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8 07:46:3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互聯網創業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互聯網思維與傳統技術創新推廣思維的融合模式1、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的目標與方向。與互聯網思維的融合:一是基于互聯網思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泛團隊集群研究為平臺,打破部門地域、技術領域界限,體現群策群力的技術創新與推廣思維模式。二是基于互聯網平臺,以技術“物化”創新與推廣為導向,以簡約化創新與技術標準化信息傳遞為目標的推廣思維模式。三是基于農業物聯網與互聯網融合,以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網絡在線展示與標準化技術在線自助培訓推廣新模式。四是基于移動互聯平臺,集成農業政務信息、技術與市場信息、農資產品、農產品配送等功能,建立模塊化、菜單化與技術推廣定制的農民電商園、智慧農民手機卡的技術推廣與產品營銷云服務平臺模式。2、建立面向農戶、農業企業的農業科技推廣云服務平臺。以互聯網思維實現農業技術的泛推廣,須統籌建立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大數據庫,建立國家級或省級區域性的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云平臺。在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云平臺運作前,必然要回答建立哪些類型的數據庫,由誰建?建立后的數據庫怎樣為農業生產發揮作用?如農業產能數據、農產品市場價格信息、技術創新成果數據、農業生產技術數據等,做好云平臺的頂層設計。其次,通過推廣服務云平臺,解決好農業技術創新與推廣的結合點、云平臺服務方式與農技人員、農民的結合點以及農技人員與農民的結合模式;第三,要解決技術傳播與互聯網媒體、微媒體的結合方式,使盡可能多地覆蓋更多地區、更多領域、更多農戶。3、農業技術創新成果的標準化信息傳遞與推廣。與互聯網思維融合的農業技術推廣模式,必然要求提供標準化的技術信息。首先,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要想到將農業技術成果變成數字化、可信息傳遞的網絡“產品”,變為農民、企業易于接受的圖片、動畫視頻、標準化文字等。科技管理部門要將提供適合互聯網傳播的數字化產品與各類農業應用型研究項目的評價考核掛鉤;其次,通過平臺集聚相關涉農科技成果,建立易于分類、檢索與推廣的農業大數據庫,實行全國范圍的農業大數據聯網互通;第三,通過線上與線下示范,以及手機推送App、微信平臺載體技術,讓農技人員、農民知道最新技術成果,實時了解市場行情,推進農產品產銷對接;第四,通過農民及農技人員互聯網應用后的口碑宣傳,擴大農業科技成果的應用,提高農業技術普及率。
二、互聯網思維對園藝科技創新與推廣的影響與實踐探索
(一)互聯網思維對園藝科技創新與推廣思維方式的影響1、園藝產業技術創新思路轉變。農民、農業企業對園藝產業技術創新的要求較高,對園藝產品的市場價格比產量更加關注。對園藝產業技術創新的思維逐步從傳統“品種--配套技術--加工”狹義的產業體系技術研究,轉變為從生產到餐桌,從農資供應、機械耕作、信息指導到物流配送的廣義產業鏈式研究。根據頂層設計、反向推導、目標公開、底層互動、跨界協作、系統集成、成果物化、迭展的原則,構建園藝產業科技創新大團隊、技術集成大平臺的互聯網創新思維。2、建立園藝技術物化與集成優化網絡化推廣的思維理念。在園藝生產中,更多的技術成果通過技術物化方式被用戶所接受,如種質資源以種子種苗的形式進行物化推廣,農業生產資料如新型農膜、基質、新型肥料、生物農藥、微生物制劑,以及新型設施裝備、新型農機等等本身就是物化成果;對于灌溉技術通過噴滴灌、水肥一體化系統實現,對于授粉坐果技術以提供蜜蜂、熊蜂、生長調節劑進行物化推廣;生物防治技術也可通過色板、性誘劑、殺蟲燈等進行物化推廣。即使對于難以物化的栽培技術,也可通過微電影、視頻、圖文教材、掛圖進行物化推廣。園藝產業技術,可以通過不同生產模塊,標準化的物化產品,提出不同設施、不同品種、不同區域的系列技術集成優化方案。
本報訊 2015年7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提速降費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互聯網+’行動計劃”專題新聞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張峰闡述了提速降費對支撐“互聯網+”行動計劃、促進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作用,簡要介紹了相關工作進展和下一步工作考慮并就有關問題回答了媒體提問。
張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步入“新常態”,建設高速寬帶網絡、推進網絡提速降費一舉多得,既有利于壯大信息消費、拉動有效投資,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又可以降低創業成本,為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推動“互聯網+ ”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張峰簡要介紹了2012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連續四年開展寬帶專項行動所取得的成效。張峰表示,雖然縱向看我國光纖覆蓋家庭規模、接入速率、4G建設等方面都有較大提升,但橫向看與國際先進水平、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期待還是有較大差距。在國際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形勢下,我國寬帶發展面臨著“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的局面。為此,亟待加快建設覆蓋廣泛的高速寬帶網絡,為小企業“鋪天蓋地”發展、大企業“頂天立地”做強提供堅實的網絡基礎。同時,張峰還介紹了幾個“互聯網+農業”的例子,生動說明了寬帶網絡對實施“互聯網+”的重要性。
張峰表示,《關于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印發后,工業和信息化部圍繞《指導意見》提出的三方面14項工作和細化的28項重點任務分工,全面部署、狠抓落實:一是督促基礎電信企業出臺和提速降費的具體措施,明確責任分工并加快實施;二是加快向民資開放電信市場,促進市場競爭;三是抓緊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寬帶建設支持力度;四是聯合有關部門抓緊研究方案,推動地方有效解決寬帶“入場難” 問題,切實保障寬帶建設通行權。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進一步加強協調,推動《指導意見》各配套政策措施盡快落地執行;強化定期跟蹤督查機制,督促企業按照承諾,務必落實全年網絡提速任務,年底前實現手機流量和固定寬帶單位帶寬平均資費水平都同比下降30%的目標,讓廣大用戶切實得到實惠。 (于杰)
一、引言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IT創新發展迅猛,IT領域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大量涌現,不斷激發出新的消費需求,成為日益活躍的消費熱點。2013年,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旨在推動居民消費模式向信息消費發展,破解原子消費對我國環境與生態保護的難題,促進“新四化”(信息化、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加快融合與發展。我國信息消費發展具有良好基礎和巨大潛力,但信息產品的設計、生產、服務與創新能力還遠不如西方國家,存在基礎設施支撐能力不足、產品和服務創新能力弱、配套政策不健全、體制機制不適應等問題,亟需開展與促進信息消費相關人才培養的體系建設,以促進消費升級、產業轉型和民生改善。
隨后,國家在2014年出臺《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從國家戰略導向上推動生產業,向結構調整要動力、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引領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提升。尤其是通過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在生產業的應用,鼓勵企業開展科技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發展服務于產業集群的電子商務、數字內容、數據托管、技術推廣、管理咨詢等服務平臺,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另外,產業結構升級中的重要一環是工業制造新現代化,要求傳統產業大力引進信息化、電商方面專業人才,支撐商務模式的改造與創新,這也對電商人才的培養提出進一步要求。
2015年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強調各行業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互聯網+商務”(廣義電子商務)的發展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加快推進“互聯網+商務”的發展,有利于激發創新活力、培育新興業態和創新商務模式,對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具有重要意義。這進一步明確了基于互聯網商務應用與高端人才需求的重大趨勢,對滿足互聯網商務模式設計、開發、構建、應用人才培養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本文聚焦于互聯網商務模式教學上的核心問題,提出通識教學、實踐教學以及研究教學三個層次的教學體系構建方案,并進一步從課程目標、教學形式、講授內容的基本要求、教學難點和重點、教學方法與考核方式、能力素質提升指標這六個方面予以探討,以期為“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培育滿足各行各業需求的新型商務人才提供參考思路。
二、互聯網商務模式
商務模式本質上是若干因素構成的一組贏利邏輯關系的鏈條,是商務戰略生成的基礎,商務戰略是在商務模式基礎上的行為選擇。價值主張、價值網絡和價值實現等要素之間的不同組合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商務模式。商務模式設計是創業機會開發環節不斷試錯、修正和反復的過程,是分解企業價值鏈條和價值要素的過程,涉及到要素的新組合關系或新要素的增加。
學術界,有關商務模式的研究大多與電子商務有關。Zott等的文獻研究也證實其研究的49個商務模式定義中,四分之一同電子商務有關。但學術界關于電子商務模式的概念沒有形成一個清晰的定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Morris將商務模式的定義歸為三類:盈利觀、運營觀和戰略觀。盈利觀認為商務模式是企業獲取利潤的邏輯; 運營觀認為商務模式是一種結構化的配置,強調內部流程和基礎管理;戰略觀認為商務模式應該從總體上體現企業的市場定位,跨組織邊界的相互作用和發展機會,強調競爭優勢和持續發展。
教學實踐中,Afuah 和Tucci認為,決定互聯網企業業績的因素有三個:商務模式、商務運作環境和變化。商務模式是一個系統, 整個系統運行的好壞不僅取決于系統各個部分,還取決于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同時商務模式各個部分的連接環節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些產業中,公司必須對它們的商務模式不斷創新,必須在其他公司迫使它們改變之前做出改變,這些能夠引起公司改變的機制成為“動力機制”。Afuah 和Tucci隨后將其構建的商務模式稱為“互聯網商務模式”,并建立了一個教學教材體系。
基于上述理論、實踐、教學上的研究與探索,亟需對互聯網商務模式的教學體系進行探討,為高校培養具有全局觀、戰略觀、實操能力的互聯網商務建設人才提供有效思路。
三、互聯網商務模式通識教學體系建設
(一)課程目標
互聯網商務模式教學目的是培養互聯網商務管理人才的基礎理論,并系統地討論互聯網商務業績的商務模式、決定因素、價值網絡、競爭環境、互聯網商務模式的組成、動力機制、評價方法及相關戰略及其應用。通過系統訓練,讓授課對象充分理解互聯網商務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互聯網商務相關內容的科學定義及其發展方向,從而提高自身參與互聯網商務實踐的能力。
(二)教學形式
互聯網商務是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且應用性很強,因此,應在教學設計上對互聯網商務概念、原理、模型和方法進行必要的講授,使學員理解應用互聯網為何能獲得競爭優勢。并且,注意理論聯系實際,通過經典案例討論、實踐操作、模擬演示、課堂思考等,啟迪學員的思維,把握最新動向,提高觀察、思考、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三)講授內容的基本要求
1. 掌握互聯網商務的基本概念、商務模式、價值網絡與環境因素。
2. 掌握互聯網商務模式的組成部分、動力機制與評價方法。
3. 理解互聯網商務模式競爭環境與宏觀環境的作用。
4. 能應用基本概念、工具對互聯網商務模式進行分析并制定相應的戰略。
(四)教學難點和重點
1. 難點。互聯網商務環境分析技術與方法、商務模式分析方法;
2. 重點。互聯網商務創業環境分析、商務模式變遷、商務模式結構組成分析等。
(五)教學方法與考核方式
1. 教學方法。討論教學+案例教學、頭腦風暴+實踐教學。
2. 考核方式。期末商業計劃書與案例制作、平時考核相結合,采用1:3:6綜合成績評定體系。其中10%為平時成績,包括出勤、課堂參與;30%為課程作業,包括新模式觀察與分析;60%為期末成績,以課程論文或考試形式進行。
(六)能力素質提升指標
通過系統的訓練與實踐,學員應具備的能力素質見表1,從0~5表示能力素質從低到高。
四、互聯網商務模式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一)課程目標
該體系旨在培養學生利用互聯網工具開展商務活動的創新能力與管理操作能力,掌握互聯網商務模式的構建與分析方法,認識互聯網商務活動中潛在的商機及陷阱,基于自身的資源優勢建立新的商務模式并開展商務活動。課程系統研討互聯網商務業績的決定因素、商務模式、價值網絡、競爭環境、動力機制、評價方法及相關戰略及其應用,提高學員參與互聯網商務實踐的能力。培養具備較好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強實際運作能力的互聯網商務模式開發與管理人才。
(二)教學形式
在教學設計上對互聯網商務概念、原理、模型和方法進行深入的研討,教會學員應用互聯網開展商務活動并獲得競爭優勢。同時,理論聯系實際,通過案例討論、實踐操作、模擬演示、課堂思考等,啟迪學員的創業思維,使學員了解互聯網商務的最新動向及發展趨勢,捕捉知識經濟環境中蘊藏的種種商機。
(三)講授內容的基本要求
1. 互聯網創業環境分析。
2. 互聯網商務模式結構組成。
3. 互聯網商務模式的構建。
4. 互聯網商務模式的評價。
5. 互聯網創業案例剖析。
(四)教學難點和重點
1. 難點。互聯網商務環境分析技術與方法、商務模式構建方法、商務模式的驅動因素。
2. 重點。互聯網商務創業環境分析、商務模式變遷、商務模式結構組成、價值網、戰略分析等。
(五)教學方法與考核方式
1. 教學方法。討論教學+案例教學、頭腦風暴+實踐教學、實驗教學+兵棋推演。
2. 考核方式。期末商業計劃書與案例制作、平時考核相結合。其中10%為平時成績,包括出勤、課堂參與;30%為課堂訓練實效考察,包括新模式觀察與分析;60%為期末成績,以商業計劃書編寫或案例制作形式進行。
(六)能力素質提升指標
通過系統的訓練與實踐,學員應具備的能力素質見表2,從0~5表示能力素質從低到高。
五、互聯網商務模式研究教學體系建設
(一)課程目標
該體系旨在培養面向互聯網平臺的商務模式的研究與創新人才。訓練互聯網商務模式的構建與分析方法,認識互聯網商務活動中潛在的機遇及陷阱,提升對競爭環境、動力機制、評價方法及相關戰略的研究、分析、制定能力。
(二)教學形式
通過案例研討、模擬演示、機會識別等,觀察與分析互聯網商務模式發展最新動向及趨勢,撰寫案例、培訓材料及商業計劃書。
(三)講授內容的基本要求
1. 互聯網創業環境分析。
2. 互聯網商務模式的構建方法。
3. 互聯網商務模式的評價。
4. 互聯網創業案例剖析。
5. 創新商業模式實訓。
(四)教學難點和重點
1. 難點。互聯網商務環境分析技術與方法、商務模式構建方法、商務模式的識別與創新。
2. 重點。互聯網商務創業環境分析、商務模式變遷、新商務模式構建。
(五)教學方法與考核方式
1. 教學方法。討論教學+案例教學、頭腦風暴+實踐教學、實驗教學+兵棋推演。
2. 考核方式。論文撰寫、商業計劃書、案例制作及平時考核相結合。其中10%為平時成績,包括出勤、課堂參與;30%為課堂訓練實效考察,包括新模式觀察與分析;60%為期末成績,以課程論文、商業計劃書編寫或案例制作形式進行。
(六)能力素質提升指標
通過系統的訓練與實踐,學員應具備的能力素質見表3,從0~5表示能力素質從低到高。
六、展望
互聯網商務模式本質上是互聯網利潤點、客戶價值、實施策略、動力機制等若干因素構成的一組贏利邏輯關系的鏈條,是互聯網商務戰略生成的基礎,決定互聯網商務業務的生死成敗。高校通過互聯網商務模式三層教學體系的應用與實踐,培養商務模式的分析、構建與創新人才,為我國“互聯網+”背景下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新經濟業態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陳燕武,鄧興磊.我國城鄉居民信息消費比較研究[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1).
[2]俞世峰.生態消費需求視角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路徑研究[J].理論探討,2015(04).
[3]辜勝阻,曹冬梅,李睿.讓”互聯網+”行動計劃引領新一輪創業浪潮[J].科學學研究,2016(02).
[4]孫艷霞.電子商務模式研究綜述[J].現代管理科學,2012(05).
[5]Zott C,Amit R,Massa L.The business model:theoretical roots,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research[C].IESE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 WP-862,June,2010.
“互聯網+”豐富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內涵。在產業層面,網絡化的協同創新平臺匯聚著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等優勢資源,大批小型企業成為創新的生力軍。互聯網突破了技術、地域、組織的界限,使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業態逐漸成長為新的主導產業,不斷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推動了產業創新。在企業層面,互聯網融入到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銷售服務、物流配送等環節,促進了生產、運營、服務等模式不斷創新。在生產層面,“互聯網+”運用扁平化、網絡化的管理模式,使協同制造成為重要的生產組織方式,催生了一大批網絡企業、虛擬企業。“互聯網+”時代,一幅幅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美好畫卷正在中華大地漸次展開,創新行為不再是少數精英的“專利”,“高手在民間”的理念被億萬大眾公認,“創新者———普通勞動者”共同體通過互聯網聯系在一起,迸發出財富涌流的巨大正能量。“互聯網+”拓展了中職學生創業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從教育內容上看,信息技術的勃興催生了一大批新興媒體,對中職學校創業教育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隨著我國移動網絡環境的改善和手機客戶端的普及化,手機網絡購物將逐漸成為網民的一種習慣。龐大的市場需求帶來了中職生創業教育內容的新拓展。中職生是較早接觸新媒體、能夠熟練使用新媒體的群體之一,“上網創業”將成為他們發展的新空間。從教育形式上看,“互聯網+”時代的信息集文字、圖像、音頻、視頻于一體,具有“立體集成”的特點。通過數據分析,能夠使創業教育更有針對性,有效滿足中職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從教育方法上看,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形態層出不窮,把我們帶進一個多媒體和自媒體時代,運用新媒體手段為中職生創業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二、順應時代潮流,創新中職生創業教育
(一)樹立“互聯網+中職生創業教育”觀念
2015年,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嶄新的時代要求我們牢固樹立“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觀念。
1.全面理解“互聯網+”的內涵
“互聯網+”經歷了從單純的信息傳遞向價值傳遞、價值創造發展的演進過程,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互聯網作為通用技術融入到政府管理、醫療衛生、金融業、零售業、傳統工業等領域,通過融合使經濟社會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互聯網+”促使人們的活動從虛擬空間向實體空間、由線上向線下延伸,突破生產要素流動的地域限制,形成了新的創新空間。
2.深刻把握“互聯網+創業創新”的時代特征
在科技革命和政府推動下,新一波創業創新浪潮逐步成形。一方面,以移動互聯網、新能源、生物、智能制造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蓬勃興起,不斷匯聚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另一方面,在政府大力推動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創業群體爆炸式擴大,創業投資、創業企業、創業平臺迅速增長,創業創新蔚然成風。“互聯網+”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緊密結合,為中職生創新創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3.樹立“互聯網+”時代中職生創業教育觀
“互聯網+”為中職學生創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只要擁有好的創意,打破固有的思想藩籬,中職生就能夠實現全新的創業突破。鑒于此,中職學校要定期召開中職學生創業教育研討會,邀請互聯網領域和創新創業方面的知名專家作輔導報告,分析中職學生創業教育面臨的新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新舉措。要抓好“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廣泛開展崗位培訓,引導中職學校教師不斷更新觀念,掌握新技術,帶動中職生創業教育邁上新臺階。
(二)利用互聯網技術創新中職生創業教育內容和方式
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促進了中職生創業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的一體化,為中職生創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中職學校要及時調整教育內容和方式,努力推動創業教育由教師主導的“任務本位”向學生主導的“主體本位”轉變。
1.搭建中職生創業教育互聯網新平臺
要發揮新媒體的創業教育優勢,抽調專職教師,成立創業教育專門機構。建立創業專題網站,實施校園網絡進學生宿舍工程,利用QQ群和手機短信、微博、微信等開展中職生創業教育。在互聯網平臺設置創業話題,鼓勵中職生參與討論,引導中職學校師生借助互聯網平臺獲取有用的創業信息和教學資源。整合網上輿論資源,為中職生創業教育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2.大力開展互聯網創業教育
建立創業教育研究團隊,研究移動互聯時代中職生創業教育的新問題、新機遇、新路徑。變創業教育教學課堂為微課堂,進行精細化創業教育設計,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研究式、發現式等生動活潑的教育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堅持“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邀請互聯網企業高管到中職學校開辦專題講座,傳授互聯網創業技術;定期組織中職生走出校園,參加創業實踐,滿足中職學生創業的個性化需求。
3.利用互聯網為中職生提供優質的創業服務
深入推進中職學生創業信息網建設,利用新媒體及時、便捷、高效的優勢,有效降低中職學生創業成本。利用大數據,準確掌握中職生的具體情況,實行“一生一策一項目”動態管理,精準著力,加大對中職生創業的幫扶力度。以“課堂思辨”為核心,以“網絡互動”為平臺,以“大賽訓練”為抓手,向創業中職生提供創業輔導及投資融資支持,推動中職生創業項目高速成長。對離校未就業中職生持續提供創業信息和服務,切實做到“離校不離心、項目不離棄、服務不離線”。
(三)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創業教育模式
互聯網的發展打通了文明融合的渠道,必然帶來中職生知識結構的優化和創業能力的提升,為推動中職生創業教育模式的創新提供了催化劑。
1.中職學校要積極構建“互聯網+中職生創業教育”模式
充分運用“課堂思辨+網絡互動+大賽訓練+創業實踐”的4G創新創業教育方法,推動中職生創業教育從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生學、以輔導為中心的“幫”學生學、以論文為中心的“讓”學生學,演化為真正以人為本的“向學生”學的4G教育模式。搭建“實踐導向”的中職生創新創業網絡平臺,推動中職生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與創新實驗平臺、創業實踐平臺的對接和融合,匯聚創業教育要素和資源,完善與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推動創新實踐與創業教育協同發展。以虛擬網絡為載體,模擬真實的創業情境,逐步提高中職生的創業素質。
2.中職學生家長要全面參與創業教育過程
中職學生創業,家長提供的不僅是資金,還有精神激勵。教師要鼓勵中職生經常與家長促膝談心、交換意見,把自己的創業需求告訴父母和親友,共同商討創業良策、選定創業目標,一起面對和克服創業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在互聯網時代,中職生家長可以通過微信、微博、QQ等方式與學校建立聯系,跟蹤了解學校創業教育的規章制度、教學計劃和學生近況,并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幫助中職學校提高創業教育質量。家長們還可以積極探索并建立一個能夠相互溝通、交流意見的互聯網平臺,有組織地為中職學校創業教育提供建設性意見。
一、新型農民工創業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農民工對政府開辦的創業培訓并不感興趣,培訓內容以經營管理層面的理論知識為主,實踐性較差,政府創業培訓往往是為完成任務而培訓且目標單一,與農民工實際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創業是有風險的,很多農民工是初次創業,對創業風險準備不夠充分,對風險估計不足,以至于很多農民工在創業和就業之間猶豫不決。由于農民工長期處于低端工作崗位,因此,他們參加創業培訓更多地關注初級操作技能,他們很多知識都是在工作中不斷積累的,他們更關注就業教育,對創業培訓教育并沒有那么重視。年齡在25-35歲之間的新生代農民工有著強烈的創業愿望,對新生事物,特別是對互聯網知識比較感興趣,這種創業意識對創業者來說是一種寶貴財富。因此,需借助互聯網,加強對農民工創業知識培訓,培育農民工開拓創新能力和把握市場信息能力,但目前的創業知識培訓顯然不能滿足這種需求。創業教育需要不間斷進行,需在一段時間內多次強化培訓,培訓時間需要滿足要求。然而,由于經費問題和農民工自身比較看重眼前利益等原因,大部分參加創業培訓的農民工僅參加過一次培訓,培訓時間較短。培訓機構對于農民工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能及時提供幫助,培訓缺乏連續性。創業教育方式不能滿足農民工多樣化需求。課堂教學沒有針對性,創業教育涉及農業、教育、勞動和鄉鎮等多個部門,各個部門之間分工不明確,且單個部門的資源有限,未能對多個部門資源進行整合。創業需要對行業、部門和社會力量等各方資源進行整合,然而,各個部門之間缺乏統一規劃,相關部門各自為戰,沒有相應的組織管理機構對農民工創業教育進行統一指導和培訓,加上農民工手里沒有項目和信息平臺,以至于農民工在創業方向上很迷惑。政府在農民工創業方面的導向出現錯誤,政府部門往往急功近利,注重眼前利益,希望農民工能做大、做強,成為農民企業家。因而,培訓也陷入精英教育誤區。農民工創業教育需要有相應的教育基地,但目前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不強,場地等教育基礎設施不全,純粹針對農民創業教育基地非常少。
二、基于“互聯網+”的新型農民創業教育ST分析
(一)基于“互聯網+”對新型農民創業教育的優勢(S)分析
1.及時有效對創業需求做出客觀分析
把創業信息及時、有效地通過互聯網出來,農民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在網上有針對性地查詢收集產品信息,比如,產品價格、產銷走勢以及所需技術等信息,互聯網可以使農民主動地獲取相關信息,減少創業的盲目性。同時,農民自身的創業需求信息也可以借助互聯網表達出來,借助互聯網農民工可以快速把握自身需要的商機。商機和其他創業信息有助于農民工對創業是否可行進行全面分析,使整個創業項目更具有前瞻性。農民創業信息主要集中在產品供求關系和生產該產品所需的實用技術這兩個方面,體現農民工對創業信息需求的針對性,而互聯網恰好能滿足農民工這一需求。借助互聯網農民工可以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地建立通暢的信息渠道,多渠道反映市場供需情況,以此解決創業信息不對稱問題。傳統獲取創業信息渠道主要有兩個:一是人際關系傳播;二是政府機構相關信息。前一種傳播信息渠道主要受到個人人際范圍影響,真實性和可靠性也受到影響,并且具有不穩定性;后一種傳播渠道的速度較慢,信息相對于市場變化顯得滯后。
2.基于“互聯網+”的創業教育能有效打破時間、地點限制,方便交流
創業教育是個持續過程,需要對創業教育持續跟蹤才能有效解決農民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保證創業教育質量,提高農民創業熱情,發揮創業吸收勞動力的作用。傳統創業教育受到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想創業的農民不能隨時參與創業教育活動,只能寄希望于政府能多舉辦幾次創業教育培訓、延長培訓時間以及對創業教育培訓后的后續指導。借助互聯網進行創業教育可以充分發揮互聯網實時性和隨時性的特點,既打破教與學受到的時空限制,也使得后續交流指導有了保障。農民可以通過互聯網直接與專家進行交流,專家通過互聯網對農民進行創業前、創業中的各項指導服務,及時解決農民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農民通過互聯網實時關注產品市場行情,從而對創業生產決策進行策劃,并通過與其他農民之間實現資源共享,共同創業。
3.借助互聯網整合農村市場,拓寬創業教育范圍
面對廣大農村市場,農民對整個市場信息把控不完全,需要進行整合,而各個地方的農村市場主體需求是不同的,具有階段性和個性化特點,因此,借助互聯網整合農村市場相關資源,通過對當地農民生產經營活動相關信息主動搜集,完善創業信息搜集和渠道,只有農業信息規范、標準,才能對農民需求做出正確分析,從而篩選出符合當地特色的創業信息供創業者選擇,并進一步完善農村勞動力市場信息流動機制。“借助互聯網對信息的搜集、加工和功能,創業教育信息、服務和技術指導都能通過互聯網實現,形成信息收集和制度,為農民創業提供有效信息服務,并加強引導服務,從而拓展創業教育范圍”。
(二)基于“互聯網+”的新型農民創業教育的劣勢(T)分析
1.借助互聯網對農民創業教育受到地域限制
在前文所說的借助互聯網可以打破創業教育的地域限制主要是從后續跟蹤指導的角度來論述的。而這里所說的地域限制主要是基于互聯網對農民創業教育受到網絡硬軟件水平影響。借助互聯網對農民實施創業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實現網絡“村村通”。但這對我國很多沒有通網絡的貧困地區來說,想借助互聯網對農民創業教育受到地域限制。在同一地區,創業教育也受到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影響,創業教育大多針對城市人口,對農民工就業培訓已經較少,針對農民工創業培訓更為薄弱,以至于農民創業培訓經費明顯不足,進而導致農民創業教育基礎設施和培訓手段都跟不上需求。不同地區,創業教育的經費、師資、創業信息等不同,造成我國很多農村地區創業教育環境差,特別是我國中西部地區網絡覆蓋率還有待提高。
2.借助互聯網對農民進行創業教育需要一些輔助方式
借助互聯網對農民進行創業教育的前提是受教農民都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但農民的信息素養往往不夠,這種完全脫離傳統課堂形式的教育對農民有一定難度。所以,借助互聯網開展創業教育不僅需要網絡覆蓋率較高的基礎設施建設,更需要提高農民的信息素養,這需要一定時間,在這段時間內需要傳統授課方式輔助創業教育,傳統授課方式有著時間短、見效快的特點,因此,通過面授方式讓農民具備一定的信息處理技能,促進其在互聯網環境下自主學習。
3.借助互聯網開展創業教育缺乏激勵和監督機制
傳統方式對農民開展創業培訓主要選擇在農閑時,以集中培訓為主。但由于現實原因,農民基本上沒有太多的閑暇時間,在現代社會條件下,農民的流動性增強,愿意接受創業教育往往也是因為正在從事某項工作,但時間上無法保證,由于自身各種原因往往不能完整地接受創業教育,因而無法保證創業教育質量。借助互聯網開展創業教育有著傳統教育無法比擬的優勢,但需要將創業教育與激勵和監督教育相結合。需要設計和實施相應的激勵措施,激發農民學習動機和積極性。同時,承擔農民創業教育的培訓機構也需要有較大靈活性,設計出更接近農村實際的培訓機制。
三、構建基于“互聯網+”的新型農民創業教育發展模型
(一)構建農民創業教育發展模型的前置條件及相關要素
隨著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現代化不斷深化推進,我國農村大部分地區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地區的很多家庭已經有互聯網接入,為廣大想創業的農民提供技術保障。農遠工程項目使得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作為新型農民有了市場意識,也有了通過網絡來解決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的意識,逐步提高農民的信息素養。以上條件是構建基于“互聯網+”的創業教育發展的前置條件。在前置條件得以滿足的條件下,互聯網視角下的農民創業教育模型主要由四個部分組成:一是信息資源的獲取;二是信息資源交流;三是根據獲取的資源和交流信息進行在線學習;四是對學習過程的反饋評價。基于“互聯網+”的創業教育模型有三個主體:一是新型農民;二是互聯網;三是創業教育專家。創業教育的目標是使農民具備創業知識和技能,滿足創業者創業需求。模型中的新型農民主體主要是指接受過基礎教育的初高中應屆畢業生和城市返鄉農民工以及農村其他剩余勞動力。創業教育專家主要指高校教師、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所以及已經創業成功的農民,主要是對創業教育過程進行指導,對創業教育實施結果進行評價,完善創業教育過程,促進教育目標得以實現。創業教育四個組成部分構成一個整體的創業教育過程,農民通過互聯網提供的信息自主學習,并與專家相互交流,得到專家的反饋后再次學習。在前文已經分析到利用互聯網進行創業教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模型需考慮面授輔導、廣播電視等多種輔助教育手段來保障創業教育得以實施。
(二)基于“互聯網+”的新型農民創業教育模型的闡釋
1.新型農民通過互聯網信息進行自主學習
網絡信息資源是利用互聯網進行創業教育必備資源,這些可以自由獲取的互聯網信息資源將被學習者主動獲取。農民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及時、全面特點,獲取產品供求信息并結合自身所掌握的資源和興趣篩選符合自身需要的創業信息,這些最新市場資訊、行業創業信息,讓農民及時準確了解市場情況,滿足個性創業需求,減少創業風險。農民在利用互聯網獲取相關創業信息后,便進入自主學習環節。農民利用互聯網平臺自主地接收信息進行學習,與傳統自主學習相比,利用互聯網進行自主學習是一種手段。互聯網為農民學習提供符合本地創業特色的教程、多媒體、視頻等形象、生動的創業信息資源,讓農民能掌握每一次學習內容,把握學習重難點。“農民可以通過觀看視頻,查看課件等方式開展自主學習,并通過網絡資源的及時性實現同步學習,使學習更加靈活和自主”。農民在學到優質教學資源的同時,也提高自身的計算機應用水平。
2.新型農民借助互聯網與專家和他人進行異地交流
農民與他人進行互動交流對于互聯網視角下的創業教育至關重要。互聯網的實時性使教學突破時空限制,促使創業教育后續跟蹤更有保障。創業教育模型設置交流信息平臺為農民與專家交流提供條件,幫助農民及時解決農民在學習和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農民利用互聯網平臺與專家進行異地交流方式分為實時和非實時。實時交流指農民隨時提問,專家及時做出相應的回答;非實時交流是指農民提出問題后,專家集中時間給予回答。專家在回答農民遇到的問題除了直接解答,還可以提供相關參考資料。利用互聯網建立論壇,讓農民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論壇中,等待他人和專家回復,方便對問題長期深入地探討。利用互聯網進行創業教育,方便農民之間相互交流,互聯網為農民之間相互交流提供協作平臺。農民之間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他們之間借助互聯網提供的文本、視頻傳輸與共享等形式多樣協作方式,共同學習、群體溝通,以團體成員角色開展多項交流,比如,農民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創業成功經驗,以此提高農民自身的生產經營水平。
3.專家借助互聯網對農民創業學習效果進行反饋評價
反饋和評價具有導向功能,通過對參與者的反饋和評價可以促進參與者改進活動設置。通過反饋評價功能促進農民反思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一步改善網絡環境,從而促進農民自主學習。在整個反饋評價過程中,專家是主導。首先,專家對農民自主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及時反饋,并對問題進行分類反饋給農民,為農民提供更為全面的供求信息,利用互聯網對農民評價反饋功能設置,優化互聯網對創業信息分類管理,促進創業教育資源更新,及時更新市場咨詢,進而優化互聯網服務。通過互聯網評價及反饋功能促進創業教育更能接近當地農民生產經營活動,推動農業信息標準化發展,并結合各地特色信息為農民創業服務,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的創業教育機制。
4.利用其他手段輔助互聯網創業教育
“互聯網+教育”對于促進教育,特別是創業教育發展有著巨大優勢。但傳統教學仍然有著其獨特的優勢,特別是對于信息素養不高的農民來說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為此,通過農村以及普及的廣播、電視作為創業教育的補充,非常適合農村創業教育實際情況。對于想獲取一技之長的農民來說,傳統廣播、電視教育以及面授教育更具有優勢。因此,在一些條件成熟地區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實施創業教育;但在我國中西部貧困、落后地區,以及不能利用互聯網進行創業教育的農村地區,可以通過傳統教育方式引導農民認識互聯網,并學習使用互聯網。
作者:張理暉 單位: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彭希林.新農村建設中培養新型農民問題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18.
今年以來,全國已有82%高校開展了創新創業教育課,大學生參與創業創新活動的人次達到300余萬人次。如何培養具備創新創業型的人才,是高校在人才培養工作任務中面臨的嚴峻課題。本文積極探索“互聯網+”條件下高校畢業生創業教育工作的新路徑,促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發展。
1 我國高校畢業生創業教育現狀
新形勢下,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正著手改善、提升教學水平和質量,但在開展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諸多不可忽視的問題,具體表現為:
1.1 教學內容與形式不到位
課程教學是對高校進行畢業生創業教育的主渠道。當前,高校創業教學內容主要圍繞教授創業知識、鍛煉創業能力、培養創業精神和傳授創業規律等方面,這些教學內容屬于“創業通識類”課程學習。在專業教學上,多數高校的創業教育不能與專業教學緊密融合,因此,在激發畢業生的創業意識,提高其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影響了高校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當前高校通行的創業教育課程存在的共同缺點是,在引導學生根據專業特長進行創業上,缺乏多樣化的分學科創業課程,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兩條腿走路”。在教學形式上,互動體驗式的實訓方法和手段不足,對畢業生實踐創業過程的學習還亟待加強。
1.2 師資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
創業教育本身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是集社會學、教育學、管理學、心理學及相關專業技術知識和能力的復雜學科。創業教育施教者不僅僅是創業教育的研究者、實踐者,還是創業教育的具體組織者。當前,高校對畢業生缺少創業教育的學科體系,教師只能照本宣科,專業教學中不能有效地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創業教育不能吸納優秀的專業教師。教育者不具備結合畢業生實際、立足本土環境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能力,實際上任課教師要么缺乏實戰經驗,要么沒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大部分教師在進行案例分析時都是紙上談兵[1](p.55),甚至沒有任何在企業的就業經歷,不能有效激發畢業生創業的熱情。此外,創業教育缺乏像就業指導、思政教育一樣強有力的制度認同,對教師的考核機制也缺乏制度保障。
1.3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不徹底
2012年3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要“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從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實施過程看,高校普遍沒有形成或建立統一且與創業實踐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案,在人才培養工作中,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學體系的融合度明顯不足。由于創業教育課程尚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高校在人才培養工作中,如何通過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在強化創新創業實踐,形成創新資源集聚、創新人才輩出、創新活力迸發的教育局面,造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打破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并依托網絡提升創新創業教育水平,已經成為我國高校的迫切任務。
1.4 創業教育理念不能與時俱進
當前高校對畢業生的創業教育,存在兩個極端:一是創業教育就是教學生創業,創業教育等于就業教育;在教育實踐上,主要集中在對畢業生創業信息的提供、創業政策法規的解釋以及具體的方案技巧等的教育,具有完整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將創業教育納入學校教學計劃、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開展創業活動的高校還極少,二是極端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就是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學習創業常識與方法,把創新創業教育等同于生涯教育。多數高校目前熱衷于開展“創業計劃大賽”、參與“創業設計活動”,設立創業中心等。這些教育方式,難以平衡注重知識學習與素質能力提升兩者關系,這種教育理念下,多數高校畢業生成為創業的“看客”。
2 “互聯網+”對高校畢業生創業的影響
未來“互聯網+”行動計劃應用將重點促進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制造業、生產業等的融合創新,發展壯大新興業態,打造新的產業增長點,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環境,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增強新的經濟發展動力,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1 “互聯網+”對創業教育方式的影響
隨著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的不斷深入,“互聯網+”正日益成為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互聯網+”推動了畢業生創業教育方式的革新。在“互聯網+”引領下,高校創業教育模式正在逐步從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生學”,以輔導為中心的“幫學生學”,以畢業論文為中心的“讓學生學”進化為真正以生為本的“向學生學”的教育方式。創業教育不僅僅在固定的教室里,之前受地域限制的教育資源加速向虛擬化、開放化、分享化等方向轉變,同時也使得畢業生的創業教育實施者為學生隨時、隨地、按需提供教育服務成為可能,這就給傳統的創業教育帶來了徹底性變革。“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業教育是基于大數據、新媒體的教育,以教育的信息化推動教育變革創新,加強了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使得創業教育實施者發生了改變,政府、企業、創業孵化機構、就業指導機構等都可成為創業教育者。
2.2 “互聯網+”拓展了創業教育的理念
移動互聯時代造就了傳統行業在挑戰和機遇共存的境況下嘗試轉型。曾經視互聯網、電商為洪水猛獸的傳統企業都在以一種更為開放的心態迎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啟動了企業變革的進程,決不是修修補補,而是企業的重啟。作為高新的畢業生創業主體,必須在互聯網思維要求下,對企業的產業鏈進行重新審視,表現在創業教育理念上,不僅畢業生要在產供銷、人財物等經營管理全流程中學習應用互聯網技術,在高校人才培養目標上,還要體現出創業者憑借互聯網技術來推動業務轉型,推動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換句話說,我們培養的畢業生創I者不僅是企業家,同時還是互聯網時代的領導者。
2.3 “互聯網+”改變了畢業生創業教育的內容
“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的實踐發展的成果,它推動了經濟形態不斷地發生演變,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絡平臺。符號“+”意為加號,即代表著添加與聯合。“互聯網+”在高校畢業生創業教育領域,不僅改變了教育方法,還改變了教育內容,畢業生創業者們不僅要掌握傳統創業知識,還應塑就如何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域之中的能力。
3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畢業生創業教育的新思路
3.1 利用互聯網平臺,打造高校畢業生創業教育平臺
創業教育只有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與更新,才能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創業教育平臺是讓學生可以有方法、有途徑、有平臺去明晰自己的價值觀是否適合創業,并為學生提供指導。從QQ、微博,到APP應用平臺和微信,從精品課、MOOC,到資源開放課,可依托的網絡平臺越來越多,對于畢業生來說,創業知識的學習手段越來越便捷。高校可合理運用這些平臺,建立創業教育平臺,通過示范典型案例,分享創業經驗,提供創業幫助,解讀創業政策等,與畢業生進行深層次的創業交流。
3.2 變革“互聯網+”時代的創業課程內容
在“互聯網+”時代,高校的創業教育內容應由單純的傳授創業知識和技巧,轉向重在培養畢業生在創業教育過程中,學會利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行業產業緊密結合的能力,培育畢業生具備基于互聯網造就出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新模式的眼界。具w而言,高校創新創業課程中,應重在對“互聯網+”的戰略性和前瞻性的影響力的講解,把教學內容的核心放在對相關技術課程知識的設置,主要包括互聯網數據分析與應用,互聯網與行業的關系、互聯網與業務開展、互聯網與企業營銷等,以此開拓畢業生創業思路和探索網絡的能力。打造“線上與線下”雙線教學,采用網絡教育、模擬創業、創客教育等形式,為學生接受知識和轉化創業教育內容提供空間。
3.3 深化創業教育的主體
高校應當立足于學校本身,搭建立體的創業教育師資平臺,充分融合利用外界力量,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創業教育團隊,組成高校、政府、企業合一的人才專家網,為創業教育提供資源。政府部門要為高校創業教育提供個性化扶持,針對高校畢業生缺乏社會經驗、原始資本、企業管理和銷售渠道等情況,開展互聯網創業實訓、網上模擬運作、孵化培育等公共教育。高校還需鼓勵并引進民間企業,取長補短,實現優勢互補,對畢業生開設有針對性的創業教育服務,進創投基金,,調動社會資本,將學生興趣、專業、行業與互聯網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傳統與新興相結合,通過理論知識線上學習和課堂學習,線下企業觀摩和創業實踐,實現創業教育的基礎知識和創業實踐兩方面的結合。
3.4 開展個性化創業教育
對高校來說,畢業生的創業教育不同于其他年級學生創業教育,主要以培育未來的企業家為教育目標。在“互聯網+”背景下,“+”催生了各種各樣的新業態。在這種形勢下,高校的創業教育工作,應努力開展個性化教育,通過將“互聯網”的創新創業知識和學生所學專業知識進行充分結合,來啟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2](p.173),結合互聯網所創造的行業領域的生命力,形成跨學科的教育課程群,將不同學科領域的教師、學生、企業人才、互聯網精英集中到課程群中進行創業教育,傳授畢業生個性化、數字化、智能化知識結構引領下的創業思維,使畢業生準確把握專業的個性化與“互聯網+”的應用性,在兩者交叉中尋求創業動力與機會。
參考文獻
[1]降雪輝.“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2).
[2]支侃買、馬永輝.“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時代金融,2016,(8).
作者簡介
張桐(1977-),女,河北省石家莊市,碩士研究生,河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高校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倫理學。
五官硬朗,衣著樸素,29歲的徐傳超看上去樸實沉穩。作為一名山東籍“學霸”,徐傳超16歲上大學,20歲讀研,23歲讀博。本碩博三個階段他都跨讀了不同的專業:從本科機械制造專業,到碩士光電子專業,再到博士供應鏈管理專業。“純機械的東西在未來社會可能會被邊緣化,未來很多都要和電子電腦結合。所以考研讀了光電子專業。”“未來社會,人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任何行業資源的全球化最優配置離不開物流運輸,所以博士選擇了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的物流供應鏈專業。”在學期間,他發表學術論文2篇,申請或授權專利累計達20余項。
天津市南開區西湖道的一家季蒔鮮生鮮超市里,擺放著煙臺蘋果、隴南蜂蜜、內蒙古土豆、玉田白菜等400多種農副產品。在這里,從廣西產地直采的蜜橘一斤只要1.9元,而對面的羅江路菜市場,同樣的一斤蜜橘售價3.5元。為什么價差這么大?用徐傳超的話講,是因為季蒔鮮實現了真正的“農超對接”。
“農超對接”就是把與超市有直接供應關系的生產基地與終端門店進行整體對接,減少了農產中間的流通環節。將原來“產地-合作社-長途運輸-一級批發-二級批發-菜市場”的6個環節,縮減到“產地-中轉站-超市”的3個環節,讓辛勤的農民增收,讓普通的消費者得利。“我們的商業模式就是搭建起‘農超對接’的種植可視化與過程可追溯的全渠道供應鏈管理體系。通過平臺的大數據分析指導產地的精細化種植和養殖,實現農產品的供給側改革。”對徐傳超而言,建立農產品超市僅僅是他創業的第一步,他的創業目標是打造基于農產品流通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
重塑一個行業,做一個產業領軍企業,早在2009年徐傳超就明確了人生發展規劃。“不可為了錢去創業,而是為成就一份事業去創業。”
“敢想敢干”是徐傳超自己用行動貼上的個人標簽。他總是習慣性地將思考對象放到宏大敘事中去考量。“未來,人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吃的也會更安全健康。很多資源將在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快速流動,這就離不開物流。”徐傳超說,“順豐、中通這些大企業在小件快運方面已經做到了很大規模。大件物流方面,德邦物流已是行業領軍企業。唯獨有一個細分領域還沒有發展成型,那就是生鮮和冷鏈物流。”
生鮮配送市場預期規模達到萬億級別,相對于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天貓超市、中糧我買網這類主要配送旗下網站的生鮮產品,面向的大多是高消費群體,其所覆蓋的市場規模相對較小。徐傳超認為,“國家統計數據表明,未來3至5年的冷鏈物流以21%的增長率發展,生鮮物流未來的發展前景
很可觀。”
創業經歷一波三折
2012年,如愿進入天津大學管理學院物流供應鏈專業讀博后,“物流”這個行業才從之前的設想中,真正進入徐傳超的視野,也是從“設想-理論-實踐”的轉變。“讀博期間的論文撰寫與項目實踐,讓我對項目從立項、分析、團隊協作完成等方面都有了很好的鍛煉,為以后創業點的選擇、團隊組建、對外合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徐傳超的創業并不順利。從博士二年級起,他就著手推進創業項目。一開始是做物流平臺,主要是做車貨對接服務平臺,由于經驗不足,投入資金90多萬元全都虧了進去。后來,他又轉型“生鮮物流平臺”。“當時互聯網創業風靡一時,很多實體行業都在想O2O(線上線下)轉型。”徐傳超想要打造一個生鮮物流平臺,對接蔬菜產地和社區零售菜販。然而由于對農產品銷售行業缺乏了解,再加上難以解決農產品挑選、分揀、運輸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第二次創業又以失敗告終,又虧了100多萬元。
談及兩次失敗的經歷,徐傳超顯得輕松又從容,“我一點都不擔心,我就覺得事做好了,錢自然會有的。”兩次創業賠進去的是父母為他準備婚房的錢。徐傳超笑稱,“我心態特別好,再大的挫折在我看來都不是事。”
每次創業失敗,徐傳超都會深入反思總結失敗的原因:物流平臺是只有信息流沒有資金流,所以難以成功;生鮮平臺是有資金流沒有穩定的盈利模式,所以難以持久。只要同時保證了資金流、物流與信息流的,通過提高效率與壓縮成本,自然會產生盈利與可持續性發展。
“食品的安全和質量是民生的保障,我覺得這件事夠我做一輩子的了。如果我一輩子只做這一件事,把這件事做好,那也是很有意義的。”徐傳超說。他認為,食品的天然化與健康化是個大的趨勢,關系到大多數人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問題絕對是一片創業的“藍海”。正是基于這樣的判斷,徐傳超開始著手“自營+合作”模式的商超發展。蔬菜、水果、糧油、米面與鮮肉全部自營。非標準化的產品,像饅頭、海產、烤鴨等與分包商合作經營。
兩年間,徐傳超輾轉走遍了七八個省市的幾十個農產品種植基地。種地的農民、跑長途運輸的商販、種植基地大戶、在街頭開蔬果店的老板……生鮮行業的每一個環節他都走進去、沉下去,去了解、去摸索。
現在,徐傳超自己做連鎖店,把從產地運來的各種生鮮在店內進行挑選、分級,“先用蔬菜做試點,逐漸推廣到水果和糧油米面,效果不錯。”現在,季蒔鮮平臺以每月新開一家連鎖店的速度發展。“我們一直堅持扁平化管理,整個管理層就6個人,沒有中層管理,除此之外我們還雇傭了300多名員工。”
“重塑一個行業,締造一個產業,要做就要做到行業第一。”這是徐傳超的創業理想。目前,季蒔鮮已經是天津市單體規模最大的連鎖生鮮超市。
目前,徐傳超正在積極拓展合作渠道,希望能夠對天津地區的部分老舊菜市場進行“生鮮商超化改造”。傳統菜市場面積大,農產品種類龐雜,購物環境比較臟亂,農產品的品質和菜價也很難得到保證。徐傳超希望通過現有的物聯網技術與運營經驗,運用互聯網平臺將菜市場進行提升改造,以現代化設計理念打造全新的菜市場購物體驗,形成“互聯網+菜市場”的新型社區菜市場平臺,使菜市場具備私人訂制、大數據應用、平臺導流、產品推薦等多種功能,從而實現“互聯網+菜市場”的服務擴展與數據轉換應用。目前,徐傳超已對西湖道菜市場進行升經改造,從菜價、購物環境、食品安全、產地直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得到周圍老百姓及區領導的高度贊同。
精準扶貧,解決農產品滯銷
2016年3月,山東煙臺紅富士蘋果出現大面積滯銷,季蒔鮮直接在當地預存了100萬斤蘋果。“我們現在店里的紅富士蘋果都是從煙臺產地直供,沒有進行包裝,沒有打蠟,絕對是真正的‘農超對接’。這也是我們未來重點發展的方向。”
未來,季蒔鮮將打造“一縣一品”的扶持計劃。針對不同縣區的地理位置不同,打造適宜的單品扶持計劃,以銷定產,定向采購,達到農產品的可視化與可追溯。
地理信息服務的目標,是讓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獲取任何空間信息。“數據、軟件、知識、模型、傳感器等與空間信息相關的資源,都可以放到網絡上進行共享服務。”龔健雅介紹說,支持未來地理信息基礎設施發展的則是地理空間信息服務網,即GSW(Geospacial Service Web)。
據了解,GSW是一種基于網絡服務技術和互操作方法,能使空間數據、處理軟件、傳感器和地學知識進行共享與交換的平臺。
相比傳統的地理信息系統,GSW通過以網絡服務技術為基礎的互聯網,借助高智能中間件整合多樣的地理信息資源,實現異構信息資源的整合與在線服務,從而根據用戶的不同需求提供各種信息。
比如國家減災災害應急系統,實現了災情專題數據與地圖服務的聚合與集成。人們看到的不僅是災情數據,還有災情的地理分布,一目了然。
智能制造裝備業是高端裝備制造業中唯一尚未被市場充分認識的金礦。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恒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恒在日前召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與發展高層論壇上如是說。他認為,我國應抓住機遇,大力發展智能制造裝備業。
“未來的制造裝備需要軟硬件結合,沒有軟件的支持,就是‘笨’裝備。我們需要改變重硬輕軟的觀念,增強提供全面解決方案的能力。”盧秉恒介紹,智能制造裝備是在裝備數控化基礎上提出的一種更先進、更能提高生產效率和制造精度的裝備類型,主要分為智能機床和智能基礎制造裝備兩大部分,具有感知、分析、推理、決策和控制功能。它可以將傳感器及智能診斷和決策軟件集成到裝備中,使制造工藝能適應制造環境和制造過程的變化。
而對于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的戰略布局,盧秉恒表示,應考慮“以點帶面,層次推進”的策略,首先以國家重大需求、與戰略安全相關的制造行業,如航空航天等應用領域為對象,重點研制若干類自動化基礎好、智能化要求迫切的制造裝備。同時,還要大力發展工藝優化與傳感器研究,發展可國產化的傳感器網絡系統,開發適合制造裝備的智能數控系統。
想要輕裝上陣似乎并不困難,促促銷、裁裁員就可以實現,但是“輕裝”以后的凡客,在2013年能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而且能夠繼續走下去呢?藥方是“調整”,“包括組織結構調整,人員結構優化,專注專業產品方向,集中消化庫存。”
――凡客誠品科技有限公司CEO陳年
“2012年是凡客發展的第五年,遇到擴張難題,一方面來自人員的膨脹,另一方面產品失控、沒有庫存周轉意識;再次運營基礎設施冗余。病因根源是管理能力跟不上凡客的發展。無視凡客既是一個時尚品牌公司,也是跨度最長的互聯網公司。”按照陳年的說法,凡客在嚴重的“人員膨脹、產品失控和運營基礎設施冗余”三大問題之下依然沒有“倒下”,除了因為“運氣好”之外,主要還是靠“整個電商領域的吹牛皮放衛星,似乎口水就能把自己飄到月亮上”。但顯然陳年也意識到,“運氣”不可長久,“牛皮”也有吹破的一天。曾經把產品線延伸到家用電器、首飾飾品、箱包鞋帽、護膚美容等各個領域的凡客,也開始在2012年底到2013年初開始,大規模地進行促銷“清倉”,“9元的鞋子、19元的電吹風、29元的外套”等等一些看似不可思議的價格出現在凡客的促銷活動中。“2013年輕裝上陣”成為了凡客“史無前例”低價促銷的最好解釋。而對于調整的目標,陳年目標也非常明確:“第一,目標全年業績增長50%;第二,爭取全年盈利。”
中國經濟總量現在雖然做到世界第二,但要看到,從某種意義上看是被做大的。
――紅豆集團總裁周海江
作為紅豆集團黨委書記、總裁,周海江在商海摸爬滾打多年,體會自然不少。“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我們許多企業是在為國外企業的品牌加工。例如,蘋果的加工廠,今天放在中國就是中國的制造業,明天人家移到東南亞,那就不是中國的了。沒有主動權做大就是被動的。”周海江說,“所以創立中國自己的品牌非常重要。有了自己的品牌,你才有真正做大的主動權。”
“現在我們很強調自主創新,這固然十分重要,但自主的核心技術需要有載體,最終需要放到產品之中,放到品牌之中。”周海江認為,“自主創新”和“自有品牌”好比飛機的兩個翅膀,少一個就不能起飛。
周海江建議,中國應注重打造擁有“自主創新技術”和“自有品牌”的“兩自企業”,要培育一大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擁有核心技術的世界性自主品牌。周海江說:“唯此,我們才能在市場經濟中擁有話語權、定價權,進而擁有劃分市場的主導權,使中國制造真正成為‘中國智造’,中國經濟真正實現由大到強的根本轉變。”
中國學者由于歷史的傳統,向來尊重長者、尊重權威,許多學者不敢提出自己大膽的設想,因為設想大膽就會犯上,就會與舊的思想和公認的觀點相抵觸,引起不滿和糾紛,甚至破壞當前的秩序。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立偉
周立偉回憶說:“三十幾年前,學術問題往往變為政治問題,這也是科學家不敢大膽設想的原因之一。”
創造性活動在任何科學文化領域都是人類進步的保障。在科學文化活動中,特別是在高校和研究院所,沒有流行強烈的懷疑風氣和質疑氣氛,是不可能有創造性的成就的。
談到科學史上的“造物主”,周立偉也有自己的見解:“作為一個唯物論者,與其相信上帝派了他的兒子基督來到人間拯救世界,不如相信上帝先后派了兩位使者,使人們認識世界,從迷霧中走出。第一位使者是牛頓,第二位使者就是愛因斯坦。”
“好奇心是求知的原動力,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周立偉指出。
對于創新,很多人往往把它等同于專利,等同于教授、博士、論文,但如果這是創新的話,那么中國互聯網創業做不了創新,因為沒有幾家公司有足夠的資源去做這些。另外,還有很多人老把創新狹義地定義成在技術上創造一個從來沒有的東西,其實那叫發明,而創新不等于發明,如果把創新等同于發明的話,需要每個人都成為愛迪生,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包括我本人和互聯網的大佬們,過去10年沒有誰無中生有地創造出了一項技術。
――奇虎360董事長周鴻
周鴻說:“隨著互聯網逐漸進入用戶體驗時代,用戶對技術越來越不了解,他們越來越不關心花言巧語的推銷,用戶最后認的說白了就是體驗,學會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持續的打磨、持續的改善是每個小公司都能做的,這就是我一直強調的微創新,而所有的顛覆性創新都是從微創新開始的。
顛覆性創新剛出來時候,缺點滿身,有太多的毛病,以至于沒有人敢投資,以至于大公司看不上,但是它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它在體驗上有了一個巨大的優勢。
我不是特別推崇所謂的藍海戰略,我認為藍海是你的一種心理狀況,如果一件別人做了很多年的事情,你改變一下,換一種做法,你可能就會發現全新的機會。
創新就是發掘一個從未有過的新鮮事物,如果因為人云亦云而打破自己最初的完整思想體系,必定功虧一簣。
――網易CEO丁磊
“網易作為一個公司,在互聯網做得還不錯的時候,我們會考慮自己的能力去幫助農村,這里用到了一種‘智慧’的技術,這種技術不是用在人身上,而是用在豬身上。把參數標注在芯片上,通過最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向用戶傳遞什么是安全的領先的養殖技術和品種培養技術。”丁磊說。
各位企業家、各位領導、各位同學:
大家早上好!
非常高興今天來到這個論壇,跟大家討論的這個題目是“創新創業與提高競爭力的關系”,因為創新是創業的一個基礎,所以我可能將主要討論創新方面的內容,創業方面則由方毅同學進行更多介紹。
今天向大家匯報四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個是中國創新的總體態勢。第二個是科技創新的規律,第三個是分析中國科技創新的大致趨勢以及主要特征,最后一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提出有利于創新創業的政策體系,特別是大學生和其他的創業者如何利用國家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這樣一個重要戰略的機遇,實現創業的夢想。
1 我國的創新發展態勢
中國創新發展態勢是非常值得關注的,第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是黨和政府的戰略謀劃、科學決策,中國已成為創新大國。同時,我們也在走向創新強國的過程中看到中國要解決的是原始創新不足的問題, “十三五”馬上就要到來,我們非常重視各位創新企業家和創業者,關注怎么提出原創的創業項目。我參加過很多大學生創業大賽,我們非常希望更有革命性創新項目的產生,這是我特別想強調的。當然我們大一點的企業還要重視創新資源的聚合問題,整合創新的碎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趨勢,所以它的主題就是協同創新,這是“十三五”中國創新里面要解決的兩大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去瞄準全世界最有創新和創業精神的國家,我認為就是美國、以色列和印度,他們將對全球的創新創業帶來重要的挑戰,這也是一個伏筆,就是我們要多學習美國、以色列和印度的經驗,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結論。最后是在黨和政府的組織下和全體創業者的共同努力下,要打造成世界的創新強國。
黨和國家非常重視創新,在十文件里面就鮮明地提出了“創新驅動”和“美麗中國”八個關鍵字。“創新驅動”就意味著我們要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并大力強調協同創新。在四個創新的詞里面,引進消化吸收創新做得非常好,集成創新也做得很不錯,但是原始創新和協同創新則略顯不足,我們的很多高鐵方面的創新都是來自集成,我們的互聯網方面的創新也是來自于集成。在四大創新中,我們要發揮消化吸收創新的優勢和集成創新的優勢,但是更加要強化原始創新和協同創新。“美麗中國”實際上要強化生態文明的概念,以前我們講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這次我們很重要地加了 “綠色化”,這是最近的新的方向,也就是說我們更多的創業創新項目需更加有利于環境可持續發展,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話題。帶動整個生態文明的轉型,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到生態文明的三大轉型,中國這方面要取得先發優勢。
為什么要創新?其實它來自于一些經濟發展理論的分析,著名的競爭力專家邁克?波特認為國家競爭力主要靠四大驅動,首先是要素驅動階段,接著是投資驅動階段,第三是創新驅動,最后是財富驅動。關鍵的部分就得是創新驅動,因為只有創新驅動才能帶來更大的經濟產出。我們知道只有不斷地有創新型的企業帶來很大的經濟價值,然后才能去推動這個社會大的進步。這里面我們非常關心的事情是在2030年之前要克服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如果沒有創新驅動,我們就永遠徘徊在中等收入陷阱這樣一個過程,我們需要進一步發展新的增長模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一個很大的要點就是通過前面所說的原始創新、集成創新、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途徑,強調關鍵技術的開發,帶來更大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體系,這就是我們整個的要求。
自主創新的重要意義,很重要的觀念就是要加快經濟方式的轉型,關鍵是要提高高新技術產業的附加值。另外,創新創業的轉型還不僅來自經濟的貢獻,它還很重要的是要支持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這是創新最新的趨勢。創新已經不完全是經濟意義的要求,它現在更多地來自社會和環境意義的要求,這也是我們現在創新非常重要的趨勢。
在黨和政府的整個組織下,現在整體的結果是非常好的。大家知道,我們提出創新型的戰略是2006年,經過8年的努力,中國的科技水平上升得非常快,論文數量已居全球第二,發明專利申請量已經連續四年全世界第一名,這是非常驚人的成績。這樣一個技術的積累程度已經非常高了,其實也為我們大學生創業提供非常好的技術條件。所以還是要鼓勵科技人員包括大學教授,去多發表好的科學文章,因為它是我們創業非常重要的基礎,給我們帶來很好的條件。
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環境不斷改善,特別是我們提出了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這樣一個重要的戰略,其實在全世界是非常少有的。如果大家有時間去北京中關村創業街,可以看到創業是非常熱鬧的景觀。我們以Bingo咖啡為例,它有連續不斷的24小時的創業大賽,在二樓就有兩三百平米的辦公空間,可是有三十到四十間的創業企業在里面做,非常壯觀,一個桌子就一個創業公司,三樓就有創業的路演和輔導。在這樣一個不是很大的創客空間里有這么大的創業情景,我覺得是非常驚人的,也就是在創新創業這樣一個大的支持下,中國的創新創業的發展競爭力已經非常強大。現在全國都在做創客空間的探索,這個會讓中華民族變得非常強大,在此,我作為中國人非常自豪。
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不斷完善,特別是國家創新包括區域創新非常強大,當然明顯最強大的兩大地區就是北京和深圳,成為中國最有創新的區域。如果說深圳是中國的硅谷,那么北京則正在成為中國的波士頓創業集群,北京在信息技術的創新和醫藥創新方面的潛力是非常巨大的。
我們現在尋找第三個,希望將來山東能夠成為創業中心的地帶、成為連接的橋梁,當然現在的其他地區也非常踴躍,浙江杭州已成為創新創業的示范點,這是非常壯觀的情況。美國只有兩極,就是硅谷和波士頓地區,在中國有多極,多極的地區都在做創新創業,這是中國創新非常重要的壯觀的一個情況。
我們在創新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除了傳統的兩彈一星、激光照排技術,改革開放30年我們在三峽大壩、高速鐵路、跨海大橋、超高速計算機、特高壓輸電、4G通訊、航天事業和探月工程方面取得了世界第一的水準。膠州灣跨海大橋水準已經超過了英吉利的隧道,浪潮計算也是非常厲害的,可以看到很多的成就跟山東的創新都是高度相關的。
我們整體研發的投入增長也非常迅速,在2014年中國的研發投入就達到1.3萬億人民幣,這是很高的投入,已經接近2.1%,國家對科技還是非常重視的。我們的授權專利增長也非常快,發明專利的增長數越來越明顯,而且今后把發明專利作為一個主要專利,這是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這也為創新創業提供非常好的技術的源泉,所以,怎么樣去利用這么大量專利數量,這是創業創新非常重要的技術基礎。
我們現在面臨的挑戰是,雖然我們創新投入很大,但是國際排名還不是特別好,需要進一步完善。歐洲的INSEAD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把中國排在35位,說明中國的創新國際競爭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當然,我們做這個排名并不是完全很準確的,沒有看到中國在創新創業在實施方面有更強的競爭力,所以我們不一定要完全去借鑒他的排名。但是仍需看到我們需要提升。在創新的區域分布方面,部分區域和產業的創新具有很大的競爭力,但是局部的擴展性的區域還不是特別多,我們需要進一步地增強。我們的創新還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地區,這樣的地區創新活力比較強,但是我們更希望看到真正有輻射能力更強的地區產生。我們在若干產業里面形成了關鍵技術,比如在通訊設備、高速鐵路和水利水電設備方面具備了國際競爭力,但是我們原始重大的創新成果還不足,這是我們需要進一步提升的。我們現在大量的創新還基本上是仿造歐美創新的模式,需要改變的就是要原創。
我們專利很多的增長雖然很快,但是有很多不穩定的情況。我們查到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創新強度現在有點下降的趨勢,這是我們現在比較憂慮的。在重大關鍵元器件的創新,我們出現了很大的波動,這需要高度地警覺,需要提升我們創新的真正的實力,核心技術的產生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在積極鼓勵創新的社會環境持續改善的環境下,企業創新能力提升還需要加快。評選的全世界最有創新的企業,雖然阿里巴巴在去年排名全世界第一,但是我們看到另外的很多企業都是來自美國的企業,耐克是全世界排名第二的創新型企業,因為它的運動鞋的市場占有率達到50%以上,這個制鞋公司能夠做到世界第二的創新型企業,這是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的。大家非常熟悉特斯拉,它在新的運輸方式和互聯網+汽車方面做了很大的創新。優步最近也是非常值得關注,快的打車就是模仿了優步的一些創新模式。谷歌很強大地進入了智能設備和智能器官方面的創新,因為它要把人類帶入后生物時代,這是非常重要的。通用電氣已經從傳統的創新模式轉向更加有創業競爭力的大公司的轉型,它也更多強調原始的創新。IBM是美國專利申請最大的公司,現在仍然保持強大的競爭力,它不僅在服務業,還在芯片制造方面、生物技術方面具有很大的競爭優勢。蘋果公司一直是引領電子消費產品的公司,我的預測是蘋果公司的市值今年會超過1萬億美金,這是全世界市值最大的公司,我們要思考一下如何趕超蘋果。寶潔公司在消費品方面仍然具有很強的創新活力,3M被認為傳統的機電設備企業仍然有創新的活力。大家看到,雖然我們具有很大的增長潛力,但是中國上榜的企業非常少,希望各位大學生創業者能夠努力去越入全世界最有創新公司行列。
為什么創新不夠?主要是我們現在企業創新投入不夠,特別是包容失敗的創新空間有限,特別是對關鍵技術的研發投入信心不足。我們還是害怕對關鍵技術的投入,在技術方面投入很多,對偏服務型的類型比較多,關鍵硬件方面的投入還是比較少,這是我們需要大力進行完善的過程。
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穩居世界第一位,大學生的數量是全世界最龐大的,每年畢業680萬的大學生,但是創新型人才還比較短缺,所以我們非常關注怎么去培養創新人才。
未來中國創新面臨的巨大挑戰是我們需要強化就業完善。最近我們看到中央文件要強化創業帶動就業的過程需要大量地關注。我們需要更多的經濟產出,因為我們現在的人均GDP還在6000美金左右,需要盡快去擺脫所謂的“中等收入的陷阱”,盡快越入到更高收入國家行列。我們需要更高的環境保護的能力與更高的社會生活和工作質量,包括我們健康的水平。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解決好科技水平提高和產業競爭力提升的關系。現在科技水平提高得非常快,但是產業競爭力還是不夠高,需要盡快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創新能力現在比較強,企業創新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大企業的創新能力現在總體還不錯,但是我們現在進一步要強化中小企業創新能力,這是非常重要的。中小企業實際上是創新創業的最重要、最活躍的群體,而我們現在非常需要去關注、去培養中小企業創新能力,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很重要的是不要作為弱者。有人說,我的創業公司沒什么錢、沒什么人、沒什么技術,我怎么創業?倒過來說,我要去找一個好的想法,然后要找到足夠的錢,然后用這個錢去聘用最好的人才和開發最好的技術,這樣我的創業才能成功的。其實中小企業反而應該是優勢,而不是劣勢。大部分的革命性的創新都是中小企業完成的,而不是大企業完成的,這是整個規律,所以強化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非常重要。
當前世界經濟處于創新驅動不足的困境。大家最近看到一本書叫《大停滯:全球經濟》,為什么停滯?是因為科技創新出現了高原現象,很多創新沒有成功,所以導致了整個世界經濟蕭條、大停滯。這個過程中,只要我們抓住機會,抓住創新的環節,我們就能帶動創新的產業的產生,而且盡快擺脫科技創新高點的瓶頸。只要加強創新投入,我們的制高點一定會爭奪更多科技前沿的方向。“十三五”創新重點要解決原始創新和協同創新不夠的重大問題,在創新創業過程中一定要強調原始的創新和原始的創意,這是非常重要的。
對比來說,我們看美國在科技創新方面仍然取得很大的優勢,第一是美國的科技創新總體加強了科研投入,美國的研發投入還是非常大的,2012年達到4526億美金,是中國現在的兩倍到三倍,我們的科研投入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去加強科研的投入。第二是美國對新型技術的投資更加關注,他在清潔能源、技術能源科學、生物環境和科學計算、納米制造和材料基因等方面加大了預算,他力爭保持的策略就是“美國發明、美國制造、全球銷售”,這是我們非常關注的。
美國仍然擁有富可敵國的創新企業,蘋果、谷歌、Facebook、亞馬遜等市值超千億的企業不斷產生。在美國西部企業不斷崛起的同時,美國東部也在崛起一些基于科學理論的生物和材料的創新在上升,麻省的科學能力超過了瑞典、芬蘭、以色列等國家。這個也給我們帶來非常重要的啟發,我們不僅要強調互聯網創新,還要更多地關注基于科學、技術、工程方面的創新其實更加重要,這也是我們希望能轉變創業方向的一個原因之一,我們要關注這兩大趨勢。
它為什么創新的整體發展比較好?第一點就是它有改變世界的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美國的創新創業和中國的創新創業最大的區別在于中國的創新創業可能關注于利潤的產生,美國的創新創業更加關注于我的公司做完之后去改變世界,這是非常值得關注的趨勢,我們現在非常希望中國的創新公司能夠出現去改變世界的產品和服務體系的公司。第二點就是美國也非常重視全世界最優秀的大腦,他很多的政策支持去鼓勵優秀人才的引進,這方面我們也要進一步強化人才戰略,去引進更優秀的人才。當然,美國也是風險資本最活躍的國家,它的風險資本的量非常大,一度達到國民收入GDP的1%,這個對他的創新創業取得了很大的優勢,希望我們的社會資本更加支持初創企業。
在美國取得明顯優勢的過程中,我們看到另外一個創新的國家就是以色列,以色列現在是創新創業最活躍的國家之一,而且其創新競爭是全世界最強大的,現在的無人機、醫學影像、滴灌行業是世界領先者。以色列沒有太多的自然資源,最重要的資源就是智力,所以它非常重視人才的培養。他們的大學也非常重視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更強調理工的訓練,以色列大學生里面有50%以上選擇理工專業,這是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的現象。我們很多同學選擇理工專業的積極性不夠堅決,很多人半途而廢,轉為經管等社會科學,這其實是比較可惜的。本科學理工專業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沒有堅強的理工專業,很難去做更好的創業的技術基礎。
去年我們邀請了以色列諾貝爾獎獲得者丹?謝赫特曼來長春演講,他是諾貝爾化學獎的獲得者,可是他有很重要的能力是他有創業的這種精神,他們把科學和創業聯系得比較好,這也是我們比較值得關注的趨勢,這當然也是斯坦福的經驗。斯坦福的大學教授不僅上課上得非常好,同時他們有很強的創業經驗。這里面的結論就是:以色列大學和工業的關系處理得非常好,他們強調的是科學和商業的結合。以色列的國防對創新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國防的訓練和軍隊的訓練,讓以色列人的友誼和信任的程度比較高。另外,軍隊的訓練使得他們的一種素養就是能夠形成應對自如和即時進攻的能力,這也是創新創業最重要的素養。
未來30年中國經濟發展和創新創業同時還會面臨印度的挑戰,塔塔、Infosys等印度企業仍然是世界上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公司。印度的企業有非常強的國際化視野,另外他們在哲學和數學方面的修養非常高,在軟件產業和制藥業方面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印度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是,他們的創新來自于很多印度教的影響,他們強化的創新不僅是要高端,特別是要滿足中低收入人群的創新,包括有限的利用資源強調環境保護方面的創新,他現在很重要的創新叫原始的簡易的創新,它帶來的自然消耗比較少,非常有利于人和自然的協調。塔塔生產的汽車只有2200美金,非常有競爭優勢,中國的汽車還做不到那么便宜。他做的電冰箱70美金,中國的電冰箱也做不到,我們只有微波爐可以。他發射火箭只需要有6000萬美金就夠了,而我們中國和美國發射一顆衛星要幾億美金,所以它有很多的方法使創新變得非常節約成本,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大家要關注一下印度在創新方面有非常獨到的來自哲學宗教方面的啟發。
我們要借鑒美國和印度、以色列的經驗,幫助中國走向創新強國,這是我們的偉大夢想。在2014天兩院院士的講話中強調:面向未來,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我們任何創新創業都是圍繞這個方針的,我們的創新創業就是要引領未來,而不是要僅僅滿足經濟的獲利。創新創業就是要做別人沒做的事情,這是很重要的建議。創新創業最重要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特別要破除體制障礙,最大限度地釋放、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
2020年,我們要進入先進的創新型國家,要把科技創新對經濟的貢獻率提高到70%以上,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要超過2%,技術對外依存度低于20%。目前對外依存度的比例還是比較高的,高度依賴國外先進技術,這是我們要花大力氣去解決的關鍵問題。
我們已經面臨著非常好的機會,“十三五”期間中國科技創新有很大的機會,因為我們面臨著超鏈接時代,每個人都可以互相連接,信息獲取比傳統的創業家更加容易,我們在獲得信息方面是比較平等的,也是比較民主的。這種大規模的鏈接能力會帶來一種突破性和破壞性技術的增長。整體來說,全球的創新會呈指數增長,人類會獲得更高質量的文明。這里推薦給大家一本書《富足》,它強調了非常新的理念,就是人類的文明會有很大的進展。我們所面臨的資源短缺和人口發展并不會成為人類發展的主要瓶頸,因為我們技術能解決這樣的問題,所以會獲得更高的生活質量,我們是比較幸運的一代。《富足》的作者叫彼得?戴曼迪斯,又出版了第二本書叫《無所畏懼》,這本書馬上要出中文版,可能下個月會出版,建議大家看看。為什么是“無所畏懼――勇敢”?創新創業最重要的素養就是要以勇敢之心、勇敢的態度去面對挑戰。
作為創業者,怎么去產出改變世界的重大技術創新,這是非常需要跟大家共勉的問題。
2 科技創新的基本規律
科技創新大概有四個規律,一是具有戰略預見。創新很重要的不是技術的變革,實際上要思考人類未來需要什么,所以需要更多的戰略遠見,需要更多地思考未來。我們看中國很流行的概念是所謂的智慧城市、工業4.0,為什么這些概念不是中國人所提出來的?我們要去反思,要去提出更新的概念,要去超越這些概念。清華大學有專家提出工業4.5,我覺得非常好。為什么是工業4.0,我就要去做工業4.5,不要去學德國的模式,要超越德國的模式,這就是我們需要去做的一個概念。我們為什么要做智慧城市?中國首先是需要綠色城市,“綠”比“智慧”更重要,這是我們對傳統的概念提出挑戰的做法。創新創業很重要的就是要有很強的戰略預見。二是綜合交叉。創新創業必須是文理結合的,不能只是理工和單純的文科,單純的理工和文科都是很難成功的。純粹的文科沒有理工技術,純粹的理工沒有人文的底蘊,創新創業很難成功,必須是很強的綜合交叉能力,我們非常呼吁要盡快地減少高考分類的問題,高考必須是綜合考試,不是單科考試,必須提供全面的教育,而不只是一類教育,必須綜合交叉。三是杰出人才不是簡單地做一些盈利的小公司,而是能夠改變世界的技術和服務的更優秀的企業,我們需要更優秀的人才,所以他不叫企業家,是叫innovator(創新者)。四是寬松的文化能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過程。
創新就是一個遠見,它是一種很好的組合。創新就是把很多東西組合在一起,形成很大的創新。我們看到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創新是汽車和飛機,汽車就是把發動機和箱子結合在一起,產生了改變人類的一種生活工具,再把它飛起來,就是改變人類的最大的創新,這是歐美人在創新方面對人類做出的很大的貢獻。當然發明了互聯網、計算機,同樣也是非常革命性的創新。
創新需要多元的交流、大量的互動、多方聯絡,當然這個過程中有很多的失敗。我們要成功的話,必須想到多元的變化的可能性,這里面我想引用IBM的CEO講的一句話叫:如果要創新創業成功,很重要的在技術和商業模式上不斷創新,這個企業才能成功。如果公司只是做商業模式創新,它是非常危險的,它很難保護它的知識產權。只有在戰略上非常有遠見,同時技術上有核心技術把握的話,你的公司的創新創業才是比較安全的,否則我們的很多初創企業的生命都不超過兩年,1.5年到2年就失敗了,這是非常可惜的,因為他其實沒有具備很強的戰略遠見,也沒有具備很強的技術的積累,這樣的創新有很大的問題。創新創業比較成功的,不是本科同學,是研究生以上的同學,所以還得念研究生或者更高學位的訓練,傳統本科生創業成功率是非常低的,因為他沒有技術積累,沒有戰略遠見,光靠商業模式是很難持續發展的,所以還需要更高水平的創業。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的是更新的技術和更新的市場的關注,而不只是做現有技術和現有市場的挖掘,它的增長潛力并不是很大。怎么去找突破性創新,這是我們需要更加關注的,當然這個是奉獻最大的。創新創業本身最大的一個素養就是敢冒風險,跟前面所說的勇敢是一回事,所以要創業創新,那個人就必須具備勇敢的素養和非常強的敢冒風險的能力,這個需要引起我們更多的關注。
創新人才里面四個素養,第一點就是超前思維。我們要去思考人類未來需要什么,更多地訓練自我風險的承擔能力,我非常建議科學和人文的共同學習,而不只是學理工或者只學人文。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地追求完美,持之以恒。我總結出真正創業人才的四大素養,這也是與大家共勉,努力成為優秀的創新和創業人才。
我們需要文化營造,按照的講話精神,就是要堅持競爭和合作相結合,特別是要勇于創新、包容創新的良好氛圍。科技創新方面更為如此,一般來說科技創新的成功率是1/8,很多項目其實都是失敗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有更強的寬容失敗的能力。為什么我把美國、以色列和印度作為創新國家的學習對象?因為美國、印度、以色列人在面對失敗的過程中,他們的處理能力是比較強的,他們面對風險的精神是比較好的,所以我比較借鑒他們文化有益的元素。他們的民族特性就是不怕失敗,敢冒風險,這是創新創業非常重要的素養。
3 我國科技創新的趨勢分析
中國的創新強調四個方面,一是強調原始創新和核心技術的積累。二是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的結合。三是協同創新是非常重要的主題。四強化以科技創新為主體的全面創新。我們現在很重要的一個觀點就是要去強調原始創新,中國的創新和美國的創新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的原創是不夠的,我們非常建議各位創業家、各位企業家更多地關注怎么樣去提出原創的概念,特別是要走別人沒走過的道路。特斯拉發明了互聯網汽車,我們能不能把特斯拉汽車做得更好?能不能思考一下做超越特斯拉的這樣一個企業,這樣的汽車行業我們能不能產生?是可以的。我們的汽車行業并不是有很強的競爭力,可以改造目前的汽車行業。阿里巴巴已經成功了,我們想怎么去超過阿里巴巴,誰是下一個馬云?我們都希望去借鑒來超越新的這樣一種企業產生,這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科技方面的原始創新我們已經非常多了,清華大學薛其坤團隊實驗中觀測到霍爾效應,它的成果將來會改變整個電器耗能的水準,會帶來器材方面的革命。中科大潘建偉老師的團隊里面已經發明了量子密鑰分發的技術,會帶來一種量子通訊方面的新的進展,它可能會成為第六代移動通訊的技術,現在已經不是5G而是6G了,這些都來自原始創新的積累問題,這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我們還是要強化原始創新的積累。
二是開放創新。除了原始內部做創新之外,還有企業要強化開放創新很重要,就是大量去用好全世界優秀的科研成果。這是默克所說的:我用的醫藥技術的創新只能做到全世界1%的水準,所以我現在的策略是做好自己1%,但是用好別人99%的創新成果。用好別人99%的創新成果,就是我們非常強調的一個新技術的挖掘和使用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還是要去非常重視專利數據庫和科學文學數據庫的挖掘問題,這有非常強大的技術的基礎。
全球知識化的傳播,整個知識泛在傳播和技術交易程度的上升,驅動了開放創新。如何有效地利用創新資源已經成為創新的重要策略和組織安排。昨天晚上我在海爾,海爾已經有所謂的開放的創新,有一個禮拜的論壇,在這一個禮拜中,有來自全世界近千個創新團隊,不斷地為海爾的創新注入新的創新資源,這是非常壯觀的,海爾的創新能力會在未來五到十年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源泉之一。他現在有2000個小微團隊創業,在全國也布置了很多新的創業空間,它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創新創業很好的具體的實踐者,它是把互聯網思維利用得非常好的極致的先進企業,它誕生于山東,非常值得祝賀這樣一種新的更有創新精神的企業正在進一步發展。寶潔只是用了C&D,海爾已經超過了它,海爾用的是P&D。C&D是聯系與開發,海爾的P&D更加強調用它的新的策略。寶潔用了內部9300個研發人員,但是用了外面的200萬的創新人員,這就是互聯網時代我們的優勢,可以用公司外面200萬的人做創業創新,這是新的趨勢。公司不一定越大越好,公司就是利用好核心人才,但是更好地用外部的專家,外部的專家可以用到幾十萬甚至幾百萬。據統計,全世界已經有200萬人才為海爾所用,這就是互聯網時代的一個優勢。當然這個理論來自于張瑞敏首席執行官很早看的一本書叫《維基經濟學》,維基百科本身是680萬的網民做出來的。在互聯網和大眾創新時代里面,我們可以用幾百萬人幫我創業和創新,這是現在非常壯觀的時代。為什么?因為現在是個互聯的時代,社交網絡的平臺使我們連接非常容易,這是我們現在創新很重要的一個策略,就是怎么樣利用全球的思維創新創業,這就是我們需要做的工作,唯一的能力就是整合,整合非常重要。
協同創新將成為新的創新方式,當然這是針對大企業的。我們雖然要去激發中小企業創新,但是還要鼓勵大企業去整合那些碎片化的創新,所以還會強調更多的產學研合作的創新模式,這個模式就叫打破部門、行業、院校和企業的界限,更多采用開放式的創新平臺。所以,無論是公司還是大學都在用開放創新平臺,去吸納更多先進的元素去創新。我們高鐵的創新就是用了25個大學和11個高水平的研究院所、近千名或者上萬名科技人員一起來完成的過程,形成了很大的壯觀的趨勢。
將來的創新進一步會涵蓋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工程化與產業化等創新鏈各環節強調創新的系統整合。我現在很高興地看到系統整合的實踐基地也在山東,將來設計規劃在青島成立國家關于海洋的重大創新平臺。青島宣傳的主題變成了“藍色硅谷”,我們看到藍色硅谷即將在山東盡快崛起,這是高新技術與海洋經濟為主的一個新的景觀,是非常有價值的聯絡。
中國的創新和美國的創新有什么區別?中國創新一方面是發揮大眾創業的優勢,萬眾創新就是大家要聚合創新的元素,萬眾不是簡單地把大眾做一個統一解讀,實際上萬眾是要聚合創新的元素,這是發揮社會主義國家的優勢,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去聚合這個創新這也會產生很大的新的創新的過程。國有企業改革現在已經往這方面走,還是要兼并重組的發展道路。
4 有利于創新的政策體系
一是目前的創新創業還是要去鼓勵具有世界性水平的原始的科研成果和技術發明。跟美國比,我們的科學能力還是比較落后的,還是要強調大學的專業培養人才,還是要以理工為主。雖然我們的論文數量在全世界占第二,但是科學水平和美國比有什么樣的區別?我們做一個簡單的比較,如果美國學者發表的文章是一個足球場的面積,中國學者發表的文章的數量是足球場里面跳遠的一個沙坑,跟美國比我們的論文數遠遠不夠,論文的質量遠遠不夠,還需要加強我們的科學研究,還需要很多大學生、本本科生、研究生加強科學研究,這是非常重要的,否則我們創新的后勁是不足的。
二是構建生產力轉化的平臺,這就要依靠各個大學園區和高新技術園區發揮它的作用,轉移他的技術。現在中國技術轉移的能力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差,最近通過中國高校科技轉移的調查,中國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率大概有15%,這其實是非常高的,非常不錯。好的大學園區例如北航科技園的轉移率在50%以上,非常成功。它現在無人飛機民是非常大的潛力,因為無人機是將來很重要的利用途徑,一公里以下1.5公斤方面的貨物運輸可以用無人機來完成,這可以帶來新的物流運輸的革命,這是非常有價值的新的趨勢,這都是來自于軍事技術轉移到民用技術的一個很大的轉移,大家更多關注大學科技園、高新技術開發企業具有很大的作用。
三是鼓勵我們的企業創新去建立核心技術的關注,基于核心技術企業的創新能力的建設。我們的優勢仍然是互動環境非常好,現在全球通訊技術進一步發展,下一代互聯網技術進一步發展,整個信息聯通效率會更加高。全球的交通技術也進一步發達,飛機、火車會進一步地完善,這個過程中會帶來更多的互通的平臺。我們特別好運氣的是,真正遇到了知識為技術經濟的基礎,信息的傳輸量非常大,信息的產生量也非常大。創新創業的知識技術也比以前好,這是我們非常幸運的一點。我們可能錯失了工業革命的時代,我們非常幸運地迎接到知識革命的時代,我們這一代人是非常幸運的。當然這個過程中,我們非常強調基于創新的創業將更有價值。什么是基于創新的創業?那就是STEM,這是美國所提倡的創新理念,我們不一定理解它。S就是科學,基于科學原理的創新。T就是技術,基于技術的創新。E就是工程,基于工程的創新,特別要強化創新創業不是只是做一個互聯網網站,要進行真正的實體開發,我們把它已經調整過來,叫做創客精神,或者我們最近有一本翻譯的書叫《工匠精神》,創新創業必須有一些真正的實體開發才是比較務實的,而不只是做一些互聯網網站,這是對互聯網創業的一個泛讀或者是虛化。我們提出互聯網+,“+”很重要。M不是管理,而是數學,是基于數學的創新。所以還是要回歸到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創新,這個創新的能力會更強,這也是美國創新要培養的非常重要的一個新的模式,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鑒的。
好處是我們現在的創新越來越成熟,技術發展越來越快,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馬上會實現大爆炸式的創新,這是一本書的題目。企業可以同時實現差異化、低成本和用戶友好的新優勢。按照波特的傳統理論,我們的創新創業要么走差異化,要么走低成本。企業要真正有創新創業優勢的話,必須三個優勢都比較好,一是差異化,二是非常便宜低成本,三是用戶非常友好。這個現在是什么公司實現了?谷歌和亞馬遜,他們現在的成果非常便宜,幾乎是免費的,特別是亞馬遜的電子書是很便宜的,它的差異化就是創新能力供給,再就是用戶是非常友好的,這是現在做任何創新公司里最重要的要求,這也是大家借鑒的要求。
中國的創新創業有戰略需求:一是工業化。我們中國工業化水平還不是很高,還需要向高度工業化的發展,這里面我們要把工業化的水平提高是有很大的優勢,制造業還需要很大的創業優勢。以前的創新創業優勢在信息服務行業比較強,我們現在反過來要在制造業方面的創新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在制造業方面提高,并不是簡單實現工業4.0,要思考中國制造業需要什么。我們頒布了制造業2025戰略,但是怎么樣去創造更好的制造業的發展空間是非常重要的。二是信息化。三是中國的發展創新技術來自于城鎮化。中國城鎮化率現在是55%左右,我們需要在10年之內把中國的城鎮化率提高到70%左右。城鎮化的過程中會帶來巨大的創新創業機會,我們怎么去迎接城鎮化給我們帶來的挑戰,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很大的問題。怎么樣去設計一個更好的城市,英文叫“good city”,這個很重要。四是農業現代化。中國的農業發展水準是非常需要提高的。我們比較一下美國、以色列,美國、以色列的優勢非常強大,怎么樣去提高中國的農業發展水平,這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除了“四化”之外,現在已經增加到第五化――綠色化環境保護,怎么樣提高環境的質量,這里面有巨大的空間。六是健康科技。怎么樣讓生活的質量更好,更多地減少疾病,這里有很大的空間,比如在醫療設備方面的創新、新藥研制方面的創新是非常不夠的,這里需要很多的企業去做這樣的創新,就是研發更多的新藥和研制更好的醫療設備和相應的醫療服務,這方面空間非常非常大,這方面的努力還是不夠的。七是關注國防建設,保證國家安全,一定要加強國防創新方面的科研投入。當然另外一個方面是要加強民的機制,把軍事技術轉移到民用技術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發展方向。八是中國作為世界大國,我們在國際事務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所以我就把“四化”變成“八化”。
未來創新創業的十大關注點,這是我覺得最有干貨的一塊。第一,對于大學生來說,我們的機會是如何開發極富特色的移動互聯網的服務。整體來說,互聯網服務的創業創新資本投入比較少,而且技術硬件要求比較低,每個人用電腦、用手機就可以做服務行業,這方面是我們大學生創業最能發揮作用的一個機會,而且我們中國手機的擁有量和電腦的擁有量是全世界最大的。這方面做的比較好的城市是杭州和廈門,他們大學生創業把移動互聯網服務的能力基本上做得差不多了,我們要向這兩個城市學習,廈門和杭州大學生創業太厲害了,基本把服務方面的欄目網站全做完了,我們看看還有什么空間可以做。
第二,把互聯網的公司怎么串起來,那么就是云經濟,目前云經濟還不成熟,雖然我們有阿里云和百度云,但是真正高水平的云服務還沒出來。下一步我們思考一下怎么整合阿里巴巴、整合百度、整合騰訊,就是BAT嘛,BAT做完以后,我們再把BAT整合在一起,云的能力將來很重要,非常希望山東的創業者能夠把云經濟、云服務作為我們新的創業趨勢,當然對這個要求是非常高的,因為你需要很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很大的硬件儲存能力,還有相應的支撐管理能力。如果做得好的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機會。
第三,創業創新不能只是互聯網、開網站,還有很重要的基于硬件開發的創客實驗室,開發基于產品設計、系統設計方面的創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現在中關村創客空間咖啡吧里面除了有一個3W咖啡吧,里面有一個IC咖啡吧,IC就是硬件,集塵電路的咖啡,完全是以硬件開發為主的創客空間。我非常建議在大學或者相應的開發區里面開工程坊,就是創客坊,能夠做實體的創新、硬件的創新,如果只是做互聯網創新是不夠的,或者把兩者結合在一起。這里面我非常建議面向硬件開發的創客實驗室,在各個園區里面要不斷開發。
第四,基于終端平臺的綜合服務體。這個來自蘋果的經驗,蘋果就是把手機變成一個平臺,而做更多的綜合體的服務。蘋果手機不僅是打電話,還能進行各種的社會交流、各種服務的一種提升,所以蘋果就是一個終端,它不是一個手機。用這個模式,蘋果打破了諾基亞,也讓三星覺得具有非常大的挑戰性。反過來中國怎么利用這個硬件開發,怎么做終端平臺,怎么做綜合服務體?海爾不是有很多洗衣機嗎?洗衣機平時的閑置率是很高的,不洗衣服的時候,這個平臺實際上是可以用的,你可以做很多互聯網的服務,可以做信息的交流。現在的海爾洗衣機和海爾手機可以聯在一起,可以進行APP服務,這里面可以做短信發送或者各種的服務,洗衣機就是一個平臺了,可以做水的凈化,或者一些工程服務,就是把蘋果手機放大了。只要找到平臺就可以做很多的系統服務,只是你配套很多的APP軟件就可以了。找到一個終端平臺,基于這個終端平臺做綜合服務體,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創業體系。這是針對大學生是可以做的,但是針對于后端的創新要求更高一點,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智能制造。
第五,具有中國特色的智能制造。智能制造不是簡單的所謂的自動化和機器人,還需要更多的思考針對中國的制造水平怎么樣增加它的智能成分,不是完全都是用機器人來替代,因為中國人口眾多,如果有太多的機器人,我認為也不太合適,但是怎么樣提高我們制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可以考慮。中國現在要提高的是工業3.0,而不是4.0,3.0就不錯了,這是我的觀點。
第六,農業方面有很多創新的空間,要開發精益農業,怎么樣讓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這是非常重要的趨勢。非常建議大家去關注中國的農業創新,能夠讓農產品更加健康和安全、營養,這都是很重要的趨勢。
第七,極端創新。這當然要求更高了,大家要在很長時間里才能做極端創新,極端創新主要來自于深海、深空、深地方面的創新。現在的創新都是超高速、超壓、太空,都是“超”的,“超”就是極端。其實它的發展方向就是由負無窮大到正無窮大。很細的顆粒的納米的創新,就是分子生物學或者納米材料以下的材料的創新,還有就是宏觀的從深地、深海方面的創新,這是極端創新。
第八,現在正在崛起的概念就是能源互聯網。能源互聯網沒有標準的定義,它的大概意思是能源的相互轉化,能夠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這個能源不是完全排放掉,而是綜合利用。比如說我們一個高鐵的自動系統,高鐵剎車的時候能夠把這個能量吸收過來、儲存下來,而不是把剎車的能量浪費掉,這就是能源互聯網的概念,是能源的綜合使用問題,這方面空間很大,因為中國能源的利用率很低,不同能源的相互連接方面需要很多的開發,它的平臺可能是物聯網,是基于物聯網和其他媒介所需要能量傳遞的一些開發平臺,這個是有很大的潛力。
第九,即將到來的老年經濟,怎么樣為老年人提供非常好的生活環境,這里面有非常大的空間,衣食住行方面的過程都要進行重新的開發,讓他們更好地生活。
第十,研發“長壽”,讓我們活得更健康、更長遠。美國現在出現一個很大的產品叫“研發長壽”,就是讓人活得更長久,谷歌正在做,谷歌正在讓人類的壽命從現在平均80歲延長到120歲。中國的創新創業也應該幫助中國人如何更加長壽。
我今天提出中國創新創業的十大關注點,這是我思考的非常重要的結論。我們來自大眾創新的時代,理論根據就是維基經濟的產生,因為維基百科的優勢就是可以用幾百萬人的優勢一起幫我完成創新,680萬個網民合作,大規模形成創新的趨勢,這也是《大繁榮》這本書帶來的草根創新如何創造就業、挑戰和變局。這次我們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的理論根據,可能也是來自諾貝爾獎獲得者菲利普斯。
眾創、眾籌、眾包,這“三眾”是我們非常重要的策略。“眾創”就是利用信息化平臺相互支持,創新創業更加便捷。“眾籌”就是通過線上線下整個投資者的資金問題可以迅速地解決。“眾包”就是我們的創業難題如果無法解決的話,可以通過互聯網大量地讓更有創新的人才和公司幫你解決技術問題,這就是我們新的優勢。
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對創客有新的要求,就是更加關注于實體物體的創造,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新的趨勢。在智能價值和健康醫療設備方面具有很大的增長潛力,用了3D打印技術做支撐,有很好的發展趨勢。
除了中小企業創新,大企業的創新出來的也非常迅速,我們前面介紹的海爾已經有大批的創新和創客化,海爾的開放創新平臺已經跟世界著名的高校院所建立了豐富的聯系,包括大公司之間的聯系,像陶氏等公司都跟海爾建立了綜合的聯系,支撐了海爾整個開放式創新的平臺,大量應用大學的資源、技術公司、專家和初創企業通過創新創業大賽、創新論壇、創新的培訓和公開課程,不斷地去引入到公司創業的機制,通過小微團體的創新,不斷去孵化出更有創新的企業和小組,這是中國企業創新里面非常重要的實踐,也會產生更多更新的產品的很好的嘗試。
這是海爾的MLAB,M就是Maker。海爾正在全球圍繞私人家電或者智能家居為核心的創客群落,會形成一個非常巨大的平臺。所以,我估值海爾將來的價值會超過阿里巴巴,因為它是基于硬件的創新,更有價值。
培養創新很重要的要全力培養創新創業者,跟大學生共勉的就是創造力,這也是總理非常強調的,創造力是關鍵。最近總理給我們清華大學創客的同學寫了回信主要是鼓勵大學生創新,而且特別強調創造力的培養。創新能力建設也是非常關鍵的,創新能力建設就是把技術轉化成市場能力的延拓。創業精神有有四個精神:一是具有遠見;二是百折不撓;三是敢冒風險;四是堅持不懈。這樣一種創業精神的延拓,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應該成為整個創新的重點。
所以培育創新者第一點就是要訓練哈佛大學教授所提出的一個觀點,第一點就是要學會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批判性思維就是要挑戰現有的假設,現在所有行業的規則,我們都認為可以打破,這也是美國人在訓練里面比較強調的一點,首先要打破一切規則,打破一切規則的理念就是挑戰批判性思維,我們不要認為美國和新的創業企業公司就一定是成功的、是對的,我們可以打破這樣的規則,那就是批判性思維。第二點就是要非常強大的網絡合作能力,大家互相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你要整合這么幾千幾萬的人才,需要有很強的合作能力,也就是喬布斯所說的要聯絡更多點,這是非常重要的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靈活性和思維能力,特別是創業精神,包括我們應該有非常強大的信息獲取能力和有效的口頭表達能力,當然基礎是好奇心和想象力,這是我們培養的基礎。要加強合作,在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的情況下,合作將成為人最重要的素養。第三點就是需要多學科的能力。只有多學科的學習,才能去接受不同學科的文化,才能有不同學科的知識點,才能融合更多的創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把冒險、創造和成功的內在都作為文化來管理,創新創業成功最重要的動力不應該來自于獲得金錢,而是能夠實現追求自我、獨立性的一種追求,創業者本質不是賺錢,是追求個性的獨立,是追求自由度,這是我們創業者最重要的追求。
最后要營造好的創業空間。我對創業空間有這兩個設想:第一,物理上要接近大學。一個成功的創業空間必須離大學比較近,我們創業創新最重要的是讓大學生在里面創業,非常建議創客空間不要離開大學,遠離大學是非常難做創新創業的。中關村咖啡吧為什么比較成功?因為它距離北大、清華非常近,所以它非常容易成為聚集創新的很好的平臺,我們非常希望在濟南其他地方的大學門口就有創新空間,這是最實用的。第二,另外我們要匯聚創意,大家自由交流,也希望政府確實給一些財政支持,當然也希望社會的金融給更多的投入,民間金融要投入,包括風險資本的投入。最后還需要比較好的法律的援助,一定會帶來很大的趨勢。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是名副其實的創業型大學,各項創業指標在全國都處于領先地位,也是全省創業改革試點院校,這些成績是義烏工商學院長期堅持教育創業創新的結果。教育部高度認可創業育人的教育模式,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創業教育雖然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從教育部文件的精神來看,還存在很大的進步空間,創業改革力度、創業覆蓋面、創業深入度、創業的融合度還有待加強。要從教育、教學、教師、學生、管理多個方面將創業教育滲透其中。
一、創業教育+校園文化
創業教育為義烏工商學院形成濃厚的校園文化,培養了大批優秀學生,也對學校創業和就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并對義烏電子商務發展起關鍵帶動作用。從多方的反饋和調查來看,創業的學生在能力、思想活躍度、精神面貌等方面都明顯優于一般學生,說明學生在創業中獲得了成長。不管創業成功也好,失敗也好,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得到了鍛煉,增長了才干。相比現在一些陳腐的專業設置,落后的課程體系,昏昏欲睡的教學課堂,我們有理由把創業教育提升到更高的位置。外界都稱為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為“創業大學”,足見學院鮮明的特色,學院的創業氛圍非常濃厚,剛進校的大一學生,都能自覺的進行創業,說明文化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熏陶作用。
二、創業教育+教學
學校教育部門要把創新創業教育質量作為衡量辦學水平、考核領導班子的重要指標,納入高校教育教學評估指標體系和學科評估指標體系,引入第三方評估。把創新創業教育相關情況列入本科、高職高專、研究生教學質量年度報告和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重點內容,接受社會監督。
目前每個分院都有著自己特色的創業模式,例如,建藝與藝術分院的創意工作室模式;外語外貿分院的跨境電商;機電信息分院的e創俱樂部;人文旅游分院的實體旅行社和機器人餐廳;經濟管理分院的“創二代”計劃等創業活動,都能表現出專業和創業的完美結合。
將專業與創業相結合,專業知識輔助創業,創業帶動學習的積極性。每個專業都有創業的條件,每個專業都有創業的可能,創業不限專業,每個專業的知識學習都可以說是為了創業做準備的。
創業是最真實的教學,創業是最貼近社會實際的教學,創業的鍛煉是最全面實踐。每個專業成立之初,本質目的就是為了創業。現在的學生已越來越不喜歡替別人打工,合作的意識越來越強。創業可以是個人行為,也可以是團隊合作,團隊合作的時候我們已經很難界定到底是打工還是創業。
二、創業教育+教師
2015年4月21日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促進就業鼓勵創業,以穩就業惠民生助發展,通過《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該辦法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專業技術人員在職和離崗創業,對經同意離崗的可在3年內保留人事關系。支持教師以對外轉讓、合作轉化、作價入股、自主創業等形式將科技成果產業化,并鼓勵帶領學生創新創業,以及做好創業項目對接、知識產權交易等服務。
同時要從教學考核、職稱評定、培訓培養、經費支持等方面對創業給予傾斜支持。定期組織教師培訓、實訓和交流,不斷提高教師教學研究與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水平。要建立創新創業教育教研室或相應的研究機構。
高職院校發展雙師型教師符合教育的實際情況,雙師型教師不一定是在企業掛職的教師,從事創業的教師同樣可以認定為雙師型教師。教師不創業,何以指導學生創業,大學教師要成為個體戶,實行承包責任制,帶領學生創業,自負盈虧。教師的創業成績和帶動學生的就業人數,要納入教師教學考核和職稱評定的指標。
三、創業教育+科研
高校應按規定使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積極支持品學兼優且具有較強科研潛質的在校學生開展創新科研工作。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獎勵基金,用于獎勵對創新創業教育作出貢獻的單位。鼓勵社會組織、公益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設立大學生創業風險基金,以多種形式向自主創業大學生提供資金支持,提高扶持資金使用效益。深入實施新一輪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和服務措施,重點支持大學生到新興產業創業。高校要加快制定有利于互聯網創業的扶持政策。
很多高校每年那么多立項,那么多科研論文,還有不少專利。但是有多少產生了社會效用,有多少產生了經濟價值?為了職稱而科研是大部分老師的基本出發點,這是由于制度的引導導致的,老師自身并沒有錯。學校科研經費要引入風投資本,讓風投資本來決定課題立項,讓企業選擇科研項目,而不是由學院教授評議。發揮資本的市場效應,科研經費可以與風投資本相結合,引入學校科研項目管理,并做好創業項目對接、知識產權交易等服務。
四、創業教育+實驗積累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在創業的道路上率先邁出了第一步,如果不重視過去,不研究歷史,對于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的事情,到底是為什么?會怎么樣?如何辦?都沒有明確的思路。實踐先行,探索未知,這是非常好的,同時也要經常回頭看,形成經驗總結,對于成功的經驗,形成可復制和借鑒的制度。積累了豐富的創業實踐,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普及創新創業教育,實現新一輪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預期目標。
創業教育要少一些行政管理,多一些市場化手段。不要人為地設計一些理想化的制度、規范,然后朝著設想的目標努力,這種思路固然體現人的理性一面,但是,我們往往過于相信自己的理性,所以設計出來的制度也陳腐而且無法實施。
五、總結
及時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選樹學生創新創業成功典型,豐富宣傳形式,培育創客文化,努力營造敢為人先、敢冒風險、寬容失敗的氛圍環境。浙江省就業局推出了零風險貸款項目,微小企業只要是在創業,可以無擔保貸款10萬元,萬一創業失敗,10萬元貸款由政府償還。這些舉措同樣值得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借鑒學習。
參考文獻:
[1]柯政彥,黃曉波.中外高校創業教育比較及啟示[J].中國高校科技,2012.
[2]謝慧明.我國他業政策比較研究及國外創業政策的啟示[J].經濟與管理,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