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21:0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室內設計藝術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傳統室內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作為一門綜合性、創新性較強的學科,室內設計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結構造型能力,充分發揮他們對空間結構的觀察力與創造力,運用當前的各種物質條件或科技手段,營造出一個符合居住者心理及生理要求,功能到位、美觀舒適的居住環境。在教學深入改革的大背景下,傳統室內設計教學已經無法適應社會和時代的需要呈現出種種不足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效果不到位
在傳統室內設計教學活動中,老師要求學生要掌握手工繪制設計圖紙,包括一些室內效果圖、施工圖或者動手制作實體模型等技能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制圖能力和空間想象力。但同時,手工繪圖或制造模型也存在諸多弊端。例如,學生在繪圖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制圖工具,而且占用了很多時間,出現問題也不易修改。此外,學生將主要精力都放在繪圖和模型制作上,也就減少了對室內環境的觀察和思考,例如通過對實際環境的考察,考慮如何運用技術和藝術手段創造室內空間等,也就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及靈感的發揮,沒有達到室內設計教學的目的。
(二)傳統教學活動與新技術發展脫節
我們正處于一個信息化的社會中,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信息技術手段的不斷進步都促使我們向先進化、科技化邁進。而傳統室內設計教學卻普遍采用“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采用灌輸式教學,不注重對先進技術的運用和講解,忽視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學生如果缺乏主觀能動性及創造性思維,對當前先進的科學手段缺乏認識和了解就無法有效的掌握室內設計精髓,也就不能把所學的專業知識與具體實踐相結合,不能滿足對室內設計師的要求。
(三)教學理念落后
室內設計教學和美術教學有根本的區別。但長期以來,人們對于室內設計認識不夠完全,對其概念缺乏理解,導致一些教師總是以美術老師的教學思維進行教授,樂于把美術知識作為教學的基礎內容。這樣的教學模式必然會導致教師教學觀念的落后,學生對室內設計理念的模糊。學生缺乏熱情和參與度,也就不能積極的參與創作,不能自由創新和發揮。從而導致有些學生產生抄襲行為以應付設計作業,造成不良影響。
三、數字藝術如何應用于室內設計教學
數字藝術就是運用數字技術手段和計算機,對一些圖片和影音文件進行編輯、分析等,以使作品達到完美的效果和升級。
(一)數字藝術如何應用于室內設計中
將數字藝術應用于室內設計中可以使設計作品取得更優越的效果,使之表現更加立體和全面。數字化的室內設計是依據設計圖紙進行表現的,它以獨特的透視角度,在設計的材質表現、色彩豐富與形體刻畫、光線配合方面都有卓越的優勢。數字化的室內設計可以清晰而逼真的表現出設計師的設計目的。特別是在動畫表現方面,通過可觀的真實場景與逼真的體驗,為室內設計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展開了一個新的發展局面。室內設計師運用數字藝術向客戶展示時,可以將設計方案和理念以三維形式表現,為他們提供身臨其境的體驗,而且可以及時發現設計中的不足,提出改進意見讓設計師進行修改,避免了不必要的時間和資金浪費,大大提高了設計效率。
(二)數字藝術對室內設計教學的影響
數字藝術以其獨特的表現手段和先進的技術運用為很多人帶來便利。數字藝術在室內設計中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數字藝術的應用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只注重于手繪能力培養,忽視了創新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的提升。而數字藝術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可以減輕學生手工繪圖的負擔,將學生的注重點轉移到空間想象和創新思維的培養方面。學生可以借助一些專業的繪圖軟件,如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等對室內設計圖、施工圖、立體模型進行繪制,不僅方便實用,而且能夠充分的展示結構效果,避免錯誤,提升學生想象力。例如,機械專業的學生一般都利用AutoCAD軟件進行機械圖的繪制,有效保證繪圖的精準和數據的精確。同時,這類軟件容易掌握,不僅對于室內設計教師,對于其他教師也可以很好的將其利用于教學活動中去,使知識的講解具體化、形象化,豐富了教學手段,大大提升教學效果。
2、數字藝術的應用改進了教學模式
將數字藝術應用于室內設計可以有效的改變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把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形式轉變為學生成主導的課堂學習模式。數字藝術在室內設計教學中的應用注重了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探索和研究。學生不再被動的接受,而是去主動的學。當在運用一些軟件時,學生可以自主的去探究軟件的其他方面的應用,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3DMAX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實地考察的建筑材料信息總結后做成材質庫,并且可以根據以后設計方案的需要,調用這些材質或嘗試不同材質的應用,加深學生的印象。這樣的教學方法完全解放了學生思想,鼓勵學生創新,提升學生學習熱情,從而可以早日達到社會對室內設計人才的要求和需要。
3、數字藝術的應用提升了設計效果
數字藝術在室內設計教學中的應用不但對教師的教學活動產生深遠影響,也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產生巨大改變。同樣,對于室內設計本身來說,數字藝術的應用也具有重要意義。數字藝術可以很好的表現室內設計產品,從前的室內設計展示僅僅通過幾張設計圖或一個模型來進行二維或三維的展示,而三維展示往往耗時耗力,設計師運用并不十分廣泛。而現在,無論是平面圖還是立體圖,數字藝術都可以很好的達成預期效果;甚至已經不再拘泥于靜態圖,室內設計產品完全可以通過動畫進行展示,不僅使其表現更為完整,而且更加生動、形象。這些變化對于室內設計而言無疑是具有跨時代意義的。此外,由于軟件應用的普遍性,更多的非專業人士也可以通過使用數字藝術技術自學成才,并將其應用在更多的領域中,促進數字藝術得到更新、更快的發展。
民間剪紙藝術是古代中國人運用或抽象或夸張的藝術手法在纖薄柔弱的紙張上創作的“語言”,所體現的是中國古代追求吉祥、喜慶、安逸、舒適的心態,而現代社會的特點則是快捷與方便。所以,設計師必須從現代的視角出發,對民間剪紙藝術做出揚棄,在繼承中發展,體現出當今時代的生活文化。民間剪紙藝術要融入現代室內設計,滿足現代的審美文化是必不可少的。現代中國人審美文化的形成有兩點原因:首先,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明的不斷傳承使得國人內心存有傳統審美文化的火種;其次,改革開放以后豐富多元的西方文化沖擊著傳統的審美觀念,國人的審美文化在傳統的基礎上也出現了新的變化。因此,我們不能超越歷史,用現代西方設計理念的評價傳統的民間剪紙藝術的含義、造型,也不能緊守著民間剪紙藝術傳統,排斥現代的觀點。而要用現代的眼光審視傳統文化,使之兼具兩者之長。將傳統的民間剪紙藝術融入現代室內設計中,應該這樣做也必須這樣做。
2民間剪紙藝術的材料、工藝的創新
傳統的剪紙內容需要搭配現代的設計才能更好地實現剪紙藝術的創新,開闊室內設計的思路,拓展室內設計的風格。傳統剪紙藝術的翻新運用,體現了人們的懷舊情思,傳統剪紙藝術的韻味融合現代審美的方式,可以打造出完美的室內設計。
(1)材料的創新
材料的應用是設計中最基礎的環節,撇開材料談設計無異于空中樓閣。“民間剪紙藝術”,顧名思義“,紙”是最基本的材料。這就將剪紙藝術局限在了“掌中”的地位,很難滿足現代室內設計中要求在狹小的空間內體現出端莊大氣的要求。所以,必須大膽啟用新型材料,才能一舉突破紙張的局限性,使民間剪紙藝術煥發出新的青春活力。一個比較優秀的民間剪紙藝術材料創新實例就是廣州花園酒店的前臺圖案設計。廣州花園酒店的總臺石刻壁畫《大觀園》,就是剪紙形式,黑色大理石刻石貼金,以反映紅樓夢十二金釵人物故事的大觀園景象為內容,構圖嚴謹,密而不亂,亭臺樓榭,花鳥魚石,人物穿行其中,儼然有序,剪紙造型優美細膩,裝飾性強,黑金對比華貴強烈,剔透雅致,成為花園酒店的標志。
(2)工藝的創新
傳統民間剪紙的材料對成品的完整性提出了相當高的工藝要求,優秀的民間剪紙藝術家在一剪之內就能創作出紛繁復雜的圖案,令人嘆為觀止。但當民間剪紙藝術融入到室內設計之后,設計者則可以根據空間的大小、主體的需求對剪紙藝術的紋樣進行比較自由的刪減,再結合材料的創新,民間剪紙就從傳統的平面走入了立體的世界。設計師結合雕刻手法,采用鏤空等工藝,既能保留傳統剪紙藝術的特色,又彌補了紙張材料層次感不鮮明的缺陷。
二民間剪紙藝術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中國的民間剪紙藝術作品包含了“平安”、“如意”、“吉祥”等寓意,傳遞了祝福和喜慶,給人以安樂祥和之感,似乎看到了民間剪紙,親切之感就會油然而生。剪紙藝術蘊含了人們對國家興旺昌盛的祝愿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種企盼在現代社會中融入到了室內設計之中,更具旺盛的生命力。
1民間剪紙藝術在室內設計中的直接應用窗花
窗花是民間剪紙藝術最基礎也是最常見的應用,多以詳細的內容表達一定的寓意,如以神話故事、歷史人物、仙花瑞獸等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遮光窗簾。遮光窗簾不同于一般的窗簾,它既要遮擋光線避免室內空間直接暴露在強光之下,更要允許一部分光線進入室內空間,提高室內明亮度。以簡單的民間剪紙元素重復加于窗簾之上,即可以達到以上目的。并且隨著太陽的移動,光線透過鏤空的窗簾可以營造出不同的畫面。燈罩。紅色半透明的可拆卸燈罩也可以鏤空技藝雕刻成民間剪紙的形式,在新年等喜慶的日子里可以增添節日的風味,并且可以重復使用。屏風。融入民間剪紙藝術的中國風式屏風,擺放在室內既能隔斷空間又能增加美感,體現出主人的品位。以上僅僅是簡單列舉民間剪紙藝術在室內設計中的直觀應用,并不能窮盡,在室內設計中民間剪紙藝術真正地融入不僅僅要用其“型”,更重要的是要用其“心”,即必須將民間剪紙藝術的文化內涵融入室內設計之中。
2民間剪紙藝術內涵的應用
如前文所述,中國的現代室內設計風格既要與世界接軌又不能完全拋棄中國特色,將傳統文化中的民間剪紙藝術融入到室內設計之中是一種絕佳的選擇。要想將民間剪紙藝術的精髓融入到室內設計之中,則必須理解剪紙藝術的文化內涵。以下從陰陽調和的傳統文化,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和“美”的享受三個方面具體加以分析。
(1)陰陽調和的傳統
文化民間剪紙之藝術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虛實結合,在室內設計中一定要充分利用此二者的互動,不能只注重剪紙藝術的直觀視覺沖擊,還必須兼顧“虛行”。中國傳統文化強調陰陽調和,虛實互補的中庸觀念,借助民間剪紙藝術將這種傳統合理運用于室內設計中,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層次分明
錯落有致中國傳統的室內設計不是要求一覽無遺,而是強調層次分明、錯落有致。民間剪紙藝術的透視鏤空已很好地起到了分隔空間布局、阻擋視線的作用。以屏風為例,鏤空雕刻融入剪紙元素,即可避免傳統屏風的厚重所帶來的完全阻斷效果,保持了室內空間的通透性,又可以有效分割室內空間,使主次分明。
(3)“美”的享受室內設計
無論采用何種風格,設計師與使用者對美的追求與享受是必不可少的,對局部空間的精心設計即可完美彰顯出人類對美的向往。玄關的設計師室內空間設計中的重要一環,皆因玄關反映了局勢主人的文化內涵,亦有著遮擋視線與裝飾的作用。小小的玄關如能充分利用民間剪紙藝術的精髓,將深色的木柵以鏤空技藝雕出剪紙的圖案,配以磨砂玻璃貼面,會使室內空間的局部一角既美觀有極具中國特色。
3室內設計中融入民間剪紙藝術的重點
(1)注意中外文化的地域性
差異民間剪紙藝術融入到室內設計之中使中國的傳統文化更好的向世界展示。但是,精美的圖案和吉祥的寓意由于中外地域性的文化差異,也可能使在對民間剪紙藝術的理解上存在差異。據筆者了解,僅僅是對紅白二種顏色,中國和日本在觀念上就存有分歧,所以,必須注重民間剪紙藝術融入室內設計時中外文化的不同。
(2)時尚感的問題
現代人對時尚的追求往往大于對傳統的尊重,然而我們又不能放棄優秀的傳統文化,所以民間剪紙藝術融入室內設計時就不能盲目照搬,而是要及時汲取當今時代的藝術營養,這樣才能既有時尚的新鮮感又有古典傳統的代入感。
三室內設計中融入民間剪紙藝術的現實意義
1賦予傳統文化新的生命
民間剪紙藝術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優秀積淀,包含著中國人民無限的智慧與文化。然而,在西方文化的強烈沖擊之下,傳統文化何去何從如何保持其新鮮的活力,是整個中華民族都在思考也在困惑的問題。如今,民間剪紙藝術借助新的材料、新的工藝,配合著積極迎合現代人的審美情趣,完美地融入了室內設計之中,終于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也告訴世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是不會衰落更不會被拋棄的。
2對重壓之下人群心靈的撫慰
現代工業的飛速發展既給人們帶來了生活上的便利,也給予他們巨大的生活壓力;整體環境的不堪重負,如水資源稀缺、空氣污染等,對生活在大都市的人群也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威脅。于是,人們開始懷念古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節奏,開始追求無拘無束的生活狀態,開始尋找安逸舒適的生活環境。但是時代不能退步,歷史也無法改變,人們只好將這種情感寄托于古代的某物之上,以求得哪怕一時的心靈撫慰,中西方莫外如是。體現于室內設計之中就是融入了大量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也就是藝術復古思潮。剪紙藝術植根于民間,產生于勤勞,處處都體現著先民偉大的智慧,包含著博大精深的哲學。
3財富的轉換人類的價值之一
就是可以利用自己的大腦與雙手創造財富。之所以考慮將民間剪紙藝術融入現代室內設計之中,其具有很好的財富轉換性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也正因為有此原因,剪紙藝術才體現其經濟價值,配合其本身具有的審美價值,民間剪紙藝術也在融入室內設計的過程中,極大地影響了室內設計的風格。民間剪紙藝術的價值在于可供欣賞,剪紙藝術以簡潔生動、夸張變形和博采眾長的藝術特點而聞名于世,具體可以表現為結構萬剪不斷、造型自由鮮活、形象獨特優美、剪技粗狂豪放等形式。剪紙中蘊含著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滲透著民俗風情和思維方式,其價值難以用金錢來衡量,但又不能放過擺在眼前的商機。因此,剪紙可以運用于室內設計之中,二者不僅可以有機調和,還能使剪紙藝術的價值有效地轉化到室內設計之中,達到利益與審美價值雙收的效果。
但則,藝術容或是一種主觀的認知,卻又絕非如此單純。當我們承認某作品為「藝術品時,藝術已經具備了客觀的普遍性了。如果說,藝術是全然獨特的,絕對的不與人同,則藝術不單背離了文化,也并非人「類活動,這樣,它便消失于人群之中,而我們竟無法承認藝術是存在的了。因此,盡管我們不認為完全取決于大眾口味的作品可以構得藝術的資格,也贊同「獨特才是藝術所在,但這種「獨特是必須他人可以,或可能感知的;這毋寧說是對于所見、所感的一種不落俗套的見解。
不過,這里出現了一個問題,既然「獨立個性是所謂「藝術的基本質素,這就是說,藝術雖然不能脫離人類文化,但它的精義正在于能(無論我們是否為此目的)超脫并提升人類文化,它的地位必得處于高過「普遍性之上的境界;那么,我們當研究的,是否應該僅是其價值所在的此種「獨特,而非它的客觀原則?這卻是一種含混的意解,「獨特并非就不能具有客觀原則,如果我們從它的相對面來探討的話,將可更容易明白,而不致為詞意所誤。「概念并不是一個單獨的存在,如果我們有了一個概念,那必是因為它不同于其它概念;如果我們要辨明什么是「獨特的,至少要對什么是「一般的,求得一個明確的概念。「獨特不能舍「一般成立,假使「一般并不存在,則所有的造型、符號皆為「獨特,亦皆可稱為「藝術,則我們實在并不需要「藝術這個詞匯,但這顯然是荒謬的。而我所說的藝術的「客觀原則并非在說明它的「一般性;相反的,正在基于「一般性來探討藝術所以「獨特的原理,把「其所以為獨特從我們所見的表象由概念中抽離出來,看看它們的性質維何。在「不外于所見的表象中「為什么這是藝術?,「為什么那是藝術?,如果這些的「為什么具有相類或呼應?睦礪?所謂「客觀原則),則「什么是藝術?就并非不可以概念化。
我們已經知道,「獨特,是可以用來區別藝術與非藝術的,但是我們還是不明白,「藝術指的是什么?
所謂「藝術(Art)一語,源自拉丁文Ars,原意近于「技藝之屬。大凡意指手工、冶鐵、外科手術、雕塑、制器等等的技術。亞理斯多德(Aristotle)說:「藝術是自然的模仿,這里面含有一種「根據規則(Rules)的意思。在希臘、羅馬時代,人們還沒有與技藝不同而我們所稱之為藝術的觀念。
到了中古拉丁語的Ars,則類似早期英語的Art,指任何型式的書本學問。例如莎士比亞(WilliamShakespeare)劇作“TheTempest”(或譯「暴風雨)中,潘魯庇羅(Prbspero),脫下法衣時,說道“Liethere,myart”(躺下吧,我的法術);到了十八世紀,蘭姆姊弟(MaryLamb與CharlesLamb)作「莎士比亞故事集時,也還把Art這個字當作「學問來使用(如:theknowledgeofthisart)。可見當時,藝術只是隱藏、寄托在其它的學問之中,并未被充分的認知、探討。遲至十八、九世紀,「實用藝術與「優美藝術的分野愈趨明朗,最后,藝術在理論上,終于完全從技藝中分離出來了。
所以,我們當清楚,「藝術的意義,不在它原來是什么,因為它原來也并不是什么。「藝術不像花、草、樹等,經由觀察、歸納而賦予的名稱。它是純然人為的,我們用它特指一種我們所要指稱的意態;然而,它雖然可以是一種「概念,我們又無法分析它的構成(如前所言),則我們竟無法說明「藝術是什么么?亦不至于此,誠然我們不能解剖「藝術的內蘊,但且讓我們像偉大的達芬奇(LeonadoDaVenci)所做的,微笑的蒙娜麗莎是可描摹的;至于她的微笑,讓畫中的蒙娜麗莎自己表述罷!
藝術與藝術媒介
當一件作品發生「非藝術與「是藝術的爭議時,通常我們是在說,這個形象或意象的建構,只是一種技藝的完成;或是它并不代表技藝本身,而是另有所指。我們認為精良的技藝絕非藝術,但我們又為何常常須要在這當中將之區別開來呢?可見技藝與藝術間確有某種重要的連系。
藝術為何總是不能擺脫與技藝的糾葛呢?或許是我們誤解了,其實它與技藝之間的關系不如我們想見的曖昧。
克洛齊(BenedettoCroce)在其著作「美學原理中提到:
審美的全程可以分成四個階段:一,諸印像;二,表現,即心靈審美的綜合作用;三,的陪伴,即美的,或審美的;四,由審美的事實見到物質的現象翻譯(聲音,音調,動向,線紋與顏色的組合之類)。任何人都可以看出真正可以算得審美的,真正實在的,那首要點是在第二階段…。
------第十三章
審美的事實在諸印像的表現工夫之中就已完成。我們在心中作成文字,明確地構思一個圖形或雕像,或是找到一個樂調,這時候表現就已產生而且完成了,……藝術作品(審美的作品)都是「內在的,所謂「外在的已不復是藝術作品。---------第六章
這個看法是實在的,但只說明了部分的事實,我們承認藝術本身是「內在的,但不能同意「藝術作品也是「內在的。「作品的本身就是外在行為,是一種傳達藝術的媒介。
豐子愷謂:「藝術品尚潛伏在藝術家心中而未曾表現于外部時,叫做『內術品。表現于外部,稱為『外術品。是。
「藝術是獨立的意象,如果不經傳達,雖不為人所知,卻也不能就說它是沒有的。而「藝術品并不等于「藝術,敷于造型,它只是石塊、泥團或鐵堆而已;敷于音樂,它只是具有某些規律的一串聲響而已;敷于文學,它只不過是一些紙張、墨水而已;敷于戲劇,又不外是一群活動的人偶。它們的價值全在忠實的模仿或傳達藝術,所以它們的價值可上擬藝術,但終究不是藝術本身。
如果米開蘭基羅(Michelangelo)已然斷臂,或貝多芬(Beethoven)在失聰之后,并不將他的感受再度化為具體形質(這里是說聲響)表現出來,亦不因此就說他們已經失卻了「藝術,這是極容易明白的。
因此,藝術是藝術,要將藝術近于真實的傳導出來,就得依賴精湛的技藝為之,藉由一個技藝的表象--我們所制造的藝術媒介,來傳達藝術。
英人科林伍德(RobinGeorgeCollingwood)曾對技藝與藝術之關系作過一番明白的剖析,他認為:
稱一幅肖像是藝術品時,我們所指的東西比這幅肖像更多。我們除了指畫家屈從于描繪逼真任務的藝術技巧之外,還指高于逼真任務的進一步的藝術性。
---------藝術原理.第三章.第二節
這就是說,技藝與藝術是全然不同的兩回事,然而技藝卻可以為藝術服務。經由藝術的主導,借著技藝的表象完成藝術創作。因此,技藝是達成實用目的的手段,且我們將「藝術的傳達看做一種實用目的,并由技藝負責執行。
這里,我節錄羅丹(AugusteRodin)的遺囑來闡明技藝對藝術所做的供獻:
藝術就是感情。如果沒有體積、比例、色彩的學問,沒有靈敏的手,最強烈的感情也是癱瘓的。最偉大的詩人,如果他在國外,不通其語言,他能做什么呢?不幸在新一代的藝術家里面,有不少拒絕學習怎樣說話的詩人,所以他們只能含糊其詞了。
要有耐心!不要依靠靈感。靈感是不存在的。藝術家的優良品質,無非是智慧、專心、真摯、意志。像誠實的工人一樣完成你們的工作吧。
你們要真實,青年們;但這并不是說,要平板的精確。世間有一種低級的精確那就是照相和翻模的精確。有了內在的真理,才開始有藝術。希望你們用所有的形體,所有的顏色來表達這種情感吧。
------------------PaulGsell筆記
在這段話里,羅丹把藝術叫做「情感、「內在的真理,而「體積、比例、色彩的學問、「靈敏的手、「學習怎樣說話、「像誠實的工人,這不是在說「技藝么?這不正在說明技藝的重要,與技藝及藝術之間的關系么?且「最強烈的感情也是癱瘓的(只是癱瘓,不是沒有)、「他能做什么呢?、「來表達這種情感吧,又不正表示藝術的傳導正是一種實用目的么?至于「平板的精確、「低級的精確,實在就在說技藝之所以為技藝,技藝之所以不為藝術。
但是,我們應當注意,所謂的「技藝、「實用目的等,只發生在「傳達之過程--即藝術的創造過程與藝術欣賞的實現。例如作詩,我們已經有了一個意象,甫一構思,便流入理性,亦開始了傳導的過程,直至得句、推敲、完句(此時亦可能得到更多意象),乃至他人吟哦諷誦,這些都包含在藝術活動當中;但自從「甫一構思開始,到「他人吟哦諷誦的這一串內、外行為,都應算是傳達的過程,它們不是藝術,而是技藝。至于被傳達物--「藝術則非如此。藝術的位置在本初的意象,衍生的意象,及「吟哦諷誦后產生的意象。
現在,我們已經清楚「藝術、「藝術品與「非藝術(技藝)的區別及關系,將這些經常混跡于藝術概念中的雜質廓除后,便可對于「藝術是什么?好好的探索去。
托爾斯泰(LeoTolstoy)在他的「藝術論里說道:
祇要視者聽者能感到創作者同樣的情感,這就是藝術。
藝術行為是引出自己所受的情感,而借著行動、線、顏色、聲音以及語言所顯出的樣式,來傳達情感于他人。藝術是一種人類行為,其中一人以一定的外部標準傳達所受的情感于他人,他人對這種情感也同樣的感受起來。
-----------第五章
藝術真是這樣的嗎?果是如此,則藝術可以「感同身受一語括盡。托爾斯泰認為,藝術不但與「美無關,也并非人類疲勞余暇的游戲、情緒的發散、快樂等,而是「為人類生命及趨向幸福宜有的一種交際方法,使人類得以相聯于同樣的情感之下。
這的確是藝術的一個重要特質,但這只能說明藝術之可以傳達與藝術傳達的目的;重要的是,他厘清了其余心理活動對于藝術涵義的不必要聯系;不過,這猶不足以描摹藝術的形貌,且立論也嫌粗略。讓我們來考察一下,這段話的意思即「藝術是感情的精確傳達,并引發相同感受。他又說道:「區分藝術真偽的唯一標準是它的傳染性。(「藝術論,第十五章)然而,有時我們有些簡單的情緒或浮淺的感受,未始不能透過既有的、俗套的型式清楚傳達。例如「你是我見過最美的女人,設使這句話真是一名男子的心聲,同時,作為對像的女子也感到「我真是他見過最美的女人,此時是否就構成了藝術?如果這對男女的心意都是真誠的,我們可以承認這當中的確帶有某些類似藝術的成份,但真正的藝術則遠較為深刻。我們在前面說過,藝術必須是獨特的、不可取代的,否則便落入現實生活的實用性,而非較高的精神層面。在這一方面,叔本華(ArthurSchopenhauer)有比較深入的發揮:
藝術家當作描寫的目標的藝術對象,從柏拉圖的立意來講,說穿了就是一個理念,再不是別的了。對藝術對象的認識,必須在藝術家的作品以前,而形成為它的根本、它的來源;這個對象不是特殊的事物,不是普通體會的對象,也不是概念--那科學與理性思考的對象。……概念是抽象的、反省的,在概念的領域內它自己完全不能被決定,……理念,或許可以當作概念適切的代表來定義,它是絕對屬于知覺方面的,……只有那把自己超然高舉越過了一切意志活動、一切獨立個體性而達到了純粹認知主體的人,才把它認知(理念)。……藝術作品中體會出來重復出來的理念,只按照每個人自己智能高低的水準,而對他有或多或少的吸引力。
-----------意志與表象的世界--49節
藝術是「理念,但他所說的「理念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據他自己的解釋,「概念是綜合的思維及判斷,像個死板的容器,除了你放進去的,再也不能產生其它什么。「理念則像有機的生命,自己發展,并孕含創造力。模仿者、講究形式的人,從概念來制造他的作品,他們注意到什么是討喜的、感人的,并將之固定在概念中,故其作品是沒有生命的,且無法消化,其雜質總是存在,只能是時代的產物。「天才正為相反,他透過知覺的印像(理念)來轉化所吸收的東西,創造新的出來;最高度的文化熏陶也不致干擾他的創造性、原始性,這樣的藝術可長可久,永遠保有新鮮的吸引力。
例如我們常言的「空、有義。設若杯為「空器,水為「有物;當「空、「有為「概念時,它只是一種相為對待的關系,即空則不有,有不為空;我們以為這已經明朗清楚了,就「概念(這是「物象)而言,是的。「理念(此為「物情)卻不從此見;「杯中無水是「空的「物象,但其「物情則同時包含「空、有;杯中無水固成其「空,但因此「空恰為盛水之因(空才有盛水的可能性),故已具「有性,而若執此「空不令為「有,其與「有同,失去「空性,亦落「有;亦即執「空不使水入,此與「水滿不復得入同,皆為「水并不入,故稱「已有。「有性亦是,如水旋入旋傾,則此杯等如空杯,因其保持「可令水入的狀態;若執「有不令水入,其性又與「空同,「空為水不入,「有則水不得入,二者水皆不入,為同一「物情。是故,以理念而言,「空、有的概念只是對「現象的一種淺薄認識而已,且所有的概念亦都是一種浮淺的「計執。
我們當明白,「概念是死的,是「執著的,它是一種「理性的了別,盡管工夫做到極端的細密,至多能讓我們組織一個「物理式的心理結構,它能助我們初步的掌握物象,但也就是如此了。「理念的看待世界則是「了然對境,可以無入而不自得;可以終日隨緣,終日不動。因為「理念是對物的一種超脫「自我意志的觀察及覺知,它用「世界的意志來看世界,所以能夠盡得其情而無所偏頗;也唯有心靈的「自我意志泯滅凈盡,才得一見「純然的理念。
定論藝術
因此,藝術是一種心靈高度的、純凈的發揮;它是一種對事物超然的感受,一種完全脫離社會觀點、理性思維的觀照;它之所以「獨特,在于斷然去除一切人類習性的沾染,它只是把事物本身,干凈的還給我們而已;它既不在意既成的概念,也不屈從于普遍的誤解。如果我們能感受到純然的藝術(無論是原創或被傳導。就另一個角度來看,感知只能是相類的;在這個意義之下,「感受事實上也正在創作。),這個時刻,我們是清凈無瑕的,是卸去「原罪的;道家的「能嬰兒乎與佛教的「直觀可說是相類的境界。正如華格納(RichardWagner)所言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是「通往天國之鑰。然而,這樣的陳義,是否太高,而自絕于群眾?縱使真是這樣,也是無可奈何的。堪稱「藝術的,原本不多,能達到藝術頂峰的,更是難得一見;這是為什么絕頂的藝術總是不被了解,甚至不能為其時代所認同。只是,我們要說,藝術其實是有程度等差的,絕對純然的藝術可說是絕無僅有,若不是相攘的心靈也無從判斷起;且藝術也不應被賦予「難、易的概念,只能說是心靈如何,便感受如何。一個心靈高渺的人,當他接觸到較近于通俗的藝術時,通常感知到較多的雜質干擾,便不易感動起來;這是因為此藝術純化的程度原本較少。而凡夫日日浸于此類雜質之中,亦不能覺其不妥處,對于其中偶有的數筆超脫處反能認真的咀嚼一番,領略一番,而覺其頗堪玩味。反過來說,一個俗子不意進入藝術殿堂,由于彼此心靈相距太遠,至于完全不能契合,便得入寶山空手回而不自知;這中間的信道是截然不通的,并沒有難易之別。而具此心靈的人則自能領受不盡,亦沒有難易。
事實是這樣的,我們的心靈越能純化、凈化,則達到的藝術境地也就越高;我們的心靈越明澈,我們的直覺就越不受到雜質的干擾,越能讓事物的本相不經扭曲的照入,即是,不受「自我意識的擾亂,例如我們以為玻璃是完全透明的,不知它正造成折射而我們并不自覺,這就是「觀的障礙;此時,我們與外界其實是隔絕的,觀察不清的;當我們越能打破這層層障礙,就越能認清世界;果能徹底破盡此種障蔽,便與萬物打成一片,水融。所以,藝術是什么?藝術就是我們擺脫固有的或被形成的個性(意志)的一種成就。是以,我們且不要過度注意藝術作品的外在面貌,如梵谷(VincentVanGogh)的熾烈,拉斐爾(Rapheal)的靜謐,這當然是感人的或可喜的,且這是他們為人們揭示藝術秘奧與自然真理的方法,我們固然贊嘆這些方法運用得如此高妙,但這還只是意志的一種表象,柏拉圖(Plato)說:「人們應該觀察的,并不是那些被稱之為美的個別對象;而是美。藝術也一樣,一幅畫作,就是一個畫家的心血所寄;就像一個學者的文憑,文憑或許是我們評判的標準,但重點是,所以造成文憑的學識究是那些?這才是價值所在,我們能夠追究出來么?「藝術作品是我們觀察的對象,我們要是能夠觀察到它的「藝術所在,也就是對于我們的心靈做一番洗滌了。
盡管藝術外顯的形貌依著人文發展而時時變動,它卻始終是人類對于洗凈不絕沾染、累積的塵垢所做的努力。
余瀋附筆
二、室內設計中數字藝術的教學特點
數字藝術在室內設計教學中的應用,是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變革。傳統的數字教學包括CAD、PS、3Dmax等軟件在早期數字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時展,它們已經不能滿足今天室內設計教學的要求。更先進的數字教學軟件已經應運而生。當下,我們最常見的參數化設計軟件主要有基于Rhino平臺開發的Grasshopper,還有在Microstation基礎上開發的GenerativeComponents,它們是現在典型的參數化軟件的代表。室內設計中數字藝術教學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改變傳統繪制方式
數字藝術的變革對于藝術設計而言是一次創新,數字技術已成為設計表現的主流方式。室內設計教學練習步驟,先是要求學生對設計意向進行確定,然后利用Grasshopper。Grasshopper這種圖形化的操作界面,這樣做有一個巨大的好處,以圖形化的界面展示可以快速的讓不懂得編程的設計師入手設計。因為人類對于圖像的理解與敏感程度要遠遠高于枯燥的數字和代碼,這樣也使得設計師在與自己創建的設計過程中能夠很好地發揮互動,開拓我們的思維。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它是即時化的參數化設計平臺。所謂即時化就是說在設計師創建設計的過程中,每一步都是可以馬上體現出來的。它不同于腳本代碼,腳本代碼不僅僅需要專業的知識,更需要懂得編程的設計師在編輯完程序之后才能夠預覽我們所想象的空間或者造型。這種虛擬三維空間的教學方法可以快速幫助學生腦補四度空間的概念,但是對室內設計中窄問關系的橫、豎向設計進行思考,尤其是對設計初學者特別容易忘記的豎向空間關系的思考,從而大大減少傳統教學中室內設計練習過程中學生面對一張白紙發呆的現象。
(二)有效提高繪圖效率
數字藝術使得室內設計的視覺表現方法更加豐富,設計的過程變得更加迅速、便捷,設計師的創意可以更好地呈現出來。比如說,GC軟件的核心是一種有邏輯順序感的推導步驟,它所呈現的是一種數據鏈特征的樹狀結構,同GH一樣也具有滿足方案從起始到結束任何階段的修改功能。GC與GH的操作界面,都是由參數之間關聯組成的邏輯,計算機只需要按照設計師預先設計好的邏輯進行計算就可以得到需要的圖形。這些具有一定順序的命令即可以組建成腳本文件,既節省時間,又提高效率,是現代室內設計教學的一大變革。
(三)極具現代感的設計表現手法
數字藝術應用于室內設計教學中,不是要忽略傳統手繪的作用,而是讓它們互相彌補,各取所長,這是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前提。比如,Adobe軟件的使用,使得以往手繪制圖與科技軟件相互結合,改變了以往傳統的畫架上繪圖的模式對稍縱即逝的靈感進行把握和捕捉,因此利用數字軟件進行繪圖,更加高效、便捷、簡潔,可以馬上將所繪圖形打印出來,將其作為基礎框架草圖,在草圖上利用手繪或者是對方案進行修改。這種方法是較為便捷的,而且還可以多次打印,得出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圖。
(四)制造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展示效果
常規工程圖紙是比較冗長而又枯燥的,其視覺展示質量一般。近些年來,室內設計的作品會制作成視覺效果極佳的展板、模型或者多媒體演示文稿,在藝術設計展覽中獲得好評。學生在進行課程設計等作品上重視展示效果,也促進室內設計教學質量水平的提高,學生們更加注重作品的包裝,也使室內設計圖成為更加直觀的作品。相關的數字藝術軟件,比如Rhino、Grasshopper、Revit、AI、3D等,其中一些是平面展示設計的處理軟件,一些是制作窄間立體效果必備的輔助軟件。
三、傳統室內設計教學中的不足
室內設計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及想象能力,按照對象空間的實際情況和使用特點,運用物質技術手段及藝術創立方法,創造出功能合理而又美觀舒適,并且符合使用者生理和心理要求的室內空間環境。隨著現代教育教學體制的改革,傳統室內設計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時期的教學要求。具體而言,傳統室內設計教學中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是削弱學生的創新能力。傳統室內設計教學中學生們更加看重的是手工繪制圖形,包括設計施工圖、效果圖、實體模型等,以此展示其設計方案和設計理念。手工繪制圖形的過程就是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的過程,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空間造型能力和制圖水平。然而手工繪圖需要準備大量工具,繪圖時間長、過程復雜、不易修改、占用課時較多,學生們把大量精力放在畫面的精工細作上,反而忽略了室內環境、物質技術的構思,使得觀察、思考以及創新能力方面成為學生們的弱項。這種教學模式的后果就是把學生的思維限制在繁瑣的繪圖或者模型制作過程中,削弱了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其次是傳統教學與新技術脫節。現階段,信息化時代,新思想、新技術不斷涌現,許多新技術應用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效率,信息技術成為現階段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創新的重要內容。傳統室內設計教學方法都是以教師為中心,把學生作為灌輸對象,或者是教師注重知識經驗的存儲,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新技術應用的研究,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思維更是難以被挖掘。學生對于新技術設計實踐的嘗試較為匱乏。這種教學模式是以教為主的模式,學生們對于信息技術不夠了解,更不用說如何把專業知識和新技術結合在一起,更加無法滿足新時期的社會需求。
四、數字藝術在現代室內設計教學中的應用
(一)數字藝術的應用,使得教學效果變得更加豐富。數字藝術和室內設計教學的融合,簡化了設計程序,解除了手工繪圖對于學生們的束縛,從而使學生們把重點轉移到思維創造方面的培養上。數字軟件能夠根據設計圖紙尺寸要求從而輕松做出精確的模型,而且在后續的編輯制作中,也可以按照設計的需要對模型尺寸進行快捷而又準確的修改。這個過程操作者僅需提供完整的數據和設計理念即可,傳統繪圖程序現在全都由計算機代勞。把數字軟件應用于室內設計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對優秀的室內設計作品進行分析和講解,并且演示制作過程,針對學生的設計方案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指導,從而真正地達到室內設計教學的目的。
(二)數字藝術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學模式的轉變。數字化時代,新技術、新觀念得以在設計教學中應用,促使我們要對教學方法、教學模式進行思考,更加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為主,而通過靈活的數字藝術,可以讓它轉變成以學生研究為主的具有一定互動性的教學新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是教師牽頭,做幫助學生構建設計理念的促進者,而不是以往的知識的灌輸者。教師可以按照室內環境將設計方案的不同需求,在“虛擬空間”中隨意調用各種手段,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行挖掘和利用,使學生的設計理念更加接近當代人對于室內設計的求,從而達到培養適合時代要求、具有創新能力的設計人才的教學目標。
作為我國藝術領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木雕藝術與室內設計的關系源遠流長。木雕藝術促進室內設計的統一,與現代元素相融合,形成多元化發展需求。木雕藝術在現代社會中,更趨向于實用性、私密性以及公共性的發展趨勢,這也為傳統木雕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從而促使它與現代室內設計的融合。
一、傳統木雕藝術與現代室內設計
傳統木雕藝術起源于石器時代,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體現,木雕將一些傳統紋樣或是歷史故事等形式進行意象轉化,用來表達古人的思想,從周朝時期開始,我國古代工匠就開始將傳統木雕藝術運用到室內設計上,其設計思想給我國現代室內設計的應用提供了許多靈感。目前室內木雕藝術的發展大多數還處于傳統藝術的狀態,更多的是一種藝術擺設功能的應用。隨著人們對于傳統藝術的追求以及國家對于傳統藝術的重視,木雕越來越受歡迎。近幾年,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國家經濟政治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民眾開始了解和喜愛傳統文化。在很多居住、休閑、娛樂的室內空間中都會有傳統木雕藝術的體現以及運用。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筑的室內空間,其特色主要體現在建筑室內空間與室外空間交替,并運用木質構件或雕花物件的虛實空間節奏產生的美感上,又體現在利用隔扇、花罩等建筑構件分隔室內空間組織所產生的空間流動美上,不僅能夠借用于現代傳統家具、傳統陳設物品來裝飾室內空間,而且以此來共同塑造傳統室內空間,豐富其傳統文化藝術內涵。現代室內設計雖然不具備像傳統建筑風格中虛實空間相互和諧的節奏形式,但可以通過傳統家具或室內陳設物品來分隔和裝飾室內空間,同樣可以營造動靜統一的設計美感。很多設計大師通過結合現代化的設計手法,將木雕中的各種藝術元素進行提煉和重組,將木雕所蘊含的傳統文化與室內設計形成一種新的文化氛圍,使現代室內設計具有親切感的同時兼具設計感。
二、木雕藝術是室內設計的眼睛
從目前現代室內設計領域的發展以及其表現形式和作用上來看,木雕藝術得到廣泛的應用與開發,說明了木雕藝術在室內設計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一)木雕藝術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應用意義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對于環境較為重視,尤其是室內設計整體格調的布局。將室內整體布局、格調得到統一后才會以此為基礎進行進一步的細化設計,并在設計中求得變化與變通。使得室內設計更具有特色性,同時提升其舒適以及協和度。就因為如此,木雕藝術在室內設計中才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在室內設計整體的應用過程中,木雕藝術可以利用圖案及色彩等,促使室內設計更富有變化與統一。在家居設計方面,設計師首要考慮的是室內整體的協調性,首先將沙發、茶幾、天花板、背景墻、沙發等主要設計部分的風格、樣式等進行統一,在此基礎上進行細節上的變化,木雕藝術與時代元素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促進整體設計的現代感。在現代室內設計中,木雕藝術留下了優秀的圖形遺產。而這些圖形遺產的產生為現代室內設計的應用帶來有效的視覺資源。其次,豐富的題材為現代室內設計提供了廣泛選擇性的空間。同時,木雕藝術的構圖進一步滿足現代設計的形式,給予現代室內設計更多有利的題材,促進整體的發展趨勢。傳統木雕家具和木雕藝術作品在組織分隔裝飾室內空間方面,有著極高的藝術性和裝飾成就,是中國傳統室內裝飾上杰出的藝術成果,至今仍然具備旺盛的生命力。木雕不僅僅需要在本身的表現形式上突出藝術性,在室內設計中更要展現出實用性以及裝飾性的效果。在如今社會中,木雕藝術在現代室內設計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隨著時代的發展,木雕藝術在室內設計中被賦予更多現代化元素,同時也賦予木雕更多的藝術文化內涵。木雕藝術除了對室內實用性有要求之外,也提出個性化與裝飾性的要求。這為木雕藝術在現代室內的發展與生存提供了更多空間,也進一步的說明木雕藝術在室內設計中的審美作用。
(二)滿足與現代元素緊密結合的多元化需求
在室內設計中,木雕藝術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具有較高的變通性以及發展性,與現代元素緊密的結合在一起,與社會時代的審美趨勢緊密結合在一起。在設計風格上需要注重風格的多樣化,與周圍環境的緊密結合,實現其基本的功能性和實用性的前提下,進一步促進木雕藝術的發展。傳統木雕應該根據現實的設計理念和現實需求進行再造,從而可以產生新的設計形式,一方面,可以選用現代化的材料以混搭的形式,將傳統木雕與新型材料結合來體現現代化的設計理念,能夠在滿足室內設計對傳統文化的需求的同時,體現創新的思想,另一方面,可以將木雕和其它的媒介進行組合,搭配色彩和科學技術等媒介,使木雕藝術在現代室內設計中變得更加現代,為室內環境增添鮮活的設計感。[2]室內設計中與現代各種元素相融合的木雕藝術,能夠較為全面的滿足不同階層的人們品位上的追求。及時調整木雕藝術的設計趨勢,與時代元素相融合,為木雕藝術的發展提供廣泛的空間。
(三)結合室內結構,塑造舒適的室內空間
現代室內設計中,人們注重的是實用性,在家居生活以及辦公方面更注重效率使用性。因此,木雕藝術室內設計中應該以室內結構為基礎,合理利用空間。木雕可以利用自身的特點,可以調節大小、寬窄以及樣式來滿足室內設計的需求。在設計中,最常見的是木雕隔斷的應用。傳統建筑室內的靈活分隔主要是以空間隔斷來完成,在傳統室內空間中無論以何種隔斷形式,其共同特征都是通過分隔,使大空間局部化,以滿足各類空間職能的需要,對空間具有一定的組織劃分作用。[3]隔斷是我國傳統室內空間布置和裝飾分隔空間常用方法,常用來分隔室內空間或增加室內空間層次作用。利用木質屏風進行隔斷,可以根據大的空間來進行有效劃分,同時不會影響整體設計的需求。木雕隔斷可以有效的塑造中空間的實用性,滿足現代人家居空間的需求。
三、木雕藝術在室內設計中的發展趨勢
對于現在的室內設計,木雕藝術所發揮的功能與應用越來越多。木雕藝術在室內設計的發展趨勢,包括其空間性和實用性應用、以及私密性空間設計的概念。
(一)更多的應用于室內公共空間
公共空間主要指客廳、餐廳等,成員可以出入的地方,就此為依托進行溝通的環境,這是室內設計中最重要的環節。木雕藝術主要應用在不破壞整體的區域進行有效的劃分,賦予空間更高的立體感,同時美觀也不會受到破壞。為了確保餐廳與客廳風格上的統一,多數會利用門與屏障將客廳與餐廳有效的劃分。現代室內設計注重的是房屋整體的統一,而不是簡單小空間的統一。我國房屋設計客廳與餐廳往往是緊密相連的,將這兩部分視為整體進行統一的構造。利用功能的不同,在設計以及色彩、理念中,更為有效的結合在一起。最大程度的確保整個設計的協調性,增加室內的美觀。
(二)室內空間實用性設計的發展方向
實用性的設計主要包括廚房、衛生間等具有用途的空間設計,有效的保證家具設計符合人們的使用需求。而這部分空間的裝修設計,更具備實用性的特點。在室內設計中,雖說應用型較為重要的,但是確保實用性增強其美觀也是非常重要的。木雕藝術的應用滿足了室內設計格局的統一需求,同時也滿足了人們對于住宅整體審美的需求,提高人們的使用質量。
(三)私密性空間設計概念的應用
所謂的私密性空間主要是指臥室、書房,人們用來休息的地方。這部分的設計往往會根據人們實際的需求以及意愿來進行設計。而木雕藝術在這里主要展現出美觀性與可塑造性的特點。在現代室內設計中,會根據人們不同的格調需求以及使用性的需求、空間色彩的搭配需求,充分的利用木雕藝術來展現,滿足人們對于私密性空間的使用,而私密性空間的設計也成為木雕藝術在室內設計領域中重要的構成。[6]
四、總結
雖然木雕藝術屬于傳統藝術范疇,但是木雕藝術的發展與室內設計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聯性。同時又能與現代因素緊密的聯合在一起,有效的滿足人們對于家居設計的要求。因此,室內設計領域進一步的促進木雕藝術的發展與傳承,為木雕藝術的發展帶來更為廣泛的空間。而室內設計的發展中,木雕藝術將發揮更大的功效,促進整個行業發展,為人們家居生活帶來更多更好的設計。
[參考文獻]
[1]辛藝峰.傳統建筑木雕裝飾的風格特點及其在設計中的應用[J].古代建園林技術,1999:(3).
[2]李翔宇.淺談中國木雕與現代室內設汁[J].長沙民政職業學院學報,2010:2.
[3]馬濤.家居與室內設計中傳統圖案的運用[D].長沙:中南林學院,2003:10-20.
一、關于現代技術和現代審美意識了解
技術是設計的依托和保證。現代科技日新月異,新技術、新材料不斷發展和涌現,再加上有利于快速交流的信息網絡和電腦技術,使我們的設計思想和設計能力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技術發展到了一定程度,“高技術、高情感”就變成一句口號。美國未來學者約翰·奈斯特認為:“高技術和高情感是我用來描述我們怎樣對技術作出反映的一個公式。每當社會采用新技術就必須有人的平衡的反映——那就是高情感——不然的話,這種新技術會受到排斥。高技術越多,高情感越深。”
科學技術是美學觀念的動力,當科技發展之時,也必然導致審美意識的變異。“高技術、高情感”,這就是現代審美意識。現代的審美層次從單一的形式美轉向文化意識,人們更重視藝術風格、文化特色和美學價值的追求以及意境的創造。人們在探索科技的進步的同時,對以往的文化傳統并不是否定和拋棄,而是以強大的內聚力包容了傳統文化所創造的傳統技術、傳統工藝,并在現代設計的基礎上,拓展了包括作為“新傳統”的現代設計在內的幾乎所有的傳統設計和社會文化等內容,使傳統的涵義得到提倡。現代審美意識的發展使現代設計比以往具有更多的立足點和更廣泛的內容。
二、室內裝飾設計的傳統風格與現代技術特征
一個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室內設計必須兼顧傳統和現代,但是有些人往往一提傳統就會理解為復古,一提現代就會理解為照搬西方風格,通過對傳統風格與現代特征的探討,對“中國特色的現代室內設計”將有一個較深刻的理解。
當代哲學家保羅·利庫爾在《歷史與真理》一書中的一段話曾被許多談論全球化問題的學者廣泛引用:全球化的現象,既是人類的一大進步,又起了某種微妙的破壞作用。它破壞了傳統的文化,并由此產生了沖突。我們的感覺是:這種單一的世界文明同時正在對締造了過去偉大文明的文化資源起著消耗和磨蝕的作用。這種沖突表現在它呈現于我們面前一種平庸無奇的文明——在世界各地,人們看到的是同樣的電影、同樣的由宣傳所歪曲的語言。看來似乎人類在“成群”地接近一種消費文化的過程中,也“成群”地停頓在一個次文化的水平上了。于是,我們遇到了一個關鍵問題:為了走向現代化,是否必須拋棄使這個民族得以生存的文化傳統?事實是:每個文化都無法承受及吸收來自現代文明的沖擊。這就是我們的謎:如何復興一個古老的、沉睡的文明,使其參與到全球文明中去。
民族的傳統復興是指經過一段非傳統的歷程之后出現的傳統復興,是以自然的方式從一種形態轉變為另一種形態,應在本體基礎上進行自身進化,灌輸以新鮮的內容。當代的人們常產生一個誤解,把傳統歸結為或者等同于“過去的東西”,認為只有古代的東西才能代表民族性,這是一種將傳統凝固化的觀點。實際上,傳統并不僅代表過去,同時也代表現代和未來。包豪斯的創建人格羅皮烏斯有句名言:“真正的傳統是不斷前進的產物,它的本質是運動,不是靜止的。傳統應該推動人的前進”。因此,對傳統復興的本身不等同于照搬和模仿傳統,“傳統”本身更要求和包含著文化發展中的積累性和繼承性。這樣,傳統在發展中才能流傳和保持,不是原有東西的延續,而是不斷地進行適應新時代的改變和增添的新內容。由此看來,當代人所要找尋的文化傳統,是“古”與“今”的統一,是對現代人仍然產生影響力和支配力的傳統,這種傳統指向未來。只有指向現代和未來的傳統才是有生命力的傳統。發揚傳統的最高境界是,來源于傳統,不似傳統。轉貼因此,傳統和現代這兩個看似矛盾的個體,實質的特征都是一致的,都是建立在反思基礎上,遵循適時變化和發展的本質。而不是把“傳統”和“現代”當作某種形式或風格的“標簽”。傳統與現代的關系是一個在現代化的過程中,民族傳統如何揚棄,如何創建適時性的新文化的問題。生活方式世界化、現代化與文化形式的民族化這兩種趨勢并非矛盾而是密切相連的。中國室內設計專業的室內設計師只要明晰民族傳統與現時代的關系和特征,明確新時期對繼承和革新民族傳統風格的探索依然是中國現代室內設計發展的主流,加之在設計師中產生民族的回歸意識,筆者相信,在全球化的語境中,中國室內設計會有嶄新的明天。
三、室內裝飾設計與現代技術結合的意義
室內裝飾設計是人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產物,本身就代表了一種文化類型。世紀之交,在經濟、科技等全球化趨勢的影響下,文化趨同的問題引起了各國的普遍關注。從過去強調室內設計的藝術或技術屬性,到現代關注“室內設計與文化”的相互關系,體現出一種由文化衍生出的設計樣態不可避免地承擔了表達其文化旨意的任務,同時展現了世界多元化的格局。新世紀,室內創作向文化觀念的轉變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現階段,整體看室內裝飾設計的風格,傳統與現代技術的結合過于生硬,傳統裝飾形式直接的運用,民族性的表達依然處在直白的彰顯時期,只能是一種暫時的過渡。本文旨在探討現代室內裝飾設計的中國風格,室內設計將更多地承載著隱性的文化內涵和不斷進步的現代技術氣息。現代的室內裝飾設計風格,呈現著凝煉的文化傳統精神與現代抽象的思辨形式融合的語境,并且,必將從彰顯走到隱性、含蓄的呈現。
參考文獻:
[1]李惠斌.全球化與公民社會[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鄭時齡.全球化影響下的中國城市與建筑[J].建筑學報,2003.
而在香港的辦公間坐落在維多利亞灣旁的香港藝術中心內,漢朝雕塑、雕像、古董收音機、現當代中國繪畫作品如同被檢閱的士兵,穩當佇立著,靜候對面辦公桌前的主人。
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主人收藏的上海畫家丁乙的格子畫。“這是舊作,溫和、恬淡,不如作者現在的作品色彩那么濃烈,但我還是喜歡這幅作品。”林偉而的徐徐語調,顯出一位典型中產階級的審美觀,溫和、優雅、審慎,恰如他本人與他的設計作品本身。
“藝術品可以使辦公室更加人性化,可以更好地為商業服務。國外很多大公司前廳都排放了與他們文化相吻合的藝術品,當你走進去時,你會感覺到非常親切。”他這樣說。除了在自己的辦公間掛起上海畫家丁乙的作品外,林偉而在會議廳內也掛上了自己的攝影作品,這為每個與他洽談業務的人找到了最自然了解他的捷徑。
在頻繁往來于香港、北京、上海、曼谷自己的分公司時,他逐漸將四地的藝術作品挑選進自己的工作間,一切如同10歲時那樣,那年,他第一次跟隨父母去英國,小林偉而為自己購進了第一件藝術品。此后,藝術如同空氣,融入他的生活,也進入他的每一件室內作品。
和耐克一起成長
1993年是林偉而生命中轉變之年。36歲的他,和幾位設計師共同創立了思聯建筑設計有限公司。這年,耐克也在香港開設了第二家專賣店。畢業于美國最好的建筑大學—康乃爾大學建筑系,在波士頓做過6年注冊建筑師,林偉而的國際化背景獲得耐克公司的青睞,雙方開始了第一次合作。
“我在美國做過6年建筑師,當時回香港沒有考慮住這么久,結果做下來十多年,一直都還不錯。”從1993年起步,自香港開始,林偉而的設計生涯隨著耐克公司在中國、亞太地區的擴張而壯大。廣州、上海、北京、曼谷、名古屋,耐克不同區域的辦事處以及專賣店都有他的影子;1995年到1998年,他設計的耐克曼谷、香港、上海、廣州、北京辦公室屢獲亞太室內設計獎、美國建筑師學會獎、香港設計師學會獎。這些業績和榮譽,樹立了林偉而在業界的地位。
營造辦公人性化氛圍正是林氏設計最有特色的地方。林偉而的父親是馬來西亞拿督,他的童年許多時間在五星級酒店度過,這些人性化的優質服務對他的成長影響很大。他說:“人性化、開放式辦公室設計可以帶來活力,我喜歡將茶水間改造成開放式的咖啡廳,員工工作疲憊時,可以在一起聊天,就像朋友一樣,自然親切。”耐克香港辦事處的閱讀區域用活潑的明黃色調烘托出來,員工還可以坐在榻榻米風格的桌前自由翻閱各種書籍。
林偉而為上海通成推廣公司設計的辦公室是他的代表作。辦公室位于外灘老建筑內,通透寬敞,以現代感十足的開放式玻璃相連接,同時保留了老建筑華麗的細部,設計了酒吧、讀書室、壁爐,員工餐廳內甚至看得見外灘全景。這種近乎奢侈的現代居家環境式的辦公室為他贏得三項大獎,其中包括2002年度亞太區室內設計大賽商業組冠軍。
一次考試經歷讓他的設計理念發生轉變:“我在美國參加建筑師資格考試,時間大概是9個小時。我帶了一個小包去參加考試,而我的鄰桌帶了很多東西,有屏風、椅子、家人的照片等等,把考場當成了自己的家。我當時覺得他很夸張,后來想他是盡量營造一種自己熟悉的氛圍,可以發揮自己的潛能。這一點令我后來的空間設計受益良多。”
藝術血緣
林偉而對現當代中國藝術持有濃厚的興趣,丁乙、薛松、曾凡志的作品他不僅喜歡,還收藏,“我覺得中國藝術開始有自己獨特的理念,中國經濟開始起飛,藝術家也在不停地改變。一個藝術家沒有改變的環境,做不出好的藝術。中國正是出好的藝術作品的年代。”
中國人的陶瓷藝術審美情結
在公元前15世紀的商周時期,中國人發明了瓷器。竟管當時發明的瓷器還處于原始狀態,但畢竟是人類一次重大的發明。它的發明和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一個以瓷器命名的國家---中國和它的人民從此就和陶瓷結下不解之源。從生活日用品、建筑材料到藝術品,陶瓷就與中國人“朝夕相處”。直到今天,陶瓷產品仍在國人生活中環境中無處不有。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能對中國陶瓷品種花色舉出一二;每個中國人的家庭中都有陶瓷產品的使用和陳設。特別是作為陳設的藝術品中陶瓷占有絕對的地位。人們對陶瓷藝術已有幾千年的審美傳統的習慣。現在,室內設計與裝飾中陶瓷自然是人們首選產品之一。
信息時代人們的情感需求
21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是一個科技高度發展的時代。當高科技的發展使科技成為社會的主導因素,人的情感等因素往往被忽略了。未來學家《大趨勢》作者約翰-奈斯比特說:“我們的社會里高技術越多,我們就越希望創造高情感的環境,用技術的軟性一面來平衡硬性的一面。”所以,在高科技發展的同時,必須用情感的力量去取得平衡,即高科技與高情感的平衡。陶瓷這種天然的材料屬性和原始的、手工的帶有情感因素的產品,即是這種情感需求的物化之一。此時陶(瓷)土的質感、手工的痕跡、自然的裝飾變化變成了情感的物化符號。
陶瓷藝術在室內設計中應用趨勢
陶瓷藝術的獨特審美價值
與中國書法、繪畫等藝術一樣,陶瓷也是中國人喜愛的藝術之一。陶瓷在中國具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和輝煌的成就,陶瓷藝術獨特的語言形態,豐富的表現力形成了它獨特的審美價值。從古到今陶瓷藝術一直是人們玩賞收藏的對象。從歷代文人的詩歌詠賦中就能體會出陶瓷藝術的審美價值。唐代顧況的“舒鐵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甌”,孟郊的“蒙茗玉花盡,越甌荷葉空”是對越窯青瓷的贊美;宋代李清照的“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是對景德鎮青白瓷的贊美;坡的“定州花瓷琢紅玉”和范仲淹的“紫玉甌心雪濤起”詩文贊美的是定窯、建窯的醬色釉瓷和黑釉瓷。可以看出陶瓷在中國人心目中一直是審美的對象。
陶瓷材料與室內環境的和諧性
陶瓷是采用天然礦物質原料加工而成的。從屬性上看,它與石灰、水泥、玻璃等相同,都是屬于硅酸鹽系統也都是建筑材料。它與鋼鐵又有制造工藝的相同點,都要經火的燒制與冶煉。“陶冶”一詞就形象的說明二者的關系。另外,陶瓷與木材也有來自天然的相似性,并且陶瓷與木材是中國古代傳統建筑中配合使用最多的材料,是一對絕好的搭檔。因此,陶瓷在室內與其它材料和諧相處,具有很大的應用空間。
二、陶瓷藝術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趨勢
陶瓷藝術與室內設計的關系主要表現在,1,藝術陶瓷與字畫、古玩、綠色植物等作用一樣,一方面,它作為獨立的藝術品形式具有審美的藝術價值;另一方面,它以實用的形式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同時起到室內裝飾和點綴環境的作用。2,作為建筑裝飾材料的瓷磚和衛浴用品,這是室內設計與應用中必不可少的內容。瓷磚、衛浴幾乎是每個家庭中的廚房、衛生間等空間里都要使用的產品。而且現在樓盤戶型已朝大廚房、開放式廚房和多套衛生間方向發展。瓷磚、衛浴產品發展的空間是很大的。同時也形成了競爭激烈的市場。因此,陶瓷產品的藝術設計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從某種意義上講,作為生活者選擇的不是產品本身,而選擇的是設計。
當然,陶瓷產品的設計不僅僅是在造型、款式、花色、工藝等方面,更要在整體空間的組合搭配和營造室內空間的主題、情調、氛圍等方面進行策劃與設計。可以說,誰為顧客想的最多,服務的最周全,誰就是贏家。
陶瓷藝術在室內設計中應用趨勢
下面結合室內(家居)設計趨勢和流行風格,概括歸納瓷磚衛浴設計方向及在室內設計的應用趨勢。
建筑衛生陶瓷產品的藝術化
當下,產品與藝術品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無論是建筑設計、室內設計、工業產品設計,如汽車、家電、服裝、家具、燈具等都呈現一種藝術化的設計趨勢。瓷磚衛浴設計也不例外。德國青蛙設計公司創始人艾斯格林說:“設計的目的是創造更為人性化的環境,我的目標一直是將主流產品作為藝術來設計。”把產品當作藝術來設計是20世紀末以來的設計的主流趨勢,也是未來設計的發展方向之一。后現代主義設計,實際上是現代設計發生的轉向,它轉向藝術,轉向感覺和個性化。產品的藝術化是設計發展的最終方向。
建筑衛生陶瓷在實現物質功能外,應在審美功能上下功夫。特別是在目前產品“質同化”時期,產品的突破點、利潤提升的切入點只有放在藝術化設計上。且人們在選擇產品(商品)過程中,對產品的外觀、款式、花色已作為重要的選擇依據。瓷磚衛浴產品設計除遵循自身產品設計規律外,應參考借鑒中國傳統陶瓷藝術的設計手法、裝飾手法;參考借鑒現代國外陶藝創作表現手段;參考借鑒其他藝術的造型設計和創意思路。走出一條藝術化設計之路。
從目前各種主題的精裝房出售和家居各種流行風格的設計趨勢看,瓷磚衛浴產品設計要與室內設計潮流和趨勢相吻合。要從整體風格著眼,從具體產品入手。其實,室內設計風格的體現,很大程度上依*室內空間中具體材料和產品藝術化、風格化作為基礎。換句話說,只有具有表現某一風格的設計素材、設計元素,才有創造出室內空間某一風格的可能。
陶瓷與室內其他裝飾設計的整體化
室內空間是由諸多材料組成的,室內設計也同樣需要諸多設計元素,陶瓷產品是諸多材料或元素之一。在一個整體空間里,各種材料和元素相互之間要有聯系,要在整體風格上統一。室內設計風格的形成其實就是各種材料各種元素所形成的統一風格。室內設計師的作用就是策劃、設計這一空間的主題和風格,并找到體現這一主題和風格的元素,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有機的組合搭配實現設計意圖和效果。因此,陶瓷產品設計不是孤立的,更不是閉門造車。要在設計前考慮與其他相關材料的協調性和風格的統一。如新古典主義設計風格的空間中,陶瓷產品上的設計元素要與仿古壁紙,傳統圖案的窗簾、布藝,古典家具、燈具,老式花色地毯等相關產品的設計元素有聯系風格要統一。即形成陶瓷與室內其他裝飾設計的整體化。
建筑陶瓷與衛生陶瓷設計的一體化
目前,瓷磚與衛浴產品分別在不同的企業生產,即使一個企業集團擁有這兩類產品的生產,也是分開生產,各設計各的。致使企業設計開發的品種繁多、市場花色繁多,產品之間孤立缺乏聯系。在衛生間這個空間中瓷磚和衛浴好像孿生連體姊妹,形影不離。且它們占據衛生間除天花以外的所有空間。因此,兩者在設計上的聯系和風格上的統一是非常重要的。
在生產環節中,企業之間應建立動態的設計聯盟;在終端的營銷環節中,企業之間應建立動態的戰略聯盟。這是21世紀所倡導的“敏捷制造”理論具體的體現。因為,當今的世界已經是一個全球化的市場,任何一家企業已無能力完全壟斷市場,并且許多情況下一家企業難以具備滿足市場機遇的條件。通過動態聯盟,幾家企業利用各自的特長,共同利用市場機遇,合理利用資源,快速響應產品的客戶化需求,達到共同盈利的聯盟策略。
在動態聯盟策略下,企業之間以項目結成動態的設計聯盟,就此項目進行整體設計形成整體的統一的設計風格,并分別在各自企業落實在產品上;終端市場結成營銷聯盟,實行整體風格的“捆綁銷售”(套餐式銷售)。這樣,企業通過動態聯盟實現市場的占有率,達到雙贏。
積木式拼圖式的組合化設計
20世紀是物質極為豐富的時代,也是機械化、批量化為特點的生產方式的工業化時代。21世紀人們進入一個以自我為中心以個性化為特征的時代,同時形成了一個以小批量生產加工和個性化設計生產為特征的消費時代。可以說21世紀也是一個高情感需求的時代。因此,個性化設計與消費,小批量加工生產的方式即將到來。人們情感的需求通過個性化的設計和小批量甚至單件產品的提供得到滿足。
現今,城市里的人們都住著相同樣式、相同面積的商品房,如高層塔樓和小高層板樓的商品房戶型一樣,結構一樣,很難設計出個性化的空間。采用“敏捷制造”方式,以市場為導向、可按市場需求的任意批量、而且靈活快速地制造產品。“多品種變批量”的精益生產,是21世紀產品設計與生產的一種新型制造方式。陶瓷產品就可以利用機械化標準化所形成的經濟優勢,為大量生產的各種部件加上巧妙的,多樣的組合來變換設計,就可以實現個性產品的生產和對應生活多樣化的需求。特別是瓷磚,有效采用不同的尺寸、色澤、圖案、肌理、質感的磚,設計出多種組合方式的變化,如同積木、拼圖一樣構成可以適應各種生活形態、環境空間的多樣化產品。這種有充分的彈性發展空間和組合結構的設計概念,是未來建衛陶瓷設計的發展方向,也是室內設計應用的發展方向。
陶瓷的藝術化與科技化的統一與整合
傳統木雕作為一種民族文化的表現形式,蘊含了許多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應用于室內設計方面主要是門窗雕花,小飾文玩一類。古時木雕作為室內設計的一種,常用于表現吉祥如意,希望審美美好的祝福方面。時至今日,傳統木雕已經成為中國室內設計的特色,蘊含了中華民族的特色,成為一種設計類型。近年來,隨著西方室內裝飾的觀念逐漸擴散,很多人受到影響,認為木雕藝術已經不適合現代的室內設計,其繁瑣的工藝和復雜的種類很難融入到快節奏的現代工作中。但是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除了物質需求,更多的追求精神上慰藉,慢慢開始享受藝術生活。在室內裝飾中,木雕藝術作為一種延綿至今的傳統工藝,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更加受到人們的青睞。
二、傳統木雕藝術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1、墻面背景
室內設計中,墻面裝飾是一大類,往往能夠體現室內設計的風格。在明清時期達到頂峰,包括墻上布景,門窗雕花等,重在增添環境空間的視覺效應。無論是現代簡練,古典繁復,還是傳統書香,鄉村質樸,木雕都能作為合適的選擇烘托出整體的風格,凸顯和強調室內環境的風格特色[1]。若是重在磅礴大氣的公司大廳,則會使用恢宏大氣的木雕花板。根據公司的風格偏向,可在木雕上雕刻特定的藝術文字,也可描繪歷史典故或者花鳥人神。烘托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氣勢。若是在居民小家,則可在門窗上鏤空設計一定的木雕花紋,溫馨典雅,既有小家的團圓,又能體現主人的審美品位。
2、木雕小品
木雕小品原指民間收藏的一些木雕制成的文房用具和案頭工藝,多是裝飾之用。現代室內設計中,木雕小品也包括邊角細致之處的微設計。在完成室內設計的大方向設計后,設計的風格已經確定,這時候,大型的墻面設計已經完成。但是,僅靠墻面和門窗,只是頂起了風格的架子,尚需添加細微的裝飾,豐富室內裝飾。現代室內相比古時,多了許多細小的設計,例如墻上的掛釘,電線插座,照明燈飾。木雕的小飾具有小品可放在手上把玩的特色,也具備了相當的實用性。例如現代的燈飾大多是在房頂上,燈管光禿禿非常影響室內設計的整體風格,可根據室內設計的風格,在燈飾周圍安裝木雕,繪制和室內風格相同的圖案,讓現代的燈具恰如其分地融入古風的木雕中。
3、木雕家具
木雕家具,又是室內設計中木雕藝術的一大表現領域。在家具上,木雕藝術具備非常廣泛的應用范圍,從大型的床具櫥柜,到小件的茶杯廚具,木雕工藝都能顯示出細節的美麗。在大件的家具上,木床雕花一直是重中之重,即使不是以木雕藝術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室內設計,在床具上也會應用木雕作為裝飾,可見木雕在床具方面的重要性。中國自古重視小家的和諧,所以床具上的木雕通常雕刻具有合家意味的福壽圖案,或者鴛鴦雙蝶之類祝福夫妻和睦的圖案。小件家具上,室內設計通常重視桌椅一塊。以桌子為中心,數把椅子或者現代的沙發,在貼合整體風格之后,又自成一塊體系。桌椅根據用途也會有不同的木雕工藝,或大氣,或溫馨,都可以搭配。
三、傳統木雕藝術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原則
1、渾然一體,變化多端
室內設計中,風格的整體統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有整體性才能夠凸顯個性的風格,才能讓人一眼看上去就能明白想要表達的意思。室內設計中無論是大件的裝飾還是小件的小品,都要為整體的風格服務[3]。在木雕工藝上,就不僅僅是圖案的統一,還要注意色彩明暗的變化,在整體上面能夠渾然一體。除了整體,也要富有變化,不然就是死板的一塊平面圖案,室內設計也需要重視實體出來后視覺上從任何角度都能成為風格一致。這就是在整體風格下的區別,可以在色彩,構成,圖案上分成幾塊小區。例如從紅到橙到黃的顏色過渡,搭配家具的圖案,達到烘托出整體的效果。
2、融入現代元素,滿足多元需求
因為現代社會的變化較快,室內設計也要滿足現代生活中的多元化需求,所以在應用木雕作為室內設計的元素時,需要注意和環境結合,不能讓木雕成為華而不實的裝飾[4]。偏向于簡潔的辦公室環境中,就要選用色彩單純,圖案簡單時尚的木雕作為裝飾。照顧到辦公室環境的實用性較強,可刪減一些裝飾性的木雕,多以邊角浮雕為主,既能顯示房間的風格,也不妨礙使用。
3、調整結構,適應空間需求
1.商業性與文化性的辨證統一
室內藝術設計往往具有兩方面的內涵:商業性與人文性。商業性體現了室內設計必須具備深厚的社會與經濟基礎,是商業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也反映了消費者與市場相互作用的結果。人文性體現了設計以人為本的理念,傳播著一種文化和精神,它是建筑與人之間的無形紐帶,在商品經濟社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室內藝術設計的歷史發展過程,不僅是藝術設計與科學技術發展的結果,還是特定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發展的歷史現象,是社會需求和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標志,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科學技術始終是生產力發展的代表。在思想多元化、信息產業化,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高度發展今天,各種行業、產業趨于飽和,人們對室內藝術設計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室內藝術設計的目的并不是室內本身,而是通過設計,運用空間規劃、平面布置、人體工程學、建筑物理等專業知識,營造一個富有藝術感染力和藝術個性的環境。通過這一環境展現給觀眾,力求使觀眾接受設計者計劃傳達的信息。可以這樣說,商業化的需求促使室內藝術設計的發展,適應了市場經濟的需求。因此,現代室內藝術設計是建立在高度繁榮的商品經濟和充分發達的現代科學技術基礎之上的一門跨學科的藝術設計專業。
2.商業文化對室內設計的影響
商業文化下的當代室內設計中人們往往喜歡將許多物質化的信息展現在室內空間之中如旅行中的紀念品,購買的藝術品、古董,家人的照片,乃至有特色的家具等,這些信息傳達出主人生活的幸福、美滿。這種具有物質化表現的幸福觀與傳統幸福觀比較是有區別的,在傳統文化意識中,人們的傳統幸福觀是家庭、子女、工作、健康等方面的平安、順利,當這幾方面達到了心里的目標之時,人們則會感到十分幸福。但在當代社會,幸福觀念不在僅僅是個人為實現自身追求的一種傾向。當代社會人與人之間幾乎不再有貴族與平民的先天差別,地主與傭人也不再是社會的階層特征。因而從階級、倫理中解放出來的人開始大規模式地向所謂“幸福”發起沖鋒,這就造成了一種耐人尋味的后果。這種幸福導致人們不斷地追求物質以表現出“幸福的樣子”。對于室內設計的消費也不知不覺地成為這種幸福追求中的重要表現。接下來,再讓我們了解一下在商業文化中表現十分活躍的因素:享樂。當前,我們的日常生活正在被享樂事件包圍著,電視劇有“戲說乾隆”,娛樂節目有“歡樂中國行”、“超級女聲”,書架上有各種流行書、旅游指南、娛樂大全,各地區有名目繁多的節慶,還有大量的娛樂場所、KVT、時尚酒吧……,似乎享樂的氣氛、享樂的名義成了生活的主旋律。在商業文化中人們對于娛樂、享受的觀念似乎正變得理所應當。在傳統的社會生活中,人們以追求高尚的品格、辛勤的工作為生活的真諦,現在情況變化了,人們不再以享樂為羞恥而是積極地投身到享樂之中,而商業文化下的當代室內設計作為一種消費行為則是拉動經濟的重要環節。
3.商業文化背景下室內設計的“大眾化”表現
從文化的傳統層面來認識,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其歷史上遺存下來的室內設計作品不乏經典之作。比如西方的神廟、哥特式教堂、拜占庭的教堂、巴洛克和洛可可式的宮殿、近代的包豪斯校舍等等;而在東方特別是中國則有廟宇、皇宮,不同地域特征的民居,還有建國后十大建筑的內部設計都可稱其為經典。這些室內設計經典之作被認為是人類文化的重要表現。從傳統審美的層面來認識,必須強調審美歷程中的精神需求,確定審美必須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有知識、有教養方可進行。但在商業文化語境之中的時候,大眾文化廣泛的漫延開來。人們看到了審美與文化的另一個層面,審美不再專注于令人敬畏的高雅層面。人們開始學會放松自己、娛樂自己、用各種方式來使高度緊張的神經松弛下來,因而產生快樂的體驗。因此當代室內設計不再那么嚴肅了,不再一味強調使命感與意義,它好像不在乎被人們評價成什么,關鍵是令人愉快。這時候創作的目的可能不在是為了留下經典之作,而是自由自在的快樂主義。
在歷史上看眾多經典建筑與室內空間大多是在權力階層的控制下創造的,它們必須適應權力階層的政治需求,如果違背了權力階層的意志,這種作品是很難留傳下來。歷史上保留下來的許多經典遺跡在很大程度上是與權力有關的。另外經典的產生與所謂精英的反復評價與理論描述、分析有關系,在精英們的贊美之中人們不得不認同經典就是這樣的。其次我們還可以看到一部分開始被認為是洪水猛獸的設計經過時間的洗禮和認識的變革之后而成為經典,比如法國巴黎的艾菲爾鐵塔,在建造的初期艾菲爾本人飽受攻擊,但后來艾菲爾鐵塔成為了巴黎的標志。可見社會認識層面的不斷變化也可以催生出諸多經典。現代主義設計潮流初期的精英們的目的是想創造一種為大眾服務的設計潮流,但是由于自身的認識仍然是精英化的思想,他們把自己看作是救世主一樣的人物,只有他們才能解決20世紀初期在工業生產大幅進步后的人們生活問題,因此他們的努力最終并沒有真正走進大眾,這多多少少與他們的精英思維有些關系,他們太熱衷于教導人們去相信他們,正如柯布西耶曾在作1923年發表文章中說:“藝術不是一種大眾的東西,藝術不是一種基本的精神食糧……藝術最具其傲慢的本質。”
參考文獻
[1] [德]沃爾夫岡?韋爾施著,陸揚張巖冰譯,重構美學,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
[2] 王受之著,世界現代建筑史,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