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6:04:0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賣報歌教案,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利用游戲環節鞏固歌曲,培養表演能力
如:在講人教版小學音樂一年級下冊中《誰唱歌》中,我在學唱完歌曲之后,采用了游戲形式進行鞏固歌曲,我找出一名同學,然后蒙上眼睛,再找四名同學來唱歌,充當“小鳥”、“喜鵲”,“公雞”、“鴨子”,然后一邊唱歌,一邊來觸摸蒙上眼睛的同學,之后回到自己的座位。當蒙上眼睛的同學,睜開眼睛之后,一邊唱歌一邊找到是誰觸摸的他,并且作出相應的小鳥、喜鵲、公雞、鴨子的形態,通過這種形式,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不但較好的演唱了歌曲,同時把小動物的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非常可愛、非常優美。又如:我在講人教版小學音樂二年級下冊《誰來看看我們美麗的村莊》,在采用聽唱法學習歌曲之后,我讓學來表演,小雞、小狗、小牛、小驢、小豬……等的叫聲同時表演它們的等動作,之后再鞏固歌曲的時候,我讓學生采用歌曲接龍游戲,找學生扮演,小雞、小狗、小豬、小驢……等等,當唱到自己的部分的時候,扮演者不但要模仿自己所扮演動物的叫聲,還要唱出來自己的部分,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邊唱邊表演,學生動了起來,這樣學生輕輕松松的掌握了歌曲,通過游戲不但鞏固了歌曲,同時是學會在表演中體會到歌曲的快,使學生愿意表演,喜歡表演。
在課堂中創設一個科學、合適的音樂情景,能引起學生愉快的學習情緒和興趣,能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對培養學生想象力起到推動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用優美動聽、自然流暢的語言,富有感情的語調向學生描繪歌曲中的意境,使他們的感受進入情景之中。
如在教唱《小寶寶睡著了》這首歌時,為了讓學生能體會到這首歌的意境,我特意把教室里的窗簾拉上,請學生們都閉上眼睛,先讓他們欣賞這首歌的伴奏音樂,制造一種非常寧靜安詳的氣氛。聽完之后,學生們迫不及待地回答:“我感覺像是坐在一只小船上,在湖中輕輕搖晃。”“我認為是在夜晚,媽媽在哄小寶寶睡覺呢!”“我覺得好像有一個小女孩手中拿著蒲公英,對著它輕輕一吹,蒲公英立即隨風飄揚,好美啊!”……學生的思維迅速被調動起來,想象的翅膀已在他們中間展開。
小學音樂教材中的一些歌曲有著其特殊的創作背景或創作花絮。教師在教唱歌曲前可以把歌曲的創作背景簡單地介紹給學生,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并一步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創造想象的空間里。例如在教《賣報歌》時,教師可以講述音樂家聶耳當年在上海認識了一個叫“小毛頭”的報童,了解到報童的艱難生活后,而寫下這首歌的一段經歷講給學生聽。通過介紹,讓學生體會到報童無依無靠,吃不飽、穿不暖的滋味,想象一下報童忍著饑餓和內心痛苦,在凄風苦雨中奔跑叫賣的情景,為接下來學唱歌時展開想象做好先導與準備。
教師創設合適、合理的音樂情景,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想象的教學中,能輔助教師展開教學活動,為學生指明想象的方向,使他們的想象更加豐富多彩。
二、課堂教學要整合各種教學手段
一般地說,學生習慣于欣賞用文字語言刻畫的文學作品中的藝術形象,對于用音樂語言和音響形式塑造的音樂藝術形象卻很陌生,所以教師的引導與幫助不可缺少。教師可以從學生已獲取的知識信息入手,引導他們打開想象之門,來感受音樂語言,體驗音樂的情感。
1.利用多媒體手段,喚起學生想象的內容
在教學實踐中,用繪畫、投影和多媒體等視覺手段,使音樂作品形象化,通過形象化的畫面來啟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賽馬》是一支熱烈奔放的二胡獨奏欣賞曲,為了激發學生在音樂欣賞課上的興趣,體會樂曲美的旋律,并在腦海里勾勒出一幅幅美麗生動的圖畫,我借助電教手段,創設具有感染力的意境,為學生提供具體的音樂形象。熱烈奔放的樂曲、帶有內蒙地方色彩的音樂、急促快速的節奏,把學生引入你追我趕的節日賽馬場的情境中,讓樂曲的音樂形象在學生的腦海中動起來。
2.從影視作品、繪畫、攝影等其他藝術形象入手,來獲取想象的內容
藝術是相通的,從認識角度來說,影視、繪畫、攝影等是視覺藝術,音樂是聽覺藝術,但在表現主題上也會有很多相似之處。教學中,這種“通感”手法的運用,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和聯想,幫助他們理解作品的內容,體味音樂的魅力,培養學習的興趣。
3.從文學作品、歷史故事入手展開想象和聯想
音樂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和文學一樣除了自身的藝術價值外,還能反映一定的社會現象,所以借助文學、歷史知識教學,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作品,又可以豐富學科知識,活躍課堂氣氛。
三、課程類型要以欣賞課為突破口
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社會環境等原因,對教材中的某些音樂作品,不容易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欣賞習慣,課堂上往往會出現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如癡如醉,學生聽得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的尷尬情景。
【關鍵詞】小學音樂; 聲樂教學; 情感培養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2-0328-01
1 情感在音樂藝術中的地位與作用
情感是包括音樂在內的任何藝術的組成部分,古語曰“詩言志,歌詠言”。這已明確指出了情感在音樂藝術中的地位與作用。我們認為,任何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任何藝術都以自己特定的形式和技巧更集中更強烈地反映生活。當然也通過特定的形式和更集中更強烈地表現人在生活中的情感。因此,情感與形式在任何藝術中都是固有的、內在的、不可缺少的成份。從聲樂作品來說,如果演唱者只有激情,而沒有扎實的歌唱技能技巧,那么,即使演唱者對作品形式所含的內在的情感理解和體會得再深,也無法充分地表現出來。相反,如果演唱者只掌握了表現作品形式的嫻熟的技巧,而沒有情感,只能象鐘擺一樣機械地表達作品的形式含義,那么演唱是乏味的,難以打動聽眾的。
從這一觀點出發,我們認為,在聲樂教學中,技能技巧的訓練和情感培養是同樣重要的,相輔相成的。這兩方面在音樂教學中都應有自己的位置,都應作為教學的內容。在少兒聲樂教學中都應有自己位置,都應作為教學的內容。在少兒聲樂教學過程中尤其如此。
2 如何在少兒聲樂教學活動中培養情感
心理學告訴我們,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的態度,它反映著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被人們稱為高級情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審美感在人的情感生活中起著主導作用。它們是在社會實踐中和教育條件下形成的,往往緊密地交織在一起,這些情感交織而成的綜合體就是情操。對音樂教育工作者來說,就是要在音樂教育活動中,一方面通過音樂的特有教育功能,培養和促進學習者的情感和情操;另一方面也要培養和促進他們的情感和情操來深刻、完美地理解和表現所學習和演唱的音樂作品的藝術意蘊,這兩方面也是相輔相成的。
那么,如何在音樂課中的聲樂教學活動中來培養少年兒童的情感呢?
首先,我們必須從少年兒童的年齡特點出發來考慮。少年兒童的年齡小、閱歷淺、生活經驗不豐富,情感內容較單薄、他們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審美感都處于形成階段。因此,我們必須結合教學內容,采取各種適合教學內容,采用各種適合的手段,從這 三方面同時來培養和促進。
根據我長期的音樂教學活動經驗,以下一些手段進行“情感培養”效果較好。
2.1 通過講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和詮釋作品的內容底蘊來激發學生的情感。
音樂作品如同其它任何的藝術作品,都具有其之所以產生的生活情感的底蘊。因此,它們或多或少都打上了時代精神的烙印。但是,少年兒童受到生活經歷的限制,有時很難理解和體會作品所要表現的情感。即使作品的固有藝術形式(調性、節奏等)已是很大程度上預先提供了作品所要的表現作為情感外部表現的情緒的可能性,既使學生已掌握了展現這種藝術形式所需的技能技巧,如果他們缺乏產生特定情感的生活體驗,還沒有真正理解和展現作品深刻情感的話,也是不能把作品的內在情感充分地表現出來。例如,我曾教唱聶耳創作的《賣報歌》時,由于今天的少年兒童過著幸福的生活,不了解、也不可能體驗解放前報童的痛苦生活,因此,他們把“啦、啦、啦”的襯詞唱得輕松、跳躍,表現了一種歡快、明亮的情緒,而不能把作品所蘊含的對報童的同情心表現出來,達不到作品所具有的特定的藝術感染力。這是,我就給同學們介紹了這首歌的來歷和歷史背景,告訴他們,這首歌是聶耳和安娥在1934年為一個名叫小毛頭的報童創作的。作者在這首歌中表達了對當時很多象小毛頭這樣的報童的深切的同情心,為他們從早到晚,忍饑挨餓,奔走街頭、兜售報紙為苦難命運呼喊不平。在這首歌曲中抒發著對報童的愛和同情,對舊社會的強烈的恨和抗議。這樣,大大地激發了同學的情感,很快他們在情感上很投入地演唱,達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2.2 通過教師有感情的范唱和表演,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
在音樂課中,教師的情感無疑是影響學生從多因素中最積極、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教師通過獨特的音樂藝術手段,以自己的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和審美情感來喚起同學心靈中情感的共鳴。情感教育過程,如同其他教育活動一樣是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情感關系,整個情感教育過程也是學生審美的過程,他們在老師的啟發指導帶領下,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去進行想象性再創造的過程,使自己的各種審美心理要素進入十分活躍的活動狀態。當學生在老師的審美誘導下產生不可遏制的審美期待時,就會自覺地調動自身的感知、理智、想象、情感、理解等審美的心理要素。因此,教師在聲樂教學中有感情的范唱,有助于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準確理解和表現、也有助于提高他們歌唱學習的興趣。
2.3 創設情境,通過特定的情感氛圍來強化學生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