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58:3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人民幣升值,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從人民幣升值的經濟角度來說,短期是有利的而長期是有害的。短期來說,人民幣升值,購買力就會增強。但是從長期來看,在沒有完成大范圍的產業升級和技術改造之前,中低附加值產品出口依然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之一。
一旦人民幣升值,我國出口產品的價格優勢會被完全抵消,競爭力將受到沉重打擊,由于產品的附加值不高,很多產品的市場份額就會被東南亞國家和印度的同類產品所取代和占據。從宏觀層面來說,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將難以保持,整個國家的發展步伐將被打亂甚至打斷。從微觀層面來說,大量依靠出口低附加值產品并且雇員眾多利潤微薄的工廠企業將紛紛倒閉,數以千萬計只受過較低程度技能培訓的失業者會對社會穩定構成嚴重威脅,并由此引發許多復雜的社會問題。
人民幣升值的背后還有大國之間的博弈。1985年,美國聯合西方四國對日本施壓,強迫日本政府簽署《廣場協議》,讓日元大幅升值,致使日本經濟遭受重創,陷入長達20年的衰退,至今未見起色。我們應當吸取教訓,畢竟中國和日本當時的情況既相同也不同。相同的是都處于經濟發展的高速階段,都擁有對歐美持續多年的貿易順差,都積累了巨額的外匯儲備。不同的是中國是一個政治經濟完全獨立自主并且擁有雄厚的軍事實力和政治影響力的國家,而日本是個政治上不自主經濟上不獨立軍事上受到控制的國家。所以,日本面臨威脅只能妥協退讓,而我們應當牢牢把握住這種來之不易的自和話語權,在這一問題上據理力爭,絕不輕易的妥協和退讓。
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希望人民幣升值不外乎以下三個原因:一是削弱中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維護其本國企業的利益。二是通過匯率調整改善貿易結構,擴大對華貿易順差,縮小貿易逆差,這個原因一直是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壓迫中國人民幣升值冠冕堂皇的借口,其實匯率對于貿易結構的直接影響是很小的。三是意圖稀釋其所欠中國的債務,中國一直是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者,一旦人民幣大幅升值,對美國極為有利。但對中國來說,作為國家資產的巨額外匯儲備和所持有的大量美國國債將大幅縮水,國家財富將蒙受巨大損失。
實際上,不得不承認,人民幣的幣值相對于我國的經濟總量和經濟增長速度來說是被低估了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國進口的成本。但是我國政府抑制人民幣升值自有其深刻的意圖和全面的考量。作為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制造業和加工業永遠是我們最重要的經濟部門,因為只有這樣的行業才能大量吸納就業人口,緩解就業形勢緊張的壓力。美國希望中國對人民幣大幅升值以解決兩國之間貿易不平衡的問題,但實際上中國每年數額巨大的貿易順差很大部分都是外企在中國投資生產的產品出口帶來的。外國直接投資受到中國內地非常低的勞動力成本和各省市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的吸引,大量投入到加工業和制造業領域,吸引了成千上萬人就業,帶動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一旦人民幣大幅升值,這種勞動力成本的優勢就會被抵消,對外資的吸引力就會大大下降。外資紛紛撤離,出口自然減少,順差就會下降,這樣固然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兩國的貿易不平衡,但是對中國經濟的打擊將是難以承受的,甚至會造成整個制造和加工行業的衰退。
此外,我國的匯率制度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而非完全的浮動匯率制,這種匯率制度有利于經濟穩定發展,能夠一定程度上避免匯率波動風險。但是,相對完全的浮動匯率制來說這種匯率制度還不夠靈活,不能隨時根據貨幣金融市場形勢的變化非常快速的做出調整。一旦人民幣開始升值,那么對人民幣繼續升值的預期就會加大,大量的國際游資也就是所說的“熱錢”就會通過各種渠道兌換成人民幣進入中國。一般來說,這些“熱錢”進入中國以后會大部分投入到增長最快的股市和房市,一方面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的紅利,一方面等待人民幣大幅升值從而獲取更大的利潤。假設100億美元的投資,投資本身的獲利是30%,匯率是100美元兌680人民幣,那么投資回報加上成本就相當于900億人民幣。一旦人民幣大幅升值,假設升值到100美元兌450人民幣,經過折算最后的收益就變成了200億美元,投資回報率高達100%。這些高達上萬億美元的國際游資在獲取了如此豐厚的利潤之后,通常會立即撤離,去尋找下一個投機的目標。但其對中國經濟的傷害是難以彌補的,甚至會造成整個中國貨幣金融市場的崩潰。新晨
當然,人民幣升值也并非全是壞處。從另一個角度看,人民幣升值也有一些積極的作用。首先,可以促使我國的經濟總量大幅提升。2009年我國GDP為335353億元,按當年匯率100美元兌682.5人民幣計算約合4.91萬億美元。2010年,按照經濟增長率10%,匯率100美元兌682.5人民幣計算約合5.4萬億美元。假設人民幣大幅升值到100美元兌450人民幣,就會達到8.2萬億美元,這個數字將大幅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其次,我國進口銅鐵礦石等礦物資源和石油天然氣等油氣資源的支付能力將大大增強。目前,一噸鐵礦石的國際市場價格約為135美元,按匯率100美元兌682.5人民幣計算,購買100萬噸鐵礦石需要9.2億人民幣。假設人民幣大幅升值到100美元兌450人民幣,購買100萬噸鐵礦石就只需要6.1億人民幣。第三,可以促進我國整體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改造,甚至改變中低附加值產品占出口產品主要組成部分的現狀。一旦人民幣大幅升值,中低附加值產品的價格優勢被抵消,外資紛紛撤走,本土企業要想繼續生存下去,只能走產業升級和技術革新的道路,也許大多數企業會被淘汰,但是生存下來的一定是具有高新技術和強大競爭力的企業,這樣也就間接促進了我國整體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改造。
總體來說,人民幣升值是大勢所趨。隨著中國經濟總量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人民幣的小幅升值甚至大幅升值都是可以接受的,這也有助于中國克服日益緊缺的資源對經濟發展的制約。但是,我們應當在升值的過程中牢牢把握住自和話語權,讓人民幣的升值為我所用,與國家整體的貨幣經濟政策和產業結構調整互相配合,促進我國金融市場的建設和經濟結構的改善。
近年來,國際上的一些政府組織和學者相繼提出要求人民幣匯率升值的主張;同時受內外部經濟的影響,目前人民幣升值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朗。其實人為地低估或高估人民幣匯率都是難以持續的,因為在匯率的問題上,政策干預,雖能一時起作用,但最終還是市場說了算。關于人民幣匯率問題,中國應慎重處理,迫于壓力強制升值反而會給中國經濟帶來巨大負面影響。
一、駁“經常項目收支失衡”論
近年來,美國以國際貿易經常項目失衡為由,要求人民幣升值。2005年4月美國聲明:如果中國6個月內不調整人民幣匯率,將對中國產品征收27.5%的懲罰性進口稅。同年7月中國央行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此次改革的目的就是讓人民幣升值,解決中美貿易失衡問題。但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自2005年匯率改革改至今,在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同時,中美貿易順差仍不斷擴大。可見升值對縮小中美貿易順差并無功效。
20世紀60年代,日本和中國相似,是美國當時的主要貿易順差國。迫于美國壓力,日元開始升值,但匯率調整并沒有起到平衡美日貿易經常項目收支的作用。從70年代到90年代,日元匯率對外價值增長了三倍多,但日本經常項目收支順差占GDP的規模卻由0.6%上升到2.4%。與此同時日元的升值導致日本經濟通貨緊縮,喪失經濟增長十多年。歷史證明,匯率調整無法消除經常項目貿易逆差赤子,反而給貿易順差國的經濟帶來不利影響。
從宏觀經濟學的觀點來看,經常收支差額等于儲蓄減去投資,而美國又是典型的低儲蓄、高消費國家,這種經濟模式必然導致經常性收支赤字的增加。因此調整匯率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美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經常收支失衡問題。
在批判“人民幣匯率低估導致國際貿易失衡”的觀點時,國內學者從實證的角度分析,印證了“人民幣匯率調整無法消除逆差國赤字”的觀點。葉全良(2008)、吳師惠(2009)實證分析發現匯率和中美貿易順差不存在因果關系。吳師惠認為美國經濟疲軟是貿易逆差的主因。
二、謹防人民幣升值陷阱
當前叫囂人民幣升值聲音最大的兩個國家就是美國和日本。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迅速增強,美國和日本日益把中國看成是其在世界和亞洲的競爭對手。他們利用人民幣匯率低估為借口,以貿易摩擦為手段,不斷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其實質目的是縮減貿易逆差,實施貿易保護,打壓中國經濟,防止中國崛起。我們可以預期以下人民幣長期升值,對中國造成的沖擊。
(一)人民幣將為金融危機買單,中國成為美國的替罪羊
眾所周知,當前中國的外匯儲備世界第一,而且也是美國最大債權國。在中國的外匯儲備中,將近80%是以美元計值的。一旦人民幣升值,或者說是美元貶值,中國的外匯儲備便會自動揮發。那么美國拖欠我們的債務會隨著人民幣的升值而自動削減。如此以來,中國就成了“為金融危機埋單”的國家。美國之所以強烈要求人民幣升值,其最大的用心便是逃脫金融危機的責任,維護美國的利益。
(二)熱錢來襲,嚴重沖擊中國外匯市場
人民幣繼續升值會刺激國際投機資本的無序流入和流出。在人民幣繼續升值情況下,作為外商投資者,投資人民幣將更加有利可圖,因此短期資本將會大量投資于人民幣。這種國際游資的套匯投機行為會進一步增強人們對于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從而進一步刺激投機的積極性,嚴重擾亂我國外匯市場的健康穩定。
根據資本邊際收益率遞減規律,國際游資的流入量會隨著邊際投資收益的減少而遞減。當國際游資停止流入,甚至是大規模流出時,將會導致國內資本項目逆差,國家為了維持國內金融體系和匯率穩定,不得不動用巨額的外匯儲備時,國家外匯儲備就會急劇減少,這樣不但會降低該國在國際上的信用評級,進而降低國際投資者對該國金融環境信心,還會增加本國居民對于國內經濟環境的風險預期,減少本國居民的投資和消費需求,甚至出現銀行擠兌現象,誘發大規模的銀行危機和貨幣危機。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專家張明(2008)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稱,流入中國的熱錢規模已達1.75萬億美元。這一數字大約相當于截至2008年3月底的中國外匯儲備存量的104%。謝國忠(2005)以外匯增量和貿易順差的差額作為我國熱錢的度量,認為截至2005年,流入中國的熱錢規模為3500億美元。我們暫且不論這些數字的可信性,但就熱錢的破壞性,中國政府就必須要謹慎對待人民幣升值導致的熱錢投機活動。
(三)“中國制造”貿易條件惡化
眾所周知,提高匯率會導致本國出口產品的價格相對國外產品價格提升,從而削弱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不利于國家進出口貿易的正常發展。而我國又是出口導向型的國家,每年GDP的增長,很大部分來源于進出口貿易。人民幣一旦迅速升值,“中國制造”對于國外消費者的吸引力也會大幅度的削弱,同時國內消費者從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角度考慮,也會更多的選擇相對便宜的進口產品,這樣就會呈現一個出口減少、進口增加的局面,從而導致經常項目順差減少,甚至出現逆差,對GDP產生巨大沖擊,進而降低我國經濟發展速度。
貿易失衡
美國對人民幣如此敏感,讓人難以理解。人民幣升值真的對美國有利么?美國政客認為,人民幣升值,中國就會買更多的美國產品,如此就能平衡雙邊貿易。但是他們沒有注意到,這樣的話,美國人買中國的產品時,就花上更多的錢。很可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比如五年,強勢的人民幣會增加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
雖然人民幣升值的幅度不會很大,但中國工廠的工資將會上漲很大一截。無論如何,美國人買中國商品時都要花上更多的錢。過去20年,當勞動力供給無止境的時候,生產力提高的好處由消費者、投資者或者收稅者享受,但永遠不會是工人。這就是為什么中國的經濟一直在迅猛增長,但工資卻停滯不前。
當勞動力市場實現充分就業的時候,工資就會比整個經濟上漲的還快,以趕上生產力。在未來十年內,中國勞動者的工資占GDP的比例會上升10個百分點。
上漲的工資
工資漲得比生產力還快的時候,就意味著通貨膨脹。這是中國過渡到充分就業的必然結果。在接下來的五年內,工資很可能上漲至今天4倍,而GDP將上漲至今天的3倍。后者的增長一半來自于實際增長,一半來自通貨膨脹。中國的出口價格也會翻一番。
過去十年,中國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率、高位且飛速增長的房價、低工資以及低利率。下一個十年,一切將朝相反的方向發展:利率將漲到6%-8%,通脹將達到10%,工資上漲15%。為控制通脹,利率不得不上漲,這會壓低房價,至少在過渡時期會如此。
人民幣自匯改以來升值幅度已近11%,2007年以來的升值幅度則達到了6.85%。中間價能夠,超出市場的普遍預期。2006年人民幣兌美元僅升值了3.3%,市場此前預期今年人民幣的升值幅度在5%左右。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應當清醒地看到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而言是一柄雙刃劍,既有正面也有負面影響。如何避免人民幣升值的弊端對我國更好參與國際競爭有很大的緊迫性。為此,必須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減緩人民幣升值壓力以及升值帶來的不利影響。
第一,削弱中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中國商品以“價廉”大占優勢,有不少中國商品如服裝等進軍世界市場,主要依靠的是廉價的生產成本。因此,人民幣升值必然影響中國新產品的出口以及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因此,針對人民幣升值對出口貿易的不利影響,我們可以適時調整我們的貿易戰略,減少經濟增長對外需的依賴程度。作為出口企業來說,要努力增加出口產品的附加值,逐步改變原來低勞動力成本、低價格進入國際市場的做法,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品牌建設,重點支持、大力培育一批在品牌設計、技術研發、市場營銷渠道建設方面的優勢企業,鼓勵形成企業打造行業品牌,爭創自主品牌的市場環境,創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
第二,削減國外直接投資。人民幣匯率升值將導致對外資吸引力的下降,減少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將增加外商在華投資的成本,利用外資可能會呈現逐漸下降局面。特別是非出口創匯型的外資企業,不能享受升值給進口原材料帶來的益處,卻凈增加了投資的成本,包括人工成本,減少了盈利的空間;中國的經濟發展大量依賴外國資本和技術,缺少外資或者外資激減,將對中國產生極壞影響。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為外資進入奠定良好基礎”相對于優惠政策而言,跨國公司更加注重東道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市場規模、政策的連續性與透明度以及政府工作效率等因素”要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程序,整治投資的不良環節,改善行政環境;加大知識產權保護的執法力度,依法保護外商的合法權益;注重保持外商投資有關法律的相對穩定性、連續性和可操作性,努力創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環境;加快某些行業貿易投資自由化步伐等”。
第三,對國內旅游業不利。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再加上政府大力發展旅游業,接下來是2008年奧運會以及2010年的世界博覽在中國召開,將為中國帶來巨大旅游外,人民幣大幅升值將使外國來華旅游成本上升,外國游客可能會減少,對旅游業會產生不利影響。我國旅游業必須擯棄在本幣長期貶值或低估過程中形成的思維定勢和路徑依賴,主動適應本幣升值環境下的新形勢,以積極的對策來應對本幣升值這一客觀現實。
第四,人民幣升值會給中國的通貨緊縮帶來更大的壓力。如果人民幣升值,則以美元表示的國民財富迅速增加,股市和房地產價格會持續上漲,引發泡沫經濟,兩極分化繼續。
第五,降低產品國際競爭力而引發失業。中國具有13億人口的大國,其中農民占有9億之多, 9億農村低技能的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過程中,我國的就業形式十分嚴峻,目前我國很多新增就業機會是由本國出口企業和外資企業提供的,人民幣升值過快導致的外資增長緩慢!中國產品出口價格大幅提高,中國產品將失去價格競爭力!將必然導致大量農民和工人失業,會引起相當大的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
第六,巨額的外匯儲備將面臨縮水的威脅。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2007年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已達12020.31億美元,充足的外匯儲備是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對外開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標志,也是我們促進國內經發展、參與對外經濟活動的有力保證。然而,一旦人民幣升值,巨額外匯儲備便面臨縮水的威脅。
綜上所述,在未來的幾年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會越來越大,人民幣繼續升值是一個必然趨勢。中國政府應該堅定不移地保持匯率基本穩定,并采取一些積極的措施來調節人民幣的供求,釋放升值壓力,同時應加快推進匯率以及金融制度的改革,并且制定和實施具有可操作性的應對措施,逐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平穩、高效、健康發展。
假定1美元=8元人民幣
同理1元人民幣=0.125美元
根據這個匯率,假定在中國一支鋼筆賣價80元人民幣,出口到美國賣價就應該在10美元;在美國一副太陽鏡賣價20美元,出口到中國應該賣價160元人民幣。
由此可見,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是兩國間進行貿易時商品定價的基礎。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升值10%,則與美元匯率變為:
1美元=8元人民幣-(8×10%)元人民幣=7.2元人民幣
1元人民幣=0.125美元+(0.125×10%)美元=0.1375美元
匯率的變化必然導致兩國間進出口商品計價的變化。
仍以上述產品為例:在中國定價80元人民幣的鋼筆出口到美國,根據升值后的匯率,應該賣價為80人民幣÷7.2元人民幣=11美元。提高了1美元。同理,在美國賣價為20美元的太陽鏡在中國市場應該賣價20美元×7.2元人民幣=144元人民幣。降低了16元人民幣。
從中可以看出,人民幣升值導致中國銷往美國的商品價格提高;美國銷往中國的商品價格降低。
可能人們會問,中國商品價格提高不是利潤提高了嗎?美國商品價格降低不是利潤降低了嗎?其實不然。仍以上述產品為例:假定中國企業向美國出口1萬支鋼筆可得到1萬×(80元人民幣÷7.2元人民幣)=11萬美元。根據現在匯率,11萬美元×7.2人民幣=79.2元萬人民幣,約等于原先的80萬元人民幣。
假如美國的太陽鏡也向中國出口1萬架,可得1萬×(144元人民幣÷7.2元人民幣)=20萬美元。仍然是原先的銷售額沒有變化。
以上例子證明:人民幣升值以后,中國出口企業商品售價提高而利潤并沒有變化,勢必導致市場占有率降低;美國出口產品價格降低而仍然保持以前利潤,勢必導致銷售數量增加。
這就不難理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什么要人民幣升值。其真實意圖就是想通過人民幣升值影響中國企業對外出口而擴大美國企業在華出口,以扭轉長期以來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的態勢。
人民幣的升值彈性
當前關于人民幣升值幅度的爭議很大。筆者認為,首先要找出匯率平衡區間,根據匯率平衡時期后的兩國經濟增長率差距計算升值彈性,然后根據升值彈性預測升值幅度。
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后,東南亞許多國家貨幣大幅貶值,人民幣也面臨較大的貶值壓力,當時我國鄭重承諾人民幣不貶值,加上三年國企改革攻堅,我國經濟背負較大困難。同期美國經濟受“新經濟”拉動,持續10年高增長,因此,1998-2000年人民幣均面臨較大的貶值壓力。2001年美國互聯網泡沫的破滅和“911恐怖事件”的發生使美國經濟遭受重創,中國和東南亞許多國家出口困難,經濟低迷,2001年是人民幣匯率平衡年份。2002年起,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一直延續至2008年年中。2005年7月匯改后,直到2008年7月,人民幣持續升值,既是對2002-2004年中國持續高增長的事后反應,也是對2005-2007年經濟高增長同步反應和超前反應。(見圖1)
2005年7月到2008年7月,人民幣累計升值21%。2002-2007年,中國GDP累計增長84.0%,美國累計增長16.6%,相當于兩國勞動生產率提高幅度相差67.4個百分點。據此推算,升值彈性為,勞動生產率每差3.21個百分點,人民幣升值1%。
自2008年7月至今,人民幣匯率一直穩定在6.83元人民幣兌1美元的水平上。其中,2008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快速下滑,人民幣有貶值壓力;2009年上半年,中國經濟觸底回升,人民幣升值貶值壓力基本平衡;2009年下半年至今,中國經濟率先復蘇,人民幣升值壓力越來越大。
如果按照中美兩國經濟2010年分別增長9.0%和2.7%、2011年分別增長8.0%和2.0%計算,2009-2011年,中美兩國勞動生產率提高幅度之差會達到25.7個百分點,按照3.21的升值彈性,人民幣應升值8%。因此,如果現在將人民幣一次性升值8%,可有效緩解未來2年的升值壓力。按以上的速度推算,2009-2010年,中美兩國勞動生產率提高幅度之差會達到18.2個百分點,按照3.21的升值彈性,人民幣將升值5.7%,因此,如果現在將人民幣一次性升值6%,只能有效緩解2010年的升值壓力。
可以容忍的波動幅度
當今世界匯率安排日益彈性化。目前在IMF劃分的8種匯率制度中,無獨立法定貨幣、傳統盯住、管理浮動和自由浮動是比較流行的匯率制度安排,采用其他4種匯率制度安排的國家數目較少。
在上世紀最后10多年里,匯率制度演進呈現兩極化趨勢。從1990年到2001年,實行固定匯率制度國家的比例從15.7%上升到25.8%,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國家的比例從15.1%上升到35.5%,而實行各種中間形式的匯率制度國家的比例從69.2%下降到38.7%。這種趨勢在發達國家中尤其明顯,1990年到2001年實行固定匯率制度的發達工業國家的比例從0上升到54.2%,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國家的比例由26.1%上升到41.6%,而中間類型國家的比例從73.9%下降到4.2%。在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中,也有兩極化趨勢,而且主要是偏向浮動一極,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表現得更為明顯。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2008年7月美元見底反彈、大宗商品價格泡沫破滅后,人民幣匯率轉為盯住美元的政策。9月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人民幣匯率曾急劇上升,但4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率急劇下滑,12月初人民幣匯率還出現連續4天跌停的情況。自2008年7月至今一年多,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維持穩定,2008年6月30日1美元兌人民幣6.8591元,2010年3月5日6.8266元,20個月微升0.476%。(見圖2、3)
基于當前中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和人民幣匯率的水平,借鑒日元升值的過程,可以發現,目前人民幣匯率可以容忍較大的波動幅度。早期的日元匯率波動幅度很大。自1976年1月至1978年10月,日元大幅升值。1973年3月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崩潰,直到1976年1月“牙買加協定”后,浮動匯率才完全合法化。自1976年1月至1978年10月,日元從306.0勁升到177.05兌1美元,34個月升值72.8%。1970-1978年,日本GDP增長42.7%,美國增長33.9%,日元升值彈性為0.12,比中國2005-2008年升值彈性大得多,因此,2005-2008年人民幣升值速度相對日元1976-1978年還是慢得多。這也是近期國際上要求人民幣升值的一個重要原因。
1978年10月到1985年1月,日元大幅貶值。1979-1985年日本GDP增長26.3%,美國增長20.7%,日本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慢,日元趨勢是貶值。1985年2月8日,262.8日元兌1美元,比1978年10月貶值32.6%。
較長期來看,早期日元升值緩慢。1972-1985年,日本GDP增長72.1%,美國增長56.1%,日元從1972年初的約315升值到1984年底的約245兌1美元,升值28.6%,升值彈性約0.56,如此,升值彈性大,升值速度慢,還是非常合適的。但是日元升值速度太慢招致更大的升值壓力,直接導致了1985年“廣場協議”的產生。
1985年9月“廣場協議”后,日元開始急速升值。自1985年2月,至1987年12月31日,日元從262.8勁升到121.25兌1美元,35個月升值116.7%。1986-1988年,日本GDP分別增長2.96%、3.80%和6.76%,累計增長14.1%,同期美國分別增長3.43%、3.34%和4.12%,累計增長11.3%。因此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幅度相比,日元升值速度過快,這是日本經濟泡沫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很明顯,相對1972-1985年的日本經濟,2000年后的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更快(見圖4)。因此,可以推斷,目前人民幣承受的升值壓力更大,可以容忍的升值速度更快,可以承受的升值幅度也更大。2005年7月匯改以來,到2008年7月,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21%,速度并不慢,并且自2001年到2009年,9年人民幣累計升值21.2%,日元自1972-1985年13年累計升值28.6%,人民幣升值速度比日本稍快,但中國經濟增長率更高,相比之下,人民幣升值速度較慢,并且,日元1985年前的緩慢升值招致非常大的升值壓力,直到“廣場協議”的產生。因此,人民幣不僅需要加大浮動幅度,還要加快升值速度。
升值的路徑選擇
當今全球浮動匯率體制下,一國貨幣匯率變化不再單純由經濟層面決定,在某一時期更多地成為國際政治博弈的工具,但長期來看,仍由經濟層面決定。目前,人民幣升值時機選擇需要綜合考慮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復蘇情況,國際政治變化和升值壓力積累等多方面的因素。
從經濟復蘇情況看,當前人民幣升值時機已經成熟。從中國經濟看,政策退出時機已經成熟。2009年下半年,我國經濟持續回升,4季度GDP增長10.7%,超過危機前2008年1季度的10.6%和2季度的10.1%。2010年以來,經濟開局良好,汽車銷售和房地產投資繼續保持高增長,全年有望實現9.5%的經濟增速。在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今年GDP增長目標為8%,比實際經濟增速低1個多百分點,這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預留了足夠的空間。并且,人民幣升值有利于結構調整,有利于發展方式轉變。因此筆者認為,從經濟復蘇情況和結構調整必要性看,當前人民幣升值時機已經成熟。
從世界經濟看,雖各國均處于刺激政策退出前的觀察期,但經濟企穩回升向好卻是不爭的事實,政策退出是遲早的事。2009年4季度,主要經濟體經濟大幅回升,其中,美國GDP按年率計算增長5.7%,創6年多來的最大季度增幅。日本環比增長1.1%,按年率計算增長4.6%,已連續3個季度增長。歐元區在3季度環比上升0.4%的基礎上,4季度再度上升0.1%。這說明世界經濟已經企穩回升。盡管復蘇道路崎嶇難行,因危機造成的重創影響深遠,但比2008年4季度和2009年上半年已經有了明顯好轉。刺激政策退出也已為期不遠。
從升值壓力的積累看,人民幣升值宜早不宜遲。在升值壓力的相比之下,一次性較大幅度升值能夠有效緩解升值壓力。如果像2005-2008年那樣漸進升值,因為中國經濟增長率在未來相當長時期一直高于美國,升值預期會不斷強化,升值壓力會越來越大,很可能直到下一次危機發生升值才會停止,像2008年下半年大宗商品價格見頂暴跌對經濟的沖擊是非常大的。因此,一次性升值比較有效。在幅度上,6%只能緩解2010年的升值壓力,8%可以有效緩解2010年和2011年升值壓力,因此一次性升值8%比較合適。
對外貿易方面,在出口退稅率提高和人民幣不升值兩大因素作用下,我國出口很快恢復。表面來看,2009年我國貨物出口12017億美元,比2008年下降16.0%,但考慮人民幣升值和出口價格下跌因素后,我國實際出口約8.76萬億元,僅比2008年下降11.6%,特別是2009年下半年,我國實際出口量已超過危機前的2008年上半年水平,對飽受金融危機沖擊的其他國家形成強烈沖擊,直接影響一些國家的經濟復蘇,招致越來越多的反傾銷。2008年底四季度和2009年上半年,主要經濟體各國為應對金融危機出臺了大量政策措施,目前已初見成效,但失業率仍居高不下,財政赤字高企,離真正復蘇還比較遠。情急之下,各國反傾銷等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紛紛出臺,人民幣升值壓力日益高漲。因此,人民幣盡早升值,世界經濟早日復蘇,還可促進中國出口。
同時,面對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刻不容緩的形勢,依靠人民幣升值進行結構調整不僅必要,而且非常迫切。2月25日,據紡織領域消息人士透露,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對勞動密集型行業進行壓力測試,以期厘清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對紡織服裝、制鞋、玩具等行業的影響。粗略估算,人民幣每升值1個百分點,這些行業的凈利潤率就將直接下降1個百分點,而當前這些行業的平均凈利潤水平僅僅在3%-5%。如果人民幣像2005-2008年那樣緩慢升值,對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結構調整作用非常有限。單純依靠國內主動調整,由于涉及復雜的利益問題,難以真正調整。人民幣一次性較大幅度的升值,能夠較好地起到結構調整的作用。
根據未來兩年我國經濟運行的節奏,今年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各項指標良好,承受沖擊的能力較強。由于2011年房地產投資、基建投資、企業廠房設備投資都可能大幅下滑,最好不要錯過時機把升值壓力留給2011年,更不能因為不升值而被迫不斷對國內經濟進行緊縮,人為給2011年經濟運行留下陰影。
另外,從升值對產業轉移的影響看,在印度、越南等國的能源電力、廠房設施、治安環境、勞工技能、管理能力、交通運輸狀況、貿易稅收環境還沒有迅速趕上我國的背景下,人民幣升值的短期壓力造成的產業轉移更取向湖南、安徽、四川、河南等二線地區。一旦印度、越南的投資環境、勞工條件逐漸趕上,則在短期沖擊下,產業外遷的可能性較大。
從國際政治博弈看,人民幣升值宜主動不宜被動。當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變本加厲,咄咄逼人。據統計,2009年前3季度,全球35%的反傾銷調查針對中國出口產品,全球71%的反補貼調查針對中國出口產品,有19國家對中國產品發起貿易調查,我國共遭88起貿易救濟調查(反傾銷57起,反補貼9起,保障措施15起,特保7起),涉及102億美元的出口商品金額,其中,美國對我國貿易救濟調查涉案總額達58.4億美元,增長639%。
2010年以來,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有增無減,在貿易救濟案中展開人民幣匯率反補貼調查的可能性越來越高。3月2日,美國商務部公布中國輸美銅版紙“兩反”案初裁,判定中國涉案企業存在被補貼事實,并決定征收4%-17%不等的反補貼關稅。雖然此次初裁仍然沒有將“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認定為補貼項,但美國商務部下屬機構國際貿易局新聞發言人Tim Truman介紹,“我們正在考慮將人民幣匯率操縱列入反補貼調查”。
2月25日,美15名參議員聯名發信,要求商務部將“人民幣匯率被低估的部分”視為補貼,并在銅版紙案中首先展開調查。此次參議院公開信的領頭人是紐約州參議員查爾斯?舒默,2005年“舒默法案”的發起人。舒默當時威脅,如果人民幣不升值,那么所有進入美國的中國商品將被加征27.5%的匯率稅。“舒默法案”最終立法失敗,但2005-2008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超過20%。此次舒默卷土重來,再次批評“中國反復通過低估人民幣價值,為其制造業爭取不公平的國際競爭優勢”。匯率補貼調查如果啟動,其威力幾乎等同于舒默法案。
經我們測算,人民幣2010年實際升值壓力不超過6%,美國如此變本加厲,頻頻對中國施壓,不少人推測,年后美國在中美貿易問題上咄咄逼人的攻勢,有意達到類似“廣場協議”的“城下之盟”。
人民幣如果早日升值,不僅有利于結構調整,有利于抑制通脹,有利于阻止熱錢流入,發揮宏觀調控工具的作用,美國貿易保護主義也會失去一個借口。但如果人民幣不盡早升值,一切都反過來了,不僅不利于宏觀調控,失去宏觀調控工具的作用,還給了美國貿易保護的借口,成為美國的一個政治工具,是非常被動的。人民幣早日升值,才能爭取主動。
人民幣匯率走勢預測
央行行長周小川3月6日表示,中國現階段所實行的人民幣匯率機制,應該是一個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這不排除一些特殊的階段,“比如說剛才提到的亞洲金融風波和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在危機的條件下,不排除我們會采用特殊的政策,也包括特殊的匯率形成機制”,不過,“這樣的政策遲早也有一個退出的問題”。
中國匯率政策的退出,其實有兩層含義,一是匯率政策的退出,就是由現在緊盯美元的匯率政策,回到參考一攬子貨幣確定人民幣匯率的政策,二是人民幣在什么時間以什么方式升值問題。這里可能有四種選擇:
一是放棄盯住美元,參考貨幣籃子確定人民幣匯率。因為美元、歐元、日元與其他貨幣漲跌不一,權重不同,人民幣參考貨幣籃子升值幅度較盯住美元升值幅度變化要小得多。理論上這會在相當程度上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經濟逐步走向世界,全面參與國際競爭,一方面貿易順差逐年增長,“創匯”已不算難事;另一方面,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實際金額仍在高位趨漲,各地引進外資已不再是“多多亦善”。因此,持續大額的貿易順差以及規模龐大的外資引進,致使外匯儲備不斷增大,截至2007年底,我國外匯儲備已達15282.49億美元,外匯供給不僅不再短缺,而且似乎已經供過于求,人民幣升值正是本國外匯市場供求關系不斷變化的結果。對于人民幣升值,我們應該一分為二地、理性地看待其利弊。
一、人民幣適度升值之利
從2006年5月1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破8開始,人民幣在升值的道路上日漸加速,人民幣匯率屢創新高,連連突破重要關口,進入2008年后,更是在短短幾個月內連破數關,人民幣破7步入6時代,目前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升值超過18%。如下圖可以清楚看到,人民幣單邊升值的趨勢。這將為中國經濟帶來一定的好處,將對國內和世界貿易經濟產生的積極的影響。
資料來源:騰訊財經網
第一,有效抑制通貨膨脹。目前,國內通貨膨脹水平不斷走高。2007年我國的CPI不斷突破3%的警戒線來,雖然有局部的回調,但所面臨的通貨膨脹的壓力也是顯而易見的。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局網
2008年2月份CPI同比上漲8.7%,創下11年來新高,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輸入性通貨膨脹所導致。由于美元持續貶值,國際市場上價格與美元掛鉤的大宗商品,包括石油、鋼鐵、銅、礦石、糧食等,價格持續大幅上漲或高位運行。這些價格上漲也傳遞到國內,增大了國內通貨膨脹壓力。在這一背景下,人民幣升值使得進口商品價格下降,有助于抑制通貨膨脹。
第二,減輕進口能源和原材料的成本負擔。由于我國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每年均需要進口相關的能源和原材料,某些對外開放地區(如上海),其出口商品中有50%使用進口原料。我國每年進口大豆約2000萬噸,占國內總需求的60%、大麥進口數量在280萬噸至300萬噸之間、每年進口奶粉約為15萬噸,相當于國產奶粉總產量的20%。據海關統計,2007年中國進口原油1.6億噸,進口平均價格為488.9美元/噸,同比上漲6.9%。在國際原料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國內企業勢必承受越來越重的成本負擔。進口原料價格上漲,不僅會抬高整個基礎生產資料的價格,而且會吞噬產業鏈中下游企業的利潤,使其贏利能力下降甚至虧損。如果人民幣升值到合理的程度,便可大大減輕我國進口原料的負擔,從而使國內企業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
第三,有利于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改善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長期以來,我國依靠廉價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數量擴張實行出口導向戰略,使出口結構長期得不到優化,使我國在國際分工中一直扮演“世界打工仔”的角色。人民幣適當升值,有利于推動出口企業提高技術水平,改進產品檔次,從而促進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改善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第四,有利于中國GDP在國際經濟中地位。中國GDP在世界經濟中所占比重(按美元計算)1980年為2.5%,1990年降到1.8%,1998年為3.4%,其原因在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1980年~1994年間貶值到五分之一。2006年我國的GDP是2.2684萬億美元,世界第四,只要人民幣升值,中國的GDP就會超過德國,有望成為世界第三經濟大國。
第五,有助于緩和我國和主要貿易伙伴的關系。鑒于我國出口貿易發展的迅猛勢頭和日益增多的貿易順差,美國、歐盟、日本等我國主要貿易伙伴一再要求人民幣升值。人民幣適當升值,不僅有助于緩和我國和主要貿易伙伴的關系,減少經貿糾紛,而且能夠樹立我國作為一個大國的良好國際形象。否則,會不斷惡化我國和主要貿易伙伴的關系,給我國對外經貿發展設置障礙。近年來,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案急劇增加,就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證據。
第六,可令海外上市公司獲益。中國自1995年將人民幣與美元掛鉤后,貿易盈余劇增近2000億元,吸引逾3000億元海外投資。然而,隨著中國一些大公司增加進口和拓展海外業務,不少中國公司表示,強勢人民幣對公司發展更有利。比如,中國東方航空公司的燃料開支和外債負擔會收窄;中國聯通將可以較便宜的價格進口電話儀器。中國最大的上市公司中國石油化工,從印尼以至阿爾及利亞等地購入的石油將會更便宜。
二、人民幣升值之弊
人民幣升值雖然為中國經濟帶來一定的好處,但其中的風險也是不言而遇的,在對國內和世界貿易經濟所產生積極影響的同時也會帶來消極的影響。
第一,將明顯阻止我國貿易出口快速增長的態勢。近十年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國貿易出口不僅保持較快增長,而且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基本穩定在20%左右,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根據海關2007年8月份的統計數據,1月~8月份我國進出口總額達到13697.13億美元,同比增長24.0%。其中,出口總額7657.36億美元,同比增長27.7%;進口總額6039.78億美元,同比增長19.6%;累計實現貿易順差1617.58億美元。
人民幣升值,為維持同樣的人民幣價格底線,用外幣表示的我國出口產品價格將有所提高,這會削弱其價格競爭力,而要使出口產品的外幣價格不變,則勢必擠壓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這不能不對出口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造成沖擊,將阻止我國貿易出口快速增長的態勢。
第二,將影響我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我國是世界上引進境外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目前外資企業在我國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各個領域發揮著日益明顯的作用,對促進技術進步、增加勞動就業、擴大出口,從而對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據聯合國網站報道,2006年中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總額在全球排名第五。外商直接投資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人民幣不斷升值,雖然對已在中國投資的外商不會產生實質性影響,但是對即將前來中國投資的外商會產生不利影響,因為這會使他們的投資成本上升,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可能會將投資轉向其他發展中國家。
第三,將進一步加大就業難度。“十一五”期間,城鎮每年新增勞動力在1000萬以上,特別是2008年普通高校畢業生接近559萬人,比2007年增加60萬人,加上歷年積累未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就業壓力很大。另外,復退軍人的就業問題進一步凸顯,農村還有1.2億富余勞動力有待轉移,勞動力總量是供大于求,可見我國的勞動力就業形勢是相當嚴峻的。如果人民幣升值,貿易出口受阻,外商直接投資減少,必然會進一步加大勞動力特別是低技能勞動力就業的難度。
第四,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人民幣升值,使得大量境外短期投機資金就會乘機而入,大肆炒做人民幣匯率。在中國金融市場發育還很不健全的情況下,這很容易引發金融貨幣危機。另外,人民幣升值會使以美元衡量的銀行現有不良資產的實際金額進一步上升,不利于整個銀行業的改革和負債結構調整。
第五,巨額外匯儲備將面臨縮水的威脅。截至2007年12月末,我國外儲余額已經達到15282.49億美元,同比增長43.32%,可以說,這樣的外儲余額和增長速度都是相當驚人的,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超過了日本,越居世界第一。充足的外匯儲備是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對外開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標志,也是我們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參與對外經濟活動的有力保證。然而,如果人民幣持續升值,巨額外匯儲備便面臨縮水的威脅。目前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升值超過18%,則我國的外匯儲備便縮水18%。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嚴峻問題。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F82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0-0055-02
一、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儲備持續增加,人民幣升值壓力上升。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10年10月13日公布數據,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末,中國外匯儲備金余額同比增長16.5%;第三季度新增外匯儲備1 940億美元,創單季紀錄新高。二是美元持續下滑,人民幣升值預期上升。最近美元不斷貶值,美元貶值短期內可能會成為一種趨勢。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壓力和升值預期將增加,由于美元貶值,人民幣對歐元也相應貶值,最近歐元區也要求人民幣對歐元升值。三是西方國家不斷施壓,使得市場對人民幣升值問題格外關注。實際上,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在參議院金融委員會為其舉行的提名聽證會上就表示,美國總統奧巴馬相信中國正在“操縱”人民幣匯率。西方七國集團在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爾舉行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時,也再次要求人民幣升值。不僅僅是美國,歐洲也開始對人民幣匯率施壓。
二、西方國家逼人民幣升值的真正目的
人民幣匯率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國際政治問題。重談人民幣升值的老調意在轉移視線、推卸責任,讓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為美國巨額的貿易赤字、財政赤字“買單”。為擺脫金融危機,美國正在利用其美元的霸權地位,以及美元作為國際貿易計價貨幣的便利,執行“弱勢美元”政策,放任美元貶值,而無理地要求其他國家貨幣升值。
有學者特別指出,一些西方國家頻頻呼吁人民幣升值,背后還另有原因。有的是出于嫉妒,有的是為了轉移國內對當局的指責,有的則是為了爭取國內制造業的選票。如西方國家簡單地將人民幣幣值水平與其本國制造業的衰退聯系在一起,試圖強迫人民幣升值。造成美國就業機會減少的因素不是中國,而是全球化競爭的無形之手。國外鼓噪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一是人民幣匯率過低。有人提出應將人民幣匯率確定在1美元兌4.2元人民幣左右的水平。二是中國外匯儲備過高,中國加入WTO以來,并沒有出現進口激增,相反貿易順差大幅增加。三是中國廉價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貨緊縮。有人認為,近年來,中國廉價產品大量出口導致日本和歐美通貨緊縮,中國應使人民幣升值,在世界經濟中擔負相應責任。
美國之所以施壓人民幣升值,是認為中國實行的“盯住美元匯率”政策,使美元貶值的積極效用沒能全面發揮,只是“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企業的出口競爭力,刺激了中國產品的出口”,尤其是2002年美元貶值的同時,美國外貿逆差卻創出了4 352億美元的歷史峰值,對華貿易逆差達到1 031億美元。實際上美國外貿逆差劇增的原因不在于中國的人民幣匯率政策本身,而是美國產業結構調整、對外直接投資擴大、個人消費支出的增長以及美元貶值的J曲線效應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金融霸權作為軍事霸權和經濟霸權的延伸,美國憑借其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主導地位,隨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強制性地推行其政策,不斷獲取霸權利潤,維護其“金融霸權國”地位。美國通過美元貶值,既能減輕其外債負擔,每次美元大幅貶值都能使美國債務減少1/3,又能刺激其產品的出口,還能轉嫁其各種經濟危機,成為其對其他國家進行剝削的主要形式。人民幣匯率之爭的根本目的,就是美國希望通過人民幣升值,阻礙中國商品大規模進入美國。
近年來,中國對外經濟摩擦日益加劇,但更多的還僅僅局限于微觀經濟摩擦。加入WTO以后,中國處于制度大調整階段,制度性因素在中國經濟發展中越來越受到關注。美日歐等國施壓人民幣升值,使得制度性經濟摩擦在中國對外經濟摩擦中的份額開始加重。
三、人民幣升值對經濟的積極影響
1.有條件地降低了進口產品的成本。在進口產品價格的漲幅小于人民幣升值的幅度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升值會使進口的國外消費品和生產資料的價格比以前便宜,有利于降低進口成本。在這里要注意如果進口產品價格的漲幅大于人民幣升值的幅度,那么人民幣升值則不利于進口。所以人民幣升值對于降低進口產品價格的積極影響是有條件的。
2.國內居民出國旅游和留學的成本降低。人民幣升值,可以使人們花費比以前更少的人民幣就可以到歐美等地區留學、旅游,例如去歐美留學如果學費為30萬元~40 萬元人民幣近兩年不變,則現在出國所交費用將比去年同期少交3萬元~4 萬元人民幣。在這里還是要注意國外旅游和留學所需費用的漲幅要小于人民幣升值的幅度,否則此積極影響將不存在。
3.促使國內企業采取更加積極的手段提升競爭力。長期以來,國內企業通常以價格競爭優勢來與國內外企業進行競爭,而隨著人民幣的升值,那些單純依靠價格優勢取勝的企業將逐步被淘汰,企業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要樹立品牌意識、創新意識,增強產品的技術含量。
4.可以減輕外債負擔。不論內債還是外債,從借到還都要經過一定的期限,而在此期限里,由于受匯率、利率的影響,債權人和債務人都面臨著一定的風險。對于中國的外債而言,作為債務人,隨著人民幣升值,到期需要償還的外債本息所需的本幣數量將相應減少,這樣可以減輕國家和負外債企業的債務負擔。
四、人民幣升值對經濟的消極影響
人民幣升值是一把“ 雙刃劍”,它給經濟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給中國現行的經濟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1.不利于中國外貿企業產品的出口。對于出口企業而言,其盈利水平與本外幣的匯率水平密切聯系。在出口產品國際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如果本幣相對于某一國際結算用外幣升值的話,則意味著企業與以前相比出口換回的本幣數量減少,企業利潤下降,這將嚴重影響企業的出口積極性,如果出口企業為維持一定利潤而提高價格,則會削弱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續擴大和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率的提高。
2.失業壓力會加大。由于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出口企業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而這些出口企業中,大部分是勞動密集型的,這樣在這些企業工作的勞動者將面臨著失業的壓力。
3.金融風險會加大。隨著人民幣的持續升值、美元不斷貶值、中國經濟仍保持高速增長(2008 年奧運會進一步刺激中國經濟的發展),國際游資和熱錢會以各種方式和手段進入中國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這部分資金規模大、流動快、趨利性強,是造成金融市場動蕩的潛在因素。
4.通貨膨脹的壓力加大。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外資的進入,造成中央銀行以外匯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礎貨幣相應增加,貨幣供應量在持續增長,流動性過剩;同時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外資涌入將推動資產價格上漲,其產生的“ 財富效應”將引起國內其他產品價格的上漲,這樣使中國目前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加大。就這一點,我們每一個人在今年已經深有體會。
5.增加了債權人的損失。對于外債,作為債權人的國家和企業,隨著本幣的不斷升值,其損失也在不斷增加。作為世界上持有美元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中國是美國的債權人,在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的過程中,損失很大。對企業而言也不例外。
五、將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消極影響降到最低的措施
1.針對人民幣升值對出口企業的消極影響提以下幾點看法:(1)盡可能的改變結算用外幣。在對外貿易中,要根據變化了或即將變化的經濟環境來選擇相對于比較有利的結算用外幣。既然國際上美元、日元相對于人民幣持續貶值,那么可盡可能的選擇其他的結算用外幣如歐元(到目前人民幣相對于歐元還是貶值的)或外幣組合,來盡量減少自己的損失。(2)學會靈活使用各種金融工具來規避風險。對于有條件的出口企業適當采用外匯遠期買賣來套期保值,也可通過適當的美元貸款,來降低利息支出和匯差損失。(3)要集中精力靈活應變,充分借鑒他國經驗。《廣場協議》以后,日元大幅度升值,迫使日本大的汽車制造商把企業搬到北美,這些企業在規避風險損失的同時,也造就了今天在北美市場上日本汽車占有1/ 3的份額。“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國內企業可充分借鑒他國企業成功的經驗,集中精力應變。
2.要堅定不移的大力發展服務業,為增加就業創造條件。實踐證明,為一國提供就業崗位相對較多的是服務業,而非資本密集型或資本―勞動密集型產業(如制造業)。
3.要加強金融監管、投資風險教育。由于各種原因,中國金融監管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中國的金融監管體制并不完善,中國國民的金融市場投資并不理性,這些都為金融市場的動蕩埋下了隱患。因此迫切需要加強金融監管和投資風險教育。
4.要采取切實有效的宏觀經濟措施來抑制通貨膨脹。實踐證明,在抑制通貨膨脹的問題上,單純靠凍結物價、工資的行政管制是不可取的,其結果只能導致價格上漲的速度更快,易引發惡性通貨膨脹。就中國目前的狀況而言應堅決果斷的采取緊縮銀根的貨幣政策,同時放開價格,讓市場來調節價格的走勢,指導資源有效配置。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報告[R].
[2]招商周刊.
其實,人們對于人民幣升值的影響眾說不一。部分觀點認為人民幣升值加重出口企業的負擔、從而影響國內相關行業發展,其實這只是短期的結果,如果從長遠角度來看,人民幣升值有利于相關產業結構優化。總體而言,“人民幣升值給中國發展帶來的好處大于壞處。”楊帆說。
屢創新高
本月中旬,人民幣匯率連續四個交易日創新高,并創下匯改以來單周最大波幅,人民幣呈現出明顯增漲的趨勢。12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創下了310點的單日最大漲幅,成為匯改以來唯一單日漲幅超過200個基點的交易日,波幅達到0.4%,此后中間價仍持續上漲。到15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達到7.6238元,整個外匯市場處于強勁的牛市。“能夠保持連續四個交易日的攀升而未回調,在匯改以來是非常鮮見的。”中國銀行北京分行的一名交易員說,“就在這一周時間內,人民幣就完成了以前要一個月才能達到的升幅。”
另外,根據彭博資訊系統顯示,目前,境外人民幣不可交割市場(NDF)人民幣兌美元遠期匯率也在上漲。其中,一年期美元兌人民幣NDF匯率在15日達到7.2840,較前一日收盤價上漲了85個點。
從上周陸續公布的國內經濟運行數據來看,CPI、信貸、固定資產投資等數據都反映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正在加大。對于市場如此強勁的增漲,大部分人并不感到意外,“大家最開始都在觀望,沒敢報價。”中國銀行的一位外匯交易員說,“和前幾天相比,交易情況相差不多,人不是特別多。”銀行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是在央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0.3%的幅度內浮動,并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的交易價,而現鈔買賣價不得超過現匯買賣中間價上下1%。
但是重要的是,人民幣匯改以來如此快速的升值,有可能預示一個已經被市場廣泛接受的說法――人民幣在2007年將繼續加快升值步伐。“人民幣今年的升值幅度可能會比去年大得多。”楊帆說,“從現在的形勢來看,人民幣升值很明顯現在只是剛剛開始,我預計今年美元兌人民幣可以達到1:6。”
市場主導
人民幣如此強勁的升值,背后到底是什么力量推動了這個趨勢的發展?
人民幣升值的主要原因是實際匯率在不斷升值,“中國出口產業的技術水平提高了,實際匯率已經上漲了40%,這樣名義匯率必須上漲。”楊帆說。
“實際匯率升值以后,如果實際匯率不升值,那么就會導致國內通貨膨脹加劇。”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發展研究院蔡俊寧說,“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央行開始傾向于升值。”國內相關的宏觀經濟數據顯示,通脹壓力正在不斷增加。
目前,我國外匯市場建設不斷加強,國民經濟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勢頭,世界經濟運行平穩,這些都為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創造了有利條件。
“目前來看,中國經濟已經連續5年實現10%的高速增長,而且這一勢頭在2007年還將繼續保持下去,此時人民幣升值的負面影響比較小。”蔡俊寧說,“綜合來看,只要中國經濟繼續良性運轉,人民幣兌美元還將繼續上揚,且有出現加速升值的可能。”在前不久,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也表示,當前是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較好時機。
其次,外資不斷的涌入也促進了人民幣的升值。中國目前處于投資過熱的情況,中國投資在GDP中的比例是48.6%,這可能是世界第一,而且還有不斷上升的趨勢。這樣一來,國內“熱錢”過多就勢必導致形成“失衡的匯率”,“央行必定會想辦法緩慢的促進人民幣升值。”蔡俊寧說。
那為什么最近會出現如此高的速度增長?蔡俊寧的解釋是“這可能與股市的泡沫是分不開”。“同時,還存在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央行已經有明確的升值目標,現在只是向這個目標邁進。”蔡俊寧說
利大于弊
前不久,溫州一家規模較大的外貿企業,簽了一筆近400萬美元的美國貿易訂單,當人民幣升值2%的消息一公布,這家企業馬上意識到,由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變化,這將給自己造成近60萬元人民幣的損失。
人民幣升值已成定局,其給中國社會的發展帶來的影響可以分為利、弊兩個方面。
受人民幣升值沖擊的主要是出口貿易企業,尤以那些產品附加值低、規模小的出口企業為主,包括紡織服裝、家電、機械等產品。盡管“中國制造”已經成為世界市場的主要產品,但中國產品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目前所占的市場份額,主要依靠低廉的價格。人民幣升值后,產品的價格提高,資本投入增多,我國出口企業的傳統優勢受到沖擊。
“套期保值能夠幫助企業規避外貿風險。”蔡俊寧說,針對人民幣升值的套保,簡單說來就是利用人民幣期貨的盈利,抵消由于人民幣升值帶來的虧損。近兩年來,越來越多的外貿型企業受到外匯匯率波動的威脅,使企業對經營成本難以作出準確的估算。據統計,企業在做“套期保值”規避外匯匯率和原材料漲價的風險,投資一般在交易額的0.5%以下,企業風險卻可以縮小到1%左右。
一、 人民幣的發展進程
1985年1-9月,人民幣匯率從1美元=2.80人民幣調低到3.20,貶值幅度為12.5%;1986年7月5日,人民幣匯率再次調低到1美元=3.7036人民幣,貶值13.6%;1989年12月16日,人民幣匯率調低到1美元=4.7221人民幣,貶值21.2%;1990年11月17日,人民幣匯率調低到1美元=5.2221人民幣,貶值10.6%;
此后幾年,官方匯率逐步向下進行小幅調整,至1993年12月31日,人民幣匯率已下調到1美元=5.80人民幣,貶值幅度累計達107.1%。1994年,我國開始實行新的外匯管理體制,取消官方匯率,而改由外匯指定銀行自行確定和調整人民幣匯率,于是,人民幣匯率進一步下滑至1美元=8.3人民幣,累計貶值幅度達196.4%。2005年7月21日,由1美元兌8.2765元人民幣改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升值2%。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6月17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1598,較前一交易日繼續上漲9個基點,首次升破6.16關口,再創匯改以來新高。6月份以來,人民幣已經五次創新高。
二、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人民幣的急劇升值,導致我國的出口產品在國際競爭中失去競爭力,大量國際資金流入中國,許多大中小企業舉步維艱,瀕臨倒閉。不景氣的國內企業發展,本來就嚴峻的就業形勢進一步惡化,給我們帶來許多嚴重的負面影響。人民幣的匯率變動,未來發展趨勢,成為了最為重要的問題。而要把握未來走向,就必須要分析人民幣升值的原因:(1)國際收支,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由于外幣的供給大于外幣的需求,導致外幣貶值,本幣面臨升值的壓力。我國國際收支方面一向是處于順差的態勢,而且很大部分是雙順差,所以也就有了現在人民幣升值的現狀。相反,如果一國的國際收支逆差,外幣的供給小于需求,就會導致外幣升值,本幣貶值。(2)經濟狀況,經濟增長狀況始終是決定一國貨幣價值的根本因素。如果一國經濟增長率較高,人們對宏觀經濟的良好運行狀態產生信心,必然引起外國投資者的投資熱潮,熱錢涌入,從而引起該國國際收支資本項目的收入增加,該國貨幣需求旺盛,幣值自然上升;(3)外匯儲備的增加,如果一國的外匯儲備過多,則外幣供給大于需求,使得外幣貶值,相對地本幣升值;如果一國的外匯儲備較少,則情況相反,本幣將會遭到貶值,外幣升值。我國的外匯儲備一向居高不下,外匯占款的增加導致貨幣供應量的激增,通貨膨脹的問題也隨之浮現,國家只好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回流流動性,這樣一來人民幣也就升值了,而且,熱錢涌入,又近一步惡化本幣升值問題,形成惡性循環;(3)中美利率的差異,從利率平價理論可以知道,利率和匯率有著密切的聯系,利率的高低會影響資本的流動,如果中國的利率提高,有助于外資流入,從而使得外幣供給大于需求,外幣貶值,人民幣升值。反之,若我國的利率較外國的低就會使資本外逃,流入更高的金融市場,我國外幣需求大于供給,使外幣升值,人民幣貶值。我國利率高于美國利率,使得境外資金流入我國,減少本國資金的流出,使得我國匯率水平一直居高不下;(4)金融危機的影響,西方多國為發展本國經濟,增加出口,發展對外貿易經濟,對中國這個擁有巨大貿易順差的國家就格外關注,為了減少中國的出口量,增加本國出口,保護本國企業,必然積極不遺余力的迫使人民幣升值。 影響人民幣的匯率變動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們必須審慎把握,從而利于我們分析未來的匯率走勢,對政策的制定指明方向。
三、人民幣升值之利:
人民幣升值可能意味著人民幣地位的提高,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地位的提升,也意味著老百姓手里的錢更值錢了,可以為人均國民收入作出適當的貢獻,增強中國國際間的影響力。對于進口企業來說,其要支付的人民幣就少了,特別是對于原材料采購在國外又在本國制造的商品來說,其生產成本會下降,營業利潤因此會上升。而且我國居民的國際購買力也會增強,國內企業會增加在外投資,而且投資的盈利也會相應的有所增加,有利于人才出國學習與培訓,也有利于大家出國旅游,同樣對外國的商品的需求也會有所上升。同樣人民幣的升值使得外債折算成本幣的數量少了,外債還本付息壓力減輕。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人民幣升值既有有利之處,也有產生不利的影響。
四、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弊端:
受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將會放緩。(1)人民幣升值會影響到我國外貿和出口。人民幣升值,就會提高中國產品的價格,帶來的是我國出口產品競爭力的下降,同時會降低我國企業的利潤率,增加就業壓力,從而引發國內經濟的不景氣;(2)人民幣升值導致外國投資變得相對昂貴繼而新增的海外投資則會減少,中國經濟增長的原動力將被大大消減,另一方面,國際游資的投機活動可能增加,使我國的金融距爆發危機的邊緣越來越近;(3)當一國的貨幣發行量大于該國的商品產出量時,就會導致通貨膨脹。人民幣升值是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的道理,人民幣對內貶值直接出現的情況就是通貨膨脹;(4)財政赤字將由于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時影響貨幣政策的穩定。人民幣升值會對中國的優勢產業產生嚴重損害。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是以勞動力成本為優勢的。中國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很容易受到反傾銷措施的限制,出口形勢并不樂觀。如此時人民幣升值則會是使目前這種狀況更加惡化。
總的說來,人民幣對外的升值呈現出弊大于利的現狀,國家應當采取積極有利的措施來緩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從水深火熱中拯救我國的出口企業。(作者單位:江西財經大學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