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34:0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社科基金申請書,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4]林學之.國家出版基金專題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4-5
[5]為了文化的尊嚴――寫在國家出版基金實施六周年之際
[EB/OL].http:///2014-02/11/content_10330462.
htm
[6]“海外館藏:中國圖書世界影響力評價”[EB/OL].http:
//.cn/news/c/2014-08-28/2341662000_3.shtml.
[7]柳斌杰.出版體制改革與改革中的出版業[J].出版科學,2007(5):5-12.
[8]2013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評審結果公示[EB/OL].http:///2013-01/30/content_262505.htm.
關鍵詞:小額信貸 扶貧經濟合作社
國際主流觀點認為,小額信貸是向貧困或中低收入階層提供持續的小額度貸款的金融服務。小額信貸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被引入我國以來,填補了我國金融機構面向農村貧困人口、城市低收入群體的金融服務空白,為我國的扶貧致富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河北易縣作為小額信貸發展的第一批實驗地區,孕育出諸多農戶因小額信貸而脫貧致富的成功案例,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易縣扶貧經濟合作社所做出的貢獻。然而,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應清醒地認識到農村扶貧經濟合作社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著扶貧社的可持續發展,亟需各方努力加以解決。
易縣扶貧經濟合作社發展現狀
易縣扶貧經濟合作社是由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易縣人民政府、孟加拉鄉村銀行、美國福特基金會等多方出資組建的民間社團法人組織,于1994年4月正式成立并開始營運。扶貧社的服務客戶主要是農戶中經濟能力較差但具備還款能力的中低收入群體,如城鎮下崗職工、個體戶等都可以成為其承貸的主體。截至2010年底,扶貧社已累計發放貸款1.58億元。
(一)扶貧社的目標客戶
扶貧社成立之初,其目標客戶規定為貧困地區的貧困戶,并強調以貧困婦女為主要受惠群體;目標項目多為種植、畜牧等農業項目。近年來,扶貧社根據農戶需求的變化,將目標客戶和目標項目進行了適當調整,如受款對象可以是任何急需資金且具備潛在還款能力的農戶,與性別無關。同時,由于農戶的謀生手段逐漸增多,信貸資金的用途并不僅僅局限在農業項目的發展上,也可用于運輸、農家作坊等非農項目中。
(二) 扶貧社貸款利率及農戶還款方式
扶貧社貸款的特點是額度小、周期短,名義年利率為8%。但由于小額信貸每周都需要償還分期本息,還要設立額外的小組基金和強制儲蓄,其實際年利率約為16%。易縣扶貧社所采取的還款方式是“整貸零還”的方法,即農戶經扶貧社審批后可以一次性貸得所需款項,然后分期償還本息。農戶在得到款項時,需要首先交還全年50%的利息,然后按照規定的日期分期償還本金,并在一年的最后兩周還清剩下的全年50%的利息。經實踐認證,這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農戶還貸的壓力,有效降低了貸款的還款風險,保證了較高的還款率。
(三)扶貧社小額信貸具體操作流程
易縣扶貧社小額信貸具體操作過程分為以下五個階段:貸款申請階段:申請貸款的農戶自愿組成五人聯保小組并向扶貧社提交入社申請書。信貸員核實情況后,借款人填寫借款合同,小組人員也需在聯保協議上簽字。經中心主任同意后,信貸員就會生成調查報告并填好中心貸款申請審批表,向上一層級提出貸款申請。貸款審批階段:分社主任對相關審批表和聯保協議簽署意見,同時在分社這一層級匯總好各種申請材料,提交縣社以待辦理。貸款發放階段:經各層審批無誤后,由分社發放借款通知書,分社主任經再次審批后通知出納放款。經借款人在付款憑證上簽字取款后,登記還款記錄本和中心賬目。在放款一至二周后,分社主任還會到戶對借款人的投款情況進行調查。貸款收回及結清階段:由信貸員每周從借款人處收回貸款分期本息并簽章于相應的還款記錄本上。在收回款項之后,信貸員需要填寫收款表報至分社,分社根據周報表填寫月報表和業務進展表,每月報至縣社一次。在貸款人全部還清本息后,信貸員填寫日退付憑證并登記日報表,上報至分社后由分社會計填寫退付匯總憑證。
(四)扶貧社的資金來源
1.捐贈基金。在易縣扶貧社成立之初,該小額信貸項目就得到了孟加拉鄉村銀行和美國福特基金會的捐款。隨著易縣小額信貸取得越來越顯著的成績,扶貧社得到了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因此也會得到一些國內企業家福利基金的資助。雖然這一部分資金成本相對較小,但是這一來源對于扶貧社來說是比較被動的,扶貧社的發展不能對其形成依賴。
2.外部借款。易縣扶貧社成立的啟動資金主要來自于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提供的約為550萬元的軟性貸款。自2006年開始,扶貧社每年可以從縣政府得到一定金額的貼息貸款。近年來,由于國家相關金融政策的鼓勵,扶貧社獲得了來自中國農業銀行的“批發貸款”,有力緩解了扶貧社資金緊缺的問題。在2010年8月,總額為100萬元的農行貸款全部到達了易縣扶貧社的賬上,這筆資金預計可以滿足千余戶農戶的小額信貸需求。在本息償還方式上面,執行年利率為4.86%,本金到期一次性償還,利息需分季度償還。
3.留存利潤。由于扶貧社外部融資渠道相對狹窄,因此其資金來源很大程度上依靠自身經營所留存的利潤。扶貧社一直都采取自負盈虧的經營方式,一旦實現了利潤就留存相應比例用于其自身的擴大發展。雖然此種方式所獲得的資金量十分有限,但這卻是扶貧社最為穩固的融資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9-0129-02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和教育部社會科學項目(以下合并簡稱社科項目)是我國在科學研究領域支持基礎研究的重要渠道,重點資助具有良好研究條件、研究實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中的研究人員。與自然科學相比,社會科學項目每年立項數較少,理工科高校獲得社科項目立項比例較低。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是一所特色鮮明、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在國家高等教育布局中具有重要作用。雖然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文科研究實力相對偏弱,但近年來在與眾多文科實力強勁的高校申報項目評比中獲得多項資助,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學校文科師資隊伍建設必將在持續的項目資助下不斷進步,對學校的學科綜合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獲社科項目資助概況
1.社科項目資助情況。“十一五”以來,國家對基礎學科的支持力度加大,比如2006年國家社科基金全國共立項1315項(申報15315項),2010年立項2285項(申報27171項),至2014年立項數增為3818項(申報28186項),平均立項率為10.4%。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的立項率在2010年以前遠低于高校平均水平,2010年以后立項率顯著提高。2010―2014年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共申請135人次,獲資助16項,總資助經費349.4萬元,資助情況見表1。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4項,資助經費198萬元,資助比例9.52%;教育部社會科學項目12項,資助經費151.4萬元,資助比例12.9%。
與同類大學相比,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的受資助率位居前列,這表明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承擔社科項目的能力得到了廣泛認可。
2.獲資助項目的學科分布及優勢方向。2010―2014年,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在5個學科獲得資助項目(圖1),其中管理學6項,經濟學5項,教育學3項,語言學和文學各1項。在資助經費方面,經濟學256萬元,占絕對優勢,其次是管理學56.4萬,其他學科資助經費相對較少。
根據上述統計情況,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要緊密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保持經濟學、管理學等優勢學科的持續發展,加強弱勢學科的建設,爭取今后在各個學科均獲得資助項目,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圍,不斷壯大學校的文科實力。
3.社科項目負責人學位情況。2010―2014年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受資助的16名項目負責人中,博士13人,占81.25%;碩士3人,占18.75%。國家社會科學基金4名項目負責人均為博士;教育部社會科學12名項目負責人中,博士9人,占75%。
4.社科項目負責人職稱情況。2010―2014年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受資助的16名項目負責人中,正高級5人,占31.25%;副高級2人,占12.5%;中級9人,占56.25%。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名重大項目負責人均為正高級,年度項目負責人副高級和中級各1人。教育部社會科學1名重大項目負責人為正高級,一般項目負責人中,正高級2人,占18%;副高級1人,占9%;中級8人,占73%。
5.社科項目負責人年齡及性別情況。2010―2014年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受資助的16名項目負責人中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平均年齡為39.5歲,45歲以下人員占68.7%。學校社科項目負責人年齡分布較為合理。受資助的16名項目負責人中男性9人,占56.25%;女性7人,占43.75%。
二、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社科項目組織管理措施
目前國家不斷加強對基礎科學研究的支持力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借此時機大力推動社會科學管理工作,提高社科項目的申請質量、立項率與資助項目的完成水平。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主要從加強組織申報和材料審查、提高申請質量及后期過程管理等方面開展工作。每年社科項目申報通知公布的第一時間,科學技術處管理人員認真閱讀通知并領會其中要點,及時梳理并通過科學技術處網站及校內OA系統申報通知,組織科研人員積極申報。科學技術處邀請上級管理部門的相關人員及專家介紹項目申報特點、如何選題及撰寫申請書等,并交流項目申報成功經驗。通過校園網宣傳獲資助項目情況,提升科研人員的信心。科學技術處管理人員對申報材料從格式到內容按項目申報要求嚴格審查,及時解決發現的問題,經過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共同努力,申報材料均通過初審。近5年,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社科項目立項數進步明顯,與嚴格的審查不無關系。同時,要加強對獲資助項目的后期管理工作。所有資助項目的基本信息均錄入科研管理系統,并上傳項目電子文檔,從而有效掌握項目執行進度。科學技術處組織項目負責人填報中期檢查材料或結題材料,統一報送至上級管理部門。科學技術處會同院校財務部門嚴格管理預算支出,利用財務預算管理系統,嚴格控制每個預算科目的支出情況,確保支出規范、合理。
三、提升工科高校社會科學研究質量的思考
工科院校往往忽視社會科學的發展,社會科學在工科院校普遍成為弱勢學科。現代社會正向多元化發展,高校也需要綜合發展。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要建設成為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必不可少。針對工科學校的特點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加大支持力度,引進高層次人才。隨著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不斷融合,文理工交融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一所大學的發展,必然需要文化的長期積淀。學校對社會科學的重視不能只體現在喊口號上,而要付諸實際行動。學校要提供良好的辦公條件、充足的研發經費,解決社會科學研究人員的后顧之憂。同時,要重視對人才的引進。工科有研究型的科研人員,文科也可以引進研究型的人員,解決發展過程中的理論和實際問題,多出文化精品,成就社會科學“學術大師”,從而引領年輕人不斷進步。
2.社會科學研究的方向必須與時代接軌。要提升學校社會科學的研究水平,必須做到“與時俱進”,利用最先進的研究方法和手段進行社會科學研究,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能夠經得起國內外同行的檢驗。社會科學研究人員要多關注當下國家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提出建設性的觀點,多出優秀成果。
3.實行校內選題征集和校內評審。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和教育部社科司每年都會選題征集通知,各高校申報的選題經遴選形成題庫,在后期申報時面向全國高校公開招標。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曾三次報送重大項目選題,并且在后期項目招標時獲得資助。因此,有必要在全校范圍內實行選題征集活動,常年申報,爭取更多選題能夠進入題庫中。同時,實行校內評審,組織相關專家對申報材料進行把關,擇優上報,從而提高申請質量和成功率。
4.整合學科資源,充分利用學校行業特色優勢。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經濟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往往需要多學科協同合作才能解決。整合不同學科的資源優勢,協同合作成為提高社會科學研究實力的關鍵。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濟學獲資助項目主要研究與石油能源相關的問題,涵蓋了幾個學校具有行業優勢的不同學科。因此,充分利用學校的行業特色優勢,保證獲得更多資助,尤其是重大、重點項目資助,才能盡快提升學校在社會科學上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全國高校社會科學科研管理研究會.全國高校社會科學科研管理研究會2013年度工作會議論文集[A].2013,(11).
[2]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中國高校社會科學(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J].2013,(1).
《意見》提出,“十二五”期間將以目前國內近60個科技興貿創新基地為依托,重點扶持新能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現代農業、交通運輸、節能環保、航空航天等新興產業領域的企業開展對外貿易和國際合作。同時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完善金融促進手段,加強出口秩序管理和知識產權保護。
政策上還將扶持新能源、智能電網、生物醫藥、軌道交通等25個重點行業100家排頭兵企業在境外建立營銷網絡,培育和認定200個出口基地和2000家基地企業,培育若干個具有較強科技創新能力和自主核心技術的跨國企業集團,積極推動企業“走出去”。
據了解,目前這些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已與芬蘭、意大利、韓國、以色列簽定了雙邊高技術領域合作備忘錄,重點合作領域包括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現代農業、交通運輸、節能環保、航空航天等,已經具備了較好的對外高技術領域經貿合作平臺。該人士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推動各基地落實合作項目,提出新的合作意向。
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國內新興產業領域如風電、光伏、特高壓輸變電設備、軌道交通等國際化發展已現端倪,隨著《意見》的出臺落實,這些領域相關龍頭企業的海外業務有望快速增長,成為新的業績增長點。同時,國際技術合作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有助于優勢企業大規模引進吸收國外技術,促進產品毛利率提高和市場競爭力增強。(來源:中國證券報)
創業板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任重道遠
7月28日,創業板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研討會在深交所召開,有官員批評目前創業板上市存在的問題就是企業家、投資者都浮躁功利,盯著同一個投資點,政府功利色彩很重,引導基金有點變味。
創業板開板以來,非議最多的就是創業板的“三高”問題,科技部科研條件與財務司副司長鄧天佐認為,創業板處于高發行率,因為這個市場機制的作用,可投資源少,資金多,其風險因此高,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都是正常的。
鄧天佐認為,目前創業板上市存在的問題就是企業家、投資者以及政府都太功利。他稱,企業家、投資家都浮躁,盯著同一個投資點,建議他們提升眼力與本領,切勿功利心太重,中國風投的成功率比國外高,因為中國政府推動創新,把資源圈到一個區內,風險被過濾,增值卻不一定高于國外。
同時,他還指出,政府也太浮躁、功利色彩很重,政府引導基金有點變味,如不準失敗,主要投IPO等;設立基金的目的不夠明確。他強調,政府最應該承擔培育前期風險高的產業的責任。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所長王昌林也建議政府,要擴大新興產業創業投資資金規模,建立政府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進一步引導和扶持社會發展天使投資、創業投資。(來源:新浪科技)
張志宏:電動車正處于由科研向產業轉化過程中
在能源與環境的雙重壓力之下,新能源汽車無疑將成為未來汽車發展的方向。科技部高新技術產業司副司長張志宏在2011全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峰會上指出,我國電動汽車發展目前仍然處于由科研向產業化轉化的過程當中,還存在著技術不夠成熟,一致性、可靠性、耐檢性、成本高等不完善的狀態和困難。
據張志宏透露,“十二五”期間,科技部規劃的主要目標將圍繞純電動汽車,重點支持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同時兼顧燃料電池和混合動力關鍵技術的研發。
張志宏指出,電池、電機、電控和相關輔助系統是實現我國汽車工業轉型的基礎和關鍵,技術標準、檢算能力和基礎配套設施應該相應加快,基礎研究、前沿探索必須持續穩定扎實的推進。“特別是在電動車的基礎研究和基礎能力的積累方面,我國與國際水平相比處于弱勢,我們還有相當多的工作要做。”
張志宏介紹了“十二五”期間科技部的布局重點。
一是關鍵技術的研發突破,開發高舒適型、高可靠性的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車。科技部于上半年啟動了第一批“十二五”項目,安排資金9億元。“近期,科技部專門啟動了一個高性能、小型化的純電動車設計研究項目,整車企業、大學研究機構均參與其中,他們的熱情很高。”張志宏介紹說。
二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支持相關城市的示范工程、建設基礎設施規劃,同時適度超前布置充電網絡。
三是加快標準研究和完善標準體系。我國的新能源汽車標準體系建立的基礎較好,未來科技部將聯合相關部門繼續建立一套與中國自主研發的產品技術特征相配套的電動汽車標準體系。同時加大與國際電動汽車標準化通道的協調。據張志宏介紹,在電動汽車領域,我國已經建立起與德國標準化委員會的對話機制。
與此同時,加強新能源汽車的示范與商業模式研究、支持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完善公共服務平臺、加強人才培養、深化國際技術交流合作等,都是科技部未來5年在這個領域的工作重點。(來源:科學時報)
嚴陸光:把磁浮交通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
“將磁浮交通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十二五’規劃,對其繼續培育和發展十分重要。”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嚴陸光在西南交通大學作了題為《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培育與發展磁浮交通的建議》的報告。
“我國磁浮交通已具備良好的發展基礎。”嚴陸光介紹,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磁浮列車有關研發工作,90年代中后期,建成了高速示范運營線并開展了國產化與創新研究。
嚴陸光表示,磁浮列車與其他已有的客運交通方式相比具有速度高、噪音小、能耗低、爬坡能力強、起動停車快、選線自由度較大等一系列優越性。以上海磁浮列車運營為例,至2010年3月共運營740萬公里,載客2300萬人次,列車正點率達99.6%,從未發生任何傷害旅客和職工的安全事故,證實了整個技術與裝備的實用性和安全性。
同時,嚴陸光也表示,磁浮列車目前還存在技術與規模產業化兩大瓶頸。“至今尚未能進入國家交通規劃。”嚴陸光建議,將磁浮列車作為新興的運輸方式,進入國家綜合交通系統規劃,明確主管部門,以交通發展帶動產業發展與技術進步。
“高速磁浮交通是整個新興產業發展的核心,應該給予重點安排和部署。”嚴陸光希望,國家能大力支持磁浮交通國產化與創新的研發、試驗與示范工作。努力推進非黏著驅動的中低速磁浮列車與直線電機驅動輪軌車在城市軌道交通的應用,逐步提升份額,使之成為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磁浮交通作為新興產業還可能在許多方面產生新應用,比如用于航空母艦飛機的彈射系統;用于發射衛星取代一級火箭等。“在大力培育與發展此新興產業的同時,應積極開拓有關新興技術與產業在國防與其他領域中的應用,帶動整個產業更快更好地前進。”嚴陸光說。
(來源:《科學時報》)
2011年度“高速鐵路基礎研究聯合基金”項目指南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和鐵道部于2011年4月27日共同設立了“高速鐵路基礎研究聯合基金”(以下簡稱高鐵聯合基金)。7月25日,自然科學基金委了《“高速鐵路基礎研究聯合基金”2011年度項目指南的通告》。
鐵路科學研究涉及國家重大公共利益,設立高鐵聯合基金旨在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導向和協調作用,促進產學研結合,吸引和調動社會科技資源開展以我國高速鐵路發展為背景的相關領域基礎研究工作,推動我國鐵路行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本聯合基金面向全國,重點資助高速列車和鐵路工程技術領域的基礎理論研究。
本聯合基金作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組成部分,其申請、評審和管理按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和有關管理辦法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鐵道部共同管理,工程與材料科學部負責受理申請并組織評審。
本聯合基金2011年度資助經費3000萬元,以“培育項目”和“重點支持項目”兩種方式予以資助。
其中,“培育項目”研究領域主要圍繞高速鐵路安全和建設等方面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高速鐵路土木工程、牽引供電技術、高速列車機械與結構強度、新材料及工程環境等領域相關課題研究;“重點支持項目”研究領域包括:基于可靠度的高速鐵路工程結構設計理論與方法、高速鐵路軌道結構檢測理論與方法、高速鐵路交叉隧道動力特性及變形控制理論、轉向架結構損傷載荷譜編制方法、實驗驗證及安全設計方法、高速列車車體典型焊接結構疲勞分析與設計基礎研究、高速列車空氣動力學行為與減阻降噪機理研究、高速列車輪軌接觸與粘著行為和磨耗機理研究、高速鐵路電力牽引系統的安全性預測與控制、高速鐵路路基沉降變形規律與控制方法、河(海)床演變與橋墩沖刷對高速鐵路跨河橋安全影響的研究等項。
根據申請與評審情況,擬資助“培育項目”10項,平均資助強度60萬元/項(資助期限3年);擬資助“重點支持項目”8項,平均資助強度300萬元/項(資助期限4年)。
“培育項目”資助期限為3年,申請書中的研究期限應填寫“2012年1月-2014年12月”;“重點支持項目”資助期限為4年,申請書中的研究期限應填寫“2012年1月-2015年12月”。
本次公布的高鐵聯合基金申請報送日期為2011年9月5~9日。(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網站)
我國寬帶資費為發達國家3倍速率不到1/3
近日,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北京市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和社科文獻出版社聯合的2011年中國信息化藍皮書顯示,我國寬帶速率僅為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資費卻是發達國家的三倍。
藍皮書顯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國寬帶網民達4.5億,占全球網民總數的23.2%,占亞洲網民總數的55.4%。按照目前的發展勢頭,“十二五”末期,中國的網民數量可能增至6億至7億。不過與如此龐大的寬帶用戶規模不匹配的是我國的寬帶接入水平。報告顯示,全球寬帶接入平均水平為5.6Mbps,而中國平均下行速率僅1.8Mbps,排名全球第71位;同時由于我國的寬帶市場競爭不夠充分,資費比較高,平均每Mbps接入速率費用是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3至4倍。
另外,該報告還表示,我國網民互聯網應用呈現三大特點:一是搜索引擎成為網民第一大應用;二是商務類應用用戶規模繼續領漲,網絡購物用戶年增長48.6%,團購用戶規模達到1875萬人,在網民中占比4.省略”
近日,合眾思壯召開“中國位置從云到端”2011技術會,姚明作為合眾思壯的股東及形象代言人,意外出現在會現場,并為合眾思壯啟動了“中國位置.com”上線儀式。
合眾思壯了首次實現跨平臺、跨網絡、跨行業的“位置云”典型技術Minisun4.省略”上線儀式后,姚明悄然離場,沒給媒體留下采訪機會。盡管有姚明助陣,但合眾思壯股票昨天未走出漂亮行情,收報32.39元,微跌0.92%。
事實上,自上市以來,姚明作為公司的股東與形象代言人,一度助推其股票躋身“百元股”陣營,引發了股市“名人效應”。但隨著“名人效應”降溫,合眾思壯股價日漸下滑。姚明所持股份的市值也隨之迅速縮水,按67.5萬股的持股量計算,現在姚明所持合眾思壯股份的市值已由最高時的7693萬元縮水至2186萬元,賬面損失超過5500萬元。(來源:京華時報)
廣州“十二五”將打造2個規模超2000億的新興產業
今年廣州地區生產總值預期增長目標為11%,投資將繼續成為主要推手。今年,廣州將安排101個重點建設項目,確保全年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826億元,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約3600億元。101個重點建設項目中,總投資在20億元以上特大項目有60個,其中年度投資超10億元的項目27個,這些項目今年計劃投資約598億元,占重點項目年度投資的72.4%。
重大項目的順利推進,為廣州“十二五”進一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今年廣州將以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核心,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商貿會展、金融保險、現代物流、文化創意、信息產業、汽車制造、石油化工、重大裝備、生物、新材料等十大核心產業競爭力。
廣州的國家中心城市科學發展實力不斷增強,有了明確方向的廣州更有著對未來發展的信心與決心。廣州力爭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在“十二五”期末,打造2個產值規模超2000億元、2個產值規模超1500億元的新興產業。通過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和中心城市綜合服務輻射功能,圍繞全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全面推進國際商貿中心、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來源:《廣州日報》)
我國系統級航天產品項目首次出口俄羅斯
記者近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獲悉,由該集團公司所屬第五研究院總裝與環境工程部為俄羅斯研制的GVU-600空間環模器項目,近日順利通過俄方驗收并正式交付。這是中國航天首次向世界航天強國出口系統級航天產品項目并取得圓滿成功。該項目的交付標志著中國航天國際合作取得了又一新突破。
據介紹,GVU-600空間環模器是俄羅斯最新一代的衛星試驗設施,直徑8米,長10米,關鍵技術指標均代表了世界先進水平。該項目在俄方完成相應配套建設后,將于今年9月為新一代格洛納斯導航衛星等型號提供熱真空試驗服務。
俄方在交付驗收會上表示,西方國家建設同等規模的設施需要5~6年時間,而中方團隊克服各種不利條件,創新設計、優化管理,僅用21個月便高質量地完成含8個分系統的復雜項目,創造了同類項目研制周期的奇跡。這標志著中方在此領域的技術水平和組織管理能力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項目的交付將進一步加深中俄雙方的互信,為后續長期合作奠定堅實基礎。(來源:科技日報)
蘋果資金擁有量達762億美元 超美國政府
科學、系統、客觀、公正的人文社會科學類科研成果評價制度是產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保障,是推動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前進的根本動力。制定社科類科研成果評價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客觀、公正地評價人文社科科研成果的真正價值,鼓勵、引導推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服務于國家的經濟建設、文化繁榮。
目前,高校社科類成果評價標準均由各高校根據本校實際情況自主制定,且圍繞著“提高科研水平,促進產出高質量科研成果”的基本指導思想開展工作。為了通過完善科研成果評價制度,提高社科類科研成果質量,教育部曾于2006年文件《教育部關于大力提高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質量的意見》(教社科[2006]5號),明確了指導思想。各高校在諸如“科研成果評價制度”、“科研獎勵辦法”等管理文件中也都對高水平科研成果給予政策傾斜和加大扶持力度。這些對促進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產生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但是,隨著國家科研經費投入增加、各高校對科學研究工作重視程度提高,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數量不斷增加,出現了一些創新性差、水平低的科研成果。這類成果對推動學術發展無任何意義,只會鼓勵善于鉆營的人在科學研究中投機取巧,而對真正潛心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是一種變相壓制,是科研發展的阻力。如何通過制定科學、公正客觀、系統的科研成果評價制度,引導并激勵科研人員產出高水平、高質量的科研成果,避免科研成果“泡沫”的產生,是科研管理者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筆者結合科研成果評價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通過分析和研究部分高校人社科類科研成果評價制度,總結成功的經驗,總結失敗的教訓,對如何完善科研成果評價制度,提高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質量的有關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建議、意見,以期對有關制度的完善有所幫助。
一、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評價制度分析
目前,在科研成果評價制度方面,許多高校科研管理部門采用定量分析的評價方法制定政策。具體程序包括:確定評價指標,對不同級別的論文、著作、項目標定不同的權重分值,建立評價體系;將科研成果按規定折合分值,多項成果分值累加,得出科研人員的研究工作量并以此為依據給予獎勵。
在論文成果評價方面,通常分為普通期刊論、論文集論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論文、ISSHP(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會議索引)、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論文、CSSCI(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期刊論文、《國外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總覽》期刊論文、本校認定的權威學術期刊、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A&HCI(藝術與人文引文索引)檢索論文等幾個等級。著作一般分為學術著作、學術譯著(中譯外)、學術譯著(外譯中)、詞典工具書等級別。權威學術期刊由本校專家依據本校具體情況研究確定,一般從大家公認的學術價值較高、影響力較大的期刊中產生。著作成果的分值標準依據著作級別、獲獎級別來確定。
在科研項目方面,縱向項目依照項目來源分為國家級、省部級、廳局級、校級等幾個級別,級別不同,每萬元科研項目經費折合的科研工作量的標準不同。國家級項目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重點、一般項目,省部級項目包括中央、國務院各部門批準立項項目、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批準的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等。橫向項目單獨分類,依據項目經費的數額折合工作量。
相關政策的優點在于政策的實施可以盡量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評價方法簡單明確、易于操作、相對客觀。從相關政策條例實施的情況來看,效果明顯,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一定程度上調動了教師的科研積極性,提高了學校的科研水平。從激勵的角度分析,對達到預期目標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二、人文社科成果評價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論文成果質量鑒定不嚴格
在定量評價的成果評價制度中,依據的刊物級別,分為普通期刊論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論文、CSSCI或CSCD期刊論文、幾大國際檢索論文(SCI、SSCI、EI)等幾個等級,這種分級評價方法有其合理性,如分級清楚、標準統一、論文容易歸類、管理,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科研成果水平等級,但并非所有核心期刊論文都能體現其內在水平。原因有二:
其一,核心期刊的測定方法有很多種,其中最重要的引文法是根據期刊所載論文被引次數的多少評價論文質量,引文法測定的核心期刊雖然能夠反映該學科的內容和水平,但文獻被引頻次要有一個時間跨度才能反映出來,即當前核心期刊的學術價值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代表當前所價值。此外,論文是否被引用不僅與論文質量有關,也與該論文選題是否為當前研究熱點、學科發展趨勢及該領域研究人員數量息息相關。一般情況下,應用性的學術期刊被引用的頻率低于理論性期刊。
其二,受利益驅使及其他因素的影響,部分核心期刊上發表的論文質量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有些期刊主辦單位為了經濟利益收取高額的版面費或礙于人情關系,從而降低了所刊發論文的質量標準。這些論文看似發表在級別較高的刊物上,實則是花錢買來的,或是依靠人情關系刊發的,論文質量并不高。因此學術期刊級別不能完全體現論文質量。
(二)圖書類成果質量鑒定不科學
圖書著作形式可分為專著、編著、編等幾類,其中專著的獨創性最高,產生的是原創作品,其學術價值最高;編的獨創性最低,產生的是演繹作品。科研人員都希望自己出版的圖書認定為著作,如今圖書出版社大多為企業化管理,重視經濟效益,對所出版書籍,只要沒有違法行為,沒有版權糾紛,能夠提供足夠的出版資金,可在圖書著作形式認定方面、學術價值等方面放松要求,因此部分圖書成果分類界定標準不統一。對高校科研管理者而言,只要是公開出版物,若非相關專業的權威人士,對出版物的學術水平高低難以界定。
(三)研究報告類研究成果要求不規范
一些立項項目以研究報告作為結題成果形式,而用來結題的研究報告的應用價值只是一些單位出具的證明作為報告實際價值依據。由項目負責人本人找單位出具相應證明比較容易,并不具有說服力,一個項目批復的資金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最終的結項成果如不嚴格鑒定實則是對資金的巨大浪費。
(四)科研項目級別界定不規范
一些縱向項目級別界定明確,也得到多數高校的認可,但一些隨機立項項目,學(協)會類項目、各類項目子課題、自籌經費項目、各類橫向項目,項目來源規范性不強,真實學術水平有待嚴格甄別。通常立項項目級別依據項目來源單位級別來確定,如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即為省部級項目,這類項目屬于常規項目,每年固定時間統一申報,有一定規律性。一些隨機申報項目,項目來源單位級別界定不明確,申報時間無規律,因此項目級別界定缺乏規范性。如一些學(協)會類項目,各高校對學(協)會項目來源級別認定不統一。在子課題級別的認定方面,各高校也標準不一,認定標準嚴格的高校要求在獲批的總課題立項書中明示該子課題的名稱及子課題的負責人,才能認定該子課題成立,相應級別按低于總課題一個級別確定。認定標準寬松一些的高校則只需總課題負責人出具該子課題立項證明即對該子課題予以認可。
三、完善人文社科成果評價制度的方法與途徑
(一)制定科學、客觀、公正的科研成果評價標準
科學、客觀、公正的科研成果評價標準是產生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基礎,沒有客觀公正的評價標準就失去了評價的意義。亞當斯的公平理論指出:“一個人的公平感來自于對自己勞動貢獻與報酬比與別人的勞動貢獻與報酬比的比較和評價”。如果人們對評價過程或評價結果感到不公平就會采取降低效率、降低積極性及降低努力程度的方式回應,這會對整個高校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政策制定者在制定科研成果評價政策時要以推動學校科研水平為出發點,真正立足于提升學校學術水平,制定科學、公正、客觀的科研成果評價體系。
高校各級領導往往既是科研帶頭人又是行政管理者,既是科研管理制度制定者又是受益者,在科研成果評價制度制定過程中難免會向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方向傾斜,特別是在我國官本位意識嚴重的環境中,權威期刊的認定經常由領導的意見決定。即使采用由學校各學院、系、部教師推薦的方式,推薦主體也經常從自身利益出發選出自己容易發表又相對學術性不是明顯較弱的核心刊物。這種方式確定的科研成果評價標準難言權威性、公正性,往往成為各方利益博弈的結果,不利于促進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產生。在政策制定的過程中,學校領導應該認識到科研成果評價標準對學校發展,對科研人員科研的重要意義,要真正站在有利于促進學校學術、科研發展的角度,公開、公正、公平地研究確定科研成果評價標準。
(二)注重評價體系的長效性
俗話說:“十年磨一劍。”要出高水平的科技論文和科研成果,需要教師沉下心來,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和積累,去除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因此,在制定科研成果評價政策時要改變重短期目標輕長期目標,重數量輕質量,重立項輕管理,重結果輕積累、重科研經費輕項目級別的科研管理觀念和輿論導向,鼓勵“慢工出細活”,減少急功近利、“短平快”。并通過調整或改革科研考核、科研獎勵、職稱評定等一系列政策,鼓勵教師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營造學術氣氛。
(三)注重科研成果評價方法多樣性與合理性
1.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
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價值的體現受多種因素影響,在評價過程中單純地依靠定量評價或定性評價都不能完全客觀、準確地對成果本身作出評定,只有二者結合起來才能更準確地反映科研成果的真正價值。定量評價是將科研成果依據刊物級別、被引用次數等標準折合成分值,再根據分值確定科研成果的價值。定性評價最常用的是同行評議法,其中包括實行公開評議與匿名評議。在科研成果評價中,如果單純采用同行評議的定性評議方法,受成果價值的潛在性、模糊性,評議專家知識結構、學術視野、學術偏好、人情關系等因素的干擾,容易導致評價標準的自由度過大,給主評人人為地拔高或貶低某一成果帶來方便,而導致評價失去科學性。同時,科研成果評價是一種主觀評價,如果只通過成果發表的刊物級別、是否是專著,還是編著等簡單劃分來確定成果的價值,也不夠科學。因此采用定量評估和定性評估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分解價值的指標并量化,設定可比的分項指標量、詳細的定量標準,消除或削弱評價中的主觀因素的干擾,使同行評議能在更規范、更清晰的條件下運作,可以盡量減少評估誤差,促使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更科學、客觀、準確。
2.同類相比原則。
科研成果價值的多樣性決定了對特殊的知識內容、價值、功能,用同一標準判斷很難確認其特殊價值,因此,對科研成果的評價必須分類進行。可按學科內容、形式、研究方向分類,對同類科研成果采用相同的標準進行評價,這樣才會相對公平,分類越細,可比性就越強,標準越易確定,評價結果越準確、公正。
3.排除偏見,容許異議。
在評價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因主評人的學術道德、學派、與被評人之間的恩怨而導致的偏見,可能造成對成果價值的放大、縮小、虛夸、否定,也是科研管理機構在組織評審專家時必須關注的問題。由于評價的復雜性、主觀性、主評人所處環境及心理因素的干擾,為避免偏差,應允許在一定時間內對評價結果提出異議,當出現異議時要重視異議,這樣有利于增強評價的準確性、科學性,克服評價的主觀偏向性。
(四)抓好項目申報評審工作
項目研究是產生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條件,沒有項目經費的支持與資助,大量的實地調研與資料查詢研究很難開展,高水平的成果亦很難產生。因此,在立項支持方面要盡量評出優秀的項目申請書,選出優秀的項目研究人員,將有限的資源配置給最優秀的項目,這樣才能為以后產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打下良好基礎。一些限額申報的項目,經常要經過層層評審,在層層評審過程中排序結果受人為因素的影響嚴重,尤其是在標準模糊的情況下,某人與學校學術委員會的成員或領導關系好,或者評審人員本身就是項目申請人,評審排序自然靠前,這樣的排序不是依靠項目的研究意義取得的,自然不能選出優秀的項目立項。因此,在項目書評審中應采用匿名評審的形式,盡量減少非學術因素對項目評審的干擾,真正讓高水平項目脫穎而出。很多高校在成果認定中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匿名評審產生的項目給予較高的評價,就是因為評審相對公平,評出的項目不是靠人為因素產生的,而是靠項目申報書自身的質量取得的。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F83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544(2012)02-0034-02
一、引言
孟加拉鄉村銀行模式(GB模式)是非政府組織按市場方式運作向窮人發放小額互助聯保貸款以幫助其脫貧的金融模式。因此,尤努斯于1976年創建的孟加拉鄉村銀行也被稱為“窮人的銀行”。該模式于1993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作為科研項目引入我國進行試驗,易縣扶貧經濟合作社(下簡稱“扶貧社”)是設立的第一個試點,之后按該模式在全國陸續設立的小額信貸機構有300多家,其中運轉較好的有100家左右,易縣扶貧社有較高的代表性。
目前在孟加拉全國約一半的小額貸款是由孟加拉鄉村銀行提供的,并已形成了一種適合本國國情的比較成熟的金融扶貧模式。貧困群體貸款難在我國是非常普遍和突出的問題,但該模式引入我國已有近20年,至今仍處于試驗階段,沒能得到大面積推廣。是“水土不服”,還是我國的金融制度需要改變,希望通過我們的調查能得到一些啟示。
二、易縣扶貧經濟合作社的基本情況
易縣扶貧經濟合作社成立于1993年10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管理,總社設在易縣清西陵五道河鎮。建立初期扶貧社內設主任一名,會計一名,信貸員兩名,運作方式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資金來源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聯系來的, 最初一筆為孟加拉鄉村銀行提供的5萬美元低息貸款,其中2萬美元為無息貸款,用于啟動項目,3萬美元為低息貸款,年息2%,債務責任由農村發展研究所承擔,這筆資金至今仍在使用。后來,加拿大駐我國使館捐贈了5萬元人民幣,福特基金會捐贈了3萬美元。隨著項目的成功和影響力的擴大, 扶貧社又爭取到了一些低息貸款和捐贈,2002年就已有運作資金600多萬元。
貸款對象起初以婦女為主,后來取消了性別限制,實行小額、有償、短期(43周),無需財產抵押擔保,但貸款戶必須組織起來,5戶為一組,小組成員之間負連帶還款責任。6個小組以上建一個中心,還款方式為整貸零還,多為一周一還,也可根據農戶的具體情況而定,可以二周、三周、有時甚至一個月一還。易縣扶貧經濟合作社根據農戶的具體情況可以適當調整還本付息方式,并且大多數時候用客戶的合同履行保證金和風險保證金來抵清還款。
易縣扶貧社的貸款流程主要分為四步:
1. 貸款申請階段。 主要由信貸員到申請人的家里進行走訪審查,對申請人的家庭經濟、社會關系、在村里的口碑等情況進行大概的了解。入社自愿,五戶信譽連帶互助,無需任何財產抵押,社員自我管理。為做到有的放矢,以發放小額信貸扶貧為紐帶,為廣大農戶提供經濟發展機會,使借款戶與扶貧社結成利益共同體,扶貧社堅持借款公開透明、入社自愿、嚴把關口的原則。首先由擬使用小額貸款的貧困戶提出入社申請,經扶貧社調查核實并嚴格進行信貸紀律等方面的培訓之后方批準入社,與其他社員自由組建小組。一般小組建好后即可申請貸款。
2. 貸款審批階段。申請書寫好后,由信貸員交給分社主任審批,之后通知信貸員發放貸款。扶貧社放款,5萬以下由分社主任批準,超過這個額度須經縣社主任批準。為確保扶貧社貸款的準確使用和回收,扶貧社制定了嚴格的“十不貸”標準,即:沒有創收項目的不貸;有貸款未還的不貸;不遵紀守法的不貸;不寫申請不經考察的不貸;不參加會議、違背扶貧社章程和紀律的不貸;農村中小“混混”不貸;超計劃生育罰款的不貸等等。這有效保證了扶貧社小額信貸資金的循環使用。扶貧社的小額信貸沒有優親厚友,沒有任何“貓膩”,一切信貸程序都是公開透明的。
3. 貸款發放階段。由信貸員、分社會計、出納到農戶家中進行貸款發放,并對發放的過程及發放人員進行信息的再次采集(主要是照相),然后在貸款合同及相應票據上簽字,由會計收管票據便于回去后入賬。 在每個小組內實行依序放款,最初是嚴格按照2―2―1的程序來進行,即在一個5戶聯保小組中,先向其中的2戶放款,待這2戶的貸款使用符合要求后,在放款給另外2戶,一般是小組長最后得到貸款,放款間隔一般為3~5個星期。但目前已改成對小組一次性放款。借貸農戶在得到貸款時,首先要交還全年貸款利息(年利率8%)的50%,從第三周起開始按周或規定的日期還貸,每周還全部貸款的1/50,一年的最后兩周還清剩下的一半利息。另外,扶貧社還設立小組互助基金(相當于貸款的5%),還規定小組成員戶每周存入1元錢,基金和儲蓄主要為本組成員應急之用。
4. 貸款收回階段。 信貸員每周負責回收貸款本息及儲蓄,填報中心收款表及收款憑證,之后到附近信用社或銀行將款存入扶貧社賬戶,由分社會計填報分社周報表并編制月報及業務進度表。
目前易縣扶貧經濟合作社下設西陵分社、 梁各莊分社、白馬分社和橋頭鄉分社,在易縣境內20個鄉鎮累計發展中心小組227個,小組3733個;扶持20424戶,其中婦女為借款人的占80%,直接受益人口達到78370人;累計發放貸款10855萬元,年度放款平均達到1000萬元,還貸率在98%以上。該社立足“老山區”(山區、老區、省級貧困縣)的縣情實際,對GB模式進行了嫁接、改造,采用“扶貧社+小額信貸+中心+小組+貧困戶”的管理形式,被國家民委和河北省扶貧辦定為“易縣模式”進行推廣。
三、存在的困難與挑戰
1. 信貸資金來源不足,存在嚴重的資金“貧血癥”。扶貧社的信貸資金來源, 一是建社初期國外引進和捐贈的資金,現在扶貧社還是主要靠著這些資金來運作;二是吸收的互助基金及社員每周1元的存款。 經營收益除維持扶貧社日常運轉外積累有限。由于信貸資金來源受到極大限制,扶貧社的信貸規模很難擴大, 社員的貸款需求不能充分滿足。2010年為了減少成本,提高貸款周轉率,增加后續儲備資金,扶貧社不得不放棄了紫金關鎮、牛崗等地理位置較遠的村鎮。近年來, 隨著農戶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大和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原來在當地支持農戶一個項目, 一般有3000元就能解決問題,現在則變成了原來的2~3倍。這使得信貸資金的供求矛盾更加突出,為扶貧社“輸血”,增加扶貧社的“造血功能”,是扶貧社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最突出問題。
2. 扶貧社的信貸員文化素質較低,儲備人才少。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扶貧社一直都存在“用工荒”現象,領導階層和員工老齡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扶貧社之所以能發展到現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扶貧社主任周學仁的領導,但周主任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 扶貧社大部分員工的年齡都在50歲左右,學歷最高的是函授本科,大部分員工都是中專畢業。由于扶貧社至今仍是社科院的試驗點,還不是正規金融機構,工資待遇較低,大家主要是憑著對扶貧事業的熱情和社會責任在工作。這種工作條件對吸收年輕的專業人才十分困難。
3. 缺乏外部管理。 扶貧社屬于實驗性質的民間金融機構,起初由中國社科院管理,隨著時間越來越長,其管理作用在逐漸消退。繼續游離于國家金融管理部門的監管之外,將難以保障其繼續規范發展,同時也難以得到國家的政策支持。
四、結論和建議
易縣扶貧社經營情況表明,孟加拉鄉村銀行模式在我國是適用的,且有廣闊的市場空間。按該模式運作能形成有效的貸款風險約束機制,充分證明按市場方式運作的金融扶貧機構是可以自我生存和發展的;95%以上還款率說明,貧困戶不等于沒有借款償還能力的客戶,更不等于“賴賬戶”,只要管理得法,對貧困戶的貸款風險是完全可以防范的。因此,對該模式應積極支持和推廣。
當前,首先應給予扶貧社金融機構的合法地位,或者也可先作為銀監會或政府金融辦的試點繼續試驗,總之沒有得力的管理機關是不妥當的。其次,應擴大扶貧社的信貸資金來源,應允許在社員內吸收存款,以及向其他金融機構融資。第三,鑒于其貸款的扶貧性質,財政應給予一定的利息補貼。第四,扶貧社應加強自身建設,特別是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和職工隊伍建設,為扶貧社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制度基礎和人才基礎。
致謝: 感謝易縣扶貧經濟合作社的領導和員工在調查過程中給予支持和幫助,感謝河北金融學院楊會樸老師、王鑫斌老師、 黃曉芳老師在調研和寫作過程中給予的悉心指導,也感謝暑期實踐隊的同學們給予的支持和幫助。
參考文獻:
[1]黃樹青,杜金向,李青. “鄉村銀行”模式:一個基于案例研究的解釋[J]. 華北金融,2008(3).
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和高等教育事業迅速發展,使越來越多的人有機會進入高校學習,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但城鄉的貧富差距也日益凸顯,高校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問題也逐漸增多。為了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自2007年以來國家陸續出臺了相關資助政策,形成了“獎、貸、勤、減、免、補”的綜合資助體系。近幾年來,高校資助政策也不斷完善,在“資助”中“育人”的新思路也逐漸引起重視,這要求高校必須在資助工作中及時關注受助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加強受助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實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受助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受助學生對高校資助工作的滿意度,達到“資助”與“育人”的雙重目的。“資助”與“育人”的有機結合,是高校順利開展資助工作重要前提。
一、我國高校資助工作發展概述
1、我國高校資助政策發展歷程
我國高校資助政策的發展和改革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時期Il:第一個時期為“探索時期”,從建國初期到20世紀80年代初,這一時期國家制定了高等教育免收學費和發放人民助學金的資助政策;第二時期為“過渡時期”,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高等教育實現了由人民助學金、獎學金并存到以獎學金、校內貸款為主的過渡;第三個時期為“改革時期”,從20世紀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這一時期國家逐步實現了高等教育收費制度,標志著我國“免費上大學”政策的徹底終止。第四個時期是“形成時期”,從上世紀90年代初到2007年,初步形成了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體,“獎、助、勤、補、免”五位一體的高校多元資助政策體系;第五個時期是“完善時期”,從2007年至今,我國逐步加大了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力度,完善了高校資助工作模式,形成了以政府為主,高校為輔,社會廣泛參與的“獎、貸、助、勤、免、補”多元資助政策體系。我國高校資助政策體系的發展,經歷了從單一化資助制度到多元化的資助育人模式的歷程,完成了高等教育由免費到收費的重大改革轉變。
據2011年國家教育部新聞通氣會統計公布:國家助學貸款突破“雙百”,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成“主角”。2010年年度國家助學貸款人數和金額分別突破100萬人和100億元,創歷史新高。2010年國家助學貸款獲得貸款學生人數達到11384萬人,較2009年增長11.6%;新增貸款金額114.89億元,較2009年增長32%。其中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已成為地方推動國家助學貸款工作的主要模式。連續幾年,教育部發通知要求全國高校在秋季新學期開學之際都要建立“綠色通道”,保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特別是特困生不能因為經濟困難無法入學。2010年秋季學期,全國通過“綠色通道”辦理入學手續的新生為60.9萬人,占家庭經濟困難新生的38.8%,占報到新生總數的9.7%,“綠色通道”制度得到了很好地落實。確保學生入學后,學校再根據學生的經濟狀況和有關規定給予各種形式的資助和補助。
2、目前高校資助模式的現狀
高校的資助工作,首要任務在于落實國家、政府以及社會的資助政策,其次是根據高校自身實際情況,構建各具特色的資助育人模式。
在資助工作中,各高校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為切入點,逐步建立起了以生源地各級政府出具的家庭經濟困難證明為前提,以困難學生的助學金申請書為依據,同專業班級民主商議、年級輔導員審核相互配合的認定體系。在此基礎上,分別確立了特別困難、困難、一般困難三個困難等級,為各類資助政策的實施提供了參考依據。結合每年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結果,學生在校期間3~4年的受助標準基本固定了下來,后期資助工作走入了模式化的軌道[2]。
合肥工業大學學生資助服務中心面向全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本著“扶貧濟困,助教結合,愛心傳遞,互助成才”的工作目標,搭建資助工作平臺,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各項資助,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貼心人。中心還為在校學生提供勤工助學崗位,幫助有需要的學生實現“勤工助學夢”,幫助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二、目前高校資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國家資助政策體系的不斷完善,高校資助覆蓋面愈來愈廣,更多的學生得到了國家、高校以及社會的資助,但是資助工作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甚至影響了資助工作的公平、公正的開展,降低了受助大學生對資助工作的滿意度。
1、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有難度
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準確的認定,是高校開展資助服務工作的前提,是確保資助工作公平公正的關鍵,也是高校歷來重視的一項工作,但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準確認定存在以下難點:
①隨著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人數不斷增多,審批環節多、工作量大,致使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工作不夠準確。通常情況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工作是按照自下而上、層層審批的模式進行的,即申請者需到生源地民政部門開具相關證明,遞交至所在班級,經班級內部民主推薦產生,并上報所在學院、學校,經審查、公示無異后,該申請者完成認定環節。這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紕漏,都會降低認定工作的準確性。
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身份的認定較模糊。《關于認真做好高等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中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界認定為:學生本人及家庭所能籌集到的資金,難以支付其在校學習期間學習和生活基本費用的學生[3],這樣籠統的認定標準在現實中較難以實現,申請者在生源地民政部門開具貧困證明以及《高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的真實度、可信度難以考證。甚至有些民政部門不做任何調查,就給申請的同學出具相關證明,這就致使資助工作的公平、公正大打折扣,再者在民主推薦環節,也會出現少數學生拉關系、拉選票的情況,導致部分學生“濫竽充數”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行列中,而一些真正困難的學生卻無法獲得資助。
現如今部分貧困學生把“貧困”當作資本,認為獲得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都是理所應當,部分學生拿到資助后,花錢大手大腳毫無節制,不知道感恩社會;部分畢業生在國家助學貸款的幫助下順利畢業,但是出現故意延期不還貸款的情況,不知道誠信做人。因此,高校應制定“誠信、感恩、勵志”教育方案,以“誠信人生”為切入點,以“勵志教育”為主線,以“感恩社會”為過程教育,以“自立自強”為教育目標,加強對受助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并注重對受助學生進行全過程“心理輔導”,用中華民族艱苦奮斗的傳統美德感染受助學生,教會他們學會逆境成長,把眼前的困難看作磨礪意志、增強才干的人生財富。
4、樹立自強意識,倡導勤工儉學
“唯有自立自強者,才能擁有尊嚴和財富。”一個國家是如此,一個民族是如此,一個人也是如此。對貧困大學生加強自立自強教育,有助于貧困大學生克服經濟困難,預防由于不穩定思想而誘發的精神貧困.使其順利完成學業,樹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必須引導高校貧困生正確認識外界對他們的資助,并把這種經濟資助轉化為行動力,發揮新媒介的積極作用,幫助貧困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成才觀、金錢觀和幸福觀。
勤工助學是大學生減輕經濟負擔,樹立自強意識,磨練意志的重要途徑,也是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高社會實踐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將來進入社會就業打下堅實基礎。因此,學校要發揮勤工助學在資助體系中的作用,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通過勤工助學,幫助他們解決日常生活開支,培養他們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品質。高校應成立勤工助學服務機構,不僅在校內多設立勤工助學崗位,還要與社會、企事業單位有機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更好的勤工助學機會。同時,也要嚴格規范管理程序,加強對應聘勤工助學崗位學生的考核、培訓和再教育,切實保障雙方合法權益。
四、結束語
高校必須在資助工作中,積極推進政策宣傳工作,完善資助評審體系,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受助學生的意志品質,發揮資助工作中育人功能,提高受助大學生的“主觀滿意度”和“客觀滿意度”。實現“育人為本”是目前高校資助工作的終極目標,做好高校貧困生資助育人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它需要政府、高校、社會、家庭、學生等多個角色的積極配合。認真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將資助與育人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學校的育人功能,培養經濟困難學生自信、自立、自強的品質,使他們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凌娟,曹建軍.我國高校學生資助政策發展歷程芻議[J].管理觀察,2011,(17):150-151.
[2]夏陽,賴志華,張玉霞.多維度構建高校資助育人體系探析―以蘇州科技學院“三心工程”為個案研究[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8(4):84-87.
[3]教育部,財政部.關于認真做好高等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N].2007-6-26.
面對國內外經濟發展狀況和就業形勢,廣大教育教學工作者必須從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入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堅持科學發展觀,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新性教育,以增強大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和為社會服務的能力。
一、創新性教育的含義
創新性教育就是依據創造學的理論、方法并將其運用于教育實踐,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和造就大批創新型人才的新型教育。因此凡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增長其創新才干,開展創新活動而進行的教育都可視為創新教育。創新教育要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開拓學生的智力存儲和思維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人文精神,使他們不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知識素質和人文素質,而且善于在實踐中將這些素質以高度綜合的形式加以升華和應用,并轉化為生氣勃勃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創新能力就是人類產生新認識、新思想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創新能力是一個人多種能力的綜合體現,是推動個體順應環境、發掘潛力、走向成功的內在動力。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是充滿競爭的時代。知識經濟是以人為本、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它直接依賴于知識的創新、傳播和應用,競爭將主要體現為創新人才的競爭。因而,創新是知識經濟的靈魂,誰擁有的知識資源越多、創新能力越強,誰就最具有競爭實力。
大學生是文化素質較高的群體,經過三到四年的系統學習和訓練,他們已掌握了本專業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已具備了一定的專業技能和技術,他們有著潛在的創新能力。我們必須對大學生的創新潛能進行開發和引導,開展創新教育。在創新教育中要教學生去掌握已知,探索未知,要教學生開拓進取,吐故納新,要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要充分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使他們成為新世紀的創新型人才。
二、目前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現狀分析
目前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還比較低,還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根據調查研究,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現狀。
1.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欲望,但創新能力低
目前大學生普遍具有創新動機,對創新有一定的認識和欲望,在學習中積極尋找新思想、新理論和新方法,但由于學校客觀條件的限制和學生自身的局限性,未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及時與教師和同學們溝通和交流,從而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絕大多數學生愿意嘗試獨自處理,缺乏團隊協作精神,不能取長補短,共同把問題解決好。許多大學生不滿足于現狀,往往牢騷滿腹,唉聲嘆氣,自己缺乏行動的信心,沒有創新毅力,經常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缺乏創新的恒心和意志,見異思遷,半途而廢,這必然導致創新能力低下。
2.具有創新意念,但缺乏創新興趣和動力
當今大學生從內心上也想創新,對新鮮事物能夠產生好奇心,對舊事物舊觀念也持懷疑態度和叛逆精神,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環境、心情的變化,他們的創新又缺乏深度和廣度,不能形成創新的興趣和動力。
3.具有創新的知識素養,但缺乏創新的思維方式和洞察力
隨著知識和經驗的學習積累,大學生的想象力逐漸豐富起來,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然而他們知識的深度和寬度還不夠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比較低。他們的思維方式往往比較單一,思考問題缺乏靈活性和全面性,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比較死板,沒有太多的創意和新的突破。在對事物的觀察速度和廣度、觀察的敏銳性和深刻性、觀察的嚴謹性和靈活性等方面,大學生普遍存在著不足。
4.具有創新的理論知識,但知識結構不合理,缺乏創新的動手能力和必備的創新技能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大學生的應試能力較國外學生具有很大的優勢,但動手能力與運用創新技術的能力卻遠遠弱于外國學生。由于受社會的不良風氣的影響,目前大學生急功近利,學習浮躁,片面追求地各類考試成績的提高和各類證書,如英語四六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的獲得,不能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質,缺乏對自己動手能力和創新技能的培養。不注重知識的整合,理工科學生只懂得自然科學知識的學習和積累,而不注意人文社科類知識的學習;同樣文科學生只關注社科類知識的學習,而對自然科學卻不聞不問,造成了文理科相互脫節,這與當代各類學科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時代潮流格格不入,他們的創新能力嚴重滯后。
5.參與的創新實踐較多,但形成的創新成果卻寥寥無幾
學校和社會為大學生提供了很多創新實踐的機會,如國家級、省部級和校級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和社會實踐,許多大學生也得到了相應基金的資助。然而由于目前大學生創新能力普遍低下,不能將課堂知識、書本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也不能從實踐中找出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文科藝術類學生只是做一些簡單的社會調查和沒有創新意義的社會參與,理工科學生也只是對一些前人的理論或實驗結果做一些形式上的分析和簡單的歸納總結。等到資助項目終期驗收時不能給出像申請書中所述的計劃預期結果,最終只能是紙上談兵,得不到任何具有創新意義的成果。
三、開展大學生創新性教育的方法
1.創新教育要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
我們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要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新教育,要將學生的黨團活動與創新活動結合起來,增加創新教育的內容,如成立科技創新發明協會,舉辦科技講座,邀請歸國華僑科學家講述科技創新、愛國主義、科技興國的事跡。要在黨課、團課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和動力,積極與社會團體、大中型企業進行橫向聯合,定期為大學生舉辦各種創新設計大獎賽和優秀創新作品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各類創新活動中去,開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潛能,有計劃有步驟地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2.創新教育要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我們要將創新教育灌注于課堂教學過程中,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品質。要淡化書本和教師的權威,鼓勵學生自由思考、自主發現,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好奇心和求知欲。寬容學生在探索中產生的錯誤和荒誕,培養其標新立異,敢為人先的勇氣。改革傳統的統一大綱、材、統一考試的教學模式,要以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為主,教師解惑為輔。以學生為本——由教師作向導,實現學生由被動式學習轉向自主式學習。通過引導、點撥的方式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創新能力。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播者,又是創新教育的實施者。我們要構建新的課程體系,加大選修課程比例、減少專業課程,開設人文綜合課程,實施文理學科相互滲透相互交叉,加強實踐課程教學,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環節,從而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和創造能力。
3.創新教育要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2009年3月,轉戰A股,未果;
2010年6月,回臺上市,未果;
2011年3月,計劃再次赴港上市,結果:等待中。
上海克莉絲汀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羅田安有些坐不住了,在大陸連鎖烘焙市場穩坐第一把交椅的克莉絲汀,上市之路卻是百轉千回,從香港到大陸,再到臺灣,現在又準備回港上市。這在羅田安看來,仿佛是克莉絲汀的宿命。
拐角開店
創建之初,在其他行業也有很大投資的羅田安從未想過克莉絲汀會成為自己離不開的事業,更未想過要將其帶入資本市場。
1992年,羅田安和上海冠生園食品有限公司、上海糖煙酒公司三方總投資150萬美元成立克莉絲汀,其中羅田安投資90萬美元,占60%,其余兩家各占20%。
由于亞洲金融風暴沖擊,羅田安的多項投資大幅縮水。1999年的克莉絲汀在上海也只有17家店,年銷售收入不足2000萬元,公司另兩個股東方提出退股。于是羅田安決意買下二者持有的股份,從投資人轉變為管理者,開始整頓克莉絲汀。不久,公司高管團隊灣管理人員只剩下羅田安。也由此,羅田安著手組建一支完全大陸本土化的經營團隊。
2000年,為了提高生產質量,克莉絲汀在上海閔行設立了2600平方米的專業工廠,將面包和糕點集中生產,形成中央廚房的模式,為產品質量提供穩定的保證。 當時,在門店里開小工場,是上海西點業的一種普遍做法。但在羅田安看來,“中央廚房的模式,既能夠降低成本,又能保證西點的品質”。在物流系統的支持下,“工廠生產”取代了原先的“門店加工”。
而在網點拓展方面,最為重要的是選址。
羅田安率先將“拐角開店”的模式引入了上海西點業。“拐角開店,節省宣傳費用”,羅田安直陳拐角店的優勢。今天,克莉絲汀近一半的門店為拐角店,而這也成為克莉絲汀給人最為直觀的印象。
與此同時,克莉絲汀還將目光鎖定地鐵站。這也是發達國家西點業的成熟經驗――迎合上班族的消費習慣。目前,克莉絲汀有相當一部分門店已經覆蓋上海地鐵最為重要的站點。
2001年時,克莉絲汀擁有門店30多家,比1999年時多了一倍。此后,克莉絲汀“每隔5天就有一家新門店開業”。據克莉絲汀官方網站顯示,截至2011年3月,已在上海、江蘇省的9個城市、浙江省的9個城市共發展了1100家直營店,收購和自建了8個中央工廠。
禮券模式
在經營上,羅田安有自己的一套模式。
平時的克莉絲汀,店里有點冷清,但每年營收額卻能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這其中有高達五成的業績來自于“賣禮券”。羅田安說:“克莉絲汀不僅貨通天下,更是匯通天下。”后者指的就是送禮市場。有一年中秋節就賣了200萬盒,創造5億人民幣業績,幾占年營收3成。克莉絲汀尤其擅長“拿下”國家機關市場,甚至包括公務人員送禮。
羅田安為營造“送克莉絲汀禮券很有面子”的氣氛,要求門店裝潢一定要氣派、富麗堂皇。為方便兌換禮券,克莉絲汀的據點不是地鐵出口就是三角窗;當然,商品包裝需精美、品質得穩定,這就依賴中央工廠統籌動作,禮品市場幾乎主導克莉絲汀的經營策略模式。
羅田安的財富積累不僅僅是有形財富,由于企業規模的逐漸壯大,他推行的一些連鎖企業的策略,比如利用街角店、地鐵店進行品牌推廣、形成產供銷一體的架構,讓西點行業走后工業化生產之路,以及后來的引入生物科技概念、建立食品安心供應鏈等等,開始成為引領整個行業發展的無形財富。以至于光明、旺旺、娃哈哈等“老大哥”也都組織管理層去參觀克莉絲汀的工廠。
近年來,面對來勢洶洶的85°C,克莉絲汀并不擔憂,并且還斗志盎然地要以相同模式進軍重慶與北京市場,羅田安預計2012年全國可達1500直營店。
在競爭愈演愈烈的烘焙市場,羅田安時刻保持憂患意識,他多次講到,類似克莉絲汀這樣的直銷產業,將呈現M型化發展趨勢,“M”是指兩極化特征,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夠獲得平均的、持續的增長。
“在未來激烈變動的經濟環境中,有能力創新的、能做出高品質產品的,才能獲得穩定成長;在清晰的核心競爭力背后能夠呈現出人才質量、策略、執行力、組織戰斗力和服務品質的、擁有豐沛企業資源的公司,才能得到市場的青睞。”這是來自于克莉絲汀官方網站上羅田安的經典語錄。
克莉絲汀成長為大陸烘焙市場的龍頭,同時擁有生產、供應、銷售、物流。在臺、港、大陸三地還未有烘焙連鎖服務業上市的情況下,它成為三地證交所積極爭取的熱門對象。
玩轉資本
國際資本的熱情始于羅田安在2007年初的一句話。在一次投資人大會上,羅田安宣稱“克莉絲汀在上海能做到第一,就意味著能在全球做到第一”。之后不久,他又宣布2010年要開出1500家門店,銷售收入達到30億元人民幣。
不少投資人馬上跟進羅田安。普凱基金與克莉絲汀有過接觸,但普凱最后沒有能與克莉絲汀聯姻。最終,克莉絲汀的選擇是日本丸紅株式會社。作為日本第五大貿易集團,日本丸紅株式會社不僅經銷所有食品相關商品,而且在小麥、玉米、大豆、大米等上游產業具有強大優勢,在中下游市場也有大量投資。
2005年,日本丸紅株式會社在上海設立烘焙咖啡生產銷售公司,投資克莉絲汀后,又在江蘇成立南通葡萄酒生產銷售公司,在中國的食品行業投資表現強勁。
2007年7月,克莉絲汀與日本丸紅株式會社簽訂了初步投資意向書,丸紅首期投資人民幣2.2億元,獲亞洲克莉絲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16%股權。
接著,又有投資人進入克莉絲汀。2008年1月,豫園商城境外子公司香港裕海實業與亞洲克莉絲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股東(中國臺灣公民)簽訂股權轉讓協議,裕海實業以自有資金出資受讓亞洲克莉絲汀5%股份,經雙方協商,確定此次股權受讓總金額為1.1億元。
2008年上半年,曾有香港媒體報道,瑞銀證券被克莉絲汀聘為保薦承銷商,已向港交所遞交文件,預定第三季度在港上市,募集金額為2億美元。彼時,克莉絲汀已經進入上市靜默期。如果一切順利,克莉絲汀將成為首家上市的臺資面包店。
金融海嘯打亂了這一切。克莉絲汀原定2008年年底路演、最晚2009年年初在港上市,但由于金融風暴的影響,香港市場前景不明,上市計劃被擱淺。
然而金融風暴并沒有讓克莉絲汀真的“消停”下來,2009年,克莉絲汀上演了史上“最甜蜜的并購”――并購了杭州“丹比藝術蛋糕”。
甜蜜并購
2009年7月,丹比食品(浙江)公司董事長林義爐把丹比品牌連同旗下資產作價1億元,賣給了同是來自臺灣的克莉絲汀老板羅田安,原因是林義爐因身體抱恙,要回臺灣休養。
丹比藝術蛋糕扎根浙江10多年,在杭州和寧波開出了50多家門店,并擁有龐大的消費群體。“丹比在杭州的銷售情況,其實比克莉絲汀好,對后者而言,這是一次相當合算的買賣。”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說,現在大家都忙著搶地盤,有錢也不一定能搶到好地方。
當時,克莉絲汀在杭州的門店約有40家左右,丹比則擁有35家門店,收購后克莉絲汀門店在杭州的數量一下擴充了近一倍。
事實上,西點業內有“金角銀邊爛肚皮”的說法,“金角”是指十字路口的店面,“銀邊”是街邊旺鋪。丹比在杭州經營多年,在杭擁有的35家門店,占據的即使不是“金角”,起碼也是“銀邊”。這些店多是幾年前就簽下了長期租約,在租金暴漲的現在看來相當劃算。
此外,丹比在寧波也擁有18家門店。而此前,克莉絲汀在寧波是一片空白。
在業內眾多人士看來,丹比最吸引克莉絲汀的,應該是其在杭州擁有的中央工廠。據分析,克莉絲汀雖在杭州擁有多家門店,卻一直沒有在當地建造中央工廠,采取部分產品上海工廠配送、部分門店加工的模式。因此,其杭州門店很少有對配送條件、新鮮度都要求相當高的蛋糕出售,這幾乎已成為克莉絲汀杭州市場的軟肋。如果要進入鋪貨規模巨大、售價又不能太高的超市銷售,由上海配送,光是高昂的運輸成本就難以承擔。接收了丹比的工廠,這些問題便迎刃而解。
規模擴大后,克莉絲汀于2009年在大陸重啟新股發行,加上上海市政府提供的優惠上市補助,因而羅田安差點決定在A股掛牌。但在“臺灣經濟部”與證交所相關人員積極游說后,克莉絲汀決定回臺上市,時點定在上海世博會之前,隨后也將在臺灣開設連鎖店,并利用臺灣的研發能力加速搶攻大陸市場。
被臺拋棄
吸引羅田安回臺的,并不是臺灣證交所人員犀利的口才,而是回臺后一系列的政策優惠措施。
據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介紹,在土地方面,臺灣對在特定工業區投資的企業,前兩年零租金,第三四年租金打6 折,第五六年租金打8折,與這個方案并行的還有部分工業區土地的打折出售;而在資金方面,臺灣則提供了政策性專案優惠款,例如臺灣“經濟部”專門提供2000 億元新臺幣的“臺商回臺投資優惠專案”,“國發基金”也撥款100 億元新臺幣投資中小企業。
此次,克莉絲汀是受到臺灣政府召喚而“回流”的臺商之一。按羅田安的設想,2010年第三季度,克莉絲汀將在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
“拿A股市場來說,他們是很歡迎克莉絲汀這樣的高流通企業,但臺灣證交所的董事長找到了我,希望我們回臺灣上市,做一個臺商回流的樣本。”羅田安說。克莉絲汀在臺灣一家店都沒有,但其在臺灣仍然擁有很高的知名度。據悉,在臺灣地區申請上市的成本只有香港及新加坡的四分之一,而掛牌費用約為大陸的七分之一。
2010年7月,羅田安與臺灣證交所敲定了上市事宜。隨后臺灣證交所高調了羅田安掌帥的亞洲克莉絲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其經營主體為上海克莉絲汀食品有限公司)將赴臺上市的消息。
該公告顯示,克莉絲汀將進入上市輔導期,領到了登記輔導的155號牌,預計將在6個月后證交所。一旦上市成功,這家企業獲得的不僅僅是募集到的資金(來自金融界人士的消息稱約為1億美元),還有由此帶來的規模繼續擴張(向西南、北方市場擴張),同時也會獲得品牌聲譽和發展戰略上的高度關注。
而更進一步的意義在于,即便它趕不上成為首家回臺上市的、主業全在大陸的臺商企業,它也會成為一個具有示范效應的樣本――強大的自有渠道,漂亮的財務數據,主攻大陸內需市場,烘焙行業在臺上市第一股。
但最關鍵的問題在人力方面。臺商投資大陸主要是看重廉價勞動力。盡管近來大陸漲薪潮不斷,大陸勞工仍比臺灣勞工的工資低很多,要吸引臺商返臺,就必須解決這個問題。“臺商回去并不太容易,政府必須創造好的投資條件和安定的社會環境。尤其是人才,現在臺灣的人才大量外流,例如臺灣需要一個好的設計師,反而要來上海找到再請回去,這樣的事情很多。”羅田安說。
令羅田安失望的是,2010年11月22日,以大陸市場為重心的餐飲連鎖企業“85度C”以“KY美食”的名字在臺灣IPO成功上市,掛牌首日股價大漲。而大陸門店數是85度C的5倍還多的克莉絲汀卻在臺灣遲遲不能上市。
對此,羅田安表示,與扎根臺灣的85度C(其在臺的門店數有300家以上)相比,克莉絲汀這種在臺灣沒有任何事業與投資的“無根臺商”,若要回臺第一上市,政府的態度還是較為保守,迄今沒有“無根臺商”能成功在臺上市。
回港,無奈或是宿命?
羅田安所憧憬的“資金雙向流動”最終沒有實現,臺灣上市無望,他再一次把目光轉向了香港。
2011年2月,羅田安說,克莉絲汀預計6月在香港主板市場掛牌,籌集約1.5億至2億美元。除烘焙本業外,今年還將發展匹薩、連鎖咖啡店新事業。
根據羅田安的解釋,選擇到香港上市,主要是考慮到香港資本市場比較國際化,有助于克莉絲汀日后的全球布局。目前克莉絲汀已委托UBS及巴黎銀行擔任保薦人,預計4月送交上市申請書,若順利,6月即可掛牌交易。他表示,去年克莉絲汀因將重心放在上海世博會,因此營業額成長較為緩慢,全年營收約人民幣20億元,凈利率約11%。他希望,配合今年股票上市,未來營業額能保持每年30%至35%的成長速度。
目前克莉絲汀的現金流約達1億美元,因此在羅田安看來,上市最主要目的不是為了籌資,而是為了留住好的人才。
一、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管理現狀分析
隨著經濟不斷的高速發展,為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近年來,國家對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的投入穩步提高,科學研究取得快速進步與發展,建設成效顯著提高。
(一)我國科研經費投入現狀
根據國家統計局網站的《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提供的數據顯示,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逐年提高,大大促進了科教事業的快速進步與發展。2012年經費投入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2014年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竟達到13 312億元,創歷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長12.4%,占GDP比重2.09%[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提出:“充分發揮高校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勵高校在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國防科技創新和區域創新中做出貢獻”。國家在高校科研經費和教育經費的投入上,力度不斷加大,推動了高校進一步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履行服務國家和服務社會的重要職責。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為高校的建設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質條件,隨著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逐步實施,對高校的教育經費及科研經費的投入也逐年加大。高校研究經費的飛速增長,促進了高校科研事業的發展。高校科研經費一直占全國科研投入的7%~8%左右[2],2009年高校科研經費468.20億元,2013年較2009年增加了83%,達856.70億元[3]。
雖然我國科研經費的投入在穩步提高,促進了我國科研事業的健康發展,但在科研經費投入力度上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巨大差距,無論是投入的絕對數還是占GDP的比例,都遠遠低于發達國家。2014年我國共投入科研經費13 312億元(折合美元為2 040億美元),占GDP比例為2.09%,而美國2014年投入的科研經費為6 860億美元,占美國GDP(17.4萬億美元)比例約為3.94%,美國科研經費的絕對數是我國的3.36倍。因此,我國還需繼續保持科研投入的穩步提高,建立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科研投入機制,來保障我國科研事業的不斷發展。
(二)高校科研建設成效現狀
1. 我國高校科研態勢發展良好,論文數量不斷增多,質量不斷提高,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根據2000―2014年中國科技論文歷年統計報告(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的結果,數據顯示(見表1):2004―2014年9月,我國國際論文共發表136.98萬篇,世界排名第2位,比2013年的統計數量增加了19.8%,位次保持不變;我國國際論文共被引用1 037.01萬次,排在世界第4位[4]。我國國際論文被引用次數的增長速度顯著超過了其他國家。論文平均被引用6.59次。論文的被引用次數,可以反映論文影響力的大小。
報告數據顯示,其中高校成績表現最為突出。從2013年SCI論文所屬機構類型分布看(圖1),其中高校168 908篇,占82.77%,研究機構27 046篇,占13.25%。
2013年國際論文被引用篇數較多的高等院校前三名分別是浙江大學(29 004篇)、清華大學(22 503篇)和上海交通大學(21 694篇)。
按論文第一作者第一單位統計,2013年國際論文數高等院校排名前三的是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清華大學。按論文的全部作者單位統計,2013年國際論文數高等院校排名前三的是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北京大學。
2004―2014年,我國有高被引用論文12 279篇,其被引用次數處于世界前1%,占有10.4%世界份額,論文數量比2013年統計數增加了28.9%,居世界第4位,排在美、德、英之后,位次保持不變,但其占有的世界份額上升了1.8%。其中,有6篇論文的單篇被引次數在千次以上,分別來自華大基因、清華大學(2篇)、廈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5個單位,分屬生物與生物化學、化學、物理3個學科[5]。
另外,對于的期刊水平和創新性等多個指標,統計報告在2013年表現不俗的論文中評選出了100篇最具國際影響學術論文,這100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分布于68個機構,論文數量在3篇以上的機構有7個,分別是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各6篇),復旦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各4篇),東南大學(3篇),清華大學等12個機構各2篇。
總之,以上數據顯示,我國高校在國家科研體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占比重不斷加大,論文數量不斷增加,影響力不斷提高,成為我國科研主力軍。高校科研的建設成效顯著,成績斐然。
2. 我國高校科研建設初見成效的同時,要有清醒的自我認識,雖然我國高校在論文數量、質量和被引用次數上不斷提高,但是還沒有出現實質性變化,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見表2)。
如表2所示,我國雖然在論文數量上排名第2,僅次于美國,但跟美國的論文數量相比,相差甚遠。在論文被引用次數上,我國排在美、德、英之后,排名第4位,說明我國論文質量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很大。盡管我國國際論文被引用次數增長較快,平均每篇達到6.59次,但與世界平均值10.69次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因此,我國要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科研管理體制,為我國的科研事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
二、高校在科研經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作為重要研究機構,國家的投入不斷加大,高校承擔的科研項目大幅增加,科研收入比重不斷上升,且科研經費來源渠道的多元化越來越明顯。針對科研收入的不斷增長及來源渠道的多元化特點,高校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對科研收入實行收支兩條線,實行專項管理,專款專用,單獨核算。但在實際管理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6]。
1. 科研人員對科研收入性質的認識存在偏差。很多人對科研收入的性質出現了錯誤的認識,認為靠個人申請爭取到的科研經費是自己的“私有財產”,財務管理部門只是代為管理,對科研經費的支出不能限制干涉。這些認識誤區是由于科研人員對財務制度不了解而產生的,因此需加強對科研人員的宣傳力度,培訓相關方面的專業知識,消除他們的認識誤區。凡是以高校名義或以高校教職工個人身份申請取得的各類科研經費,均列為學校科研收入,是高校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學校所有,服從學校管理,應主動接受財務部門的管理及審計部門的監督。
2. 對科研經費財務管理缺乏必要的科研項目成本核算。由于高校是事業單位,財務部門執行的是教育事業單位財務制度,該制度沒有成本核算,因此在對科研經費核算上只能從支出核算方面進行,缺乏成本核算。成本核算制度的缺失,使財務管理部門對科研經費核算變成了“流水賬”。我國科技部的相關文件規定中,首次把科研過程中發生的支出按性質劃分為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把一些設備采購支出、能源動力支出、實驗材料支出、學術交流支出、分析測試支出、差旅會議支出、勞務支出等直接與科研項目相關的支出列為直接費用;把學校提供的場地、實驗設備及水電暖等支出計入科研的間接費用。科研經費入賬后,財務管理部門一般將其列為預算外資金管理。科研部門按比例提取科研管理費,并沒有將那些與科研有關的水、氣、電、暖費等以及科研用房、儀器、設備等的折舊費等計入科研成本。高校在統一核算教育事業支出與科研支出時,將科研活動所消耗的水電暖費、燃料動力費等都列入到學校教育事業支出中,未將其消耗量計入科研項目成本。另外,人工成本也是科研項目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工成本中大部分是智力成本,此類成本在工作中無法量化,也無法計入科研項目成本。這些問題造成教育事業支出與科研成本支出信息失真。
3. 科研項目支出構成比例不合理。財務管理部門對科研經費的支出核算主要體現在科研經費支出范圍和經費支出額度上。由于科研經費管理制度還不完善,在報銷審核過程中,缺乏實際可操作的依據,在支出金額和核算范圍方面沒有限制性規定。只要簽字正確、票據合法,即給予報銷,但票據內容的真實性、金額的大小與科研相關性,會計人員沒有依據無法審核,造成科研經費支出的結構不合理,科研經費支出混亂,例如招待費支出、人員經費支出、辦公用品支出、交通費或差旅費支出比重過高,而真正用于科研開發的比重卻很低,甚至應由個人開支的私家車保險費及維修費、交通費、學費、家用電話費等也從中列支。還有的虛造勞務費、加班費等支出,造成支出結構不合理,科研成本失真。
4. 完善科研項目預算編制工作。科研項目預算編制工作是一項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該工作應以《預算法》為依據進行項目預算表的編制,并應遵循以下原則:預算的經濟合理性原則,預算與科研目標相關性原則,預算與政策相符性原則。在實際管理過程中,由于科研人員大都是教學、科研雙肩挑,很少有時間去學習研究財經法律及財務管理制度,因此課題負責人往往不重視經費預算,未按項目實際應發生哪些費用等進行預測或者預測的不夠精細,造成在科研項目實施過程中,發生的一些費用超出預算,或預算指標與支出金額不符。項目預算編制工作的不足表現如下:項目預算編制工作缺乏財務人員的預算指導;項目負責人、科研管理部門與財務部門三方缺乏有效溝通;科研項目預算編制工作不被科研人員所重視等。
5. 高校科研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財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尚無有關高校科研經費的財務管理制度,財務管理部門在對科研經費核算過程中,無據可依,造成各種各樣問題的出現,雖然教育部等國家主管部門針對高校科研項目管理不同時期出現的不同問題,出臺了一些宏觀性指導意見,但是內容不夠詳細,可操作性不強。高校制定的科研管理辦法是在參照《高等學校會計制度》的基礎上制定的。因此用它來管理科研經費是不合適的。高校財務管理部門在管理過程中,常無法可依,無據可查,因此,相互之間出現分歧在所難免[7]。
6. 科研資產管理存漏洞,流失嚴重,共享更難。高校對科研資產管理制度的缺失,導致科研資產大量流失,主要表現在:科研人員將經費掛靠外單位,逃避學校管理;將科研經費以科研協作等方式轉到校外;利用本校實驗設備等學校資產承攬校外實驗項目;科研人員購買固定資產時為了逃避學校的管理常常想盡一切辦法,采用多種方式,如開成購買專用材料發票等以達到逃避固定資產管理的目的。有的科研人員用科研經費購入許多儀器設備,這些設備形成科研小組的專用設備,購買時并沒有論證及調查研究,學校在管理這些設備時又不能統籌管理,合理配置,設備難以共享,因此造成資產使用效率低下,大量資源浪費[8]。
三、開拓創新,提高高校科研經費財務管理水平
解放思想,轉變思路,勇于創新是研究高校科研經費財務管理的方式和方法。轉變財務管理思維定式。將以核算型為主的管理模式向以核算為基礎的管理型模式轉變。主要表現在:
1. 提高相關人員對科研經費性質的認識,加大科研人員財經法規培訓力度。提高項目負責人、科研人員對科研經費性質的認識水平,樹立起正確的思想觀念。第一,要明確財務部門對科研經費的管理是科研項目管理的核心。第二,要明確科研經費是學校的科研收入,屬學校所有,不是項目負責人個人的經費,應納入學校統一管理,集中核算。第三,要明確科研經費的預算,這是財務管理的基礎,它的使用應以項目申請書的經費預算為依據,專款專用,統一管理。改變舊的思想觀念,形成對財務管理的正確認識,才能在法律法規的框架之內使用科研經費和規范科研經費管理程序。
為了做好高校科研經費的財務管理工作,需采取措施做好對教師的宣傳和培訓工作。除要培訓相關的法律知識外,更應該加強宣傳與培訓學校的科研經費財務管理制度,并針對科研項目預算的編制等薄弱環節,重點講解其理論,樹立起按照財務管理制度管理科研經費的意識。杜絕科研項目預算編制和使用中的隨意性,消除科研項目支出構成比例不合理的現象。當科研人員有了正面認識后,才會主動做好科研經費管理工作,才能配合財務部門提高科研項目核算的管理水平,為建立良好的科研管理體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9]。
2. 提高科研成本核算意識,建立成本核算制度。高校財務管理部門應根據其特點,并參照企業成本核算制度及企業核算原則,以及《高等學校財務制度》,制定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分配標準,以及確立科研經費成本核算范圍、設立成本核算項目,歸集和分配科研費用,對發生的科研費用該預提的預提,該攤銷的攤銷,并對科研資產計提折舊,加強對科研資產的管理。如對科研活動利用學校資源所發生的水、電、氣、暖等費用,科研用房、儀器、設備等固定資產使用費,折舊費等按照確立的原則,把這些費用進行歸集與分配,真實反映科研成本。
3. 加強科研經費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的管理,如實客觀反映科研項目成本。預算編制與預算執行分屬科研項目財務管理的兩個不同階段。預算編制專業性很強,科研人員在做預算書的過程中,應有財務等專業人員全程參與,為預算的編制提供建議。預算書編制完成后,進入預算執行階段,按照預算書所列科研項目的成本費用指標為依據,進行日常核算科研項目的開支。科研項目的成本日常管理,其開支要符合客觀性與真實性原則。對科研經費核算實行精細化和科學化管理,形成預算編制、預算執行、決算編制的科學的預算管理體系。充分保障科研項目的成本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10]。
4. 管理部門協同合作,完善科研經費財務管理制度,對科研經費實行細化管理。科技處、社科處、財務處、審計處、監察處、各學院和項目負責人明確職責和權限,在科研經費使用、管理與監督方面各負其責,協同合作,共同做好科研經費管理工作。第一,要細化管理。確定科研經費的核算標準,列出其開支范圍,建立經費審批程序,規范大額采購與支出,對于符合政府采購要求的,實行政府統一招標采購,對于超過10 000元支出的,要有審計部門的審計報告。第二,要根據科研經費的不同類型,采用不同的核算原則,橫向科研則要按權責發生制的原則將科研支出進行歸集和分配,正確反應科研成本和期間費用。第三,根據科研經費的性質,建立新的會計科目,核算其科研成本支出。如設立待攤費用、預提費用、應收合同款、應交稅金等科目,全面反映科研收入、成本支出等情況。科研項目還應正確核算項目結余情況,并按學校有關規定進行結余分配[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