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58:4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多元統計分析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因子分析
法因子分析法是指從被評對象的觀察變量的相關度出發,利用降維的思想,把繁雜的變量盡可能歸納為幾個綜合因子進行分析的的一種多變量統計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將觀察變量按相關度的高低或聯系的緊密程度進行分類,類別內部變量相關性高,聯系緊密,而類別之間的變量則相關度較低,聯系稀疏,每一類變量則代表一個公共因子。具體步驟為:
關鍵詞: 高校;科研狀況;因子分析;聚類分析;評價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research status;factor analysis;cluster analysis;evaluate
中圖分類號:G4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31-0015-04
0 引言
科研能力是衡量一所高校科教水平的重要標志。某高校作為省重點高校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科研水平在省內也是名列前茅,本文針對該高校20個學院的各項科研指標進行多元統計分析,建立了描述科研水平的各類變量,包括各類科研項目的經費總額、各類論文的發表數量、論著發表數量,投入科研人員數量等。但由于各學院規模不一,各學院科研性質也不盡相同,為了保證研究結果的平衡性,本文采用對科研成果人均貢獻率的方式進行研究。然而進行統計分析時,并非變量收集的越多越有利,變量間信息的高度相關、高度重疊會給統計方法的應用帶來許多困難,因此本文借助SPSS統計分析軟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在眾多變量中提取影響各學院科研狀況的主要因子對問題進行分析,最后通過因子變量的聚類分析對評價結果進行驗證。國內學者目前主要集中對我國體育事業進行科研狀況分析,如賈志強、鄭巖平對我國1995-2000年籃球科研狀況作了分析。張金、夏秀榮對我國1994-2003年排球科研狀況作了分析。在高校科研狀況分析方面,孟學英、陳春華利用調查問卷方式對我國部分高職院校教師科研狀況做了調查分析。同時國內對多元統計方法的應用也主要集中在醫療、經濟方面,如孟瑩、謝守祥等利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對江蘇省經濟差異化做了分析。王曦、宋劍南利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對影響中醫癥候的主要因素做了研究。利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結合高效科研狀況評價分析還鮮有研究。本文結合多元統計分析分析方法對某高校科學地建立高校科研業績的管理體系及評價體系提供了理論依據。
1 因子分析方法簡介
因子分析是利用降維的思想,由研究原始變量相關矩陣內部的依賴關系出發,把一些具有錯綜復雜關系的變量歸結為少數幾個綜合因子的一種多變量統計分析方法。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據相關性大小把原始變量分組,使得同組內的變量之間相關性較高,而不同組的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則較低。每組變量代表一個基本結構,并用一個不可觀測的綜合變量表示,這個基本結構就稱為公共因子。對于所研究問題的某一具體問題,原始變量可以分解成兩部分之和的形式,一部分是少數幾個不可測的所謂公共因子的線性函數,另一部分是與公共因子無關的特殊因子。進行因子分析的步驟如下:①根據研究問題選取原始變量。②對原始變量進行標準化并求其相關陣,分析變量之間的相關性。③求解初始公共因子及因子載荷矩陣。④因子旋轉。⑤因子得分。⑥根據因子得分值進行進一步分析。
2 各學院科研狀況的因子分析
2.1 數據分析和指標選取
本文選用的數據來源于某高校2006年至2015年的統計數據。設定數據中8個指標變量分別是X1:2006-2015年橫向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萬元/人);X2:2006-2015年市校級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萬元/人);X3:2006-2015年省部級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萬元/人);X4:2006-2015年國家級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萬元/人);X5:A類論文人均貢獻率(篇/人);X6:B類論文人均貢獻率(篇/人);X7:C類論文人均貢獻率(篇/人);X8:論著數量人均貢獻率(項/人)。數據詳情見表1。
在進行數據分析前,進行KMO檢驗,P值為0.000,檢驗結果是顯著的,同時KMO值達到0.577,結果見表2,表明數據之間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可進行因子分析。
從表3變量共同度表中可以看出因子分析的變量共同度均較高,表明變量中的大部分信息均被因子所提取,說明因子分析的結果是有效的。
2.2 因子提取和因子解釋
現應用主成分分析法來進行因子提取和因子個數的確定,從表4中可以看出只有前三個因子特征根大于1,并且前三個因子特征值之和接近80%,故提取前三個因子基本包含了全部測評指標的絕大部分信息,因子分析效果較理想。
由于初始載荷陣結構不夠清晰,不便于對因子進行解釋,因此對因子載荷矩陣實行旋轉,達到簡化結構的目的,使各變量在某些因子上有較高載荷,而在其余因子上只有小到中等的載荷。這里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轉法進行因子旋轉。結果見表5。
從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來看,第一個主因子在省部級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國家級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A類論文人均貢獻率、B類論文人均貢獻率上具有較高載荷,第二個主因子在C類論文人均貢獻率、論著數量人均貢獻率上具有較高載荷,第三個主因子在橫向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市校級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上具有較高載荷。
2.3 因子得分和因子變量
本文采用回歸法估計因子得分系數,并輸出因子得分系數矩陣見表6。
根據表6可寫出以下因子得分函數:F1=-0.014橫向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0.078市校級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0.263省部級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0.293國家級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0.178A類論文人均貢獻率+0.508B類論文人均貢獻率+0.021C類論文人均貢獻率+0.174論著人均貢獻率(1);F2=-0.159橫向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0.065市校級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0.00省部級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0.057國家級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0.235A類論文人均貢獻率+0.393B類論文人均貢獻率+0.328C類論文人均貢獻率+0.570論著人均貢獻率(2);F3=0.442橫向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0.582市校級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0.123省部級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0.010國家級項目金額人均貢獻率-0.076A類論文人均貢獻率-0.219B類論文人均貢獻率+0.384C類論文人均貢獻率-0.010論著人均貢獻率(3)
通過上述公式(1)、公式(2)和公式(3)可得到各個學院的因子得分。從而獲得三個因子變量,由于這三個因子變量是線性無關的。因此,可以利用它們對各個學院的科研狀況做統計分析。
3 各學院科研狀況的綜合評價分析
下面利用三個因子變量對2006年-2015年該高校各學院科研狀況做多元統計分析,并對各學院近10年來科研狀況進行綜合評價。
首先畫出三因子變量的散點圖,對各學院近10年來科研狀況做對比分析。以第一因子變量為橫坐標,第二因子變量為縱坐標,第三因子變量為豎坐標的三維散點圖如圖1所示。
從圖1中可以看出P學院、O學院、M學院等的第一因子很高。說明這些學院在國家級項目人均貢獻率、省部級項目人均貢獻率、A類論文人均貢獻率、B類論文人均貢獻率上成績突出,但在橫向項目人均貢獻率上稍顯不足,這些學院應該在保持尖端學術科研的前提下,多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創造更多產業應用成果。L學院、R學院、N學院等的第二因子很高,說明這些學院在論著人均貢獻率、C類論文人均貢獻率上成績突出,這與這些學院的科研性質是密不可分的,第二因子很高的學院可以在保持自己科研特色的前提下,多關注學術前沿的相關信息,爭取在尖端科研中有更大的突破。如B學院、I學院等的第三因子很高,說明這些學院在橫向項目人均貢獻率上成績突出,這些學院可以在緊密保持與企業的科研聯系的基礎上,加強自己在學科特色科研中的研究,多出一些基礎研究方面的尖端科研學術成果,增強學院在科研創新中的能力。
最后利用系統聚類分析法對各學院科研狀況進行聚類分析,即利用三因子變量對20個學院進行聚類,結果如表7所示,M學院、P學院、O學院和J學院為一類,B學院、I學院為一類,其它學院為一類。這個結果與散點圖分析的情況基本類似。
4 結束語
本文針對某高校各學院科研狀況進行綜合評價分析,通過對高校近十年科研指標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將八個指標變量分為三個科研因子,分別是高端科研因子、校企合作科研因子、基礎科研因子,并給出了因子得分模型,對各學院近十年的科研狀況給出了分析,最終的聚類分析結果也對各學院科研狀況做了驗證說明。論文的研究成果為科學地建立高校科研業績的管理體系及評價體系提供了理論依據。
從分析結果來看,因學院科研特色不同,導致各個學院在學術科研這個萬花筒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各不相同,但各學院之間還是應當加強科研合作,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這樣才能為該高校向科研大校、科研強校的進軍道路上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薛薇.SPSS 統計分析方法及應用[M].二版.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303-349.
[2]張文彤.SPSS11統計分析教程―高級篇[M].北京: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2002:166-210.
[3]李衛東.應用多元統計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226-240.
[4]閻慈琳.關于主成分分析做綜合評價的若干問題[J].數理統計與管理,1998(2):22-24.
[5]胡永宏,賀思輝.綜合評價方法[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0.
[2]肖彥花.統計學理論與方法[M].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4-5.
[3]邱均平.文獻計量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8:2.
[4]何曉群.現代統計分析方法與應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5.
[5]邱均平.文獻計量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8:20.
[6]袁山.統計分析工具在歷史研究中的應用[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2(4):88-93.
[7]邱均平,王曰芬等.文獻計量內容分析法[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157-158.
[8]丁牧羊,王Q淇.《周禮》文檔名詞再研究[J].檔案學通訊,2015(6):32-39.
與此同時,如果統計學方法應用不當,不僅不能準確地反映科研結果,而且還可能帶來錯誤的結淪。Rosenfeld 等比較了不同年表的文章,在20 世紀90年代以后有更多的文章使用了統計推斷,而且比較復雜的統計分析方法如多因素分析等也更多的應用于臨床研究中,但同時也存在使用統計方法欠妥或敘述不清的情況。
因此本文將對醫學科技論文常見統計學方法的正確應用進行討論,希望加強作者的統計思維,進而提高期刊論文的統計質量及學術水平。
2、統計學方法的內容
統計軟件包、統計分析方法及檢驗水準是統計學方法必須描述的3 方面內容。SPSS (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 和SAS(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 ) 是全世界學術界公認且最常用的兩大統計軟件包[6]。檢驗水準即A,表示組間實際無差別而統計結果判斷為有差別,犯這類錯誤的概率[1]。實際工作中常取 A=0.05,表示本次研究計算所得P 值必須小于0.05,才能認為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統計分析方法的準確描述是科技論文科學性的關鍵所在。統計學方法一般包括統計描述和組間差異性檢驗(即:假設檢驗) 兩部分內容。
3、統計學方法的正確選用
統計方法的選擇取決于研究設計、數據資料類型和變量值的分布。計量資料常用u檢驗、t檢驗(.配對t檢驗)、 F檢驗;計數資料用 檢驗;等級資料、偏態資料或不明分布的資料可用秩和檢驗等。每種顯著性檢驗方法均有其適用范圍, 如方差分析(F檢驗).要求數據服從正態分布, 且各總體方差齊, 否則不宜作方差分析, 若改用非參數統計方法, 則會降低統計效率, 故常在可能情況下, 通過變量變換(如對數變換、平方根變換、反正弦函數變換、例數變換等)使資料轉換為正態分布, 以滿足方差分析或t檢驗的應用條件。醫學期刊中最常見的是t檢驗和 檢驗, 這兩種方法誤用也較為多見。
3.1重復t檢驗
多個樣本均數間的兩兩比較(又稱多重比較)不宜用t檢驗, 因為重復數次,t檢驗將增加第一類錯誤的概率, 使檢驗效率降低。此時宜用方差分析, 并在此基礎上用兩兩比較方法..(如.SNK、LSD、Duncan法等)。對于同一對均數間的差異, 用t檢驗無顯著性, 而兩兩比較可能有顯著性, 可見錯誤選用統計方法將推出錯誤結論。
3.2行列標 檢驗誤用
行列表 檢驗用于2個或多個樣本率(或構成比).比較, 它要求行列表中不宜有1/5以上格子的理論頻數T
3.3需要注意的統計學問題
3.3.1無足夠的統計學信息
論文中未說明統計方法和 取值, 無均數、標準差或率及t值、 值等統計量, 甚至未作假設檢驗直接下結論。不少臨床醫學論文作者只在文中提及P值大小并據此推斷結果的顯著性。實際上, 臨床醫學研究關心的是各組之間結局(如療效)的差別大小, 而不單純是統計學顯著性, 因此應同時說明檢驗方法、 水平、統計量值、P值和可信區間, 以便讓讀者了解所用的方法和結論是否適當及其臨床的實際意義。
3.3.2統計圖、表
統計圖、表是統計描述的重要工具。統計圖宜少而精, 應按資料性質和分析目的選用適合的統計圖形, 統計圖雖直觀但不能代替精確的數據或統計量同。統計表宜簡單明了, 層次清楚, 一般采用三線表。常見的統計表運用不當有.. 標題復雜或過于簡略甚至無標題, 輔助線過多, 標目繁雜, 層次不清。另外, 表內不宜留空格, 暫缺或未記錄可用“…” 表示, 無數字用“一”表示, 數字若是“0”則填明“0”。
3.3.3統計軟件使用的誤區
目前計算機應用已十分普及, 統計軟件的使用也非常方便, 但軟件只能解決計算問題, 并不能替代人腦的統計思維。根據資料的分布特征和數據特點選擇統計方法, 正確地解釋分析結果并推導出正確的結論, 這是科研工作者在做統計分析時必須首先掌握的, 計算只是一種工具。有了諸如SASA、SPSS等高級統計軟件包, 復雜了多元分析如多重回歸、多因素方差分析等已變得十分容易, 于是一些作者片面追求使用高深的多元統計方法且多種方法一起用, 誤以為統計方法用得越高級, 文章水平越高。實際上如果使用不當, 多元統計方法使用得越多, 錯誤可能也越多。一個精心設計的臨床研究, 資料可能用簡單的t檢驗或 檢驗就足以說明問題, 若濫用多元分析、結果會適得其反。
4.結語
通過上面的分析,在醫學研究中必須正確運用統計學,這是科研工作的科學性所決定的。搞科研,首先必須尊重科學。借助統計學這個有用的工具,可以去探索未知事物,揭示和闡明客觀事物變化的規律性。
參考文獻:
[1]于國藝, 周曉彬, 王俊. 醫學論文常見統計方法誤用分析.編輯學報, 1998;10(3):132.
一、引言
在我國數學已經是全民教育了,數學作為基礎學科,一個人從小學到大學要經歷近十幾年的數學學習,但是近年來,在對工科、經管類碩士研究生的數學基礎課教學中發現,其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本文將通過對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關鍵問題進行分析、歸納總結,探究其產生的原因并試圖給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二、教學現狀分析
我校面向工科、經管類碩士研究生開設了《數值分析》、《統計計算》、《偏微分方程數值解》和《多元統計分析》四門數學公共基礎課,由學生在導師指導下從中任選一門作為學位課,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以下一些幾方面的問題:
(1)部分學生的數學基礎薄弱、適應能力差。由于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的增加,學生的數學基礎參差不齊,客觀上造成了一些學生對數學課程學習的畏難心理,加之由于學時的限制以及研究生階段學習的特點,使得教師在講授過程中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對基礎知識差的學生造成了學習困難、跟不上教師的節奏,學習效果不佳的狀況。
(2)教學思想和觀念滯后于時代的發展。研究生數學基礎課的教學觀和部分學生的學習觀存在著與創新人才培養目標不相適應的現象:以科研和論文為主的價值取向淡化了數學基礎課程教學和學習的重要性,誤認為課程學習的目的只是為了修滿學分,從而忽視了數學基礎課程學習對科學研究和論文的基礎性作用。
(3)缺乏實踐性教學環節。盡管數值分析、統計計算、偏微分方程數值解和多元統計分析作為數學公共基礎課開設,但它們本身具有極強的應用性,涉及到大量的計算,而這些計算往往要借助于專業的軟件通過計算機來實現,而教學中缺少相應的上機實踐環節。
(4)缺乏課堂教學評價與激勵機制。目前研究生期末考試分數是作為評價教學效果的唯一依據,缺乏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數學課程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方面進行改革,提高數學課程的教學質量。下面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介紹在數學公共基礎課教學中實施的做法和認識。
三、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1.優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
在以往在研究生數學教學中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推理、輕應用的傾向,由于工科、經管類學生的數學基礎相對薄弱,這樣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制約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工科、經管類研究生學生的數學基礎及今后的發展方向,提出了加強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教學,淡化繁雜的公式推導及定理證明的教學原則,同時強調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用自己在教學與科研中的體會去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與創新的動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例如在多元統計分析中,講授維沙特分布、霍特林分布和威爾科斯Λ分布三個重要的分布時,就采用與一元統計分析中x2分布、t分布、F分布三個分布對應比較,簡化推理過程,著重強調應用原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強數學課程的實踐性教學
實踐性課程在研究生能力培養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實踐性教學環節不僅能檢驗學生的數學理論知識、動手能力與研究水平,還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今后從事科學研究奠定基礎。我們的做法是在教學過程中遵循學生對數學知識需求和學習能力提高的要求,密切聯系實際,一方面開展案例式教學,以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多元統計分析中介講解聚類分析方法時,引入利用汽車的參數指標對不同品牌的汽車進行分類的案例教學,就取得了好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引進常用數學軟件的學習,使學生既掌握理論知識,又能合理利用數學軟件進行實踐操作。在教學過程中將MATLAB軟件引入到數值分析、統計計算、偏微分方程數值解的課程中,將SPSS統計軟件引入到多元統計分析課程中,結合不同課程的特點和教學目的,融合現代計算方法,通過討論和上機操作,幫助學生掌握和鞏固知識,增強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處理能力。
3.改革教學評價方法
首先改革研究生數學課的考試內容,要求試題既要檢測研究生對數學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掌握的情況,又要測試研究生能力和素質高低;其次改革評分方式,將學生的平時學習情況、課外上機實踐、創新型小論文等納入學業總分,實行多種考核評分方式相結合的綜合評分方案,改變用單一的期末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
4.開展研究生數學建模活動
近年來開展的了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活動,為研究生的數學學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也吸引了越來越多高校的研究生參加此項活動。我們積極組織、鼓勵研究生參加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并對學生進行專門的培訓,對表現優秀的研究生給予獎勵。通過參加數學建模競賽,對于研究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是一種歷練,使學生完成從學習知識到運用知識的轉變,從中找出差距與不足,提高了研究生對數學的學習的興趣,意識到數學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性,增強了研究生應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結束語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人才的培養從知識性教育轉向創新能力培養,加強工科、經管類研究生公共數學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工作,是一項重要的任務,我們本著“淡化數學理論, 強化應用教學, 注重軟件學習”的原則, 在教學中強化數學基礎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深化現代數學理念的培養,全面提升研究生教學質量,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一、 企業財務危機和多元統計分析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由于無力按時償還到期的債務而產生的危機和困難就是企業的財務危機。一般來說,判別企業財務危機的常用標準是企業破產和證券交易中面臨的退市現象。而企業是否能夠生存下去的關鍵性因素正是如何正確處理好企業的財務危機。
多元統計分析是屬于統計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作為一種綜合分析方法,能夠在多個對象和指標相互關聯的條件下分析其統計規律,“內容包括多元正態分布及其抽樣分布、多元正態總體的均值向量和協方差陣的假設檢驗、多元方差分析、直線回歸與相關、多元線性回歸與相關(Ⅰ)和(Ⅱ)、主成分分析與因子分析、判別分析與聚類分析、Shannon信息量及其應用。”
目前,由于我國的會計制度還存在一定的缺陷,時效性和精準性都還達不到要求,因而本文主要從企業由于現金流短缺,不足以支付所欠到期的債務而產生的財務危機的角度,利用多元統計分析的方式進行統計和分析。
二、多元分析的基本思路
據有關調查顯示,現代經濟市場行業類別的差異性導致了財務危機預警模型及參數的不同,所以需要采取不同的模型和方法來進行研究。運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進行多種變量模式的實證分析,從而提高了模型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針對企業的多個財務指標,可以用聚類分析法進行統計分析,然后用判別分析法進行預測判別,最后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提取分析,根據最終的綜合得分對樣本進行適當排序,從而發現財務危機的狀況,運用數據分析軟件SPSS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建立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模型。
三、 利用判別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建立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模型
第一,選擇樣本和變量選取。
在企業財務危機模型的建立過程中,首先要在企業中利用抽樣方法進行選擇。一般來說,可以選擇隨機抽樣和對應樣本法。
在企業中,選取“銷售凈利率、主營業務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資產凈利率、每股收益( EPS) 、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營運資本總資產比、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現金負債總額比(債務保障率) 、現金流動負債比、現金流入流出比率、銷售現金比率、每股凈資產來建立指標體系作為分析變量……”等28 個指標是企業盈利、償還等能力和資本實力的展現,也是交全面的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的指標,多變量模型的財務預警分析中,變量越多選擇的余地越大,模型建立就越好。
第二,判別分析
根據樣本和變量的選擇,利用判別分析法建立企業財務危機的預警機制;同時根據判別分析法分析統計的研究對象分類,創建一組判別函數,確定好判別的規則,分類待判別的樣本。
一般來說,用的Fisher 線性判別函數是判別分析中比較常見的。函數形式為: “Yi = a1 x 1 + a2 x 2 + ?+ an x n + b ( i =1 ,2 , ?, k) 。其中, k 是判別組數, Y 是判別分數或判別值; x1 , x2 , ?, x n 是因變量或預測變量; a1 , a2 ,?, anj 是各變量的系數,即判別系數; b 是函數中的常數。”
而判別函數的方式主要是全模型法和逐步選擇法。全模型法是指函數中所有的變量都作為因變量,而逐步選擇法是一種能反映變量子集的差異性的判別函數,利用逐步引入變量的方式,直至所有的變量都不符合模型的既定條件。
判別分析的基本步驟體現為:一、選擇函數中的因變量、組變量;二、“計算各組單變量的描述統計量,包括組內平均值、組內標準差、總平均值、總標準差、各組協方差矩陣、組間相關矩陣,并對組間平均值相等及協方差矩陣相等的零假設進行檢驗”;三、建立Fisher 線性判別模型并進行判別分組;四、樣本判別分析和驗證分類的精準率,最后再輸出結果,下結論。
第三,主成分分析
在企業財務危機中,除了判別分析模型的建立之外,主成分分析也是較為普遍的方式。首先可以通過驗證篩選,選擇需要建立模型的初選變量,且變量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在變量較多的情況下,高維空間的研究樣本通常都比較復雜,因此需要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實施第二次篩選,使得模型精簡化。
主成分分析主要是分析企業財務危機數據信息中較為主要的變量,綜合變量又能盡可能多的反映原來變量的信息,并且彼此之間互不相關的一種降維的多元統計方法。在企業財務危機分析中,具體是指,對企業收集的原始數據和財務指標進行標準化的處理,取平均為零,方差取1;然后,利用標準化的數據計算財務指標間相關系數矩陣R;最后,按其相關矩陣計算求解相關系數矩陣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貢獻率及累積貢獻率。
實際上,企業的財務危機預警分析總的多元統計分析還包括其他比較常見的分析方法,本論文主要討論了主成分分析法和判別分析法,利用變量之間的關系通過函數建立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模型。
結 語
隨著市場經濟競爭地加劇和證券流通的全球化,原有的市場機制逐步暴露出弊端,出現企業機構投資者和控股股東相互博弈的局面,而這些弊端正是企業危機的潛在表現,如不加強對企業危機的有效控制,就有可能導致企業破產。因此,利用多元統計分析,提前預測企業的財務危機,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對企業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4)114-0013-02
當前,世界各國的許多高等院校和科學研究機構都在加強對圖書情報的研究,許多世界一流院校,比如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普林斯頓大學)、Yale University(耶魯大學)、Massachusetts Inst.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學院)等都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情報學教育體系。而比較而言,在我國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對圖書情報學的相關研究,明顯要相對落后,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有關情報學的招生和課題研究有所提升,并呈現出較為快速的增長態勢,然而由于研究內容相對較為高深,而且研究的靶場顯得較為前沿化與多元化。基于關鍵詞對學位論文進行統計、研究與分析是文獻計量學的范疇,是圖書情報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即以學位文獻或學位文獻的某些特點為標的,以聚集梳理一定數量文獻為基礎,由此展開對某一時域某一領域科學技術基本狀況與基本特征的研究,并由此論述和預測該領域科學技術在今后一段時期的研究趨勢與特點規律態勢。基于獨特關鍵詞進行圖書情報領域的碩士學位論文進行分析,是情報學研究的一項重要方法,是一種將文獻資料中的眾多核心要素關聯起來,進行統計分析的引證分析方法,其可以較為科學地評價文獻所研究與發展的現狀和趨勢,揭示學科當時研究的熱點,較為準確地評價文獻所代表的學術水平。
1 研究對象數據來源
本文研究的對象定位于對國內圖書情報領域這一總體框架,并于此基礎上將“靶向”集中于碩士學位論文的統計、分析與研究,將“靶標”聚集到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熱點、趨勢、重點、前沿以及其變化情況,從而更加清晰地梳理出我國情報學研究的發展脈絡,從而為我國情報學教育發展提供參考。研究的主要數據來源集中于國內著名的學位論文收集庫――中國知網CNKI學術文獻總庫、維普期刊資源整合服務平臺與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三大論文數據庫”,以及國內高等院校圖書館自建特色數據庫。其中,中國知網CNKI和萬方數據庫是國內收錄學位論文最為全面的數據庫,因此,為了確保分析研究的數據具有較高可信度與代表性,分析研究檢索的數據源即來自該兩個數據庫,著重定位于“學科專業名稱”、“學科專業分類”選項進行檢索,而檢索的時間區域定位于近10年,對于兩個數據庫檢索出來的文獻,對于相同的通過采用SQL 語句進行篩選,剔除重復的以及不符合的。
由此,以“情報學”作為檢索詞,從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獲得1640篇碩士論文,從萬方數據庫中獲致1315篇碩士論文,通過SQL篩選剔除重復的以及不符合的795篇,總共獲得有效國內圖書情報領域碩士論文2160篇。
2 基于高頻關鍵詞的國內圖書情報領域碩士學位論文特點
通過對獲取到的2160篇國內圖書情報領域碩士論文進行研究,綜合統計論文的關鍵詞,累計關鍵詞有13976個,經過分析研究,去除不能表達論文主題概念的關鍵詞3645個,共得10331個,平均每篇碩士文獻關鍵詞數為4.78個,由此可說明該統計是科學的,與國外科文獻資料對關鍵詞的標引規則相符(國內外科技期刊要求的每篇關鍵詞應標出 3-8 個),接著對關鍵詞的詞頻進行統計分析,將關鍵詞的頻度大于60作為標準,將其定義為“高頻詞”,通過對“高頻詞”的統計分析,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有關“知識管理”這一主題的頻次最高,多達126次。無疑,這也證實了近些年來,學術界對知識管理這個方向的研究熱點。此外,“電子商務”為121次、“信息化”為118次、“信息技術”為112次、“競爭情報”為102次、“信息服務”為98次、“信息檢索”為96次、“數據挖掘”為87次、“數字圖書”為84次、“信息資源”為79次、“電子政務”為75次、 “知識服務”為71次、“知識共享”為68次、“數據倉庫”為63次,從中也反映了我國對信息化建設、知識服務、數字化建設等關注在日益提升,也驗證了我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重新頒布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中“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的實效,表明了情報學與管理學之間滲透和結合日益加強,也可以折射出當前研究的重點、熱點仍然集中在情報學基礎領域,并預示著今后情報學研究的一個重點將是對網絡信息資源的開發、整合與利用。
3 基于聚類共詞的國內圖書情報領域碩士學位論文特點
通常來說,僅僅通過孤獨地察看論文的某一關鍵詞,通常是難以有充足的理由說明該論文所研究的主題,然而通過關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關鍵詞,將可以給予人們更加充分的信息去把握論文的大致內容和論文的主題脈絡。通過采取計算機數字高效處理作用,充分發揮Excel的數據透視功能,再次對出現次數高于60的高頻出現的關鍵詞進行“聚類性”分析,統計在同一論文中兩兩同時出現的關鍵詞,從而構建出60 × 60的“聚類共詞矩陣”,通過這一矩陣的研究,非常清晰地顯示出“聚類共詞矩陣”是一個對稱矩陣,其中位于矩陣對角線上的數據顯示的是某關鍵詞自身一同出現的頻次,這個一同出現的現象就實質來說,就是論文之間的相關度,對于非對角線上的數據,則表示不同關鍵詞之間的共現頻次。通過這個矩陣可以從另一個側反題出,關鍵詞分布既有交叉、相互滲透又具有群組分布的獨立性。通過Excel的數據透視處理得到共現頻次較高的有:“知識管理”為124次,“電子商務”為106次,“競爭情報”為101次,“高校圖書館”為98次,“信息服務”為92次,“數據挖掘”為87次,“數學圖書館”為83次,“信息資源”為81次,“電子政務”為79次,“知識共享”為72次,“數據倉庫”為66次。由此可以看出,在國內圖書情報領域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主題中,當前基于數字化、信息化、電子化的知識管理與數據挖掘是個熱點,同時也說明我國情報學教育研究的領域在不斷拓寬。
綜合以上,關注獨特關鍵詞下國內圖書情報領域碩士學位論文研究的學科結構特點,獲得了基于高頻關鍵詞的國內圖書情報領域碩士學位論文特點,以及基于聚類共詞的國內圖書情報領域碩士學位論文特點,通過對研究結果的比較分析,得出了一些有較為充足理由支撐的結論,那就是從中可以較為清晰地得出,當前以及今后一段時期國內圖書情報領域碩士學位論文研究的側重點在于“數字化、信息化、電子化的知識管理與數據信息挖掘”。
參考文獻
[1]曾學喜.網絡輿情突發事件預警指標體系構建[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3(11).
前言
統計方法是科學與實踐中一種很有價值的定量分析工具,在近幾年的推廣普及中,將其用于體育科研、教學、訓練、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成功應用統計方法的范例,不勝枚舉。但縱觀統計方法的應用,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我們去探索研究。本文將對“碩士生論文中統計方法的不合理應用”,通過實例剖析,找出癥結,以供借鑒。
1、碩士論文中統計方法面臨的困難
隨著體育運動不斷向現代化和科學化深入發展,體育統計已日益普及,滲透到體育教學、訓練、科研、管理等各個方面,并正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體育統計以統計理論研究體育教學,運動訓練和體育管理,是現代體育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現階段,體育統計在方法應用上較為薄弱,難以適應和滿足體育運動實踐,發展和科學研究的需要。
2、統計資料的分析
2.1計量的
例如:人的身高、體重、血壓、肩寬、大腿圍,所有田徑、游泳項目的運動成績,等等。這一類資料的特點是:原則上它的取值可以是在某一區間內的任一實數。通常稱這類資料是連續的,或考察的指標是連續的。它的統計分析是與具有密度的連續隨機變量的分布有關。
2.2計數的
例如:人的每分鐘脈搏跳動的次數、1分鐘仰臥起坐的個數、引體向上的個數等等。這一類資料的特點是:它們取值的范圍是整數,大部分還只在非負整數范圍內取值。通常稱這一類資料是計數的,或考察的指標是計數的。它的統計分析是與離散的隨機變量的分布有關。
2.3有序的
有些資料既不能計量,也不能計數。例如《國家體育鍛煉標準》中的達標等級、排球比賽中的進攻戰術效果、學生體質的好壞等等。這一類資料的特點是只能評出優劣順序,而無法量化。通常稱這一類指標和資料是有序的。
2.4名義的
有些資料不是計量的、計數的,也不是有序的,它僅僅是一個名義值。例如城鎮、鄉村……中國隊、日本隊……,吸煙、不吸煙……。
3、統計方法的應用現狀
3.1樣本代表性不高,樣本量的大小確定不當
樣本是隨機地從總體中抽出的,所以它對總體具有代表性。實際研究中有時根本不可能完全得到總體,所以按照隨機原則抽取適當的樣本來對總體進行研究,才能保證樣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在實際應用中常常發現有的研究者不按隨機原則抽取樣本,而是按主觀需要隨意確定樣本研究對象。
3.2配對比較未能堅持樣本組間的條件齊同
配對比較適用的范圍一是同一批實驗對象前后結果的比較,即同體比較;二是將基本條件相同的實驗對象配成對,然后隨機地將每對中各一人分在實驗組和對照組,嚴格地實施只有實驗條件不同而其他條件均同的實驗。實驗后,比較兩組的結果差異是否有顯著意義。
3.3對比資料的可比性
統計顯著性檢驗的基礎是對比資料應具有可比性。在探索某些事物的內在規律時,經常要運用對比分析的方法,這種方法要求排除一些表面的、偶然的現象,而有的研究者卻未注意到要控制其他的條件,將多因素資料進行單因素的對比。
3.4統計結論描述不確切
有些研究者在假設檢驗中僅憑計算結果P≤0.05或P≤0.01就輕易做出結論,且肯定結論的科學性是欠嚴謹的。因為影響統計結果科學性的因素很多,不是計算唯一能決定的。統計計算也是有局限性的,其結論是從概率角度描述的,不是的肯定和否定,故對計算結果一定要用專業知識加以定性分析。
3.5小樣本的均值檢驗
在小樣本(n≤30或n≤50)的均值差異顯著性檢驗中,若方差齊性(σ12=σ22)可用“t”檢驗,而方差不齊性(σ12≠σ22),則要用“t”檢驗。不少的研究者在小樣本的均值檢驗中基本上采用的是“t”檢驗,但文中又未作說明方差是否齊性。這種錯誤源于對抽樣分布理論上的認識不足。
4、正確選擇統計學方法
4.1對統計資料進行分類
研究中的統計資料大體可分為計數資料、計量資料、有序資料和名義資料4大類。計數資料指的是可以命名而不可能作順序大小來排列的資料,如性別、專項、職業等;計量資料指的是資料具有連續定量分布性質,例如身高、年齡、心率、血壓、肩寬、大腿圍,所有田徑、游泳項目的運動成績等;有序資料是指資料既不能計數也不能計量,其特點是只能評出優劣、好壞順序等,而無法量化;名義資料是指資料既不是計數的、計量的,也不是有序的,它僅僅是一個名義值,只起著一個名義的作用。
4.2資料的組間比較
研究資料中經常遇到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問題,例如體育訓練過程中對運動員進行心理暗示和不進行心理暗示是否有顯著意義,這時的比較只進行兩組間比較。如果資料中有兩組以上,比較量就會隨組數的增加而增加,在做多組間統計學分析時,一定先做整體的顯著性檢驗 。
4.3單側或雙側檢驗的選用
如果根據專業知識和經驗可以判斷檢驗結果只有一種可能性,那么就選用單側檢驗。如果結果不能確定,就選用雙側檢驗。尤其在一些運動中生理指標的明顯提高,可以肯定和根據常識確定需要運用單側檢驗。
4.4顯著性檢驗
(1)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可以檢驗兩組或兩組以上的統計學顯著性差異。
(2)有序資料中的等級資料唯一的顯著性檢驗方法是非參數檢驗。
(3)計量資料如果只有兩組資料,可采用t檢驗,兩組以上的資料則選擇方差分析。
4.5多元統計分析
多元分析在體育研究中被廣泛用于,對運動員選材、體質因素分析、不同手段對訓練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對體育成績的預測分析等方面,與單因素分析比較,分析更為全面深入。多因素分析的變量很多,計算復雜、工作量大,用手工計算是不可想象的,目前的SPSS統計軟件可以減少它的運算量。
5、選用統計方法應注意的問題
(1)課題設計應與研究的目的、統計分析方法結合起來考慮。
(2)要熟悉被選用方法的統計分析思想,明確數學模型中各參數的統計意義。這樣,可結合專業知識給分析結果一個合理的解釋。
(3)研究樣本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個基本概念就是隨機性,就是總體中每一成員都平等地包括在入選范圍中。樣本的大小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在多元分析中,一般認為適宜的樣本至少是指標個數的5~10倍,指標越少其倍數越多。取樣時間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參考文獻:
2介紹并提供材料
為了增強學生學習興趣,隨著課程的進行,陸續介紹相關的資料。以2010年度授課提供的資料為例。①人大經濟論壇,此論壇資料豐富,有很多案例分析的數據資源。②《女士品茶》統計科普書籍,該書生動有趣,可作案頭書。③《北美一流統計學專業課程設置》,了解到很多同學想出國深造,所以提供該研究報告。④2010國內統計學熱點研究問題,以此了解統計研究熱點問題。⑤《離散多元分析-理論與實踐》,主要介紹定性數據分析的理論,以此做相關課程介紹。⑥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2010境外講學課表,從中可以了解統計學熱門研究領域。⑦西南財經大學博士論文《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提前還款風險實證研究》,培養統計方法的綜合運用和資料查詢。該論文里面用到了因子分析、判別分析、聚類分析、邏輯斯蒂回歸等統計方法。
3作業的布置及相關培養
在大學數學課程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興趣,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是大學數學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根據選課人數分成興趣小組,以小組為單位留大作業,鼓勵大家查找資料、編程、實證分析,處理實際數據,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側重于數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見表1)。
一、經管類專業統計學實踐教學的目標及重要性
統計學實踐教學是指學生在學習期間不間斷地進行的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體現在案例教學、課程實驗、模擬實驗、社會調查、校外實習、畢業論文等環節中。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學會信息搜集、整理及加工分析統計數本文由收集整理據,培養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統計思維,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綜合能力。因此,對于經管類專業的學生來說,統計學教學應該更多地考慮如何與經濟、管理類知識緊密結合,重視統計方法在經濟與管理領域的實踐與應用。
二、經管類專業統計學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多年來,從學生的課程論文、分析一些統計問題以及畢業論文的撰寫過程中發現,統計學實踐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部分教師教學時重理論輕實踐
部分教師傳統教育和封閉型的教育理念比較重,在教學中忽略實踐教學環節,重視統計分析方法的介紹,輕視統計分析方法的應用。一般體現在以下現象中:學生在實踐時經常把統計指標弄混淆。學生在課程學習的時候清楚知道各個統計指標的含義及用途,但是在實驗或實踐時,系統性較差,胡亂運用統計指標。比如,一條手工生產線5個工人的產量和一條半自動生產線5個工人的產量(水平差異很大),要比較這兩條生產線上平均工人日產量的代表性。考慮到代表性的大小,那么就選擇變異指標(極差、平均差、方差和變異系數),有些同學往往隨機選取一種指標進行比較,但他們往往忽略了只能運用變異系數進行分析判斷。
(二)實踐教學手段單一
部分教師在教學時,幻燈片運用的頻率較高,但是網絡的教學手段很少運用。這導致學生的電算化能力有限、分析方法和表達形式單一。在學生撰寫的研究報告中從始至終都是文字表達,其實有時候圖或表更能說明問題;也有的學生進行圖或表的繪制后,不做任何的文字說明。讀者要一一對比圖或表中數據,這樣讀者就會受限。
(三)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對實踐教學的理解狹隘及片面化
很多經管類專業的統計學實踐教學往往在實驗室里面進行,主要是給定的案例進行按部就班式的分析操作,這樣會導致學生沒有興趣,從而事倍功半,同時也是曲解了“實踐”內容的含義。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學生做畢業論文或分析社會經濟問題時,統計分析方法亂用或運用不完整,導致錯誤的結論。
比如,分析某一地區旅游收入受哪些主要因素影響時,首先把能考慮到的因素旅游人數、城鎮居民人均旅游費用、農村居民人均旅游費用、公路里程以及鐵路里程等羅列出來后;其次設定并估計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第三,識別多重共線性模型;第四,修正多重共線性模型并進行結果分析。但是有的同學單單運用相關系數來分析判斷各因素與該地區旅游收入的關系。我個人認為這部分內容應該當作理論內容在課堂上演示操作,而不是當作全部實踐內容完成。如果這樣做,學生無法體會“將統計分析方法運用于實際生活或工作中”的統計學精髓。
(四)集中的實踐教學時間有限,效果不明顯
很多高校統計學的總學時60個,實踐教學課時10個,甚至有的為了方便考核,還把10個學時全部放在實驗室一次性進行。這樣沒法形成系統性的實踐,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
三、經管類專業統計學實踐教學過程完整化體系的選擇
基于以上問題,所以文章研究的最大目的就是讓學生將統計理論與實際社會經濟現象和生活結合在一起,即在各個環節增加實踐部分或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多元化的實踐教學體系讓學生掌握統計分析方法的同時,運用現代統計分析軟件系統分析社會經濟現象,并能進行適當的總結歸納,甚至撰寫系統性的研究報告。該部分主要從教材選擇、教學過程和考核三方面加以論述。
(一)教材選擇
作為本科生或專科生的教學,教材的選擇尤為重要,主要考慮以下兩個方面。
1.案例
授課教師選擇教材時,要看其案例是否結合社會經濟現象尤其是經濟熱點或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
舉一個簡單的實例,中位數的概念是指將統計總體當中的各個變量值按大小順序排列起來,形成一個數列,處于變量數列中間位置的變量值就稱為中位數。學生看著這一串文字就理不清頭緒了,如果附上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案例。如,隨機抽取9個學生,那么這9個學生的身高的中位數是多少呢?授課老師可以故意不將9個同學按照身高順序排列后得出一個中位數值,接下來授課老師又將9個同學按照身高順序進行排列后得出另一個中位數值,最后讓學生自己來判斷哪個數值對。至于統計總體為偶數時要判斷中位數大小,授課老師可以再抽取1位同學加入9位同學的行列,問題迎刃而解。這樣一來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其含義,二來加深學生對授課內容和難點內容的印象。
2.實用性更強
傳統教材重理論輕實踐,在選擇教材時最好是各部分內容對應相關軟件的操作方法。這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現今很多本科生適用的教材,只有各種統計指標的介紹和案例,沒有介紹使用各種軟件如何計算和操作。現今是科技時代,計算器或筆算已經不能跟上時代的步驟和效率,再說也不能綜合解釋問題的關聯或依存。很多適用技校生的教材,只重視操作而忽視理論,學生知道軟件如何操作,但是不知道指標的含義和用途,甚至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那么,學生進入社會后,沒有自己的思想,只是單一的服從。所以,對于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的教材應該選擇既重視理論又重視實踐的教材。
3.教材中數據要緊跟時代以及結合地域特色
選擇教材時要注意教材中的數據不陳舊,而且數據應該具有當地地域性,這樣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可以積累其社會知識。比如,數據盡可能從當地統計年鑒中獲得。當然,這就對教材有更高的要求,有實力的學校盡可能讓自己的老師編寫教材供學生使用。
(二)教學全過程
1.理論教學中強化實踐內容
在理論教學時,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及手段上強化實踐內容,讓學生真正理解并做到學并運用于實踐。
(1)教學內容
教師教學過程尤其是理論推導的同時結合案例,案例要富有區域特色或與學生密切相關。即要注重理論的實際運用。案例可以來源于周邊的典型經濟案例,也可以來源于教師課題和教師或學生已經完成的論文。這種通過學生自我分析與老師講解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利于培養學生自我學習、判斷、分析和總結的能力。
(2)教學方式及手段
1)課堂體驗方式。即在課堂進行現場實驗演示教學。這種方式, 使同學身臨其境, 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又讓他們直接感受到了抽樣調查和估計的整個過程, 從而很快就能理解和掌握這種信息搜集和處理方法。
2)直接參與方式。即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親身完成某項工作。比如,設計統計調查方案的內容時,可以讓學生自己確定一個調查目的而展開方案的撰寫,而后還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去實地進行調查,讓學生從實際操作中發現方案的不足之處,進而加以修改和完善。
3)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教學更方便,而且運用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而且更形象直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當場演示軟件的操作步驟和過程。
統計調查中,很多要依靠小組作業才能完成,所以小組作業法(討論法)與其他教學方法結合運用的效果會更佳。
2、社會實踐教學
在進行實踐教學時,要遵循社會實踐教學與實驗室教學相結合的原則。
(1)選題
在進行社會實踐教學時,必須先確定一個明確地目的,那么在選擇實踐目的時可以遵循的原則是與專業相符或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和學生自我確定。這樣可以使學生學有所用,而且激發他們的動手能力。
(2)系統性操作
經管類專業統計學實踐教學要講究系統性,讓學生了解在面對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時,應該如何著手。那么統計學實踐教學的系統性主要包括調查方案設計、資料搜集、資料的加工整理和運用軟件分析資料這幾個方面。也就是說,學生在統計學實踐時,這幾個方面必須一一涉足。在設計調查方案時,特別注意調查項目,考慮問題的連貫性及必要性;在資料的加工整理往往是最容易忽略的環節,很多人認為這個環節就是機械式的錄入。所以,很多在這環節只挑選自己認為重要的加以錄入,而其他的問題就忽略了,這樣往往片面。
(3)撰寫研究報告
這部分內容主要培養學生的系統性、總結歸納能力和統計分析的能力(描述統計能力和抽樣推斷統計能力)。授課老師可以規定研究報告的提綱,一般而言研究報告包括三部分內容:一是調查總體的情況說明;二是樣本的描述和分析;三是結論的說明。如果學生對該問題有自己的想法還可以增加一部分內容即,問題的解決方案。
(三)考核
這部分主要從考核形式及考核標準兩方面加強提升實踐教學內容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自主的重視實踐教學。
1.考核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