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2 17:49:0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圍繞“獨具匠心的端午節”這個主題,從“為什么要過端午節?”“端午節有哪些風俗習慣?”“你想怎樣過端午節?”這三個部分入手,為學生提供研究方向,讓學生成為實踐活動的主角,引導學生人人動手,個個參與,自主探究,培養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協作能力。研究目標可歸納為: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節由來和風俗習慣時,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
1、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通過調查詢問、網上瀏覽等方法搜集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及一些有趣的風俗習慣,如:了解人們為什么要過端午?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人們為什么要給小孩子掛香包、戴手鏈和五彩線等有關情況。讓學生感受到過節的快樂。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再暢想一下“我想怎樣過端午節?”
2、引導學生搜集有關端午節的詩歌,進一步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和端午節的一些風俗習慣,在此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嘗試寫一寫有關端午節的詩歌。
3、引導學生嘗試設計“怎樣過一個獨具匠心的端午節”?
四、課題實施的步驟
1、提出問題
(1)你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關于端午節有哪些傳說?
(2)在我們這兒過端午節有哪些有趣的風俗習慣呢?你知道哪些有關端午節的詩歌呢?
(3)你打算怎樣度過今年的端午節呢?
這些問題的設計都是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教師只是為他們創設了問題的情境,為學生提供了研究方向,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情趣、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去探究。
2、探索與展開
(1)組織調查
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設一個小組長,由組長組織調查了解有關部門端午節的知識,并把這些知識整理成文,選派代表在全班進行交在調查過程中是通過什么渠道調查的,碰到了那些困難,是怎樣解決的,通過這次活動,你有什么感受和啟發?
(2)網上閱讀
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上網瀏覽,查閱一些地方過端午節的習俗,并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記錄下來。
(3)協作交流
為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可以提議學生相互協作,學會自己想學會的一些風俗習慣的做法。例如:編手鏈、包粽子、折葫蘆等。
3、應用與深化
端午節的計劃1
一、活動背景:
夏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之轉音也。"過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來的習慣。端午節同時是一個可以和親友團聚一起度過的節日,端午節也可以舉行許多活動,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一個十分盛行的節日。
二、活動主題:
我的端午,我做主,給自己一個端午節最棒的禮物
三、活動日期:
6月20日,也就是農歷五月初四。
四、活動地點:
貴州大學北區中山園
五、活動目的: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通過端午節來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意義。端午節的來源之一是紀念屈原,我們也要通過端午節來懷念屈原--這位可歌可敬的愛國詩人。同時通過此次活動讓中心成員增進感情,讓貴大的兄弟姐妹們(尤其是不能回家和家人一起過端午節的人)感受到節日氣氛,和家的氣息。讓每一個參加活動的人過一個難忘,有意義的溫暖節日。
六、活動內容:
1. 了解端午節的由來(用展板展示于活動場地)(1)端午節的來歷;(2)端午節的節日意義;(3)全國各地或國外的端午節習俗;2、包粽子材料:糯米、去皮綠豆、肉粹、粽葉、粽繩。
方法:
(1)、 將粽葉折成漏斗形(2)、在漏斗形的粽葉里放入適量的糯米、去皮綠豆以及肉粹。
(3)、 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粽葉的兩邊把那個比較長的粽葉向糯米這邊壓成一個三角形。
(4)、 將粽葉包好后用準備好的繩子把它綁緊。
(5)、 蒸煮。
具體流程:
(1)前期準備:聯系或委會,借來鍋和爐子,并準備好包粽子所需材料;(2)參加的同學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有序的到包粽子場地自己包粽子,每個人只限一個。(此環節進行包粽子大賽,每組10人,包得最快而且可以煮的獲勝,有獎品,考慮工作人員人數有限,每次限3--5組一起);(3)包好粽子后到登記臺登記,寫下粽子主人的名(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自己想送的人),留下聯系方式(便于煮好粽子后聯系相關人員到現場取);(4)統一在下午特定時間段來取自己的粽子。
七、注意事項
1、端午節所需資料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2、為確保活動順利有序的進行,活動前作好分區(登記區、操作區、展覽區、取物區);
3、登記時要注意,將名和粽子固定在一起時要注意:
(1)名不能弄混;(2)名固定的方式,最好用長線把名綁定在粽子上,煮的時候名剩在鍋外面,不能沾水。
4、取粽子時人可能比較多,容易混亂,將粽子按主人名進行分類,按漢語拼音排序(a區、b區、c區........),組織人員到相應區域領取;
5、參與人員不限。
端午節的計劃2
活動主題:“青年置業——小戶型當家”華商報看房團暨濃情端午?“粽”享未來
活動時間:20__年6月15日
活動對象:華商報報名客戶(200人左右,分為兩批)
現場來訪客戶
前期來訪來電客戶(置業顧問回訪邀請)
活動內容
(一)線上部分:(華商報宣傳)
1、活動前期的新聞預報和參與讀者的咨詢、報名;
2、6月10日的特刊釋放,主要內容包括關于小戶型的新聞報道和房地產開發企業小戶型展示的形象廣告;
(二)線下部分:(華商報北線看房直通車)
組織讀者參與專門針對小戶型的看樓直通車活動;
(三)現場活動:(濃情端午?“粽”享未來)
目的:以端午節為噱頭,結合華商報看房團的到場,通過現場客戶參與性小活動,并以贈送小禮品形式給客戶利益點,使看房團及來訪客戶愿意長時間停留在銷售中心,營造現場銷售氣氛。
形式:
1、華商報看房團客戶及端午期間來訪客戶在銷售中心登記個人信息,即可領取端午節精美禮品一份(如粽子等);
2、購買端午荷包制作材料,邀請荷包制作老師,現場給客戶制作荷包,客戶更可親手DIY端午小荷包。
3、外場接待,在邀請荷包制作老師現場教客戶DIY荷包的同時,做茶藝表演,同時會有演繹四人組配合表演現場彈奏古典音樂,讓客戶親身體驗高雅的茶文化,品評幽香茶味。
4、現場提供冷飲、冰激凌、爆米花,給客戶帶來涼爽夏季的感覺。
5、在沃爾瑪超市門口請2個環保大使派發環保袋,環保袋內裝MAX未來宣傳資料樹立MAX未來節能環保樓盤的公眾形象。
端午節的計劃3
一、活動背景:
讓學生充分了解各地在端午節里各種各樣的風俗習慣,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了解這節日的淵源,形成,民間各種不同的慶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載的中國所獨有的文化內涵,以此來體驗的意義;體會班級就是一個大家庭,人人都是班級大家庭的成員,應該相互關心,相互愛護;增強學生愛父母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同時通過這次活動,使學生初步理解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核,真正了解節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幫助青少年增強科學節日文化理念,弘揚創新節日文化,讓節日真正給我們帶來快樂與幸福。
二、活動目的:
1. 初步了解端午節的名稱、起源及節日風俗習慣。
2. 通過了解家鄉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體會家庭歡樂、生活甜美的幸福。
3.通過對節日的了解使學生感受中國文化的特點。
4.培養學生搜集,整理,比較,分析和運用資料的能力以及語言概括和表達能力。
三、活動時間:端午節前兩天
四、活動準備:
1、將學生分為4組,分課題收集世界各地端午節的節日和風俗習慣,以及端午的相關資料。
五、活動方案
第一階段:活動準備
一、搜集有關端午節的名稱、由來、端午節的傳說故事等等。
二、調查訪問身邊的長輩,了解家鄉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三、端午節故事演講。
第二階段:以班會形式進入活動
一、情境導入
激情朗誦有關端午節詩歌
二、進入活動主題,交流感悟
第一主題:話說端午
第二主題:端午實踐活動
三、討論端午節活動方案
四、小結
隊員們了解了那么多關于端午節的知識,又為過今年的端午節出了那么多好主意,雖然大家采用各種各樣的形式來慶祝這個傳統佳節,但每個人心中有個共同的最美好、最傳統的愿望,那就是: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端陽處處祥。祝福親愛的朋友端午節快樂!
老師感到好開心!最后,我提前祝大家端午快樂!
第三階段:拓展,延伸。
通過今天的活動,我們初步了解端午節的名稱、起源及節日風俗習慣,欣賞吟誦了有關端午的詩詞。今后我們還要進一步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你想研究些什么?
(分4個活動小組)
1、端午的風俗習慣。
2、端午的傳說和故事。
3、關于端午的詩詞。
4、關于端午的食品。
六、實施策略
學校傳統節日活動策劃(端午節)一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幼兒園設計并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現將端午節期間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系列活動方案制定如下:
[活動目標]
1. 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于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 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活動內容]
(一)知識分享
1. 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 欣賞端午節傳說中有關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二)學習端午節的兒歌。
(三)動手操作
各班開展包粽子,制作荷包、編制五彩線等活動。
(四)區角創設:
1. 科學角: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荷包(香袋)。
2. 美工角:放臵制作荷包、五彩線、和制作粽子的材料。張貼賽龍舟的圖片,屈原的圖片等。
3. 閱讀角: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字條,讓幼兒認讀。
(五)家長工作:
1. 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 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荷包)、咸鴨蛋等過節物品。
3. 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4. 參加班級的包粽子等活動。
[活動過程及時間安排]
(一)活動準備工作
1. XX月XX日(周X)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 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荷包)、咸鴨蛋等過節物品。
3. 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事先準備好通知條,發給家長)
(二)xx月xx日—xx日區角創設。
(三)xx月xx日知識學習:
1. 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 欣賞端午節傳說中有關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四)xx月xx日,學前班包粽子,大班做荷包,中班折荷包,小班編五彩線。
(五)xx月xx日,品嘗粽子,掛荷包,帶五彩線,學習兒歌。
附:家長通知條、兒歌資料、活動教案、溫馨提示。
尊敬的各位家長你們好:
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即將來臨:為了增進小朋友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習俗,從小培養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感,請各位家長:首先跟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其次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荷包)、咸鴨蛋、五彩線等過節物品。感受節日氣氛。第三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謝謝家長的配合,并提前祝愿小朋友、家長端午節快樂!
xx幼兒園
20xx年x月x日
學校傳統節日活動策劃(端午節)二
活動四:折紙粽
主要涉及領域:藝術
【活動目標】
1、探索折紙粽的方法,嘗試用長條紙通過反復折疊的方法制作粽子。
2、在共同布置環境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感受濃濃的節日氛圍。
【活動準備】
1、各色長條紙若干。
2、已經折好的大紙粽。
3、折紙粽步驟圖。
【活動過程】
1、觀察大紙粽,激發折紙粽的興趣。
2、探索折紙粽的方法。 (1)猜測紙粽的制作方法。 (2)展開紙粽,觀察折痕,討論折紙粽的方法。 (3)借助步驟圖,整理折紙粽的經驗。
3、折疊紙粽。(引導幼兒在遇到困難時,通過看圖示、觀察小朋友制作等方法來幫助解決問題。)
4、將幼兒制作的紙粽用針、線串在一起,布置環境,體驗成功的快樂。
學校傳統節日活動策劃(端午節)三
一、活動背景
讓學生充分了解各地在端午節里各種各樣的風俗習慣,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了解這節日的淵源,形成,民間各種不同的慶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載的中國所獨有的文化內涵,以此來體驗的意義;體會班級就是一個大家庭,人人都是班級大家庭的成員,應該相互關心,相互愛護;增強學生愛父母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同時通過這次活動,使學生初步理解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核,真正了解節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幫助青少年增強科學節日文化理念,弘揚創新節日文化,讓節日真正給我們帶來快樂與幸福。
二、活動目的
1. 初步了解端午節的名稱、起源及節日風俗習慣。
2. 通過了解家鄉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體會家庭歡樂、生活甜美的幸福。
3.通過對節日的了解使學生感受中國文化的特點。
4.培養學生搜集,整理,比較,分析和運用資料的能力以及語言概括和表達能力。
三、活動時間
端午節前兩天
四、活動準備
1、將學生分為4組,分課題收集世界各地端午節的節日和風俗習慣,以及端午的相關資料。
五、活動方案
第一階段:活動準備
1、搜集有關端午節的名稱、由來、端午節的傳說故事等等。
2、調查訪問身邊的長輩,了解家鄉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3、端午節故事演講。
第二階段:以班會形式進入活動
1、情境導入
激情朗誦有關端午節詩歌
2、進入活動主題,交流感悟
第一主題:話說端午
1、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2、端午節的傳說與民間故事
3、端午詩詞佳句知多少
第二主題:端午實踐活動
粽子、香袋
1、感受粽子的香甜和香袋的美。
2、學習用折紙做的五彩粽。
3、體驗勞動和分享的樂趣。
4、設計別致、精美的粽子。隊員們每年是怎樣過端午的呢?(隊員講出各種賀端午的民俗活動)
引出——賽龍舟,端午食粽。
5、舉辦食粽宴
師:端午節,為什么要和家人一起粽子?往年你和誰一起吃?
師:你吃的粽子是買的呢,還是別人送的?誰送的?(是買的,也有送的;是媽媽送給奶奶的,也有小姨送姥姥的……)
師:為什么要送粽子?
A、師給隊員送粽子并送上祝福的話;粽子該是投入大海的,因為你的胸懷像大海一樣的寬廣,別忘了給自己投一個粽子!祝端午節快樂!
B、隊員相互送粽子;
C、鼓勵那些不愿意把自己的粽子送給同學的隊員,將自己的愛心和祝福送給隊員。
吃粽子(大家一起吃粽子,體驗班級大家庭的溫暖和團圓,一邊聽輔導員講故事)
師:端午節在我們中國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節。
六、討論端午節活動方案
1、端午節就要到了,你們有什么想法嗎?談談今年打算怎么過端午節。
2、隊員之間交流。
七、小結
隊員們了解了那么多關于端午節的知識,又為過今年的端午節出了那么多好主意,雖然大家采用各種各樣的形式來慶祝這個傳統佳節,但每個人心中有個共同的最美好、最傳統的愿望,那就是: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端陽處處祥。祝福親愛的朋友端午節快樂!
老師感到好開心!最后,我提前祝大家端午快樂!
第三階段:拓展,延伸。
通過今天的活動,我們初步了解端午節的名稱、起源及節日風俗習慣,欣賞吟誦了有關端午的詩詞。今后我們還要進一步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你想研究些什么?
(分4個活動小組)
1、端午的風俗習慣。
2、端午的傳說和故事。
3、關于端午的詩詞。
4、關于端午的食品。
八、實施策略
這次活動的實施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活動準備,搜集有關端午節的名稱、由來、端午節的傳說故事;調查訪問身邊的長輩,了解家鄉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活動的節目,端午故事演講等等。第二階段,以班會形式進行“五月五,是端午。吃粽子,看龍舟。齊歡聚,賀佳節”的班會活動。第三階段,拓展,延伸,進一步研究端午的風俗習慣,傳說故事等,在此基礎上擴大研究范圍,可研究關于,端午的詩詞,端午的食品等,使學生理解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核,真正了解節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幫助學生增強科學節日文化理念,弘揚創新節日文化,讓節日真正給隊員帶來快樂與幸福。
吃完早飯,我和媽媽就高高興興地出門去了。我發現家家戶戶門前都放著艾葉和菖蒲。我問媽媽:“艾葉和菖蒲是干什么的?”媽媽說:“因為艾葉和菖蒲能發出一種香氣,可以用來驅蟲和避邪。”“媽媽,端午節還有什么風俗習慣?”“端午節還有賽龍舟這樣的風俗。賽龍舟也是與屈原有關。因為楚國人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后來為了紀念屈原,就把賽龍舟也作為了風俗習慣,流傳至今。”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已經擁有2000多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中國的端午節至少在公元4世紀就已傳到日本,經過千百年來日本文化的沉淀、改變,無論是意義還是風俗,已經與中國的端午節相差甚遠。本文通過對中日兩國端午節風俗的比較,總結出兩國端午節風俗的異同,并簡單分析其成因。
一、中國的端午節
1、端午節的起源
中國的端午節始于春秋戰國時期,其起源分為:“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孝女曹娥說”等幾種。其中比較為中國百姓所接受的是“紀念屈原說”,現了人民對于這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滿腔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氣節的緬懷之情。大家懷著對屈原的無限崇敬與追念,將端午節這個節日發揚光大。
2、端午節的風俗
據相關考證,中國的端午節最早起源于南方,逐漸傳到北方后,亦得到了北方人民的喜愛與重視。由于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端午節的習俗并不完全相同,但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1)掛艾葉,驅毒辟邪。艾葉,又名艾草、艾蒿。由于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精油,所以能產生特殊的芳香,可以驅蚊驅蠅,凈化空氣。并且中醫經常以艾蒿入藥,可以理氣血、暖子宮、祛濕寒。因此,每到端午,家家戶戶均在門上懸掛艾葉,用以驅毒辟邪,這一風俗至今仍然被完好的保留了下來。
(2)吃粽子,祈愿安康。“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 民謠。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除此之外,在長江流域地區,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極為盛行。古語曾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還用來治皮膚病。在沒有碘酒之類消毒劑的古代,用雄黃泡酒,可以祛毒解癢。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涂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健康長大。
(3)賽龍舟,追思先哲。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現在,賽龍舟不單單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二、日本的端午節
1、 端午節的起源
端午節傳入日本的確切時間已無從考證,但可以確定的是,端午節是由遣唐使傳回日本的。由于當時的遣唐使多是富家子弟,因此一開始端午節在日本是帶有貴族氣息的節日。進入江戶時代后,才逐漸演變成了大眾化的節日。由于明治維新,日本廢除了舊歷,改用公歷,因此在日本,端午節也由原來的農歷五月初五,變成了現在的公歷5月5日。
2、端午節的風俗
日本端午節的習俗由傳入之初,經過千百年的文化浸染,已經發生了很多改變,其風俗習慣與表現形式有以下幾種:
(1)在門口插艾葉和菖蒲,預防火災。在中國,艾葉是用來驅毒驅蟲被懸掛于門眉。而在日本,由于房屋多為木質結構,因此插艾葉和菖蒲這一習俗就被賦予了新的含義―預防火災。
(2)喝菖蒲酒,洗菖蒲浴。由于日本在端午節時期進入了梅雨季節,氣候異常悶熱潮濕,易引發傳染病。因此人們會在端午節時,用菖蒲的根和葉子泡酒喝,并用浸泡菖蒲的熱水洗澡沐浴。日本民間認為菖蒲具有解毒、治胃病的功效。因此喝菖蒲酒,洗菖蒲浴能夠祛病強身。
(3)供奉粽子和柏餅。在日本,人們用糯米粉制成面團,里面不添加任何東西,用竹葉包裹成長方形后,再以竹葉的細梢部分進行捆扎,蒸熟后使用,軟糯香甜。柏餅是用柏樹的葉子包的帶餡的年糕。由于柏樹的枯葉會在新葉長出之時掉落,因此被認為具有“去舊迎新”的美好寓意。端午節吃柏餅,目的是祈愿孩子健康茁壯的成長。
(4)懸掛“鯉魚旗”。日本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是,掛鯉魚旗,擺武士偶人。日語中,“菖蒲”與“尚武”的發音相同,因此被視為男孩的節日。所以,每到端午節,有男孩子的家庭要掛出鯉魚形狀的旗子,有一個男孩掛一條。從鯉魚旗的數量可以知道此戶人家有多少個男孩子。家里還要擺出相應數量的武士偶人,表示孩子未來能成為武士。不過,有的日本學者認為:原始的武士偶人可能是用來轉移污穢和災難的,就是把它們扔到江河大海里。這和中國民間的“躲避災星”、“扔災”習俗是一致的。
三、風俗差異的成因
中國端午節的風俗經過幾千年文化的洗禮,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而日本的端午節雖然時間教中國短很多,但是風俗的變化之大已經與中國的傳統含義相距甚遠。究其原因,可簡單歸納為以下幾點:
1、文化內涵的不同。中國的端午節主要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日本起初雖然全盤吸收了中國的儀式和習俗,但是思想上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延續。因此體現在風俗上才出現了前面所提到的若干差異。
2、的不同。中國的很多風俗都是來源于道教的民間信仰,例如掛紙葫蘆、系五彩線等。而在日本卻完全沒有這樣的信仰基礎,因此這方面的風俗差異較大。
3、民族特性的不同。端午節在日本已經演變成了以男性為中心的男孩節,這一演變充分體現了日本的民族性。也說明日本對于其他外來文化并不是簡單的收容,而是具有選擇性的學習和模仿,同時融入自身的民族特質。(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
參考文獻:
[1] 小林茂美.日本民俗研究大系.國學院大學,1983.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開展,既能鍛煉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結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幼兒園會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二、主題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于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于參與一些節日準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環境創設:
科學區: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包。
美工區:放置制作長命縷和紙粽子的材料。
閱讀區: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圖片和資料。
表演區:提供扎頭的布條和紙棒,供幼兒表演賽龍舟。
四、主題活動:
根據幼兒園小、中、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分別設計開展與節日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參考方案如下:
小班活動:我們一起過端午
(一)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
2、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3、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玩玩、嘗嘗,共享節日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準備粽子、艾蒿等實物及端午的相關圖片和動畫。
(三)、活動過程:
1、學習童謠《五月五》
五月五,是端陽;
插艾葉,掛香囊;
五彩線,手腕綁;
吃粽子,沾白糖;
龍舟下水喜洋洋。
2、通過區角環境創設的端午主題給幼兒講端午習俗
(1)掛艾葉(2)賽龍舟(3)吃粽子(4)佩香包(5)五彩繩等,可配合圖片和動畫講解。
3.吃粽子
(1)出示粽子實物讓幼兒觀察粽子的外形和顏色。
(2)老師撥開粽子讓幼兒了解粽子的組成并讓幼兒認識粽葉。
(3)將粽子分給幼兒品嘗,大家一起感受節日的快樂。
(四)、活動總結:
總結端午節活動,讓幼兒回家與家長一起分享在幼兒園的端午活動內容。
中班活動:快樂端午
(一)、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用彩紙、軟陶和繩子等自制粽子,讓幼兒在動手過程中加強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3、注意保持桌面的干凈,培養良好的活動習慣。
(二)、活動準備:
彩紙、繩子、軟陶、裝制作完手工粽子的塑料盒或展示的紙盤、各種制作工具等輔助材料,準備粽子實物。
(三)、活動過程:
1、出示實物粽子,讓幼兒觀察外形,激發興趣。
2、在老師引導下讓幼兒討論制作粽子的方法及要求。
3、通過示范操作后,分組制作。
4、完成的作品展示。
5、將實物粽子分給幼兒品嘗,大家一起感受節日的快樂。
(四)、活動總結:
展示結束,老師對端午節進行概括總結,讓幼兒將手工作品帶回家與家長一起分享節日的快樂。
大班活動:我知道的端午節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由來,理解有關節日的一些風俗習慣。
2、引導幼兒用流暢的語言將自己知道的端午節的內容表述出來,表達自己的見解。
3、明確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體驗集體吃粽子的快樂,感受節日的氛圍。
(二)、活動準備:
1、活動前要求家長與幼兒一起了解端午節。
2、賽龍舟的錄像。
3、幾個不同大小的香包;幾個粽子。
4、有關《屈原的故事》的書籍或視頻及圖片資料。
(三)、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介紹端午節的來歷--出示圖片,播放視頻《屈原的故事》。
2、了解相關風俗活動
(1)出示香包,欣賞和了解民俗文化。
(2)觀看錄像,感受賽龍舟緊張、歡快的氣氛。
3、帶領幼兒做賽龍舟的游戲。
將幼兒分成四組,后面小朋友手搭在前面小朋友的肩上,聽到口令后,大家一起蹲著向前走,龍舟不能斷開,幾個小組還可以比賽。
懸菖蒲艾葉。這天一清早,奶奶將鄉下帶來的菖蒲艾葉掛到了門上。我很好奇,就問奶奶,奶奶告訴我,這是為了驅瘴,艾葉有藥用功能,驅蚊子、蒼蠅,凈化空氣。原來,端午節還有這些習俗呀!這下我知道了。
端午節手抄報 圖2
端午節手抄報 圖3
端午節手抄報 圖4
端午節手抄報 圖5
一、確立采風主題,把握風俗的脈搏
口語交際要求學生能圍繞主題開展交流,而風俗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風俗是一個民族傳統文化的歷史呈現,它融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主要匯集于傳統節日中,且豐富多樣,隨時節變化,有的甚至帶有神秘的色彩,我們要下一番功夫去挖掘。
為了切實實踐口語交際教學,確保風俗采風有序順利進行,在活動前師生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首先要確立主題,圍繞主題初步制訂采風的計劃,這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去設計活動方案、制定活動規則。如在端午節采風,教師要引導學生共同商議采風事宜,開展活動。
1、討論采風目的,確立采風主題。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你了解家鄉端午節有哪些習俗,這些習俗在實際生活中有什么現實意義――挖掘端午節的精神內涵。習俗內涵的探討,結論可能眾說紛紜,不妨讓學生暫且記下自己初步的探究,便于他們在活動結束后做比對,最終明確風俗的深刻內涵。
2、設計采風方案,討論活動方式。教師組織學生根據各自討論的主題,分組設計采風方案,討論采用哪些活動方式:在端午節假期親自參與節日活動,開展現場采訪,了解家鄉端午節習俗的寓意;通過圖書或網絡等途徑查詢端午節的緣起和各地不同的習俗,進一步了解風俗的歷史意義;觀看電視等文藝節目,讓學生深入體會端午節的時代精神等。
在采風活動中,教師的組織輔導作用不可缺少――引導學生討論運用多種方式了家鄉的風俗習慣。建議學生觀看端午節的文藝節目,指導學生深入探究端午節習俗的歷史內涵和現實意義,學生最終不難得出愛國主義的主題結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思考節日的一些傳統習俗:懸掛艾蒿、洗艾蒿浴、掛荷包等,這是對美好生活的期望,這與吃粽子紀念屈原的意義有著共同的意愿歸屬,認同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國強則家事興,美好的生活愿景才能得以實現。
二、文明禮貌交流,呈現風俗的魅力
民族的東西才是最寶貴的。由于歷史的原因,再加上時代科技的進步等因素,有的風俗出現了遺失的現狀,有的風俗青年一代已經淡漠,尤其是中學生對此會興趣索然,漠然視之,甚至認為是封建迷信而欲拋棄。開展風俗采風活動,讓學生正視家鄉的風俗習慣,重拾民族的文化傳統,教師有目的的指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實踐口語交際必不可少。
文明得體保障交流。民族傳統的遺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挖掘去彌補。傳統是在民間生活中一代代沿襲下來的,家鄉的老人是傳統習俗生活的歷史教材,是我們風俗采風活動的主要對象,采風時要提醒學生謹記文明得體交流:一聲禮貌的稱呼,讓老人眉笑顏開;親切虛心的話語,讓老人打開記憶的閘門;生活性的語言,讓老人精彩呈現家鄉風俗的多彩風貌。
耐心專注互動交流。文明得體的語言激起老人們往日生活的浪花,他們的娓娓道來,也許有瑣碎的生活細節,學生聽起來覺得偏離采訪的主題,因不感興趣而出現躁動,教師要提醒學生切忌敷衍了事,要耐心專注的傾聽,從老人們細碎的生活往事中捕捉家鄉風俗的影蹤,更要隨時做好記錄。遇有難懂之處,可抓住老人們歇息的間隙適時詢問,如喝茶、抽煙等機會,讓他們更生動地描繪那些或精彩的或神秘的歷史生活場景。
激起學生對家鄉風俗傳統的興趣,是文明禮貌交流的關鍵。教師可以從語文的角度,讓學生在風俗采風活動中探究民族傳統的深刻寓意。如春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家鄉有臘月三十晚上在門口撒麩子和用草灰畫大圓等習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壽先生在三味書屋中懸掛一幅梅樹伏鹿圖,寓意“梅花香自苦寒來”,是封建社會“學而優則仕”――“福”“祿”的生動體現。結合此一說,你能從以上兩種習俗中領會出人們何種美好的生活愿望?這些看似迷信的習俗,通過遷移,學生能發現在形式多樣的風俗中寄寓著人們祈福盼豐收和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他們探究的興趣自然被激發,定會樂此不疲。
三、合作反思交流,提升風俗內涵
傳統的民族文化在生活中一代一代沿襲,我們在對比中能發現,不同時期的風俗具有差異性,在傳統文化的承繼中,有沿襲又有創新,常常賦予時代的特色,民族的傳統才能得到代揚光大。我們開展風俗采風活動,要引導學生在批判中繼承,通過形式上的改革創新,為風俗注入新時代的活力。
首先,引導學生創新風俗形式。“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斷魂”之情中,我們不難讀出對逝者的思念之意。家鄉的圓墳、燒紙等活動,今學生有的會以封建迷信所為而難以認可,但風俗中追思先人的意義不能摒棄,如何讓學生自覺加入到紀念的行列?我們不妨從風俗采風的活動中再回到課堂,引導學生合作交流,探討新的紀念方式:結合時令啟發學生,他們定能想到在墓前植樹綠化,既美化環境又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結合保護環境和安全的觀念,啟發學生用敬獻鮮花這種時代的新方式表達對先人的哀思……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
2、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
3、激發幼兒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或賽龍舟的錄像和圖片。
包粽子的材料,香包、鴨蛋、粽子各一個。
活動過程:
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節的傳說。
提問:這是什么?你們吃過粽子嗎?都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
幼兒自由討論,說說大家在這段時間里經常看見大人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為了什么?
介紹端午節來歷的傳說。
2、組織幼兒觀看圖片或幼兒用書,了解端午節的習俗。
在端午節,人們會進行哪些活動?
龍舟是什么樣的?人們在怎樣劃龍舟的?一邊劃龍舟還做些什么?他們為什么這樣做?
綠色的粽子里面有什么?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包出來的?
你吃過粽子嗎?你吃過什么樣的粽子?
3、教師介紹其他的有關的風俗習慣。
小結:端午節是中國人特有的節日。
4、品嘗粽子,感受節日的氣氛。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包粽子活動方案二
活動背景: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到了,在這個傳統的節日里,最高興的莫過于天真活潑的孩子們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隨之而來,例如:端午節是怎么來的?我們為什么要過端午節?當地有哪些風俗習慣針對孩子們強烈的好奇心,我們設計了端午粽飄香活動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
2、學習包粽子,進一步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產生興趣。
3、體驗勞動和分享的樂趣。
活動準備:
每個小朋友帶30個粽葉,帶一點綁繩(盡量用草繩或麻繩等環保材料),伙房準備質量上乘的糯米和紅棗(不能再用黑米,很難煮)。
活動過程:
1、教師向幼兒介紹端午節來歷的傳說。
2、親子一起包粽子,體驗勞動的樂趣。
3、幼兒品嘗粽子,體驗端午節的快樂。
4、離園時帶一個粽子回家讓大人品嘗,體驗成功與分享的快樂。
活動時間:本周午上午。
溫馨提示:各位教師和伙房工作人員,盡量早做準備,9點以前包完,保證午餐按時進行。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包粽子活動方案三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過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來的習慣,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生活經驗,今年端午節我們開展了快樂端午粽飄香親子活動,讓小朋友們在濃濃的親子氛圍中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意義。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2、了解端午節有吃五黃、掛五端以驅毒避蟲的習俗(五黃指黃豆做的粽子、咸鴨蛋黃、雄黃酒、黃魚和黃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有賽龍舟的習俗,還有許多傳說、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說等。
3、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4、樂于參加包粽子、制香包、編蛋網、賽龍舟等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端午節的故事;
2、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針、線等;
3、包粽子的糯米、葦葉;
4、編蛋網的繩線、五彩線;
5、自制龍舟兩條;
6、幼兒每人一個熟粽子。