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6:00:5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園藝職稱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獎勵與懲罰是現代企事業行政管理工作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激勵手段。實踐證明,在整個醫院行政管理工作中,隨著《院長目標管理責任制》、《職工綜合目標管理責任制》的逐步健全與完善,正確操作和實施獎罰機制,已成為各個單位一項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它對促進醫院工作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具有十分顯著的作用。然而,據調查顯示,近幾年來,由于獎罰不當或不講標準、不計效果地評先發獎,不僅大大影響了有關科室、班組和個人爭先創優的工作積極性,而且還使原有的獎勵“含金量”大為降低,應有的榮譽感變成人們心中的疑惑和不屑,應有的示范作用也化為烏有,實是有悖于精神文明建設。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就獎罰不當的主要表現、產生原因、負面影響及對策談幾點粗淺看法,以與大家共同研究和探討。
1獎罰不當的主要表現
1.1獎罰制度不完善
據筆者對6家單位調查發現,沒有一家單位有完善的職工獎罰制度,3家單位僅在一些管理制度中有“視工作表現給予獎勵”的籠統闡述,顯然不能也完全不適應現代科學管理。如在獎金的分配上,不少單位仍然采取以考勤為主要內容的平均分配方法,解決不了“出工”與“出力”的矛盾;有的單位雖然以科室為獎金核發單位,雖然解決了科室吃單位“大鍋飯”的問題,卻仍然解決不了個人吃科室的“大鍋飯”問題;有的單位采取了計分核獎的辦法。可是由于這些單位人員結構或科室設置不合理,以及定額核算方法不完善等致使有的科室容易增收,有的科室不易增收。另外還有諸如考核辦法不夠科學等因素,致使在同一單位付出相同勞動代價的職工,得不到相等的獎勵,使獎金分配的不合理現象很難得到解決。特別是一些行政職能科室,工作無定額,考核標準又缺乏可定量的客觀尺度,造成有定額的科室獎罰分明,無定額的行政人員“早澇保收”的極不合理現象,以至于出現了許多原先為坐科室的人員要到臨床第一線去,而一些臨床醫護人員挖空腦筋想坐辦公室的不安定現象。
1.2獎罰不夠分明
主要表現為該獎的不獎,該罰的不罰,或者不分青紅皂白,也來個平分秋色。常常是在與科室、班組簽訂責任狀時,把怎樣進行獎罰兌現條款說得頭頭是道,致使許多科室、班組開始有些喘不過氣來,可時間一過又來個急轉彎,讓人又成了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例如,年終評獎時,不間這個科室、班組年度工作任務完成情況,一律照樣下發20%的先進指標,免得分出個你高他低,影響情緒。而到了下邊,科室班組的領導為圖省事,怕麻煩、得罪人,干脆“刪繁就簡”輪流做先進,使得有些被輪流坐上“先進”的一上光榮榜,還出現過真正夠格當先進人員要求不上光榮榜的事。
1.3獎罰不夠嚴肅、嚴格
這主要表現在有極少數單位在實施獎罰時太輕率,動不動就罰、就懲,好像不獎不罰就沒有“殺手鋼”了;有些單位則把獎罰面搞得太寬,次數太多,獎勵有月獎、季獎、半年獎、年度獎、競賽活動獎、科研獎、單項獎等等。懲罰的有:除了違犯院規院紀的以外還有如延誤承諾的、協調不好的、衛生不達標的、無故不參加學習的等等,五花八門,凡事都有獎罰。可就在這也獎,那也獎,這也罰,那也罰的同時,醫院整體工作仍無大的起色,常常使醫院內部發生一些本不該發生的問題,處境尷尬,十分被動。
1.4領導層獲獎過多
調查發現,在每項獎勵中,班組、科室、院級領導所占比例占整個年度獎勵的90%以上。也就是說,所有的獎勵幾乎全獎給了大小干部。評獎時,總是把頭頭們作為第一人選,一人發言,大家附和,其實很少有人說的是真話。這里不是說干部就不能獲獎,只是為了說明一個問題。比如,一個職工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超過本職工作范疇且有利于人民和集體利益的事,則該職工就應該獎勵。而作為一個科長、院長,自我工作非常出色或幾乎完善,但科室、整個單位或分管部門的工作成績一般,獎勵也就失去了意義。
2獎罰不當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2.1領導干部思想方法片面,主觀因素干擾嚴重
主要表現為有的領導以為獎得越多,成績就越大,醫院工作就越好;有的則認為罰得越多,管理就越嚴格。常常以獎罰論是非,在實施獎罰過程中,不能全面地從勤、績、德、能等多方面綜合評定,總是受他們自身經驗、智能、情緒、關系等因素的影響,或是摻人一些親疏好惡和主觀愛憎等因素。再有者,有些領導特權思想嚴重,習慣于個人說了算,不按組織原則辦事,不經集體討論研究全憑個人意愿決定獎懲。
2.2管理教育虎頭蛇尾,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
一些領導干部常常借故工作忙,單純依賴獎罰,有的會議一開,任務一布置,好像就萬事大吉了,最后用獎罰來嚇唬人,忽視了日常的管理工作,忽視做深人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的遇到問題繞道走,怕得罪人,碰到釘子怕戳手,不敢面對現實,為自己留下后路,不是腳踏實地地去解決一些熱點、難點問題,而是在不同場合宣布一下,獎罰了事,結果獎也獎了,罰也罰了,可問題依然存在。
2.3工作不實不強,優劣心中無數
有的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忙在嘴上,動在會上,寫在紙上,浮在面上,類似葫蘆掉下井,看上去落實下去了,但實際上沒有沉下底,差在何處,摸不到點子上。有的檢查考核,做做形式,看看樣子,不按規定的標準和程序審核打分,你好、我好、大家好,只要不給領導出難題就好。
2.4獎勵也愛搞綜合平衡,照顧方方面面
特別是獎,這個科室有的,那個科沒有不行,職工有了,干部沒有不行。團員有了,黨員沒有不行,結果是這里出一個,那里冒一個,不管三七二十一,發獎總比懲罰來得容易,皆大歡喜。
2.5不正之風滲入獎罰體系
有些領導把獎勵當禮品做人情,工作好壞,成績大小不要緊,只要關系好,照樣榜上有名;有的把懲罰當小鞋給人穿,只要你“目中無人”他就叫你面子難看。有的不是把功夫下在工作上、學習上、科研上,而是下在應付檢查考核上,下在弄虛作假上,下在了阿談奉承上。
3獎罰不當造成的負面影響
綜上獎罰不當的表現和原因,結合當前醫院現實情況,我們不難發現其產生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
3.1不利于調動醫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任何一種積極性都是基于一定的內外條件而形成和發揮的。假定我們的獎勵工作不嚴明,干多干少,或是干不干的都一個樣,誰還能搶著去干呢?因此獎罰不明就會嚴重挫傷各方面的工作積極性。
3.2不利于醫療工作深入細致地延續開展
獎罰不明或亂獎亂罰,就發揮不了現代管理中的激勵、制約機制的作用,先進不再先進,后進不想趕先進,工作就不會有朝氣,獎罰也就不會有理想的效果,就更談不上會有新的突破和發展。間的差距,消除不公平的感覺,滿懷信心地投人工作。
3.3不利于樹立“模范、先進”的表率作用
獎罰工作搞得不嚴肅、輕率、庸俗,就會大大削弱人們對模范、先進的敬重。一方面會使人們越來越對獎罰工作感到無所謂;另一方面各種矛盾和一些消極因素也隨之發生,什么事都得被獎勵的人去干;再一方面有些單位,只圖省事或怕得罪人,則光獎不罰,使應承擔的責任人受不到應有的追究和處罰。久而久之,獎罰工作,就失去了嚴肅性,從而也失去了權威性。
3.4不利于弘揚正氣、制止王風
醫院是知識分子的聚集地,人員都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和文化修養,如果獎罰不當,勢必導致先進的感不到光榮,落后的感不到羞辱,給行政管理工作帶來被動,也可使極少數思想腐敗分子鉆空子。只有嚴格獎罰,賞罰分明,激勵與制約恰到好處,正氣才能得到弘揚,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調動和發揮出來。諸如“收紅包”、“假醫濟私”、“以醫謀私”等不正之風才能得到遏制,那些工作措施不落實的科室和責任人也才會扎實整改,迎頭趕上。
4正確實施獎罰措施的對策
獎勵與懲罰是管理人員全面落實目標管理,完成醫院內各項工作任務,充分調動醫護員工工作積極性的一種有力手段,兩者相輔相成,互相補充。因此,醫院管理者在使用獎罰措施的方法上,必須力求公平、公正的心理;以充分發揮獎罰的管理效能。
4.1必須堅持獎罰原則
一是實事求是的原則。實事求是是正確實施和操作獎罰的基礎,是充分發揮其激勵先進、督促后進的前提,要把實事求是原則始終貫穿到獎罰實施過程中的各個環節。
二是民主公開的原則。獎懲必須公開進行,增加其透明度,且評出的先進能與管理者、職工心理相容,達到獎勵先進,帶動一般的目的,必要時應登報、廣播、上宜傳專欄,以擴大教育面。
三是積極穩妥的原則。實施獎勵措施,應采取群眾評選,領導培養的辦法,既要積極主動,大膽操作,又要核準查實,慎重進行,確保達到獎罰一個、震動一片、促進全面的效果。
四是全面衡量,輕重相應的原則。要認真看待獎罰措施的典型性、嚴肅性,獎罰的對象必須是正反兩方面的突出典型,且還須根據其工作成績的大小與造成的不良后果的程度,決定獎罰的方式,偏輕或偏重都將發揮不了獎罰應有的效果。
五是堅持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的原則。正面的典型是時代寶貴的精神財富,能達到示范作用。在獎勵時,應擺正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的關系,堅持政治上與生活上關心并舉,注重凈化激勵意識,優化激勵環境,強化精神支柱的作用。
4.2制定科學的獎勵標準
標準是衡量事物的準則,只有標準科學、合理,獎勵才能以功論賞,按績給獎,具體應包涵以下幾個方面:
4.2.1獎罰標準應有較高的效價
在制定獎勵標準時應能夠讓職工明確:達到獎勵標準所獲得的獎勵,是滿足社會和個人需求所產生的效價,并能使其發現自我價值,從而產生對完成目標責任強大的吸引力,如果達到目標后,收效甚微,這個標準就不能吸引和鼓勵大家為之奮斗。
4.2.2獎罰標準必須明確具體
獎罰標準要求有具體的數量和質量指標。能夠定量的指標都應該定量,不容易定量的可采取定時指標與定量指標相結合的辦法,切實不能定量的,也應該具體明確,能為人們所理解和接受,從而拉開功績的差距,激勵先進。
4.2.3標準要認真研討成功概率
具體地講就是標準的制定要從本單位、本行業的實際需求出發。不宜太高,也不宜太低,過高了使人望而生畏,不敢攀登,太低了,人人都能輕而易舉獲得,起不到獎勵的作用。實際標準應定在能使本單位具有中上等水平的同志通過不懈的努力,可以達到或超過為理想標準,這樣,大家才能有信心,有干勁,加倍努力地去完成。
4.2.4注重標準的相對穩定
實行專業技術職稱聘任制度是我國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是關系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一項基礎建設。目前,我國經濟、科技、教育體制改革正在不斷深入發展,我們要充分把握這個有利時機,著手革除歷史上形成的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制度上的各種弊端,逐步建立充滿活力的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制度,創造一種生動活潑的環境,使每一個專業技術人員都能在與本人的知識、能力和客觀需要相適應的工作崗位上,更好地為振興經濟,發展科技、教育,繁榮文化貢獻力量。
我院的專業技術職稱聘任編制是1993年由上級部門規定的,距今已有十幾年了,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前形勢的需要。而且現在國家實行專業技術職稱評聘分開的政策,這將鼓勵更多人自覺地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努力去爭取獲得更高一級的專業技術職稱,故出現了一種怪現象———專業技術職稱低聘,即獲得高一級的專業技術職稱多年,仍然受聘于低一級的專業技術職稱。甚至出現取得主任醫師資格多年,依然只是受聘于主治醫師等現象。這必將大大打擊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甚至有些單位出現了跳槽現象,造成了人員不穩定,勢必對醫院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我院從2003年開始試行專業技術職稱內聘制度,實行至今已有七個年頭,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一、具體做法
根據上級有關專業技術職稱聘任的文件精神和醫院的具體情況,制定了《專業技術職稱聘任的暫行規定》,從思想道德、職業道德、專業技術資格、專業技術水平、科研能力、計算機、外語等方面進行一系列的規定。每年醫院根據崗位需要,推出一定數量的崗位進行競聘。組織符合聘任條件的職工進行競聘演講,由學術委員會評分,黨委會討論,擇優錄聘;并對內聘人員進行動態考核辦法,實行兩年一聘,打破聘任終身制。
1.1按需設崗。根據工作實際需要,設置崗位。主要是考慮各科室各職稱、各層次人員的科學合理的配置,盡量達到最優化管理。避免有些科室高職稱的醫務人員較多,有些科室高職稱的醫務人員較少等及各科室、各專業發展不平衡的情況。特別是護士崗位,在實際臨床工作當中,可起到醫生和病人之間的紐帶作用。
如果發揮好的話,不僅可以保證醫療質量,提高工作效率,還能提升醫院的信譽。
1.2組織報名。由組織人事科負責。以醫院名義發放文件至各科室,通知符合條件的人員限時到人事科辦理報名手續———填寫表格,遞交材料。具體要求按照《專業技術職稱聘任的暫行規定》執行,實行公開透明的聘任制度。
1.3資格審核。組織人事科對遞交材料進行真實性復核,并參照醫院相關的規章制度,對其競聘資格進行進一步的審核。其中包括獲得資格證的時間(我院目前是要求獲得資格證滿一年才具備競聘資格),學分證的情況(主要是檢查醫務人員繼續再教育的情況),(刊登雜志的級別)等等。如發現不符合競聘資格的人員,則及時反饋給本人,取消其競聘資格,中止競聘程序。
1.4競聘演講。組織符合競聘資格的人員參加演講。
醫院學術委員會作為評委,進行評分。主要是讓競聘者介紹個人工作學習情況,競聘崗位,個人優勢,以及競聘的完成目標。學術委員會通過競聘的情況,對其業務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醫德醫風、工作態度等方面進行評分。演講結束后,競聘者離場,立刻組織工作人員當場計分,當場公布分數、排名情況,擬定聘任名單提交黨委會討論決定,做到快速、公開、透明。
1.5黨委討論,擇優錄聘。黨委會根據競聘者的演講情況、學術委員會提交的聘任名單,綜合考慮競聘者的綜合素質,進一步集體討論、決定擬聘任名單。
1.6公示聘任名單,頒發聘書。將黨委討論決定的擬聘任名單在院務公開欄進行為期七天的公示,接受全院職工的監督。公示期間,職工有權以實名制方式向院紀檢或人事部門反映情況(不接受匿名投訴)。公示期滿,如未收到有效的投訴,則視為無異議。最后,以醫院名義與受聘人員簽訂專業技術職稱內部聘任協議,并頒發聘書。具體工作由人事科負責。
二、初步取得的成效
2.1調動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2.2解決職工之間的內部矛盾,有利于人際關系的和諧。
2.3激勵職工自覺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鼓勵大家努力鉆研業務、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等方面,發揮了良好的導向和激勵作用。
2.4為醫院人才穩定提供了保障,有利于醫院的可持續發展。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建議
3.1雖然文件規定實行兩年一聘,動態考核制度,但實際操作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主要是動態考核的標準難以把握,具體指標的制定難以做到合理、科學。
(二)實行醫院全成本核算是公立醫院自身發展的需要公立醫院作為特殊的事業單位,一方面具有公益性質,應該堅持以患者為中心,以醫療服務質量為核心;另一方面公立醫院又是一個獨立核算的經濟組織,僅靠現有的財政補助遠不能滿足醫院龐大的支出需求。為了生存,醫院要有自己的創收途徑,要參與到市場競爭中,但是,如果醫院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以醫療服務費和藥品加成作為主要的收入來源,又會導致“看病難、看病貴”等社會問題的出現。所以,醫院的增收節支應以社會效益第一作為重要前提,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務。同時,隨著醫療體制的改革,醫院靠收取高額藥費維持現狀的情況將被改變,為保證其正常運轉,公立醫院在穩定收入的同時加強成本費用的核算與控制成為醫院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三)實行醫院全成本核算是改革醫保對公立醫院支付方式的需要醫療保險費用支付(償付、結算)是指醫療保險機構按照保險合同的規定,在被保險人接受醫療服務后,對其所花費的醫療費用進行部分或者全部補償。醫療保險費用支付的具體方法和途徑,就是醫療保險費用的支付方式。我國現行醫療保險制度實施過程中,醫院承擔著提供醫療服務和控制醫療費用的雙重任務。醫療費用支付方式就成為調節醫療資源流量的主要手段,對醫療資源和醫療保險資源配置起著導向作用。激勵定點醫療機構提高服務效率必須有一個好的醫療保險支付方式,好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既能把醫療費用的增長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又能促使醫療保險與醫療服務健康協調的發展。我國現行的醫療保險支付方式已經歷了幾次調整,合理的、切實可行的支付方式需要公立醫院在開展全成本核算的基礎上計算得出,全成本核算不但可以為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真實、準確的依據,同時也增加了衛生主管部門在制定病種價格時的話語權。
二、公立醫院開展全成本核算的現狀分析
(一)公立醫院開展全成本核算的認識不足醫院領導對對全成本核算不重視,職工對全成本核算認識不足。多年來,公立醫院采用差額預算的管理模式,除每年正常的國家財政補助外,還可以爭取一部分基建撥款、設備購置等專項經費,造成一些醫院經營上沒有壓力,“重醫療、輕理財”、“重收入、輕支出”、“重投資、輕效益”等情況,醫療資源浪費嚴重。
(二)公立醫院財務人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三級公立醫院的財務人員素質一般較高,對新的醫院會計制度和財務制度能熟練掌握,基本能夠滿足醫院全成本核算。但大多數二級公立醫院財會人員素質較低,財務崗位由非專業人員擔任這種現象比較普遍,財務會計基本技能比較欠缺,對新的醫院會計制度和財務制度認識和掌握不夠,難以滿足醫院全成本核算要求。
(三)醫院的信息化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HIS系統等)難以滿足全成本核算的需要目前,各公立醫院信息化管理系統比較落后,功能不完善。大多數醫院的計算機網絡各自為政,缺乏統一規劃,缺乏反饋式控制,醫院財務管理系統獨立于其他系統,與成本核算系統、HIS系統等數據沒有良好的接口,無法實現數據共享,信息資源存在很大浪費,甚至出現需要手工處理電腦數據的現象,而手工操作嚴重影響了成本數據的收集、傳輸、匯總和分析,往往又會導致成本核算工作效率降低,醫院成本核算的數據準確性不高,制約了成本核算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公立醫院經濟管理精細化程度不高公立醫院全成本核算作為一項醫院內部的經濟管理活動,不同于以往醫院自行開展的科室成本核算,其成本概念具有更豐富的內涵,它能準確地反映成本狀況,為醫院的價值補償、醫療付費標準的制訂以及醫院經營決策提供重要依據,同時也可以滿足政府部門宏觀管理的需要,有助于逐步形成社會標準,更好地指導行業管理。全成本核算過程對各級各類科室成本都要核算和反映,但它不是終點,要歸集分配到門診和臨床各相關科室,全成本應體現各類科室成本、項目成本和病種成本的全成本。但是,醫院全成本核算機構不夠健全,醫院的科室設置不一致,人員管理與財務的工資管理不協調,后勤管理不夠精細等問題限制了全成本核算工作的開展。
三、開展公立醫院全成本核算的方法
(一)做好基礎工作,做好數據的收集準備
1.在新制度實施前,對醫院成本核算所需軟件和硬件進行升級和配置,根據醫院實際情況選擇配置不同的成本核算系統。必須嚴格按照五大類定義對科室核算單元進行劃分,要使HIS系統、財務軟件系統、人事工資等系統與成本核算單元相一致或建立準確的對應關系。
2.對醫院財產物資進行全面清查,保證賬實相符、賬賬相符。會計和各財產管理部門、會計和成本核算的數據都要進行定期核對,保證數據一致無誤。
3.設置財務核算和成本核算賬套要注意的問題。“醫療業務成本”下設的科室和往來賬科室必須和工資系統管理科室設置一致。“待沖基金”也應設置科室明細(為開展醫院全成本核算打基礎),“醫療業務成本”和“管理費用”的明細科目設置要保持一致,“醫療業務成本”明細科目可以大于等于“管理費用”明細科目,以確保分攤后的科目對應。
4.對收入和成本數據進行歸集。在醫院HIS系統的支持下,每一項具體的收費項目都可以與具體的開單科室、執行科室相對應。在進行成本數據的歸集方面,主要依據會計憑證,確保每一項支出都能對應到相關科室。對于無法歸集到相關科室的支出可設置綜合歸集部門,再分攤到其他科室。內部服務工作量的數據采集按照“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將醫療輔助類科室的成本分攤到接受服務的科室,例如,可按各門診、急診的人次對掛號室進行統計;可按為各科室消毒的消毒包對供應室進行統計;可按為各科室洗衣的件數對洗漿房進行統計;可按為各科室出車的公里數對汽車班進行統計等等。有條件的醫院配置計量設施,如:水表、電表、氧氣表等,尤其是用量大的科室應該配置計量表。無法歸集工作量的,可以按收入、人員等進行分配、歸集。
(二)明確公立醫院成本核算的種類根據醫院成本核算目的,分為醫療業務成本、醫療成本、醫療全成本和醫院全成本。
1.醫療業務成本是指醫院業務科室開展醫療服務活動自身發生的各種耗費。不含醫院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門的耗費、財政項目補助支出和科教項目支出形成的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醫療業務成本=人員經費+衛生材料費+藥品費+固定資產折舊費+無形資產攤銷費+提取醫療風險基金+其他費用。
2.醫療成本是指醫院為開展醫療服務活動,各業務科室和行政及后勤各部門自身發生的各種耗費。不含財政項目補助支出和科教項目支出形成的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醫療成本=醫療業務成本+管理費用。
3.醫療全成本是指醫院為開展醫療服務活動,醫院各部門自身發生的各種耗費,以及財政項目補助支出形成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耗費。醫療全成本=醫療成本+財政項目補助支出形成的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
4.醫院全成本是指醫院為開展醫療服務、科研、教學等活動,醫院各部門發生的所有耗費。醫院全成本=醫療全成本+科教項目支出形成的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上述各科目含義與會計核算口徑一致。
(三)公立醫院應該建立、健全一套與自身實際情況相符的成本分析、成本管理體系成本分析指標體系主要包括投入分析和產出分析。在投入指標下設計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和財力資源3個指標,這3個指標主要是醫院在各項經濟活動中所需要耗費的成本;產出指標可以分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指標,即醫院的經營目標是為了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立、健全醫院成本管理系統應該從醫院自身情況出發,不能盲目地去制定和執行,保證成本核算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和質量化,保證醫院的正常運轉和穩定。成本管理系統包括成本預算、成本控制、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通過對成本核算工作的開展和實施,充分利用成本核算數據實現目標成本管理,調動醫院員工參與的積極性,把成本核算理念切實貫徹到每一位員工的行為當中。這種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對員工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的提高有很大的指導作用。醫院要結合單位運行等相關信息,定期開展對成本核算結果的分析,把握成本變動規律,尋找成本控制的途徑和潛力,提出有效管理和控制成本的合理化建議,降低醫院運營成本,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公立醫院開展全成本核算的建議
(一)提高認識,形成“自上而下”自主進行成本管理與控制的完整體系加強對醫院領導全成本核算認識的培訓,從醫院自身情況出發,建立健全醫院成本管理系統,樹立全成本經營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形成“自上而下”自主進行成本管理與控制的完整體系。通過對成本核算工作的開展和實施,充分利用成本核算數據實現目標成本管理。樹立職工成本意識和投入產出意識,是積極控制成本的有效途徑,使成本核算逐級擴大和深入,實現從不完全成本核算到完全成本核算的轉變。
(二)加強公立醫院財務人員培訓和引進,提高財務人員素質新醫院會計制度下的全成本核算也給財務人員帶來了挑戰。新形勢下,對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學識水平、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對財會人員的思想政治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位出色的財會人員除了必須擁有扎實的會計理論基礎、嫻熟的會計實務技能、廣博的財經知識外,還必須熟悉和掌握新會計制度及其相關配套操作規程。這樣,才能從較高的角度把握會計工作和財務管理的運行規律,才能從繁雜的客觀環境中做出正確的職業判斷和合理的會計估計,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新制度的推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這就要求財會人員與時俱進,顧全大局,恪守會計職業道德,以良好的心態、高尚的情操和寬廣的胸懷面對新挑戰、新問題,積極探討和創造性地解決難點問題,協助領導決策,當好家,理好財。
3.重理論、輕實踐,缺乏實習實訓基地和實習平臺。傳統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沒有很好地突出知識的實用性。學生缺少體驗進出口業務操作過程的機會,造成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差,很難全面系統規范的掌握進出口貿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導致學生不能將理論知識用于實際業務中,缺乏外貿業務實際操作技能。
4.嚴重缺乏雙師型教師,師資隊伍滿足不了高等職業教育的需要。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要求教師不僅要精通專業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練的業務操作能力。可是目前絕大部分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實務教師都是大學畢業后就進入高職院校做老師,根本沒有外貿實戰經驗,講起課來只能是紙上談兵,使教學效果明顯下降。
5.課程教學與職業資格證書相脫節。職業資格證書是以職業資格為導向的社會考核,即是檢驗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畢業生是否具有實用型人才類型非常重要的標準。但是在教學實踐中許多老師并沒有把教學與考證結合起來。很多學校也沒有制定學生考取職業資格證的相關制度,導致學生只學課本,與職業技能相脫鉤。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改革的方向
1.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制定相應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和選用合適的教材。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相應地設置教學目標。使教學的內容和形式能緊跟時代的變化。在教材的選擇上應該更注重實用性。在高職《國際貿易實務》教材的選擇上,應該選擇那些在內容上接近工作實際,案例豐富,更多、更詳盡地附錄了外貿單據樣本的教材,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接觸到實際業務,理解相關的知識。
2.改進教學手段,加強案例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綜合業務素質。首先,在教學中應廣泛運用現代化的設備和手段,如多媒體技術可以向學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在短時間內輸送給學生大量的直觀信息,提高教學質量。其次,案例教學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中占有極為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其既可以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的目的。又可以幫助學生對于一些重要知識點的理解,能使理論與實際有效地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業務能力。在案例的選取上要做到真實型、典型性和適應性的統一。
3.加強實習和實訓等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實習可分為校內實習和校外實習。校內實習主要通過建立模擬實驗室完成。在模擬實驗室以交易的基本過程為主線,針對業務函電的草擬,商品價格核算,交易條件磋商、買賣合同簽訂、信用證審核與修改、出口貨物訂艙、報驗、通關、投保,以及貿易單據制作及審核等主要的業務板塊,通過生動的案例、詳盡的操作指南、案例評析和具體的圖表實例以及大量的操作練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在連貫的案例分析中了解和掌握交易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徑。校外實習可以讓學生真正體驗實際的外貿業務操作過程和技巧,使學生在走入社會之前就能親身去體驗社會,提高實踐操作能力。高職院校應該大力加強與企業的直接聯系,實行學校與企業聯合辦學,通過“訂單式”培養,讓企業參與學校招生、學生實習、學生就業的全過程,使學生在入學時就從根本上解決自己就業的后顧之憂,真正讓企業來評判高職院校的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
4.狠抓教師培訓,讓教師到實踐中鍛煉。強化對高職高專院校教師的培訓,使之盡快的向雙師型教師轉變。為了適應新形勢下對雙師型教師的需要,必須安排專職專業課教師到生產第一線進行進行專業實踐訓練。引導青年教師在重視理論與實踐進修的同時,創造必要的條件使理論與實踐進修的成果及時轉化為實際應用、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
5.推行“雙證”教育制度和雙語教學,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所謂“雙證”教育制度,即高職生通過二年或三年的學習,一方面獲得大學專科畢業證書,另一方面,高職生利用在校學習的有利時機,積極參加學校或社會組織的相關職業培訓,通過國家組織的相關考試,獲得相關的職業技術資格證書。如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就可以考取外銷員、報關員和單證員等職業資格證書,以大大提高其就業力。作為國際商務人才掌握良好的外語聽說讀寫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其不僅要與外國客戶進行流利的磋商,同時也要繕制相關的英文合同和英文單據,因此,《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應使用雙語教學。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中,教師在講授該門課程涉及到的國際慣例,應該用中英文相結合的方式,可以使學生學到的知識與現實聯系得更加緊密。同時要加強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和單據的繕制能力,使學生的業務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莉.工商管理專業《國際貿易》課程教學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2)
[2]羅興武.試論高職國際貿易專業課程的整合[J].職教論壇,2005,(5)
1.2專業知識專業知識包括:(1)醫療設備器材管理:醫療設備、醫用耗材的概念與發展,醫療設備管理的特點與任務,設備管理機構的構成與職能,購置管理,技術保障管理、監管與報廢等。(2)醫院裝備:醫院應急救治設備、檢驗生化設備、創傷與診斷設備、消毒類設備、激光設備、鏡類設備、呼叫與影視設備、核醫學設備、制冷設備、機械與加工設備、建筑醫用設備等。(3)基本電路制作:機械制圖的基本技能與方法、計算機輔助設計(CAD)、電路圖設計等。(4)醫學計量與質量控制檢測設備:呼吸機檢測設備、麻醉機檢測設備、除顫儀檢測設備、高頻電刀檢測設備、輸液泵檢測設備、血液透析儀檢測設備、心電圖機及監護儀檢測設備、無創血壓監護儀及電子血壓檢測儀等。(5)醫療儀器設備維修手段、方法與技能維修設備等。作為臨床工程人員,醫院不可能對每個臨床工程專業和工程管理都涉及,但既然從事醫院臨床工程專業,就必須了解醫院工程技術應用的領域內涵。這里我們強調醫院裝備而不是醫學裝備,因為醫學裝備是指那些直接應用于臨床診斷、治療的設備,而對于環境控制、集成控制、質量控制、維修儀器及其他為醫療服務的機電工程設備未進行歸類。因為這些設備是間接為臨床服務的,它們的狀態、性能都會影響診斷、治療的效果,它們是屬于工程技術的不同專業,我們把它歸類到醫院裝備中。我們可以掌握專業知識的某些方面、某些內容,以適應這個專業在醫院的應用,并盡可能地了解其相互聯系,以更好地用專業知識來為臨床服務。
二、建立健全醫院現代化成本核算體系
1.建立健全醫院現代化成本核算組織體系
醫院要想實現現代化的成本核算,實現成本核算的系統化、科學化以及精細化。必須建立健全醫院現代化成本核算的組織結構體系。首先設立成本核算領導小組。小組組長由院長擔任,小組副組長由醫院財務部部長擔任,并綜合分析醫院的財務組織、職能部門綜合情況以及醫療流程環節,以此為依據確定成本核算小組的成員結構以及職權分配。成本核算領導小組主要負責成本核算工作的總體實施辦法以及實施流程,確定醫院成本核算的重大方面和關鍵環節,體現著醫院成本核算的理念和原則。然后成立成本核算工作小組。成本核算工作小組主要是由醫院財務部成員構成,并指定每個科室特定的對接成員,綜合展開醫院內部的成本核算。現代化的成本核算要求醫院響應全面以及全員成本核算的理念。成本核算工作小組收集醫院內部的成本相關數據信息,完成成本核算報表以及分析報告。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設立成本核算的信息技術小組。現代化的醫院成本核算必須有效利用現代信息科技技術。醫院設立專門的信息技術小組為醫院的成本核算提高有力的技術支持,使醫院成本核算系統與其相關的物流系統、固定資產管理系統以及薪金和考勤系統等等實現數據一致以及更新一致,實現數據共享以及有效利用,從而實現無接縫成本核算。
2.科學合理實現醫院衛生材料成本以及藥品成本核算
醫院成本核算的主要對象就是衛生服務材料費以及相關的藥品費用。衛生材料及藥品費是醫院醫療業務的直接成本和主要成本,科學合理精細化的實現醫院衛生材料成本以及藥品成本核算是醫院現代化成本核算的主要部分。傳統的衛生材料成本以及藥品成本核算是根據醫院材料庫和藥庫的領用數據進行統計,這就存在兩個主要的弊端:一是不能反映醫院科室當期的實際使用量;二是存在領用數據和實際使用數據不相符的現象,造成成本核算和現實情況不相符。現代化的成本核算,必須創新思維,可在各個核算單元設立一個藥品、醫用耗材子庫或備查賬,根據庫內的使用情況計算當月的成本。其次,在醫療服務項目成本計算時,應注意單獨收費衛生材料收入及成本的歸集。特別是衛生材料成本,在材料入庫時應與日常使用的同類材料區分開,以便于統計。
二、成本核算管理的發展情況變化
(2012年新醫院財務制度前成本核算管理簡稱“舊”,2012年后簡稱“新”)
1.核算對象范圍的發展
舊:核算對象簡單分為院部成本和科室成本。醫院成本核算僅限于院級成本及臨床、醫療技術等科室級成本。新:隨著成本核算的精細化發展需求,根據核算對象的不同,成本核算分為科室成本核算、醫療服務項目成本核算、病種成本核算、床日和診次成本核算。在以上述核算對象為基礎進行成本核算的同時,開展醫療全成本核算,將財政、科教項目補助支出所形成的固定資產折舊(非支出類)等納入成本核算范圍,而在舊制度前財政、科教等專項補助支出并未納入。醫療服務項目成本核算是以各科室開展的醫療服務項目為對象,歸集和分配各項支出,計算出各項目單位成本的過程。核算辦法是將臨床服務類、醫療技術類和醫療輔助類科室的醫療成本向其提供的醫療服務項目進行歸集和分攤,分攤參數可采用各項目收入比、工作量等。病種成本核算是以病種為核算對象,按一定流程和方法歸集相關費用計算病種成本的過程。核算辦法是將為治療某一病種所耗費的醫療項目成本、藥品成本及單獨收費材料成本進行疊加。診次和床日成本核算是以診次、床日為核算對象,將科室成本進一步分攤到門急診人次、住院床日中,計算出診次成本、床日成本。
2.科級對象類別劃分的發展
舊:臨床服務類、醫療技術類和行政后勤管理類成本。新:除上述類別,新制度增加了醫療輔助類科室、藥品供應類科室成本。臨床服務類科室指直接為病人提供醫療服務,并能體現最終醫療結果、完整反映醫療成本的科室;醫療技術類科室指為臨床服務類科室及病人提供醫療技術服務的科室;醫療輔助類科室是服務于臨床服務類和醫療技術類科室,為其提供動力、生產、加工等輔助服務的科室;行政后勤類科室指除臨床服務、醫療技術和醫療輔助科室之外的從事院內外行政后勤業務工作的科室。
3.科室成本的歸集形式的發展變化
舊:直接成本一般是指科室直接發生的成本費用,如人力成本、藥品成本、材料成本、公務成本等,間接成本包括能耗類公攤成本和管理成本、醫技成本等轉移成本;新:直接成本除科室直接發生的成本費用外,能耗類如水、電、氣等日常運行費用也作為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包括非本科室發生的分攤成本等。成本核算部門按照規定標準、格式及報送程序要求,各成本統計科室及時報送核算部門,將支出直接或分配歸屬到耗用科室,形成各類科室的成本。成本按照計入方法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科室為開展醫療服務活動而發生的能夠直接計入或采用一定方法計算后直接計入的各種支出。間接成本是指為開展醫療服務活動而發生的不能直接計入、需要按照一定原則和標準分配計入的各項支出。
4.科室成本的分攤模式的發展
舊:原科室成本分攤采用二級分攤模式,管理科室向醫技分攤,醫技再向臨床科室分攤,最后形成科室及院級全成本。新:新醫院會計制度的管理費用不向臨床醫療進行分攤,但在成本核算制度中,管理科室成本、醫輔成本、醫技成本等各類科室成本本著相關性、成本效益關系及重要性等原則,按照分項逐級分步結轉的方法進行分攤,最終將所有成本轉移到臨床服務類科室,也稱“四級分攤法”。先將行政后勤類科室的管理費用向臨床服務類、醫療技術類和醫療輔助類科室分攤,再將醫療輔助類科室成本向臨床服務類和醫療技術類科室分攤,最后將醫療技術類科室成本向臨床服務類科室分攤,分攤后形成門診、住院臨床服務類科室的成本。
5.間接成本分攤方法的變化
舊:原有管理科室成本分攤一般是以人數作為分攤標準,醫技科室以其臨床在醫技科室的執行收入作為基數。如某臨床科室分攤醫技科室超聲科成本=該臨床科室超聲科收入/全院臨床科室發生的超聲科總收入*超聲科成本新:新成本管理分攤方法更具體化、更多樣化。管理科室向醫輔類科室、醫技科室、臨床服務類科室分攤參數可采用人員比例、內部服務量、工作量等。如回訪辦公室、病案室成本,可按“出院病人數”分攤到臨床科室;醫療輔助類科室成本向臨床服務類和醫療技術類科室分攤,分攤參數也可采用人員比例、內部服務量、工作量等,如住院結賬部門成本,可根據出院病人數或床日數分攤、如中央空調成本可根據房屋占用面積分攤;醫療技術類科室成本向臨床服務類科室分攤,分攤參數可采用工作量、業務收入、收入、占用資產、面積等,分攤后形成門診、住院臨床服務類科室的成本。
6.成本核算系統與財務管理系統的相關性情況
舊:原有成本核算管理軟件是以財務管理系統數據產生后月末一次導入成本系統。新:新成本核算系統解決財務系統的信息孤島問題,通過建立成本核算明細收支項目與會計科目的對照關系,實現會計核算與成本核算并軌作業(由成本核算系統生成記賬憑證底稿供會計核算調用),確保成本核算與會計核算數據的一致性,實現授權范圍內數據資源的充分共享,并能有效地與HIS(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對接,能夠對成本數據進行實時監管分析。
7.意義與作用的升級發展
舊:原來醫院成本核算為“核算”而核算,院級和科級成本只涉及人力成本、藥品、衛生材料成本等直接成本,管理費用只進行簡單分攤,其成本無法真實反映各核算單元的資源消耗和利用效率。新:⑴利用項目成本、病種成本進行結構等趨勢分析、保本分析,在項目成本核算的基礎上按規范的臨床路徑和實際路徑歸集單病種成本,進行單病種的收支余分析,為單病種收費提供依據,找到開源節流的著力點,進而為醫院整體發展、決策提供有力的參考數據。⑵利用成本核算的成果建立優化醫院的績效考核方案和流程,實現績效核算的流程化和程序化。⑶以醫院全成本核算基礎數據為起點,通過經營分析系統向醫院管理者和相關管理人員提供實時的經營分析查詢和分析。⑷成本核算與醫院預算管理、內控管理相結合,促進醫院財務管理從事后核算向事前預測和預算,事中監督和控制,事后分析與考核的全面科學管理的轉變。
1、合理細分成本核算單元(責任中心)。
根據實際考核要求,在醫院組織架構基礎上對全院科室進行了細致的分析與整合,確立了本部為100個成本責任中心,綜合部為107個成本責任中心。
2、合理確定人力資源角色,盤點責任個人。
以2011年5月為基點,通過與人事科、信息科、財務科等管理部門溝通核對,對全院職工進行全面的盤點,最后確定全院成本核算人員清單。系統運行至2014年12月 ,全院成本責任個人共設定725個角色,凈人數565人。醫院本部總人數345人,綜合部總人數380人。
3、重新歸類收費項目。
對醫院本部和綜合部的醫療性收費明細項目進行歸集,其中本部醫療服務項目3453個、藥品8655個、收費材料561個;綜合部醫療服務項目6352個、藥品項目2160個、收費材料561個。根據核算需要將醫療性收入項目組合劃分為67個收入項目,其中門診34個,住院33個。根據各收入項目的屬性設計了12類收入數據采集表格。
4、細分成本核算支出項目。
全院成本核算支出項目細分為130個,其中個人級支出60個,科室公用支出70個。
(二)資產清查
組織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對全院專用設備、一般設備、房屋及建筑物等固定資產進行全面普查和盤存,確定各科室占用的固定資產情況,測量全院各科室的使用面積及公用面積,此項固定資產盤點為醫院資產的基礎管理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三)組織數據接口開發
為實現全院成本核算數據的統一規范采集,開發了一系列的接口程序:第一,財務軟件由AC990升級至會稽山軟件,提供日記賬、記賬憑證的自動轉賬接口功能;第二,工資系統數據導入接口(目前采用表格導入方式);第三,本部與分部的醫院信息系統(以下簡稱HIS系統)收入數據采集接口;第四,固定資產管理及折舊數據導入接口(因統計口徑問題暫時采用表格導入方式);第五,內部服務(作業)計量信息導入接口。
(四)整理歸集原始收支數據
系統運行數據從2011年1月迄今為止已有近4年的真實數據。此項工作中,財務科、信息科、人事科等相關人員以及軟件公司項目實施人員付出了辛勤的勞動。
(五)完善醫院信息系統
根據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新要求,對HIS系統做了大量的數據校對,實現了收入項目體系的標準化,科室劃分的一體化,收入接口方式的優化,流量數據的歸集、加工與傳遞。
(六)系統應用與操作培訓
醫院財務科、信息科相關工作人員傾心投入成本核算項目實施的全過程。通過項目實施,改進會計基礎工作、優化業務流程與強化物資管理,有力促進了醫院管理工作的提升。項目實施過程中凱唱公司對我院按崗位分工進行操作培訓,對成本會計崗位進行全程動態培訓。目前,成本核算、后臺控制以及系統維護等各崗位已能熟練掌握成本核算系統的日常業務操作,熟悉后臺系統管理、前臺核算參數設置等基礎模塊的操作要領。
二、實施過程中存在的難點問題
1、全成本核算的基礎數據不夠規范。如人員信息,在缺少醫院考勤系統的情況下,人員考勤得不到及時更新維護。
2、醫院部分工作量數據采集工作未細化,不能統計出明細數字供成本核算使用。
3、人員經費成本的分攤目前采用約當系數法,多重角色系數的確定缺少科學的依據,存在主觀性因素。
4、在一些輔助部門的費用分攤上,有些過于粗糙,比如對于維修班的輔助費用,還沒做到根據維修工時和材料消耗成本分攤;對于水電費的分攤計量上還不夠全面,大多數科室的水表、電表沒有安裝,給分配帶來難度;電話費等支出也沒有細分到科室。
5、當核算體系有變更時,在一些基礎設置的規范上,有時會出現疏忽和遺漏,造成成本分攤的不夠準確和不能完全分配的現象。個別報表部分指標的計算不準確,尚不能與會計核算報表數據一致。
6、技術人員的信息支持上還需加強,要能對HIS系統基礎信息進行維護,特別是要有對接口庫進行維護的能力,對于成本核算中發現的問題,能協助查找原因,要定期對數據庫進行維護。
7、醫院醫療項目成本核算和病種成本核算規定未能細化。新《醫院會計制度》對項目成本核算和病種成本核算的講解不夠明確,以致在實施過程中缺乏統一的方法和標準,醫院各行其是,影響了執行效果。
三、對策
1、進一步加強醫院全成本核算的業務學習,規范操作流程、規范服務計量數據采集,優化采集方式及計算過程,主要以表格整理導入的方式取得,統一口徑。
2、建議各科室水電表分裝到位,每月消耗與各科室績效工資掛鉤,切實加強水電費的控制,保證數據的準確性。
3、合理設置分攤依據,完善分配政策,嚴格遵循省規范成本分攤原則。
4、根據市衛生局的“四個統一”要求,扎實做好基礎數據采集工作。醫院各項支出需明確到各科室、個人,從而提高全成本核算的精準性。
5、人員角色系數的維護,人事調動導致人員角色頻頻改動,相應的角色系數也應重新定義,應引入先進的人員考勤模式,確保數據的及時性。
6、醫院績效考核系統框架搭建迫在眉睫,增加全成本核算的有用性。
7、落實三期項目成本、藥品成本、病種成本的計算。新《醫院會計制度》明確提出:“成本核算一般應以科室、診次和床日為核算對象,三級醫院還應以醫療服務項目、病種等為核算對象進行成本核算。”
二、成本會計核算的原則
醫院成本會計核算機制的進一步完善是最為有效的加強經濟管理的手段之一。堅持醫院成本控制原則也是衛生經濟管理的基本原則。而成本控制原則貫穿了整個成本會計核算過程,而經濟靈活性原則則是要求各個醫院部門都要講究經濟效益。成本控制應當具有一定的靈活性,能夠做到隨時都能夠適應其變化萬千的服務市場,靈活性的原則也要求其成本控制系統必須具有一定的個性,不能一刀切,而需要從各個特定的科室以及項目的具體情況,考慮不同的崗位、職務,不同的特點來建立成本控制標準。而成本控制則是醫院所有員工共同的責任。只有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才是成本控制能夠順利完成的首要條件。醫院全體員工對成本會計核算的高度重視,全力的支持成本會計核算,強化會計核算意識,才能夠做到開源節流、堵漏降耗。
三、成本會計核算的特點分析
(一)成本會計核算項目紛繁眾多,會計核算難度加大
考慮到醫療機構服務項目、病種的多樣性,醫院醫療技術的更新、成本變化的加快,都是導致醫院的成本會計核算繁瑣、復雜的原因。此外,部分公立醫院還存在不計成本的資金投入,但是不計效益,會產生不科學、缺乏管理系統的方式,這些所述的原因,會導致成本在會計核算的過程中,其手段、數據以及信息的使用等方面都會相對薄弱,也大大的提高了成本會計核算的難度。
(二)確定其對象與方法的不同性
醫院對象以及方法的不確定,不能考慮到各個科室專門技術的特殊性,只能依據管理上的需要而對其加以選擇,一般分為醫院、科室、項目等等。通過筆者在醫院的實踐證明來看,醫院通常選擇的主要會計核算對象是總成本下的醫療服務科室成本,并視為降低可控成本的最優途徑。
(三)醫院成本項目的多變和不可比性的特征
醫院的醫療服務技術與一般的企業產品生產不同,其確定性不明確。各種醫療服務的提供,會因為具體情況有所出入,而出現服務成本差異。就算是對于同一種病癥,對于不同的患者,由于醫療方法的不同以及病癥程度的深淺,都會導致醫療成本出現一定的變化。另外,其結構也會隨著技術的變革以及醫療方式的變化而產生變化。所以,醫院在醫療服務中的成本不確定性導致了其成本多變,所以各個醫院之間也不存在可比性。
四、目前醫院在成本會計核算當中存在的問題
(一)各級管理人員的認識不足
由于各級管理人員的觀念相對滯后,其經營、成本的意識不能夠適應市場競爭的需求,存在著重醫療、輕理財、重投資、輕效益、重收入、輕支出等一系列的問題。醫院長久以來實行預算會計制度,并且采用差額預算補助的方式,而醫院有關的財務人員缺乏相應的成本會計核算基礎知識,就算是成本會計核算也會出現重視醫療科室成本會計核算的相應管理,而輕視職能管理部門成本會計核算的管理模式;對于直接成本會計核算的管理重視,而輕視間接成本會計核算管理;重視財務會計(這主要是和財務管理人員的有關素質以及業務水平有關。),部分的財務管理人員為了個人的私利,擅自改變其運行的環境,使得財務信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從而阻礙了醫院的整體發展。
(二)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目前,多數醫院為了醫院的名氣、業績,忽略了醫院所具有的本質以及患者的需求與能夠承受的經濟負擔,一味的向著大規模的醫院擴展,完全沒有考慮醫院的成本量以及實際的負荷、運轉能力,這樣極容易導致醫院出現虧損。
(三)醫院財務管理內容的問題
目前,很多醫院的財務管理的內容都不夠明確,而其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了物質的籌集、投入資本的回收以及分配、日常資產以及現金成本與損失的管理等等。但是目前多數的醫院僅僅是對有形的資產進行日常的監督與管理,忽視無形資產(如科研成果、專利等),導致醫院在風險發生之后,才會被動的去考慮、去處理。
五、加強醫院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開展全面預算管理
通過預算控制,控制日常運營與財務運作,將醫院的財務管理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水平和范圍之內。
(二)嚴格招標制度,降低采購成本
在設備購置、藥品采購過程中,要對招標過程進行合格的監控,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切實保障患者和醫院的切身利益,為社會發展謀取更多的福利。
(三)控制經常性開支
對于醫院的經常性開支,要進行嚴格控制,特別是對于一些規模較大的醫院而言,其經常性業務開支是非常大的,所以,做好經常性業務開支項目的控制,對于節約醫院成本,提高醫院效率,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四)加強藥品管理,降低藥品使用成本
按期對醫生的單張處方金額按大小排列,對單張處方金額超過100元的進行公布;加強合理用藥檢查力度,特別是抗生素使用檢查,杜絕藥品促銷行為,降低藥品成本。
六、提高醫院財務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要樹立醫療服務的意識
醫院的財務管理指的是對醫院的成本、資產、收入等進行有效管理的經濟管理活動,管理目標主要是通過保障醫院的財務安全,合理的分配資源來達到最佳化的運行。想要達到以上所說的目標任務,需要醫院各級人員樹立出醫療服務意識,在醫療服務的過程中不斷的對于管理職能進行完善,把握好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醫療服務的監督以及管理。
(二)強化財務成本會計核算
醫院的管理模式已從以往的“政策依賴型”逐步轉化為“市場導向型”。只有通過建立完善的、健全的醫財務管理機制,才能將醫院的成本管理加以強化。通過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提升醫院資金的實際使用率,為社會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最高效的醫療服務。首先,要制定出有效的醫院成本會計核算方法;其次,逐步建立健全的醫院成本相應的管理制度,進一步建立高效的財務管理系統。通過建立醫院成本考核體系,成本分析評價體系和成本信息反饋體系,實現醫院對整體成本控制與管理。
(三)重視開發與利用
相對來說,醫院財務的內容過于龐大、復雜,所以我們應當重視其財務管理的開發技術,提供對于財務信息的實際利用價值。
2該院成本控制的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該院目前有關成本控制的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員工成本控制意識薄弱,對成本控制認識參差不齊;內部財務管理制度不夠完善,造成了醫院物資的流失與浪費;缺乏很好的監管制度,對醫院的醫療器械、藥品等物資采購,以及各部門的費用申報、審批等監管不嚴,使資金不能落實到實處。成本控制除了跟以上因素相關以外,它跟成本控制的分析方法、分析體系以及財務成本管理組織機構的人員布置等有著密切關系。從人員結構上來看,該院目前沒有完整的人員錄用機制,未設立專門的總會計師的職位,而大多數的參與到成本控制中來的管理者都是醫療技術方面的人員,缺乏對會計知識的了解,因此對成本控制的方向和方法也把握不夠。醫院不以盈利為目的,因此受到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員工的成本控制意識淡薄,也沒有針對性的考評機制,在落實成本控制的過程中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成本控制分析的體系也相對落后,針對各部門,各個醫療環節的各項信息的錄入、處理以及分析的系統尚未開發出來,因此無法給成本控制提供全面、準確的數據依據,從而導致成本控制方向出現偏差。
3加強成本控制的措施分析
3.1培養員工成本控制的意識成本控制的主體是人,培養員工成本控制的意識是做好成本控制的關鍵。但是醫院的不少員工都認為成本控制只是一個財務問題,與自身無關,缺乏成本控制的概念及意識。因此,應該在全院上下廣泛地宣傳有關成本控制的相關知識,將新醫院財務制度進行普及,讓相關人員都明確意識到自身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了解到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從而培養醫院所有工作人員成本控制的意識,積極配合醫院成本控制工作的進行。此外大部分的工作人員對成本控制的認識也不夠,單純地認為增加成本只會導致利潤的減少。其實在某些方面的投資,雖然會在短期內增加醫院的成本,但從長遠看卻是會給醫院帶來利潤的。所以選擇正確的方法進行成本控制也是提高有效性的關鍵。總之,提高員工成本控制的意識以及普及相關的財務知識,才能有效地進行成本控制。
3.2制定相關制度進行約束成本控制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作,幾乎涉及到醫院的所有部門和員工。因此,制定相關的制度進行約束是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的保障。目前,該院在成本控制方面,很多管理層對其認識的程度不一,掌握的專業知識參差不齊,對成本控制的關鍵把握不夠,因此需要相關的制度進行約束。可以通過成本控制的管理制度對成本管理和財務管理等方面進行明確的規定,具體可以細化到各部門的管理者、每個員工的權責劃分、獎懲制度等方面。再者還應采取預算管理的方法對各部門的資產及資金流量情況進行控制,重視固定資產以及庫存物資的占用比率。醫院的成本控制的管理者應該從醫院全局出發并結合自身的特點來建立成本控制的體系,對醫院的所有經濟活動進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面的成本控制,從而保證其有效性。該院自2013年以來針對藥品及醫療器械的采購、各科室對藥品及醫療機械的配備比例以及使用等方面都先后制定了相關的條例,并每月對各個科室進行了考核,將結果直接與個人績效掛鉤,有效地降低了藥材成本,減少了浪費,實現了成本控制。
3.3健全成本控制組織機構及分析體系設立總會計師的職位,直接對院長負責,并設立責任會計直接對總會計師負責。以科室為單位,每個科室設立一名核算員,對各個科室的與經濟活動有關的數據進行收集、分析,并定期地向科主任及財務科進行上報,為預算和成本核算提供準確的數據依據。財務人員根據上報的數據進行科學的整合,分析出成本控制的相關因素影響并及時發現出現的問題并提出改正的措施。因醫院各科室上報的數據覆蓋面大,具有不穩定性,在進行成本控制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很難把握,因此必須對其預算進行嚴格、全面的控制,對成本消耗制定嚴格的計劃,充分把握好在運營過程中的成本變化狀態,對各部門的日常消耗活動進行控制,在保證其日常活動正常進行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可以重復利用的各項醫療器械等,并鼓勵各部門之間加強溝通,有效地實現資源共享。
3.4推動信息化建設信息化建設可以實現資源共享,而且能節省人力、物力,更重要的還能對成本進行實時監控。目前醫院各部門的管理學經常各自為戰,缺乏有效的溝通,因此不能有效地進行資源共享,這必定會造成一些物資的浪費。信息化建設有效地對醫院的資源進行了統一,將醫院的物流、財務管理與服務的各個系統相互聯系在一起,實現了醫院信息管理的一體化,并及時地將醫院的庫存商品、各科室的藥品配備情況等反映出來,有利地節省了醫院的資源。信息化的建設還可以采用最先進、最全面的預算系統以滿足成本控制科學化及標準化的要求。將各科室的原始數據通過數據庫來進行保存和檢索,對成本控制的有序進行也起到了引導的作用。因此,推動信息化建設是實行成本控制的一個重要平臺。
3.5增加收入,降低成本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是實現成本控制的一個重要手段。醫院可以通過延長門診就診時間,增設門診服務項目,開設專家門診,加快住院部床位周轉率從而增加患者住院治療率等手段來增加收入。另外,醫院還應提高技術方面的服務,從而降低藥材、血氧等成本性收入比。降低成本則可以從鼓勵員工節約、控制各個科室的醫療物資消耗量以及藥品、器械等物資采購等方面進行控制。醫院還可以對其水電成本、醫保費用的結算以及新的設備投資等方面來進行嚴格的控制,從而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