曾有一師范大學的教授勸說我們:學前教育專業,我們本科招生都不好,你們辦高職這個專業就更困難了。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一方面,一些國辦幼兒園難以為繼,各地幼師正在調整壓縮;另一方面,民辦幼兒園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長時間內急缺一大批具有外語應用能力的高素質的幼兒教師。我院又具有培養這種新型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能力。我們毅然將學前教育專業作為特色專業加以培植。經過5年的實踐,我院的學前教育專業茁壯成長,在校生規模達1300余人,居全省學前教育專業之首和全國學前教育專業前列,教育質量、就業率、社會信譽均居我院和全省同類專業前列,展現出生機勃勃的發展活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學前教育專業的成功設置,給我們以啟示:要不唯本科高校所為,不唯權威所云,注重社會調研,注重社會需求,注重自身條件。5年來,依據這一啟示,我院成功設置了39個統招專業。
二、從一架鋼琴到百間琴房
———踐行育人理念,加大投入,提升技能培訓條件
1998年,我院學前教育專業設立之初,為自考助學,被人稱為典型的應試教育。但這個專業的帶頭人孫汀蘭教授牢記學院的“面向市場經濟,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的辦學理念和“專業知識+現代化技能+精神面貌”的育人理念,努力將它們貫徹到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辦學之初租賃校舍,辦學條件簡陋,學院為學前教育專業購置了一架鋼琴,建立了形體房,不僅使學生們在兩年間以高通過率獲得自考文憑,還掌握了舞蹈、鋼琴等技能。2000年,第一屆畢業生被各幼兒園搶聘一空,這更加堅定了學前教育專業師生按照學校辦學理念、育人理念繼續前行的信心和決心。轉為高職學歷教育后,學院和學前教育專業更加注重實習實訓條件的建設、實習實訓教學環節的落實、雙師素質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學院在校內為學前教育專業建立了有百家琴房、多間形體房、畫室的建筑面積2000多平方米的藝術素質培訓中心,建立了能容納2000人可排練兒童節目、培養學生歌舞應用能力的實驗劇場,還建設了雙語教學實訓室、幼兒健康檢測與保健實訓室、蒙臺梭利教育實訓室、電腦課件制作室等實訓室,使校內實訓條件達到較高水平。學院注重校外實習基地建設,2001年學院和企業聯合投資建設學前教育專業實習基地,與山東省商業集團總公司共同投資400萬元(各占50%股份)建立起山東英才銀座雙語藝術幼兒園。由于有先進辦園理念、優秀的師資,這所幼兒園成立一年便成為濟南最好的高檔次幼兒園之一,現已在全省發展有6所分園,成為我院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習和就業的主要基地。此外,學前教育專業還先后與山東大學幼兒園、山東師大幼兒園、山東省實驗幼兒園等20所省級實驗園、濟南市兒童保健所等單位建立了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這一切,保證了師生具有充足的高水平實習實訓條件。由于畢業生素質高、能力強,學院同用人單位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因而學生的實習問題落到了實處。學前教育專業還探索出頂崗實習、輪崗實習、實習就業相結合等的實習方式。
三、嘔心瀝血八載,三代人共育英才
———孫汀蘭教授、楊文副教授和她們的教師團隊
我院提出“名家治校、名師執教”的辦學方略,在學前教育專業得到充分體現。該專業集中了孫汀蘭、楊文、趙春梅等數位山東省內外名師。孫汀蘭教授曾任東北師大、山東師大學前教育專業教授,是國內知名的學前教育專家和學術帶頭人,出版有8部學術著作,30余篇,8年來,一直是我院學前教育專業負責人和主要設計者。2006年,孫汀蘭教授擔綱申請山東省教育廳立項教學改革課題“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雙語教學整合課程改革研究”,獲得批準并得到教育廳資助。楊文副教授,是留學英國諾丁漢大學專修兒童英語教學法的中年教師,有長期在幼兒園講授幼兒英語的經驗,創造了“全息全感幼兒英語教學法”,被評為我國現代外語十大教學流派之一,出版有教材、錄相帶,其教學片由中國教育電視臺向亞洲地區播發。她還提出幼兒教師“兩專一化”的創新性理論(幼兒教師英教化、英語教師幼教化、幼兒英語教師專業化)。趙春梅副教授曾長期任幼兒園園長,現任山東英才銀座雙語藝術幼兒園總園長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指導教師。另外還有教授、副教授8名。學前教育專業從創業開始便占據了學術研究和教育的制高點,奠定了領先同類專業的基礎。學院還注重為學前教育專業搭建具有雙語水平、學歷、年齡、職稱結構合理的師資梯隊。目前,該專業有專業教師60余人(其中研究生10余人、在職攻讀碩士學位近10人),可承擔全部專業課、技能課教學任務,同時還聘請20多位幼兒園長作兼職教師,定期來學院作報告、指導實習。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確保了較高的教育質量,在歷年的學生抽樣調查中,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師資配備、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的滿意度均在96%以上。
四、“五學八法六能”與“一二三四五六七模式”
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朱家雄教授作了“走向生態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報告。朱教授從為什么提專業成長這個問題,教師專業成長做些什么,如何進行教師專業成長三個問題入手,運用生態學的觀點生動形象地剖析了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成長問題。針對當前存在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脫節,教師不知如何作為以及教師從業過程中身心疲累的問題,朱教授提出必須重視教師的專業成長問題。朱教授從科學主義取向引領下的幼兒園課程過多關注理論是否正確,理論是否能演繹于實踐,教師能否把握和運用理論的問題出發,通過對比建構主義的教育,不同國家、地區的文化、經濟等差異性,對社會文化進行反觀。他指出,教師的專業成長應該走向實踐理性,走向生態,要在情景下和關系中理解學前教育;教師的專業成長是要讓教師成長為解決實踐問題的實踐者,而不是成為正確理念的實施者;教師要根植于具體的教學情景,成為行動研究者、實踐反思者;教師要在反思和行動研究中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讓自己的教學有意義。
會議就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科建設和課程規劃建設問題分組展開了討論。
分會場一:本科一組
閻水金副教授首先介紹了2006年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稿。為了適應社會對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要求和上海市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以及學前教育專業發展的要求,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確立了不同層次的多元化培養目標,其課程設置由校通識課程、院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和拓展課程組成。
與會代表圍繞閻老師的報告展開了討論。代表們重點討論了拓展課程。在歷時三個小時的討論中,代表們針對以下四個問題各抒己見。
1.各院校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思考培養方案。西北師范大學魏新民教授等提出,各地的實際情況不同,培養目標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培養方案上也應該,課程設置應該具有現實的應對性和培養目標的指向性。西北師范大學鄭名老師提出,為保證學前教育課程體系的自身特點,培養方案的核心課程應該是共同的,所以在核心課程的設置和編排上應該達成共識。
2.分層次培養目標對教材編寫的要求。河南大學葉平枝老師等提出了在分層次培養目標確定后的教材建設問題。如核心課程的教材建設,專業特色的精品教材建設,專、本、研各層次教材的分層建設等問題,希望有實力的院校能率先進行教材建設。
3.課程方案的設置和教師專業發展的關系問題。與會代表就學前教育專業發展和社會需求的關系問題,課程設置和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課程設置和幼兒園教師的培養和發展等問題展開了討論。華中師范大學蔡迎旗副教授提出了課程設置和專任教師短缺的矛盾問題。南京師范大學虞永平教授指出專業設置過泛、拓展過寬、課程設置過多可能會影響高校教師的專業成長和自身發展,課程方案過多迎合市場的需求,可能會影響專業的品性,課程覆蓋太寬后,專業的深度就無法顧及,所以覆蓋要有相應的辦法,如通過對核心課程的聚焦來達到收縮等目的。
4.課程分布的不均勻問題。葉平枝老師也對課程方案中課程設置過多的問題提出了疑問,并討論了課程精簡的問題。周兢教授認為,高校教育類課程加多減少,整合不夠,會造成學生忙于上課而無暇看書、思考的現象。鄭名老師指出,通識課、專業課、技能課、選修課比例不夠合理,各學段課程分布不夠均勻,為此,他就如何處理課程方案中的學時安排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西南大學的蘇貴民老師則提出了如何合理有效地安排實習和見習的問題。
此外,與會代表還討論了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和五大領域課程之間的重疊或重復問題,技能課和專業課的關系問題,課程要求和課程資源的矛盾問題,學前教育課程發展中的繼承和創新問題。
最后,虞永平教授在總結時指出,在市場呼聲日隆的形勢下,學前教育的課程方案設置要保持專業理性,在學會適應市場的同時,也要學會改造市場或放棄市場。
分會場二:本科二組
郭力平副教授首先介紹了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的課程計劃以及2006年本科教學計劃的修訂稿。
郭老師指出,通過對社會需求及人才流向的調查分析發現,目前上海市乃至全國學前教育行業缺口較大,整體水平也正在逐步提高;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大多服務于上海的各個幼兒園,但流向其他相關行業的畢業生數也在增加。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對教學計劃的修訂基于如下四方面的考慮:一是華東師范大學本科人才培養方案(課程結構主要為:學校通識教育課程、院系教育課程、專業課程);二是學前教育學科發展的基本走向(主要課程表現為:學前教育理論與社會文化研究、學前教育政策法規與管理研究、學前教育發展與教育應用研究、學前教育課程教學與教師研究);三是上海市以及我國其他地區的需求;四是本學院的條件和資源,包括硬件設施以及師資配備等情況。郭老師還詳細介紹了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內容,指出學科門類較齊全,學科間相互滲透、交叉。
與會代表針對拓展類課程、師資、教育實習、專業面試等細節問題開展了交流。
拓展類課程問題:拓展類課程中設置的三個方向(學前教育方向、兒童英語教育方向、兒童傳媒服務方向)是否已招生?怎樣解決兒童英語教育方向、兒童傳媒服務方向與學前教育專業之間的關系?
師資問題:課程實施最重要的是師資問題,怎樣落實師資建設?專科教師與本科教師是否有交叉?怎樣解決師資上的資源共享問題?本院師資有多少?如何指導學生開展幼兒園五大領域課程的活動方案設計?專科與本科師資分開是否有利?藝術類課程怎么安排,師資怎么解決?學生的教育實習由誰承擔?
教育實習問題:怎樣安排學生的教育實習?如何安排他們的畢業論文寫作?實踐課程怎么安排?
專業面試問題:招考時如何對學生進行專業面試?
其他問題:綜合藝術教育類考生招生多少?如何收費?高職生與本科生培養目標如何定位?如何避免課程重復?綜合藝術教育類學生與藝術系學生是否有沖突?等等。
分會場三:專科組
龐建平老師介紹了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高職培訓的目標、培訓規格、課程類型等,并就讓學生在見實習環節提高理論聯系實際水平的問題同與會代表作了交流。龐老師指出,華東師范大學非常注重各個年級的見實習,明確幼兒園、學生、指導教師各自的職責,與幼兒園進行及時的交流。在此過程中不斷反思調整學前課程內容,既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注重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可持續發展條件和機會,讓專科教育和后面的高學歷層次教育形成一個有序的坡度。
與會代表就“如何平衡學生的文化課素養和藝術素養的比例”問題展開了討論。原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博士生導師、現上海行健職業學院學前教育系主任王振宇教授認為,學生迫切需要加強教育學科理論知識的學習,尤其是兒童發展心理學,從而增強解讀兒童的能力。王教授認為藝術技能教育占去了學生過多的時間,縮減了專業理論的學習時間,改革藝術技能教育問題應進一步研討。
如何幫助學生盡快進入職業角色?上海行健職業學院的做法是將上海學前教育現狀作為必修課引入課堂,邀請各區的教科研骨干為學生作報告,讓學生在學校里就了解幼兒園的實際情況。
在談到上海市幼兒園師資現狀的問題時,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施燕副教授認為,盡管上海市每年都有大批學前教育專科、本科學生畢業,同時還有其他形式的短期培訓畢業生,上海幼兒園教師的缺口仍然很大。而學生通過各種形式學習專業知識的機會實際上還是非常少,使得幼兒園教師的整體素質仍然不高,職業發展的后勁不足,幼兒園教師的文化素質和教學能力都亟待提高。
河南鄭州幼兒師范專科學校盧新予副校長介紹了該校集體電子鋼琴課的教學改革經驗。該校改革了傳統的藝術課教學方式,將伴奏、視唱、樂理等不同科目的內容融為一體,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該校還實行教師下園制度,要求教師將幼兒園活生生的改革經驗帶到學校里來與學生作進一步的探討,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馬鞍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王方老師有十年幼兒園園長經歷,她站在園長的角度生動地描述了一個幼兒園教師的基本要求。王老師認為,作為幼兒園老師,首先眼中應該有孩子,對本專業高度認可并充滿興趣,而不是多么嫻熟的鋼琴技巧和多么優美的舞姿。另外,王老師非常強調學生參與幼兒園保育、班級管理、教學管理等各個方面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幼兒園教師的職責,不斷反思實踐。
隨著社會和專業本身的發展,幼兒園教師的培養已經從重傳統的“吹、拉、彈、唱”樣樣精通模式,向重教師與幼兒溝通的能力、教學反思的能力、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方向轉變。在新的形勢之下,學前教育專業如何有針對性地設置課程,有效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和專業素養,平衡藝術課程與文化課程的學習時間比例,注重教師教學機智的訓練等等問題都在研討中得到大家的關注。一些學校在相關問題上的成功嘗試也為學前教育專業專科課程改革帶來了新的啟示。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馮曉霞教授主持了三個分會場的總結交流,各分會場代表對本會場討論的主要內容進行了歸納總結,并向大會匯報。馮教授高度肯定了三個分會場交流的內容及提出的建議,并指出要將教師資格認定與課程設置緊密結合起來。
隨后,馮教授代表全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術聯誼會將會旗傳遞給了第四屆主辦單位西南大學,并提出,希望每屆聯誼會有一個確定的主題,把學術和聯誼結合起來。本屆全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術聯誼會不僅讓與會代表分享了彼此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和建設的看法,更讓大家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本屆全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術聯誼會得到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幼兒教育雜志社和上海托幼編輯部的大力支持。
Link between Experts and Friends,Share and Communication
在當今時代,雖然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學前教育畢業生卻仍然十分搶手,尤其是雙語方向的畢業生,就業前景更加廣闊。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人們對學前的雙語教育期望越來越高,奠定了民辦雙語幼兒教育的社會基礎。在這些綜合因素的促進下,民辦雙語幼兒教育蓬勃興起,大大滿足了廣大家長對早期雙語教育的需求。然而,與其配套的、具備良好雙語技能的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卻嚴重缺乏,不能滿足當前教育市場的需求。據調查數據顯示,約占72%以上的幼兒園要求應聘畢業生具備良好的漢語和英語技能,從而能較好地開展雙語教學。目前,一些幼兒園的雙語教師不是外籍就是外聘英語教師,而另外一些幼兒園的雙語教師則是幼教專業或英語專業的畢業生。雖然幼教專業畢業的雙語教師具備一定幼教基礎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但他們的英語語言能力較差。特別是英語語音和口語方面存在發音不準、語言不規范等現象,很難用流利的英語組織幼兒活動,由此營造的語言學習氛圍對幼兒今后的學習可能會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反觀幼兒園的外籍和外聘英語教師,雖然他們具備良好的英語技能,語音也標準,但是他們不熟悉幼教知識以及幼兒教育的規律和特點,把英語作為一門學科來講,不能體現出雙語教育的特點也達不到雙語教育的標準,進而與幼兒雙語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最終目標不相匹配。對于這些社會教育現狀,檀東榕在語言社會學調查研究中就指出:由于缺乏合格的雙語教師,在幼兒教育實踐中,雙語教學的目標難以較好地實現,究其原因,不完善的幼兒教師培養體制首當其沖。這一理論在劉翊的相關研究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證:合格的雙語師資短缺成為制約雙語教學發展的主要因素,師資問題是開設學前雙語教育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探索一種有效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雙語教師的培養模式,為我國培養大量高素質的學前雙語教師,以滿足市場需求已迫在眉睫。
(二)學前教育雙語教學資源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由于我國的學前雙語教育起步較晚,因此在教學資源上,缺乏合適的雙語教材和配套的媒體資源。如今國家對學前教學資源還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使得國內雙語教材的質量參差不齊,存在著數量少、隨意性大、語言使用不規范等問題。還有一些高職學校的學前英語教材是選用大學本科教材,其難度與內容不適合高職學前教育學生,更缺乏系統性,根本不能滿足學前教育市場的需求。優質教學資源是確保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目前高職學前雙語教育教學中,與文本材料配套的現代媒體輔助資源比較缺乏。基于網絡的多媒體一體化設計的資源剛剛起步,還不能滿足快速發展的學前教育市場。
(三)學前教育雙語教師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學前教育雙語教師的質量和素質培養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關注和教育界的重視。就學前雙語教師綜合素質培養最應注重的問題,很多幼兒園給出了同樣的反饋內容在專業素質方面很多幼兒園都提出了“具備良好的幼師專業基本功,扎實的幼教專業知識,熟知幼兒發育特點,了解幼兒心理和充分掌握幼兒發展規律”等要求。同時,73%的幼兒園強調雙語教師應具備“扎實的英語基礎。首先應該注重幼兒教師的口語發音的培養,因為孩子的第一任英語教師太重要了;其次是注重幼兒英語游戲設計能力的培養,應了解中西文化差異”,“還應具備先進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學技能,擅長教案設計,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讓孩子在學中玩,玩中學”等。眾所周知,一個合格標準的雙語老師一方面要了解幼兒的身心發展及特點,另一方面還要能夠流利地使用雙語對幼兒的日常生活作息、游戲和其他相關活動進行有序組織,還要合理地滿足幼兒各種需求。雙語教師的專業素質一直是業界學者探討的問題,沈雪梅、趙放“合格的學前雙語教師應具備科學正確的學前雙語教育理念、多重的專業知識結構、較強的學前雙語教育教學能力”。任環在文章中提到學前雙語教師首先要熟知幼兒心理發展規律和特點,能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狀況制定教育計劃,選擇教育內容,能采用生動活潑的教育方式組織活動,并通過雙語教育活動促進兒童素質的全面發展;二要具有扎實的語言基礎,語言規范,語音標準且具有豐富的詞匯等。鄧敏認為雙語教師的專業素質是在一般學科教師的專業素質基礎上,要求具有較高的英語水平、雙語教學能力和雙語教育創新能力等。綜上所述,只有擁有崇高的師德和較強的兩種語言的語用能力,雙語教育內容的整合能力、組織能力和教育環境的創設能力,才能勝任學前雙語教師的工作,成為高素質的學前雙語教師。
(四)學前教育雙語教師訂單式培養的質量還需加強
訂單培養學前教育雙語教師,這種以幼兒園對人才需求為基準的模式,可以使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進而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此外教師團隊的重組,聘請幼兒園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老師授課,實現了幼兒園需求與學生培養的無縫對接。在調研時發現,一些訂單式培養的學前教育畢業生,到幼兒園工作后,無法達到工作崗位標準的要求,無法真正實現“零過渡期”。“而校園合作”在一些學校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學校的教師不能到幼兒園一線體驗學習,了解行業要求,而幼兒園具有豐富經驗的教師也不能到學校親臨指導,致使教學與實踐相脫節,無法實現幼兒園需求與學生培養的無縫對接,增強學生的職業技能,更不能確保教學質量。
二、學前教育雙語教師的培養策略
(一)制定科學的、切實可行的學前教育專業(雙語方向)培養方案
首先,依據克拉申(Krashen)二語習得理論和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Gardner's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對學前教育專業(雙語方向)的培養方案、教學策略,課程教材和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系統地分析和研究。本著實用、夠用的原則,制定出以“學生為中心的”切實可行的學前教育(雙語方向)培養方案。該方案突出道德教育,開設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程,并結合專題報告,師德講壇,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使他們樹立愛崗敬業的品德,成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較高的綜合素養的學前雙語教師。根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并依據教育目標和幼兒園雙語教育需要(擁有良好的中文及英語兩種語言的運用能力),在培養方案中,加設《英語語音》、《學前英語》、《英語口語》、《幼兒英語視聽說》、《英美文化入門》等英語基礎課程。特別要加強語音的學習和訓練,因為語音的學習和訓練是未來雙語教師教學的基礎。通過以上基礎課程的學習和訓練,提高學生的英語技能。與此同時,擴展選修課程的內容,使他們成為能適應城鄉各類幼兒園雙語教育需要,熟練運用漢語和英語進行保育和教育的幼教工作者。除此之外,設置《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中外兒童文學賞析》等專業課程為雙語授課模式。眾所周知,外語教育是雙語教育的基礎。反過來雙語教育又是外語教育在其他學科教學領域里的延伸。如果沒有雙語教育,單靠外語教育也很難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外語的能力。在該專業設置中首次引入專業課程進行雙語授課的模式,目的是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雙語教學環境,在學習專業的同時,提高他們的雙語綜合運用能力。使之成為真正的幼兒園雙語教師,進而凸顯本專業的特色,增強其市場競爭力。
(二)創建多元化“快樂學習”教學策略,夯實學生的英語基礎技能
基于二語習得理論中關于語言輸入、語言輸出和情感因素,探索輕松愉快地學習和掌握第二語言的途徑和教學方法,激發學前專業學生對雙語教育的興趣,發展他們雙語交際技能,提高雙語教學的質量。與此同時,通過對學生智能優勢和弱勢考查,找到適合學生個體的課堂教學方法,從一些直觀性和趣味性的教學手段入手,開展有效的語言能力訓練。最終使學生能夠充分享受學習的過程,在獲得快樂的同時掌握豐富的英語詞匯、英語兒歌、以及相關的專業術語,提高他們的英語口語、英語兒歌和英語故事等英語語言技能。良好的校園英語學習氛圍也是影響雙語學習的關鍵因素。應在良好的氛圍中,將雙語學習融于課堂內外和游戲之中。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的優勢,創建虛擬與現實相結合的英語角和學生學習小組,定期組織專題活動,提高學生的聽說和口語能力。通過一些游戲和與外教的互動活動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從中體驗英語學習的快樂。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英語技能大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提高他們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
(三)探索開發微課程和精品教材
探索開發學前教育多媒體一體化設計的網絡課程,注重體現雙語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性。并結合“泛在學習理論”,把教學中的重、難點融合在精致有趣的微課程中,幫助學生掌握和理解所學知識,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主性。這一教學思路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確保了教育應有的教學質量。作為良好教育的基礎,合適的雙語教材占據著重要地位。而目前我國雙語教材還不能滿足學前教育市場的需求。為了更好地彌補這些不足,應結合實際教學,根據不同層次學前教育專業特點,與幼兒園一線教師一同開發課程教材,實現校園合作,并將幼兒園實際教學中的新思路、新知識、新方法反映到教材中去,從而增強教材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四)實現開放教育和學前教育資源的共享
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的優勢,建設開放性的學習資源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地進行自主學習。把開放教育資源的建設、探索和學前教學資源建設相結合,實現資源共享。同時,鼓勵學生進行web-based自主學習,在體驗網絡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提高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最終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在線資源,教師靈活開展實時和非實時在線教學交互活動的目標。
(五)加強教育教學實踐
高職院校人才的培養目標決定了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通過多途徑多渠道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把校內教學實踐與校外實踐相結合,豐富課堂教學實踐。把講座、研討、輔導、試教等融入到教學實踐中,使學生做到學一點,練一點,掌握一點。同時,加強與訂單培養幼兒園的密切合作,使之成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讓學生可以隨時進行專業見習、實習以及畢業前的頂崗實習,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訂單式培養不但可以使校內的實踐教學與校外實訓相結合,還可以強化實踐教學,加強技能訓練。崗前實習和頂崗實習等教育實踐活動既能使學生對幼兒更加了解和熟悉,也有助于鞏固學生的專業理論、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使之能盡早勝任未來的工作。
(六)構建“多元智能”評價方式
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探索課堂內外和校內外相結合的、豐富多樣的形成性考核方式和科學多樣、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終結性考核評價體系。從培養目標出發,加大形成性考核的比例,注重學習過程的監督;根據雙語課程性質的特點,采取靈活多樣、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的終結性考核方式,使考試從“知識型考核”過渡到“能力型考核”,把考核重點放在“理解型”、“應用型”、“能力型”和“創新性型”等綜合能力方面,促使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能力”的提高上;使考試更加貼近職業、貼近崗位,真正體現本專業的特色。
(七)提升教師教學、科研和教育反思的綜合能力
教育實踐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教育反思能力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三種重要能力,這三方面能力的發展和提高也是教師專業化水平的重要體現。培養優質畢業生的關鍵是強大的師資隊伍。因此師資隊伍的建設對于學前教育專業(雙語方向)來說是基本建設之一。教師應力爭把實踐教學和科研相結合,及時對雙語教學的實踐進行研究、探索和歸納,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創新和改進。通過實踐經驗的積累和已有經驗的總結和反思,使教師從經驗型教師轉變為研究型教師,錘煉教師的科研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借助訂單培養合作,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鼓勵教師到訂單培養幼兒園進行實踐學習,提升他們的雙師素質。
我國農村學前教育普及率低、發展滯后,與當今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不相適應。[1]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為廣大農村和低收入家庭幼兒提供基本均等的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2] 是學前教育普及的難點和重點,也是促進基礎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為更深入了解現階段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困境,進而提出更具針對性路徑,以期促進學前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
一、近十年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回顧
數據顯示:2003-2013年,園所(數)從11.6萬所增長到29.8萬所,增長近1.7倍;園所教職工從70.9萬人,增長282.7萬人,增長近4倍;2008年以來,校舍面積從1.07億平方米,增長到2.02億平方米,增幅近2倍;財政投入大幅增加,使學前教育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人才結構得到顯著改善,按學歷劃分,以高中、中專畢業為主轉變為主要以專科、本科畢業生為主園長、專任教師結構;按職稱劃分,小學高級及中學高級職稱教師人才的大幅度出現。大量的專業教師人才投入到學前教育事業中,是我國學前教育事業取得長足較快發展的關鍵動力。
二、我國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現狀分析
1.我國農村學前教育資金來源
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管理,財政未將農村幼兒教育納入國家投資體系。[3]低重心投入,導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緩慢。我國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存在的問題是對學前教育經費投入總量不足且分配不均。在地方收入持續收窄、支出負擔過重的情況下,經費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在相當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農村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
2.我國農村幼兒園的師資隊伍
通過文獻研究,結合學者的研究發現,我國農村學前教育師資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師資不足、隊伍流失嚴重。黃勝梅在關于幼兒教師流失的現狀調查中顯示,2006-2010年平均流失率為15.56%,在2007 達19.98%,年齡主要分布在25歲以下。[4]另據問卷顯示,大多流失以幼師以外執業為主。
第二,數量不足、專業化水平偏低。人才的缺乏則是制約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主要反映出農村幼兒園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也表明現有教師學前教育專業化程度較低。[5]教育部2013年公布資料顯示,在全國32.72名農村園長和專任教師中,學歷是高中及以下畢業的有15.05萬人,占總數的46%;專科及以上畢業的占54%。
第三,待遇薪酬低,社會保障差。據資料顯示,有64.11%的農村幼師收入在1000元以下,收入超過2000元的僅占調查人數的4.49%,從業人員動力不足;大部分農村幼師屬編制外,其勞動強度與個人收入、社會保障等切身利益不成正比例關系,導致農村學前教育機構管不好、留不住優秀的學前教育人才。
第四,專業教育機會少,繼續發展不足。據教育部最新數據顯示:已有職業培訓針對入職前的入園培訓及后續的教學專業培訓,培訓以集訓為主,缺乏明確的培訓管理體制及評價體系。松散的培訓體系加上農村幼兒園對培訓的不重視,農村幼師近半數無規劃培訓上崗,對幼兒園和個人職業發展形成較大阻礙。
三、我國學前教育發展路徑探究
為扭轉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困局,謀劃農村學前教育長遠發展,轉變觀念、充分尊重農村幼兒的受教育權,轉變政府職能,合理配置學前教育資源,[6]為我國農村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1.合理規劃布局,減少惡性競爭。
在鄉(鎮)至少建設一所標準化中心幼兒園,滿足鄉(鎮)居民以及周邊村民子女的入園需求,[7]以此為依托,發揮其示范及輻射作用,彌補當前農村學前教育資源及管理不足;把公益資源和學前教育相鏈接,在比較偏遠、貧困、適齡幼兒較少的鄉村設立幼兒及其家長活動室,開展幼兒園教師或自愿者定期定點志愿的幼教活動。
2.建立以政府為主的財政分擔機制,優先發展農村學前教育
合理配置教育教學資源,把資源向農村傾斜,縮小區域和城鄉差距。農村學前教育普及是保障弱勢地區幼兒受教育權利、推動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8]明確教育投入比重,設立專項基金;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民間資本進入學前教育事業,保障農村適齡兒童能夠“有學上”的同時能夠“上好學”。
3.建立健全相關政策,實現農村幼教辦學規范化。
當前學前教育作坊化,教育功能削弱,逐步退化為留守兒童看護所。政府正視農村民辦幼兒園存在的現實,明確方向和重點、健全相關政策和法規,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廣泛參與的學前教育發展機制;一定程度和一定性質的市場化是公共資源使用效率和公平配置的保證,[9]當地政府應探尋政府和市場結合辦學政策,倒逼幼教辦學規范化、體系化;
4.實行“統籌管理、共建結合”的農村學前教育管理體制
利用基礎資源,實行“統籌管理、共建結合”的管理模式,構建“以鄉鎮中心園為核心,村小附屬園為主體,民辦園為補充”的學前教育網絡。[10]首先,建立省級統籌管理體制,制定省級政府規劃管理綱要,提升管理規格,加強實行力度;其次,采取“省縣共建”,設立專項資金,保障基本工資和福利,將社會資源向農村和偏遠地區傾斜;第三,縣級政府制定具體辦法,在辦學主體的多元化、學前教育難以形成明晰的體制性現狀下,[11]確保省級規劃能夠在基層落地,惠及更廣大適齡兒童。
5.優化農村學前教育教師隊伍建設
幼教隊伍是發展的根源,特別是高素質的幼教人才是推動農村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優化農村學前幼教隊伍,首先,應該執行嚴格幼師準入機制,堅持“持證上崗”,清除不符合要求、不具備資格的人員;其次,引導“有知識、懂理論、強技能、有特長”[12]幼教從業人員投入到農村幼教事業中,并采取傾斜策略,使其“來得了、干得好、留得住”;第三,采取多元評價和晉升體制,創新培訓機制,建立省級培訓網絡,把提升職業能力與自身發展相結合。
四、結語
我國的學前教育事業取得了較大發展,但也應該看到發展中存在的不足。本文通過文獻總結和實踐調研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國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困境,并從政府規劃、財政保障、管理機制、隊伍建設方面提出相關探究路徑,以期促進我國學前教育事業取得更大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占蘭. 農村學前教育是未來十年發展的重點―《規劃綱要》確定普及學前教育的重點與難點[J]. 學前教育研究, 2010(12):3-6.
[2] 蔡迎旗.馮曉霞.論我國幼兒教育政策的公平取向及其實現.教育與經濟,2004,(2)
[3] 陳桔紅.我國幼兒教育的財政投入問題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學,2011.
[4] 黃梅勝.農村幼兒教師流失的現狀、原因及對策―以安徽省淮南市為例[J].滁州學院學報,2012,(04):77-78.
[5] 程志龍, 程志宏. 農村學前教育師資隊伍狀況研究[J]. 中國青年研究, 2014(4):74-77.
[6] 羅英智.李卓.當前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問題及其應對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0,(10).
[7] 劉曉紅.我國農村學前教育發展中的問題、困難及其發展路向[J]. 學前教育研究, 2012(3):30-33.
[8] 夏婧.龐麗娟.李琳.國際農村學前教育普及與發展的經驗及啟示[J]. 教育學報, 2014, 10(6):80-85.
[9] 王東. 普惠性學前教育:內涵與政策意蘊[J]. 教育科學, 2014年4月, 30(2):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