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5:18:5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環境科學專業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本科畢業論文指導工作是本科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科畢業論文指導過程,是教學相長的過程,也是教師檢驗其教學效果、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好機會。本科畢業論文的完成過程則是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所學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的重要環節,也是本科生大學學習的最后一站。
通過本科畢業論文指導過程,不僅可鞏固學生所學課堂知識,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以及實際工作能力,而且還可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所以作為指導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畢業論文過程,始終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對待畢業論文指導工作,把本科畢業論文指導工作放在與課堂教學同等重要的地位。
2.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際工作能力出發,根據學科發展趨勢,選好畢業論文題目
指導教師在接到本科畢業論文指導工作任務后,應立即著手指導準備工作。首先查閱國內外文獻,結合自己科研工作、實驗室條件以及國內外的研究動向,選好畢業論文課題。由于學生進行畢業論文的時間有限,所以為順利完成所選課題,減少失誤,少走彎路,在學生進實驗室之前,應做好所選課題的預實驗工作,以便發現問題,及時調整選題。選題時既要注意學生所學課堂知識的深入和強化,也要注意新知識、新技術的引入和應用,同時考慮實驗室的實際條件和可操作性,力求使課題設計合理,確保畢業論文在規定時間內能夠基本完成;同時所選題目應具有研究意義。例如,對當地蔬菜和土壤中重金屬含量的測定,會增加學生對當地環境污染狀況的了解并增強自身的環保意識。
3.強化基本功訓練,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
為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指導老師不僅給學生提供了必要的文獻資料,而且指導學生到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進行文獻綜述,并根據課題的基本要求及自身對課題的理解寫出實驗設計方案,經過討論、修改,最后確定出可行的實驗設計方案。在實驗工作中,指導教師要求學生記錄實驗過程,對出現的問題注意分析,并想辦法積極解決。對于實驗中所涉及的新知識和新儀器,更需要指導教師的耐心幫助。在指導過程中,導師應注意言傳身教,潛移默化,以良好的工作作風和嚴謹的工作態度,培養學生踏實肯干、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態度。
4.精心指導,耐心修改,提高學生畢業論文的撰寫和答辯能力
學生提高科研能力,需要教師指導。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撰寫畢業論文有一定難度,一般畢業論文均要求上萬字,然而學生平時的習作不過三五千字,畢業論文的寫作對于他們來說需要理論和實賤系統性地提高,因此必須有教師指導。指導步驟一般是:選題、定題,擬寫提綱,定提綱,與初稿,改初稿,與二稿,改二稿,與三稿,改三稿,最后定稿。這些步驟都是必不可少的,避免有些學生雖然在實習階段已經把論文寫出,但質量根本達不到畢業論文的要求,這就需要指導教師切實把好關,嚴格按照步驟來指導論文。反復的修改不是刁難學生,恰恰是指導教師的責任所在。
論文答辯是檢驗學生對課題了解程度的全面考核,也是訓練學生組織資料能力、表達能力的一次難得機會,因此,在論文答辯前,應與學生一起反復推敲答辯內容,傳授答辯技巧,做好答辯準備工作。
通過論文撰寫和答辯,不僅使同學們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均得到提高,還可提高他們的論文寫作水平和宣讀論文的表達能力。
5.樹立關心集體、愛護公物和相互協作的良好品德,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畢業論文指導過程,實際上也是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培養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我們經常教育學生要真正把自己融入實驗室,首先認識到實驗室就是自己的工作崗位。要尊敬師長,搞好同學之間團結和協作,要互相幫助。
石河子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環境工程專業的畢業論文工作安排的時間是第七學期到第八學期。通常安排學生在第七學期期末時進行課題選題,在第七學期的寒假和第八學期的1~2周,要求學生完成畢業論文的相關文獻查閱以及畢業論文的文獻綜述部分,第八學期的3~4周,完成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以及相關的開題報告答辯的工作,隨后的時間進行論文中實驗方案的具體實施,到第8~9周時進行論文中期檢查,而第14周左右進行論文的答辯。在畢業論文的工作工程中,實驗的實施階段大約有8~9周的時間,如果學生全程投入,基本可以保證學生畢業論文的工作的工作量以及質量。但近年來,筆者所帶畢業生中在第八學期時,有人需要時常參與招聘會,有人要去簽約單位實習,有人要參加研究生復試,有人要參與清考(通常在最后一學期的第8~10周),使得畢業生在第八學期的實驗過程,不能保證實驗時間,進而導致部分學生畢業論文中安排的實驗工作不能完全開展,影響了論文的質量。鑒于此,筆者在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中,探索以結合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提前畢業論文工作的選題以及進行實驗的方式,保證學生畢業論文的時間與質量。筆者所在的石河子大學,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一般鼓勵學生在第3學期或者第5學期,開始為期一年的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活動結束后,參與的學生會得到2個學分,此外,完成程度比較好的項目,還可能被推薦參與“挑戰杯”等科技活動競賽。這些參與課外科技活動的學生,已經完成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實驗化學以及微生物學等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具備了相應的基本實驗操作技能。但因專業課還未開課,故相對欠缺專業知識。此外,學生在前期開設課程的實驗中,雖然有一定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單元的訓練,但是相對綜合能力仍然較弱。鑒于上述學生的特點,筆者嘗試在第4學期讓學生進行選題,然后進行文獻綜述的撰寫,這樣可以讓學生提前接觸部分環境工程相關研究方向的研究前沿,提前對部分專業課的學習有所認識。在第5學期,讓學生利用上述文獻綜述,結合畢業論文題目,進行“SRP”的申報工作,隨后在第5~6學期正式開始實驗后,在每次開始測定新的指標時,筆者都會全程指導并跟蹤該實驗的進行,幫助學生回顧大一時學到的基本操作技能,確保學生能夠順利完成課外科技活動及畢業論文工作。
2以指導教師科研工作為依托,保證畢業論文工作的質量
鑒于筆者所指導的部分學生在畢業后工作時,工作單位要求他們能夠迅速使用一些大型分析檢測設備,這就要求學生在大學期間對部分分析測試儀器比較熟悉。雖然我校的環境工程專業開設了相關課程,如儀器分析與環境監測,且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新疆高校投入的的加大,學校購買了相應的儀器設備,但因擴招后,學生人數較多,而大型儀器仍然因為屬于貴重儀器,使得這部分實驗在開設時,仍處于演示實驗階段,學生對大型儀器的使用掌握得仍然不好,這就使得學生的畢業論文工作成為他們在校期間掌握這些儀器使用的一個重要平臺,因此學生的畢業論文工作中最好能夠涉及一些大型測試儀器的使用。但目前我校的大型儀器使用是收費的,而學校撥付的畢業論文相關費用遠低于儀器的使用費,使得教師在設計畢業論文課題時只能盡量減少甚至不涉及大型儀器的使用,這就影響了學生對于大型儀器的使用訓練。但筆者在指導畢業論文工作中,很少有這方面的問題,這主要是筆者設立的畢業論文課題,大多圍繞自己已經立項的研究課題,可以充分保證研究經費,進而保證學生的科研訓練質量及學生的論文質量。此外,教師的在研項目的選題一般是為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或是涉及該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環境問題,這些研究具有一定的實用或者科學價值,學生畢業論文圍繞此類問題開展,也可以使畢業生能夠更好的了解目前環境學科的一些前沿性研究或是使學生能夠實際了解在環保類企業中工作時的一個流程。
3嚴格實施過程管理,提高論文質量
石河子大學的畢業論文工作主要包括選題、開題、中期檢查以及畢業答辯幾個階段,筆者也主要是以這個階段對學生的畢業論文工作進行督促。在學院進行檢查前的1~2周就開始督促學生完成相應的工作。此外,因為部分學生做論文的過程中,總是喜歡拖沓工作,比如把所有的數據積累到要寫論文時才進行數據分析,這有時會因數據處理的拖沓而使得實驗進行的不順利,筆者會要求所帶學生在第八學期以前,每月進行一次上一階段的工作總結和本月工作的規劃,在第八學期,這一過程縮短為1周,這樣除可以督促學生的工作開展,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總結習慣。通過此項工作,還可以及時掌握學生在此時找工作、考研以及論文進行的情況。
1.1課內實驗環節
環境科學專業普遍存在著實驗教學環節薄弱及不全面的現象,使得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脫節或不配套,二者不能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從而導致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造力較差。就以淮陰師范學院環境科學專業為例,實驗課程主要包含兩部分:一是基礎性實驗,主要包括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等四大基礎化學實驗;二是專業性實驗,主要包括環境工程、環境監測、環境化學等實驗。
就基礎性實驗而言,在四大基礎化學實驗課程中,盡量多開一些與環境科學專業結合較為緊密的設計性實驗,適當增加環境專業相關儀器分析試驗學時,精簡無機元素化合物驗證性測定,減少重復性的有機合成實驗,幫助學生提高實驗主動性,從而為后續的專業實驗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就專業性實驗而言,實驗的設計與開設盡量具備典型性,盡量能囊括這一門課程的方方面面,精簡重復性的實驗,適當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和研究探索性實驗,從而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性得到進一步提升。另課內專業實驗的開設也盡量做到全面,既要包括環境工程、環境監測等實驗室操作的實驗,也要包括環境土壤學、環境生態學等野外操作的實驗。
1.2實習環節
實習環節主要包括專業見習及畢業實習兩部分。就專業見習而言,應避免以往亂看一氣的傳統,在兼顧全面的同時也應突出重點。應讓學生全面了解見習單位的組織結構、運行情況及廢水、廢氣、固廢等處理工藝流程,另需適當延長見習時間,從而使學生的切身體會更深刻,進一步可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就畢業實習而言,應摒棄學生自愿參與的方式,強制所有學生必須參加,并在實習結束之后要求學生寫一份詳細的實習報告,這樣才可切實提高教學質量,進一步可增強學生的實踐認知能力。另可加強校內、校外實習基地的建立,以滿足課程實習和畢業實習的要求,同時也可緩解校內資源匱乏的現狀。
1.3課程設計環節
課程設計設置的合理與全面與否,直接影響學生對這一專業的認知深刻以及實踐教學的好壞與否。因此,在制定課程設計培養計劃時,應盡量做到合理與全面。不僅需開設環境工程設計課程,其他諸如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生態學等課程的課程設計也需開設。另各課程的課程設計內容也應具有代表性,如環境工程設計內容可偏向于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等方面,而環境影響評價的課程設計內容可偏向環境影響報告表或報告書的編制等方面。
1.4畢業論文(設計)環節
畢業論文(設計)是本科生培養方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本科學歷水平的重要依據之一,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顯得至關重要。畢業論文(設計)可實行導師負責制,導師一般由本專業或相近專業并具備講師以上職稱的教師擔任。為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及科研素養,畢業論文(設計)應注重以下環節:(1)選題。論文選題應集中在當前比較現實或前沿的環境問題上,可由導師出題,也可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自擬題目,并盡量做到“一生一題”,避免傳統“多生一題”的現象。(2)大綱及技術路線的制定。畢業論文(設計)選題確定后,可要求學生在2周時間內查閱大量相關文獻資料,獨立完成文獻綜述的撰寫,在與導師討論后擬定出論文大綱、制定出合理的論文技術路線。(3)論文的實施和撰寫。論文的實施和撰寫階段是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的重要環節,學生遇到問題可與導師相互討論,導師也應嚴格控制,要求學生應有嚴謹的學風和科學的態度,避免學生出現剽竊、大面積引用、學術不端等現象的發生。
自考畢業論文格式范文免費下載
這個東西還是要靠自己來搞海洋生物資源與環境 理論與應用力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微電子學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 信息安全(信息科學技術) 光電子技術科學 材料物理 材料化學 環境科學 生態學資源環境科學 心理學 應用心理學 統計學 系統科學與工程 教育學 教育學 學前教育 特殊教育 教育技術學 小學教育 人文教育 科學教育 華文教育 體育教育 運動訓練 社會體育 運動人體科學民族傳統體育 運動康復與健康 農藝教育 園藝教育 林木生產教育 特用作物教育/特用動物教育 水產養殖教育 應用生物教育 農業機械教育農業建筑與環境控.遼寧大學自考畢業論文格式?大連水產學院漁業管理專業成人自考畢業論文格式請好心人解答一下:黑龍江大學經濟法自考畢業論文格式要求和字數中南大學英語本科自考畢業論文格式自考畢業論文格式又是怎么樣的?急用參考
紅河學院畢業論文格式
畢業論文(設計)是環境科學專業本科教育的重要教學環節[1],是對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訓練,是學術研究的初級階段,同時也是檢驗學生四年學習成果的方式。作為初級學術訓練的研究活動,畢業論文具有學術研究的一般功用,能夠在學術訓練中提升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新型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作為檢驗學習成果的方式,本科畢業論文集中反映了學生專業基礎理論掌握程度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專業素養的評價尺度,也就構成了學生取得學士學位的內在標準[2]。從學生素養來看,畢業論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在畢業論文的起始環節上,學生需要選擇相應的主題,如何選題、選擇什么樣的題目是做好畢業論文的第一個環節,這需要學生具有較好的問題意識,或者通過問題意識的培養,使學生科學選題。畢業論文有助于學生掌握學術規范,發展學術倫理。無論是學生將來從事何種職業,都離不開職業工作的基礎素養,其中就包括對職業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回顧與反思,不斷增強職業工作的自律意識與學術自覺。畢業論文的學術規范和學術倫理的養成能夠轉化為學生職業生活的內在品質,為學生未來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基礎。
二、關于做好環境科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幾點思考
1、合理安排畢業論文時間
根據培養方案,環境科學專業畢業論文一般安排在第八學期進行,共15周時間。對于需要科研實驗的課題論文,存在普遍的問題是,由于時間的因素,論文實驗數據不足、深度有限,論文質量不高。因此,有必要提前進行畢業論文準備工作,適當延長論文的寫作時間,可安排在第七學期開始就進入課題。
2、利用網絡平臺,加強師生聯系
根據以往經驗,有不少同學對于自己所選研究課題知之甚少,對指導教師研究方向也不清楚,之前完全沒有師生交流,更談不上有興趣、有積極性,缺乏選教選學雙向交流的關系,無法調動雙方的積極性,不利于畢業論文工作的開展。因此,需采取有效的方式加強師生聯系,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和積極性。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網絡資源,在學院網站中開辟專欄設立指導教師信息欄,由專人負責每年度更新指導教師個人信息,包括研究方向、目前承擔科研項目,所帶歷屆畢業生論文題目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的情況,學生可以及時了解指導教師個人科研情況,可以采取留言或直接聯系指導教師的方式,根據個人意愿初步確定其畢業論文研究方向,這樣學生對所要研究的課題會產生濃厚興趣,并激發其創新意識,為下一步完成論文選題打下良好基礎。同時也可通過環境科學專業班級、課題科研團隊QQ群的建立,方便師生之間的學術交流。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指導質量
要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師資結構,加強教師學術修養,提升指導學生的能力[3]。第一,適當減少每位教師指導學生的數量,以免因教師精力有限影響畢業論文質量;第二,鼓勵現有青年教師通過進修、讀博等方式提高自身學術水平;同時青年教師也應積極參加教學研討,學習兄弟院校畢業論文工作的先進經驗;第三,教師要注重指導學生在專業素養與創新潛能方面的培養,為本科生提供基本的研究條件,并盡可能為其創造良好的實驗條件;特別是,指導教師要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影響學生,通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讓學生感到學術的尊嚴,對學術保持敬重的心態;培養學生良好的治學品性,誠實做事,杜絕抄襲現象。
4、指導學生畢業論文的方法
畢業論文選題一個好的論文題目是完成高質量論文的要素之一,指導教師要根據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出發,科學地選擇畢業論文題目。根據相關學科研究動向,結合自己課題及實驗室條件,選擇難易適中的課題。選題要力爭與生產實踐相聯系,使課題具有科研價值和現實意義。具體說來,選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
(1)緊扣專業特點自主擬題
畢業論文需要大量專業知識的積累,也能充分體現學生將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用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一次綜合素質的練兵,因此,指導教師在選題時要緊扣專業特點,既要注意學生所學知識的深化,也要注意新知識、新技術的應用,力求使課題設計合理可操作性強,同時所選題目具有研究意義,易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如,在我院環境科學專業畢業論文命題中,“校園水源的監測與評價”、“校園植物鉛、鎘污染現狀調查與評價”、“陜北地區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等選題,讓學生學以致用,加深學生對本區域環境污染狀況的了解并增強自身的環保意識,很具有現實意義,也容易調動學生的研究興趣。
(2)結合指導教師科研項目進行選題
在畢業論文選題中指導教師可以將所承擔省、市、校級科研項目分解為若干子課題,作為學生的畢業論文題目,可以組織課題小組,這樣項目總體研究全面,各子課題的研究也較為獨立,課題小組學生之間既相互聯系又有各有重點。例如,我院指導教師的“AM真菌-植物聯合修復陜北原油污染土壤研究”為陜西省科技廳項目,研究內容很多,指導教師將此課題分為不同的子課題,學生承擔其中一項子課題作為自己的畢業論文題目,如“陜北檸條根圍AM真菌分離及保藏”、“陜北石油污染土壤中重金屬銅、鋅污染分析”、“沙打旺和刺槐對石油污染的耐受力調查研究”等子課題,學生憑著科研的興趣和愛好積極地參與,實踐證明,此類論文完成質量良好,均入選校級、院級優秀畢業論文集,后期經過指導修改在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了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另外,凡是參與此類論文的考研學生均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主要是學生從第七學期初就已經進入課題組,延長了論文的寫作時間,學習考研并未受到影響,并為日后的研究生學習打下了堅實的科研基礎。為了更好的推廣以科研項目作為畢業論文選題,指導教師自身需提高科研學術水平,積極申報科研項目,并在院系網絡平臺設立指導教師信息專欄,供學生查閱,以便學生提前介入畢業論文研究,有充足的時間作保障。作為指導教師要注意把握各子課題的相對獨立性,論文研究內容深度和難度要適中,使學生能夠順利完成。
(3)結合本科生創新實踐進行選題
目前各高校都在積極推廣大學生創新實踐環節[4],如STITP(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計劃)、數學建模、開放實驗等各種形式。學生經過專業課程學習,已初步具備所需專業理論知識,可以開始創新實踐研究,如將創新內容延伸到畢業論文環節中,可以有計劃、系統地完成研究和分析,也是創新實踐的延續和深入。從我院環境科學專業學生STITP立項完成情況看,凡作為畢業論文題目的均結題,畢業論文質量也較好,均在不同期刊上公開;相比沒有作為的畢業論文的立項課題,由于項目計劃安排及學生自身的原因均沒能按時結題。因此,指導教師如果將指導的STITP項目轉變為本課題組學生的畢業論文,因為研究時限較長,研究內容系統、深入,一般來說,論文質量較高。
(4)加強校企合作,在生產實踐中選題
鼓勵學生到企業開展畢業論文實踐活動,首先要加強教師與企業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可以安排環境專業教師到設計院等相關部門接受工程師培訓,不但提高了教師自身科研水平,同時也能夠聯系實際提出生產實踐中的課題。指導教師可由教師和企業工程師共同承擔,可以參與到企業治污工藝改進等課題的研究。此外,對于因簽約單位要求實習等原因不能在校內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的學生,在選題時一般以綜述性的論文形式完成,但由于本科學生較難把握,此類論文質量普遍偏低。要解決這一問題,除嚴格要求、減少綜述性的文章數量外,還應與學生簽約單位加強聯系,根據企業生產需求,協助學生選擇畢業論文題目,和企業工程技術人員聯合指導學生,探索以企業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一套規范的畢業論文管理模式。
畢業論文實驗環節學生選題后,指導教師應該先組織學生閱讀相關研究資料,使學生盡快了解課題的概況,然后重點介紹一些環境類檢索期刊,讓學生自己獨立查閱和理解資料,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并按要求在文獻調研后,寫出課題綜述,并開始設計實驗方案,提出課題的初步研究目標、路徑和方法,包括實驗材料、試劑、儀器設備等。然后師生一起討論實驗方案,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修改和完善,可行后再進入實驗階段,完成實驗目標。由于實驗室同時要承擔低年級本科專業課程實驗教學,易發生相互沖突。因此,必須要加強實驗室管理工作,協調好兩者之間關系,合理利用現有實驗室資源。
第一、要求學生必須遵守實驗室相關管理規定,在學生進入實驗室之前,指導教師應組織學生講解相關實驗室守則及制度,提出實驗工作的具體要求,注意事項,并介紹儀器設備的功能特點和試劑存放的位置和方法,要求學生要有勤儉節約精神,愛惜各種儀器設備,學會保養維護方法,盡量減少儀器的故障和損耗。同時要求同學維護實驗室清潔并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11C-0128-03
一、高職畢業設計(論文)網絡課程教學模式創建的背景
畢業設計(論文)是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在培養大學生探求真理、強化社會意識、進行科學研究基本訓練、提高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體現,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重要實踐環節。其質量也是衡量教學水平、學生畢業認證的重要依據。
然而,我國高職院校的畢業設計(論文)教學效果并不令人樂觀,原因主要有:第一,畢業設計(論文)實踐環節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年,與畢業實習同時進行,工作壓力較大,且學生散布在全國各地,面對面輔導難以實施。第二,指導教師中青年教師的比例偏大,經驗缺乏,再加上學院在這方面對教師們的培訓偏少,指導教師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第三,傳統的高職畢業設計(論文)管理辦法已經落后于數字化時代的教學方式,過程監控手段落后,質量控制效率較低。這就需要我們改革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模式。實踐證明,畢業設計(論文)網絡課程能解決遠距離教學指導、教學資源零散不便共享、教學信息傳播不暢、教學經驗傳承受限、教師隊伍年輕、教學監控管理困難等問題。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專門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加強網絡教學資源庫建設;建立開放靈活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創新網絡教學模式;強化信息技術應用;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增強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因此,創建畢業設計(論文)網絡課程教學模式既是高職教育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國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目標之一。
二、高職畢業設計(論文)網絡課程“五環節”教學模式
“模式”來源于英文單詞“model”。通常被翻譯為“模型”、“樣式”或“典型”等。“模式”一般指研究對象的理論的邏輯框架,或是指某種實務的執行標準或模仿的樣式,體現系統中各要素最優化配置的設計思路和框架,是經驗與理論之間的一種可操作性的知識體系,具有標準型、規范性、普遍性等特征。喬伊斯和韋爾在《教學模式》一書中提出: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作業、選擇教材、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范式或計劃;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結構框架從宏觀上把握教學活動整體及各要素之間內部的關系和功能,活動程序則突出教學模式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教學模式的結構指其包含的五個因素(理論依據、教學目標、操作程序、實現條件和教學評價)及其之間有規律的聯系。
根據學院的需要、高職學生的需要、實踐環節教學的需要以及高職實踐教學規律,筆者創建畢業設計(論文)網絡課程“五環節”教學模式(見圖1)。
(一)“五環節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五環節”畢業設計(論文)教學模式在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等理論指導下創建。在構建畢業設計(論文)學習網絡環境的基礎上,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配置教師隊伍、改革評價體系,突出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造性解決問題能力、科學研究的能力進行系統培養。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代表性觀點是,學習不是灌輸的,而是學習者在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中建構的。在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學習者之間相互效仿、協助和激發,積極地建構和改組自己的知識結構。學習是建構和互動的過程,學習需要真實環境,學習內容要與學生的經驗有關,學習者應自己規劃課程學習,學習者的互動、反思和協作在學習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一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畢業設計(論文)網絡課程為高職實踐環節創設一個互動、交流、協作、反思的教學環境。
2.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有意義的學習”是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精髓,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把發揮人的自主學習潛能看作為教學的基礎,將自我實現和追求自由作為教育教學目的,讓學生自主選擇有生活意義、實踐意義的學習經驗和學習內容,認為學習即“自我主動學習、完全自主的、自由的學習”。學習的過程就是自我主動的學習過程,最有效的學習是學會如何學習。教育的目標即促進變化和學習,培養能夠適應變化及知道如何學習的人。學校應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寬松、自由、受到尊重的良好學習條件,將學生置于真正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高職畢業設計(論文)課程教學任務的完成有賴于學生的“有意義的學習”,構架科學的網絡課程即自主、自由、有意義學習環境的創設,是促進“有意義的學習”的途徑。
(二)教學目標。高職畢業設計(論文)的課程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初步的研究能力,鞏固和發展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教學目標分解表述如下:
1.專業能力:較強的閱讀、寫作能力和文獻處理能力。通過理論聯系實際、調查研究,文獻資料查閱及綜述,數據分析,論文及設計(實驗)方案撰寫等環節,完成專業對應崗位的基本技能的綜合訓練,初步獨立從事本專業領域的研究的能力;掌握綜合運用所學各門課程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方法,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分析能力,解決所學專業領域綜合應用方面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2.社會能力:強烈的責任感、高尚的職業道德,良好的服務和人際交往溝通能力。樹立正確的設計思想,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勤奮嚴謹、團結協作的優良工作作風。
3.方法能力:計劃能力;時間管理能力;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問題解決能力。
(三)操作程序。畢業設計(論文)通過對高職學生的需求分析、根據高職實踐教學環節的自然順序和安排,結合頂崗實習工作安排,明確實施主體在各個環節中任務及關系(見圖2),此模式分五個工作環節,教師、學生平行推進,教管穿插監管。
1.動員面授環節。此環節是畢業設計(論文)實踐工作實施啟動的第一步,主要目的是提高高職生對畢業設計(論文)的認識,知道畢業設計(論文)的重要性,明確要達到的目的,清楚完成學習任務要經歷哪些過程,如何使用課程網站(如何注冊、查詢信息、提交信息、與老師學生交流、協作、獲取幫助等),如何利用網絡課程提高學習效率,如何選題,如何檢索文獻,如何編輯畢業設計(論文)格式文本等,如何使用正確的研究方法、閱讀已經畢業的學生的作品范例。面授講解演示、案例分析與動手操作相結合,為完成學習任務做好思想上和技術上的準備。
2.選題開題指導。選題開題對于高職生來說無疑是極具挑戰性的工作。鑒于選題的重要性,在此階段有必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專業方向擬定參考選題、組織小組討論、參照畢業生選題先例、結合學生的興趣點進行選題方法細化指導、制作開題報告模板及開題報告寫作向導、反復與學生商討修改等,一步一步地為學生成功選題和開題提供有力的學習支架。
3.作品創作指導。畢業設計(論文)作品創作含設計項目和畢業論文的寫作,直接影響到最終的學習成果。首輪指導,教師為學生的文章整體結構、基本立論及研究方法把關。第二、三輪指導,教師重在對學生的重要論據及數據獲取的途徑及準確性進行審核。第四輪指導,重點指導學生對文字進行精加工,對文本格式進行編輯,準備交稿。
4.應用價值檢驗。學生將畢業設計(論文)交企業方實習導師、實習單位領導或業內專家,征求一線專業人士、專家的修改意見,檢驗其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價值。
5.作品評價考核。畢業設計(論文)的評價在三個層面展開。突出實用性、應用性與創新性,尤其是對學生的創新制作成果、發明專利成果、學術論文成果等給予積極的評價和支持,提高學生創新創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1)校級層面。主要強化檢查與評估功能,通過查詢網絡課程數據,教學管理部門與教學督導部門聯合開展工作。(2)系及專業級層面。承擔主要的管理功能,針對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制定具體的畢業設計(論文)改革實施方案,并在網絡課程上,對選題、指導、考核、成績評定環節作出具體的規定,有效組織教師做好過程性指導工作、組織系(或專業)教學小組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審評及畢業設計(論文)答辯。制定完整科學的管理規定,確保各項舉措的科學性和可實施性,調動學生、教師、企業各方面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強調對指導教師(含校內專職指導教師與企業兼職指導教師)的管理監督。(3)指導教師層面。利用網絡課程完成學生的過程性指導,從選題開題、設計實施、論文寫作、平時表現、作品質量、原創程度、成果及獲獎、企業反響、設計成果展示或論文答辯等多個方面指導學生,使他們達到預期目標,為其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五環節”教學模式實施條件。由于在網絡教學環境中進行教學,教學手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為了使畢業設計(論文)課程順利實施,必須對畢業設計(論文)的教師、學生分別進行面對面的集中培訓,使師生清楚了解整個實踐環節的過程和要求,掌握必要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內容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優化;教學時間要妥當安排,高職畢業設計(論文)課程教學實施流程(見圖3)要清晰可控。網絡環境要不斷優化,并隨時提供客戶服務工作。
(五)師生、企業專家角色
1.教師角色。(1)服務者、導師:通過網絡課程及其他溝通方式為學生進行畢業設計(論文)提供各種服務,在選題、寫作、質量把握、實踐應用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指導。(2)學習同伴:通過網絡課程與學習同伴交流、協作,一起解決在畢業設計(論文)完成的過程遇到的問題。
2.學生角色。(1)主動參與者:探索畢業設計(論文)課程信息和網絡教學環境。(2)建立聯系:構建畢業設計(論文)課程學習意義。(3)實踐應用:將理論知識應用于有意義的學習環境中,并將自己的作品在網絡課程上。
3.企業角色。(1)協作者:面對面協助實習生解決工作中,通過網絡課程的協作合作功能指導畢業生有效解決在畢業設計實踐中遇到的問題。(2)檢驗者:在工作中試驗、檢查實習生畢業設計(論文)作品中提出的問題解決方案的可行性。(3)指導者:從工作質量和效率的角度指導幫助實習生完善畢業設計(論文)。
(六)教學評價。畢業設計(論文)網絡課程教學環境為過程性教學評價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實現了評價內容全面、評價主體多元、評價方式多樣的科學評價體系,引導和促進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三、畢業設計(論文)網絡課程“五環節”教學模式實施效果
(一)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畢業設計(論文)網絡課程“五環節”教學模式整合了先進的課程理論、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育技術,優化了教學內容,最大化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密切將課程教學和職業實踐相結合,使學生扎實地掌握研究專業基本知識和技能,形成畢業設計(論文)綜合運用能力和職業能力。
(二)提高課程教學效率。畢業設計(論文)網絡課程“五環節”教學模式的實施使課程教學更規范化,操作簡單,可持續利用的價值增強,有效減少了課程教學中的重復勞動,使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課程教學革新方面,更有效地發揮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
(三)提升教師研究水平。在“五環節”教學模式研究和實施過程中,項目全體人員學習課程開發理論、教學理論、專業知識、掌握正確的科研方法、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研究學習者的學習特點、調查研究各專業發展現狀,分析其未來走向,學會科學評價教學和工作。在此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和專業能力均能得到長足的發展。
(四)發展學生職業能力。畢業設計(論文)網絡課程在某學院旅游大類、商貿大類專業4屆學生中實施,通過對2011屆、2012屆涉外旅游、會展管理、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綜合成績進行對比后發現成績總體上有明顯的提高(見表1)。可見畢業設計(論文)網絡課程對教學改革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
畢業設計(論文)網絡課程的最大特點在于它的科學性、實用性、先進性、共享性和可持續發展性。它是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的、以發展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根本目標的、適應就業市場變化的、結合就業實際的、理論學習和工作真實任務實踐相結合的背景下進行的教學研究和課程開發。網絡課程將高職教育的畢業設計(論文)實踐環節課程化,充分地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方法與手段,有效地提高了高職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Bruce Joyce,Marsha Well,Emily Calhoun.教學模式[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
[2]李學芹,蔡燕.淺談教學模式的發展及其趨勢[J].教學與管理,2012(15)
1.課程實習。
課程實習安排在大學二年級,在培養計劃及課程教學大綱中明確學分(時)數以及實習要求和考核方式。實習場所包括各類自然保護區、生態園區、大型企業污染治理設施、政府環保部門等實踐教學基地。實習的形式包括參觀考察以及專題調研等。
2.生產實習。
生產實習是學生完成《環境化學》、《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學》、《生態學》、《環境微生物學》等專業基礎課和部分專業課學習后的綜合性實習,在大學三年級下半學年進行生產實習。實習單位包括企事業單位、政府環保部門、研究院(所)或在本校進行科研實習等,要求學生上崗實習,直接參與教師科研工作。
3.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與具有良好環境行為、環境績效的研究機構、企業集團、社會團體等組織,以雙贏互惠、共同發展的原則,通過有效科研的合作,建立實踐教學基地,為學生提供一個拓展視野、親身體驗的場所。通過有經驗的環保技術專家指導學生實習,進行現場教育。通過課程實習、生產實習等過程,讓學生深入了解社會需求及自身的不足,明確學習的目的,激發學習的動力,提高綜合素質。
二、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環境科學專業社會實踐應當與專業培養計劃有機結合,根據學校培養目標、學生需求、專業特色、學生成長階段和認知規律,實施分類教育。將社會實踐納入本科培養計劃,規定學生社會實踐的學時數,制訂相應的規范。學生的社會實踐形式包括校園文化活動、暑期社會實踐、大學生社會工作、科技學術活動、青年志愿者活動和公益活動等。
另外,語法要求還包括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等其他很多方面。如“H省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且多樣的省份,形成機制復雜,防治難度大……”的語言表達,就寫得太隨意,第一句的主語與后面帶逗號的句子應該不是同一個主語,但形式上逗號后面的主語應該是“H省”。這樣,邏輯上是不通的。所以,科技語言的語法問題不能不引起注意。
2.使用簡單句和陳述句。學術論文不同于小說、散文等文藝作品。學術論文一般是對科學事實、材料信息等的描述和表達,是對科學分析的陳述、討論和邏輯推理,是對科學結論、認識的總結和提升。這就要求科技論文使用簡單、明了的語言。因為盡量使用簡單句、陳述句,才方便讀者閱讀、理解。一般單個句子不宜太長,形容詞、副詞等修飾語不宜過多,疑問句、反問句盡量少用。
3.用事實說話,避免空洞表達。科技論文的最大特點就是擺事實、講道理。一般自然科學的論文,由引言入題后,就是事實(現象)描述、分析和討論,然后就是結論。整個過程的邏輯關系,就是以事實為基礎,進行科學分析、論證,得到科學認識。文章的語言應符合科技論文的這個特征和要求。不宜泛泛而談,空洞無物。如某學院在介紹自然地理專業總體概況、優勢與特色時,有如下一段文字表述:
“自然地理學以地球表層,即自然地理環境為研究對象。自然地理學是把組成自然環境的各種要素相互聯系起來進行研究,以闡明自然環境的整體,各組成要素及其相互間的結構、功能、物質遷移、能量轉換、動態演變以及地域分異規律。現代自然地理學著重研究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過程機制及其響應體系。尤其重視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作用,并應用地理系統的原理,探討人類與自然環境的相互關系和全球變化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以及人口、資源、環境與區域開發之間的協調發展等問題。”
筆者認為這段文字不但脫離事實、空泛,而且漫無邊際、不很靠譜。讓人讀后,很難獲得該學院該專業的任何具體信息。介紹了等于沒有介紹,甚至還不如不介紹。
4.邏輯性強、條理清楚。科技論文的最大特點就是有很強的邏輯性,經得起推敲。即陳述的事實、分析的問題、論證的理論原理、得到的科學結論等之間有嚴密的邏輯關系。所以,語言表達也應十分注重邏輯關系。比如前面一句是“(激光)根本穿不透(霧霾)”,后面接著一句“如果激光武器的作用距離是10公里,有霧霾的情況下一下降到1公里”。前后邏輯關系相矛盾。再比如“上世紀八十年代,很多學者對XX進行了XX研究(張X,1987;姚X,2005)”。這里引證參考文獻,出現明顯的邏輯錯誤。這樣的細節問題,稍作思考,就可以避免。
另外,語言表達的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不但邏輯關系明顯,還要條理清楚。比如在表述某風化剖面主元素含量特征時,文章中一會兒“自上而下,元素A含量增高”;一會兒又“自下而上,元素B含量降低”。這樣缺乏條理,讓讀者讀起來很費力,也不便于自己總結有關規律性的認識。值得注意。
環境科學是研究人類社會發展活動與環境演化規律之間相互作用關系,尋求人類社會與環境協同演化、持續發展途徑與方法的科學。主要研究環境污染物在環境介質中的化學特性、存在狀態、遷移轉化和生物與生態效應,以及污染環境的修復和治理等[1,2]。我國的環境科學高等教育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綜合性大學設立的環境地理學、環境生物學、環境化學等專業[3]。近年來,各個農業高等院校的專業都在向綜合性方向發展,力圖形成以農為主,農工、農理、農文、農經相結合,各學科交叉滲透的多科性農業大學。隨著農藥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及農村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我國的農業和農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也日益嚴重,使得環境科學專業成為農業高等院校中迅速發展起來的一個重要的新興交叉學科[4]。但相對于國內其他綜合性大學和理工類學校,農業高等院校的環境科學專業的起步相對較晚,在師資力量、硬件設備及專業名牌度等方面均顯得要薄弱些。因此,農業院校環境科學專業培養方案若不尋找自身特色,不與國內外其他綜合性大學培養方案區別開來,將會使農業高等院校的環境科學專業畢業生的出路方面面臨嚴峻挑戰[5]。和國內一流綜合性大學相比,盡管農業院校環境科學專業在師資力量、硬件條件等方面處于劣勢。但是,作為以農為主的多學科交叉滲透的大學,在環境科學的教學中也有許多潛在資源可以挖掘。農業院校在作物栽培、土壤肥料、植物保護、農藥學、畜牧飼料、獸醫藥理學等方面研究有較好的基礎,并且有很多相關的教學與科研基地[6,7]。這些農業領域也均涉及農業環境問題,如果能把這些農業相關研究成果整合到環境科學專業研究生教學上來,就可以形成農業高等院校環境科學專業高層次人才的培養特色。湖南農業大學是一所農業部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省屬重點高校。湖南農業大學環境科學碩士專業起源于1979年園藝學中的農業環境保護研究方向,1996年獲得農業環境保護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更名為環境工程,2006年獲得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湖南農業大學環境科學學科的發展緊扣農業環境問題,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2009年在全國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綜合排名為第51名,在農業高等院校排名第二[8],2011年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成為湖南省“十二五”重點學科。本文總結了湖南農業大學環境科學碩士農業特色培養經驗,旨在為構建農業高等院校環境科學碩士專業特色人才培養體系打下基礎。
1研究生課程授課內容緊扣農業和農村環境問題及農業可持續發展主題
目前,湖南農業大學環境科學碩士專業的課程體系包括“環境污染化學”“環境科學綜合技能課”“污染生態與生態毒理”“環境科學研究進展”“專業英語”“環境科學研究生討論課”六門專業學位課;專業選修課包括“環境污染修復理論與實踐”“環境污染物檢測新技術及應用”“環境生物技術及應用”“環境污染治理及其工程實踐”“環境規劃與評價專題”等課程。在授課內容上緊扣農業和農村環境問題及農業可持續發展主題,重點關注農田農藥和重金屬污染、畜禽養殖廢棄物污染、過量施肥等農業環境問題。除了上述由本學位點導師開設的專業學位課和專業選修課外,還鼓勵學生至少選修一門農科專業的研究生專業選修課,增強學生的農業知識背景。
2雙導師配置:環境科學專業導師+農業相關專業副導師
科研工作者的研究視野往往受到自己本身知識背景的限制,不同知識背景的科研工作者在相互交流過程中更容易發現新的科學問題,且容易找到新穎的研究方法來解決這些科學問題。在研究生培養上,導師對研究生的指導也會受到導師專業知識面的限制。建立雙導師制,第一導師為環境科學學位點導師,第二導師為農業相關專業學位點導師。環境科學專業導師和農業相關專業導師相互合作,共同指導研究生開展學位論文選題和研究,更容易促進學生對農業和環境的有機融合,有利于學生在可持續發展農業的理念下發現農業環境問題和解決農業環境問題。
3學位論文緊扣農業和農村環境問題
和國內一流綜合性大學相比,盡管農業院校環境科學專業在基礎研究方面處于劣勢。但是,作為以農為主的多學科交叉的大學,農業高等院校環境科學專業在教學方面有許多潛在資源可以挖掘。例如結合土壤學、植物保護、農藥學、獸醫藥理學、肥料學、畜牧飼料等專業的教學資源和科研成果,在土壤污染與防治、病蟲害的生態綜合防治、動植物廢料處理與資源利用、無公害蔬菜的栽培與管理、農業生態學等領域去挖掘學位論文題目。另一方面,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題目與導師的科研理念和研究課題直接相關,這也要求農業高等院校環境科學學位點導師從農業資源可持續利用、農業與農村環境問題及治理等角度出發,去挖掘農業環境相關的科學問題,申請相關的課題,帶領研究生開展農業環境科學相關的研究。湖南農業大學環境科學學位點近20年來一直堅持以農田重金屬污染及治理、農藥的遷移轉化為主要研究方向,學位點導師重點圍繞這兩個方面開展科學研究,研究生的學位論文也主要圍繞著這兩個方面開展,培養的環境科學碩士研究生在農田重金屬污染和農藥遷移轉化方面具有鮮明的特色。
4加強學術交流,營造“農業與環境”氛圍
為了提高本學位點研究生的農業環境知識素養,本學位點開展了多種多樣的學術交流活動,主要體現在農業特色研究生學術活動、研究生涉農特色夏令營、農業環境高級研修班及舉辦或承辦農業環境相關的大型學術會議等。目前我校每年舉辦一次研究生學術活動節,本學位點借學校的研究生學術活動節交流平臺,圍繞“農”字做特色文章,有的放矢地邀請國內外農業環境領域的學術大師給研究生和學位點老師做學術報告。此外,還鼓勵本學位點研究生多參加其他農科學位點舉辦的農業領域的學術報告,引導研究生跨學科交流。除了比較固定的研究生學術活動節環節外,本學位點還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多種具有特色的學術交流和高級培訓活動,例如近幾年來,先后舉辦過湖南省“農業環境污染治理和美麗鄉村建設”研究生暑假夏令營、人社部農田重金屬污染修復理論與實踐高級培訓班、聚焦我國農業環境問題———農作物產地污染阻控技術專題研討會等活動。通過這些多種多樣的學術活動,增強了本學位點研究生的農業環境知識素養,開拓了學生在農業環境污染及治理領域的知識面。
5結語
特色研究生高層次人才的培養牽涉到研究生課程體系設置和授課內容、學位論文的立題與研究、特色學術交流與討論體系的構建等方面。農業高等院校環境科學專業碩士培養方案只有在這些培養環節中不斷注入農業和農村環境元素,才能培養出具有鮮明農業特色的農業環境科學高層次人才。
參考文獻
[1]湯潔,董德明,劉淼,等.環境科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與教學質量監控[J].中國大學教學,2007(3):35-36.
[2]張學洪,吳志強,曾鴻鵠,等.立足特色,豐富載體,構建創新人才培養平臺———以廣西地區環境類研究生培養為例[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1):25-28.
[3]王立新,趙吉,賈志斌,等.以人才培養為核心,提升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整體水平[J].大學教育,2014(4):13-14.
[4]田俠,鄭慶柱.農業高等院校環境科學專業教學模式初探[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9(8):193-194.
[5]蔣成愛,吳啟堂.農業高等院校環境科學本科專業優化教學探討[J].高等農業教育,2003(11):57-59.
[6]李旭霖,崔德杰,辛言君.農業院校環境科學專業學科群建設及課程體系設置[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0,35(1):7-11.
環境工程是一門綜合性的新興學科,幾乎涉及到自然科學的各個方面,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與環境學科聯系非常緊密。針對我校環境工程專業學生就業主要面向政府環境保護與規劃管理部門、工礦企業、環境工程公司、科學研究等單位從事環境污染控制與治理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及運行管理,技術研究開發與推廣等工作,建立了與之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
1.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總體思路
環境工程專業是理論性和實踐性均較強、多學科交叉的專業,圍繞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的目標,制定符合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優化、突出實踐教學的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建立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對學生進行專業思想教育,使其得到實際專業技術的熏陶、提升專業的認同感、對環境工程有更充分、具體的認識;同時也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和學生擇業的要求,多途徑、多層次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保證學生順利就業。
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主要圍繞幾個方面展開:通過確立學生就業去向,搞好 專業定位,合理規劃課程體系,確立適合各個年級實踐技能要求的教學點及教學內容;建立位于學校、社會、企業的實踐教學基地,建立環境工程產學研基地,加強對學生基本技能、專業技能與研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對專業的認同,建立互動式的教與學關系;企業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在實踐教學中得到充分貫徹和體現;面向就業的畢業實習場所為就業作良好鋪墊:學校、院系、教研室、教師間上下一致,良好的辦學氛圍是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得以貫徹實施的保證。
2.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基本內容
2.1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基本構成和教學目標
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計劃系統地安排了專業技能訓練課,實踐教學內容與專業人才培養密切相關,各門實踐教學課程均有嚴格的評價考核標準。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主要包括課程實驗、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畢業實習等。
①課程實驗包括基礎實驗、操作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主要課程有《環境監測》、《環境化學》、《化工原理》、《畫法幾何與工程制圖》、《城市給水管道工程》、《城市排水管道工程》等,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研工作能力;
②課程設計是工科學生必須經歷的實踐教學環節,以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為目的,《泵與風機》、《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噪聲控制工程》等課程中都安排課程設計環節,以加強學生對工程、設備的設計能力;
③認識實習主要是結合課程教學和課程設計來實施,以參觀實際工程為主,了解生產中對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與處置方法,使學生理性認識與感性認識相結合;
④畢業實習是學生畢業前的一次綜合實踐教學,一般根據自己的意向選取1~2個方向實習,包括環境監理、環境執法、環境監測、環境質量評價、環境工程設計、污染治理等實際生產工作,以進一步學習和實踐環境工程的理論,提高實踐能力。
學生實踐教學除了完成各門實踐課程外,還積極參與教師的科研工作,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參與專業相關的課題研究,一方面可以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和實際分析操作技能,另一方面還可以了解最新的科技動態,為環境工程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積累經驗。
2.2實習基地的建設情況
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是保障教學質量的硬件因素之一。我系歷來重視實踐教學,關于建設和利用好校外實習基地,我系亦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幾年來,在校內實驗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我系想方設法,對外拓展,通過多番調查和研究,分別與江門文昌沙水質凈化廠、廣州綠茵環境工程公司、東莞市塘廈鳳凰崗科達水務有限公司塘廈污水處理廠、中山市黃圃食品工業園污水廠、深圳平湖污水處理廠和廣州市瀝滘污水處理廠等6家單位簽訂了合作協議,作為我系的校外實習基地。另外,我系還與廣州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石油化工總廠、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等10家單位長期合作。通過在實習基地請有豐富經驗的現場工程技術人員,介紹現場設備、工藝流程、結構原理和作專題技術講座等,學生能將在校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對專業知識的認識能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也可為后續專業課的學習與以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
我系領導、教師非常重視實踐教學,每次實習前都認真討論內容安排,結合基地具體的經營項目,安排學生參與生產經營業務,充分利用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平臺,直接到實際中去實踐。同時,還選派教師與學生一起到實習基地進行跟蹤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對學生的管理和實習的控制,另一方面有利于獲得實踐一線的有關資料,便于學校結合企業意見,對專業課程、教學重點等進行有針對性的整改。而且,為加強實踐教學,理論聯系實際,我系還專門引進了生產第一線的設計施工人員充實教師隊伍(現引進教授級高工1名,高級工程師1 名)。
通過校外實習基地,結合校內的金工實習基地,基本能滿足教學計劃中的認識實習、課程實習、畢業實習及畢業設計等方面的要求,從多方面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創新能力和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2.3畢業論文與畢業設計
畢業論文與畢業設計是對學生科研能力、設計能力的系統訓練,學生可以選擇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畢業論文可以選擇環境工程及相關學科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方法改進、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及環境管理等方面的內容;畢業設計主要在污(廢)水治理、廢氣治理及噪聲控制等方面結合工程項目進行。
教師出的論文題目經學術帶頭人、教研室的討論、審閱后再發給學生,從論文題目人手,也就從源頭上保證了論文質量。在論文題目確定后,于4年級開學初即向畢業生下達畢業論文(畢業設計)任務書,讓學生早作準備,盡快進入角色,開始論文的調查、實驗、制圖等工作。指導教師每周要對學生的紀律表現、進度、質量等方面進行
考核,并填寫畢業論文(設計)過程紀錄表,作為評定成績的一個重要依據。
3. 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實施效果
環境工程專業200l~2007級一直按照這一體系運作進行實踐教學工作。從學生及畢業生用人單位反饋回來的情況表明,我系培養出的本科畢業生,不但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具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更勝一籌。總體上講,教學質量較好。2005~2007連續三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91%以上,最終就業率達到98%以上,三屆畢業生無論初次就業率還是最終就業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4.結論
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形成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是一個循環漸進的過程,是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積累,并通過有意識、有計劃的培養中逐步形成、逐步實現的。實踐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的意義。經過近8年的規劃及實踐,以就業為導向的環境工程實踐教學體系行之有效,促進了學生對專業的認同,建立了互動式的良好教與學關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提高。通過建立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對學生進行專業思想教育,培養適合企業需要的環境工程專業人才,使學生得到實際專業技術的訓練,對環境工程專業有了充分、具體的認識,使學生得到實惠,保證了學生順利就業。
參考文獻:
[1]李 森等.形成以實踐教學為專業特色的一些探索——以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為例[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年,27(8):92-96.
[2] 方 勇等.高職涉農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考和探索[j].安徽農學通報.2007(1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