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6 23:55:2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婦聯工作經驗交流材料,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全總《工會參與職業病防治工作模式》對地方工會、產業工會、大型企業使用“職業衛生檢查表”、中小企業成立“聯合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職業衛生專項集體合同等五個方面如何參與職業病防治工作明確了工作模式,并列舉了浙江、國外等地的一些先進經驗,各縣市區、產業工會要按照任務分配表(見附件)認真總結,按數量上報。
2、在材料上報過程中,市州工會根據《模式》對各方面明確的工作模式,對材料在是否具有先進典型性、主線是否突出特色、結構層次是否合理、內容措施是否具體等方面進行嚴格把關。材料要多寫實際措施和做法,并且寫細寫實,少寫空話套話,盡量在大標題和一、二級標題就體現出做法的先進性和具體措施的典型性。
3、因《模式》規定地方工會、產業工會的各方面的工作模式內容比較多,經驗材料可就某一突出的方面來寫,兼顧其他方面,以突出特色。
4、大型企業工會使用“職業衛生檢查表”和中小企業成立“聯合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以及簽定“職業安全衛生專項集體合同”等涉及到企業的經驗材料,要從基層工會如何采取措施參與的角度來寫,不能寫成企業加強職業病防治管理的材料。
5、由于經驗交流會的大會交流材料市、縣兩級地方、產業工會都要有代表,各市州在申報過程中,在推報縣級地方工會經驗的同時,自身也要認真總結提煉,上報市級工會的經驗材料。
二、《工會參與職業病防治工作模式》明確的工作模式
(因不能全面列舉,詳見《模式》12-31頁)
(一)地方工會
1.注重源頭參與,積極促進完善職業衛生法律體系,加大參與立法和政策制定工作力度。根據本地實際,積極推進地方有關職業病防治的法規、政策的制定和貫徹實施。
2.建立三方協調機制。參照國家職業病防治三方協調機制模式,建立本地職業病防治三方協調機制。
3.推進建立健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職業衛生管理和工作機制
(1)定期與同級政府舉行聯席會議,就有關職業病防治重要政策的出臺、職工群眾需求等進行通報溝通,提出工會的建議和主張。
(2)堅持向同級黨委匯報職業病防治工作。地方工會在向同級黨委匯報工作時,將職業病防治工作情況作為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重要內容。
(3)向本地人大、政協反映社情民意。以人大議案和政協提案等多種方式,表達勞動者對職業衛生的訴求熱點和重點問題;加強與人大、政協專業委員會的協調,不斷促進有關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的完善;會同人大、政協以及有關政府部門,建立起聯合執法監督機制。
(4)加強與相關組織間的協調。與婦聯共同維護女職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權益。與共青團共同推進青年職工培訓,提高青年職工的職業衛生意識和防護知識水平。
4.貫徹執行中華全國總工會有關職業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和部署
5.與有關部門聯合開展職業病防治工作的專項行動
(1)參加職業病防治工作的專項整治工作;
(2)聯合開展職業病防治宣傳周活動;
(3)聯合開展中小企業職業病防治綜合試點工作;
(4)參加重大職業病防治事故查處;
(5)參加有關職業病防治工作的調研。
6.不斷探索適應形勢發展需求的基層工會職業病防治工作模式。按照全總和地方政府、黨委要求,組織職業病防治維權試點工作。及時總結基層工會開展職業病防治工作經驗,選樹典型,推廣實用可行的工作模式,提高基層工會開展職業病防治工作水平。
7.開展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職業病防治的意識和能力
(1)勞動者
加強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工作,重點加強農民工和青年職工的勞動安全衛生意識教育。監督企業對職工進行正規的上崗安全培訓,履行法定的職業傷害、毒害告知義務,進行防護技能訓練。使用各種宣傳陣地開展勞動保護教育,幫助職工了解國家有關勞動安全衛生的法律法規和企業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幫助職工懂得自己的權利和應履行的義務,提高安全生產責任感和自我保護的意識和技能。
(2)社會
呼吁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共同開展全民安全衛生科技知識和法律知識普及工作:充分利用當地大眾傳播媒介,加強勞動安全衛生輿論監督,傳播安全衛生科技和法律的知識,提高大眾對有關安全衛生知識的認識理解程度,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提高全民安全衛生素質。加強輿論宣傳工作。與宣傳部門密切配合,通過主流媒體和公益廣告等廣泛宣傳職業衛生工作情況和科普知識,提高全社會對于職業衛生問題的關注度和知識水平。注意宣傳工會勞動保護工作的性質、職能,對工會維權突出案例進行報道,擴大工會影響。
8.依托職業病防治機構開展有關工作
(1)探討本地工會主動參與職業病防治工作;
(2)參與職業病防治機構有關的科研工作;
(3)參加當地重大職業病事故的控制研究。
9.積極探索農民工的維權模式
探索多部門合作、城市間聯盟、農民工雙向維權模式等,在維權過程中保護農民工健康權益。
組織農民工加入當地“外出務工人員工會聯合會”,并集中進行職業衛生培訓,建立健康登記卡;農民工外出后,定期將健康檢查結果和職業史報告所加入的“外出務工人員工會聯合會”,在健康登記卡上進行登記;返鄉時向“外出務工人員工會聯合會”報告離崗體檢結果,形成健康監護檔案。
10.推動區域性工會的組建和協商簽訂區域性職業衛生專項集體合同
11.積極參加協會和學會活動
(二)產業工會
借鑒德國產業工會的經驗,與政府行政主管部門聯合監督本行業的職業安全衛生工作,預防事故和職業病。
1.賦予各產業工會做好勞動保護工作的責任
發揮熟悉本行業職業病危害因素和防治技術的優勢,有針對性地開展咨詢、培訓等勞動保護工作;指導本行業的企業工會開展勞動保護工作。
2.與政府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建立職業病防治三方協調機制
借鑒國家三方協調機制模式建立產業工會三方協調機制,就本行業職業病防治的重大事項進行協商,推動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解決本行業職業病防治工作的突出問題。
3.加強行業職業病防治工作研究
加強本行業職業病防治工作調查研究,掌握行業工藝技術發展、職業危害因素特點及變化、防護技術現狀、從業勞動者群體構成等情況,推動行業職業衛生政策、標準的制定和防護技術的發展。
4.推進產業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
作為本產業勞動者代表和行業協會(雇主組織)進行平等協商,簽訂行業勞動安全衛生專項集體合同。
(三)大型企業工會
大型公有制企業工會按照《模式》中的“職業衛生檢查表”(詳見《模式》15-23頁),從組織機構和規章制度建設、前期預防、材料和設備管理、作業場所管理、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履行告之義務、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職業健康監護、職業病危害事故的應急救援、職業衛生培訓、職業病診斷與病人保障、群眾監督等12個方面對企業的職業病防治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大型企業經驗材料重點是站在企業工會的角度,采取什么樣的推動、保障、激勵措施,如何使用“職業衛生檢查表”進行監督檢查,針對檢查表規定的各個方面,如何督促行政加強職業衛生管理、督促職工規范職業衛生行為,目前取得了怎樣的實效。措施要寫實、寫具體,對企業職業衛生工作有針對性,成效要有針對企業生產經營及職業衛生工作實際,有數據、有事實。
(四)中小企業工會
按照《模式》根據企業職工數確定的標準,推薦職業安全衛生代表或推動建立“聯合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明確委員會中“行政委員”和“工人委員”及“首席委員”的組成;明確委員會或安全衛生代表及企業的職責和權利;明確委員會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等(詳見《模式》23-28頁)。
中小企業經驗材料的重點是站在企業工會的角度,采取怎樣的推動、保障措施,如何推動成立“聯合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所成立的“聯合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如何組成,明確了什么具體的工作制度,采取怎樣的工作程序,用人單位對“聯合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的人員、經費等支持情況;“聯合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在企業職業安全衛生工作方面的平等協商、安全衛生檢查、職業危害事故及事件調查、安全衛生措施建議等方面的具體措施;目前取得了怎樣的實效。
(五)規范職業衛生專項集體合同
合同的簽定包括協商代表的確定、協商的有關準備工作、協商過程、專項集體合同文本內容確定及制定、集體合同的訂立及履約的監督與評價(詳見《模式》29-31頁,合同范本76-89頁)。
專項集體合同經驗材料的重點是如何選定協商代表及代表組成情況,如何進行協商的議題收集、職工需求收集等有關籌備工作,協商過程中的重點及協商情況和結果,專向集體合同主要突出了哪些職業衛生方面的重點,并提供企業已簽定的職業衛生專項集體合同(電子版)。
界別是人民政協所獨具的特色,是開展政協工作的基本單元。十一屆市政協以來,我們十分重視發揮政協界別的作用,在健全組織、規范制度、加強指導、拓寬渠道等方面做了很多創新性的工作。按照市政協的部署,各界別組從自身特點出發,圍繞全市發展大局和政協重點工作,開展了主題突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界別活動。今天會上,有6個界別組作了口頭發言,還有幾個界別組準備了書面材料。我聽了看了以后,感到很高興、很振奮、很受啟發。我認為,大家對界別工作的認識是到位的,行動是積極的,工作是有特色、有成效的。像各派界別,注重發揮整體功能,積極參與協商議政,很好地履行了參政黨職能,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參考依據;像工會、工商聯、婦聯、僑聯、科協、青聯等團體界別,依托各自組織機構,加強業務學習,搭建履職平臺,廣泛發動委員投身“四個一”活動,把“履職盡責”和“崗位閃光”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像宗教、少數民族、農業、經濟、科技、教育、體育、社會保障、新聞出版、文化藝術、無黨派人士等界別,雖然組織結構比較松散,搞經常性集體活動不容易,但也都注重發揮行業優勢和委員特長,通過選準活動題目,搭建界別平臺,組織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專項視察、調研和信息交流等活動。從總體上看,市政協界別工作正朝著多樣化、經常化、群體化的方向推進,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這一局面的形成,與廣大市政協委員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更是與各界別組負責同志的精心組織和辛勤付出密不可分,你們為此動了不少腦、操了不少心、說了不少話、跑了不少腿,投入了很多時間、精力和財物,等等。借此機會,我代表市政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問候!
經驗交流會的主旨在于總結經驗、探索規律、指導工作。歸納以上大家所寫、所談,我認為,我市政協界別工作的主要特色是堅持和體現了“三個貼近”的原則。
一是貼近中心,把準大勢。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推動發展,是政協履職的第一要務。近年來,市政協各界別緊貼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從全市發展的決策需求出發,準確選題,精心組織,深入調研,積極建言,取得了明顯成效。如,民盟界別開展的“推進農業特色產業發展”與“打造藍色經濟區,發展海洋漁業產業”等調查,致公黨界別提出的“推廣和規范訂單農業生產”與“促進土地合理流轉”的建議,九三學社界別提出的“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民革提出的“加強社會治安管理”等提案,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有的被市委王書記親自閱批,很多建議都進入了決策,見諸于工作之中。事實證明,立足大勢才能登高望遠,胸懷全局才能立論高深。界別工作只有貼近中心、把準大勢,才能有效發揮職能,體現應有價值。
二是貼近民生,順應時勢。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對民生問題越來越關注、越來越重視、越來越強化投入、加大力度,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實施了一系列民心工程。各界別組順應時勢,順應民意,把改善民生、發展民生作為重點課題,積極為改善民生獻計出力,推動了有關問題及時得到解決。如工商聯界別積極開展“民企幫村”、“民企助學”活動,為我市新農村建設和教育事業發展增添了活力和動力;民革界別提出的“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上學問題”的建議,表達了全市外來務工人員的心聲;教育界別提出的“改造大水泊環島”、“簡化下放車輛牌照審批職能”等建議,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采納和辦理,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生產和生活。這些界別活動,彰顯了“人民政協為人民”的宗旨,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贊譽,也進一步擴大了政協的社會影響力。
三是貼近委員,整合優勢。界別組由委員所組成,委員是界別的活力之所在。我們各個界別的委員,代表的階層不同,擅長的專業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提建議的側重點也不相同。通過界別活動的聯系,能夠使各方面的優勢很好地整合起來,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從而有效提升政協的整體工作水平。近年來,不少界別組圍繞發揮委員的專業特長,開展了很多具有特色的課題研究和履職活動。如科協界提出的“加大無公害水果的生產力度”等建議,農業界提出的“舊村改造后的配套設施建設”等建議,專業性和可操作性很強,為改進工作提供了有益參考。再如,婦女界開展的“巾幗建功”活動,工商聯界開展的“青年創業”活動,宗教界開展的“共建幸福家園”活動,僑聯界開展的“對誼”活動,既激發了委員的參政熱情,又影響和帶動了所聯系界別的廣大群眾,起到了匯集各方智慧、凝聚各方力量的積極作用。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當清醒地看到,市政協界別工作剛剛破題,尚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著一些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有的界別組活動不夠經常,形式比較單調;有的界別委員之間聯系不夠緊密,一些委員的能動性不強,參與熱情不高;一些界別活動的內容不夠豐富,針對性不強,作用有待進一步強化,等等。根據界別工作“委員組織化、活動規范化、作用功能化”的基本要求,結合市政協工作實際,我認為,界別工作要重點在“突出一個主體,聚焦兩區建設,拓展三個功能,建設四型組織”上做文章,以更好地發揮界別優勢,體現界別特色,搞好界別工作。
突出一個主體。就是要更好地發揮政協委員的主體作用,使委員的界別意識更加強化,活動的界別特點更加凸顯,建議的界別特色更加鮮明。要通過界別組的引導,把本界別委員的積極性更充分地調動起來,更加廣泛地參與到政協工作中來。從普遍意義上說,政協委員大多是人才尖子、社會精英、學術中堅、行業骨干,但如果只是“單兵作戰”,其反映的意見和建議,表達的愿望和訴求,并不能完全反映本界別群眾最具代表性的、整體性的愿望和要求。要通過界別組的紐帶作用,把委員分散的意見和建議轉化為界別的整體聲音,把委員的個體優勢轉化為界別的群體優勢。
聚焦兩區建設。就是要緊扣我市“兩區建設”的戰略任務來開展界別工作。我們即將進入經濟社會發展“十二五”時期,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加快轉方式調結構的攻堅時期,既是黃金發展期,也是矛盾凸顯期。我市當前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社會轉型的緊要關頭,既面臨著難得的機遇,也面臨著重大的挑戰。為此,我們要進一步暢通界別工作渠道,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心,抓住藍色經濟區和高端產業聚集區建設中帶有關鍵性的重點問題、帶有普遍性的熱點問題、帶有專業性的難點問題,集中力量,深入研究,建言獻策,切實肩負起“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的重要職責,把界別工作真正融入到創業富民、創新強市的實踐中去。
她是婦女組織建設的引路人
作為**郵政婦女工作的領頭人,**同志在婦女組織的建設上十年如一日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為了使婦女組織各項工作能付諸實際、行之有效,**郵政婦委會堅持于每年年初召開委員會議,討論通過全年婦女工作任務,并印發婦委會工作要點,以文件的形式下發各單位加以傳達貫徹,讓全局女員工知曉;通過每月定期召開委員會議制度,落實各項工作任務,有計劃地開展婦女工作,讓女員工了解和參與,增強工作的透明度,以改革的精神加強和完善網絡建設,建立新型的工作機制,確保女員工工作的民主化、規范化和制度化。在實施工作中,**同志堅持“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理由”的思想,為使女員工工作能切實落到基層、收到實效,她十分注重對基層的調查研究,及時掌握女員工的思想狀況,了解女員工的要求,關心女員工的生活和工作,為她們辦實事,使婦女組織成為女員工信賴的“娘家”。在**同志的組織下,各類培訓讓女員工們學到了豐富的知識,女員工素質工程教育講座增強了女員工們主動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意識、女員工保健知識講座讓女員工們更懂得了愛護自己、家庭素質教育講座讓女員工們找到了平衡事業與家庭的方法……**市郵政局婦女組織也積極創造條件,配合人力資源部門加大崗位培訓、繼續教育的力度,激勵女員工想干、會干、能干,才能迎頭趕上的斗志,不斷增強女員工們參與競爭的能力。為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全局女員工的素質提升和建功立業情況,她除了堅持每年建立女員工個人信息檔案外,還鼓勵每一位女員工逐年圍繞自身的職業生涯制定個人達標計劃。從去年各單位上報的女員工信息資料反映,女員工的素質結構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據統計,全局管理崗的3名高級技術職稱中女性占了2名;今年通過自學考試獲得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女員工有8名;取得崗位資格證書的高級工中女員工有18名,占高級工人數的94%;中級工中女員工有63名,占中級工人數的76%;全局女員工個人的學歷結構和技術職稱、崗位資格比去年上一個檔次的共計106人。去年共有11位女干部走上了不同的管理領導崗位,全局涌現了一大批在業務、經營和技術上的優秀女員工代表。另外,**同志還十分注重郵政企業女干部在工作信心和工作能力上的培養和成長。如去年,一名管理部室的女管理人員被企業選派到**市郵政局函件集郵分局擔任副分局長,**同志親自帶著婦委會的部分干部來到女副分局長新的工作單位,為她事業有一個新的起點加油鼓勁。不僅如此,**同志還陪著這位女副分局長聯系客戶、拓展業務,為她在新的領導崗位有一個好的開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她是婦女工作生活的知心人
女員工合法權益和特殊利益能否得到有效維護,關系到女員工主人翁積極性的發揮。從事婦女工作十年來,本著婦女工作沒小事的思想,**同志堅持密切聯系群眾,積極為員工辦好事實事。在企業領導的支持下和**同志的精心組織下,維護女工合法權益和特殊利益的要求被納入職代會、局務公開、集體合同的內容中,并通過組織全市郵政女員工參加全國“女職工權益保障法律法規知識競賽”活動和全省“千社區百萬戶學法”知識競賽、發放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等形式,使女工知法、懂法、守法,有效地提高了權益保障法律法規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她還積極參與建立和完善職代會和集體合同、勞動合同的監督機制,為女員工辦好事實事。如**郵政婦委會配合工會對員工獎金考核特別是女員工計劃生育獎金考核落實情況進行調研;每年定期組織女員工進行b超、涂片、乳透等婦科常規檢查;發放婦女保健知識小冊子,提高女員工對自身的生理保健意識;通過制定《**市郵政局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考核評分制》,落實企業計劃生育達標獎勵、落實計生政策的退休員工在企業領取一次性計生補貼;落實生育和人流女員工包括勞務女員工每人200元的慰問金等。實實在在的工作收到明顯的成效,使女員工們的切身利益得到維護和保障。
員工的生活疾苦時刻牽動著**同志的心,她通過建立困難員工檔案,向**市郵政局“獻愛心”互助會和省郵政困難互助會申請對生活困難的女員工,特別是對單親困難女員工給予關心和資金上的補助,為特困員工家庭解決生活的實際困難。她經常深入基層,從維護員工切實利益出發,密切關注員工的工作與生活情況,關心員工日常生活,與有思想
困惑的女員工促膝長談,鼓勵她們調整好心態,對工作生活建立起信心,積極直面工作生活中的困難;她努力地做好關系到員工,特別是特困、特需員工的送溫暖工作;對生病住院、生活困難和生育女工親自組織上門慰問,為她們送去關懷和溫暖。此外,**市郵政局的橋東分局營業組等四個省、市級巾幗文明崗單位還參與**市婦聯的“千崗聯千村、共建新農村”送服務、送文化、送設備和送溫暖活動;**同志還在認真落實**市婦聯“同一片藍天下”助孤結對活動的同時,又組織參加牽手困境兒童志愿行動,活動得到**市郵政局分管副局長、部室主任、分局管理員、班組長以及普通員工的積極響應,大家紛紛加入到關愛弱勢群體的行列,充分表達了**郵政人的一份愛心。她本人除帶頭響應**市婦聯的愛心活動外,也資助了一位孤兒和一位困境兒童以及內蒙古的一位大學生和一位小學生,為困難學生貢獻了自己的一份愛心。這些形式多樣的活動,極大地增強了婦女組織在廣大女工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艾滋病是一種目前尚無疫苗可以預防、也無特效藥物可以治愈、病死率極高的病毒性傳染病。自1987年1月我省發現首例華僑艾滋病病例后,即開始進行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隨著艾滋病疫情逐步蔓延擴散,防治力度也隨著加強,近幾年,在政府的強勢主導下,力度更大,已取得了一些成效,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 流行態勢及特點
福建省艾滋病最早源于境外感染傳入。90年代中期后逐漸從境外感染傳入為主轉變為境(省)內擴散二者并重的態勢,其流行過程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1987-1994),主要是勞務經商人員、非法出境人員、華僑和外國人等在境外特別是東南亞國家感染HIV后傳入,病例發現數較少,在境(省)內發現的主要是少數配偶間的傳播;第二階段(1995-2001),在境(省)內性亂人群中發現了HIV感染者,AIDS病人數增加較為明顯,傳播速度加快。第三階段(2002年至今),HIV傳播途徑呈現多樣化,從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播散,家庭聚集性病例不斷發現,自2002年發現首例母嬰傳播病例以來,歷年陸續有新病例出現;各類人群的哨點監測均有發現HIV抗體陽性病例,在吸毒人群中發現的本省籍感染者數量不斷增加,吸毒者中同時存在經性接觸途徑感染HIV的病例。
截至到2006年10月31日,福建省歷年累計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149例,艾滋病病人340例,死亡189例。男女性別比為2.216:1,最小年齡2歲,最大年齡81歲,平均年齡34.66±11.34歲,≤19、20-29、30-39和≥40歲年齡段,分別占3.2%、31.4%、38.3%和27.1%。81.7%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漢族。小學、初中、高中/中專和大學/大專文化程度分別占22.0%、22.0%、10.9%和4.5%,不詳占35.7%。本省籍772人,外省籍377人。從地區分布來看,福州地區報告的病例數最多,累計發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612例,其他依次為泉州180例,廈門89例,寧德66例,漳州62例,莆田57例,南平28例,龍巖26例,三明22例,另外不詳7例。
本省艾滋病流行的傳播途徑主要仍為性接觸感染,約占發現病例的80%,共用注射器靜脈注射吸毒感染約占10%以上,目前仍呈上升趨勢。行為危險因素調查暗人群中安全套使用率有較為明顯上升,但全程使用率仍不高;吸毒人群不斷壯大,注射吸毒比例明顯上升,存在在該人群中爆發艾滋病流行的危險。總體疫情呈現向內陸地區播散、流行速度呈上升,以及存在著從重點、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和普通家庭播散的趨勢。從流行形勢來看,我省的艾滋病疫情發展態勢不容樂觀。
二 防治工作
福建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視艾滋病防治工作,隨著防治工作的深入,不斷出臺各種相關的政策、規劃和措施,并從機構建設、協調多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參與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當前來之不易的防治局面。
(一)政策與措施
2001年4月,省政府印發了《福建省預防與控制艾滋病中長期規劃(2001~2010)》;2002年1月,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省衛生廳印發了《福建省有關部門(團體)預防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職責》,確定各有關部門(團體)關于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的職責,逐步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局面,推動艾滋病、性病各項防治工作的落實。為加大遏制艾滋病在我省蔓延的力度,切實將各項艾滋病防治措施落實到位,盡快明確感染人數,有效實施預防和關懷救治措施,建立以農村鄉鎮和城鎮街道為基礎的綜合預防和醫療服務網絡,控制艾滋病病毒在我省的蔓延,貫徹落實國家《艾滋病防治條例》、《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行動計劃(2006-2010)》精神,根據《福建省預防與控制艾滋病中長期規劃(2001-20l0年)》、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切實加強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及2006年8月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的省衛生廳《福建省遏制與防治艾滋病行動計劃(2006~2010)的通知》的有關要求,明確了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目標。
(二)加強機構能力建設,動員多部門參與
2004年省政府成立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并設立辦公室(常設機構在省衛生廳)。
各地市也都相應成立了工作委員會或協調小組。作為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任務之一,省衛生廳加強了組織領導,組建了各活動領域專門的技術專家組,包括監測檢測小組,宣傳教育干預小組,臨床治療關懷小組,性病管理小組、血液管理小組等,為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開展提供技術支持和督導。
在政府牽頭領導下,調動多部門參與,利用各部門的行業優勢,開展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工作,取得了許多很好的經驗與成效。主要體現在多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參與,不單純依靠衛生部門一家的力量,目前吸收了計生、婦聯、紅會等部門或群團人員參與對高危人群的干預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初步形成多部門參與艾滋病防制的良好氛圍。
1.與團省委合作。在我省艾滋病防治示范區和世界銀行貸款衛Ⅸ項目地區開展“青春紅絲帶”活動,青年志愿者以鄉村為重點進行艾滋病防治的宣傳、同伴教育等活動。
2.與省公安廳、省藥監局等相關部門合作。在福建省開展針對吸毒者的“美沙酮”替代治療門診,2006年10月經國家工作組審批,我省已有5個門診點開診并接待病人。
3.與教育部門合作。在項目地區建立教育基地,在中學、大中專院校的青年學生中開展艾滋病防治、禁毒等宣傳教育工作。
4.與媒體合作。定期在省地市級電視、廣播、報紙上播放和刊登艾滋病相關信息,開展艾滋病宣傳進社區、系列報導和專題報導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擴大了宣傳的覆蓋面和效果。
5.與計生、工青婦、紅十字會等有關社會團體、群眾組織合作。結合自身特點,在青年婦女、學生以及外來務工人員中進行宣傳教育,提高了上述各類人群預防艾滋病的意識和技能。各級團委組織青年志愿者,開展“青春紅絲帶”活動,通過培訓、座談、“面對面”教育,進村入戶開展預防艾滋病教育。同時,根據外來務工人員眾多的特點,在各級工會配合下,深入企業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指導制作宣傳欄,舉辦圖片展、知識講座、宣傳咨詢,開展同伴教育,安裝安全套自動銷售機等。宣傳、衛生、科技等部門還充分利用“科技三下鄉”機會,在農村開展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工作。充分利用農貿集市、趕墟等機會和地點,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教育活動。
6.與公安、司法部門合作。在戒毒所、收容教育所、勞教所、監獄等場所開展預防艾滋病的宣傳教育,舉辦講座,組織收聽收看音像節目,發放宣傳材料等。此外,還對民警進行了有關艾滋病基本知識的培訓,消除恐懼心理,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學會對被拘留、收容、勞教、服刑人員進行有效的預防艾滋病的宣傳教育和管理。
此外,各地、各部門還結合各自的特點印制各種宣傳材料,在每年的“國際婦女節”、“國際禁毒日”、“世界人口日”等相關衛生日開展預防艾滋病宣傳教育活動。
(三)加大防治經費投入,強化項目活動管理
上世紀90年代中期起,省衛生廳在經費困難的情況下,仍然對艾滋病的防治給予特別關注,從人財物方面給予重點投入,并且力爭世界銀行控制艾滋病性病540多萬美元的衛Ⅸ貸款項目,首先在泉州、漳州、龍巖和寧德地區開展防治工作,以求積累有效防控經驗,再向其他地區輻射。
為控制艾滋病病毒在我省的蔓延,中央財政和省財政加大用于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專項資金投入。2005年全省省級財政專項經費投入1400多萬元,2006年省級財政專項經費投入近1200萬元,工作主要涉及檢測篩查、宣傳教育、干預工作、治療關懷、血液質量安全、干預物品治療藥品采購、檢測設備試劑采購、預防母嬰傳播、國家艾滋病綜合防治示范區工作及綜合效果評估等10個主要領域。
為更好地利用專項資金、加強管理,促進項目內容的實施,推廣項目工作經驗。在2005年各地開展艾滋病防治項目管理和基線調查工作的基礎上,在制訂2006年福建省艾滋病防治項目管理方案項目目標和總體活動安排計劃時,對涉及干預、健康教育、監測篩查、實驗室建設等領域的8個類別項目活動實行項目申報評審立項管理,共投入經費438.3萬元。由省衛生廳組織省專家組對各地上報的項目申請材料進行綜合評審,獲得批準的項目申請單位根據評審意見制定詳細的項目實施方案并上報省技術專家工作組。省衛生廳對項目實施方案進行審查后,根據有關規定通過財政統一撥付現場活動補助經費給各項目實施單位,部分儀器設備由省級統一招標采購配置。按照項目監督和評估的要求,省衛生廳組織項目評審專家組在項目執行中期和項目完成后對項目實施單位進行現場督導檢查和綜合效果評估,要求各實施單位項目結束后完成 “項目總結評估報告”,各類項目實施、完成情況作為今后有關單位申報、批準項目活動的參考依據。
(四)建立健全實驗室網絡,加強疫情和行為危險因素的監測,開展防治科研
實驗室血清學檢測是發現和確認HIV/AIDS病例的最主要手段,其次,通過對發現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了解其傳播途徑及可能來源,第三,開展主動監測,在高危人群中設立哨點和行為危險因素監測點,結合這些工作,了解本省艾滋病流行現狀與趨勢,并且,通過科研,提供防治工作中的重點技術需求。
1.實驗室網絡建立。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艾滋病檢測確認實驗室是1992年衛生部首批批準的確認的8個實驗室之一,承擔全省HIV/AIDS病例的確認檢測工作。自建立起即注重人才隊伍素質提高和自身能力建設,通過了國家實驗室認可和中國CDC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參比實驗室的能力驗證考核,多年來一直被評為“HIV確認優秀實驗室”。在我省艾滋病檢測實驗室網絡(包括全省醫療、衛生防疫、婦幼保健、采供血系統等的實驗室)技術支持方面發揮很大的作用。隨著HIV檢測工作的進一步深入,為了加強檢測網絡的建設,2006年9月省衛生廳把省疾控中心HIV抗體檢測確認實驗室升格為“福建省HIV抗體檢測確認中心實驗室”,同時也將陸續在我省符合條件的地級市CDC組建HIV檢測確認實驗室。根據《全國艾滋病檢測工作規范》的要求,采取分級管理方式,即在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省HIV抗體檢測確認中心實驗室之下,有3個HIV抗體檢測確認實驗室,8個HIV抗體檢測初篩中心實驗室和154個HIV抗體檢測初篩實驗室,形成了一個較為全面的檢測監測網絡系統。
2、加強監測。從我省實際情況出發,開展艾滋病監測工作,包括常規監測、哨點監測、專題調查和行為學監測。由省疾控中心統一制訂監測工作方案并下發到各監測點,每個年度均進行一輪血清流行病學和行為危險因素的現場監測。根據福建省以性傳播途徑為主的特點,重點監測人群主要為暗(服務小姐)、性病門診就診者、吸毒者等,同時也對大眾人群、青年學生、流動人員開展了調查活動。目前全省已建立各類血清學監測點38個,行為學監測點49個,綜合監測點3個。其中國家級HIV血清學監測點10個,綜合監測點3個;省級防治項目管理在10個縣市設立監測點,其中血清學監測點4個,行為學監測點6個;在2個國家級艾滋病綜合防治示范區設立監測點6個,其中血清學監測點2個,行為學監測點4個。此外,在我省的衛Ⅸ項目地區也建立血清學監測點14個,行為學監測點23個;在省級衛Ⅸ項目監測對照點8個地區建立血清學監測點8個,行為學監測點16個。各類監測點已基本覆蓋全省各地市,形成比較完善的監測網絡系統,通過對監測數據的分析,較為準確地反映我省艾滋病流行情況和趨勢,同時為評價干預措施效果提供了依據。
3.重點防治科研工作。著重解決傳染源追蹤、疑難病例診斷和耐藥性監測等問題。我省HIV確認中心實驗室在完成艾滋病防治任務、掌握疫情動態的同時,也抓緊開展相關的艾滋病防治科研工作。首先研究發現了我國首例HIV-2病毒感染者;1999年啟用P3實驗室進行艾滋病病毒的研究工作,已成功分離艾滋病病毒毒株40多株,并向國家HIV毒株庫贈送了其中部分毒株。采用添加神經氨酸酶新分離技術,有效提高了病毒分離率;此外,引進HIV微量全血分離法,適合于新生兒HIV感染的鑒定,也是國內首次報道。利用現有的HIV分離株制備免疫熒光抗原片,成功地用于HIV抗體確認的補充手段,大大提高了HIV檢測的能力。
開展了分子流行病學調查研究,明確了福建省HIV-1流行毒株亞型與艾滋病流行的關系。目前我省流行的HIV-1亞型主要為A、B、C和E 4種亞型,這項研究為HIV流行的監測、傳染源的追蹤及疫苗的研制奠定了重要基礎。
此外,還開展了艾滋病患者機會性感染、耐藥性等方面的研究,對卡氏肺囊蟲肺炎及弓形蟲感染檢測診斷進行了研究,建立了實驗室診斷方法,為開展對艾滋病病人的機會性感染治療奠定了基礎。
用反向遺傳研究技術,首次在國內建立了CRF-AE亞型的感染性克隆,為艾滋病毒耐藥性的表形鑒定打下了基礎,并且研制成p24抗原的單克隆抗體,將用于HIV/AIDS的抗原檢測。
(五)開展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活動
幾年來,我省堅持多部門合作,共同開展艾滋病宣傳活動。各地注意充分利用大眾媒介,知識競賽、文藝演出、同伴教育等多種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防治艾滋病的宣傳教育活動,使公眾充分了解艾滋病傳播的途徑,避免被感染的技巧,鼓勵群眾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消除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視。
1.“世界艾滋病日”宣傳活動。每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前后,全省各地都在當地的廣場、商場、車站、碼頭等群眾聚集的地方舉辦大型的防治艾滋病宣傳活動,各有關部門的領導以及臨床、預防等醫務人員都到現場服務,為群眾進行咨詢義診、指導安全套使用、發放相關健康教育資料等服務。有的地方還結合當地的風俗,舉辦踩街、游園、燈謎、簽名等活動,吸引群眾參與,擴大社會宣傳效果。
2.農村和基層社區的宣傳工作。農村和社區是我省艾滋病防治宣傳的重點,主要采取多種形式傳播艾滋病防治知識和信息,提高公眾的艾滋病防治意識和知識水平,營造全社會參與、關心和不歧視艾滋病人的良好社會氛圍。各縣市的社區把防艾宣傳融入社區工作,通過在社區的“市民學校”或文明學校普及艾滋病知識,定期在宣傳欄上刊出防治艾滋病的政策和知識,加深群眾對艾滋病的了解。立足于社區、對大眾人群開展健康教育,省級資助全省每個設區的市經費用于針對大眾人群或特定人群的大型宣傳活動,要求年度內開展的次數不少于2次,并且要求當地電臺、電視臺、報刊等媒體進行現場報道或新聞報道,擴大宣傳效果。同時為每個城鎮中的社區居委會組織提供宣傳活動經費,覆蓋率達到100%,要求每個社區年度內開展1-2次艾滋病防治宣傳活動。針對重點覆蓋農村和基層社區的宣傳要求,相關的宣傳材料由省級統一印制并通過各級衛生機構、計生協會等組織發放,全省宣傳材料入戶可覆蓋到300萬戶以上(達到覆蓋30%萬戶以上)。省級資助8個縣區立項開展戶外宣傳廣告制作,在城鎮主要街道、高大建筑物、交通要道、車站、口岸、社區、集市等主要地段戶外樹立宣傳廣告牌,并要求每個執行項目的地區制作大型宣傳廣告牌不少于3處,使用期不少于1年。同時資助8個立項縣在每個行政村的村頭村尾、主要地段刷寫防治艾滋病宣傳的墻體廣告5條以上,設立宣傳欄,張貼統一印制下發的宣傳海報;要求覆蓋轄區內行政村80%以上。省級技術指導單位(省疾控中心)為各項目地區提供下發了宣傳廣告電子光盤及鄉村墻體廣告宣傳標語參考內容供各地使用。
3.利用“青春紅絲帶”活動進行針對青年的宣傳活動。建立學校教育基地,旨在覆蓋全省學校的健康教育。在學校中開展以生活技能培訓為主的艾滋病防治主題活動,2006年由省級資助10個項目點的學校開展培訓教育活動,涉及7個市區的大中專院校和普通中學,主要由當地的教育部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所在學校共同協調開展活動,制定學生培訓教育計劃,納入課堂教學內容,要求每個學校舉辦預防艾滋病專題講座、開展主題宣傳教育活動,開展同伴教育活動試點,宣傳教育活動覆蓋到全校學生。省級負責組織編印有針對性的師資教學材料,制作學生健康教育處方折頁、宣傳版等宣傳品等發放到各項目學校,對新生發放人手一冊“健康教育處方”,對各項目點的師資力量進行培訓,同時邀請省內開展學校健康教育活動取得一定經驗的全國艾滋病防治綜合示范區長樂、晉江等地的項目單位介紹工作經驗。2006年,由省衛生廳、省教育廳聯合印制了學生健康宣傳教育處方50多萬份,并通過教育部門發放到各地中學。根據適時、適度、適當的原則,對大中專生、中學生進行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及性知識、性道德和法制觀念的教育,增強青少年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他們抵御艾滋病病毒侵襲的能力。福建醫科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等多所院校還在青年學生中開展同伴教育等活動。
4.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參與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工作。廣播電臺、電視臺、報社等新聞宣傳部門按照省委宣傳部有關艾滋病防治宣傳專題會議的部署,利用覆蓋面廣的特點,結合各自的工作實際,設置專欄或專題節目積極開展防治艾滋病和提倡無償獻血的宣傳教育工作。省疾控中心參與共同策劃制作宣傳節目,利用12月1日前后的艾滋病防治宣傳活動周,在省級電視頻道上連續滾動播放宣傳廣告、宣傳字幕;福建電視臺《新聞啟示錄》欄目連續播放有關艾滋病的專題節目;《新聞頻道》邀請省疾控中心的有關專家現場直播講解、討論有關艾滋病的問題。“記者在行動”、“特別檔案“等多個欄目組都拍攝過防治艾滋病的專題片。《福建衛生報》在每年的12月1日前后都編輯出版預防艾滋病的專版,組織各界群眾參加有獎知識競賽等。在全省性發行的報刊上刊登防治艾滋病宣傳廣告;制作宣傳明信片3萬枚,發放到省級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員會各成員單位及全省各級相關部門,擴大艾滋病的宣傳面和動員力度。
5.針對不同人群制作宣傳教育材料。省級統一制作了海報、折頁、畫冊等宣傳材料共21種,包括自愿咨詢檢測、娛樂場所服務小姐干預、男男性接觸人群干預、吸毒人群干預、大眾人群宣傳教育、農民工宣傳教育和學生同伴健康教育等7大類,共480多萬份。同時,為更好地方便工作人員在各種場所中開展干預宣傳工作,擴大影響力和宣傳效果,省級設計制作了艾滋病宣傳告示貼、公文包、領帶、毛巾、T恤衫、徽章、撲克牌等宣傳品,并陸續將相關宣傳品發放到各地項目執行單位,擴大對各類人群的宣傳效果。
6.建立全省艾滋病干預工作經驗交流的信息平臺。為及時傳達有關政策,傳遞全省干預工作動態,推廣介紹先進的工作經驗方法,省疾控中心2006年創建了《福建省艾滋病干預信息簡報》內部交流刊物,面向全省各地的衛生管理、疾病控制部門及相關單位。2006年已發行了3期,有力推動了全省艾滋病干預工作的發展。利用目前便捷的網絡信息資源系統,各級衛生管理部門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都相應在現有的網絡中設立防治艾滋病宣傳的欄目。省疾控中心網站專門設立了“性病艾滋病防治”專欄,定期宣傳信息及各種專業培訓、技術參考、服務信息等資料,方便了普通公眾知識查詢和專業技術人員資料獲取。
(六)組建高危人群干預工作隊,積極開展高危人群行為干預工作
為遏制艾滋病在高危人群中的流行、防止艾滋病從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傳播,了解和掌握高危人群的狀況、開展高危人群行為干預、改變高危人群的高危行為,根據省衛生廳轉發《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在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防疫站)建立高危人群干預工作隊的通知》(閩衛[2004]函473號)要求,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于2004年12月正式成立“高危人群干預工作科”,作為中心的一個內設業務科室,主要負責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行為干預和培訓等工作,并負責全省干預活動計劃的制定、技術指導,并對各地項目開展情況進行檢查督導。同時全省各級疾控機構也相應建立起高危人群干預工作隊(科),專業技術工作人員近800名,初步形成全省干預工作隊伍網絡,并對各級專業工作人員進行了分批分級的全員培訓。
1.開展娛樂場所從業人員干預工作,擴大安全套推廣項目覆蓋面。
針對福建省艾滋病傳播途徑以性接觸傳播為主的特點,各地干預工作隊深入娛樂服務場所開展以推廣安全套使用為主的綜合干預活動。除衛IX項目的干預工作點外,2006年由省級資助經費設立18個娛樂場所干預項目點,覆蓋全省22%的縣區,重點開展預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及咨詢診療等外展服務,提供發放由省級統一印制的宣傳材料和張貼畫,提高目標人群知識知曉率、防護意識和技能,促進安全套的正確使用和正確的求醫行為。省級已采購專門用于娛樂場所服務小姐使用的安全套近20萬只發放到各項目點及有關地區,提供免費發放,促進目標人群的安全套使用意識。
2.開展男男人群干預工作。
男男人群(MSM)是目前影響艾滋病流行態勢的重點人群之一。以往我省在這一人群中開展的監測、干預等工作較少,2006年在項目管理中納入了“男男同性戀干預”項目活動內容。目前主要由省疾控中心負責項目的具體實施,在福州市MSM人群中開展調查研究和行為干預工作,同時也在廈門、泉州等地區開展前期摸底調查工作。
省疾控中心已組織了MSM志愿工作者,建立艾滋病預防工作的聯系,對志愿者人員進行了培訓,制作相應的宣傳材料和安全套,專門采購了同志人群專用的安全套3萬只,提供給志愿者在酒吧、公園、浴池等場所進行免費發放,目前每周發放的安全套數量達600-800只。工作人員與志愿者還利用同志人群的活動現場,結合開展預防艾滋病宣傳教育和派發安全套活動,利用省疾控中心中設立的VCT門診接受同志人群的咨詢檢測要求。根據同志人群存在的性病診療需求情況,動員性病門診醫生參與外展服務工作,并在同志網站的艾滋病性病咨詢服務欄目中提供知識解答幫助,擴大了艾滋病宣傳覆蓋人群的數量,并協助國家性艾中心在福州舉辦了一期全國男男人群干預專業人員和志愿者組織現場培訓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3.開展社區美沙酮維持治療工作
針對吸毒人群的干預工作,開展社區美沙酮維持治療工作。經國家批準,我省先后在廈門市思明區、福清市、古田縣、泉州市和龍巖市5個地區分別設立了1個美沙酮維持治療門診點,這些門診點已于2006年10月份全部開診并接受吸毒患者,在這些治療門診點,同時也開展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咨詢、抗病毒治療監督服藥等相關服務,目前各門診點的就診人數在穩步增長中。
為保證各門診點的正常工作,由省級提供經費,購置了監控設備,統一印制了門診診療需要的各種資料和宣傳材料。各門診點的工作人員除了選派人員參加國家級培訓之外,省級工作組還專門邀請了相關的國家級專家到各門診點對工作人員和相關人員進行集中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維持治療水平,保證工作順利開展。此外,還統一采購了檢測試劑提供給各門診點對就診患者進行海洛因尿液檢測、丙肝和HIV抗體檢測,避免就診者偷吸海洛因,正確評估美沙酮維持治療預防艾滋病和丙肝傳播的實際效果。
在2006年“6.26國際禁毒日”期間,省疾控中心專業人員還深入到省女子勞動教養管理所、省強制戒毒所等場所中對上千名學員進行了艾滋病防治知識宣講和小組個別咨詢活動,同時使廣大干警、在教人員了解艾滋病的危害、吸毒與艾滋病的關系以及改變危險行為的重要意義。
(七)落實“四免一關懷”政策,體現艾滋關懷
2003年,我國政府提出了“四免一關懷”政策,即:國家實施艾滋病自愿免費血液初篩檢測;對農民和城鎮經濟困難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實行免費抗病毒治療;對艾滋病患者遺孤實行免費就學;對孕婦實施免費艾滋病咨詢、篩查和抗病毒藥物治療;將生活困難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納入政府救助范圍。這個政策的提出,不僅表明了中國政府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決心,也體現了國家對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的關懷。省疾控中心積極落實“四免一關懷”政策,就業務職能范圍內做了以下工作。
1.開展自愿免費咨詢檢測(VCT)。2005年以來,我中心舉辦了四期自愿咨詢檢測培訓班,在全省范圍內大力加強提供艾滋病免費自愿咨詢檢測服務的力度。規劃在2006年底前全省縣市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都要實現為社會公眾提供艾滋病免費自愿咨詢檢測服務,并在咨詢點上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由省財政統一采購配備檢測儀器設備和檢測試劑,培訓師資,并要求將自愿咨詢檢測工作情況通過信息報表系統定期上報。根據實際工作需要,為擴大宣傳效果,省級統一印制宣傳海報3萬份,宣傳小畫冊、折頁各7萬份,對接受咨詢和檢測人員每人免費發放一份。目前全省所有縣級及以上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經設立了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室,采取匿名、保密、免費的原則對社會提供針對危險行為的咨詢和艾滋病檢測服務。對于咨詢檢測活動中發現的病例及時轉診,納入我省艾滋關懷的網絡統一管理。在省疾控中心建立“愛心家園”等活動場所,為HIV感染者提供集中的活動地點,進行相關的心理疏導教育,提供防治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材料。同時,采購了足夠的安全套,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屬免費提供安全套。據2006年上半年統計,全省各咨詢點接受咨詢檢測的對象有2000多人份。目前為止省疾控中心VCT門診點服務量近800人份,約在其中發現1%咨詢者感染艾滋病病毒,隨著全省各咨詢檢測室儀器設備的到位和完善,接受咨詢服務的人數必然會上升,這為盡快發現感染者、減緩艾滋病在我省的傳播速度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2.開展免費抗病毒治療工作。按照省衛生廳的指示,省疾控中心于2005年4月開始啟動免費抗病毒治療,為符合治療條件的病人提供抗病毒藥物。目前全省有120多名符合免費治療條件的病人接受抗病毒藥物,同時購置流式細胞儀和病毒載量測定儀,定期為HIV感染者和病人提供免費的免疫學和病毒學指標的檢測服務。在1年多的免費抗病毒治療對感染者或病人的觀察過程,及從實驗室檢測隨訪的數據來看,80%以上的病人取得預期的治療效果,尚未發現接受治療的病人出現嚴重的毒副作用,大部分病人在治療的6個月后逐漸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其中有一部分人甚至重返工作崗位,毫無疑問這個舉措將對我省艾滋病的控制起到積極的作用。
3.開展艾滋病母嬰垂直傳播的阻斷控制工作。目前已為3例感染HIV-1的孕婦實施免費藥物阻斷。
(八)開展衛九項目和艾滋病綜合防治示范區活動
世行貸款衛Ⅸ項目是我省目前開展的一個最大的艾滋病防治國際合作項目。自2000年開展以來取得了許多可供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借鑒、推廣的經驗、方法。隨著艾滋病防治形勢的發展,項目活動也在向深度和廣度延伸,該項目在明年6月結束。我們將總結衛九項目所取得的經驗、方法,不但在衛Ⅸ項目地區也要在全省其它地區大力推廣實施可行的、有效的工作方法。
長樂市、晉江市是第二批國家級艾滋病綜合防治示范區,是福建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點地區。目前在完善治療管理模式,完善對高危人群實施行為干預措施的管理方式,落實“四免一關懷”政策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為全省開展防治工作提供了經驗。
2006年初,省示范區管理辦公室與省婦聯聯合舉辦了示范區婦女“面對面”宣傳教育啟動儀式,將宣傳教育覆蓋面進一步擴大。5月份,省級專家還與國家級專家組聯合對各示范區開展情況進行督導和技術支持,專家組對示范區工作進行了技術指導,對長樂、晉江兩個示范區工作所取得的進展表示贊賞。8月份,召開了每半年一次示范區工作經驗交流會議,總結各示范區最佳案例和典型經驗,指導各示范區制定、修改和完善2006年工作計劃。近一年來,各示范區不斷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確保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各示范區工作與婦聯、計生、共青團和工會緊密配合,深入農村、社區和企業,開展了婦女“面對面”宣傳活動、青春紅絲帶“面對面”宣傳活動、農民工宣傳教育宣傳活動等;充分利用大眾媒體,結合各種衛生日、宣傳月活動,全方位開展宣傳活動,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充實了干預工作隊伍,分片包干定點定期深入娛樂場所對服務小姐開展干預活動;依托性病門診,為性病病人提供咨詢宣傳教育服務,發放健康教育處方。在外來員工集中的企業中開展同伴教育干預活動,擴大干預覆蓋面。大力開展預防艾滋病母嬰阻斷傳播工作,提供免費的產前HIV抗體檢測服務,落實對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關懷和救助措施。
三 主要問題
1.一些地方和部門領導對艾滋病危害的嚴重性仍認識不足,部分地區的防治項目經費沒有及時到位,影響了具體工作的開展,發揮多部門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作用不夠充分,部分地區和部門內部溝通不夠、工作聯系不夠密切。
2.地區之間“四免一關懷”政策的落實不平衡;對因吸毒而感染、又合并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肝功能損害嚴重的艾滋病病人的抗病毒治療缺乏經驗。
3.還有相當數量的感染者還沒有被發現,需要進一步加大對檢測的宣傳,增加檢測服務的覆蓋面,讓更多的人能夠得到檢測服務,以便落實防治措施,
4.宣傳教育還不夠深入,干預措施覆蓋面較小。大眾尤其在農村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識水平不高,自我保護意識不強,社會歧視現象依然嚴重。大眾宣傳教育的廣度、深度與防治工作需要存在差距。
5.流動人口落實防治措施難度大。隨著商貿活動和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目前我省有大量從外省流進、從本省流出和在省內流動的人員,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缺乏艾滋病防治知識和技能。
四 下一步重點工作
1.加強政策開發,落實常規檢測工作,制定不同人群的檢測措施。
加大監測力度,按照我省的流行特點,建立覆蓋不同人群的監測網絡,廣泛開展監測工作,全面掌握疫情動態,進一步研究落實以自愿咨詢檢測為主、多種檢測策略并存的檢測措施,努力提高監測和檢測人員業務素質。
2.繼續廣泛深入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普及防治知識,消除社會歧視。
充分發揮大眾傳媒的作用,針對重點人群和流動人口、農民工,采取“面對面”等方式開展宣傳工作,明確各部門、企事業單位責任,將防治宣傳納入各單位工作范圍,充分發揮公眾人物、自愿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宣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3.加大高危人群的干預力度,加強采供血管理。
加大對娛樂場所服務人員、男男同性戀、流動人群的干預力度,推廣綜合干預措施,增加美沙酮維持治療門診數量,推廣清潔針具和安全套的使用。發揮高危人群干預隊的作用,擴大多部門參與活動的范圍和力度,加大目標人群干預力度,擴大覆蓋范圍,提高目標人群防治艾滋病的意識。加強采供血管理,保證用血安全。
4.加強法制建設,督導評估和國內外合作,發揮非政府組織的作用。
貫徹落實《艾滋病防治條例》及《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行動計劃(2006-2010)》。制定我省艾滋病防治項目督導評估方案,開展督導評估。
加強國際、與國家疾控中心及與兄弟單位的合作與交流,加強專業技術隊伍建設,爭取項目資金和技術支持,學習國內外先進經驗。充分發揮非政府組織的作用,積極引導社會團體、民間組織、個人廣泛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
課題組成員:
1.嚴延生:福建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國家和河南省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畢業生創業政策措施,但有些政策缺乏配套措施,或者由于各地工作不平衡,也出現一些“棚架”現象。如,由于現行的小額擔保貸款政策機會成本比較高,存在一定風險。辦理貸款時需要首先提供擔保和工商局注冊經營許可,而初創業的大學生啟動資金的來源原本寄希望于貸款,沒有擔保的途徑和實力,也沒有啟動資金注冊經營許可,貸款條件限制的連鎖反應導致學生很難貸到款項。另外申請貸款程序較為復雜,審批時間長,對急需用款的初創者來說實際幫助很小。
(二)缺乏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
現階段國家和各個省市雖然制定了一部分針對失業和待業人員的社會保障制度,但是還不夠完善。大學生自主創業要面對一定的風險和壓力,如何進一步完善我國的社會保障體制,解除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后顧之憂,從而引導大學生由生存型創業向機會型創業轉變是我們面臨的一項問題。如行政高準入門檻,很多國家小企業采用備案制,而我們是登記注冊制。登記注冊制是要審批的,與備案不一樣。另外,融資渠道比較狹窄,成本也高,銀行貸款也比較難。
(三)工作缺乏經費保障
目前河南大部分高校的創業教育及實踐工作經費由高校自行解決,隨著全省各高校在就業創業方面的投入不斷增加,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經費占高校工作經費的比例在逐年加大,已經擠占了高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經費。從整體上看高校創業教育及實踐工作經費的投入仍然沒有得到保障等等。
二、河南省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結構
創業過程是一個各方聯動、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從創業意識的萌發、創業啟動,一直到創業項目的終止,這個過程中都需要有效整合各方面的支持力量。鼓勵和引導好大學生走自主創業之路,必須建立健全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統籌協調各方力量,抓好細節落實,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大學生成功創業,服務中原經濟區建設和發展,進而助推創新型國家建設。由此可見,構建和完善河南省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意義重大。基于當前河南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現狀,結合河南大學生創業工作的基本情況,探索構建了一個有效整合政府、高校、社會等三方力量,以重視引導、創新創業教育、財稅支持、融資服務、補貼和獎勵以及提公共服務水平等六方面為變量,有機鏈接社會上各種資源,專業化、系列化、社會化和市場化的專門促進大學生創業的服務體系。
三、構建河南省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的途徑
(一)重視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
實踐證明,政府部門高位統籌推動,對促進工作的開展非常有利。河南政府部門要繼續重視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做好統籌規劃,積極研究解決推動此項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2】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財政、工商、稅務、銀行等政府職能部門,要加強協作配合,加大督查力度,確保各項促進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措施落到實處。要繼續發揮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等群團組織的作用,積極扶持大學生創業。各地政府也要加強領導,把促進大學生創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納入政府議事日程,切實抓好落實。高校也要繼續加強校內大學生創業指導服務協作機構建設,充實力量,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及實踐活動,為社會輸送大批既具有扎實專業基礎知識,又富有創新創業精神的人才,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如,教務部門負責按照教育部創業基礎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要突出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制訂和完善學校教學計劃,開足、開好創業教育課。財務部門要負責做好學校整體創業教育及實踐活動的經費保障。創業(就業)部門負責提供政策咨詢和創業指導服務,建立孵化基地,為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有機結合搭建平臺。科研部門要鼓勵教師帶領學生將科研項目進行生產轉化。團委要依托社團等學生組織,繼續創新指導帶領學生創業實踐。根據工作需要,河南政府部門可考慮探索成立省級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中心,把大學生創業作為重點關注對象納入公共創業服務體系范圍之內。省級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中心可考慮掛設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或者省教育廳,因為按照國家現行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有關分工規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牽頭部門,負責政策制訂;教育部門認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主管部門。該中心的定位應為承擔行政職能的政府公益性事業單位,要配備富有創業指導與服務工作經驗的工作人員,有能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指導與服務的固定服務場所和創業項目孵化場地,政府要給予財政資金補助,社會相關機構或者企業也可以提供贊助,從而確保各項公益性活動得以正常運轉。該中心的職能建議由:一是推動政府職能部門制訂和完善各項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措施,并要負責進行督檢;二是指導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及實踐活動;三是統籌建立全省大學生創業服務指導隊伍;四是開展專項調查研究,分析大學生創業服務工作新情況、新問題,為政府職能部門提供參考信息;五是建立為大學生創業網絡服務平臺,為大學創業提供項目、信息等綜合服務;六是定期舉辦大學生創業項目與社會投資機構(人)交流活動,促進項目生產轉化;七是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法律等方面的基礎保障服務。【3】
(二)加大對大學生創業的財稅支持
為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創業,河南省不斷完善有關財稅政策且已初具成效,但是有些政策在落實過程中還存在配套不夠完備,無法落地。鑒于此河南政府部門要:
1.加強財政資金支持
繼續用好鼓勵和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財政政策,河南政府財政部門可以探索每年設立省大學生創業引導專項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并建立穩定增長機制,資金主要用于促進鼓勵和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工作機制、政策支持體系、孵化基地建設和表彰獎勵等。同時,要求縣級以上政府要在本級財政預算中安排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專項引導資金,集中用于資助優秀大學生創業項目;各高校每年要安排一定經費用于扶持大學生創業,保障創業教育及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
2.放寬市場準入限制
繼續放寬創業領域,如,凡法律、行政法規“未禁入”行業和項目,都允許大學生經營,方便大學生創業興業。同時,圍繞中原經濟區建設和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重點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在高科技產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創意產業、信息產業以及傳統服務業等領域進行創業。進一步放寬大學生創業出資限制。如,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涉農企業,可考慮試行無最低出資數額限制制度,出資方式可由大學生自主決定。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大學生創業項目,投資者可以依法以股權、債權、知識產權等非貨幣形式評估作價出資和增資,支持以不需要辦理權屬登記的自有技術作為公司股東的首次出資。【4】對大學生創辦企業,允許將住所、租賃房等登記為創業的經營地址,進一步放寬工商登記時對經營場所的限制。
3.落實稅收優惠政策
貫徹國家和河南省關于支持和促進大學生創業的稅收優惠政策,繼續廣泛宣傳和免費發放《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證》。按照現行政策,大學生畢業剛剛離開校門,就被要求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進行失業登記,他們在思想認識上無法接受,建議對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證》的大學生從事個體經營的,不用再進行就業失業登記,即可享受在3年內按每戶每年不超過8000元的相關稅金減免優惠政策。對大學生創辦的小微企業,享受各級政府出臺的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各項財稅優惠政策。
4.切實減輕創業負擔
切實落實已取消的各項收費(減免)政策。行政事業性和強制準入的經營服務性收費方面,建議對大學生創辦的企業一律按下限標準收取。同時,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鼓勵試行對凡情節輕微、沒有對社會和他人造成危害后果的一般性違法違規行為,不予行政處罰,但要及時給予提示和提醒。要嚴格執行收費公示制度,加大督導檢查力度,嚴肅查處亂收費、亂罰款及各種攤派行為,著力優化大學生自主創業發展環境。
5.招商引資優惠政策
各級政府部門在進行招商時,招商引資范圍應包括大學生的創業項目,享受與外地客商同樣優惠政策。另外,按照現有的政策,大學生創業項目凡符合國家和地方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中小企業、現代服務業、農產品加工業等相關優惠政策的,都要積極創造條件予以支持。同時,還要結合各地實際,不斷探索創新符合大學生創業特點的招商優惠政策。
(三)強化對大學生創業的融資服務
募集啟動或者擴大再生產資金是初次創業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難題。接下來,河南有關職能部門要不斷完善現已經出臺的融資政策,更要結合需求和實際,出臺更加便捷的、有力的融資措施。
1.加大信貸支持力度
政府要統籌鼓勵部門、銀行、企業三方加強合作,進一步完善銀行與大學生創業對接平臺建設。積極做好大學生創業小額擔保貸款工作,鼓勵進一步簡化手續,對符合條件的自主創業大學生可提供小額貸款。對在校即將畢業的大學生申請小額擔保貸款的,可探索試行由所在高校負責提供擔保,貸款年限為1年,由財政據實全額貼息。
2.拓寬創業融資渠道
政府要創造條件鼓勵各商業銀行進一步簡化貸款手續,創新金融產品,增加貸款和授信額度,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務。同時,積極鼓勵社會各信用擔保公司或金融中介服務機構,為創業大學生提供各類金融支持。也可以探索通過財政投入、企業贊助等多種渠道籌資設立省級大學生創業投資基金,引導和促進社會各類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進入大學生創業風險投資領域,吸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市場前景好的大學生創業項目。
3.降低創業融資成本
發展改革、銀監會等有關部門要嚴格加強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大學生創辦企業收費監管,嚴格限制向大學生創業項目收取財務顧問費、咨詢費等費用。探索嘗試對大學生創業項目繼續使用同一不動產抵押物申請貸款抵押登記,距上一次登記未滿2年的,登記費減半收取。鼓勵對大學生創業貸款利率浮動比例在國家政策范圍內適度下調。【5】
4.加強融資性擔保體系建設
河南要出臺具體措施,引導省、市、縣三級政策性擔保機構加強與高校的對接,把創業大學生作為重點服務對象,降低門檻,簡化程序,提供優質的融資擔保服務。縣以上的各級政府都要不斷擴大小額貸款擔保基金規模,擔保基金來源可考慮由政府主導、廣泛吸收民間公益資本諸如,專戶存儲于經辦銀行,施行封閉運行。對于提供融資擔保服務成效顯著的,省財政可以按照其當年發放大學生創業小額擔保貸款總額的一定比例給予擔保基金補助,用于充實擔保基金。同時,鼓勵支持各類融資擔保機構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
(四)實施對大學生創業補貼和獎勵
實施對大學生創業補貼和獎勵,可以幫助部分大學生更加堅定信心繼續將自主創業之路走下去。河南政府部門可以通過開展一些公益性培訓,提升創業初期大學生技能不足的問題;提供場租等資金補貼,可以讓創業大學生感受到政府和社會的幫助和支持;對創業成功的大學生進行資金獎勵,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各方對他認可,有助其更好的發揮才智,繼續創業。
1.實施創業培訓資格認定制度
為了規范管理獎勵補貼行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教育部門等部門可以組織認定扶持一批創業培訓機構,凡具備辦學資質、愿意承擔大學生創業培訓工作的培訓機構和各類院校,均可申報定點培訓機構。對于認定的培訓機構,可有政府部門給予一定的經費補助。
2.實施創業培訓補貼
鼓勵有創業愿望和培訓要求的大學生參加創業培訓,并將他們納入社會創業培訓體系。比如,對到政府認定扶持的培訓機構參加培訓的,這些創業培訓機構通過建立培訓臺帳的方式,記錄培訓大學生的基本情況以及培訓類別、培訓時間、考核情況以及自主創業等情況,政府部門可據實給予補貼。這對于具有創業想法,但是創業技能有待提升的大學生來說是場及時雨,有助他們讓創業項目落到實處。
3.實施創業場租補貼
政府要鼓勵社會相關機構或者組織建設各類創業孵化基地、就業創業實訓基地,進而培育一批省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園區)。對到基地內進行成功創業的大學生,他們所創辦的企業在基地內發生的物管費、衛生費、房租費、水電費,政府可以給予一定額度的補貼。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大學生創業初期的壓力。
4.實施創業補貼
對已經進行工商注冊登記、領取營業執照且穩定經營狀況良好的大學生創辦企業,政府有關部門可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6】這可以讓創業大學生感受到政府的關注和支持,進而幫助他們堅定將創業項目繼續堅持下去的信心。
5.實施創業帶動就業獎勵
大學生接受了高等教育較社會其他人員擁有更高的素質,他們理應成為就業崗位的創造者,而不簡單地享受社會其他人員創造的就業崗位。所以,對大學生創辦企業新增吸納一定數量的以上勞動者就業的,可按照申請補貼時創造就業崗位個數,申請一次性獎勵。
(五)加強大學校園的創新創業教育
1.不同階段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于1998年提出“創新教育”的理念,并聯合了河北、山東、黑龍江、遼寧等20多個省市的教育研究機構和大、中、小學開展創新教育研究與實驗,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反響,有力推動了教育改革。【7】河南也應盡快成立“全省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由該委員會統籌負責開展全省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教學、研究、咨詢、指導和服務。中小學是孩子創新意識培養的奠基階段,因此應盡快在全省中小學推廣創新教育,為高校進行創業基礎教育打下堅實基礎。當前,高校已經不再是僅僅肩負有產生理論家、思想家搖籃的使命,社會給予了更高的要求,還要培養出具有現代經營理念的優秀創業型人才等。【8】在中小學創新教育培養的基礎上,高校再專門開設“創業基礎”課,傳授學生創業的基礎技能。同時,高校要根據各學科的內容及教學特點、大學生創業的實際需要,在進行學科專業教學過程中有機滲透創業意識和能力方面的知識內容,將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課程融為一體,設置專項學分,全面普及創業基礎知識、提升大學生創業的基本技能。完善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思維、知識、能力,為將來他們進行創業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要推動高校不斷完善創業教育體系,鼓勵高校積極創建“大學生創業教育示范學校”,推動各高校不斷提高創業教育的系統性和規范化,財政部門可以每年給予示范校一定的經費支持,引導高校也不斷加大資金投入,用于校內創業教育工作。
2.不斷加強創業師資隊伍建設
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需要有良好的師資隊伍。創業教育師資培養要積極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推動實現專業化、專家化。首先,要按照創業教學大綱的要求,抽調富有創業指導與服務經驗的教師組成創業教育基礎師資隊伍。同時,要制訂專項培訓計劃,通過“校內”與“校外”培訓相結合,分批次安排創業教育師資參加與之相關的專業、系統培訓,更新他們的思想觀念,改善知識結構,熟練掌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內涵,學習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打造“階梯式”創業教育師資隊伍。探索、創新校內創業教育師資評價和反饋體系。其次,要聘請成功企業家、創業校友、社會知名人士等,開辟創業教育“第二課堂”,通過舉行專題報告、講座等方式,言傳身教,將創業教育內容與創業經歷、經驗相融合,與大學生展開互動交流,多維度的傳授創業基礎理論、知識、方法等,為創業課堂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從而更加有效的激發調動大學生創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后,還要主動加強與教育主管部門、創業主管部門以及企業事業單位等的聯絡,保持密切合作,不斷強化師資隊伍的職業規劃指導,引導創業教育教師采用課堂教學與課后調查研究相結合的方式傳授教學內容。以期通過上述措施,在河南建立一支政策性強、素質較高、愛崗敬業、相對穩定、專兼職結合的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隊伍。【9】
3.廣泛開展創業實踐活動
開展實踐教育是高校創業教育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是創業課堂教育的有效延伸。各高校可依托現有的科技創新平臺等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業大賽活動,引導大學生結合所學專業知識,實現創業與專業知識緊密結合,挖掘潛能、學以致用,為將來走入社會進行創業積蓄知識和經驗。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和依托高校科技園、軟件園、產業園、產學研基地、專業實驗基地、就業基地、實習基地等,對優秀大學生創業項目進行孵化指導。同時,也要指導幫助與大學生創業相關的學生社團開展創業實踐活動,拓展領域、豐富內涵,吸引更多大學生參與進來,增強大學生在高校傳統教育與實踐中的主動性,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可探索試行對有自主創業意愿的在校大學生,通過向學校有關部門申請保留學籍2年,學生憑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組織機構代碼證等相關材料,經學校主管畢業生就業部門認定,再由學校學籍管理部門審核通過后予以保留學籍并報省教育廳備案。對積極參與創業教育及實踐活動的學生可給予一定的學分獎勵,也可作為學生評優、表彰等重要條件。
4.高校與地方協同扶持大學生創業
各高校要強化與當地政府的聯系,結合地經濟發展需要,加強與地方協同扶持大學生創業的平臺建設。高校老師和他帶領的大學生創業團隊在知識技能方面具有其客觀優勢。地方政府要與高校加強合作,充分發揮他們特有的優勢,把地方發展經濟、培育支柱產業的需求轉化為大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有針對性的科研項目和創業項目。高校和老師要加大對項目的智力支持。地方政府在政策、場地、資金等方面給予扶持,實現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實踐,現代技術服務、推廣與開發的有機結合,通過促進大學生創業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六)切實提升社會的公共服務水平
1.建設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
繼續推動河南省大學生創業綜合服務基地建設,在場地、資金、項目、實訓等多方面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支持。河南各地政府要結合實際,依托大學科技園、產業基地等建立一批大學生孵化基地,落實扶持政策,通過免費或優惠租賃的方式為入駐的大學生創業項目提供孵化平臺和創業指導培訓等服務,提高創業成功率。各高校也要依托校內場地資源建立大學生創業園、依托學生社團組織建立大學生創業工作室,為大學生創業及實踐提供指導服務。以專業為依托的大學生創業工作室是學生創業教育的基本形式和載體,它是由學生自愿組合、自發組建的;學校以大學生創業園為平臺,為大學生創業項目提供最直接的服務和指導;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由政府主導,與高校、企業、社會服務機構共同創建,為大學生創辦企業提供辦公場地、注冊、財稅、資金、市場開發等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創業成效顯著的工作室或項目可以申請入駐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并進行孵化與提升。【10】各級各類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創業工作室,要加強合作,保持三者之間的相互聯動性,才能發揮其促進大學生創業的最大功效。政府部門也可以組織認定一批對“省級大學生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學生創業實訓基地”,財政部門可以給予一定的建設補助和孵化服務補貼,對入住基地創業且符合條件的大學生也可以給予一定資金補貼。
2.完善大學生創業服務內容
各地政府部門要全面貫徹國家關于切實落實允許包括專科生在內的高校畢業生在就(創)業地辦理落戶手續的政策,徹底取消大學生落戶限制,允許大學生在創業地辦理落戶手續。同時,有關部門要改進執法監管方式,對大學生創辦的企業(項目),要多指導、多規范,少處罰、少指責。河南全省各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高校創業指導服務機構及社會其他創業服務機構要加強合作,根據大學生的需求,組織開展人事、職稱評定等保障創業的基礎服務。工商部門要繼續放寬登記形式,除經營事項涉及前置審批的外,對大學生創業可實行試營業制度,期內免收各種費用。探索單獨設立大學生創業臺帳,定期進行回訪,還可通過采取上門或者電話服務等方式,及時幫助大學生創業者解決創業及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教育等政府有關職能部門要聯合探索建立全省統一的省級大學生創業綜合服務信息網絡平臺,為有意愿創業的大學生提供項目、政策、信息等綜合服務。鼓勵個人、企業、社會機構等開發適合大學生創業的項目,對于經政府有關部門組織專家認定、列入項目庫的創業項目,并通過大學生創業綜合服務信息網絡平臺進行集中采集和,每征集一個項目給予資金補貼。首次創業的大學生,經評估其創業項目可行性高、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符合產業發展政策的,可通過畢業高校論證申請一次性補貼。為了更好的方便大學生創業者間進行經驗交流,還可以依托探索大學生創業綜合服務信息網絡平臺,通過大學生創業者自愿注冊,建立全省大學生創業會員信息數據庫,開通創業咨詢熱線電話,免費為創業者提供有效的跟蹤指導與服務,從而幫助更多大學生實現成功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