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34:3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開展課外輔導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科學之旅”通過組織我校研究生到部分市中小學講授科普知識,以達到“雙向育人”的目標。它為在校研究生提供一個提升自我能力和實現價值的平臺,加強研究生與社會的聯系,培養研究生的社會責任感,將“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服務理念深入人心:同時通過為孩子講授科普知識,使中小學學生視野得到開闊,激發他們對科學的熱情,培養孩子從小養成科學精神,引導他們逐步樹立“學科學、愛科學”的理念。
我的實踐項目類別為崗位實習類。我是研究生院德育工作辦公室社會實踐中心的助管,主要負責社會實踐學分考核和“科學之旅”活動。我的主要工作內容有負責招新、培訓大會服務、整理宣傳資料、開展問卷調查、排課及帶隊聽課、郵箱管理、協助課程體系建設、ppt及教案審核、協助圖片展、社會實踐手冊及考核表管理、會議記錄、中心所有資料匯總整理、開發新項目等。
“科學之旅”工作流程:
一、招募(包含面試)
通過張貼海報、網上宣傳、發放宣傳材料等宣傳方式,采用現場報名、郵件報名等報名方式招募課外輔導員,所有報名的課外輔導員需要進行面試篩選。
二、培訓
重點就以下幾方面進行培訓及交流:
1、了解“科學之旅”實踐活動的目的、背景、意義、要求;
2、“科學之旅”授課內容、技巧和經驗分享;
3、如何進行授課前的準備工作:選取授課內容、制作教案課件等;
三、課外輔導員備課
1、選材:前沿科學、貼近中小學需要的知識、貼近中小學生興趣的話題、貼近中小學生理解能力;
2、備課:制作ppt及教案,參照以往的精品課程課件制作;要求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圖文并茂,有flash及視頻資料者更佳。
四、審核課件
主要就教案內容、課件形式、字體等方面進行審核,提出修改意見:由社會實踐中心負責同學和課外輔導員進行溝通交流,完善教案課件。
五、試講
課外輔導員在正式講課前需要進行試講,在試講環節出現的問題要限期整改,試講不合格者不得講課。
六、聽課
正式講課前課外輔導員到中小學隨堂聽課,熟悉環境,了解上課環節,學習和借鑒其他課外輔導員的經驗,做好突發事件的應對。
七、正式講課
1、我們將提前一周將課外輔導員的上課課表發到公共郵箱,并通過電話與課外輔導員核對,若課外輔導員臨時有事務必提前兩天請假,以便進行人員調整,提前1天不得請假,未提前請假或無故不參加活動者將取消課外輔導員資格;
2、時間:周一到周五,地點:與科學之旅有合作的中小學,授課形式:小班級教學(人數50人左右);
3、衣著得體,樸素大方,講課前向帶隊人員領取胸卡,上課時佩戴胸前,體現我校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和精神風貌,課堂上注重互動;
4、講課后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
八、成果展示
在校內宣傳欄和工業大學網上展示科學之旅成果,擴大“科學之旅”活動的影響力,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心得及體會
每學期我們在開學不久進行課外輔導員招新。經過面試選的優秀研究生和本科生,經過一周的備課,再經過試講,合格的課外輔導員將登上新發中學以及工業大學附中等學校的講臺為學生講課。作為助管,我們負責收集整理課外輔導員的空閑時間,給他們排課。以新發中學為例,他們十個班,每周每班一節,每次由我們的助管和課外輔導員一起去。課外輔導員在去講課之前備好課,做好教案和ppt,交給我們審核。課外輔導員講課期間,助管聽課和考核課外輔導員。課外輔導員參加“科學之旅”夠20學時的,我們會進行考核和表彰,合格者可獲得社會實踐學分。每年根據課外輔導員的表現及授課反饋進行評獎評優,評選出“優秀課外輔導員”、“優秀課件”給予獎勵。我們通過一個公共郵箱與課外輔導員交流,回答他們的疑問,收集他們的空閑時間、教案和ppt等。同時我們有一些公共信息,也在郵箱中。我們還會對中學的老師和同學們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他們對“科學之旅”的滿意程度,收集他們對“科學之旅”活動的意見,各中學的班主任和同學們對該活動的反響良好。這個活動進行了四年了,反響不錯,我們把我們的經驗總結出來,做成社會實踐的品牌,對整個課程體系進行建設。最近我們策劃了新的項目,比如文理分班和報志愿的講座。文理分班是針對初三的中學生,讓他們了解高中文理分班是怎么樣的,選擇文科和理科時要考慮哪些方面,怎么選擇。報志愿主要針對高三學生的家長,向他們講解報志愿時要考慮哪些方面,哪些是最主要的,給他們介紹各專業的實際情況,包括學習內容,就業情況等等。這些都是些很好的項目,對中學生有很大幫助,對我們的課外輔導員也是一次很好的鍛煉機會。
每次的招募新課外輔導員在實踐中心的全年計劃中是很重要的,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每次招新時間短,任務重。在招新前我們先做好準備活動,提前在各公寓、誠意樓、正心樓、各宣傳櫥窗貼海報,在公寓發傳單,在校內新聞上消息,啟動郵箱報名。在招新時,我們播放宣傳語音,給同學們介紹“科學之旅”這個活動。經過兩三天的招新后,面試選拔課外輔導員。我們會讓他們當場準備一個主題,進行試講,我們面試官會提問考核大家。接著我們會對面試情況進行分析,選出優秀的準課外輔導員。然后,對所有新招募的志愿者進行培訓。閆薇老師在培訓大會上強調課外輔導員需要有端正的態度、強烈的責任意識以及正確的教育理念,要以學生為本,研究生還要通過講授科普知識,傳遞學習科學的精神,展示工業大學研究生的精神風貌。她指出,課外輔導員不僅要做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做人的引領者,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每次招新都很累,招新前詳細策劃,想好每個細節;貼海報、發傳單、招新當天搬桌椅板凳等,這些都是體力活。不過,在招新中得到的鍛煉也是非常大的。對一個招募一百人左右的招新活動的策劃、分工協作、執行,都做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貼海報需要得到公寓管理中心、保衛處的批示,以前沒有寫過公文,現在要學著寫。在招新過程中我也知道了組織舉辦活動的流程和注意事項,為以后舉辦活動積累了經驗。在實踐中心得到鍛煉的機會比較多,比如,以前我沒做過問卷調查,現在不但要去做問卷調查,還要設計問卷調查試卷,要進行采訪,回來要分析調查結果,這是一種新的體驗,一筆寶貴的經驗財富。
我們中心每兩周會有一次例會,這是個很好的習慣。每次例會前,要擬定需討論的主題,由每次的主持人發郵件給大家。整個中心分成3個小組,有“科學之旅”小組,宣傳與策劃小組,外聯與培訓小組,我是“科學之旅”小組的。每次大家對前一階段工作進行總結,討論下一階段的工作,對每一個活動項目進行討論。會上大家積極發言,各抒己見。每次的例會也給大家一個相互交流的機會,加深了同事們對彼此的了解,對會后各項工作的開展也很有好處。做助管工作一年多以來,我和同事們相處融洽,增強了團隊協作的意識,鍛煉了自己的溝通協調能力。
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開會效率不高,有時沒有圍繞待解決的問題進行討論,直到解決;
(2)有時候查找資料困難,資料沒有及時匯總和歸納。
(3)有時分工不明確;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6)02-045-002
如今,各類英語輔導班層出不窮,似乎成為了中學生學習英語的“第二課堂”。筆者在對桂林市中學生課外英語學習情況進行調查的過程中發現,大多數的課外英語輔導班是由經營性民辦教育機構舉辦的,這類機構既是為了教育,又是為了營利。因此,它們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同時,也要按照經濟規律進行經濟活動。在本次調查中,筆者調查了桂林市中學生的輔導班英語學習現狀,走訪了多家桂林市培訓機構,并訪談了幾十名家長,分析課外英語輔導班得以快速發展的原因以及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探討英語輔導班怎樣才能更好地發展。
一、桂林市中學課外輔導班的基本情況
課外輔導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校內教育的有益補充。學校的教育是普遍式的,而每個學生是有其個體差異性的,學校很難照顧到這種差異。因此,開展既能滿足個別選擇,又能綜合多方面知識的課外輔導教育,是符合學生自身發展需要的。在對培訓機構進行訪問時,我們了解到桂林市的培訓機構種類繁多,有的規模很小,只有幾間教室;有的規模大到擁有上百名專職教師。而且這些輔導機構的授課內容可謂豐富多彩,有針對學生的各學科教育的培訓班,如奧數、英語、寫作培訓班;有各類文體藝術培訓班,如鋼琴、跆拳道、舞蹈、書法、繪畫培訓班等等。這些培訓班都十分火熱,市場前景非常好;而且培訓班的形式也很靈活,有諸如一對一教學、小班教學、大班教學等。筆者通過《中學生課外英語輔導現狀調查問卷》得知,桂林市某校學生參加校外英語輔導班的學生比例達到了87%;可以看出,在中學階段,課外英語輔導班這種形式是十分普遍的。
二、課外英語輔導班火熱的原因分析
為了解課外英語輔導班這么受歡迎的原因,筆者分別對培訓班市場的主要消費者――學生和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總結原因如下:
1.家長、孩子對高分的主觀需求
有人曾經提出過這樣的觀點: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就使得家長想盡辦法為孩子報名參加各種英語輔導班、興趣班、口語班等,以求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個人外在素養。根據對30位家長的訪談,有58%的家長提到孩子上課外英語輔導班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自己強迫去參加的;有42%的家長提到孩子是自愿參加輔導班的。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家長對于自己的孩子是有一定的分數要求的。通過在輔導班進行學習,他們更多的是想讓孩子們“提高功課成績,或在這個領域達到一定水平”。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希望已經逐漸轉變為對孩子考試競爭力的關切。然而對于家長的關切,66%的孩子卻是對輔導班持無所謂態度,僅有22%的孩子對于自己所參加的輔導班“非常喜歡”。社會上長久以來的人才選拔模式,造成社會、家庭、學生對分數的不懈追求,這樣的需求即是課外輔導班們興盛發展的土壤。
2.被“培訓”的無奈
根據我們的調查,也有很多學生和家長是處于“被培訓”的狀態。有些上進心很強的學生,看到自己的同學去參加課外輔導班,擔心自己會成績不如別人,便也去參加輔導班了。這類學生在我們的調查中,約占到10%。另外,由于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優質學校資源有限,擇校、升學的壓力讓很多家長、學生不得不走進培訓機構的大門。擇校的基本特征是:“基本滿足居民的需要;打破了‘學區制’下的戶口限制;它發生的前提是不同的區域,甚至同一地區在教學質量上的區別;但在實踐中經常和某種經濟形勢聯系起來。”但是在現實中,根據訪談我們得知,家長們理解的擇校是指對于重點高中的選擇。擇校規定,政府舉辦的公辦高中在完成本年度招生計劃的前提下,可以招收一定數量的擇校生,但必須嚴格限人數、限分數、限錢數。因為這種現象的產生,每個家長都希望通過進行課外輔導來提高孩子的成績,使他在擇校的時候處于一個有利的位置,可以優先進入或是少花錢。
3.學生的課外學習資源有限
桂林市的中學雖然每學期都會組織學生開展一定的社會實踐活動,但活動的次數有限,且學習意味不濃,許多家長也不曾將這些社會實踐活動當作是課外學習,他們仍然認為輔導機構培訓才是唯一的課外學習途徑。另外,以青少年學生為服務對象的公益性校外教育機構接待能力有限、數量有限,使得學生選擇和參加的機會少,這也是學生難以利用校外資源的客觀原因之一。
三、課外英語輔導班存在的問題
1.昂貴的學費成為家庭的重擔
目前桂林市有不少教育機構都在宣傳中極力推薦“一對一個性化輔導”,筆者在調查中了解到某教育機構的收費標準如下:初中英語一門課一小時130元,課時安排根據個人情況而定,一般來說,正常接受培訓的情況也要每周兩到三個課時,也就是說一個學期下來單英語一門的輔導費用要達到4680元至7020元。而根據我們對幾十位家長的訪談,他們提到每個月對于孩子去英語輔導班的費用可以接受的范圍在每月500元至1000元。況且這只是一門課程的輔導費用,如果再加上數學或其他學科,每個月的輔導費用是很可觀的。因此,如果選擇“一對一個性化輔導”,一般家庭的經濟承受壓力很大。
2.師資力量參差不齊,夸大宣傳效果
課外輔導機構的教師大多是水平不一的。根據我們的走訪,其教師構成有中學在職老師,在校大學生,或是社會上的閑散人員等等。而且教師的流動性較大,很多在校的大學生、研究生在畢業之后就不會再選擇繼續留在原先代課的輔導機構。然而培訓機構在自己的宣傳冊上對于自己的師資力量卻是夸夸其談,有的標明“專家――歷屆中考閱卷老師”、“一線名師”等等,難辨真偽。筆者在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中,發現認為自己參加的英語輔導班對自己有幫助很大的學生約占19%;認為參加的英語輔導班有幫助但幫助不大的學生約占31%;認為英語輔導班沒什么幫助的學生約占12%;在筆者對家長的訪談中,家長們也不約而同的提到參加課外英語輔導班,孩子的英語學習情況“效果不是太明顯”;“說不太清楚”。
3.增加孩子英語學習負擔
在《中學生課外英語輔導現狀調查問卷》中,對于所參加的英語輔導班是否增加了學習壓力一題,有約13%的學生認為“是,壓力比較大”;有約61%的學生認為“是,壓力不是很大”;有約2%的學生認為“不是,一點壓力也沒有”;有約4%的學生認為“不是,減輕了學習壓力”。而在筆者的訪談中,在問及讓孩子參加英語輔導班是否會增加孩子的學習負擔時,有58%左右的家長認為不會增加負擔,認為孩子會自己調節好自己;42%左右的家長表示英語輔導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習壓力,孩子也是很辛苦的。由此可以看出,家長對于孩子的期望還是很高的,有的孩子沒有自己選擇的權利,是被家長強迫著上英語輔導班的,這在無形之中增添了孩子的負擔。
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參加課外英語輔導班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孩子的負擔。周末和節假日,孩子要在兩三個培訓班里來回,家長便要全程接送甚至陪同。除去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很多輔導機構會額外給學生布置一些作業、備考試卷等。很多學生提起輔導班便覺得痛苦,家長也是無奈。這樣的情緒如果帶到正常的學校課堂學習中,便會影響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導致英語學習上不去,反而起到了反面效果。更有甚者,學生參加英語輔導班之后對于英語學習的主動性下降,很多都依賴培訓班的老師督促自己學習,離了老師的督促便喪失了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形成惡性循環。
四、對課外英語輔導班的發展建議
筆者認為,如果中學課外英語輔導班能夠健康正常地發展,將是學校英語教育的有益補充。因為學校教育有時候不能兼顧所有的學生,而課外英語輔導班恰恰可以照顧到一些學生的特殊需求,因而它們的存在有其必要性。但現在的問題是課外英語輔導班尚未形成良性發展,有一定的弊端。如果想充分發揮輔導班的優勢所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提高自身師資力量水平,聘請權威專家。課外英語輔導班的老師普遍年輕化,他們思維活躍,性格外向,但教學經驗并不完善。如果能夠建立完善的輔導機構教師資格選拔考試以提升培訓機構英語教學老師的水準,那么輔導機構的師資力量就有了保障,對于學生亦是極為有利的。另一方面,如果輔導機構能夠時不時地從名校聘請專家來授課、做講座,學生的受益程度就更高了。在學校里,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名師教導,因此輔導班可以成為他們享受到優質教學資源的一個良好渠道。
(2)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在我們的調查中,有位培訓班老師提到自己是從中學辭職來到輔導機構任教的,原因是他覺得學校教學方式單一,而在輔導機構,他可以運用自己獨特的教學法去開展英語教育。輔導機構既是作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完全可以打破學校教育的講授式教學,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學校教育。授課方式的多樣化一是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二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可謂一舉多得。
(3)向優秀的輔導機構學習其教學管理體系。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某些優秀的輔導機構之所以名氣大,受眾范圍廣,是和他們自身完善的教學管理機制有關的。他們有嚴格的教學管理制度以及日程安排,能夠保證良好的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目的。其他輔導機構若是能夠以行業內優秀的課外輔導機構為標準,完善自己的教學管理體系,那么課外輔導機構的質量標準就能夠得到保障,輔導流程能夠規范化,這樣的發展趨勢不論是對于輔導機構本身,還是學生,都是極為有利的。
五、結語
當前在各大城市,輔導機構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形式,正處在快速發展完善中。我們應該本著全面客觀的態度去看待和評價它,能夠使其辦學行為規范化,發展得到有關部門的監督,以合理、健康的形式去發展壯大,逐步成為學校教育真正有益的補充,才是輔導機構日后興盛發展的途徑所在。
基金項目:廣西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資助項目“對桂林市中學生課外英語學習現狀的研究與思考”(項目編號YCSW2014161)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徐春蓮.關于高中生英語課外輔導的幾點思考[J]中學生英語(高中版),2014
教師在設計英語課外輔導時,應從整體考慮,既要考慮大部分學生,又要注意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還不能忽視落后的學生,所以輔導的內容要有深度、梯度,結合學生的原有知識進行深層次、廣范圍的拓展。同時還要注意其教育性、趣味性,寓教于樂,不是為活動而活動。既要注意能力的培養,情感的陶冶,又要注意內容的安排,從本班的實際條件出發,從趣味性出發,注意引發學生好奇、好學之心。所以我通常將學生分組、分時間、分層次進行輔導,使每個學生的潛力都能得到挖掘,長處得到發揮,才能得到施展。
二、教師主導與學生的主體相結合。
教師在課外活動中起指導或輔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制訂課外活動計劃,輔導學生選擇活動材料,介紹活動方法,檢查活動計劃執行和完成情況,以及總結課外活動的經驗等方面。尤其是對參加英語課外活動的學生分組要力求平衡搭配,做到以優扶差。提倡優中結合、中差結合、優差結合、中中結合,避免優優結合、差差結合;提倡全體參與,避免僅個人或少數學生表演,保證全體學生的語言能力都得到鍛煉。另外課外活動的“大舞臺”是全體學生的,課外活動應由學生主辦,并自愿按各自興趣參加活動,盡量讓每位學生都能說完自己想說的話,挖掘學生的語言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活動能力、創造能力。
三、內容與教材一致,課外與課內同步。
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傳授、培養和掌握的,而課外活動則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目的在于鞏固課堂上所獲得的知識和進一步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的技能,所以課外輔導的內容必須與課堂所學的知識保持一致,這樣學生才能掌握各個階段的語言目標、功能項目、語法結構和詞匯。另外由于受到課堂時間和學生學習能力的限制,教學要保證多數學生都能獲得大致相同的知識和技能,而難以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有些內向、膽小或學習困難的學生由于種種原因難以表現和發揮。這就要求英語課外輔導與課堂教學同步。
四、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
課外輔導既是英語課堂教學的延續,又要體現英語學科校本課程的重要內容;既要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又要鍛煉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為了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活動的形式不能單一,我通常采用下列形式。
1.競賽活動
由于以前蘇北地區對英語教學認識不到位,老師和學生的英語水平相對低下,新課標規定每周四節英語課根本不能完成教學任務。所以,教師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利用學生好勝心強這一特點,組織各類英語競賽,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內容,一般是從易到難。如:從英語單詞入手,舉行朗讀單詞、聽寫單詞、默寫單詞比賽,英語書法比賽、口語比賽、聽力比賽、英語書面表達比賽等,這些比賽面向全體學生,目的是激勵學生發奮學習。
2.英語角
為了滿足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培養優秀的英語愛好者,我還利用周末在本班開展英語角活動,主要是編寫英語對話、英語短劇,并組織表演,講英語故事、英語笑話,制作手抄報、黑板報,英語廣播等活動,這些活動形式對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書面表達能力有很大幫助,同時也提供了用英語交流思想,交流學習心得體會的機會,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幫助其他同學的積極性。
3.舉辦英語聯歡會
利用節假日前、學期結束的時間,我大力鼓勵學生參加英語聯歡會,幫助設立符合學生水平、貼近學生生活的主題,創設一定的情境,大家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由學生表演節目,如唱英文歌曲,分角色表演對話,演短劇等。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也發揮了他們的表演才能。
4.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英語語言的能力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能力。其中,閱讀能力的提高是英語教學的重要部分,初中英語大綱明確指出:“要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單純通過教科書中的課文教學是不夠的,還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一定數量的讀物。”我除了指導學生充分利用教材的配套資料外,還訂閱一些英語報、英語小故事、英語小說、英語名著簡本等,給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有助于他們開闊視野,豐富語言知識,擴大詞匯量和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
關鍵詞:
高中生物;信息技術;課外輔導;學習能力;新課程改革
社會的發展越來越迅速,學生與社會的接觸多是來自于課堂教學,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滿足的學生和教師的需求,因此信息技術逐漸成為了課堂教學的重要措施和工具。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已經被實踐證明,而在學生的課外輔導方面則成為人們容易忽視的地方。新課程改革一再強調,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任務,學生的課外學習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高中階段不僅學生課業繁重,教師的教學任務也是不輕松的,且代課班級較多,不可能照顧到每一位學生,大部分學生和家長選擇參加課外輔導班。作為功能強大的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外獨立開展課外學生,既能強化學科知識,又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文主要以高中生物為載體,意在說明信息技術在學生課外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助力生物課外輔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新課程改革不僅帶來了新的教育觀念,也使教師更加重視新的教學手段。傳統的教學方式多是“一言堂”,師生之間的交流有很大的局限性,學生在課堂接受的知識也多局限于課本,對外界的科學變化感知不強,造成學生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嚴重脫節,信息技術的推廣增強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資源全球化的特點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且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意識具有重大的作用。經過教學實踐證明,在教學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課堂變現也更加活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生壓抑的生活使得他們渴望新鮮的事物,信息技術的信息化可以使教學內容變得豐富多彩,能把教材中抽象的知識進行具體化,使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認知更加“合拍”,通過信息技術創設的教學情境“,活化”教學內容,促進師生之間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有效提高學生復習效率,為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教師在輔導學生復習時多是對相關知識進行總結歸納,讓學生通過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系統復習,而這對于高中教師來說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有時即使教師費盡千辛萬苦整理出一套系統的復習方法,在講解過程中學生卻無法完全吸收,甚至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可以幫助教師總結相關知識,把多而廣的高中知識構建成知識體系,針對重點和難點還可以作出相應的解釋,深化學生的知識體系;第三,形象直觀的表現形式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可以圖文并茂的展示教學內容,甚至可以用形象可愛的動畫講解艱澀難懂的理論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深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在突破重難點的同時感知學習的樂趣。總之,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強大功能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教師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措施,那么信息技術在課外輔導方面又有哪些強大的功能呢?
2信息技術與生物課外輔導
生物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在近幾年的高考中以“一題多知識點”為主要考查方式,且對學生信息的獲取和處理能力越加重視,且每年都會保持試題的新穎性,對學生的解題能力要求較高。學生在高中階段需要掌握的知識點較多,因此,在學習生物時不僅要學會“看”“、聽”“、言”,還要學生“思”“、憶”“、練”“、糾”、“研”,即學生不僅要在生物課堂上集中注意力,還要在課下努力鉆研。高中課堂教學的任務繁重,教師傳授的知識多,學生無法當堂全部“消化”,課外輔導成為學生內化知識的重要方式。為提高學生的生物成績,生物教師的課外輔導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如因材施教原則、民主主動原則、鼓勵創新原則等,在課外輔導過程中教學相長,密切師生關系。但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學生的問題則是不同的,不同的學習成績對同一個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疑惑,甚至有的學生雖然沒有疑惑但對知識卻一知半解,導致教師的輔導也無從下手。教師在課外輔導中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減輕教師的負擔,學生也可以針對自己的問題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法,無論是集體輔導還是個別輔導都能有所幫助。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在運用信息技術前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差異性,找出他們在知識認知方面的共性和異性,使制作的輔導材料具有針對性和層次性。對于同一個生物知識教師需要制作多種輔導材料:首先,針對生物成績較好且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制作的輔導材料中只需包含基礎的知識提要,對需要重點記憶的知識進行簡單提示,涉及的知識點要多且廣,以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以起查漏補缺之作用,練習題的設計難度要中等偏上,以高考真題為主,在材料的結尾還要有對于下節課的預習,即讓這類學生在課外輔導中能夯實基礎知識、訓練解題方法、了解新課程,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提高他們的知識能力,不需要在輔導材料中增加不必要的趣味性的東西來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其次,針對生物成績一般但思維靈活、學習積極性較高的學生,制作的輔導材料要以心理輔導和方法輔導為主。這類學生多是對基礎知識已經掌握,但在心理上或解題方法上有所欠缺,教師要承認和肯定他們的努力,協助他們找出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方法,對生物學科的學習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因此,在輔導材料中涉及的知識要全面,對于知識的講解拋棄傳統方式,從趣味性和實用性等方面入手,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心情中掌握知識和方法,練習題的難度中等,主要以滿足學生成功欲望和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為主,幫助這類學生穩步前進。再次,針對生物成績不好但學習的必要卻積極性不高的學生,制作的輔導材料要以基礎知識為主,且知識的安排要呈階梯型,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學生在認識的過程會發現生物知識并不難,知識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一通則百通”,而自己能很好地理解基礎知識,只要自己厘清思路,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不是難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便會體會知識的學習方法、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教師在學生取得成績時要及時進行表揚,時刻關注他們的變化,讓學生意識到他們是受老師重視的、自己也是可以成功的,一旦這類學生意識到自己學習的問題所在,成績的提高是必然的且是明顯的。練習題的設計以基礎知識為主,教師切不可急功近利,有可能影響學生積極性的有一定難度的試題都不要涉及,在學生進步的過程中逐步提高難度,讓他們樹立信心、提高難度。最后,針對生物成績不好且沒有絲毫學習興趣的學生,制作的材料要以趣味性為主。這類學生要么不在乎學習成績,要么對生物學科不感興趣,他們對于學習生物動力不足,教師要在提高學生興趣方面加大力度,制作的材料同樣以基礎知識為主,但重點要放在趣味性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圖、文、聲、像等,對于生物知識以輕快的文字進行講解,增加實用性的知識,練習題也多以生活實際為材料,讓學生明確生物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意識到學習生物的重要性,激發他們學習生物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針對不同的學生制作不同的輔導資料雖然前期工作量大,但實用性強,信息技術的靈活性可以讓我們在運用過程中只需對其中個別不適應的部分稍作修改,一次付出長期收益。與信息技術結合的課外輔導,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外學習效率,隨時關注生物前沿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還可以為教師節約出大量時間,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師素養具有重要作用。
綜上可知,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學生的課外輔導也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教師要明確,課外輔導雖然只是課堂教學的輔助,卻可以幫助學生深化對生物知識的理解,獲得在課堂上所學不到的生物知識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生的興趣和生物成績,切不可輕而視之,同樣,信息技術在生物課外輔導的利用教師也要進行深入的研究,讓現代信息技術巧妙融合于課外輔導之中。無論是生物課內還是課外,我們教學的目標都是培養積極樂觀、能力突出的學生“,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助力學生高考,迎來精彩人生。
作者:鐘陳山 單位:福建省建甌市第二中學
參考文獻
[1]邢斌,董新姣,林國棟.關于高中生物課外輔導答疑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12.12.28.
[2]馬希霞.信息技術與高中生物課程整合的研究與實踐[D].貴州師范大學.2006.05.28.
中圖分類號:G78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3)08-0041-04
由于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日益重視以及升學競爭的日趨激烈,我國家教輔導①正呈現突飛猛進的發展勢頭。但國內的家教輔導就目前情況來看不容樂觀,深入了解美國的家教輔導狀況,或能給我國家教現狀帶來一些啟示性思考。
一、美國課外家庭教師輔導概況
(一)對家庭教師輔導持正面積極態度,同時認為需加強管理與訓練
美國學者大多認為:“對學生進行長期的學業成就改善措施,最讓人能夠看得到希望的方式是基于家庭的輔導項目。……家庭教師輔導(Tutoring)逐漸成為學校常用來作為加強課堂教學與改善學生學業成就的一種為人們所熟悉的工具。”[1]
近年來,美國的家庭教師輔導大多由志愿者們組成,作為一種志愿行為,其參與者的動機是積極而單純的,他們都有著極大的熱情與愛心去輔導那些在學業上處于失敗邊緣的中小學生。但美國學者同時認為,志愿家教們得到的管理性指導程度不一,需要持續性的管理指導,以利于他們能力的提高與信心的增加。[2]缺乏訓練與沒有經驗也許會給志愿家教的指導工作帶來更多的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比如,他們或許是使閱讀處于失敗邊緣的學生更加的氣餒了,或者是反而阻止了這些學生取得進步的步伐。[3]
因而,如果想要志愿家教項目取得好的效果,至少需具備如下條件:第一,嚴格挑選那些確實對家教輔導感興趣的人,并且需與項目組簽定承諾書。第二,為具有挑戰性的閱讀學習者提供特別的家教輔導訓練。第三,經常不斷地對志愿家教進行管理指導。第四,保持最低限度的志愿家教與管理指導者的配備比。第五,從開始著手時,就要讓相關的學校與教師一起參與發展志愿家教項目。[4]威斯克(Wasik)在1997年對成功志愿家教項目研究的結論也表明:在志愿家教項目中應該有執業教師的參與和指導,在志愿家教整個家教輔導的過程中都提供不斷的反饋信息,高質量的志愿家教訓練才能保證輔導的過程也是高質量的。[5]
(二)政府從管理與財政上給予大力支持
1996年,克林頓總統簽署了《美國閱讀挑戰法案》,承諾要讓每一個初中畢業生(third grade)都能夠進行很好的獨立閱讀。為了響應《美國閱讀挑戰法案》的號召,有不少研究者紛紛選擇在不同學區的學校,開展為處于學業成就失敗邊緣的中小學生提供志愿家教服務項目。例如,針對密歇根東南部地區的六所小學,為具有文化多樣性學生提供的一項志愿家教服務項目,成功地使這些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獲得了提高。特別地,這一項目致力于提高文化多樣性學生的閱讀表現能力,改善他們的閱讀態度,其整體效果是令人滿意的。[6]
(三)廣泛的人員參與及全方位的系列措施
美國的志愿家教項目主要是由學校教育系統來承擔的,包括學區教育行政人員、中小學校長、大學的研究團隊等。主要的措施涉及經費的提供、人員的招募與培訓、場地的尋找與提供等。對于志愿家教的招募與培訓活動涵括輔導學習活動中的監管與跟蹤指導、提供反饋信息、對輔導者輔導水平進行持續性提高的訓練指導等方面。
二、美國課外家庭教師輔導的具體內容與實施環節
(一)輔導教學材料的選取
1.以選擇率較高的書籍作為閱讀材料的來源
美國中小學各門學科的教材由任課教師自行選定,同樣,家庭教師的個別輔導也是由輔導者自主決定選擇學習材料。以閱讀輔導為例②,對于閱讀輔導材料的選取,輔導者們通常會選用具有較高選擇率的書籍,或從其他課外輔導項目中進行借鑒性選擇。
2.選用以美國多元文化背景為特色編寫的閱讀材料
因為美國目前的移民人口眾多,因而有研究人員開發出了為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學生使用的教材,這種多元文化的書籍較具代表性的是由戴孟德與莫爾-哈特(Diamond and Moore-Hart)開發出來的指南[7]。就美國中小學生的多元文化背景來看,這些被選出來的閱讀材料是比較具有針對性的,能夠加強學生們欣賞與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的能力,同時也能改善他們的閱讀成績。在一項對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小學生所進行的閱讀輔導項目中[8],教輔人員手冊里包括輔導教學方法與指導方法,多元文化書籍包括閱讀或寫作教學活動設計指南、特殊文字教學策略等,為學生準備的輔導檔案包括讀寫記錄單,帶有“力量圈”的詞庫(a word bank with a “power ring”)、教學計劃(lesson plans)、一包字母卡片(a packet of letter cards)與評價表(comment sheets)等等。這些材料能夠使輔導者記錄學生閱讀書籍的量、新詞匯的學習(當受輔者學習認識這些詞時,凡是他們能夠熟練掌握的詞就會被放進一個圓環內,即所謂的“力量圈”)、識字量或發音的正確率(這可通過識字卡片來進行)。這些輔導檔案有可能讓輔導人員通過學生的仿寫活動記錄下他們的寫作表現(writing sample sheets)。輔導檔案還提供一種方式來交流輔導者觀察與記錄的受輔者的日常進步。用這種方式,如果有多人同時輔導一個學生,那么所有的輔導者也仍然能夠從輔導檔案記錄里了解到該生的日常進步,從而確保在整個輔導期間都能夠對他進行積極的輔導。
(二)輔導教學培訓流程
1.項目負責人與讀寫指導員進行嚴格訓練
美國的志愿家教輔導活動,輔導人員大都會參與時間不等的培訓研討會,研討會主要是對輔導人員進行系統的教學培訓與指導。在這些研討會上,項目負責人與讀寫指導員(the project director and the literacy coordinator)會陳述輔導程序、讀寫基礎教學策略與技術、讀寫教學模式等核心輔導環節,然后成員在小組內進行模擬教學實踐或其他方式的模擬教學。輔導人員為了盡快熟悉閱讀進程、適應輔導項目,必須在整個培訓期間都頻繁地演練這些輔導教學的方式、方法與策略。同時,項目負責人及指導者們也必須基于當前的讀寫研究策略與閱讀進步策略,花大量的時間來指導這些輔導人員,這樣才能使輔導人員能夠充分地了解兒童讀寫的學習心理。
2.通過實訓,使輔導人員了解閱讀是一個心理語言學過程
特別地,輔導人員需了解閱讀是一個心理語言學過程,閱讀者需通過信息的獲得與問題的解決才能夠了解一段文字的意思。因為意義來自于讀者個體背景與文本的交互作用,所以在閱讀文本時學生的積極活動相當重要,而且寫的活動必須聯系著讀的活動,問問題、使用高質量的閱讀材料等策略都是被特別強調的。觀看一組特制的教學模式后,輔導人員要進行個人的或小組內的模仿實踐,此時,讀寫指導員對他們進行流動指導,并適時地促進他們理解與使用教學策略,以達到真正掌握這些輔導教學模式的目的。讀寫指導員常常會發給輔導學員一些小冊子,上面記錄著特別的讀寫術語、概念或教學策略,這有助于學員在他們的輔導教學過程中隨時翻閱使用。同時,學員們也會在這些小冊子上隨時添加上他們在輔導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實踐經驗。
3.拼寫輔導須在閱讀活動中進行
另外,家教輔導員會懂得如何教學生認識單詞與拼讀字母之間的關系,這需要在閱讀文本中進行,或通過使用經巧妙處理過的材料進行。例如,輔助教學研討會中讀寫策略環節就包括:閱讀思考行動指導(DR-TA)、在問與答之間建立聯系(QAR)、語言經驗使用(LEA)、語義圖(semantic mapping)、提問策略,語法故事、配對閱讀策略、詩歌朗讀(choral reading)、戲劇扮演(reader’s theater)、期刊雜志、寫作策略、填字游戲(making words)、識詞策略等。以上所列的這些基于研究得來的教學策略,都會在輔導教師手冊里看到,這有助于輔導教師反復記背或在后續的輔導教學中用以參考。
4.家教輔導信息的公開宣傳與反思性研討活動的開展
項目負責人與讀寫指導員也會從文化的角度來宣傳如何進行有效的輔導教學、如何使用具有文化多樣性的讀本、如何對待虐待兒童問題、如何建立父母與學校間的聯系、如何培養團隊精神等。在這些研討會中,輔導人員都有機會去進行反思、討論問題,或是分享他們在研討會學習過程中所取得的成功,另外還配有頭腦風暴法的教學策略討論,這些對他們輔導學生都是有所助益的。
5.培訓人員的跟蹤指導
輔導者們會受到現場訓練,在他們與其受輔學生一起學習時也會得到適時的現場指導。在這些現場的指導教學訓練中,讀寫指導員會提供反饋信息,提供建議或對輔導人員的教學進行評論,包括閱讀模式、寫作策略,或在任何時候當輔導者需要幫助時提供幫助。他們還安排時間讓輔導人員與讀寫指導員進行單獨的現場指導,以便能更好地解決輔導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
(三)輔導時限、時長與頻率
輔導的目的在于通過提供課外的閱讀與寫作時間,開展令人愉快的具有個人體驗的閱讀與寫作活動,讓學生的讀寫能力有所提高。在參與至少兩個周期的教學培訓研討會后,輔導人員就能夠開始30分鐘的一對一式的家庭輔導教學了。這種輔導每周2-4次,視不同的學校而定。不管一周2次還是4次,這些輔導的形式都是一樣的。在每次30分鐘的輔導中,輔導教師與孩子一起閱讀多元文化的文本,用15-20分鐘來進行交互式的問與答,接著是進行由托平(Topping)提出的配對閱讀策略[9],再接著是為每個受輔孩子的每一輔導期設計形式多樣的輔導方案,它們會在實際的閱讀輔導教學、包括學生自己的讀寫時間(每次至少15-20分鐘)中得到使用。
(四)閱讀輔導的步驟
美國學者大多認為,閱讀技能是一切學科知識獲得的基礎,因而,在有關志愿家教服務的諸多項目中,閱讀能力的輔導最為重要。首先,受輔學生在他們的輔導者指導下選擇他們愛讀的書。其次,開展交互式的文本閱讀。它除了輔導者與學生的問與答外,還有與學生一起大聲朗讀的活動。第三,始終地,受輔學生會在輔導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有規律的、特別的贊美(例如,在表達上與流暢程度上等)。為了加強理解,輔導者定期地停下來與學生一起討論詞語與故事的內容。第四,輔導者還會在對學生就文本提問時進一步檢測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程度,這種檢測可在交互式問答之前或之后進行。這些問題根據文本的類型都遵循DR-TA或QAR的原則。[10]
三、美國課外家庭教師輔導的啟示
較之于我國的家教輔導,美國的家教輔導至少能給予我們以下幾點啟示:
(一)積極肯定的價值觀
美國具有較久的源于西方古典傳統的家庭私人教師教學文化,而且崇尚個別教學法,因而,對家教輔導持積極而肯定的態度。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由于經濟水平的發展,課外輔導逐漸興盛,但絕大多數屬有償家教,而且不少在職教師為學生提供課外個別輔導屬高昂的有償教育服務,這導致我國普遍對家教輔導持負面態度或功利性看法。
(二)科學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
美國的志愿家教有成套系統的方法,進行家教課外輔導的志愿者都有一套穩定而有效的教學策略。相比較而言,在中國,大學生進行課外輔導,大多只是為賺取生活補助費,他們既沒有一套系統的教學計劃,也無有效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技能,更談不上為中小學生選取適合于個別輔導的學習材料。而由在職或退休教師及其他成人為中小學生提供的課外輔導,其輔導學習材料主要是為了應試目的而制作,而并非是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其對學生全面發展的效用十分有限。
(三)優惠的鼓勵性政策支持與具有專業水準的人員使用及培訓
如前所述,美國的家教輔導絕大多數屬志愿型,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受到不少優惠政策的鼓勵,例如地方政府、學區管理部門、中小學校等需撥出一部分資金,主要用于志愿家教人員的培訓上及其他一些教學支援服務項目上。這真正體現了教育的公共事業屬性。當然,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培訓與監督機制,家教輔導是不可能真正做好的。在美國,不少大學與研究機構皆有專門人員組織各種類型的志愿家教輔導項目,輔導人員的選用實行公開招募,對其的培訓亦相當嚴格而科學,并在其對中小學進行課外輔導時仍有專門人員隨時給予指導,并給予教育教學知能的追蹤性再提高培訓。
相比較之下,我國也是不主張在職教師為學生提供有償課外輔導服務的,但事實卻是大多數課外輔導是由在職教師有償提供的,近些年來,更是在正規學校教育系統之外又形成了一個蔚為壯觀的市場化特色鮮明的家教或補習“教育系統”。另一方面,各類高校學生也會組織無償的“支教”活動,但“支教”大都面向農村薄弱學校、城市邊緣地帶農民工子弟學校等,“支教”的大學生往往是在未接受良好的教學指導的狀態下就匆匆上陣,很難為支教對象提供多少有效的學業技能的改善。總的來看,由在職中小學教師所進行的有償家教服務,主要受市場規律決定;由大學生所進行的勤工助學家教或“支教”服務,則要么流于形式,要么屬一次性短期行為。國內兩種類型的家教服務皆缺乏相關部門的有效監管、指導與培訓。
綜上所述,欲改善我國課外家教輔導亂象叢生的局面,首先須從價值觀上厘清課外輔導應屬于公共教育事業的有益補充,我國政府及社會應從公共教育事業的角度來理解和看待課外家教輔導,并給予輔導人員以必要的培訓和指導。
注釋:
①本文所提“家教輔導”是“課外家庭教師輔導”的簡稱,其具體含義指的是正規學校課堂教學之外的學習輔導活動,這種學習輔導活動的輔導者主要由成年人來承擔,受輔導的對象主要是學業困難的中小學生。它區別于學生之間的“同輩輔導”或“朋輩導修”等其他類型的學習輔導活動。
②閱讀作為一門課程在美國中小學屬于“主科”,他們通常將語文這一科目分為拼寫、閱讀、寫作等幾個方面來進行。當然,美國并不像我國通常所理解的那樣,有涇渭分明的分科教學,但閱讀教學確實是他們的基礎教育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Edward E. Gordon. 5 Ways to Improve Tutoring Programs[J]. PHI DELTA KAPPAN.2009:440-445.
[2]Morris, D. The Howard Street Tutoring Manual: Teaching At-risk Readers in the Primary Grades[M]. New York: Guilford Press,1999.
[3]Wasik, B. Using Volunteers as Reading Tutors: Guidelines for Successful Practices[J]. The Reading Teacher, 1998(51): 562-569. Gordon, E. Looking Beyond the Stereotypes: Ensuring the True Potential of Tutoring[J]. Phi Delta Kappan, 2003(84): 456-459.
[4][6][8][10] Margaret Moore-Hart, Stuart A. Karababenick. Becoming Successful Readers: A Volunteer Tutoring Program for Culturally Diverse Students[J]. Literacy Research and Instruction. 2009(48):149-171.
20世紀7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在探討全世界教育事業發展的總傾向時曾提到:“教育擴大到學校范圍以外,中小學正在被大量校外活動和校外輔助活動所補充”。1985年,中央在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正式提出學校內教育和學校外教育、學校后教育并舉的方針,在我國形成了校內、校外和校后的全方位教育格局。中小學校外輔導教育日漸流行,作為提供校外輔導教育方式之一的校外輔導機構也有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顯示出極大的生存空間。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實施,“減負”工作已取得相當成效,中小學生的學業負擔得到一定程度減輕。然而現在,很多中小學生的課外時間被大量校外輔導機構占據,其爛漫的童年時光也在這一所所校外輔導機構逐漸消失。
1、課外輔導、校外輔導和輔導機構
1.1課外輔導
關于課外輔導,顧明遠老師在其主編的《實用教育學》中指出:“課外輔導的內容包括疑難問題解答、課下作業指導、課外預習指導、課外讀物指導、課外小組輔導等。”葉瀾老師的《新編教育學教程》則認為,課外輔導是對課堂的一種補充和延伸,包括學科教師利用學生自修課時間深入班級進行的輔導。沈適菡老師在其《教育學》中關于課外輔導的觀點是:課外輔導是照顧個別差異,實行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之一。綜合來看,課外輔導是發生在課堂教學時間之外幫助、提高學生學業的指導行為或活動,既可以在校內進行,也可以在校外進行。
1.2校外輔導
目前我國關于校外輔導的研究極少。根據上文幾位學者對課外輔導的定義,本文認為,校外輔導的內涵更加細化,不同于課外輔導。校外輔導是發生在學校之外的一種教育補習行為。其發生的場所是在學校之外,時間則是學生放學離開學校之后。因此校外輔導只是屬于課外輔導的一種。目前我國中小學校外輔導存在著多種形式,有由教育輔導機構提供的,由在職教師在校外提供的,由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提供的校外輔導以及家教等等。本文主要以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為研究對象。
1.3輔導機構
目前我國尚無對“輔導機構”的統一定義,關于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的研究極其鮮見。我國各省市的社會力量辦學管理辦法中有一些相關定義,如湖南省社會力量辦學管理暫行規定對社會培訓機構進行了相關界定,但也沒有對“輔導機構”進行確切定義。本文中,筆者將所要研究的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界定為以下幾點:第一,區別于如少年宮一類的公辦校外輔導機構,為民營或私營性質的校外輔導機構;第二,利用中小學生在校外的時間為其提供教育服務;第三,輔導內容主要是對學校教育的補充,是一種培優補差的教育服務,也是一種有償性的教育服務行為。
2、研究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的意義
2.1現實意義
教育與社會的相互聯系與作用已經成為世界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種趨勢。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的存在不僅是我國獨有的現象,幾乎全球范圍內都席卷了校外輔導熱浪,比較突出的區域有日本、韓國、斯里蘭卡等。目前我國中小學校外輔導市場上,從大型正規的到非正規的,從正式有資質的到臨時的、毫無資質的校外輔導機構,可以說既混亂無序又頗具規模。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確實為學生過多的校外閑暇時間解決了一定問題,對于因材施教和提高學生成績有一定作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正規中小學校教育的不足,滿足了不同家庭的教育需求。然而,許多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在辦學目的、資質及辦學內容形式等方面存在著極大問題,給教育、社會帶來了不少新問題。如,加重了中小學生的學習負擔,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正規學校教育、學生家庭經濟1以及教育公平等帶來一定負面影響。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自身的隱蔽性、難以控制等特點也增加了政府主管部門對校外輔導機構監管的難度,以致形成目前缺乏統一規范的發展現狀。因此,關注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對中小學校外輔導教育乃至正規學校教育的發展等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2.2理論意義
縱觀當今世界教育改革潮流,行政、教學與輔導已構成現代學校管理的基本框架,它們三足鼎立、相輔相成。①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作為校外輔導教育的一種提供方式,一直是社會各界十分關注的問題,對其進行的研究也是教育管理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這一領域的關注者不局限于教育研究者,經濟學家與社會學家也對校外輔導教育產生了濃厚的研究興趣。大量的研究成果已經或正在被許多國家教育政策的制訂者所參考利用。②對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進行研究,有利于更進一步認識正式中小學學校教育,推動基礎教育改革;有利于政府在教育決策方面把隱性教育投資吸納到正規教育投資渠道,以減少由于校外輔導教育和正規教育并存所造成的教育資源浪費;有利于教育管理者有效協調校外輔導機構與各學校的關系,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總體而言,研究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對我國教育政策的制訂和教育管理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3、國內外關于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的相關研究
3.1國外相關研究
國外關于中小學校外輔導教育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興盛于整個90年代,并持續至今。國外將校外輔導教育稱為“影子教育”,這一概念最早由Stevenson 和Becker在對日本高中生的課外補習活動所做的調查中提出。Mark Bray對“影子教育”的概念做出了進一步闡釋,將“影子教育”界定于補習性、私人性、中小學層次、形式多樣化等幾個范圍內。同時也對課外補習做出了系統的研究,對其定義與范圍,特征(包括規模、成本、地域、強度、學科等),生產者與消費者,對教育、社會及經濟的影響及政府的應對政策等做了詳細闡述。研究者通過調查發現,教育補習活動分布于世界各地,呈現出普遍性的地域分布特點。并指出,補習規模及其地域延展的最為重要的決定因素是文化、教育和經濟因素。③
日本也存在大量開展校外教育的民間機構,如被稱為“學習塾”的校外補習學校,包括對主要科目即國語、數學等課程進行指導的“晉學塾”,和以培養興趣愛好及實際能力如繪畫、音2樂和計算機等為主的“興趣班”。這些機構相當于我國目前的校外輔導機構,主要以升學指導、補充學校教育以及培養青少年的興趣和能力為目的。日本文部省在1993年專門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全國中小學生中,去“學習塾”的小學生達23.6%、中學生達59.5%。④美國教育界認為日本的“學習塾”是學校教育的一種補充或充實,對提高中小學生的學習成績、發展其興趣和能力起到了難以估價的作用。然而,日本也有人認為“學習塾”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影響學生接觸生活和自然的機會。日本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咨詢報告曾提議,糾正學生過度的“學習塾”行為、培育兒童的生存能力。日本政府則期望通過政策引導來改變這類機構的教育取向。
近些年,國外關于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的研究文獻相對比較豐富,其研究成果對我國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的研究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3.2國內相關研究
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屬于一種校外教育機構。沈明德老師在其《校外教育學》一書中將我國校外教育機構的發展歷史總結為四個階段,即20世紀50年代建立的“北京市少年之家”等最早幾個少年兒童校外教育機構;60年代大力發展簡易校外教育而產生大批校外活動站、小隊之家等;時期校外教育機構停辦; 80年代校外教育恢復并迅速發展,全國各類校外教育機構達到八千多所。當時的校外教育機構多屬公辦性質,公益性比較顯著,教育活動內容豐富多樣,涉及科技、文藝、體育和社會服務。隨著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我國校外教育機構發展到現在,除了少數如少年宮一類的中小學校外教育機構屬于公辦性質,更多民營性質的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出現,其教育活動內容也發生了許多變化。有學者提出,我國中小學校外輔導最先表現為家教的形式。繼而發展為中小學校外輔導班,開始小班授課,如半托班和周末班。逐漸發展到現在各種各樣的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近些年,我國對中小學校外輔導教育進行研究的學者有王有升、雷萬鵬和澎湃等,但多采用課外補習的說法。普遍認為,我國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存在和發展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即重教的儒家傳統文化和攀比、從眾心理;教育方面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重視考試的升學制度;以及經濟上一方面日益增長的家庭收入推動家長的教育投資,和另一方面教師待遇偏低而追求額外經濟收入等。規模上,我國城鎮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數量逐年上升,呈現出極快的增長趨勢。我國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一般采用“小班制”或“一對一”的教學方式,開設科目除了語文、數學等主科外,還包括藝術類的音樂、美術等。教師隊伍除在職教師外,還有在校大學生及離退休教師,個別輔導機構還聘請外教。關于用于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的支出研究,有學者將之分為學生接受輔導所支付的學費、文具費等直接支出類和因進入輔導機構所產生的時間等其他間接成本。目前,我國各地政府對于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的政策存在三種意見,即嚴格禁止、完全由市場主導和有限監管。
3.3對已有研究的總體評述
國內對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的研究借鑒了國外對補習教育的研究,分別探討了其產生的原因、發展的規模、支出、輔導內容、管理方式和政府政策等方面。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獻分析法和調查法;研究內容呈現方式也逐漸以第一手調查研究資料為主;研究目的則主要是引起社會對日益盛行,規模不斷壯大的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的關注。但國內已有研究基礎理論環節如關于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的定義、分類、評價等還比較薄弱。尤其是對其存在形式沒有進行具體的類別區分,而是將各種中小學校外輔導教育的形式作為一個整體研究對象,對不同類別的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也缺乏細致的分類研究。另外,國內關于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的研究多集中于城鎮,對農村地區沒有或很少觸及。關于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的質量問題、對于目前混亂現狀的規范管理的對策及如何正確有效發揮其在校外教育中的作用也很少提及。
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研究尚為一個比較新的教育管理研究領域。總體來看,從上個世紀80年代對補習教育的研究開始到現在,國外對中小學校外輔導機構的研究雖然提法和我國不同,但研究內容比較豐富,具有較大的影響力。而國內雖有少量研究,但研究似乎還不夠深入,已有研究多是采用和借鑒國外“補習教育”的提法而進行,其研究可以說還處于初期并逐漸向前發展的階段。與國外研究相比,我國的研究缺乏系統性,沒有正式的專業研究機構或學術會議的支撐,也沒有形成比較系統的理論體系,專門研究和著作更是鮮有。
[注釋]
①孫璐.國內外關于中小學生課外輔導的研究述評[J].科教文匯,2010(4).
②彭湃.“影子教育”:國外關于課外補習的研究與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7(9).
③馬克·貝磊.教育補習與私人教育成本[M].楊慧娟,于洪姣,楊振軍,宋洪珍,譯.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 104.
④王曉燕.日本校外教育發展的政策與實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2009(1).
[參考文獻]
[1]雷萬鵬.高中生教育補習支出:影響因素及政策啟示[J].教育與經濟,2005(1).
[2]劉東芝.課外補習教育的規范化管理[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
[3]劉永恒.近十年來國內教育補習研究:回顧與展望[J].未來與發展,2008(9).
[4]彭湃.“影子教育”:國外關于課外補習的研究與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2007(9).
[5]石丹淅.中小學校外補習機構走俏新解[J].教學與管理,2010(5).
[6]孫璐.國內外關于中小學生課外輔導的研究述評[J].科教文匯,2010(4).
[7]王吉.關于補習教育的再思考[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8(8).
[8]王曉燕.日本校外教育發展的政策與實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2009(1).
[9]周卿,王璇.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的現狀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1(8).
[10]顧明遠.實用教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
[11]馬克·貝磊.教育補習與私人教育成本[M].楊慧娟,于洪姣,楊振軍,宋洪珍,譯.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12]沈明德.校外教育學[M].北京:學苑出版社,1989.
前言:
我的兩個兒子都在中國上學,大兒子在中國上了一年學前班和六年小學,小兒子上了一年學前班和兩年小學。本人在韓國小學任課外漢語講師已有十多年了。兩國雖然是鄰近國,但在教育環境和方法上存在著不少差異。我兒子上的學校是大連市金州區春華小學,每個年級大概有6~7個班,每個班大概有55名左右的學生,我當講師的學校是城南市盆唐區藪內小學,每個年級大概有7~8個班,每個班大概有32~38名學生。認為兩個城市的生活環境和兩個學校的規模比較接近,因此不妨進行比較。
1)學校的行政構造:
韓國學校教職員包括校長在內,任職期限為4年,一般情況下,到了期限就得轉校。因此,教師之間還沒熱乎,還沒交上朋友就得分手,又得面對新的同事,所以互相之間偶有矛盾也不想解開,反正用不了多久,也不會再碰頭了。作為一校之長的校長任職的第一年,忙于適應新的環境,第二年開始開展自認為是良好的新的教育政策,第四年當新的教育政策有所收獲時又得轉到別的新學校,這時新的校長該來接替,并更換教育政策,如此循環。
與此相反,中國學校沒有規定的任職期限,即使根據工作成就晉升也一般接著在本校工作,因此集體感強,互相之間團結得很好。而且教育政策相對保持著一貫性,教職員不必忽左忽右,處理起業務來比較井然有序。但相互間一旦產生了難解的矛盾,雖然心里不愉快,不得不硬著頭皮共事;有時上級職員對自己有所偏見而受不當待遇,也只能啞巴吃黃連了。
2)教師的工資:
韓國教師的工資是根據教齡而決定的,根據完成所分到的任務結果而決定的浮動工資的差異不大。因此教師們只安心于做好本職工作。
中國教師的工資雖然也由教齡所定,但同樣的教齡也因加分不同其工資也不一樣。加分一般是伴隨著名譽的,例如,學校的優秀教師長3%,縣一級或省一級的優秀教師長7%。班級的平均分數與班主任的獎金直接掛鉤,因此班主任老師非常敏感于全班學生的學習成績,在課堂時間里讓學生們完全熟悉所學的內容,因此不大需要事先預習教材內容,也許因為這個原因在中國不大流行去校外的文化補習班。
3)班級編成:
韓國學校每一年排班一次,由新的同學和新的班主任老師組成新的班級而開始新的學期。大家以新的心情開始新的生活,因此努力克制自己的短處,發揚自己的長處,盡量給對方留下好的印象,久而久之,可以克服缺點,發揚優點并形成良好的人格。但偶爾也有一、兩個學生因為適應不了新環境,從兒受到班上同學的排擠。。
與之相反在中國,一年級第一學期排班以后,原班人馬老師帶學生一起上到六年級小學畢業為止。雖然每當新學期開始沒有新鮮感,但彼此之間非常熟悉,可以互相彌補缺點,能成為好朋友,因此在中國學校很少有受班同學排擠的學生。
4)任課老師和班主任老師:
韓國小學的班主任老師是萬能老師 ,不論是語文、數學、生活、音樂、美術、體育、連午餐指導都得一個人來承擔。不得不懷疑這么多的不同的科目怎么能備好課呢?是否因為這個原因不得不把孩子的學業托付給校外輔導呢?
在中國小學任班主任的老師一般是語文老師或數學老師,分課比較詳細,幾乎一個老師負責一門課,所以備課比較好,專業知識也較豐富。有一次,我隔窗戶玻璃偷看了小兒子班的數學課,老師在教一年級數學,教學道具、老師的手勢以及動作活像演劇場面,吸引住了學生們的注意力,很難找到搞別的小動作的學生。
5)課間休息:
在韓國學校除了體育課時間,大家不怎么在操場開心地蹦跳著玩兒,即使課間休息時間也一般都呆在教室里。
但在中國, 第一節課和第三節課的課間休息時間里,全校學生在教室里一起一邊聽音樂做十分鐘‘眼保健操’,然后再出去在操場玩兒。低年級學校提倡并組織玩兒‘空竹’。‘空竹’是用雙手玩兒的‘溜溜球’,它有利于提高孩子們的平衡感、持久力、創意力,高年級學生一般打一打籃球、乒乓球、跳繩、踢毽子等。第二節課下課以后,全校師生們一起在操場做十分鐘廣播體操,做完體操接著練習踢正步十分鐘。午休時間為兩個小時,用完餐是自由時間,有的在操場玩兒、有的在圖書館看書、有的參加課外輔導課(學校允許的有償課外指導)。我的大兒子參加了美術學習班,小兒子參加了鋼筆字學習班。
6)視力:
藪內小學課外漢語學習班學生有80名,從一年級學生到六年級都有,戴眼鏡的學生有18個,我大兒子的班是五年六班,有56個學生,戴眼鏡的只有一個學生。小兒子是一年一班,有55個學生,沒有一個戴眼鏡的。
7)下課時間和作業:
韓國小學低年級學生一般一天上四節課,只有一天是五節課;高年級學生一般平均上六節課,星期三又只有四節課,下課較早,作業又少,因此也許不得不依賴校外課外輔導來補充學業和打發閑暇時間。
在中國,即使是低年級學生,每天至少上五節課,午休又長,所以下課時間較晚,到家至少也得四點以后,加上學校作業又多,而中國學生則認為完成作業是學生的天職,做完作業到了該睡覺的時間,因此想去課外輔導班也沒時間去,而星期六與隔周休息的韓國不同,中國每周六日都休息,所以周末能去課外輔導班。但觀察周圍的課外輔導班,很難找到語文、數學等學習班。一般都是藝術、體育、外教英語班,而且只在周末和假期開班。
結語:
我的兩個兒子都在中國上學,中國與韓國在教育環境和教育方法上存在著很多異同點。教育是上部社會結構的主要成員,反映其國家的文化和社會環境。比較一下中韓小學生的學校生活,最大的差異可以總結出如下三點。
戶外寫生活動策劃報告一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也隨著教育的發展。美術教育在當今已受到相當大的關注。家長們也面臨著孩子的教育問題,都想讓自我的孩子得到全面的發展,開始注重孩子的特長發展。而處于小學階段的孩子是各方面良好發展的主要時期。若想讓小學生在美術發面得到更好的發展,僅靠課內的美術學習是不夠的。參加美術課外輔導是一種有效的途徑。而小學美術課外輔導的形式是十分多的。由于學生在教育過程中是自我我教育和發展的主題,所以他們參加美術課外輔導的興趣是關鍵所在。而教師又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在課外美術輔導中,教師的教學影響也十分重要。小學美術課外輔導對美術教學也起到必須的作用
小學美術教學大綱指出:“校內課外美術活動是美術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各地學校要用心創造條件,有計劃的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作為美術課外活動,課外活動課既是課堂教學的繼續和延伸,又是它的變異和拓展。課外活動課有其自身的教學規律,個性是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素質方面,具有自我獨特的優勢。它區別于一般的美術課,但也以美術教育的手段開拓學生心靈、智能、創造力和創新潛力。它對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發展其個性特長,培養學生美術才能等方面,都具有課堂教學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認為開展美術課外活動是具有簡單再創作為教學手段的新型活動,極為重要。當然,美術課外興趣小組也是課外活動的一種主要形式,也是美術課的延伸。美術小組的活動形式豐富多彩,能夠那課堂擴大到教室之外,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與實踐相結合。這樣能更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審美感知潛力。
校外美術輔導具體包括:雙休節假日的少兒美術班和一些類似與青少年宮的培訓班。校內美術課外活動和興趣小組活動所能容納的認輸有限,還不能滿足對美術有濃厚興趣的學生的要求。校外美術輔導的學習時光一般在星期六天和一些節假日里,例如寒假暑假。教師指導和學生創作的時光很充裕,一般在三個小時左右。與校內興趣小組相比,教學資料與形式更靈活多樣,加上教師的認真輔導,學生進步很快。
美術課外輔導的開展應貫穿始終。課外活動開展得好壞,直接影響學校美術教學質量,因而要充分發揮學生骨干和廣大同學的學習用心性、主動性,善于把教師的指導性計劃變成學生自我的要求和行動。另一方面不能因為強調了美術課的重要作用,就把她放到不恰當的地位,不能把美術活動當作是為了培養美術專門人才而設立的,對學生進行過多的美術技能訓練和提出過高的要求,美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和素質。美術活動是一種手段,期望在美育教育中充分發揮其作用。
戶外寫生活動策劃報告二
我們組建了舞蹈隊及合唱隊,認真編排,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組織訓練,參加了縣舉辦的藝術節活動,并獲得二等獎。這也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們這所地處偏遠的農村學校,有這樣的成績也不錯了。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興趣是的老師
興趣是感受力的基礎和前提,愛好多,情趣廣泛,藝術感覺才好。只有孩子對什么東西感興趣了,他才會注意的看,注意的聽,耐心的體驗、觀察、感受。興趣是情感的基礎,“情趣情趣”,“情”和“趣”是分不開的,對什么東西感興趣,對它的感情就會越深。興趣廣泛的人感情就是豐富。基于這一理念,我想到了在“玩中學”的學習方法,其方法就是在于把學生從強制被動地位中解放出來,努力使學生把對基本技能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的學習,讓他們始終處于一種對音樂技能的向往和渴求當中。在“玩”的過程中,教師只是起到引導、點撥的作用,學生不斷的嘗到成功的喜悅,不斷的超越自我,學生就不再感到枯燥和乏味,興趣就成了的老師。這樣,把握學生的心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教師萬萬不可在此時過分的強調歌唱技巧而打消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應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技巧的培養
由于音樂是技術性很強的藝術,離開了技能、技巧,美麗動人的藝術效果便無從談起,音樂也就不復存在。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對學生舞蹈技巧的訓練主要在于激發學生自己練習的興趣,換一句話說就是讓他們自己渴望自己“玩”得更好,在技能、技巧的學習和運用中,學生之間的相互指導、相互學習很重要。當一個學生或幾個學生自己先摸索或先學會了某個動作后,就先讓他們展示一下,并介紹自己的體會和感受,互相交流,互相傳遞,共同提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群體合作能力的培養
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對高素質的人才需求也越來越多,企業家們大聲疾呼:學校要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不可否認,我們的教育是存在很多的弊端的,比如,我們的學生缺乏創新精神和團隊精神,音樂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天生好動,喜歡聚在一起玩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當學生掌握了一些舞蹈與合唱技能后,教師便可以引導他們去排練,在排練的過程中,必須是大家共同合作,齊心協力的結果,從而培養了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團隊的合作精神。
四、培養學生堅定、頑強的毅力
學習舞蹈及合唱不僅能開發智力、陶冶情操,同時也能培養出學生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和毅力。學習音樂本身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同學們往往在剛開始時還能堅持住,我經常給學生講一些專業人事的故事,使同學們樹立信心、堅定信念。這種精神對學生文化學習和身心健康成長都是非常有益的。
總之音樂教學沒有固定的'方式方法,教師只有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的指導下,不斷的進行鉆研、創新,才能不斷的進步,不斷的發展。才能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的發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虛心向老教師學習,取其長處,并努力研究學生的心理,抓時間訓練學生,做好文藝活動工作。
戶外寫生活動策劃報告三
這次我們的美術老師給我們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舉辦了一個活動—美術課外寫生。這個活動是為了讓我們在課外去體驗美術的美,在這次的活動中,我們這些學生感到格外的欣喜。現在活動已經完成,我也對自己參加這次活動做一個總結。
原來我們都是在教室里對著盆栽畫畫,不管是素描還是寫實,總是感覺有些無味,老師也正是看到我們在上課不在神的樣子,就跟學校申請了課外的一個寫生活動,一是讓我們近距離的去接觸大自然,二是為了引起我們對美術的興趣。所以我們在昨天最后一節美術課被老師帶領到市生態公園里進行寫生。我們一直被限制在教室畫畫,這么一下子到了外面,就都更放飛的鳥兒一樣,瞬間感覺到自由,在公園里肆意的歡笑。當然也只是一會,主要的目的還是寫生,這可是讓我們的性質一下子就提高了,感覺到了外面的空曠和美好,各個都手膜擦掌的開始自己的繪畫。
課外的寫生讓我們有更多的素材,也讓我們領略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美,更加讓我們知道大自然的神奇,面對著各種各樣的植物和昆蟲,讓我們一下子放開了思緒,直接打開了創造力。我們有的同學對著公園里的樹展開素描,有的同學對花草進行彩繪,而我就是對著樹上睡覺的鳥兒開始畫畫,大家都無比的認真的畫著。在這樣的環境中寫生,真是覺得人生圓滿,小學的美術課也讓我感覺到是豐富的,不再是坐在教室里進行單一的畫畫,限制了我們眾多人對美術的創新。
(一)優化課堂教學
1、優化導入。中學生正處于由少年向青年轉變的過渡時期,他們基本具備了成人特征,但還不十分完善;他們精力充沛,好奇心強,對趣味濃厚的事物特別感興趣,而且記憶深刻。教師應緊緊抓住學生的這一年齡特征及心理特征,精心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課堂導入就應首當其沖。如,講《黃河頌》一課,讓學生搜集與黃河有關的詩句通過工具書和讀課文理解, “頌”有什么含義,“頌”什么呢?課文是怎樣歌頌黃河、贊頌黃河的?
2、教師講課。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一方面盡量放心大膽地把課堂交給學生,使課堂成為孩子們自由活動的樂園,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見解。另一方面,要充分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打通學科的界限,實現綜合性學習。講課時要面向全體學生,力爭把基礎知識講透、講細、講活,使每一位學生每一堂課都能聽懂,并且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基礎差異,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講《黃河頌》一課時,把如下問題分類提出:
a.為什么把“黃河”比作中華民族的搖藍?
b.為什么在演唱前安排一段朗誦詞?
c.詩歌最后兩句為什么重復?
d.詩歌用“啊,黃河”把贊黃河分為三個層次。為什么把黃河比作“民族的屏障”,說它有“千萬條鐵的臂膀”?
e.在贊頌黃河之前為什么還要“望”黃河呢?
f.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優化考核,及時評價
對學生進行一個學習階段的考試,是檢查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老師檢驗自己教學情況的一把尺子。組織考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過考試可以發現問題,查漏補缺。所以,我們組織的每一次考試,老師對學生的答卷都要作出詳細地分析,并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一位學生都必須達到要求的質量;對達不到要求的學生,要組織補考,我們不要求考前的滿分,但考后每個同學必須達到滿分。
二、加強課外輔導
因為教學科目內容較多,知識點也多,知識的系統性很強,教師在講課時,免不了有些小的遺漏,及時進行課外輔導可以對我們的課堂教學起到完善的補充作用。作為教師沒有不希望自己的學生都是優等生的,不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造成兩極分化、分層并存的現象。正如孔子的三千弟子中,圣賢者也只有七十二人。那么是不是后進箋智商低于優等生呢?美國學者羅森塔爾等人的實驗清楚的說明,即便是學習很一般的學生,只要像古希臘神話中的皮格馬利翁期待他雕塑的少女變成真人那樣去期待后進生進步,差等生是完全可以變成優等生的。所以要加強對學生的課外輔導,尤其是對學生的個別輔導,對改變“差等生”非常重要,所以課外輔導不容忽視。
古代教育家孔子云:“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馀力,則以學文。”他把德育放在了首位,要求學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養;“行有馀力”,方能學習文化。19世紀上半期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認為:“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我國現代著名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指出:“學語文,就是學做人”。我國社會主義新時期也明確提出了教師的根本任務:人民教師要遵照黨的教育方針去教育學生,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可見,德育教育依然是語文教育中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而且是重中之重。某種意義上講,德育教育是語文教學之根本。
通常人們都認為,語文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教給學生一定的語文知識,諸如認字識詞、遣詞造句,語言表達、語法修辭、布局謀篇等。這種認識是片面的。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養,即德育教育才是語文教育的重中之重。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一個育人的過程,塑造健康的人格是語文課教學的精髓和核心。選入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大多是文質兼優的佳作,不僅具有豐富的文學性,更具有重要的思想性。可以說語文教材提供的是豐富飽滿、異彩紛呈的情感海洋,這就為語文教師實施德育教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白居易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就要努力運用語文佳作中包含的真摯情感,叩擊學生心弦,激起他們感情的波瀾,培養他們優良的性格。如何巧妙、合理地將德育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是做好語文教育工作的首要條件。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解讀文本。挖掘教材
1.樹立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教育
縱觀高中語文教材,有在淚羅江畔披發高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屈原;有在秋風中吟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杜甫;有在岳陽樓沉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更有在黑暗中怒吼“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站在歷史的長河中,他們向世人彰顯著自己的民族情懷和偉大人格。王勃《滕王閣序》中“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的報國思想,范仲淹《岳陽樓記》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寬大情懷,都能激發學生身為炎黃子孫的自豪感和愛國熱情。孫犁的《荷花淀》能讓學生領略到祖國河山的壯美。《沁園春·長沙》《采桑子·重陽》能讓學生感受到無產階級戰士的革命樂觀主義情懷。《屈原列傳》《頗藺相如列傳》等人物傳記,又能讓學生領略到民族英雄的風采。
2.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子路曾哲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的入世思想,《寡人之于國也》中孟子的民本思想,《離騷》中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李白的“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滕王閣序》中王勃的“老當益壯,寧移自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伶官傳序》中歐陽修的“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禍患常積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都能使學生積累思想、升華智慧,得到人生的啟迪。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又能激起學生對生命和人生的思考。《沁園春·長沙》中“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體現了他以天下為己任、為國為民無私奉獻的崇高志向和博懷。屈原《離騷》“雖九死其猶未悔”體現了他忠于理想、忠于國家的偉大抱負。魯迅《記念劉和珍君》中劉和珍君“在這樣的生活艱難中,毅然預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可見其憂國憂民的情懷;面對敵人,她“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可見其英勇、果敢;“始終微笑著”,可見其沉著、冷靜。劉和珍這一人物形象,正是當代青年學生人格和思想的典范。
二、開展活動。滲透教育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也是增強學生素質的另一途徑。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各樣的語文活動,如詩歌朗誦比賽、成語故事比賽、演講比賽、辯論賽、討論會、辦黑板報、創辦手抄報等。這些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語文知識和技能,又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思想熏陶;既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又能在集體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和創新精神;既能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感,又能領略祖國燦爛、悠久文化,還能弘揚愛國思想和民族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