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6:05:4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專業素質教育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藝術實踐通常有一個或多個藝術指導老師,所以教師可采取以某個專業、某個班級或系的形式,開展師生匯報演出、四項全能比賽、班級匯演等活動。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自覺計劃和安排節目。通過藝術實踐,學生既檢驗了自己的學習效果,又培養了自主計劃安排的能力。
2.在藝術實踐組織實施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音樂舞蹈本身就是一門協作的藝術,它不僅要求人的動作和節拍協調一致,而且要求人與人之間的動作協調一致。通常一個節目布置下去,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中某一個班干部或者專業優秀者負責排練,安排好排練的時間和場地,制訂排練規則,設置對不認真參與排練學生的懲罰內容。通過這些活動,可以讓學生明白只有團結協作,才能出好作品,進一步加深了他們的團隊協作意識。
3.在藝術實踐活動演練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學生把思想政治精神融入藝術實踐創作,在藝術實踐中把對祖國、對黨的熱愛串聯在一首首紅歌和一個個激揚奮進的舞蹈中。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編自導了一個個謳歌社會主義新生活和同學之間互相關愛的優秀作品。如有一個叫“十年之后再相聚”的節目,就是某高校2007級音樂教育普本班學生自編自導的,它假想了畢業十年之后再相聚的情景,每位同學都成了為社會作貢獻的人,而班長成了一名村長,帶領全村人走上了致富之路。
4.在藝術實踐的綜合展示中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升個人能力
藝術實踐課不僅讓學生在專業技能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鍛煉,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培養了其他才能。如完成一場晚會,不僅有演員演出,而且有主持、燈光、音箱、劇務等相互配合。某高校2004普本班某學生肯于鉆研,吃苦耐勞,對晚會中的燈光音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過自己的努力,在2006年獲得了音響師的資格認證。又如某高校普高本科班某學生在系里組織的多次藝術實踐活動中擔當主持人,個人主持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還有某學生本來是一個膽子較小的學生,在班級會議上發言都會緊張得說不出話。教師和學生發現她這種情況后,都鼓勵她,經常為她爭取上臺的機會。經過幾次鍛煉后,該學生不僅不害怕舞臺了,而且對舞臺充滿了渴望。
二、素質教育的成敗,關系到音樂專業藝術實踐活動的開展
1.藝術實踐活動要有力度,避免變成娛樂活動
藝術實踐具有生動活潑的特點,且感染性強,如果教師把握不好,極易使其變成娛樂活動。娛樂活動和藝術活動的目的不同,娛樂活動純粹是為了消遣,使人放松、愉悅;藝術實踐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為目的,它體現了對學生素質的教育。雖然兩者形式相似,但是出發點不同,就會以不同的方式展現出來。只有體現出藝術實踐的專業性,它才能區別于一般的娛樂活動,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
2.學生素質教育應體現在藝術實踐的全過程
素質教育不應該只體現在臺上,還應該體現在臺下、臺后的具體分工上,藝術實踐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專業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素質,所以在藝術實踐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參與其中的每一個環節,包括策劃、燈光音響、劇務等。只有這樣,藝術實踐才能真正貫徹素質教育。
三、把素質教育落實到音樂專業藝術實踐活動的每一個環節
藝術實踐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把素質教育落實到藝術實踐的每個環節,藝術實踐就會得到長足發展。
1.肯定學生的首創精神,嚴把質量關
學生年輕,有激情,且思想活躍,雖然有時候不免偏激。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的正面引導和正確疏導,讓學生明白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對學生能夠創作表現主旋律、起到正面教育作用的好作品,教師都應該予以肯定和鼓勵;對于不能夠起到正面的教育作用,甚至是起負面作用的作品,教師要耐心地做好學生的說服教育工作,相信學生能有所轉變。
(2)運動員不同于普通的在校學生,所以運動員文化教育的教學模式與普通的大中小學教學模式要區別對待,對于運動員的文化教學方法和內容,缺乏針對性。
2加強后競技運動員非專業素質的重要性
(1)加強非專業素質教育是運動員整體素質提高的基礎,有利于運動員思想政治覺悟的提高,有利于運動員心理素質的提高和以后就業的發展。
(2)加強非專業素質教育有利于運動員退役以后的就業和發展。運動員的基礎文化素質不僅可以提高其的自身修養,同時也可以解決運動員退役后的就業和生存發展的問題。
(3)加強運動員非專業素質教育是我國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運動員的文化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其退役文化上的劣勢使他們在就業上缺乏競爭力,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影響其體育運動的積極性,使國家競技體育后備力量不足,如果發展競技體育的根基動搖了,將關系到我國競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
3高等職業教育與新形勢下的競技體育的關系
(1)高職教育就是有關學生職業技能的教育,它是傳授基礎知識、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的教育。我國需要各高校利用自身豐富的人文和自然科學方面知識,來維護競技體育可持續性發展,同時高職院校也需要培養出社會急需的職業技術人才,以滿足現實發展的需要。
(2)高等職業教育具有終身性。高等職業教育是終身的教育,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后競技運動員從事的工作崗位也在不斷地變化。高職教育從增加通用性和復合性的教育教學內容,為學生長期發展而服務。
(3)高職教育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是課程的設計者和引導者,所以運動員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4)高職教育可以在運動員運動生涯期間起到進行文化素質教育的作用、在競技運動員運動生涯后培養體育人的社會就業能力的作用、培養國際化的體育經濟管理人才的作用。
4提高后競技運動員非專業文化素質的對策與研究
重視全面素質培養,以素質教育為基礎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是培養學生學會生活和學會生存的一種教育模式。高職教育在強調專業素質同時也應強調非專業素質教育。強調專業素質的根本缺陷在于不能讓人從人生的意義、生存的價值等問題上去認識和改變自己,忽視了以道德、情感、信念、意志、人格、自由、審美、價值理想等構成的非專業素質發展。完善的高職教育非專業素質的培養體系:
(1)高職學生非專業素質培養隊伍組建,使學生工作的教育與管理職能轉變為以非專業素質培養為主的教育職能,對大學生(競技運動員)進行思想引導、生活輔導和心理疏導,它是高職非專業素質培養體系的前提條件。
(2)利用所有教育資源。競技運動員非專業素質培養是一個系統的教育工程,除了發揮高職素質教育基礎性作用外,還要利用學校教學資源,把非專業素質教育滲透到學校工作的每個環節。
(3)制定科學的非專業素質教育目標和內容。根據高職教育目標各專業學生學習的不同要求與特點,制定學生(競技運動員)非專業素質培養計劃,要考慮各專業的個性,其基本內容不能局限于人文素質、人格素質、身心素質、交往能力、語言能力及創新能力等。
(4)可行的競技運動員非專業素質培養方法。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對學生的非專業素質進行全面的培養,如:工學結合、崗位模擬、臨場實踐等方法來提高學生對非專業素質的理解。建立科學有效的競技運動員非專業素質評價體系。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評價工具,評價方法,在有差異性的基礎上,有效地對學生非專業素質作出有效的評價,并將相關評價信息反饋給學生,同時指明努力的方向。在競技體育領域中發展高職教育要適應社會形勢的發展,同時又要面向社會發展需要,為運動員接受高等教育提供更多的機會,根據相應的文化基礎進行各類不同的高等職業教育,培養出的競技體育運動員既能在競技體育中拼搏,又能在退役后可以很好地融入社會。
5結論與建議
(1)轉變教育理念,教學指導思想應向“專業素質與非專業素質教育并重”轉變。還要建立專門教育機構,如課程設置、培養目的、教學模式以及考核方式等,只有循序漸進,穩步改革,只有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競技運動員)非專業素質培養,才能達到體育經濟需求與院校培養之間的平衡協調。
(2)以實踐強化競技運動員非專業素質,建立跨校的學生社團,為學生的交流提供平臺,使其積極地走向社會、服務社會,實現學生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
(3)優化競技運動員人才培養方案,增設專業素質能力實踐的新要求,在專業學習基礎上展開的虛擬課程式的非專業綜合素質實踐,使非專業素質能力培養的要求落到實處。
隨著高職教育改革進一步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已經基本形成,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出現全新的轉型,從過分注重專業技能職業人的培養到培養面向生產服務一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現代護理是圍繞著“人”開展工作的,高素質的護士在關注患者疾病、減輕病人痛苦的基礎上,必須樹立尊重人,關愛人的理念,必須具有以人為本的精神。
(二)當前護理工作的內在要求
專業技術訓練和人文素質培養是護理工作的兩翼,二者缺一不可。沒有技術,護理就沒有軀干;沒有人文,護理就沒有靈魂。優質的護理服務不僅僅是提供精湛的護理技術,還必須要讓患者在整個就醫過程中時時感受到人性的溫暖,體驗到專業的護理。因此優質護理需要人文精神與專業發展交匯并進。當前護理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突出護理、加強人文。塑造健康的社會人,提升完美職業人,把人文教育和專業教育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讓人文貫穿護理教育的全過程,為護理人導航。
(三)建立和諧護患關系的需要
近年來,醫患、護患之間關系緊張整體呈上升趨勢,醫療糾紛事件明顯增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部分醫生和護士素質低下、服務意識不強,缺乏對患者應有的尊重和人文關懷,態度冷漠,語言生硬。構建和諧護患關系,迫切需要加強護理專業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
(四)相關政策制度的要求
《護士條例》中明確規定“護士應當尊重、關心、愛護患者”;《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中關于護理教育方面也強調,要“突出護理專業特點,在課程設置中加大心理學、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的比重,增強人文關懷意識”。這些文件精神為護理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高職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質現狀的調查
為深入了解高職護生人文素質的現狀及影響因素,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護理人才提供客觀依據,課題組采用自編“高職護生人文素質調查問卷”,從護理職業的認同度、人文精神的理解度、人文課程開設滿意度、社會實踐參與度等四個方面對山東省內不同區域的三所高職學院校的360名護理專業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收回問卷354份,有效問卷351份。用SPSS11.0統計軟件處理。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愿意從事護理工作的學生有33.2%,職業認同度不高;護生對人文精神的理解度較高,有67.3%的學生認為應在護理工作中體現人文關懷;護生對學校人文課程開設的滿意度普遍較低,僅有29.1%的學生表示滿意,認為學校有必要開設人文素質課程的學生占81%;護生對教師教學中人文素質的滿意度較低,僅有47.4%的學生對教師的人文素質和教學能力很滿意;有95%的同學愿意也參加過學校組織的護理專業的社會實踐,參與度高。
三、高職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模式的探索
針對高職護理人文素質的現狀,課題組教師經過在棗莊科技職業學院醫學技術系兩年多的探索與實踐,形成獨具特色的“1345”高職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模式。即一個目標、三大課堂、四項任務、五大平臺。就是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護理人才”為目標,發揮好課堂教學、第二課堂和社會課堂的作用,完成把學生培養為高素質的“職業人”“社會人”“文化人”和“生命人”四大任務,全力打造課程平臺、師資平臺、管理平臺、基地平臺、考核評價平臺的建設。
(一)轉變觀念,準確定位高職護生的培養目標
近年來,醫療服務業對護理工作的需求不斷升級,不僅對護理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對護理人文關懷更加重視。為此,課程組通過對護理崗位第一線和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確定我院護理專業培養的是服務魯南地區的高素質技能型護理人才。就業崗位主要有:臨床護理崗位(群)、社區護理崗位(群)和康復保健護理崗位(群)。
(二)把握三大課堂,改革教學方法和途徑
為了促進學生實現從“聽”到“信”到“行”的轉變,護理人文課題組在兩年內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和創新,初步形成了“一、二、三課堂有機結合”的教育教學模式。第一課堂即常規的課堂教學,幫助護生掌握專業知識和人文知識,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推進護理人文各門課程的教學改革,除必要的理論講授之外,靈活運用小組合作、案例討論、角色扮演、師生互動、情境模擬等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演繹、領悟、貫通、實踐。同時各課程借助多媒體的優勢,使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與課程內容體系有機整合,有力擴充了教學的內容和形式,使教學過程不斷形象化、生動化、完善化,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了教學的效果。第二課堂即學生的人文實踐課,實踐活動覆蓋面廣,由校內到校外、從學習到工作,讓學生通過活動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思想上的震撼和行動上的改變。網絡已成為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交流的“第三課堂”。根據學生的這一實際需求,課題組以護理人文素質與職業能力培養聯合課程網站為平臺,為學生提供了網絡學習環境和網絡互動空間,通過網絡互動,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進一步增強了護理人文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整合優化,構建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體系
護理專業與人的生命質量密切相關,注重的是關愛和照顧,這是與其他專業所不同的。影響病人身體康復進程的,除了嫻熟的護理技術,還有人文關懷。而當前的護理教學更多的重視技術的訓練,忽略了護理人文素質的培養。為此,課程組深入到護理崗位第一線,認真調研了魯南地區醫療服務單位對護理人員的崗位素質和能力需求,對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學生的素質情況進行專項調查,并與護理行業專家、骨干共同交流,多方面了解護理專業學生就業實際情況。護理人際溝通、護理禮儀、護理心理學等拓展學習領域的知識所占比例低,使得許多護士在為病人提供護理服務時力不從心。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培養優秀的護理工作者,課程組從護理工作過程的實際需要出發,以實踐育人為切入點,打造“忠誠的理想信念、優秀的道德品質、融洽的溝通交流、良好的氣質形象、健康的心態表現==和諧護理職業人”的全新課程理念。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為主體,以《護理心理》、《護理禮儀》、《護理人際溝通》為三翼,建立護理人文課程體系。用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作為解決學生思想的總開關,通過整合優化課程內容,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護理專門人才提供了支撐,為學生從護生過渡到職業護理人奠定了堅實的人文素養基礎,最終實現學生綜合素質、職業能力遞進式培養。
(四)加強培訓,建設專業和人文兩棲的師資隊伍
提高護生的人文素質,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對專業教師要加強人文知識的培訓,護理專業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還要有一定的心理學、倫理學、社會學等人文科學知識,并能在專業課教學中有意識的滲透人文素質教育。另一方面,人文社科教師與輔導員的教育背景較復雜,包括歷史、哲學、醫學、生物等十幾個專業。除部分人員接受過繼續教育外,絕大多數缺乏醫文滲透的知識結構,在教學、管理過程中,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融合得并不徹底,因此,學校應為這支隊伍創造條件,投入專項經費,讓他們學習相關的醫學、人文社科知識,優化知識結構,以適應現代醫學模式對人才的培養要求。
(五)主導聯動,探索常態下人文素質教育管理的新模式
護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其中涉及到課程設置、教師隊伍建設、學生管理、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創新、校企合作等多個方面的內容,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努力。課題組實施建設以來,建立了系統一部署、統一規劃,教務科、護理教研室、公共課教研室、系學生科為主導,院、系其他部門配合的管理模式,經過兩年多的順暢運行,說明這種主導聯動式管理模式,是符合我院實際的,為我院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構建了一個良性的運行機制。
學校要真正推行職業素質養成教育,就必須樹立職業素質養成教育辦學理念,它決定著學校職業素質教育的類型和內容,決定著職業素質教育的價值取向和方向。學校要樹立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理念,并能在旅游專業教學中,真正以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為核心展開教學活動,并積極研究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的內容,明確其蘊含的內容是很廣泛的,包括知識、能力、人格、涵養等,只有樹立素質本位的教育思想,職業素質養成教育才能獲得成功。
2.明確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的目標和內容
隨著我國旅游行業的迅猛發展,企業對員工的職業素質要求更高了。其中,對員工職業素質的要求更多地體現在隱性方面的素質要求上,也就是對員工的人格修養和品質方面應具備的職業素質要求很高。因此,根據旅游行業的發展特點,學校要明確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旅游專業職業素質人才。具體內容更要詳細斟酌,筆者認為應包括以下內容:
(1)誠信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
(2)具有服務和責任意識;
(3)具有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
(4)具備職業心理和職業習慣;
(5)具有應急處事能力和學習創新能力。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要綜合這幾方面的內容,進行教育內容創新,才能真正培養出高素質的職業人才。
3.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學校要根據學生職業素養的需要,根據行業發展的需要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要建立以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其中,要包括隱性課程,要開創旅游專業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的文化模式,通過課程化教育模式和企業頂崗實習模式的綜合應用,使學生能不斷體驗,不斷進行感悟實踐,使學生在體驗和實踐中能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在教育的過程中,要根據教育的具體內容,選擇合適的養成教育的方式途徑,使各種方法能有機融合,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綜合發展。
4.建立有效的旅游專業職業素質考評體系
要通過考評體系的建立,對職業素質人才培養的過程進行動態管理,不斷調整完善教育內容方法,使職業素質養成教育能夠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具體而言,考評體系要包括以下內容:認知測試、行為考察、實驗測試,要重視考核評價的過程性,能以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的實施過程為主線進行考評,通過考評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有效提升。
隨著母語教育全球化時期的到來,語文教師越來越成普遍關注的焦點。語文教師自身的提升將推動語文教育改革的發展和語文教育質量的提高。為滿足不同學生成長中的不斷變化的教育需求,更好地辦好語文教育,提高語文教師的專業素質和促進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將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關注點。本文從教育反思、及時“充電”與“實戰演練”三方面的內因,以及建立學習共同體和實施發展性教師評價兩方面的外因來研究語文教師專業素質和專業發展的途徑。
一、發動內因
所謂語文教師的專業素質主要是指較系統的文化知識和語文學科本體性知識、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質,以及語文教育理論與語文教學實踐方面的素質。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即語文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持續過程。
1.教育反思
首先,不斷地反思自身是否有正確的教育理念。語文教師不僅要教學生“立言”[1],而且要教其如何學會做人――做一個獨立思考、質疑和評論的現代公民。語文教師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指向對學生終極關懷的培養,而不再是指向急功近利的、目光狹隘的應試教育。
其次,不斷反思自身是否具有深厚的理論修養。當前語文教育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語文教師的理論修養問題。語文教師理論修養的缺乏直接制約著語文教育的發展。[2]因此,語文教師要不斷地反思自己是否建立起系統的語文課程觀,即反思自己是否學會了現代教育學、現代心理學和現代語言學等方面的知識,并將它們融會貫通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
再次,不斷反思自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判斷一個語文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專業發展是否得到提升主要是看其語文學科本體知識和能力方面,以及語文教育教學知識和能力方面是否得到有機的共同發展。語文教師在高師院校中文系學過的知識與掌握的能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被遺忘,或落后過時,有的甚至成為其專業素質提高和專業發展的障礙。因此語文教師應反思自己在語文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哪些方面需要提升、彌補甚至改正。反之,如果一味地滿足自身的專業現狀,并停滯不前,那是絕對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具有專業素質的語文教師的。只有在不斷反思學習中,及時汲取語文學科深層的養料,語文教師才能形成更為有利于自己教學的專業知識和能力。
最后,反思自身是否在學習專業知識和能力之余,做到加強“外聯”。譬如,以班級或興趣小組為單位展開對當地的地方文化與民俗的涉獵研究,語文教師跟當下的作家、詩人及書法家進行對話,而不要僅僅局限于教材教法的研究。
2.及時“充電”
隨著語文課改的推進和發展,唯有語文教師做到及時“充電”,完善自身的學科專業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更新教育教學管理觀念,才能擁有強大的知識背景和語文學科專業知識結構。除此之外,還要及時補充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包括哲學、美學、經濟學、自然科學和社會學等多方位的知識,才能獲得廣博的知識,擁有深邃的知識儲備。
3.“實戰演練”
實踐出真知,因此語文教師還要經過嚴格的“實戰演練”。教師本著“以學論教,教為了促進學”的理念,從學生真正的需要出發,在原生態的課堂中,將教學反思后所獲得的經驗、及時充電后掌握的知識和能力一起深入地運用到語文教學中,與學生展開友好平等的對話,既不迷信權威,又不盲目依賴已有的經驗,而是敞開心扉,以好奇和渴望的眼光發現真實課堂教學中的點點智慧之花,與學生共同成長進步,這樣才能最終成為學生學習的真正指導者和促進者。通過這樣的反復實踐,教師重新認識課堂教學的本質之后,才能真正促進自身的專業素質提升和專業發展。
發動內因既是一個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又是教師專業素質提升和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正是在“反思―更新―鞏固―再反思―再更新―再鞏固”這樣一個無限往復、不斷上升的過程中,語文教師的教育理念、理論修養、專業知識和能力等方面才更趨于成熟,語文教師才得以從一個層次提升到另一個層次。
二、借助外因
1.建立語文教師學習共同體
基于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途徑。[3]因此,建立語文教師學習共同體是語文教師專業素質提升和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目前,大多數語文教師還停留在“單打獨斗”的狀態,并不利于語文教師群體的專業素質提升和專業發展。因此,我們有必要建立語文教師學習共同體。其目的就在于擴大語文教師的活動范圍,開拓認識視野,營造一種促進其專業素質提升和專業發展的良好的外部氛圍。語文教師學習共同體由語文學習者及助學者共同構成的語文學習團體,他們之間經常進行溝通和交流,共同完成語文學習任務。通過不斷的相互學習、交流和啟發帶動,語文教師會做到取長補短、知識共享,不僅在學習知識方面受益匪淺,而且在激發創新靈感方面成績卓著。語文教師在這種互惠性和互動性的學習共同體中,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而且將促進自身專業發展。
2.實施發展性教師評價
要真正促進語文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升和專業發展,我們就必須確保其專業素質和專業發展的有效性。語文教師在提升其自身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方面處于一種瓶頸狀態時,一種新型的教師評價制度――發展性教師評價可以給予其必要的促進。它擯棄了傳統評價的弊端,作為一種評價理念,其核心就是促進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升和專業發展。實施發展性教師評價將可以從教師專業結構的幾個組成部分(包括激發專業熱情、堅定專業信念、完善專業知識和能力、明確專業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塑造專業服務精神等方面)來促進語文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升和專業發展,可見發展性教師評價對促進語文教師成長具有重大意義。
三、結語
(2)綜合能力低下。很多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就業以后,發現自己基本就是個書呆子,除了書本知識和埋頭工作以外。即沒有其他特長,也沒有與人溝通協作的能力,即沒有積極的生活態度,也沒有敢于創新的精神。
2.計算機專業教育中引入人文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往往在做學問的同時忽略了人文素質的培養。現實生活中黃色文化的侵襲、黑客的出沒、病毒的肆虐,都說明這些人群的計算機專業知識是過硬的,甚至是超前的,但他們道德淪喪,成就感覺畸形,都阻礙了社會文明的發展。這些不和諧現在的屢見不鮮都與計算機專業教育中人文素質教育的缺乏有一定關聯。
3.計算機專業教育中引入人文素質教育的途徑
(1)將計算機文化內涵融入教學過程中。任何事物的發展都與文化的發展相輔相成,因此在計算機教學中教師應該挖掘計算計專業的文化內涵,將0,1代碼的魅力充分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領略到此學科并不只是生硬的冷冰冰的數字和理論,也是充滿人情味的。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讓學生自覺自愿的投身到專業學習的過程中去。教學過程中的文化傳達對專業教師本身的文化素養有很大要求,教師本身既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又要有遠大的眼光和見解,學生才能見識廣博,充滿學習熱情。
(2)培養學生自覺學習和答疑的能力。計算機科學是一門發展迅猛,更新換代快的專業,學生的學習能力一定要跟上技術變更的步伐才不會被社會淘汰。書本上的知識遠不能滿足實踐的需要,這就要求學生具備自覺學習的能力,主動汲取新營養。計算機的發展一直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推陳出新的過程。因此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教會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并鼓勵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陪養學生的創造力。
(3)將人文精神融入實踐教學過程。計算機專業的實訓課程,是學生將書本知識運用于實踐的過程。在動手過程中,學生往往會越到困難和失敗。此時專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不畏懼困難,充滿信心自主解決。逐步排除錯誤,取得成功。教師還可以安排多變的延伸性分組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大家看到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案,開闊思維。對表現優秀的同學要適當提出表揚,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在分組實驗過程中,也加強了大家的團隊意識和溝通寫作的能力。
(4)靈活人文學科的教學方式。人文學科往往被人冠以“教條”、“生硬”、“說教”的帽子,讓大部分學生望而生厭。因此人文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靈活課堂教學,多組織討論、實踐、總結等學生能參與其中的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人文精神的存在,在總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人文課程才能摒棄空洞乏味,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學生的思維當中去。
現行中職德育課教材涵蓋內容廣、材料新,對任課教師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要想提高中職德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必須通過當今高度發展的信息網絡獲得第一手資料,豐富中職德育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提高中職德育課教師的信息素養,可以通過培訓提升信息采集、評價和管理能力,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和學生學習方式,在更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已經成為時代的要求。中職德育課教師的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是信息時代的人才特征。
一個人的學習能力與工作能力,在現代企業生產、科研、商貿和社會交往中,體現為對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的同時,還涉及信息倫理、信息意識等問題。開展信息教育、培養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已成為當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和重大問題。一個有很好信息素養的中職德育課教師,他能夠從浩瀚的信息流中根據中職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精確把握與德育課有關的信息,確定信息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問題,確定潛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檢索方案,評價信息、組織信息應用于教育教學實際,將新信息與原有的知識體系進行融合,在批判思考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使用信息。
中職德育課教師的信息素養與專業成長中職德育課程包含的信息量大,既有法律的又有職業指導的;既有經濟的,也有政治的。這些信息不僅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從這個方面來說,德育課教師的信息素養要求比其他學科任課老師更高。因此中職德育課教師的信息素養與專業成長密不可分。提升信息素養的現實意義就在于為中職德育課教師專業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建立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一、信息素養是促進中職德育課教師專業成長的基礎
教師專業成長是指教師通過教學實踐和自我學習,不斷增進教學專業知識、技能、態度以及信念,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達成教育目標的過程。教師專業成長是動態的建構過程。優秀的中職德育課教師能夠運用信息管理的方法或策略對自身的經驗進行提煉,對其教學觀點、教學決定、教學行動與反思進行有系統地梳理。事實上,相當多的優秀教師都自覺或不自覺的地搜集信息,應用于自己的實踐知識,為自己的教學所用。只不過這些信息管理的質量還比較低,僅限于一般的文檔、計劃、方案和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對信息的使用和創新、交流和共享還明顯不足。中職德育課教師要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必須掌握大量有效信息,這些信息獲得一靠自身積累,二靠同伴互助,三靠專家指導。可以說,中職德育課教師提升了信息素養就促進了自身的專業成長。
二、信息素養的提升與中職德育課教師的專業成長互為動態循環關系
信息素養的提升會推動教師工作創新。一方面中職德育課教師通過信息素養發展,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提升教師素質,實現持續專業成長。另一方面教師的專業成長,使得教師更加主動積極地主動進行學習,探索與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對自身知識的整理、利用、創新的質量不斷提升,從而也推動了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所以信息素養的提升是一個真正的學習過程,而學習永遠是信息取舍增進過程,這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由之路。從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信息素養的提升與教師專業成長二者形成互動、循環、螺旋上升的關系。
提升中職德育課教師信息素養的路徑信息素養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是隨著工作和學習的進展不斷積累與更新的,要真正體現信息素養的價值和作用,促進中職德育課教師的專業成長,需要教師和學校樹立長遠的發展眼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最佳效果。隨著學校多媒體小平臺的普及,大部分中職德育課教師能夠較為熟練地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擴充中職德育課堂的信息量,但是信息采集、評價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我們據此開展了三種培訓,一是網絡式培訓模式;二是協作式的培訓模式;三是自助式培訓模式。不管哪種方式,都是以提高中職德育課教師信息素養,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目的。
三、以技術整合為基礎的網絡式培訓提升信息采集素養
現在,信息技術已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于中職德育課的教學活動中,它不僅極大地充實了德育課的教學內容,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中職德育課教學模式的變革。信息技術不僅能夠豐富中職德育課堂教學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它能夠為廣大教師提供一個資源共享、同伴互助的平臺,為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提供了技術支持,同時也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中職德育課教師要在專業教學方面獲得長足的進步,需要通過自身的不斷研磨反思和其他教師的熱心幫助。信息技術為廣大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載體,使教師之間的切磋變得更加迅捷頻繁。在線學習的網絡式培訓已經逐漸成為網絡時代的新學習方式。因此我校通過因特網提供的電子郵件、QQ網絡論壇、資料搜索和遠程課堂等眾多的服務內容,建立一個學習的大空間,給學習帶來一個全新的前瞻視野。這種培訓方式沒有嚴格的監督考評機制,但是教師只要有心學習,心態開放,自我激勵,在線學習便是一個更新專業知識獲取持續成長的最佳學習途徑。
目前,我校已經以教研組為單位建立了網絡資源庫。豐富的教學資源是校園網應用的基礎。但如果教師缺乏將資源應用于教學的意識,或者不能有效地使用資源,資源越多也就浪費越多。因此,加強對校園網資源的管理,特別是讓德育課教師參與資源的組織與管理也就顯得十分重要。如我校通過在校園網設置“空中職業指導室”欄目,提供就業創業方面的信息指導;通過網絡心理輔導室的設立將德育課的輔導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通過教研組網頁建設,相關德育課程信息,集成資源庫。為了提高教師采集運用信息的積極性,我們將校內資源的開發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考核結合起來,使廣大教師在參與校內資源開發的過程中,自覺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同時,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又為學校開發出優質的校內教學資源奠定了基礎。
四、以同伴指導為主導的協作式培訓提升信息評價素養
中職德育課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課例。中職的德育課程外延相當廣泛,從“小德育”課程范圍講包括法律、經濟政治、哲學、職業指導四門功課,從“大德育”范圍講還包括心理健康、體驗生涯等功課。每門功課都有自己獨特的詮釋方式,因此,德育課教師必須根據中職生的認知特點,學習和嘗試利用各種技術設計和開發學生學習單元,并且這些單元會在他們的課堂教學中真正實施。在這個過程中,單靠教師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因此必須在學校層面借助同伴的力量,定專題、定時間進行課例研討。每位教師在開學初根據教學進度安排分工協作,搜集相關信息資源,在教研組每周的例會中進行交流研討,評價信息的有效性。然后在課堂實踐中進行運用,利用學生的反饋,評價信息的適切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們投入地進行研究,進行對話溝通。學習技術工具的使用,學習各種創造勝的方法,參與者從各自經驗出發,嘗試、探究、學習、設想…一通過這樣的努力,我校德育課教師信息素養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中職德育新課程標準、教學材料、評估方式、教學方法、技術、改革得到了很好的理解和實施。教師也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通過信息的匯集和批判式評價,保證了中職德育課程改革真正能夠發生,也保證了教師持續的專業成長。這樣的教師培訓是有后續反饋、支持的學習,是有反思的學習。他們在同伴互助中分享自己的成功,從成功的同事那里學到成功的范例。
一、藝術類專業大學生人文素質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重專業,輕文化,人文基礎薄弱。高考時,藝考對于專業的要求比較嚴格,文化課的成績相對于非藝考生分數低得多,這也就造成了大部分藝術類學生文化素質相對較弱。進入大學學習后,由于專業的原因,再加上過重的功利主義導向,使文化課很難引起藝術類大學生的重視。這就導致了不少學生文、史、哲等方面的知識淺薄,有的藝術類大學生連最基礎的文學常識都不了解;有的藝術類大學生寫文章時文理不通、有時還會有錯別字,甚至連請假條都不知道怎么寫。
(二)思想活躍,但理想信念模糊。藝術類大學生由于專業特點,使得他們思想活躍,對生活充滿熱情,個性鮮明,善于創新;但思考問題時往往過于感性,相信直覺,缺乏對問題深層次的理解與探討;思想緊跟社會潮流,但很少關心國家大事,政治理論觀念不強,容易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為了追求藝術,標新立異,以自我為中心,導致了部分學生價值取向不明確,沒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
(三)缺乏對民族文化的基本了解。由于過度專注于專業,不注重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傳承。有部分藝術類專業的大學生對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知之甚少,有的學生甚至沒有讀過四大古典名著,不了解中國古代偉大的四大發明。
(四)人格心理不健全。藝術類專業的特點要求學生要有獨創性,所以他們追求個性自由,造成了他們紀律觀念淡薄;意志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以自我為中心;對人生意義認識膚淺,對事物的美丑、善惡缺乏分辨力。
二、藝術專業大學語文教學中實施人文素質培養策略
(一)精選教材,選擇合適于藝術專業學生的大學語文教材。優秀的文學作品,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擴大學生的視野,開闊胸襟,提高人文修養,陶冶性情,但是 現在大學語文教材種類繁多,再加上藝術類專業學生具有的特殊性,并且大學語文教學存在著大量的教學內容與課時較少之間的矛盾,所以選擇合適于藝術專業學生的大學語文教材并且對教材內容進行必要的取舍,這是提升人文素養的重要環節。藝術類學生的人文基礎薄弱,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按照不同時代或者不同內容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作品進行精講,使學生領略到作品的思想性、時代性與藝術性,激發學生學習經典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經典的同時,也能了解到那個時代的相關情況以及作品作者相關情況,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
(二)大學生語文教師不斷學習進取,提高自身人文素質修養。大學語文教師要想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對藝術專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首先,要不斷地學習進取,鉆研和獲取中國文化的精髓,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修養。其次,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滲入中國人文精髓,并利用自己的言行和素養去影響和感召學生的道德取向、價值觀、思維方式等,當然這些影響和感召是潛移默化的。
(三)在教學過程中,大學語文教師要創造意境,引導學生感悟和體驗,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形成健全的人格。大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所講授的內容創造意境,引導和啟發藝術類學生從多角度對作品進行體會和了解,使學生能體會到作品中的情感,并讓學生感受到作品當中的情趣和情操。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對于生活中的體驗。如我們在講授陸游的《釵頭鳳》這篇詞時,為了讓學生對這篇文章內容和情感理解得更透徹,我們在學習課文之前先和學生共同回顧陸游的生平和所學過的陸游的作品,再配合視頻講解陸游和唐婉凄美的愛情故事,接著學習這篇文章。學生就會很容易理解這篇的文章的主題了,同時也讓學生明白真愛的力量以及愛情的意義。這樣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也提升了自己的人文素養。
(四)以語文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提高應用文字的能力。藝術專業的大學語文教師可以以語文課為載體,組織和開展一些活動,比如:朗誦經典、演講、書法、傳統文化知識競賽活動等。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學學語文的興趣,還可以營造積極的人文氣氛,有利于學生學學語文。學生通過參加這些活動,除了能提高自身在應用文字的能力。也可以增加自己在人文方面知識面,彌補自己在民族文化的欠缺。
(五)采用先進的教學設備,改進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學語文的興趣。愛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是學習的催化劑。充分激發學生學學語文興趣,是提高人文素養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在大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計算機對那些用傳統教學手段不能夠表現或者表現效果較差的內容,適時、適量的引出圖片、聲音或者視頻,使學生能夠形象直觀地理解和掌握教學的相關知識。這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體現了多媒體計算機這種現代化教學媒體的輔助教學作用,提高了大學語文教學效率。
藝術類專業大學生在人文素質方面存在著人文基礎薄弱、理想信念模糊、人格心理不健全等方面的問題,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發揮大學語文教學的人文素質教育功能,加強藝術類專業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進而促進藝術類大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沈小泉.試論大學語文在高職教育中的作用及教學改革[J].科技信息,2008(15).
據目前小學生語文教程來說,新課程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也在不斷的前進,所以我們要以新的理念去看待小學語文教程,老師也要拋棄舊觀念、舊思想,要以新時代的觀念去對小學生進行教課,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接受,培育出新時代的三好學生。由于小學語文課程的改革,要求一些高等師范院校改變對師范生的教育模式,對師范生提出一些新的要求,這不但能滿足現代社會的發展,也能增加小學語文教育者的素質修養,加強師資力量,促進小學語文教育現代化模式的發展,對小學語文教師提出新要求的具體內容是:小學語文教師要有新的教學觀念;小學語文教師的知識要廣泛、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在文學方面的培養;小學語文教師要跟上時代的發展努力學習新的教學模式,不斷加強自己的教學能力。
一、小學語文老師應具備新的教學觀念
小學語文教師具備的教育觀念是社會教育活動是否能被人們認知的關鍵,因為這不但能體現出社會對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變化,而且也對教育事業的發展起著一定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要把教學觀念與新的時代精神相結合,隨著時代精神的變化而變化,要把它當做自己教學觀念革新的基石,這樣才能與時俱進,滿足新課程的需要,這對教學教育模式的現代化非常的重要,而小學語文教師在新的教學觀念下要有以下兩方面所必須具備的內容。
(1)從宏觀的認知角度來說
從宏觀教育的角度來說,小學語文教師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基石,也是學生接受基礎知識的初始,這決定這教育事業發展的前景,關系到社會對教育的認可程度。所以,根據這樣的觀念,小學教師應該把兒童的智力發展作為重要的教學理念;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培育兒童繼承學習文化的方式,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不斷地創新;小學語文教師要運用科學的教學方式,對兒童學習知識進行整體規劃。
(2)從語文教育的認知角度來說
在語文教育認知這一方面上來說,“不斷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發展”是小學語文教師進行教學的中心思想,目前對于小學語文教育的關鍵是課程的革新,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育對學生的培養,是關系到一個學生能學好其他知識的根基,也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對自身素養提升的關鍵。”在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把語文教育學的教學標準定為“教育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能力的提升和對文化底蘊的理解能力。”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培育學生“語文素養”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小學語文教師多元化的知識結構
根據小學語文教師在知識構建方面講,教師的知識構建是相對單一的,這是由于我國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使得教師在任教當中只是固定于一門學科,這就對老師教學知識有了一定的局限性,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涉及領域非常廣泛的學科,其內容十分的強大,若是教師沒有掌握足夠的知識怎能對學生進行教課。例如,在課堂生學生提出了為何有民族文化這一說或是民族文化是如何產生的,這一問題表面上看是一個關于語文的問題,實則又包含了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識。若教師的知識只局限于語文學科,那么教師就無法完好、準確的回答學生的問題,這就要求小學教師要有多元化的知識結構,要做到:第一,建立“全科型”教師教學結構,小學語文教師至少要擁有三門或三門以上的專業學科,熟練掌握其知識內容,從而為小學語文教育的良好發展奠定基礎。第二,教學語文教師對教學上要有綜合化的知識結構,這一方面是教師自身教學的需求,需要小學語文教師掌握很多學科知識來滿足對語文教學上的需要,例如,在一個教學課堂上講到《麻雀》這一文章,有學生對文中這樣一句話產生了疑惑,“使得它飛下來的是一種強大的力量而不是情親的力量呢”這時教師若是掌握多元化知識,就能做出很好的回答,但若只是有單一的語文知識,那就無從解答。還有一方面是小學教師在學習其他學科后對其理解的角度,所涉及的范圍,對其看待的思想方式上是否有深刻的探討,只有深入了解才能有利于對學生的教學,才能把其他學科與語文教學恰當的融合在一起,只有小學教師的知識廣泛了,學生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三、小學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對小學教師的文學素養沒有過多的要求,也沒有太多的培育,但新課程的改革就要求了必須著重提高小學教師的文化素養,這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基本專業素養,而在過去的教學課堂上教師只是把語文課本上的只是單一的讀一遍給學生,沒有準確的掌握語文內容的整體和實踐,這樣使學生喪失了審美觀念和文化的熏陶,這就違背了語文教學的目標。例如,老師在語文課堂上講課文時,只是讓學生聽一聽,把課文上的生字寫一寫,能說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若學生把這幾項掌握了就算是掌握了知識,那就只能說對學生的語文素養沒有任何作用,還需要在思想品德、思維活動、不斷創新、體現個性等方面全面發展,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有較強的專業文化素養對學生進行培育。小學語文教師要跟上時代的發展努力學習新的教學模式,不斷加強自己的教學能力以及學習能力,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模式。
四、結語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這是對教師這個職業來說歷史悠久的定義,小學教師承擔著很大的任務,所以,只有不斷的提高對小學教師專業素質的培養才能夠提升學生的素質,小學教師在新課改革后必須滿足新課改革的要求,改變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擁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做到符合新課改革對小學教師的要求。
健美操的教學的項目可以是豐富多彩的,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除了有限的成套動作學習,也可以不斷將拉丁健美操、搏擊健美操、競技健美操、現代舞等進行有機的串編,加入人文素質場景,如此一來,不僅僅可以豐富課堂內容,還容易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學習健美操到最現代人文素質教育。另外,在動作的選擇上,應當是簡單易學且造型優美的,但又不能光是追求動作的形式優美、立體性,更重要的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動作變化來養成良好的姿態,塑造優美的形體。此外,還應該從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出發,在保證課程共同基礎的前提下,提供不同基礎、特點和發展潛能的多樣性選擇,促進課程內容的彈性化和自主選擇,以此激發大學生的潛能和創新能力,提高大學生的體育能力和整體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健美操之所以受到如此廣泛的青睞,是因為它能全面展現人體健、力、美這一獨特的魅力,它不僅僅是一樣體育運動,而且融合了包括多種藝術因素,所以,有人形象地稱健美操是“流動的詩、運動的畫、跳動的音樂”。
2.健美操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的理論基礎
體育從誕生開始就和認識論聯系在一起,關注著人類的身體世界和精神世界。體育與人文素質教育之間的相互滲透己成為學界的重要領域之一。人們通過身心的協調發展來認識自身、社會和世界,進而更好地改造自身、社會和世界[7]?。
人文精神是一門最基礎的體育科學。健美操這門學科,本身就具有人文精神。如果我們能將人文教育,滲透到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這樣不僅能使課堂更加生動,能為同學們更好的掌握這門學科增色不少,而且還有助于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健美操這門自然科學。
教育的對象是人,衡水學院教育的起點和歸宿是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在大學健美操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的教育學基礎是人本化教育。在課程設置上,人本化教育思想主張以學習者為中心,要求課程內容的安排由學科中心轉向個體,課程內容的選擇要適應學習者情感發展、認知滿足、個體價值等內部需要、以及在多元社會中生活所必備的學術、技能、人際交往、經濟生活等外部需要。衡水學院健美操課就是以適應本院學生的身體發展、心理發展和人文素質發展的一門體育課程,滿足了衡水學院學生的多種需求。由此可見,健美操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是具有教育學基礎的。
3.衡水學院健美操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的現狀
人是社會的人,衡水學院非體育專業學生亦是社會中的群體,同樣受宏觀社會各種思潮和現象的影響。由于市場經濟的沖擊,傳統價值觀念的擅變,使得一大部分衡水學院非體專業學生的人生理想、思想境界出現了多元并立、參差不齊,而他們的思想比較活躍,注重實際,不尚空談,樂于接受符合社會現實的理論知識,厭惡形式主義的空泛說教,加之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必然強化他們的利益觀念,因而會誘發極端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的思潮。使得不少學生的心態扭曲,不講理想,不講奉獻,不關心祖國的命運與前途,只顧個人利益。學生對人文素質的消化理解,是一個由被動地接受教育,循序漸進地向主動接受教育、乃至自我教育、自我反省的過程[13]。當代大學生的社會生活經歷基本上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對個人與社會、現實與未來、社會的光明面與黑暗面、小事與大事之間關系的全面理解和認識。同時由于他們缺乏理性思辯和分析選擇能力,也容易使他們將觀察了解的一些社會消極現象當作社會本質,從而誤導他們失去正確的觀念,甚至出現與公民道德規范相背離的現象,在行為上往往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對父母、對他人、對社會的要求高而多,而對自己的要求低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