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33:3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小組合作學習經驗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專題研究”是我校教師道德素養提升和專業素質發展的需要。開展課題研究是促進教師業務學習,專業成長,素養提升的有效方式,是從根本上解放教師的有效途徑。這項研究工作,將會促進我校廣大教師從“管人型”向“育人型”轉變,從“教書型”向“研究型”轉變。
3.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專題研究是學生成長的需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落實學生學習主體、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最佳方案,是讓學生全員、全程、全力參與學習過程的有效方法,是把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的一劑良方。
二、研究的目標
1.形成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為學生創設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環境。
2.尋求一條“教得輕松,學得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3.探索一套促進教師不斷學習、不斷研究、不斷提升的專業成長的經驗。
三、研究的內容
1.構建我校獨特的教學風格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
2.構建結構合理的合作小組。
3.健全小組合作學習的管理機制。
4.建立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
四、研究的方法
1.行動研究法。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邊實踐,邊探索,邊檢驗,邊完善,把研究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邊歸納,邊總結,最終形成一套系統的課堂有效教學策略體系,這是本專題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2.問題研究法。實施“小組合作學習與管理”微型問題研究,撰寫“三小”(小問題、小策略、小故事)文章,要求教師帶著思考的頭腦進行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做教育教學過程的有心人,將自己或他人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一些細小的問題進行理論上的思考,行為上的反思,使每一位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有發現問題的眼睛,有思考問題的頭腦,有解決問題的行為,有總結經驗的能力,有享受成果的喜悅。
3.經驗總結法。在實驗過程中加以回顧、反省、總結,通過分析和思考,總結實驗的得失,再指導研究和實踐。適時召開“小組合作學習”專題論壇,圍繞小組合作學習展開交流,扎實做好存在問題研究,把教學經驗上升到理論的高度進行總結、推廣。
五、研究的策略
1.形成了我校獨特的教學風格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
明確學習目標與要求(示標示導)——自主學習(自學)——合作學習(檢測)——成果展示(后教)——練習反饋(當堂訓練)
2.構建了結構合理的合作小組。
構建結構合理的合作小組是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果的基礎。分組的具體操作方法為:大方向分為競爭小組與合作小組。合作小組:按照6人一組的原則,分別由A、B、C三個層次的學生組合而成。組內實行幫扶政策,A檔分別幫扶C檔同學。競爭小組:以合作小組為單位共分為10個競爭小組,組與組之間形成競爭意識。小組長在全班公選,然后由小組長按分組原則組合學習小組,但在分組時要注意組與組之間實力的平衡。這種做法,既面向全體,又實現了多元發展。
3.健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管理機制。
(1)“小組學習”分工制。
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責任分工是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要素。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才能使小組成員全員參與,并明白各自應該承擔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務,使合作學習有序又有效地進行。
課改班要根據班情將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小組內設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學科組長各一人,名單張貼公布。小組長的人選不僅要考慮到學習水平,還要注重他們的組織能力和責任心,學習態度好、樂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創新意識的學生擔任。
(2)采用班級考評班長考核制。每學期由學生推選出考評班長一名。這個考評班長負責記載學生的扣分和獎分情況,并在每周五把一周的分數進行公開,每天填寫各小組加減分情況。
(3)推行星級評選制。一周中,考評班長帶領每組組長認真記載,周周通報,在周五早上上公布得分結果。每月評比一次,前5名優勝者獲星級小組稱號。
4.建立了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
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學習載體,設置有效的合作學習線索,科學組織合作探究教學,讓學生在自主合作的數學課堂上全面提升綜合素養。
一、科學開展分組,搭建合作學習良好載體
小學高年級學生基本或已經進入了青春前期,他們不再滿足于被動接受知識,在課堂上表達和參與的欲望更為強烈。針對這樣的狀況,筆者在教學中給予學生更多的自,將班級學生分為多個合作學習小組,采取以小組合作探究為主要形式的教學活動,首先是在人員的數量上合理控制,每一個小組的成員保持在6-8人,全班一般分為7個左右的小組。其次,在小組成員的安排上,筆者兼顧到了不同層面,尤其是將學困生均衡地分布到每一個學習小組里面,保證他們能夠在小組里面得到幫助,尤其是在學習技巧與思維方式等方面,實現幫帶效果。另外,為了保證合作小組的作用充分發揮,筆者強化了對每一個小組牽頭學生的業務培訓,指導他們如何組織小組成員進行獨立思考,如何組織相互討論、辨析,更好地駕馭小組合作學習活動。
二、引導合作探究,鼓勵學生自主獲取答案
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的自,讓學生在小組里面充分思考與合作,集聚大家的智慧來解決問題,這一點正是合作教學的精髓所在。如教學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內容時,筆者采取實驗操作、思考題引導、小組合作研究的方式,逐步突破,引導學生準確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首先,筆者引導學生回顧了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并要求學生按照小組為單位,利用事先準備好的學具進行“等底等高圓柱和圓錐灌沙實驗”,學生在圓錐里灌滿沙子,往圓柱里面倒,連續灌裝直到圓柱灌滿為止。要求學生將這樣的實驗反復兩次,確定結論一致之后進行分析研究。學生實驗結束之后,筆者向學生出示了一組探究題:“1、圓錐要灌注幾次才能夠將圓柱灌滿?2、兩次實驗結果一致說明了這一結論是否具有可靠性?3、從這一實驗說明了同底等高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是什么關系?4、嘗試用字母公式來表示圓錐體積計算方式。”在實驗操作的基礎上,學生對于“圓柱體積為同底等高圓錐3倍”的結論已經確認無疑,并進行研究分析,從這一關系中推斷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圓錐的體積=1/3 ×底面積×高”,學生依靠自己的操作、分析得出這樣的結論,自主獲得的學習成果掌握更為牢固。
三、倡導集思廣益,拓展學生思維方式方法
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與拓展,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方向與目標是正確的,多幾種方式也未嘗不可。借助于合作教學這一自主教學模式,教師應當充分釋放學生的學習激情,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尤其是在思維的角度方面更要深遠和寬廣。筆者在教學中開展了一題多解訓練,致力于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取得了明顯成效。如下題:“某筑路班組進行農村道路施工,前6天修筑了112米,以同樣的速度繼續施工,繼續用了15天結束工程,這條路一共多少米?”在這一題的解題中,具有多種方式與途徑,筆者啟發學生從不同方式進行思考與解答,學生紛紛開動腦筋,探究出了歸一法、比例、分數以及列方程等不同的解題方式。歸一法:先計算出15天修筑的道路長度,然后加上前6天修筑的長度,合計為道路總長度;比例:利用“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的規律,確定共組效率確定的情況下,時間與總量為正比例,設15天修筑長度為x米,224÷6=x÷15,得出道路總長度為x+112;分數:先計算出修筑道路的總天數,接著計算出6天在總天數中的幾分之幾,以112米除以這樣的分數,即可得出道路總長度;方程:設道路總長度為x米,(x-112)÷15=112÷6,可得出結果。通過這樣的思維引導與拓展,學生不僅能夠熟練掌握不同的解題方式,并且極大地提高了邏輯思維能力。
四、組織技巧交流,發揮先進經驗輻射效應
高年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總結與提煉能力,尤其是結合自身的學習基礎、思維特點等方面因素,歸納了許多實用性較強的數學學習經驗,組織學生將這樣的經驗總結和提煉出來,能夠更加豐富學生的學習技巧,起到汲取眾長的效果。筆者在教學中,一方面將各種教學刊物中介紹的先進學習經驗向學生進行傳授,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方面的能力,同時組織學生進行自我學習經驗的介紹交流活動,學生走上講臺向其他學生介紹自己是如何學好數學的,這一環節重點發揮好數學學習優秀學生的經驗介紹以及數學成績進步較快學生的經驗介紹,這兩種經驗具有較強的實用性與針對性,能夠有效地促進全班學生數學學習技巧的進步。另外,筆者在教學中還重點向學生介紹了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規律以及人體生物鐘知識,指導學生把握好一天之中最為理想的數學學習時機,以及科學規劃自己的復習頻率、批次,實現以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大的學習成效的目標。
綜上所述,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合作教學模式的促進作用,實現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尹美霞.“小組合作學習”再認識——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J].考試周刊.2011(40)
1.1 創設平等的合作學習氛圍。渴望受到別人的尊重是每個人的共性。因此,我們要尊重和保護每位學生的參與熱情,尤其是鼓勵“后進生”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防止產生:小組合作學習中“優等生”是“表演者”,“后進生”是“觀看者”的不和諧現象。
1.2 提供充裕的合作學習時間。當校領導剛剛提出“小組合作學習”時,我有很多顧慮:怕“講不完”,怕因此降低教學質量,于是常把正在熱烈討論的學生喊“停”,使得即將點燃的思維火花被澆滅,剛剛萌發的創新熱情被降溫。沒有一定的時間,合作學習只是流于形式。現在我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時,會注意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和相互補充、更正、辯論的時間,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發揮。例如,學習《等腰三角形的性質》這一節時,我出示學習目標以后,就把學習任務交給了各小組,15分鐘后每個小組都能根據課前制作的等腰三角形紙片和課本提供的探究內容,探索出等腰三角形的兩個性質(“等邊對等角”和“三線合一”)我本想就此打斷學生,只是看到有幾個小組同學好像在爭執什么,他們拿著手中的紙片一邊說一邊折疊,我才欲言又止,參與到小組中才知道他們為“三線合一”性質而爭論,在驗證是否只有頂角的角平分線,底邊上的高和底邊上的中線才重合。這不正是本節課的難點嗎?我感到很意外,借此機會我啟發其它小組也展開了討論,這節課雖然我沒說幾句話,但學習效果卻很好,學生自己獲取知識與教師灌輸知識是不一樣的。
2、把握合作時機,體現合作價值
實踐“小組合作學習”后,我覺得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學習時機進行合作學習,是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前提。
2.1 在學生疑感、混沌時合作。學生在學習、解題中遇到疑難時,教師千萬不能把答案直接告訴學生。應該留給學生合作的空間,讓他們各自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惑,相互啟發,共同去尋找問題的答案。例如:學習《因式分解》時,我們數學組補充了這樣一道類型的題:“分解因式x2-4xy+4y2-6x+12y+9”,教學時,剛開始學生一個個緊鎖眉頭,好像不知如何下手。一會兒,一聲歡呼“啊,我知道了”。這時,所有學生把目光都投向他,然后有的鄰近組就向他求教,有的小組不服氣,低頭自己研究。10分鐘后,所有小組停止了討論,以欣喜的目光看著我。像這樣在學生疑感時合作,不僅能讓學生積極地投入思考,傾聽他人意見,而且能進一步調動學生的興趣,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
2、在選擇解題策略時合作。數學題海中蘊涵著千變萬化的解題策略,如果我們不滿足于“只會其一,不知其二”那么小組合作就起到了重大作用。例如,幾何推理題的推理過程,有時可以有不止一種的推理思路,這時開展小組合作,成員各抒己見,各自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最后或者選出最優思路,或者舉一反三、以此及彼,這樣一來,不是就達到高效學習、觸類旁通的目的了嗎?而且我們的教學也事半功倍。
其實,課堂上開展合作學習的時機很多,如在每一個課題的引入處,或在突破重難點時,在一題多解時,或在深化拓展時,在反思小結時等都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等等。
3、進行科學評價,提高合作成效
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67X(2014)10-001-01
一、英語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分組的研究
目前,高中英新課程教學正在全國各地積極推開,諸多高中英語教學工作者紛紛響應新課標教學理念,緊貼校本特色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研究與探討活動,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成為廣大高中教師重點加以關注的研究課題,通過相關教學研究實踐,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果,給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注入了許多生機和活力,非常有效地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大大增加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溝通,在提升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增強學生的英語綜合潛能,培育學生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等諸多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根據多年來高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分組研究實踐,要顯現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重點要關注以下點:
1. 小組合作學習的分工協作力求科學合理。小組合作學習的分工協作是有效推進合作學習更加順利、更加高效地推進的重要前提,在協作分工中要充分發揮小組成員個性特長與優勢,比如,組長需要具有較強的總體把握能力,資料搜集員要具有較強的信息涉獵能力,記錄員要具有較為快速的書寫能力,發言人員要盡可能選取伶牙俐齒、思維反應迅速、答辯能力較強的人員擔任。
2. 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要力求科學合理。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學,小組的劃分是否科學合理將直接決定教學的質量與效果。我認為小組的劃分應立足于有利于合作的開展,有利于思維的互補,有利于公平競爭,在遵循這三個“有利于”的基礎,就是要關注好、中、差生的合理搭配,促使各個分組的總體英語能力與水平趨于均衡。
3. 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環節創設力求科學合理。小組合作學習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具有較密的環節組合而成的學習過程。因此,教師引領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過程中,必須綜合考慮到整個小組合作學習的所有環節,加強預習環節的任務布置與指導,讓學生較為清晰地把握小組合作學習必須抓住的重要與難點,促使學生的合作學習活動有的放矢。
二、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角色探討
依據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多年來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實踐,我深深地感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著眼于素質與能力教學,就必須切實遵循“新課標”所倡導的有關要求,切實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組織作用、引領作用、協助作用加以突顯,切實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作用加以突顯,從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活動中的質量和效果。依據個人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總結,我感到高中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學實踐活動中,在自身角色定位方面要把握以下三點。
1. 切實將自身的角色定位于“組織者”。所謂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并不是活動的所承包者,組織應充分考慮到整個活動的教學目標,必須考慮到可能會出現的負面影響,必須關注活動突出培育及提升學生什么樣的能力,關注學生的學習目的和動機,關注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與興趣性。
2. 切實將自身的角色定位于“引領者”。引領作用在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表現在對學生探究的方向性引領,促使學生不至于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迷失方面,從而引發學習效果低效化的結局,引領作用是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思維性引領,要有效激發他們的創新性思維。
3. 切實將教師的角色定位于“協助者”。協助者的角色意味著什么呢?就是意味著教師已經融入到學生這個整體當中了,是一個普通的活動參與者,在教學層次上處于與學生“平級”狀態,這樣可以更加有效地消除合作學習中的壓力感,同時還有助于學生增強學習質量與效率的信心,促使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更加突顯出來,從而有助于提升學習質量與效率。
三、英語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評價
高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活動中的評價,導向性地決定著整個學習與教學的品質和效果,如果評價得合理、科學與有效,將更加有效地推動小組合作學習向深層次推進,有助于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潛能,提升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性與積極性。我認為高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評價必須把握以下幾點。
1. 要關注合作學習教學活動是否將學生的思維有效活化。正如許多專家與學者所說,“思維力”決定“學習力”,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教學活動中,切實關注他們學習的思維活動,注重引導他們用創新性思維去理解英語語法、詞法、句型結構等,用創新性思維記憶和應用英語。
2. 要關注合作學習教學活動是否將學生的參與度有效提高。在小組學習教學實踐活動中,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有效度,直接決定著活動的品質。
3. 要關注合作學習是否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升。濃厚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自覺性與積極性,正所謂“興趣決定學生學習品質,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因此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要著眼于提升學生英語技能,提升他們英語學習的興趣性,激發學生更加積極地用英語進行交流與互動,從而促進他們英語學習素養的提高。
[ 參 考 文 獻 ]
[1] 王取梅.高中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之運用策略[J]校園
英語.下旬,2014(6).
[2] 杜寶玉.大班額環境下小組合作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
【中圖分類號】G633.41
前言:隨著我國全面實施義務教育的步伐的加快,傳統的只注重學生智力發展的教育已經不能適應現階段人們對于教育全面化、多樣化的需求。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新課程改革對于學生教育的目標和出發點。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化的經濟發展形勢凸顯了英語等對于提高學生交流能力的重要性,社會對于初中教學尤其是初中英語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小組合作學習創意好,實效性強,因此目前已經廣泛被國際上很多國家應用于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需要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協作,共同解決一些問題或者達到某些學習目標,能夠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根據我國國情來看,初中英語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途徑,小組合作學習能夠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加強語言溝通,大大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效率。通過這種方式協作完成學習目標和教學任務,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教學效率。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優勢顯著。首先,小組合作學習一般是將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按照一定比例或標準進行分組,一般來說,將每一個小組內都按照不同層級梯度進行劃分,這樣發揮優秀的學生帶動作用。或者會將層次水平差異較小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這樣的話,學生更愿意彼此之間進行交流,避免較高學習層次的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給造成較低層次的學生帶來緊張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其次,模式促進了小組內部成員之間的溝通,加強了小組之間的外部交流,學生不用一直接受老師授受式的教學,提高了其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小組活動內充分展現自己,靈活度較高,有利于在短時間內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再次,小組合作學多是各個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溝通,學生之間平等性較強,學生還能夠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其傾聽他人和尊重他人的思想意識。
二、初中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
1.運用分組模式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教師應當對初中英語教學班級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學生學習層次和水平是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分組的重要依據之一。分組的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實施的成敗。一般情況下,將每個班級內相近層次和學習水平的學生分到一個組別,以便于教師能夠有效地實現教學,學生能夠充分發揮學習能動性。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對班級內學生的英語成績、性別、性格特點、興趣愛好、溝通能力等情況進行全面分析,篩選出學生差異,然后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這樣有利于小組內成員之間進行橫向比較,也有利于靈活開展小組之間的英語實踐活動。比如,筆者在進行九年級Unit1 The Developing World教學的時候,便將學生們依照不同的基礎進行了相應的分組,每個協作學習小組一般有4-6位成員,而且進行了“男女搭配”,讓學生們通過小組討論對“Developing World”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在本組之中我對于基礎不同的同學進行了交錯搭配,每個小組內3名男生,3名女生,3名女生中有2名優秀生,1名學困生,3名男生中有2名中等生,1名學困生。通過這種小組合作的方式,同學們互幫互助,2名學困生的成績較之前提升了一個等級,學生們對于英語學習的熱情也有所增加。
2.細化學生內部分工
中學英語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后,小組成員之間要各自明確自己的責任,分工協作。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學習組織方式,能夠幫助初中英語教師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開展教學活動。細化小組內部成員的分工,才能充分發揮小組內每一位學生的優勢,最終達到小組的優勢互補。明確的分工有利于加強小組成員之間的凝聚力,提高組員的集體榮譽感,更能夠使學生能夠充分協作互助,朝著統一的目標努力。比如,筆者在進行九年級Unit2 Loving Our Planet 教學的時候,便對分組的同學們進行了細化要求。筆者要求小組內學習比較好的同學負責給大家講解單詞的用法和句型的構成,學習較為一般的同學則負責給和同學們一起鞏固自身的知識,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的同學則和大家一起探討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感受,最終形成合作的一個團體。在這個小組合作中,我給同學們進行了細化和分工,讓同學相互之間互相約束,互相激勵,互相幫助,其中既有競爭關系,也有團結友愛的表現,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同時,筆者通過對學生們小組合作教學的經驗總結,還發現,如果小組之中可以設置一個聯絡員,隨時保證同學和老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則非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
3.培養學生合作技能
培養學生合作技能能提高英語小組學習效率,形成互助的合力。小組合作學習不是學生的胡流、亂講一氣,也不是不發表個人意見,人云亦云,更不是不尊重小組成員,固執己見。所以,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比如,筆者在進行九年級Unit3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教學時候,便讓分組的同學們首先對本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分組討論,而后根據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同學們在分組討論之中逐漸了解到了如何讓自己的討論更具成效,如何能夠正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如何去尊重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從而讓學生的合作技能得到了提升。學生們對于合作學習的興趣相比較之前也有所提高。
結語:
總之,中學英語教師應當摒棄傳統落后的“授受式”的教學方式,充分認識到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在充分了解學生英語成績水平、性格等特點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靈活運用小組學習模式,合理開展小組學習,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優勢效能。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提高素質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一、引言
高職院校教學改革不斷深化,高職英語教學也日漸突出項目教學。在工學結合思想的指導下,筆者所任教的學校致力于開發新的英語教材,并進行課程改革。該校英語教師共同努力,成立了各個不同的英語課程小組,通過大量的校內專業調研,企業實地考察,業內專家訪談,工作過程剖析以及教師經驗交流,最后開發出了能夠滿足多個專業的校本教材系列職場英語。職場英語的功能是銜接,即連接大學英語和專業英語的橋梁;其目標是希望能夠通過職場英語的學習,使學生具備基本的英語職場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職場英語中最強調的是在"做中學",并在項目教學中提高英語能力。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就要求對高職英語教學進行改革,就必須要極大地提高高職學生的課堂個人參與學習能力,以及小組合作完成項目任務的能力。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一個過程,并非一蹴而就;如果在學生大學的初級階段,強化他們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力,將對后續以項目教學為目標的職場英語是一個極大的推動。
筆者所任教的班級為國貿0933班,他們必須要考取CET3證書。因此,該班級在大一第一個學期,學習目標明確,學習積極性高,學習知識扎實,并且一致要求進行考前輔導。但該班級在第一次CET3考試中,成績非常不理想。筆者以前所任教的班級,第一次考試的通過率一般在50%左右,而該班級僅僅為24.4%(盡管這個通過率和平行班級差不多)。該班級考試后沒有能夠進行合理和正確的歸因,所以在第二個學期初上課時,筆者明顯感到學生學習狀態不佳:很多學生的學習動機不足,學習消極被動,導致了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不濃。為了幫助該班級改變學習狀態,筆者決定在該班級嘗試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促使他們能夠更加有效地進行課外學習,變消極被動的學習為主動學習。
二、 任務導向的英語小組合作學習相關研究
小組合作學習是70年代末興起于美國的一種教學理論與策略。它是按學生的學業成績、能力水平或個別特點等各種不同因素合理搭配(2-6人)分為若干個小組,學生在小組或團對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并以小組總體表現或完成的情況來作為獎勵依據。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構建了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了多渠道獲取語言知識并綜合運用的機會。
而外語教學中的任務型教學法將外語教學看作是解決交際任務的過程,Willis把讓學生"做事情"稱為"任務型"教學[1]。
任務導向的小組合作學習,就是把任務型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的優點綜合起來。其中,任務是學習載體,小組合作是學習的方式,而通過學習后獲得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才是真正的目的。起源于浙江師范大學的RICH教學法[2],經過十多年的研究和實踐,證明是一種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教學方法,并在英語專業中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是一種有效的任務導向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
吳宗杰(2003)認為,在合作學習中,知識存在于群體中[3]。在《教師知識和課程話語》中,他詳細記載和分析了海報(poster)作為一種學習的載體,即任務,形成,運用,目的和作用,并肯定了海報,即任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工具[4]。
三、任務導向的英語小組合作學習個案探索研究
本次研究參與者是國貿0933班的所有學生。在實驗之前,他們都同意并了解了任務導向的英語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筆者將班級劃分成7個小組,每個小組設組長一名,主要是協調組員之間的工作任務分配,并記錄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作為考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但并不意味著組長就是小組發言者。
小組通過課外的合作學習,經過一周的準備,做一個英語口頭的PPT成果展示。Swain (Swain, 1995) 認為,語言的學習的成功不僅僅要依靠"可理解的輸入",更需要"輸出"。選擇做口頭的成果展示,對于國貿專業而言,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練習口語的機會。所以,小組選擇的任務,或者說是話題,可以經過小組的討論決定,選擇他們所熟悉的,但最好能與課本話題相一致的。
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本來上課的時候是教師為中心,以講解為主;現在每個單元學生都需要做小組英文PPT成果展示,他們的學習變得積極了,特別是在課外,他們都會主動地學習課文,自主地學習相關的詞匯及語言知識。
以課文的第4單元Feelings為例(《希望英語》第3冊,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學生自主地選擇了與課文話題相關的任務,作為學習的載體。有的小組利用手機拍攝了同學的各種表情,并在講解的時候用英文講述了出現這種表情時發生的故事。因為是發生在身邊的故事,所以同學們聽得非常投入。有的小組,通過咨詢學校的心理健康中心,設計了一份英文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并對全班同學進行簡心理測試。還有一組同學,結合了第一單元music的話題,給大家展示了一份視頻;通過視頻剪接技術,成功把張靚穎參加Oprah脫口秀的片段,和在校園里拍到的各種場合的視頻組合起來,頗受學生歡迎。最讓人感到意外的是,有一組同學通過網絡,居然找到了一個英文手工制作游戲Make Invisible Ink,通過現場手工制作,成功地坐出了一個隱藏的笑臉。
在實踐的過程中,筆者還引入了小組成員和教師共同打分制度,督促小組之間參與程度,以及促進相互間的友好競爭。
經過14周左右的任務導向的英語小組合作學習,同學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高,并能夠借助于外在的幫助,主動地學習英語。
四、探索研究經驗總結及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
經過探索研究之后,筆者作了認真的總結,以下是任務導向的英語小組合作學習時,需要重點注意的:
(一)任務的選擇原則
筆者通過觀察及學生訪談后得知,優秀的口頭展示,都有一個共同點,即貼近我們學生的生活,是我們學生生活世界的真實內容。
(二)小組的分工及協調
小組的分工及協調是組長的職責,也是小組合作學習成功的關鍵。在實踐中,個別組長沒有能夠很好地發揮作用,不能將所有同學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甚至出現個別同學,偷工減料,拷貝別人的成果。這種情況應盡早發現,并妥善處理,以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組間打分制度
筆者引入的組間打分制度,學生反應都很熱烈,但是卻也出現了一些同學根據個人喜好,以及人際關系等隨意打分,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熱情,同時使評價考核出現不公正的情況。在后續的研究中,應該形成一整套的嚴格的打分制度,以便更好地為評價服務。
(四)時間及課堂的控制
小組做成果展示時,所需要的時間長短不一,一般在3-15分鐘。這是與課外的小組合作學習成正相關。在后續的研究中,需對學生提出時間的限制。同時,講解者對課堂的控制能力比較弱,對其他學生在展示時產生的干擾,不能很好地處理,以致于課堂節奏紊亂。
(五)語言的要求
部分同學在做展示時,沒有能夠按照要求進行英文的講解。這受到學生英語水平以及任務難度的雙重限制,但這正是任務導向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所在,應該鼓勵學生進行更多的練習。
五、總結
筆者以國貿0933班為個案,對任務導向的英語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了探討研究。通過教學實踐,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小組合作完成項目任務的能力得到了發展,為職場英語項目教學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參考文獻:
[1]Willis,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6.
二、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模式中的作用
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完成美術學習任務。當前小學生美術課堂教學的時間較短,在教材安排上,內容比較多,很多任務學生獨立完成有一定困難,即使完成了,效果也不是很好。針對這一特點,教學時采用合作學習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效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合作意識。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合作學習還能加強小組之間的交流、合作與競爭,為學生盡早適應社會奠定基礎。
同時,是學生成為學習主體。小組合作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為學生提供全面的活動內容和開放的活動方式,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和學生主體的辯證關系。小組合作學習致力于改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它有利于形成一種民主、開放、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師、學生互相配合,有分工有合作,學生的合作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及學生作為社會的人的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培養。
三、怎樣進行合作學習
1.小組的組建
組建小組是合作學習賴以開展的前提,它遵循的原則是“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凸顯個性差異,使作品的創作形式多樣化。根據學生之間存在的各種差異進行互補穿插組合,如愛動的和靜的組合,反應快的和反應慢的組合,興趣濃厚和興趣淡的組合,各自特長不同的學生進行互補組合。這樣分組不但有利于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
2.確立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的確立,也就是各個合作小組的總任務,它的確立不能過高也不能高低。目標過高,可能會使任務難以完成,從而降低成員的信心,為以后的學習帶來障礙。目標過低,會使小組成員錯誤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在以后的學習中一旦遇到困難不能解決時,將承受較大的打擊,從而對自己失去信心。因此在小組確立學習目標時,教師要及時給予指導。
3.學習任務的設計
美術合作學習任務的選擇一定要適合學生的合作學習。學習任務要具有一定的難度,具有合作的價值。一般來說,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難以完成的學習任務,通過小組成員相互配合、幫助、討論、交流則能夠較好地完成,完成后不但使學生的美術表現力提高,而且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很好培養。
4.成員分頭準備
明確分工后的各個成員,開始以不同的方式收集資料,尋找答案,以便在交流、討論時報告任務的完成情況。在合作學習時,教師預先布置需要準備的工具材料,這一環節能培養學生的互幫、互助、資源共享意識,做到材料互通有無,形成組內依賴,組間相互交換使用,滿足學生的社會心理需求,以消除利己思想。這一環節包括材料的搜集、運用和共享等幾個方面。
5.合理評價
美術教師對合作學習要予以全面、科學的評價。一要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幫助、互相啟發。二要重視學習過程和結果評價相結合,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和參與程度的評價,更多地關注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協作情況,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肯定和別出心裁的獎勵。
四、小組合作學習中應注意的問題
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個體合作需要基礎之上的,這里的個體需要指的是個體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當自己不能獨立完成時,需要尋找合作伙伴,這樣在大家的合作下完成學習任務,以求得最佳的學習效果。但在實際教學中,有時為了追求合作的形式,學生的學習就顯得華而不實,有形式主義的嫌疑,這樣教學效果就適得其反了。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在教學時,我們應該注意到:結合教學內容實際,如繪畫型教學內容應該依靠學生獨立完成任務為主,最好不采用合作學習方式進行教學;在學生準備繪畫材料不足或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不足時,可以采用合作型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志碼:A?搖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50-0205-02
隨著2012年高考的落幕,四川省最后一批學習舊教材的學生畢業了。我和新一屆的學生一起進入新課改,作為最后進入新課改的這部分老師,有很多經驗可供我們學習,這無疑會降低我們使用新教材的難度。但新課程改革主要針對的應不是知識上的更新,更重要的是革新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生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發生教學。”新課改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想要達到這一目的,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十分有效的途徑。“小組合作學習”其實已不再是個新鮮的詞匯,意即學生以合作小組的形式展開合作,相互幫助,共同探究,共同分析,最終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能較好地完成對知識深層次的自我構建,獲取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有相當程度的提高,同時這種模式也打破了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定式,重視學生從多渠道獲取知識,重視對已有知識的運用,重視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發現學習和類推、正反面爭論、論證思維的運用,培養了學生自我批判意識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而這一切也正是新課改中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體現。總之,合作學習凸顯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同時也讓教師的教顯得游刃有余,使我們的課堂成為優質高效的課堂。化學知識點細碎,點多面廣,如果所有問題都由老師去講,老師的負擔重而且不能做到有的放失,嘗試小組合作學習就尤顯重要。在高一的化學教學中,我主要在化學選擇題的講評中運用了這一方法,現將自己的經驗總結如下:
方法一:學生分組,請一個小組的同學直接念出他的答案,其他小組的同學若有不同的答案,舉手說出自己的意見,第一個同學和有不同意見的同學各自闡述自己選擇答案的理由,展開“辯論”,得到統一的答案,若誰也無法說服誰,再由老師講解。
方法二:給出正確答案后,學生分組,討論自己錯誤的題目,老師巡視,關注學生的參與度,討論完成后,各組將自己無法達成統一意見、有疑問的題的題號寫在黑板上小組編號后。寫完后,老師鼓勵各小組成員舉手積極參與解疑答惑的活動,為其他小組答疑過程中,若思路錯誤,所在小組計參與分;思路正確,分析清楚,同學認可聽懂了,所在小組加榮譽分,最后綜合比較參與分和榮譽分的多少,評出優勝小組,送給他們小小的紀念品。
方法三:答案未知的選擇題,學生分組后,讓他們討論答案,并且寫在各小組編號對應的方格中,討論完成后,馬上公布正確答案,現場批改給小組所給答案,錯誤最多的小組成員會要求他們每人唱一首歌,完全正確或正確率最高的小組榮升為“專家”組,到講臺上來為其他組的成員解答錯題,可以口頭敘述,還可在黑板上邊寫邊講,同學可舉手提出自己的疑問,專家組內部成員可以互相補充。如果講解有疏漏之處或無法回答同學的疑問,再由老師進行指導。
實施效果如何呢?我覺得與自己以前的教學方式——對答案,一道道從頭講到尾的滿堂灌取得的效果有很大區別。
一、可以很清楚學生的疑難所在
以往自己去統計學生錯題也可以知道哪些要講哪些不講,但這樣統計的工作量太大,不能每次都實施;有時會靠經驗去揣測學生常錯之處,畢竟不切實際,學生經常會在我們意想不到的地方犯錯;講解時在班上問,人多嘴雜,最后常常是每一道題都需要講解,耽誤大量時間。而實施了以上方法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相互補充,基礎知識的缺漏自己就解決了,需要老師講解的只是少量難題,學生充滿了成就感,課堂效率也提高了。
二、似是而非的問題在學生的講解中能夠有效暴露,從而可以抓住機會,讓學生印象深刻,一舉突破易錯點
例如,有一道題目敘述道:將S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飽和。幾個小組的同學起來回答這個過程都是生成了白色沉淀BaSO3。這時我認識到,SO2+BaCl2+H2O=BaSO3+2HCl,BaSO3與HCl不能共存,又會重新反應生成SO2、BaCl2、H2O,故視為SO2與BaCl2不反應,無沉淀生成。這一知識點雖曾多次介紹,但學生并未重視另一產物HCl對BaSO3的影響,從而不能正確分析此類題目。連續起來四個學生這樣回答,當每一個學生回答到有白色沉淀時,我馬上指出這是錯誤的,這時學生開始非常認真地對待這個問題了,正確的分析是怎么樣的呢?我再寫出方程加以說明,學生自然印象深刻。師者,解惑也,先有惑,而后解,方是為師之道啊。
三、激發、調動了每一位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從而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我所教的兩個班級學生比較優秀,化學選擇題大多數難度不大,學生基本都能動得起筆,開得了口,保證了討論的順利進行,我分組時實行的就近原則(若基礎差一些,可先把不同層次的學生搭配分組),在教室巡視過程中,我主要關注學生參與的情況,對悶悶坐在一邊的學生及時詢問情況,并要求小組內性格較活潑,化學成績較好的學生要帶動他們,使每一位同學的疑問都能有人問、有人解。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了,課堂上自然沒有走神或睡覺的現象了。
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展現風采、提高能力提供了動力。從會做到能講,對知識的理解必定會上升一個檔次,學生的自信心也會大大提高。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后,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了,他們希望自己的小組獲得勝利,希望自己能在同學們面前露一手,幫別人解決問題,獲得老師和同學的肯定。他們害怕會被罰唱歌,所以他們都熱心地加入討論,遇見疑難就會翻書翻筆記找資料。
小組合作學習改變了在傳統集體教學師生單維交流中,教師壟斷整體課堂的信息源,而學生處于被動的局面的狀況,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能夠得以充分的發揮。具體來說,小組合作學習有下面一些優勢:有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增進學生的感情,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有利于拓寬學生學習的空間。總的來說,小組合作學習“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從分析可以看出,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與模塊教學的特點是相當吻合的。因此我們有充分的理由主張小組合作學習是落實高中英語模塊教學的可行教學途徑。
關于小組合作學習的設計原則,《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學科實施意見(英語)》指出:“英語教學中的任務或學習項目指有利于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各種語言實踐活動。在設計任務或項目時,教師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要有助于英語知識的學習,語言技能的發展和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要積極促進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系,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審美情趣、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同時,還要在設計中注意“遵守教學過程的邏輯性,以保證學生的學習能夠有序的進行。”
二、小組學習的實施
經過實踐和經驗總結,為小組學習提出如下實施方法:
1.領會“小組學習”的內涵,科學分組
合作不是學生空間距離近了就可以得以成功進行的,教師要明白深層次上的合作是情感、認知的合作,是心靈的合作。因此要想使小組學習有效進行,教師必須注意科學合理的小組結構。科學分組是小組學習的基礎。人數一般四到六人,太多會大大減少每個人參與的機會,而太少會影響合作優勢的發揮。分組首先要注意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生之間相處的關系密切程度,要充分發揮新型教學法的人性化特點。然后要考慮同一組的成員,學習成績盡量有梯度,這樣可以實現互幫互助,使得每個成員的個人價值得到充分發揮,成員間相互依存。再次分組最好不采用永久性的分法,完成一單元盡量重新分組,因為英語教材每個單元的話題獨立性比較強,同一個學生很有可能對不同話題產生的興趣點不同,這就需要重新尋找自己的討論伙伴。經過實踐,外語教學中采用科學分組、小組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和語言交際能力。
2.營造愉悅的課堂氣氛,挑選合適的教學內容
英語教學當中,由于語言學習的特殊性,教師更應該將影響小組學習的不利因素控制在最小的范圍之內,努力營造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大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觀點看法,令學生倍感課堂之親切。另外要避免給學生安排的內容過難或過易,在備課時,要全面考慮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簡單的知識點可以安排學生獨立學習,對于復雜的且難度在學生可接受范圍之內的內容可安排學生合作討論,共同解決,這樣才是有價值的小組學習。
3.合理安排學生思與討的時機
當今先進的學習理論,以及國家倡導的素質教育都提倡“以學生為中心”,這就要求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自我發展時間。在合作之前要給學生充分的機會進行思考、研究,然后再留下合理的時間讓學生商討、相互交流。要重視學生間以及師生間多角度多邊的互動,從布魯納發現學習的理論出發,使得小組學習成為學生自覺參與、主動思考、熱情討論的建構知識的愉快的過程。
4.正確定位
為了積極推進英語教學改革,教師應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重新給自己正確定位。小組學習中,教師應首先成為整個學習過程的設計者和策劃者,對教學步驟進行合理排序,學生合作內容難易程度精心挑選,以及分組活動的時間、形式等都要認真策劃。其次教師應該同樣是一名合作者。小組學習不僅僅是學生間的合作,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更應該參與到學生當中,積極與大家進行合作,最大程度的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調動學生多邊互動的情緒。最后,從宏觀上講,教師應該是整個合作活動的監控者。在實踐當中,學生分組學習會出現許多情況,如小組成員間意見分歧導致矛盾產生,學生參與程度懸殊大,個別學生“搭順風車”等等,這都需要教師敏感發現,及時處理,使小組學習活動順利有效進行。
5、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競爭意識、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發展。
“合作學習” 滿足了學生對歸屬感和影響力的需要,發揮了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信息的多向交流,創造了多維互動的思維平臺。教師應如一盞明燈,一支紅燭,以自己的光和熱去感染、教育下一代,將學生放在教學活動的中心舞臺,把課堂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真正地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和自主性,培養了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是培養學生學會合作的重要途徑,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一、合作學習出現的問題及看法
此前,筆者曾經參與過不少的聽評課活動,就發現不少的課堂上出現了一些無效或是低效的合作學習。幾乎所有的課堂,特別是公開課,都可以看到小組合作學習。好像凡是有效教育,就必須有合作學習,只要沒有小組互動,那就不是有效教育。于是乎,就出現了有的把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形式,一種點綴,只用兩三分鐘時間,學生還沒有真正進入學習狀態,就草草收場;有的看似全員參與,實際上是好學生一統“天下”,學習困難的學生“袖手旁觀”;有的小組合作學習,學生不會傾聽,不會合作,課堂幾乎處于失控狀態,教師缺少組織教學的策略;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來不及舉手回答,便七嘴八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是眾多課堂上存在的司空見怪的現象。對于這種現象很多教師因其擾亂了秩序井然的課堂,影響了教師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于是乎,就想方設法來封堵學生的回答;有的課堂氣氛似乎很活躍,其實思維含金量很低;有的重視對合作結果的評價,忽視如何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導……教師在課程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使用方面缺乏主見,盲目趕時髦,形式化,課堂表現為“散亂的活躍”,如表面自主,無效合作,隨意探究,濫用表揚,盲目綜合,無度開放,曲解對話,削弱基礎,等等。學生活動量大了,但思維含量少;有的教師實施合作學習的方式僅僅是讓學生討論討論。所討論的“問題”是否有討論的價值,難度如何,也沒有充分考慮。教師既不指導學生如何相互交流,也不監控學生在小組內的交往活動,只是鼓勵學生熱烈討論。課堂氣氛倒是活躍異常,學習效果如何可不敢說。學生中也不乏有見地的發言,但更多的是人云亦云,瞎鬧哄。有的學生趁機閑聊,小組活動成了他們的“避風港”;有的小組長包辦小組活動;有的小組爭吵聲音太大,嚴重干擾別人,教師卻常常緘默無語,成了旁觀者,顯然,這樣的教學行為是無效或低效的。對于這些誤區,筆者有一些粗淺的看法; 首先要考慮合作的必要性,合作學習要處理的是個人力量難以解決的問題,通過合作學習提高個人的能力,使學生逐步體驗到大家友好相處、合作的威力;其次要考慮合作的可能性,也就是說,合作學習的內容應該是學生力所能及的,是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的,并與他們的智力、經驗、知識結構等水平相當。
二、為課堂教學確定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
為了讓教學活動能有成效,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做到“的放矢”。要針對教學活動的內容,選擇一些具有針對性、發展性、綜合性的目標。如:在學完童話《犟龜》后,為了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讓他們掌握童話的主要特點,設計一堂《龜兔第二次賽跑》故事創作活動,并確定了以下目標:①弄清楚龜兔第一次賽跑的主要內容。 ②確定故事的結局。③設計故事的主要情節。目標設計的明確與清晰,便于在教學中落實與檢測。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能否在教學進程中通過哪些具體環節來予以“兌現”。
三、幫助學生選擇適合教學活動的材料
參與式教學是一種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活動方式,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提供給學生的學習材料應該是有適當開放性的。比如,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電子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也可以是報刊雜志上的,還可以是網絡上的……當然也可在課前布置讓學生自己搜集準備一些材料。選擇材料時,還應注意要緊緊圍繞學習目標,盡可能提供給各小組不同的材料。比如,在學習《空城計》一課前,布置讓學生搜集關于《三國演義》及孔明的資料。結果學生的收獲不少,他們搜集了許多關于作品及故事背景的內容,在課堂上,各個小組分別進行了精彩的展示,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創設了良好的情境。
四、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參與式教學以分組活動為主,分組的方式按活動的目的而定。分組的方法較多了,比如,可采用報數分組、性別分組、游戲分組等形式。教師作為活動的組織者,要及時的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隨時調控活動的進程。所以,就要求教師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較強的組織能力。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承擔的任務比較重,擔任的角色也就比較多了:
(1)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巡視課堂,解答學生對活動程序有關的問題,并幫助那些有偏離主題傾向的小組,使他們及時回歸學習的主題。
(2)做學生學習的激勵者。鼓勵各個活動小組的學生各抒己見,集思廣益。積極探討,共同合作,通過探究共同得出問題的結論。
(3)做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者。調控課堂的活動節奏,及時督促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
(4)做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在學生討論最激烈、情緒最高漲的時候,關注學困生,關注弱勢群體。鼓勵那些不善言談、不敢發言的學生積極參與小組的學習活動。
(5)做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合理掌握教學活動的進程,及時為學生的小組學習掃清障礙。對小組內合作探討出的新結論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
(6)做學生學習成果的總結者。認可學生的學習新成果、新結論,并且及時的小結。
當然,這些僅僅是一堂參與式教學活動設計和操作的理論方面的經驗總結。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還有許多新的、具體的問題亟待我們去解決,這就在于教師的知識儲備、調控能力,組織能力的高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