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6:05:4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區域地理知識點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學習地理離不開地圖。地圖非常地直觀,讀圖能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聯系,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發展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區域中的許多要素在地圖中都有明確的反映,因此,必須學會從地圖中獲取地理知識、分析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培養讀圖能力:讀出所學區域的經緯度坐標或找出經過這里的特殊緯線;找出一些重要的區域界線;找出區域周圍鄰近的一些地理事物;辨別區域內事物的特征和相關事物等。讀圖一定要按照方位或順序進行,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感。
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找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還可以填圖、繪制簡圖,把地圖印在腦子里,并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當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清晰的地圖,并能從中準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
二、運用比較的方法學習區域地理
烏申斯基說:“比較法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石。”地理比較法是一種用來確定地理對象異同點及其內在聯系的科學認識方法。由于地理對象的區域性以及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復雜性,運用比較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學習我國的北方和南方地區時,引導學生將氣溫、降水、河流、植被等自然條件與主要農作物、作物熟制、飲食習慣、傳統民居特點、傳統運輸方式等人文條件列表逐項比較。通過比較這些地理條件的差異以及分析其形成原因,學生非常清楚南北方人們主食的差異(南米北面)是因為所種植的主要農作物不同;主要農作物的差異,又是受氣候條件的影響。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不同區域,自然條件不同。生活在不同區域的人們在適應當地自然條件的基礎上,會形成各不相同、各具特色的生活習慣和生產方式。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運用比較的方法,既反映了南北方的地區差異,又突出了各自的區域特征,并且使學生明白區域特征的形成是各地理條件共同作用、相互影響的結果。
三、學會歸納總結,把區域地理知識組織起來
新知識是學生自我建構后獲得的知識。新知識建立起來后,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把新知識通過歸納總結組織起來,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去,以便于記憶和提取。即建立知識結構圖。通過歸納總結,把零散的知識點聯系起來,這樣可以把一些隱性的知識顯性化,明確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便于思考、交流與表達。知識結構圖由節點、連線(箭頭)組成。其中節點是各個知識點,連線(箭頭)表示知識點之間的聯系。
學習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時,先讓學生了解新疆各地自然條件的特點,然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知識結構,如下圖:
高考地理的復習方法一、提高整體梳理地理知識的能力
在第一階段復習時,知識點落實到章節,用的時間較長,是以單元為單位重點講解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在回歸課本防止知識遺忘的同時,應該做好知識的整理和歸類工作,對高中地理重點和主干知識進行歸類,可得出幾種類型。
(1)影響因素類。如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因素、影響氣候的因素、影響等溫線彎曲變化的因素、影響海水溫度和鹽度的因素、影響地震烈度大小的因素等。
(2)區位因素類。如工農業的區位因素、人口分布和遷移的區位因素、交通(鐵路、港口等)建設的區位因素等。
(3)措施和意義類。如減少水土流失的措施、減少土壤次生鹽堿化的措施、解決水資源不足的措施等;修建鐵路的作用和意義、西氣東輸和西電東送的作用和意義等。
二、提高地圖的解讀能力
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也是地理學習的重要工具。因此絕大部分高考題都以地圖為載體考查考生從圖中提取信息、解讀信息的能力。地理中的圖片本質都是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時間變化、地理事物之間的關系(數量關系、邏輯關系等),因此在復習時應注意對圖表進行分類整理,抓住其共性,總結讀圖規律,提高讀圖、析圖能力。
(一)掌握好讀圖的基本步驟
(1)先看所給地圖的圖名。圖名是一幅地圖的眼睛,它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圖所示的區域和主題內容。例如中國工業布局的變化圖,不僅表明了地圖所示區域是中國,還表明了地圖所示內容是中國工業布局的時空變化。
(2)細辨圖中圖例。當地圖上出現多項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時,首先可從圖例中找出各項地理事物的名稱,然后分門別類地分辨識別它們的分布特點。
(3)重視圖中分界線。地理分界線是判斷地理事物分布的重要依據,如洲界線、國界線、日界線、晨昏線等。
(4)注意空間位置或形象特征。可通過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形象特征來認識其分布。如深圳位于珠江口東岸,而珠海位于西岸;法國的輪廓近似六邊形,智利的輪廓像長劍。通過閱讀較熟悉的或有一定意義的地理事物,如城市、鐵路、公路、河流等,然后再沿某一方向順序去讀圖。
(5)分析判斷。在地圖上了解某一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特點時,可以從整體到局部作層層分析,找出規律,最后作進一步分析成因。
(6)勿漏輔圖。有些地圖配有輔圖,如課本中的洋流圖,就配有一幅北印度洋夏季洋流輔圖,我國的地圖往往配有一幅南海諸島的輔圖。輔圖有時有很重要的信息,讀圖時更需注意主圖與輔圖的關系及相對應的位置,不可忽視。
(二)應加強圖圖、圖文轉換訓練
要讓學生知道,大部分地理知識都可在圖上直觀地反映出來,而且教材表明的地理事物或現象之間的聯系在圖上可以顯示得更為緊密和清晰。復習時要堅持圖文結合的原則,并加上圖文轉化、圖圖轉化訓練。如將局部圖轉化為全部圖,將從某一角度繪制的圖轉換成從一個比較熟悉的角度去看,將試題中的圖轉化為課本上的圖或文字等,使之轉換到自己比較熟悉的知識體系中,從而方便解題。也可以根據課本中的文字等信息,將其轉化為各種形式的圖表,以了解圖像是如何演變而來的,增強自己的判讀能力和繪制圖表的能力。
三、提高地理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
要全面思考,對比分析。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總結、歸納出地理原理、地理規律,弄清自然地理環境中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及其相互聯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內涵,自然環境與人文活動之間的聯系等。對于容易混淆的地理知識注意進行對比分析:可縱向對比分析,如按時間順序比較三次技術革命對工業生產、工業布局的影響。也可以進行橫向對比分析,如比較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的成因、氣候特征、地區分布;再如比較幾種農業地域類型的發展條件、主要特征等,可采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過圖像進行對比分析等等。認清相似問題的相似性和差異性,明確知識間的聯系,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實質內容,排除干擾因素,形成正確概念。
要多角度進行訓練,促進知識遷移。對于一些可從多角度去思考的地理問題,要整體把握,注意發散思維的訓練。學習中注重加強對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問題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題多變、一題多解,訓練解題思路,提高解題的應變能力,研究各種可能造成知識負遷移的因素,促進知識的正遷移。如給出一組等值線圖,可以從多個方面變換條件進行思維訓練:如假定為等高線圖,判斷山脊、山谷;如假定為等壓線圖,判斷高壓脊、低壓槽;如假定為等溫線圖,判斷是何種洋流影響所致,或是何種地形影響所致等。
要理論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高考試題的一大特點就是注重聯系實際,把地理原理、地理規律巧妙地與當前熱點、焦點問題聯系起來,以考查學生運用地理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平時要關注熱點和重大問題,如全球變暖、北京奧運會、水土資源的合理利用、城市化、人口問題、能源的開發利用、新農村建設、建設節約型社會、生態文明等。但不應盲目追逐熱點,要善于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問題,從中發掘所涉及的原理和規律。這樣不僅使地理學習在深度和廣度上得到了擴展,而且有助于提高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考地理高效的復習方法口訣法
在地理學習中,我們會發現,如果把許多地理規律總結簡化成一些簡單的口訣,會使一些重要的知識點簡化。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描述極點俯視圖中南北半球自轉方向,可以總結為"北逆南順";概括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的流向可以用"夏順冬逆";可以用"凸高為低,凸低為高",來總結等值線圖中彎曲部位與兩側數值的高低差別。
總結歸納法
在考試中,會發現許多學生都會錯在一些難記憶的知識點上,并且這種錯誤反復出現。那么可以要求學生把自己覺得難記的重要知識點及相應圖表專門摘錄在筆記本上,時常查閱,反復熟悉。常見的,比如,冬春小麥的種植和收割季節,世界大洋表層洋流分布簡圖,有關兩分兩至日的晝夜長短及正午太陽高度規律,全球大氣環流示意圖,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對比,此外,在區域地理中需要摘錄的知識點更多,這需要學生自己在平時及時的整理歸納。
專題練習法
許多學生在復習中總是一味埋頭看書,記憶知識點,不愿意做題,結果每次考試都很不理想。復習中通過各種方法掌握知識點,最終都是為了學以致用,能夠解答問題。實際上,做題是鞏固和檢測所復習知識點的一種最好方式。在每復習一個考點之后進行相應的專題訓練,運用剛復習到的地理原理、地理規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既復習鞏固了知識點,又培養了解題能力,提高了整體綜合素質。并且這種解題能力的培養要貫穿于整個復習過程中。
圖像圖形記憶法
在復習中,常常發現這么一個現象,老師安排學生自己看書,往往學生就是把教材從頭到尾瀏覽一遍,結果,考試中考查的一些基本知識點,比如"宇宙空間的特點為遼闊、高真空、強輻射、失重",大部分學生卻總是選擇錯誤的選項。這說明學生看書后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掌握了。那么,這就需要學生在看完每一章節后,合上書本,仔細回顧一下,所看過的主要內容,自我檢測,如果不大清楚,則需要再次查閱。并且,地理知識點多的這一特點也需要學生有一個好的知識點檢測方式。
比較法
比如,復習氣候類型時,可以把各類型氣候的分布、成因、特點做比較;復習天氣系統時,我們可以把冷鋒與暖鋒的概念、圖形、符號、過境前時后的天氣等做比較;復習區域地理時候,可以把島國英國和日本的一系列地理特征做比較。還有,把東南亞、非洲、中美洲的熱帶作物做比較。總之,只要善于挖掘,總會發現有許多相似的地理事物。通過各項特征的比較,我們能夠更好的把握比較對象的相同特征與不同特征,從而達到熟練掌握這些知識點的目的。
自我檢測法
在地理這門學科中,地圖是大量地理信息的載體。并且,地圖是非常形象化和直觀化的地理知識。我們通過地理圖像圖形,可以很好的掌握許多的地理知識點。比如,亞洲季風包括很多的知識點,但我們只需要記住亞洲季風的冬夏季風兩幅圖,就很容易的掌握冬夏季風的各自成因、源地、風向、性質、影響地區等。地質構造對于許多同學來說也是個難點,特別是背斜和向斜,實際上一幅褶皺示意圖就能解決兩者概念問題。還有海洋表層鹽度隨緯度變化的規律也可以通過一幅"馬鞍型"圖來掌握。圖形記憶能夠很好的簡化地理知識點,減少我們的記憶強度。
摘錄法
在復習過程中,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要比掌握大量具體的零散地理知識更具價值。
在知識整理加工的過程中,伴隨一系列思維活動,如分析、判斷、歸納、演繹、比較、概括、推理、分類、總結等,可以說這個過程也是思維綜合訓練的過程。經過這一過程可以加深知識的理解、強化記憶,同時也可以發現問題、彌補漏洞、糾正錯誤。總結歸納常常采取的方式是繪制知識結構圖。比如,高一上冊第一單元宇宙中的地球主要知識點可以歸納成如下知識網絡,形成知識體系。
提高地理成績的方法一、手腦并用,圖文并茂
學習地理最要緊的是在頭腦中要有兩張圖,一張世界地圖、一張中國地圖。首先搞清楚各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各個省份的具置、形狀、地理特征等。除此之外,還要學會畫圖,如氣旋與反氣旋、地形剖面圖、折線圖等。經常練習畫圖,不僅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而且能夠加深對于圖樣的精確理解,在遇到類似題的時候,就可以很好的作答。
二、梳理脈絡,突出重點
學地理不能單靠死記硬背。背只是學習地理的基礎,在記憶的基礎上加深理解才是解題的關鍵所在。在解題時,一定要對題意進行合理的分析,對所問的問題要切中要點,切忌答非所問。地理是文科中很有特色的一門功課:類文似理、識記與計算并重,理解與熟稔同在,這就需要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方法的得當,內容上要合理的取舍,熟記重點,主攻難點,清楚考點,方能取得制高點。
三、夯實基礎,方法得當
復習地理知識,有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就是把自然地理的底子打好,做到亂熟于胸的地步,透徹的自然地理知識是復習人文地理的基石,而且人文地理很多題目都是從自然地理中衍化出來的。自然地理知識很容易與歷史的某些地域聯系起來,綜合的可能性很高,因此,有了扎實的自然地理知識作鋪墊,再去復習人文地理時就有事半功倍之效,在解答具體的地理習題時也就迎刃而解了。
區域地理在文科綜合能力測試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一,區域地理是高、初中地理知識綜合的基礎;第二,地理學科能力的考查大都是建立在區域地理的基礎之上;第三,歷史、地理和政治三科的融合常以區域地理作為切入的“門檻”;近年高考文綜測試題中區域地理都占有較大的比重。“掌握我國區域地理特征及差異、掌握《考試說明》中規定的世界區域和國家的地理特征”是《考試說明》中規定的十項能力要求之一。
在高三階段,地理科在重點復習高中系統地理知識基礎上,如何較好地把握區域地理復習的廣度和深度,抓好“區域地理”的有效復習昵?下面談談自己在區域地理復習中的一些感觸與收獲。
1區域地理有效復習的基本策略
區域性和綜合性是地理學科的兩個突出特點。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聯系,集中地反映在一定的地理區域,不同的區域其地理特征亦不相同。區域地理復習不僅僅在于落實區域地理特征,還要讓學生去聯系、比較與綜合分析各地理要素間內在的因果關系,啟發、訓練學生地理綜合思維的意識和能力。那么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如何真正實現這“雙贏”呢?筆者認為,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區域圖為軀體,以突出特征、比較差異為手段,賦地圖以知識血液與能力靈魂”的復習策略,可以既落實了區域地理知識,又強化了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訓練,效果相當明顯。
2區域地理有效復習的實施方略
2.1熟悉地圖,控制區域:復習區域地理,關鍵是要學會將區域地理涉及到的自然或人文方面的內容落實到相應的地圖上加以理解和記憶,學會運用地圖去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結構和空間聯系。比如對空間概念和空間聯系的地理思維培養,在復習時可著重注意下列經緯線:東西半球分界線、0°經線、75°E經線(80°E、 90°E、 105°E、 120°E、 180°經線、75°W)及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緯30°、南北緯40°、南北緯60°、南北極圈等’熟悉它們所穿過的大洲、大洋、重要的地形區、氣候區、工業區、農業區、重要國家、城市、港口、交通線、礦業基地、旅游點等,通過這些線穿越的一些重要參照點起“控制”作用。復習到這一程度的學生,當你給出世界上的某一點或線時,在其腦海中涌現的將是一系列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地理事物。
2.2突出特征,比較差異:區域特征或區域差異的復習要依據課本內容和知識體系的特點,對知識點進行重組和整合,編制相應的知識結構,運用知識結構進行全面、系統地復習并突出“主干”內容的掌握。區域地理知識結構可從自然和人文兩大要素加以整理。自然方面包括地理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與相鄰區域的位置關系)和范圍、地形(地勢起伏特點、主要地形類型及主要地形區的分布)、氣候(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成因、特征及氣候與農業的關系、氣象災害的成因和危害等)、自然帶(分布特征、成因)、河流或湖泊水文特征、自然資源(分布特點及其對工業生產和工業布局的影響等)。人文方面包括農業(發展條件、主要農作物類型及分布、農作物結構和熟制等)、工業(發展條件、主要工業部門及工業中心等)、交通運輸干線、城市(首都、重要工業城市、港口、交通樞紐、特殊職能的城市等)等。在復習時又不能把各個區域要素孤立開來,應該把每個要素有機結合,分析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從整體上系統地掌握某個地區或國家的區域地理特征。如:以某一區域內的的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可分析該地氣候的特點、分布與成因)、氣候、礦產資源的特點及分布為成因推斷該區域的水文、土壤、自然帶、工農業特點等。
在落實各區域特征的同時,可進行跨區域的專題比較。如:北非撒哈拉沙漠、南非納米布沙漠、大洋洲澳大利亞中部、西部的沙漠、西亞的阿拉伯大沙漠、南皿塔爾沙漠、北美西南部沙漠、南美洲的阿塔卡馬沙漠等熱帶荒漠與中亞的卡拉庫姆沙漠、中國境內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及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東側巴塔哥尼亞荒漠等溫帶荒漠的成因比較;又如: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的緯度分布、經度分布等的區域分布差異比較,并進行成因分析比較等。
2.3歸納總結,升華知識:在解決具體的區域地理問題時,不僅需要清晰的宏觀思維,而且需要綜合的具體思維線索。而歸納總結是區域地理復習中廣泛使用的方法,也是全面系統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的好方法。通過歸納總結,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將更加清晰和牢固,并將其遷移到其它區域特征的學習上,達到知識的升華。如:從馬達加斯加島東岸的熱帶雨林氣候的成因可聯想到南美洲東南部、澳大利亞東北部,中美洲東岸等地的熱帶雨林氣候的成因,并進一步延伸到非地帶性的熱帶雨林氣候的成因分析。又如:從俄羅斯的亞麻聯想到――中國的棉花――印度的黃麻一一坦桑尼亞、巴西的劍麻,其分布的緯度位置越來越低,反映了其受氣候因素的影響:再聯想世界棉花分布從美國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中國的長江流域一一中亞――西亞大致沿著35°N附近或以南地區成帶狀分布,其中中國和中亞地區的棉花主要分布在暖溫帶,而美國棉花帶則主要分布在亞熱帶,這又是由于中國和中亞地區的棉花產地氣候的大陸性較強、光照條件較充足所致,由此又反映棉花的分布深受氣候(尤其是光照條件)、土壤、水源等條件的綜合影響。
2.4精練強化,提升能力:區域地理復習中,適當進行習題訓練是強化知識掌握與提高知識遷移能力、知識應用能力的有效方法。但對練習題要進行精選精練。所選題目必須是立意明確、考查目標清晰;試題的情境設置和設問角度巧妙、科學、合理、恰當;題目使用的材料、數據準確;題目涉及的地圖、圖表規范,注記清晰。在解題過程中應深刻理解題意,認真審題,力求通過訓練以掌握各類題型的解答思路和方法,要通過做練習題檢查自己對所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程度,查找知識點的缺漏,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補缺,最終達到提高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區域地理有效復習的終極目標
區域地理有效復習最終要達到區域地理與系統地理二者的有機結合。要抓住區域地理現象發生、發展的背景,應用系統地理的原理、規律來分析、解釋區域的地理現象;在系統地理復習時,則以區域地理中的具體事例為案例,通過對區域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分析,來綜合歸納出系統地理的原理、規律,從而將區域地理與系統地理有機結合。
通過區域地理的有效復習,學生不僅要形成清晰的空間概念,還要對區域地理特征及區域差異有更深刻的認識,要熟悉最基本的地理原理、掌握地理分析方法和技能.形成地理思維方式,思路上更為開闊,認識上更加宏觀,方法上更符合地理學科學習的要求。
參考文獻
和其它學科一樣,地理的學習同樣需要明確目標。了解地理學習的重要性,知道這門課要學習哪些內容,自己已經學到哪些知識,還有哪些要點掌握得不夠好。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明確在地理學習中要達到的目標,并為之努力,做到有的放矢。
二、培養興趣,激發熱情
有些同學認為地理知識瑣碎枯燥,對學習地理沒有興趣,因而喪失了學習地理的信心,學習效率低下。這些同學大多是因為沒有找到學習地理的突破口,沒有真正感受到學習地理所帶來的樂趣。生活處處有地理,晝夜交替、四季變化、天氣變化、一個地區的氣候特征以及相應的自然人文現象、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大自然的美麗風景、各種自然災害、世界各國的地理環境……這些都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地理知識。發現地理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之后,學習熱情便會由內而發,學習效率也會提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興趣對地理的學習非常重要。
三、掌握方法,事半功倍
1.善于思考,注意總結
地理知識的特點是涉及面很廣,但又比較零碎,因此在學習時應該注意積累。無論是課堂還是課后,處處都有地理知識,需要一雙善于發現地理知識的眼睛。夏季教室早上陽光從北面窗戶射入,蘇北人口流向蘇南……這些現象都應引起思考,應學會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這些現象。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可以將每個章節串起來,列出一個大綱,再列出每章相應的知識點,形成樹狀知識結構,最終形成地理知識網絡。地理可以分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這兩大脈絡又可繼續延伸,但兩者又相互結合相互滲透,一個地方的自然現象對當地人文現象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在學習中應該靈活思考,注意總結。
2.抓住課堂,多記多想
課堂是地理學習的關鍵。為更好地抓住課堂,課前可將要講的內容進行預習,了解本節課的知識點。這樣不僅可以緊跟老師的講課節奏,而且可以針對預習中不理解的地方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課堂上,應將老師講課的重點、難點以及補充的內容記下,做到多記多劃,這樣既能明確重點,又能加強記憶。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應積極思考、回答,遇到不懂的問題及時提問或者課后和老師、同學討論解決。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老師會提示一些地理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應該多加注意。
3.圖文結合,發散思維
地理學科的圖很多,包括區域圖、統計圖、景觀圖等。在學習過程中,要學會擅用圖,可將地圖中涉及的知識點一一列出,將課本知識點落實到相應的圖形中進行理解。平時要勤用地圖冊,多看、多繪,對于重點區域地理事物的分布、特點、原因、影響應熟記于心,做到圖文合一。這樣,同學們在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可以從中準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從容作答。
4.文理交融,識地通理
很多人認為地理是屬于文科的學科,但是通過高中三年的地理學習,筆者認為地理既包含需要識記的文科性質知識,也有很多內容需要用理科的思維去理解。例如,關于地球地球運動、大氣運動、地殼物質循環、洋流等知識都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同學們在學習時應區別對待,對于“地”的知識點,如地理事物、現象等,采用文科思維對基礎知識進行識記;對于“理”的知識點,地理規律、原理等,采用理科思維對知識點進行理解。
5.聯系生活,知識遷移
由于地理知識面廣,知識點多,有些知識理解難度較大,對于抽象難懂的知識,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利用生活感知幫助理解書本知識。另一方面,課本上列舉的案例多為經典案例,高考試題中出現的往往是新案例,在學習過程中應聯系生活中的實際案例,與書本中的經典案例進行對比分析,提高知識遷移能力。
四、認真審題,規范答題
高中地理知識點很多、很碎,但并非無章可循,每種題型都有著相對固定的答題格式。高考地理試題的前半部分為選擇題,在答題時要看清題目,注意題目中的關鍵詞,可以通過在題目上做標志來提醒自己,千萬不能答非所問。后半部分為綜合題,作答時應該將題目中所給的材料細讀一遍,大概判斷出題者想要考查的知識點。在答題時,注意要點清晰,將每個要點列舉出來,考慮問題時一定要全面深刻,將自己想到的要點盡量都寫上。如在解答區域問題的整治措施時,將該區域出現的問題一一列出,然后針對問題逐一提出相應對策,這樣不僅可以回答全面,而且可以提高答題效率。答題時做到條理清晰,可時刻保持清晰的思維,不易發生漏答、重復的現象。老師在批閱時也一目了然,心情舒暢,無形中提高了印象分。
一、地理圖像內涵
地理圖像具體包括在地理教材、課外資料等內容中,是可以解釋或表達地理內容、現象、規律、原理的圖像。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包含的有地圖、漫畫圖、示意圖、實物圖、景觀圖、統計圖,等等。采用這些圖像可以進行地理知識的傳遞和講解,地理圖像包含的知識內容豐富,準確性更高,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加直觀的視覺體驗,是一種十分有效且科學的教學手段,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圖像教學可以大幅度提升教學水平。老師必須科學合理的選擇圖像類型,經過處理帶入到課堂學習中,發揮優勢提升教學效果。
二、培養學生讀圖技巧的教學策略
1.培養學生的讀圖興趣。初中生由于年齡較小,對于外界的新鮮事物抱有較強的好奇心,老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必須適當地帶動學生們對于圖像學習的興趣,合理地構建問題的情景,激起學生的讀圖熱情,學會從圖片中掌握地理信息。
2.培養學生的讀圖技能。老師須培養學生的讀圖技能,讓學生通過圖片掌握其所表達的知識內容和現象,通過圖片帶動思維,合理的進行知識點劃分整理,深入討論圖片中展示問題的內在原因,高效的將圖片和地理知識點融合到一起,進行梳理總結,最后學習到具體的地理知識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進行科學的引導,讓學生掌握方法,避免學生過于注重圖像本身而忽略了其內涵。
三、對學生讀圖技能的培養
1.一圖多用。利用圖像教學過程,必須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加深思維的高度,提升學生對于同一圖片進行全方位思考的能力,帶領學生展開對比學習和關聯性思考。從同一副圖片中挖掘出多方位的信息,避免單一片面的思維方式,培養自我的發散性思維和總結能力。
2.多圖并用。老師合理利用不同圖像之間的內在聯系,讓學生比較不同的圖片,總結分析出其中包含的地理內容和現象,讓學生在圖像中發現問題,提出疑問,最后解決問題,梳理知識點,構建地理結構體系。
3.掌握規律,圖文轉換。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將地理圖像轉化成具體的知識內容,分析實際的問題,做到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將深度問題表層化,方便學生靈活的掌握,圖文結合,將圖像表達轉化成文字表達,增強學生的圖像分析能力。
4.填圖能力的培養。地理知識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知識點比較多,老師可以通過填圖方法檢驗學生的實際水平,這樣方便學生強化知識點,進行知識鞏固基于記憶。
四、具體的實施方法
1.運用生活中的圖像進行教學。老師在課堂上應該注重教學和現實生活的結合,合理科學地利用生活中的圖像知識來進行教學活動。例如,學習世界概況時候,結合實際的圖像來進行引入,老師可以在備課的時候選擇不同國家以及不同省份和區域的地形圖片,可以是我國上海的地形圖片,或是歐洲著名城市的地形圖片,適當地向學生發問。課堂上將圖片內容和教學知識點融合到一起,讓學生將我國的地形圖片牢記在腦海里,方便學生快速準確的把握不同城市、區域的位置,深入學習不同地區的經緯度和其他關聯內容;學習自然災害等內容的時候,可以播放圖像結合我國發生的實際地震災害情況,充分展示地震所帶來的嚴重后果,對于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的巨大破壞。結合經濟等多方面發展因素,考慮出符合具體實際應用的解決辦法和預防措施,還可以采用相關食物的圖片來深化學生的印象,提升學生們的記憶能力。
2.將地理圖像和多媒體技術結合。過去的地理教學中最大的缺點是表現能力過于低,學生通過較多的文字描述來進行學習,無法提升學生的注意力,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將多媒體技術和圖像教學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地理教學過程中采用多樣化的教育模式,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多媒體教室進行授課,利用具象化的圖像資料,將高科技與教學相結合,最大化的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例如,對于地質地貌的學習構成中進行地形樣貌的圖片展示,讓學生提前預習,自己進行相關圖片的查找,這樣不僅使學生學會了地理知識的內容,更使學生理解大自然的獨特魅力,感受到了祖國的自然環境;老師根據實際教學目標,利用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像,如城市空間結構學習過程中,向學生引進城市區位圖,展示實際的學生居住地區,融入生活實際,讓學生自行在圖像中找出不同的分布區域,分析功能區域不同之處的形成條件,研究區域不同之處的有利因素,及不合理之處,提高學生關注度;加上新穎獨特的語言文化,靈活多樣的表達方式,以激發出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該方法對于學生而言將是一種新奇的感受,更加有利于學生形成刺激到反饋的學習過程,使學生本身形成強烈的好奇心,以激發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體系思維的構建有很大的幫助。
總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采用圖像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主導地位,讓學生構建自我的知識結構體系,還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構建地理學習思維,提升綜合素質,為日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抓住關鍵問題,設計深度學習的教學目標
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綜合思維時,教師要抓住關鍵問題,巧妙設計深度學習的教學目標,清晰的教學目標作為地理課堂教學和學習的重要依據,教師一定要結合地理課程標準,制定合理科學的教學目標,并在教學過程中,抓住關鍵問題,循循善誘,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對其加以綜合分析,從而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眾所周知,地理綜合思維包含三個維度,分別是要素綜合、時空綜合及尺度綜合,教師在教學目標和關鍵問題確定時,要從多尺度、跨時空及多要素這幾方面入手,使地理的各個部分聯結成整體。
二、把握內容整體,構建地理要素的綜合思維
地理環境是一個綜合體,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因素之間互相影響、互相作用,進而構成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教師在教學時,緊抓地理教學內容的整體性,將綜合思維意識灌輸給學生。首先,教師以自然環境的整體性作為平臺,氣、水、巖石、生物等地理要素之間是通過水循環、生物循環及巖石循環等過程進行能量和物質遷移的交換,從而形成了相互滲透、相互聯系的整體。教師講授各地區自然環境時,先讓學生列舉該地區各要素的特征,再分析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對各要素特征加以綜合分析,進一步發現各要素特征所體現的整體特點,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意識。其次,注重空間認知和區域綜合,提升學生區域綜合思維,由于人文要素特點和不同區域存在不一樣的表現,彼此之間的組合和聯系也是多種多樣的,從區域綜合的角度出發,深入分析自然和人文要素對人地關系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把握地理教學內容的整體性,有效喚醒學生的綜合思維意識,從而利于地理的整體教學。
三、融入鄉土地理,擴展學生地理的綜合思維
彰現能力考查今后的高考地理命題主導趨向, 以考核知識理解與運用為主。 試卷對知識重組的線索會更加創新, 更加注重思維的質量、思維分析的過程。試題具有立意獨特 、 情境設置新穎 、 設問靈活 、多以教材上未見、 老師未講述的問題為切入點 , 具有不可預測性。新情境的創設, 層出不窮, 素材簡約 且內涵豐富, 源于教材, 高于教材 , 設問呈漸進性, 能力要求與難度設置呈階梯式遞進, 突出考查描述闡釋事物 、 論證探討問題的能力。
成功的地理試題 , 多注重對考生學習意識與學習能力的考查, 尤其注重對考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和遷移運用知識 的能力的考查 。能力考在過程——分析綜合 、 判斷推理、 比較歸納等思維過程,既體現考試說明的要求 , 也體現地理學科教學的核 心能力, 同時要符合相關 的教學測量指標 , 準確反映測試要求 , 與學生實際情況相適應。
二、突出主題,問題情境創新,體現探究意識
近幾年新課標高考地理試題,重視學科基礎, 不追求細枝末節、 生僻與脫離實際生活的知識,考查中學地理中最核心、最基礎的主干知識,凸現了新課程的過程與方法。就實施新課標省區的近年高考地理卷而言,主要體現兩個字—— “ 穩 、 新” 。 穩, 即考綱“ 穩定” , 其連續性 、 穩定性、 目標要求 、 分值比例 、 題型結構、 難度、 賦分等基本穩定,基本沒有大的波動;新, 即有原創性 、又有靈活新穎性、 選材及設問角度新。相信今后的高考地理試題仍會延續這一基本特點。
三 、切近生活
回歸學科本色, 向更加現實與生活的方向邁進。近幾年命題設計力圖實現“ 以問題為中心, 以人類面臨和關注的重大社會現實問題為素材”的主題思想, 要求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或對某些人類活動進行反思,充分體現了“學習有用的地理”新課。
分析清楚新形勢下地理高考的命題趨向,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指導學生進行有效、有理、有序的進行復習,才能在今后的高考中以不變應萬變,永遠屹立于不敗之地。
針對高考地理的命題趨向,在地理的學習和復習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 加強對主干知識的學習和復習
地理試題中的考點主要集中在地球的運動、天氣與氣候、 地殼的運動與地表形態、 資源、工農業生產的區位選擇、城市化、交通、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 區域地理等幾個方面。所考查的知識點, 均能反映學科主要面貌或基本的分析、究方法,立足于考查學科的原理和規律。試題通過引用課本內外的知識和素材,形成新的問題情景,構成新的設問角度。但萬變不離其宗, 其知識的落腳點都出自構成學科最基本的內容或理論主體范圍。有的同學認為某些主干知識去年已經考過,今年不會再考。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因為重要的知識點幾乎年年考,只不過考查的角度、切入點不同而已。
二、針對不同的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法
高三地理從內容上可分為三個部分,即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各部分知識的學習和復習應有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各有側重。
自然地理是學科內容的難點,高考比較難的試題主要涉及這部分內容。自然地理的重點是基本概念、規律和原理, 主要是理解并能夠靈活運用。不僅要知道結論, 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原理, 并能夠讀懂各種地圖, 從圖中讀出地理知識,并分析相關的問題。
人文地理以自然地理為基礎。人文地理主要是觀念和結論的學習, 重在運用。教材中的大部分內容都是說明觀念的具體事實和材料,而材料是可隨意選取的。因此, 人文地理的學習,要通過一些具體的地理知識,樹立正確的觀念,如正確的人口觀、 資源觀、 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的觀等。
區域地理既具有基礎性和常識性的特點,又有綜合性的特點。區域地理復習,應突出綜合性,從“ 區域特征——目前狀況——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這樣一個思路入手,全面地認識某一個區域,使其立體化、全方位地掌握區域特征。在此基礎之上, 學會將不同區域進行對比,找出區域間的相同點、不同點及其原因。區域地理內容較多,任何一個區域都是由多個自然、社會和經濟要素構成的綜合體,區域地理自然成為考試命題的出發點,而高考涉及的社會熱點本身就具有區域性。因此在學習過程中, 以區域作為綜合和運用知識的基礎,形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 強化對各類地理圖表的判讀及分析處理能力
地理圖表是地理的學科特色,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很多地理知識 、 地理原理都可以用圖表來表示。各種圖表都反映了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時間變化 、 地理事物之間的關系,因此在復習時應注意對圖表進行分類整理,抓住其共性, 總結讀圖(表) 規律。最終達到通過圖表能明確知道該圖表所表達的知識信息。
四、關注社會熱點,理論聯系實際
從近幾年地理高考試題來看,國內外的重大時政和社會熱點問題成了命題取材的重要來源之一。 因此在專題復習時,要有機地滲透社會熱點,強調知識點與熱點的有機結合。有時還要以熱點為中心,帶動相關的知識點,把不同角度的知識點填充到熱點的各個方面, 達到“ 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目的。特別是與中國社會關系密切、 與學生的生活關系密切的熱點容易稱為高考題。
五、 深入研究《 考試說明》,做到最后復習有的放矢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7)07012602
初中區域地理是高考復習中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同時也是一個讓教師很難取舍的內容。初中區域地理的復習一般是在高二進行的,高二還有必修Ⅲ和兩本選修教材的教學任務要完成,只有完成了教學任務才能進行初中區域地理復習。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學生如何識記各區域的知識內容,如何將高中所學的地理知識與區域相結合等都是復習時的難點。
我在區域地理復習中,經常現場板圖中國和世界地圖,學生群起模仿,這種模仿的熱情是平時課堂學習中難以體現的。我想如果能夠將繪圖與區域地理復習相結合,讓學生通過動手繪制地圖,在寓教于樂中做到寓理于形,將中國及世界各洲的主要知識融入繪圖中,使學生在熟悉初中區域地理知識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重組,初步形成一定的地理知識體系,這對區域地理復習能夠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于是我逐漸摸索,總結了框架繪圖法并將其應用于區域地理復習之中。
一、為什么要繪圖
在區域地理的復習中,經常會出現這種現象:一些學生在復習單個地理知識時,對知識都能理解,但將知識與區域相結合就手忙腳亂,無從下手了。以下題為例。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位于歐洲西北角,是歐洲最大的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縱貫半島中西部,全區森林茂密,平均覆蓋率達50%,山脈東南坡植被覆蓋率高于西北坡。
材料二固態降水率是指固態降水(雪、雹等)量占全年降水總量的百分比。下圖為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及周邊地區等固態降水率線分布圖。
(1)說明該半島固態降水率的分布特點及其主要原因。
等值線的判讀及影響等值線的因素學生能理解,該題在等值線判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熟悉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北大西洋暖流、風向,這對許多W生來說就存在很大的問題。不管是等值線還是地形、洋流等單個知識點,學生都能理解,但一旦與區域相結合,許多學生就無法將這些知識進行有效整合。學生會出現這些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對區域地圖不熟悉,因此無法從頭腦中調用北歐地區的地形、洋流、風向等地理知識,這樣解題時就無法綜合分析,從而導致失分。因此我認為區域地理解題能力的培養關鍵在于對區域的熟悉。
在區域地理的教學中,我要求學生掌握以下幾種圖:①全球氣壓帶和風帶分布圖;②中國和世界各大洲及重要國家的經緯網圖;③中國及世界的地形圖;④世界的洋流分布圖;⑤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⑥板塊構造圖。識記氣壓帶和風帶分布圖是為掌握氣候類型打基礎,識記其他五種圖是建立在區域認識的基礎上。
學生可以通過讀圖和繪圖來認識區域,我選擇讓學生進行框架繪圖。我認為繪圖有以下兩種優點。首先,繪圖比讀圖更容易識記內容且不易忘記。美國教育家蘇娜丹戴克說過:“告訴我,我會忘記;做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加,我就會完全理解。”“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中國俗語也很好地詮釋了動手參與的重要性。其次,框架繪圖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構建地理知識體系:讀圖得來的知識是單獨的、零散的,而采用框架繪圖法,要正確繪制地圖,必須把一個區域最具代表性的經線和緯線作為骨架,根據該區域所跨的經緯度大小來確定等分多少,在繪制過程中盡可能將該區域的重要地理事物引入框架中,這些都能促進學生對區域的理解,并且有助于學生逐步構建地理知識體系。
二、如何繪圖
下面,我以“非洲”為例講述框架繪圖法的繪圖過程。
繪圖步驟
說明在紙正中畫一條直線,表示赤道。在赤道的正中畫一條豎線,代表20°E。將20°E以赤道為對稱軸,南北各三等分。緯度與氣候相結合,有利于氣候類型判斷。
所體現的地理知識或用途赤道橫穿非洲大陸的中部。20°E穿過非洲的剛果盆地和南非開普敦(好望角)附近。非洲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南北兩端都在30°緯度附近。1.有利于識記非洲的緯度位置。2.培養學生利用緯度和海陸位置來判斷氣候類型的能力。
繪圖步驟
說明在5°N 處(赤道以北第一等分的中間)畫一條橫線,以20°E為對稱軸向東向西各兩等分半。將圖中左上角部分連成正方形。在5°N右邊一等分處畫一條豎線,代表30°E。將圖中右半部分進行連線。
所體現的地理知識或用途有利于識記非洲主要石油產區幾內亞灣。用成比例的線條和幾何圖形來繪圖,易于識記。30°E是非洲另一條重要的經線。連線應與非洲的海岸線大致相吻合。
繪圖步驟
說明將5°N左邊部分取中點,也進行連線。 繪制非洲地圖,并在相應位置補充上非洲第一大島馬達加斯加島。
三、如何用圖(以“非洲”為例)
(一)獲取知識
通過框架繪圖,學生可以獲取的知識有:
1.經緯度知識。通過對“非洲”的框架繪圖,學生可以識記赤道橫穿非洲的中部,非洲大陸的南北兩端都在30°緯度附近; 20°E穿過非洲的中部,30°E從非洲的東部穿過,0°經線從非洲的西部穿過。
2.海陸輪廓知識。通過繪圖,學生對非洲的海陸輪廓有了清晰的認識,而海陸輪廓也是區域地理定位的一種形式。
3.其他知識。通過框架繪圖,學生還能夠識記非洲重要的石油產區幾內亞灣的位置、非洲南部的重要海上通道好望角的經緯度位置、非洲重要的盆地剛果盆地、非洲第一大島馬達加斯加島、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亞高原及其附近的索馬里半島、非洲海岸線較平直等知識點。除以上繪圖中直接得出的知識外,繪圖時還能獲取該區域的一個重要知識――氣候類型,因為氣候的分布是與緯度和海陸位置緊密聯系的,熟悉了區域的經緯度,自然對區域的氣候類型有了深刻的認識。
通過繪圖有助于學生將一幅幅地圖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地圖表象,地圖的繪制過程就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學生動手參與得來的知識最不容易遺忘,因此學生繪一幅圖,其價值抵得上讀十幅圖。
(二)用圖
繪圖是區域地理復習的基礎,在繪圖的基礎上用圖是區域地理復習的重要內容。學生可用繪制的地圖作為底圖來完成以下內容的復習。
1.填圖。用框架繪圖法繪好圖后,學生可以將非洲的重要地理事物如主要的地形、氣候、洋流、氣壓帶風帶、板塊、重要河流、半u、島嶼、海洋等填入圖中。學生還可以針對自己的薄弱項,或是選擇小區域進行繪圖填圖,或是選擇專項如河流等進行繪圖填圖,繪圖和填圖的過程中都在不斷地熟悉區域地圖。繪圖與填圖相結合,學生可以積累豐富的地圖知識,考試時就能做到胸中有圖,遇題不慌。
2.析圖。經過繪圖和填圖,學生對非洲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教師應引導學生對非洲地圖進行分析。分析地圖是學生將區域知識有效融合的關鍵,是培養學生地理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徑。分析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繪圖中認知的自然地理特征如經緯度位置、地形、海陸分布等為切入點進行分析。如根據非洲的緯度特征是赤道橫穿中部、南北兩端都在30°緯度附近,非洲的海岸線較平直,非洲的地形平坦等特征,推導出非洲的氣候類型以熱帶為主,且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對稱分布。
3.知識重組。在分析地圖的基礎上,根據地理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抓住非洲的氣候特征,拓展分析氣候對非洲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自然植被特征的影響,以及非洲自然植被特征對非洲農業生產的影響等,對“非洲”的主要知識進行梳理和重組,通過知識重組,可以讓學生形成區域分析的基本思路,從而為構建地理知識體系打好基礎。
(三)構建地理知識體系
1.1傳統的教學理念與先進的教學方法之間有很多相抵觸的因素,十分明顯的同時并深入的影響了先進的教學方法推廣的步伐。我國的教育事業遍布于全國各地,由于地域限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我國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處于不均衡的狀態,這些方面在我國高中地理知識生活化的教學理念上體現的十分明顯,城市中的學生,由于視野開闊,教學設備先進,教學理念及方法比較超前,在通過此方法對于高中地理知識學習上面比較容易接受,會加快地理生活化理念融入教學中的步伐。
1.2對于教育事業所涉及到的教育資源沒有進行合理的分配,最終為地理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在推廣中遇到了阻礙,使其在運用范圍中受到局限,得到的教學效果差強人意。我國的經濟發展整體區域穩定,但是其中很多地區的經濟發展落后,導致在進行教育資源配備上面形成了明顯的差別,農村與城市之間的教學質量及師資配備具有相當大的差異,并且所處環境的不同,對于知識的理解也會產生難易區別。在進行地理教學中,這種教育資源的根本差異顯現出來的效果十分的顯而易見,對偏遠山區來說,地理教學生活化將很難實施,主要因為教師人員的缺失,地理模型的配備,課程安排不科學等因素造成的。
1.3教育工作的主要體現方式是教學質量的好壞,決定其根本的原因不外乎是教育工作者的教學方法,對于高中地理生活化推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綜合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將高中的地理生活化教學進行推廣、結合、分析等各方面均存在很多的問題。將對于地理生活化的教學模式的初衷造成影響,使其不能科學、合理的進行有序的發展。這其中比較典型的因素影響莫過于,面對于地理生活化教學的推廣中,教學理念不具備完整性,使用的方式方法也不成熟,大多數用到的方法也是依據傳統的教學理念而演變而成的,其發揮的效用不足以適應如今形勢下的教育改革體質,因此,對于高中地理生活化的教學來說,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
2對高中地理教學生活化的方法進行簡單剖析
對于高中地理的教學來說,融入生活化的理念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是個切實可行的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能調節課堂上的氣氛以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掌握課本上知識點的同時,與實際的生活相結合,便于清楚牢記。下面對于地理教學生活化的幾種方法體現來著重闡述。
2.1地理作為高中課程的一門重要學科,需要進行深入的學習,摒棄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將地圖作為專題的課程設計與實際的生活相融合的教學模式進行課程的傳授,培養學生對于地圖的學習、認識、看懂的能力水平。地圖是地理課程的主要圍繞點,整個課程的設計將是以其為中心展開的,也是地理教學中比較難的重點部分。因此,采用地理教學生活化的方式將為地圖的教學提供便利的條件,給學生到來簡單、高效的學習方法。下文將對于具體的課程要求進行舉例闡述。高中地理的必修課程中有一節是關于我國季風氣候區圖的講解,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進行講解將會有以下的步驟:首先,在進行知識的傳授前,教師要提前進行備課安排:教書根據書本上進行總結性的將我國的季風氣候的分類進行清晰,根據學生生活所處的區域或者學校的具體區域等環境來進行季風氣候區的認識,并結合實際的生活環境進行對比。通過對我國的不同地方的地理特征的不同,可以區分出各個季風區。組織學生感受所處環境或者生活周邊的的氣候特點進行闡述,從而讓學生明了在我國的季風氣候區中,各個區域季風氣候都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將同學們的發言與老師的補充作為問題的總結,從而完成整節課程的教授。其次,授課過程中教師的工作要有具體安排:在課程剛開始的時候,教師應該對于書本上關于季風區的分類,分類標準,所涉及到的區域特點等結合地圖冊進行詳細的講述。然后針對班級里的來自不同區域的學生進行提問,對其家鄉的氣候、降水等特點進行闡述,根據此自然特點,找出所處的季風氣候區。然后利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小組內學生來對于家鄉的氣候條件進行闡述,根據課本所講述的區分季風氣候區的特點進行研究,從而找出其所處哪個季風氣候區。此種方法可加深同學們對于各季風氣候區的特點印象,方便記憶。老師做最后的總結,對本節課講述的知識點進行復述,使學生的理解更深入。最后,將進行教學方式的總結,通過此種生活化方式,可以使學生對于復雜的地圖信息的理解能力增強,提高學習的熱情以及學習的高效性。
2.2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將高中地理知識生活化,使知識變得更加易懂的同時,也增加了實際知識點的操作能力,使整個地理教學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完全素質化。在高中地理課作為一門最貼近生活的課程,其中大部分知識點都來源與生活,因此,在地理知識學習中,融入生活,會使地理知識學習更加簡便。下面將根據具體的地理實例進行生活化方法的分析。高中地理的必修課程中有一節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這一知識點的教學過程中,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進行講解將會有以下的方法:教師可在上一節課中對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知識進行講解,并將知識點以筆記的形式記錄,并留出生活化操作記錄空間,并在下節課前安排學生在室外利用影子測量太陽的實際高度角,之后,結合當時所處季節,記錄當時的季節、氣候等要素,在對太陽高度角計算后得出太陽此時直射維度,從而實現教學的生活化。對高中地理知識點的生活化教學,能夠使地理知識點學習變得更加容易的同時,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總體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3高中地理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
3.1地理教學的現狀要求地理教學生活化。傳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穩定提升,教育問題是全國人民所十分重視的問題,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未來發展以及統的地理教學與生活基本沒有太大的聯系,這樣就是學生對于地理課程的學習沒有很大的興趣,大部分的教師目的比較明確,為了應付高考所出現的問題,從而忽略了學生真正的內心需求,講學習的重心放在了知識點的歸納運用以及階梯技巧分析等方面上,放棄了對于課本本身的生活元素的找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很難與生活相融合,將學習的目的偏離了生活的軌道,把具有生命力的課程講述的枯燥無味,這種教育方式肯定都會被取代,因為生活的多姿多彩、變幻莫測,生活中的感悟在課本及教學中不能領悟到的,地理只有回歸到生活中區使學生融入生活,才能更好的發揮地理教學的作用,讓學生真正的在生活中得到鍛煉。
3.2地理教學生活化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親切感。因為將地理教學的社會意義和生活意義緊密的聯合在一起,所以,地理教學的內同更多是源自生活的同時高于生活,它是對于各種自然現象進行探索、發現、揭秘的過程。如果想要在特定的生活環境中對于地理進行探索及學習,就必須讓地理融入到生活中去,使地理和生活達到一個平衡點,利用生活經驗幫助學生學習地理,使學生對于地理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使他們多動手,提高思考能力、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同時還能引發更深層次的地理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枯燥的數學內容轉變為容易理解的生活問題,及時的了解國內外的信息,真正的做到教學與社會協調發展,使學生掌握知識也可以與時俱進,喚醒學生學習地理的欲望和探索精神。
3.3地理教學生活化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社會的需要。目前,我國社會是多元化的,社會的進步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需要我國公民具有創造性思維、團隊意識、參與意識和協作意識等,這就需要教書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自然變化、社會動態等,使其能夠在生活中學會死來、用于探知、勤于動手。地理學科是社會學科及自然學科的邊界學科,綜合性質較強,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生活化的學習機會,使他們走進生活,提高精神愉悅性。
高中地理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中地理的知識很雜,很多知識都有很大的聯系,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總是顧此失彼,不能整體掌握。教師要善于使用思維導圖,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構成系統的地理知識,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能力。
一、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
(1)確立中心詞。在使用思維導圖之前,教師和學生必須掌握高中地理的整體結構,能夠歸納總結地理知識的框架。教師要加強引導作用,指導學生從整體上思考高中地理的脈絡,系統全面地回憶每冊課本中重點章節的知識,能夠一一列出重點的中心詞,保證能夠將這些中心詞串聯成一個思維導圖的整體。
(2)設計思維導圖。教師引導學生復習了相關的知識后,學生就要獨立完成思維導圖的設計工作。學生可以單獨進行操作,也可以進行小組討論,根據找到的中心詞進行基本的繪制工作。學生個體或者是小組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教師要做好輔導工作,及時進行點撥,讓學生突破思維的限制。小組成員在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工作以后,要進行相互交流,互相借鑒,為以后的思維導圖設計積累寶貴的經驗。
(3)拓展思維導圖。教師對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要有一定的鑒賞能力,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分析總結思維導圖的優勢和缺陷,對于優點要給予肯定,對于缺陷要組織學生進行一定的改進。教師對大部分學生都會出現的問題進行統一講解,提高學生的認識。對只有少數同學出現的問題,要進行針對性地分析,幫助同學們逐漸提高。
二、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中的應用
(1)在地理復習課上使用思維導圖。在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中,一直都是使用填鴨式的教育模式,教師是高高在上的指揮者,學生是做題的工具,教師讓學生一直進行反復練習,直到學生掌握了高中地理的知識。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的思維受到了限制,學到知識不集中,沒有固定的知識體系。教師進行思維導圖教學,可以幫助學生使用顏色、數字、圖像等多種方法,進行高中地理知識的記憶,能夠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整體把握能力。教師使用思維導圖軟件進行設計思維導圖,能夠提高思維導圖的整體性,在細節部分處理得干凈整齊,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的知識。
在高中地理復習中,思維導圖能夠發揮極大的優勢,學生依據繪制的思維導圖,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地理學習的重點,能夠了解章節的分布,系統地進行地理知識的復習。使用思維導圖,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思路進行復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助于學生進行地理知識點的復習。
(2)在地理習題課上使用思維導圖。高中地理考查的知識點全面,要求學生必須能夠整體把握高中地理的知識,否則難以進行相關的解題。教師在高中地理的習題課上,要給學生講述高考考查的模式和高考題型的轉變,增強學生解題的整體意識。在高考題型中,還會不斷地出現新的題型,地理基礎差的學生根本無法解答新穎的題目,只能是抓耳撓腮眉頭緊皺。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學生的基礎不牢固,根本無法下手。教師在進行習題課教學的時候,要注重思維導圖的使用,面對著一道復雜的難題,教師首先就要教給學生審題的思路和方法,在審題的時候繪制思維導圖,然后讓學生進行思維導圖的發揮,或者是小組之間進行溝通交流,進一步完善思維導圖。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能夠掌握題型考查的本質,從而順理成章地進行解題。
(3)區域地理知識復習中的應用。在高中地理考查的時候,很多都是依據不同的地理區域而進行出題考查,這種區域地理的考查模式對學生的要求很高,所以教師要加強學生復習的方法。教師教給學生使用思維導圖進行梳理章節,將同一區域中的地理知識進行匯總,提高學生的能力。要明白該區域在地球上的明確位置,主要有經緯度的位置和海陸位置,以及該地區的地形特點,主要是湖泊、平原、海拔、山脈、河流等,以及地區的城市交通和本土的風土人情等。學生要明確每個區域的特點,使用思維導圖進行統一的標注,形成區域整體,這樣能夠提高對區域地區的了解。
(4)建立完善的思維導圖評價體系。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的唯一指標就是分數,教師并不重視學習的過程,一味地看重結果。在這種評價體系中,學生的學習壓力非常大,也很難進行相關的知識探索,只能壓抑著自己投入到題海中。新課標下,教師要注重學生解題能力和個人素質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緩解過分重視結果的教學現狀。教師要建立完善的評價指標,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地評價,包括學生的技能知識、方法過程、價值觀三個方面的評價。教師要傳授給學生思維導圖的技能,然后讓學生了解思維導圖的方法,從而進行思維導圖的運用。學生在思維導圖使用的時候,能夠增強自己的地理素質,提高看待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整體素質。教師要全面評價學生,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之,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中得到了廣泛地應用,教師要建立完整的思維導圖使用模式,讓學生了解思維導圖的建立、設計過程,從而增強使用思維導圖的能力。教師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整體意識,增強學生的地理素質和綜合素質,培養高素質的高中生。
參考文獻:
[1]王晶.研析新課改下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復習中的實踐與研究[J].文教資料,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