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58:4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鄉鎮衛生院醫生,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初戰告捷,鈕柏沖在加強內部管理的同時,又騰出一部分資金投入到餐飲業的經營上,并利用走南闖北跑市場的機會,多方了解信息,做起了農副土特產品和汽車銷售的生意。但創業的道路總是充滿了荊棘和坎坷。有一次,他采購的一批兔毛在轉銷時突遇價格暴跌,不僅沒能贏利,就連不少本錢也賠了進去;他所做的汽車生意也虧了本。屋漏偏遇連陰雨:他所辦的養殖場也因“禽流感”等大環境的影響,銷售市場大幅萎縮。面對困難和挫折,鈕柏沖并沒有灰心喪氣,也不怨天憂人。他說:想干事業就不能怕跌倒,關鍵是:跌倒了要想辦法怎樣盡快爬起來。他客觀冷靜地分析和總結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所在,誠心誠意地與合作伙伴和生意場上的朋友溝通交往、虛心請教。他的真誠、豁達和不畏艱苦、從不言敗的敬業精神深得一位臺灣老板的敬重。臺灣老板給他提供了一條生產真空吹塑產品的信息。鈕柏沖通過深入的調研,敏銳地覺察到生產真空吹塑產品確有很好的市場前景。于是,他多方籌集資金,并通過臺灣老板的穿針引線,引進生產設備和技術,于1997年在績溪城郊選址辦起了安徽同力塑膠制品廠。
一、勤奮學習,求進步
自小被沒有文化、不會說漢話、只能靠體力勞動維持生計的普遍的維吾爾族家庭影響著,他立志要改變自己的人生。在廣闊的醫學領域,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證明必須要學習!當發現中專的理論水平已經滿足不了目前的工作需要時,石河子醫學院的繼續深造是最要緊、最堅持的事,通過不懈努力,他順利獲得了石河子醫科大學臨床醫學本科學歷、并考取了臨床中級職稱、委派學習取得了全科醫師證,在一步一步的進步中,他覺得離自己當一名好醫生的目標越來越近了。
二、敢于奉獻,能吃苦
由于衛生室的硬件設施有限,醫務工作者僅配置了2名,面對近萬人的醫療服務工作,艾山江。司拉甫作為法人、作為醫生、作為搭檔,他不僅在思考,而是用行動證明,要做個好巴郎、好醫生,得能吃苦!
在社區,他很快意識到依托各類節慶活動、宣傳日進行健康知識宣教是醫療工作的重要途徑,但是面情薄的他可是煞費苦心,準備雙語宣教材料是他的新點子,既讓老百姓聽得懂、聽得進、記得住、用得上,又得要宣傳門診的服務項目,為今后開展工作打下基礎,站在門診室的房后用瑪納斯土話背誦漢語材料,手上還要不停得翻譯成維語,再用維語朗讀,一遍一遍又一遍,終于,在活動現場,他成功了!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5.001
中圖分類號:R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5)05-0001-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wareness rate of TCM knowledge, the application, and demand situation of Chinese appropriate techniques in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of Hunan Province;To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CM continuing education. Methods 50% of the training doctors were adopted randomly from 4 training courses in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in Hunan Province. The student number of each course was 49, 51, 53, 53, respectively. Self-designed questionair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206 training doctors. Results 168 (81.55%) doctors’ degrees were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degree and college degree;186 (90.29%) doctors’ professional titles were physician assistant and physician;The awareness rate of TCM knowledge was 63.83%;Different study backgrounds of doctors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rate of TCM knowledge (χ2=42.42, P=0.01). The using rates of TCM appropriate techniques were all lower than 30%. 96.60% of doctors in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hope to learn one or more TCM appropriate techniques to help diagnose and treat disease. Conclusion The degree, professional title, mastery of TCM knowledge, and TCM appropriate techniques were not optimistic. The doctors in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showed strong desire for TCM appropriate techniques. The health department should combine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doctors in health clinics in towns and townships and develop targeted TCM continuing education.
Key words:health clinic in towns and township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ntinuing education;countermeasure
2012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了要夯實農村和社區的中醫藥基礎,積極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在鄉鎮衛生院和社區服務中心建設一批標準化中醫藥綜合服務區;規劃中還提出對中醫藥人才的培養,開展鄉村醫生中醫藥知識和技能培訓。為了更好開展鄉鎮衛生院醫生的中醫繼續教育,筆者所屬研究團隊選擇2013年湖南省鄉鎮衛生院培訓班醫生206名,開展中醫知識知曉率及中醫適宜技術應用及需求情況調查,以探求有針對性的中醫繼續教育對策,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抽取2013年10-12月接受湖南省衛生廳統一舉辦的“湖南省鄉鎮衛生院醫生培訓班”醫生206名(每家衛生院1名),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
1.2 調查表設計
本課題組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在經過5位相關專家(3位教授、2位副教授)論證后,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其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①醫生基本信息,包括年齡、性別、職稱、學歷、學習背景;②中醫藥知識知曉率調查,題目為閉合式,共10個題目,內容主要涉及中醫藥基本知識,如中醫藏象、五行、八綱辨證、六、辨時給藥、中醫養生等知識,答對賦分為“1”,答錯或不答賦分為“0”,超過2個題目未回答者視為無效問卷,滿分為10分;③中藥及中醫適宜技術的應用及需求情況,內容包括中藥及中醫適宜技術的應用情況、迫切需要學習的中醫適宜技術等。
調查均采用封閉式提問,調查前進行預調查,一般10 min可完成答卷,根據預調查反饋的信息,調整問題后,Cronbach's α系數為0.84。
1.3 調查方法
調查前,統一培訓10名調查員,根據每期鄉鎮衛生院醫生培訓人數的50%隨機現場發放問卷,以無記名方式,當場填寫并檢查后回收;若發現未填寫或缺項,則當場要求補填。共調查4期,每期調查人數分別為49、51、53、53名,共發放問卷206份,回收有效問卷206份,有效回收率100%。10 d后隨機抽取15位鄉鎮衛生院醫生重測,重測信度為0.86。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統計、秩和檢驗等統計方法,P
2 結果
2.1 基本信息
本次調查的206名醫生,年齡20~54歲,平均(34.52±6.60)歲,基本信息見表1。
2.2 中醫藥知識知曉率
鄉鎮衛生院醫生中醫藥知識知曉率(答對的題數/總題數)為63.83%,其年齡、性別、學歷、職稱均對中醫藥知識知曉率的影響無差異(P>0.05),但其學習背景對中醫藥知識知曉率的影響有差異(χ2=42.42,P=0.01),見表2。
2.3 中藥及中醫適宜技術應用情況
鄉鎮衛生院醫生中藥及中醫適宜技術應用情況不容樂觀,僅有20.39%的醫生經常采用中藥治療疾病,不足20%的醫生經常使用中醫適宜技術治療疾病,見表3。
2.4 迫切需要學習的中醫適宜技術
不同醫生對中醫適宜技術的需求不一,大多數醫生希望學習針灸、推拿、敷貼、拔火罐、刮痧等操作協助治療疾病,96.60%的鄉鎮衛生院醫生希望學習一種或多種中醫適宜技術來幫助診療疾病,見表4。
3 問題與對策
《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強調要開展鄉村醫生中醫藥知識和技能培訓,但本調查發現,湖南省鄉鎮衛生院中醫院校畢業的醫生僅占21.84%,接受過西學中培訓的醫生為18.45%,說明中醫培訓及中醫繼續教育的范圍太窄。本次調查發現,鄉鎮衛生院醫生具有“四低”特征,即低學歷、低職稱、低中醫藥知識知曉率、低中藥和中醫適宜技術使用率。學歷和職稱是反映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能力的指標之一,本次調查的206名醫生中,81.55%的醫生學歷為中專和大專,90.29%的醫生職稱為助理醫師和醫師,這與同類調查的數據[1]較為接近。另外,鄉鎮衛生院醫生中醫藥知識知曉率僅為63.83%,且具有中醫背景的醫生中醫藥知識知曉率要高,由此可見中醫院校教育及中醫繼續教育的重要性。在低中醫藥知識知曉率的前提下,僅有少部分人經常采用中藥及中醫適宜技術治療疾病。眾所周知,中醫適宜技術在治療疾病方面不僅能夠節省醫療費用,且不良反應小,療效顯著。臨床研究表明,中醫適宜技術不僅可以配合西藥較迅速、較長時間地控制血壓,還能明顯改善高血壓患者不適癥狀[2]。因此,不少鄉鎮衛生院醫生希望學習一種或多種中醫適宜技術以幫助診療疾病。
基于鄉鎮衛生院醫生的“四低”特征及鄉鎮衛生院醫生迫切希望學習中醫適宜技術的情況,建議衛生主管部門為鄉鎮衛生院醫生提供中醫繼續教育的機會,使鄉鎮衛生院醫生提高學歷、職稱、中醫藥知識知曉率、中藥和中醫適宜技術使用率,達到提高臨床治療水平和降低基層醫療費用的目的。為此,筆者認為可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
3.1 開展網絡遠程教育及對口援助,拓寬中醫藥繼續教育的渠道
目前,我國常用的中醫藥繼續教育渠道為各類研修班、學習班、學術講座、學術交流及脫產進修等,但我國鄉鎮衛生院醫生數量少、日常工作繁重,加之高昂的培訓費用等,導致大部分鄉鎮衛生院醫生無法離崗學習,進而影響中醫繼續教育的開展。而網絡遠程教育可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使鄉鎮衛生院醫生可隨時隨地學習,能有效幫助其提升學歷和職稱,提高中醫藥知識知曉率,并可節省費用。另外,衛生主管部門可指定省、市中醫院對口援助縣中醫院及鄉鎮衛生院,定期選派中醫藥專家赴基層講學,安排中醫骨干到基層歷練并指導縣中醫院及鄉鎮衛生院在中醫適宜技術開展中遇到的問題。
3.2 合理選擇中醫藥繼續教育內容
根據鄉鎮衛生院醫生呈“四低”的特征和迫切希望學習中醫適宜技術的現實狀況,在進行鄉鎮衛生院中醫繼續教育時,應首先夯實鄉鎮衛生院醫生的中醫基礎理論及基本知識,再開始加強中醫適宜技術(針灸、推拿、刮痧、火罐等)的培訓,以實際滿足鄉鎮衛生院醫生的迫切需要。
3.3 以農村地區疾病為導向,創新中醫藥繼續教育方式
據2008年中國衛生服務調查顯示,循環系統疾病(50.3‰)和呼吸系統疾病(47.7‰)是我國居民2周患病率的前2位,我國農村地區2周患病率最高為呼吸系統疾病(50.4‰),按照疾病類別,農村地區2周患病前5位是高血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胃腸炎、類風濕關節炎[3]。對于這些疾病,正確選擇中藥及中醫適宜技術可收到很好的效果,減少患者耐藥性,降低醫療費用。因此,在中醫藥繼續教育過程中,可采用案例教學法,針對農村地區2周患病率靠前的疾病,結合臨床案例及科研成果總結疾病的中藥及中醫適宜技術的常用治療方法并用于教學,以快速提高鄉鎮衛生院醫生的臨床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 韓世強,陳平,馬淵俊,等.甘肅省積石山縣鄉鎮衛生院中醫藥衛生人力資源及其服務能力調查[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2,26(3):39-41.
(一)加大了對鄉鎮衛生院的財政投入
大興鄉衛生院原屬于差額撥款型事業單位,新醫改前,政府每年撥款金額在40萬元左右,主要用于退休人員全額經費補助、在職人員差額經費補助。而藥品收入,心電圖、化驗等技術性收入作為自身盈利收入。新醫改后,在“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的指導思想下,按照《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要求,政府加大了對農村基層衛生機構的投入力度。從2010年開始,于洪區政府對大興鄉衛生院的財政撥款增加到90萬元左右,2011年財政撥款達118萬元,用于醫護人員的全額工資發放、藥品零差率銷售后的藥品補償、預防免疫等公共衛生服務等方面。作為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的大興鄉衛生院,每年獲得來自政府的穩定的新農合基金支付,使其更好的為參合農民開展醫療服務。綜上,新醫改后,財政全額投入,改變了過去衛生院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狀態,衛生院工作人員獲得了穩定的工資待遇,衛生院開展醫療服務也有了長期的經費保障,鄉鎮衛生院回歸公益性質,醫療衛生重新作為公共產品向農村居民提供,為農民送來了福音。
(二)完善藥品采購制度
醫藥負擔過重、農民難以承受,一直以來都是廣大農民“小病扛、大病拖”的主要原因。新醫改方案出臺后,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其使用的基本藥物,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機構公開招標采購,并由招標選擇的配送企業統一配送,省級人民政府根據招標情況在國家指導價格規定的幅度內確定本地區基本藥物統一采購價格,最終按照購進價格實行零差率銷售。按照《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沈陽市于洪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施方案》的要求,2010年4月大興鄉衛生院實施了藥品改革。全部配備和使用國家基本藥物142種和省補充藥物74種,由遼寧省統一招標采購、統一定價、統一配送、全部實行零差價銷售,并納入新農合報銷范圍。此項舉措改變了過去大興鄉衛生院藥品自主采購、加價銷售的狀況。藥品收入由過去占衛生院總收入的60%到目前的零收入,由地方財政全額補助。藥品價格平均下降25%-50%,以頭孢曲松注射液為例,價格由每支10元下降到5.5元。結束了長久以來鄉鎮衛生院“以藥養醫”的困境,減輕了農民的看病負擔。在對大興鄉當地居民做的100份問卷調查中,有95份有效問卷表明,超過50%的鄉民認為新醫改后藥品收費水平低。
(三)規范醫療衛生服務行為
2009年,為配合新醫改,衛生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正式出臺,包括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預防接種、健康教育等9項內容。其中,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管理是重要的創新項目。近年來,遼寧省落實了人均基本公共衛生經費25元的補助政策,同時開展了9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農村居民健康檔案規范化電子建檔工作也在開展中。在政策支持下,大興鄉衛生院每年獲得公共衛生補助經費30多萬元,在原有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基礎上,重點開展農村居民健康檔案規范化電子建檔工作。每年為所在轄區的農民進行1次健康體檢,對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中老年人、婦女四類重點人群進行跟蹤尋訪,2011年建檔率由上一年的30%達到60%以上。目前,鄉村居民電子化健康檔案的建立還處于起步階段,隨著其深入開展,將會推進醫院的信息化建設,為患者跨地區、跨級別就醫帶來極大的便利。
(四)開展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
為控制次均醫療費用的過快增長,2011年,《沈陽市鞏固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意見》強調,“鄉級定點醫療機構實行支付方式改革,按照單病種、按人頭定額或按床日結算的辦法,其中鄉級單病種種類不少于40種。定點醫療機構對農民按比例墊付報銷。”大興鄉衛生院開展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以來,單病種的治療費用、住院總費用等被要求限價,有效控制了衛生院開大處方、亂收費的問題。衛生院獲得政府的新農合基金支付金額從2008年的72萬元下降到2011年的32萬元。同時,參合農民在鄉級衛生機構就醫的報銷比例明顯高于市、區、縣級醫療機構,最高報銷比例達80%。這樣的制度設計不僅給農民帶來了實惠,有效減輕了農民看病就醫負擔,也對鄉鎮衛生院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綜上,大興鄉衛生院從2010年綜合醫改至今,在政策支持下,總收入逐漸增加,醫療費用逐漸降低,公共衛生服務進一步強化,醫療服務總人次逐漸提高。
鄉鎮衛生院存在的問題
實踐證明,綜合醫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任何一項改革都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新醫改后,鄉鎮衛生院的發展依然面臨很多困難與挑戰。
(一)鄉鎮衛生院醫療設備落后、基本設備缺乏
醫療設備落后、基本設備缺乏是我國鄉鎮衛生院一直以來普遍存在的問題。趙琦、趙根明等人(2009)按區域劃分抽取全國54個鄉進行調查指出,“鄉鎮衛生院醫療設備簡陋陳舊,僅僅擁有開展常規檢驗的儀器,缺乏急診急救和簡單手術必備的裝備,一些設備平時利用率較低。”盡管近年來,各級政府開始重視衛生院的設備建設,但是總體而言,設備設施建設的進展比較緩慢,設備簡單且更新慢。同時,上級也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對鄉鎮衛生院所需的基本儀器設備進行投入。大興鄉衛生院也面臨上述問題,大興鄉衛生院目前擁有500maX光機、彩色超聲診斷儀、生化分析儀、心電圖機各1臺,其中,X光機、心電圖機分別使用了8年和10年,這些設備長久未進行更新,并且缺少如CT、胃鏡等日常設備以及救護車等急救設備。在對當地鄉民進行訪談中,一位鄉民這樣反映:“鄉鎮衛生院的設備不行,檢查也不準確,我們前往大醫院仍需要重復檢查,所以我們有了小病才到鄉衛生院,大病就直接去市里了”。醫療設備較差的問題直接影響了衛生院的醫療水平,一些患者只能無奈選擇上一級醫院就醫,“看病難”的問題仍未解決。#p#分頁標題#e#
(二)衛生院藥物適用品種少、療效不顯著
新醫改后,全國各地的政府辦鄉鎮衛生院全部配備和使用國家基本藥物,并實行零差率銷售,盡管藥品的價格大幅降低,但是也帶來了藥品種類的缺乏、藥品質量的降低等問題。以大興鄉衛生院為例,在實行新醫改之前,共有250多種藥品,這些藥品全部由醫院自主選購,在按比例加價之后,衛生院的藥品種類、價格與市場上各大藥房售賣的情況基本相同,治療效果較為明顯。新醫改后,大興鄉衛生院必須通過省采購平臺,在網上選購國家基本藥物和省增補藥物,不可通過其他途徑采購其他藥物。2011年,大興鄉衛生院共采購了全國統一基本藥物307種以內的142種,省增補210種以內的74種,共216種藥品。與醫改前相比,大興鄉衛生院藥品種類變化幅度高達80%,藥品種類減少30多種。一位衛生院工作人員這樣反映:“我們的藥品都是通過網上采購的,但是網上出現的藥品種類太少了,一些藥品即使我們想采購可廠家卻不再生產了,網上的這些藥品很多市面上都沒有見過,我覺得療效也不是很好。”在對當地居民做的問卷調查也顯示(表3),盡管大部分人認為鄉鎮衛生院的藥品可以滿足需要,但是仍有近50%的農民認為藥品無法滿足自己需要,可見藥品問題依然嚴峻。
(三)醫療衛生服務質量較差
鄉鎮衛生院的醫療衛生服務包括基本醫療服務及公共衛生服務兩部分,然而,在實際開展基本醫療服務工作中,鄉鎮衛生院普遍存在醫療技術薄弱,醫療衛生服務質量較差等問題,尤其是外科手術、婦產科保健、急診搶救等方面。“個別衛生院由于技術力量薄弱,連最常見的闌尾炎、疝氣、剖腹產等都不能開展,一些內、兒科,常見的急、危、重癥病人的搶救更難以勝任,滿足不了當地人民群眾的醫療保健需求”。對大興鄉當地居民的調查也顯示,48.4%的鄉民認為衛生院的醫護人員技術水平高,病情可以得到好的醫治;42.1%的鄉民認為衛生院醫護人員技術水平一般,病情可以得到基本醫治;9.5%的鄉民認為衛生院醫護人員技術水平差,病情無法得到醫治。可見,有近50%的鄉民認為衛生院的醫護人員技術水平一般或落后,病情無法醫治或僅得到基本醫治。同時,在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領域,大興鄉衛生院醫護人員工作往往流于形式。農村居民健康檔案電子化建檔工作中,雖然建檔率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關于村民的身體健康情況信息的準確度還不高。一位衛生院管理人員反映:“我們的醫生護士下到各個村為村民做體檢,比如身高、體重、血壓這些數據,就簡單的填上了,也沒好好的去測量,一些數據是不準確的。”鄉鎮衛生院醫療衛生服務質量較差的問題與農村居民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不相適應,還是不爭的事實。
鄉鎮衛生院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通過實證調研發現鄉鎮衛生院在醫療設備、醫療衛生服務、藥品等領域存在諸多問題,產生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財政投入仍然不足
“農村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具有較典型的公共物品特征,僅依靠市場機制難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最大限度的增進社會福利,政府對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提供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新醫改后,鄉鎮衛生院獲得了政府的全額撥款,開展醫療衛生服務工作有了穩定的、充足的經費支持,但是,作為外溢性強、效益不明顯的準公共物品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明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地方政府受盲目政績觀的影響,加之長久以來形成的“重城市、輕農村;重縣城、輕鄉村”的觀念,財政對于農村醫療衛生的投入依然不足,這些也制約了鄉鎮衛生院硬件水平的提高,以及醫療衛生服務工作的順利開展。數據表明,“2009年全國衛生總費用達17541.9億元,其中,城市11783.0億元,占67.2%;農村5758.9億元,僅占32.8%;人均衛生費用1314.3元,其中,城市2176.6元,農村僅為562.0元。”同時,農村醫療衛生的硬件設施投入往往會占政府財政預算的很大比重,地方政府作為理性經濟人,在沒有強制政策的約束下,自然也不會將資金投入到衛生設備的更新、醫療設施的改善上。政府對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投入不足,長期形成的城鄉醫療資源分配不合理,成為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水平難以得到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基層醫護人才隊伍建設落后
在基層醫護人才質量建設上,由于缺乏相應政策支持,長久以來,鄉鎮衛生院醫護人員無論在工作環境,還是在工資福利方面都與市級醫院差別較大,很多本科生或優秀人才不愿意下到基層衛生院工作,而有一定知名度、專業技術較強的骨干力量,也想辦法調離,衛生院難以留住優秀的人才。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鄉鎮衛生院的衛生技術人員中,具有本科學歷的只有5.3%、大專學歷占33.4%、中專學歷占52.7%、高中及以下學歷占8.6%,而研究生學歷為0%”。同時,我國針對鄉鎮衛生院醫護人員的專業培訓較少,開展的培訓也缺乏計劃性、針對性,流于形式。很多鄉鎮衛生院也沒有上級醫院的對口支援,無法形成“一幫一”、“一幫多”的良性互動,衛生院醫護人員的技術水平難以提高。在基層醫護人才數量上,由于我國缺少擴大農村醫護人員數量的約束性政策,鄉鎮衛生院普遍存在編制不足、人員流失、基層醫護人員整體數量匱乏的問題,導致了衛生院人手不足,制約了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質量的提高。數據表明,在衛生技術人員的數量上,“2010年全國平均每千人口的衛生技術人員數為4.37人,其中,城市7.62人,農村僅為3.04人;全國平均每千人口職業(助理)醫師1.79人,其中,城市2.97人,農村僅為1.32人;全國平均每千人口注冊護士1.52人,其中,城市3.09人,農村僅為0.89人。”
(三)基本藥物制度處于起步階段,且不完善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報告指出,在中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是一項制度創新,實施地區基本藥物價格下降,居民獲得實惠”。然而,我國的基本藥物制度還處于起步階段,基本藥物在遴選、供應、配送、采購等環節出現的矛盾逐漸凸顯,成為鄉鎮衛生院配備的基本藥物品種較少、療效不顯著的主要原因。在藥物品種遴選方面,“《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使用部分(2009版)》共有307種,品種數遠低于2009年各鄉鎮衛生院臨床應用600個日常用藥種類”,而且,由于各方利益驅動,尋租等行為出現,一些療效不理想的藥物品種也被遴選在內,并出現品種壟斷現象。在藥物供應、配送、采購等環節,在國家嚴格限價政策下,一些利潤微薄的藥物逐漸失去生存空間,生產企業以各種理由拒絕生產中標的基本藥物,同時,部分質優價廉的基本藥物,配送商認為沒有利潤也不愿意配送,并且各鄉鎮衛生院采購的藥品必須進入省級招標采購平臺,藥品的品種及生產商、配送商所選范圍大大變窄。最終造成了鄉鎮衛生院無法配備醫療常規用藥,藥品的質量大打折扣,影響了用藥人群的用藥方式。#p#分頁標題#e#
新醫改背景下加快鄉鎮衛生院發展的建議
針對新醫改后鄉鎮衛生院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結合調查實際及國家宏觀情況,提出以下六點建議,旨在加快鄉鎮衛生院的發展,使其更好的服務于廣大農民,并推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為新醫改的不斷深化奠定基礎。
(一)加大政府的財政投入,完善投入機制
鄉鎮衛生院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財政支持,尤其是在新醫改后,衛生院各方面的資金基本都來源于政府撥款,因此,政府應該明確自身的責任,根據各衛生院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的增加對衛生院的財政投入。首先,加大對衛生院基礎設施、基本設備的投入。各級政府可將衛生院基本建設補助項目納入財政預算,保證衛生院每年有固定的經費用于增添及更新醫療設備、改善基礎設施等。其次,加大對衛生院人員經費的投入。國家應適當提高鄉鎮衛生院醫護人員的工資待遇與福利水平,使其與城市同級醫院的基本工資大致持平,保證衛生院可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第三,加大公共衛生經費投入。各地區應從實際出發,考慮鄉鎮衛生院所在轄區的人口、實際工作量,按照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不低于20元的標準,逐步增加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在增加財政投入的基礎上,可適當放寬社會資本投資辦鄉鎮衛生院的門檻,擴大和豐富農村醫療資源。在保證每個鄉鎮有一所政府辦的公益性質的衛生院的基礎上,鼓勵社會有實力的企業、基金會、商業保險機構等社會力量投資非公益性質的鄉鎮衛生院,使其與政府辦鄉鎮衛生院形成一定的競爭,調動政府辦鄉鎮衛生院的積極性,使其更好的開展醫療衛生工作。
(二)提高鄉鎮衛生院的硬件水平
政府應通過增加硬件設施的投入,保證每個鄉鎮衛生院擁有開展日常醫療診斷的設備,如:彩色超聲診斷儀、生化分析儀等,重點為鄉鎮衛生院配備救護車等急救設備,并支持鄉鎮衛生院改善門診室、觀察室、病房等的基礎設施,從而提供病人舒適的就醫環境。同時,在鄉鎮衛生院硬件條件改善上,應注意走“小而全”的發展道路。鄉鎮衛生院的設備更新、購置,宜小宜全,而不是宜大宜尖,更不宜洋,應最大限度地避免“貪大貪尖”、“貪大求洋”的攀比情況的出現。小而全,意味著鄉鎮衛生院在提高硬件條件的同時,注意不要向大醫院的模式發展,立足于鄉鎮衛生院以解決農民常見病、多發病為主的功能,配備先進的、小而實用的醫療設備。
(三)加強衛生院人才隊伍建設
醫護人員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著衛生院服務能力與水平,因此,需要采取多種措施,培養優秀的衛生技術人才,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第一,通過政策法規保障人才建設。國家應制定相關的政策鼓勵院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為農村服務;建立并完善縣區級及以上醫院定點幫扶鄉鎮衛生院工作制度;對于長期在鄉鎮衛生院工作的衛生技術人員在職稱晉升、業務培訓、待遇政策上給予傾斜。第二,衛生院組織開展多種形式培訓。衛生院應通過統一規劃,對衛生技術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加快培養培訓全科醫生,并加強現有職工的繼續教育,提供其進修深造的機會,尤其是選送一批年輕醫護人員到縣級以上醫院學習,并邀請專家坐診、帶教,指導衛生院醫務人員開展醫療活動。從而提高衛生院整體的醫療水平。
(四)完善基本藥物配備使用制度,滿足農民的用藥需求
鄉鎮衛生院的藥品問題與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為此,應完善國家的基本藥物制度,切實滿足農民的用藥需求。首先,國家應適度擴大基本藥物品種,建立一個更大的基本藥物目錄,使各地區針對自身的用藥習慣、用藥需求,選擇一定數量的藥品作為衛生院的基本藥物。其次,在基本藥物遴選中,國家應該對基本藥品的質量進行嚴格審核,選擇質量合格、療效顯著、價格合理的藥品選入基本藥物目錄,杜絕權力尋租的問題,防止藥品品種的壟斷。再次,藥品監管部門加強監管,使藥品在招標、生產、供應、配送等環節全部處于藥品監督部門的監管之下,使鄉鎮衛生院可以配備質優價廉的基本藥物。最后,建議實行允許非基本藥物進入衛生院藥房,“實行目錄內藥品100%報銷,非目錄內藥品報銷比例降低或自費。”的政策,擴大衛生院藥品種類,保證農民日常用藥需求。
(五)創新醫療服務模式,探索雙向轉診模式
鄉鎮衛生院要樹立大衛生、大服務觀念,探索創建“鄉村一體”、“六位一體”、“雙向轉診”的新型服務模式。在政府支持下,各村建立起標準高、設施齊全的衛生服務站,鄉鎮衛生院與各村衛生服務站相互聯動,密切配合,定期組織醫務人員在鄉村開展巡回醫療,對行動不便的患者實行上門服務、主動服務,使醫護人員在時間和空間上與農民融合在一起。在此基礎上,鄉鎮衛生院應積極探索集預防、醫療、保健、健康教育、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六位一體”的服務模式,改變過去以醫療為主體的服務模式,認真開展全方位的醫療衛生服務。同時,鄉鎮衛生院應著力創建雙向轉診的醫療服務模式。由于鄉鎮衛生院在醫療設備和技術條件方面的限制,可以將一些無法確診及重病的患者轉移到縣、區及以上的醫療機構進行治療;上一級醫院對診斷明確、經過治療病情穩定轉入恢復期的病人,重新讓患者返回所在轄區鄉鎮衛生院進行繼續治療和康復,從而保證農民“小病不出門、大病及時治、病后有康復”。
(六)加強衛生院的內部管理與監督
鄉鎮衛生院招聘執業醫師試點工作是貫徹落實黨的*大精神和“人才強市”戰略,是推進統籌城鄉改革試驗區建設,促進農村衛生事業協調、健康、快速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是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一項有益探索。通過試點工作,吸引一批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服務農村、扎根農村,帶動鄉鎮衛生院整體發展,解決部分鄉鎮衛生院部分醫生有經驗無資格的現實困難,滿足廣大農村居民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實現城鄉衛生事業統籌發展。
二、工作內容及實施范圍
招聘執業醫師到無執業醫師的鄉鎮衛生院工作5年;開展注冊執業范圍內的臨床、口腔、公共衛生、中醫、醫技工作;承擔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
三、招聘對象及基本條件
(一)具有執業醫師資格;
(二)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立志扎根農村為農村衛生事業發展作貢獻的決心;
(三)身體健康;
(四)年齡:男年齡在55歲(*年3月31日以后出生)以下、女年齡在50歲(*年3月31日以后出生)以下;
(五)國民教育醫學院校畢業的中專及以上學歷;
*年7月31日前*市鄉鎮衛生院在編職工不屬于招聘對象。尚未解除黨紀、政紀處分或正在接受紀律審查的人員,以及刑事處罰期限未滿或涉嫌違法犯罪正在接受司法調查尚未做出結論的人員,不屬于招聘范圍。
四、工作組織實施
(一)實施原則
按照政府推動、單位需求、個人自愿的原則,充分發揮地方積極性,共同推動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招聘有真才實學的執業醫師到鄉鎮衛生院工作。
(二)組織管理
縣衛生局負責受聘醫師的日常管理、考核和服務工作,并根據考核情況核撥項目補助經費。并將招聘執業醫師培養和管理納入工作的重要內容,根據招聘執業醫師管理考核辦法、經費管理辦法,負責落實相關具體工作,確保招聘執業醫師能充分發揮作用,使招聘工作取得預期的效果。
(三)宣傳動員
市項目管理辦公室制定的招聘工作宣傳辦法,分別通過*人事人才網、*衛生人事人才網、*醫藥衛生信息網、*衛生信息網、市內各大媒體進行宣傳動員,擴大社會知曉面和參與面。縣衛生、人事、新聞媒體等部門要通過多種形式、多渠道作宣傳動員,讓更多符合條件有志于我縣農村衛生事業的優秀人員報名。
五、人員招聘與管理
(一)招聘指標
計劃招聘8名(見附件)。使用招聘指標原則上按照“集中使用、團隊派遣”的方式,主要用于配齊、配強鄉鎮衛生院,以提高運行效益。
(二)招聘方式和程序
按照《*市鄉鎮衛生院招聘執業醫師試點工作招聘辦法》(渝衛人〔*〕74號)精神,采取考核考察的辦法進行。
縣衛生、人事等部門配合市項目管理辦公室做好招聘工作。招聘遵循“公開、公平、公正、擇優”的原則,按下列程序進行:1.簡章;2.自愿報名;3.資格審查;4.考核;5.體檢;6.考察;7.公示;8.簽訂合同;9.集中培訓;10.注冊上崗。
(三)簽訂合同
由聘用單位和招聘醫師在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簽訂《鄉鎮衛生院招聘執業醫師聘用合同》,明確合同各方的權利和義務、聘用期限,聘用合同由縣衛生局統一上報市項目管理辦公室備案。
(四)人員管理
1.委托市衛生人才交流中心統一負責招聘醫師的戶口、檔案、繼續教育、職稱晉升、保險等管理。戶口也可保留在原戶籍所在地。
2.縣衛生局負責招聘醫師日常管理和監督管理,認真執行市項目管理辦公室制訂的人員管理辦法。每季度對招聘醫師進行德、能、勤、績隨訪;負責辦理招聘醫師注冊手續或執業地點、范圍變更手續;按月撥付招聘醫師補助。
3.鄉鎮衛生院負責招聘醫師的行政、業務日常管理,并作出勤記載,負責招聘醫師年度考核、繼續教育、職稱晉升、黨團組織關系等。為招聘醫師提供必要的工作和住宿條件。
(五)培訓與注冊上崗
所有執業醫師統一參加市項目管理辦公室組織的培訓,時間1個月。縣衛生局、用人單位負責辦理招聘執業醫師注冊手續等。
六、保障措施
(一)試點工作所需資金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承擔,以中央財政為主。中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對招聘醫師按每人每年2萬元的標準給予補助。市財政按一定標準給予補助,用于招聘醫師的“五險”單位繳納部分。
(二)招聘醫師在服務期間,根據本人績效,按照單位獎金分配方案參與獎金分配。
(三)招聘醫師在服務期間,符合晉升上一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按政策規定申報評審(考試)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并享受農村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優惠政策(不含離退休的人員)。
(四)招聘醫師男年齡在45歲(*年1月1日以后出生)以下、女年齡在40歲(*年1月1日以后出生)以下的人員(不含離退休的人員),服務期滿,本人自愿申請留下的,經考核合格,可直接錄用為該單位在編正式職工,其參加工作的時間從招聘之日起計算(在此以前屬國家公職人員的工齡連續計算)。
縣衛生、人事、財政、編制部門要加強領導,高度重視此項工作,積極會同相關部門,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制訂優惠政策,鼓勵更多的執業醫師參與到試點工作中來,為鄉鎮衛生院引進用得上、留得住的實用型人才。
八、監督與評估
(一)主動接受市項目辦的監督。市項目辦每年組織一次市級督導與評估,督導評估內容包括:經費管理使用情況、招聘醫師工作情況和項目取得的效果等。
【中圖分類號】R197.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6-0540-02
為了整合衛生資源,促進鄉鎮衛生院發展壯大,加快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完善農村衛生防病治病能力,盡量滿足農村群眾的基本醫療需求,我縣推行了縣級醫院領辦鄉鎮衛生院管理模式。我院借助自身的人才、技術、設備等優勢,于2006年11月―2009年9月先后成功領辦了玉峰中心衛生院、象山鎮衛生院、回馬鎮衛生院、智水鄉衛生院等4所鄉鎮衛生院;通過8年來的實踐與探索,對被領辦醫院在規章制度的建立、人才培訓、業務技術指導、上檔升級、患者雙向轉診、規范管理和群眾就醫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并受到市委、市政府和省、市衛生行政部門的充分肯定。
1.領辦背景
由于歷史的原因,我縣部分鄉鎮衛生院缺乏管理、資金、技術和設備,長期處于分散經營狀態,門診人次大幅下降,住院形同虛設,當地老百姓看病難,基本醫療保障不到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難以推進,鄉鎮政府和農民群眾對此意見很大。為此,縣政府出臺了《縣級醫院領辦鄉鎮衛生院試行意見》,本著“自愿協商、平等互利、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原則,明確了領辦者必須是非營利性醫療機構,自身業務發展好、經濟效益好,保證被領辦醫院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被領辦醫院管理無序、資金缺乏、技術薄弱、設備簡陋,有擺脫生存發展困境的愿望。
2.主要做法
2.1 堅持鄉鎮衛生院職能職責和權屬不變。鄉鎮衛生院在領辦后,繼續堅持開展預防保健、基本醫療、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愛國衛生、康復等綜合,并承擔對鄉村醫生的培訓。被領辦的鄉鎮衛生院可以加掛領辦醫院分院的牌子,鄉鎮衛生院現有資產,包括國家投入的專項資金和設備、土地權屬等均歸鄉鎮衛生院所有。
2.2 實行“三統一”和管理權下放的管理模式。
2.2.1 第一階段(2013年4月以前),由領辦醫院對鄉鎮衛生院實行“三統一”(統一領導、統一核算、統一分配)的縣鄉一體化管理模式,保證鄉鎮衛生院的非營利醫療機構性質不變,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2.2.2 第二階段(2013年4月以后),領辦醫院將人財物管理權全部下放給被領辦醫院管理,領辦醫院繼續幫助被領辦醫院完善醫院管理、規范醫院規章制度,指導、幫助被領辦醫院創建或保持達到基層醫療機構等級醫院標準。
2.3 領辦醫院負責人才和技術支撐。領辦醫院負責被領辦醫院培養、引進人才,并選派臨床經驗較豐富的衛技人員到被領辦醫院作業務指導和技術把關,建立上級醫師把關制度和雙向轉診機制,保證基本醫療的開展。
2.4 嚴格控制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成本。領辦醫院通過改變管理模式和較為先進的技術,最大限度地控制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服務成本,有效解決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2.5 保證領辦后國家及政府投入不變。領辦后,同等享受國家和政府對鄉鎮衛生院的投入政策。
3. 主要成效
3.1 盤活了鄉鎮衛生院。一是扭轉了鄉鎮衛生院分散經營的狀況,不同程度化解了鄉鎮衛生院債務;二是鄉鎮衛生院的業務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有了較大提高,院容院貌有了明顯的改觀,就醫環境得到了改善;目前,領辦的4所鄉鎮衛生院中有3所已創建為一級甲等綜合醫院。
3.2 緩解了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領辦醫院通過完善鄉鎮衛生院的服務功能,增派技術人員,增添醫療設備,增設臨床、醫技科室和床位等措施,使基層群眾在當地就能享受到縣級醫院的醫療保健服務和鄉鎮衛生院相對低廉的收費,切實減輕了人民群眾的就醫負擔。
3.3 促進了縣級醫院快速發展。領辦醫院通過開發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市場,拓寬了發展空間,擴大了服務范圍,為縣級醫院發展壯大打下了堅實基礎。
3.4 解決了鄉鎮衛生院職工后顧之憂。領辦醫院為被領辦衛生院職工補交了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費用,鄉鎮衛生院職工年收入大幅增加,同時,還解決了部分人員就業,維護了社會穩定。
4. 問題與思考
4.1 政府財政投入不足
我縣鄉鎮衛生院從2009年實行績效工資后,對鄉鎮衛生院在編職工績效工資實行定額補助,不足部分(包括人員基礎工資、基礎設施建設、醫療設備購置等費用)均由衛生院自行負責,特別是執行國家“藥品零差價”政策后,政府補償機制還沒有相應完善,政府投入嚴重不足,導致鄉鎮衛生院醫療業務運行存在困難。政府的財政投入不能因為鄉鎮衛生院被領辦而減少,相反,為體現政府購買服務,應按各級政府的要求,保證公共衛生經費的到位,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增加[1]。
4.2 醫保統籌補償機制欠完善
為控制醫療費用過快增長,我市城鄉居民醫保實行市級統籌,并制定了城鎮職工、城鄉居民定點醫療機構費用控制標準,實行醫保付費總額控制,提高了城鄉居民個人繳費標準和醫療費用報銷起付標準,降低了報付比例,基層群眾“看病貴”問題仍然存在。醫保部門應建立醫保統籌補償及總額付費的動態調整機制,根據年度醫保基金統籌情況與基金實際支付情況適時對城鄉居民定點醫療機構費用控制標準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
4.3 職工隊伍不穩定、人才匱乏
1.1文獻調查法 采集慶元縣區域內衛生行政管理系統統計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并在萬方數據據和中國知網等國內知名網站進行相關文獻檢索。
1.2現場調查法 采用抽樣判斷法于2014年10月~2015年5月間分別對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左溪中心衛生院、荷地中心衛生院、賢良中心衛生院、張村鄉衛生院等共2所縣級醫院和17所衛生院進行調查。根據區域衛生行政管理系統統計資料進行現場查看醫院/衛生院的實際工作、醫生執業、醫技人力資源等情況;同時與單位負責人和(或)醫生進行座談,了解雙向轉診的實踐與看法。
1.3監測項目 對參合農民在各級醫療機構的就醫傾向、衛生院/站的衛生資源及醫師狀況、雙向轉診履行情況、衛生院/站全科醫師轉崗培訓、全科醫師制度實施情況等進行分析評價。
2 結 果
2.1本縣范圍內新農合參與情況調配結果 到2014年末,區域內19個鎮(街道),337個行政村,其中農村331個行政村,新農合制度覆蓋率為100%。參合人口數17.29萬人,參合率為99.76%。本調查研究范圍內新農合的初級政策執行到位,農民參與新農合的積極性較高。
2.2 參合農民各級醫療機構就醫情況 區域內參合農民各級醫療機構就醫情況住院人次占7.9%。首次就診在基層衛生院的僅占33.5%,流向縣級及以上醫療機構的占66.5%,其中縣人民醫院首次就診的占65.28(見表1),到更高層次醫療單位就診的患者占1.2%。
2.3 雙向轉診的履行情況分析 2014年本調查區域內鄉鎮衛生院總診療人次為19萬人次,上級醫院向下轉診538人次,僅占總診療人次的比例的0.3%;向上級醫院轉診5萬人次,占總診療人次的比例為26%,區域內雙向轉診的履行情況差。
2.4 域內2014年鄉鎮衛生院的總診療人次為19萬人次,出院人次僅為0.01萬人。區域內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醫師日均擔負診療人次和住院床日等工作量有關指標均低于其它發達縣鄉鎮衛生院的平均水平。調查范圍內共計住院人次4.337萬人,住院費用合計為1.675億元。足見而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單位,衛生技術資源嚴重缺乏,不能滿足群眾基本醫療需求情況明顯,醫療單位門診人次與門診費用對比分析體見表(1);醫療單位住院人次與住院費用對比分析見表(2)。
表1 醫療單位門診人次與門診費用對比分析(%)
表2 醫療單位住院人次與住院費用對比分析(%)
2.5研究區域內鄉鎮衛生院衛生人員基本構成情況 2014年區域內鄉鎮衛生院共17所,床位數12張,衛生人員總數178名,衛生技術人員177名(占衛生人員總數的99.44%),執業(助理)醫師141名(占衛生人員總數的85.3%),注冊護士17名,藥師(士)15名,技師(士)4名。區域內除縣級醫院外主要服務參合農民的鄉鎮醫院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執業(助理)醫師〕僅177名,實際服務參合人數達200454萬人,平均約1132名參合農民需要1名執業(助理)醫師。鄉鎮衛生院執業(助理)醫師的學歷(大學占2.8%)、職稱(高、中級技術職務者僅占0.11%)。考取有執業證書的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僅162人(占91%)。調查結果還顯示大多數鄉村醫生為個體戶轉崗而來,且絕大部分醫生沒有在三級醫院進修經歷,治療經驗及醫療水平相對低下。另有44個鄉村衛生站都只能開展簡易門診,沒有設置留觀室,鄉村醫生也沒有留觀患者的經驗,主要功能是簡易門診和簡易藥房,詳見表3。
表3鄉鎮衛生院衛生人員基本情況(n=178,%)
3 討 論
區域內鄉鎮衛生院臨床類別執業醫師要經過全科醫生轉崗培訓,雙向轉診指征和指南編制,乃至雙向轉診的基本流程的建立,使之成為真正意義的雙向轉診“守門人”仍然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過程。本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鄉鎮衛生院只具備開展多發病、常見病診療的能力,但是執業醫師的學歷和職稱偏低,參合農民對鄉鎮衛生院缺乏信任感,因缺乏人才醫療實施無法正常運轉。調查結果還顯示17所鄉鎮衛生院中178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學歷條件參差不齊,大學學歷人員僅占2.8%,初級職稱人員占84.83%,而高級職稱人員空無1人。最終導致患者自己直接到上級醫院就診,衛生院出現沒有病人可轉和衛生資源閑置的現象。由于上述眾多問題存在,區域內無法開展政策性引導的雙向轉診,轉診處于不信任的狀態。然而,域內新農合雙向轉診守門人體制建設,需要區域性政策力量推動和外部技術力量支持的雙向轉診守門人的過渡模式。結果導致區域內鄉鎮衛生院新農合雙向轉診“守門人”沒有充當“守門人”這一要職。
當前在我國未形成統一規范的全科醫生制度和“首診在基層的服務模式之前,必須利用我國衛生事業行政主導的政策優勢,在非強制首診基礎上,構建區域性雙向轉診守門人的過渡模式,如采用鄉鎮衛生院執業醫師擔任雙向轉診責任醫師機制的過渡模式,來推動新農合雙向轉診守門人的體制建設。據調查我市衛生計生委等部門已在推動全科醫學建設工作,但正式投入市場并起效需要漫長的時間。目前我國的醫療體制是非強制首診,患者擁有自主首診選擇權,而采用雙向轉診責任醫師機制推動區域新農合雙向轉診守門人體制建設雙向轉診守門人制度意味著強制首診。就鄉鎮衛生院引入常態化外源性醫療技術資源的顧問醫師機制來推動雙向轉診守門人體制建設就現狀而言,守門人的合適人選是鄉鎮衛生院的醫生,但由于學歷、技術職務偏低,缺乏參合農民對其的信任,為鄉鎮衛生院引入常態化外源性醫療技術資源的支持,基層醫療單位人員結構、技能、設施及設備與大型醫院差距很大[3]。從上述問題分析,今后雙向轉診工作是否可以引入上級醫院醫師技術支持,提高雙向轉診的專業技術能力,并增進參合農民對其的信任感,以解相關問題。
慶元縣地處浙西南,由于地貌關系各鄉鎮離縣城均有較遠的距離,鄉鎮衛生院與各個村落間又想距很長的路程,近年來交通雖有所改善,但仍存在較大的問題。由于患者動身出門就要1天時間,就診時常常面臨到鄉鎮看病還是到縣城就診選擇的問題。隨著進城務工人員的增多,留置鄉下的家村人口多為老弱病殘人員,很多農村戶籍的人口雖存在,但基本都已進城務工,雙向轉診工作最終面臨的是沒有患者而無法實現的可能。
以雙向轉診制度為紐帶的醫療服務體系的目標是充分利用醫療資源,為居民提供連續性和經濟性的醫療服務。實現的途徑是理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醫院的利益關系,加強兩者的聯系,促進兩級醫療機構之間的分工協作。這符合醫改的方向,也順應了居民的需求[4]。國內研究認為,大型綜合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施雙向轉診制度,有助于發揮各級醫療機構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提高衛生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實現衛生資源的合理配置,使衛生服務供求關系趨于平衡[5]。而偏遠地區或鄉村,這些地方交通不便,經濟相比落后,人口流動性大,區域性差異大,人門文化及保健意識低等多種問題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雙向轉診工作的開展。
綜上所述,縣級以下鄉鎮衛生院需要實行好雙向轉制度,需要從多方面解決目當前困擾雙向轉診實施的各種因素,建立起高效流暢的雙向轉診機制。在開展雙向轉診工作中要正確區別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功能與縣鄉級以下醫療衛生服務中心(站)所面臨的不同問題,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建立不同的轉診流程與工作方案。要進步加強鄉鎮衛生院、衛生站一體化管理,有效推行鄉村醫生優勝劣汰的崗位培訓,提高衛生服務人員的基本水平。相關影響因素的解決辦法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王寶玉,張啟瑜,潘景業,等.城鄉對口支援醫院雙向轉診的路徑探討及實證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09,12(6):1028-1029.
[2].關昕.基于區域性醫療集團下的雙向轉診模式探討-以“北京復興模式”與“大慶模式”為例[J].中國社會醫學,2009,5(25):303-305.
一、考核結果
考核組根據縣衛生局、縣財政局、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于印發XX縣鄉鎮衛生院績效考核辦法(試行)的通知》(X衛辦〔2011〕XX號)文件要求,通過采取查閱資料和現場查看相結合的方式,對基本醫療服務、公共衛生服務、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人事財務管理、院內建設與管理、群眾評議與監督等七個方面工作重點指標完成情況進行綜合測評。考核結果詳見附件。
二、主要工作開展情況
各鄉鎮衛生院完成了從重醫療向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以服務數量、質量、效果和居民滿意度為核心的新的公益性運行機制轉變。
(一)基本醫療服務。
1、大部分單位均能夠向群眾提供農村適宜基本醫療技術服務,規范診治農村常見病、多發病,對疑難病癥進行恰當的處理與轉診。嚴格執行臨床診療技術規范,遵守無菌操作規程,加強醫療質量管理。做好醫療廢物處理、污物無害化處理。建立了院感組織,有醫療事故處理預案及措施。
2、病歷、護理文書書寫較為規范,認真執行《處方管理辦法》,處方書寫基本規范。門(急)診人次、出入院人次、出診人次、輔助檢查總人次數等較以往同期有所增長;次均住院費用和門診費用有所降低。
3、各鄉鎮衛生院全部配備和使用國家基本藥物,配備使用國家基本藥物的采購金額占總采購金額比例均≥70%。藥房達到規范化要求,規范合理使用基本藥物,均按《采購目錄》和網上采購藥品有關規定執行。
(二)公共衛生服務。
自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項目啟動以來,各項目管理單位和項目執行管理單位都高度重視,通過三年的實施,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項目規范管理,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通過考核發現,大部分鄉鎮衛生院能夠按照新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要求,及時調整工作思路,理順工作流程,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電子檔案錄入率和檔案質量均有一定程度提高;能夠按照新的管理標準進行重點人群管理,慢性病人管理率、規范化管理率和控制率有所提高;重點人群查體全面開展,健康教育工作進一步規范,衛生監督協管工作穩步實施,孕產婦保健、兒童保健工作積極推進。通過調查,越來越多的群眾能夠了解基本公共衛生工作,對于開展的建立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重點人群查體、定期隨訪等工作給予了充分認可。
(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大部分單位對新農合政策宣傳到位,補償方案、報銷流程、常用診療項目及藥品的價格、住院及門診補償信息等均在公示欄內予以公示。能及時、準確的上傳住院及門診信息,并認真核對病人身份,開展即時結報。
(四)鄉村一體化管理方面
通過大力實施衛生民生工程城鄉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的工作環境和面貌得到一定的改觀,醫療服務設施和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全縣完成XX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項目,XX個村衛生室實行鄉村一體化管理;各鄉鎮衛生院能夠協助縣衛生局建立鄉村醫生準入制度;不定期對鄉村醫生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工作進行督導。
(五)人事財務管理方面
未發現非專業技術人員從事專業技術崗位工作;建立本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并能嚴格執行各項財務管理制度;會計賬簿設置齊全,會計資料真實完整,會計核算符合規定。
(六)院內環境與管理方面
大部分單位服務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服務設施進一步規范完善,床單物品清潔衛生。院容院貌整潔、安靜,秩序好。基本都能按要求制定各項制度和便民服務措施,公開收費標準、監督電話,公開身份上崗,現場隨機調查20名病人或病人家屬填寫滿意率問卷,群眾滿意率均達到80%以上。
三、存在的問題
(一)基本醫療服務。醫療服務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是管理體系不健全。有的單位雖建立醫療質量管理、院內感染控制管理、病案質量管理等組織,但也是形同虛設,應付檢查了事,平時不開展工作,不進行監督檢查。 二是制度不全,執行不嚴,監督不力。建立的各項醫療質量制度不全,執行不嚴,有章不循,又缺乏對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監督,表現在醫療文書書寫不規范,抗生素使用不按《處方管理辦法》嚴格執行,皮試結果無雙人簽名,院感措施落實不到位,醫療廢物存放未使用有蓋垃圾桶。
(二)基本公共衛生。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不夠規范。少數單位只注重任務量的完成,而忽視了服務質量,建好的居民健康檔案未實行動態管理,使用率不高和更新不及時,慢病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不規范,健康教育宣傳工作浮于表面,宣傳對象、宣傳內容不切實際。
(三)新農合管理。部分單位沒有專門的新農合宣傳欄,無公布就診流程圖或內容過于陳舊,未及時更新內容,沒有及時上報月報表,沒有及時識別住院病人參合身份,患者出院未及時結賬補償,沒有及時公示參合農民補償情況,未能及時上傳醫療服務信息。
(四)人事財務管理。部分單位收費員未能做到日清月結,收費款未及時存入銀行,存在資金安全隱患。
(五)群眾評議與監督。部分單位雖設有意見箱,但無開箱記錄,無雙人簽字;未開展病人及群眾座談會;未開展門診及住院病人滿意度調查;無病人及群眾評價結果。
四、工作要求
(一)各單位要進一步加強醫院內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對醫務人員業務水平、醫德醫風的培訓,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保證醫療質量安全;同時要加強對村衛生室的管理工作,加強督查指導,規范醫療操作,確保醫療安全。
(二)加強交流、學習與指導。各鄉鎮衛生院要采取多種形式,加強相互交流與學習,借鑒好的經驗與做法,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院及衛生監督所等公共衛生項目管理單位要進一步加強對鄉鎮衛生院的業務督查、指導工作,指導鄉鎮衛生院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三)各鄉鎮衛生院要以績效考核為動力,針對此次考核中存在的問題,仔細分析、認真整改,明確功能定位,切實提高衛生院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更好地發揮三級醫療服務網絡中樞的作用,為群眾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附:
1、XX縣2012年第一季度鄉鎮衛生院績效考核匯總表
2、XX縣2012年第一季度公共衛生單位績效考核匯總表
二一二年X月 日
您好!為了提升醫院的醫療服務品質,更能貼近您的需求,我們正在開展醫院綜合滿意度調查,需要向您了解您所需選擇的醫院醫療服務情況,懇請您參與此次調查,并提出寶貴意見。
1、您對我們醫院服務效率、服務態度是否滿意?
A、滿意B、基本滿意C、不滿意
2、您對這里看病的過程、等候或排隊的時間是否滿意?
A、滿意 B、基本滿意C、不滿意
3、您對醫務人員的解釋、交流、服務內容是否滿意?
A、滿意 B、基本滿意 C、不滿意
4、您對醫生的診療技術和服務態度是否滿意?
A、滿意 B、基本滿意C、不滿意
5、您對護士的技術操作(如靜脈穿刺等)是否滿意?
A、滿意 B、基本滿意C、不滿意
6、您在看病期間,對醫院的環境、設施、衛生等服務是否滿意?
A、滿意 B、基本滿意C、不滿意
7、在就診期間,醫務人員有沒有收受您的紅包?
A、沒有B、有
8、您對醫院的綜合服務能力的信賴程度?
A、可信 B、基本可信 C、不可信
9、您對自己所支付的醫藥費用使用情況是否明了,護士是否按時發放費用清單?
A、明白B、基本明白 C、不明白
10、您對這次住院的治療效果是否滿意?
A、滿意 B、基本滿意C、不滿意
意見建議:
1、
2、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a)-0203-01
目前,我市鄉村醫生的技術水平與服務觀念遠遠不能適應農村居民對醫療和保健的需求,如果這些鄉村醫生不能及時、主動地接受系統的培訓,就很難得到農村居民的信任,本可以通過農村衛生人才隊伍來解決廣大居民的基本健康問題,由于老百姓不信任,而選擇高級的醫療機構,造成縣級(以上)醫院人滿為患,鄉鎮衛生院和醫生大量閑置的現象。為解決這一社會問題,必須對現有的鄉村醫生進行系統的培訓,以更好地為當地百姓服務。
1 繼續教育情況調查
1.1 培訓情況的調查
經過調查,我們發現以下情況:在我市鄉鎮衛生院中,工作人中幾乎都接受過各種各樣的培訓,60個受調查者中參加過培訓的為52人,占86.67%,未參加培訓者為8人,占13.33%。但培訓時間的長短不一樣,最長的培訓時間為48周,最短的培訓時間僅有5天,同時,培訓的種類也不一樣,有鄉鎮衛生院院長培訓、急診急救培訓、公共衛生人員培訓等等。
1.2 效果的評價
對授課教師、授課方法、課程設置、培訓場所、培訓管理等方面來調查培訓效果,發現,絕大多數鄉村醫生對培訓的安排都表示非常滿意,大部分人認為他們培訓期間課程安排合理、教師隊伍精良、授課方法實用、培訓管理嚴格,培訓場所較理想,培訓效果顯著,他們感到非常滿意。
1.3 需求及培養途徑的調查
大部分鄉村醫生表示希望能參加更多的、更全面的培訓,旨在提高自己的全科醫療能力和綜合素質,而不是某個單一種類的培訓。
鄉村醫生參加培訓的形式有專項培訓班、進修班、會議、講座、網絡視頻等等,大多數鄉村醫生希望參加科學的、系統的培訓。
通過調查發現,針對我市鄉鎮衛生院人力資源現狀,齊齊哈爾市衛生局、各區衛生局、各縣衛生局均開展過不同形式的崗位培訓和轉崗培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培訓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方面。
2 問題及建議
2.1 人員的培訓積極性不高
鄉村醫生的職稱普遍偏低,沒有晉職稱者或初級職稱人數所占的比例較大,職稱偏低的現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鄉村醫生醫療工作的積極性,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農村醫療工作中。學歷偏低,接受新知識比較困難,加上醫學新知識和新技術不斷更新、醫學領域的拓寬和邊緣知識(如社會學、倫理學、法學等)的應用,對鄉村醫生的壓力不斷加大,新知識接受的難度增大,嚴重制約其培訓的積極性。培訓與學員本人的職稱晉升、執業醫師注冊無關,對于學員沒有制約措施,致使學員缺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的學員對接受培訓的目的、要求、教學內容等認識不充分,學習缺乏自覺性,認為參加培訓班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自身診治疾病的能力和水平,因此,這部分學員在培訓中更加注重診治疑難重癥疾病的課程,而對于全科醫學的有關基本理論不感興趣或重視程度不夠。教學效果、學習效果缺少評價體系,培訓沒有針對性,應有的培訓目標難以達到。
2.2 培訓的人員比例偏低
培訓的普及率低。現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新的診療技術,新的治療藥物層出不窮,而且隨著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的重大變化,農村居民的疾病和對衛生服務的要求也不斷變化,要求鄉村醫生適應形勢需要,多學知識,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培訓是知識更新和提高的重要途徑,而當前鄉村醫生培訓的覆蓋面不高,以山東省為例,參加過正規培訓的鄉村醫生還不足40%。缺少正規醫學學歷教育的先天不足與在崗培訓不充分的后天不足成為部分鄉村醫生水平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鄉鎮衛生院工作人員接受全科醫生崗位培訓的人數很少,每家衛生院只有為數不多的個別工作人員參加過全科醫生崗位培訓,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鄉村醫生全科診療能力的提高,也影響了服務質量。
2.3 時間無法保證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各種類型的培訓在學時上存在不達標的情況,培訓時間長短不一樣,而且由于鄉村醫生兼職工作多,工作任務繁忙,導致培訓時間無法保證。從人力資源現狀來看,大部分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較少,而鄉村醫生培訓往往需要一定的脫產學習時間。從調查中我們發現,鄉村醫生對工學矛盾的問題反映比較突出。由此可見,在實際培訓過程中,由于基層醫療服務機構人員緊張,單位的各方面對抽調人員參加培訓的意見較大。此問題是影響培訓參與率的一個重要因素,致使培訓計劃難以全面貫徹落實,影響了培訓的進程和質量。
3 結語
鄉鎮衛生人員繼續教育培養任重道遠,我們只有從實踐中不斷深入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研究方案,對我國基層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