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58:5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校園,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校園是我們成長的搖籃,也是我們向往的地方。
春天的時候,校園里的景色可真不錯呀,有杜鵑花,有桃花,還有嫩綠的青草,美麗極了!
夏天的時候,景色優美,以前畢業同學植的小樹,現在都長成挺拔的參天大樹,我們在樹蔭下玩耍、游戲,可熱鬧了!
秋天的時候,微風習習,金黃的樹葉從高高的樹上飄落下來,有的同學把各種各樣的樹葉撿起來做標本;有的同學撿起來做書簽,還有的同學用它來做一幅美麗的畫,可真有趣呀!
冬天的時候,下起來了鵝毛大雪,同學們都戴著帽子、圍著圍巾,出來堆雪人、打雪仗,雪地里傳來了一片歡聲笑語。
看到第一個老師給我們上課,看到許多許多同學專心地聽課,我就迫不及待地暗地里叫好。
當歌詠比賽的時候,同學們都大膽地站在臺上,一展歌喉,美妙的歌聲就從他們的小嘴里飄出來,整個校園沉浸在歡樂之中。
下課的時候,鈴鐺叮鈴鈴、叮鈴鈴得響著,同學們都象箭一樣得沖向操場,有的在玩捉迷藏,有的在比賽跳繩,還有的在玩各種各樣的游戲。
春天,是我們校園最美的季節,而長廊是這個季節里最美的校園一角。(直接點出習作描寫重點――長廊。)
邁入大門,迎接我們的是一棵高大挺拔的大樹,滿樹的葉子綠得可愛,活像一把張開的綠絨巨傘,風一吹,輕輕地搖曳著,好像在向們我招手。路兩邊栽著一叢叢五顏六色的花,花叢中時不時有一些嫩綠的小草調皮地探出頭來,可愛極了。
一條小石子鋪成的小道,帶領你進入一條古色古香的長廊。整條長廊是用長長的條石拼成的,長廊兩旁是兩排綠油油的灌木,郁郁蔥蔥,生機盎然,為長廊增添了無限生機。長廊的石柱上纏著一條條深綠色的藤。綠藤下,時常有同學在石桌上對弈,有時也傳出國學班瑯瑯的書聲。(有景有人有聲,動靜結合。)
長廊的盡頭,是一座高大的假山。整座假山被一棵棵綠色的松樹包圍著,像掩映在一片綠海中。假山旁還有一棵棵芭蕉樹,只要天氣一暖和,它們便會開出紅艷艷的花,非常好看。假山后是一片小小的竹林。出假山向前,映入眼簾的是一棵臘梅樹,開滿了粉紅色的花,樹下的草地上落英繽紛,像一張美麗的地毯。(移步換景,描寫了假山周圍的美景。)
大課間,這里就是我們男生的俱樂部。我們酷愛在這里進行軍事演習,而低年級的同學在這里追逐打鬧,捉迷藏。瞧,那邊有兩個小胖子正在樹下練習摔跤,難解難分的。
我最愛校園的這一角,因為這是我們的樂園,這里處處印著我們快樂的足跡。
總評
習作中對校園一角的景物描寫非常美,這得益于小作者對校園的喜愛和細心的觀察。但是寫景離不開抒情,否則寫景就會顯得空洞乏味,所以如果習作中能抓住課間活動中一件具體的事例來寫,便可在結尾處順理成章地抒發自己對校園一角的喜愛之情,是不是更好呢?
難忘的一件事
河北省威縣王村明德小學
四年級 趙青青
在校園里,有許多事令我難忘,這件事便是其中的一件。(開篇點題,照應題目。)
一天上午,我們學習《游子吟》這首古詩。李老師在講臺上興致勃勃地講解,大家聚精會神地聽著,只有我低著頭在課本上亂畫。看到我的杰作,我禁不住“咯咯咯”地笑出聲來。“趙青青!”我抬頭一看,老師嚴厲的目光正盯著我,便慌忙站起來,老師走到我旁邊,朝我的課本望了一眼,頓時火了,叫我下課后到辦公室去。
“你畫得很有創意呀!你的想象力挺豐富的嘛?”辦公室里李老師微笑著說我。我不知道李老師說這句話的真正用意,雖然心里挺美的,但還是有些害怕。“孟郊的母親在油燈下為出遠門的兒子縫補衣服,希望兒子能考取功名,你的爸爸媽媽呢?”聽到這里,終于明白了老師的話。雖然老師并沒有批評我,但我心里已經非常難過,覺得對不起爸爸媽媽。“相信他們應該也是一樣的吧!希望你有出息,但是你今天在課堂上的表現……”李老師的話還沒有說完,我的臉卻早已紅到了脖子根,眼淚早已奪眶而出……(李老師的教育,使小作者從一開始的“心里挺美的”到“非常難過”,又到“眼淚早已奪眶而出”,可見小作者內心正經歷著一場成長過程的考驗。)
這件事雖然已經過去兩年多了,但我至今難忘。現在我還是喜歡亂涂亂畫,但在課堂上總是很認真地去聽講。(結尾點題,呼應開頭,寫出了這件難忘的事給自己的影響。)
我們的校園位于陸城鎮的東邊。
一進大門走過第一幢教學樓,就來到最迷人的花園的旁邊,花園的中間有一個假山。假山上面有棵小榕樹。樹葉是那么翠綠,在陽光的照耀下,顏色綠得閃閃發亮。假山上的石塊形態萬千,有的像大象,有的像猴子,有的像小貓,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字。山腳下有一條盤延而上的階梯,真像一長龍卷在這半山腰。假山周圍是一個水池,水里爬著一個大石龜,但是石龜的頭不見了。仔細一觀察,原來石龜把頭縮到龜殼里去了。池里的小金魚緩慢地游出水面,陽光射到魚鱗上,閃閃發光。像是穿了一套金衣。當小金魚們看到有人走過來時就全消失了,躲進水里的石洞里,等人走后才游出來。水池周圍圍著四個花園。花園里的花五顏六色,有吊鐘花、大紅花、太陽花等等。這數不清的花,在花園里堆了三個小花環。最引人注目的要數大紅花了,大紅花長在枝頭上,又大又紅,中間還有一個小小的花蕊,等花蕊旁的花枯死,小花蕊就會謝開了,發出陣陣清香,路上的行人會感覺到神清氣爽。還有太陽花,每當太陽升起來就會開花,如果太陽在東邊,花就會向東邊,如果太陽在西邊,花就會向西邊,不管太陽在哪邊,太陽花跟著開到太陽下山才慢慢合回來。
不知不覺中時間過去了,我突然想起來上學時間超過了,我要遲到了,便依依不舍的離開了這美麗的地方。
啊,我們的校園真美。
我們的學校坐落在?髻山下,白河岸邊,與林區集鎮一橋相隔,周圍峰巒連綿,田野密布,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作為山區學校,校園布局也頗具特色。坐北朝南三棟教學樓二、四、三層一字排開,活像一座巨大的冠亞季軍領獎臺,兩端各有一溜平房,中間是寬闊的運動場和憩息園,正南面筑有兩米多高近百米長的紅磚圍墻,中央處開一小門通往廁所、原野、小河,整個校園遠看就像一把圈椅,還有點四合院的風味兒。
現在正值仲春,撇開校舍房屋不說,單說校園精心布局的花草樹木及其噴泉奇石,就能讓你流連忘返,贊嘆不已。你看,大門外兩旁花壇植有麥冬、芭蕉、棕樹,四季常青,昭示著教書育人這一永恒的主題。跨進校門,引入眼簾的綠樹成蔭,芳草遍地,清風拂來,花香撲鼻,沁人心脾。都有些什么樹呢?那可多啦。有老師們從山上挖來栽在操場外沿的本地特有的老君樹,總共30多棵,大都比碗口還要粗,每一棵都是一束五彩蘑菇,把子黑褐色,又正又壯。最下一層老葉子黃里泛紅,每天都有脫落,春風一吹,四散飛揚,猶如天女散花。中間的葉子由深綠過渡到淺綠,表面油光光的,在陽光下閃爍。最上一層是新發的嫩葉直直地豎起,桿桿兒嫩黃色,嫩葉兒綠里帶黃,黃中透紅,像一雙雙高舉的小娃娃的胖手。要是在秋天,整株老君樹通體泛紅,活像一把把熊熊燃燒的火炬。與老君樹間隔栽種的是落葉喬木——水杉,挺拔高聳,最高的在三層樓上能摸著樹梢,每一棵樹下圓上尖,枝葉茂盛,簡直就是一座座寶塔。運動場周圍環繞著一圈這樣的樹木,既顯示出蓬勃的朝氣,又像一列列忠誠的衛士日夜守護者我們的校園。另外,在食堂小院、花壇里栽培者數量可觀的枇杷、香樟、廣玉蘭、法國冬青、楊柳、萬花樹、石榴等觀賞數種,在明媚的春光里爭芳斗艷,生機勃勃。
最值得稱道的是運動場東側的憩息園,呈不規則的橢圓形,面積跟籃球場差不多,是去年才建成的,據說還投入了兩萬多塊錢呢。園子里栽著七八排樹,還精心布局,外沿是一圈法國冬青,往里以此廣玉蘭、香樟、萬花樹、黃楊等諸多觀賞林木。最高的要數香樟樹,差不多有三丈的樣子,真的散發香氣呢!在教室里就能聞到;玉蘭正含苞待放,鵝黃淡雅,青春四射;萬花樹先開花后長葉,一株能分出幾十個枝頭,從根到稍滿樹都盛開著紅艷艷的碎花,引來陣陣蜂飛蝶舞,不少老師和同學爭相在樹下留影。樹叢中有一簡易氣象觀測站,鐵架臺上穩穩安放著百葉箱、風向標。在樹下的地面上栽種著蔥蘭、麥冬、苜蓿等青草,被曲曲彎彎的石子路分割成十幾塊,相鄰地塊的交界處筑有四處石桌石凳清晨和傍晚,同學們三三兩兩圍坐在這里讀書交流,老師家屬們也利用它打牌下棋,歡笑聲不時從林中飛出。說起石頭,園中還有更絕的呢,入口的顯眼處筑一磚砌的臺子上立三個篩子大的鵝卵石,鐫刻著“學中玩”三個隸書大字,體現出基礎教育辦學宗旨,在院子里還分布著從山里或河灘精選來的奇形怪狀的巨石,有的一柱擎天,有的狀如臥佛,有的像動物造型:吃草的灰兔、張口的蛤蟆、爬行的烏龜、躬耕的老牛,無不栩栩如生,惹人喜愛,還有幾尊怪石上分別醒目的刻著“真”“誠”“勤”“思”字跡,用意不言自明。
[中圖分類號] G6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717(2006)02-0025-02
一
校園文明既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智慧結晶,也是學校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盡管一些學校“有文化無文明”的校園文化建設結果的出現表面上看是由“文化建構的任意性”、“文化引導的盲目性”、“文化主體的浮躁性”和“文化組織的散亂性”等原因所導致,但對校園文化和校園文明二者關系的理解有誤與處理不當才是導致校園文化建設缺乏智慧的深刻原因。
所謂“校園文化”,是指師生在改造校園環境、協調入際關系、把握自身存在意義的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校園樣式、風格及行為。它一般由校園物質、制度、精神及行為四個層面的文化組成。其中物質文化是指學校的建筑、器材等物質條件與設施,是校園文化的基礎;制度文化是指用以規范師生行為的各種政策、守則,是校園文化的紐帶;精神文化是師生在校園生活中形成并自覺認同的群體心理和意識,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行為文化是指師生的具體行為展示,是校園文化的載體。而“校園文明”則是指校園文化在其發展過程中所達到的滿足師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促進學校良性運行的程度,是校園文化發展的高級階段。校園文化和校園文明各有其自身的特征:
第一,產生條件不同。校園文化是師生處理其與自然、社會及自身關系的產物,是師生對校園地理環境、人際關系和自身進行人造的結果。而校園文明則是師生在處理其與自然、社會及自身矛盾的過程中,對人造結果加以合規律合目的的改造后將“人造”結果轉化為“造人”結果的產物。例如,各種亭臺樓閣、名人塑像、文體活動等校園文化就是師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烙上其思想或活動印跡后的人造之物;但雅致的環境、美好的言行、淳正的校風等校園文明卻源于那些具有造就和發展人材和大師這一“造人”功用的優秀校園文化。
第二,存在依據不同。校園文化是特定學校在特定的時代和地域,為了特定的追求而創造出來的一切,故在不同的學校,校園文化總是各具內容、風格和樣式,體現出它以不同學校、不同辦學條件和辦學目的為存在依據的多元特征。例如,農業大學的田地棋布、追求增收增產的校園文化就有別于師范大學的名師豐碑樹立、培養師范人材的校園文化,也不同于理工大學的科技跡象遍存、崇尚發現和發明的校園文化。盡管如此,校園文明的存在依據卻是一元的,即不論是何種內容、樣式和風格的校園文化,它們要想發展為校園文明,都只能以能夠滿足校園師生獲取真善美的需要、促進學校的發展為共同依據。
第三,變化形態不同。校園文化的變化是一個連續漸進的過程,而校園文明的變化則是一個相對平穩跳躍的過程。一般來講,校園文化由于是一所學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產生的歷史成果,因而它往往是在顧及學校傳統及其辦學條件的基礎上連續漸進地展開它的千變萬化。而校園文明的變化卻不同。校園文明對師生和學校發展所起的支持和促進作用決定了它一旦形成就不會被輕易地加以改變,而是保持其相對平穩的變化態勢,但當學校出現大的轉型和調整,抑或校園文化出現大的變革,那么原有的校園文明勢必會隨著學校的轉變或校園文化的積極變革而發生跳躍式的變化。
第四,價值屬性不同。在當今學校,師生個性的差異存在及校園文化生成環境的開放使得校園文化的內容往往是真假共存、善惡同在、美丑并蓄,展現出它在價值上既可彰顯智慧和先進,又能暴露愚昧與落后的二重屬性。而校園文明因為是師生對校園生活的恰當把握,其同假惡丑相遠離,與真善美相伴生,所以它在校園中的千姿百態只會是精華的自由展示而不是糟粕的絲毫泛濫,從而顯示其在價值上惟獨容納校園精華的單一屬性。
二
以上校園文化與校園文明的種種特征表現雖然說明了二者之間界限的客觀存在,然而透過形形的校園文化現象,二者又不乏有機統一的一面,這種統一主要體現為以下兩點:
首先,二者相互規定。一方面,優秀的校園文化外在地規定校園文明的存在。例如,清爽的校道、別致的景點、暢通的網絡、齊備的教研設施等器物文化體現的是精致與優良的器物文明;整理內務、發明創造、排隊就餐等行為文化顯示的是有益與優雅的行為文明;按章管理等制度文化凸現的是有序與高效的制度文明;勤奮務實、敬業勵志等精神文化張揚的是健康與向上的精神文明。另一方面,校園文明是校園文化的內在規定。校園文化雖然是千校千面,但它們在本質上卻是一致的,都是為了滿足學校的文明需求。以學校的社團文化為例,甲學校的文學社在辦刊、經濟社在生產,而乙學校的文學社在討論、經濟社在消費。顯然,這兩所學校的社團文化在對方看來或許都存在值得懷疑的地方,然而經過仔細考察卻不難發現各自都不乏文明的價值:前者突出的是社團活動的技能性和創造性,后者突出的則是社團活動的表現性和消費性。這一例證給我們的啟示是:任何校園文化,不論師生如何建構它的內容和形式,校園文明始終都是校園文化存在和發展的價值意蘊或內在規定。
其次,校園文化與校園文明相互依存。一方面,校園文化是校園文明產生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校園文明從來不是隨校園落成就可自然出現的伴生物,而是廣大師生積極創造校園文化,并努力克服校園文化中存在的譬如教與學、學與用、勞動與休閑等諸多文化供給與文化需求之間的重重矛盾,使校園文化發展到具有澤被師生、造福學校這一價值時而取得的歷史成就。離開了校園文化的豐富、變革和完善,校園文明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另一方面,校園文明是校園文化變化發展的方向和目標。當代校園文化的開放性和個性化特征的存在雖然使得不同校園文化間的頻繁交流與碰撞變得空前激烈和復雜,但校園文化避免蒙上文化塵埃,綻放文化光芒的關鍵既不在于校園文化內容的增多,也不在于校園文化形式的新奇,而在于校園文明現實地成為了校園文化變化發展的方向和目標。這是因為:其一,校園文化如果不以接近校園文明作為自身變化的方向,那么我們在發展校園文化時就會只注重校園文化的積累而疏忽其內容的意義,以至于將校園文化的建構看成是一種可以任意為之的操作。其二,校園文化倘若不以校園文明作為自身發展的目標,那么我們就會把現有校園文化的存在看作是永恒不變的事情。離開了校園文明牽引的校園文化只能走向混亂、流于低俗。
三
上述校園文化與校園文明的關系深刻表明:校園文化的發展是一個校園文明形成和升華的過程,校園文化的多層面構筑與文明化追求必須結合起來,互動互進。既重視校園文化的創造和積累,又追求校園文化的優化和提升從來都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應然之義。換句話說,校園文化的發展從整體上來說決不是一個校園文化與校園文明相分離的過程,而是兩者相互統一、交互完善的過程。因而在實踐層面上,實現校園文化發展的方略就在于從校園文化與校園文明相統一的角度去構筑合理的校園文化建設模式,而由以下三要素構筑而成的校園文化建設模式無疑就值得學校師生予以重視和參考:
“豐富”,即積累、興盛校園文化。這是校園文化建設模式構筑的基石。它一方面強調校園文化的建構既要重視對校園自然環境、教研設施等“硬件”的添置,也要關注對校園精神、管理制度等“軟件”的培育,以保證校園文化內容體系的完整。另一方面也要求針對師生需要及學校條件,盡可能地創造吸引師生注意、便于師生參與、發揮師生才華的多種校園文化形式,使校園文化形式能夠準確、靈活而充分地體現和強化校園文化內容。為此,本著“開放搞活”的原則,在教師和學生隊伍中培養和使用校園文化建設的專家及文化活動骨干、積極拓寬校園文化建設的投資渠道以爭取社會力量的文化投資、建設有吸引力和說服力的數字校園、對外來文化加以批判吸收等就不失為豐富校園文化的有效舉措。
“創新”,即變革、優化校園文化。是指對現有校園文化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超越性的改造和完善。創新校園文化的目的在于通過反思、批判和發展校園文化,使校園文化能夠不斷孕育和提升其文明價值,因而它是校園文化建設模式構筑的關鍵。它首先要求師生時刻反思校園文化的文明程度。例如,反思精神文化是否催生了“道德文章、堪為師表”的大師和“知行合一、心智健全”的學生;反思器物文化是否得以綠化、美化,因而能夠“筑巢引鳳”;反思制度文化是否成為了促進學術、培育人才和大師的堅實保障;反思行為文化是否彰顯了師生熱情、上進的儒雅氣質;反思校園文化是否成為積極影響社會的示范文化等等。其次是要求師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大膽變革校園文化形式、小心改造和完善校園文化內容。采用校園文化新形式盡管經常會面臨因違背傳統、冒犯權威所帶來的風險,但只要新形式有助于增加校園文化的文明價值,廣大師生就不妨大膽突破校園文化形式的舊框框、采用校園文化的新形式。當然,校園文化新形式的采用由于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外在環境扶持,例如國情的允許、法律和政策的支持、社會輿論的寬讓、家長的理解與協作等等,故在變革校園文化形式時要做到必要的小心謹慎,不能隨意觸犯社會的法規與道德。
“樹我”,即樹立校園文化的獨特個性或形成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從文化學的角度來看,如果一所學校的校園文化不能獨具一格且品格優質,那么該學校不僅難以培育出一流的大樓、大師、大材和大氣,而且還將走向沉寂甚至是沉淪[1]。鑒于此,追求有特色的校園文化無疑就成了校園文化建設模式構筑的重點[2],需要學校特別注意的是:第一,集中發展校園優勢文化。這是指在財力、物力有限的條件下,只有集中發展校園優勢文化才能保證校園文化特色的形成,但這樣說并不意味著可以忽略其他校園文化的建設,而僅僅是強調在維持諸種校園文化相互支撐、協同提高這一結構關系的同時突出對校園優勢文化的建設。第二,重視校園文化的國際定位。在日益開放的時代,校園文化個性的樹立顯然必須面向全球,實施國際定位戰略。它主要強調學校須以自信的校園文化傳統與西方學校的校園文化對話,用參與國際交流與競爭的國際視野來審視、評價和完善自身的校園文化,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實現向世界展示自己獨具魅力的文化個性的目的。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717(2006)02-0025-02
一
校園文明既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智慧結晶,也是學校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盡管一些學校“有文化無文明”的校園文化建設結果的出現表面上看是由“文化建構的任意性”、“文化引導的盲目性”、“文化主體的浮躁性”和“文化組織的散亂性”等原因所導致,但對校園文化和校園文明二者關系的理解有誤與處理不當才是導致校園文化建設缺乏智慧的深刻原因。
所謂“校園文化”,是指師生在改造校園環境、協調入際關系、把握自身存在意義的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校園樣式、風格及行為。它一般由校園物質、制度、精神及行為四個層面的文化組成。其中物質文化是指學校的建筑、器材等物質條件與設施,是校園文化的基礎;制度文化是指用以規范師生行為的各種政策、守則,是校園文化的紐帶;精神文化是師生在校園生活中形成并自覺認同的群體心理和意識,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行為文化是指師生的具體行為展示,是校園文化的載體。而“校園文明”則是指校園文化在其發展過程中所達到的滿足師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促進學校良性運行的程度,是校園文化發展的高級階段。校園文化和校園文明各有其自身的特征:
第一,產生條件不同。校園文化是師生處理其與自然、社會及自身關系的產物,是師生對校園地理環境、人際關系和自身進行人造的結果。而校園文明則是師生在處理其與自然、社會及自身矛盾的過程中,對人造結果加以合規律合目的的改造后將“人造”結果轉化為“造人”結果的產物。例如,各種亭臺樓閣、名人塑像、文體活動等校園文化就是師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烙上其思想或活動印跡后的人造之物;但雅致的環境、美好的言行、淳正的校風等校園文明卻源于那些具有造就和發展人材和大師這一“造人”功用的優秀校園文化。
第二,存在依據不同。校園文化是特定學校在特定的時代和地域,為了特定的追求而創造出來的一切,故在不同的學校,校園文化總是各具內容、風格和樣式,體現出它以不同學校、不同辦學條件和辦學目的為存在依據的多元特征。例如,農業大學的田地棋布、追求增收增產的校園文化就有別于師范大學的名師豐碑樹立、培養師范人材的校園文化,也不同于理工大學的科技跡象遍存、崇尚發現和發明的校園文化。盡管如此,校園文明的存在依據卻是一元的,即不論是何種內容、樣式和風格的校園文化,它們要想發展為校園文明,都只能以能夠滿足校園師生獲取真善美的需要、促進學校的發展為共同依據。
第三,變化形態不同。校園文化的變化是一個連續漸進的過程,而校園文明的變化則是一個相對平穩跳躍的過程。一般來講,校園文化由于是一所學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產生的歷史成果,因而它往往是在顧及學校傳統及其辦學條件的基礎上連續漸進地展開它的千變萬化。而校園文明的變化卻不同。校園文明對師生和學校發展所起的支持和促進作用決定了它一旦形成就不會被輕易地加以改變,而是保持其相對平穩的變化態勢,但當學校出現大的轉型和調整,抑或校園文化出現大的變革,那么原有的校園文明勢必會隨著學校的轉變或校園文化的積極變革而發生跳躍式的變化。
第四,價值屬性不同。在當今學校,師生個性的差異存在及校園文化生成環境的開放使得校園文化的內容往往是真假共存、善惡同在、美丑并蓄,展現出它在價值上既可彰顯智慧和先進,又能暴露愚昧與落后的二重屬性。而校園文明因為是師生對校園生活的恰當把握,其同假惡丑相遠離,與真善美相伴生,所以它在校園中的千姿百態只會是精華的自由展示而不是糟粕的絲毫泛濫,從而顯示其在價值上惟獨容納校園精華的單一屬性。
二
以上校園文化與校園文明的種種特征表現雖然說明了二者之間界限的客觀存在,然而透過形形的校園文化現象,二者又不乏有機統一的一面,這種統一主要體現為以下兩點:
首先,二者相互規定。一方面,優秀的校園文化外在地規定校園文明的存在。例如,清爽的校道、別致的景點、暢通的網絡、齊備的教研設施等器物文化體現的是精致與優良的器物文明;整理內務、發明創造、排隊就餐等行為文化顯示的是有益與優雅的行為文明;按章管理等制度文化凸現的是有序與高效的制度文明;勤奮務實、敬業勵志等精神文化張揚的是健康與向上的精神文明。另一方面,校園文明是校園文化的內在規定。校園文化雖然是千校千面,但它們在本質上卻是一致的,都是為了滿足學校的文明需求。以學校的社團文化為例,甲學校的文學社在辦刊、經濟社在生產,而乙學校的文學社在討論、經濟社在消費。顯然,這兩所學校的社團文化在對方看來或許都存在值得懷疑的地方,然而經過仔細考察卻不難發現各自都不乏文明的價值:前者突出的是社團活動的技能性和創造性,后者突出的則是社團活動的表現性和消費性。這一例證給我們的啟示是:任何校園文化,不論師生如何建構它的內容和形式,校園文明始終都是校園文化存在和發展的價值意蘊或內在規定。其次,校園文化與校園文明相互依存。一方面,校園文化是校園文明產生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校園文明從來不是隨校園落成就可自然出現的伴生物,而是廣大師生積極創造校園文化,并努力克服校園文化中存在的譬如教與學、學與用、勞動與休閑等諸多文化供給與文化需求之間的重重矛盾,使校園文化發展到具有澤被師生、造福學校這一價值時而取得的歷史成就。離開了校園文化的豐富、變革和完善,校園文明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另一方面,校園文明是校園文化變化發展的方向和目標。當代校園文化的開放性和個性化特征的存在雖然使得不同校園文化間的頻繁交流與碰撞變得空前激烈和復雜,但校園文化避免蒙上文化塵埃,綻放文化光芒的關鍵既不在于校園文化內容的增多,也不在于校園文化形式的新奇,而在于校園文明現實地成為了校園文化變化發展的方向和目標。這是因為:其一,校園文化如果不以接近校園文明作為自身變化的方向,那么我們在發展校園文化時就會只注重校園文化的積累而疏忽其內容的意義,以至于將校園文化的建構看成是一種可以任意為之的操作。其二,校園文化倘若不以校園文明作為自身發展的目標,那么我們就會把現有校園文化的存在看作是永恒不變的事情。離開了校園文明牽引的校園文化只能走向混亂、流于低俗。
三
上述校園文化與校園文明的關系深刻表明:校園文化的發展是一個校園文明形成和升華的過程,校園文化的多層面構筑與文明化追求必須結合起來,互動互進。既重視校園文化的創造和積累,又追求校園文化的優化和提升從來都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應然之義。換句話說,校園文化的發展從整體上來說決不是一個校園文化與校園文明相分離的過程,而是兩者相互統
一、交互完善的過程。因而在實踐層面上,實現校園文化發展的方略就在于從校園文化與校園文明相統一的角度去構筑合理的校園文化建設模式,而由以下三要素構筑而成的校園文化建設模式無疑就值得學校師生予以重視和參考:
“豐富”,即積累、興盛校園文化。這是校園文化建設模式構筑的基石。它一方面強調校園文化的建構既要重視對校園自然環境、教研設施等“硬件”的添置,也要關注對校園精神、管理制度等“軟件”的培育,以保證校園文化內容體系的完整。另一方面也要求針對師生需要及學校條件,盡可能地創造吸引師生注意、便于師生參與、發揮師生才華的多種校園文化形式,使校園文化形式能夠準確、靈活而充分地體現和強化校園文化內容。為此,本著“開放搞活”的原則,在教師和學生隊伍中培養和使用校園文化建設的專家及文化活動骨干、積極拓寬校園文化建設的投資渠道以爭取社會力量的文化投資、建設有吸引力和說服力的數字校園、對外來文化加以批判吸收等就不失為豐富校園文化的有效舉措。
“創新”,即變革、優化校園文化。是指對現有校園文化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超越性的改造和完善。創新校園文化的目的在于通過反思、批判和發展校園文化,使校園文化能夠不斷孕育和提升其文明價值,因而它是校園文化建設模式構筑的關鍵。它首先要求師生時刻反思校園文化的文明程度。例如,反思精神文化是否催生了“道德文章、堪為師表”的大師和“知行合
一、心智健全”的學生;反思器物文化是否得以綠化、美化,因而能夠“筑巢引鳳”;反思制度文化是否成為了促進學術、培育人才和大師的堅實保障;反思行為文化是否彰顯了師生熱情、上進的儒雅氣質;反思校園文化是否成為積極影響社會的示范文化等等。其次是要求師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大膽變革校園文化形式、小心改造和完善校園文化內容。采用校園文化新形式盡管經常會面臨因違背傳統、冒犯權威所帶來的風險,但只要新形式有助于增加校園文化的文明價值,廣大師生就不妨大膽突破校園文化形式的舊框框、采用校園文化的新形式。當然,校園文化新形式的采用由于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外在環境扶持,例如國情的允許、法律和政策的支持、社會輿論的寬讓、家長的理解與協作等等,故在變革校園文化形式時要做到必要的小心謹慎,不能隨意觸犯社會的法規與道德。
“樹我”,即樹立校園文化的獨特個性或形成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從文化學的角度來看,如果一所學校的校園文化不能獨具一格且品格優質,那么該學校不僅難以培育出一流的大樓、大師、大材和大氣,而且還將走向沉寂甚至是沉淪[1]。鑒于此,追求有特色的校園文化無疑就成了校園文化建設模式構筑的重點[2],需要學校特別注意的是:第一,集中發展校園優勢文化。這是指在財力、物力有限的條件下,只有集中發展校園優勢文化才能保證校園文化特色的形成,但這樣說并不意味著可以忽略其他校園文化的建設,而僅僅是強調在維持諸種校園文化相互支撐、協同提高這一結構關系的同時突出對校園優勢文化的建設。第二,重視校園文化的國際定位。在日益開放的時代,校園文化個性的樹立顯然必須面向全球,實施國際定位戰略。它主要強調學校須以自信的校園文化傳統與西方學校的校園文化對話,用參與國際交流與競爭的國際視野來審視、評價和完善自身的校園文化,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實現向世界展示自己獨具魅力的文化個性的目的。
這催生了我的一個思考:一定要把我們的校園建設成充滿歡樂的笑園,讓我們的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鍛煉、成長。
一、環境美,笑聲多
美是歡樂之源,營造美麗的校園環境是我們不懈的追求。走進附中,整齊有序的校舍,搖曳生姿的花木,雅致寫意的草坪,配以小徑、翠竹、花壇,組合成充滿靈性、和諧自然的校園風景。學生宿舍區自成院落,鮮花、綠草、常青樹、造型別致的水房,洋溢著濃濃的生活氣息。每一處都是風景,每一角就是一幅畫。
雄偉的綜合樓拔地而起,大氣壯觀。“敦品勵學,激發潛能,追求卓越”十二個大字激勵心志,令人振奮。樓前近五千余平方米的廣場視野開闊,一掃鬧市擁堵的場面。學校大氣,教師才能大氣,學生才能大氣,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氛圍好,笑聲多
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堅持“用我們的行為影響學生的行為,用我們的品德培養學生的品德,用我們的能力激發學生的能力,用我們的理想引導學生的理想,用我們的情操陶冶學生的情操,用我們的境界提升學生的境界,用我們的人格塑造學生的人格”,對學生充滿愛心,師生關系和諧友善,亦師亦友。一位學生在貼吧里吐露自己的心聲:“附中,小小的,暖暖的,我喜歡。”一個“暖暖的”,形象地概括了和諧的校園氛圍。
我們一直倡導:讓“你好”成為附中校園最流行的一句話。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互相問候,使表情不再冷漠,心靈不再有隔膜,使校園充滿濃郁的人情味。一聲“你好”,拉近了相互間的距離。一個微笑,使校園的陽光更燦爛。如果我們的孩子們能讓問好和微笑成為習慣,把問好和微笑帶進大學,帶入社會,笑對他人,笑對人生,他們的牛活必定是充滿自信、幸福快樂。
三、進步快,笑聲多
校園里,隨處可見幾個同學面帶微笑討論學習中的問題,辦公室里,經常能夠看到教師在備課時的討論和爭論,教師解答完學生的問題后看似不經意的鼓勵和期待所引發的學生臉上羞澀的笑容和躊躇滿志的眼神,課堂上,教師用目光或微笑與學生交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從微笑和目光中看到關注,感受到溫暖,獲得支持。把他們每一點積極性、每一點學習熱情保護起來,讓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
教育就是喚醒和激勵。幾年來,我們努力踐行“喚醒一激勵”工作理念:領導激勵教師,教師激勵學生,教師之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互相激勵,形成了教學相長、教教相長、學學相長的良好局面。在學生學業負擔沒有加重的前提下,高考、中考連年突破、成績喜人,向家長、向社會交了一份份滿意的答卷。
四、活動精,笑聲多
孩子們學習任務重,所以我們組織活動一定再三斟酌,優中選優,力求達到最佳教育效果。一年一度的“校園文化科技藝術節”是孩子們的節日,也是學校教育成果的大檢閱。合唱大賽把今年的活動推向了。高二(8)班的學生自己作詞、自己譜曲的歌曲《還記得嗎》,回顧了高中生活的點滴,表達了對學校的眷戀之情。高一(6)班的學生用心演繹的一曲《父親》,令所有在場師生動容,當唱到“時光,時光,慢些吧,不要再讓你變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換你歲月長留”時,孩子們聲音高昂,感情充沛,很多孩子眼里都閃動著晶瑩的淚花。我也被他們深深感染,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淚水,但我的內心是歡笑的,驕傲的,我們的學生們是用真情在歌唱,在感知,在成長……
校園不愧是一個大家庭,在危機時刻都想著彼此。
校園內,有時會來一次地震演習,每當鈴聲響起時,很多同學便撤離教室,來到安全地帶。
在一次地震演練過程中,班上的許多女同學都手拉著手,還不時停下來等一等另一個女同學,她們仿佛在說:“友誼無價,我們是一輩子的朋友。”
在去操場的途中,一個小妹妹由于慌亂而被絆倒了,一個大姐姐趕忙扶起她,還一邊問著:“沒事吧?碰傷了嗎?”在一連串的問候下,伴隨著小妹妹的“沒事兒,沒事兒!”大姐姐才放心地離開了。
校園一個賦有巨大責任的勝地,它肩負著培養學生的責任,它讓我們懂得了如何做人,提高了我們的素質,教育了我們,把我們培養成為有用得人才。看,那些大學生、留學生、記者、作家……不都是從校園里走出來的嗎?
校園,它有著優美的環境。
校園的樹,修長而又挺拔,生長著楊樹、槐樹、柳樹、銀杏還有松樹呢!但最令我佩服的是甬路上的兩排楊樹和教學樓前的一排松樹。楊樹,風姿幽雅、亭亭玉立;松樹,堅忍不拔、四季長青。一棵棵排列下來,就像是學生的衛士一樣挺在那里。綠色的樹襯托著學校讓學生們有了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
校園的花,嬌艷而又美麗,一擁擁,一簇簇。再城市里,五光十色的霓虹燈讓人眼花繚亂;萬紫千紅的溫室花很是耀眼;而校園里的花,不像匍匐纏繞的豌豆花,不像微微有點紅潤的茸花,它很單調,只有幾色,但在校園里顯得很協調。嬌艷的花襯托著學校,讓學生們感到壓力在減小。
校園,它有著磅礴的氣勢。
鏡 頭 一
清晨,我信步跨進校園,猛然發現,校園的空氣是哪么清新。花壇里,盛開著各種色彩的鮮花:牡丹大紅大紫,一串紅緋紅似火,美人蕉金黃燦燦,茉莉花潔白無瑕,清香四溢……迎春花是那么的美,美得可愛,美得讓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那小巧玲瓏的小黃花,像頑皮的孩子一樣,在“綠的世界”里玩耍。剛剛雨水過后,葉片兒上的露珠,愉快地跳躍著,像一顆顆晶瑩的珍珠……
最惹人注目的是在那片大草坪,小草鉆出嫩綠的小腦袋,好奇地打量著這個美妙的世界。在草坪的中央,高高聳立著一塊大木牌,上面用鮮綠色寫著:“激情奧運 陽光校園”幾個大字,在這幾個大字下面有“2008北京奧運倒記時”的字樣。在草坪的映襯下,綠色奧運的主題張彰得淋漓盡致。
鏡 頭 二
來到學校大操場,那里更是熱火朝天。跑步的、打球的、健美的……同學們一個個生龍活虎,早就開始了晨練。校園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我靈機一動,掏出《少年先鋒報》報社發的小記者證,攔住一位正在跑步的同學,對他進行了采訪。我問他:“同學,學校就要召開第三十二屆田徑運動會了,你這樣努力地鍛煉,一定是為了給班上爭光,是嗎?”他拭了一把汗,告訴我:“記者同學,為班上爭光那是自然的,不過,我想再等十年,劉翔一定跑不快了,到那時,你再到‘鳥巢’訪我吧!”說完,他腦袋一歪,向我做了個鬼臉,一溜煙就跑去了。
他的回答,讓我感到震驚。是的,我們是中國的少年,我們是祖國的未來。
鏡 頭 三
學校交流大廳里鑼鼓喧天、歌聲嘹亮。我來到大廳門外,探著頭朝里望去,才知道是四年級的同學們正在開以“激情奧運 陽光校園”為主題的主題中隊隊會。看,五環旗下,同學們正講述著奧運知識,吟誦著祖國的騰飛,放飛著自己的奧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