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5:11:0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大學生學習調查報告,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調查對象
上海海洋大學2015級外國語學院日語系新生,共計4個班級,100人左右。
三、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采取的是問卷調查的方式,共計發放了100分問卷,回收97份,回收率97%。
四、調查背景
1.大學生從中學生轉變為大學生,首先面臨著學習內容及方式的轉換。首先,學習內容不同。中學主要側重基礎教育,中學生的學習重點是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吸收,可是到了大學,大學教育則是在基礎教育上的提升,專業性大大加強,以為社會培養人才為主,所學內容直接和將來的就業相關。其次,學習方式也不同。中學基本上以老師課堂講授、學生被動學習為主,所有的作業和課外學習都是由老師布置好的,學生只要照做即可,學生處于一種被動的接受狀態,無法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可是大學,除了課堂上的老師教授外,大學最重要的學習方式在于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變,達到自覺學習是大學生成熟的標志。此外,除課堂理論學習,還要重視實踐學習,從泛泛而學到探究式學習,學會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再次,學習目的不同。中學生的學習是為了考個好大學,而大學生的學習則是為了將來的就業,為了今后的發展,為了自己的前途,所以動機不同,決定著方式也不同。
2.從中學生轉變為大學生,面臨著心理角色轉換的問題。中學生在家長的眼中還是個孩子,一切都由家長做主,思想相對不成熟,還未成年,依賴性強;而大學生已經十八歲了,身體發育成熟,對父母的依賴性減弱,衣食住行都由自己安排,思想也相對成熟,自主、自立、自律是主旋律。因此,大學生的思維方式也逐漸向成人化轉變,對人生的重大問題要全面綜合考慮,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主見,是走向社會的過渡階段。
五、調查內容
問卷調查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了解學生的自身狀況以及對大學的了解,第二部分是了解進入大學后的學習態度,第三部分是了解學生在大學的學習狀況以及學習方式。第一部分包含第2、4、6條,第2條主要詢問目前大學新生對自己的狀況是否有清晰的認識。答“A.有理想有抱負,積極為自己的目標努力著”的學生占33%,答“B.知道未來形勢嚴峻,但現在很茫然,不知道該如何努力”的占44.3%,答“C.無所追求,隨遇而安,過一天算一天”的占14.4%,這三條看雖然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知道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但不知道如何努力以及不想努力的學生將近占六成。這說明大多數學生對自己的定位并不清晰,缺乏努力的目標以及動力。第4條考查學生對大學學習的了解,可多選。絕大多數同學選了B、C、D,分別是多學輔修課,拓展知識面;多讀課外書,增長見識;多參加社團活動,鍛煉實踐和社交能力。所占比為43.3%,86.6%,57.7%,這說明大多數人學生對大學的學習方式并不是一無所知,知道大學的學習重點。第6條,考查對自己所學日語專業的了解程度。了解有限的占比最多,達72.2%,這是因為幾乎所有學生都是零起點,以前沒有接觸過日語,屬于正常。第二部分包括3、7、8、9、11幾條。對于大學和中學的學習態度方面,44.3%的人認為大學還需繼續努力,其次是認為大學只是一個中繼,還要考研繼續深造,占比26.8%,說明大多數學生還是認識到在大學里努力學習的必要性,但認識到一回事,能否做到是另一回事。另外,令人無法忽視的是認為大學里應該放松一下的學生占比18.6%,也不在少數。第7條對所學專業的感受,遺憾的是感興趣的只有27.8%,沒有特別感受和開始厭倦的分別占43.4%和21.6%,令人很不樂觀。對于語言來說,興趣是學好的關鍵。第8條關于逃課,還比較正常,偶爾逃課和從不逃課的分別占56.7%和42.3%。至于逃課原因(第9條),不感興趣的占比28.9%,有其他重要事情的占比36.1%,因玩游戲和無特別原因的則占比極少。至于對于逃課態度,則表明現在的大學生對逃課看得并不重,認為無所謂的占43.3%。第三部分包括第10、12、13、14、15、16、17、18、19、20、22、23、24、25、26、28條。這部分是本次調查的主體部分。可以從中看出大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狀況和學習方法、狀態等。第12條,平均每天自習時間最多的是1―2小時(71.2%),比起中學學生花在學習上的時間來說,簡直不成比例。與此相對的是第10條,每天玩游戲的時間方面,1小時以內和1―2小時的占八成(46.4%+36.1%=82.5%),一方面說明絕大多數同學還是有一定自制力的,但另一方面,也說明現在的大學生離不開游戲。游戲和自修的時間幾乎相當。關于聽課情況,課上大體掌握,課后自己再補(第14條)占57.7%,說明課上掌握情況并不理想;對自我學習狀態的描述(第17),占比第一的是“無所謂,只要不是太差就行”,占35.1%,表明上進心的缺失,還有一部分學生“想學好,就是學不好”占28.9%。學習成績在班級所處地位(第18),認為自己是中間層次的占一半。這幾條看,現代大學生對學習,持一種想上進但并不狂熱,只要不落下處于中間層次即可的態度。從第19條如何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看,超過一半(56.7%)的人意圖通過慢慢調整自己的狀態改變現狀,想制定計劃嚴格執行的人只占14.4%,還有同樣多的學生這方面沒有想過。令人欣喜的是喜歡讀書的W生還是很多的,最喜歡的主要是小說占78.4%,及電子小說56.7%。讀書時間則較少,每天讀20―30分鐘的只占34%,每天讀1―2小時及以上的合計只有20%左右。喜歡日語的原因(第24條)則主要因為喜歡日本動漫、日劇和日本文化等。
最后,目前困擾自己的主要是什么?對這個問題的答復則不出預料,最主要的是學習目的不明確和學習動力不足。
六、問題及對策
通過對問卷調查進行分析,可以得出目前大學生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對學習缺乏興趣。很多學生由于不是第1志愿,所以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
2.自我控制性差,學習時間安排不合理。過多時間花在游戲上面,自修所化時間較少。
大學是一個小社會,步入大學就等于步入半個社會。我們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風吹雨打的花朵,通過社會實踐的磨練,我們深深地認識到社會實踐是一筆財富。社會是一所更能鍛煉人的綜合性大學,只有正確的引導我們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于社會,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才能使我們發現自身的不足,為今后走出校門,踏進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才能使我們學有所用,在實踐中成才,在服務中成長,并有效的為社會服務,體現大學生的自身價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過去社會實踐活動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拓展社會實踐活動范圍,挖掘實踐活動培養人才的潛力,堅持社會實踐與了解國情,服務社會相結合,為國家與社會的全面發展出謀劃策。堅持社會實踐與專業特點相結合,為地方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為社會創造了新的財富。
作為大學生,我們要了解社會,深入基層,深刻地學習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學習三個代表,實踐三個代表,為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應有的貢獻。此次實踐之行,是系科給了我學習實踐的機會,是系科給了我們極大的支持和信任,我們作為國家的后繼力量,只有懂得全面的發展自己,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祖國的建設中去,才能對得起養育我們教育我們影響我們的祖國。
社會實踐活動給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學生們提供了廣泛接觸基層、了解基層的機會。深入基層,同基層領導談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從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汲取了豐富的營養,理解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真正涵義,認識到只有到實踐中去、到基層中去,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聯系起來,才是青年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干。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我逐步了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干,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自身價值能夠進行客觀評價。這在無形中使我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增強了我努力學習的信心和毅力。我是一名大三學生,即將走上社會,更應該提早走進社會、認識社會、適應社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使同學們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尤其是我們學生,只重視理論學習,忽視實踐環節,往往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發揮的不很理想。通過實踐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得到鞏固和提高。就是緊密結合自身專業特色,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和水平。通過實踐,原來理論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鞏固,原先理論上欠缺的在實踐環節中得到補償,加深了對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在短短三天的實踐活動中,汗水淋濕了我們的衣褲,淚水模糊了我們的眼睛。但我們選擇了堅持。我們把淮師人永爭第一的精神帶去了社區,把淮師學子的優秀品質和良好的精神風貌體現得淋漓盡致。在社區人民的心底留下了美麗的印象。七月,我們走進火熱社會,用汗和淚譜寫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這是愛的奉獻,這是我們的無悔選擇。七月,我們撒播希望,同時擁抱豐收,就如新世紀的第一縷曙光,我們的暑期社會實踐曙光城也給社區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筆。
學生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重要舉措,作為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創新和創業能力的重要途徑,一直來深受學校的高度重視。社會實踐活動一直被視為高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跨世紀優秀人才的重要途徑。寒假期間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教育向課堂外的一種延伸,也是推進素質教育進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當代大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同時,實踐也是大學生學習知識、鍛煉才干的有效途徑,更是大學生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的一種良好形式。多年來,社會實踐活動已在我校蔚然成風。
這個假期我沒有選擇自己所學的專業去實踐,而是在一個親戚開的店里幫忙,過的十分充實。在此次實踐過程中我學到在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它讓你開闊視野、了解社會、深入生活、回味無窮。也對自己一直十分想了解的電腦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深入。社會實踐作為廣大青年學生接觸社會、了解國情、服務大眾的重要形式,對于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這次假期實踐我以善用知識,增加社會經驗,提高實踐能力,豐富假期生活為宗旨,利用假期參加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從社會實踐中檢驗自我。這次的社會實踐收獲不少。我認為以下四點是在實踐中缺少的。
一.在社會上要善于與別人溝通。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讓我認識更多的人。如何與別人溝通好,這門技術是需要長期的練習。以前工作的機會不多,使我與別人對話時不會應變,會使談話時有冷場,這是很尷尬的。與同事的溝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會中都會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別人給你的意見,你要聽取、耐心、虛心地接受。
二.在社會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對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多次的接觸顧客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沒有社會工作經驗沒有關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別人差。社會工作經驗也是積累出來的,沒有第一次又何來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會中要克服自己膽怯的心態。開始放假的時候,知道要打假期工時,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覺得困難挺多的,自己的社會經驗缺乏,學歷不足等種種原因使自己覺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這樣表露出來。幾次的嘗試就是為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如哥哥所說的在社會中你要學會厚臉皮,不怕別人的態度如何的惡劣,也要輕松應付,大膽與人對話,工作時間長了你自然就不怕了。其實有誰一生下來就什么都會的,小時候天不怕地不怕,嘗試過吃了虧就害怕,當你克服心理的障礙,那一切都變得容易解決了。戰勝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氣面對是關鍵,如某個名人所說:勇氣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獄。
一、 引言
在當今這樣一個日新月異、高速發展、激烈競爭的時代,社會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提高學科教學效果的保障。學科教學又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二者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所以立足學科教學,充分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
對于英語教學來說,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樣重要。英語是當今國際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隨著我國科技的發展、對外交往的增加,英語已經成為大學生們今后走向成功之路的重要技能。為了適應這一形勢的發展,提高大學生英語水平,近年來英語教育工作者對英語教學做了大量的改革。然而盡管教師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效果卻不盡人意,學生們的成績參差不齊,差異懸殊。大學生們是經過各級考試的層層選拔才進入高等學府的,因此他們的智力差異相對較小,那么到底是什么制約了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造成學生英語學習品質的差異,這給我們英語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從英語教學理論看,影響大學生英語學習品質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教學方法、教材應用、學習策略及心理素質等幾個方面。在教學方法、模式及教材等基本相同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策略和心理素質便是值得考慮的因素。本課題主要考察心理素質對英語學習品質的影響。
目前,學術界對心理素質的定義及結構的界定并不統一。心理咨詢博士肖漢仕教授認為心理素質是指人的心理過程及個性心理結構中所具有的狀態,品質與能力之總和,其中包括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心理素質是一個人的性格品質、心理能力,心理動力、心理健康狀況及心因的水平或質量的綜合體現。其中心理動力是指個體的需要、興趣、動機以及信念、理想、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等個性心理傾向性。王希永等人認為:所謂心理素質是指在先天與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心理傾向和心理發展水平。心理素質作為一個普遍概念,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外延。就其內涵而言,心理素質所反映的是人在某一時期內的心理傾向和達到的心理發展水平,是人進一步發展和從事活動的心理條件和心理保證。就其外延而言,心理素質包括人們所有的心理活動過程和心理活動結果。也有一些心理學家認為,除智力因素以外,決定和影響人活動的一切非智力因素都可以稱為心理素質,亦即保證人們成功地進行各種活動的心理條件的總和,如情感,意志,個性意識傾向性,自信心等。本課題把心理素質狹義地界定為非智力因素這一面,主要考察其中動機,興趣,意志及自信心及其在英語學習中的體現。
二、 研究對象及方法
本課題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方法,樣本分別來源于石家莊鐵道學院、河北科技大學、河北理工大學三所典型的工科院校。包括自動化管理、機械、土木工程、交通工程、電氣工程、建筑學、材料科學等專業。樣本按男女生比例隨機抽取,男生677人,女生323人,共1000人,其中78.8%來自農村和小城鎮,21.2%來自城市。發放問卷1000套,回收有效問卷958套。 課題組成員分為三組,分別負責三所院校學生的訪談,形式為半開放性的小組談話,事先圍繞主題擬好一些問題。為確保學生談出真心話,對愿意面對面交流的學生采取當面訪談,其他學生圍繞問題寫出心得,以書面形式提交。
三、 問卷、訪談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 問卷
通過考試,大學順利畢業獲得四、六級證書,找個好工作當作拓取新知識的有效工具為今后考研究生打好基礎適應社會發展和今后工作需要為出國深造做準備喜歡西方文化,愿意與西方人進行交流,若有機會,愿意出國生活無明確動機
65%72.2%35% 38% 68.1%6.5%21.8%0%
備注:此表各部分之和超過100%,這部分題為多項選擇,因為有些學生具有多重英語學習動機。
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多數學生學習英語是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著想,也就是說他們持工具型學習動機。而只有約五分之一的學生選擇喜歡西方文化,愿意與西方人進行交流,即融入型學習動機。認知期望理論認為:持融入型學習動機的人不管是否達到目標,都能控制其學習行為,包括穩定的學習興趣和努力程度。而持有工具型學習動機的人由于學習目的具有功利性,急于看到量化的學習效果,往往傾向于在學習中尋找捷徑,反而欲速則不達。
表2的數據顯示:有四成的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或興趣較小(40.9%),而這部分學生中的大多數對人文社科類圖書也不感興趣。喜歡看英文電影及聽英文歌曲的比例較高,也就是說學生對直觀的東西感興趣。另外,成功與否,對學生的興趣會產生影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具有追求探索的傾向,良好的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自覺動力。有了學習興趣,學生才會在學習中產生很大的積極性,并產生某種肯定的、積極的情感體驗。
在意志力方面,本課題組采用“意志力評定問卷20題”對學生進行測試,測評結果如下:
統計數據表明,有四分之一的學生意志力較薄弱或很薄弱。意志,是人們自覺地克服困難去完成預定的目的任務的心理過程,是人的能動性的突出的表現形式。意志對行動的調節,有發動和制止兩個方面,前者是推動人去從事達到預定目的的積極行動,后者表現為抑制或拒絕不符合預定目的的行動。發動和制止這兩個方面又在實際活動中得到統一。正是這種調節,才使人去克服各種外部的或內部的困難。根據我國目前教育的現狀,大多數學生在進入大學以前,老師和家長為了使學生在層層考試升學的過程中取得好成績,增加競爭力,在生活和學習方面為他們做了很多,家長和老師用雙手把他們托入了大學的校門。進了大學,由于環境、教學管理方式的改變,自我管理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便顯得尤為重要,有些學生離開了家長的督促,缺少了教師的嚴格管理,生活和學習變得懶散、松垮,意志力薄弱的一面凸顯出來。
問卷的最后一項是自信心的調查,課題組對來自農村/小城鎮與城市的學生分別做了統計。結果見表4。
表中數據顯示大部分學生還是比較自信的,但農村自信心偏低的比例明顯高于城市。由于農村/小城鎮經濟條件不富裕,走出原來生活學習的小環境,到了一個相對陌生的大環境時,有些學生與人相處顯得敏感而自卑。另外農村的教學條件和師資力量相對較弱,有些學生擔心發音不準,不敢回答問題,不敢參加活動。由于沒有信心,也就制約了英語學習的進步。
(二) 訪談
通過訪談,課題組收集到另外一些影響英語學習動機,興趣,意志及自信心方面的信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進入大學后,目標不如以前明確了,有的甚至說目標沒了,感到空虛失落,學習動機只在應付考試。
2. 不能學以致用,所以懶散。
3. 所學專業不喜歡,經常處于矛盾之中,對什么都不感興趣。
4. 中學、大學英語教學不能更好銜接,影響積極性。有學生形象地說:“中學英語和大學英語就像一個出了毛病的老人的脊背,根本連不直溜”。
四、 建議和措施
著名語言學Kresen(克拉申)在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提出情感過濾理論認為:語言習得者并不吸收他們所接觸到的全部語言材料。他們的動機,態度和情感狀態把外界語言環境輸入的某些部分篩選出去。并因此影響到語言習得速度和質量。根據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建議:
(一) 培養融洽的師生情感,提高教師自身的業務素質和修養
師生的感情不僅是師生交往的基礎,而且也是培養學生對教與學的內容發生興趣的關鍵。師生感情的主導一方是教師。熱愛教育事業是以熱愛學生為前提的,愛學生是教育的基礎,教師熱愛學生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新一代。當教師的情感灌注在教學內容中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情感時,學生就能更好地接受教師的知識。這就是培養學生興趣的秘訣。另外,對教師學識和修養的好感會促使學生產生情感遷移,進而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
(二) 通過營造積極向上、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來激發興趣,培養信心。
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注重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多組織交流與討論,可根據教學內容引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在活潑融洽的語言交流中,給學生創造展現自我,體驗英語學習成功的舞臺,從而增強他們學好英語的信心。如舉行英語演講比賽,英語短劇,英語角等。尤其對于自信心不足的學生,要多給予鼓勵和正面的反饋,哪怕一點點的進步,都是學生繼續前進的動力。在學習中已獲得成功的事物也容易引發興趣。當學生為獲得成功而感到愉快時,也就是興趣產生或強化之時。
(三) 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向學生推薦一些好的人文、社科類圖書,培養人文素養。多介紹一些西方文化,增進學生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培養融入型學習動機。盡量克服“學學英語就是過四、六級或考研”的傾向。
(四) 建立合理的目標,鍛煉學生的意志力
目標建立需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和難度,但一定要在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幫助學生建立一些明確可行的階段性短期目標,鼓勵學生堅持到底,并給予監督,直到最終的長期目標。然后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任務自覺確定目標,自覺實現目標,自覺調節自己的行為,不斷克服困難,堅持行動,直到達到目標。在學生受挫時幫助分析原因,提出建議,鼓勵其克服困難,通過樹立正確的挫折觀,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調適方法,提高大學生對挫折的適應能力,提高意志力。
心理素質的各方面不是獨立分開而是緊密相連的,并且有時互為基礎和條件。培養學生時應各方面兼顧,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顯著提高英語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潤清,胡壯麟.《外語教學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2] 蔣祖康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摘要:文章以江蘇A大學的少數民族學生為調查對象,分析他們的學業情況、在校發展、生活狀況等,旨在了解少數民族學生的學習狀況、適應情況和實際需求,為高校管理者與教師關心、支持少數民族學生在校的發展提供決策建議,并提出要及時為少數民族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提供學習和生活上的幫扶,豐富校園文化,鼓勵各民族學生交流融合,營造和諧校園,增強民族團結。
關鍵詞:少數民族;大學生;發展狀況;調查報告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5)09-0069-03
收稿日期:2014-12-16
作者簡介:傅園潔(1985—),女,江蘇南京人,南京審計學院澤園書院輔導員,講師,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江蘇A大學的招生范圍覆蓋了除港澳臺以外的全國31個省份,其中少數民族學生人數約占全校學生人數2.4%。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需求,特開展此次調查,調查既深入了解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的整體學習與發展狀況,也為高校領導、教師和管理者有針對性地做好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服務與支持工作,增強民族團結,營造和諧校園,促進學生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調查以江蘇A大學2014年5月在校的517名少數民族學生為對象,采用自編的《少數民族學生學習生活狀況調查問卷》,發放問卷517份,回收有效問卷488份,回收率為94.39%。除了問卷調查以外,還采用了訪談法,召集了兩場少數民族學生座談會,并從教務委員會、學務委員會等部門搜集了相關數據。利用spss18.0、eviews6.0等統計軟件,對少數民族學生有效調查問卷及有關數據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
一、少數民族大學生學習與發展狀況分析
(一)少數民族學生基本概況
1.民族來源。學校共有少數民族學生517人,其中男生158人,女生359人。來自26個少數民族。回族人數最多,有120人(占23.2%),其次是滿族、蒙古族、藏族(各占約11%),傈僳族、傣族、哈尼族等7個少數民族各有2人,納西族僅有1人。
2.年級分布。近年來,學校少數民族學生生源穩定,據統計,其中大四114人(占22.0%)、大三109人(占21.1%)、大二136人(占26.3%)、大一158人(占30.6%)。
3.家庭及經濟狀況。統計顯示,少數民族學生來自大中城市173人(35.45%)、縣城178人(36.48%)、農村137人(28.07%),其中城鎮學生中獨生子女占比較大,而農村學生中則有79.26%來自非獨生子女家庭。
我們將入學前一直生活在少數民族聚居區或使用本民族語言作為受教育語言的少數民族學生稱為原生態學生。調查顯示,來自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原生態學生占比43.03%,以族語或族語為主接受教育的占比8.81%。他們大多來自云南、貴州、西藏、新疆等中西部地區。由于所受教育環境差異、宗教習俗及語言障礙等,這些學生中,有的用普通話交流存在困難,聽懂教師授課有一定困難;有的局限于民族同學的小圈子,難以與周圍人交流,產生孤獨和戒備心理;有的在生活習慣與宗教信仰上容易與其他同學產生矛盾;有的來自偏遠的經濟欠發達地區,承受著較大的經濟壓力。有61.54%(約80余人)來自農村的少數民族學生家庭負擔不起學雜費,主要通過貸款、獎學金、助學金等方式完成學業。有近30名學生家庭不能提供任何經濟支持,學雜費、生活費完全依賴貸款、助學金、獎學金等解決。
4.對學校與專業的認同度。在此次統計中,35.46%的少數民族學生對考入江蘇A大學表示滿意,53.19%的學生表示比較滿意,7.57%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3.78%的學生表示不滿意。總體看,絕大多數少數民族學生對考入江蘇A大學持認同態度,可以說對學校初始滿意度較高;但值得注意的是,面對“如果再有一次選擇機會,你是否還會選擇江蘇A大學”這一問題,表示愿意再選江蘇A大學的占47.28%,表示不會的占12.77%,說不清楚的占39.95%。較之初始滿意度,少數民族學生對學校的認同降低了。
針對是否喜愛所學專業這一問題,有82.98%的學生對專業持接納認同態度,這或許與江蘇A大學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集中在審計、會計、經濟、金融、經濟等主流專業有關,也與學校的專業教育有關,有利于激發和保持學習熱情;另外,有16.92%的學生表示對專業并不接納認同。
(二)在校少數民族學生學習與發展情況
1.學習概況。(1)學分績點情況。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5月,少數民族學生學分績點低于2.0的學生比例為14.67%,與全校該項比例6.09%相比,超出8.58%;學分績點在2.0—3.0之間的比例,少數民族學生為38.67%,亦高于全校35.03%的總體比例,學分績點在3.0以上的比例,少數民族學生為46.67%,明顯低于全校該項比例58.88%。表明少數民族學生學業處在中下水平較多,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存在學業困難。
(2)積欠學分及學習困難情況。調查顯示,近1/4的少數民族學生有積欠學分。具體了解,其學業困難主要集中在數學類(41.26%)、英語類(37.53%)、計算機類(27.04%)基礎科目,另專業課占6.53%,其中會計學、經濟學類較多,沒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僅占17.25%。
就計算機二級和英語四、六級通過率而言,少數民族學生通過比例較之全校比例也有較大差距。
以江蘇A大學為例,“大學英語”課程采用了分級教學,一定程度上兼顧了學生基礎差異。但即便如此,一些少數民族學生仍感覺跟不上,學習很吃力。就高等數學而言,來自甘肅、青海、寧夏、西藏等邊遠省份的學生高考一般采用全國Ⅱ卷,難度相對較低。而其高中時教學舍棄的部分內容恰是大學高數開篇的基礎內容,一般大學教師會一帶而過,但這會讓從未學過這些內容的少數民族學生跟不上教學節奏,理解起來相對困難,增加了學習壓力。另外,一些少數民族學生尤其是來自非漢化區農村的原生態學生,他們的計算機基礎幾乎為零,需要從頭學起。
少數民族學生認為影響其學習的因素主要是:學習主動性不夠(43.74%),學習方法有待改進(36.64%),學習基礎差(22.22%),對教師授課方式不適應(14.74%),語言上存在障礙(4.96%)。總體來說,少數民族學生的學業歸因偏向于自我努力不夠,并非學習能力不行。
應對學業困難,少數民族學生選擇與相識同學探討(69.93%)、自己鉆研(39.86%)、查找資料(32.86%)者居多。有19.1%的學生選擇請教教師,尋求學習支持志愿者幫扶的占3.96%,另有2.09%的學生選擇將困難擱置一邊。
(3)獎勵學分及獎學金獲得情況。根據江蘇A大學有關獎勵學分的規定,普本學生在校期間,通過考證、參加競賽或實踐、等多種途徑,一般均可獲得1—2個獎勵學分。但調查顯示,少數民族學生獲得獎勵學分的較少:其中獲得1個獎勵學分的占30.85%,32.98%的學生至今沒有獲得過獎勵學分。
就獎學金獲得情況而言,少數民族學生較之漢族學生缺乏競爭力,在一些含金量比較高的獎項上尤其如此,總體上獲獎較少或獎勵級別較低。少數民族學生獲得較多的獎學金類型是國家勵志獎學金(這與少數民族學生中經濟困難生多有關)、校級綜合獎學金以及文體獎學金。
根據江蘇A大學現有規定,學業及獎學金獲得情況直接與評先評優、入黨等掛鉤,這使得少數民族學生在這些方面受到很大限制,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自我發展的積極性。在問卷及座談會上,一些少數民族學生呼吁“設置少數民族專項獎學金”、“在入黨、獎學金評定方面分開考慮”、“學習、考證、青共校、入黨方面予以照顧”。
2.大學生活狀況及發展規劃。(1)大學生活適應情況。調查顯示,有95.27%的少數民族學生表示適應或基本適應了在江蘇A大學的學習生活。普通大學生生活適應中的主要困擾依次是學習、人際關系、經濟問題。相較而言,少數民族學生在學習方面(26.01%)的不適應排在首位,但在人際關系(8.75%)上的不適應讓位于生活方面(16.75%)和水土氣候(占10.2%)。可見,受生活習慣、宗教及地域自然環境因素影響,少數民族學生在生活及水土氣候上的不適應表現明顯。除氣候問題,飲食習慣不同,也令少數民族學生在校生活不適應。在調查中有近1/7的學生表示不習慣學校的飲食(10.64%不習慣,3.55%很不習慣)。許多學生就學校飲食提出諸如“多照顧一點少數民族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的希望。走訪中,很多回族學生不清楚學校在哪里設有清真食品窗口,說明在這方面的校園生活指南宣傳尚不到位。少數民族的飲食習慣有獨特之處,需要予以尊重。
(2)大學生生活矛盾沖突情況。目前江蘇A大學少數民族學生與漢族學生混合居住。針對“與宿舍同學有沒有因為不同的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等引起矛盾”這一問題,大部分學生(86.05%)表示基本沒有。12.77%的學生表示偶爾有信仰及習慣不同導致的矛盾,0.95%的學生表示這樣的矛盾或沖突發生過很多次。具體了解,存在沖突的多為一直居住在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原生態學生,尤其是藏族學生,他們的生活習慣、宗教信仰與漢族差異較大。
(3)關心體驗。為了解對少數民族學生的關注意識及其來源,從學生的感受角度,問卷中設置了“在校園里,你是否因自己的民族身份感受到一些關心”問題。統計顯示,32.62%的學生表示因民族身份感受到關心,44.68%表示沒有感受到關心,22.70%表示說不清楚。進一步了解,約1/3感受到關心的少數民族學生認為關心主要來源于:宿舍同學(36.88%)、輔導員(24.11%)、任課教師(7.8%)及其他朋友(3.5%)。
(4)社會工作參與度。課余時間安排上,47.28%的少數民族學生選擇在寢室上網、睡覺;77.54%的被調查學生表示課余時間去圖書館或自習教室讀書學習,這部分學生有較強的學習意識;另有51.53%的學生課余選擇參加學生工作或社團活動。就參加學生社會工作而言,有47.52%的少數民族學生表示“感興趣,經常參與”,29.79%的學生表示“很感興趣,積極參與”。這些學生積極參加學生工作,既提升了自己的實踐與交往能力,也為其他少數民族學生做出了榜樣,增強了少數民族學生的自信心。另外有近20%的學生表示“不感興趣”、“不了解”。
(5)畢業去向。在畢業去向方面,28.84%的少數民族學生表示希望返回家鄉工作。這部分學生中,來自非漢化區農村的原生態學生更傾向于返回家鄉。這些學生民族特性強,往往也是最難適應或認同學校及其他地域生活的群體;26.71%的學生想要留在南京或尋求外地工作。其中,來自非漢化區的學生比漢化區學生更多愿意留在南京工作,漢化區的學生更多愿意尋求外地工作;表示視就業情況再定的學生占44.45%。
二、改進少數民族學生學習與發展的對策
以江蘇A大學為例,少數民族學生雖然僅占學生總數的2.4%,但由于所受教育環境、宗教信仰、生活習慣及語言等差異,他們是校園中一個相對弱勢、個性化需求最為突出的特殊群體,應該受到高校師生更多的關注與支持。
(一)強化關注與支持少數民族學生的意識,健全工作機制
每學期召開少數民族學生座談會,傾聽學生的聲音,了解他們的需求。將來自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原生態學生以及在學習、經濟等方面存在困難的學生列為重點,建立學生檔案,在校期間予以全程跟蹤關懷與支持。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學習自主性不強等問題,通過學習環境營造、學習時間管理、制訂學習計劃、提供榜樣學習和學習方法指導等,來幫助這些學生達到學習目標[1]。
(二)創設條件,加大學困幫扶力度
加大課外學困幫扶的針對性和持續性。一方面,進一步激發少數民族學生尋求幫助的主動性、自覺性,另一方面,可以根據學習現狀將少數民族學生編成不同的課外學習小組,落實專門的志愿者團隊實施系統、持久的課外輔導,也可以開展少數民族學生幫扶少數民族學生的活動,并定期邀請教師給予課外指導。考慮設立英語、高等數學、計算機等課程的少數民族班,在適當增加辦學成本條件下,滿足少數民族學生的特殊學習需求[2]。著力提升少數民族學生尤其是原生態學生的漢語水平,通過有針對性的普通話及漢語訓練,幫助他們消除語言障礙,更好地學習與發展。
加強對少數民族學生的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少數民族學生尤其是那些來自邊遠地區的經濟困難生,他們的求學來之不易,往往自卑焦慮,非常擔心未來的就業,對生涯規劃、就業指導有著強烈需求。在生涯規劃及求職就業方面,要給予他們更多具體的幫助與指導。
(三)尊重習俗,從細節著手
尊重少數民族的飲食習慣,了解不同民族的飲食特點,增加西北面食供應。增加清真食品窗口,并宣傳到每個回族學生,尊重穆斯林學生的特殊飲食需求。每學期召開少數民族學生座談會,聽取學生關于膳食的反饋意見。另外,了解各少數民族節日及其習俗,結合民族節日給學生送去關愛與祝福。
注重對少數民族學生與漢族學生混居宿舍的溝通與引導,增進融合。如果確因宗教信仰、生活習慣差異引起宿舍沖突,難以調和的,適當進行宿舍調整。
對少數民族學生中家庭經濟困難生予以特別關注,通過各種途徑予以幫助。以江蘇A大學為例,少數民族學生中有近110人的家庭負擔不起學雜費,主要通過貸款、獎學金、助學金等方式完成學業。
(四)增進交流,充分發揮少數民族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學生民族來源的多樣化,是高校寶貴的教育資源。通過舉辦少數民族特色活動、組織少數民族文化沙龍、普及少數民族風俗常識等,為少數民族學生提供民族文化展示平臺,增進各民族學生的交流融合,讓校園文化更加豐富生動、多姿多彩,充分發揮少數民族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一、調查背景
在經歷了一個學期緊張忙碌的學習之后,暑期中的大學生是否保持著在學校時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否抓緊暑期的時間對于學期的學習內容進行查漏補缺?是否在為即將步入社會進行準備和積淀?亦或是大學生僅僅是忙碌于各種娛樂場所和娛樂活動,利用假期盡情放松,縱情歡樂。那么大學生在暑假期間花費在學習上的時間是多少?學習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本次調查將對以上問題進行調查和研究,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總結,以便于對大學生暑期學習情況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和認識。
二、調查目的
要求詳細了解大學生暑期學習態度的轉變、學習時間和學習計劃的安排以及學習所取得的效果等,從而給大學生合理安排暑期學習情況給予良好的建議。具體目的如下:
①以問卷調查的形式,詳細了解我校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大學生的假期實際學習狀況,找出普遍性問題;
②在找出普遍性問題的基礎之上,進行深入剖析,探究產生問題的原因;
③依據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議,引導大學生在暑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主合理安排假期時間。
三、調查項目
根據調查目的,本次調查的主要項目包括:
①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性別、年齡、專業、年級、家庭情況等。
②被調查者暑期的主要活動、學習態度、每天的學習時間、學習計劃、學習的成效等。
③被調查者對于暑期不能有效學習的原因的看法、對于暑期學習的價值的看法、對于有效學習的建議等。
四、調查對象的選取
調查對象的選取是社會調查實施的關鍵一步,只有科學地選擇調查樣本,調查才有代表性。本次調查的對象是鄭州大學大一到大三的學生,樣本容量為240人。根據調查目的,結合本次調查的實際情況,我們計劃采用多階段分層抽樣的方法選擇調查對象。
第一階段,將調查對象按照大一到大三的順序,從高到底排列,分為三個等級,每個等級樣本數量為80。
第二階段,在每個等級內,根據文科、理科、工科及醫科分為四個單位,每個單位樣本容量為20。
第三階段,根據所劃分的等級和單位,分別進行隨機抽樣,抽選出調查對象,值得注意的是,問卷發放時,應做到男女比例合理分配。
五、調查時間
此次調查的預設時間為2013年8月20日――2013年8月31日。
六、調查方式和方法
采用自填式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在不同類別的大學生中廣泛發放問卷,對具有突出特點的個案進行深入訪談。隨后根據調查結果進行本課題的總結和討論,并形成最終的調查報告。
七、調查員的規定和培訓
(一)規定
1、儀表端正、大方。
2、舉止談吐得體,態度親切、熱情。
3、具有認真負責、積極的工作精神及職業熱情。
4、要具有把握談話氣氛的能力。
(二)培訓
培訓必須以實效為導向,本次調查其人員的培訓決定采用舉辦培訓班、集中講授的方法,針對本次活動聘請有豐富經驗的調查人員面授調查技巧、經驗。并對他們進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其充分認識到調查的重要意義,培養他們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端正其工作態度、作風,激發他們對調查工作的積極性。
八、工作安排
1、整理資料和問卷,統一印發240份問卷,并分發給組員;
2、分三組,每組二人,每組80份,每組分派到抽樣出的學院進行問卷調查。對于典型情況由專人進行面對面會談;
3、向各組收集問卷和資料,組長負責整理和整合調查問卷內容;
4、組織全體組員討論并根據完成的調查問卷制定表格,總結調查結果;
5、起草調查報告,討論問題并修改更正,撰寫調查報告。
九、調查進度安排
十、資料分析方法
本次調查將使用國際通用的市場調查分析軟件SPSS13.0對調查資料進行詳盡的分析,保證調查的精確性;對開放式的部分資料將作定性分析。
十一、調查費用
十二、調查可行性分析
1、本次調查主要在鄭州大學新校區進行,針對的主要是大一到大三的在校大學生,范圍比較小,調查目的明確,場地比較集中,便于進行問卷調查。
2、本次調查內容不涉及調查對象的隱私和敏感話題,不包含較難回答的問題, 避免了調查對象不愿意回答的問題。同時本次調查采用即發即收的形式,調查員在旁邊等候被調查人填寫完問卷以后予以收回,能夠充分保障問卷回收率。
3、在典型案例的調查環節中,可請各學院的團委學生會為我們提供采訪對象。
4、專業指導老師的指導和建議為本次調查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和堅強的后盾。
5、調查成員多為大一和大二學生,課余時間比較充足,為本次調查提供了時間保障。
調查地點:沈陽市內各大學
調查對象:沈陽市內大大學大學生
調查人:
一.調查背景:問卷調查
發出問卷100份
收回100份
其中有效100份
二.具體分析:
此次調查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大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以及當前高等學校英語教學效果與社會英語培訓機構教學效果之比較,為高等學校英語教學體制改革提供現實依據和具體建議。
此次調查采取多階抽樣方法,即從沈陽的各類社會英語培訓機構中隨機抽取了其中的雷式外語四、六輔導班。其中樣本總量為100,共發出問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為100%,隨機抽取樣本個體,其所反映的具體情況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此次對大學生英語學習的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大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不大,導致學習的態度和積極性欠佳;高等教育的英語教學質量與英語社會培訓結構相比在學生認可程度上后者優與前者。具體情況顯示如下:
1、認為學習英語是為了適應社會需求的學生占52%,以應付考試的占38%,而出于興趣學習英語的僅占10%由上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英語并非出于興趣或愛好,而是社會所趨,比如英語四級證書與學位證掛鉤,以后走上社會求職英語四級證是一道門檻等等此類。
2、認為高教英語教學質量一般的同學占63%,認為良好的占7%,認為不好的占30%。而相對應地,認為社會英語培訓機構教學效果一般的占34%,認為良好的占54%,而不好的僅占12%。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對高教英語教學質量的認可度遠遠低于社會培訓機構。究其原因:大多數學生認為高等學校教師教學缺乏明確目的性和針對性,沒有輕重之分,教學形式枯燥無味,教師自身水平不夠理想,特別是年輕教師缺乏教學經驗以及教學方法缺乏靈活性等等。而對社會英語培訓機構的看法卻相反,認為其教學有針對性,有明確的目的性,教師較專業并經驗豐富,教學水平一般較高。
從賽諾市場研究公司35城市商場銷售監測情況來看,2001年市面上共出現386款機型掌上電子產品,其中179款是2001年新上市的,占到市面機型總數的46.4%。而其中以提供記事、電話簿等功能為主,一般支持手寫輸入、電腦同步功能,產品系統較為封閉的普通PDA類產品中,2001年新上市的機型已經占到了市面機型總數的53.5%。
從監測數據看,2001年11月份掌上電子市場零售額的66.3%來自2001年新上市的機型,44.6%來自2001年下半年新推出的機型。從目前掌上電子兩大主流市場(PDA類市場和辭典類市場)來看,PDA類市場新品貢獻率較大,其中2001年11月份PDA類市場83.2%的零售額來自2001年新上市機型,57%的零售額則來自于2001年下半年上市的新品。
PDA競爭是速度戰
從PDA類主要機型在上市后各月的表現可以看出PDA類掌上電子產品市場生命周期普遍較短,尤其是產品導入期和產品成長期非常短。從2001年上市的比較成功的機型的生命周期來看,大部分機型都是在上市后的第二個月或第三個月達到產品銷售頂峰,如2001年影響最大的機型MR—170,從產品上市當月在PDA類市場就占銷售額的6.9%,但在第二個月銷售額占有率則迅速達到20.6%,在第三個月占有率達到最高點————27.0%。接下來市場占有率就開始下降,在上市第8個月時占有率已經下降為10.3%。而其他一些機型的產品周期在市場上則如同曇花一現。
各品牌差距在拉開
從普通PDA類掌上電子市場主要品牌的新品上市速度來看,不同品牌差異較大,其中商務通、名人2001年新品推出速度較快,2001年新上市機型個數占2001年市面機型總個數的一半以上。而聯想、快譯通2001年推出的新品相對較少。
主要PDA品牌的2001年新品對2001年11月的銷售額貢獻率普遍較高,但差異較大。商務通的新品貢獻率最高,其11月份銷售額的94.4%來自2001年上市新品,銷售額的72.8%來自2001年下半年上市的新機型。其次是名人,2001年新產品對11月份銷售額的貢獻率達到86.4%,但只有43.8%來自2001年下半年新上市機型。而聯想PDA產品的銷售額中僅一半左右來自新產品,而且主要還來自于第四季度新品。可見,無論從機型個數比重上,還是從銷售貢獻率上來看,2001年新上市機型都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可見,PDA類競爭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新品競爭上。
制勝關鍵是創新力
國內PDA市場可謂是不成熟市場中的不成熟市場。從市場發展情況來看,在1999年之前,國內掌上電子市場主要是以低端辭典類產品為主,而以記事簿、電話簿功能為主的PDA產品規模較小,而伴隨著“呼機、手機、商務通一個都不能少”的廣告效應,PDA產品在掌上電子市場上一夜走紅,產品銷量在兩三年內成倍增長,2000年市場規模在銷售量上達到192萬臺,在銷售額上達到23.5億元。在市場規模高速增長的情況下,不可避免的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包括國外PDA企業、國內的IT企業、通信企業、家電企業等)都紛紛涉足PDA行業,而從2001年PDA市場來看,PDA市場在瘋狂了一陣子之后開始冷卻,而對于PDA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PDA產品真正的功能利益到底在哪里”、“PDA到底賣什么”,而緊接著必然是層出不窮的概念、不同的技術進行比拼,而不同概念、不同技術的一個載體必然是新機型。
2方法問卷調查:依據參考文獻。設計統一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吸煙行為、對吸煙的態度、第一次吸煙類型等項目。
3統計分析建立數據庫和表格進行分析比較
本次調查共印發問卷90份,回收有效問卷84份,其中男生35人,女生49人。49名女生中有19人吸煙,35名男生中有25人吸煙,女生吸煙率為39%,男生吸煙率為71%。即平均吸煙率為55%。
1、對香煙成分很了解的:男生占57%,女生占71%.
2、知道抽煙對身體的傷害的:男生占60%(完全知道),女生占73%(部分知道).
3、認識的同學中有:男生占49%(5~10),女生占61%(10人以上).
4、第一次吸煙的類型中:男生選模仿型的占51%,女生選消遣型的占29%.
5、在校園里抽煙同學的看法:男生選無傷大雅的占23%,女生選反感的占55%.
6、不贊成女性抽煙的:男生占74%,女生占73%.
7、介意戀人抽煙的:男生占63%,女生占71%.
7、抽煙的年齡在1年內的平均率占37%
8、多數的同學在郁悶時抽煙占49%
9、抽煙之后不想戒的占少數11%
10、每個月買煙的費用少數用30占17%
11、知道抽煙對質量不好的占多數為80%
12、知道抽煙對胎兒不好的占多數為71%
分析總結
調查結果顯示:1、因受生活環境影響而開始吸煙的學生占大多數。
2、吸煙者對香煙的依賴性很大,難以戒掉。
3、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及就業的壓力越來越大,焦慮水平也越來越高,而吸煙則往往被人們認為是排憂解愁,緩解焦慮的一個很好的措施。
4、年級越高,交往的場合也越來越多,而在某些特殊場合吸煙被學生認為是成人化的標志之一。
也可能存在的因素有:(1)標新立異心理
大學生處在生理心理的日漸成熟的階段,自我意識在不斷顯現,表現欲逐步增強,時刻想以“新”“異”來吸引別人而吸煙恰好能滿足這心理。
(2)追求風度心理
現在,電影視錄相等娛樂傳播媒介對學生心理的影響極大。某些吸煙大學生承認他們吸煙完全學自銀幕上的偶像和英雄人物。覺得吸煙很有些類人物的風度,有男子漢氣味。的確,這些道德認識正處在不成熟階段的大學生往往錯誤的將吸煙與威武,灑脫聯系在一起。
(3)好奇心強,玩玩欲望高。
這部分多數是比較早吸煙的學生,好奇心強,凡事想親身實踐一下,但克服自制力卻比較差,他們認為吸煙好玩、稀奇、開始只抱著玩玩、試試的心情,哪知一抽不可收。
(4)交際心理不成熟。
這些大學生中流行這么一句話:俺款爺,不買就買,一買全是“大中華”“紅塔山”“萬寶路”“劍”等中外高檔名煙。是想借此顯示其富有,是“款爺”,借此壓服別的同學,在班上樹立“錢”威。
(5)屈從心理。
俗話說;“近墨者黑”一些中學生受到同伙負效應影響,加上本身意志薄弱,屈從于外部誘惑壓力,也隨其吸上了煙。
4相關的意見或建議
A、調查顯示,目前大學生吸煙的主要原因是:交際應酬、解悶、好奇、追求時尚等.這也許與當前學生生活平淡、學習壓力大等因素有關。因此,學校應科學安排一些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加強戒煙宣傳,讓大學生了解吸煙的危害、懂得健康的重要性,以矯正大學生不成熟甚至是幼稚的心理和行為。
B、主要是強調吸煙對個人和他人的危害和他人的危害和教師“為人師表”的重要性。通過教師的言行影響學生。為使師生能認識到吸煙對個人、他人身體的危害,及對教師在形象方面所產生的影響,各學校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學校領導做動員與吸煙的教師簽訂控制吸煙的協議;各學校在師生中開展以“吸煙有害健康”為主題的廣播宣傳、講座、征文比賽、手抄報比賽、漫畫比賽、演講比賽、班隊會活動等。
吸煙對身體健康的危害眾所周知,作為大學生,身體健康是工作生活的本錢,不能讓吸煙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戒煙勢在必行。要戒煙先要意識到戒煙的好處:僅僅戒煙一天,戒煙給心臟、血壓和血液系統帶來地益處便會顯現出來。戒煙1年,冠心病的超額危險性比繼承吸煙者下降一半。戒煙5年—15年后,中風地危險性降到從不吸煙者水平。戒煙10年,患肺癌的危險性比繼承吸煙者降低一半。患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膀胱癌、腎癌、胰腺癌的危險性降低,患胃潰瘍的危險降低。戒煙15年,患冠心病的危險與從不吸煙者相似。死亡的總體危險度恢復到從不吸煙者水平。因此,任何時間戒煙都不算遲,而且最好在出現嚴峻健康損害之前戒煙。
5吸煙的危害(權威數據):
吸煙危害健康,科學實驗早已證明,但全世界的煙民仍不斷增加,特別是未成年人,吸煙人數增長迅速,實在令人擔擾,據世界衛生組織,英國帝國癌癥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癥協會共同完成的一份關于吸煙的調查報告說,目前全世界共有煙民約11億人,中國是世界第一吸煙大國,煙民約3.4億人,世界上每年因吸煙導致疾痛而致死為315萬,也就是,每10秒鐘就有一個人死于吸煙,所引起的疾病。當你在吞云吐霧中似乎享受一種樂趣時,是否想過吸煙將對你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脅。
世界各國近40年來對煙草危害進行了廣泛的研究,5萬多份研究報告證實了吸煙對健康的危害。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當今對人類危害最大的就是煙草,吸煙已經被定為“公害”。但吸煙對身體健康危害程度有多大?這是許多人都不曾想像到的。科學研究證明,煙草的危害主要來源于煙霧中的化學成份。煙草中含有的化學成份高達4700多種,其中主要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苯丙比、放射性物質、刺激性化合物及砷、汞、錫、鎳等多種重金屬元素,它們具有很強的刺激作用和致癌作用。2001年8月,美洲心臟基金會和美洲心臟病學會聯合發表的反煙草斗爭框架協議的《巴拿馬聲明》中指出,吸煙將成為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心臟聯合會主席馬里奧·馬拉納奧強調,到2003年吸煙對人的危害將超過吸毒、艾滋病和其它疾病,成為導致死亡和喪失勞動能力的主要原因。據悉,目前全球每年與吸煙有關疾病死亡約為490萬人,到2025年將達到2000萬人。新華社曾發過一條專稿,說我國的科學家在開展了一項大規模調查以后得出一個結論,我國每年100萬的死亡人群中,有3/4死于煙草所致的疾病,按現有趨勢,到2020年,我國將有200萬人因吸煙而死亡。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曾搞過一次調查,美國有4700萬成年人吸煙,1995年到1999年間,美國每年死于吸煙導致疾病的人數估計為44萬人,其中約3.5萬人死于被動吸煙,而且女性致肺癌的人數目前已經超過其它癌癥死亡人數的總和。肺癌是世界各地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肺癌居癌癥死亡原因第一位。全球每年肺癌新患138萬人,有98.9萬人死亡;另據報告,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男性肺癌發病率都在上升,其上升率與吸煙率幾乎一致。而像芬蘭、英國、美國吸煙率下降后,肺癌的發病率也在下降。我國1990年到1992年死亡調查結果顯示,我國肺癌死亡率由70年代的7.17/10萬增加到151/10萬
解決問題的現實意義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8-0307-02
一、大學生寫調查報告的現狀
完成調查報告的主體為大學生這個群體。因為大學生寫調查報告較其他低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優勢。大學生的自由支配時間比高中生、初中生要寬松得多,并且大多數大學生都擁有自己的的電腦,物質準備條件較為充足。現今,在全國很多高校中會把完成調查報告納為大學生的寒暑假作業,這個客觀要求給大學生一個完成調查報告的動力。但普遍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大學生完成報告的質量參差不齊,很多主題不外乎老生常談的內容,所定主題不夠新穎。
二、寫調查報告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對社會調查報告的認知態度
調查數據顯示,超過50%的大學生認為寫調查報告是非常有必要的,意識到寫社會調查報告的重要性,這點非常可貴。而45.33%的大學生錯誤地認為寫社會調查報告只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拿到學校規定的學分而已。顯然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一旦這種想法在學生腦海里固定下來,則會演變成一種潛意識:隨便寫寫就算完事。所以就以懶散怠慢的態度去完成,這樣的調查報告質量基本是不達標的。
(二)枯燥居多,趣味較少
每個大學生的認識能力是不一樣的,所以在調查中的個人感觀也是不一樣的。調查中超過50%的大學生覺得做調查報告的整個過程很有趣。這或許是因為他們做的是自已感興趣的項目,享受其中的苦與樂。而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去展開調查,這樣子的調查報告質量顯然是好了很多。
而有13.33%的大學生覺得調查報告充滿了枯燥無趣的味道。面對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數據本來就容易使人產生厭倦感和疲憊感,倘若再加上個人的主觀意愿屬于消極之態,則調查者在調查過程中更容易產生煩躁的情緒,甚至產生排斥的心理意識,在這樣的條件下是無法保證報告質量的。
(三)成員之間溝通、交流有待提高
任何一個小組都不能忽略溝通這一重要的環節。只有在溝通下才會發現問題所在,但討論頻率視小組實際情況而定,重點是看討論的質量。調查顯示,高達70.67%的大學生是遇到問題才討論的,側面說明了大多數大學生沒有預見性,總是遇到問題才解決,而很少事先去預估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問題或困難,這樣一旦遇到措手不及的問題困難時,不一定能夠及時解決,還可能影響做報告的進度。
然而,在合作期間,部分成員因為意見相左爭論不休。在現實中超過一半的大學生在與其他成員合作期間發生過爭執,有爭執是正常的,但若成員一直互不相讓,而導致爭論頻頻出現,這不僅影響同學間的友誼,也極其影響調查報告的進程。
(四)調查報告主題易陷陳腔老調、假大空之圍
調查報告的最終意義在于能夠解決實際問題,非泛泛而談。很多調查報告都是在網上以粘貼復制的方法拷貝下來,時代在進步,但是思想卻未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原因一則是大學生態度草草了事,二則是對周邊事物的變化敏感度不強,創新思想不足。在陳腔濫調下完成的調查報告實際意義不大,內容甚至已經不適合這個時代對社會的要求,這不僅浪費學生們的時間、精力,也是對社會資源的一種浪費。
(五)出現數據造假、背離事實的現象
做一份調查報告,問卷數量也很重要。當越多人填寫問卷時,數據更能反映出大眾的真實看法和想法。數據顯示32%的大學生捏造過問卷,捏造數據可能會造成事實的失真或不能反映大眾的現實情況,失去調查原有的價值。抄襲風氣未減,為了應付老師布置的作業,一部分大學生上網復制、粘貼。41.33%調查報告的大部分資料來源于網上,自已再略加修改。
(六)寫調查報告時個人主觀色彩較為濃厚
一份調查報告能否產生積極的影響,得看里面的內容是否符合客觀事實。作為年輕人的大學生,血氣方剛,對不合理的事與物總是抱著強烈的批判態度去看待,在這樣的情緒下寫報告,其內容很容易偏離客觀事實,而附帶個人情感,有時甚至趨向于偏激方面。這樣就不利于調查報告去發揮它的積極性作用,反而會有負面的影響。
三、針對上述問題的解決方法
(一)正確認識社會調查報告
態度決定高度,意識反映于物質。即使社會調查報告是學校布置的一項作業,但不能為了完成作業而忽略調查報告的質量。社會調查報告不僅讓大學生提早了解社會,還能提高個人多方面的能力,為以后工作打下基礎。
重要的基礎取決于社會調查報告的性質。寫調查報告不僅要面對大量的數據和資料,還要與成員溝通、討論,工作量比較大,考驗著學生們的時間、精力、毅力和與人交往能力。在開始之前學生們就應該知道完成一份調查報告的將會遇到很多問題,讓彼此有個心理準備,并且如果明白了一份好的調查報告將對社會產生極大的意義時,學生們對接下來的工作展開就更有信心與熱情,提高完成報告的進度。
(二)積極把枯燥轉變為趣味
很多學生抱怨在完成報告的過程中,有時過于枯燥,容易引人疲倦感,如何將枯燥的文字、數據變得趣味,是考驗調查者的應變能力。文字可以變得生動逗人,改變古板單一的風格,只要用心去完成,則趣味性大大增加。
(三)溝通你·我·他
沒有溝通的合作稱不上是合格的合作。在小組合作中,摩擦、誤會、爭執都是很正常的,假如缺少了這些,報告的質量將大打折扣,只有成員們積極把自己遇到的問題、疑惑提出來,大家互相討論,集大家之精華,制定出最好的解決方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問題給解決好,在他人闡述觀點時,不能隨意打斷他人,否則是一種不尊重他人的表現。所以,成員之間要相互尊重、理解,在對有歧義的問題上,大家耐心討論,把問題解決好。大學生寫社會調查報告要有全局性和預見性的觀念,在做每個決定時要想好可能會出現的各種狀況,準備應急方案,以防萬一。
(四)學會借用外力達到更好效果
圖書館、報刊雜志等資源都是現成的,我們在查找資料時可以借用這些資源來給論證我們的問題存在,或者是從這些資料中得到一些啟發。當然比這些書籍、資料更好的法寶就是我們的老師,老師無論是在教學還是社會閱歷上都比我們強多了,我們可以自己聯系指導老師,有不懂的問題可以及時與老師提出討論,由老師給我們指出調查報告中的不足、錯誤之處,則可以及時補充、改正,讓我們的報告更加完善。
(五)一切從實際出發
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雷同的調查報告,要么內容相似度極高,要么報告主題陳舊,毫無新穎可言,基本屬于充數的行列,要么內容夸夸其談,不符合社會現實發展。完成一項調查報告要反映實際情況,并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乎現實的解決方案,只有這樣才能凸顯報告的存在意義。如何讓自己的報告更有新意,需要調查者花心思去發現最新變化的事物,在平日里就應該多觀察周圍事物,培養自己的敏銳感,發現人們還沒發現或還沒注意到的方面,從而挖掘出適合的報告主題,遠遠比模仿別人要強得多。而對應的解決方案也要從實際出發,能夠在現實社會實現,而非幻想之計。
(六)加強自我管理能力,抵制抄襲舞弊之風
誠實面對自已的調查數據,誠信是做人的立身之本,也是社會的黃金通行證。作假的數據也不難被發現,一經舉報,取消調查報告的成績,這樣的威懾力,可以降低大學生捏造數據。資料來源可以更加多樣化,不僅僅局限于網絡,可以在書報、期刊等上查找。借助便捷的網絡環境,進行網上問卷調查。調查報告就是為了考察實踐自立能力,如果抄襲的話,就失去它原有的意義了,也鍛煉不了自己的能力。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樹立以抄襲為恥的觀念。讓其他學生監督,如果選出較好的調查報告,可以公示該組的調查報告,一經舉報,發現調查內容不實,取消評比資格,讓抄襲者收斂一下。
(七)客觀分析問題 制定合理方案
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等原因,對于每事或每物,我們都會有自己的觀點,而在調查報告中我們要反映的是實際問題,不僅對問題的描述要符合客觀事實,對于報告中的解決方法更要適合與之相對應的問題。過于主觀的去完成調查報告,將可能導致報告里面的內容失實,或對現實產生負面的作用。所以,對于所遇到問題即使再難,都要學會冷靜分析,客觀評價,唯有這樣的社會調查報告才不容易偏離正常軌道。
要想社會調查報告不偏離正常軌道,倒不如自己親身體驗去做一次調查。寫一份報告,只有自己親自實踐后,才會發現各種問題,進而想辦法去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每一份優秀的社會調查報告都不是簡簡單單完成的,除了需要我們花費精力、毅力、耐心外,還需要我們更多時候細心去發現生活中點點滴滴,因為這些優秀的社會調查報告都是源自于生活。當你完成一份調查報告后,會發現你所收獲的絕不僅僅只是一份打印出來的社會調查報告,它帶給你的好處是我們無法估量的,所以,不要擔心自己是否能夠完成好,只要用心去完成,收獲在等待著你。
參考文獻:
[1]吳樹青.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3)[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當然,無奈并不就是消極的,更多情況下或許就是一種積極。因為創業者總是無奈的。想創業才有無奈。對于任何創業者來說,確實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創業創新不是復制,也沒法復制。八十年代青年的迷茫是這樣。今天80、90后崇拜自己的無奈,也是創業創新強烈沖動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