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5:08:2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課程結束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變化及其對工作和社會的影響。
2、初步了解計算機基本工作原理,學會使用與學習和實際生活直接相關的工具和軟件。
3、學會應用多媒體工具、相關設備和技術資源來支持其他課程的學習,能夠與他人協作或獨立解決與課程相關的問題,完成各種任務。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七年級49班-54班共有學生275人,由于學生大多來自邊遠山區,信息閉塞,知識面狹窄,對外界了解甚少,給學生學習信息技術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從本學期上課的情況開看,教學成績仍不夠理想,還需多多努力。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針對學生實際,我在教學中認真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結合計算機的硬件實際,開展好常規教學。
⑴開學初,便結合我校的計算機硬件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并嚴格按教學計劃進行上課。在教學過程中,對具體的教學內容都進行了認真的教學分析,思考在現有計算機軟硬件的實際情況下如何實施教學,并寫成教案上課。收到較好的效果。
⑵在教學中,我經常研究學生的思想發展變化,為了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在不影響教學的情況下,自己從光盤上或到其它學校去找了一些有利于學生智力發展的小游戲,把這些游戲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后給學生玩,讓學生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提高了學習興趣,并有助于學生智力發展。經本期實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不但掌握了規定的信息技術知識和達到了規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還從游戲中學到了許多其它的知識。信息技術課已經成了學生十分喜歡的課程之一。
2、加緊學習課程標準,貫徹課程標準,進一步轉變觀念,實施素質教育,開展對教材的研究,解決問題,深化教學改革。
3、加緊對教師自身業務素質的提高,做到認真備課,因材施教,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傳授知識和技能。
4、加快教學方法研究,在教學中認真吸收別人先進的教學方法,大膽嘗試,加以變通,并從理論的角度,加以深華。
四、從教學上講我主要做了這一些工作:
1、做到期初有計劃,有教學進度,使教學工作能有條不紊地順利進行下去。
2、按照學校工作管理規定,認真備好課,寫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節課。電腦科學校安排的課時比較少(一周每班一節)這對于學生來講的很重要的一節課;對老師來講是比較難上的一節課。所以才能上好每節課對老師對學生都是很關鍵的。除了備好課、寫好教案外,我還要查閱各種資料,能上因特網時還上網尋找好的教學材料,教學課件,把它們和我所從事的工作結合起來,為我所用。
3、在轉差促優上,我也注意在教學中或教學之余以各種形式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轉化差生,促進他們的發展。
4、在教學之余,我也注重自身發展進步。除了聽課,評課,參加教研組教研活動外,我還注意到要自學。從思想上,利用行評機會端正自己;從行動上參加自考學知識,學電腦技術,學教學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為人師表。
作為教師教學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學工作外,我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其它活動如:政治理論學習,年級組工作等等。
五、存在的問題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 1
1、信息技術學科不僅是一門嶄新的學科,更是一門具有很多不同與其它學科特點的特殊學科,由于學科教學發展較緩慢,沒有現成的教學模式,摸著石頭過河,工作收效不是很大。
陳衛和
今年是第四次教育部組織的高中新課改實驗省培訓,主要面向我國西部地區,參加的省市有、貴州、甘肅、四川和重慶,青海后來加入。這項工作在教育部師范司的領導下,納入國培計劃由中央電教館組成項目組主持,具體仍由繼教網平臺運作。這次遠程培訓的專家團隊集中地點設在北京西郊鳳凰嶺實創西山科技培訓中心——2007年第一次遠程研修新思考網平臺也設在這里,期間平臺被黑客攻擊遭遇研修重創,這一“黑色記憶”今年又被喚起——這次遠程培訓開始兩天由于平臺技術問題登錄困難,后來調用去年平臺替換恢復正常。培訓時間從7月28日開始,8月6號團隊工作結束,8月7日至9日派出團隊三位專家網絡值班,繼續學員作業和班級簡報的評閱。
今年的遠程培訓工作盡管一開始遇到困難,但是在專家團隊與繼教網的齊心戮力下,迅速替換平臺轉移數據,發揮網絡研修的無窮魅力,仍然取得了極好的研修效果。在研修的平臺上學員紛紛轉錄首席專家尹少淳教授的留言:“網絡斷了思想不能斷,平臺塌了精神不能塌”,積極想辦法克服困難投身遠程培訓。在美術學科遠程研修課程簡報第九、第十期后面的跟帖中,好評如潮熱評不斷,“感謝專家”、“感謝平臺”、“從來沒有參加過這么好的培訓”、“希望保留平臺內容”、“希望常常回來學習”等等留言比比皆是,獲得超過預期的培訓效果。
以下是美術學科遠程研修培訓情況的全面總結。
陳衛和
今年是第四次教育部組織的高中新課改實驗省培訓,主要面向我國西部地區,參加的省市有西藏、貴州、甘肅、四川和重慶,青海后來加入。這項工作在教育部師范司的領導下,納入國培計劃由中央電教館組成項目組主持,具體仍由繼教網平臺運作。這次遠程培訓的專家團隊集中地點設在北京西郊鳳凰嶺實創西山科技培訓中心——2007年第一次遠程研修新思考網平臺也設在這里,期間平臺被黑客攻擊遭遇研修重創,這一“黑色記憶”今年又被喚起——這次遠程培訓開始兩天由于平臺技術問題登錄困難,后來調用去年平臺替換恢復正常。培訓時間從7月28日開始,8月6號團隊工作結束,8月7日至9日派出團隊三位專家網絡值班,繼續學員作業和班級簡報的評閱。
今年的遠程培訓工作盡管一開始遇到困難,但是在專家團隊與繼教網的齊心戮力下,迅速替換平臺轉移數據,發揮網絡研修的無窮魅力,仍然取得了極好的研修效果。在研修的平臺上學員紛紛轉錄首席專家尹少淳教授的留言:“網絡斷了思想不能斷,平臺塌了精神不能塌”,積極想辦法克服困難投身遠程培訓。在美術學科遠程研修課程簡報第九、第十期后面的跟帖中,好評如潮熱評不斷,“感謝專家”、“感謝平臺”、“從來沒有參加過這么好的培訓”、“希望保留平臺內容”、“希望常常回來學習”等等留言比比皆是,獲得超過預期的培訓效果。
以下是美術學科遠程研修培訓情況的全面總結。
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出符合自己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案,每節課做到有備而來,盡量利用多媒體教學,以直觀有有效的教學方式講解,積極做好課后記錄、信息反饋、課前復習等細節工作。
二、增加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認真較好的使用普通話教學,使講解更加清晰、條理、生動起來,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盡量做到層次分明,主題突出、深入淺出,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注重精講精練。同時,在每一節上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的學生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三、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
在教學理念和技能上有疑問的地方積極向有經驗的教師或上網互動學習,多了解征求別人的意見與方法,同時,多聽教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記,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爭取下學期工作更好的開展。
四、積級推進素質教育。
在教學工作中,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傳授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有效地結合起來,在課堂上促進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能得到一定的發展與培養。
教師,肩負教書育人的職責,行為上要為人師表,業務上要精益求精。一方面,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政治理論水平;另一方面,認真學習新課改理論,努力提高業務能力。通過學習,不斷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知識和見識、為自己更好的教學實踐作好準備。
二、求實創新,認真開展教學工作。
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要提高教學質量,而其關鍵就是上好課。能把知識點落實到位,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以下工作:
1、在課前精心備課、挖掘教材,把握教材重難點;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精心制作多媒體課件。
2、在課堂上,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上講練結合,布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3、在課后,認真及時批改作業,及時做好后進學生的思想工作及課后輔導工作;狠抓后進生的轉化和優生的培養;同時,進行階段
本學期我擔任了6個單招班的高等數學課程,在授課過程我認真準備每一堂課,爭取每一堂課都是充分的、生動的,在學生的配合下這學期的課堂氣氛日漸活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日漸濃厚。根據每個班級實際情況不同,靈活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效果較好,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向老教師學習,研究教學方法,努力提升在自己的教學水平。認真備課,包括備教材、備教法和備學生,而且對于學生是否熟悉和了解,是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其次是熱愛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對于學生的點滴進步就馬上給予肯定和積極地評價,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逐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課前每堂課教學資源的準備都花費了大量的精力與時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再接再厲爭取獲得更好的成績。
二、其他方面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studied urban rail transport hub set planning, the city rail transport hub transfer cohesion. By establishing regular bus and rail transport interchange design principle, analyzes the bus and rail transport interchange conventional layout mode, and the rail transit surrounding the Station Road traffic organization with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regular bus stop for specific design.
Keywords: rail traffic; Conventional public traffic; Transfer; hub
中圖分類號:U21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軌道交通不同接駁方式現狀分析
軌道交通樞紐作為城市客運交通系統的主導,其規劃建設、客流預測、規模布局、功能定位、換乘布局模式以及交通組織等因素將對客運交通系統產生決定性的影響。軌道交通樞紐規劃與設計,應該提高軌道交通與其它客運交通方式的銜接換乘水平。然而在我國城市客運綜合運輸發展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換乘樞紐發展緩慢,尤其是可供各種交通方式實現換乘的綜合客運樞紐發展尤為緩慢。
(2)軌道交通網絡的規劃研究和樞紐的規劃研究應該同時進行,但是,在理論研究方面,往往只注重軌道交通網絡的規劃與設計理論,而忽視軌道交通樞紐的規劃設計理論.
(3)對城市軌道交通樞紐的規劃與常規公共交通的互動關系方面缺乏深入研究,(4)有的城市雖然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軌道交通網絡,但是地面公交的線路、站點設置、車輛運營模式常常不能起到主動支持軌道交通客流的作用,反而出現了軌道線與地面公交線路走向重復,造成公交系統內部爭搶客流的局面。
2.城市客運綜合運輸方式接駁的方法研究
2.1城市軌道交通換乘樞紐研究
城市軌道交通與 BRT、常規公交的線網銜接與客流交換最終都要通過換乘樞紐來進行。合理的軌道交通換乘樞紐規劃不但直接關系著城市軌道交通的吸引力,影響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服務水平,也是整個城市公交系統高效運轉的關鍵因素之一。
2..1.1城市軌道交通換乘樞紐規劃的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是:在城市客運交通體系宏觀規劃的基礎上,分析公交換乘樞紐換乘客流的組成與規模,設計有效的客運交通方式組合來運送客流;根據換乘樞紐的交通量,規劃不同等級、不同規模的客運樞紐以加強系統之間的有效銜接,擴大軌道交通服務范圍;研究軌道公交換乘樞紐的規模和布局,為后期的設計工作提供詳細的規劃條件;為公交換乘樞紐周圍土地的使用規劃提供指導性意見,使建筑的發展與交通發展協調一致。
2.1.2城市軌道交通換乘樞紐規劃原則
城市軌道交通換乘樞紐規劃的原則應體現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便捷性、合理性和政策性,使常規公交與軌道交通能有機的形成一體,發揮網絡的整體運輸能力。
(1)整體分析和局部分析相結合的原則
(2)換乘樞紐布局和城市土地利用規劃緊密結合
(3)換乘樞紐的布置與區域綜合交通環境相結合
(4)公交優先的原則
2.1.3客流換乘分析模型的建立
現已開發的非集計模型種類很多,早期被提出的主要是 Logit 模型和 Probit 模型,其中 Logit模型由于形式簡單,較為實用,但 Logit 模型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陷,即其效用隨機項是單獨假設的,Probit 模型雖然克服了這一缺點,但是該模型往往需依賴于極其復雜的 Monte Carlo 仿真算法或者多項式 Clark 求解逼近算法,因此人們對交通方式劃分預測又提出一系列的改進 Logit 模型。
2.1.4軌道交通樞紐選址方法
軌道樞紐的選址也就是確定樞紐內軌道車站設置的具體地理位置,根據其它客運方式站場(或樞紐)位置的確定性情況,此問題可以劃分為下述三種類型:
①簡單型樞紐選址:在其它方式站場(樞紐)的位置已定的情況下,僅確定軌道樞紐選址的簡單情形,此類問題在軌道交通與城市對外交通銜接的樞紐中比較常見;
②互動型樞紐選址:在其它方式站場(樞紐)的位置沒有確定的情況下,軌道樞紐與其它方式
樞紐同時優化選址的問題,此類問題在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銜接的樞紐中比較常見;
③綜合型樞紐選址:也就是上述兩種選址類型的綜合情況,在多種交通方式銜接的綜合型樞紐中比較常見。
2.1.5換乘信息服務系統設計
軌道交通車站信息服務是指借助于聲學、光學、電氣等現代技術,在出入口、售票處、通道、站臺等乘客經過的地方,通過廣播、指示牌(板)、線路圖、電子顯示屏等各種方式有關軌道交通運行和交通方式換乘等靜動態信息。完善的交通信息服務有助于乘客選擇最佳行程路徑,減少換乘的盲目性,從而達到提高樞紐換乘效率的目的。
2.2城市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的換乘
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的合理換乘是交通一體化的關鍵環節。只有兩者換乘密切,換乘方便,達到時間與空間上換乘的融合,才能提高公共交通的輻射吸引范圍,充分發揮軌道交通速度快、運量大、占地少、能耗低以及環境污染少等優點。另一方面,城市軌道交通提供快捷的“ 站到站”服務,但不能提供“ 門到門”服務,它的集散能力往往與所換乘的交通工具的特點和周圍的道路系統疏解能力密切相關。城市軌道交通重要作用的發揮,很大程度上是與常規公交方式共同完成的,這也說明加強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換乘研究的重要意義。
2.3常規公交接駁城市軌道交通起終點的調整
2.3.1調整原則
對軌道交通沿線常規公交線網調整應遵循以下原則:
(1)常規公交線網優化調整以客流需求預測為依據,并確立軌道交通的骨干地位;
(2)對沿線常規公交線網進行抽疏或加密,實現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雙贏的局面;
(3)在軌道交通主要站點(綜合樞紐站和樞紐站)上,以放射的形式組織接運線路;加強軌道交通與接運公交線路的換乘能力;優先保留歷史較長而運營效率較高的常規公交線路。
2.3.2調整方法
(1)常規公交起、終站點均在軌道交通直接吸引服務區內。(2)常規公交起點或終點在軌道交通直接服務區內。(3)常規公交起終站點均不在軌道交通直接服務區內。
對于上述三種情況,在軌道交通直接服務區內的常規公交站點(包括起點、終點和中間站點)都應盡可能調整到某一軌道交通站點附近,以方便換乘。經上述調整后,原有的一些常規公交線路己成為接運公交線網的一個組成部分。
3.總結
本文在對相關文獻系統研究總結的基礎上,提出了基于軌道交通站點的換乘系統規劃的基本方法,得出了以下主要結論:
(1) 與國外城市完善的軌道交通站點換乘系統規劃的成功經驗的比較,從常規公交線網的調整、換乘時間和換乘距離、及站點設置形式等幾個方面來看,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站點換乘系統還存在諸多問題。
(2) 站點換乘客流量直接決定了換乘設施的布局和規模。
(3) 在規劃層面和運營層面協調的基礎上,介紹了軌道交通之間以及軌道交通與其他交通方式換乘、地面公交優化調整的一般思路。
參考文獻
[1]單傳平.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城市公交線網協調性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2]王欲敏.城市公共交通換乘方式分析[J].交通標準化.2010.
[3]岳芳,毛保華,陳團生.城市軌道交通接駁方式的選擇[J].都市快軌交通.2007
[4] 覃矞,宗傳苓.軌道交通接運系統規劃方法[J].城市交通.2006
[5]崔艷萍,劉蓮花.公共交通接駁換乘系統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都市快軌交通.2008.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0-0136-02
一、引言
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和社會趨于多元化的背景下,偽造、篡改和抄襲、剽竊等學術不端事件屢見報端,造成很多還處于科研新兵階段的大學生和研究生對待科學的態度不夠端正,甚至有些學生在各類評獎和科技活動中,以身試“法”。這種行為的產生一方面是學生對學術規范并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是由學生自我控制力差,不能抵抗誘惑和道德缺失引起的。在當前學術規范制度不夠完善、監督體制不夠健全、懲罰制度不夠嚴格的條件下,老師對學生的正確引導作用顯得十分重要[1]。
有鑒于此,重慶交通大學于2012年開設了24學時的“科技活動與學術規范”的課程,課程內容包含科技活動與學術規范兩部分內容。科技活動包括文獻的檢索、科研選題、撰寫及發表科技論文、專利申請與保護、學位論文及答辯等;學術規范包括學術引用的規范、學術注釋的規范,學術成果傳播規范、學術評價規范、與學術規范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文件等內容[2]。本文結合作者在授課實踐,以及在校生的問卷調查的結果,就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方面,進行了總結,以期待對“科技活動與學術規范”課程的教學提供參考。
二、教學過程中應遵循的一般性規律
“科技活動與學術規范”與其他課程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力求不在已有的教學研究上浪費時間[3]。通過幾年的授課實踐,在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遵循的一般性規律總結如下。
1.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學生個體知識的獲取有兩種途徑[4],一是間接經驗,即由書本、課堂和他人那里得來的知識;二是直接經驗,指通過親身實踐得來的知識。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既可以獲得直接經驗知識,又可以獲得間接經驗。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學生間接經驗的掌握,還要重視學生對直接經驗的掌握,并盡力做到將兩者有機結合。要積極鼓勵學生結合課堂所得的知識,進行一些適合自己的科技創新活動,其中包括專利申請以及科技論文方面的寫作等,著力于培養學生的興趣并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2.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其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主體參與教學的能動性,并充分了解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
3.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雖然知識并不等于智能,但兩者互相聯系,教師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覺地掌握知識,就能促進學生智能的發展。
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進。要防止單純抓知識或只重視智力發展的片面傾向。
4.傳統知識與學術道德相統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主動將知識教學與學術道德教育進行有機地結合,既注意挖掘教學內容的思想因素,避免只教書不育人的傾向;又要防止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形式主義,要寓德育于教學之中,做到教書育人。
教學過程既是傳授和學習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的過程,又是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接受思想品德教育過程。
5.了解學生興趣和需求。理論上,得知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和需求的最簡單快捷的方式是通過調查問卷。但如何才能得到學生最真實可靠的答案?
經課后調查發現,一半以上的學生認為,只有在保證自己的隱私不被泄露且問卷訴求能得到相應的解決時,他們才愿意認真地去回答這份問卷。剩下的學生則認為問卷本身貼合學生心理需求采用詼諧幽默的網絡語言使整個問卷輕松、自然、風趣才會更讓人有認真作答的欲望。
三、合理利用課堂時間
課堂時間價值曲線規律[5]指出:在45分鐘內,學生的生理心理分為五個時區,呈波谷―波峰―波谷―波峰―波谷的起伏發展規律,起始時區為5分鐘,興奮區的15分鐘是第一個黃金時區,學生的興奮點已轉移到主題上,教師必須不失時機地把學生的思維引入最佳境界,并盡可能延長興奮時間,教學的密度、力度、難度,都應達到最大限度。接下來的五分鐘調試時區是心理過渡期,是波谷。第四個時區是回歸時區得15分鐘,及第二個黃金時區,最后五分鐘是終極時區。課堂時間價值曲線大致如圖1[6]所示:
通過調查發現,實際上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學生往往在課堂一開始就能夠集中注意力,卻在中間時間段容易產生困意,從而影響課堂效率,并且在中間時間段并不會出現回歸時區,這并不是說教學價值曲線是不合理的,只是在回歸時區,需要有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出現,從而抓住這個時間段,打破學生的倦意。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按照價值曲線教學雖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存在其局限性。比如,興奮時區完全是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與方式進行縮短或者延長的,或者說,任意時段的時間長度和所處時刻位置都是可以變化的。其變化的關鍵在于教學目標是否明確,內容講訴是否準確,教學方法是否得當,教師感情是否真切,媒體輔助能否恰當。教師只有在了解這些的基礎上,盡量縮短調試時區,才能對教學有比較大的幫助,而這個時區的位置和長短的變化都是很難把握的。所以建議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把握如下幾個要點來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1.將重要教學內容放在一節課的前面時間段,視教學內容(可用媒體恰當輔助提高興趣點,如播放近期焦點新聞的視頻)和同學上課狀態對重點教學時間進行合理有效的控制,盡可能提起同學興趣,并縮短調試時區。
2.在效率相對較低下的時區內,老師可以要求同學進行當堂討論,或由同學自己在課前查找翻閱學術失德實例,并結合實例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及對應的解決辦法,最主要的是談談自己可能在什么情況下會犯這類錯誤,從而給自己敲響警鐘。
3.教師應對學生觀點進行總結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思想,作為教學的突破點。只有在教師對學生的思想有足夠了解的前提下,教學任務才可能得以高效地完成。
四、在學術規范引導下開展科技活動
一次成功的課外活動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并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創新來源于科技活動,動手實踐則是靈感的來源。對學生來說,創新是十分必要的,國家需要創新人才,需要有生命力的創新精神。而對于學術規范的學習則能在人才培養的根源上起到一個正確的引導作用,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學術操守和專業素養。
通過調查發現,大約百分之九十的人選擇在科技活動中進行分組,余下的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學生選擇自己一個人動手,并認為這樣更能激發潛能。選擇分組討論的人大部分都是認為團隊協作具有更高的效率,少數則是認為這種方式比較輕松,可以“偷懶”。
為了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并激發學生的潛能,同時也考慮到不同學生的需求及避免學生“偷懶”,科技活動的最終考核成績應包括小組作品和個人作品。
五、考試成績的確定
考試最終成績應該盡量體現學生的綜合素質。其中包括了期末考試的卷面分、創新作品(科技論文)得分和對學術失德實例的論述這三部分。
六、結語
在高等教育中,學生的學術道德觀還不完善的條件下,科技活動與學術規范的學習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術操守,而且在學生以后的職業生涯中能起到正確的引領作用。教師應當把握教學規律,合理利用課堂時間,進行高效教學。在學生思想多元化的背景下,應當了解學生的興趣與需求的前提下,視教學要求,對教學內容及方式進行及時合理的調整。只有在以上兩者相互協調統一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學術道德合格的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郭穎.教育學的學術規范與建設:現狀與展望[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2006,22(4):9-14.
[2]葉四橋,鄭丹,王宗建,廖曉軍,王林峰.研究生科研活動與學術規范[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4.
[3]江新華,呂良珊.論大學學術道德失范的主要危害[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5,22(3):56-58.
我校是以培養生產、建設一線的技術和管理人才為主的高等院校。高等數學課程是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其教學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以及專業素質的提高。因為我校學生為高職高專學生,入學時的高考數學成績普遍較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是很高,形成了學生從心理上怕學數學,導致了惡性循環,也給教師上課造成了困難,學生怕數學,教師怕上課的困難局面。過去的兩年是學校“改革之年,創新之年”,在這樣背景下數學教研室以學院改革創新為動力,對《高等數學》這門公共課進行課程改革勢在必行。因此,我們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課程改革的目標:對課程知識點遵循“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形成“兩個突破,兩個銜接”。“兩個突破”是指突破傳統數學教學內容體系和教學思想,根據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要求,逐漸形成新的教學內容和新的教學思想。“兩個銜接”是指把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與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求相銜接和與目前我校高職學生的實際數學水平相銜接。通過研討,高數改革建設的內容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方面。
1 課程重點與難點
課程重點:使學生能夠理解和消化高等數學的基本概念、領悟數學思想和方法,掌握基本的運算,并能夠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借助現代計算機技術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該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用運動的、發展的觀點去分析和處理實際問題。
課程難點:高等數學課程中的基本概念比較抽象,數學思想比較難懂,數學方法比較靈活,運算比較復雜,由于學生對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對數學思想和方法掌握不牢固,往往導致學生的基本運算能力差,因此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分析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更差。
2 解決的主要問題
2.1 建立了特色鮮明的高等數學內容體系
對于傳統數學是由《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三門課程組成,但是這三門課程都有自身知識的完整性與系統性。由于高職高專院校學制有限、學時有限,所以在有限的數學教學時數內,很多職業院校一般通行的作法是簡單粗暴快的“減學時,砍內容”。我們的做法是將三部分知識整合,并與數學建模與數學實驗相結合,根據不同的專業和學生的不同需求,講授不同的章節,服務專業,設置公共模塊和選學模塊,為服務學生開設網上選修課,構建了新的高職高專高等數學教學內容體系,以適應高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要。并自己編寫出了一門教材,業已出版發行。
2.2 實現了對傳統高等數學教學思想的轉變
高等數學教學長期注重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和理論性的模式一直制約著數學教學的改革。教師對教學也是秉承老的思想,只注重數學知識講授。一說數學改革,有的教師就會認為數學的系統性、完整性和理論性會被打破,改革難以開展,而我們的改革思路是借鑒數學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形成了以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應用“三個階段式”的教學新模式,它既可以詳細地闡述數學知識產生的背景、數學基礎知識和數學知識的應用案例,又克服了傳統數學教學只注重數學知識講授的弊端;它既調動了學生學數學積極性,又改造教師思想,教的有成效。
2.3 采用典型案例教學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
教師注重收集整理與學校各專業結合緊密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內容、新工藝、新案例、數模試題,并及時有效的反映到教學中來。集中骨干教師原創了大量適合高職高專教育的數學案例,使知識與實際相聯系,理論與實踐相融合。采用典型案例的教學方法,加強了數學知識和專業的針對性。
2.4 利用混合式教學,更新了教學手段
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和“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制作了大量動畫、圖形和典型案例庫,利用學校千兆校園網絡,開發了世界大學城、電子書包的專業學習空間,建設了豐富的網絡資源,為學生自主學習搭建了平臺,另外,利用網絡平臺“世界大學城”與學院“電子書包”使得教師和學生在業余時間在線上線下進行學習交流。使得課上與課下,線上與線下混合式教學得到保障。既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同時也更新信息時代學生的學習方式。
3 改革的主要特色
3.1 重基礎,強應用,改革了教學內容
教研室通過組織“數學在電信、經管類各專業中的應用”的專題調研,了解到部分文科專業、特別是管理類專業對數學教學的基本要求,工科類專業、特別是電信類專業對數學的教學的需求,增強了數學基礎知識,降低理論要求,選取了合適的教學內容,將內容模塊化,將應用貫穿于整個數學教學過程,強化數學在各個專業中的應用。
3.2 豐富了高等數學的教學思想
在教學活動中將數學知識的講授與數學建模典型案例(生活或專業課中的實際問題)結合,使得長期困擾《高等數學》教學理論脫離實踐的問題有了解決的方法,也改變了學生覺得學習高等數學是無用的觀點,豐富了高等數學的教學思想。
3.3 改革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高等數學教學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講授、板書、作業和輔導答疑。現在是“大數據”、“互聯網+”時代,高等數學可以利用計算機和手機的計算、繪畫功能,使得數學知識形象化,增加知識的直觀性、生動性,加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與定理,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互聯網,可以實現傳統加現代的教學手段,實現課上課下和線下線上,面對面和線對線的混合式教學新模式,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
4 改革特色的效果
經過一年的試點到全校各專業的推廣,堅持“研討―改革―實踐―再研討―修訂―再實踐”的方針,切實提高了高等數學的教學效果。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4.1 提高了學生對數學的應用能力
通過利用數學知識對典型案例或數學模型的解決,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分析處理實際專業問題的數學應用能力,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滿足后續專業課程對數學知識需要的課程目標。課程基于互聯網的海量學習資源,采用案例教學(或ISAS項目教學法)法引導學生創新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提升了學生的職業基本素養。
4.2 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效果
通過計算機進行數據計算擬合、矩陣運算、傅里葉級數換等擬合二維圖像、三維圖像等,課程內容上結合專業信息化發展,創新性地引入專業數學軟件教學,大大地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熱情和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受到了學生和后續課程教師的充分肯定。
綜上所述,高職高專高等數學改革的道路還很長,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的探索,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通過多年認真的教學研究,數學課程才能以富有時代氣息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使得數學課程充滿活力,才能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把課堂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這是新課標課堂教學的主攻方向。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引導他們自主學習。課堂上教師務必要選擇那西能夠能使學生在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同時,促使學生學習策略的形成與發現的方法形成。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重視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抑制教師的自我中心意識,控制教師課堂講授的時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教學過程變成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自學為主的學習過程。放手讓學生自主地去嘗試、探究、歸納、總結,自己去發現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教師則著重在“導”字上下功夫:在連接處導,在關鍵處導,在疑惑處導,在求導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自主探究的精神,在激活思維的深度上下功夫,在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廣度上下功夫,使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去探究發現、在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樂趣與失敗的反思。努力營造師生共同合作探究知識的過程。
多讓空間給學生去思考的理念指導下吧一堂課的時間原則上按3∶1∶1分配。內容按學生自主研究基礎素材――問題引導生生合作――通過師生共同合作進行探究以形成共識進行安排。這種模式由始至終貫穿的一條主線是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與自學能力的鍛煉。布魯納認為:探索是數學教學的生命線。倡導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力求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和探究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這是高中《新課程標準》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學生既是教育對象,又是學習、認識和發展主體,一切教育的影響作為外部客觀的東西,只有通過學生主體活動才內化為主體的素質。因此數學教學應發揚教學民主,積極創設“活”的課堂氛圍,要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在“動”中去思維、去體驗,在“動”中獲真知。由此看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時老師要立體化多方位去思考教學設計。選擇較為開放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案。
二、對改革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自主學習的再認識
自主學習絕對不是放任自流,不是一種沒有教師的學習。自主學習只是對教師與學生的作用有了新的定位,教師在幫助學生走向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導向作用。教師只有通過有效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的監控,才能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自主學習是就學習過程的內在品質而言的,它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的學習;合作學習相對的是個體的學習、獨自的學習,是一種學習的組織形式;探究學習是就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而言的,它相對的是接受學習。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概念的表象是多方面的、能否要讓學生在建構過程中對知識有一個發現的過程、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去體會方法、形成認知技能、這一點非常重要。它不僅是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而且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高品質的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一定是自主學習。并不是所有的學習領域與學習主題都要通過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
三、新課改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中師生雙邊活動應注意的事項
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學生的主體性并不妨礙老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做和用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的,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的主渠道,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想,大膽實踐,大膽交流,鼓勵學生發表不同意見,營造一個思維活躍,氣氛民主,秩序井然,緊張愉快的教學環境。在高中數學課堂中,讓學生“動”起來,符合新課改的理念,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充分“動”起來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必須有一個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這有賴于教師的人格魅力,如豐富的教學功底、面帶微笑、和藹可親、語言藝術等;還有賴于有效的問題情境引入,激起學生的興趣、樂于思考。
2.應該是一個互動型的課堂,有學生感興趣樂參與的活動(包括思維活動)。要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效率,學生參與課堂的形式要避免單調死板,應多樣化。可以是個體自學、小組學習、全班學生優化組合相結合,還可以讓學生眼、口、手、耳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要非常重視各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要讓學生自然地動起來。
3.應該是一個以學習能力培養為主,基礎知識習得為載體的課堂。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目中有人”,把自己視為教學的指導者、促進者和幫助者,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應“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