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5:12:0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我教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積極開展各種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平臺
活動能使學生了解自己、了解同學、了解社會,能使學生深入校園的生活實際,又能幫助學生學會處理人際關系。設計、組織這些活動也必須遵循兩個原則:
1.學生活動要精心設計,具備創造性、目的性教師設計的活動,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踏入初中的學生,面臨新環境、新同學、新任務、新集體,是人生道路上一個新的起點。這時開展一個“設計班徽”的活動,把學生的希望、憧憬和追求,寄托在一個班徽中。班徽表達著學生共同的期望和追求,是班級引以為自豪的標志。這樣的活動,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也能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增強集體凝聚力,同時也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
2.學生活動需要精心組織,使學生在活動中恰到好處地發揮作用各種活動都要精心組織。如,在進行平安教育的過程中,班級出了一期以“平安校園”為主題的黑板報。首先要物色一個有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的學生擔當指揮,再讓全班學生共同參與,搜集與“平安校園”有關的資料。組織有較強的語文功底的學生對集中起來的資料進行篩選,最后由有畫畫特長和寫字較好的學生負責排版、抄寫。這樣使不同特長的同學都在活動中發揮作用,讓他們看到自己的成績,充分調動他們的參與積極性,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實施鼓勵性評價,不斷加強學生的自信心
2.中學化學教育教學問題的成因及解決措施
2.1中學化學教育教學問題的成因分析
中學化學教育教學的問題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就是教育觀念的落后,傳統教育中對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知識的傳遞,但在當前的素質教育發展過程中,這一觀念顯然已經不適合社會的發展需求,也沒有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所以造成了學生的學習不主動不積極。還有就是在評價機制的發展上比較固化,創新的方面沒有得到有效體現,這樣學生在學習的動力上就不充足,逐漸會對化學課程的學習失去興趣。還有就是應試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當前正處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重要時期,但應試教育依然是當前的主要教育教學的模式,所以這對中學化學教育教學的質量提升有著嚴重阻礙。
2.2中學化學教育教學問題的解決措施探究
第一,針對中學化學教育教學要能多方面進行實施措施,首先要對中學的化學教育教學問題得到充分重視,從而形成社會的合力。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以及學生本身,都要能夠重視起來,對學生的各項能力進行提升,學生要從根本上認識素質教育的重要性。第二,要能將綠色實驗引入到化學課堂當中來,在通過化學實驗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的同時,還要將環境保護的意識傳輸到學生的思想觀念當中。這樣就能在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同時,又能夠將環保意識得到加強。第三,要和化學的教材緊密結合,將價值觀的教學和情感態度教學有機的結合,充分的將新課程標準對中學化學的教學要求得以實現。通過興趣教育以及意志教育等方式手段加強化學教學的策略實施。將情感態度在化學教育教學中進行融入,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追求上進行引導,要能夠讓學生認識到化學是一把雙刃劍,科學的利用能夠造福社會,并要和實際相聯系,進而增強化學歷史教學的內容。第四,對教學的績效考核體系進行加強完善,從而來提升工作的熱情,對老師在實際工作中的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問題要采取適當的手段方法進行改善,對教師實施師德教育,進而來增強職業素質以及自身的責任感。將老師的績效考核體系的建設要進一步的完善加強,采取獎懲措施對教師的不負責行為采取控制手段,以此來提升老師在教學上的質量保障和工作的積極性。第五,要對化學的實驗教學力度進行強化,同時也要保障經費的充足,為化學的實驗教學提供經濟的支持。實驗教學能夠對學生的化學概念形成以及實際的理解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并能對學生的觀察、分析、解決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從而使得學生對實際中的化學問題的解決能力得到增強,故此在實際教學中要對實驗教學結合實際加以有效調整。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想取得較好的數學表現性評價的效果,就應該制定出合理的表現性任務,通過觀察學生在完成這些任務過程中的表現,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從而得到比較客觀公正的結果。就目前來看,表現性任務的主要類型分為三種,即簡短評價任務、事件性任務以及長期的延續性任務。這三種任務類型是目前數學表現性評價方式中比較常見的形式,教師在制定具體的表現性任務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表現性任務,從而客觀公正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2.數學表現性評價的標準和評價工具
與傳統的評價方式相同,數學表現性評價方式也需要一定的評價標準以及評價工具。在這一方面,許多的學者對于表現性評價的標準進行了深入研究,總體來說,評價的標準指的是對學生的作業、表現以及課堂上的回答進行評價的原則與指南,通過這一標準能夠有效地將學生的真實水平直觀地表現出來,從而加深教師對于學生的了解程度。而評價的工具主要包括,評分點的數目、整體評分規則和分項評分規則以及一般評分規則與指向特定任務的評分規則。通過合理有效地運用這些評價工具,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科學的評價,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數學表現性評價融入數學教學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1.數學表現性評價融入數學教學的必要性
(1)數學表現性評價與初中教學課程相結合是時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未來教學評價的主要發展方向,能夠有效地提升整體的教育水平。受到新課改以及招生制度改革的影響,數學表現性評價方式的應用越來越多。通過這種評價方式,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學習主動性,從而促進學生素質的提升。
(2)采用數學表現性評價方式,能夠有效地迎合初中生的心理發展以及數學思維能力發展的需求。通過開放性問題以及模擬真實情景等方式,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此外,采用這種評價方式中的成長記錄袋,讓學生將自己的成長歷程記錄進去,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滿足學生心理發展的需求。
(3)數學表現性評價的應用是新時代環境下提升公民數學素質的要求。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社會需要更多的是一種復合型人才,不僅需要具備較高的創新思維、良好的心理素質,還應該具備實際動手能力以及與人合作能力等。而這種人才的培養,在傳統的評價體系下很難實現。因此,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必須在數學教學中應用數學表現性評價方式,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質。
2.數學表現性評價融入數學教學的可行性
(1)新課改的實施,為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表現性評價提供了一定的契機。在新課改的理念下,學生是整個教育活動的中心,學校應該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而不能簡單的一刀切,這就為數學表現性評價的應用提供了機會。
(2)在教育活動中,初中教學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為數學表現性評價的應用提供了一定的實施條件。當學生處于初中這個階段的時候,對于世界的好奇心十分強烈,而且喜歡團隊活動,這樣為數學表現性評價方式的應用提供了條件。
(3)現在的學校經常會進行各種各樣的交流活動,這就促進了一些理論知識的產生,也為數學表現性評價的應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論支持。教師在交流過程中提出了許多富有建設性的意見,這就促進了數學表現性評價方式的理論發展,而形成了完善的理論以后,也就能夠發揮出其自身的評價作用,為初中數學教學活動提供有效支持。
(一)明確觀察的目的和任務,突出觀察的重點
例如,在講“沸騰”時,觀察的目的是“弄清楚產生沸騰現象的全過程,掌握蒸發和沸騰的異同”。觀察的重點是“水在沸騰前出現什么現象?沸騰時水面出現什么現象”等;又如在“機械能的轉化與守恒”的課題中,教師做滾擺演示實驗時,要讓學生觀察的重點是重力勢能(即主要看相對高度h)如何變化,動能(即主要看拋體的速率v)又如何變化,以及第2次升高的高度與原來的高度是否相等,等等。無論是在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實驗中,觀察的目的愈明確、重點愈突出、任務愈具體,實驗效果就越好!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和習慣
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和習慣,幫助他們養成較好的獨立觀察的能力,使其徹底擺脫處處依賴老師的思想和行為。培養觀察興趣的途
徑有:
①加強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精心組織實驗,讓學生能清楚地、準確地觀察到成功的實驗現象,尤其是那些不顯著而又重要的屬性和特性。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使其
產生并提高觀測興趣
②啟發學生對實驗多問幾個為什么,誘導學生積極觀測并探究物理知識。
③在實驗中介紹物理學家的觀測趣事。例如,1820年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在此之后許多物理學家都在想“反過來,磁能否生電呢?”法拉第以深邃的觀察力和高超的實驗能力,經過十年的艱辛努力終于獲得成功,從此人類進入電的光輝世界!其實,許多物理學家都有敏銳的觀察力,歷史上一些重大的發現,如X射線、光電效應的發現,都是物理學家觀察、實驗的結果。在實驗教學中,適當穿插一些物理學家的趣聞軼事,也能達到激發學生產生濃厚的觀察興趣,并進一步促使學生自覺養成那種獨立觀察的好習慣。
(三)注重科學的觀察方法
一般在中學階段,我們要教給學生以下幾種觀察方法:
①連續觀察法。它不是一次性的,觀察隨時間而進行,觀察的目的在于發現某個物理過程各個階段的規律。如觀察“萘的熔解和凝固”要經過一段時間,從萘的熔解和凝固過程中找規律,從而得到“萘的熔點和凝固點都是80℃”。
②對比觀察法。對比觀察,通過兩個現象、事物對比,或者通過將某個現象發生變化的前后情況進行對比來認識事物的目的。它有利于掌握事物的特征,以及它與其它類似現象的特征和區別。例如,將標有“220v,10w”和“220v,40w”的兩個燈泡,串聯接到電路中,哪個更亮?顯然“10w”的更亮;若他們并聯時呢?顯然“40w”的更亮。這樣一對比,串、并聯電路的不同就顯現出來了。
③重點觀察法。它是對與實驗目的有關的事物和現象進行觀察。如在研究“電磁感應實驗”中,我們應該重點觀察“導體怎樣運動電流表指針才動?”“電流表指針動了”的現象特征,表明產生了電流;“導體作切割磁感線運動”是產生這種現象的條件等等。
④歸納觀察法。在研究一些涉及因素較多的問題,或總結一些現象規律時,通常采用“歸納觀察法”。通過個別現象進行觀察,得到一些個別結論,再通過歸納得出一般規律。例如研究電阻、電壓、電流(R、U、I)三者關系時,先使“R”不變,研究“U”、“I”關系,得到“I正比于U”的結論;然后,使“U”不變,研究“R”、“I”之間的關系,得到“I與R成反比”的結論。最后歸納得到“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的結論。
另外,要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還要讓學生學會“在觀察中思維,在思維中觀察”,觀察與思維并重,通過積極的思維來提高觀察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是使實驗得以順利進行的一種動手能力,是實驗技能中的一項重要能力。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也是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如何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呢?
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規范課堂演示實驗
由于演示實驗具有很強的示范性,教師做演示實驗時的一舉一動,都將成為學生獨立操作時的依據,對學生有耳濡目染的作用。教師要從實驗方法的設計、器材的選擇、操作的順序、觀察的方法、結論的歸納等方面精心備課,并在課前反復演練,力求操作演示規范、熟練。例如,在演示用安培表測電流強度時,提高操作要領:“斷開電鍵,順序連接;電表串聯,正進負出;檢查無誤,通電試觸;選定量程,接線讀數”、“先看量程后讀盤,大格小格算一算”。這一系列操作要求準確無誤,對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十分重要。
(二)強化學生實驗操作的基本訓練
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提高起始于實驗的基本操作。要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依據實驗目標,落實基本技能訓練的要求。例如,對刻度尺、天平、彈簧秤、量筒、溫度計、安培表、伏特表、滑動變阻器等基本儀器要求做到“五會”即“會合理選擇、會調試校正、會正確使用、會準確讀數、會判斷故障”,這些要求需要在實驗教學中有計劃、有意識地落實。
(三)上好實驗課
實驗課是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要達到提高實驗課的教學效率的目標,必須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抓好實驗預習。課前要求學生認真預習,弄清楚實驗原理、器材、步驟,設計好實驗表格。這樣可以避免實驗課上學生盲目動手,又可以保證學生有足夠時間操作;第二,加強實驗規則教育。向學生進行規則、紀律、作風等方面的教育,這對好奇心較強的學生十分必要,以確保實驗順利進行,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和良好習慣;第三,培養“小顧問”。課前組織實驗中心小組的學生進行培訓,讓他們獨立操作,總結經驗。上實驗課時,這幾個人就是“小顧問”對其他學生的實驗操作進行指導。
(四)開展好第二課堂
第二課堂不僅能鞏固和深化課內知識,而且有利于培養技能。將第二課堂納入教學計劃,注重通過第二課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可有以下幾個措施:第一,開放實驗室,多給學生實驗的機會;第二,開展“小制作、小實驗”活動,激發學生的動手興趣和能力。如:組織學生利用簡易器材制作“土天平”、“橡皮測力計”、“鉛筆變阻器”等,開展“筷子提米”、“紙鍋燒水”實驗等;第三,進行實驗操作競賽。寓能力培養于趣味活動之中。如:學完串、并聯電路后,進行“電路連接比賽”;上完天平一節后,進行“天平調節和稱量比賽”等。這些活動,學生參與面大,對培養學生興趣和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培養學生的實驗數據處理能力
實驗數據處理能力,是指通過對實驗測得的眾多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以獲得某些量的變化規律或量與量之間的函數關系的能力。在中學物理實驗中,分析、處理實驗數據常用的是“圖象法”,它的步驟是“建立直角坐標系,描出實驗數據點,繪出圖象,總結規律”。例如:在直角坐標系中用橫坐標表示自變量,用縱坐標表示應變量。坐標比例要適當,使得圖象在坐標紙上大小合適、關系清晰,同時還要讓學生學會如何由這些數據點恰當的繪出平滑的曲線(或直線)。總結物理規律,是要根據實驗數據處理所得函數圖象分析歸納出物理量之間的規律。如對牛頓第二定律研究:在合外力一定的情況下,研究“加速度(a)和質量(m)之間的關系”,由于a和m之間的關系圖象是曲線,不宜判斷它們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以“1/m”為橫軸,對“a”作圖。如此得到“1/m-a”關系圖象是通過原點的一條直線,于是可以比較容易的得到“在合外力一定的情況下,物體的加速度與其質量成反比”的結論。
除了加強學生進行實驗數據圖表化訓練外,提高學生實驗數據處理能力還要要求加強學生進行誤差分析、修正數據和總結分析實驗數據等等訓練。通過加強訓練達到提高學生實驗數據處理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實驗教學的效果。
四、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
實驗設計能力是實驗能力中要求教高的一項,它是指在理解與掌握了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和實驗方法等的基礎上,具體設計實施實驗的能力。在進行設計實驗時,必須把握好“安全性原則”、“可行性原則”、“精確性原則”、“方便性原則”和“經濟性原則”等。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一)掌握正確的實驗設計原理
例如,“驗證楞次定律”實驗,就是要在改變磁極、改變磁力線方向、改變導線切割磁力線的方向、改變線圈繞向、改變磁鐵運動方向及改變相對運動方向時,探討感生電流的產生及其變化規律。
(二)掌握實驗的基本方法
①實驗歸納法———通過實驗,歸納出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方法;
②實驗驗證法———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經過推理,提出假設和預見,然后在通過實驗來證實;
③理想實驗法———根據科學抽象的理想純化作用,有意識地突出研究的主要方面,排除次要因素和無關因素的干擾,在頭腦中構成理想化實驗,用于代替難以實現的實驗進行研究。如伽利略理想斜面實驗等。
(三)教給學生設計實驗的基本思想方法
要設計實驗,就要首先對實驗進行構思。實驗的設計與構思大致有以下幾種:
①平衡法———利用偏離平衡因素的抵消效應,用已知的物理量去探測另外未知的物理量。如電橋測電阻;
②轉換法———利用力、熱、光、電、機械等方法之間相互轉換,依據“等效思想”,把一些不易于觀測的量轉化為可觀測的量。如“伏安法測電阻”,就是將測電阻R轉化為測電壓U和電流I;
③再現法———利用實驗模擬自然現象。如,用棱鏡使太陽光發生色散等。
(四)注重節約
(一)對聲樂教學理論研究不足
眾所周知,理論知識指導社會實踐,同樣,聲樂教學的實踐活動也離不開聲樂教育理論的指導。但我國現階段關于聲樂教育的專業書籍還比較少,沒有系統的、科學的、深入的研究課題,沒有形成新的、完整的理論體系,這就不利于更好地指導聲樂教學的實踐活動。因此,只有先形成先進的、科學的聲樂學習理論,才能更好地實現聲樂教育的目標,再運用具體的實踐活動檢驗和豐富理論知識,使理論繼續為實踐活動服務。這是檢驗真理,也是指導實踐的理想狀態,久而久之,理論會更完善,實踐也能得到更好的指導。
(二)課程體系、課程設置以及課程內容方面存在問題
1.聲樂教學課程安排不科學,內容形式呈現單一性聲樂學科與我國其他新興學科一樣,缺乏更豐富的實踐活動,聲樂學科的教師在課堂上依舊照本宣科,死板地將書本上的內容灌輸給學生,內容晦澀難懂,枯燥乏味,違背了開設這一學科的初衷。
2.課程設置隨意且單一,缺乏材由于缺乏一本被普遍認可的使用教材,因此,聲樂教學沒有一個規范的教材指導,各個學校也是自選教材或者由教師自編教材,這就使得聲樂教學不能在某種意義上得到統一和同步,而是成為相對較為隨意的一個學科,這不利于各個高校間教學經驗的分享,不利于聲樂教學的發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在教學內容上,由于授課教師沒有實踐經驗,只能讓學生“照葫蘆畫瓢”,模仿一些在聲樂方面取得一定成績的名人,這樣的教學使得學生們“同類化”和“外在化”,只能學到名人的表象,不能得其精髓。
(三)聲樂教師綜合素質參差不齊
在教育活動中,教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聲樂課程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如內容廣泛、所涉獵的范圍大等,對聲樂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聲樂教師除了要掌握教學所必需的歌唱技能,還要有豐富的聲樂實踐經驗,不能總是紙上談兵,要具有扎實的聲樂專業知識和理論知識。現階段,我國聲樂教師的水平參差不齊,不乏優秀的專業教師,也有一部分人只是敷衍了事,毫無責任心。
(四)不能因材施教
目前的聲樂教學不能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每個學生的聲樂基礎不同,對聲樂也有著各自獨特的見解,所以,在進行聲樂教學時不能“一刀切”,不能對每個學生都采用同一套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授課教師要對學生有全方面的了解,包括其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實踐能力、個性特征等,進而因材施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不同層次的教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避免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因跟不上課程節奏而喪失學習興趣。
二、改進我國高校聲樂教學的對策
(一)完善我國高校聲樂教學體系
要想更好地實現高校聲樂教學的目的,建立和完善一個完整的聲樂教學體系非常重要。有了明確的教育體系,才能明確聲樂教學的目標,實現培養優秀聲樂人才的計劃,達到促進聲樂發展的根本目的。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有可能走彎路,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認真對待,及早發現錯誤并及時糾正錯誤,可以借鑒他國聲樂教學的優秀方法和手段,為我所用,只有這樣,才能推動我國傳統聲樂教學一路向前,走出自己的特色。
(二)合理選擇和安排教學內容
任何科目的教學都與教學內容的選擇息息相關,只有科學的、先進的聲樂教學內容才能培養學生的聲樂素養。作為授課教師,首先,應該確保學生掌握基本的聲樂常識,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聲音類型和聲部的定位。其次,還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的聲樂理論知識,并結合聲樂歌唱實際,要求學生按時練習,以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最后,要培養學生對于好的、美的聲樂作品的鑒賞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聲樂的主動性。
(三)全面提升教師素質,優化教師隊伍
教師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教師具備較好的職業素質和綜合素質是完成聲樂教學的重要前提。從事聲樂教學的教師需要提升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一是要具備扎實的音樂理論知識,并能將這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指導實踐活動。二是要能夠對學生進行聲樂技能、技巧的培訓,引導學生投入到聲樂課程的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教師要有創新精神,可以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也能進行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進而推動聲樂教育的不斷發展。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所以,要加強自身的學習與深造,堅持學習先進的文化知識,掌握前沿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聲樂教育的整體水平。
二、評價機制和標準不夠科學全面,片面追求分數和升學率
評價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社會對學校的評價。
(1)對學校的評價。目前對一所學校的好與壞的評判,其主要標準都集中在“升學率”這點上,哪所學校升學率高,考取高一級學校的人數多,就是好學校,反之亦然。
(2)對人才的評價。社會對人才的評價也有偏差,就是只看學生的“出處”,“唯文憑論”,“文憑等于人才,分數就是天才”,其他素養白搭。另一方面是學校內部評價。應試教育至今頑固不化,原因固然很多很復雜,但學校內部評價是最直接、最關鍵的。
(1)學校對教師的評價。基本上是圍繞分數與“升學率”展開,誰教的班級學生考試成績好“、升學率”高,誰就是好教師,評優、評先、聘任、晉升、晉級、榮譽紛至沓來,擋都擋不住,其他就如敝履,如師德師風、勞動紀律等。
(2)學校對學生的評價。更加集中在分數上,誰考的分數高,誰就是“好學生”,至于德、美、體、勞像聾子的耳朵———成為擺設了。
三、優質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跟不上需求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我國加大了對教育投資的力度,教育投入在占國家財經收入的比重也日益上升,各類學校辦學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教育發展水平也提高很快,但優質教育資源總體來說還是“粥少僧多”。況且分布不均,地區之間,城鄉之間,校際之間,辦學條件,師資力量,辦學水平差距很大。所以造成一些優質學校、名校人們趨之若鶩,成為社會、家長、孩子追逐的對象,而那些“普通”學校則“門前冷落車馬稀”。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也跟不上要求。目前很多中小學,特別是農村中小學,存在師資不足,教師任務重,工作量較大。教師的大量時間和精力用于完成課堂教學,沒有知識更新、能力提高的時間,很多教師幾年甚至幾十年都沒有參加過相關的業務知識培訓。教師忙忙碌碌于教學,教師淪為“教書匠”。很多老師還是習慣于“填鴨式”“灌水式”教育,講究單向的流出,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只想當一個演員,自始至終演“獨角戲”,而沒有去想自己應該是導演,把舞臺讓給學生,讓學生把“戲”演好。
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個人聲樂技巧和表演水平,通過個別課能夠充分顧及學生的聲音特點和藝術個性的發展,它可以充分地體現出聲樂教學的個性差異和因材施教的特點,是以“一對一”的形式來訓練學生的聲樂技能。
1.2小組課聲樂教學模式
在一個單位時間內,聲樂小組課是教師面對兩個以上學生的聲樂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不同,小組課為了培養學生歌唱共性的掌握和訓練能力,通過集體連聲、單獨指導唱歌以及相互對比連聲等多種形式,主要是以聲樂技能訓練為主,開展聲樂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歌唱內容、歌曲處理以及糾正錯誤發生的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具有共性要求,可以給學生提供現場觀摩教學的機會。同時,為了培養學生的聲樂表演、組織和創編能力,在小組課的教學中,高師音樂教學側重于聲樂檢查和聲樂教學實踐。
1.3集體課聲樂教學模式
根據高師聲樂教學專業培養音樂師資的需要,聲樂集體課主要包括理論大課、聲樂表演理論課以及合唱教學課等等,是以班級或者年紀為授課單位的教學模式,為了培養學生的藝術實踐能力,是在聲樂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拓寬學生聲樂教學理論的知識面。
1.4聲樂藝術實踐課
在聲樂教學中,聲樂藝術實踐課通過藝術實踐健談教學效果,是聲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是為了使學生不斷地鞏固和完善技巧。同時為了發展學生藝術創造力,通過聲樂藝術實踐,能夠培養學生的歌唱心理素質,改進教學。
1.5聲樂表演課
聲樂表演課主要包括:重唱、表演基礎理論、合唱、形體和舞蹈等等課程,是聲樂集體教學的形式之一,主要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藝術創造和表現能力。
2聲樂教學分級動態管理
在本專科的聲樂學習中,聲樂教學分級動態管理主要有兩個階段:屬于專業必修課低年級基礎課程學習階段和屬于專業選修課的高年級選修課程學習階段。低年級的基礎課程學習階段主要以小組課和集體理論課為主,為了解決學生歌唱中語言方面的障礙,在集體課中要設立普通話和意大利語音等聲樂語言課程,主要介紹有關歌唱發聲、呼吸共鳴等共性知識。而在聲樂技能課中,要突出學生以小組課為主,入學和期末開始的專業成績來劃分,通過“一對一、一對二”等多種模式進行,并實行動態管理。針對聲樂演唱具有一定水平的主修聲樂學生,并且聲音條件突出,考試成績在90分以上的學生,通過個別課教學,可以一周開設兩節聲樂課,提高學生歌唱的技能技巧,使學生進一步加強聲樂理論知識。同時,也使學生具備初步的聲樂教學能力,準確的理解和演唱不同類型和風格的歌曲。而“一對二”小組授課是對聲樂成績相對突出的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聲樂訓練,從而提高他們的聲樂文化等方面的知識。同時也針對具有選修聲樂意愿的學生,進行全面的系統訓練,從而提高他們的聲樂理論知識和教學理論。而在重唱、合唱和排練等藝術實踐的課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藝術表現力,選修階段的小組課和集體課應該安排一定量的課時,從而培養學生的舞臺藝術實踐能力。
3聲樂教學方法的探索
聲樂教學的方法有很多。首先,講解分析法。在聲樂教學中,講解分析法就是為了啟發學生去塑造適合作品要求的聲音形象,通過準確、通俗易懂的語言,聲樂教師對發聲訓練或者作品的音樂形象進行描述,在運用的時候,為了啟發學生,可以用講解和亮度歌詞等多種手段。其中講解主要是對聲樂教學中的各個方面進行正確的剖析和論證,如聲樂中的“靠前”或者“靠后”等概念,為了使學生體會到咬字位置和力量的配合,通過按節奏、有位置和相應的音高朗讀后,來提示學生聲帶閉合擋氣。其次,啟發誘導法。為了使學生領會塑造音樂形象,明確概念,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使學生對發聲和演唱上的問題,開動腦筋去思考。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使學生接受正確的聲音概念和要求,要經常詢問學生的感受,通過正確與錯誤發生的反復比較,在交流中對比不同發聲嘗試的體會,從而鞏固正確的發聲機能和概念。再者,通過“自然比喻法”“、內視法”等方法,情景引導法是對聲樂教師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比喻,根據教師的情境引導,在輔以范唱、解釋等手段,學生考理解和記憶等心理活動體驗來分辨發聲和演唱。另外,觀摩聽賞借鑒法。觀摩、聽賞和借鑒,是名人、名家,是教師、同學甚至農民漁民等的演唱,是聲樂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學習方法,從這些人那里你會得到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藝。同時,表演體驗法和理解實踐法等方法也是聲樂教學的方法。因此,教師要組織學生積極地參加一些社會上的藝術實踐活動,為了不斷地總結和提高,體會藝術表演中的情感了和音樂形象的塑造,在藝術實踐中不斷地提高歌唱水平等綜合能力。
二、在進行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同時,建立評價制度
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言一句暑天寒。”從這句普普通通的俗話當中,我們可以領悟出批評與激勵給人所帶來的催化劑的作用,現代的科學發展觀要求下的教育改革方向和核心。必須要體現以人為本,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要更加適用社會,順應時展的潮流。所以要建立評價制度,這樣可以更好地完善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想要使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得到完善和全面發展,就要充分地激發教師對工作的積極性和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身為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與學生接觸時間最長、次數最頻繁的人,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實施者,所以,教師要更加注重對學生的獎罰激勵措施,完善班級的評價制度,注重對學生在細節上的鼓勵和精神上的激勵。小學生的心靈很脆弱,正處于對任何事物懵懵懂懂的狀態,他們容易滿足,性格活潑單純,教師給予他們偶爾的一句表揚和關心,都比物質上的獎勵來得更加溫暖貼心,更加能夠觸動和溫暖學生的心靈,這樣,教師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收獲。所以,教師不僅僅要建立班級評價制度,更加要完善和優化班級評價制度,真正做到激勵學生可以主動去學習,主動去遵規守紀。批評和表揚也是一種力量,是在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的一種隱形的杠桿,而教師,就是要想方設法保持這根杠桿的平衡,從而使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得到進一步優化和提升。
受到蠶食“學科是科學知識內部的一個組織范疇,它在那里建立了工作的劃分和專業化,它適應科學所覆蓋的領域的多樣性。”一門專業化的學科雖然存在于一個更為廣闊的科學領域中,但它通過對邊界的劃定、語言的組織構造、方法的使用說明,制定出自身學科發展和傳承的一套“技術說明”,學科理論作為學科成果的輸出,在科學領域擁有獨立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從學科的歷史看,它總是通過劃分特定的邊界讓自己變得獨立,假如沒有這個邊界,外部對該學科的認識將變得模糊不清。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成人教育學是“成年人教與學的科學和藝術,是對成人教育進行學術性研究而形成的一個理論體系”。當然,隨著我國成人教育實踐以及成人教育學的成熟與開放,成人教育學的邊界逐漸由單數項向復數形式發展,并孕育出諸多成人教育學科分支,進而拓展了學科的邊界。伴隨著社會環境的劇烈變化,成人教育實踐領域出現了新的現象和新的問題,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由于成人教育學科體系內部的一些不足與弊端,導致了許多成人教育新現象沒有能夠得到合理解釋,從而讓其他學科借此搶占成人教育學科的“領土”,使得成人教育學的現象成為了其他相關學科的研究現象,從而導致了成人教育學科疆域被其他學科逐步蠶食的尷尬境遇,甚至內部產生了“替代論”、“合并論”等不協調的聲音。
(二)成人教育學科的理論體系遭受質疑
對于許多學者來說,理論基礎是學科得以獨立存在和長久發展的關鍵要素。學科理論的一體化水平是評價學科成熟與完善程度的重要標準,因此,任何一門學科都在試圖構筑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論體系,在此基礎上,挖掘和創造建構學科的“磚瓦”,進而揭示學科研究問題和研究現象的本質。成人教育學孕育于開放,并與其他學科長期互動,其自身逐漸誕生了許多分支學科,并在客觀上構成了成人教育學科的理論體系。我國成人教育理論研究注重扎根實踐,立足實踐,對實踐活動中新發現和產生的問題、矛盾進行分析和研究,同時,注重對成人教育實踐活動中所獲取的經驗和知識進行總結提煉,形成能夠再指導實踐的理論體系。關于學科理論體系,羅伯特•格羅霍和杰克•格拉齊爾(RobertGrover&JackD.Glazier)建立了相應的理論框架:“第一層包括現象、符號和定義;第二層包括觀念、建議和假設或研究問題;第三層包括實體理論、形式化理論、宏大理論、范式和世界觀”。然而,通過對我國成人教育學科理論體系的研究不難發現,多數研究依然桎梏于對成人教育活動的現象解讀、概念詮釋、方法討論及策略研究等方面,尚未構建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實體理論和研究范式;很多理論依然還停留在移植和翻版的層面,缺乏“本土化”、“創新”和“深加工”的精神;理論的研究方法局限于傳統的定性式研究,缺乏“問題”與“方法”匹配的意識,從而導致了理論的科學性受到質疑。這些問題的存在,猶如咖思棟•米亞拉雷所說的那樣:“成人教育科學是否真正有理由存在”。
(三)成人教育學術共同體的聲音不一
學術共同體“就他們的基本意識形態、共同的價值觀、共同質量的評價、對某一特定傳統的歸屬、對學科內容及其框架的一致觀點等而言,他們很可能以清晰的邊界占據知識疆界”。從我國成人教育學術共同體的構成看,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1)官方組建的研究機構;(2)高校組建的研究機構;(3)社會性研究團體。從現有的成人教育學術共同體成員看,大多數成人教育學科建設的學者或研究者缺乏成人教育學的專業背景,有些甚至沒有經過嚴格的學術訓練和科研能力培養,從而導致部分研究者群體缺乏基本的專業素養和職業熱情;與其他學科相比,成人教育研究者隊伍的數量較為欠缺,無論是學術梯隊建設、區域分布、專業布局等都不盡合理。這種現狀使得學科價值導向、奮斗目標和對話平臺等依然存在許多不足,導致了成人教育學研究梯隊缺乏基本的學術共同體意識。另外許多成人教育學的研究者來自于其他學科,由于他們的學科背景、研究范式、理論基礎等方面的差異,使得成人教育學科領域內存在許多不同的“聲音”。雖然,不同的聲音有利于激發學術團體的靈感和活力,但是,過多的“噪音”,不僅會引發團體內部的不和諧,還容易引發外界對該學科的質疑,這無疑會削弱社會認同度,從而加劇學科邊緣化的狀況。
二、學科互涉視域下成人教育學科建設的策略研究
(一)以問題為研究導向拓展學科
疆域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與李•英費爾德(LInfeld)合著的《物理學的進化》一書中,曾經把“問題”看作是社會科學發展的契機,把物理化學的發展過程看作是不斷展開和深化問題的過程。在該著作中,他們自始自終以“問題”為主線來展開他們所理解的“物理學之進化”。學科互渉的核心就是摒棄學科偏見,始終以“問題”為導向。成人教育學作為一門在實踐中發展的學科,與諸多學科有著現實關聯和潛在聯系,同時引發出眾多混雜性的“問題”,解決這些混雜性的“問題”需要理論的不斷豐富和擴充,即“學習其他諸多學科的技巧與觀念”。當不同的學科一起互動交流來解決問題,那么一種知識橫向整合過程從理論上就開始了;知識橫向整合通過不斷發展和強化,已被視為學科間原本存在聯系之外的聯系,影響和改變了原有的知識構造。雖然,我國成人教育理論界對成人教育學科的疆域有了較為固定的界線,但伴隨著不同學科之間互動的頻繁與速度加快,許多成人教育實踐問題的滋生,使得成人教育學科疆域不可能一次性窮盡其“版圖”。為此,成人教育學科應該以問題為導向,以“知識整合”為指導原則,通過與其他學科的共同合作,就成人教育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比較,深入研究論證,通過與不同學科知識的對話與整合,圍繞“問題”生成成人教育的學科知識,完善成人教育的學科體系,進而體現學科發展自身的內在邏輯。不僅如此,成人教育學科要通過積極吸取基礎學科的理論“營養”,深化成人教育學分支學科研究,特別是通過知識的生成和拓展來完善成人教育分支學科體系的構建。只有這樣,才有助于實現成人教育學科體系這個大樹主干的粗壯、枝杈的繁茂,從而不斷拓寬我國成人教育學科的疆域。
(二)通過科際整合提升理論信度
如果一門學科缺乏相對完備的理論體系,那么它只是打著學科的“幌子”在學科大家庭中“閉門造車”。對于一門學科來說,爭議的存在并不令人擔憂,令人擔憂的是學科理論的不健全;對于一門學科來說,理論的不斷構造和完善,是保存學科活力的永恒使命。任何學科理論的構建與發展都是建立在現有學科理論的基礎之上,特別是應用型很強的學科,更需要借鑒吸收甚至移植其他學科的知識、理論,將其作為自身學科理論的一種元素,來豐富和指導自身學科理論體系的建構。為此,成人教育學科要廣泛吸納其他學科的理論,以科際整合為指導原則,對成人教育學領域的理論框架和基本內容進行重新的審視。例如,如何在理論上落實成人教育學研究邏輯起點和落腳點———“成人學習”和“成人發展”;理論研究中心如何轉移到“以成人為本”的中心上來等等。如果我們僅僅從教育學單一視角來審視“成人學習”和“成人發展”問題,則無疑于“坐井觀天”。為此,引入多學科視角,并貫穿于成人教育研究的全過程,無疑有利于逐步構建專業化的“話語體系”。當然,除了在研究學科視角外,還應該在研究方法上有所整合,揚棄傳統教育學中已不適宜的研究方法,使得研究工具和方法朝著“共性”與“個性”、“數理方法論”與“人文方法論”有效結合的方向發展。通過研究工具和方法的豐富,實現研究問題與方法的匹配,從而確保成人教育研究成果的科學性。
(2)高職體育教學方式落后。高職體育教育依然存在"理論教學-示范-練習-考核"的傳統教育模式,沒有貫徹現代教育中有效教育和興趣教育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情況已經顯示了高職體育教學的失敗。在高職體育教學過程中,沒有很好的教學方式,一旦進入練習階段,主要依靠學生的自覺,不能很好地將課堂教學和練習有機結合起來。體育課上,學生自由散漫,這樣的教學情況是很悲哀的,達不到教學目的,學生在必要的體育學習中缺少鍛煉的機會。
(3)師資力量不足。很多高等職業學校對學生的體育教學不重視,師資力量不足,師生比例失衡。體育教師的任務極為繁重,擠占了體育教師教學研究、調研和學習的時間,也影響了高職體育教學的推陳出新,因為體育教師的精力都用在了實際工作上,自然就缺少了教學創新。
2我國高職體育教學的幾點思考
(1)我國高職院校要逐步增加體育教學改革的資金投入。資金投入事關高職體育教師師資力量的壯大、體育教學設備的更新,所以,加大體育教學改革的資金投入可以為高職體育教學改革提供必要的條件。
(2)廣大高職體育教師要迅速轉變教學觀念。觀念的變化是教學改革的源泉。在高職體育教育改革中,首先要做到轉變當前教師和學生對于體育教育的觀念,讓教師重視自己的工作,讓學生重視體育的學習,高職的體育教育不僅僅是為了素質教育而開設的,而是為了學生能夠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良好的狀態投入到學習工作所開設的,也是培養高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工作能力的一部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就無法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3)在體育教學內容的選取上,要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即根據學生所學的專業,將傳統體育、娛樂體育、健身體育有機的融合到一起,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體育教師在研究體育教學方法時應遵循體育教學原則與人類認識的一般規律,循序漸進,應根據體育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和難點、內容的主次、學生的運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異;應因材施教、區別對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體育鍛煉,補充知識,增強能力;根據體育教學的特點科學合理的進行講解、示范和練習,啟發和誘導學生。教學方法的選擇應該具有突出的目的性、教育性和科學性。
(4)高職院校要改革、創新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在對學生體育成績評價中,要做到全面、科學、公正,這樣才能清晰的反應出學生體育的真實水平。所以,學校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套適合本學院學生發展的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同時在體育教學開展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評價體系的導向作用,給予學生積極的引導,同時根據學生的不同差異,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的進步速度給予科學、公正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