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5 02:00:3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推進素質教育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當前,由于應試教育依然存在,中學實驗室工作還存在兩種現象:一是有不少領導仍然沒有長遠的觀點,只有短期行為,他們舍不得在實驗室建設投資,有些學校雖然實驗室樓房建起來,但建得不符國家規范,且里面設施配備不足,實驗材料長期短缺,實驗教學工作開展照樣困難。領導層忽視實驗室工作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存在“實驗可有可無,可做可不做”的思想;二是平時老師的教學出現一些誤區,例如:重理論,輕實驗;重結論,輕過程等現象。其實,實驗室是培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場所,是學生科學實驗的啟蒙園地。本文擬圍繞中學實驗室工作這個話題,談談如何加強實驗工作,推進素質教育。
一、提高認識,明確作用
有一些領導同志對實驗室建設說起來重要,但實際做起來并不真正重視,在實驗室建設上總強調資金緊張,而不舍投資素質教育論文,忽視內部建設與管理。一件事做得好,群眾有句話“關鍵在領導,領導在認識”。因此,解決實驗室建設問題,關鍵是領導認識問題,而提高認識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行。
1.加強實驗室建設是學校內部建設的重要內容。它直接關系到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問題,因此對實驗室的投資是深層次的投入,是戰略性的投入。
2.加強實驗室建設是直接關系到能否培養創新精神和科學實驗能力的人才,推進素質教育的問題。它可大大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正確認識世界的能力,以及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
3.明確衡量一所學校辦學水平高低,除看師資水平、管理水平外,其實實驗室建設和教學裝備如何也是一個重要標志,也是反映校長素質高低的鏡子。
4.教育主管部門要組織各校領導外出參觀學習,請先進單位的同志作報告,使參觀者開闊眼界,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二、納入計劃,保證經費
認識提高了,要抓落實,把實驗室建設擺上議事日程。①學校要把實驗室工作納入校學年工作計劃,且必須有一位校長主管實驗室工作。要把實驗室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內容,有意識有重點地搞好實驗室建設和設備工作。②在經費使用上,保證實驗室重點使用。經費,一方面要在依靠政府的基礎上,發動社會力量,多渠道籌集資金,另一方面要依靠自力更生,勤儉節約,創造條件,用于改造或新建實驗樓,添置教學設備,創建標準的實驗室。
三、做好規劃,堅持標準
首先,做好規劃。實驗室建設要納入學校建設的規劃中,要在規范化、標準化的規劃中發展。要按教育部和省教育廳有關實驗室建設的文件要求,使實驗室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上新臺階,無論改建或新建都要有計劃、有重點地向高標準邁進,加速現代化實驗手段的建設。
其次,學習國家標準,明確要求。①明確初中、高中和完中實驗室的儀器室、準備室、辦公室和實驗教室間數的設置、面積的規定,水電安裝的要求,排氣扇的功率等實驗室設施的詳細說明。在實施過程中,堅持改造一個合格一個,新建一個達標一個。堅持標準,反對只圖省錢,而不講標準。②明確國家規定的中學各類學校的儀器設備配備標準素質教育論文,從而配足儀器設備。
第三,抓典型,促建設。作為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在推動基層學校實驗室建設過程中,要注意抓典型,以典型引路,促進其它學校實驗室建設標準化、規范化進程。
四、加強實驗管理,推進素質教育
硬件設備上去了,管理和使用是關鍵,只有管理跟上,使用才能出效益,才能推進素質教育。作為領導,要切實加強實驗管理工作,推進素質教育,可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1.狠抓各種規章制度的建立與執行。健全實驗室各項規章制度,是加強實驗室建設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制度對設備的使用、管理及實驗員的職責都要有明確的要求。因此,制度要裝框上墻。作為學校領導,要定期檢查制度的執行情況,并把執行情況列為對實驗人員的評估、考核的重要內容。
2.抓實驗開出率。實驗不能僅限于滿足教材規定的項目,否則就不能充分發揮實驗室的投資效益,就不能更好地落實課程標準精神,不能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要鼓勵教師多做實驗,增加學生動手機會,讓學生自選實驗課題進行實驗。具體要求與做法有:①把部分教師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②把部分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③開放實驗室;④開展課外科技活動;⑤加強實驗會考等。此外,要求實驗人員在學期末,要根據實驗教學記錄單,對照本學科教材要求的實驗,統計各年級各位老師實驗完成數量。統計表要能反映各位老師是否100%完成教材要求的實驗,以及超額完成教材規定的實驗數量。實驗統計表要送交學校教務處存檔,以備查閱。
3.加強實驗隊伍的建設。這是加強實驗教學,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而隊伍建設重點是穩定、提高素質和調動其積極性這幾方面工作。具體方法:①穩定實驗教師隊伍 ,嚴把人員進入關。怎樣管好、用好儀器,使儀器在實驗教學中發揮的效益,實驗教師的素質起一定作用。因此,作為領導要有長遠眼光,嚴把人員進出關,不要讓老弱病殘的人充數,更不要讓沒有責任心的人充當。要注意培養新生力量,充實實驗隊伍。②解決實驗教師業務進修問題,例如:組織參加省、市專業培訓,鼓勵進修等。③切實加強實驗隊伍的思想工作,嚴格管理,從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關心和幫助他們,調動其積極性。例如:解決評職稱、工資福利和勞保待遇等方面問題,以穩定隊伍,鼓勵進取素質教育論文,調動積極性。④明確實驗教師業務工作的標準要求:a.懂得實驗室財產帳的做法;b.掌握儀器、藥品性能特點,以及保管儲存和維修保養;c.熟悉教材與課程標準,明確實驗的教學目的和要求;d.明確各年級的實驗教學進度;e.熟悉實驗步驟、過程和結果等。
4.檢查評估,總結交流。作為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要抓好各校實驗室的檢查評估。這是觸動各校校長加強實驗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通過檢查評估,表揚先進,批評落后,總結交流,促進進步,以提高儀器設備的完好率和使用率。檢查評估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是為了推進素質教育。檢查評估的內容:①學校領導是否重視。通過聽匯報,和檢查學校學年工作計劃、工作總結是否有實驗室工作內容,檢查召開實驗工作會議記錄和領導聽實驗課記錄。②實驗設施是否配備齊全。③規章制度是否落實。④帳務是否健全,帳物是否相符,存放是否科學、美觀。⑤實驗通知及實驗教學記錄單的記錄情況。⑥抽查學生做實驗等。總之,教育主管部門要通過檢查評估,觸動各校校長,從而引起其重視并付出行動。
一、高職語文教學的現狀不足
通過多年的高職語文教學工作經驗,分析目前高職語文教學的現狀,我們可以得知,雖然高職語文教學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內實施了多次改革,但是從整體上來看還是有一定的不足。
第一,重視語言課文,忽視思想文化。高職語文教與學都對具體的語言和文章內容過于重視,對語文學科的思想文化的認識和重視不夠,缺乏必要的了解`。
第二,重視智育開發,忽視美育教育。高職語文教學中強調對學生智力的開發和探究,忽視了教學中的美育培養。
第三,重視知識傳授,忽視能力培養。很多高職教師只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將書本中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不對其能力發展,實際運用加以重視。這樣使得很多學生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語文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不高,影響個人發展。
第四,重視課上教學,忽視課外活動。很多高職語文教師認為充分完成課堂教育就算是完成教學任務,殊不知課外活動對語文知識的吸收和促進提升也有很大的幫助,不能組織學生參與開展語文課外活動,也就不能實現能力的提升。
第五,重視管理學生,忽視激發興趣。一般教師都重視對學生行為、學習的管理,不能采取有效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能依靠興趣支撐的學習自然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
這些方面都是現在高職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語文學科本是重要的文化傳承的工具和載體,但是現在只關注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其德育教育,美育教育以及人文文化教育,就會使得本來重視的智育教育也不能實現預想的教育效果。最終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學生的思想認識模糊,知識面狹窄,文化水平淺薄,心理健康水平不達標,甚至,連學習語文的興趣都不復存在。所以要在高職語文教育教學中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實施素質教育就要摒棄照本宣科的傳統教學的詬病,要改革教學體制,更新教學理念,加強教學研究。高職語文教師要從語文學科入手,結合一切方法和思想實現語文素質教育的推進。
二、高職語文教學過程中實施推進素質教育的方法
(一)結合多媒體教學設備,提升高職學生的審美賞析水平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學硬件設備都比較先進,教學中能夠用到的視聽媒體應有盡有,但是很多高職語文教師卻不能充分運用這些設備,實際上,這些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語文素質教育的推進。比如教師在講授某篇有插圖的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前將這些圖片制作成PPT的形式,在課堂上利用放映機將形象生動的連續圖片播放給學生觀看,同時還可以結合文章錄音為學生渲染學習的氣氛,最后讓學生發表學習的感想,提出自己對文章的認識。在學習一些戲劇類的文章的時候,教師除了要事先在網上搜集相關的資料信息以及影像資料以外,還要組織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課前預習,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向學生播放這些戲劇文章的影像資料,這樣不僅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其積極參與到學習中,還能夠加深其學習印象。另外讓其根據觀看內容總結課前問題并回答,教師可以適時給予點評,總結。這種直觀的教學方式,能夠使整個教與學的過程充滿趣味,能夠使學生陶醉在學習當中,在保證學習效率的同時,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賞析水平。
(二)組織學生擴展閱讀,延伸傳統語文教材
擴展閱讀可以分為兩部分,一種是假期課外閱讀,另一種是日常課外閱讀。在假期的時候,教師要為學生布置閱讀作業,要求學生閱讀一定數量的中外名著,古文作品,唐詩宋詞等閱讀材料。可以讓學生泛讀名著,但是古文和詩詞要精讀,在開學的時候教師要進行檢查。
另外日常課外閱讀部分,教師可以選定一些課外教材,組織并指導學生進行閱讀,一般課外閱讀教材的篇目都是自讀篇或者教讀篇。前者只要求學生依靠興趣閱讀,憑借自己的思想感悟領會文章的思想。后者要按照要求閱讀,教師要加以一定的引導和指導。這部分文章一般分為三個部分,名篇名句,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背誦;文言文閱讀內容,教師要指導學生獨立研究完成;現代文閱讀內容,教師可以將其融合到教材當中,實施練習和講解。高職語文素質教學選讀名篇名句能夠強化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能夠豐富學生寫作中的理論依據;加強文言文訓練能夠強化學生課本知識遷移的能力,提高其古文語感;選讀現代文訓練能夠提高練習難度,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課外閱讀文章豐富的素材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寫作資料,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
(三)組織多樣化的課外活動,強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想要在保證學生正常學習時間的情況下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素質,可以通過節假日組織學生參與多樣化的課外活動得以實現。教師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時間,提前尋找本地區的社會環境下的語文資源,主動和文化單位聯系,組織學生開展訪問,報道等形式的社會活動;另外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比賽,辯論比賽;再有要鼓勵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校內的各種文學相關活動。
多樣化的課余活動能夠塑造學生的個性,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實現自我提升,強化其個人表達素質。
(四)重視創新作文培養,強化學生的創新素質
一直以來,傳統的高職語文教育都采取灌輸式教學方法,不能實現對學生思維的啟迪;一直采取模仿復制的教學方式,沒有創新意識的融合。這些教育弊端都會對學生的思維發展產生影響,會限制學生創新精神的發展。想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求異思維的作文訓練入手。
求異思維作文訓練能夠幫助學生形成開拓創新的素質,求異思維的關鍵是獨創,是實現思想的獨特,關鍵是要不拘一格,另辟蹊徑,以奇求勝。教師要在教學中重視辯證法的運用,引導學生能夠一分為二的看問題,要避免讓學生步入人云亦云的誤區。高職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提出一些人們已經習慣的成語,俗語或者名言警句,說出其反意引發學生探討。比如 “一失足未必成千古恨”“杞人憂天不多于”等觀點,組織學生對此展開討論分析,最終提出自己的觀點。學生對 “一失足未必成千古恨”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學認為有的時候一個小的錯誤,就會影響整個事件后續的發展,就像“一招走錯,滿盤皆輸”的道理一樣;也有同學認為,即使在事情發展過程中出現錯誤,但是經過及時的糾正和修改是不會影響到后面事情的發展的。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夠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也能夠強化學生對具體內容的理解,最關鍵的是通過討論辯論,能夠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寫作素材,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思想認識提煉出新的觀點,寫出標新立異的好文章。
在長時間堅持這類的引導訓練之后,學生的思維一定會變得靈活開闊,會習慣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一旦發現學生的進步,教師要及時表揚肯定,鼓勵學生發散思維,肯定其新思維下的思想認識,這樣能夠有效地改善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三、結論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環境下的高職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發展為根本,教師要提升自身的語文文化素質,要強化教學理念的更新,實現教學水平的提升。通過對現今高職語文現狀的分析,總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今后的教學中,各位語文教師要身體力行,不斷實現自我提升和發展,為進一步推進高職語文素質教育的實施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手工課作為藝術教育而言,它能潛移默化的發揮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功能。在現行小學實驗教科書《藝術》(新世紀版)中,諸如民間剪紙、民間服飾、民間布藝、建筑裝飾、民間泥塑玩具、木刻、編織、民間刺繡、雕塑、面塑、風箏、民間面具、鄉土手工、紙制建筑模型、機器人玩具、海上交通工具模型、航空交通工具模型等手工教學內容,其中蘊含著巨大的審美育人價值。因此,在手工課中教師要認真分析、研究教材內容,通過合理有效的教育活動,使學生在審美情感得到培養和發展的基礎上,潛移默化地受到德育教育,有效實現藝術教育的輔德功能。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收集各種與手工制作相關的圖片資料及提供實物教具,利用手工教學中的欣賞活動引起學生對手工制作的興趣,并在學生通過藝術實踐,提高審美情感的同時有機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如:通過剪紙教學,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剪紙歷史及其發展概況,從中體會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通過民間臉譜的設計與制作教學,使學生了解我國傳統戲劇藝術的特點,從中感受傳統京劇臉譜藝術的魅力;通過制作海上交通工具及航空工具,讓學生在制作中發揮創造力,啟蒙學生的國防意識;通過制作各類民間手工藝品,讓學生從藝術實踐中領悟到中國民間藝術體現著民間觀念、內容、風格、標準等的風俗化和生活化,等等。
手工教育對課程的整合功能
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關于課程結構設置情況來看,學校手工課不僅是中小學綜合藝術課程內容之一,還和其它課程有著密切的聯系,充分體現了課程結構整合的特征。從知識運用的角度來講,手工課是書法、繪畫、剪貼、雕刻、色彩、透視、編織等造型美術知識和技能技巧的綜合運用,各種手工制作不僅檢驗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藝術技能水平,同時也是復習、鞏固、發展已獲得的知識和技能的機會。如:學習制作“彩球”時,學生首先必須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平面式的立體幾何造型繪圖,然后再利用折、剪、粘、刻等手工技能對紙張進行加工制作,最后裝飾成為各式漂亮實用的彩球;制作“泥塑”作品時要運用所學的美術構圖、色彩、造型等知識技能進行設計與制作;制作“動植物立體紙模型玩具”時,又須學生聯系自然課中所學的關于動物與植物特征的相關知識;制作“宮燈”、“曲軸玩具”、“升空風箏”等手工作品時須學生聯系物理學中的力學、光學、電能的相關知識。再如:在手工作品上書寫字、詞、詩進行裝飾時與文學修養及書法知識及技能相關;有時為了鞏固學生所學知識,教師可有意識地讓學生用文字或圖示把所學的手工作品的制作過程表達出來,從中訓練及鞏固學生的寫作、歸納能力及繪圖能力。由此可見,手工教學能使學生將所學的各科知識有機的整合在一起,從而發揮手工教育對課程的整合功能。
手工教育對智力的發展功能
手工教學還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功能,即教育活動中始終體現著手腦并用的特點,這對于促使學生智力的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1)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現代社會需要大量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高素質的人才,就藝術創新而言,創造能力的發揮與實現只有通過動手操作才能展示出來。在手工教學中,學生對材料的取用,對工具的使用及對材料的加工制作都需雙手去操作完成。教學中通過教師有意識的指導,學生在操作中熟練地掌握了折、剪、編、刻、纏繞等手工技能,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手部肌肉、骨骼神經的發展,促使學生手與腦的協調配合,變得心靈手巧,最終具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2)觀察能力的培養。藝術源于生活,手工是一門綜合的造型藝術,在手工創作中從構思、選材、造型、設計、制作來講均離不開對自然、生活、社會的觀察。就此,在手工藝術實踐活動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學習在生活中發現有利于進行手工藝術創作的各種美的元素,學會在大自然中觀察發現一切可利用的制作材料,在生活及大自然中尋找各種美的造型及表達方式,按照美的規律進行手工藝術作品的創造。如:教師指導小學生觀察發現生活中可利用的廢舊無毒材料,觀察發現大自然中的各種花草、樹木、沙石、樹根等自然材料,觀察感受大自然中的色彩美和造型美,觀察及感受各類藝術作品的藝術美,引導學生利用各種材料制作手工藝術作品。通過手工造型藝術實踐,學生在每次創作中就逐漸養成善于觀察和發現的能力,這些觀察能力對于學生學習各種知識是具有較強的幫助及互補效應的。(3)思維能力的培養。手工活動是一種手腦并用的造型藝術活動,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就此,在手工教育中,教師要善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組織學生參觀、欣賞藝術作品及教師認真的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藝術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使學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去完成每一件手工作品。教學中教師通常會通過啟發引導學生對手工藝術品的用材、造型、色彩、藝術效果及應用效果進行預想和思考,使學生的大腦在藝術實踐中處于積極的思考狀態。經過長期的手工藝術實踐訓練,學生在手工課的學習中養成善于思考的好習慣,有效地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手工作品創作中自然的得到不同程度的培養及提高。(4)藝術創新能力的培養。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能力,而手工課是一門綜合造型藝術,在每次的手工藝術實踐中,教師均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的手工知識及技能技巧,結合自己的制作經驗對生活、社會和大自然中的原始素材進行提煉、加工、想象和構思,從而創作出具有一定藝術特色的作品。在手工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通過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使學生根據各種需要按照美的原則創造出各種各樣的藝術作品,經過長期的手工藝術造型實踐,最終使學生的藝術創新能力得到發展及培養。
手工教育與家事勞動相結合的功能
目前,許多中小學校對手工課不夠重視,特別是小學教育中較為明顯,常常把手工課作為“小三門”來看待,語文課、數學課占用手工課的現象很明顯。教師的這種教育思想及行為,違背了學生好動、求知欲強的年齡特征,阻礙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及提高。加之,現在的中低年級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中進行自我服務的勞動較少,對家長的依賴性較強,自我服務勞動能力較差。再者,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如:意志、決斷、細致耐心等鍛煉較少。而在手工課上進行這些方面的訓練是大有可為的,學生在手工教學中可以通過手工造型藝術實踐,提高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及自我服務勞動的能力。如:通過剪紙教學讓學生學會熟練使用剪刀;通過制作“布玩具”及“刺繡”工藝品,讓學生從中掌握穿針、引線、打結、縫補的勞動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服務能力;自制小玩具、壁掛、彩球、布貼畫、染紙、樹葉貼畫及各種手工小飾物等皆可用于家庭環境美化中,體現出學生高雅的藝術情趣及靈巧的手藝,實現手工教學與家事勞動的有機結合。
而這些觀點在數學過程中是否得到充分的體現嗎?沒有!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沒有審美教育就沒有任何教育”。在此,不想夸大美育的作用,但是,作用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未能得到充分重視,確是深感遺憾。值得高興的是,高中數學課程標準(討論稿)已提出了數學教育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特別是“數學與文化”這一單元體現了數學文化的一個重要功能是在美學方面,這種功能是鼓舞人們對數學的追求化為一種對完善的追求。基于此,提出本課題的研究,或許對中學數學教學中加強美育提供有益的啟示。
二、研究目標和內容
數學美的表現
美,作為現實事物和現象,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藝術作品等屬性總和,具有勻稱性、比例性、和諧,色彩變幻。鮮明性和新穎性,作為精神產品的數學就具有上述美的特征。我們知道,數學的世界,是一個充滿了美的世界:數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里,我們可以感受到和諧、比例、整體和對稱,我們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結構的嚴謹、關系的和諧以及形式的簡潔。
數學美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從數學內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體系之美等;從數學的方法及思維看,有簡約之美、類比之美、抽象之美、無限之美等;從狹義美學意義上看,有對稱之美、和諧之美、奇異之美等。
經通過對數學美表現的研究,我們可以肯定的回答,數學中含有美的因素,數學發展受美育思想的影響,在此,可以借助古代哲學家、數學家普洛克拉斯斷言:“哪里有數,哪里就有美。”
數學美的功能:
審美教育的范圍正日益廣泛地滲透到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之中。人們不僅通過音樂,藝術,而且通過自然美、社會美、科學美,得到美的熏陶,美化精神的境界。美育,對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創造能力,塑造學生完善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非常重要和積極的作用。
數學美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1)數學美能夠培養人們創造、發明數學的激情。
(2)數學美能啟發人們探求真理的思路。
(3)數學美感有檢驗真理的作用。
(4)寓美于教,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數學美感能達到以美啟智,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美之教育途徑
在科學美層次上,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科學和藝術一樣,都有自己的美學特征,起著陶冶情操,完善思維品質的作用。其中包括:科學發現中的美學感悟,探索科學規律獲得的愉悅,科學思維方法的美妙等諸多方面。科學美的發掘,可以通過種種渠道進行,包括視覺上的美,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驚訝美”,證明技巧運用中的“機智美”,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時的“實用美”,撰寫小論文時的感受到的“創造美”。在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從中學數學教材內容的美,如概念之美、證明之美、體系之美、無限之美、平衡之美等方面加以探討,帶領學生進入數學美的樂園,陶冶精神情操,激發他們的學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應當作為必要的審美示范,引導學生感知,欣賞數學美。另一方面,“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只有將美知識應用于實踐,審能教育才有意義,學生的審美能力才能得到進一步提高,因此,數學美之教育途徑主要有二:一是展示美,二是應用美。其具體探究途徑如下:
1. 展示隱含的美
世界著名舞蹈教育家特德·肖思說過:“我認為真正的舞蹈教育也是人的全面教育——他的身心、情感將在舞蹈中獲得滋養、熏陶和鍛煉。”舞蹈教育作為陶冶心靈的藝術,具有獨特的素質教育功能。用舞蹈培養高品位的“文化”人,是舞蹈教育推動素質教育的更深層的意義。
我作為一名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通過對舞蹈教學的實踐發現,舞蹈教育與素質教育密切相關。舞蹈是以經過提煉、組織和藝術加工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作為意識形態,舞蹈總是鮮明地反映出人們不同的思想、信仰、生活理想的審美要求,既是供人欣賞和娛樂的藝術形式,也具有宣傳教育的社會作用。
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為目的,以提高國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心理素質為宗旨的基礎教育。如何通過舞蹈教育推動大學生素質教育,本文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以舞蹈教育推動德育教育
我國著名舞蹈家吳曉邦曾經說過:“藝術以它的感染力去培養人們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質,鼓舞人們的樂觀主義和進取精神。”舞蹈表演教學,能夠發展大學生對生活情感的客觀體驗,讓他們能夠掌握運用一定的舞蹈藝術形式表達情感。舞蹈創作教學能夠激發大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創造能力。
二、以舞蹈教育推動智育教育
在舞蹈教學中,大學生需要的不僅僅是自身專業技能的提高,更多的是對潛能的全方位開拓與挖掘。舞蹈是依靠千姿百態的人體動作來塑造藝術形象,表達思想感情,它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與觀察力,舞者必須進行仔細觀察,才能領悟到其韻律、風格、特點。舞蹈從體裁、主題、表現形式等都是豐富多彩的,學生在舞蹈的學習、排練、表演過程中都可以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記憶力、思維想象力和對音樂舞蹈的感受力與表現力。
三、以舞蹈教育推動體育教育
美國著名舞蹈家沃爾特·特里說:“把舞蹈素材用于教育,去發展身體肌肉,調整肌肉,保持身體平衡;舞蹈練習、舞蹈節奏。用于治療,可以幫助受傷的肉體和挫折的心靈復原。舞蹈在這一方面便是一種鍛煉了。”
首先,舞蹈教學訓練可以有助于學生保持良好的體形和姿態,促進學生的健康發育。其次,舞蹈教學訓練可以增強學生的體質。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再次,舞蹈教學與訓練還可以提高學生身體的協調性、柔韌性、靈敏性、靈活性。舞蹈教育之所以是有顯而易見的體育教育功能,是因為它不僅可以強健學生體魄、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m而且在增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培養堅韌的意志品質、健康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協作精神,激發和強化學生的創造沖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想像力和創新精神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轉貼于
四、以舞蹈教育推動美育教育
舞蹈教學是推動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最好的途徑。舞蹈藝術審美的過程是經過人的大腦的形象思維方式并伴隨人的情感體驗完成的。在實施舞蹈教育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對舞蹈韻律的把握產生抒情、聯想與想象,從而喚起美的感覺,美的欲望,美的理解,進而起到美育的作用。持之以恒的美育教育,有助于大學生形成自身的形體美、舉止美、行為美、人格美、道德情操美,使學生的外在形體和內心人格形成美的統一。
舞蹈教育的欣賞教學。能夠培養大學生的藝術審美情趣,并形成審美經驗和審美能力。舞蹈是依靠千姿百態的人體動作來塑造藝術形象,表達思想感情,因而人們稱舞蹈為人體動作的藝術。它集人體動作、音樂、服裝、色彩、舞臺美術、燈光和情節于一體,又是一種表情性的時空藝術。舞蹈中的動態與造型,恰恰證明了“舞蹈是活動的雕塑,流動的畫卷”這一名言。
總之,高校舞蹈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專業的舞蹈家,而是把它作為一種審美教育、素質教育。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鑒賞能力,提高舞蹈欣賞水平,最終送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提高新一代的藝術素養。
由于舞蹈藝術教育以全體性、全面性、主動性為宗旨而展開,它不僅作用于受教個體,而且作用于全體大學生,它不僅從審美的角度引導大學生,而且從審美的諸多方面培養提高大學生的修養。舞蹈藝術教育能夠調動大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其中,使大學生獲得一門專門的藝術技能,并且在體能上得到鍛煉,意志品質上得到磨練,智力上得到發展。同時,豐富情感,提升人格,凈化心靈,提升大學生的藝術素質和藝術感悟力。
隨著社會對全面素質人才的高度重視與需求,尤其是在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頒發之后,正確認識舞蹈教育對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對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將起到重要的作用。舞蹈教育對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提高,確實具有獨到的、顯著的、無可替代的功效。
參考文獻:
[1]王繼恩,舞蹈培訓中家長心理的探測與引導[J],舞蹈,2006。(06):14。
[2]杜燕,淺談舞蹈藝術培訓與少兒全面發展的關系[J],青海教育,2005,(23):33。
[3]吳紅,舞蹈的作用與影響[J],今日教育,2007,(06):45。
[4]賈建文,舞蹈人才的培養[J],河北教育,2005,(15):35。
[5]李濤,淺析舞蹈的教育作用[J],職業技術教育研究,2006,(05):58。
論文(或稱學術論文)是對科學領域中的問題進行探討、研究和描述學科研究成果的文章。也就是說,論文既是科研人員探討問題,進行科學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科學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
一、論文種類和作用
從論文的內容形式來看,一般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否定某一學科領域中的某些舊觀點,提出新見解。例如,指出應試教育的缺點;提倡素質教育,論述它的優點及重要意義。又如,批評傳統教學方法的滿堂灌、機械訓練等不足之處,倡導啟發式教學,強調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收集、整理一些分散的材料,使之系統化,用新觀點、新方法加以論證,得出新結論。例如,關于比較教育研究的文章,在收
集各國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有關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橫向比較研究,得出共同的特點和發展趨勢。
第三,在某一學科領域中,經過自己悉心研究、觀察和實踐,有所發現和創造,陳述新見解。例如,在實際教學中,分析學生在掌握幾何概念過程中產生思維障礙的原因,探討排除思維障礙的方法,提出改進幾何教學的建議。
論文的應用很廣泛,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論文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優秀的論文往往影響人們的思想,是社會進步發展的文化基礎。
第二,論文是以文字為媒介表述研究成果的形式。作者經過調查研究、收集資料、分析綜合、理論論證等,得出一個結論或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以便解決一個實際或理論問題。而這些必須要以文字為媒介把研究成果固定、表述出來,讓讀者評判、借鑒或運用之解決問題。
第三,論文是測量作者研究能力的手段。論文的水平能反應作者的知識理論水平、思想方法、研究能力、文字能力等。
第四,論文是培養研究人才的重要途徑。論文的寫作過程是作者學習、研究的過程,也是能力得到鍛煉、提高的途徑。
二、選擇論文的課題
(一)選擇課題(簡稱選題)的含義
從教育科研所探討的問題來看,可以分為兩大類課題。
第一類是基礎理論性的課題。在這里主要探討什么是教育的問
題。如:“教育應當具有什么功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等。
第二類是應用性的課題。在這里主要探討怎樣教育的問題。如:“教學什么樣的內容”、“選用什么樣的教材”、“采用什么的教法”等。這兩類研究課題都非常重要,并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但是,作為小學教師和教研人員,我們一般應當把自己研究的重點放在應用性研究的課題上。
從課題選擇本身的含義來看有兩種。
第一種是廣義的含義。研究課題的選擇,即選擇、確定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例如,是選擇教育基礎理論方面的課題,還是選擇應用性方面的課題。
第二種是狹義的含義。在自己的研究范圍內,確定論文的中心論題。也就是在小學教育、教學的范圍內,確定研究什么問題。我們這里主要指的是第二種含義。
(二)選題的最佳考慮
現實教育實踐中存在著大量的問題,但并非所有的問題都能成為論文研究的課題。有些問題的指向非常廣泛,帶有很大的普遍性,問題的解決需要較長的時間和較大的精力。對于普通的研究者來說,限于自身的素養和客觀的研究條件,并無能力來承擔。有的又太過具體,缺乏普遍價值。所以,我們必須兼顧各種條件,發現那些既是必要,有新意,又有可能研究的問題。
課題選擇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符合時展的要求,適應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推動和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選題要著眼于社會效能和價值,要研究能解決教育實踐中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因此,作者應密切關注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現狀和動向。面向21世紀,我國基礎教育研究的重點是推進素質教育,實現教育的現代化。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領域,研究的重點應該是如何通過數學教學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科研人員應重點研究如何改革現行的數學課程、教材及教學方法,建立面向21世紀的素質教育的數學課程、教材、教學體系。對于教研人員和廣大的教師來說,一般應從素質教育的觀念出發,側重研究數學教學的過程,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能主動參與數學學習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2、選擇自己有濃厚研究興趣的題目。
對研究課題有濃厚的興趣,會表現出更大的毅力和主觀能動性。興趣會產生熱情,使人克服困難,集中精力去研究。
3、選擇能夠發揮自己業務特長的題目。
研究者應從個人的條件、能力出發來選擇和確立論題。有些題目值得寫,但自己能否寫好卻是另一回事。在選題時,自己要考慮一下,你對本專業領域中的哪一部分最熟悉,最有把握,出成果最快,你就選擇哪個論題。
4、選擇自己占有資料較為充分的的題目。
從外因方面來說,資料是研究的基礎,要充分掌握在題目限定范圍內的材料,盡可能搜集必要的、新鮮的、典型的材料。因此,選擇自己已占有較為充分資料的論題,會使工作的難度降低一些。
(三)選擇課題的失當
選擇課題的恰當與否,常常關系到整個研究的成功與否。在廣大教研人員和教師的來稿中,常常會碰到一些論文由于選題的失當而無法發表。選題的失當,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選題過大。
題目過大,是普通作者在選題時常常出現的問題。例如,題目“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內涵是極為豐富的,它的定義、構成、作用、測定等方面均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作深入的探討。這樣的課題往往是一種研究方向,而對于一般的個體作者來說,把它當作為一個具體論題是不合適的。2、選題過難。
一、以學校管理法治化為目標,推動教學管理制度化。隨著社會制度的完善與發展,教育的法治化在不斷推進,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從教,必將深入人心。在中學的教育教學管理中,依據教育的各種法律法規,教導處堅持開齊開足各類課程,規范各種教育行為,制定教學管理的各項制度,如《教職工考勤制度》《教職工結構工資制》《班級管理制度》《教職工外出學習制度》《素質教育考評方案》《論文評選制度》《教案作業檢查制度》等等,使一切教學管理行為都在制度的約束之下,既有章可依,又避免的人為的隨意。在制定各種制度時,廣泛征求群眾意見,把制度化管理與人性化管理相結合,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宗旨,抓好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號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教導處工作的核心,而推進素質教育的手段就是抓好新課程改革。自XX年進行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導處就把推進新課程改革放在工作的首位,從老師的培訓到理念更新,從課堂教學的形式到評價體系的變革,從教學研究到成長檔案,從藝術課的教學到興趣活動的開展,每一步都是圍繞素質教育,都是為了學生的全面健康的成長,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各項素質。目前,我校學生各年級各班開設的興趣小組有音樂、舞蹈、美術、體育、計算機等,有專人負責、有活動的內容,有固定的時間和地點。同時,在縣級開展的第二、三屆科技藝術節活動中,我校學生積極參與,并取得良好的成績。豐富的第二課堂教學,促進了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在活動中,只要我能夠參與的,我都積極參與,撰寫文章,參與評價等等。為同學們做好表率,同時推動各類活動的開展。
三、以細化常規教學管理為基礎,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常規管理是教務工作的基礎,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良好學風教風的保障。因此,教導處協同團委會,充分利用學生的自身管理能力,成立學生會,對日常的考勤、衛生、安全、校園文化、活動開展等工作參與組織與檢查。同時,教導處還實施全員班主任制,發動教師職工全員參與對班級學生的管理,認真組織每一次月考或期中期末考試,開展聽課評課活動及教案作業檢查,組織老師進行專題性教研,發動老師積極撰寫教育論文或教育敘事故事及教學設計,利用網絡技術,培養老師的現代化教學能力及創新教學手段。總之,從學生管理到老師的教學管理,從學生的活動開展到老師的教學研究,從校園文化建設到教師的自身發展,教導處關注到每一個有利于教學發展的細節,創造有利于教學發展的環境,把常規工作常規化細微化。
四、以農遠工程的應用為手段,推進農村教學現代化。農村中學以前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信息不通,經濟不發達,教學手段上與城市中學有極大的差距,老師的視野和學習的途徑都較窄,是我們教學落后的重要因素。現在,利用農村遠程教育工程,我們有了兩個計算機教室和一個多媒體教室,條件改變了,關鍵就是應用與管理。教導處對此項工作十分重視,積極推動學校建立校園寬帶網絡,組織老師學習計算機技術,利用我校有計算機專業的老師的優勢,在很短的時間內,使大部分老師學會了上網查資料,并學會制作課件和上多媒體課。目前,我校的多媒體教室幾乎節節都有教師使用。教學的現代化水平大大提高,老師的視野開闊了,學習的途徑拓寬了。去年,我校的宋中強老師在參加亳州市首屆教壇新星評比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成為我校首個市級教壇新星;11月份,我參加全國萬名班主任培訓,充分利用我的計算機優勢,認真學習,在結業時,被評為國家級優秀學員。這些都說明農村教學手段落后的時代過去了,只要我們勤于學習,甘于奉獻,我們一定可以趕上城市中學。
目前,盡管我市基礎教育綜合質量鹽城領先,但是與省內外一些先進地區相比,還存在著差距。全市范圍內課程開設“短斤少兩”的情況時有發生,教學高耗低效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轉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益依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任務。那種急功近利,采取違規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一時高分,升入高一年級學段成績又急劇下滑的現象應當引起我們的警惕。我們要樹立科學的質量觀、評價觀,評價學校和教師不能僅看考試分數,還要看獲得分數的過程。我們要加強對常態教學過程的督導檢查,堅決糾正發“毛球”,死揪蠻干的錯誤偏向。引導學校、教師向有效教學的先進典型學習,見賢思齊,緊密結合本職工作開展教育科研,在各門課程教學中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追求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教學,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
二、切實加強對教育科研工作的領導
一所學校教育科研工作開展得如何,校長是關鍵。校長應當努力成為教科研的內行,成為學校教科研的帶頭人。我市不少校長在這方面做得很好,他們帶頭申報課題,帶頭開展研究,帶頭撰寫論文,辦學質量高、有特色,很值得大家學習。校長不僅要帶頭開展教科研,還要努力抓好學校教科研工作機制的建設。機制起著基礎性的、根本的作用。機制的建立,一靠組織職能體制,二靠制度。只有建立有效的科研管理、指導的組織職能體制、合理的教科研工作制度,才能建立起學校教科研的自適應系統,使學校成員積極主動地開展教科研,使學校教科研工作得到順利地開展。各學校要成立以校長為主要責任人的教科研領導機構,健全并完善學校教科研組織,制定符合本校實際的教科研制度和切實可行的教科研實施方案。要把握學校教科研工作的方向與思路,努力提高教科研工作的組織化水平。通過整合學校教科室、教導處、教研組、備課組等力量,建立服務于教師發展的、多層次的、開放的學校教科研網絡。分管教科研工作的副校長應協助校長抓好日常教科研管理工作,并要深入課堂和教研組、備課組,積極參與并指導教科研活動,定期檢查、研究學校教科研工作的開展情況。教科室主任(含兼職)要積極主動地進行教科研的組織和管理,要根據學校的工作計劃確定學年、學期的工作重點,制定相應的實施計劃。要重視對教研組、備課組工作的過程管理與指導,善于發現先進經驗,加以總結提煉,并及時推廣。要通過明確管理分工,落實管理責任,把教科研的管理真正落到實處。
高等學校考試制度的改革,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促進高等學校內涵發展的重要途徑。但是我國大學生經過應試教育后,繼續接受應試教育的培養,從而限制了知識在主體接受過程中的運用、創造、更新和發展,這是制約我國大學生素質提高和創新能力關鍵所在,完全背離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一、傳統的考試制度常見問題表現在
(一)考試內容和形式單一。一般以統一的課程或教材為基礎考試。考試形式單一,不利于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考試內容陳腐,抑制學生創造力的發揮。考試內容偏窄,側重教材和課堂筆記,只考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力。命題原則和方法簡單,考試方式使得學生學習單調、懼考,不利于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導致學生學習的目的只是為了考試過關,而不注重自身創新意識的養成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二)過分夸大考試的功能和作用。標準型、規范性的試卷只能從一定程度上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的品德、智能、個性等方面的水平,沒有考核能力。由于考試成績的高低不僅直接關系到升級、畢業、獲得學位,而且是學生獲得獎學金、評優甚至找工作的主要依據,這種只以分數為依據的做法夸大了考試成績的作用,使學生只重分數不重能力。關鍵的是一些課程的考試計分方式也存在很多不科學之處。考試成績與獎金掛鉤,與評優掛鉤,加劇了學生功利化傾向,低層次上滿足了學生虛榮心理。
一般高校課程考試都集中在學期末進行,并且拖延時間較長,使學生平時不學,只要短時間的集中復習就能應付,甚至得高分,這在某種程度上打消了學生平時認真學習的積極性,助長了一些學生的投機行為。
二、高校考試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考試對教育活動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也是評價和改進教學使之有利于培養創新人才的基本途徑;是引導學生主動、創造性地學習的重要手段;是檢測和提高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高校推行考試制度改革是教學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未來社會競爭的成敗取決于人才的競爭。高校作為培養高級復合型人才的培訓基地也就成了這種競爭的關鍵。所以如何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級復合型人才是高校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因此只有在進行教學體制改革的同時側面地推行考試制度的改革,才能確保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效果。科學合理的、鼓勵創新的、富有活力的考試制度有利于培養高校學生的創造力,有利于造就建設創新型國家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考試制度的落后和改革上出現的問題,使得高校培養的人才往往缺乏創造、創新的素質與能力,考試制度上抑制人才、培養庸才的現象十分嚴重,令人擔憂。
要改變這一局勢就需要改革高等教育考試方式與考試制度,通過考試方式與考試制度改革帶動與影響教育教學方式改革,以考試理念端正促進教育理念與學習理念端正,全面實現教育功能。因為,科學的考試方式與考試制度,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培養學生創造意識,清除高等教育健康發展的制度阻力,營造創新的育才環境,穩步、高效地提高高校教育與教學的實際效果。
三、新型考試制度的改革途徑
1.正確認識科學的考試理念 ,提高人才素質教育
科學的考試觀念要從人才培養目標出發,著重強調人才培養效果。同時也要正確認識考試功能,才能科學設計考試量化體系、正確使用考試評價方式、合理設定考試評價時間、有效實現考試應有功能。高等教育考試功能是多方面、多層次的,主要有檢查功能、評價功能、制約功能、激勵功能、保障功能、創新功能轉變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改變偽科學的適應人才培養需要的素質教育模式,讓學生樹立考試并不是標志著一門學科,或一個階段學習的結束,而是對上一個階段學習效果的一種互動式總結的觀念。同時要科學地創建考試管理機制,充分發揮考試本身的權威性、公平性、公認性原則,以確保人才培養的效果。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明確考試目的。所以考試改革,必須 要明確其為教學服務的原則,考試目標要與教學目標相一致。考試目標應以教學目標所規定的知識能力的要求為出發點和歸宿,在教學活動中,對教學過程進行質量監控,通過考試診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反饋教學信息,檢測教學效果。
2.開展豐富的、多樣的考試形式
目前一般高校的考試形式還以單一的書面考試為主,在考試的評價上過分依賴考試成績,不能夠全面考察學生的真實水平和實際能力,不能夠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要解決好這一問題,必須從改革考試形式入手,采取多種考試形式相結合的措施,將單一的考試方式向多元化方式轉變。
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可以選擇多種不同的考試形式。如:理科可以筆試和實驗環節的考試結合起來;文科可以把筆試與論文、口試、作品、設計、調查報告等形式結合起來。
不同的課程可以選擇不同的考試形式。如:比較重要的基礎課、專業課可以采取閉卷和一頁紙開卷的考試形式,通過強化學生記憶或強化學生的歸納與綜合能力,更扎實地掌握專業知識。
3. 建立考試后的信息反饋機制。
樹立考試不是一門課程的教學結束,而是師生對課程教學的一種互動方式的觀念,應建立考試后的信息反饋機制。考試管理部門要對試卷中反映出來的情況和問題加以研究,并將有關的信息反饋給教師和學生,促進以后教學活動的發展,同時在制度上制定相應的政策,積極鼓勵教師開展考后的試卷分析,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
綜上所述,我們全面而有計劃地改革高校考試方式與考試制度,推動人才的培養,不僅可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還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與智力支持。推進考試改革的健康發展,通過考試改革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真正達到教、學、考的和諧統一。
通過省級骨干教師培訓,促進我的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對基礎教育課程教研向縱深發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充分發揮省級骨干教師的專業引領作用,努力提高我校數學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
二、研修目標
1、提升我的教師職業道德水準,形成健康的教師心理,培養團隊合作、溝通、交流、與分享的意識與能力,提升自己的教師職業幸福感。
2、規范數學課堂教學,優化教學教研活動,使自己由學習型向研究型轉變,進而使自己成為新課程實施及推廣的引領者,配合全市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活動,逐步提高我校數學教學的教學質量及水平。
3、不斷進行教學研究,努力探索和研究適合學生特點、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推動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4、積極開展新教材的研究工作,充分發揮自己“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迅速提高新任教師和青年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研究水平。
5、迅速解決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總結和推廣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推進我校課改工作向縱深發展。
三、研修要求:
以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以課程改革實驗研究為重點,以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為目的,以改革課堂教學為突破口。把立足點放在解決教學改革和實驗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上;著眼點放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切入點放在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增長點放在促進學校、師生的共同發展上,使教育從傳統教學的“三個中心”(即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向新課程標準要求的“三個為本”(即以學生為本,以能力發展為本,以自主學習為本)的轉變,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服務,使自己及老師們轉變成素質優良、能適應社會需求、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教師。
四、研修形式:
第一階段 理論培訓。集中在廣東第二師范學院進行理論學習,理論更新和專業技能訓練。
第二階段 跟崗學習。進入小學數學“教師工作室”跟崗學習,采用師帶徒模式由工作室主持人進行傳、幫、帶。與主持人一同備課、上課、評課,一同開展課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